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篇1

2、从基础知识抓起,掌握原理、法则、规律后,分析事物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更易于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进一步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4、学习时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将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5、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复习;有效对策

一、方法专题

在高三复习开始阶段,学生普遍渴求的是教师能传授给学生一条学好地理的捷径。但大家都知道,学生某门学科成绩的优劣是自身天赋、兴趣爱好、教师教法、家庭环境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求学的历程是没有捷径的。而作为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任务主要承担者的教师又不得不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因势利导设计一个有关如何学习地理科的专题内容课。首先教师要面对现实,要明白地告诉学生学习是没有捷径的,但有些方法或习惯确实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前提,而且还必须日复一日地践行。其二,要告诉学生学好地理必须形成随时用地图的好习惯,这是学好地理科的首要条件。不管是课本里、作业中,抑或日常生活中遇到有关位置、地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如果不清楚就必须到地图中去寻找、定位、落实。就是理解或分析有关地理问题时,也要结合其空间位置,这是地理学科空间特性所决定的,空间观是每位地理学习者都必须建立的,所以一定要学生养成用地图的好习惯。其三,要求学生多试着用学过的地理原理、规律、结论、观点等去解释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出现的一些事件、现象。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科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其四,请几位地理科学习得较好的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介绍,老师再总结出一些较合理的,较可行的方法供其他同学参照、借鉴。其五,根据本校及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课堂常规,作业常规,阅读课文常规等,以期形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科的行为习惯,为学好地理科做准备。

二、按照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方式

分层次教学之所以不容易实施,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关键难题,分层方法不足是导致分层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而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一样,学生基础素质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导致分层教学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在学生的分层上要科学慎重的划分。建议学校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时,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比如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人数,班级容量,教师带班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法。比如,如果某个老师已经担任5~6个班的教学任务的话,那么在所教每个班级中都实施分层次教学就显得不现实,因为任务太重了;如果班容量太大或太小的话,对学生的分层上应该适当的增多或减少;有条件的话学生分层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利于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学校、家庭、社会一起营造便利的条件辅助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三、解题专题

考生成绩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考生把解题的结果在卷面上用文字或符号正确地表述出来。因此必须要进行专门的解题表述训练。

1.精选或组合若干份高考卷或各地的高考模拟卷,每份试卷都按高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

2.每次测试后教师都要认真批改,并统计出每个试题的正确率或错误率。这既为了了解学生已掌握较好之处,也为了了解学生做错之处。使讲评试卷更具针对性,也为之后的查漏补缺复习作依据。

3.教师要示演好解题过程,尤其要详尽地演示好出错人数多的或失分率高的试题解法。在演示解题过程中其着重点是审题、解题思路和答案的表述三方面,这些是应试者必备的解题技巧。因为有许多错处或失分处并非都是学生知识不够或能力不足所致,而是审题不明、解题思路不清或文字表述不确切所致。

4.转换视角,寻找其它解题方法或更好的答案表述方式。这可以是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5.最后归纳出解某类题型的一般方法,以供学生参考。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咱们暂且叫他A同学,他很聪明,几乎每一堂课都很活跃,思维也很敏捷,课堂上做的题思路也很准确,可他每次考试的时候成绩都不理想,面对试卷他很苦恼。后来我仔细看了他的试卷,发现实际上A同学的问题并不是头脑的问题,成绩不理想的关键是缺少地理术语,答题没有技巧。地理有些知识偏理性,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文字叙述。同学A正是缺少了这一必要条件,在一些文字叙述题上丢了不少分。那么类似此类学生一定要让他认真做好笔记,熟练掌握一些地理关键词,比如“地势要答哪一侧高,另一侧低或从一侧到另一侧降低(升高)”、“气候特点要答气温及降水”、“水文特征要从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大(小)、含沙量大(小)、有(o)结冰期几个要点回答”等。掌握了一些答题技巧后,A同学的问题迎刃而解,成绩上升很快。

篇3

考前地理复习方法总结

1..深入思考

纵横联系

要学好地理,深入思考不可缺少,随着学习的进阶,你要加大深入思考时间在所有地理学习时间中的比例。

与“热点”问题联系:经常用课本中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相联系,通过深入思考,用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与历史联系:把地理和历史相联系。如把地理中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上近代西方殖民活动联系起来。

用政治原理分析地理现象:例如,用哲学原理分析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关系。

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你要经常浏览一些报刊和网络上的文章,找出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层联系。例如,把地理中的工业布局与国家政策相联系。

运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知识:例如,用数学图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用数学公式分析某些地理原理。再例如,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原因与化学方程式相联系。

不同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深入思考:例如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可以从水文特征、地质条件、气候、植被土壤、环境保护、居民交通等地理角度去论证,还可以从历史条件、工程技术、时代背景、经济效益,以及对文化遗址、生态影响等多角度考虑。

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思考

地理和物理,都有一个“理”字,因此,你可以尝试着把一些物理的学习方法用于地理。例如,深入思考。如果说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深入思考,那么,对于地理来说,至少要在学习某些知识时,要深入思考,例如围绕某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你可以把“经度、纬度”作为一个核心知识点,围绕“经度、纬度”这个核心,把课本上所有重点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风带、地形、植被、农业等进行归类。这样,当你在做题时,涉及到某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你就能想到对应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了;反之,当你做题时得知某个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信息时,就有可能猜测出这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了。

总之,在深入思考时,你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小球,你可以放在手中、随意玩弄。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从书籍、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与地理相关的信息时,你要深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海啸或者海平面发生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那些重大影响?”在深入思考的同时,你还要翻阅课本和参考书。

养成时刻深入思考的习惯

例如,随时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2.把握要点

把握基本知识点的要点

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是指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点、结论等。它们分布在课本中的各个部分,从大的方面,有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环境与发展等;从小的方面,有晨昏线、太阳高度、气候类型等等。

一般的,能够体现地理学核心思想、充分体现地理的实用性的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如历史、政治等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多为高考的重点。

把握地理基本知识点的要点的两种方法:一、自己总结出知识点的要点。你在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精读课本、看参考书时,把基本知识点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用一、两句话总结出来,并记忆准确,还要记在笔记本上。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能不断提高你的把握要点能力。二、记忆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要点。有些老师和参考书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的要点总结的很好:非常清晰、完整、简明,你只要记住它们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见效快,但灵活运用性差。

你可以把上面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自己总结出的基本知识点的要点,并与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进行比较,看看谁总结的更好。

总结出典型题目的要点并归类

平时学习时练习做的不错,但考试时却有很多题目做不出来,其原因之一就是做题时不能把握要点。地理不像数学,没有那么多解题技巧,对于很多题目,只要你能分析出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要点,往往就能解决了。例如“太阳高度角”类题目,只要你把数学上的三角函数等运用到这道题目对应的地理知识点,往往就能解决了。

老师和参考书:对于学习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如果自己总结不出来典型题目的要点,你可以把老师和参考书上总结的要点记忆下来,练习和考试时,直接一一对应就可以了。

归类:把典型题目的要点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点或者按照解题技巧进行归类,并“串”起来,就能形成解题技巧体系。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适用于地理处于高级阶段者)

所谓“热点”题目,就是把运用地理知识点解决当前“热点”问题。你可以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等的信息中总结出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课本上的地理原理联系起来。

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通过仔细分析历年考题中的“热点”题目,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你就能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你还能知道自己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收集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把握要点:在浏览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时,你只吸收那些与课本和高考大纲范围内的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信息,对于其他的信息,你不必理会。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提高把握要点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有用信息,鉴别错误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另外,你不必从“学者”的角度分析,分析的过于深入。

总结、回忆、笔记本

题型和解题套路:对于地理,有很多题型,每个题型往往都有固定的解题套路,你要把总结出的题型和解题套路记在笔记本上,随着题目的积累,不断完善和修正这些解题套路。

由于地理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较多,不同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进行组合,会出现多个题型,所以,你还要不断简化题型。

这些东西,你要记在笔记本上。

回忆再现:当你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时,脑中可以不断的回忆再现,回忆再现地理原理、知识点、一幅幅地图、解题技巧、解题套路、知识体系,等等。

知识体系:你的知识体系要同时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笔记本,一个是你的大脑。你要经常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整理笔记本、梳理和回忆知识,使笔记本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清晰,大脑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明晰。

3.查漏补缺

尽快弥补知识漏洞

初中地理知识的相关基础知识: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相关知识,都要尽快掌握好,不能有知识上的明显漏洞。要形成初中、高中地理知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你可以把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放在一起学习;你还可以把初中地理知识融入到高中地理中,例如学习高中“地球运动”时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学习高中“地壳运动”时应复习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部分,等等。

以前没有学好的基础知识:对于以前没有学好的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初中课本上的还高中的,你都要尽快掌握好。

历史、政治、语文、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

地理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政治知识,如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等等;如果你的语文文言文没有学好,基本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数学工具如立体几何没学好,也会影响地理的学习。你可以根据历年高考题,体味如何将其他课程的知识运用到地理中。

高考地理中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读图能力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51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读图能力,可以说地理就学好了一半了。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地理学家都是专心研究一些地理图片,如我国古代西晋时期,就出现了一位制图理论家裴秀,一位外国名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可以说是世界古代地图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不堪上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精心研究,编制成了《禹贡地域图》18篇,他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注重图标的标记,也注重比例尺大小的规则,可以说是当时很严谨的地理制图集,对后世我国地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及一些天文学科、农学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作用。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中学生必修的学科,必须注重地图在学科中的重要性,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提高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绘图能力的意识,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的真正学科素养,感悟到地理的魅力。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主要浅谈一下读图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几点重要措施。

一、掌握地理学科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地图是用图文来表达一定的信息和知识,而在地理学科中,地图可以说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技能之一。地理教师们要想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得要好好研究地图中所蕴含的知识,很多地理知识都是通过地图展现出来的,如果教师们不能准确、高效的掌握读图的技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很难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就不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学到地理的精华和正真内涵。因此,教师们首先就得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快速精确读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才能更全面、精准的把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

同样,学生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就更要提高自己的读图的能力,这样才能高效的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初中地理的教材中很多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的,如果学生们不能好好的掌握读图的技巧,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是非常吃力,也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也就不能高效的学习地理。地图中蕴含着很多地理知识、人文特色,简单的图表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量,掌握好读图的技巧,地理学科的很多难点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学生们要想高效、高质量的学习地理学科,就得要把读图技巧精准的掌握,并能快速应用。

二、地理学科中读图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是提高读图能力的重要前提

初中地理的教材中包含很多的图表,有些以地球的形状出现的,也有些以饼状出现,还有一些是以柱状图出现的,等等。这些图表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的地理信息可谓是相当丰富,掌握了读图的技巧,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就会感觉很轻松。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地图的读图能力很差,当看到一幅图时,很多学生都是很困惑的,不知道从哪开始读取信息,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是重要的、有用的,这种读图状态很容易让他们感觉到地理学习的困难,时间长了,也就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读地图的兴趣,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有趣、幽默的教学方法,如:先拿一些简单的有趣图片,让学生们进行看图说话,进而激发他们读图的兴趣,然后再拿一些信息量比较大的图片让他们再挖掘图中的信息量,慢慢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和主动获取图表中信息的能力,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活动来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由重理论轻图表转向两者并举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很多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进一步细化,如:地理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师们的地D读图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是,回看一下传统教学中遗留下的一系列教学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大部分在课堂上只是根据课本教材的知识进行讲解,也不在黑板上对教材上的图表进行详细讲解,导致图表中蕴含的很多知识点都被遗漏,没有教师们的详细讲解和引导,学生们更不可能有读图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是很不利于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们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们要不断迎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把教学重点也要放在学生们读图能力的提升上来,在日常教学中,遇到一些图表类题目或者知识点时,要放慢讲课的速度,把图表中的图标进行详细讲解,也要把比例尺如何读取给学生们讲解明白,还有其他学生们应该掌握的图表知识也要面面俱到的讲解清楚,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慢慢形成读图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深入的学到地理学科的真正学科素养。

(三)要给学生们上好地图要素的讲解课,让学生们充分掌握各种图标的概念

篇5

1.调整学习心态

很多还未入学的高一新生,可能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想学好地理学科并非易事,由此而产生畏惧心理,觉得自己可能也学不好。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里存在的暗示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种心理暗示极有可能使你在碰到地理学习困难时不愿积极面对。你可能觉得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名学子,学不好地理也是常事,这种想法一开始就不利于今后的地理学习。所以,在学习地理前调整好心态是非常重要和必要之事。要学会告诉自己:学好地理并非难事,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学习,学好地理不在话下。

2.用好地理教材

(1)注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学文科就是要会背会记,记忆力越好,成绩就越好。但文科学生都知道,文理科都一样,理解知识点最为重要。倘若不理解,就算当时记下来,也不能获得长久的记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能保证将繁杂的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在解题中,要学会摒弃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就地理学科而言,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重在了解地理现象的原因、规律、联系以及产生的影响。而课后一定要将当天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回顾,并找典型习题进行巩固运用和提高,这样才能将知识点烙印于脑中。此外,课本的知识点需要经常反复回顾和理解,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并积极咨询老师和同学。

(2)掌握“框架式”学习方法。高三时期,面对三本必修地理书,梳理起来可能有点不知所措。但每本书的编写都有一定的主线和思路。依纲据本,沿着主线进行梳理和学习,有利于尽快掌握书本的脉络和知识点。这一方法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就是画框架,默读或复习完一课、一单元甚至一本书,把握主干知识点。合上书本,将记忆中的知识点在纸上画成大的框架,再进行细化,框架的构成可以按照书本的目录进行,不仅可掌握知识点,还能将知识间的脉络联系了解得一清二楚,串联知识点有利于解决综合性地理试题。

3.巧读图勤画图

地理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图像。图像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是灵魂,是地理知识重要的表达方式。平时一定要勤看各类图,如地球自转图、洋流分布图、中国、世界地图,了解重要的高原、山脉、丘陵、平原、盆地和湖泊等。看图习惯长期保持,会发现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另外,学会画图也是识记图形的重要技巧,这里所画的图并非详细的图,而是简化图。在空闲时可以随手画简图,以洋流分布图为例,可以用各类几何图块来表示地球的几大板块,画上主要的经纬线,然后再按照记忆对洋流的所在地、名称和方向用箭头进行表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的信息,如热量带的划分等,将图像进行整合,有利于开发综合思维,形成空间概念。这样,不仅利用了空余时间识记各种图形,还增添了地理学习的趣味性。

4.重讨论活思维

地理学习遇到问题或者是解题遇见困难时,可与周边同学进行讨论,让思维进行碰撞,也许在讨论的时候问题也迎刃而解。我高中时期最喜欢与同学讨论地理题目。对于自己会做的题目,可以讲解给别人听,不要觉得麻烦或者浪费时间。这样有利于强化自己的思维,并能表示你在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解这道题。当然,除了这样的互动,还可以相互提问地理知识点,给对方出题等。在娱乐中学习,何乐而不为?

篇6

如果想学好高中地理,可以从“听、练、记、读、用、复”六个步骤入手。

一、听

听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听讲的目的是抓住重点,提高注意力,防止走神,提高听课效率。

二、练

练就是多做练习。多做练习,是许多同学取得优异成绩的终极法宝。

三、记

记就是记忆知识点。记忆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虽然地理不比政治,但是仍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要把课本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理解、记住,并充分运用到每一道题和每一次考试中。此外,课堂上前30分钟是最为关键的,应认真掌握好重难点,对于老师要求记忆的内容,千万不可马虎,要牢记。

四、读

读就是要学会读图。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它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必须重视地图。读图的时候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

第一步:看图名,明确图中表示的主题是什么;

第二步:看图例,了解图中要表达哪些内容;

第三步:看坐标,明确横轴、纵轴的变化,注意单位;

第四步:看变化趋势,了解数值的变化特征,注意“拐点”,必要时要画辅助线和加以计算。

读懂了地图,就为解答图表类题目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读图不是简单地看图,我们要注意图中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图例和注记,要将图中的知识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构建解题答案。总之,只要加强对图表的审读,以及对题目分析和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就一定可以交出一份完美的地理试卷。

五、用

用就是学以致用。地理是一门兼跨文理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对象上至宇宙空间,下至海底深处,大到关注当今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小到关注我们的衣食住行,这是一门密切联系生活,可以学以致用的学科。如运用地图可以让学生判断某地的地理位置,由此可推断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地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地的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分布的特点等,推测当地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学习了热力环流,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巴山地区晚上多夜雨;学了气旋的相关知识,我们可知台风到来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台风。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对生活有用。这样,把学过的地理原理应用到生活中,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复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教法 “理”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专题地理等。对于不同的内容虽然要区别对待学习,但是“图”却是每一部分内容都必须掌握的,所以对图的研究至关重要,要学好地理必须先学好“图”,这已经是地理教育界的共识。我认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关键在于“理”――对地理知识的梳理与整理、理解、归理、用理。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理”高中地理。

一、梳理与整理

注意对地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即“梳理与整理”。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3)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再比如学习区域地理,首先把地球经纬度印在脑子,南北纬东西经在心里有底,再把五大洲四大洋定位好,然后逐渐细化,每一个区域的自然、经济要理清,最好把当地比较著名的城市、地形、河流、矿产、生物、地质写下来,整理好形成框架。区域地理说到底是大综合,需要之前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作基础,所以基础扎实很重要,它是梳理和整理的前提条件。

二、理解

注意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1)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光球,色球;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岩溶、熔岩;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2)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归理

1.要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逊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由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要多注意老师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现象。“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势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太阳辐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划分为五带。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是沿纬线分布,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态、海陆热力性质、洋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四、用理

1.对于不同的地理内容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自然地理这部分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2.注意练习和应试的训练。不要搞题海战术,练习主要是巩固知识点;要注意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积累,明确相关类型试题应从哪些方面来把握分析,而不是把答案简单地进行填空就算完事了。如以下应试技巧就非常重要:(1)“三审”,即审材料(加以引申)、审题干(画出关键词)、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的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再从容做题。(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因果颠倒、前后矛盾、表述绝对化、概念混淆、表述错误或不完整、以偏概全,以点盖面、与题干无关等。

篇8

一、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的地位。所以,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

2.高考命题与读图

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文科综合地理的试题经常以“地图”作为切入点,再设置与学科相关的问题,不能很好识图便难以作答。因此,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3.学生读图现状

从近几年的各种考试试卷分析来看,学生读图能力是非常差的,有些学生连最基本、最简单的图形都没能掌握,更别说读图获取信息来分析地理问题了。好多学生处于半猜半疑状态,没能理清思路就答题,结果丢分惨重。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途径

1.人人有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地理知识如果落实在图上来记忆或理解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文科的学生来说,每人手里配备一本大容量的地图册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如《高考地理图解总览》《中学地理图文详解》等。

2.时时用图

“左书右图”是我们倡导学好地理的重要方式。而地图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这需要经常看和经常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应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相关图上,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3.好好读图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题一般有四步骤:第一步,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第二步,依据图例和注记,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第三步,回顾教材,构建联系,找准解题依据;第四步,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挖掘图像信息。利用图表获取信息要注意的问题是:①要明确观察对象。②要按一定顺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观察。③要抓住重点或特点进行观察。④要启发联想,观一知二,由此及彼。

三、加强读图技巧的指导

不同图形有不同的读图判读技巧,如常用“坐标图”“等值线图”的判读。

(一)坐标图的判读技巧

1.二维坐标图

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象的时空变化规律。这一种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也好识别。

2.三维坐标图

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如图1、图2。

阅读三角形坐标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2)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100%,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

(3)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构成图要素可以任意增减。

(4)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向上延伸方向也一致,而不是既可以向右上方,又可以向左上方。

3.多维坐标图

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坐标中心点的概率为0,离中心点远近说明所占比例不同。如图3土壤的成分组成,图4气候的气温、降水资料,图5风频玫瑰图等。

对于风频玫瑰图这一特殊的坐标而言,我们要弄懂它的绘制原理,也就比较容易看懂了。它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率越大。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

等值线图一般有下面几个特征:①同一等值线图中,相邻等值线数值差相等;同线等值。②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变化,反映地理要素的递变规律和方向,如高度、盐度、温度等数值的分布规律。③等值线的弯曲形状变化反映地理要素分布特点,如从等值线弯曲方向能够判定山谷、山脊,高压脊、低压槽等。“凸高为谷(槽)”“凸低为脊”。④等值线的疏密,反映递变幅度状况,如等高线疏与密说明缓与陡,等压线疏与密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小与大,等温线疏与密反映水平气温差异的小与大。⑤相互重合的等值线处的相对差值计算方法:d(n-1)≤H<d(n+1)。n是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是相邻等值线的差值。⑥在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按照“大于大,小于小”推算。例如:在300与500之间有一条500的闭合等值线,则其内的数值应该大于500。

1.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气压场

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

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

高压脊——等压线由高气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

低压槽——等压线由低气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

(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情况

高气压中心——晴朗

高压脊——晴朗

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

低压槽——阴雨

(3)判断各地的风向

①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②确定南北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北右”“南左”偏转角度为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4)判断风力大小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2.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1)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北递减为北半球。

(2)全球陆地等温线一月向南凸、七月向北凸;海洋正好相反。

(3)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

(4)陆地等温线受地形起伏的影响,会发生弯曲。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洼地),里小外大的则为山地(高原)。等温线不闭合状态时,数值向高值凸,则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为山脊;数值向低值凸,则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为山谷。

(5)某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的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某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某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该地的气温比同纬度的低(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地势较高;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有寒流经过);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时正好相反。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 理解记忆 解题技巧

一、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特别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运动、洋流、等值线图等内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在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如: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应侧重于记忆,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要多总结、归类,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会运用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反思。

二、注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1.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

地理离不开地图,学生平时需要多看地图,将知识点与地图结合,并逐一在图中查找、落实,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有清晰的地图,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时将知识点与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二、三十幅地图,基本上每条题目都用到图。学生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第一步:分类。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进行分类,分析判读这是一幅什么图。如:光照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只有对图作出准确的判断,才更易解题。

第二步: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首先看图名,这是一幅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其次看图例,如:比例尺、指向标。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题:从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布图中,判断气候类型,把曲线设计为降水,柱状设计为气温。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图例,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把曲线认定为气温,柱状认定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后看图,这个时候需要仔仔细细地研究图,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图。把跟这幅图相关的知识点在脑中反映出来,结合题目,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图,脑中就要反映出有关洋流的知识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性质、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等,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跟题目相结合,分析解答。

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高考题型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解决选择和综合题的方法有所区别。

(一)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对那些地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地理选择题尤为重要,因为选择题为考生圈定了一个思考范围和选择范围。

1、肯定法。

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记忆性知识,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

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就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再看答案是否前后矛盾。这样可以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减少错误。

3、优选法。

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就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4、转换法。

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比其他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5、图示法。

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二)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对问题进行分类,看清题目问的是哪一类问题,如:特征类、评价类等。特征类就需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类型包括位置、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类型包括农业、工业生产特征等。评价类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可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有利、不利等方面来表述。

其次,在解题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完所有文字、表格、图,文字要圈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文字、线条等。分析材料的含义和用意,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再将所有能用的条件进行归纳。

第二步审题,通过分析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形成解题的思路。

篇10

关键词:主体作用;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文理兼备;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对于全面人才的形成和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古人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可见地理知识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具备全面素质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地理学科内容多而杂,图像繁琐难记,又文理兼容,很难学会,久而久之会失去学好地理的自信心,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效果,限制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考中地理分数不计入总分,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放弃了地理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毫无概念;第二,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地理知识的内容更为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要在理解地理概念的基础上来判断地理事物,并且能够分析出地理规律等要求,对于初中阶段只会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无法适应;第三,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在学习和学校各项活动的压力下,一些学生会被动地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最终因为学业的负担而讨厌学习地理;第四,即使有些高中学生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虽然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学习效果却并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客观问题,积极努力地探索,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引导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处理好地理学科中的重要问题。做到这些,学生就可以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要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好地理知识基础关

高中地理知识和初中地理衔接比较紧密,所以,在进入高中地理学习之前或者是进行高考复习时,教师都要重视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地位。对于一些对初中地理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高中学生,教师应该指导他们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初中地理。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内容安排合理,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学好记,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复习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重点的基础知识,比如说地图和地球,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等,要求学生要先学好,再学精,重点掌握。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几门学科当中,地理与其他几个学科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属于一个文理兼容的学科,地理既具有理科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严密性,又具备了文科生动、形象的学科特点。所以,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地理中文、理特点不同的内容来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当中主要包括两大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讲述的是宇宙、地球、海洋、陆地等教学内容,基本属于理科法范畴。尤其是当中关于地球运动和时间的计算、太阳高度角、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以及各种日照图等教学内容都有特别鲜明的理科学科特征,学习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需要学生运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地理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和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能把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地理作图,打开解题思路多做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人文地理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运用偏文科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地理知识,要求学生做到:尽量多读地理书,了解和熟悉重点知识;学会看地理书,把握教学内容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地理观念,掌握基本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文、理科的特长生互相交流总结自己在学习地理时的方法和经验,学生的方法和经验往往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性,并且具有亲和力,学生乐于接受和尝试。同学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举多得。

三、善于使用地图

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备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工具。要用好地图,首先要学会使用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几要素、不同的用途和分类等最基本的知识和读图技巧,并多加练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以促进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然后,在学生掌握地图的基础上与课文文字内容相结合,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些纷繁复杂、难以理解记忆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把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张张地图上,让学生在地图上对号入座,加深记忆,从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只要高中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确立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的欲望并形成各自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定会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侯丽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J].金色年华:下,2013(2).

[2]吴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4(4).

篇11

【关键词】高一学生 地理学习动机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2-01

地理课程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与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上优势明显,然而,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却面临学生地理学习动机不足,地理学习较消极的尴尬问题。地理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地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地理课中被动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所学知识内化,提升地理素养,达成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是每个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但目前中学地理课在实践上还没有摆到它应有的位置上来,它的作用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首先,功利主义削弱了地理课的吸引力,也淡化了学生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其次,近些年中、高考制度的改革,许多初中地理课开卷考试,高中地理课主要作为文科生的选修,也大大减弱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动力。激发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课程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践行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素质指人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即个体在遗传体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教育及个人实践、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稳定的身心特点。包括品质、文化、身体、劳动与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核心结构,动机是心理结构的重要部分。地理课程内容强调以人为本、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动机能优化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践行并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最终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

二、推进地理课程改革,达成地理课程目标

地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祖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个性的创造型人才。学生个性的培养及形成离不开学习动机的支持与推动,因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地理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就要他们具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样的主动性即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自控力和学习渴求。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学习具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学好地理,必须有强烈且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在地理学习中是很有效且不可缺少的因素,不但能促进学习,提升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是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也是顺利达成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真实高效地理教育,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长期以来,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不大,缺乏兴趣, 缺乏热情,致使地理的教学效率不高。通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可以扭转学生学习地理的消极态度,建立起积极的心态,愿意去奋斗、去追求并享受成功。其次激发地理学习动机还可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学习是否有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会不会学,另一个是愿不愿学。后者就属于动机的范畴,其实会学也要以愿学为基础。巧妙的方法和技巧是在动机的支持下专研出来的,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业成绩的主要途径。此外,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可维持地理持久的学习状态,新课程倡导“终生学习”,地理学是跟随我们一生且受用不尽的一门学科,学好并用好地理是学生终生的事情。在新课改情境下,地理教师只有积极激发、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意识到“我要学地理”后,方能真正实现地理学习方式从机械接受式到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满足身心发展,促进认知需求

当今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片面强调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形成的需求。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豪情壮志、满怀梦想的阶段,是他们对一切都跃跃欲试的阶段。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长,某种程度上动机教育对他们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激发他们恰当的动机,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建功立业的豪情;还可以帮助他们尽早发现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塑造完美人格,从而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理学习动机作为学好地理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内容,在地理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具有核心意义,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作为工作在一线课堂的地理老师必须明白地理学习动机对学生学好地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6-58页

篇12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13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地理知识点图像化表达的形式。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换言之,没有地图就没有今天的地理学科。地图能展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学生通过剖析地图能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地图也是地理思想的重要表达手段。要学好地理学科,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避免地图教学的复杂性和繁琐性,直接脱离地图,把地理知识点枯燥无味地硬塞给学生,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向学生传授读图技巧,让学生在不断的读图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读图、析图和绘图能力,并建立起有空间概念的地理知识架构。那么,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下面将提出三点具体的措施。

一、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

要使学生会看图、析图、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点和地图的相互转换,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读图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础知识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由于地理课时和教材内容的有限性,加上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对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是不全面的。部分学生对中国地图是陌生的,他们对我国省份的地理位置、外部轮廓和分布区域都不了解。牢固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培养读图能力的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容易混乱的地理名称,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可以通过课堂抽查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第二,构建有效的知识架构体系。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础知识时,要引导学生构建明确、完整和简单的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建立起高效合理的地理知识网络,才能把基础知识有条不紊地掌握起来。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悉且相关的旧知识说起,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高效的知识网络。

二、运用地图进行分类教学

运用地图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地图是把地球表面或某区域在平面上简化的、按比例缩小并附有解释的反映。地图作为初中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通过符号语言进行表达的。从地图诞生之际,地理学也就产生了。地图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多种类型。按照地图反映的内容和功能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普通地区、专题地图和全球地图三大类。初中地理教材常见的地图有等高线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交通地图等。教师运用地图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首先必须要明确教学内容,掌握不同性能地图的教学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正确地判断地图的性能,进行地图的分类,然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读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贵在坚持。教师可以循环运用“看、比、填、画”四个步骤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督促学生时常看不同类型的地图,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回顾地理知识点,在地图上把相关的知识点填写标注出来,特别是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当学生已经形成空间架构时,可以让他们画出地图。如在世界地理分区部分,教师讲解完代表性国家后,可以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出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填写相应的地理信息,甚至可以结合气温带的知识,标出这些国家处在什么气温带。把地理课本的知识点形象具体地在地图上表现出来,不但能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教材上五彩缤纷、各色各样的地图,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是学生面对不一样的地图会毫无思绪。因此,教师除了要把教材中的地图分类教学外,还要把读图的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无论面对怎样变化的地图,都能从中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三步读图法”。第一步,读标题。所有的地理图表中都有会有一个标题,通过读标题,我们可以掌握该图表所指明的地理位置和内容方向。第二步,读图例。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图例则是地图的语言,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地图上的线条、颜色、形状各代表着什么。第三步,结合思考的问题,读图表内容。教材里的地图多数配有“读图思考题”,以提问

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地图中由浅入深地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并把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中探究出基本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综上所述,读图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把教材中不同的地图进行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技巧,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

[2]吴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学周刊,2011(14).

篇13

要:“理难物理,文难地理”,地理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十分头痛的一个科目,因为地理之中有很多算式,经度、纬度、时区的计算方法都是同学们十分头疼的事情。因此地理很有可能成为同学们学习的阻碍。并且地理的学习并不是只要努力就行的,还需要同学们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学生;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56-01

学好高中地理对于同学们的高考来说非常重要,而对于同学们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同学们日后要是想去其他省市或是其他国家旅行的话,就一定要能够了解这个省市或是国家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当地的风俗等等,这样才能够避免在旅行之中发生什么错误或是不愉快的事。高中地理是一门结合同学们生活实际的学科,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同样对于同学们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上,很多的同学们都有较为严重的问题,学习的时候不能取得好成绩,虽然他们很努力的学习地理这个学科,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够有所提高,这极大的影响到了同学们在学习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地理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个学习其实并不难学习,那些付出努力,但是成绩却有很大的问题的同学们一定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才会一直都不能有所提高。笔者在和资深高中地理教学人员沟通和交流之后,为同学们总结出以下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希望对于在地理的学习上找不到出路的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学会使用地图,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往大了方面说,我们研究的这个空间可以是整个宇宙,往小了说,我们可以研究自己家里日常的气候,温度等的变化。总而言之,地理作为最古老的学科之一,所研究的范围还是非常的浩瀚,巨大的。而要想学好地理的话,学会使用地图十分重要。地图对于同学们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地图之中可以包含这块土地的气候类型,经度纬度,生活的人群,还有其他重要的内容。学会使用地图,会让同学们的地理的学习更加轻松,而且在同学们的考试之中,地理的题往往是结合地图而出的,所以掌握地图也是同学们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做好的事情。

而且一般情况下,几乎每一道地理的大题都伴随着一幅甚至是多幅的图片出现,由此可知,学好使用地图对于地理的学习有多重要。地图虽然很重要,但是同学们对于地图的掌握的能力还是很薄弱。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够学好地图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和教学人员探讨,并查阅众多的资料之后,找到了“五多学图法”,所谓的“五多学图法”,是指多看,多背,多画,多查,多想。古往今来世界都在流行这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人们成功的秘诀,多背就是需要同学们能够把地图之中所隐含的知识点,内容全部都记忆下来,一个地图之中不仅是有那些简单的地理方位等知识,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说是地图之中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的划分等。多画则是要把铁路线,区域图等划分在纸上,画是一种将脑海之中的知识和内容呈现在实际之中的过程,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一个过程,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能够勤动手多画图。

多查则是查阅书本之中或是资料的信息,当同学们遇到了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多去翻阅翻阅地图册,查找一些资料,一定会使得同学们茅塞顿开。最后一个是多想,多想对于同学们来说也很关键,学习就是一种思考,并且将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的过程,要想学好的话,同学们是一定要动脑思考的,而学习地理的时候,更是需要脑子不停的转动,思考其中的缘由等,另外在学习高中地理的时候要能够做到书本之中的知识地图化,将知识与地图相对应,这样更加有利于同学们的记忆和学习。

二、善于归纳总结,进行知识迁移

地理之中的内容非常的多,而出题的时候,出题方式也非常的灵活,答案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找到,有些题目的答案还是需要同学们自己进行计算,尤其是时间的问题,需要同学们结合经度纬度,时差等问题多方面的思考计算,所以地理的学习是非常需要学习方法,想要提高成绩,同学们也一定要能够掌握方法和技巧。而和一般的理科一样,地理也是需要反思总结的,不是只要知道正确的答案就可以的,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可以总结一个错题本,专门用来总结地理学习之中的错误的地方,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不明白才会出问题,而整理完错题本之后,还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一下,很多的同学们都不喜欢翻阅错题本,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习惯,相同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三、学会取舍,懂得区分重点和非重点

篇14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组织技巧;导与引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如何调控和组织好课堂教学?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与引”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方法和地理思维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1.图文结合,层层启发引导。地理学科是一门空间概念较强的学科,有很多知识都反映在各种地理图表上。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地图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各种地理图表,从对地图的分析中找出各种现象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使地图成为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工具。

2.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兴趣。枯燥乏味的东西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提高授课效果,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补充一些趣味性的地理知识以及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例,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如,学陆漂移说时,可以给学生举这样一个例子:“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你能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从对问题的探索中理解大陆漂移学说。

二、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启发学生从对旧知的归纳、总结、分析中获得新知。如,在学习热带气候的特征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相互泼水祝福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傣族的主要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再让学生分析这里的气温、降水状况,从而得出气候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参与的勇气。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羡慕,但又惧怕遭到失败和挫折。因此,课堂上想积极回答问题,但又怕答错,不敢回答。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

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人类自身的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教学中,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会把地理知识直接运用到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演讲、演示、演节目、写调查报告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不但很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而且他们的演讲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调查能力得到体现和发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起来就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形成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本领。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其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

三、充分利用过渡艺术和幽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