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支气管感染的治疗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R56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87-02
支气管扩张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咳血、慢性咳嗽、肺部大量积痰等[1],因该病病程较长且极易反复发作,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目前常用的治疗是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加以使用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的方法,本文就支气管镜下灌洗并进行局部注射不同的药物的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近2年来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72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45到72岁不等,平均52.1岁。该72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2]:①反复咳嗽、咳痰、咳血,持续时间可达5年以上;②发热、肺部可闻及啰音;③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④胸片或肺部CT摄片显示合并感染;⑤排除具有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支气管镜帮助对肺泡进行灌洗,并对局部注入沐舒坦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支气管镜帮助对肺泡进行灌洗,并且局部注入沐舒坦和敏感性抗生素进行治疗[3]。
肺部肺泡灌洗方法具体如下:通过心电图监护,将支气管镜通过口腔进入声门后,通过支气管镜注入利多卡因,使患者的气管与支气管粘膜得到麻醉。在进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气道中分泌物的情况,对于可见的气道分泌物要尽可能吸净。根据患者胸片或肺部CT摄片的结果,将支气管镜嵌入病变支气管开口处,注入灌洗液。使灌洗液与病变组织充分接触后反复吸出和灌洗,稀释痰液,当灌洗液呈现澄清后对局部注入药物。以上方法均每周进行2次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根据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来判断疗效:①治愈:患者血气值达到正常,无咳嗽与咳痰现象,肺部啰音完全消失,并退热;②有效:患者血气值基本达标,咳嗽与咳痰现象有所改观,退热且肺部啰音有改善;③无效:患者血气值未达到标准,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4]。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以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当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通过治疗后,组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而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但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讨论
支气管扩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支气管疾病,一般容易在支气管阻塞和呼吸道感染发生时继发,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反复咳血,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死亡。对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常规治疗方法经证实临床效果并不佳,而采用支气管镜进行探测则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5]。本文使用支气管镜对支气管进行灌洗,既能够彻底清除呼吸道粘液以及脓性分泌物,又能够使得气道保持通畅,便于引流的进行。临床上就在对患者肺泡进行灌洗后是使用沐舒坦还是使用沐舒坦联合敏感性抗生素的探讨并不多,而就本文对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时我们发现,使用沐舒坦联用敏感性抗生素对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更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且治疗时间与仅使用沐舒坦的患者相比更短。
除西药治疗外,中医治疗对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也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上采用清热解毒类的药物如黄芩、浙贝母、车前子、三七、天门冬等进行辅助治疗[6],可以调节菌群失调,改善肺部功能,止咳化瘀,促进肺循环。有多项文献表示中西医结合对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效果较好,本文就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治疗方法的探讨所选方法有限,且样本数较少,所以具体的研究还需要采用更大量的样本数和更多方法的对比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张琴,费春利.电子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严重下呼吸道感染18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4):20.
[2] 王建平.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0.
[3] 梅金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1-43,319,335-336,433,446-452,577-581.
[4] 陈炼,肖国强.60例支气管扩张抗生素治疗的探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52(4):404.
关键词:高流量氧气;治疗;产气荚膜杆菌感染;缩短;感染期限
开放性骨折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所致的气性坏疽,不仅病情急骤,发展迅速,而且往往造成截肢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1]。我科室自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本病10例,经过局部灌注高流量氧气的方法治疗,除了1例因小腿软组织脱套伤严重,病情恶化,在住院第9d转院外,其余9例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全部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室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6.2岁,住院第1d确诊感染的7例,其余3例为住院第4d以后确诊,入院时伤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清创术后均有组织坏死、恶臭等症状。
1.2方法
1.2.1 用物 氧气,流量表,输氧管,保鲜袋,胶布,一次性手套和换药碗、医用过氧化氢消毒液、无菌生理盐水、碘伏棉球、无菌敷料等。
1.2.2方法 护士先对病房环境和患者心理状况及伤肢创面等情况进行评估,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取得配合后备好用物到患者床边,协助取舒适,暴露患肢,戴手套,用镊子取下覆盖创面的纱布,用盐水棉球拭去创面表面分泌物,碘伏棉球消毒。根据创面大小选着合适的保鲜袋,如患处为四肢远端,则可把患肢伸入袋内,如患处为四肢的近端,则可把保鲜袋的袋底开口,套入患肢至创面处,折叠边缘后用胶布妥善密封各袋口(确保不漏气),输氧管一端穿入袋内,胶布密封管周,另一端接氧气,开启氧气,以8L/min的氧流量往创面灌注氧气,交代用氧安全相关注意事项。持续氧疗60min后关掉氧气,撤去装置,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洗手并记录。
2结果
10例患者中,以确诊产气荚膜杆菌感染的第2d开始进行创面高流量氧气灌注治疗,治疗3~4d后取分泌物到检验室复查有否荚膜杆菌存在,如复查报告单显示未找到荚膜杆菌(阴性),则复查时间改每2~3d 1次,连续3次复查结果为阴性后可解除荚膜杆菌感染,见表1。
3讨论
气性坏疽潜伏期可短至6h,长至6d,一般1~4d。多在伤后3d发病。致病菌在局部伤口生长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可引起溶血,可损坏心、肝、肾等器官,一部分酶有较强的分解糖和蛋白质的作用,糖类分解产生气体,蛋白质分解可产生硫化氢而具有恶臭。坏死组织产物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2]。根据百度文库有关高压氧治疗作用原理资料介绍,临床中应用高压氧治疗,是由于厌氧菌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在富氧情况下,不能进行有氧代谢以获得能量,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巯基是许多酶尤其是氧化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辅酶A、硫辛酸、谷胱甘肽等辅酶及琥珀酸脱氢酶、转氨酶等的巯基被氧化后,酶的活性降低,细菌代谢发生障碍。另外,氧本身就是一种广普抗生素,它不仅抗厌氧菌,也抗需氧菌,厌氧菌需在无氧或氧分压较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氧分压增高时,其生长便受到抑制。我们在不具备高压氧设备的情况下,根据高压氧作用原理,通过局部灌注高流量氧气,增加氧分压以增加组织中的氧含量来达到抑制、杀灭厌氧菌目的。从表1中可见,使用高流量氧气治疗后,荚膜杆菌感染期限5d~17d,平均9.7d,而追查我科室2011年共收治5例未使用高流量氧气治疗的四肢骨折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病例的平均感染期限为24d,比较之下前者感染期限明显缩短。
4体会
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所致气性坏疽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特异性传染病,该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易经伤口侵入并导致感染,产气荚膜杆菌在机体生长繁殖迅速并可释放大量毒素与溶组织酶,气性坏疽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感染严重者必要时需尽快截肢,如果不予治疗几天内就会死亡[3]。因此,临床上一旦确诊须立即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迅速清创或切开引流,术后保持伤口开放,定期用过氧化氢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每日更换敷料数次并配合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待伤口分泌物检查连续3次未检出荚膜杆菌后方可行骨折内固定手术。其中伤口冲洗操作比较繁琐,由于感染期不能行骨折复位手术治疗,只能临时行骨牵引维持。这样肢置相对固定,冲洗起来比较被动,经常弄湿牵引架托布和床单。使用氧化氢液冲洗伤口目的之一是改变伤口内的厌氧环境,我们从高压氧治疗厌氧菌感染中受到启发,运用医院目前的供氧设备,应用高流量氧气局部灌注治疗荚膜杆菌感染创面,替代原来的过氧化氢液反复冲洗,既节约耗材,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刺激疼痛,并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使骨折手术能早期进行,是我院目前深受医患认可的一项技术。笔者认为,局部灌注高流量氧气治疗荚膜杆菌感染的方法简便有效可行,尤其对一些不具备高压氧治疗设备的医疗机构是一种较好治疗荚膜杆菌感染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钟琪.湖南医学院学报.1981.04.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效果观察
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于2011年9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7例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 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组46例患者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9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7例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 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组46例患者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41例患者中, 男29例, 女12例, 年龄为58~87岁, 平均年龄为(67±4.2)岁, 病史为2~51年;治疗组47例患者中, 男28例, 女19例, 年龄为56~84岁, 年龄为(65±2.8)岁。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经相关检测, 均被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接受常规治疗, 其中包括抗感染、止血、祛痰、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补液、引流、氧疗等, 针对具体病症实施具体治疗。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并于患者局部注射使用敏感抗生素药物治疗。具体实施操作方法为:术前对患者肌注阿托品0.5 mg, 使用2%利多卡因对患者行鼻黏膜表面及咽喉部麻醉。之后经患者口鼻入声门之后将电子支气管镜插入支气管及器官, 对患者支气管黏膜、麻醉气管行2% 5~10 ml利多卡因注入。在实施插镜过程中, 在实施进镜时对患者进行检查, 同时将支气管以及气管中分泌物吸引出, 除尽气道内的分泌物或痰液。定位发生感染部位, 一般为肺段或肺叶, 将纤维支气管镜前端于患者病变肺段支气管开口处或肺叶进行连接嵌入, 对患者高压注入灌洗液, 其中每次灌注20~30 ml, 将液体停留在体内片刻, 待肺组织、支气管与灌洗液充分融合之后, 将其吸引出, 重复3~5次, 澄清吸出的灌洗液而后注入敏感抗生素。一周使用上述治疗方法一次。
1. 4 疗效评定 待患者痊愈出院后, 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血气变化以及患者疗效以及身体情况。其中疗效评定标准为: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 胸片复查完全吸收或仅留有少量纤维化索条阴影, 为显著有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 胸片复查吸收率低于50%, 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胸片复查无明显改善, 为无效[1]。
1. 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 在治疗后第十天, 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治疗组46例患者中, 显著有效为19例, 有效为25例, 无效为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对照组41例患者中, 显著有效为13例, 有效为19例, 无效为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8.0%,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而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严重, 该疾病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如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疗, 可能诱发患者呼吸道多种疾病, 更严重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 对其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措施实施治疗是相当重要的, 也是相当有意义的[2]。
对于支气管扩张病症, 常规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抗感染、止血、祛痰、调整电解质平衡、补液、引流以及氧疗等治疗, 但由于支气管病理特征不同, 即使对患者行全身用药, 但难以对患者局部实施有效的治疗, 不能彻底根除病菌, 导致病症可能反复发作, 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医学治疗中较多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病症, 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清除淤积于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的顺畅, 同时对气管内的细菌进行有效的治疗, 清除病灶治疗效果较好。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 在治疗后第十天, 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治疗组46例患者中, 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对照组41例患者中, 治疗总有效率为78.0%,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覃少佳.支气管肺泡灌洗用于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20(12):2047.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哮喘;表面激素;临床应用
支气管扩张以及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中两种常见的疾病,从其临床症状来看,支气管扩张主要会造成患者肺部的感染,而支气管哮喘则会导致患者气道的阻塞或痉挛[ 1 ]。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6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重点观察了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方法的疗效,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了我院门诊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共62例,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为19~62岁,平均年龄(36.5±2.44),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5.23±1.25)年。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为30~70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症状;经过胸部CT等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2]。
1.3 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诊断标准[3]。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表面激素吸入方式进行治疗,对痰液标本进行连续培养,确定主要病原菌,给予250μg必可酮进行治疗,每次500μg,2次/d,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4]。
1.5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主要从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总数)、症状记分、发作频率以及X光胸片肺部阴影情况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5]。
1.6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为(3.4±1.4)分,对照组为(12.2±1.4)分。从急性发作频率来看,第1个月时两组差异无显著差异,约为3;而第2个月时发作频率开始下降为2,第3个月A组为1,B组发作频率明显升高为6。X光胸片检查结果观察有1例患者感染病灶,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小斑片状感染病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支气管扩张易引起其他的一些感染和并发症,从病理研究来看,支气管扩张与气道肺部感染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感染后会造成气管的哮喘和痉挛,从而导致炎症的进一步发展[6]。针对这一问题,临床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对炎症细胞起到抑制作用,它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一种有效地治疗手段,但是该方法也有一些副作用,会引起肺部的感染。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观察,并与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对比,从治疗后的结果来看,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方法治疗的患者急性支气管发作的频率显著减少,优于常规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上,观察组的症状评分平均为(3.4±1.4)分,对照组为(12.2±1.4)分,对比总结发现采用表面吸入皮质醇治疗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支气管感染,降低支气管扩张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在此类病患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总之,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尽早地给予吸入激素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对肺部感染进行更好地控制,避免因此而导致气道的重建,或出现非可逆的通气受限[7],造成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蔓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如众,何权瀛,翼秀君等.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临床特点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12(3):179-18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26(3):132-138
[3] 殷凯生.哮喘病的治疗[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444—533
[4]Kurt E,Ozkan R,Orman A,Calisir C,Metintas M . Irreversiblity of remodeled features on high-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s of asthmatic patients on conventional therapy: a 6-year longitudinal study[J].The journal of asthma, 2009,46(3):300-307
危重症是指患者所得疾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救治疗,否者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或者恶化。危重症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感染不易控制,且病程较长,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据调查显示:对于危重症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取得了颇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2]。为此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00例,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7-89岁,平均年龄为(68±20.6)岁。乙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9-85岁,平均年龄为(67±1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乙组采用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止血化痰、纠正电解质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连续治疗2周。
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常规抗感染的治疗方法同乙组,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管病变处,注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注入20ml-40ml,将气管内黏稠的分泌物稀释后,将其负压吸出体外。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灌洗量控制在100ml之内,然后在患者的体内注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ml和头孢他啶1000mg,退出纤维支气管镜。每周治疗2次[3]。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各指标改善时间。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为:显效:X线片显示感染部位有少量的纤维索条状阴影,白细胞计数正常。有效:X线片显示感染病灶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无效:X线片显示病灶部位无明显缩小甚至扩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痰液消失或明显减少、音消失或明显减少、痰菌培养转阴)的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为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为各指标改善时间,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甲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改善的时间
甲组的各指标改善的时间明显短于乙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危重症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体质一般较差,咳嗽反射弱,痰液无法从体内排出,痰液引流不畅,甚至出现痰栓,阻塞了支气管,导致局限性肺不张,缩小了肺有效通气面积,常常需要行机械通气,但因气道干燥,痰液黏稠,极易引发呼吸道阻塞。再加上气管插管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了致病菌,导致肺部反复感染,延长了机械通气的时间,加大了机械通气的难度。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可以在不破坏患者呼吸道的情况下直接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尤其是小气道的或者是深部的血块以及粘稠分泌物等。支气管肺泡反复吸引和灌洗,稀释痰液,更有助于痰液的排出,可以有效的、迅速的清除分泌物,达到清除细菌、局部净化的作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善支气管阻塞的症状,改善患者缺氧的状态。据调查显示:上述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效果极为显著[5]。上述研究数据表明: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6%。乙组的总有效率为74%,甲组的远高于乙组的,说明危重症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甲组各指标改善的时间明显比乙组的短,说明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危重症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取得了颇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乔亚红.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07):719-721.
[2]马仁龙,李洪.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危重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4例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18-120.
[3]罗福如,刘福松,唐志斌,等.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4):188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