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分析范文

农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分析

篇1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74-04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东北农业大学具有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老专业,1982年招收本科生,198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具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现在该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为黑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根据学校要求进行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那么原有的培养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根据不同年级本科生学习和对专业掌握的特点,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83份,收回问卷83份,并利用Excel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该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有70%的学生对现有专

图1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业的课程设置是认同的(即认为课程设置合理或比较合理),可见该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够被大多数学生所认可,但仍有3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有不合理之处,而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知识太多,实践机会太少;(2)高校未形成其独有的教学特色;(3)各学科间的联系程度不够紧密、不同课程的内容有重复和交叉;(4)课程门数太多(见图2)。

图2课程设置不合理之处的调查

2.专业课授课内容及实践性调查。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日后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下页图3、4、5可以看出,从专业课授课内容来看,7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授课内容陈旧,其中26.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授课内容很陈旧;从专业课的内容与实际结合程度来看,有50%以上的学生仍然认为所学的专业课具有实际性,56.6%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学习会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3.师资素质满意度调查。无论何种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的设置,均要由专业教师来实施,专业教师在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培养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本次调查中学生对师资的满意度为93.3%(见图6),其中专业教师的专业学术背景、个人魅力及责任感三个方面最令学生满意,由此可见教师的素质是被学生们所认可的。

4.教师授课方式及学生参与度调查。关于教师授课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互动式、问答式、讨论式的授课方式学生较为喜欢(见上页图7),只有20%的学生喜欢教师单向的传授方式。从上页图8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进而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更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

5.学生能力培养状况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希望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应主要侧重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的培养(见图9);在理论教学中应重点侧重专业技能培训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见图10)。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是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展开,许多关系到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程的重大问题先后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重点。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农村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仍然主要在宏观领域,尤其是经济体制、经济政策方面,与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

2.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不适应农业、农村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农业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专业,为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是这个专业的教学使命和天职。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与当前农业与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如课程体系结构没有及时调整,课程内容陈旧,相互脱节与重复现象突出。不同类型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明显趋同。人才培养缺乏学校和地域特色,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技能特长与农业需求、社会需求和区域需求相脱节。

3.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的比例过低,实践课程效果难以达到。由于实践课程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没有实习基地,教师理论课程工作量较大等,因此实践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比例过低,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显示,学生也认为实践课程是弱点,希望多开展实践课程,从而加强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动手能力。

三、关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几点思考

1.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用型人才;保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业务规格,始终强调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思想,定位于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立足经济管理,面向基层,面向社会服务第一线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学校与经济管理系统、社会经济部门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大现代化教学媒体手段的运用力度。

2.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为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必须从整体上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优化。改革中要坚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多样化、实用化、个性化、综合化、精于化,合理安排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课程的比例关系,避免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和相互脱节。不断更新和凝练课程内容,把农林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课程内容中来。

3.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重点,以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为补充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年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及时更新实验、实习教材,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农业经济学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实验室不仅为学生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及参加各种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形成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而且每个学年度都有半个学期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实训场地,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季莉娅,史金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大众科技,2008,(4):178.

[2]毛迎春,黄祖辉.中国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与趋势[J].福建论坛,2006,(4):14-15.

[3]王雅鹏.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创新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4):78-83.

[4]何忠伟,王艳霞,夏龙.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12):45-48.

Investigation on Talent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Management i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 Hua,GUO Xiang-yu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篇2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农业经济进入转型期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工业与农业这一产业结构内部开始变化,由原来的利用剪刀差牺牲农业发展换取工业发展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出于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考虑,会加强相应的宏观调控,力求通过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从而完成以工促农这一反哺过程。我国的工业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已经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以工促农的新阶段。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我国经过30年快速的城市化,造就繁荣的城市的同时,也造成城乡的差距拉大,农村在城乡收入、文明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增速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具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国家以城带乡的战略开始付诸实践,城乡由二元割裂开始走向一体化。这一质性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一体化中自由高效地流通,极大地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

二、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将是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工业对农业全面反哺的铺开,传统学科研究的农业结构将随之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对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农业大物流的构建、农村绿色生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等等都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重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除,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变化予以足够重视,才能跟上实践的变化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在城乡各个发展领域的陆续展开,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大流通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要实现发展生态化,这种可持续发展略的革新式的提出,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对农业发展方式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增加研究力量,并直接倒逼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的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缓慢,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先进农业经济面前缺乏竞争性,如何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

三、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差异化学科战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处在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三大特点以及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实施差异化学科战略,即把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产业结构质性变化、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农业现代化战略驱动这三个方面,着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着重加大城乡生产要素大循环大流通方面的科研力度,着重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农业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科研人才战略。要根据差异化学科战略,有选择性地按照上述研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理论的更新引进,也应根据研究重点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契合研究重点的新知识、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经济管理中去。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加大教育规划力度,出台扶持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培养投入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长期在农业经济管理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

学科互补性战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与之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就有数学、法学、金融学、环境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这些学科间不能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应对由农业经济转型期催生的新特点并由此对科研带来的新变化时,“关起门”来搞研究,只有死路一条,只做简单的“1+1=2”的叠加研究也是没效果的。正确科学的路径应该是以农业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确定的研究重点为核心来确定所涉及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由此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不断付诸实践,在大量的鲜活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和事件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因素;发展态势

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合理使用,注重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确保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效率。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应用状况,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思考,从而制定出相关的发展举措,扩大该学科的实际应用范围。

一、确定发展方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中存在着农业人口多、经营方式落后、机械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着良好农业形态的形成。同时,农业经济需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缩小与国际间的距离。这些内容体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这种矛盾。因此,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以科技为先导,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相关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整体的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对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农产品可靠性,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有效的调整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后,应给予更多的人力资源及先进技术支持,制定出完善的问题处理方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二、突出农业管理特色,实现农业生产多样化

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作用下,可以为农业经济活动开展给予专业指导,丰富其理论依据,实现农业生产中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有效结合。因此,需要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正确认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更好地实现农业、农村、农民间的相互依存,将农业推向集约化、城市化、现代化,使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究。>>>>推荐阅读:如何把控好公共管理学博士论文

三、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保持良好的农业技术水平

促进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应确保专业团队综合素质良好性,在加强他们基本素质培养的同时也需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打造出专业能力突出的农业团队,通过他们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农业技术水平良好性,为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概况,可知其学术队伍组成包括这些方面:一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接受传统农业经济学理论的学者;二是改革开放后接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教育理论的学者;三是当前形势下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针对这些不同的学者,在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向他们阐述实际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丰富农业经济管理实践经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四、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也需要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视市场需求变化,给农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确保现代农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性,增强农业供给质量可靠性;对农业的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进行必要的优化,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不同地区农村发展,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重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注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需要突出农业经济管理中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的重要地位,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将更多的绿色优质产品推向市场,提升这些绿色、无污染农产品的潜在价值,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保障,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理念,扩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际影响范围。

五、结束语

重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提高该学科的实际利用效率,有利于扩大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增强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确保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达到时代的发展要求,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提升相关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未来农业经济生产计划实施中,应提高对其管理学科发展的正确认识,并在相关措施的支持下加快其发展速度。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

1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特征

通常将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分为两点:第一点是工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变化,第二点是二元结构产生变化。我国农村经济中,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工业产业结构都在产生变化,从而致使农村经济发生转型,进入转型期,人们也逐渐加强对经济转型的重视。我国的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衡存在的,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关系,当农业的发展速度变快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将拉动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当农村的工业经济发展起来时,也会反过来帮助农业经济的发展。截止到现在,我国的经济产业中工业经济占据着相当大的部分,因此目前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正好满足后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工业经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致使众多的城市发展起来,成为大都市,但是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列的问题,比如加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农村的经济收入远远比不上城镇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农村的医疗、交通以及公共建设等方面也都远远比不上城镇的发展,这种极端分化的发展促使我国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农村经济发展上来,应该对其加大投资力度和建设。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国家对此是非常支持的,以此来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缩减农村和城镇的贫富差距。

2经济转型对于农业经济学科的要求与学科发展趋势

2.1完善相近学科专业

伴随着新形势的背景下,各个高校都逐渐地开设了和农业经济相关的专业以及学科,这样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学科是在以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对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重新制定了相应的规则,比如高校创建的农产品贸易学科以及农产品经济学科等,都是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行的课程设计,把农业经济的特点加入到学科之中,让学生们去学习,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有个别院校,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它是在经济管理学院中开设了关于小型乡镇企业的会计学以及工商管理学科等,高校中关于农业经济专业和学科的开创,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依照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教育出更多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基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通常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一些客观的信息以及数据传输到生产中去,计算机主要作用是收集信息以及整理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生产的数据实行科学的整理,从而促进生产的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其正向增长。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对于经济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同样在对农产品的经营和管理时,对于市场上的信息掌控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将决定着农产品的经营状况以及销售状况。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的信息学院中也开设了农村经济信息化相关的专业,以期望能够培育出更具信息化技术知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开展农村经济活动时,及时有效的信息能够使生产者更好地经营农产品,从而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的价值。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院校之中开设和信息化相关的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

2.3应用数理知识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科学化

在高校中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其中数理经济以及定量分析等相关的课程内容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高校开设的课程之中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强调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政策等,大部分课程都是全面落实国家的农业经济政策等,没有对其实行专门的分析,也没有开设和农业经济相关的类似分析课程。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依然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经济市场也将是我国市场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定量的分析以及数理经济的分析,要对其足够重视,应该开设一些和定量以及数理分析相类似的课程。高校农业经济学科也应该依照相关的问题需求对定量分析以及数理分析上加设课程,增加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2.4强化实践性教育,推动软科学硬化发展,展现良好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理念对于农业经济的作用也不可以忽视,传统的教育理念通常会认为对于农业经济的学习应该以理论学习和研究为主,而且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也比较偏向于对农业管理学科中的理论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性以及智能化的学习方式,从而致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到就业,都很难适应工作中的问题,严重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对农业经济实行管理的能力。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也致使市场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这也对相关的管理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应该具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农业经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3.1满足农业经济转型的需求,明确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但是可使用的土地资源却十分稀少,而且农业的经营状况呈现分散式发展,还没有建立完善农业产业链。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农村的生产效率非常低。其次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是相对冲突的,现代化的农业已经发展成为高产量、高品质以及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模式,但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仍然还是处在效率低下的模式。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个冲突,可以从科技、信息以及管理方面着手,应当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对农产品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减少农作物的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培育出专业的农业管理人才,这将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最终目标,可以加强相关农业学科的建设,科学地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从而增加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这也是农村经济转型时发展的重点。

3.2以科学研究为支持,构成本学科的学科特色

科学进步都是要通过多次地科学研究来实现的,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应该不断地实行科学研究,利用研究发展不断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和技术的成熟。实行科学研究的主体应该就是培养农村经济的专业型管理人才,这些人才也是要利用专业方面的学科来教育和培育的。因此应该构建以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农业管理学科,帮助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这将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3.3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培养人才,组建学术梯队

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强大的人才团队发展,将是农村经济学科建设的关键手段以及必要措施。在我国的教学团队中也存在着三种教学理念,第一种是处在计划经济思想的年长学者,第二种是计划经济过渡后的改革学者,第三种是具有前卫思想的年轻学者。这样的学术梯队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在对农村经济管理学科进行开展时,应当强化学科的领头人作用,让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以及具有优秀国际管理思想的海归加入到学科的建设之中,从而培育出这个学科的骨干人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帮助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更加科学化以及多元化。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国家的支持,对于农业发展的重点国家也应该对此加强重视。农业经济学科的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培育出更多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多元化以及国际化发展,从而帮助我国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经济进行平衡发展。本文主要对农业经济转型阶段我国农业学科的建设进行论述,分别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考来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帮助各个院校更好地发展农业管理学科以及对课程进行设计,帮助农村经济管理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考[J].山西农经,2020,(18):80-81.

[2]肖蕊.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179.

篇5

1.1工农的性质改变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的了解,对其工业化的过程分析,了解到在这个过程的早期发展中,是以农业发展为主体。在农业生产中投放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再把农业发展产生的资源投放到工业发展中。在工业化过程的中后期,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2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工业渐渐取代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我国的工业会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地步,工业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取得如此大显著的成果,离不开农业资源的提供、农业经济的大力支持、农民的伟大奉献。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积累的能力在逐步提高,我国政府也随之改变了相关的政策,为了保证工农产业的平衡发展,缩短工业与工业之间的差距,改变城市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规定用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用工业发展来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开始使用现代的工业、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经济管理方法,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的农业逐步改变为现代化的农业。它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手段。现阶段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不仅会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生产力,创新农业经济的生产技术,还会为创建社会主义下的农村,实现现代化和城镇化,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也可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增强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的竞争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增强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国际和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加快执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有着很大的意义。

1.3城乡一体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不平衡,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产组织能力不高、生产设备匮乏、生产力低、增长过慢、农民收入较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过快,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农民对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剧烈,要求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富裕。

2农业经济的转型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带来了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给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也带来一些影响和改变。

2.1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的增多,传统农业经济逐步被现代化的农业经济所取代,农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关于农业的学科渐渐增多,管理学科的对象应着重放在农业的产业链上,注重农业生产的过程,保障农业产品安全质量。

2.2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主要的城乡经济结构。城乡传统的经济结构被打破。在社会经济的转型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定会得到极高的重视,管理学科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现代也是一个注重环境的时代。农业本身就是经济和环境的再生产结果,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农业产品的再生产,所以环境保护理论也成了管理学科关注的重点。

2.3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逐渐深入到农业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方针渐渐变成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并且进行了一些探讨,主要体现在:政府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理念,把可持续性的使用和保护环境当作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管理学科重点,以至于农业经济的管理理论发生了质的变化;怎样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将会成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管理学科的重点。

3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改变

3.1确定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社会经济的转型显示出很好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是转型过程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存在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很少,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还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形成农业产业的整体形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去农业发展只注重产品的重量,转变成现在注重农业产品的安全质量。这就激发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2者之间的矛盾,所以要管理好农业,就要确定好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极力解决2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3.2分析农业经济管理,着重变现学科之间的特色

在分析了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管理学科的探讨对象的一些变化,了解到其中的差异,执行差异化的学科战略,把工农的性质结果、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注重农业经济的整体分析,注重生产之前、生产中和生产之后3个阶段的生产步骤,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注重环境和国际方面的问题。

3.3加强人才的培养

从差异性的学科中可以发现,针对不同的重点有着不同的方针,这样就导致了需要不同的人才。可以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地选取农业经济在转型期管理学科所需要的资源,例如教学教材、教师辅助教学所要用的资料和理论。恰当调整研究重点,将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技术融入到管理教学中,培养探讨重点所需要的人才。政府应加大教学的改革和规划,推出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教学中的人才培养对策,重点培养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优秀的人才,增强培养力度。

3.4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一个比较广的学科,里面主要包含了2个学科: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还包含了其他很多不同的学科。这些不能分离开来,要整体性研究,就要加强多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合力解决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不断增强思考能力,去增强实践经验。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