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范文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篇1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态功能;评价

植物配置要建立在能够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并根据美学要求,讲究艺术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融合与创造,使其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美学效果。人们对植物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栽植植物还要通过植物美化环境营造景观效果。植物就像画家手中的色调,如何运用这些颜色,创造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景观环境,兼顾科学性、艺术性、社会性,这是园林设计者不断追求的目标[1]。

1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1.1 生态功能

指植物景观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向不良方向发展)的功能。包括防护、改善、治理功能等。防护功能:保护环境免受或减小外来因素的侵害或干扰,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防火、防雪、指示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改善功能:对轻度污染或不良环境进行调节,如维持CO2平衡、滞尘、杀菌、吸收有毒气体、调节温度、改善光照、降低噪音等;治理功能:对遭受严重破坏或污染的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如固定沙丘、控制扬尘、净化水源(如人工湿地)等。

1.2 美学功能

指植物景观营造良好视觉、增加环境的可观赏性的功能。包括园林植物的个体、群体、衬托美化功能等。个体美化功能指由园林植物个体孤植于一定时空背景下(构成孤植景观)所具有的美化功能,如形体、枝、叶、花、果等所表现出的视觉观赏价值;群体美化功能指由单种或多种植物经自然或人工造景在一定时空背景下配植而成的植物景观所具有的美化功能,如片林、树丛、树篱、草坪、稀树草坪、藤架等所表现出的视觉观赏价值;衬托美化功能指植物与建筑、水域、假山、道路等自然或人工地貌在一定时空背景下自然或人工配置形成的园林景观所产生的视觉观赏价值,如利用植物联系景物、组织空间、遮挡视线等参与形成的优良整体视觉效果。这里,强调在一定时空背景是因为在不同的时间(如不同季节)、不同环境背景下植物观赏价值的有无、高低是有显著差异的[2]。

1.3 社会功能

指植物景观具有益于人类文化生活、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等功能。其中,文化功能包括纪念、教育、学习、科学研究功能等;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功能包括游憩(休闲、观光)、保健、治疗功能等。游憩功能不能列入生产功能之中,因为游憩虽然能为管理部门带来效益,但属于次生功能,其直接功能是为参与者身心健康服务。

1.4 生产功能

指植物景观用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产品的功能。包括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用、工艺品素材用功能等,如提供果品、中药、油料、胶质、脂类、素类、木栓、饲料、肥料、淀粉、纤维、枝叶工艺产品等。

2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评价

2. 1气候生态型

按气候生态型可将植物划分为热带植物、亚热带植物、暖温带植物、温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热带气候型植物要求高温高湿环境条件,处于我国热量最高、降水最多的湿润地带(年平均温度一般在21℃以上,最冷月气温在12~21℃,绝对最低温度大多不低于- 1℃,年降水量最大达2 000 mm)常用园林植物有:银杏、苏铁、南亚松、湿地松、马尾松、日本黑松、资源冷杉、加勒比松、金冠柏、水松、杉木、池杉、水杉、落羽松、南方铁杉、滇柳杉、秃杉、竹柏、罗汉松、三尖杉、广玉兰、白玉兰、火力楠、木莲、黄兰、山玉兰、含笑、鹅掌楸、红花木莲、黄心夜合、南五味子、肉桂、红楠、月桂、红皮木姜子、南天竹、石榴、红杏、木通、山茶花、茶梅、金花茶、木荷、茶、云南山茶、吊钟花等。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热带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寒带绝对最低温度- 59℃,年平均温度- 5. 6~- 2. 2℃,长冬9个月以上。寒带气候型主要园林植物有红松、兴安落叶松、黄花松、樟子松、朝鲜柳、偃松、杜松、兴安松、黑桦、山杨、胡桃楸、光叶春榆、香杨、矮桦、沼柳、越橘、柳、赤杨、榛子、兴安杜鹃等[3]。

2. 2光照强度生态型

2. 2. 1喜光植物

喜光而不耐阴的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如木本植物中的银杏、水杉、柽柳、合欢、相思属、杨属、柳属、木瓜、石榴、鹅掌楸、贴梗海棠、紫薇、紫荆、梅花、刺槐、白兰花、含笑、一品红、迎春、连翘、木槿、玫瑰、月季、侧柏等;草木植物中的芍药、瓜叶菊、、五色椒、三叶草、天冬草、吉祥草、千日红、鹤望兰、太阳花、香石竹、向日葵、唐菖蒲、翠菊等。

2. 2. 2 耐阴植物

具有较强的耐阴能力。阴性植物多生长在背阴地。如木本植物中的云杉、罗汉松、三桠绣球、粗榧、杜鹃花、枸骨、雪柳、瑞香、八仙花、六月雪、蚊母树、海桐、箬竹、棕竹等;草木植物中的蜈蚣草、椒草、万年青、文竹、一叶兰、吊兰、龟背竹、玉簪、石蒜等。

2. 3光照长度生态型

2. 3. 1 长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是指只有在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也就是日照长度必须大于某一时数(这个时数称为“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苹果、梅花、碧桃、山桃、榆叶梅、丁香、连翘、天竺葵、大岩桐、兰花、令箭荷花、倒挂金钟、唐菖蒲、紫茉莉、风铃草类、蒲包花等[4]。

2. 3. 2 短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是指只有在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一品红、、蟹爪兰、落地生根、一串红、木芙蓉、叶子花、君子兰等。

2. 4温度生态型

2. 4. 1 广温植物

广温植物能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幅,如松、桦、栎能在- 5~55℃温度范围内生活。

2. 4. 2 窄温植物

窄温植物对温度要求严格,生活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窄温植物又分为高温窄温植物和低温窄温植物,前者仅能在高温条件下生长发育而最怕低温,如椰子、可可等;后者仅能在低温范围内生长发育而最怕高温,如偃松、兴安落叶松等。

2. 5水分生态类型

2. 5. 1 旱生植物

适应在干旱环境中生长,能忍受较长时间干旱,在形态和生理上有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如台湾相思、珊瑚树、柽柳、木麻黄的叶片退化成鳞片状或毛状;羽茅的叶片卷曲成筒状;仙人掌的叶片变成针状;这些变化有利于减弱蒸腾作用。芦荟、仙人掌、景天等植物有大量薄壁组织,能贮存许多水分[5]。在特别干旱的季节里,猪毛菜能靠休眠度过逆境,待到降雨后又重新生长。有的叶片上有蜡膜;有的茎叶上具白色表皮毛,利于反射阳光;有的细胞内渗透压高,有的根系十分发达,有利于主动吸水。在沙漠、岩壁、冻土、酸沼和盐渍化土壤里都有那里特有的旱生植物。

2. 5. 2水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水分不足。根据湿生植物生存的环境特点又可将其分为两类:阴生湿生植物如海芋、观音座莲、森林中各种附生蕨类和附生兰科植物等。一般生长在空气潮湿的林中树上(附生);阳生湿生植物如莎草科、蓼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种类。一般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泽地区或湖边。

结论

功能景观的应用,将从根本上理顺园林植物各类功用的关系,明确园林建设的具体目标,增强对植物功能应用的主动性,必将在城市各类专项功能景观的建设、景观设计方案筛选以及对现实景观评价及最终在城市环境生态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功能景观的概念还属刚刚提出,还需要广大园林科研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其理论与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人类在认识到植物景观的功能之前,已对植物景观进行了大量的破坏,因此,人类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或恢复功能景观。

参考文献:

[1]田紫倩,刘青林.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和多样性对生态园林建设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1:25-32.

[2]代色平,熊咏梅. 广州市8种常用园林植物生态特性比较[J]. 福建林业科技,2013,01:59-62.

[3]娄利娇,李凤华,窦全丽,邓坦,何林,张仁波. 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莎草科植物区系特征分析[J]. 种子,2013,06:55-57.

篇2

【关键词】:城市绿化,园林植物,生态功能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is a fragile artificial ecosystem, and how to play the main role of the landscaping in the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key is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select and configure the garden plan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garden plants. 11 discussed the types of garden plants and features, as well as landscape role played by it in urban greening, physical, chemical, utility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Key words: urban greening, landscape plants, ecological functions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区域,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等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千扰。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环境污染等系列的负面影响,己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城市绿化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生态城市、建设绿地系统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人们己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绿化及生态园林景观规划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己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 城市绿化基本概念

城市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和景观设计使自然美(天蓝地绿,气洁水畅,鸟语花香,和谐自然)出现在缺少自然氛围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同时园林植物本身的形状和色彩也是创造城市空间的一种景观元素,其作为软质景观使城市空间的硬线条、死板的几何图形得到了柔化,赋予了城市色彩与活力。

二、园林植物的种类及特点

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植物。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一般来说,我们将木本园林植物称为园林树木,而将草本的园林植物称为花卉。就其本身而言是指有形态、色彩、生长规律的生命活体就是园林植物。在实际应用中,综合了植物生长类型的分类法则、应用法则,把园林植物作为景观材料依其外部形态分为乔木、灌木、竹类、草本花卉、藤本植物、草坪以及地被 6 种类型。在城市绿化及景观规划过程中,绿色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三、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生态功能

1、园林植物的净化作用

1.1 吸收有毒气体

由于环境污染,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增多,主要有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气、汞、铅蒸气等,尤其是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在空气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园林植物是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城市绿化植物的叶片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和致癌物质——安息香吡啉等多种有害气体或富集于体内而减少空气中的毒物量。如臭椿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物别强,超过一般树木的20倍,罗汉松、大叶黄杨、女贞等植物都有极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构树、合欢、紫荆等具有较强的抗氯和吸氯能力;女贞、较泡桐、刺槐、大叶黄杨等有较强的吸氟能力;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种具有吸笨能力;樟树、悬玲木、连翘等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夹竹桃、棕榈、桑树等能在汞蒸气的环境下生长良好,不受危害;而大叶黄杨、女贞、悬玲木、榆树、石榴等在铅蒸气条件下都未有受害症状。因此,在产生有害气体的污染源附近,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具有吸收和抗性强的树种进行绿化,对于防止污染、净化空气是十分有益的。

1.2 净化水体

城市和郊区的水体常受到工厂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影响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证明,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如在通过30-40米宽的林带后,一升水中所含的细菌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许多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在体内富集起来,富集程度可比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高几十倍至几千倍,因此使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得到净化。而在低浓度条件下,植物在吸收有害物质后,有些植物可在体内将有害物质分解,并转化成无害物质。

1.3 净化土壤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至几千倍,故能促使土壤中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因此,既净化了土壤,又增加了肥力。有研究证明,含有好气性细菌的土壤,有吸收空气中一氧化碳的能力。

1.4 减轻放射性污染

绿化植物具有吸收和抵抗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能力,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的杀伤力,并对军事设施等起隐蔽作用。美国近年发现酸木树具有很强的吸收放射性污染物的能力,如种于污染源的周围,可以减少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2、园林植物的滞尘降尘作用

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尘埃、油烟、碳粒等,大气中除有害气体污染外,灰尘、粉尘等也是主要的污染物质。这些微尘颗粒虽小,但在大气中的总重量却十分惊人。城市园林植物可以起到滞尘和减尘的作用有,是天然的“除尘器”。植物,特别是树木叶片的表面是不平滑的,有的多褶皱,有的多绒毛,有的能分泌黏液或油脂。当被污染的大气吹过时,植物对大气中的粉尘、飘尘、煤烟及铅、汞等金属微粒有明显的阻拦、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植物能够吸附和过滤灰尘,使空气中灰尘减少,从而也减少了空气中的细菌含量。由于绿色植物的叶面积远远大于它的树冠的占地面积,因此其吸滞尘的能力是很强的,园林植物被称为“空气的绿色过滤器”。

3、园林植物的降温增湿作用

园林植物是城市的“空调器”。园林植物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作用以及水分的蒸腾来调节小气候,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风速,在无风时还可以引起对流,产生微风。冬季因为降低风速的关系,又能提高地面温度。园林植物的降温增湿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城市小气候和降低光照强度,调节温度,减少辐射。

4、园林植物的减噪作用

城市噪声污染已成为干扰人类正常生活的一个突出的热点问题,它与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并列为当今世界城市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园林植物是天然的“消声器”。植物的的树冠和茎叶对声波有散射、吸收的作用,树木茎叶表面粗糙不平,其大量微小气孔和密密麻麻的绒毛,就像凹凸不平的多也纤维吸音板,能把噪音吸收,减弱声波传递,因此具有隔音、消声的功能。不同类型的绿化布置形式、不同的树种和绿化结构以及不同树高、不同郁闭度的成片成带的绿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噪声的效果。

5、园林植物的杀菌作用

城市园林植物是“卫生防疫消毒站”,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城市中有绿化的区域与没有绿化的街道相比,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要减少85%以上。园林植物之所以有杀菌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有园林植物的覆盖,使绿地上空的灰尘相应减少,因而也减少了附在其上的细菌及病原菌;另一方面城市植物能释放出如酒精、有机酸和萜类等挥发性物质,它能把空气和水中的许多病菌和真菌及原生动物杀死。如1h㎡圆柏林,一昼夜大约可分泌出30-60㎏植物杀菌素,在2k㎡内可杀灭空气中的白喉、结核、伤寒、痢疾等细菌和病毒。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除了有杀菌作用外,对昆虫亦有一定影响。

6、园林植物的环境监测评价作用

许多植物对大气中有害物质有较强的抗性和吸毒净化能力,这些植物对园林绿化有很大作用。也有一些对有害物质没有抗性和解毒作用的,但对环境污染反映“敏感”的植物,比人和动物要敏感得多,这种反应在植物体上以各种形式显示出来,成为环境已受污染“信号”。利用它们作为环境污染指示植物,既简便易行又准确可靠。例如:当大气被二氧化硫污染时,植物叶脉之间会出现点状或块状的伤斑;悬玲木树皮变浅红色,叶子变黄,就是煤气中毒的症状,在其地下往往能找到煤气漏点。

7、园林植物的吸碳放氧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绿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释氧固碳,对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据测算,1h㎡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消耗1t的二氧化碳,释放0.75t氧气。每年地球上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2300亿吨二氧化碳,其中森林占70%,空气中60%的氧气来自森林。

四 结束语

园林绿化植物赋予了城市绿化许多生态功能,比如说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等。城市绿化功能的优劣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增加叶面积,就是增加了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但是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差别较大,比如说乔木的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 20 倍,灌木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 5-10 倍,草本更小些,树木的生态效果是草坪的 4 倍,由乔、灌、草复合构成的生态小群落,生态效益最好;许多树种对有毒、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草本植物则较弱;在降低辐射、降温、降尘、杀菌等方面,乔、灌树种更胜一筹;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 27.2 倍、25 .5倍、23.3倍和32.2倍。为此,针对在一些地方的城市绿化中“草坪热”的流行,须树立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科学合理地利用园林植物,绿化、美化、香化、果化同步并进,乔、灌、草混种,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功能和效益,这也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常富著.园林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4

2、张天麟编著.园林树木1200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陈自新,许慈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鲁敏,李英杰著.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朱庆华.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林业调查规划.2002(6)

6、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中国园林.2001(4)

7、龚春,罗宏祎.城市绿化的生态园林意识.江西林业科技.2001(4)

篇3

关键词:园林植物;城市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园林植物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以净化、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故又称观赏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景观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环境空间。合理应用园林植物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和庇荫等作用。

1.1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的作用等。

1.2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2 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原则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植物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设计,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方案。种植设计方案应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当地园林植物。

2.2 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要使城市景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就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2.3 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3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应用

3.1 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3.2 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据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3.3 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3.4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建筑、山水、道路、雕塑及喷泉等园林景观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3.5 园林植物与景观建筑的组合 景观建筑属于城市

景观中经过人工艺术加工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而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大自然产生季相变化,还可衬托和丰富建筑的庭园景色。根据景观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等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能使植物对景观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能软化景观建筑单调、平直、生硬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生硬感,丰富景观建筑物构图,使景观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不同风格的景观建筑应选用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

4 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植物应注意的问题

(1)慎用有毒园林植物。住宅区景观中不宜用有毒园林植物;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地中,忌用有毒、带刺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不能选用有毒的乔灌木和花草。常见的有毒园林植物有夹竹桃、毒箭树等。(2)注重城市景观规划区原有植物的保留和利用。(3)注意多种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的综合应用。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应用时可根据地形、面积、建筑物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4)工厂区景观植物应注意部分园林植物对排放气体的抗性和敏感性。(5)从外地引进园林植物时不但要考虑引进成本和植物本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必须通过严格的检疫检验,以防带入新的病虫害。

5 结语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栽培种植上,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营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景观。园林植物的应用要从景观艺术效果、生态、文化、场地功能、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水平,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希亮.现代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与养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园林植物;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garden plants in the role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garden plant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an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design of garden plants in sever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garden plants;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园林植物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景观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环境空间。合理应用园林植物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和庇荫等作用。

1.1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空气净化器”(1)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放出O2,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2)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和评价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许多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CO、HF、Cl2等有害气体,同时还可以应用部分园林植物对部分有害气体的敏感特性来评价监测环境质量。(3)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吸尘和杀菌、灭菌作用。此外,城市园林植物还是天然的“消声器”,能有效减弱交通工具、人等产生的噪声。

1.1.2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的作用等。

1.2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2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设计,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方案。种植设计方案应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当地园林植物。

2.2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要使城市景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就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如果城市景观中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失衡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多种乔、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形成区域性植物群落,增加种群的稳定性。

2.3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2.4经济性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在城市景观设计时须遵循经济性原则,从种植成本和后期管理费用双重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应用

3.1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3.2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据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3.3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3.4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建筑、山水、道路、雕塑及喷泉等园林景观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3.4.1园林植物与景观建筑的组合景观建筑属于城市景观中经过人工艺术加工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而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大自然的美,是城市景观构景中的主体。园林植物不仅能使建筑产生季相变化,还可衬托和丰富建筑的庭园景色。根据景观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等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能使植物对景观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能软化景观建筑单调、平直、生硬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生硬感,丰富景观建筑物构图,使景观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

不同风格的景观建筑应选用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比如,寺院、陵园建筑配置的园林植物要能体现其庄严肃穆的场景,多用松、柏等植物,且多列植和对植于建筑前或孤置于院内;亭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和其造型和功能取得协调和统一。从亭的结构、造型、主题上考虑,植物选择应和其取得一致;茶室周围园林植物配置应选择色彩较浓艳的桂花等花灌木;水榭前植物配置多选择耐水湿的水杉、池杉、垂柳等。

3.4.2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的组合山石水体虽然是自然式园林景观的骨架,但也要有园林植物的装点陪衬。在城市景观中,植物材料对假山石的重要性,不能忽视。的假山石没有生机和季相变化,如点缀一些苔藓、小草、松等园林植物,可增添假山石的生气;园林水体也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常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王莲、梭鱼草等。

3.4.3园林植物与园路的组合园路旁通常要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小路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曲折的道路旁种植园林树木可作为必要的视线遮挡,进行空间划分。

4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植物应注意的问题

(1)慎用有毒园林植物。住宅区景观中不宜用有毒园林植物;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地中,忌用有毒、带刺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不能选用有毒的乔灌木和花草。常见的有毒园林植物有夹竹桃、毒箭树等。(2)注重城市景观规划区原有植物的保留和利用。(3)注意多种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的综合应用。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应用时可根据地形、面积、建筑物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4)工厂区景观植物应注意部分园林植物对排放气体的抗性和敏感性。(5)从外地引进园林植物时不但要考虑引进成本和植物本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必须通过严格的检疫检验,以防带入新的病虫害。

5杭州市园林植物应用分析

杭州园林由环绕西湖及纵贯西湖山区众多风景优美、意境生动的景色贯穿起来的,景色各具特点。西湖的山麓地带是西湖的绿色屏障,观赏效果要求高,植物配置以观赏为主,以常绿树为基调,大力发展色叶树种,为西湖增添绚丽多彩的背景,其他山区则营造经济与观赏相结合的风景经济林。园林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变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制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等的要求。

杭州太子湾公园是一个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是应用乔、灌、藤及草本植物为素材来创作景观的,以及采用多样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不同尺度和风格的植物景观空间。配置时主要树种的确定以及人工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层次结构都积极模拟自然群落的,选用具有明显季相变化的植物材料,重视色叶及呈现的不同效果。太子湾公园配置疏密结合,配置时多从景观的整体性出发,着重群体美和林冠线的节奏变化。如以体形巨大、树姿优美、树冠浓密的乐昌含笑作为全园的基调树种之一,突出公园柔和饱满的风格,用水杉作为背景树,丰富林冠线的变化,以热情浪漫的樱花作背景,营造出通透性很强的景观空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妙镜意,蕴涵山情野趣与田园风韵的自然山水园。

6浙江省丽水市江滨公园景观带园林植物应用分析

瓯江是全市第一大江,江滨景观带是在瓯江防洪堤坝上建成的,从1999年防洪堤修建投入施工,截止2010年10月,全长19.1km的瓯江景观绿化带主体部分及主要景观分区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后期绿化种植也在近期完成。滨江景观带分为古城墙保护区、城市意象区、滨水公园区、生态景观区等功能区块组成。

由于景观带绿化工程完成时间不长,后期种植的园林植物还未形成预期的绿化效果,下面主要结合应用较为丰富的生态景观区来具体分析其植物应用情况。

空间结构:滨江景观带绿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上层结构树种为株形较好的的乔木如白玉兰、棕榈、榔榆、银杏、罗汉松等,种类和数量都较多,中层结构以小乔木和花灌木种类为多,如桂花、山茶、金丝桃、小叶栀子、金边黄杨、金焰绣线菊、大花六道木、木绣球等,形成大片灌木从和花丛。下层结构以草本地被为主,选择一些适宜性较好观赏性强的品种如大吴风草、白三叶、金边玉簪、紫花地丁等。整体来看,该区域植物物种比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但不足的是,上层、中层的乔灌木数量较少,难以形成郁闭的林下空间,对于夏季持续炎热的丽水市来说,在空间开阔没有遮挡的防洪堤上,对于缓解夏季炎热,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的方面考虑不够周到。

景观时序:生态景观区在植物选择上能够合理搭配四季景象不同的树种,营造不同季节时令的植物景观。如春天开花的玉兰、紫荆、金钟花、海棠、樱花等,夏秋季开花的合欢、木槿、凌霄、木芙蓉等,冬天开花的腊梅、山茶等,以及一些秋色叶植物如枫香、乌桕、银杏、水杉、黄连木等丰富秋冬季节景象。但比较而言,观赏性较强、观赏时间在秋冬季节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多,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在秋冬落叶后有优美的枝干树种,例如榉树、梧桐、银杏、水杉等,或选用一些秋冬季挂果的树种,如柿子树、柚树、珊瑚树、南天竹等植物以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丰富环境景观。

营造特色树林景观:在生态景观区中,根据景观设置的需要,选择一些生长适应性强,林相效果好,在特定季节能形成特鲜明的树种营造特色景观林,例如运用多个品种的樱花形成春花烂漫的樱花林,运用枫香、槭属的树种形成层林尽染效果的枫树林。林下配植耐荫的草本地被植物如鸢尾、麦冬等。

结语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栽培种植上,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营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景观。园林植物的应用要从景观艺术效果、生态、文化、场地功能、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水平,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希亮.现代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与养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刘国华.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园林植物;城镇绿地;植物群落;群落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city of one of the key contents of landscape, but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garden plant community and the design of concrete analysis,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to fellow.

Keywords: garden plants; Town green space; Plant community; Community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园林绿化工作已成为美化城市,建设城市的主力军,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植物材料基本是移植而来的,移植成活率及植物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反指标,而植物群落的设计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应用探源

自从植物群落性质的个体论观点得到20世纪中叶兴起的植被梯度分析与排序等定量研究结果的支持以来,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有关植物群落性质的机体论与个体论之间这2种对立观点的争端,但客观上促使了植物群落的概念被广为应用到人工营建的植被,包括园林绿地等城镇植被,国内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应用也由此开端。20世纪90年代初,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应用在我国开始见诸报导,历经10余年酝酿、积累,近年来文献激增,形成城镇园林绿地对象研究的热点主题之一。

2 有关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讨论

早在国内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开始广泛应用之初,然而时至今日,虽然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对于有关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仍然缺乏进一步的针对性讨论,概念应用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否,完全依赖于个人专业素养,能否对园林学专业知识与群落生态学理论兼收并蓄,找到两者间合适的结合点。因而,有关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及其应用问题,对园林植物群落的研究、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目前,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广泛应用,仅仅是因为植物群落概念应用抛弃了严格限定的条件,是在城镇园林绿地这一特定对象或风景园林专业这一特定领域中的植物群落概念应用的一种模糊的外延式扩展。概念应用的大体脉络可理解为,植物群落是一定地域内不同植物种的个体聚合,那么园林植物群落,即是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不同植物种的个体聚合。这种简单化的扩展延伸,从目前来说并不存在理论逻辑上的障碍,但是关键在于概念应用的真正意义与实际价值,即是否能真正有效地提高人们对实际对象的理解,是否能切实可行地寻求深化的理论诠释,是否能推进实践技术的实质性进步。

笔者以为,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一定地域范围的园林绿地空间内,具有特定的群落生态学意义、满足特定视角的群落生态学要求的不同植物种个体的聚合。

该表述着重强调,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应用,可以不完全具备或满足自然的植物群落特征,但必须考虑概念应用的实际作用与意义,因此要求具有特定的群落生态学意义或者具有特定的群落生态学视角。这样在概念应用之初,会首先探询概念应用的前提与目标,从而减少概念应用的随意性,保持概念应用的科学严谨。

3 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应用的问题分析

目前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应用,主要存在2个显著问题,一个是理论概念如何落实到具体群落的鉴定,另一个是有关群落性质问题的悖论体现。

3.1 园林植物群落的鉴定问题

从理论概念到具体群落的鉴定,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存在重要影响。在自然植被的群落生态学研究中,虽然通过群落鉴定确定研究对象及其方法应用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但是由于可以依据自然群落发育过程、空间地带性规律、群落外貌特征,以及地形、地貌、土壤等环境异质性形成的自然边界,使具备一定专业素养与实践经验的研究人员能够较为客观地实施鉴定。而城镇园林绿地群落,人工构建于城市地区强烈干扰或退化的环境,片断化甚至高度破碎化,导致要较清晰地确定研究对象的类型,以及研究对象的边界、结构与外貌特征等内容,都存在很高的难度,这就决定了适于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并不能简单应用于园林植物群落这一特定对象,这也是目前园林植物群落研究普遍存在、且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根本问题之一。

3.2 有关群落性质的悖论问题

有关群落性质问题的悖论体现,主要表现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得以扩展应用,源自于群落个体论观点的实证,群落个体论观点本质上为园林植物配置的技术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在许多的园林植物群落研究或营建实践中,有意、无意间,却更多追求的是机体论观点的内容,即以植物种间关系为核心的群落整体性,并把它作为群落概念在园林应用的根本价值所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悖论现象。有关自然植物群落性质的个体论、机体论这2种对立的观点间,在植物适应环境、植物与环境的整体性关系上并没有大的分歧,根本区别在于如何看待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机体论观点强调群落植物种间的整体性联系,事实上的确存在有些种群对群落具有强烈依附性的现象,但是群落种间关联研究也证实了个体论观点,群落内植物种间关系更为普遍的是零相关或弱相关,而且有的相关性更适合从植物共同适应环境的角度加以解释。Tansley(1920)一方面认为机体论观点过于假设性,另一方面又强调植物群落在许多方面是表现为整体性的,应作为整体来研究,这种见解后来发展成为生态系统概念。因此,从自然植被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发展进程看,似乎可以认为,群落的整体性应更多考虑植物共同适应环境的特征、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相对于园林植物群落尤其如此,园林植物群落,除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外,同时它还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艺术性,为了保证其功能实现,并不排除必要的维护管理,因此即或是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整体性,也不一定成为园林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目标。设计构建种间关系密切、群落与环境和谐,并且自然性、社会性、艺术性兼具的园林植物群落,很可能只是一种理想,较为现实的是在保证既定设计目标的前提下,协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群落适应环境的整体性,借此提高自然属性、降低管护成本,或是适宜倡导的发展方向。

上述2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源于对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继承本身,不过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应用中表现更加突出。问题的解决,既同其概念界定、概念理解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又并不完全在于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该如何定义,而在于适宜的应用视角,以及应用过程中合理的尺度把握。不过保持清晰的概念、明确概念应用的目的,明确概念边界及其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将有助于对问题的重视与解决,从而促进群落生态学理论、方法在园林中的科学理解与适宜应用。

4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进展与建议

4.1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进展

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得以应用的同时,就提出“设计人工植物群落,提高园林绿地质量”。正式开展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探索性研究应用,针对湖北省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提出了知识型、抗逆型、保健型、观赏型、生产型、文化型、防护型7种植物生态群落的类型,强调从功能角度进行植物选择,并提出具体的设计配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认为“绿化系统内建立大量开敞绿地的同时,应注意植物群落结构构建的研究,因为在自然界,植物都是以群落状态存在的”;以及借鉴“接近自然的林业”的理论观点,为实现“回归自然”的理想,“还必须有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以现存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基础予以保护、改造和发展”。

综上所述,有关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研究,主要从特定功能目标要求、特定群落结构特征或特定景观美学特征,进行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选择与配置的研究。历经多年探索与讨论,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构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得以不断完善,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并解决几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推进技术实践。

4.2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发展建议

4.2.1 明确合理的技术定位

对于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技术体系中要有合理适宜的技术定位。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是以群落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侧重群落结构功能关系进行植物配置的技术方法之一,服务于提升植物造景的目标。汪菊渊先生在为《植物造景》(苏雪痕编著)一书所作的序中,对植物景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等概念性内容都有明确的论述,强调性重复了书中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2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一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指出“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讨论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艺术与构建时,介绍了园林植物造景生态设计、区域设计、文化与科学艺术设计、立体设计4大设计艺术,探讨了植物造景中的植物配置、群落构建,较好地体现了对植物造景、植物配置与植物群落构建概念关系的把握。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技术,是园林植物配置技术的基础与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结合园林艺术开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能更好地服务于植物造景的目标。

4.2.2 落实具体的“群落单位”

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的设计思想,对小尺度城镇绿地建设特别是植物景观构建有着重要的价值,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寻求技术实现。前文在讨论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应用存在的问题时,已经提及鉴定一个园林植物群落的困难程度及其影响,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实际对象,可能本身就不是一个从群落角度设计的结果。然而,对于新建城镇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倒是完全可能根据基质的性质、地形、土壤类型与土壤性质、功能分区、园路等自然与人工设计要素,进行空间单元的区划,落实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群落单位”,真正做到以群落为单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为今后园林植物群落的景观变化、环境效应等方面的动态研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群落设计方法不断优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4.2.3细化群落的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2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重点要求设计说明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方式、植物造景的艺术性特点与植物空间的构成等。前苏联的园林植物配置,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型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3类,将花形花序分为6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可以考虑以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为主体,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吸纳、融合园林植物配置的技术内容与要求,深化、细化设计内容。目前的植物群落设计,较多是参照植被分类的群丛单位,提出各群落不同层片的优势种,作为群落构建的依据。单就群落物种构成而言,从群落生态学角度,也有深化、细化的余地,如亚优势种、伴生种、随遇种与偶见种的确定与应用,以及群落空间结构基本特点的设计限定等方面的内容。

4.2.4 重视环境背景与环境效应

模拟地带性植被以及近自然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构建技术,为园林植物群落的科学营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际的环境背景。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发育演化过程,是植被生物系统与土壤等环境系统的协同进化过程。在强度干扰、甚至高度退化的城市环境中,很难具体判断能与环境协同的植被演化阶段,这就使得“近自然”的植物群落完全有可能没有获得与之匹配适宜的“近自然”环境,群落的自然属性及其稳定性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离预期相差甚远。因此,无论从前文所述群落性质的环境决定机制,还是从植物群落及其环境协同的生态演替原理,都要高度重视环境背景对园林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性影响。而日益丰富的有关园林植物群落环境效应的研究,是基于结构功能关系的生态学原理设计构建特定园林植物群落的主要科学依据,也是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构建技术有别于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方法的一个根本特征。

4.2.5 建立园林植物公共服务平台

合理优化的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必须基于对园林植物的深入了解。在这一方面,目前我国存在2大问题,一是设计人员普遍缺乏较深厚的园林植物专业素养,另外就是相关基础研究明显不足,特别是缺乏有关园林植物生长数据,成为园林植物群落科学设计的关键制约。在美国,基本上每个州都有其绿化树种资源的开放式数据库,包括分类特征描述及其图片、生态习性与分布、开花时间与景观特点等,为科学绿化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值得借鉴。

篇6

关键词:园林植物;设计思路;色彩

城市园林植物建筑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城市园林植物建设的过程中,它可以改善市容市貌,缓解生态环境,并且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高质量的城市园林综合体系,与城市园林植物设计有着紧密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想将城市园林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就要对植物的色、香、资、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利用它们各自的颜色、肢体等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将城市园林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如何对城市园林植物间设计的呢?本文以太原市为例,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城市园林植物建设的过程中,其中园林植物的种类是各式各样的,不同的植物,其功能也不一样。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植物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要求进行设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质量,下面就对太原市的园林植物设计为例,对其要求进行简单的介绍。

1.1 根据植物的功能进行设计

由于城市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美化功能,并且对城市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缓解功能。因此,在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发挥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且要有一定的明确性。所以,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对根据植物的综合特点,及综合要求进行设计。

1.2 按照生态系统进行设计

城市园林植物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并且具有自己的生长系统。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植物的生态系统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城市园林对环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缓解了城市空气雾霾的现象。

1.3 合理、学习地进行设计

每一个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方式,并且设计人员要全面展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时间、地点、场合等,使城市园林的效果更加突出。

2 城市园林植物设计色彩体系

2.1 叶色

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色彩的搭配、类型、格调等和叶色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叶色的形式,主要是依靠叶片的叶绿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另外,叶色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太阳光的影响,树叶对太阳光的吸收和光线反射差异之间的影响,其中叶色主要包括有:绿色系、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秋色叶类、常色叶类、双色叶类、斑色叶类等着几大类。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只有对其色彩的变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并合理、科学地进行搭配,才能使城市园林起到一定的观赏价值。

2.2 花色

花色是指植物花冠或者花被的颜色。在众多的城市园林植物中,有很多种类都具有花色,例如:珙桐、叶子花、四照花等,是以花苞的颜色为主,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的花种类都是以白、黄、红等这3种色彩为主。同时,在花色的领域中,也分单花色和复花色这2大类,单花色多为天然生长的植物为主,复花色多为人工培植的植物为主。同时,在有些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会因为花期的长短,在色彩中也有一定的变化,就像绣球这类植物,开始时花为绿色,但是随着逐渐地开放,在盛开的过程中,就变为白色,其中杜鹃花、梅、桃、樱花、紫薇、玉兰等植物最为突出。另外,部分植物在开花时特别光彩夺目,一直到盛开时,如:玉兰、紫荆、紫藤、结香、樱花、迎春等植物。

3 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思路分析

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过程中,设计思路体现一个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也是保证城市园林植物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思路不仅仅是设计人员的想法,更是坚持什么理念进行设计,注重什么发展原则。下面就对太原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设计思路进行简要的分析:

3.1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

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要想有效连接新城区和老城区,并且有效规划绿色带,符合人们对绿色建设的要求。那么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树立长远发展的原则,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另外,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其郊区进行有效的利用,有效连接全程,要有大园林、大环境的设计理念,才能有效构建美丽的太原城。

3.2 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

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所有的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详细分析城市街道的绿化带,例如:人文、气候、土壤的条件,这对城市园林植物的规划和分配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制定出最合适,有特点、特色的植物园,才能将城市园林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使得城市街道具有一定程度的观赏价值。同时,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植物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规划,也要根据土壤的特性进行一定的设计,这样可以很好地树立以本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点缀的设计理念。

3.3 注重大自然的生长规律

在我国一些城市对城市园林植物进行建设和设计的过程中,有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价值,将植物原本的生长规律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不仅不能起到美化城市的效果,也会对大自然的生长规律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按大自然原本的生长规律进行设计,充分展现其自然特性,避免重复设计和建设的现象发生。由此看来,我们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大自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模仿,要高于自然,但是又要尊重自然。

3.4 注重文化的设计

城市园林不仅仅是供热门欣赏的景观,也是太原市文化和风俗的代表。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设计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园林文化的设计,充分展现其市花和市树。转移传统的种植观念,注重审美、品质、文化等设计理念,以此构建美丽的太原城。

篇7

关键词:园林建设;植物配置;景观性;艺术性;经济适用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建设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市容,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改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城市的品味和知名度。但是,园林植物的配置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配置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准确把握园林建设的功能需求,尊重园林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园林植物配置原则,才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城市绿地生长环境恶劣,植物生长不良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过程中,需要从生态、安全等角度出发,尊重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确保城市绿地的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但有的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特性,立地生存环境差、含建筑垃圾多、土壤透气、透水性差,容易引起植物病变和生长不良等一系列问题。

1.2 过分追求大树、名贵树种、外来新品种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为城市绿化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表现有差异。不少地方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对乡土树种重视不够,片面追求大树、外来新品种、名贵树种,而这些新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差或者养护成本较高,常常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1.3 植物配置缺乏艺术性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的选配实际上是一门艺术,会涉及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多方面的内容。有的建设单位,由于受制于资金、设计、施工等因素,未能实现园林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与统一,与真正的园林艺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4 过分强调短期效果,忽视了功能作用的准确定位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为了在短期内营造出景观效果,大量使用大树、名贵植物,片面追求园林植物配置的短期效果。也有的地方为了阻止人们损坏绿地,通过围篱等措施进行保护,虽然情有可原,却违背了园林建设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初衷。另外,有些施工单位未能很好地理解设计的意图,设计图上设计的密度、种植方式没有贯彻到位,造成未能充分发挥植物在隔音、防尘、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方面的作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林植物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1.5 过多使用大草坪、鲜花摆放,经济上不合理、养护成本高,生态效益不显著

有的地方刻意模仿其它城市或国外园林的风格,大量使用大草坪和鲜花摆放,观赏效果好,可是需要大量的水和人工去养护,存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高等缺陷。

2 园林植物配置应当坚持的原则

2.1 乔灌草结合、生态稳定

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充分考虑植物对光照、水分等因素的不同需求,做到乔灌草有机结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实现植物配置上的层次分明、有序,这样才能在保持生态稳定性的同时,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统一。

2.2 艺术性

与单纯植树造林相比,园林植物配置更加注重景观设计和艺术效果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色彩、芳香、花期、形态等特征,兼顾到园林植物配置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实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给游人以更高的艺术享受。

2.3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原则指的是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避免植物品种单一而导致的景观过于单调等情况,通过配置一定数量的植物来提高群落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增强整个群落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园林的独特景观、视觉效果和生态效果。

2.4 适地适树,多采用乡土树种

选用乡土树种,不仅对当地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发挥出预期的效果,还可以有效避免异地取材、长途运输导致的成活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突出城市园林建设的地方特色,有助于节约投资和实现综合效益。

2.5 经济适用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在初期会投入大量的成本,后期维护成本的投入同样庞大。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必须考虑到“经济适用”的原则,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避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无序浪费。

3 园林植物配置的有效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园林建设观念,科学选择树种

针对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园林设计部门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园林建设观念,积极改变盲目引进推广外地植物品种、大树进城、追求高档次等错误的园林建设观念,做好地带l生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驯化工作,做到园林植物配置树种的科学选择,重点采用我国原地品种以及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质品种,对国外品种和高档品种要慎重而有节制的选择。

3.2 充分利用本地树种资源,加强园林特色设计与建设

由于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外地植物品种的引进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加上对外地品种的引进、维护都不可避免地会投入大量的资源,所以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本地的树种资源。同时,要把本地园林植物的配置与城市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进行充分结合,重视城市园林的特色设计与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3 突出植物配置中的景观性和艺术性

为了更好地体现城市园林建设的水平和品味,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涵,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园林植物品种的多样性,突出景观性和艺术性。例如,为了营造更好的园林意境,可以综合运用韵律、对比、动感、衬托、背景等艺术表现手法,更好地展现植物的色彩美、形象美和层次感,给人以更高的艺术享受和情感体验。

3.4 重视园林植物配置的功效性建设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在降噪除尘、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上的作用,并给人们提供功能更加丰富的活动空间,实现从观赏性园林到功效性园林的积极转变,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 结语

篇8

关键词 城市园林植物 生态功能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创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生产力也随之不断提升。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自然环境却因为人类的过度利用而出现了危机。人们逐渐明白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的重要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际上是为了人类将来的生存环境。城市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想要谋求绿色植被的高效生态功能,就必要对城市园林的绿化提出更高要求。

一、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

随着全球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引入生态园林的发展,生态园林的理念逐步取代了传统植物造景利用植物营造观赏艺术概念,城市园林植物的内涵也逐渐改变。生态园林逐步发展至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以及保护生态多样性的高层次阶段,以植物造景为主,提高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从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主要包括:蒸腾吸热、碳氧平衡、吸污滞尘、涵养水源、减菌减噪、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活化和养分循环、景观功能和防灾减灾。

植物通过自身叶片的蒸腾作用产生局部增湿降温效益,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空气质量,调控碳氧平衡。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和皮孔能够吸入环境中一定数量的大气污染物,并在体内降解,净化空气。随着城市PM2.5情况越来越糟糕,严重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植物的滞尘作用得到了重视:植物通过叶片的摆动降低地面风速,将空气中大颗粒物质在叶片中发生沉积,起到阻滞大颗粒物的弥漫。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植被能够分泌杀菌物质起到一定的杀菌的作用,例如肉桂油、丁香、松脂等等,植被的枝叶还能够衰减噪声。

二、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优化途径

园林植物需要通过合理的配置,进行最优化的配搭,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园林植物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生物园林植物的配置需要遵循艺术性原则、景观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位原则、以及因地制宜原则。生态园林不仅仅是对绿色植物的堆积,更应该在艺术审美基础上,根据植物属性来进行统一、均衡的配置。在配置时候要尽量表现出植物的美感,熟练掌握植被的造景功能,进行总体宏观的配置效果把握。城市园林中需要保证生物多样性,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避免有害物种的侵入,这样才能更好的构造出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植被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合理的选配植物种类,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建群的复层群落结构,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创建更好的生态效益。

在把握园林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需要选择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更加优化的构建途径。优化途径包含了树种选择、整体布局、配置结构等。

(一)树种选择。

在对于植物种类选择上,园林设计首先需要思考的城市本身的环境现状,以及重点要改善的环境问题。不同属性的树种会产生不同的生态功能,植被种类是城市植物园林能否高效发挥生态功能的关键。专业学者一般会从本地的特有植被入手,将主要的园林植物进行生态功能评价,按照生态功能的性能进行排序,组合,得到最优化的树种植被组成,全面系统的建设与城市环境想适应的城市生态园林。各城市地理位置、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各城市需要从自身城市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切合城市生态环境的植被树种。

(二)整体布局。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预先规划和统一布局,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的绿化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否则,在城市其他的功能区相继布局完成后,再进行生态园林的规划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生态绿地分块零碎,达不到城市园林生态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因此,需要在城市进行总体规划的时候就要对城市生态植物进行总的布局,做到有针对性的布置规划。例如需要增加立体空间复层架构,提高游憩场所的质量,就需要合理配置乔灌木比例,达到竖向上有高低之别,平面上有疏密之分,体量上有大小相嵌,整体上变化中求统一,乔、灌、草比例适当。

(三)配置结构。

想要得到更优化的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需要对城市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结构。一方面需要更好的利用已有的绿化空间,改善植物配置架构,鼓励提倡植物造园,使用乔灌木与植被绿地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现有单位绿化面积的绿量,另一方面还需要尽量的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

城市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建设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因此,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构造需要投入更多的学习,掌握植物生态功能的规律和极力,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生态功能的评价体系,优化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城市开放性公园;城市园林植物;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1 概述

对于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从单纯的施工工艺上来讲,就是在城市中加入灌木、乔木、藤本等植物元素来形成一种景观,主要是发挥园林植物自然美的特点,给人们形成一种不仅美观,更有益生态健康的居住环境。从最直接的方面而言,园林植物造景就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有助于人们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然而,更重要的是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净化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园林植物造景能够给人类提供一个完善、多功能而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存环境。

随着园林植物造景的不断开展和人们对其的了解不断加深,该项工程对于城市建设的贡献已经是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而且近些年我国在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相比于起步较早的国外园林技术而言,我国的园林植物造景技术还是存在着不少的缺陷:首先是我国能用于园林建设的植物种类非常少,国外的许多公园的植物种类可达1000余种,而我国,一线城市的公园用于观赏的植物种类仅有两三百种,而很多二线城市更是不足百种;其次,我国城市开放性公园园艺水平较低,在育种和栽培养护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好,技术落后,专业人员紧缺,使得我国园林植物中的主要品种杜鹃花、报春花、百合、丁香、月季花、山茶花、翠菊等等,都没能培育出很好的栽培变种,甚至有的种类在退化;再者,我国在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方面也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去追赶。

2 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对于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工艺,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状况、环境特征、文化传统、居民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来培育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布设。对于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最基本的要点,就是要满足居民休息和审美的需求,应尽可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在选择基调树种时,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这不仅仅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地方特色,还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在进行美化设计布置时,可以通过合理配置特色生态林,种植一些精品植物,来提高审美档次。对所处城市中心或者交通量较大位置附近的公园,还必须满通安全的需要,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尽量要做到有利于协助组织车流以及人流的疏散。

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要尽量的满足生态环保的需求,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展现温馨的人文关怀。比如城市办公楼和居民区附近的公园,其园林植物造景工艺在选择植物种类时不仅要尽量与当地人们所喜欢的种类相一致,还要注重植物改善土壤水质等额外功能,要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适应,要在提供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注重改善建筑环境和符合生态要求,使之能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3 植物造景特色趋势

(1)更加突出地方风格和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城市园林植物造景工艺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文明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特色风景线,因此,在进行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时也要越来越注重突出地方习惯和文化特征。这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重视应用当地的花草树木品种,作为本地最常见的植物品种,与当地历史和文化一起传承下来,是深受大众所喜爱的,是当地文明的象征之一,这样的布设配置可以给城市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其独特的地域风貌,满足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而且,利用本地植物品种还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节约工程成本,减少养护管理费用。

(2)园林植物造景要运用生态原理,遵循自然规律。城市开放性公园园林植物造景是以生态学作为理论指导的,我们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要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城市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工程不同于城市建筑、道路等工程的建设,植物有着生命力的群体,在进行造景设计时,不能一味的追求审美享受,更要注重生态保护。

(3)城市园林植物已经逐步倾向于利用植物特色来营造丰富多变的季相。为了能够满足广大市民对审美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使其能够在一年四季中都能有所体验,现在的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季相的营造,利用春花、夏叶、秋实、冬干等植物的不同特点,通过合理配植,实现四季有景的效果。

(4)大力开发利用野生资源,丰富园林素材。园林设计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我国植物种类博大的优点,尽可能地开发野生植物资源,并将其进行很好的培育和推广,使其为丰富城市物种和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韩远彬.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8)

篇10

关键词:园林植物;文化韵味;多样性保护

引言:园林建设离不开植物设计,植物为园林增添了生命氛围,创造了优美的生态景观,又营造出了良好的文化气息,这是因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情,这些都能够从园林植物中得到反映和呈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园林文明历史的国家,园林植物在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意境打造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关键而重要的作用,能够正确赏析园林植物文化,并做好植物多样性保护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我国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分析

1.1强调植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和谐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歌颂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建设还是社会的建设,都本着“和谐”这一思想理念,园林植物规划建设方面也不例外,我国园林植物的栽种与规划都注重与客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一致,力争在规模、形态、涵义上同客观环境和谐共生。体现出了园林植物的生长与培育同环境和谐共生的功能和作用。

1.2渗透着地域风情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拥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与思想文化,这一点也能在园林植物上反映出来,由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园林植物表现形式。我国各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征,一些少数民族依然聚集分布于我国的边远地带,他们由于自身特殊的生活环境特征以及民族文化信仰,使得其园林植物景观也显得独具特色、与众不同。

1.3体现着生态文明气息

生态建设、环保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流,在园林植物建设方面也必不可少。我国当前的园林植物体现出浓厚的生态文化气息,也是一种新文化、新内涵,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来,人们加大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城市园林植物也在朝着有利于生态方向建设与发展。我国一些经济发展、发展程度高的大城市重点加强了对园林植物生态特征的研究。例如:上海在自身的园林植物规划与布局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生态价值和意义,植物结构规划切实参照地域环境、地理条件等进行,体现出积极的生态意义,也就是群落下层植物的布局要接受上层植物的领导,植物类型较为复杂、多样,体现出彼此和谐共生,也创造出了良好的生态性效果。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园林植物规划也体现出广泛的生态学意义,那就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噪音、美化绿化城市环境等等。

1.4民族文化的展示

在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中,有很多是可以应用于绿化美化的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指人为种植的、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植物.园林植物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植物与文化的关联性,因为园林植物的选择必然是文化审美的结果.中国园林植物的历史几乎与社会历史同步.宋代虞汝明的《古琴疏》中记有:“帝相元年(公元前1936),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令武罗伯植芍于后苑.”虽然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可以证明此说,但也表明园林植物栽植的历史久远.在周代园林植物已经应用广泛,《诗经》中提到的100多种

植物,很多可以被用于园林,如桃、棣棠、兰、松、竹等.比较有代表性是《诗经・郑风》中的《溱洧》,讲到春日男女共同秉兰出游,离别时互赠芍药.屈原的长诗《离骚》中说到自己在园中种植兰花、香蕙、芍药、揭车、杜衡和香芷,身上佩带江离、白芷、秋兰等香草,诗中还提到木兰、冬青、花椒、玉桂、、芙蓉等园林植物.秦汉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秦代上林苑中有奇花异草300多种,到汉代的上林苑有花木

2000多种.经过魏晋隋唐宋元各朝,到明清园林植物栽培业已成为了独立的产业.中国园林植物对于世界的意义非常重大,大量的植物被引种到国外,为世界的园林贡献了植物材料,仅威尔逊就引种了1000多种,因此他称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

2、中国城市古典园林遗产保护预警的主要框架

2.1保护预警的对象

一直以来,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概念,是构建在实物的特性(设计、材料、技术和位置)基础上,1994年在日本奈良举行了关于遗产真实性的讨论,在原有的真实性涉及的四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为七个方面(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以及其他内在、外在的因素),超越了对遗产个体的评价,将遗产作为传达有形和无形信息的总和来评价。中国城市古典园林的真实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特例,其形成期与鼎盛期往往分属不同年代,也就是说享有如今盛誉的古典园林不是某一特定历史年代所建成,它是时光雕刻和岁月凝聚的结果。传统的古典园林遗产保护将园林作为用于观赏的艺术品,在这种理论研究的态度下往往将古典园林进行博物馆式冷冻保存,然而古典园林并不是独立于城市人居环境而存在的个体文物,在城市发展史中,园林自身也一直处于变迁之中,并且往往和城市的生活、生产活动保持着某种联系,具有某种城市功能。在当代城市建设中,也不应将园林隔离在城市生活之外。如何将古典园林这一宝贵空间转化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资源,并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古典园林的保护中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2保护预警的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财富,是一个城市今后发展的资源和优势,更是遗产地城市的城市特色。文化遗产作为建成环境,具有特殊的意义,即传统文化以相当强烈而清晰的图式透过建成环境而表现出来。中国城市古典园林有自己生存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离开了其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它本身所包含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就会被大大地削弱,它蕴藏着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也就会逐渐丧失。对于城市古典园林的保护与预警不仅仅局限于在园林内部的景观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应向园林周边和城市进行扩展,延续其与城市的关系和空间格局,使得园林景致与城市空间环境和谐共融,成为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保护预警的方法

古典园林遗产保护预警包含了多方面的目标和内容,相应的指标体系通常覆盖到多种类型的数据,来源多样,量大庞杂,需对这些古典园林遗产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存、管理和分析,工作难度较高,工作量庞大。在进行保护预警工作时应科学地制定计划,合理地理顺工作流程,在选择具体方法时应当适应不同对象和任务的要求,根据现有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选择。

结束语

我国园林植物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彰显出了一定的文化特色,我国必须意识到园林植物的文化特色,深刻理解并领悟这些文化特色与文化风情,维护我国园林植物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园林文化多样性保护,提高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速度,使我国的园林植物文化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地位;造景作用;正确认识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园林绿化在园林景观环境中具有实际美学意义。植物造景作为最基本的园林绿化设计手法,在园林景观环境的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认识系统的角度对绿色植物对园林造景的概念和绿植的园林造景地位以及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园林景观中对于植物造景设计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园林设计中更加科学地深入地运用植物进行造景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

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园林植物造景是指用草本、藤本、乔木、以及灌木植物来打造一种景观,利用植物自身的线条、色彩以及形态等自然美,与周围的建筑构件优化配置成一幅具有美学意义的可视画面,供人们欣赏。随着社会审美情趣和园林技艺的发展,植物造景的内涵也随之引入景观学、生态学的概念进而变得丰富起来。现代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就是将植物采用某种园林艺术手法把自然美和意境美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完善园林绿化设计的主题。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地位

尽管国内外对于园林植物造景地位的界定程度或有偏差,但是总体说来植物在园林景观的环境组成中拥有重要地位这一基本论调是不容质疑的。植物既是园林构景的基础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有力补充。在我国古典的园林景观意识体系中,植物与建筑、山石、水体构成了四大必不可少的园林造景元素,可见植物作为园林构景来说是最为基础的组成之一。而人们对于其构景性仅仅是从植物所具有的外在可观看性和视觉感官的延展性上,对于植物本身的生态功能性却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例如,利用植物本身的保持水土及防护性来抵御其他要素不受外界环境的损坏,保护其完整性和使用性等。

二、植物在园林景观环境中的作用

(一)园林植物的景观作用

植物被当做主要材料应用于园林景观环境的营造自古有之。这是由于自然中植物各异的颜色和千变万化的形态体征等植物特性所决定的。利用植物富于变化的生命节律,与大自然间同呼共吸的外在表现等特性烘托出园林景观中原始自然的和谐美感意境是植物被作为景观营造的一种常用手法。为了达到与设计主题的呼应,往往将植物拟人化的品格或寓意带入到园林环境中,以提升整体园林意境的人文艺术气息。

(二)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绿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被越来越广泛的得到普及。园林植物同样具有生态作用。从微观上说,园林植物对整个园林设计具有保护性。这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和生物性两个方面。功能性是说园林植物的分隔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建筑或道路等基础元素被破坏的可能;生物性是指园林植物通过自身生物特性作用于周围环境可以实现保持园林水土和道路的使用寿命。从宏观角度看,植物具有防风尘、降噪音、蓄水改良土壤以及减少放射性污染等作用。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净化空气及改善空气质量;而夹竹桃,阔叶黄杨可以抵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臭椿及樱花也能够抵御空气中的氯气;刺槐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空气中的尘沙含量;荷莲等水生植被能吸收水体中的细菌和有毒物质,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杉柏柳树等通过其稠密的枝叶控制部分雨水汇径成流的速度可涵水固土;一些乔灌木可吸收噪音;攀援植物可降低紫外线辐射。此外,植物还是发生火灾、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较好避难保护地。

(三)园林植物的社会作用

园林植物不单可以作为景观供人观赏,同时对于枝繁叶茂的大型植物还可以供人们乘凉蔽荫,一些植物可以供人解渴充饥甚至治病救人。在园林中,配置不同种类的棚架或其他形式的园林小品既满足园林造景的设计,又可为社会提供自然的原生态的休息设施,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园林植物的经济效益

在园林植物对园林景观构件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及其他元素的重新修葺成本,为社会节省了部分资金和人力。同时,植物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间接催化的作用。优美的环境可以促使商业谈判获得成功。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三、正确认识园林植物造景的要点

(一)因地制宜地对园林景观科学设计。其关键就是要对植物的配置做到满足功能性要求、满足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以及符合植物配置中园林树种的选择标准。

(二)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就是要遵守多样统一的原则、调和与对比的原则以及植物配置的色彩性原则。

(三)园林植物造景应兼顾美学和景观功能。应在生态基础上,遵循植物造景中韵律和节奏原则、层次和背景原则以及色彩季相的美学原理,利用植物优势营造深浅、虚实、疏密、开闭和谐统一的景观,体现环境的自然美感。

(四)园林植物造景应树立生态园林的观念。在植物的配置中应尽可能地考虑植物及群落的生态习性、环境习性,营造符合均衡、可观赏性原则的配置条件。同时,树立人文生态化园林的观点。

四、结论

总之,正确认识植物在园林景观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更加客观的设计出整体更为和谐的园林景观,从而实现园林建设的更优配置和应用,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可持续控制;必要性;对策;河南濮阳

中图分类号 S7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34-01

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往人们思想观念陈旧、防治方法单一,无意中导致生态系统某个环节被破坏,使某种病虫害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近几年濮阳市在园林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从景观设计、苗木种植、植物检疫、植物配置和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对有害生物不再是只注重于杀死,而是更注重于调节[1]。随着人们崇尚生态环境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存在有了一种新的认识,现将濮阳市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必要性及对策总结如下。

1 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

1.1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现象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存在是园林生态系统中的随处可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园林植物生态系统中,无树不病,无树不虫,可以说凡是有植物的地方必然有病虫存在。它是园林生态系统中一个伴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天敌生存、繁衍必不可少的食料,这种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是一条客观存在、相依相存和互相制约的生物链。

1.2 生态环境恶化、养护管理不善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产生

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天气增温,水热季节分配失调所引起的旱涝灾害,都能诱发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物别是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植被大量被破坏,种植结构失衡,栽植品种单一,城市树木生长的地下空间狭窄,以及管理养护不善所引起的生长环境恶化,如根部严重缺水、土质极度恶劣、土壤异常坚实、空气严重污染等,均可以直接促进园林病虫害的产生。

1.3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存在具有长期性

园林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脆弱性、可塑性和不稳定性。在城市建设中、改造和扩建过程中,由于大量的人口、能源、物流的输入输出,园林首当其冲经常被人为干扰、改变甚至破坏,绿地被占,树木被砍,草地被毁,导致园林植物生境恶化,造成病虫害的严重发生。从这一点出发,园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绝不是局部、个别、暂时、偶然的现象,将长期存在下去,它是整个城市生态未得到彻底的根本性好转前的一种必然结果。

2 园林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必要性

与所有的生物一样,植物正是在与病虫共存和斗争中生长、发育起来的。只要有园林植物的存在,就会有病虫害存在。物种不灭,园林植物病虫害作为一种生物,它与危害人类的病虫一样,既不可能自行灭绝,也不会由于人们的主观意志就能被“彻底消灭”,只能是通过某种防治手段把危害控制到不同程度而已。

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时要转变其防治观念,要以园林可持续发展为防治目的,以协调、生物、环境等方面为准则,以保护环境及保护园林植物为目标,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来策划防治措施,实现其生态控制。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必须克服“有害才管”的短期行为、“头痛医头”的救火行为、“打药灭虫”的粗放行为,要立足于对未来病虫害的长期的可持续控制。滥用乱用化学农药,盲目追求彻底的防治效果,以喷洒药量的多少和次数来衡量“业绩”,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为可持续控制策略所不容,凡是会带来生态平衡破坏和导致环境污染的技术和做法都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

3 濮阳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对策

3.1 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宣传教育

濮阳市园林专业部门不仅对园林专业人员定期开展植保业务培训,还不定期向市民发放植保防控知识宣传单,让市民认识到病虫害的危害性,让市民共同关注与监督,使人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园林植物病虫害,真正认识到病虫害问题不仅关系到引起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关系到保护已有城市绿化成果,关系到城市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全社会应广泛参与防控。

3.2 科学规划设计,合理种植植物

园林规划设计和植物种植要以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地理位置特点为基础,立足于大环境绿化,强调绿化成系统、成规模,实现生物多样性,重视绿化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近几年濮阳市对于新开发的道路,在行道树树种选择上不再一味追求高档、高品味,而是严格遵从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多次开讨论会,组织园林专业人士讨论。

种植设计要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树种的选择应以植被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水分消耗少、耐瘠薄、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应当做到适地适树。树种的选择既要体现

(下转第145页)

(上接第134页)

传统文化,创造符合科学规律的自然美,又要顾及生物物种多样性,注意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2]。

植物配置一定要讲究科学、合理。设计人员在注意景观功能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针对性的前提下,要模拟自然环境,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进行乔、灌、花、草多种植物的合理混配,尽力将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让喜阳、喜阴、喜湿、耐旱等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植物各得其所,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的复层种植结构,避免过分强调形式美而忽略园林整体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3.3 加强养护管理,实施科学管养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松土、锄草、施肥、浇水,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3]。通过科学管养,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的发生和危害[4]。

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一是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对环境污染小,对人畜危害小,消灭害虫。生物农药有Bt乳剂、灭幼脲、花保、烟参碱等,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2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5]。二是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近几年濮阳市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6]。

3.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应急时进行,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选用具有对环境污染小、选择性、低毒的药剂,经常变换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7]。

4 参考文献

[1] 李会亚,刘杰利,王燕.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2(5):46,41.

[2] 王仁章.简述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219.

[3] 李爱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2):77-79,118.

[4] 赵丽丽,岳国忠,董兴红.滨海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河北林业科技,2011(6):94-96.

[5] 杨闽.泰州地区几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对策[J].绿色科技,2011(12):115-116.

篇13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设计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from the design method of landscape plant community and design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 plant community; design method; design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园林绿化工作已成为美化城市,建设城市的主力军,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植物材料基本是移植而来的,移植成活率及植物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反指标,而植物群落的设计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进展

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得以应用的同时,就提出“设计人工植物群落,提高园林绿地质量”。正式开展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探索性研究应用,针对湖北省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提出了知识型、抗逆型、保健型、观赏型、生产型、文化型、防护型7种植物生态群落的类型,强调从功能角度进行植物选择,并提出具体的设计配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认为“绿化系统内建立大量开敞绿地的同时,应注意植物群落结构构建的研究,因为在自然界,植物都是以群落状态存在的”;以及借鉴“接近自然的林业”的理论观点,为实现“回归自然”的理想,“还必须有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以现存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基础予以保护、改造和发展”。

综上所述,有关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研究,主要从特定功能目标要求、特定群落结构特征或特定景观美学特征,进行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选择与配置的研究。历经多年探索与讨论,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构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得以不断完善,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并解决几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推进技术实践。

3、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发展建议

3.1明确合理的技术定位

对于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技术体系中要有合理适宜的技术定位。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是以群落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侧重群落结构功能关系进行植物配置的技术方法之一,服务于提升植物造景的目标。汪菊渊先生在为《植物造景》(苏雪痕编著)一书所作的序中,对植物景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等概念性内容都有明确的论述,强调性重复了书中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2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一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指出“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讨论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艺术与构建时,介绍了园林植物造景生态设计、区域设计、文化与科学艺术设计、立体设计4大设计艺术,探讨了植物造景中的植物配置、群落构建,较好地体现了对植物造景、植物配置与植物群落构建概念关系的把握。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技术,是园林植物配置技术的基础与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结合园林艺术开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能更好地服务于植物造景的目标。

3.2落实具体的“群落单位”

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的设计思想,对小尺度城镇绿地建设特别是植物景观构建有着重要的价值,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寻求技术实现。前文在讨论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应用存在的问题时,已经提及鉴定一个园林植物群落的困难程度及其影响,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实际对象,可能本身就不是一个从群落角度设计的结果。然而,对于新建城镇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倒是完全可能根据基质的性质、地形、土壤类型与土壤性质、功能分区、园路等自然与人工设计要素,进行空间单元的区划,落实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群落单位”,真正做到以群落为单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为今后园林植物群落的景观变化、环境效应等方面的动态研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群落设计方法不断优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3.3细化群落的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

配置包括2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重点要求设计说明植物种类选择、配置方式、植物造景的艺术性特点与植物空间的构成等。前苏联的园林植物配置,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型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3类,将花形花序分为6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可以考虑以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为主体,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吸纳、融合园林植物配置的技术内容与要求,深化、细化设计内容。目前的植物群落设计,较多是参照植被分类的群丛单位,提出各群落不同层片的优势种,作为群落构建的依据。单就群落物种构成而言,从群落生态学角度,也有深化、细化的余地,如亚优势种、伴生种、随遇种与偶见种的确定与应用,以及群落空间结构基本特点的设计限定等方面的内容。

3.4重视环境背景与环境效应

模拟地带性植被以及近自然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构建技术,为园林植物群落的科学营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际的环境背景。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发育演化过程,是植被生物系统与土壤等环境系统的协同进化过程。在强度干扰、甚至高度退化的城市环境中,很难具体判断能与环境协同的植被演化阶段,这就使得“近自然”的植物群落完全有可能没有获得与之匹配适宜的“近自然”环境,群落的自然属性及其稳定性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离预期相差甚远。因此,无论从前文所述群落性质的环境决定机制,还是从植物群落及其环境协同的生态演替原理,都要高度重视环境背景对园林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性影响。而日益丰富的有关园林植物群落环境效应的研究,是基于结构功能关系的生态学原理设计构建特定园林植物群落的主要科学依据,也是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构建技术有别于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方法的一个根本特征。

3.5建立园林植物公共服务平台

合理优化的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必须基于对园林植物的深入了解。在这一方面,目前我国存在2大问题,一是设计人员普遍缺乏较深厚的园林植物专业素养,另外就是相关基础研究明显不足,特别是缺乏有关园林植物生长数据,成为园林植物群落科学设计的关键制约。在美国,基本上每个州都有其绿化树种资源的开放式数据库,包括分类特征描述及其图片、生态习性与分布、开花时间与景观特点等,为科学绿化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值得借鉴。

篇14

关键词: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不断增强。植物是公园绿地的主题和基础,美好的公园绿地环境离不开园林植物的衬托和美化。园林植物指的是栽种在公园、路旁、林间、地面、盆中、水滨等地带美化景色以供人们观赏的植物。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数是从野生植物群落中挑选出来,还有一些是通过人工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以及从国外引入的一些优良品种。各种各样的园林植物与建筑、湿地、树林、山地等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构成风景秀丽、层次丰富、生趣盎然的园林景观。

1 园林植物的种类

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指的是栽种在公园、路旁、林间、地面、盆中、水滨等地带美化景色以供人们观赏的植物。既包括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也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者观果植物,一些用于装饰和改善室内环境的植物也属于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木本园林植物和草本园林植物2大类,同时,还包括一些水生类、蕨类、仙人掌类等种类。木本园林植物主要包括针叶乔木、针叶灌木、阔叶乔木、阔叶灌木、阔叶藤本植物,例如,雪松、巨杉、金松等属于针叶乔木;桧柏、沙地柏、侧柏等属于针叶灌木;梧桐树、槐树、龙眼树等属于阔叶乔木;沙拐枣、怪柳、荆条等属于阔叶灌木;南蛇藤、猕猴桃、五叶地锦等属于阔叶藤本植物。草本园林植物主要包括草花和草皮植物两大类,草花主要有1、2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和球根类花卉3类,例如,矮牵牛、金盏菊鸡冠花等属于1、2年生花卉;山桃草、雏菊、飞燕草等属于多年生花卉;水仙、百合、唐菖蒲等属于球根类花卉。草皮植物可以分为单子叶草皮植物和双子叶草皮植物2类,例如,早熟禾属、狗牙根属、野牛草属等属于单子叶草皮植物;百里香属、景天属、美女樱属等属于双子叶草皮植物。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数是从野生植物群落中挑选出来,还有一些是通过人工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以及从国外引入的一些优良品种。

2 园林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

利用园林植物在园林中造景,通过发挥植物本身的特性和自然美,能够创造出景色秀美、观赏性高的植物景观。园林植物景观不仅能够改变园林的自然环境,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大致来说,园林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美化作用

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利用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能够创造出景观美,例如,可以通过挺拔的参天大树给人们一种雄伟壮阔的感受。一些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其会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季相特征,例如,在公园中栽种季节的园林植物,让人们感受四季的变化和植物的自然美。在园林植物的衬托下,能够装饰出各种各样的富有特色的景观,例如,园林植物与建筑协调搭配在一起,能够营造出一种园林雅苑的风范。

2.2 生态环境调节作用

园林植物对于改善园林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供人们观赏,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降低空气粉尘,降低噪音等功能,例如,阔叶乔木树林能够有效地降低噪音,树叶吸附粉尘,净化空气。

2.3 社会经济作用

园林植物在改善园林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具有社会经济作用。例如,在一些商业谈判选择在风景优美、安静惬意的公园中进行,为商业洽谈营造安静良好的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商业谈判的效果。另外,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招商引资。

3 园林植物在我国公园绿地应用的现状

中国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园林造景,中国古代皇宫内都会有花园,有专人负责打理,创造各种各样的景观以供观赏。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段和技术与西方公园的造园手段和技术是有所不同的,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景观是世界园林造景有的。西方公园的造园手段和技术是从之后才引入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用园林植物造景,创建生态园林,是现代人所追求的。

现在,由于环境恶化,人们都希望能够在生态化的园林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园林植物应用在园林造景中,成为了我国园林造景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建设生态园林和森林公园,国家政策对于环境保护也是大力支持,许多地方都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城市园林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良好的场所,所以,我国现在的园林植物既重视起造景功能,又关注其改善环境的功能。但是,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园林中,作为园林绿地植物种植的园林植物低于200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于园林植物的利用率比较低。尽管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比较多,我国也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但是,我国特有的观赏植物并没有大范围培育,更多的园林植物是从国外引进,并且在培育园林植物优良新品种方面,我国还是比较落后的,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也没有得到规模化的栽种。所以,中国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还有待提高,在园林植物造景方面还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另外,由于受到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段和技术的影响,园林造景更多的是人文景观,利用园林植物造景手段和技术还有待加强。

4 园林植物在我国公园绿地应用的发展趋势

未来园林植物在我国公园绿地的应用,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配置的基础上,扩大使园林植物的使用种类,创造植物新景观,从而提高我国公园绿地景观的整体效果。利用园林植物造景必须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按照人的需求来建设植物景观,园林植物创造的植物景观要有利于人们的休闲娱乐。公园绿地建设用植物要以乡土植物为主,大力开发和利用乡土植物,发挥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造景作用,从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另外,现在人们都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园林植物造景必须要遵循生态性的原则,根据环境条件选择栽培园林植物种类,从而有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搭配多种园林植物共同培育,实现自然美、色彩美、生态美和艺术美的效果。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园林植物的种类,对园林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总之,中国的园林造园手段和技术要不断创新,结合西方先进造园手段和技术,加大园林绿化用种量,注重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原则,利用园林植物创造出生态化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姚启元,才博,曲歌.浅议园林植物造景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2 田晔林,刘克旺.论我国园林植物造景[J].湖南林业科技,2001(2)

3 许桂芳,吴铁明,黄珂.浅谈园林植物造景[J].广西林业科学,2005(1)

4 毛春英,李和滨,徐斌等.园林植物造景刍议[J].北方园艺,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