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前景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循环农业;原理;应用;
前景循环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环境友好型农作模式,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农业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系统,是构建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技术措施。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建立循环农业体系主要依据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能量耗散低熵原理。农业是开放系统,其功能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只有通过外界能量的投入,才能降低系统熵值,提高系统的功能。因此,合理投入是人类对农业系统加强控制的关键途径,不能将循环农业理解为低投入甚至不投入的农业。认为只要依靠循环就可以实现耗散系统平衡的认识是不科学的。(2)资源循环再生原理。农业系统是一种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资源类型:一是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需要周年高效循环利用;二是化肥、农药、机械等系统外购买性资源,需要尽量减少不合理投入并提高效率;三是秸秆、粪便等农业生产中间废弃资源,需要再生利用;四是农业系统排放到大气和地下的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等,需要实现可预见、可控制,减少无效排放。通过农业系统内循环和系统外反馈循环相结合,提高能量转化率和物质循环利用率。(3)物质组链加环原理。在农业系统中,物质沿着不同环节上的食物链营养级传递和转移,利用不同营养级的动物和微生物,分级、分次反复循环和利用,使上一级循环转移到下一级的物质,再次转化为能够为人们直接利用的生物产品和生物质能。因此,通过食物链加环、组链,减少非生产循环,增强生产循环,提高物质循环周转率,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减少废弃物排放。(4)生态经济协调原理。农业是生态经济系统,其产业目标既要获得生产力和经济效率,又要维护生态协调。在特定条件下,农业的经济功能往往和生态功能处于矛盾之中,因此,需要按照生态经济协调的原则设计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既要获得合理的生产力,又要将其建立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形成一种“经济高效、技术可行、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社会认可”的可持续农业模式。
2循环农业的实际应用
我国循环农业实践模式以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为基础,其基本雏形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和南方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重庆三峡库区是农业部规划的全国柑橘、蔬菜、生猪和草食牲畜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核心区,是当地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随着规模种养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规模养殖业产生的有机粪肥量大、肥效低、使用不便,逐步被化肥取代,往往弃用,加剧了面源污染。为此,从2008年起,重庆在农业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系统开展柑橘、蔬菜沼畜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的探索,取得积极进展,建立三峡库区柑橘沼畜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体系,建成沼液还田示范基地0.67多万hm2,打造“畜-沼-菜”循环农业生产基地3.13…万hm2。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2.1沼液肥水一体装备,整合诊断施肥,支撑化肥零使用针对传统“畜-沼-果(菜)”循环中沼液管灌易产气爆管,会生成磷酸镁铵(尿垢)结晶堵塞管网问题,研发沼液管道自动调压、固体结晶物收集装置和自冲洗工艺,发明沼液肥水一体灌溉装备,实现沼液管道便捷化利用,促进沼液大规模还田和零排放。针对饲料、冲水、畜禽种类的不同,沼液有效成分变幅大、用肥计量难问题,配套柑橘非充分灌溉和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测叶,支撑有机肥高效利用和化肥减量或零使用,同时替代灌溉水,节水节肥效果明显,已在长寿、开县、奉节等大规模应用。以长寿区农正农业为例,其万头猪场和166.67…hm2…晚熟杂柑果园,年施用沼肥10…t/667…m2,经营养监测,发现果园氮磷钙镁硫等大多数营养指标适宜,但是钾锌硼等元素缺乏,通过增施10…kg硫酸钾矿质肥补充,叶面喷硫酸锌、硼砂等矿质微量元素调控,近3年均实现全园化肥零施用,产品主要出口北美、东南亚等国,经济效益显著。2.2推动秸秆和粪污有机复合肥制备产业化,支撑化肥减量针对传统秸秆和柑橘皮渣资源化利用成本高、效益低问题,发明一种巨大芽孢杆菌M1,研发橘渣秸秆和猪牛粪便的高温自干燥发酵及其有机复合肥制备工艺,实现橘渣秸秆和猪牛粪便的高温自干燥、低成本腐熟发酵,先后研制出牛粪、橘渣、秸秆等为主料的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等4类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并全部获得肥料登记证,支撑有机无机缓释复合配方肥全面替代无机复合肥。如梁平县丰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用柑橘营养诊断最适宜指标,研发氮、磷、钾为10∶4∶8的柑橘专用牛粪有机复合配方肥,替代15∶15∶15无机复合肥,年产能已达12…万t。重庆市重点推广的专用有机复合肥具有缓释性,符合柑橘生长的大量元素配方,富含有机肥,既有无机肥肥效高的特点,又有缓释肥肥效长的效果,还具备有机肥改良土壤、激活微量元素功效,适合撒施,省力省工,推动了柑橘专用肥有机化、配方化和缓释化,结合营养诊断控丰补缺,增产效果优于单纯无机复合肥,在重庆柑橘产区已经全面替代无机复合肥,卖出了无机肥的价格,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示范显著。2.3建立循环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围绕三峡库区柑橘、蔬菜、畜禽生猪、淡水鱼等特色产业发展,我们以循环农业为纽带,相关产业循环链交叉环节关键技术为基础,因地制宜建立8个“猪-沼-果”国家级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建成上百个果(菜)沼畜循环农业示范点。在合川区太和镇米市村蔬菜标准园内示范推广的“牛-沼-菜”种养循环模式中,蔬菜基地与邻近一家大型奶牛场达成生产合作,由奶牛场支付基地土地租金,安装直通基地的沼液输送管网,园区以有机肥形式,消化奶牛场产生的全部沼液、沼渣,解决蔬菜生产所需的大量有机肥,降低施肥成本,促进地力的保持。同时,基地采收后的玉米秸秆,又作为饲料供销给奶牛场,从而购建一条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链,不仅节本增效,使基地年产蔬菜超过12…500…t,每667…m2收益超过…4…320元,销售总额达1…250万元以上,同时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此基础上,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合作制定《NY/T…2627-2014…标准果园建设规范-柑橘》、《DB50/T…485-2012…农用沼液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规范》、《DB50/487-2012…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29项,建立从良种种苗到采收销售完整的循环农业标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并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评估验收,核心技术“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被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收录。2.4探索畜沼果循环农业推进模式,取得积极进展研究集成4种沼液肥水一体灌溉推进创新模式;探索出以小型种养殖场为主要对象的分散养殖、分散利用模式;利用大型种植场消纳数个小型养殖场粪污的分散养殖、集中处理、集中使用模式;针对大中型养殖场和一家一户种植模式的集中养殖、集中处理、分散使用模式;围绕大中型养殖企业且配套较大规模的作物种植基地的集中养殖、集中处理、集中使用等4种沼液肥水一体管灌推进模式,推动循环农业技术装备化和产业化。核心技术得到农业部应用。总结凝练的“沼液肥水一体非充分灌溉技术”和“柑橘低碳绿色管护集成技术”被农业部定为集中贫困地区和全国生态农业基地主推技术,支撑产业化应用。据国家环保部《三峡公报》,以柑橘屏障带为主的三峡库区,化肥使用量由2007年的每1…hm2…1…000…kg降为2015年的320…kg,…减幅达68.0%,实现三峡库岸屏障区投入品的大规模减源,保护了三峡库区干流水质大部分时间保持在可饮用的国家地表Ⅱ水质标准,出库水质最差也没有低于Ⅲ类,效果显著。
3存在问题与前景分析
通过对重庆三峡库区“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的探究发现,畜沼果循环农业在具体实践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关注和攻克:一是对种植需求重视不够,没有专项投资用于园艺作物沼畜循环利用环节;二是技术利用不够,凭经验和盲目使用有机肥较为普遍,取得的效果参差不齐;三是对养殖污染的处罚力度偏弱,部分甚至根本无监管,随意弃用污染环境。循环农业模式作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尚需不断创新,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为资金、技术和人力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条件。今后,循环农业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开发没有被有效利用的生态位,重庆循环农业更要积极推进畜沼果循环农业替代化肥技术模式的落地和大面积应用;及早建立“以果(菜)定沼、以沼定畜、以畜促果(菜)”循环发展模式,支撑养殖粪污零排放;建立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支撑柑橘(蔬菜)沼畜循环替代化肥等举措,推进循环农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颖,尹昌斌,邱建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557-1563.
[2]高旺盛,陈源泉,梁龙.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6):731-734.
[3]牟宁.循环农业的发展与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28-29.
[4]吕杰,王志刚,郗凤明等.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现状、潜力及对策——以辽中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5,31(4):107-113.
关键词:农业机械 应用 前景分析 策略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有部分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田地划块小、路况差,使得农机作业成本高、效率低,不适合农业机械的推广。此外,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体系尚不健全:首先,很多地区没有成立专门的农业机械推广的培训机构。其次,农业机械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缺乏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再次,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不到位,维修网点少,规模小,缺少专业维修设备。鉴于此,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二、农业机械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的发展从最基本的注重生产到注重提高效率,农业的发展进入了现代化。机械化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都得到应用。
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文件指出,要加快推进机械化生产,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快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加强售后服务工作。
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带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农业的服务能力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得到提高。很多农民通过购买农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总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加快了传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提高了农产品抗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三、农业机械推广策略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应用。
(一)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机械化生产是先进生产力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新型农村的建设。建设新农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传统农业转型,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有利于新型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二)加强农业机械技术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技术的体系建设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缺少农机推广试验基地,农业机械推广的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落后。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完善用人机制的建设,为机械设备的推广配备专业的人才,在农业生产领域实行就业资格考试政策,完善就业分配制度,将农业人员的待遇与绩效挂钩,并且公布结果,促进社会对他们的监督。第二,建立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积极寻求各种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模式,扩大服务的领域和范围。遵循“政府引导外加市场运作”模式,培育农机市场,引导农业机械的合理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组织化水平。
(三)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培训与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知识普与概念更新。他们常年奋战在在生产线的第一线,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农业机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教育,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其次,要加强网络建设,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并且可以同农业相关的技术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网络。通过网络建设促进农机使用者对理论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农机操作的技巧与使用维修的技能。
(四)紧抓新农村建设机遇,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加强农业机械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定义,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全面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要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举措,突出地区发展的重点,推行不同的发展方针。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以及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适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种植制度,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重点的区域、地区以及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发展,不搞一刀切。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模式,改善耕作方式。
四、结束语
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明确农机在农业作业中的作用、完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培训机构的建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爱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8
关键词: 安义县;体验经济;乡村体验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
1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 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 1998年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体验式经济 (Experience Economy) 时代已来临,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形态的改变,已从过去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 已经达到三、四千美元甚至更高,中国百姓的休闲时间和几年前相比已经翻了一番,有专家说,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
2 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2.1 体验式农业旅游的市场潜力
一是城市消费能力。包括南昌在内的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普遍偏高,即使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也有少许余钱可用于旅游消费,“体验式旅游”因此成为可能。
二是现代“城市病”。南昌市同现代化进程中的其它大城市一样,也面临着一系列由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引发的“城市病”。诸如土地资源紧张,住房狭窄,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造成城市人生活紧张、压抑,也存在着大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疏离现象。市民渴望有一个回归自然的人性化环境,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体验式旅游”正好满足市民的这一心理需求。
三是“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双休日的实行,使休闲文化有了时间上的制度性保证。绝大多数城市工薪阶层的居民在工作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寻求宁静的空间来释放紧张的情绪,去市郊体验、感受一下淳朴的乡村生活,也促成许多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需求。因此,“体验式旅游”很快就成为双休日人休闲旅游的一种时尚。
四是便捷的交通。现今便捷的城际交通系统使得人们到郊区进行一日游、半日游成为可能,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就会有大批的城市人涌向绿色的田野,呼吸新鲜的空气、体验田园风光或进行野炊等,假日出游已成为他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体验都市旅游
现今城市不仅仅被看做交通口岸,都市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诸如都市观光、都市文化风情、都市建设新成就博览、都市名人探访等活动的一种体验旅游方式。同时,都市的建设也正主动地汲取“体验经济”的营养,为体验旅游打下基石,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多体验的成分。
3 南昌安义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 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安义县地处赣西北,总面积666平方公里。“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是对绿色生态安义的最好描绘。安义县还拥有省级圣水堂森林公园和100多个自然保护小区,森林覆盖率达43.2%,是国家级生态环保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安义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大局,以抓项目建设和独特资源,做特色文章,造特色产业,目标定位为“文化名县、旅游大县、南昌后花园”。安义人通过抓实抓好一大批项目,不仅推动了现代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农业、旅游、城建等产业也强势崛起。
3.2 工业经济富有特色,农业旅游充满生机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33.66亿元,财政收入2.08亿元,3年来各翻一番多;规模工业增加值8亿元,3年增长近5倍;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环保建设示范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全省财政收入3年翻番奖等多项殊荣。
3.3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安义古村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景点包装开发深入推进,古村前街、横街、后街整体包装维修已接近过半。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古村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较上年同期翻了三番。仙游谷、西山人家等一大批旅游景点建设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安义被列为全省13个重点旅游县区,并被评为2006年度全市唯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3.4 都市农业务实推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安义县启动了93个示范点建设,完成了60多个自然村、2500多户的改水改厕工作,形成了风光景观型、农民社区型、人文特色型、生态别墅型、田园农庄型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被评为全省十佳农业先进县。
4 安义旅游业应对体验经济的策略
4.1 创意体验主题
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人们到某一景区游览,是为了放松自己或者寻求平常生活中缺乏的特殊体验。景区体验必须提供或是强化人们所欠缺的现实感受。安义“抛绣球”极具诱惑力,可以把它建成一年一度的南昌特大网上联姻的现场会,增强人们的现场真实或娱乐性感受。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通过采摘、制茶、品茶等一系列活动,改变原定计划,在活动中感受中华古老的茶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游客的体验是完整的,任何一个景区体验主题必须根据景区的特性,寻找关联的主题,让游客“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凸显整体感。安义采茶戏表演、舞狮武术太极表演,让游客参与表演,体会地方戏曲的韵味。四是多景点立体布局,让游客对景区进行立体式的体验。从安义古村落到高山采茶,从舞狮子到刺绣,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 打造体验服务
首先是兴建1-2家四星级宾馆,1-2家三星级宾馆,以乡村酒店、青年旅馆为主。其次是提供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包括服务人员良好的仪表仪容、态度、行为和能力。再次是景区范围内的饭店宾馆的设计应尽量与景区相和谐。如在安义古村周围,可以设计一些外形是仿唐宋客栈,内部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服务人员的着装、房间用具等),使游客在餐饮住宿的过程服务中体验唐宋饮食生活特色。
4.3 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效应
人们到一个地方旅游,通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以示纪念,如明信片、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需加重体验的成分如使用个性化的设计、设计特殊意义的纪念品和免费赠送纪念品等。赠送免费纪念品不仅会在将来唤起游客美好的回忆,还会加强游客对旅游地的好感,自觉的加以宣传。目前,该区旅游纪念品比较单一,文化含量不高,急待开发。
5 安义县体验式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完善村镇建设机制、加快村镇建设进程。
“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效益”是安义县完善村镇建设机制的理念。一是打造精干管理队伍。二是完善长效管理制度。三是狠抓建房审批环节。四是多元化投入。五是统筹化大建设。
(2)错位发展,打造三个“一流”。
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流的山水园林县城、一流的配套工业园区,从而在发展定位上形成了特色。
在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景区招商及建设力度;编制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和古村保护规划,并出台古村群保护管理办法,组建县旅游局,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举办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杨梅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同时,加速推进江西安义现代农业示范走廊、西山沿线观光农业走廊、龙津至新民都市休闲农业走廊等三条特色农业示范走廊的建设。
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引进和壮大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南昌市首届杨梅节,借鉴广东“东雁南飞”模式,在安义建设农家乐、生态科技园项目,举办首届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等乡村特色旅游活动。
(3)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
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不重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适合不同层次人群需要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内容上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形式上丰富多样。
(4)加强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旅游地“硬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服务质量、旅游功能与容量及其整体经济效益的发挥。加强交通、通讯设施、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场所的建设,以完善和拓展旅游功能,真正做到让游客 “可来、可吃、可穿、可玩、可住、可往”。
(5)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化。
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将旅游地规划建设、形象设计、农业生产、旅游产品开发、广告宣传策划、宾馆酒店服务、旅行社组织、市场调研等融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因此,要建立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旅游企业或基地,以带动整个区域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化服务体系。
(6)树立“大农业、大生态与大旅游”思想。
一改传统落后的或封闭的农业生产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发展大农业、大生态,同时要着眼大区域,把农业生产、民俗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塑造新形象,发展大旅游。
参考文献
[1] B.Joseph Pine.Ⅱ,James H.Gilmore,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2] 陈超,沈彩虹,杨荣斌.体验经济迎面扑来[N].文汇报,20010801.
[3]吕鹤剑,刘斌中.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6,(1).
一、新时期农业机械在农村中的使用状况
1.农机装备数量不高
2.农业生产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3.生产作业方式落后
二、农业机械化的地位
1.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方式将发生变化,一是机械化生产由辅助、次要地位转化为居主导地位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格局逐渐优化、现代化。三是农业机械装备向技术含量提高。功能增多,结构优化,品种多样化、系列化发展,农业装备逐渐形成系列产品、成套设备、机器体系。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由重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开发型向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
2.农业总体素质提高的特征表现为随着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大提高,从而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是农民素质提高、是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应用新装备、新科学知识和手段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农民由使用传统手工生产工具到使用现代农业机器,从凭经验、体力生产转变为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生产。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以后,收入并不高的农民会主动加大农业机械化投人,逐渐成为我国购置农业机械的主体。
三、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能解决农村生产力问题
(1)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产值,在大量农民转移出去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后,农民迫切需要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作业项目,同时要求提高单位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致富手段和致富项目,以此达到高产值换来高收入。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保障。
(2)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主要有:①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业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更具人文关怀的农业文明生产,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②农业机械化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营造和建设和谐农村,建立“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使文明之风进入千家万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③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素质与修养,连通城乡文明,拉动城乡互动的桥梁与载体。
2.农业机械化能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支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提高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畜牧业中养殖业、农产品中名优特新产品、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农业机械化将为此提供技术和保障。
(2)农业机械化改善和美化了农村和城市的环境。机械化植树、造林、种草,为改造自然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美化农村城市的前提和手段,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3)农业机械化是农村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为农村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精准农业、标准农业的发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地方工商业建设、牧业建设、林业建设等诸方面都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农村综合发展起到促进和保护的作用。
3.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得到提高
使用农机在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得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就降低了,社会也得到了发展。
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主要困难及解决措施
1.对农机的投入力度不足
(1)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
(2)农机科研创新、生产能力不够
(3)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覆盖面广的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少,基层公益体系不健全,农机服务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高;农机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农机化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机信息化建设滞后;跨区作业以机收为主,其他作业较少,农机综合利用率还较低,规模效益较差。
2.农业机械化的解决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技术的实施载体。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的认识,把农业机械化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积极引导不同经济成分的组织和农民加大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争取银信部门的信贷支持,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良性投资机制;进一步增加购机补贴资金规模,适度调整农机补贴方案和投资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拉动效应;出台各种农机补贴政策,农村信用社要按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解决农户购机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2)加大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稳定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和队伍,建立以省市农机推广站为龙头、县级农机推广单位为骨干,专业性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生产和经营企业、协会、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大户和经纪人等为基础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制定、完善并及时公布省级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鼓励和扶持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购买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和区域农机化特色,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基地,提高新技术和新机具的转化速度,切实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步伐。
(3)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解决人机矛盾的重要手段。
1.批发市场价格情况
受前期不利天气影响,进入5月份以来蔬菜价格总体呈现一路走高的态势,部分品种特别叶菜类的价格涨幅较大,福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海峡蔬菜批发市场5月10日白菜价格2.24元/公斤,比上月同期涨126.3%;上海青价格2.87元/公斤,比上月同期涨135.2%。而茄果类、菜用豆类、根类蔬菜的价格相比叶菜类涨幅较小,部分品种甚至出现下跌。如茄子5月10日价格3.84元/公斤,比上月同期仅涨1.1%;西红柿价格3.92元/公斤,较上月同期涨17.4%;四季豆价格则出现小幅下跌,当天价格5.75元/公斤,较上月同期跌3%。
2.产地、超市价格对比分析
据调查6个蔬菜品种分析,超市、产地价格比在1.3-2.1倍之间。其中大白菜产地价格2.43元/公斤,超市价4.48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1.8倍 ;上海青产地价格3.4元/公斤,超市价5.36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1.6倍;茄子产地价格为5.53元/公斤,超市价格为7.92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1.4倍;西红柿产地价格4.6元/公斤,超市价格8.54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1.9倍;白萝卜产地价1.85元/公斤,超市价3.8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2.1倍.
3.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一是季节性因素。4月底5月初,是福建省春收春种交替的季节,部分品种上市量相对不多。
二是不利天气的影响。进入四月份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春种春收进度同比较慢。4月份主要有两个灾害过程对蔬菜生产较为不利。一个是4月10日-15日,三明、南平、泉州、龙岩、福州的部分县市局地出现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致使蔬菜受灾面积3.26万亩。此外4月29日-5月2日福建省部分县市出现暴雨的强降水过程,蔬菜受灾面积8万亩。
三是成本因素。蔬菜价格上涨另外一个因素是人工、肥料、油价等多方面成本的增加。一季度福建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02元,同比增长19.11%,福州目前菜地小工的工资已从两年前的80元/天,涨至120元/天;今年肥料价格在去年高位基础上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4月份福建省化肥价格涨幅为7.5%-20.9%,其中碳酸氢铵涨了7.5%,进口含氯复混肥涨了20.9%。持续走高的油价也助长了蔬菜的价格。
二、畜牧业生产稳定价格回落
4月份畜牧业生产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预计全省肉蛋奶总产量81.69万吨,同比增长2.09%,其中:肉类产量66.37万吨,同比增长2.30%;禽蛋产量9.86万吨,同比上涨1.02%;奶类产量5.46万吨,同比增长1.49%。
1.生猪生产稳定,价格回落
4月份全省生猪平均价格为14.64元/公斤,环比下降7.49%。受2011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刺激,养殖户连续补栏能繁母猪,今年一季度生猪存栏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同时,春节至今属于消费淡季,需求大幅回落,导致生猪价格下降。
2.禽产品价格下降,禽业养殖处于微利状态
4月份全省鸡蛋平均价格为8.40元/公斤,环比下降1.69%,活鸡平均价格为16.07元/公斤,环比上涨0.86%。鸡蛋价格下降是由于去年5月至国庆节前后鸡蛋价格持续上涨,农户蛋鸡养殖量增加,这期间补栏的蛋鸡目前正处于产蛋高峰期,造成鸡蛋产量供大于求。预计,后势鸡蛋价格仍将小幅下降。
3.牛羊肉价格有涨有跌,生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