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前景分析范文

农业前景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前景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前景分析

篇1

关键词:循环农业;原理;应用;

前景循环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环境友好型农作模式,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农业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系统,是构建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技术措施。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建立循环农业体系主要依据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能量耗散低熵原理。农业是开放系统,其功能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只有通过外界能量的投入,才能降低系统熵值,提高系统的功能。因此,合理投入是人类对农业系统加强控制的关键途径,不能将循环农业理解为低投入甚至不投入的农业。认为只要依靠循环就可以实现耗散系统平衡的认识是不科学的。(2)资源循环再生原理。农业系统是一种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资源类型:一是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需要周年高效循环利用;二是化肥、农药、机械等系统外购买性资源,需要尽量减少不合理投入并提高效率;三是秸秆、粪便等农业生产中间废弃资源,需要再生利用;四是农业系统排放到大气和地下的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等,需要实现可预见、可控制,减少无效排放。通过农业系统内循环和系统外反馈循环相结合,提高能量转化率和物质循环利用率。(3)物质组链加环原理。在农业系统中,物质沿着不同环节上的食物链营养级传递和转移,利用不同营养级的动物和微生物,分级、分次反复循环和利用,使上一级循环转移到下一级的物质,再次转化为能够为人们直接利用的生物产品和生物质能。因此,通过食物链加环、组链,减少非生产循环,增强生产循环,提高物质循环周转率,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减少废弃物排放。(4)生态经济协调原理。农业是生态经济系统,其产业目标既要获得生产力和经济效率,又要维护生态协调。在特定条件下,农业的经济功能往往和生态功能处于矛盾之中,因此,需要按照生态经济协调的原则设计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既要获得合理的生产力,又要将其建立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形成一种“经济高效、技术可行、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社会认可”的可持续农业模式。

2循环农业的实际应用

我国循环农业实践模式以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为基础,其基本雏形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和南方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重庆三峡库区是农业部规划的全国柑橘、蔬菜、生猪和草食牲畜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核心区,是当地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随着规模种养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规模养殖业产生的有机粪肥量大、肥效低、使用不便,逐步被化肥取代,往往弃用,加剧了面源污染。为此,从2008年起,重庆在农业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系统开展柑橘、蔬菜沼畜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的探索,取得积极进展,建立三峡库区柑橘沼畜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体系,建成沼液还田示范基地0.67多万hm2,打造“畜-沼-菜”循环农业生产基地3.13…万hm2。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2.1沼液肥水一体装备,整合诊断施肥,支撑化肥零使用针对传统“畜-沼-果(菜)”循环中沼液管灌易产气爆管,会生成磷酸镁铵(尿垢)结晶堵塞管网问题,研发沼液管道自动调压、固体结晶物收集装置和自冲洗工艺,发明沼液肥水一体灌溉装备,实现沼液管道便捷化利用,促进沼液大规模还田和零排放。针对饲料、冲水、畜禽种类的不同,沼液有效成分变幅大、用肥计量难问题,配套柑橘非充分灌溉和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测叶,支撑有机肥高效利用和化肥减量或零使用,同时替代灌溉水,节水节肥效果明显,已在长寿、开县、奉节等大规模应用。以长寿区农正农业为例,其万头猪场和166.67…hm2…晚熟杂柑果园,年施用沼肥10…t/667…m2,经营养监测,发现果园氮磷钙镁硫等大多数营养指标适宜,但是钾锌硼等元素缺乏,通过增施10…kg硫酸钾矿质肥补充,叶面喷硫酸锌、硼砂等矿质微量元素调控,近3年均实现全园化肥零施用,产品主要出口北美、东南亚等国,经济效益显著。2.2推动秸秆和粪污有机复合肥制备产业化,支撑化肥减量针对传统秸秆和柑橘皮渣资源化利用成本高、效益低问题,发明一种巨大芽孢杆菌M1,研发橘渣秸秆和猪牛粪便的高温自干燥发酵及其有机复合肥制备工艺,实现橘渣秸秆和猪牛粪便的高温自干燥、低成本腐熟发酵,先后研制出牛粪、橘渣、秸秆等为主料的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等4类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并全部获得肥料登记证,支撑有机无机缓释复合配方肥全面替代无机复合肥。如梁平县丰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用柑橘营养诊断最适宜指标,研发氮、磷、钾为10∶4∶8的柑橘专用牛粪有机复合配方肥,替代15∶15∶15无机复合肥,年产能已达12…万t。重庆市重点推广的专用有机复合肥具有缓释性,符合柑橘生长的大量元素配方,富含有机肥,既有无机肥肥效高的特点,又有缓释肥肥效长的效果,还具备有机肥改良土壤、激活微量元素功效,适合撒施,省力省工,推动了柑橘专用肥有机化、配方化和缓释化,结合营养诊断控丰补缺,增产效果优于单纯无机复合肥,在重庆柑橘产区已经全面替代无机复合肥,卖出了无机肥的价格,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示范显著。2.3建立循环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围绕三峡库区柑橘、蔬菜、畜禽生猪、淡水鱼等特色产业发展,我们以循环农业为纽带,相关产业循环链交叉环节关键技术为基础,因地制宜建立8个“猪-沼-果”国家级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建成上百个果(菜)沼畜循环农业示范点。在合川区太和镇米市村蔬菜标准园内示范推广的“牛-沼-菜”种养循环模式中,蔬菜基地与邻近一家大型奶牛场达成生产合作,由奶牛场支付基地土地租金,安装直通基地的沼液输送管网,园区以有机肥形式,消化奶牛场产生的全部沼液、沼渣,解决蔬菜生产所需的大量有机肥,降低施肥成本,促进地力的保持。同时,基地采收后的玉米秸秆,又作为饲料供销给奶牛场,从而购建一条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链,不仅节本增效,使基地年产蔬菜超过12…500…t,每667…m2收益超过…4…320元,销售总额达1…250万元以上,同时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此基础上,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合作制定《NY/T…2627-2014…标准果园建设规范-柑橘》、《DB50/T…485-2012…农用沼液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规范》、《DB50/487-2012…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29项,建立从良种种苗到采收销售完整的循环农业标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并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评估验收,核心技术“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被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收录。2.4探索畜沼果循环农业推进模式,取得积极进展研究集成4种沼液肥水一体灌溉推进创新模式;探索出以小型种养殖场为主要对象的分散养殖、分散利用模式;利用大型种植场消纳数个小型养殖场粪污的分散养殖、集中处理、集中使用模式;针对大中型养殖场和一家一户种植模式的集中养殖、集中处理、分散使用模式;围绕大中型养殖企业且配套较大规模的作物种植基地的集中养殖、集中处理、集中使用等4种沼液肥水一体管灌推进模式,推动循环农业技术装备化和产业化。核心技术得到农业部应用。总结凝练的“沼液肥水一体非充分灌溉技术”和“柑橘低碳绿色管护集成技术”被农业部定为集中贫困地区和全国生态农业基地主推技术,支撑产业化应用。据国家环保部《三峡公报》,以柑橘屏障带为主的三峡库区,化肥使用量由2007年的每1…hm2…1…000…kg降为2015年的320…kg,…减幅达68.0%,实现三峡库岸屏障区投入品的大规模减源,保护了三峡库区干流水质大部分时间保持在可饮用的国家地表Ⅱ水质标准,出库水质最差也没有低于Ⅲ类,效果显著。

3存在问题与前景分析

通过对重庆三峡库区“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的探究发现,畜沼果循环农业在具体实践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关注和攻克:一是对种植需求重视不够,没有专项投资用于园艺作物沼畜循环利用环节;二是技术利用不够,凭经验和盲目使用有机肥较为普遍,取得的效果参差不齐;三是对养殖污染的处罚力度偏弱,部分甚至根本无监管,随意弃用污染环境。循环农业模式作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尚需不断创新,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为资金、技术和人力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条件。今后,循环农业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开发没有被有效利用的生态位,重庆循环农业更要积极推进畜沼果循环农业替代化肥技术模式的落地和大面积应用;及早建立“以果(菜)定沼、以沼定畜、以畜促果(菜)”循环发展模式,支撑养殖粪污零排放;建立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支撑柑橘(蔬菜)沼畜循环替代化肥等举措,推进循环农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颖,尹昌斌,邱建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557-1563.

[2]高旺盛,陈源泉,梁龙.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6):731-734.

[3]牟宁.循环农业的发展与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28-29.

[4]吕杰,王志刚,郗凤明等.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现状、潜力及对策——以辽中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5,31(4):107-113.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 应用 前景分析 策略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有部分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田地划块小、路况差,使得农机作业成本高、效率低,不适合农业机械的推广。此外,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体系尚不健全:首先,很多地区没有成立专门的农业机械推广的培训机构。其次,农业机械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缺乏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再次,农业机械的维修服务不到位,维修网点少,规模小,缺少专业维修设备。鉴于此,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二、农业机械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的发展从最基本的注重生产到注重提高效率,农业的发展进入了现代化。机械化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都得到应用。

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文件指出,要加快推进机械化生产,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快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加强售后服务工作。

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带来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农业的服务能力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得到提高。很多农民通过购买农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总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加快了传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提高了农产品抗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三、农业机械推广策略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应用。

(一)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机械化生产是先进生产力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新型农村的建设。建设新农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传统农业转型,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有利于新型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二)加强农业机械技术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技术的体系建设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缺少农机推广试验基地,农业机械推广的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落后。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完善用人机制的建设,为机械设备的推广配备专业的人才,在农业生产领域实行就业资格考试政策,完善就业分配制度,将农业人员的待遇与绩效挂钩,并且公布结果,促进社会对他们的监督。第二,建立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积极寻求各种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模式,扩大服务的领域和范围。遵循“政府引导外加市场运作”模式,培育农机市场,引导农业机械的合理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组织化水平。

(三)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培训与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知识普与概念更新。他们常年奋战在在生产线的第一线,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农业机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教育,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其次,要加强网络建设,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并且可以同农业相关的技术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网络。通过网络建设促进农机使用者对理论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农机操作的技巧与使用维修的技能。

(四)紧抓新农村建设机遇,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加强农业机械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定义,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全面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要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举措,突出地区发展的重点,推行不同的发展方针。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以及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适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种植制度,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重点的区域、地区以及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发展,不搞一刀切。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模式,改善耕作方式。

四、结束语

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明确农机在农业作业中的作用、完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培训机构的建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爱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8

篇3

关键词: 安义县;体验经济;乡村体验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

1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 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 1998年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体验式经济 (Experience Economy) 时代已来临,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形态的改变,已从过去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 已经达到三、四千美元甚至更高,中国百姓的休闲时间和几年前相比已经翻了一番,有专家说,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

2 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2.1 体验式农业旅游的市场潜力

一是城市消费能力。包括南昌在内的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普遍偏高,即使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也有少许余钱可用于旅游消费,“体验式旅游”因此成为可能。

二是现代“城市病”。南昌市同现代化进程中的其它大城市一样,也面临着一系列由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引发的“城市病”。诸如土地资源紧张,住房狭窄,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造成城市人生活紧张、压抑,也存在着大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疏离现象。市民渴望有一个回归自然的人性化环境,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体验式旅游”正好满足市民的这一心理需求。

三是“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双休日的实行,使休闲文化有了时间上的制度性保证。绝大多数城市工薪阶层的居民在工作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寻求宁静的空间来释放紧张的情绪,去市郊体验、感受一下淳朴的乡村生活,也促成许多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需求。因此,“体验式旅游”很快就成为双休日人休闲旅游的一种时尚。

四是便捷的交通。现今便捷的城际交通系统使得人们到郊区进行一日游、半日游成为可能,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就会有大批的城市人涌向绿色的田野,呼吸新鲜的空气、体验田园风光或进行野炊等,假日出游已成为他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体验都市旅游

现今城市不仅仅被看做交通口岸,都市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诸如都市观光、都市文化风情、都市建设新成就博览、都市名人探访等活动的一种体验旅游方式。同时,都市的建设也正主动地汲取“体验经济”的营养,为体验旅游打下基石,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多体验的成分。

3 南昌安义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 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安义县地处赣西北,总面积666平方公里。“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是对绿色生态安义的最好描绘。安义县还拥有省级圣水堂森林公园和100多个自然保护小区,森林覆盖率达43.2%,是国家级生态环保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安义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大局,以抓项目建设和独特资源,做特色文章,造特色产业,目标定位为“文化名县、旅游大县、南昌后花园”。安义人通过抓实抓好一大批项目,不仅推动了现代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农业、旅游、城建等产业也强势崛起。

3.2 工业经济富有特色,农业旅游充满生机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33.66亿元,财政收入2.08亿元,3年来各翻一番多;规模工业增加值8亿元,3年增长近5倍;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环保建设示范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全省财政收入3年翻番奖等多项殊荣。

3.3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安义古村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景点包装开发深入推进,古村前街、横街、后街整体包装维修已接近过半。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古村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较上年同期翻了三番。仙游谷、西山人家等一大批旅游景点建设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安义被列为全省13个重点旅游县区,并被评为2006年度全市唯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3.4 都市农业务实推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安义县启动了93个示范点建设,完成了60多个自然村、2500多户的改水改厕工作,形成了风光景观型、农民社区型、人文特色型、生态别墅型、田园农庄型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被评为全省十佳农业先进县。

4 安义旅游业应对体验经济的策略

4.1 创意体验主题

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人们到某一景区游览,是为了放松自己或者寻求平常生活中缺乏的特殊体验。景区体验必须提供或是强化人们所欠缺的现实感受。安义“抛绣球”极具诱惑力,可以把它建成一年一度的南昌特大网上联姻的现场会,增强人们的现场真实或娱乐性感受。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通过采摘、制茶、品茶等一系列活动,改变原定计划,在活动中感受中华古老的茶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游客的体验是完整的,任何一个景区体验主题必须根据景区的特性,寻找关联的主题,让游客“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凸显整体感。安义采茶戏表演、舞狮武术太极表演,让游客参与表演,体会地方戏曲的韵味。四是多景点立体布局,让游客对景区进行立体式的体验。从安义古村落到高山采茶,从舞狮子到刺绣,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 打造体验服务

首先是兴建1-2家四星级宾馆,1-2家三星级宾馆,以乡村酒店、青年旅馆为主。其次是提供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包括服务人员良好的仪表仪容、态度、行为和能力。再次是景区范围内的饭店宾馆的设计应尽量与景区相和谐。如在安义古村周围,可以设计一些外形是仿唐宋客栈,内部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服务人员的着装、房间用具等),使游客在餐饮住宿的过程服务中体验唐宋饮食生活特色。

4.3 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效应

人们到一个地方旅游,通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以示纪念,如明信片、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需加重体验的成分如使用个性化的设计、设计特殊意义的纪念品和免费赠送纪念品等。赠送免费纪念品不仅会在将来唤起游客美好的回忆,还会加强游客对旅游地的好感,自觉的加以宣传。目前,该区旅游纪念品比较单一,文化含量不高,急待开发。

5 安义县体验式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完善村镇建设机制、加快村镇建设进程。

“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效益”是安义县完善村镇建设机制的理念。一是打造精干管理队伍。二是完善长效管理制度。三是狠抓建房审批环节。四是多元化投入。五是统筹化大建设。

(2)错位发展,打造三个“一流”。

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流的山水园林县城、一流的配套工业园区,从而在发展定位上形成了特色。

在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景区招商及建设力度;编制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和古村保护规划,并出台古村群保护管理办法,组建县旅游局,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举办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杨梅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同时,加速推进江西安义现代农业示范走廊、西山沿线观光农业走廊、龙津至新民都市休闲农业走廊等三条特色农业示范走廊的建设。

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引进和壮大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南昌市首届杨梅节,借鉴广东“东雁南飞”模式,在安义建设农家乐、生态科技园项目,举办首届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等乡村特色旅游活动。

(3)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

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不重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适合不同层次人群需要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内容上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形式上丰富多样。

(4)加强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旅游地“硬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服务质量、旅游功能与容量及其整体经济效益的发挥。加强交通、通讯设施、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场所的建设,以完善和拓展旅游功能,真正做到让游客 “可来、可吃、可穿、可玩、可住、可往”。

(5)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化。

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将旅游地规划建设、形象设计、农业生产、旅游产品开发、广告宣传策划、宾馆酒店服务、旅行社组织、市场调研等融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因此,要建立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旅游企业或基地,以带动整个区域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化服务体系。

(6)树立“大农业、大生态与大旅游”思想。

一改传统落后的或封闭的农业生产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发展大农业、大生态,同时要着眼大区域,把农业生产、民俗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塑造新形象,发展大旅游。

参考文献

[1] B.Joseph Pine.Ⅱ,James H.Gilmore,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2] 陈超,沈彩虹,杨荣斌.体验经济迎面扑来[N].文汇报,20010801.

[3]吕鹤剑,刘斌中.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6,(1).

篇4

一、新时期农业机械在农村中的使用状况

1.农机装备数量不高

2.农业生产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3.生产作业方式落后

二、农业机械化的地位

1.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方式将发生变化,一是机械化生产由辅助、次要地位转化为居主导地位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格局逐渐优化、现代化。三是农业机械装备向技术含量提高。功能增多,结构优化,品种多样化、系列化发展,农业装备逐渐形成系列产品、成套设备、机器体系。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由重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开发型向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

2.农业总体素质提高的特征表现为随着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大提高,从而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是农民素质提高、是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应用新装备、新科学知识和手段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农民由使用传统手工生产工具到使用现代农业机器,从凭经验、体力生产转变为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生产。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以后,收入并不高的农民会主动加大农业机械化投人,逐渐成为我国购置农业机械的主体。

三、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能解决农村生产力问题

(1)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产值,在大量农民转移出去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后,农民迫切需要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作业项目,同时要求提高单位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致富手段和致富项目,以此达到高产值换来高收入。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保障。

(2)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主要有:①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业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更具人文关怀的农业文明生产,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②农业机械化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营造和建设和谐农村,建立“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使文明之风进入千家万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③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素质与修养,连通城乡文明,拉动城乡互动的桥梁与载体。

2.农业机械化能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支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提高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畜牧业中养殖业、农产品中名优特新产品、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农业机械化将为此提供技术和保障。

(2)农业机械化改善和美化了农村和城市的环境。机械化植树、造林、种草,为改造自然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美化农村城市的前提和手段,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3)农业机械化是农村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为农村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精准农业、标准农业的发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地方工商业建设、牧业建设、林业建设等诸方面都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农村综合发展起到促进和保护的作用。

3.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得到提高

使用农机在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得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就降低了,社会也得到了发展。

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主要困难及解决措施

1.对农机的投入力度不足

(1)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

(2)农机科研创新、生产能力不够

(3)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覆盖面广的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少,基层公益体系不健全,农机服务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高;农机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农机化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机信息化建设滞后;跨区作业以机收为主,其他作业较少,农机综合利用率还较低,规模效益较差。

2.农业机械化的解决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技术的实施载体。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的认识,把农业机械化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积极引导不同经济成分的组织和农民加大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争取银信部门的信贷支持,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良性投资机制;进一步增加购机补贴资金规模,适度调整农机补贴方案和投资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拉动效应;出台各种农机补贴政策,农村信用社要按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解决农户购机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2)加大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稳定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和队伍,建立以省市农机推广站为龙头、县级农机推广单位为骨干,专业性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生产和经营企业、协会、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大户和经纪人等为基础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制定、完善并及时公布省级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鼓励和扶持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购买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和区域农机化特色,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基地,提高新技术和新机具的转化速度,切实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步伐。

(3)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解决人机矛盾的重要手段。

篇5

1.批发市场价格情况

受前期不利天气影响,进入5月份以来蔬菜价格总体呈现一路走高的态势,部分品种特别叶菜类的价格涨幅较大,福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海峡蔬菜批发市场5月10日白菜价格2.24元/公斤,比上月同期涨126.3%;上海青价格2.87元/公斤,比上月同期涨135.2%。而茄果类、菜用豆类、根类蔬菜的价格相比叶菜类涨幅较小,部分品种甚至出现下跌。如茄子5月10日价格3.84元/公斤,比上月同期仅涨1.1%;西红柿价格3.92元/公斤,较上月同期涨17.4%;四季豆价格则出现小幅下跌,当天价格5.75元/公斤,较上月同期跌3%。

2.产地、超市价格对比分析

据调查6个蔬菜品种分析,超市、产地价格比在1.3-2.1倍之间。其中大白菜产地价格2.43元/公斤,超市价4.48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1.8倍 ;上海青产地价格3.4元/公斤,超市价5.36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1.6倍;茄子产地价格为5.53元/公斤,超市价格为7.92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1.4倍;西红柿产地价格4.6元/公斤,超市价格8.54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1.9倍;白萝卜产地价1.85元/公斤,超市价3.8元/公斤,超市价为产地价的2.1倍.

3.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一是季节性因素。4月底5月初,是福建省春收春种交替的季节,部分品种上市量相对不多。

二是不利天气的影响。进入四月份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春种春收进度同比较慢。4月份主要有两个灾害过程对蔬菜生产较为不利。一个是4月10日-15日,三明、南平、泉州、龙岩、福州的部分县市局地出现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致使蔬菜受灾面积3.26万亩。此外4月29日-5月2日福建省部分县市出现暴雨的强降水过程,蔬菜受灾面积8万亩。

三是成本因素。蔬菜价格上涨另外一个因素是人工、肥料、油价等多方面成本的增加。一季度福建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02元,同比增长19.11%,福州目前菜地小工的工资已从两年前的80元/天,涨至120元/天;今年肥料价格在去年高位基础上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4月份福建省化肥价格涨幅为7.5%-20.9%,其中碳酸氢铵涨了7.5%,进口含氯复混肥涨了20.9%。持续走高的油价也助长了蔬菜的价格。

二、畜牧业生产稳定价格回落

4月份畜牧业生产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预计全省肉蛋奶总产量81.69万吨,同比增长2.09%,其中:肉类产量66.37万吨,同比增长2.30%;禽蛋产量9.86万吨,同比上涨1.02%;奶类产量5.46万吨,同比增长1.49%。

1.生猪生产稳定,价格回落

4月份全省生猪平均价格为14.64元/公斤,环比下降7.49%。受2011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刺激,养殖户连续补栏能繁母猪,今年一季度生猪存栏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同时,春节至今属于消费淡季,需求大幅回落,导致生猪价格下降。

2.禽产品价格下降,禽业养殖处于微利状态

4月份全省鸡蛋平均价格为8.40元/公斤,环比下降1.69%,活鸡平均价格为16.07元/公斤,环比上涨0.86%。鸡蛋价格下降是由于去年5月至国庆节前后鸡蛋价格持续上涨,农户蛋鸡养殖量增加,这期间补栏的蛋鸡目前正处于产蛋高峰期,造成鸡蛋产量供大于求。预计,后势鸡蛋价格仍将小幅下降。

3.牛羊肉价格有涨有跌,生产稳定

篇6

 

前言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人类将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并且在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没有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较多,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由于气候的全球性变暖,从而导致人类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农业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低碳农业被广泛的推广,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但是低碳农业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的发展不是很均衡,从而使我国的低碳行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低碳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正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低碳行业的开发过程中,要对其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并且在能源的利用方面也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因此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农民占据较大的比例,并且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并且缺少低碳农业这方面的意识,从而导致我国的低碳农业不能够较快的发展。由于我国的低碳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主要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下所示:

 

(一)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我国的农业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从而给我国的农业带来极大的困扰,随着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粗放式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导致农民群众对土地及环境不能够有效的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管理经营方式就是集约化经营,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农民群众可以更好的对土地和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并且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财力物力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没有给予较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从而导致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并且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还略显不足。各级政府在财力支持上不能够做到均衡分配,从而导致当地的节能、节水与减排等举措无法有效地施行。

 

(三)劳动群体的总体素质不高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并且在我的人口比例中,农民要占据较大的人口比例,因此我国农业的开发与改造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且在对农业科技进行推广时,也不能够介绍的很全面,从而是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的应用时,也不能够科学的使用,由于劳动群体的农业发展意识及节能减排意识的普遍不高,从而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分析

 

(一)体制方面

 

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正在试行,这是一种在现行体制下的制度创新,对土地规模化经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制度创新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在土地流转方向上加强控制,对流向低碳农业生产用途的土地加强政策倾斜,对流向高碳投入和高化学投入用途的土地实行政策限制。另外,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化建设,建立和扶持各种农业生产协会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组织,是目前克服分散经营模式下主体众多难于实现低碳农业规模经营比较现实的方法。

 

(二)生产方式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生产方式上,要积极引导并推广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要重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1.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要对化肥和农药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工能源的依赖性,注重绿色有机生产,并建立起绿色有机的生产模式。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用家产的粪肥等有机肥料来替代化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进行有机改良,使土壤的有机成分含量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其成产方式进行改革,还要重视节约型农业的建设。可以将农作物的秸秆充分利用,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环境污染,又能够节约资源,并且对秸秆资源还能够重新加工利用。

 

3.是开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

 

太阳能集热器的有效使用时低碳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对农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技术支持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要加以重视,并且对于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要给予相应的先进技术支持,同时要有效提高能源的附加值,并且在对于能源的使用时也要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到有效的控制。将一些低碳能源进行大范围推广,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低碳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建立环保型农业的重要基础。

 

(四)工作人员素质方面

 

低碳农业的发展中,要注意对农村低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全新的理念及发展模式。另外在农业发展中还需要广泛的招收低碳技术专业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才,积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低碳专业技术团队,并且形成发展低碳行业的良好氛围。

 

三、结论

 

由于当前全球气候的复杂多变,从而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在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计划中,低碳农业的发展势在必行。低碳农业是在全球温室效应的作用下新生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且在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以低能消耗并且环保的的绿色循环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发展低碳农业可以是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发展低碳农业也是我国农业方面的重大改革工作之一。

篇7

论文摘要:分析了大众化时代就业导向变化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提出必须合理调整就业导向,强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实现以创业教育为核心构建新的就业导向机制。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开始面临诸多新的问题。高校毕业生供给的快速增长稀释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供需比持续下降。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长82万,比2003年增长350万。传统精英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就业理念、就业导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必然将发生深刻变化。高等农业院校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必须合理调整就业导向,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一、大众化时代就业导向变化原因分析

大众化时代,高校通过培养优秀人才、引导优秀人才融入社会实现与社会的共赢发展。高校就业导向的设计理念基础源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源自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源自高校内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淡化精英教育,就业趋向更加多元化

马丁·特罗教授1973年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分析了精英、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高等教育的特征,其中在精英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而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接受高等教育不再与获得精英工作岗位直接相联系。高等教育在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覆盖领域的扩展,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更多的被认可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传统精英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淡化,大学生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分配的“宠儿”,变为需要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普通百姓。在一部分大学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精英岗位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传统的蓝领工作岗位。同时就业的区域也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西部地区,甚至农村乡镇延伸。从就业性质分析,出现了家庭内就业、阶段性就业、钟点工、临时工、季节工、自由职业者等许多新的就业形式。

(二)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更加多样化

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直是大学的核心使命之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需求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整齐划一的人才格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新的就业导向为指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标准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已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入学起点、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等都将发生一系列改变,这是质的变化。培养目标要求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毕业生就业取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

(三)大学生就业基础素质差异更加明显

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382万人,在校生数从1998年的341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0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在满足越来越多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大学生的素质基础差异也越来越显著,这种差异表现在地方高校大学生与重点高校大学生之间,也表现在高校内部大学生之间。就业基础素质的差异化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导向设计的差异化。

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系统的创业教育对于当今教育制度下的学生而言,可以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两种重要转变:一是从最初主要是体制内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二是从原先主要是机构化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个体化就业。这种变化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是一致的。后期出现的就业形式,对个体自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创业是这一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成为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宏观环境的改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进而促进毕业生就业。

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及当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很多高校都在想尽办法加强学校的各方面建设,加强学生应对社会需求的各项教育。但创业教育在很多高校还不受重视,有的学校没有开展创业教育,有的开展了,也是简单的在就业层面上的一个教育环节,在教学计划上还没有安排和设置创业方面的教育活动,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更没有培养或引进能够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的计划。

(二)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用一项活动、几个讲座来代表创业教育工作的全部,需要曾经走出校园,接触企业和社会,了解、熟悉和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来教育、引导和提供帮助。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创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学校应该考虑组成有良好结构和职业背景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有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牵头开展这项工作,针对学生创业认识情况调查中可以看到,针对“学校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组织的报告会等教育培养方式对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的帮助”调查,只有8.81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说明我们目前的师资力量及教育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针对“你认为学校应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哪些帮助”这个问题,有71.80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专业化的老师对创业进行指导、培训及咨询,有32.43的学生认为专业化的老师对创业进行指导、培训及咨询是学校提供创业帮助中最重要的,专业化的师资不足将是制约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最重要因素。

三、以创业教育为核心构建新的就业导向机制

在多样化的就业趋向选择中,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成为大众化时代高校就业导向中新的亮点。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并且大学生创业将有效提升我国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2004年,国家已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接近1万人。

创业教育的直接背景是社会经济向高新技术、信息化、生态化发展,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广阔的增长点、生长点。因此,高等教育应面向广阔的行业视野,引导大学生为多种经济发展服务,创建更多的经济生长点、文化生长点。高等农业院校在推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高校要大力宣扬和树立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尊重创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高校要充分发挥创业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发挥其教育功能。要适应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设立创业教育的课程和项目,全面推进包括创业素质在内的素质教育,激发人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进一步探索、构建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实践能力。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化,推动创业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教育模式等全面而深刻的变革。通过这些基础层面上的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密切结合、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的有效沟通,大力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育和提升综合创业素质。

(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

要使大学生意识到,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必然的客观规律。今天的大学生如果不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不能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谈不上是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高校在日常教育中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创新、创造活动;学校对校园内外的创业活动或动向应密切关注,不要割裂与社会大背景的联系。

(三)帮助大学生明晰自主创业实质

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业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建国至今,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十几年的增长,以不足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世界的奇迹。然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又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显得越发的重要和迫切。

一、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再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对财政拨款的克扣,最后真正投入到农业发展中的资金已经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损失不断增加,从而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农业经济规模小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地形复杂,可利用耕地较少,再加上近年来土地荒漠化、石漠化及城镇化,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操作和科学化管理的不到利用,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大量浪费,生产成本增加,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因此,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行集约化生产显得尤其重要。

3、农业科技水平低

科技推广缓慢,农业科技水平低下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且其中存在“三低一高”现象:一是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低。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转化成果普及率低。目前,我国此项比率为30—40%,也就是说成果转化后的2/3没有得到普及。四是农村文盲半文盲比重高。我国共有2亿多文盲半文盲,而2/3集中在农村。农业科技水平低已经成为从以前到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4、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

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务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组织和调配生产要素,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缓慢至极,农村市场信息严重闭塞,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民增产不增收,严重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各地在如何进行调整的具体措施上产生了问题。有的地方不知从何下手,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的地方盲目仿效别人的做法,致使地区间产业、产品结构产生了新的趋同。这次农业结构调整不仅涉及农业本身,而且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对其要求更高,因而难度更大。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1、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民的投入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现代农业多渠道投入,提供相应优惠措施、积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鼓励农业投资,降低农业贷款利息等,此外,政府要专款专用,切实把钱用到农业投入上。

2、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扩大,并积极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建立农业发展以科技为前沿的发展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开发农业发展技术,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扩大科技成果普及率并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

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推进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二是能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种效益要兼顾,全面考察各种效益是否优良。三是形成各产业之间的良性结合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的利用合理,产业之间产品价值的组合、运行良好。

综上所述,要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切实为农业经济着想,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投入,建立现代化经营模式和完善农村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巩固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瞿振元.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新华.中国三农现代化进程及其引发的理论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8

篇9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障碍

一、思想障碍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进程正不断走向深入,尽管媒体和各地政府部门已对循环经济宣传与教育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宣传的系统性、长效性和针对性不足。从政府官员、农民企业家到普通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均有待提高,比如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相对于传统线性经济模式优势何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是什么,农业循环经济对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的作用有多大以及我们每个个体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为等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此外,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存在狭义理解,认为循环经济是生产、经济管理和环保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自然资源稀缺性程度了解不够,以为资源不会枯竭,看不到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已不足以容纳传统发展模式的高消耗和高污染。这种认识上的模糊和偏颇,影响了农民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影响了循环型社会的构建进程。

二、效率障碍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将我国资源利用状况概括为“四低”,即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低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从我国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每单位农业资源所产生的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农业资源缺乏长远合理的规划,利用程度低,浪费严重,且后备资源缺乏,前景不容乐观。农业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高,废弃物的随意堆放一方面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将会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长期存在,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扭转农业资源短缺压力与浪费现象并存的局面,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只能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三、技术障碍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总体看来,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明显滞后于需求。广大的农民以及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没有独立的能力去进行技术创新,也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去购买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农业废物利用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产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清洁生产技术是无废少废生产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由于长期以来环境科技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在农业循环经济的推进过程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我国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导致了我国大量农业循环型企业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难以自觉地实施循环经济战略。

四、资金障碍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处在调整和变动当中。国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多,经济实力有限,没有专项资金用来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一些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难以得到推广,依靠政府投资来帮助企业完成从工艺技术水平落后到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转换显然是不现实的。政府虽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来保护和扶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但大部分没有落到实处,需要自行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技术提升。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人们优先选择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广大落后的农村和西部地区,人们根本没有循环经济的意识,即便有循环经济的意识,他们也不会自觉遵守循环经济的规则。毕竟,衣食住行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也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发展,只是当初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没有觉醒,没有意识到环境危害的后果而已。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但也难免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比如,它会延缓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限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就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等,有时甚至会与政府的经济政策相冲突。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循环经济间找一个平衡点,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遗憾的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今天,发展――不管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的――始终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所以,由于农业循环经济的长效缓释性,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发展首位的观念下,社会各行业必然将资金投入到那些见效快、周期短的领域中去,这就造成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领域资金支持不足的尴尬境地。

五、体制障碍

篇10

关键词:白僵菌;生物农药;林业有害生物;林业防治

中图分类号:S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67-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多、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吸收温室气体排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建设以及国际形象。

1 我国目前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

林业有害生物 (forestry pest)是指危害或可能危害森林植物或森林植物产品的任何生命有机体。包括各种植物病原物及有关的传病媒介、植食性昆虫、螨类和软体动物、对植物有害的杂草等。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给我国生态、能源、物种、木材和气候等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共有8000多种,经常发生的有292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亿亩,每年因虫害致死数目4亿多株,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亿m3,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我国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松毛虫、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及杨扇舟蛾等,具体病虫害情况如表1:

表1 病虫害情况

种类 规模及破坏程度 发生规律

松毛虫 我国最重要的森林虫害之一,分布最广,每年成灾面积约2,000万亩以上,减少松树生产量500万立方米 每隔2年左右为一个大发生周期

松褐天牛 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被列为国际检疫性害虫 每年6月为成虫发生盛期,6月下旬-l0月下旬为幼虫为害期

松材线虫 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目前已蔓延至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2个县级行政区,674个乡镇,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林500多万亩,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近500亿元 1982年发现该类害虫,2009年进入爆发期

美国白蛾 世界性检疫害虫,全国发生面积150万hm2,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 成虫发生期在5月中旬-8月中旬

杨扇舟蛾 几乎遍布国内各地,主要危害杨树和樟树,全国发生面积已达2,200多万亩 经常暴发性害虫

2 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防治情况

2.1 白僵菌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史

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营养器官--菌丝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白僵菌防治森林病虫害,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成为白僵菌生物农药应用大国。

2.2 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主要优势

林业主要害虫成a虫羽化期较长且具有隐蔽性,化学农药难以接触虫体,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使森林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白僵菌是目前林业上防治食叶害虫有效的生物农药,它可以在林分中较长时间内控制防治对象的虫口密度。近年来在松树、速生桉的防治工作中,深受林农的欢迎。白僵菌适宜在森林气候环境中生存、传播和繁衍,可以在病虫害中不同程度的流行、传染,以达到持续控制病虫害的效果。白僵菌不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良好,具有定殖、扩散和发展流行的能力,有利于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3 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主要施用技术

我国早期白僵菌施用技术较为落后,随着白僵菌剂型的发展,农药施用技术不断进步,由过去的单一喷粉技术逐步向地面喷雾,空中飞机喷洒以及无纺布引诱防治相结合的“立体化”防治技术方向发展。新的农药施用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展了防治对象与范围,还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防治成本。

3.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药

采购模式林业分为生态林和经济林。其中生态林主要由森防站、林业工作站负责病虫害防治,其主要由全国各级森防系统统一采购防治所需的生物农药,采取定点采购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采购模式,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防治投入,由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三级资金安排专项防治资金;经济林采购系完全是市场行为,大部分通过经销商购买,部分直接购买,资金来源于林场经营收入。不同地理环境的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气候条件不同,需要生物农药企业提供高效、环保的生物农药产品以及专业的防治技术服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模式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以满足不同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需求。

3.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药市场规模

2009年末,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为1500万hm2,按照生物农药平均防治成本200元/hm2计算,2009年我国林业领域生物农药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林业领域真菌源生物农药的市场规模约为16亿元。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指出:2020年森林面积将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真菌源生物农药凭借其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要达到8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预计未来5年,林业用真菌源生物农药的需求规模将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长速度。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用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供应单位情况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药供应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天人生态公司为代表的符合国家农药管理规范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企业;第二类是依托于林业系统内部防治市场生存的小型白僵菌生产单位,该类企业生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随着林业防治面积扩大,目前林业系统内部白僵菌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白僵菌防治需求。综上所述,白僵菌具有环保效果显着、防治效果良好及综合防治成本较低等特点,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具有显着优势。我国白僵菌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长的使用历史,随着全球低碳经济兴起、林权改革全面推进,我国白僵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护理生;偏远农村;就业;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地区医护人员严重饱和而偏远农村医疗长期落后的状况得不到改善,农民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与专业化护理。这迫切需要我们加大对偏远农村地区医护资源投入,改善偏远农村医疗落后的现状。如果高职护生能够到偏远农村就业,不但能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护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共享。如何为高职护生在偏远农村开辟广阔的就业前景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偏远农村的医疗现状

1、农民渴望专业的护理指导

偏远农村是指那些交通不方便,位置偏远,远离大城市,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我们对河南省偏远农村的医疗状况展开实地调查,所取证调查的地区有新蔡县、光山县、新野县、唐河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是这些农村地区医护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多数地方几个行政村合用一个诊所,农民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和护理,医护一体、以医代护、有医无护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康复训练资源更是相当贫乏,病人术后出院在家中几乎无法得到专业护理的指导,很多脑溢血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与护理只能长期卧床。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56%的农村家庭常住人口为3-5人,成年人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在调查中表示自己的家庭成员需要经常就诊的占25%,偶尔需要就诊的占71%。48%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会选择附近的乡村诊所就医,其中62%的人表示在自家附近的乡村诊所中只有医生没有护士,即使有专职护士的诊所中只有15%的护士具有护理资质。47%的被调查者认为护士在治疗期间对患者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21%的人表示自己在就诊过程中从未得到过专业护理知识的指导。当问到对常见病的护理或对突发疾病的的急救时48%的人表示尚不清楚。这些事实与数据无不显示出偏远农村地区专业护理资源的匮乏以及当地人们对专业护理人员的渴望。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大型的医疗机构拯救的是患者的生命,可是术后的康复往往成为农村家庭的隐痛,如果定期去市区做康复训练无疑给这些家庭雪上加霜,但在家中却无法得到专业性的护理指导。这些偏远地区没有定期为患者提供护理知识的机构与人员,病患及家属只能对进行治疗的大型医院抱有一丝希望,但由于信息的闭塞与交通的阻碍,久而久之,患者对术后的康复失去信心,倦怠性的康复使一些本应恢复到正常行为能力的病患却落下终身残疾,使这些家庭因病致贫。

2、农村医疗机构缺乏专业护理人才

在对河南省新蔡县杨集镇杨户庄村进行走访中,我们看到农村卫生所的建设明显滞后。有的村卫生室设在医生个人家中,卫生设施根本无从谈起。卫生室往往与医生的住所“合二为一”,不符合医药用房的基本卫生条件,医生在前台诊视病情,在旁边为其取药,在后边的病床上就可以静脉注射,没有任何的隔离处置与杀菌设施,也没有必备的急救设备。医疗废弃物没有合理回收往往成为乡村儿童的玩具,如针管、输液管、输液瓶。这些诊所中往往由医生一人处理所有事宜,即使有护士,这些护士往往是医生的家人或亲戚,他们或多或少地受过短期的在校培训但都没能考取护士资格证,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她们本身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在工作中仅限于打针拿药,无法向病患提供专业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例如,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很多人家都有过在自己家中打点滴的经历,这些医生或护士给病人在家中扎上针后就离去,由患者家人来看管和自行拔针,患者家人很喜欢这种“两不耽误”的“上门服务”,孰不知这种行为的隐患,这也正反映出农村医疗机构对专业护理人员的欠缺。

二、在校高职护生就业意向分析

我们选取了100名在校高职护生针对其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其中97%的学生为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生,这些被调查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76%)。在择业过程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会受到父母的影响(56%),但是一部分学生表示自身的决定性很重要(39%)。虽然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但只有27%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农村的工作,40%的学生表示可以到城镇地区工作,26%学生只想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有7%人表示决不会到农村就业。即使这一部分选择可以到偏远农村就业的同学对该地区就业条件的认识仍然不够成熟,因为在调查中竟然有35%的学生对这些地区的薪金要求达到月3000元以上,20%的学生期望值为月2000-3000元,就目前河南省农村地区所提供的工资待遇这样的要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高职护生毕业去向分析

随着学生对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会导致其就业观的改变。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院、澍青医学院、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护理系得到的相关就业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得出,当中有70%-75%的学生选择了在医疗机构工作成为临床护士,大约10%的学生选择护理教育工作,3%-5%的学生选择营养保健行业,大约4%的学生选择从事药品器械销售,不足1%的学生选择成为美容护肤师。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转行,如物业管理、超市理货员等,这对我国的护理行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究其原因,高职护理学生虽然“来自农村”但大多不愿“回到农村”。城市中的医疗机构用人有限,加上近些年护理本科院校的学生大量涌入市场,高职护生在城市就业中更是步履维艰,于是为了能在城市中生活下来,高职护生不惜牺牲自身的学习优势转行选择了门槛较低的服务性行业。

四、对策探讨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 指出: 护理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与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不断拓展。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关注高职护生的就业取向,转变护理人员的择业观念,提出高职护生要到偏远农村就业,建构满足农村医疗卫生需要的医护模式的构想。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

要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这就需要从教育上入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体表现为“一降、二升、三适应”。一降,即降低就业期望值。高职护生不能把就业的范围都放在大中城市,可以到急需专业护理人才的偏远农村谋取临床护士的机会。二升,即提升自身素质。在工作中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农村诊所工作的护士往往都是全科护士,接触病患时不受分科的限制既要具有穿刺、包扎、药品配置等基本工,还要与各年龄层次的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在这些方面的锻炼往往优于大医院。三适应,即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能够认清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高职护生如能避开在城市中的厮杀可以弥补自身学历以及文化修养上的不足,可在农村地区轻松成为临床护士并且容易受到医生重用与病患的信任,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反思,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使自身的职业修养得到较快的提高。

高职院校应引导高职护生正确认识在偏远农村地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帮助其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认识到潜在的护理市场,从而使更多的高职护生投身于农村护理事业之中。

2、在偏远农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提供令人满意的条件,吸引护理专业学生到偏远农村就业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村医院的医疗设施还很落后,缺乏高端技术与设备,对患者的检验或化验结果很难做到准确无误,导致很多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倾向于到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去治疗,因为那里的医疗设备要比农村医院的好很多。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加快医疗检查设备及时更新,拓宽卫生服务项目,形成一支稳定的农村医护队伍,为这些人员提供进修新技术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技能,为广大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病患充足的地区必然会吸引护生的前往。

3、高职院校要具有“舍近求远”的开拓性,积极到偏远农村地区建立合作单位

高职院校的所在地往往都是大中城市,于是在校企合作上高职院校很容易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为学生找到实习医院,有些学生还能直接进入“三甲”医院进行实习,学生在这些医院往往看到的是“人满为患”的场景,医生护士成为患者的“领导者”而不是“服务者”;这些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办公条件优越,薪金待遇较高;由于患者往往来自本城市较之农村地区的患者而言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尊重医护人员、注意卫生礼仪、容易沟通。当高职护生一旦被这些医院拒之门外,心理落差较大,不能接受再回到农村就业的现实,于是索性放弃自身的专业为在大城市博得一席之地,久而久之转入他行。这无疑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改变了国家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初衷。于是高职院校要开拓视野引导学生由“走出去”变为“走下去”,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在校护生到本省的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工作,提前了解农村医疗事业对护理人才的渴望,熟悉农村的医疗现状后再进入大医院实习,这样高职护生就不会对回到农村地区工作感到严重的不适应。

护理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高职护理学生走出城市进入农村就业,符合国情、符合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健康、保健、预防、医疗、康复的需要,对推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前瞻性意义。把高职学生输送到他们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也是我国培养高职学生的初衷之一。当前在我国培养一个大学生仍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支出之一,而学生的就业往往就是这些家庭的最终要求,因此提高高职护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质量,能较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与家庭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韩颖,郑建中,韩荣莲.山西省贫困县农村卫生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0(4).

[2] 胡雯斐.关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就业情况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 郭威.辽宁偏远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情况调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5).

[4] 李学军,马占山.护理高职专业就业调查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

[5] 彭兰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及就业意向调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6] 王小波,赵美.医学生就业路径初探[J].滨州职业学报学报,2009(01).

篇12

我国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已有多年的历史,饲养量有一定规模的就达十几种,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城乡市场供应、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特种经济动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

1.信息不畅,盲目性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组织性。由于农村信息不畅,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加之相关部门指导监管不利,往往导致一哄而上,大起大落。

2.管理不到位,特种动物涉及的品种较多。目前,多为自发养殖,缺乏统一管理,在调种、饲养、饲料、疫病防治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科学引导、宏观调控、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相关行业配套不健全。

3.销售市场不规范许多地区没形成成熟的交易市场,体现不出优质优价,使养殖业缺乏后劲。产品的深加工投入、技术水平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特种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前景分析

特种经济动物依其利用价值不同可分为毛皮动物、药用动物、特禽类。在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时,要对该动物的养殖前景进行详细分析,选择最适合的养殖品种。

1.吉林省毛皮动物养殖前景分析

毛皮动物养殖业已经成为我省大农业中一项重要产业,其前景广阔。我们应该稳步、因地制宜地发展,要与全国发达地区同步,与世界接轨,上档次、上水平。毛皮动物产业应当以水貂为主,其次是银狐和蓝狐,适度发展其他小宗的毛皮动物(貉、兔、海狸鼠、麝鼠等)。要重视优良种源的推广工作,提高兽群的整体质量。我省毛皮动物养殖业除了具有巨大的国内外裘皮制品消费市场外,其优势还在于有冷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饲料资源和广阔的适宜饲养的区域。只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稳步发展、不断努力,我省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广阔的。

2.吉林省药用动物本文由收集整理养殖前景分析

(1)据相关调查报道2007年5月25日,“中国梅花鹿故乡”双阳成立了鹿业协会,2006年末,双阳鹿只存栏达到14.7万只,占全国梅花鹿总量的26.9%,占全省的43.4%,鹿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已开发研制出鹿副产品系列60余个品种或品系,远销东南亚各地。双阳区鹿乡镇的鹿产品一条街,品种齐全,质量上承。随着养鹿形势在逐渐好转,养殖户的心理期盼和养殖热情也开始升温,各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扶持优惠政策。在保持良性发展的前提下,筹备成立地方鹿业协会。以养鹿大户为主体,吸收所有鹿户参加,协会执行宣传政策、协调关系、监督市场、平抑价格、信息服务、推广技术和规范经纪人行为等作用。大力抓好良种繁育,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彻底改良低产鹿群,研究并推广先进鹿繁育技术,开发鹿产品加工,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蛙类前景分析

近年我省各地兴起了养蛙热,主要体现在长白山地区养殖蛙类,蛙类可食用、可药用,价值比较高,吉林省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大量的人工养殖林蛙供应市场,所以吉林省林蛙养殖前景非常乐观。

3.吉林省特禽养殖前景分析

(1)山鸡前景分析

吉林省山鸡养殖业从近期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全国雏山鸡价格回升,商品山鸡销价上涨,且货源偏紧,市场行情见好。山鸡养殖业继续呈平稳发展态势。

(2)肉鸽前景分析

自2001年6月起我省养鸽业第四次陷入低谷状态,因全国上规模养鸽场从原来的600家猛增到1 050多家,高度分散的养鸽户更多,种鸽存栏饲养量超过500万对之多。其市价不断跌落,从10元/只跌至6-7元/只,有的地区跌破4-5元/只。但我省养鸽业自2003年开始再次回温,市场需求趋旺,市价走高,乳鸽销价在12~15元/只的空间中运行。

(3)绿头鸭前景分析

吉林省是绿头鸭的研发基地,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产销两旺,全国每年消费绿头野鸭2亿只左右,年出口绿头鸭保持在2000万只。市场需求来看,吉林省绿头野鸭仍有很强的市场卖点,但市价回温缓慢,发展趋向平稳。

三.如何搞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

1.加强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管理指导

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需要有配套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各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规程、标准,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规章的要求对饲养场(户)进行管理和指导。

创造条件发展区域性特养业加强区域经济调研,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区域发展优势的地区,引导和扶持养殖场(户)逐步从村内生活区转移到村外,建立生态养殖小区,制定标准化生态小区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各级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水、电、路、绿化和沼气等多方面基建入手,促进传统、落后养殖方式的转变。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培养龙头企业,把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业推向产业化运作的轨道,实现产品的加工增值和直接出口,扩大产品销量,规避市场风险。

2.抓好科技投入拉长产业链条

篇13

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长的重要食品。发展蔬菜产业对满足市场需求,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以及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为了加快发展步伐,促进我县蔬菜生产实现新突破,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更新优良品种、强化科技服务、发展订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使蔬菜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县蔬菜面积2.51万亩,其中精细菜1000亩、菜用型洋芋0.86万亩、萝卜白菜等大路菜1.66万亩,年产鲜菜9700吨,产值425万元。

设施蔬菜以城郊为主,建设日光温室33座,年搭建中小拱棚300多个,设施面积约240亩。种植品种涉及12类40多个。年产精细菜约3000吨,占市场销售量的37.5%,比2000年上升22.5个百分点。设施蔬菜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经营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蔬菜生产大户,年收入超万元的有20多户。

客观评价,蔬菜生产有发展,但仍处于松散式、低水平的绶慢发展。其生产能力与城乡蔬菜消费日益增长的客观需求极不适应、与适宜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吻合、与全省全市总体水平相比差距日益拉大。突出存在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淡旺季明显,结构性、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劳动力素质差,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的发展步伐。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一是区位、土地条件及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源适应多种蔬菜的生长发育要求;二是境内少有工业,无污染源,生态环境适宜无公害蔬菜生产;三是科技服务水平较高,发展蔬菜产业的技术支撑条件有保证。

2、制约因素:除了农业劳动力不足、农田水利及农电基础设施落后等客观原因外,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不足,墨守种粮把稳老观念,思想保守,只图省事简单,吃苦创业精神差;科技意识、市场意识不强,怕担风险,不求进取;缺少过硬的组织、协调等行政手段,资金扶持乏力,行政推动力度不够。

(二)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国内外大市场蔬菜消费发生重大转折。反季节超时令蔬菜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由大宗菜转向多样化和特需化,消费由大众化转向多元化、高档化,质量要求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无害化。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安全、多样化的蔬菜产品需求量与日剧增,放手发展蔬菜生产面临新机遇。

第二,蔬菜生产周期短、效益高,投入产出比是种植最高的作物之一。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选择。省内外不少地区把蔬菜生产当作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发展迅速,值得我们借鉴。

篇14

经济分析

(3)风险投资项目的中止决策文献综述 肖海涛 肖磊

(4)论需求弹性与服装企业决策 程俊淇 王黎

(5)要素流动与区域差距 徐赛赛

(7)循环经济视角下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谢保峰

(9)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反思 贺杨

(11)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分析及其前景分析 刘祺

(12)中央银行应保持独立性的原因探究 鲁亚运

学术探讨

(13)卤温对盐田生产的影响及相应处理措施 蔡万宁

(14)里昂惕夫之谜陷阱和欧佩克组织 汪宏

(15)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四川省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欧阳慧 汪虹

(16)柴油机的换气重叠角浅析 李斌

金融研究

(18)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滕雨欣

(19)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向探析 刘程

(20)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一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张莲苓 陈琼

(23)探析企业集团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晁然

(24)论中国近年经济形势 雷娜

(25)论企业负债经营 刘欣芮

(27)试析中小企业对于租赁类型的选择 江荫 刘妮

(28)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之我见 鲁宏

农业建设

(29)略论京山县域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陈亚文

(30)关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现状的分析 谢梦秋

企业管理

(32)组织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激励悖论——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王黎 程俊淇

(33)?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劾胪诵葜肮す芾砉ぷ飨执侍庥虢饩鼋ㄒ?吴艳

(35)浅谈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李桂林

(37)我国上市公司管理缺陷及其治理 王福瑞

经济学

(3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谭余夏

(40)农业土地征收的经济学分析 周驰倩

(41)目标管理视角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优化 吕晓斌

(42)日本汇率史对中国汇率改革启示的文献综述 张林

(44)浅析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杨光祥

建筑施工

(46)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李锁尚

(47)浅谈钢筋的物理检测方法 李琳松

&

nbsp; (49)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李亚风

教育探索

(50)改革考试评价 推进素质教育 刘超华

(51)抓住教研的灵魂 杨月玲

(53)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策略研究 王爱华

(54)《autocad》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绘图习惯 孙敏

(55)新型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 马立军

(57)中职生理论学习兴趣低下探究 刘迎军

(59)浅析音乐学科中的情感教学 雷娟

(60)改革考试评价推进素质教育 刘超华

(61)初中体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 杜江

(63)浅谈浙江省温州市对口支援新疆拜城县教育发展情况 安倩

党政建设

(6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几点认识 艾春阳

(65)试论中国古今选官制度——科举考试与公务员考试比较 冯曼丽 冉桥生

(67)岗位廉政教育浅议 迟锋

思想政治

(68)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李昊轩

医疗研究

(70)我国各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程度与死亡率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杨文溥

(71)浅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李文强

文化艺术

(72)裹阳老字号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刘珍 丁艳艳 赵卫芹

(74)因语文而浪漫,因浪漫而幸福——浅谈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冯小棉

(75)艺术传播的大众化趋势 张进进

(77)浅谈川端康成与渡边淳一文学的唯美性 李艳

社会视野

(78)浅析如何加快我国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邹保奎 何聪聪

(80)?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酃ど吮o栈?鹞?床伪@投?咧ц侗o沾?龅暮侠硇?刘丽慧

(81)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动因和特征 孙汉清

行业分析

(83)浅述企业如何处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杨林

(84)浅谈精益六西格玛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孙杰

(85)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诺基亚移动互联转型战略分析 郭玉洁

(87)高速铁路发展前景分析 郑齐翔

(88)浅谈药价虚高的原因及对策 陆璇

(89)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a new starbucks store at wangji- ang

campus of sichuan university 唐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