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形象设计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河南企业品牌色彩战略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河南本土企业品牌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河南本土企业品牌色彩战略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品牌色彩趋于雷同,缺乏个性,容易产生品牌认知上的混淆。一个品牌的成功,其中有一条必定是运用了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企业品牌个性。企业务必要让品牌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品牌的视觉特征,色彩的设计和运用使品牌富有诱惑消费者的魅力,刺激和引导消费,同时增强人们对品牌的记忆力,凸显品牌的定位,增强市场竞争力。我省以生产速冻食品为主的两大全国知名企业思念与三全,不仅产品品种和产品形象十分相似,连品牌标志所采用的色彩都为红、白、黑,这样的色彩设计很容易在市场上或者消费者心目中产生认知上的混淆,不利于品牌的建立和发展。
品牌色彩内涵单薄,缺乏河南本土丰厚的文化底蕴,难以产生高附加值。在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中,色彩与文化渗透始终。品牌内涵通过整体驾驭能力很强的资深设计师之手完全可以与色彩实现相生相合,使消费者很容易就可以感悟到色彩背后的品牌内涵,感悟到一种力量、一种境界。经调查,我省市场上传统的白酒包装以红、黄、金为主色调,已经难以形成视觉冲击力,无法在消费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忽视了对本土品牌内涵的挖掘、表达,缺乏新意和底蕴,无法有效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品牌色彩定位不准,无法明确企业品牌定位。品牌定位主要是指品牌给消费者的一种感觉,是消费者感受到的一种结果,比如品牌的档次、特征、个性、目标人群等。当品牌定位确定后,我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使品牌的定位进入并占据消费者的心智,以便在宣传推广时准确地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使品牌价值特征和宣传点与顾客关键购买动机保持一致。在宣传推广过程中,视觉、听觉和体验组成了消费者的感受,在对消费者诉求的视觉应用上离不开色彩的配合。我省一家集食品工业、连锁商业于一体的全能品牌,其事业领域包括纯净水、月饼、啤酒、超市,该企业品牌视觉形象混乱,品牌色彩应用不规范,消费者难以描述出对它的准确印象,使其品牌无法准确地传递商品信息,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河南企业品牌形象策划中运用色彩设计的策略研究
在企业信息传递的整体色彩计划中,标准色是企业形象系统战略之一,具有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感情魅力。标准色是象征经营理念或产品特性的指定颜色,是标志、标准字体及宣传媒体专用的色彩。尤其要以表现企业的安定性、信赖感、成长性、生产技术性、商品的优异性为前提,以使用频率最高的传播媒体或视觉符号为标准,使其充分表现这一特定的色彩,造成条件反射的效果。标准色设计应尽可能单纯、明快,以最少的色彩表现最多的含意,达到精确快速地传达企业信息的目的。标准色设计应适合消费心理。为了使企业的标准色能准确地再现而又方便管理,应该尽量选择理想的印刷技术和合理的分色制版方法,使之达到与标准色统一化的色彩。另外,避免选用特殊色彩或多色印刷,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制作成本。色彩设计出成果后,还需要追踪考察设计成效,将信息反馈资料作为再设计时的参考。如对不同材质制作的基准色进行审定、对印刷品打样进行色彩校正等。我省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选用绿色、红色、黄色为公司标准色,象征着面向全国、向世界进军的公司目标,借绿色青春、诚信、清爽,红色快乐、热情的形象,体现企业勤勉奋发、雷厉风行、开拓进取、敢争第一的企业精神。
在整个品牌营销活动的运作过程中,对于标准色的宣传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如在品牌各类活动推广中增加标准色曝光的频繁度。目前,世界上企业色彩正在由红色系逐渐转向蓝色系,追求着一种体现理智和高科技精密度的色彩象征,值得我们借鉴。我省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客车为核心,以工程机械、房地产为战略业务,兼顾其他投资业务的跨区域、多元化、高科技、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该企业以三个渐变的蓝色弧线为标志形象,企业从标志、员工服装、广告、网站等都统一使用标准色――蓝色,象征着科技、创新、舒适、安全的经营理念。
河南企业产品形象中运用色彩设计的策略研究
河南企业品牌战略下的产品色彩设计的研究。对产品而言,色彩关系到产品定位。包括市场定位、功能定位、价格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形象定位等诸多方面,色彩关系到产品的视觉形象和体验。
1.色彩的功能性要求。按照产品的不同功能,选用色彩的感觉及其联想能力与该功能相匹配的色彩。譬如电扇,根据其功能常采用冷色或偏冷的明亮色调给人凉爽的感觉。同样,形似电扇的反射式红外取暖炉,利用有温暖感的红色这一视觉语言来帮衬出作用于肤觉的功能传达。
2.色彩的嗜好性要求。按照商品消费者对象所属的年龄层次、性别、地域、民族、消费者心目中的产品形象色等来选用与其色彩嗜好相匹配的色彩。如灿烂明亮的黄色调、青春自然的绿色调、活泼健康的红色调都适合于儿童用品;伊拉克人视绿色代表伊斯兰教,但视蓝色为不吉利;美容化妆品,可采用较柔和、娇嫩、洁净的色彩,如粉红、淡黄、白色等。
3.色彩的流行性要求。流行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推出的一种社会性的色彩爱好。它是时代潮流和社会倾向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流行色已成为商品市场的媒介、竞争的手段。流行色的发展和变化,必须在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等方面区别于以往的色彩,并且有向对应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在设计中必须仔细考虑流行色能影响到的主要消费者阶层与商品对象。
4.色彩的环境性要求。按产品的安置场所考虑选用与该环境的整体效果相协调的色彩。如各种功能的厨房家电产品和橱柜形成的整体厨房,共同营造出一个美丽的生活氛围。另外,不同的使用环境对产品的色彩要求也不一样,如在气候温暖的环境,产品的色彩以冷色调的浅褐、浅紫罗蓝、浅苹果绿或湖蓝色为好,因为这些给人以宁静、凉爽和恬适之感;在气候寒冷的环境,产品的色彩宜采用红栗、奶黄、米黄色及咖啡色,因为这些色彩给人以温暖、开朗和充实感。
5.色彩的技术性要求。①化学性。产品色彩形成的化学因素,即着色剂的使用。目前大量用于涂料、油漆、塑料等方面。应用可分为表面涂层和整体着色两类。②材料肌理性。色彩是通过产品材料体现的,不同的材料肌理所产生的色彩效果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同一车型的白色轿车看起来总是不如黑色轿车那样光彩照人、有气派。③工艺性。工艺指的是产品色彩的成色工艺,即实现产品色彩的生产技术方法。实现产品色彩的方法有油漆喷涂、机械加工、电化学处理、机械粘接和喷塑等。同一色彩用不同的工艺方法,会取得不同的色彩效果。如金属灰色,可以是有光或无光的涂料色,也可以是有光或无光镀铬的电镀层色,还可以是机械加工出来的金属本色或经过电化学处理的金属色,各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6.产品色彩的配色。产品色彩的配色应基于产品色彩的功能,兼顾“突出”与“融合”两个方面,“突出型”产品色彩方案设计时应把握:强化明度对比,突出产品的重点,例如手机的按键与显示屏;“融合型”产品色彩方案设计时应把握:使用同色系,使产品统一和谐,把握色相差的变化,如色相差小的配色产生稳定、温馨、柔和的产品艺术效果。
7.产品色彩设计管理。作为企业色彩战略的重要部分,色彩的设计管理也是一个重要技术内容。它贯穿于从产品的计划、设计、制造直至流通、服务等企业活动的全过程,是对所使用的色彩的质与量等的理性的、定量化的品质管理。它涉及色样本与色材的选定、色彩的试验与测色。在色彩施工中相对于所选定色样本的色彩宽容度的指定、对加工完成后色彩优劣的评价、进行色彩的统计与整理等,确保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
河南企业品牌战略下的包装色彩设计的研究。色彩作为商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不仅起着美化商品包装的作用,而且在商品营销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功能。河南企业品牌战略下的包装色彩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包装色彩要与产品属性相搭配;外包装的色彩要与产品个性相搭配;外包装的色彩要与产品的消费群相搭配。
河南企业品牌战略下的包装色彩设计的大致方法:①定总基调。根据包装色彩的总体感觉,依据色相、明度、纯度及色彩基本属性来具体体现,如明调、暗调等。②色彩面积。色彩搭配首先考虑大面积色的安排,在两色对比过强时,可以试着不改变色相、纯度、明度而扩大或缩小其中某一色的面积来进行调和,以达到总基调的稳定。③强调色的运用。一般要求明度和纯度上高于周围的色彩,在面积上则要小于周围的色彩,否则起不到强调作用。④渐层色运用。渐层色是渐渐变化的用色,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作渐层变化。⑤对比色运用。是面积相近而色相明度加以对比的用色,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广告性。⑥标志色运用。用特定区域色彩区别不同种类,或同类不同品种产品系列包装的用色。⑦反色运用。是对总基调或强调色起调剂作用的辅用色方法,用以加强色调层次,或引起注意,取得丰富的色彩效果。
河南企业品牌促销中运用色彩设计的策略研究
河南企业品牌广告中的色彩运用策略。色彩可以提高广告效应。运用标准色进行的全方位广告画面设计,能给公众造成一致、统一的企业或产品感受,对河南省企业品牌识别的强化和扩散有显著的作用。广告的优劣不在于它使用了多少色彩,而在于色彩运用得是否恰当。河南企业品牌市场终端中的色彩运用策略有以下几点:
1.市场终端中色彩的表现方式。①调和方式;同类色相色彩调和;类似色相色彩调和;互补色相色彩调和。同色相色彩调和能营造出高贵、典雅的气氛;类似色相色彩调和能产生富有变化的美感;互补色相色彩调和具有明亮的光感和刺激度高的效果。②对比方式;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
2.市场终端设计中色彩与企业品牌形象表现。市场终端设计主要是通过企业标准色显示来表达其品牌形象的,在企业标准色应用中,我省“双汇”品牌在展示其冷鲜肉产品主题时,其店面、展柜等通过大量标准色彩的设计运用,来传达其肉类特征,烘托出其产品的固有特色,进而达到其产品推广的目的。
3.利用色彩的温度感表现产品特征。色彩是具有温度感的。暖色系在人的心理上易产生舒展的感觉,冷色系一般易产生紧缩感。利用色彩具有温度感这一特征,在企业品牌色彩策略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
4.运用色彩的对比突出展示产品。一般来说,要展示高档次产品的效果,应利用色彩的对比所产生的华丽感来充分表现产品的品位特征。
5.运用色彩的兴奋感来改善商业环境、促进消费者购买欲望。不同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感觉,或兴奋或沉静。通常红、橙、黄等暖色系明度高,饱和度高,对比强烈,给人以兴奋感。相反,蓝、绿、紫等冷色系明度较低,对比较弱,给人一种沉静感。色彩的这些效能,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影响智力、改善沟通环境,商店的店面色彩设计、橱窗色彩设计、商品陈列设计都可以应用色彩理论,从而产生美感,增加销售。
结语
如今,河南本土企业应该认识到以色彩为卖点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积极正确地开展大规模的色彩形象设计策略。河南本土企业应在吸取河南本土文化,提炼代表河南本土的色彩形象的基础上,从企业形象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商业环境设计等几个方面运用色彩设计策略,以迅速提升竞争力,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为2008河南工业大学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8XSK032)
关键词:设计策略;品牌形象;企业文化
0 引言
企业品牌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只有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企业的设计策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企业的文化,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品牌形象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可以很直白简单地将公司形象和信息传递给人们。
1 设计策略与品牌形象
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建立离不开企业设计策略的制定,作为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该有好的形象和品质,有清晰和完善的理想和奋斗目标。[1]企业管理层应制定合理的设计策略,即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延续企业的形象,确定企业目标,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实施。企业设计策略的制定也就是确定企业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设计所要满足那些用户的需求,设计不单是企业促销产品的工具,设计也是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关键,它能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外在形象。
用户主要通过产品来间接了解企业,产品是沟通用户与企业的桥梁,用户的需求决定产品设计的方向,进而影响设计策略的制定。产品设计不仅可以发挥其商业的功能,达到占有市场,产生市场效应的目的,产品蕴含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为企业逐渐建立正面的视觉形象。品牌形象好的企业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度比较高,人们对其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如美的、格力的产品。整体来说就是通过设计打造品牌,品牌提升设计,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3,4,5,6]
在制定设计策略过程中,企业需要关注用户和市场走向,根据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抓住用户心理需求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确定市场目标,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2 宜家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来确定品牌形象
宜家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的设计策略,其设计策略主要为白领设计加工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这一宗旨从成立一直延续至今,宜家的品牌形象因此而深入人心。宜家的市场定位在不同国家各不相同,如在欧美发达国家,宜家把自己定位成面向大众的家居用品提供商。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市场定位是“想买高档货,而又付不起高价的白领”。准确的市场定位,为其获得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设计系列化的设计策略来供顾客进行选择,足够多的产品和对产品不断定期更新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宜家抓住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都以大众为目标,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7]宜家的设计策略是通过与顾客合作打造低价格,由顾客进行产品提货、组装、运输以及动手安装,让顾客参与其中,这样产品可以节约大部分成本,同时让顾客参与其中,满足顾客参与感。在质量上,通过极简设计和对自然的关注,力求做到最好,让用户放心产品质量和价格,保障用户的权益。在设计上,宜家根据大众需求,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成本上做大众设计,通过为用户考虑,宜家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宜家独特的设计文化和策略,成为众所周知的品牌。
2012年宜家品牌价值为90亿欧元,略高于110亿美元。而2012年安踏、李宁、特步、361、kappa、匹克6个品牌总市值是330亿元,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宜家的品牌在企业和社会中的价值非常巨大。宜家根据用户和市场制定良好的设计策略,对产品严格把关,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同时说明企业的设计文化和设计策略息息相关,企业品牌依托设计策略才能发展。[8]
3 澳珀家具通过设计策略建立自主品牌
澳珀家具由朱小杰1994年创建,但其品牌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3年之前,国内家具市场竞争非常厉害,完全是用价位去竞争和靠抄袭国外产品来赢得市场。随着家具企业的增多,家具的利润空间下滑,家具企业处在艰难发展的地步。中国许多家具企业也在尝试做创新设计,但企业认为设计的投入太高,不愿意在设计上投入过多的资金支持企业创新设计。
在2003年以前,澳珀通过专卖店来扩大品牌形象,全国有60 多家的专卖店,但在2003年,朱小杰通过预测未来的发展发现,分析出市场的趋势,把在全国60 多家的专卖店统统收掉,重新制定新的设计策略,即走中国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之路,重新开始研究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在这样环境下,通过了解市场,寻找产品新的设计方向,开创市场新的家具产品设计方向,制定新的设计策略来促进企业的发展。经过设计策略的改变,澳珀避开了价格战,通过改变设计策略,塑造出新的企业形象,企业没有成为众多平凡家具企业的一员。2005年,
经过两年的发展,澳珀的专卖店又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重新开张,企业经过逐渐完善各方面管理和策略,重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并且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和效益。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归功于设计策略正确制定,澳珀家具以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个性和时尚的家具设计,在2009年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国内外业界的眼球,为中国设计师赢得了尊重,也让人们认识到澳珀家具品牌,同时更是证明中国由制造像创造转变,也让西方设计界对中国的设计刮目相看。澳珀的设计策略是通过原创设计打造澳珀的品牌形象,在设计上保持谦虚的态度,在设计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古人哲学思想融入设计中,根据用户需求做满足用户心理需求的设计,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展现材料美。在家具设计上,澳珀通过对乌金木材料进行细致的研究,将乌金木材料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并将其融入生活中,设计出人们喜欢的家具。
4 达芬奇家具在设计策略上的失败
与宜家、澳珀品牌相反的是达芬奇家具,由于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只是单纯通过销售手段,来达到营销目的。达芬奇家具在前些年可以说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以价格昂贵著称,并受到高端用户的追捧。但其从创立到灭亡,达芬奇家具的品牌从发展到顶峰,然后到迅速衰落,追根究底是因为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没有对家具的生产和加工进行有效的生产管理,以次充好,将企业品牌毁于一旦。
达芬奇家具在成立之初在高端市场非常红火,品牌影响力比较大,主要通过进口意大利家具进行销售,受到高端人群欢迎,但是随着追求利益最大化,达芬奇家具委托国内工厂用较次的合成板代替实木板材进行家具的加工生产,后经央视的曝光,达芬奇家具陷入造价风波,企业也由于造假被工商局处罚,企业品牌也就毁于一旦。达芬奇家具没有自己的设计,只是照搬意大利设计,单纯靠迎合消费者来追求利益,忽视了设计在品牌形象中的作用,最终导致品牌走向终点。从达芬奇家具可以看出,企业只有制定好相应的设计策略,关注用户的需求,通过严格的设计管理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做好品牌管理,才能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一直将其持续下去。
5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传统的制造业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率非常低,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产品的设计,对产品设计过程进行设计管理,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的生产、设计、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品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注重用户体验,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才能塑造出符合时展的企业品牌形象。[9]
目前,随着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兴起,导致国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家具企业面临重要危机,很多企业因为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基本上的变革,导致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不得不缩减规模,更有甚者面临倒闭危机,并且逐年呈增长趋势。[10]传统的家具卖场由于此前房地产红利膨胀,市场逐渐饱和,令卖场竞争尤为激烈,在如此惨烈的“红海”竞争当中,部分家具企业通过与互联网大型交易平台进行合作,开拓出家具电商销售模式,如林氏木业2015年双十一销售总额达5.1亿元,较去年增长超50%。
林氏木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快速发展起来,是其通过制定适应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设计策略,将传统的生产、设计、经营以及现代物流等环节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开创出“互联网+制造业”的新模式,把分散在佛山各个地区的家具企业进行有序组织,把企业的经营重心放在家具的产品设计、产品标准、现代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通过系统的设计管理来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家具产品。
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具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家具市场的需求正逐步向年轻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互联网+”这种消费模式也更容易让年轻一代所接受,要想塑造新的品牌形象,通过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来家具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就变得非常重要。
6 结语
设计策略在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建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制定符合市场规律和走向的设计策略,在产品设计和抓住用户需求,企业才能发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不管企业家还是设计师,都应该注重企业设计的发展,以市场为目标,以用户为导向,抓住市场和用户需求动态,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制定长期设计战略以及短期设计策略来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姚小清,姚增涛.基于品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设计战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1(17):18-19.
[2] 杨宇时.基于用户情感需求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4):175-177.
[3] 袁和法,丁伟.在市场多样化需求下的产品设计策略[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4):514-517.
[4] 蔡霞.设计管理提升企业品牌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07.
[5] 李龙生.设计文化的价值及其文化传播[J].装饰,2005(08):7-8.
[6]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
[7] 宋.一种基于品牌形象的工业和商用产品设计策略方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3):122-124.
[8] 姜超,高晨晖.经典产品形式的解构与归纳――基于理性分析的产品设计策略[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9):138-140.
[9] 蔡霞.设计管理提升企业品牌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07.
关键词:企业形象设计;认识;导入
1概述
发轫于欧洲的企业形象设计对于我国企业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至今,企业形象设计经过了80年代后期的美好初现,90年代的迷恋热潮和随后10年的冷落孤寂,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在与我国的市场体制和文化背景不停的磨合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体制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对企业形象设计对认识还不够,有的认为其包治百病,过于依赖,有的觉得这是粉饰表面,买椟还珠。那么在这个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而商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企业形象设计带给企业的改变和帮助?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市场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需要企业形象设计的加入。那么我们有应该如何让真正的把这种营销策略导入到企业中去,使得企业的形象力真正意义上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力和发展实力?
2企业形象设计的认识
企业形象设计不是以某个企业的成功导入和开发的商业模式最初出现在中国大陆公众的视野里,也不是以一种商业新兴理念传入中国大陆,最先的企业形象策划不是应用于商业环境,而是从艺术学院的教学中起步的。作为一种企业管理营销的有效手段,它被设置在平面设计类中的一个新科目。企业形象设计在“出生”时的巨大反差就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它在传播和应用上的曲折。正是由于CIS设计出现平面设计里,而且CIS设计的从业者大多数是由艺术学院毕业的,就使得它在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眼中还停留在视觉识别阶段。企业对CIS设计的认识停滞化,使许多企业发挥这一管理手段的作用,也就导致了企业运用CIS设计的失败。在企业运营失败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大量的成功案例,无法演化出成功有效的CIS设计模版。没有符合中国市场的CIS设计策划,我们的企业也就只能自己进行磨合和拓展,进一步减少了大多数企业依赖CIS设计取得成功的机率。这使得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敢或者不想尝试这一管理方式,也就减少了公众对于CIS设计正确了解的机会。这样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形象设计在中国大陆无法快速有效的普及和发展。所以中国企业正确认识企业形象设计是企业形象设计设计在国内发展的当务之急。那么应该去认识企业形象设计呢?我们可以将企业与人做一个类比,作用更好理解。如果我们要给一个人进行形象设计我们一个做到哪些?当我们去学习别人的形象设计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别人的外在,比如说,时尚的衣着、靓丽的发型,可是如果我们仅仅学到这些就以为大功告成了,那势必是不行的,这个人也不会是因为这个就成功的。我们要给一个人做形象设计,就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他。首先,应该去改造他的理念,让他有一个自己的思想、目标以及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进而对自己对未来发展导向形成战略性的规划。当一个人具有他独有的思想、信念乃至于精神哲学时,他的奋斗和发展就有了核心。理念必然有条不紊的指导他向好的方向发展,并走向成功。其次,我们还需要去改造他的行为,让他的行为与思想统一,别具一格,温文尔雅。行为是对理念对实践,是一个人发展的动态体现。当他的行为内外规范,就会完成最好的自我体现,最终促进他的奋斗和发展。最后,我们要去设计他的视觉外表,让他表里相一,并进一步让别人直观的认识他。当一个人完成这样的形象设计时,他必然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可以在这个同化的社会利脱颖而出,并且赢得公众对他的认同感同时他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机制和发展动力,使其在社会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而企业形象设计对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这样的。它将一个企业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文化进行多方面的开发运作,然后将它们统一设计,构建和利用信息传达系统将其传达给大众,使企业内部和社会公众对企业及其品牌产生认同感,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最终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3企业形象设计的导入
企业形象设计的导入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和一个人的改变相同,它往往是以企业某一重大事项或重大活动为切入点的。只有抓住时机,适时导入CIS设计,才能为企业形象设计的导入营造一个气势磅礴的局面,使企业形象设计的运行更加彻底。
3.1基础作业
首先,我们需要成立企业形象设计的导入机构——CIS委员会。企业形象设计的导入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工作,这个过程中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全力支持和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力协作,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所有我们建议成立这样一个由企业人员和外部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理想型的具有很强实践价值的组织,来对企业形象设计的导入进行执行。然后,我们就进入了企业形象设计的提案宣传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CIS委员会要明确企业形象设计的动机和目的任务,安排其形象设计的作业日程和计划,并向企业员工宣传企业形象设计的有关知识和必要理念,提高企业对于企业形象设计的总体认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企业形象设计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明确目标和详细安排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设计的执行力和生命力,同时企业形象设计的宣传可以增强企业上下的配合。之后,需要进行企业形象的实态调查和分析。企业CIS委员会的调查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进行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调查、企业内部情况调查和企业外部情况的调查。外部企业经营环境调查主要包括,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对企业对影响,政策法规对走向,消费需求对变化,竞争对手的市场影响力和份额等。企业内部情况调查包括,企业理念调查、企业经营情况调查、企业行为风貌调查等。企业外部情况调查包括,公众对企业对基本形象印象调查、企业知名度调查等。在调查对基础上,对企业原有基本形象、企业外观辅助形象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在调研分析对基础上,对企业形象进行诊断评估。首先需要看企业形象所规定对企业理念精神是否符合企业内部和行业认知;其次需要诊断企业形象是否对企业对市场竞争有促进作用,企业形象对企业对损益状况对影响状况;之后,还应该评判公众和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对认知程度。
3.2关键程序
第一步,策划设计企业形象设计。首先确定企业形象设计的目标,决定企业形象的策划程度;然后对企业形象进行市场、产品、品牌的多方面定位,从不同层次上对企业形象进行多方面的策划,另辟蹊径,增强企业形象的市场竞争力;最后,选择和决定塑造企业形象的战略方案,策划企业形象设计的活动计划,制定企业形象设计的实施方案和管路办法。第二步,实施控制企业形象设计。为便于企业形象设计计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建议调整CIS委员会为企业形象设计管理发展部,作为实施企业形象设计方案的常设部门,对企业形象设计战略进行长期的贯彻实施。在企业形象设计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沟通培训,内部宣传,跟踪落实等多方面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的企业形象设计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控和改变,以便于更加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形象设计方案的实施就具体的企业和环境进行不同的实施办法,需要因地制宜,不断把握,以促进企业形象设计的完美推广运用。
4结语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随着同质化的日益严重,企品牌特性已经不能通过改变产品的方方面面来树立和发展,独具一格的企业形象的塑造才是突出企业特点,树立企业品牌,才是凸显企业的产品的有效方法。由此企业形象设计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企业形象设计的认识和导入,会使企业进一步理解企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从而建立完美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叶万春,万后芬,蔡嘉清.企业形象策划[M].东北财经大学,2011(10).
[2]杜海玲,李玉萍.企业形象策划[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CIS理论;网络形象;设计策略
一、CIS与网络形象
(一)CIS的内涵分析
CIS全称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其含义是社会组织(企业)运用整体传递系统、采取多种传播和沟通手段,将其产品、服务和蕴含其中的企业经营理念及时地传递给社会公众,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对社会组织(企业)的认同,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也就是结合企业文化的特异性和现代设计理念的整体性运作,以突出企业的个性、彰显企业的独特魅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公众、消费者和其他社会组织产生深刻的认同感,获得一致性的信赖和肯定,达到开拓和扩大目标市场、促进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CIS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它包含三个构成要素: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MI是指一个企业经营理念的定位,它作为最高决策层次,是整个CIS系统运行的原动力和实施基础,也是企业形象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BI是一种动态的识别形式,其动力源是理念识别,它负责规划企业对内的组织、管理、教育等活动以及对外的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公共关系等活动;VI是一种静态的识别符号,也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象,它是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最为直接、密切的,影响范围也很广。因此,CIS的三个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共生共存、有机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网络形象的涵义
互联网在发展初始阶段主要用于科研、教育领域,直到20世纪90年代,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四大前沿技术的进步为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即www)的出现为互联网提供了可视化的交流方式,才真正推动了全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现已成长为新兴的大众媒体,其功能亦实现了从单一信息交流到全面互动传播的转变。
企业的网络化发展也把企业形象拓展到互联网领域,企业的网络行为与表现日益成为影响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由此产生了网络形象的概念。因此,从网络形象的起源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网络形象的涵义:网络形象是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一切网络行为与表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具体地说,企业网络站点页面的视觉表现形式,借助网站展开的营销、广告、公关、新闻传播等网络活动以及支持网站运营的技术等等,都是企业的网络行为和表现,社会公众对它们总体的认识和评价,构成企业的网络形象。
二、网络形象的主要作用
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同类产品在功能、品质上的差异不断缩小,在无差别化的产品竞争中,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更多的是个人对产品的评价与印象,即凝聚在产品中的品牌形象、企业形象。在网络形态的企业竞争出现后,网络形象也成为企业形象竞争的重要内容。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树立企业形象
有研究表明,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利用互联网来树立企业形象,而我国商务的网络化也逐渐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市场竞争对手均更加关注互联网上的竞争,而网络形象的塑造可以有效地在网络空间中的营造差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利用网络传播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市场竞争服务。
(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吸引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网络化管理手段。对内,企业网站是员工的“家”,良好的网络形象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认同感;对外,企业网站是公众了解企业的“窗口”,良好的网络形象能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为企业招揽外部人才、获得社会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三)树立公众消费信仰
不同于传统商务模式,通过网络达成的电子交易没有买卖双方的直接接触,没有现实物品的交接,一切都是0和1数字式的交流,形象力的影响在这个过程里比过去任何时候更重要。不难想象,同样是在线商店,你是愿意选择Ebay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商家?品牌形象、企业形象就直接代表商家信用、商品品质,良好的网络形象有助于扩大影响,树立公众的消费信仰。
三、网络形象设计策略
网络形象是企业形象的一部分,因此CIS中的网络形象设计也应该遵循企业形象设计的原则。网页是网络形象的视觉传达表现方式,网络传播是网络形象传播的途径,所以网络形象设计应该是通过对网页设计中企业形象各要素系统化、一体化的处理,使网络形象具体化、图案化、符号化,借助于网络传播,将其清晰、准确地展现在互联网上,在与公众网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网络印象,以达到网络形象塑造的目的。
(一)整体化
形象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是CIS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规范化的系统设计,使网络中出现的页面保持视觉形象上的统一,这就是网络形象设计的整体化策略。网络形象的整体化在网页设计中表现为两方面的内容:1、网络站点页面之间的视觉统一;2、和其它形式网络页面之间的视觉统一。
1、网络站点的视觉统一的方法
企业网络站点由多个不同内容的网页构成,企业还可能拥有多个不同功用的网络站点,CIS设计通过对基本视觉元素标志、标准字体、色彩、网页版式、图形等作系统规范,能够有效地保持网络视觉传达的统一,完成网络形象的设计。宏碁(ACER)是世界是十大电脑品牌之一,集团机构庞大,分支公司众多,企业网站数不胜数,但由于很好的运用了整体化的设计方法,成功塑造了良好的网络形象。ACER的CIS网络形象设计主要从统一网页色调、企业标志、网页版式、应用图形四个方面入手。
另外,在网络形象设计中,企业象征图形的系列化运用也是整体化设计的体现,搜狐(SOHU)就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范例。SOHU是以提供功强大的网络搜索服务为企业特色,灵敏、快捷,能够找到任何搜寻的目标是企业服务的要求,因此伶俐的狐狸被确定为它的象征图形,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网站内容,创造出以狐狸尾巴为特征的系列象征图形,分别出现在SOHU网站不同页面的相同位置,寓变化于统一之中,很好的塑造了网络形象。
2、其它形式网页之间的视觉统一方法
除了自身的网络站点,企业还会以其它各种方式出现在互联网。网络广告是最常见的方式,形式有网幅广告(Banner)、图标广告(Logo)、自动弹出式广告(Pop-up Ad)、电子邮件广告、网站栏目广告、在线游戏广告、网页广告等;为公关活动的需要,企业还会提供诸如网络站点、网站栏目的赞助,或是以独立的形式开展网络活动,它们会以不同的网页规格出现的网络世界的不同地方,通过对它们的整体化设计,使企业网络中的站点形象和其它形式的网络应用形象保持统一,也是塑造完整统一网络形象的要求。耐克(NIKE)是知名的运动品牌,在互联网上,它的网络广告内容各异形式多样,赞助的体育站点也千差万别,但不管在什么地方出现,NIKE个性化的“”标志总出现在页面的左上角,而明亮的橙色总以相同的视觉规则出现。这类网络应用页面规格复杂,内容功能各异,而通过CIS的整体化设计对主要视觉元素标志或标准字体、颜色等的应用作规范,同样能形成统一的视觉印象。
(二)动感化
整体化的设计策略是网络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要塑造充满独特企业个性魅力的网络形象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特性。动感化设计策略是在设计中加入时间、空间的意念,使网站页面的浏览呈现视觉上的动感,可以有效的促进公众与网站之间的对话,增强交流情趣,是网络形象设计的有效方法。动感化的设计主要通过网页动与静的韵律变化和网页中动态元素的运用来体现。韵律是通过节奏的变化产生的。和传统平面设计一样,静态网页中韵律的产生是通过画面文字图形的对比、重叠、反复渐进或位移等构成形式的,如由不同宽窄、粗细、虚实的线形成韵律感;动态页面中动感的形成是依靠图形、文字的动画效果产生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另外,网站浏览中各个网页的跳转切换之间动与静的页面对比也能产生节奏感,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获得完美的动感效果。
(三)情感化
网页设计中引入情感因素,把具有抽象意义的商品文化意念、社会消费观念和人类理想境界转化为直观的具体形象,通过网络页面情境、气氛的烘托,让公众在情感体验中感受企业理念,这是网络形象情感化的设计策略。在经济迅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对情感的渴望、精神愉悦的追求与日剧增,企业在形象塑造与品牌营销服务中如能始终契合关注情感这一社会主题,就能最大限度与公众产生共鸣、有效沟通。能够体现情感的设计元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文字和图像本身的情感意义;二是通过文字和图像的位置关系来表达轻快、热情、浪漫等情感倾向,用图形和文字的色彩关系来描述心情倾向。
参考文献:
[1] yvind Ihlen and Betteke van Ruler.How public relations works:Theoretical roots and public relations perspectives[J].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07,33(3):243-248.
[2]严辉武.CI策划[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20-25.
[3]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威廉·大内,朱雁斌译.Z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战略;市场营销;品牌;形象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81-01
一、中国导入CIS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的价格战、质量战、品牌战逐步演变为目前的企业综合形象战。CIS作为近年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已被许多著名企业导入与应用,并在日趋激烈的商战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CIS作为一种现代企业战略,具有前瞻性、有效性及系统性特征,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中的一场革命。综观近几年的国际市场,以CIS开发导入最受企业重视,已经不难找到印象深刻、形象良好的商品及企业形象,如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而它们均是在全面实施CIS战略下取得的成果。CIS对现代企业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它为企业市场竞争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武器,良好的CIS可有效统一和提升公司形象,不仅有利于企业与顾客的沟通,而且能够制造产品与企业的差别优势,创造名牌,提高经济效益;第二,正确导入CIS可理顺企业内部关系,规范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素质与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通过导入CIS,使企业文化得到优化,能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它还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发挥一定作用;第四,通过导入CIS,可大大提高企业的信息传播效率,减少浪费,同时使其无形资产迅速增值。
直观地说就是因为中国企业需要经营策略去适应市场的变化。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建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带动了其它的发展,富起来的人渐渐的多了,有些大城市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 "物廉价美"不是很好吗?这种没有结构,没有精神内涵的价值观念随着商品多元化的到来难以被市场所接受,人们价值观念的再次改变,预示着信息时代在中国的到来,人们对知识,文化的渴望期到来了。
二、中国CIS现状及企业CIS模式特点
CIS企业识别系统这个舶来品,伴随着改革的浪潮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波浪式逐步推进。它不仅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纳,并掀起一股学习、普及、探索、试验的热潮,而且已逐步发展为一门专门的社会职业——企业形象设计。但是,从目前中国企业导入CIS的情况看,远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乐观,而且出现了严重消而不化的现象,也可以说是步履维难。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CIS理论的正确指导,一些形象设计策划公司在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承担设计策划任务,加上一些企业对CIS的性质、运作和作用都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直接导致了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1)重规划,轻调查。(2)重形式,轻内容。(3)重设计,轻实施。CIS在我国的导入势在必行,这是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所决定的。努力创造中国模式的CI!在此时此刻,或许这样说仍为时太早,口气太大。但尽管不是现在,也许还需要若干年和许多同仁朋友的努力,我们还是有希望,有可能。中国CI模式的方向是:企业理念直接贴近"心灵"或者哲学,要从管理哲学的高度俯视观察分析企业的现状并提出个性化的企业理念。BI、VI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所在市场文化背景不同,可以有所差别。东方型CI模式的"唯心"方向是正确的。未来的消费者的趋向是寻求与自己共同"文化根源"的产品,或者说拥护与自己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我们应往这一方向努力探索。
总之,我国企业在导入CIS时,必须走出各种认识上和行为上的误区,综合考虑自身的经营管理现状,注重MI、BI、VI的系统化设计和整体化实施,强调CI导入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举,通过规范的和系统的有效实施,把企业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以及员工的行为之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提升和改善形象,才能使CI战略真正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看到:基于我国商品品质的不稳定性,CI是一个企业的承诺,使消费者企业形象的印象来购买商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这样。CI必将在中国企业一步步进入国际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CI在各国的发展都有兴衰经历,但它始终是曲线上升的。我国在CI低潮期要做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要看到,在未来它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保证,我们的前途光明而美丽。
本文以当今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知识与文化经济为背景,对能够直接或间接表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以及传播推广的有效性进行整合策略研究。具体以高校视觉形象设计与建立校园品牌文化的有效联系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各类高校视觉形象设计成功案例的对比研究,提出“整合元素突出特色”、“系统设计统一传播”、“与时俱进不断融合”的具体设计策略。结论强调,通过高校视觉形象设计在传播大学校园品牌形象和大学品牌文化中的有效性研究,可以明晰大学校园品牌形象设计整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
校园品牌形象 视觉形象设计 视觉符号 标识系统 整合
中国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138-03
引言
众所周知,品牌形象设计在企业竞争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在狂热的市场竞赛中,打造优秀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高等院校长期以来都是在政府的支持和主导下,没有市场上的风险,因而也就缺乏品牌形象建设的意识。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高校改革的深入,大学校园品牌形象的塑造对于大学自身的发展已具有了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形象良好与否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而良好的大学形象是一所学校无形的资产,使之更易于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支持,赢取更多发展机会。
高等学校形象设计由三部分组成:一是Ml (Mind ldentity)理念识别,是学校精神特征和校园文明系统,二是Bl (8ehavior ldentity)行为识别,是学校所有规章策略及运作系统;三是VI (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是学校外观形象系统。其中Ml是核心,Bl是设计良好形象的运行保障,VI是学校形象的个性化、识别性,便于社会公众感知和记忆,能起到提升形象,提高知名度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最直观的视觉识别系统来阐述品牌形象设计在构建大学特色品牌形象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 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概述
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是为了塑造高校视觉形象而设计制定的统一的、标准化符号,包括高校标志、名称、标准字、标准色等高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部分及其具体表现和应用于组成高等院校的各视觉要素上,如校旗、标志建筑、景观设计、办公用品系列、网站、宣传册、交通工具、学生装、员工服装、展示和陈列馆、校车等对外标示物的标准化设计。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高校理念、扩大高校知名度、塑造高校形象的有效途径。
2 视觉形象设计战略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各个国家之间在信息化、网络化的驱动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上密切合作和交流,全球信息资源体现共享化趋势,教育发展趋于国际化,这些因素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才能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逐步向教育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过渡。思想文化价值的国际化潮流加剧了这种竞争的严峻性,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我国的高校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科学合理进行品牌定位、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导入企业CIS战略以及进行科学的品牌传播与维护。
2.1 有助于创造和形成统一鲜明的学校形象
高校品牌形象设计战略就是要使高校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获得公众更多的认同感,从而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和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同行业学校间、全国各高校间、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构建有特色的高校品牌形象成了当务之急,而视觉形象的设计无疑是其中最直观、直接的重要一环。首先,高校视觉形象系统能将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和学校文化可视化、情感化,通过品牌传播途径从而取得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口碑,从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机会,才能使学校保持青春与活力。其次,高校视觉形象系统是提升高校品牌价值、增强高校品牌竞争力、完善高校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优秀的校园形象设计能够创造和形成统一鲜明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2 有助于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
优秀独特的高校视觉形象会无形中产生一种号召力、吸引力、推动力、凝聚力,促使学校成员关心、爱护学校,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一个好的视觉标志一旦被大众所接受,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形成一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和拼搏向上的团结意识。对于每一位具体的大学生来说,学校认同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学生通过各个具体形象要素与具体的学校行为活动中得出对学校整体印象与评价,进而对学校产生情感认同。例如江南大学的设计学院标识(图一所示),是一个七巧板的构成图形,似平面似立体,由院标志引申出每个专业的标识图形,并且由此延生出一系列其他有趣的导向图形,充分体现了设计的奇思妙想,非常符合艺术学院的创造性精神,正是由于这一种艺术精神,深得学院师生的认同和热爱,大家终身引以为豪。
2.3 有助于高校走向国际化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高等院校都已与其他国际名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交换生、进修生等业务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高等教育正迈向国际舞台,开创国际市场。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发生深刻变化,也将对中国教育产生恒久而深远的影响,教育领域也必然将逐步开放,一些国外著名高校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并趋于多元化,教育国际化市场正在逐渐形成,这样使教育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因此,好的高校品牌形象设计无疑给各高等院校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更好地将高校的教学理念、人文精神、校园文化给传播出去,为走向国际教育市场提供一个完美的形象基础。
3 国内高校视觉形象设计的现状分析
3.1 现状调查
就目前我国高校自身形象建设的现状调查来看,与国外知名高校相比较,在视觉形象设计上差距较大,均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当下各高校虽然纷纷推出自己的视觉形象设计,但是大多数属于半成品,只是简易地设计了校徽、公用字体等标识,在很多细节元素上往往忽略,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富有特色的校园视觉识别系统,以致于宣传不到位,传播效果不明显,投资未能得到预期的回应。比如作为工科主打的学校的标识和作为商科主打的学校的标识并不能从校标上直观体现出特色与区别,艺术性院校和普通综合性院校的标识设计也拉不开差距,促使受众无法直接对学校有直观了解。例如广州美院的校标与南京师范大学的校标进行对比(图二所示),两者都是以校园建筑为题材的视觉标识,如果不是真的亲临过该校园,观众很难从直观的视觉标识上区别院校间的差别,更别说理解院校的校园文化和教学理念。
3.2 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品牌化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
高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其实是对企业形象设计的一种延伸借用,但和企业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目前我国高校多数已经意识到各高校间差异性逐渐模糊的这个问题,在品牌形象建设上也投入了许多精力,但效果一般,多半是盲目跟从,毫无章法,缺乏符合自身特色的整体品牌形象设计。同时标准色使用随意,色彩标识不明确,辅助色缺乏自身特色等设计问题。单一陈旧的标识设计,视觉冲击力弱,品牌化力度不够,难以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较差。
3.2.2 理解片面系统性不足
许多高校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存在理解片面的问题,或者认为视觉形象就是标识、校名、标准字体,或者虽然设计了整套视觉形象却缺乏综合和整体的运用。视觉形象的设计主要被用在基本的办公用品、校园网络形象、楼内指示系统中、宣传册上、纪念用品上等,其他方面的拓展运用却非常少。高校品牌视觉形象在校园文化中的推广和运用范围不广也是其无法有效传播的重要原因。
3.2.3 理论认识不深整体参与性不高
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塑造的动力来自于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付出和努力,形象塑造是一种集体行为。但许多高校师生对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认知不够深刻,认为高校形象设计没有实际意义,为此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浪费,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学生了解不够深刻,这直接影响着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整体提升。
4 大学校园品牌形象的整合设计策略
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品牌形象设计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整合设计策略,这样不仅可以创造和形成统一鲜明的学校形象,而且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帮助高校有效地向目标公众传播和谐形象。具体如下:
4.1 整合元素突出特色
对一所大学而言,校园品牌形象的设计为的是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传播优质的办学理念以及历史发展文脉,因此设计应整合多方设计元素,准确传达信息,多角度、全方位地将教学特色与校园文化通过视觉语言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当考察一所大学时,我们往往发现每一所学校都有很多特点与优点,然而设计是需要用简洁清晰的图形语言去表达最突出的校园特色,这就要求在整合各方元素的基础上注重个性的表达,树立专有的大学形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校凸显校园文化特色,一方面能够增加学校内部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另一方面还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心理冲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微设计(图三),由三个篆体的“人”组成,简洁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味道,其体现了三层含义:一是人民大学要为人民办学;二是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人才;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又隐含“三人行,必有该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行并进”等意。校徽颜色的选取则为宫墙的深红色,设计者认为这种颜色理性、大气、包容,具有中国特色,并被称为“人大红”。一枚小小的标志设计蕴含了中国人民大学最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如何整合学校的文化元素以及如何突出校园的主要特色。
4.2 系统设计统一传播
一个完整的高校品牌形象建设是由高校理念识别系统、高校行为识别系统以及高校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共同组成。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统一,从不同的方面表达学校的文化、组织、管理、人才、发展战略、校园环境等,它具有完整性、结构性和层次性。一定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而忽略了视觉形象设计在整体上的一致性,各个子系统在突出表现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理念宗旨等特色要素的同时,也要注意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以确保达到视觉上的协调,统一传播给受众,从而通过这种整体的、连续性的视觉冲击给受众留下深刻的记忆印象。如图四所示,香港理工大学校徽采用了深红色,它的圆角代表理工英文拼写的“P”及大学英文拼写的“U”,而校徽内的字母“T”代表卓越科技,亦予以保留:而周边开口的设计则代表大学将与世界作更紧密的联系。与其相搭配的校园标识设计也相对较为整体,同校徽的设计风格上相一致,并且从与校园环境协调的角度对标识系统的各个组成分类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设计,各系统间联系紧密,视觉冲击力强,形成了统一的校园风格,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校园品牌形象传播的力度,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4.3 与时俱进不断融合
大学品牌形象的建设工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时代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将不断完善。同时高校品牌形象建设也一定要体现时代精神,要与时俱进,设计中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当下审美,这也是融入社会、打动人心的重要方法。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大学品牌形象建设要想跟上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就要求设计师必须要加强对时代特征的理解与归纳,不断将新的思想与理念融入设计中,以体现高校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当今国际化的趋势已不可挡,文化和教育都呈现一种大融合的趋势,为了使高校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在高校的品牌形象建设上有所体现。比如,不论是现在的高校校徽还是校园的导向识别系统,都加入了外文元素的融合,极大地拓宽了校园文化的传播路径。再例如,当下时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应该被利用进大学校园的品牌形象建设中,一方面,使得校园品牌形象系统可以保持动态的可持续设计,紧跟时代步伐:另―方面,能将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融入校园文化,提升校园的整体文化水准。如图五所示,不同于平常的标识结构,这个标识是可拆换和更改的,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费用的开支,实现了可持续的理念。另外,在材料的运用上,也是可以坚持可持续性的理念,对于校园标识系统的设计不能仅仅图一时的视觉效果,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城市旅游形象 设计与策划 营销与传播 操作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73-03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旅游形象研究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根据1995年以来的文献检索,涉及到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章有近130余篇,主要来源于《旅游科学》、《旅游学刊》等旅游研究的专业性期刊和以《商业时代》为代表的经济管理类期刊。内容主要探讨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与设计、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与营销、城市旅游形象管理等问题。本文以此为基础,试图对我国城市旅游形象文献作一个回顾和梳理,对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体而言,我国的旅游发展经历了80年代的资源导向阶段、90年代初的市场和产品导向阶段、90年代中后期的形象驱动阶段,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也开始于90年代中后期。、林炎钊(1995)较早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了探索,指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社会公众及旅游业内部对旅游业以及旅游业有关活动所给予的整体评价和一般认定。并将城市旅游形象结构划分为:旅游景观形象,旅游产品品质形象,旅游社会形象或旅游环境形象。李蕾蕾(1998)则首先关注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问题,指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核心应当是解决城市旅游的基本定位问题, 即城市将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并传播怎样的一种形象,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旅游城市,这种形象如何成为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而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与设计问题,也成为后来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聂献忠(1998)则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含义进行了扩展,作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概念范围不一,但大体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以及当地的旅游纪念品等商品、旅游宣传材料及旅游线路等,广义的还包括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机构与部门的建设,以及服务质量和水平等,这些旅游产品一经传播将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综合的视觉意象(image)即旅游视觉形象,构成了城市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框架。以高品味的旅游产品带来的良好视觉形象为基础,加上通过行业人员活动所表现出的旅游行为形象(BI),共同构建完整的旅游形象。到了21世纪,学者们对城市旅游形象更加关注,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范围更广,视角更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谷明(2000)引进了西方的City Identity System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S,这一系统是从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引申而来。很多学者都对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对李蕾蕾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观点进行了补充,指出这种定位是以对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城市“文脉”、城市客源市场特征及城市旅游形象现状的分析为基础的。汪克会(2005)还专题讨论了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文脉的传承与创新。程金龙不仅对旅游形象研究的策划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操作模式(2007),而且还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监控和管理进行了研究(2006),在此基础上又从概念与内涵、制约及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构成要素、关系模式、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力图揭示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丰富了城市旅游形象的理论研究(2009)。李宗诚(2008),李晓玲(2009)等从形象传播的角度解析城市旅游形象的发展。熊礼明(2007)则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战略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旅游者。侯兵、黄震方、尚正永(2009)从城市意象变迁的角度分析城市旅游形象的发生和演变机理。吴红霞(2009)探索性地以情感化的城市意象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核心,从客体景观形象、媒介传播形象、主体感知形象三个层面构建起一个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模型。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时间较短,旅游形象研究基本上又是“任务带学科”方式,起步也较晚,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资金约束,削弱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力量,在旅游感知影响因素、旅游形象感知类型和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式等研究领域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策划。形象策略在60年代被欧美企业界正式应用和系统化,后为日本所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企业形象设计理论(即人们常称的CI),80年代传人中国,得到应用和推崇。专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形象时代(The Age of Image),那时市场竞争及非市场竞争都将集中表现于“形象力”竞争,形象竞争策略将成为最高层次的竞争策略,相应地,各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旅游业的竞争将从局部的资源、产品、人才、信息等竞争发展到旅游业整体性竞争――旅游形象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林炎钊(1995)认为中国城市旅游形象也急待发展,这是摆在城市管理者、旅游部门以及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应该通过结合城市建设管理理论、旅游发展理论以及现化设计观念的整体性运用,精心刻划城市个性特征,弘扬地方文化,塑造旅游形象, 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和吸引力。并提出在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定位时要遵循系统性、特质性、优质性原则。作为对城市旅游形象设计较早的探索,此时的形象设计还仅仅停留在旅游城市阶段,而李蕾蕾(1998)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她认为,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已不能单纯依赖孤立的旅游景点区,而必须推出城市整体的旅游形象,通过旅游形象的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基本形象战略来全面发展城市旅游。大多数城市关于形象定位的最终表述,往往以一句主题口号加以概括。如何确定主题口号,应遵循内容源自文脉、表达针对游客、语言紧扣时代、形式借鉴广告的基本原则。李娟文,彭红霞,何军(1999)以武汉市为例,阐释了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方法,即着眼于一个“特”字,深入分析、体验,做好旅游形象的理念定位工作;着眼于一个“实”字,通过优势旅游资源的规模开发,塑造真实的旅游特色视觉形象;着眼于一个“广”字,借助强有力的宣传推销活动传播城市旅游形象。谷明(2000)在大连市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过程中,在企业CIS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的引申下通过分析城市CIS,包含文化识别(CI)、功能识别(FI)、市场识别(MI)三方面,最终完成形象定位,并提出以地域综合性方法塑造多功能城市旅游形象、以创意性思维塑造个性化城市旅游形象。田洪、邹再进(2003)对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策划的核心是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准确的定位”这一观点进行了补充,结合重庆合川市的具体情况,提出这种定位是以对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城市“文脉”、城市客源市场特征及城市旅游形象现状的分析为基础的。李晓波、袁霜凌(2004)结合成都市案例,提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必须以可识别性为中心,形成主体、客体及其感知为支撑的三元结构。宋欢、喻学才(2006)也提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模式,认为定位需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即城市文脉、竞争者因素和市场因素,并且用实例说明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方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导向定位、组合定位。汪克会(200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重点关注了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和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城市文脉是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的基础性因素之一,而城市旅游形象则一般是城市文脉的具体体现。不难看出,在讨论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策划这一问题中,不少学者都提到了“文脉”的重要性,“文脉”这一概念由已故地理学家陈传康先生提出,它是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既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三维时空组合。除了上述观点外,还有不少学者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作了专题讨论,如章锦河, 陆林(2001)以淮南市为例,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形象设计,崔凤军、蒙吉军(1999)通过对平遥古城的案例研究,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策略作出了样本。
2.城市旅游形象的营销与传播。在检索到的涉及城市旅游形象的130余篇文献中,有近100篇都与具体的城市或地区相联系,可以说,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与实际的旅游营销紧密联系。聂献忠(1998)以香港和上海为例,论述了旅游产品及配套设施等旅游视觉要素的建设,尤其强调了成功的经营与管理表现出的旅游行为形象。他肯定了香港旅协历来都重视宣传活动,它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研究制定不同的市场推广主题,而以上海为代表的大陆城市,在这方面就存在明显的差距。田洪、邹再进(2003)指出形象营造应从城市旅游产品体系、城市旅游形象行为识别体系、城市旅游形象视觉识别体系、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和城市旅游节庆5个方面来进行。顾韬,李胜利(2007)以延安市为例,提出设计旅游形象标志,加大形象宣传力度,策划旅游节庆活动的形象推广策略。张金山(2007)指出,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迫切需要形象营销的牵引拉动,形象营销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他分析了资源型城市旅游形象营销的策略包括:形象重塑策略;借势策略;密集强化策略;规避策略;政府主导战略。谢利芳(2009)在研究城市旅游形象和营销策略时指出,良好的设计只是整个旅游形象战略的开始。要使城市旅游形象得到很好的推广,使城市的知名度得以提高,必须有一系列的营销策略。她以绍兴市为例,罗列了五点营销策略:文化旅游营销策略;形象的差别化战略;旅游市场细分及定位策略;市场营销活动策略;服务质量营销策略。国外旅游形象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并且形象还将随着游客的到来离开而广为传播,形成一个广告效应圈。1999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的国际频道播出了“威海CHINA”形象广告后,广告首开城市形象广告的先河,再到央视推出“2004年中国魅力城市展示”和后来的“魅力中国、魅力名镇展示”已有300多个城市在各类媒体上不同程度的作过形象广告,形成令人目不暇接的“城市形象广告秀”。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在城市旅游形象的营销过程中,形象的传播至关重要。梁海燕(2005)分析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应借助于多样化的手段,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传播网络,包括:设计统一的视觉标识;创立形象的主题口号;抓住宣传的表现时机;开发代表性的形象纪念品;开展全民好客的形象运动。李晓玲(2009)以泸州市为例,指出城市形象传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大众传播策略与商业广告与行销策略结合;既要注重互补和协同,利用背景替代,又要防止雷同,突出差异化与独特性,避免接近替代;加强旅游地软硬件设施建设,使旅游者的让渡价值最大化,产生正面的实地感知形象,形成口碑效应。吴红霞(2009)在研究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时,专门关注了旅游媒介形象提升策略,她结合重庆市的具体案例,提出可以采用以交互式和非目的性媒介载体为主的柔性传播渠道,重视和敢于尝试时尚性较强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
3.城市旅游形象的操作与管理。城市旅游形象的具体操作与管理过程,是在城市旅游形象确定并传播后,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主体应不断关注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旅游者的反馈,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监控和调整。程金龙(2006,2007,2009)从概念与内涵、制约及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构成要素、关系模式、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力图揭示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运作过程中的三大着眼点:一是继承传统优势,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弘扬形象的优势点和面;二是找出和改进形象的明显不佳之处;三是寻找形象优化的新的增长点和生长线。他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包括如下七个步骤: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形象定位模式与竞争分析、主题形象策划、微观形象策划、形象要素空间配置与协调、形象塑造推广与传播、形象评价与管理。他创新性地探索了城市旅游形象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五种差距:旅游者预期形象与形象设计者认知的顾客期望形象之间的差距。形象设计者认知的旅游者期望形象与其设计出的形象管理规范之间的差距。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旅游服务所传递出的形象与形象设计者制定的形象管理规范之间的差距。旅游服务传递中的形象与形象管理部门对外宣扬的形象间的差距。旅游者的体验形象与预期形象之间的差距。针对这五种差距,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就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常态管理――建立城市旅游信息系统,动态管理――追踪监控城市旅游形象状态,危机管理――避免或减轻危机事件的影响,优化管理――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功能。韩顺法,陶卓民(2005)针对城市旅游形象问题,分析城市旅游形象的修正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旅游地的发展阶段;旅游目标市场的受众分析和替代分析;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即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和事件的发生,最后,结合营销的创新理念进行旅游形象的修正。汪克会(2007)指出当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把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简单化为城市旅游形象视觉景观建设;片面夸大城市旅游形象的经济作用;忽略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黄河(2009)则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政府的无为与“失位”;策划者缺乏对地方文脉的准确把握。
三、中国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中较少涉及的方面
1.城市旅游形象间的对比研究。经过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国内虽然在旅游城市形象策划方面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旅游城市形象的理论研究不够,理论建设较为薄弱,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且在形象策划实践中多偏重于应用研究,个案研究过程中不同学者对不同地域的构想在分析上有雷同倾向。虽然不少学者都提出城市旅游形象策划时应分析竞争因素,但是在实际的个案研究中却鲜有涉及。城市旅游,贵在特色,贵在个性,在对单个城市进行旅游形象策划时,除了分析传统的区位、资源、功能时,还应考虑到区域内临近城市的旅游形象,或者是借鉴其他一些相似类型的城市的旅游形象策划案例。因此,在城市旅游形象进行策划时,不同城市旅游形象间的对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间的关系。城市经济与城市旅游形象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促进城市旅游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策划必须顺应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律。而另一方面,一个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必然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就城市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形成之间的关系而言,目前尚无专文论及。不难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城市,在设计和策划城市旅游形象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经济因素在城市旅游形象中的影响力也不相同。随着城市旅游形象理论与实践的逐渐丰富和成熟,对城市经济发展与旅游形象间的关系研究,应该也会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锋.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地理,1999(19)
2.,林炎钊.构建城市旅游形象初探[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5(3)
3.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1998(1)
4.聂献忠.旅游形象建设与都市旅游业发展―以香港、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8(2)
5.谷明.大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整体策划[J].旅游学刊,2000(5)
6.汪克会.试论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文脉的继承与创新[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7.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2)
8.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策划的操作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2007(10)
9.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的监控与管理研究[J].旅游科学,2006(10)
10.李宗诚.中国城市的形象传播[J].旅游时代,2008(11)
11.李晓玲.旅游形象传播研究―――兼论泸州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策略[J].集体经济,2009(6)
12.熊礼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城市旅游形象战略探讨[J].商业时代,2007(22)
13.侯兵,黄震方,尚正永. 基于城市意象变迁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9(12)
14.吴红霞.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
15.李娟文,彭红霞,何军.论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以武汉市为例[J].人文地理,1999(9)
16.田洪,邹再进.城市旅游形象策划[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3(12)
17.李晓波,袁霜凌.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三元论―――以成都市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3)
18.宋欢,喻学才.浅议城市旅游形象定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
19.章锦河,陆林.资源型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1(2)
20.崔凤军,蒙吉军.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策略―――平遥古城的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1999(2)
21.顾韬,李胜利.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22.张金山.浅析资源型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营销策略―――以焦作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9)
23.谢利芳.绍兴城市旅游形象及其营销策略探析[J].集体经济,2009(6)
24.梁海燕.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J].福建地理,2005(12)
25.韩顺法,陶卓民.城市旅游形象问题及系统修正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5(7)
26.汪克会.浅析当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的几个误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5)
27.黄河.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9(14)
28.熊礼明.旅游者对长沙市旅游形象认知的问卷调查[J].商场现代化,2008(3)
29.汪克会.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关键词:地域文化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地域性策略
改革开放给中国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的二十年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可谓成就空前。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然而城市的特色却在不断弱化。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像孪生兄弟,相似的布局、相似的街道、相似的建筑、相似的小区,城市的个性正在消失,城市形象趋同性日趋严重。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有利于我国城市参与世界城市文化形象的竞争,增强城市竞争力。
1、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设计
城市形象,是指社会大众对某一城市的空间印象和人文形象之印象的评价总和,是城市空间内各显性和隐性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在与社会沟通作用下产生的互动的机能表现形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们居住活动与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真正把城市形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与学科来引起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受西方企业形象设计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先后有学者提出城市形象设计的概念,并出现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成果。如王建国的《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1990年),罗治英的《花都市形象设计课题报告》(1993年)与《地区形象论》(1990),陈俊鸿的《城市形象设计、城市规划的新课题》(1994年),朱铁臻的《建立现代城市形象》(1994年)等,为后来城市形象设计的本土化进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城市形象设计是对城市组织结构中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划与设计,城市形象设计是城市形象定位的具体化,它包括宏观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 城市结点空间、街景、以及建筑单体的微观设计等。在明确城市形象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形象定位,对反映城市形象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 努力创造和谐优美的城市形象。
2、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设计
人类社会已经有了三百多万年的历史,而城市文明只有六千多年,人类在没有城市的茫茫荒野中度过了95%以上的时间,不过一旦走进了城市,整个社会就进入了加速发展的状态。随着后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增强,物质环境得到改善,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烙印。经济全球化导致城市特色迅速丧失,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自身文化传统的积极价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新的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形象。
2.1地域文化孕育城市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历史条件下 ,由地域社会的组织结构 、经济形态 、 、传统民俗等决定的,在历史上形成的、定型化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并在此地区的历史发展中遗存与积淀下来。
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便形成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地域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综合的概念,是通过历史传承和空间限位这两方面来体现的,即从时间和空间来限定的。时间代表着历史性,沿时间轴的是地域文化发展历史;空间标志着区域性,沿空间轴的是地域文化纷呈异彩的写照。地域文化即是一段时间内、一定空间范围内文化的有机整体。
地域文化起源于乡土聚落文化。城市文化正是由于城市和乡土聚落之间不断影响而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特征。同一地域内,城市是文化的中心,或者至少在某一方面成为一个区域的核心,城市和乡土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是在该地域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别和文化传统差别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顺应其自然和人文传统的、相对稳定的风格面貌和习惯。
2.2城市形象承载地域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记忆。从自然环境到文化景观,从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的技能到社会的习俗,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形态组成了一座城市的记忆。可以说,城市记忆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脉络和城市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念、社会形态和行为方式的综合。
城市文化是一种超地域、融汇多种地域文化的复合性文化。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居民来源多源化和城市社会阶层多层化以及商业广泛流通、辐射功能所造成的。近代的城市,由于交通工具和传播媒介的现代化,使传统的地域之间遥隔逐渐消失,更加强了文化一体化进程。同时,城市文化获得了超越地域文化局限而成为区域文化、全国性文化乃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城市是历史形成的,不能脱离区域环境而孤立地存在, 因此城市和城市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便深深地烙上区域文化的烙印,城市文化在超越地域文化的同时,又深受地域文化的潜在影响,形成了城市文化最基本的个性特色。城市形象就是在城市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个性,这种因区域文化而烙上的个性印记不仅表现为文化具体形式,如语言、艺术样式、风格习俗,而且更深刻地体现于城市人的性格特征之中。
2.3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建筑、雕塑、公共设施,甚至是城市的建设模式都可以进行复制和模仿,但城市的精神是不能被复制、被模仿的。因为城市的精神凝集的是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情与形态,它集中反映的是该城市市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结晶。因此,城市形象是一种以城市为载体的地域文化形态。如南京的金陵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郑州的殷商文化,重庆的巴文化,由青岛啤酒、青岛海尔和青岛海港等凝聚而成的青岛文化,美国底特律的汽车文化,法国戛纳的国际电影文化等。同时正是这些独特的地域城市文化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的投资环境,有效地促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城市形象设计中凸显出地域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3、城市形象设计的地域性策略
3.1提炼城市自身独有的精神与品格
城市文化精神是对于城市文化的总体的涵盖、抽象与升华, 是人们在一定地域文化氛围与背景下的浓缩, 是城市赖以生存和不断传承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当这种精神为人们共同认可、向往和遵循之时, 便会化作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一定的条件下, 甚至会产生具有一定信仰的力量和权威的作用。城市文化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 它通常须经过漫长岁月的陶冶, 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同步, 凝结着市民的观念与意趣, 表现着人们的价值与理想, 同时也清理着一些污浊的和消极的文化构成。经由人们不断创新、聚合与凝结的文化内涵, 逐渐获得定格, 便成为代表该城市最具核心价值的文化精神, 成为该城市的精神坐标。城市文化精神, 通常是由一些重要的文化遗存、社会习俗, 以及对城市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们的精神形态中显现出来的。它渗融于城市的政治风尚、民风民俗、伦理道德、艺术创制、建筑器物、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存等不同领域, 集中体现于市民的价值观念及其文化品位。城市文化精神不是凝滞的和一成不变的。城市的文化精神往往形成于该城市历史发展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人们对于城市文化精神的共识并深入人们的血液, 便化作巨大的精神力量, 成为人们不约而同地自觉恪守的思维及其行为规则。人们在恪守这种精神的同时, 又要对于城市文化精神予以新的充实和完善, 甚或有着些许的改变。作为一种习惯的社会化的精神与信念, 其力量的巨大是难以估量的,提炼和挖掘城市自身独有的精神品格将为城市形象设计的外在形式提供精神支撑。
3.2 明确城市文化的定位,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文化体现着城市的风格和形象, 独特的理念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名片, 城市文化所形成的影响力常常超越城市本身。城市文化是一种以城市为载体的文化形态, 是城市的生动写照。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世界上的城市是千差万别的, 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城市文化的不同。世界上著名的都市,都有高品位的、甚至是独特的城市文化做支撑。因此针对不同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先进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具有魅力的城市文化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吸引各方面的人才来到这里安家落户。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在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文化定位属于城市建设标准的深层次问题, 它是城市建设水平的反映。它体现的是城市内在的素质美, 也是城市外在设施协调统一的形象美。因此,城市建设是一定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建设, 它体现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的建设与管理都要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渗透文化理念, 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3.3 挖掘城市的历史渊源,发展特色地域文化
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功能各异、文化传统也存在差别, 因此, 城市形象建设应考虑城市的民族、历史、文化、环境特点, 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比如, 根据地理环境不同, 可以有海港城市, 山地城市, 水乡城市之分, 因地理位置不同, 各地区在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方面呈现差异。一方面, 自然地理条件是城市形象特色的制约因素, 人们只能选择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很难加以改变, 建设活动要受到它的限制, 另一方面, 自然地理因素又是城市形象赖以形成的基础条件。根据城市性质不同, 可以区分为工业城, 商贸城, 政治文化中心, 旅游型城镇等, 石油工业城市要反映出石油工业景象, 首都或政治中心要有宏伟、庄严的气氛, 旅游城市则要突出景观环境特色。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随时间延续的历史过程, 在城市形象定位时, 应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历史环境和文物建筑往往成为城镇的标志, 体现着城市形象的内涵, 如北京的故宫, 武汉的黄鹤楼, 曲阜的孔庙, 茨坪的井冈山等。挖掘散落于历史文献中或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的神话、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 选择适当的有形形式来展示丰富的有价值的地域文化, 可以创造出有内涵的城市形象。
4、结语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城市形象设计的意义正是要让市民生活于此,生活得更美好。城市形象设计只有扎根于本土地域文化,突出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品格才能达到塑造城市形象,吸引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增加城市活力,促进城市全面发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和完美的城市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馨.城市形象设计研究―以济南市城市形象设计为例[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8.5
2、 邱德华.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色彩设计策略探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12:74-76.
3、段轩如、张建华、王永胜编著.城市形象个性化建设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2011,2
4、张t.城市形象定位、设计与塑造研究[J].当代建设,2003,6
5、 张树俊. 论城市文化的延续与集聚[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6、李维哲.城市形象定位与设计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2,8
7、 曹锦扬.论塑造城市文化品牌[J].江海纵横,2008,4
8、田川流.论艺术与城市文化精神的传承[J].山东社会科学,2010,12
学院拥有强大的教学科研团队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设有工业设计系、环境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公共艺术系、雕塑系、音乐系、艺术基础教研部和综合实验中心等业务机构。现有教职工120人,专职教师103人,其中正副教授51人,硕士生导师5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80人,并长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或开展其它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活动硕果累累,每年市级以上科研立项超过30项,100余篇,出版教材或专著3部以上,展览比赛获奖200余项,多次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德国红点和IF等设计竞赛大奖。
学院拥有近30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美术馆和音乐馆)和一流的教学设施及先进的实验设备,为本学院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良好的平台。
到目前为止,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3000余名,一些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部分高校的教学骨干和艺术团体及设计院所的业务主力,为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专业介绍
1、产品设计 学制四年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展示设计;数字化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从产品设计整体内涵出发,训练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眼、脑、心、手,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设计基础、正确的思维方法与必要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设计的意识、创新设计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主要课程: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开发策略、产品设计表达、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展示原理与方法、展示专项空间、 展示材料、展示工程施工、企业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辅助展示设计、数字化设计基础、产品数字成型、虚拟现实技术、动画视频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企业策划、展示设计、动画设计、三维数码设计等工作,也可在大中专院校从事设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2、环境设计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人体工程学,专业制图,建筑透视学,艺术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园林设计,空间概念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照明设计、室内快题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概预算。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也可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项目策划、经营管理工作。
3、视觉传达设计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创作能力于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意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艺术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心理学、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印前设计、传播心理学,平面设计史,招贴创意设计,影视广告创意,视觉导向设计,广告媒体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设计,品牌形象推广、影视广告基础。
就业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专业设计领域的企业、传播机构、市场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4、雕塑 学制五年
研究方向:雕塑艺术;陶瓷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雕塑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能力以及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具象和抽象造型创作的能力,能在传统雕塑、架上雕塑、室内外公共雕塑、陶瓷企业和陶瓷产区等专业领域从事专业设计与实践,并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学理论、素描、解剖、构成基础、泥塑浮雕、泥塑圆雕、雕塑创作、传统雕塑、综合材料、金属焊锻、木雕、环境雕塑设计、陶艺材料与成型技法、烧成工艺、陶艺创作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学校、城市与园林规划部门、雕塑公司、景观公司、陶瓷企业、艺术机构、艺术品公司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策划、设计制作、技术监督等工作。
5、音乐表演 学制四年
研究方向:声乐;键盘;西洋弦乐;中国乐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手风琴、双排键、琵琶、二胡、古筝、扬琴、小提琴、大提琴、基础乐理、视唱、和声、曲式分析、合唱、艺术概论、民间民族音乐、中西方音乐史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专业音乐团体、艺术院校、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招生计划
表一:美术设计类分专业计划
专 业
学制
科类
学费
合计
校考省份拟计划
山东
山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吉林
江苏
产品设计
4年
艺
术
文
8750元/年·生
85
15
15
15
15
15
5
5
环境设计
50
10
10
5
10
5
5
5
视觉传达设计
50
10
10
10
5
5
5
5
雕塑
5年
15
5
5
5
总 计
200
40
40
30
30
30
15
15
表二:音乐表演专业分方向计划 专业方向
学制
科类
学费
合计
校考省份拟计划
黑龙江
吉林
山西
声乐
美声、民族
4年
艺
术
文
8750元/年·生
20
6
4
10
器乐
钢琴
14
4
3
7
双排键
2
2
手风琴
2
2
琵琶
2
2
二胡
2
,
2
扬琴
2
2
大提琴
2
2
小提琴
2
2
古筝
2
2
总 计
50
12
7
31
注:1、只招艺术文科类考生,若生源省份艺术类不区分艺术文、艺术理,则不作要求。
2、各专业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确定公布的计划为准。
三.报名
(一)报名条件
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2016年艺术招生工作规定报名条件,且具有一定的音乐或绘画基础,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音乐表演专业考生除外)的考生均可报名。报考音乐表演专业的考生原则上男身高应不低于170CM,女身高应不低于160CM,要求相貌端正,形象、气质好。
(二)专业考试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地点:在我校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考生到本省规定考点现场或网上办理报名手续。不受理函报,考生不得跨省参加考试。
表三:校考考点分布
科技京城发展策划中的几点问题:
定位不清晰:从有关资料中看出,科技京城在发展之初曾将自身定位在“融汇信息、科技产品开发、软件开发、新产品展示、租赁、成品销售、维修、零配件供应、咨询及培训等十大功能结构于一体的大型信息科技城”。但这种非常高端的自我定位多少是有些想当然的,从中没有体现出科技京城的特色所在。特别是高科技的定位比较狭隘,对于如何判断高科技的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这一狭隘的定位无力支持起整个的市场需求。
人流和定位的驳论:科技京城位处于北京东路,这是沪上著名的汽配件一条街。虽然离开南京路商业街很近,但有效的人流非常少。因为,这条街既不能提供吸引人流的餐饮,也没有相关的娱乐和商业。科技京城高端的科技定位实际上没有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到底是人流和商业那一个在先?科技京城走进了一个怪圈:人流不足不清晰的高科技定位商铺的低品位和无特点抑制人气定位逐渐模糊无利润,商铺撤出。市场推广缺乏整体性:从科技京城5月中旬投放在各大IT媒体上的广告可看出,科技京城招商的思路与一般的电脑城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一幅外景图加上“诚邀各电脑行业厂商进驻”的广告语。之后的活动或是宣传几乎是完全脱离了最初的定位,所谓的“全面的十大中心”成了实际上的空文。
招商与定位的冲突:如果所要求入住的商家与科技京城的定位明显不符,是选择保留商家还是坚定定位特色?目前的科技京城选择了前者。
先“活”还是先“定位”的争论:目前的科技京城需要的是先破而后立,正所谓“不破不立”。如果仅仅将目光投向“先要活下去”的思路,那么在选择定位时必然出现偏差,而结果又将是“什么都搞,什么也搞不好”的恶性循环。
时尚概念的提出:
时尚:品牌的声望、产品款式的新鲜度、个性化的设计和服务等非物质属性因素统称为时尚。
时尚消费: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成了文化观念的载体,人们购买商品时,不仅重视其商品特性,更注重其内在的品味和流行的消费观念。
电子时尚消费:电子时尚是区别于传统的电子电脑产品,它更讲究产品的外观、新颖、方便。特别是进入因特网时代,网络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新颖别致的产品,而且电子时尚产品代表着未来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份额。如:掌上电脑、新型的IMAC设计用电脑、超薄的笔记本电脑、可上网的手机、机顶盒等。
新经济时代:时尚消费和新型产业(原来不存在或是没有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新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在于实际消费产品德制造和材料成本相对于其市场价值已经占很小的部分。对于软件产业和网络信息产品更是体现出“新经济”的特征。
时尚消费的市场前景:
2000年,经过元旦和春节两个节日消费,我国的“新经济”将在启动消费中推动经济发展。经济的复苏是通过两个轮子拉动的。第一是“时尚消费”的热潮,包括高科技时装、保健食品、休闲特色饮食、俱乐部、文化消费等。第二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催生出新一代电脑、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经济。
新经济的兴旺将集中表现在对房地产业的刺激,特别是能符合新经济特色的商用楼盘将有很大的需求量。如:对于我们都日益熟悉的掌上电脑,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产品的高速推广期,但目前来看,其流通渠道并未定型。很难说,哪一个商场充分利用了掌上电脑的特色。但从产品来说,确有逐步定位渠道的需求。如果能做到想到掌上电脑就想到去科技京城挑选,那就是一次准确的定位。
科技京城新定位的提出
跳出原有搞电脑城的思路,全面否定电脑城的理念。
科技京城在2000年初步构建“辐射华东,影响全国的时尚消费的中心”,成为新潮电子产品、新材料、新科技展示魅力的舞台和窗口,满足人们猎奇和跟随流行的需求,并由此推动商业圈和消费人流的形成。
三大内因:“时尚、新品、流行”
科技京城的目标策划:
近期目标:1999年底—2000年4月统一定位和宣传期,重树科技京城新形象,重新开展有重点选择的招商活动。
远期目标:2000年4月—2001年4月,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改变人们的对电子时尚潮流的认知,引入全面的市场策划和运作,合理运用媒体炒作,使得科技京城---时尚中心的定位初具规模。
科技京城的具体分布策划
科技京城一楼楼面布局:主题“时尚电子”
主要以代表时尚和流行的电子新产品为主流产品,突出面向OFFICE和家用型,吸引白领消费潮流。特别是目前已经形成相当市场需求的产品。
可以分为几个大区:(新款手机区、掌上电脑区、数码产品区、信息家电区、新款外设区、流行软件区)
新款手机区可包括各款流行的手机品牌,特别是一些可进行无线上网的新手机。
掌上电脑区可包括联想、恒生、国众、惠普、海信等著名品牌掌上电脑展销。还有商务通、好译通等商务电子化的工具。
数码产品区可包括数码照相机、数码USB摄像头、数码摄像、数字式电视机、高清晰数码显示器等。
信息家电区可包括用微电脑控制的各类家用电器,以及可视电话、机顶盒、有线网络用CABLEMODEN等。
新款外设区可包括以及各新品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传真机、扫描仪等。
流行软件区比较倾向于放在一楼,为了吸引一定的人流。
每一个专区都要策划设计一个响亮的名称。如数码世界。
要设计专门的醒目的标志LOGO,区分各专区。
科技京城二楼楼面布局:主题“时尚电脑”
各类电脑以及笔记本流行品牌,提倡“概念化”电脑。
可按照电脑品牌来划分大区(如惠普电脑区,展示新款家用电脑PAVILIAN,IMAC苹果设计电脑展销区,IBM的笔记本电脑区等)
开设小型的电脑DIY专区。相对于流行的各品牌电脑,DIY已经成为一种电脑爱好者自由品牌的象征,DIY电脑本身就是一种时尚电脑。
时尚电脑配套外设产品展示区,主要包括配合时尚电脑的个人办公一体化的外部设备。(如对于个人数据安全日益重要,家庭用UPS等外设需求很大。)
科技京城三楼楼面布局:主题“时尚音像”
各品牌音响专卖
音视家电(DVD、高清晰度电视)
AV视听中心
各类音像制品(CD、VCD、DVD)
影视听专用试音室
小型影视放映厅
科技京城四楼楼面布局:主题“时尚创业与文化中心”
时尚创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当前的创新创业环境中,创业也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特别是当因特网步入人们的生活,网络创业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
“时尚创业与文化中心”是一个为了迎合网络网友创业初期的策划方案。
科技京城四楼通过宣传和广告,向广大网友传播信息。科技京城为网络创业者提供非常优厚的软硬件服务和办公空间,将免费的方式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服务。
创业网友提交网络市场发展策划方案,并通过科技京城的审核后,科技京城为其提供一年免租金的四楼隔离办公场地20平面,以及免费的主页空间20兆,和宽带上网的优势以及商场内的免费广告宣传和形象推广。科技京城将以风险投资的方式获得相应协商认同比例的股份权力。
对于特别有潜力的网站,科技京城还将提供获得国外风险投资的咨询和培训,以及相关的政府政策介绍。并提供一定量的创业初期的资金和服务的扶植。
时尚文化中心主要有以下内容:
(时尚电影特色小型放映厅、时尚图书馆、时尚休闲咖啡馆、时尚艺术吧、时尚网吧等)
科技京城五楼楼面布局:主题“时尚美食”
时尚美食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特色饮食”
各地正统特色菜系(川菜馆、粤菜馆等)
各国体现时尚的菜馆(日本菜、韩国烧烤、意大利菜等)
各种符合流行和尝新心态的饮食(昆虫宴、特色火锅等)
各种主题特色餐饮(青花瓷特色饭馆、木器特色店等)
科技京城六楼楼面布局:主题“时尚游戏”
时尚游戏主要突出一个时尚娱乐的特色。
各种高档的电子游戏机汇聚的游戏大厅
网络游戏对战
卡丁车
电子游艺机
科技京城中区广场布局:主题“时尚消费长廊”
从布置的图区来看,科技京城中区广场是一个环形的中央商场,主要以一个个独立隔开的单元结构,很适合作为时尚消费长廊。
时尚消费长廊与主楼的时尚主题区别在于专题的深度,时尚消费长廊更偏向于“大众消费”的特点,但必须体现出时尚的特点。
一楼:时尚消费品的超级市场区、保健品王国
二楼:时尚服装区
三楼:时尚礼品、工艺品、玩具区
四楼:时尚美容、时尚瘦身、健美区
五楼:时尚书店、音像制品区
六楼:时尚家居、家俱
科技京城的市场推广策划
科技京城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所有的市场推广活动必须围绕着“时尚”这个概念。特别是要在短时期内,科技京城面临着重新招商的巨大压力。在这一阶段,要打好市场初期推广的遭遇战,先要在短期内提高自身知名度:
重塑体现时尚流行的企业新形象(整体形象的重新包装)
辅助以周密的初期市场活动计划(2000年1月—2000年4月)
强大的广告宣传力度(各主要大众媒体和大众性的IT媒体,电视广告,电台广告,特别是时尚杂志广告)
具体的市场推广策划
科技京城重新设计其主页,并在主页上突出新的市场招商信息。将主页联接到上海热线或其他著名的网站上,并做一定量的网络广告投放(旗舰动态广告)。特别是可以将网络创业者的网站作为专题在科技京城的网站上做宣传,让科技京城的网站成为这一批网络创业者的门户网络。(类似与网盟的概念)
科技京城整体的CIS的设计:(如LOGO,标准色,标准图形,标准组合,名片设计,信封,信纸,标准文字,企业主题墙,企业形象代表图形,企业风格,车身设计,招商资料,员工服饰,企业文化的标志和内部媒体宣传等内容),并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CI。
电视广告:选择娱乐性较强的时间段,重点突出科技京城的时尚定位。
媒体广告:重点在于大众娱乐性的媒体,可参考投放的媒体有,《时尚》、《青春》、《国际服饰》、《世界时装之莞》、《HOME》、《世界都市》、《现代家庭》、《女友》、《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新闻报午报》、《申江服务导报》、《南方周末》、《东方周末》《中国经营报》、《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报》、《上海微型计算机》。
电台广告:重点在于一些立体声音乐性节目,突出引导消费和流行的色彩。
车身广告:近年来发展很快,并且效果也很不错的广告宣传手段。建议在企业形象设计中可以进行统一设计,一种是科技京城自身的车身装饰和广告。另外一种就是与公交广告公司联系,做主要与南京路和北京东路附近车辆的车身广告。
地铁二号线入口是一个做地铁广告的好地段,特别可以尝试与地铁联系在河南路入口下车报站名时,加入从几号口到上海科技京城的软性广告。
在北京东路到人民广场、外滩等繁华地段的距离中,可考虑用灯箱广告、指示牌、候车室广告等来吸引人流。
在外滩、人民广场各设一块大型广告牌。
一幅中国地图的立体图上,有着七条代表流行色的箭头划过弧线,共同指向上海科技京城。。。。。。
广告语(略)
软性公关、新闻会的定期召开。
可考虑在科技京城内部增设专业的会务场地,以满足各进驻商场的厂商会务需求。如下:
各家公司的展示会等市场活动
媒体记者的研讨会务
商家活动的新闻会务
可定期召开专门主题的国际性的大型展示会
高科技产品推广展示会
时尚流行节拍的系列会
针对不同时间的消费特点,挖掘市场消费热点,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的商场活动主题,特别是在科技京城品牌重塑期,加大有影响力的市场推广活动的策划工作。
科技京城吸引人流的策划方案
免费的游车接送
从人民广场到科技京城大约1000米的路程,用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时尚流行的旅游彩车(类似于南京路步行街的彩车),免费接送行人,到科技京城门口下车,两辆彩车对开,每10分钟一次。
开展创业大赛活动
可选择科技京城的某一合适场所,开辟一块创业主题墙,让每个入住时尚创业中心的网站或其他创业公司在主题墙上进行各自的主题宣传比赛,内容形式不限。
并由过路行人评选出最佳创意策划奖,以及相关的行人参与抽奖活动。
创业大赛的最高奖品可以是比较轰动性的。比如一辆轿车或其他流行时尚品,也可借此机会进行新闻性的炒作。
科技京城可考虑开设IT培训认证中心
将一些沪上知名的电脑培训点开设分布到科技京城,常设计算机培训教室,负责各类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及网络课程的培训,同时常设计算机考场,学员合格后,统一颁发各著名厂商和国教委认证的标准通用证书。
时尚饮食和时尚游戏等招商项目应与时尚电子等主打项目同时分头进行,因为时尚饮食和时尚游戏是吸引人流的根本保证,而人流又是电子、电脑招商的必备条件之一。重新招商一定要明确定位后进行,而且全面开花,整体策划。
组织具有高科技以及科幻色彩的高科技成果展示会,免费欢迎广大中小学生参观。特别是六楼游戏厅开考虑在初期以大型的促销和试玩来吸引广大的学生阶层,因为他们是未来电子电脑消费的真正主力军,将科技京城的时尚科技的新定位牢牢地树立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
科技京城重塑形象的难点和机会点
难点:
面临企业形象再塑的巨大困难,特别是第一次招商失败的影响是很巨大的,只有通过新的定位来扭转人们的印象。要给人以科技京城将有很大的投入,来开展新的招商活动的印象。
初期很可能出现,招商良莠不齐,从而进一步地破坏企业发展的定位的情况。科技京城如何选择?
市场策划千头万绪,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资源重新整合。
相关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有实力的广告公司协同配合来设计策划。
企业CI设计不完整,也缺少实际的规范运作经验。
科技京城将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不投入必“死”无疑,“小投入可能再挣扎一下”、只有“准确有效的大手笔投入,才可能治病救人”。
科技京城需要有一个被人们重新认识的过程,但如何在短期内先“止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科技京城缺少有实力的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
机会点
新形象将开创沪上乃至全国第一家以时尚消费为主题的大型商场。
新定位跳出了传统的电脑商城的经营理念
上海的网络用户有着良好的基础,而科技京城的网络应用以及对时尚网络创业的支持模式将成为沪上及全国最具特色的创业典范区。
时尚电子消费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潮流,这对于科技京城在21世纪真正成为信息产品和时尚物品集散地是置关重要的。
高科技主题并没有被淡化,而是以一种更具体而且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式展示在大众面前。
在重新调整后的科技京城将成为新潮电子、时尚消费品、新兴科技力、网络创业的全新舞台。
新经济力量的最完美的体现和论证。
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