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教学服务范文

智慧教学服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智慧教学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教学服务

篇1

关键词 智慧教育;终身学习;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08-04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of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under Framework of Smart City: based on City of Ningbo Practice//YIN Tian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LEPSP’s design idea, con-

struction projects and fu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Ningbo Smart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Ningbo. It is expected to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education in other cities.

Key words smart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cloud platform

1 引言

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的概念起源于IBM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最初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分散的教育资源整合成一个平台,并以智慧化的手段来改变传统的学习和教育模式[1]。2009年,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 King进一步明确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即:学生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和资源的全球整合以及教育在21世纪经济中的关键作用[2]。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智慧教育的内涵得到扩展和完善,并成为我国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3]。我国学者祝智庭将智慧教育的内涵阐述为“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灵巧技术)构建智能化环境,让师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方法,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施为能力的人才”[4]。文献[5]认为智慧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能够通过多元取向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所不在地让学生接近学习入口,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技术支持以及教学和学习服务。文献[6]认为智慧教育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可见,无论智慧教育以何种方式定义,其施的目标只有一个,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协助,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便利化和多元化。

围绕上述基本目标,国际上已有很多国家制定了智慧教育发展战略,如马来西亚的“智能学校”推进计划、韩国的《推进智慧教育战略实行计划》等[7]。在国内,有关智慧教育的研究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并涌现了大批以智慧校园、智慧教育装备、教育资源共享为代表的建设项目。但是由于这些项目大多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因此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甚至低水平建设的现象。实际上,无论是智慧校园、教育装备,还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这些都应该是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不应该彼此割裂。一个结构完善、功能完备、综合性和扩展性较强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应该站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宏观视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整合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形成覆盖多层次需求的终身学习综合服务平台。

在此背景下,宁波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借助智慧教育体系发展框架,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开展区域层面上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本文在分析宁波教育信息化现状基础上,结合宁波智慧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阐述宁波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建设内容和应用展望,期望对国内其他城市的智慧教育建设带来一定启发。

2 宁波市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推动情况 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带动下,宁波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2010年,宁波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2012年,宁波又先一步开展城市层面的智慧教育课题研究;2014年,智慧教育项目被列为该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工程,以3年1.4亿元的大投入进行建设。全市已经实现所有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园网,并架设一条带宽1 G、贯通全市教育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市、县(区)、校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有效消除了校园“信息孤岛”,为宁波市的各级各类学校搭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校际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网络设施条件。

社区教育建设状况 近年来,宁波市的社区教育紧紧围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打造学习型城市,共建美丽和谐家园”这一中心目标,大力推进“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建设”。特别是2009年成立宁波社区大学,建立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之后,宁波社区教育实现“一年一进步、五年一跨越”。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组织领导体系和“以市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市民(村民)学校为主轴,城乡市民家庭学习点为辅助的‘4+1’”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基本构建起市、县、镇、村4个层级和学校、行业、社区、网络四大系统组成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这一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目前全市拥有海曙区、鄞州区、江东区3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北仑区、江北区、慈溪市、镇海区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68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社区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初见成效,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典型,初步形成“一区一品,一市一特”的良好局面,为终身学习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宁波市于2010年建成宁波市数字图书馆,该图书馆由中心门户平台、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以及服务推广等三大项目构成,可为广大用户与读者提供各类型科技文献的免费查询服务,用户读者可通过即时下载或原文传递等方式,获取所需的文献全文,享用国内和国际重要的文献信息联盟的服务和全市主要图书馆联合目录查询服务等。

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已建有15个馆藏目录数据库、16个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可供检索元数据达2.63亿条,文献种类包括中外文期刊、中外文标准、中外文专利、中外文博硕士论文、中外文会议论文、中外文图书、中文报纸以及词条、人物和信息咨询。同时引进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信息平台、谷歌(Google)学术搜索、国研网等国内外大型文献服务系统,购置GETD、TEPS、ART、PMTO等专业性质的资源库,新增新东方、考试资源库等教育学习类资源,能较好满足全市各类用户读者的需要。截至目前,共有注册用户80余万人,原文传递服务200余万篇,并在全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点。

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宁波市的终身学平台构建工作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和宁波综合教育实力的烘托与推动下形成一定氛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与一个“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便捷、实效、全纳的终身学平台目标建设还有较大的差距。如对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价值、作用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缺乏足够动力,实施进程缓慢;领导协调机构不够明确,体系运作不够顺畅;平台建设的目标规划和职责任务等还没有得到明确落实,建设方案不够翔实;各层级社区教育单位各自为政,终身学习平台低层次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严重;体制机制、法律保障、人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亟待加快推进。

3 智慧教育框架下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目标 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上,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搭建“统一应用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的开放式、面向学习服务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优质的教育与学习资源,通过同步直播、自主点播、个性化推送等方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为广大市民(教师、学生、社会大众)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所有人都能学习,终身都能学习的个人学习空间”。

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 智慧教育框架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遵循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分析传统教育模式,创新设计各业务服务,形成宁波智慧教育服务云总体框架。平台采取自主选学的设计,充分考虑不同级别、不同专业领域培训的多层次需求。

如图1所示,终身学习公共服掌教架构可分为四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础设施服务层、平台服务层、软件服务层、客户端服务层。

1)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建立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软硬件基础设备等组成的云基础架构及虚拟化、云存储系统等组成的云平台,实现资源的高效开放、按需分配、动态调整、灵活扩展。

2)平台服务层(PAAS):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包括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服务,通过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并实现与市平台其他产业云的数据交换。

3)软件服务层(SAAS):建立包括人人通网络空间及空中课堂、数字图书馆、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

4)客户端服务层:为各类用户提供教育教学、学习信息服务的统一门户入口。

平台建设基本内容

1)公共基础云平台。当前教育行业信息化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这进而导致系统资源浪费,管理困难,资源共享性弱,服务的对象狭窄,缺乏伸缩性、扩展性以及互动互通性等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些系统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和统一提供服务,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里面最为关键性的理念是“统一”,实现统一的前提是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应优先建设的是面向教育资源整合的公共基础云平台。

如图2所示,该平台应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IAAS)和平台服务(PAAS)两大构件。其中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系统等硬件部分,通过虚拟化技术提供基础硬件平台服务;平台服务包括认证、授权、数据管理等平台服务系统,主要由中间件、数据库以及开发平台等组成。

2)空中课堂。空中课堂是宁波智慧教育平台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通过“门户网站”“空中课堂直播平台”“人人通网络空间”“互动SNS社区”等模块的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名师网络教学、名师工作室网络答疑教学,实现市民的学习资源管理、网校直播互动课堂和在线点播学习等功能,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发展。

3)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宁波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模块,开通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运行环境与系统软硬件设施,并在内容、运营管理方面探索宁波终身学习服务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

①开展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建设专项活动,通过引进、自建和共建等多种方式,完善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为市民提供广泛、有用的学习资源;

②完成宁波市终身学习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发放市民终身学习卡,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对全市各级终身教育服务机构的评估认证、注册与信息化管理;

③完成宁波市终身学习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基本完善,促进“人人、处处、时时”的泛在化终身学习环境形成。

4)数字图书馆。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整合全市各级图书馆藏资源,面向中小学、高校和社会公众,探索多样化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运营模式,连接前述各学习平台及教学管理系统,辅助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同时增强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由于宁波市前期已有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基础,因此,此部分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充与整合。目前,宁波数字图书馆正加大力度开展手机图书馆和各高校的教育联盟平台建设,力争实现数字图书馆与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无缝集成。

4 结论与展望

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育理念、生态环境和运作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趋势。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大力l展智慧教育,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作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宁波市智慧城市落地民生服务的关键举措。随着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推进,宁波在智慧教育应用领域的率先实践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接下来,宁波可在教学资源、教育服务推广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强积累,并逐步探索“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建设机制,促进智慧教育平台的持续运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小花.2013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Z1):92-98.

[2]Rudd J, Davia C, Sullivan P. Education for a Smarter Planet: The Future of Learning[EB/OL].[2009-09-30].http:///redpapers-/pdfs/redp4564.pdf.

[3]张进宝,黄荣怀,张连刚.智慧教育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 2012,18(3):20-26.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7-15.

[5]张奕华.智慧教育与智慧学校理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15-17.

[6]金江军.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篇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在2500多个县(市、区)开展,结对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2万多所,覆盖农民工子女超过320万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8年来,累计选派10万多人奔赴西部基层;“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已组织近500名青年志愿者先后前往老挝、埃塞俄比亚、圭亚那等19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开展教育、医疗、农业、管理、文体等方面服务;“研究生支教团”开展12年来,从国内近百所重点高校选派近5000名志愿者赴中西部贫困地区支教。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5个省级协会、5000余个地市和区县协会、近2000个高校志愿者组织以及13万个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组成的中国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这对于国家形象与社会风气的积极发展有正面影响。但是,这样的群体面对着以下问题:不同背景的成员如何整合;个人、群体、组织因人、事、物导致观念差异,冲突问题产生;今昔国际环境变迁,在这种环境下,群体、组织应运用何种方式或策略领导。早期较多志愿者是服从式的奉献观念,自愿参与但对机构的工作安置区域或服务内容,较少明确地表示出自己的好恶与主观的抉择;而目前的社会风气逐渐鼓励志愿者个人勇于认知:参与志愿服务为合同允诺行为,不但要对机构负责也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因为合适的发展才是个人可持续经营的根本。

综上所述,群体、组织间的成员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据此考虑,就以社会学视角探讨志愿服务的价值及意义,又依本研究文献探讨发现,在国际间群体动力的研究和运作,正值受重视期间,以社会学视角探究社会服务公益组织以及其志愿服务的价值及意义,尚未多见。

二、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团体动力分析

当前,我国已涌现出594个社区志愿服务品牌。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总体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少,法律制度建设落后,居民参与面不广,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和困难。本研究基于社会学视角并引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态度中价值与行为的见解,对志愿服务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许多团体的组成有其特定的工作,或是任务,有所要达成的使命、宗旨的不同和成员组成规模差异。导致有大小团体分别及前述各种类型团体,而团体发展阶段衍生的问题,因人、事、物的影响,促使紧张、不安、冲突、价值观差异、人格特质有别等等,从团体动力的角度考虑,就特具意义。社会问题的探讨实不宜仅观其表征现象,而疏探其心理层面,应结合学理与实证研究效能,针对当前各种问题现象探求其潜源成因,并寻求比较周延性处理方案,社会问题虽少数社会精英份子所觉知并提出,但应引起社会共识,并形成社会共力,才能发生改善效果,因此问题改善的关键应涵盖理念、制度、行动的整个系统。个人应如何有效适应其所身处的周遭环境中的人、事、物以求得最大快乐和幸福遂为现代人亟需要思考的课题。

三、社会学视角下志愿服务的对策及其意义

经由研究发现,志愿者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会产生不同问题。获得志愿者的协助,既是志愿者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管理人员对能提供协助的人士,可以某些激励来引导、要求他们同意贡献时间与服务。虽然志愿者组织的地位越高形象愈好,对其寻求协助有正面的助益,但组织也必须提供其他的利益给与志愿者,这月上部份的原因:所有的志愿者组织,都会面临实质的竞争,是无可讳言的这由于参与的善心人士也会在其多余或规划的时间中,参与各种其他活动,为了要获得他们的协助,志愿者组织所提供的利益,应能超越志愿者所预期会产生的负担。志愿者组织必须了解其本身的使命与自身的优缺点。然后,应对团体内部条件、外部环境进行研究:社会趋势、竞争者、与目标群,基于策略规划还必须选择目标区隔,并且发展出具吸引力的志愿者计划。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改变是组织历程中的宿命,问题的产生是团体发展阶段的必然,而不要太过于缅怀以往的成就,因为时间的推移,会造成管理人员的做事态度形于僵化,而使得行为难以改变。但可藉以对了解组织历史发展、目前情况与其本身改变中的角色,而向可能参与的潜在志愿者群和现职志愿者们实施团体动力的运作整合。因此,对于志愿者的参与、招募、培训、管理、评估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避免行政人员与志愿者间的冲突,促使志愿者任务专业化,留住志愿者。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创新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中国人的母语。语文教学承载着继承和发展祖国母语、培养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体制一直认为,语文是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各级各类升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在普通中小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舞台上,语文教师一直扮演着“主角”,稳做“老大”宝座。但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和教学要求,决定了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专业学科教学为主,文化基础学科教学(包含语文学科)为辅。这就要求职业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立足于职教和学生的实际,突出职教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

第一,明确目标,降低难度,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过程,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他还说:“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职中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职中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职中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还要从职中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语文能力出发,针对他们语文学习基础差、兴趣低的实情,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在学好基本实用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钻研专业技术知识。这样,语文教学在学生专业技术科目学习中的辅作用才能够突显出来。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广语文学习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科目提供借鉴。

教学方法虽然不是固定的,但却有规律可循。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学者研究、探讨、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自主与合作、讨论与探究等学习理念和方法,精读与略读、速读与慢读、朗读与默读等阅读技巧和方法等,已成为语文教学中实用而典范的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积极运用这些方法,联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程度,研究、制定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使之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性、启发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技巧,有意识地在学习自己专业技术课程中加以借鉴和运用,从而使语文学习方法能够为专业课程学习所借鉴。

第三,开展以听说训练为手段、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

许多中职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不扎实,致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听说能力普遍低下。如在公开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目的;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等等。

面对这种状况,若只是简单介绍基本的听说知识,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几乎无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2)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听说训练。这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此外,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由此,语文教学的工具得以充分发挥。

第四,注重写字、写作练习,培养、提高书写能力和从业技能,为中职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广大中职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然而,大多数中职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低下,写出的汉字不规范,甚至令人无法辨识,写字速度很慢。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写字训练,如平时作业书写要求整洁、清晰;对书写能力进行考核分级,纳入学习成绩或技能考核标准;举行各种书法竞赛活动等等。这样,才能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并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语文等文化课教学是副业,副业应该为主业服务。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应该弄清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地位,确立适合职教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从学生专业课程的角度,积极挖掘教材中应用文体写作的实用性内容,或者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一些适合学生从业需要的写作训练(如公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等等),以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技能。

第五,倡导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为提高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文化素质提供优质的服务。

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68-03

一、学校教师社会服务背景

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是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现阶段,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给林业改革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林业职业学校教师服务社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近几年林业专业社会化服务情况。依据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服务平台,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规划设计、木材检验、林业科技服务、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林业专项核查、林业作业设计调查、营造林设计、林业数表编制等业务。2009―2011年度学校组织16位林业专业教师参与完成平乐县、荔浦县、阳朔县、荔浦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2011―2012年组织10位林业专业教师承担2010年度灵川县青狮潭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工作;2012―2013年林业专业教师完成国有阳朔县大源林场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项目、荔浦林场森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项目、灵川县2010―2013年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生产项目;2014年度林业专业教研室承担漓江源水源林动态监测项目;2015年度林业专业教研室承担象州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广西富川县富阳至朝东公路项目征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教师参与社会化服务项目次数从2009―2011年为每两年内参与一次项目,到2012―2015年林业专业教师每人每年至少参与一次社会服务项目。2009―2015年林业专业教师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具体见表1。

(二)社会化服务教师情况调查。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林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问卷内容从“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对接体系”三个方向9个问题着手。问卷题目以封闭式为主,同时,设计有25%开放式问题,调查方式采用随机抽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85份,收回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达到98.6%。在对全部数据统计整理与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果与分析林业社会服务平台满意80%,服务体系满意85%,对接体系75%(见图1)。

二、教师社会服务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化服务认识程度。职业学校部分教师习惯于单纯的校内课堂教学,结合林业专业开展社会服务方面的教学教师数量不多,部分教师不配合、不理解、不关心林业专业开展社会服务教学方式。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结合“林业专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展林业专业社会服务。

(二)教师专业技能更新。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学历高、专业技能更新慢,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现象严重。职业学校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历,对林业行业职业相关新法规、新标准、新技术了解不多,缺乏从业的技能和实操能力。教师的专业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更新,林业社会服务面有限,难以适应全力服务的新常态,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三)社会服务功能的激励机制。学校有效激励机制可以提升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动力,每年定时组织教师们参与社会服务生产项目,通过《桂林林业学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中职学校对教师职称评聘主要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年连续到企业参与企业生产达6个月时间、没有结合教师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做具体的要求,所以教师为社会提供社会服务能力不强。这样的评聘制度显然无法反映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学校还存在大部分教师不愿直接为社会服务,认这种服务是并非他们的本职工作,认为是不务正业。学校应该出台一系列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激励机制,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贡献。

(四)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学校与地方林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学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师们参与社会服务机会较少,参与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水平高低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检验教学改革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为了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一定要加强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加入企业评选机制,加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企业向学校捐赠设备产品或淘汰下来的机器设备,以供学生操作练习,邀请技能人才定期去学校授课。

三、教师社会服务系统构建

依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建立林业生产科研社会服务体系,面向社会承包林业生产、科研项目,走向全面服务社会的道路。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系统构建了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和对接体系构成的服务社会体系(图2)。

(一)社会服务平台。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技能培训服务平台。以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平台为基础,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考试、行业技术员培训、林农及职业农民的技术培训项目。近两年,学校为博白县林业局培训高级种苗工35人、平乐县林业局基层职工培训林业技术员45人,开展各类培训8场次,培训职业农民300多人次实现就业。组织林业专业教师8人参与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林业行业人才规格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课程开发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及行业社会服务能力。

2.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学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建立林业生产科研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主动抓好教师对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增强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与林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林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林业科技人员联系点制度,建立一批林业科技示范点、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带动林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大对林农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发挥林业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在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3.仿真培训平台。建立具有林业特有仿真教学培训服务平台,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学校依据森林生物学的特殊性和实验教学目标,基于“不受时空限制,争取实时场景”的建设思路,以全面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对森林生物学相关课程中现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构建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形成虚拟仿真实验与常规实物实验相融合的森林生物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4.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教学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能力。学校在广西林业科学院、广西生态学院、桂林林业设计院、桂林林科所的大力支持下,启动林业科学数据体系的建立和数据共享网络建设项目,计划3年时间,建立完善好林业科学数据库系统,起动林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运行平台。实现学生、学员、技术人员、教师网络自主学习方式,建立科技、社会服务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行业的深度社会服务功能。

(二)社会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激励机制。完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出台《教师社会服务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学科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科研项目工作量及奖励管理办法》政策。要求每个专业设立二个高级讲师以上职称专业带头人,每个专业至少要建立一个技术服务团队,要求每个专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以上社会服务项目。专业教师每三年至少要主持一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参与科研课题,在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2.科研团队。深化科研团队平台建设,组建了由教授级高工及副高职称人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制定了《科研团队管理办法》,推动科研团队专业化管理。发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方面的技术优势,与灵川县林业局、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建《漓江源水源林动态监测》科研项目,共同开展“3S”集成的漓江源水源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学校在年度经费预算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开展科研前期工作,为申报项目打下基础。

(三)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学校与企业对接。为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学生教学实习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探讨校企业联合办学机制,桂林林业学校现代林业技术专业1402班学生42人、教师13人于2015年11月11日参加《象州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社会服务项目,时间40天。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培养、锻炼了青年教师,加强了与企业的交流与反馈,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好。

篇5

关键词:医院门诊;药房;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51-01

1药学信息服务背景分析

医院门诊药房与社会药房的日常工作都离不开药学信息服务工作的支持与推动。药学信息服务以医学与药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为基础,是现代化的药房信息咨询与服务中的主要工作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药学信息的日渐丰富,药房药学信息咨询服务以其极强的时效性、公开性以及可传递性、存储性、可加工性日渐受到医院门诊、社会药房工作者及广大患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门诊药房与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药师和信息科技作为药房药学信息服务的主体与工具,如何在两者共同提升的基础上有机整合,是医院门诊药房及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水平与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在药学信息资源由传统印刷形式向网络形式转变的服务新时期,药学信息服务的内容、范围、模式与层次都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2医院门诊药房药学信息服务分析

2.1门诊药房药学信息服务背景:医院门诊药房是当前提供药物与开展药物信息服务工作的主要窗口之一。门诊药房通过吸收和培养具备不同层次的药学知识的人才队伍,向医务人员及广大患者提供药物服务及药学信息咨询服务,以保障患者明确和了解不同药物的性质、功能、服用方法等基本药学信息以及药物作用原理等深层次地药物信息与知识,进而帮助患者遵医嘱高效、安全、合理用药。可见,药学信息服务已经是当前的医院门诊药房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业务。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学信息服务工作中心是广大患者,将提升患者药学知识水平与医嘱依从率作为主要服务工作目标,这就要求门诊药房药学工作人员具备过硬的药学知识水平、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及查询应用能力。

2.2门诊药房药学信息服务实况:门诊药房药学信息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安全、高效用药,而服务工作的途径不仅仅是通过为患者提供药学信息咨询服务,还主要通过满足临床医师、护士等医护人员工作中对药学信息的查询需求达到帮助患者安全、高效用药的目标。药师等药学工作人员提出的专业药学知识与用药建议是辅助医生及护士进行和调整治疗工作的主要因素。

3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分析

3.1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背景:社会药房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药物提供与药学信息服务主体,社会药房将患者视为消费者与顾客,将患者作为药学信息服务工作中心,以实现患者安全、高效、合理用药与药房盈利的双重目标。目前的社会药房逐渐认识到药学信息服务在市场竞争与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越来越重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大大丰富、规范了药房药学信息服务工作,更加注重药师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促进了国内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3.2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实况:我国很多零售药店正逐渐建设和应用药学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服务系统,药学基础信息与理论应用方面的信息都逐渐走上了信息化、科技化的现代化服务道路。建立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药学管理平台的社会药房能够更加便捷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最新的、权威的药学信息服务,引导患者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药学信息,同时,做好药学信息检测与报告工作。

4医院门诊药房与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异同点

4.1药学信息服务内容与方式异同点:门诊药房与社会药房药学服务都是向医务人员及广大患者提供药物服务及药学信息咨询服务,以保障患者明确和了解不同药物的性质、功能、服用方法等基本药学信息以及药物作用原理等深层次地药物信息与知识,医院门诊注重向医生和护士提供用药建议,而社会门诊更加注重面向患者进行直接的药学信息服务。

4.2药学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改进方向:随着医院门诊及社会药房业务规模的扩大与业务的日渐复杂,医生及护士、患者对药学信息的咨询需求也日渐频繁、复杂,药学服务工作者应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调整和改进:

(1)加强药学信息服务人员与科技工具水平的提升;

(2)药学信息服务人员信息搜集与提供服务的途径应更加多元化、高效化;

(3)药学信息服务人员应更加科学、高效地相医生与护士提供用药建议;

(4)药学信息服务人员加强对患者药学信息服务力度,增加患者依从度。

参考文献

[1]朱宇霞.医院门诊药房和社会药房药学信息服务之比较[J].中国执业药师,2010,07(10):21-23

[2]盖国立.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重要性[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8):124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