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精细化管理调研范文

城市精细化管理调研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精细化管理调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精细化管理调研

篇1

关键词:精细化城市管理*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市容逐渐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成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大事,如何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不懈,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成为摆在每一个城市管理工作者面前急需认真系统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管理精细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需求趋于人性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交往、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是动态发展的,并且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和自身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关注人性需求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城市管理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良好的更精细的服务产品。

二是供求的市场化。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供求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满足多样性的精细需求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同时市场化激发了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市场化为精细化服务既提供了动力,又提供了基础。

三是管理的法制化。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要有规则和法制保障,没有规则和法制就会失去秩序,造成“市场失灵”,从而无法使精细化服务得到保障。法制化在实体意义上保障了市场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同时法律严密的程序也促进了各项事务运作的精细化。

四是技术的信息化。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主要代表。信息化不仅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也为社会关系的调整、管理方式的改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变革的平台。

五是空间的城市化。城市化发展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之一: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较高,有非常细致的供求关系;同时,由于建筑空间和人口密度的加大,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较敏感,道路河道等公共空间面临比乡村更多的诉求。所以随着城市化空间的拓展与水平的提高对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总之,人性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城市化五个方面的发展促使城市管理进入了“精细化时代”。

二、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具体到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就是管理理念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的精细化。所谓管理理念的精细化就是要转换管理理念,变“城市卫士”为“城市管家”,建立“大城管”理念;所谓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就是要实现适用法律的精细化和分工的专业化;所谓管理内容的精细化,就是城市管理的范围要广、程度要深、质量要高。

应该说,管理学要求的精细化和城市管理要求的精细化外延虽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内涵还是一致的: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三、盛泽、*城市管理的现状

随着2001年8月*市城市管理局的正式成立,*的城市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所属的执法(大)队也相继成立,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不断美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创建试点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首批文明城市”称号,2005年10月又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验收。2006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全面展开。2007年11月下属盛泽执法大队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队伍建设考核验收。盛泽大队下属四个中队又同时获得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基层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达标中队”的称号。2008年8月,盛泽镇中心大道和同里镇中川路分别被命名为苏州市示范路。一个既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特色的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城市管理工作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不够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普遍;市容环境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队伍形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努力。

四、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意义

城市管理精细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精细化有利于完善管理机制。从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概念来看,它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三方面,它要求形成一个“大城管”的理念,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分工,实现管理的广、深、高。这必然会促使管理机制的不断转变,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和市民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城市管理分工专业化;实现城市管理向社区、街道的延伸。

二是精细化有利于塑造城管形象。长期以来,城市管理队伍始终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管理知识缺乏了解,缺少必要的城市管理意识;另一方面,也与城市管理队伍工作的不彻底,不细致有一定的管理。而精细化将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用服务的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化和执法的精细化,实现“服务经济、服务城市、服务市民”的城管宗旨,塑造“以勤管城、以法管城、以理管城、以情管城、以廉管城”的城管形象。

三是精细化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管理效能的提高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的。“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在每一个细节上狠下功夫,把经常性的工作当成精品来抓,不再以单纯的美化、亮化为目标,而要实现城市管理的精品化,用一流的管理,抓精细的过程,创精品的结果,这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根本出路。

五、如何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

正如前文所述,*的城市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正朝着精细化城市管理的目标大踏步的前进,但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精细化还需要从精细化的概念出发,实现理念、模式和内容的共同精细化。

(一)管理理念的精细化。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思路与出路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源之不远,流之不长;源之不丰,流之不活。思路对出路起着多方面的决定作用。对城市管理而言,管理理念就是思路,管理理念的好坏决定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必须以最先进的思想武装管理队伍,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管。一是要转变工作思路,变“城市卫士”为“城市管家”,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城市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经济服务的理念;二是要实现执法方式的四大转变:从突击式、被动式、保障迎检式管理向制度化、常态化管理转变;从主干道管理向次干道、街巷管理转变;从问题成堆后管理向初期预防、预先介入管理模式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责任制、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转变;三是要树立“大城管”的管理理念。城市管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许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城管”的理念,从全局来考虑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二)管理模式的精细化。

管理模式指的是城市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管理体制、分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它是承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抓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就必须首先做到管理模式的精细化。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要理顺上下级的关系,理清与相关单位的关系,实现职权明晰,责任到位。一方面,城市管理队伍上下级隶属关系较为模糊,往往到省一级就没有独立的部门,这需要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城管执法的职权大多是从其它部门集中而来,且未真正划转清晰,有较多的交叉、重叠和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最好办法是变机构间问题为机构内部问题,协调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确保城市管理工作运行的顺畅。

二是实现专业化分工。组织内部的专业分工可以降低整个程序的复杂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化大分工的根本原因。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城市管理队伍也应适应这种趋势,加强内部分工。特别是要实现管理与执法的相对分离,做到职责清晰。从周边城市来看,苏州、张家港也都是如此,管理者固定于路段,执法人员则负责一片,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

三是适用法律的精细化。法律是所有执法队伍的立队根本和工作依据,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该说城市管理工作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首先是法律依据亟待完善。虽然目前的管理队伍往往要从事数百项行政执法职能,但目前仍没有一个完整的城管立法,连城管队伍的性质也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法律的适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执法程序方面。应该说,*在法律适用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出色的,实现了执法案件的专人负责,网上审批,且数年来无一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案件发生。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要做到亮证执法,规范执法用语、执法行为;最后,还要做好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严防处罚的歧亲歧重。

(三)管理内容的精细化。

篇2

一、__县市城市管理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__县市现建成区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万。有街道500余条,垃圾中转站19座,公厕45座,垃圾处理场3座。现有城市建设管理干部职工20__多人,担负着城市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户外广告管理以及道路绿化、亮化、清扫保洁等任务。近年来,该市以效能提升、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改善城市环境,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整治“三种经营”(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引导商户进店、归市经营,努力实现“双退一还”。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户外广告和取缔占道广告,广泛争取广告企业和广大市民对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意见、建议,把政府的工作目标与企业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兼顾,努力使户外广告设置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加大对胡喷乱画整治和督查力度,将路段分包到人,明确责任,有效遏制了“城市牛皮癣”的高发态势。沿街门店实行垃圾容器化,所产垃圾入篓归店,按时倾倒,达到垃圾不落地。道路清扫保洁制度健全,定人定岗,落实到人,实行“两次清扫、全天保洁”。加强建筑垃圾源头化管理,实行建筑垃圾准运制度,运输车辆加盖密封、无沿街抛洒,严厉查处私拉乱倒现象。垃圾中转站、公厕实行专人管理,站厕设备、设施出现故障一日内修复。

为对全市市区十几条主次干道和河道、桥梁标准性建筑进行亮化,全市180条背街小巷新增路灯1672盏,规划区内现有路灯迅速增加至14000盏,此外路灯所还对全市所有路段进行了不间断的维修,使主次干道亮化率达到98%以上,背街小巷亮化率达到96%以上。加强对城区公共绿地游园的管理,分片分路段专人管理,及时给予浇水、施肥、除草、保洁。

二、__县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市民素质较低,文明意识薄弱。一些市民缺乏文明意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肆意践踏绿地、毁绿,破坏绿化设施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商户故意毁坏门店前的行道树,为城市管理工作增加了强度。有的商家为了招徕顾客,将商品摆到店外,甚至占道经营。

(二)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一是主次干道排水不畅,绿化带内侧无排水设施,部分街道人行道地面砖铺设有漏土现象,造成“晴天粉尘路,雨天水泥路”的现象。二是个别街道交接处路面硬化不到位,影响了街道的整洁,致使街道每10平方米尘土数量难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三是现有的集贸市场难以满足商户和居民的需求,市场布局不合理,城区部分街道存在各种摊点(群)乱摆、乱放问题。如滨河大道早上蔬菜批发市场,陈家坊街早上至中午菜集、晚上夜市,滨河路西段三监狱门口菜市场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另外,市政设施落后,施工机械老化,数量有限,管理不完善,不能满足正常的施工需要。

(三)城市管理的执法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城管执法的难点是一些弱势群体,这些人谋生心切,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意识不强,城管人员执行公务时往往难以得到他们的谅解和配合,城市管理的强制扣押容易激化矛盾,有时阻挠、抵制,严重者甚至围攻、谩骂、殴打城管执法人员。此外,部分管理人员执法意识不强,缺乏强制措施,管理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现有城管法规存在行政许可缺失、法规强制力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市政监察缺乏必要的执法证件,城市管理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弱化,城管执法的权威性、有效性难以保证。

(四)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环卫管理网络还未真正覆盖到位,形成城区主次干道与背街小巷的环卫管理分离,导致城市环卫管理“纵不能到底,横难以到边”,一些城中村的街巷、住宅小区的市容环卫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环境卫生较差,群众反响较大。对于“门前五包”管理,目前仅仅依靠沿街单位的自律,缺少规范管理的措施,管理效果不理想。城市管理执法存在以罚代管的情况,形成治理过后又反复的现象,造成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有禁难止,反复回潮。

三、加强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城市管理要运用有限的资金,“花小钱、办大事”,进一步提高城市资源共享力,促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精品化发展,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电台、电视、报纸和组织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创建知识、文明知识、环境卫生知识等,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大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反映城市管理的有益成果,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形成全社会支持城市管理的舆论导向。积极组织引导开展争创活动,提高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建立政府督导、部门督察、舆论监督、社会投诉的立体监督机制,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居民投诉、新闻舆论曝光等方式,将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要求、执法结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居民对综合执法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度。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城管队伍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岗位培训,规范队员的执法行为,增强执法责任意识,提高执法效能,打造一支文明、廉洁、勤政的城管执法队伍。

(二)以建促管,加快城市管理的配套设施建设。__县市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对绿化树木的成活造成严重损失,如热力管网在铺设及使用过程中,漏气跑气现象严重,造成行道树及绿化带树木花草大量死亡。要从城市规划建设的源头渗透城市管理意识,充分考虑城市管理的需要,严格管网、环卫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保证城管配套设施与城建项目统一施工,同步投入使用,避免设施建设不到位给城管造成困难。加强农贸市场、停车场、洗车场等场(点)的规划

篇3

一、烟台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动因

近些年来,烟台每年都要在市区进行运动性、突击性、阶段性的城乡环境整治活动,能够集中解决一批环境脏乱差问题,但这种整治活动只注重了“治标”未达到“治本”的效果。随着城市规模、管理面扩大和群众关注度的提升,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城市管理需求,亟需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和精确、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2013年9月,在学习考察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烟台市提出将工作重心全面转向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12月在市区范围内全面启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活动。

二、烟台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创新,实现了城市管理模式的“五个转变”。

一是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烟台市制定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手册,将城市精细化管理所涉及的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城市排水、公共广场、城市供热、供水、燃气管理以及城市防汛、清雪防滑等15大类78个方面工作进行细化,分别确定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考核计分办法等。同时,将精细化管理范畴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扩展到公用事业、窗口服务、应急管理等全面的城市管理领域,每项管理工作都制定详细的管理标准,以便于对照检查考核。

二是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将城市管理每个小项进行细化,责任到站所、到人,量化考核指标。如,道路保洁工作,明确提出定量指标,实行两班作业,人均保洁面积不大于5000平方米,每天保洁时间不少于16小时,每日机械清扫2次,洒水2次,每周高压冲洗1次。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要求井盖丢损、更换1小时内完成,检查井维修2.5小时完成,责任内污水外溢3.5小时完成。

三是由指令管理向实时管理转变。将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城市管理各领域,快速发现、及时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城市供热、供气及市政管养行业都建立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远程控制技术,对集中供热、供水和环卫作业、养护作业车辆进行GPS定位、远程控制和实时动态监控;芝罘区为执法队员配备了200余部执法通,以专线方式接入数字城管专网,实现移动执法;牟平区完成视频监控系统与OA自动化办公系统、数字环卫系统的整体对接,大大提高了指挥的实时性和调度的准确性。

四是由常规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加强常规管理,抓好面上的整治。强化难点管理,抓好点上创新。针对占道经营问题,烟台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全面推行城管执法划线定位管理模式,对便民摊点、各类亭棚、沿街农贸市场出入口等统一划线管理,定点、定时、定位经营。

五是由系统管理向全民管理转变。烟台市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组织义务植树、义务捡拾山体垃圾活动、建立第三方监督考核机制等多种方式,积极倡导社会共治、全民共管、发挥社会功能,提高管理效能。如,芝罘区、莱山区全面实行管理体制下放,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事项全部下放到各街道、园区,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芝罘区、莱山区在环卫保洁领域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城郊居民区和公厕管护、垃圾清运进行外包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管干分离”。

三、烟台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经验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是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而开展的。多年来,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烟台市城市管理工作大多依靠的是“以人管事、以人管人”管理思路,采用运动式、机械式、游击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依法、依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而通过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难题,并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二是坚持示范带动。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是采取“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面上推动工作”而开展的。从2013年底开始,烟台市组织所辖区城管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活动,逐个领域排查,逐个项目整改,逐条道路整治,逐个问题解决。待每项整治工作结束后,立即转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整治一项、巩固一项,整治一片、巩固一片。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单位准备2-3个精细化管理的样板,以点带面,全面带动提升城市管理质量。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烟台市从抓行业规范管理出发,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烟台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市区化粪池建设和管理办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施办法》、《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城镇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市、区(县)两级城市管理事权划分和管理职责,并以此作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载体,要求各级城管部门严格执行行业管理规定,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模式,推动“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模式转变,形成依法管理、按规矩办事的长效机制。

四是强化督导考核。烟台市围绕“抓长远、抓长效、抓长久”的目标,坚持日常督导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督导检查,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每月对各区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奖惩措施。同时,由市城管局牵头成立城管执法、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艺术5个专门督导组,对相关工作进行日常督导考核,建立全覆盖、无缝隙,多层级、多途径的督导检查网络。

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应把握的问题

一是构建高效管理体制。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涉及城市管理模式的系统改革,必须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城市所辖各区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严格落实相关部门管理责任,抓好辖区内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二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进一步明确城市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排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市级与区级、单位与单位之间范围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共同巡查、联合执法、案件移交、资料共享、互为见证等城市管理协同机制,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强大合力。

篇4

数据规范、信息丰富、现势性良好的地名地址数据是新型城镇规划与精细化管理的数据支撑与保障,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也正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实际,探索了地名地址数据规范的建立,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了数据的应用愿景。

关键词:

地名地址数据;数据标准;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

城镇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城镇精细化管理主要运用标准化、数据化、程序化的手段,使管理的各要素精确、协同,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准确。与以前粗放性的城市管理不同,城镇精细化管理必须注重细节。城市管理的细节往往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出行、乘车、旅游、购物、医疗、教育等;同时也与政府关心的要素密切相关,如行政区域的范围与面积、管辖范围的自然资源、企业分布、人口分布、商业分布、GDP分布、交通、应急事务对策等。而以上这些城镇精细管理关注的要素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与空间地理信息密切关联。而地名地址数据库承载着空间地理信息的框架性内容,是城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概略描述,是城镇精细化管理决策最直接的、可以形象化感知的数据基础。丰富、细致、规范的地名地址数据将对城镇精细化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分析出发,提出地名地址数据建设要点,并以南京市为例,介绍地名地址数据标准设计内容和数据建设实践,最后提出地址数据应用愿景,以此抛砖引玉。

一、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分析

新型城镇是以城乡统筹、集约高效、功能友好、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态势。新型城镇应科学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设计合理的新型城镇将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资源享用均等化,最终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要构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格局,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数据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具备规划与管理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1)我国新型城镇建设正处于规划建设阶段,要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科学规划离不开地名地址数据的支持。地名地址数据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详细的空间位置反映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布局,挂接专题数据后将生动反映社会及人文信息的空间分布,形象地揭示新型城镇的区域特征、发展态势、经济分布,有利于新型城镇科学规划。

2)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还具备事务性细化管理的特点,也离不开地名地址数据的支持。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与政府和公众均密切相关,因此应对城市管理细节进行通盘考虑,从而实现有效的精细管理。而地名地址数据客观反映了城市各层级的管理单元分布,将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撑。

二、地名地址数据建设要点

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但目前我国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还存在着覆盖不全、描述不详细,以及权威性、现势性数据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要使地名地址数据满足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必须建设规范、统一、现势、权威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其建设要点如下:

1)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引导。应充分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需求,如行政区域、社区、小区,甚至楼栋等信息的空间表达,如各类娱乐场所、商业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垃圾站、公共枢纽、餐饮住宿等的空间表达等。只有新型城镇管理的对象空间信息越丰富,才越便于管理。

2)标准先行。要建设统一、规范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必须在国家相关要求的指导下,广泛调研各方需求,编制科学、可行的地名地址数据标准。

3)体现权威性。地名地址信息与民政局、公安局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地名地址数据库的采集、建库应和管理部门密切联系,在标准制定、数据源获取、更新维护等环节都应与权威部门充分沟通联系、信息确认,以保证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的权威性。

4)统一建库、统一。对于一个新型城镇而言,其地名地址数据库应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要求去搭建,不应存在多部门重复建设、多种渠道等现象。该类数据库建设应由该城市的(数字城市或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领导小组牵头,多部门协作完成,其应依托于该城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地理信息服务的方式向政府、公众,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数据利用开发提供保障。

5)与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产品相互关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9年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指南》中明确指出: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5类,且这5类数据密不可分。地名地址数据与地理实体等其他几类空间框架数据无法分割:它们在空间上、基准上,以及各类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标准、更新维护、版本(现势性)上相互关联。

6)更新维护制度化、程序化。地名地址数据库首次建设固然重要,但要使数据库长期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便于实施的更新维护管理制度,使更新能够自动触发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可以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使更新工作责任到人,逐级上传,并建立权威部门的审核制度,使更新工作及时、有效。

三、标准设计与应用实践

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规划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3—2014年度开展了地名地址数据标准建设与实践验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标准设计

(1)数据概念模型设计

地名地址数据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地名地址信息以地理位置标识点来表达,利用该标识点实现与其相关的地理实体空间概略定位。地名地址数据包含标准地址(地理位置的结构化描述)、地址编码、地址位置、地址时态等信息,还包括了与其相关的标准名称(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地理实体标识码、建筑物编码等信息,便于与现实存在的地理实体及建筑物挂接。结构化描述的地名地址数据利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相关专题信息的空间匹配、信息挂接展现。

(2)地名地址组成结构

《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描述的地名与地址是密不可分的,面向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其地名信息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概念,还应满足城镇精细化管理需要下的地名信息(即兴趣点POI)的广义拓展,如商业、娱乐、生活服务等地名及地址信息。任何一条记录中既包含了地址信息(包括标准地址与代码、行政区域代码与各级名称、路街巷名称、门牌号及图片、楼栋号、单元号、建筑物唯一编号等信息)、通用的地名信息(包括标准地名及类别、简称、别名、曾用名、地理实体标识码等信息)及广义拓展的地名信息(即兴趣点POI,包括POI类别、邮政编码等信息),还包括了以数据应用为目的的信息(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更新、是否、照片与视频等信息)。如图2所示。

(3)数据分类

我国在2001年了《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该规定对山峰、河流、湖泊、森林、行政区域、矿区、农林牧渔区、交通设施、纪念地等有明显地名意义的地名作了分类规定,其中按自然地名、人文地名分成两个门类,再按照其大类、中类、小类进行细分。但该分类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政府、公众对地名的分类需求,且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对自然、人文的城市框架信息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明确了地名地址数据分类表达是在国家相关标准的框架上,拓展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金融保险、旅游服务、房产楼盘、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文教科研、生活服务、公共设施等13个分类,近140个小类,并且其分类体系与国家地名分类体系进行了很好的衔接。

(4)标准特色

《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的制定将有利于统一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生产规则,有利于建设标准统一的地名地址数据库,最终将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支撑。标准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属性信息表,将密切联系的地名、地址、兴趣点等信息三者统一为一体,减少了数据冗余,其数据结构的科学性及信息表达的丰富性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为信息空间匹配、信息挂接展现、查询、定位及分析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

2)通过地址编码、地名分类代码、兴趣点分类代码标识,可以实现任意条件的成果输出,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地名地址匹配)和利用率,实现了面向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多个行业、多用途的目的。

3)地址编码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区编号,可以更好地与将来的社区网格管理进行衔接,便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社区化(网格化)。

4)地址拆分提高了将来地名地址匹配的精度和效率,便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各类专题数据与之匹配和挂接。

5)标准中地理实体标识码和建筑物编码信息将有利于将专题和社会经济信息与建筑物或地理实体(如行政边界、河流、道路、院落等)的挂接、联动,便于统计分析、客观展现。

6)照片、视频、网址、邮编等信息使地名地址信息表达更为丰富,脱密信息标识、数据来源、采集更新属性信息及区域元数据便于数据利用和管理。

2.应用实践

在标准制定后,南京市规划局与公安局紧密联系,顺利完成建邺核心地区的地名地址采集建库,并通过实践反复验证并完善数据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该部分数据已经在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南京、智慧新城专项系列平台上展现。地名地址采集、建库实践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数据标准,使其能够直接指导生产,也为后一步工作提出了思路:

1)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管理平台研发:完成数据归整、质检、入库、更新等辅助工具的开发,为数据建库提供质量保障;另外基于该平台还应实现地名地址唯一标识码编码管理、更新维护、地名地址数据匹配(专题挂接融合服务)、导出等功能。

2)应联合公安局、民政局等权威部门联合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审核、更新维护等相关工作,保证地名地址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

3)建立联动更新制度:要使地名地址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中发挥更好的应用,还应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等分级触发更新维护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其现势性、可用性。

四、应用愿景

地名地址数据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使者、社会管理与经济活动的桥梁,是实现各部门数据在地理空间上有效共享的重要纽带。地名地址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及权威性特点,将为新型城镇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地名地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家底,客观分析,为新型城镇科学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以往的规划设计在前期现状分析时往往缺乏对人口、经济、基础设施、产业等相关信息空间布局的有效判断,导致规划设计由“拍脑袋”决定,缺乏科学的依据。而地名地址可以与企业分布、企业产值、人口统计、法人数据、GDP统计等规划编制的重要因子进行空间匹配和共享融合,有助于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也有助于揭示人文信息与城镇化进程等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都将为新型城镇的规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媒介,通过地名地址匹配,将各种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要的信息与之关联,将可以开发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城市管理应用平台,可以在空间上进行直观展现和动态维护管理,如住宅管理、户籍管理、卫生管理(环卫、垃圾中转站)、集贸市场管理、公厕管理、公众出行、安全突发事故的处理、建筑能耗监测,甚至可以做到电梯、锅炉等质量安全问题跟踪,残疾人员、老年人员定期管理和跟踪,娱乐场所与公共场所定期跟踪管理等细节性的管理。依托于地名地址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一种常态性管理制度,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直观和科学有效,将提高城市管理部门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3)新型城镇规划设计、规划实施与精细化管理相互促进。新型城镇的科学规划与实施,将促进地名地址的不断更新,而其通过精细化管理获取的各个层级的专题信息与地名地址空间挂接,又将为下一轮的规划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施面向新型城镇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客观分析—规划设计(调整)—规划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个不断完善并螺旋式上升的闭合环,整个过程将是新型城镇发展有力的推动力。

五、结束语

地名地址数据建设与其他GIS数据建设相比,具有数据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便于利用的特点,它将为智慧地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格局提供科学依据,也是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推手,通过它最终将体现新型城镇的整体观、历史观、系统观的科学发展新理念。

作者:诸敏秋 宋以胜 王芙蓉 尹向军 赵伟 单位: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9010—2011[S].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GBT23705—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陈玉萍,张秀.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研究[J].测绘通报,2015(6):103-107.

[5]卫启云,渠伟勇,黄鸿,等.城市地理编码的部门信息共享与应用实践[J].测绘通报,2014(10):101-104.

[6]佚名.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十问[J].领导决策与信,2013(25):4-7.

[7]李军.城市管理需要精细化[J].现代城市,2011(2):45-47.

[8]杨萌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J].财经界,2014(4):100-102.

[9]张森奎,郭庆堂,许有田,等.基于MicroStation平台地名数据采集更新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2):191-194.

篇5

20世纪80年代末,以上海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复八线、北京地铁1号线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建设为标志,我国真正开始了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为目的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历1995年至1998年3年调整阶段后,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蓬勃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38个城市经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超过6880km[1],其中22座城市的95条线路已经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933km。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涉及到20多个专业40多个子系统,专业跨度大,接口多而且复杂,同时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难度高、涉及面广泛。因此,轨道交通项目设计通常由十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目前国内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管理通常采用总体总包模式。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体系包括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所有设计活动以及政府、业主、设计、咨询等相关各方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各方主体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中的角色各不相同:政府是主要的投资人,履行立法、设计审批、跨部门协调和监管等职能;业主是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策划、外部协调以及设计与建设目标控制、报批等工作;设计单位作为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合同与法律、法规规定的设计成果及相关服务,并对所承担的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咨询机构受业主委托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活动与成果进行咨询、监督和审查,为政府的审批、业主的建设管理和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支持。目前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轨道交通项目涉及不同层级不同体系的职能管理部门,稳定外部设计条件的沟通、协调工作量非常巨大;(2)轨道交通项目专业多、接口复杂,设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沟通,设计冲突和反复较多,设计效率不高;(3)在总体总包设计模式中,由于业主与所有设计单位之间存在合同关系,总体总包设计单位协同力量不足,业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项目技术、质量和进度进行管理,包括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4)总体总包设计管理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业主明确的设计目标和要求很难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项目设计与现场实施矛盾冲突较多。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方面,应当突出精细化设计管理。本文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项目设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对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和设计工作的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2精细化设计管理的策略

精细化设计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随着社会分工、技术进步和服务质量不断深入细化背景下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建立在常规设计管理的基础上,并将设计管理引向深入的设计思想和管理手段。轨道交通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是一个涉及轨道交通所有专业、参与项目的所有设计单位、业主技术质量管理团队的体系[3-4]。“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化”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面对轨道交通多元化发展、交通出行绿色、生态和人性化以及交通出行者对城市交通品质和要求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注重线路与车站建筑的一体化衔接、车站用地规模的集约化利用以及相关专业的技术设计与管理服务等统筹协调,轨道交通全过程精细化设计与管理已是轨道交通行业大势所趋。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在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建设中,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把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方向和交通出行者的需求作为设计目标,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细化,按照不同设计阶段有效落实到各个专业设计过程中,达到提高设计效率、落实设计目标、打造精品工程的目的。通过多年实践和优化,精细化设计管理逐步体现出以下优越性:(1)可以清晰明确设计目标,并通过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设计环节,有效保证目标的实现;(2)可以通过规范的设计技术和流程管理,优化技术管理体系,及时调整设计过程中的偏差,减少返工,提高设计效率;(3)始终关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通过专家咨询和技术评审,提高设计质量;(4)将设计管理按照阶段和专业进行管理,优化机构设置,减少管理层次,界定工作职责和接口,避免体系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本文重点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设计为例,从技术质量和进度管理角度,研究如何建立站点精细化设计管理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管理的各个环节。

3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

3.1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构成

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由技术层面和管理与服务层面组成,其中技术管理层面主要涉及线路、建筑、结构、通风空调、给排水、强电、弱电等几乎所有专业,负责制定各自部分的精细化设计管理目标、主要内容、执行流程、管理考核与成果总结等。管理与服务层面主要包括信息资料、会务考核、计划合同、报规报建、外部接口协调等内容,负责日常与规划、公安、市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主要由业主单位技术资料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精细化设计管理的总目标,并负责对体系各模块进行指导与考核。

3.2精细化设计管理目标

车站是轨道交通的关键节点,是轨道交通客流聚集和疏散的关键场所,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通常包括公共区、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同时也包括商务和其他功能开发的发展区。轨道交通车站的建设和结构设计,是总体设计的核心组成和关键节点,车站设计体系见图3。目前车站综合设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车站的建筑形式单一,设计布局功能结构大同小异;忽略车站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轨道交通站点今后的发展,导致换乘通道过长或者换乘不合理的情况;忽略车站细部与平面功能的综合设计,总体设计与各相关专业设计接口衔接粗糙[5]。苏州轨道交通明确地铁车站设计以节约型、人文型、发展型、环保型、安全型车站为理念进行精细化设计,其相应的设计目标如下:(1)节约型车站,其内涵并不是要通过压缩车站规模、降低乘客舒适性达到降低土建投资为目的,而是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设计,优化配线布置,方便使用和管理,达到控制车站规模,减少投资。(2)人文型车站(图4),车站设计体现人文关怀,使用方便,集散安全,创造舒适宜人的乘车环境,并在设计中切合城市文脉。车站应秉承“设计为建设服务、建设为运营服务、运营为乘客服务”的理念,所有的设计、建设最终落脚点都是乘客。车站是旅客乘坐轨道交通的重要场所,车站设计应以“以人为本”,为乘客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作为指导思想,为乘客创造舒适便捷的候车环境、明确清晰的导向指引。(3)发展型车站,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和城市过街功能,依托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地下空间布局,并为未来开发预留条件。(4)环保型车站,把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达到车站与自然共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发展。(5)安全型车站,采用的标准、技术方案要确保施工安全、设备安全和运营安全。

4精细化设计管理主要内容

以车站精细化设计管理为例,精细化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总图专项精细化设计、通用图深化设计、车站标准化设计、车站相关专题研究等。

4.1总图专项精细化设计

4.1.1内容构成及设计流程

总图专项精细化设计主要包括加强前期总图设计的深度与广度,紧紧围绕城市设计、交通一体化设计、综合开发设想、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出地面四小件设计以及风险评估等内容,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总图阶段精细化设计目标要尽可能地稳定外部条件,为后续协调与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4.1.2分阶段控制目标

(1)总体设计阶段本阶段主要根据城市设计成果,重点研究站位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城市设计、现有交通设施规划、交通站点及周边客流分布等的关系,实现站位布置能够兼顾客流吸引、综合开发、交通一体化建设要求;初步满足出入口、风井、冷却塔等出地面条件;初步评估风险最小化;满足拆迁最小化;初步评估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的易行性;基本满足各职能部门要求。(2)初步设计阶段在总体设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勘察和调研资料,对地下管线、车站埋深、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工程筹划等进行深入研究,实现总图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地铁出地面部分均能落到实处,满足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报规报建等要求,确保无施工风险。(3)施工图设计阶段本阶段重点在于规划设计落地,应重点核实前期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做到坐标无偏差,控制性因素考虑全面且无影响,施工顺利实施。(4)景观、装修设计阶段本阶段重点在于综合考虑土建、景观、广场设计、导向、装修等,形成综合性总图,指导后续施工。

4.2通用图深化设计

对各专业总图进行深化研究,对通用图进行认真的修订,满足建设精品地铁的要求,实现车站建筑标准化设计(如设备房大小、站台宽度、站台长度、楼扶梯、出入口形式、低矮风亭、冷却塔形式、出地面残疾人电梯、地铁车站指示标志等等)[6]。

4.3车站标准化设计

(1)车站站台宽度研究,在对车站客流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车站站台宽度实例研究,从投资、系统设置、服务水平、房间布置等不同层面,分析研究不同站台宽度及其适用条件。(2)车站柱网布置研究,车站柱网布置主要涉及车站跨度、柱距,应重点从结构合理性、楼扶梯及房间布置、公共区空间效果、与屏蔽门关系等不同层面进行研究,确定不同站台宽度下柱网布置形式。(3)车站楼扶梯数量与分布研究,针对车站客流特征,从日常服务水平、紧急情况下疏散要求、站厅公共区综合利用、投资规模、扶梯故障下运营要求等不同层面,分析研究不同客流条件下适宜的楼扶梯数量、宽度与空间分布。(4)车站公共区布置研究,车站公共区布置是车站设计的核心区域,要求从车站客流特征出发,结合国内外车站公共区布置特征,从客流流线、过街功能、与周边地块综合开发联系,分析研究车站公共区布置方式,提出公共区功能、面积等方面的量化指标要求。(5)车站设备管理区模块化研究,车站设备管理区根据其使用功能一般可分为供电模块、弱电模块、通风空调模块、给排水模块、管理用房模块。模块化研究应遵从功能优先,坚持集约化布置和便于管理的原则,对同类设备管理用房进行整合布置,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运营管理费用,有效控制车站规模。(6)车站净高研究,合理控制车站净高有助于控制车站规模,提高车站品质,车站净高研究应针对不同站台宽度、柱网布置方式、通风空调设计,对车站净高提出建设性意见,供业主决策参考。

4.4车站相关专题研究

(1)换乘站专题研究换乘车站是轨道交通网络重要的客流转换节点,其设计合理与否,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根据轨道线路走向不同,一般可分为平行式和相交式2种换乘方式。应根据当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重要换乘节点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初步明确其换乘形式,为后续轨道交通网络调整与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资源共享专题研究轨道资源共享是实现轨道资源优化利用,有效控制建设投资的重要手段,一般包括换乘站资源共享、车辆段资源共享、主变电站资源共享、控制中心资源共享、机电设备系统资源共享等。应遵循“功能第一、节约优先”理念,从网络角度对资源共享的内容、方式、实施条件、控制手段等提出全方位建议,并针对轨道交通网络特点开展车辆段共享、换乘车站和主变资源共享研究。(3)综合开发专题研究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综合开发,将车站、地下步行道与地面重要高层建筑相互连接,共同形成地下公共空间网络,有利于推动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开发,形成以地铁站点为核心的地下综合体。综合开发专题应通过综合开发模式、综合开发规划管理、开发投融资模式、开发设计管理、实施技术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适用模式及技术导则。(4)车站导向与装修专题研究车站导向与装修是提升车站品质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车站人性化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视觉形象、装修、导向、设施、广告、环境艺术等方面,涉及出入口、通道、站厅、站台、车厢、街区等“六大区域”和内容、空间、材质、色彩、造型、灯光等“六大要素”。(5)无障碍及人性化专题研究车站无障碍设计与人性化设计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衡量车站人性化程度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应从地面到站厅、站厅到站台无障碍设施空间位置关系,无障碍设施选择,盲道与电梯关系、盲道与室外盲道关系、车站内部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对无障碍及人性化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6)地下站出地面“四小件”专题研究地下车站出地面“四小件”一般指出入口、风井、冷却塔、电梯等,其对车站客流组织及对周边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应根据轨道交通不同区域特征,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小件”设计导则。

5精细化设计成果管理

5.1成果控制

精细化设计成果控制主要由业主单位技术质量管理部门牵头管理,由总体总包设计单位负责整个流程的技术控制,最终成果经过审查后,形成成果文件,由总包设计单位下发实施。工点设计单位根据下发文件,予以执行,总体和咨询审图均应遵循下发的成果文件要求进行总体审核与把关。

5.2时间控制

精细化设计成果作为指导设计和管理的文件,其时间必须紧扣设计管理的不同阶段,层层推进,确保各阶段设计、管理工作均能在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的指导下进行。

6结语

篇6

关键词:精细化;概念;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建筑业市场疲软,施工企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企业不得不转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而改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是指以现有的企业经营为基础,以企业的生产力为依托,根据市场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订单生产加工并能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简而言之,精细化管理就是精益求精。精细化施工管理已经成为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之路。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精细化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1)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2)精细化管理就是用清晰、具体的措施取代抽象的、宏观的决策,废除笼统、模糊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一目了然的量化标准。

(3)精细化管理以细致全面的管理体系为基本特征,灌输精细、细致的企业文化,努力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劳动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建立精细的管理体系,强化企业链接、增强员工之间的协作,最终提高企业的收益率。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不仅是思想上由放任自由向积极主动观念的转变,更是在体系上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管理的突破。这是理念的变化,也是技术的进取。“精”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突破性的进取。

(4)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而不是打乱仗。这个概念强调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全员管理,精细表现在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其二是全过程管理。“精细化”不仅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宏观方面,也体现在管理的微观方面,总之,精细二字充斥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其三是市场的营销和运作。

(5)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二、建筑施工项目应用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1)精细化管理可以明确分工,责任到位

建筑施工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绩效效益与员工的工资收入挂钩,可以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一个参考依据,可以推动建设项目的和谐施工。通过精细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将工作细化到人、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形成默契,互相尊重,在平时的日常施工过程中,能够积极有效的调动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各项工作层层落实,强化监督施工人员标准化作业,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明确管理人员的过程控制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可以科学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培养施工人员形成精细化工作的良好习惯。在责任到位的同时,促使施工人员工作观念的转变,可以监督他们由以往的按照行业标准工作向自觉行为的过渡转变。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逐渐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加快了企业由单一制度管理向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并存的转变,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精细化管理以快速高效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目标为重点,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节能降耗为手段,实施了生产速度和技术结构,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有效促进了施工环节工艺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良性运转。对施工项目的经济指标、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合理化建议等日常工作进行细化量化考核。通过对比分析、查找短板、总结经验,对各项重要指标进行优化,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更加精准、经济、健康的理念投入到各项工作中,降低成本,努力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发展和节能降耗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新形势下精细化绿色施工的管理措施

(1)建筑材料精细化管理

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材料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材料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做好材料的采购管理。依据项目合同、设计图纸的要求制定采购管理计划,确定购买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采购控制目标和措施。做好市场调研、合理选择,考察材料生产单位手续是否齐全,调查生产单位的规模、诚信、销售等情况;考察材料生产单位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综合评审采购的报价等。做好材料价格的控制工作,通过市场调研或者咨询相关单位,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最好的材料购买。对所购买的材料应进行进场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其次,做好材料的现场管理,主要是指材料存料存放要防潮、防湿,材料发放要坚持“先进先出、推陈出新”的原则,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人员签限额领料单。再次,施工过程中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完善相应的控制制度,建立限额领料制度和预料回收奖励制度。做好材料限量控制工作,施工人员只能在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材料,如果材料使用超过预期,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2)人力的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企业当中,员工的素质普遍不高,这是建筑企业的现状。从业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据有关统计,在建筑企业当中,员工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仅占到15.86%,由此可见员工的素质水平。建筑企业对一线员工的管理手段普遍采用“胡萝卜+大棒”的模式,即对员工采用严厉的管理手段,并加上一定的物质奖励手段作补充。缺乏人文关怀和理性手段,这也是导致建筑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员工流失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在企业的管理手段当中,刚性的政策手段必不可少,但是,同时也要兼顾建筑企业员工的心理关怀和人文关怀,刚柔并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化对企业来说优点很多,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有利于培养员工的战略性思维,当绩效考核与战略目标紧密结合的时候,越是精细化,越能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偏,并能培养员工的战略思维,提高员工工作的价值感。其次,人力资源精细化有利于培养战略性人才,精细化的人力资源可以帮助员工梳理自己能力素质性,找到与战略的匹配。

(3)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在企业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降低施工成本,进行成本预算,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是建立土木工程目标成本责任制度,根据各个分项目成本预算进行成本计划分解,确定不同时段的成本目标。其次,根据工程项目构成成本进行成本核算,然后依据管理岗位细则,将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再次,一定要做好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成本控制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环节,一旦成本失控就会影响到整个成本管理的运行,成本控制中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标准,有效衡量成本控制绩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纠正偏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措施,可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对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因此,施工企业要注重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剑.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管控探讨[J].城市建筑,2013,06:127-128.

[2]李振龙.浅谈精细化施工与管理的重要性[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09:80-81.

篇7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施工深化设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近年来,精细化管理与施工深化设计在我国许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都得到了有效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决算超预算、概算超估算等问题,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大生产和分工细化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其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结合有效促进了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可行性都大幅提升,对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设计人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程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设计的成本控制工作都不够重视,在设计人员的选择上敷衍了事,往往忽略了对设计者综合素质的考察,导致一些综合素质不达标的设计人员进入到设计团队,这些设计者通常将设计重点放在施工技术的选择、施工安全性的考虑等方面,而忽略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这就导致其在设计过程中出现内容冗杂、工序繁复等问题,最终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给施工企业带来损失。

1.1.2建设单位对实地调研工作不够重视

在工程项目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并做好相关记录,这样才能为设计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但是大多数建设单位对实地调研工作都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忽略调研工作直接进行设计,这就很可能导致设计方案中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延误施工进度,造成工程施工工期拖长,最终导致成本的浪费。

1.2项目决策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大幅压缩工程投资

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一些项目负责人为了使自身负责的项目尽快得到批准,往往对工程投资进行大幅压缩,这虽然能使项目的审批通过率提升,并起到降低工程造价的作用,但这只是暂时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容易由于资金缺失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成本来解决这些问题,显然,这种故意缩减工程投资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1.2.2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

在进行项目决策之前,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并编写项目建议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该环节也很容易出现问题,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该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设备和材料的市场调研不仔细、对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法的认识不深入等,最终造成工程项目成本估算出现误差。

1.3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3.1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偏低

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具有显著影响,由于一些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欠缺,对生产材料、设备、人员等的配置不科学,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也存在许多疏漏,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最终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造价。

1.3.2成本控制工作未落实到位

在工程项目实际施工阶段,经常出现成本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其主要表现在成本管理与现实脱节、成本控制滞后、签证监督不到位等,这就导致在工程项目结算的时候出现一些额外亏损。

1.4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竣工结算阶段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最后阶段,从当前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不计后果,采取不平衡报价、恶意提高收费标准等不合法手段提高工程造价,这就导致业主和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结算的时候出现纠纷,造成结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一拖再拖,严重时还会导致工程项目不能投入使用。

2精细化管理与施工深化设计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应用的要点

2.1项目设计阶段的要点

项目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项目施工提供科学的设计方案,包括对施工流程的规划、施工图纸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的选择等内容,设计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整个项目建设成本的投入具有直接影响,将精细化管理与施工深化设计运用到该阶段的工作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应采用限额设计的方法,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各子项目的资金投入额进行限制,以免在施工中出现浪费成本的现象。②应注重对设计单位的选择,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设计单位,并从所有设计者中选择最优方案。③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对单项设计方案和综合设计方案进行对比、检查,分析方案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适当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形成质量最佳的设计方案。

2.2项目施工阶段的要点

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影响显著,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与施工深化设计应用于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应提高对工程变更协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审核制度,确保权责分明,审核批准流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其具备可行性。②应注重对经济效益的监控,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在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基础上,对经济效益进行实时监控,并确定相应的备选方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③应在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管理目标,并将实际取得的效果与期望目标进行对比,从多层面、多角度找出偏差,并分析偏差出现的原因,从而实现更加的阶段性效果,为工程造价的控制奠定基础。

2.3项目招标阶段的要点

一般来说,招标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应提高对合同的重视度,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全面了解合同中的责任条款,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并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合同的签订,这样才能保证招标工作的质量。②应严格落实工程量清单和标底的编制工作,制定科学的成本定额,为工程项目施工资金的分配提供依据。③应注重招投标工作的合法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条款进行招标工作,所有招投标行为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

3精细化管理与施工深化设计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对策

3.1案例分析

某住宅小区工程项目由2栋楼组成,其中一栋为28层,另一栋为24层,两栋楼均设有两层地下室,该工程项目的总用地面积为9183m2,地下建筑面积为10802m2,地上建筑面积为31032m2,本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经过审批后,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验收合格率为100%,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实行的是项目经理责任制,设有一个项目经理和多个管理人员,同时还设有技术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等下属岗位,所有人员各司其职,对工程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2成本控制具体对策

3.2.1树立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意识

精细化管理与施工深化设计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意识,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转变,让企业所有员工都树立成本控制的意识,管理者应加强对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的宣传,号召所有员工将节约成本的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3.2.2做好成本目标的细化工作

要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首先就必须做好成本目标的细化工作,将成本核算指标及控制点进行细分,遵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着力解决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起审批、调整、执行、考核等精细化管理流程,实现精细化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目标细化的规范流程如图1所示。

3.2.3提高成本管理体系的精细化

成本管理体系的精细化建设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项目团队,走“专业化”的施工管理道路,并成立专门的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检验试验等专业化分公司;②应实行以目标为导向的考核制度,注重对员工的激励,将管理责任与目标考核相结合。此外,还应当将规范性与创新性相融合,在企业内部设立节约奖、技术创新奖及超额完成奖等奖项,促进员工积极性的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与施工深化设计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与施工深化设计的理念,在成本管控过程中采取各项科学合理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作者:陈斌 单位:重庆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南春瑛.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8):214,216.

[2]陈琪.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J].河南建材,2009(3):97~98.

[3]陈敬全.优化项目资源配置,精细化管理和控制项目成本[J].现代商业,2010(32):114,113.

篇8

【关键词】公路勘察 设计企业 成本精细化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近些年来,伴随我国整体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在经济效益、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公路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使其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实现有效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勘察设计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实际,本文将在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特点及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优势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成本精细化管理多维框架设计与建议。

一、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特点及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优势

(一)成本特点

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的基本构成(分包成本+人工成本+其他成本)来看,其特点主要有三点:(1)分包成本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对其控制迫在眉睫。主要原因是:虽然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给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短期内诸多企业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不得不加大分包,这样成本必然上升。(2)人工成本呈现固定化的趋势,“总体可控,比例固定”是当前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企业人工成本的主要特征。一方面,该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加之近年来企业规模的扩张已成定局,人工成本总额自然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中国有企业居多,绩效考核的企业管理理念日益深化,要求企业员工的工资总额增速低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速。(3)其他成本在整体占比相对稳定,整体来看,我国的公路勘察设计产业已经发展成熟,所以办公费、差旅费和折旧费等成本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趋于稳定,一般来说在12%上下浮动。

(二)成本精细化管理在公路勘察设计企业运用的优势

根据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实践来看,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优越性应该成为勘察设计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必然途径:(1)需要企业转变成本管理的陈旧思想,逐步拓展成本管理范围,尤其需要强化价值管理。在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尤其需要重视与甲方的利益协调关系,从而创造更加稳定的环境来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浪费现象。(2)需要重视流程控制,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强调事件的全过程管理。也就是说要求勘察设计企业通过工作细化、过程差异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方式对其全过程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3)需要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的程度,通常来说,成本精细化管理立足于整体勘察设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以信息化作为重要手段,优化企业各部门及各个链条环节的相互写作从而,避免企业个体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整体和长期利益。

二、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多维框架设计与建议

本文根据公路勘察设计企业的自身特点,将从成本精细化成本管理层和内控实施层这两个维度来构建框架,并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一)第一个维度设计

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本着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需要企业管理高层重视成本控制,对成本项目进行科学的总体指导,以便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做好事前控制。比如以勘察设计企业的投资活动来讲,需要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事前分析力求“精”,有效防止因为调研不当或者不充分而盲目立项的事件。

(二)第二个维度设计

如果说第一个维度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层事前控制的重要性,那么第二维度就要求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的细化、分解与整合。换句话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成为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公路勘察设计企业的内控主要包括资金、购产销、工程项目、筹资活动、预算控制、成本费用、合同管理、外包与分包和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环节的管控。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相对性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实现财务管理的“零”死角。

(三)一些思考与建议

1.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的成本精细化管理

对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来说,知识型和技术型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因此,其人力资源成本精细化管理尤其重视招聘、培训等问题。在培训中,需要向技术出身的员工宣传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避免给财务人员监督控制费用支出、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财务审批等内控管理带来困扰,这也有利于企业形成一种“低成本运作”的企业文化和现金财务管理理念的氛围。

2.需要重视技术研发费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来说,技术研发费是企业资金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技术开发资金的预算、审批程序。在技术项目实施中还需要加强费用的过程控制,具体包括对每个项目的资金预决算、会计核算监督和结果考核等方面。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阐述公路勘察设计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成本控制精细化多维度管理框架的设计和建议。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尝试和摸索,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身成本控制精细化的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朱霞.浅谈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2]李永顺,韩永.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J].中国建设信息,2008(17).

篇9

关键词:物业;管理;模式;探讨

一、背景

背景一: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一家专业物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传统的福利型、行政型房屋管理体制由此向专业化、经营多元化复合型的物业管理体制转轨。所谓的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经营人受物业所有人、使用人的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范,按照合同或契约行使管理权,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以经济手段对物业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并为物业所有人、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使物业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背景二: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权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电力企业物业管理正由部门化管理逐步向规模化物业管理转变,由于现有物业公司还没有完全迈入市场化经营机制,仍然采用“管作合一”物业管理模式,项目的实施依靠主管部门拨经费来完成,尚没有转变角色,找准定位,市场竞争意识和长远发展规划缺乏,不能尽心尽力为业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背景三: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框架已完成,后续如何通过大物业建设整合建筑管理、大楼配电房的运行和维护、办公楼和职工生活小区内的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安保管理、绿化管理、清洁管理、文化娱乐、职工福利、职工食堂、房屋修缮、土建管理、宾馆服务、动拆迁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后勤与空调的资产管理、电力广告业务、电力培训业务等人、财、物的一体化运作,产生新的课题。

二、现状调研

衢州电力局成立于1986年6月,现有全民制正式职工930余人。截至2012年8月15日,衢州电力局本埠共有各类住宅小区3处,住宅面积约6.31万平米,培训中心一处,宾馆2处,各类办公用房设施约11.64万平米,各类仓储用房、变电站用房约43.1万平米,电梯10余部,从事物业管理职工37人。

由于电力行业本身属于垄断性行业,供电企业人均收入高于所在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体制内的分配机制使得整个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不大,导致物业管理的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成本高于所在城市区域平均成本。同时,由于高成本、低效率的原因,并未形成资本积累。此外,供电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化,使得从事物业管理人才匮乏,多数职工在从事物业工作前都是从事电力行业工作,对物业管理并不熟悉。成本居高不下的另一原因是变电站、高配室、供电营业所用房、农村低压配电房地域分布面广,布点面分散也是高成本管理之一。

三、电力行业物业管理面临的改革方向

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正面临一个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刻,物业管理行业外部和内部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物业管理市场环境日趋成熟,对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物业管理和项目实施职能分开管理模式,即“管作分离”模式也将成为必然趋势。对电力行业而言,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后续步伐的不断推进,物业管理的改革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客观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电力行业物业管理有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物业综合后勤服务和成本控制,尽快完成物业管理“管作分离”模式。

目前,我所调研的衢州电力局物业公司属于内部集体制企业,高龄化职工突出,人员基础知识结构层次不高,多数职工在从事物业工作前都是从事电力行业工作,对物业管理并不熟悉,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意识没有突破原有固化模式,给管理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如缺陷的处理不及时,工程管理跟不上项目节奏,工程监理未全部列入管理等,这不仅影响到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水平,而且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物业管理和物业项目实施的职能分开,已刻不容缓,也是未来三集五大后续面临的改革方向。

四、精细化物业管理的依据

(一)服务的精细化

服务的精细化主要是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它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培养员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养成精细的工作作风,使精细化成为每个员工的习惯。精细化管理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

(二)物业管理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虽然一些如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小型基建、土建工程等工作要求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有专门的技术和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来执行,但更多的是大量繁琐的如清洁绿化、停车场管理、保安管理、食堂的有偿服务现场管理工作,这些需要每天重复、容易使人因厌倦而产生惰性的工作看似很简单,但如果控制不严,就会有人偷工减料,引致部门(客户)的投诉。

物业管理的难度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做好繁琐的事情。如何使员工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负责的工作态度,如何监督他们如实履行工作职责并提高工作效率,是高级管理人员时刻铭记在心的事情。因此,要强调并重视细节,详细规范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流程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精细化管理还可以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目前人工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精细化服务管理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够做到精心服务,讲究细节,降低成本,持续提供让业主满意的服务。

(三)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标准化管理是对管理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并按标准进行管理。标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通过进行复制和克隆,使企业在管理规模的扩张中不走样,树立统一的企业形象,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和劳动效率。标准化是规范化管理的一种方式,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保证。统一的服务规范、质量标准、操作流程,严格的执行标准,是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条件。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一种管理体系,而是一种强调细节、重视细节、管理细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实行精细化管理,并不是要抛弃标准化管理体系,而是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对标准化体系进行检讨、修订和完善,将精细化注入标准化的体系之中。

五、物业管理实施“管作分离”的可行性分析

“管作分离”是指管理的机构或人员与具体实施项目的机构或人员分离,指管理的要和实施项目的职能分开,不要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样才会把要做的事情办好,要做的事做好,要履约的事履约好。“管作分离”其首要任务是变革原来的项目组织结构,调整部门设置与人员配备,以适应主辅分开,协同配合的运作要素。具体为物业项目的服务都由服务方接到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业务分派联系单来实施,物业管理者只需要设置专业监管的管理人员和客户服务的工作人员,即所谓的“管作分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规模效益,提升全体员工服务意识与专业能力。措施有:

措施一:发挥监管与实施项目的协同管理作用。

物业管理采取监管与实施项目职能分开,即监管由综合服务部受理,项目实施由物业公司受理。物业项目的现场监管与项目实施是实现“管作分离”模式的关键环节,电力行业按照设置综合服务部来替代原物业项目管理,按照“三贯标”体系要求,结合“管作分离”模式,采用“PDCA”方法,确定服务现场各具体工作环节的运作监管,在运作监管中充分做到年度计划项目资金的有效分解,对服务过程实施成效管理,使服务的过程设计、过程支持、过程实施、过程监管、过程改进、过程保持、要求确定构成循环,服务过程始终得到有效控制。

按照“管作分离”模式职责要求,综合服务部依据授权范围,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独立行使行政职权,承担起监管责任、经济责任等在内的各项责任,实现监管过程中的运作管理。而物业公司作为物业项目实施的职能部门,负责对所属物业项目进行施工落实和施工队伍资质的审查、监理的运作指导,实现服务过程的操作管理,两者合力形成企业对物业项目服务整个过程的监管与物业项目实施。

措施二:物业项目服务管理的社会化推进。

物业项目服务管理涉及面比较广,业务也比较繁杂,物业公司既可以承担全部业务,也可以把专业性比较强的部分服务项目通过招投标平台,进行公开招标,分离出去,委托专业公司来完成。物业公司主要进行组织、协调和内外部管理,物业管理社会化是以物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以及社会分工发达为前提的。物业管理职能的社会化大大方便了业主和使用人,使业主和使用人能集中精力投入到电力业务主要工作中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后三集五大若达到主辅分离的时段,社会化项目可公开市场化招标,项目成本会大大下降,最终实现精简不必要的职能部门,削减成本,促进内部沟通,优化资源管理目的。

措施三:项目实施专业化管理的可行性。

项目实施由物业公司统一进行。物业公司除了从事自身能承担的服务外,可将一些如绿化业务、保安业务、房屋维修业务、等业务分解到外包服务,有利于提高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并能进一步推进物业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换。

措施四:职能或经营项目重叠或相近部门合并,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合并仅服务于内部市场而无外部市场竞争能力的公司,充实物业公司的经营实力和多元化工作。如将原来电力广告公司合并到物业公司,实现资源互补,拓展品牌建设工作;电力培训中心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等。

六、结语

随着电力行业物业管理多元化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在电力行业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若大物业管理未来在三集五大后期达到监督管理和项目实施真正分离,构建起新型的物业管理模式,既“管作分离”模式,将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提升综合满意度,也会为电力行业的高效运作提升有力的后勤保障和成本的优化控制。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篇10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房地产工程;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地产项目的投资种类不断增多,施工规模也越来越大,技术施工难度也不断的加大,影响施工项目管理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并且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引进了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建设施工的成本,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缩短建筑施工的工期,增强企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下文中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述。

1 房地产项目工程的主要特点

1.1 房地产建设项目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房屋质量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旦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增加房屋建设的成本,还会拖延施工的进度。而且,房屋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政府为此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包含:地质勘察、设计、建造施工等各阶段。

1.2 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成本比较难以控制,开发的风险性比较大

一般来讲,房地产开发建造的过程也是投资成本费用逐渐形成的过程。房地产建设规模比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建造施工的成本使用环节比较多,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在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时候,难度系数比较大。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高的风险,对风险性管理的要求也比较高。

1.3 房地产项目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程度要求比较高

当前,社会化分工方式越来越明显,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组织功能越来越多,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建设开发的时候,要根据市场开发的要求,对项目的投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做好项目市场调研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工程建设以及市场营销工作,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系统性和程序性比较明显

在房地产开发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含的内容有:项目投资策划、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以及验收,每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完成上一项工作后才能够进行,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都非常的密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严格按照顺序有条理的进行开发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2 房地产精细化管理的优势

在房地产行业中,精细化管理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与其他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房地产精细化管理的操作比较规范。精细化的管理操作是企业中每个员工在工作的时候都要严格遵守的规范,这种管理方式能够使企业的运转更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精细化的管理能够使工程项目的分析工作更加全面。在进行项目分析的时候,精细化管理能够运用高科技手段,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

(3)精细化的管理能够促使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更加的规范。在企业的发展的规划管理中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定企业发展的近期和长期目标,目标内容主要有:企业的发展的管理模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取得的利润、企业的文化等;另一方面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4)精细化的管理能够强化企业对项目工程的有效控制。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按照精细化的控制方式进行,能够有效的减少项目工程中出现失误的情况,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5)精细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项目资金核算的准确性。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的时候,会涉及很多方面的资金内容,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减少资金出现漏洞的情况。

3 房地产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需要控制的主要问题

3.1 房地产项目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的时候,很难实现标准化的生产

我们知道,房地产建设涉及的项目内容比较多,建筑施工的空间范围也比较庞大,一般情况下多为露天施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在施工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并且不同区域的房地产开发管理水平不同,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差距也比较大。

3.2 流程管理在房地产建设施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房地产建设项目管理的好坏,能够对企业的兴衰成败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一步步的完成建设任务。所以,由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房地产项目建设流程的重要性,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的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在房地产行业引进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还能降低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在房地产项目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4.1 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进行

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就是要以对人的管理为核心,在开展项目工作的时候,围绕人进行组织,并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项目管理人员也要组织开展管理以及经营实践活动,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促使人们在组织管理工作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对项目工程的管理人员来讲,用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用企业的文化人情感化人,是相对较高的企业管理境界。总结来说,管理就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坚持管理以人为本的同时,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进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4.2 企业要对精细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

根据房地产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知道,房地产建设的周期时间比较长、工程量比较大、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从项目开始规划设计到最后的竣工验收,把房子销售完成,一般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房屋成交价格,就需要选择上市的最佳时机,这就导致房地产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期间人员变动的情况会经常出现,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我们知道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

4.3 设立阶段性目标、对项目进行分解落实

在房地产项目中,企业要想完善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内容,就需要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设立目标并进行落实和完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参考下面几点内容:

(1)建立明确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把企业制定的相关计划以及分派的考核任务下达到相关部分,对不同的岗位、专业进行量化,逐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2)不断重视目标激励发挥的作用,对企业工作比较优秀能够超额完成任务的员工或者部分,进行奖励,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进而更好的对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

(3)建立企业管理的双向机制。该内容就需要强化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同感,让员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通过目标考核的方式衡量员工对企业的贡献。

4.4 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就要实行柔性管理,提高实效性

精细化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不需要借助规章制度,采用民主平等的管理方式,激发每个员工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业绩。柔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内在的重要性,更加看重的是每位员工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性,相对来讲,这种管理方式更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5 结 语

随着房地产企业工程项目的不断拓展,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将会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该管理方式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项目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促进企业的快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房建施工管理;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现代化房屋建设对房屋质量要求、舒适性、功能性要求更具体,相应的物资需求种类、数量也明显增加。物资应用过程本质就是建设成本的消耗,精细化的物资管理是保证施工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管理措施,为实现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全面的过程控制奠定基础。

一、我国房建施工管理中物资应用管理的现状

(一)物资应用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房建施工现场受建筑人员、场地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物资采购、出入库、实际使用、物料报废等流通环节缺乏系统记录和监管,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供应链条。尽管一些施工企业意识到了物资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必要的管理措施,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并未从物流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系统的改进物资应用管理方式;只是局部性的加强监管力度,没有全面学习研究物流管理理念,供应链全流程的系统优化体现并不明显;现代化的物资流通管理应该包括物资筛选、采购、仓储、配送、应用、反馈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分别管理。

(二)物资应用管理模式单一

企业管理部门与施工现场分设两地,物资应用不能做到实时管理,多采取简陋开放,依靠建筑工自觉性的粗放模式。施工物资管理因其物资种类、数量、用途、储放等细致的品规分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大部分房屋建设施工现场,物资没有依据物资用途功能、储放环境要求、依据规范来进行施工物资现场管理;物资管理缺乏计划性、组织性、规范性,导致物资浪费、功能缺失,加大材料成本,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三)施工物资采购

随机性强物资采购环节是一项操作弹性空间较大的工作,传统物资采购为了保证施工工期,常常简化物资釆购、筛选流程,不能保证择优选择性价比高的物资;由于物资采购涉及多个分项、各个部门,常因沟通及统筹计划性不强,造成施工物资釆购随机强;供应商档案建立不完善,分散的供应商关系不易建立长期稳定的釆供渠道;物资采购流程把控度不高,为房建施工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因素。

(四)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房建企业目光、精力多集中在工程进度、施工技术上,对物资供应管理能力建设重视度不够,大部分企业仍采用效率低下的单据、批示文件传递来衔接物资流通链中各环节,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从长远发展来看,落后的管理措施严重制约着工程进度,不能给先进施工技术提供优质的物资保障;信息化的引入可以将物资应用管理结构扁平化,提高物资输送效率,更能将繁杂的施工物资做到精细化管理。

二、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在房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物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施工物资成本控制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统计,物资成本在房建施工总成本中占到50%-60%的比例,精细化管理能从科学、规范的角度出发,纵向深度剖析物资应用流转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紧密度,保证物资高效供给;横向对比评估施工物资的性价比,择优选择性能优良,价格实惠的产品。从而为企业降低房建施工的物资成本,创造企业真正的经济效益。

(二)物资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物资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将监督管理渗透进有关物资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施工物资是企业工程建设的连接线,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随着物资流转参与其中,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严格的标准,完善的数据,将物资管理服务于细枝末节,同时也将房屋质量管理体现在房屋建设施工中的微小细节上,房屋质量是房建企业的命脉,也是长远发展的立足之本。

(三)物资精细化管理便于施工物资统筹管理

物资精细化管理既是对物资运转流程的优化,也是对物资流转动态的管理,通过将物资计划意向、巿场筛选、采购验收、入库存储、申请发放、应用监督、库存盘点、损失报废、核算考评等一系复杂流程精细化管理,摒弃冗杂无效的程序,优化管理流程,也做到实时掌握物资动态信息,将施工所有物资统筹管理,能根据施工要求做到应急调配。

三、房建施工管理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一)物资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房建施工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是将管理覆盖到房建全过程,从对过程中参与人员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开始,到落实执行方案、执行过程监管、总结经验、改良措施等流程环节中渗入精细化。全面精细化覆盖不是增加操作程序,而是对原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种做法,提高有限物资的有效合理利用,达到施工成果的精细化。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挖掘房建企业的巨大潜力,通过优化流程节约人力资源,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以一种管理模式的改变换取企业高质的产出和丰厚的收益。可见,房屋施工管理中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是房建企业势在必行的管理方式。

(二)物资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

房屋建设是房建企业利润实现的唯一途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高效的管理能增强企业市场反应能力。而物资流通领域则是房建企业挖掘另一利润源的唯一途径,房建施工需要巨大数量的物资,转运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额大,精细化的管理有利于物资数量的科学管理,运输派工统筹实施,有助于降低施工期间物资流通成本降低,加快企业资金流转周期。物资精细化管理是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运用对流程细节的修缮达到高效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信息化物流软件的应用,即可从根本上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将物资精细化管理与企业运营管理各环节无缝对接。

四、房建施工管理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构建完整的房建施工物资管理体系

房建施工管理中物资应用是一个完整的物资流通过程,在管理上引用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整合现阶段分散的物资管理环节。首先企业管理层对各项目物资需求的合理性通过项目进度分析、质量要求考察等审核,其次物采部门对物资性价比分析,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物资购入结合物资特点分类存储;最后各项目根据需求备案领用投入到房建施工建设中。从使用层—管理层—采购层—使用层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物资管理循环,整个流程分级细化管理,责权明确,物资质量不良反应可以溯源查找。

(二)强化物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精细化物资管理的实施基础还是对人员的管理,引入先进、科学的物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物资管理人员的观念,认识现代物流管理的便捷、高效性,利用计算机信息化软件让物流管理人员从烦琐的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还能帮助解决手工难以完成的物资信息处理,规范物资管理人员管理标准,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人才素养水平,培养专业精细的物资管理人才梯队,挖掘物资管理的更大潜力。

(三)优化物资采购程序

物资材料采购将企业内部各项目部门与企业外部第三方施工单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物资信息传递的速率直接影响房屋建设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因此将物资相关的多方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至关重要,通过平台将对物资的要求、到位时间、需求变化、工程进度、不良报告等信息及时、定期互通,便于物资供应保质准时提供,避免待料停工,增加施工成本。物资采购做到供应商系统选择、科学管理,有助于物资采购链条的畅通。物资供应商采取招投标、市场调研、现场考察等方式集中选择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减少供应关系中间环节,良好的供应关系保证物资及时供给,减少物资库存积压和频繁采购造成的采购成本浪费,同时也降低企业在物资存储上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有效使用率。

(四)完善现场物资管理制度

物资管理来源于对物资流转各环节的要求标准执行情况的监控,是由物资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根据对物资的性能评价、标准验收、存储条件等细节性要求来拟定物资管理制度。在物资性能评价方面:满足施工需求的同时利用有效谈判降低物资采购价格,明确质量责任,提供优质产品同时保证不良物资有完善的处理解决办法;在标准验收方面:除了对外观、数量验收之外,抽取部分物资进行质量标准检测,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物资符合房屋建设要求;在存储条件方面:定期检查物资储存环境,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调整物资存储场地,在现有存储条件下做到经济、安全、适用,物资领用做到专人负责,物资流出备案登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建施工管理中物资应用的精细化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房建施工周期、房屋质量进行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物资应用精细化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管理过程复杂等特点,故此项工作的开展应从企业房建施工要求、物资流通链条、采购供应关系等具体环节深入研究分析,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全面考量,更便于企业实施开展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控;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变化有许多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创新,同时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文化也是不断的提高着,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寻找一条技术管理与激励的路子来,合理的把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运用到建筑业当中,在这其中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就是顺应着这个方面出现的,只有大胆实践创新,坚定信心,必将在建筑市场中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满足当代社会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要求。

1、精细化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比较消耗资源的企业,施工中要消耗很多的产品,而且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同时,建筑施工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进行,通常由于施工的环境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制约就施工企业的正常施工以及其经济效益。这时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步伐就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加强管理的主要方式。

1.1有利于工人建立责任标准

施工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使得管理以及施工人员的工作被量化分解,然后建立符合自身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从而让管理更为合理,做好自身的工作,层层的划分每个员工的工作,这样可以进行分重点的控制以及管理,岗位人员业就会加大精细化工作的生产意识,继而出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建筑施工。

1.2符合国家发展的宏观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工程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没有完善的建筑市场以及科学的体制,许多的市场主体的责任观念以及信誉意识比较淡薄,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在投资时的风险被加大,再同国外的建筑行业相竞争时常处于不利地位,使得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时就要对建筑领域的管理方式进行突破和改善,最终提高施工的质量。

1.3有利于激励工人争先创优

精细化管理能够加大施工和管理人员和人员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施工环节以及条件,精细化的施工管理能够使得员工的收入可以同实际效益相联系,从而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还可以协调好各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化解其之间的矛盾,为工程项目的安全高效完成以及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 精细化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为了切实搞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有关部门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与体会,将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归纳、分析与总结,编成精细化管理制度和规定,同时作为精细化建筑管理工作的准则。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制度有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自检体系、保证体系,同时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2)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指标,落实各级技术人员的技术责任;

(3)组织做好图纸自审、施工方案编制并进行精细化比选;

(4)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制度;

(5)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编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施工图纸设计以及技术的交底制度;

(7)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同时控制好施工的质量;

(8)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

(9)控制施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10)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有效途径

精细化管理的内在意蕴,精细化管理为了适应当今集约化和大规模生产的客观状况而建立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要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施工化管理模式与体系,必须注意从下面几点入手,希望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

3.1建立技术组织机构,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

首先,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其次,强化落实,以法治企,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组织全体员工,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部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

3.2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建筑工程开工前,贯彻施工安全措施的关键是项目负责人应向参加施工的各类现场管理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同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以增强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

3.3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好与坏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材料质量高低。在购买施工材料前,掌握充分的施工材料的具体情况,要提前对施工材料进行调研和分析,货比三家,在合理的价格上,选择可行的合理的材料,继而满足工程的需要。必须完善有效的构建材料质量的验收机制,严格检查和验收现场的施工材料,阻拦质量未达标的材料进入。

3.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应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完善信息化,它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和潜力。优化组合这些现有资源,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合理的运用网络技术,利用国家的即时信息,调整工程的某些方面,这样才能对精细化的每个细节的发展动态进行传播和普及,同时也能对一些施工和过程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久而久之有利于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系统为建筑施工提供保障。

3.5抓好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最主要的是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3.6加大对施工现场资料管理的力度

建设工程的永久性文件是现场施工技术资料,依据现场施工技术资料进行改建和扩建。因此对现场施工技术资料应当定期检查随时搜集,资料保管员必须保证施工现场资料的完整情况,真实,准确地、做好自身的资料管理工作。

3.7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的检查工作具体涉及有安全检查和施工技术检查等流程。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是为了施工的机械、施工的材料和劳动力等要素在施工现场有序运作提供保障,使得建筑工程施工地顺利进行。在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上,包含了城区的规划、消防、交通、安全及文明施工等。一旦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了问题时,必须及时的进行整改,要求作业人员按照设计的指标严格操作。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之中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全方位完成工程检查,选择多种方法的使用,实现精细化管理。

总之,建筑工程的施工精细化管理是细化管理,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造优质精品工程和提高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精细化管理真的是势在必行的,建筑企业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让建筑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大技术革新,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各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做好每一个工程,在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应该注重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性,为加强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献计献策,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为我国的建筑业提供贡献。

参考文献

[1]严俊强.项目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2007,(11)

[2]蒋杰.建筑施工中各专业间的精细化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1(06)

[3]张超.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J].交通世界,2012(08)

篇13

围绕公司三大发展战略,坚持公交优先、力创公交优秀总体思路,按照“九优”工作理念,积极推动营运秩序创优、安全保障创优、文明服务创优,加快公交营运发展,力促经营效益明显提高、营运指标明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营运智能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二、加快“四个推进”

1、推进线网优化。结合全市道路新建,大型客运枢纽改造、扩建,合理完善公交线路布局,扩大边远城区营运,抢占新的客运市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力争完成:武汉天河机场扩建,航空公交线路调整建设方案;汉口、武昌、武汉新火车站公交线路配套、衔接方案;轨道1号、2号、4路公交线路的衔接方案;后湖地区、武汉新区、东西湖台商投资区等地区,及市区一批空白、新增道路衔接方案;中南路立交桥等大型工程建设公套方案;黄陂南部地区公交线路改造方案;中心城区至盘龙城、黄陂前川地区的公交线路建设方案;南湖花园等地区公交线路配套调整方案。

2、推进营运发展。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及市区客流变化,按照稳定中心城区、发展新区、拓展偏远城区的思路,合理确定总体运营规模,推动营运发展。

3、推进营运智能化系统应用。坚持“科技兴交”思路,按照公司发展战略构想,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建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营运智能系统运用,推动营运管理由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的转变,提高城市公交科技含量,建立现代化的智能城市公共交通。一是加快GPS营运调度系统的应用,在前期部分线路试点运行的基础上,扩大应用范围;二是推进月票电子化;三是加快智能防伪投币箱改造;四是建立IC卡数据宽带传输和查询系统;五是建立服务投诉三级联网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4、推进安全服务创优。坚持公交优先,力创公交优秀的指导思想,着力推进安全文明服务工作,着力打造安全型公交、和谐公交,力创公交优秀。全年结合文明创建工作,认真抓好“三优”建设,即建一个优秀部室,带一支素质优秀的员工队伍,建一个良好的安全文明服务工作机制,形成优质安全文明服务氛围。

按照文明创建要求,狠抓安全管理,开展好三个活动,即百日安全竞赛、市“安全生产年”活动、公交行车、停车秩序整治活动。落实“两个规范”,巩固精细化调研成果。坚持安全工作的源头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做好降违章、降事故、降事故费用工作,确保全年安全指标达标。要重点加强对违章率高的人员处理,对违章高的人员要进行日教育,月清查,严重的给予解除合同,真正突出“违章是隐患,违章是事故”的观念,使各级领导,一线管理人员切实把抓安全、降事故摆到重要工作日程。按照普及、提高的思路,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服务创优,做到“五个不断线”,即文明创建不断线,优质服务不断线,规范管理不断线,创优竞赛活动不断线,安全教育检查工作不断线。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加大创建文明线路的普及力度,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完善公交服务热线信息管理,提高文明创建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两个加强”

围绕构建和谐公交的目标,要着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强基础管理,促进营运工作上台阶,努力使营运管理工作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

篇14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1年4月,在充分研讨分析的基础上,石景山区制定了《石景山区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方案》,确立了建立健全市容环境责任区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经过洽商委托负责石景山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系统设计的三友测绘公司负责系统开发。为方便系统开发工作,由区监督指挥中心主抓,区市政市容委、区园林绿化局、区环卫中心、区水务局、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指定1名联络员,会同测绘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小组,协调推进系统开发和本单位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项目实施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制定技术方案,选定地图底图。二是实施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实施步骤有八项,分别是地形图的修补测、责任区地图指认、赴现场采集调绘、按标准整理成果、赴街道核实数据、整理遗留的问题、面对面集中交流、对成果确权认定等。三是实施数据图层入库,属性表录入,初步形成电子地图。四是做好辅助软件开发,完善系统监督、考核、评比、分析功能,初步形成信息系统。五是导入平台数据,实现互联共通。

经过为期一年的多方努力,市容环境责任区信息系统初具雏形。完成了《石景山区市容环境责任区统计表》第三次修订,划分责任区块3875个。其中环卫中心740个、园林局1036个、街道147个、小区物业315个、社会单位686个,在施工地、沟渠等951个。根据现有地形数据,道路清扫责任区细化到主干路、步道、门前三包及绿地(首钢绿地)等。城市绿地细化到园林自管绿地、环卫中心保洁绿地和公园自管绿地三类。街巷胡同责任区初步划分完成。完成了全区9个街道辖区的数据图层入库工作,初步形成电子地图。属性表录入重点在老山街道进行了试点应用。

二、实践经验与思考

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需要对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辨别和分析,工作量较大。有些台账统计数据笼统模糊,口径不一,不够真实、准确和完整,或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字早已发生了变化,而台账并没有实时更新。二是需要对责任区划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综合协调,工作难度较大。既要实地调研,又要多方论证,有些因历史原因或产权纠纷等确实难以落实责任人的则要发挥决策、决断的作用,指定一家单位负责。三是属性表的录入和信息系统的对接有一定难度。按照相关计划,石景山区把市容环境责任区信息系统作为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建设,两者间即相对独立,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项目实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容环境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本市实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责任人、责任范围、责任标准则是奠定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的基石。传统的责任区台账四至范围以表格文字描述,具置难以判定,容易造成盲区、扯皮和交织。采用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后,责任区划分更形象,更直观,信息存储量更丰富,有利于实现统计台账、电子地图与地理位置的有效统一,方便城市环境的管理与监督。

二是环境卫生考评工作更加全面。依托《石景山区环境卫生考评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区级环境卫生监督巡查和考核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等各渠道反馈的有关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自动分类和跟踪督办,结合区级环境卫生检查队伍的监督巡查,从履行职责、落实重要任务及日常检查三部分实施考核。考核结果自动生成,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统计分析功能更加强大,可按街道、按社区、按类型、统计分析市容环境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和事件,为落实环境卫生考评工作提供依据。

三是成本核算工作更加明晰。电子地图生成后边,各单位承担的环境卫生作业面积均为实地勘测后的实际数据,可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纳入环境卫生作业经费预算体系,有利于道路清扫、街巷保洁、绿地保洁等相关作业经费的精细化核算。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服务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简化日常工作流程,解决部分责任区划不明晰的问题,达成各部门对自有作业范围的确认实施和对他人作业范围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信息沟通和交流。简单一句话说,信息系统是为日常管理工作服务的,应充分地反映日常管理要求,并随着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调整完善。因此,在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服务日常管理”这一工作目标,明确实施步骤和工作流程,根据工作需要搭建科学、合理、简洁、易操作的系统框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复杂的系统设计,高、精、尖的技术性用,花哨而不实用的统计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