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范文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篇1

关键词:电力集体企业;信息化;集约化管理;承包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114-03

企业信息化营运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交易效率、管理精度、决策速度。2010年以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逐步推行劳动组织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上海电力集体企业集约化管理也于2010年全面启动,以适应主业客户和自身发展的需求。鉴于上海电力集体企业管理层级多、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重叠的实际情况,在推进集约化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无疑是支持企业集约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电力集体企业信息化管理状况

一个有效的双向信息传递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集体企业集约化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伴随着体制深入推进,电力集体企业信息化管理经历三个不同阶段。

1.粗放型管理阶段

20 世纪90年代以前成立的电力集体企业均属于电力主业的安置型企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其管理主要依靠主业和领导层指令性措施,机构设置简单,以班组作业为基本单元,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由于大部分电力集体企业都是根据主业的需要和业务发展设置,成立时间较短,管理受技术条件限制,公司总部对下属单位的管理仅采用指令式、会议式或检查式等手段,基本没有信息化。

2.辅助计算机管理阶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集体企业也日益市场化,规模不断扩大,管理较以往复杂,集体企业集团作为“企业”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和建立、增强,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资金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等开始由企业主导。为满足管理需求,部分电力集体企业开始推广会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等较为简单的信息化手段。这些手段通常而言都是对手工流程的模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有限,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电力集体企业粗放型管理的模式。

3.信息化管理阶段

进入21世纪到现在,电力集体企业取得更大发展,管理规模和管理层级更加复杂,管理难度加大。从内部管理来看,既有行政计划部分(主要体现在电力主业的行政干预,在管理上自主独立性就受到制约),又有市场部分(主要体现在非主业相关业务上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如在电网以外的市政工程、民用建筑等领域大多采取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2010年上海电力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来,集体企业与主业的关联程度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三集五大”管理模式,集约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在集体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纷纷学习和借鉴电力主业的先进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升级、完善和联网,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原先没有进行信息化的企业也可以斥资购买成套的商用软件,如ERP或其中的若干模块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这一阶段电力集体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开始和全面预算管理、决策支持等结合起来,依靠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迅速实施,开始改变了原有的业务流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力集体企业的集约化管理理念不断成熟,管理手段日益先进,集约化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二、信息化手段对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

实体化运作的新形势下,电力集体企业面临的经营和管理的挑战是全方位的,需要以战略为指导、流程为主线、预算为控制、绩效为结果。集体企业要实现集团化管控、集约化管理,信息化手段必不可少。

首先,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企业管理。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后,电力集体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关停并转”和集中“瘦身”,管理集团化、扁平化。由于集体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和区域的不集中,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集约化管理的理想模式就是在企业内部,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和资源配置优化,建立起集约化的组织架构、管理服务和流程控制体系,而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手段必须是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搭建在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上,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管理的集约化。

其次,时展的必然结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集约化管理还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甚至会产生更加严重的管理风险和漏洞(如管理人员的压缩,引发的现场安全管理、资金管理、用工管理等风险等)。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集体企业需要对企业系统重新进行综合集成,挖掘企业各方面的潜能,发挥企业整体效力,才能在集约化管理和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向管理要效益。

最后,信息化本身的优势使然。如今,大型企业集团均通过对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企业信息集成起来组成一个管理信息平台,达到数据共享,并借助专用软件,将企业管理向集成化、网络化改造,既能为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又能减少结构冗员,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电力集体企业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支撑。

三、电力集体企业集约化信息化管理面临的困难

相对电力主业而言,集体企业集约化管理由于起步晚、内部网络化程度较低,难于实现对异地成员单位的实时监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约化管理的效率。另外,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集体企业尚不能合理地设置大的系统和小的专业应用模块之间的关系;集约化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多数属于单个企业内部应用,极少实现与供应商、客户的集成,管理只能在很初级的层面实现,无法达到增值和资本运营的要求;集体企业一般都在初期建设比较重视,后期维护工作跟不上。

四、集约化管理的信息化策略分析

1.以信息化促进集约化管理,必须具备的配套条件

(1)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是指支撑企业管理运行所需的设备、场所等硬件及适合管理要求的技术经验等软件条件。目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系统已经建立了覆盖集体企业的广域网,集体企业已经建立了适应各自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但通道容量有限,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实现与主业客户的互联。

(2)人员素质。技术和软件平台本身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增值,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业务操作和管理决策等环节上提供监控、稽核和分析的手段,拉近计算机系统和管理者的距离,因而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的素质成为影响集约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集约化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对资金的合理调拨、决策支持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等环节,人员素质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直接左右决策的最终效果。电力集体企业以往属电力主业“安置型”企业,人员结构不合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支持性人才还存在短缺局面,但可借助集体企业内部专业软件公司给予支持,也可根据需要分阶段引进专业人才、加大培训力度。

2.以信息化促进集约化管理,必须遵循信息化客观规律

电力集体企业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以数据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框架下,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管理的中长期信息规划。数据集中、数据仓库、关键业务系统是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三大工程。数据集中实质是集约化管理模式的体现,确保信息对称,使分析成为可能,为数据仓库提供决策支持。要建立覆盖电力集体企业核心业务的关键应用系统,实现各级信息资源共享,还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信息标准,为实现现有应用系统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奠定基础。

3.以信息化促进集约化管理的实施思路

(1)以业务流程重组为核心,“自上而下”进行设计。集约化管理是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设时提高集约化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必须根据组织的战略规划,遵循“自上而下”的管理流程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对企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企业集约化管理方案,建立企业信息化的理想模型,提出企业管理功能需求。其次,要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平台和已有的应用系统进行分析,对专业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保护已有的投资。最后,要遵循“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原则,先行建设承包商队伍管理、人力资源、资金管理和工程MIS系统等关键应用系统,关键应用系统应先在有条件的单位试点后推广。对于风险大的、非关键的应用系统可以待时机成熟时建设,最后在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数据挖掘,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信息技术对集约化管理的高级支持和辅助决策。

(2)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自下而上”实施。电力集体企业集约化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依照优化的流程,从基层业务单元入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向企业管理、经营和决策信息化发展,从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向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发展。

五、久隆电力集团承包商信息化管理的创建与实践

久隆电力集团是一家集电力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项目全过程和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电力集体企业,拥有国家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送变电工程专业一级资质证书。与集团合作的承接工程施工企业上百家,近万名施工作业人员,现场作业人员数众多,各施工地“点多面广”。以手工方式对所有的作业人员进行记录、修改、统计,管理层对承包商的信息很难做到充分掌握,效率较为低下,容易出错,而且无法将收集到的数据及时与作业人员的档案信息进行核对,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利用。

为了加强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人员的伤亡事故,必须从人员的基本安全要素抓起,形成动态的信息管理系统,达到预警、预防的目的。

2009年起,久隆电力集团结合集约化管理的要求,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发了“承包商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安全预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前,首先组织系统设计人员对久隆集团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确立系统设计的需求和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

1.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如下:

2.承包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在新建设的系统中,计算机将139家承接工程施工企业及其下1万多名施工作业人员的基本信息信息收集起来,输入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预控管理系统,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培训情况、资质审查、企业的审核、资质等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管理。

(1)对施工企业的安全信息管理。根据核准的承接工程范围将企业分类。再根据企业本身人员的技能情况,又可将企业分为不同的资质:可承担110千伏及以下、35千伏及以下、10千伏及以下输电、供电、受电点力设施的安装、维修、试验的工程。

系统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建立施工企业的基本信息、施工类别、所获资质的信息库,所有数据等都可从系统中查询获得,建立电子化的资质审查流程,实现电子化的考评年检流程。

(2)对作业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所有作业工人在职前需要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由久隆集团组织,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才发放相应的许可证。所有通过职前培训取得相应许可证的作业工人每年还须接受年检,进行相应的考试。公司对作业人员培训后取得的各项资质实行电子化管理,将培训经历、成绩单、证书等信息输入计算机,并能及时准确地将工种、许可证信息与作业工人的实际情况保持同步。

信息系统将安全管理人员从原先的纸质档中解脱出来,能够十分方便快速地查找到所有承包商及其近万名施工作业人员的基本信息、资质信息、违章信息等,让管理人员充分掌握从作业人员到施工企业的整体情况,为提高管理质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供了有效手段。

(3)安全防护器具的信息管理。承包商所拥有的所有安全防护器具信息都被编号并记录至系统中,当安全监察人员实地检查时可通过手持PDA直接查询出相关的工器具信息,一旦发现不合格便可记录在PDA系统中,并立即停止不合格工器具的使用,有效保障了现场作业工人应有的劳动保护措施。

3.安全预控信息化管理辅助决策功能

系统提供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各种统计分析功能,包括人员资质、工种、年龄等项目的统计。实现对施工企业的各种统计分析功能,包括企业类别、企业规模等项目的统计。提供各施工企业、作业工人的违章情况统计功能。实现施工企业、作业工人违章预警功能。在数据完整全面的基础上实现年度分析报表功能。所有统计分析信息可导出至EXCEL文件,不仅仅从技术角度增强了电力工程的安全保障,更是从管理层面提升了久隆电力集团对安全的控制力,实现了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安全集约管理现代化。

六、结论

电力集体企业实施集约化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必须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只有坚持“自上而下”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分步实施的原则、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最终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充分支持企业集约化管理的需要。久隆电力集团从承包商基础管理入手,不断完善功能,逐步扩大信息化管理范围,初步实现了承包商管理的集约化、信息化。电力集体企业需要灵活掌握规划设计与实施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时需要进行个别单元的试点,使规划设计成果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信息化手段应用在电力集体企业集约化管理中一定能够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坚,杨波.论电网企业集约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J].电力信息化,2006,4(3).

[2]陈志强.多经企业实行集约化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02,(7).

[3]张斌.以信息化助力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J].当代经济,

2009,(16).

[4]夏轶.浅谈集约化管理[J].有色金属工业,2003,(2).

[5]刘万毅.施工项目实行集约化管理的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

2002,(5).

篇2

关键词:文化型企业 知识管理 信息化

中国文化产业,较之传统的农业、制造业等几大产业,发展起步晚、经济规模小、经济贡献率低。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数以百万计、方兴未艾的文化型企业,在文化立国这一大时代下,新兴的文化型企业完全有可能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自身的经营管理之中,这是由文化型企业自身特点和信息管理技术发展阶段决定的。

1 文化型企业具有的行业特点

1.1 知识密集型

文化型企业从加工对象、产品形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核心价值来看,都呈知识富集性、智慧密集型特点。从业务流程上来看,文化产业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产业。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产业高知识性特点将愈加明显。

1.2 组织扁平化

文化型企业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降低人员冗员等措施,使企业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信息流更加快速流动,从而使得管理效率更好、人员成本更小。

1.3 管理敏捷性

由于文化型企业多具有非实体性,而对市场和客户依存度相对较高,为提高企业效率必须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敏捷性管理,因此较为注重管理层次的简化、充分的授权、人员的能动性,以达到敏捷管理的目的。

1.4 更注重学习

文化型企业较之传统产业,其企业文化更具有开放、创新、应变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创造力和竞争力,因此在企业内部更加注重行业知识和资讯的更新和整理,以及经验交流和企业内训的实施。

2 案例呈现:早点影视的知识管理

2.1 企业介绍

早点影视是宁波市骏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影视流通服务商品牌,主要从事影视产品的运营与发行,是宁波市16个重点智慧城市合作项目之一,工信部授权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企业。公司的上游客户是影视出品方,下游主要是土豆、优酷、暴风影音等视频网以及电信和移动等运营商,也就是,通过采购和加工上游的影视产品,用自身的影视管理信息系统将其发行或分销给下游内容需求商。

2.2 公司对知识管理的诉求

早点影视是典型的学习型、知识密集型企业,同时具备组织扁平化、管理敏捷性的特点。一方面,要及时获取影视出品方信息以便于第一时间发出采购或参股拍制信息,同时还要及时掌握同视频需求相关的信息以利于影视的数字发行;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是海量的、离散的,必须经过企业内部精加工并输入信息管理系统才有利于运作团队快速消化和及时学习。

2.3 知识管理的系统架构

早点影视的知识管理系统分为三层(如图1所示)原数据层、数据加工层和数据输出层。

经三层处理,从大量的文档和系统中整理出内部学习知识、外部交易表单以及领导决策信息。

图1 三层知识管理系统

2.4 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实施

为了保证知识管理系统顺利而持续的运行,早点影视采取以下措施:①成立了信息管理部(如图2所示),负责知识管理平台的维护、信息质量的审查以及知识获取权限的设置等;②在业务部门和行政部设立信息专员,负责信息的及时输入;③将知识管理执行的好坏,作为部门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KPI);④行政部每周根据知识系统更新状况组织专题研讨会,由业务部门轮流主讲。

图2 部门设置

3 案例分析

知识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实施,为早点影视提供了全面的知识管理框架和系统的管理工具,并对经营流程进行更加规范化管理,这样就可以逐步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与协同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层次的经营水平。在软件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3.1 协同性设计理念

基于协同矩阵模型的设计理念,将知识管理同版权合同、客户管理系统、OA等其它多个相关模块强关联起来。当我们在系统中需要一种数据后,与这个数据相关的所有文档都被调动企业,从而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并根据设定好的形式结构化、有组织性的呈现出来。同时,在深刻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合作伙伴、市场潜力、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基础上,明确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关系,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知识管理能够不断地凝结企知识价值,从而使得平台的整体架构与信息流、价值流相适应。

3.2 要适当借助外力

企业在明确自身需求和设计理念后,宜借助外力进行信息化建设。早点影视虽然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但当试图自行研发知识管理平台后,还是感觉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管理理解上的欠缺,因此还是借助外力才顺利实现。一般说来,文化型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对知识管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如果自主研发知识管理平台,会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知识管理的软件供应商和咨询顾问能够提供科学指导和完整的方案,使企业能借助“外脑”或外力来顺利实施和实现知识管理。

4 小结

在宁波地区,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多为大企业,如奥克斯空调、方太厨具等著名制造型企业。作为一家文化科技公司,早点影视在外力的帮助下成功地开发并实施知识管理平台,这意味着,高度富集人才和知识的文化型企业,完全有可能在信息化管理上率先取得突破,从而为行业和区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范例。

参考文献:

[1]孙莲香.中国企业推行ERP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

篇3

一、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缺点

1. 财务制度落后

旧时代的财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虽然我们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然而其依然处于初始阶段,本身依然不够完美。因此, 还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此,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它是可以对我们的发展有一定的保障,然而不足的是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全面地认识传统的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一部分相关人员持之模棱两可的态度也让使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2. 财务管理技术落后

首先,与国外的财务管理技术相比,我国财务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更多的是跟着传统的步伐行走模仿,缺乏大胆创新的思想。其次,外国规模较大的软件公司为了谋求利益,看准了我国财务管理软件的弱势,其软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不仅增加了我国相关企业运行的成本,同时导致部分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从而选择购买价格低质量低下的软件,进而大大降低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3. 财务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我国财务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并不重视,只是简单地应付我国财务管理相关政策的要求。直到我国在2001 年加入了国际世贸组织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管理人员开始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

目前,我们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只是注重经济利润,总是想着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利润最大化,不舍得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同时,也不会进行很好的信息化建设,所以这样更加需要大的资金来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多企业管理者只是单纯地将财务管理看成是一个财务工具,加之他们自身的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致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很难开展。现在很多企业总会有些人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而使用非法手段,使企业内部乌烟瘴气,对财务没有充分的认识,单单以为只是一个模式问题。

二、解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1. 政府支持

政府应大幅度地投入资源资金支持现代化财务管理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建设信息化:一是对各种设备的资金投入,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总体,它要一一分开,渗入到各个个体中,使我们的数据更加仔细清晰,所以我们要使用一定的资金来完善各个设施;二是主动创新软件,企业要了解实际情况预算购买合适企业的软件系统,对企业进行规划;三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看清国内发展形势,对其激进型严格把关,制定相关条例,以推动它的发展,跟上国际发展的脚步。

2. 重点保护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安危

信息化的特别之处在于企业财务管理数据的安全,为了信息能够得到安全保障,我们要细微对待,不放过任何一个小信息。如果在信息化进行的过程中,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将会损失惨重。所以,为了能得到正常的运行必须要保护好它的安全。

3. 完善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我们要保证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对财务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增加机构,从而更好地把信息输入到管理责任规范,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使财务信息及时录入到各个相应的位置,在此基础上,信息才具有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研究者才能更快、更好地进行规划。

4. 有双重流动的数据

目前,一些大型的公司企业都有很好的管理系统,它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因此,企业需要创造一个流动数据管理且具有双重特性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个部门都可以查找分析各个领域的财务情况,从业务出发,对各个财务信息进行合并,及时发现新信息,同时企业要对员工开展管控模式,让我们的员工也能每时每刻了解我们企业的信息。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数据交换 商业贸易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管理的帮助非常大,而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如果存在一定的不足,就很可能造成企业管理的巨大缺陷,造成企业决策、战略方向的错误,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本次研究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

一、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21世界也是网络的时代,在现代化发展下的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数字化下的网络现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使企业的推广可以进入到全世界的视线当中,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当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同时,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的企业生产、销售、人力、客户互联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减少很多的企业成本,如运输、商务活动费用等,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可以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低价格等优势,提升产品的有效性[1]。而从内容上来看,信息化管理由于其网络性,可以将所有的企业活动通过网络涵盖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增加了很大的范围,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通过电子数据化,代替了传统的管理流程,降低了人力、物力等资本的代价。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管理进入我国已经具有一段时间的历史,特别是在现代化企业当中,信息化管理更是更为了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了认知程度,也都认同了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帮助和优势。

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多的优势方面,但仍然有很多的企业没有采用信息化管理,或是信息化管理的不完善、不全面,系统较为落后,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的不足,致使信息化管理不能有效的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支持,达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也需要一定的发展的完善,而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结合企业现状,整理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我国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还是相对较低,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信息化的现在,信息的落后必然会使企业处于被动位置,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力。

(二)利用率低

在很多的企业当中,虽然企业已经建立和信息化管理的整体系统,但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及员工都还没有有效的利用起来,造成信息化管理的缺失,出现资源、信息更新的不及时,使管理人员不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准确的掌握到企业中的各个环节现状,也给信息的传递造成一定的不足,容易出现企业管理人员在决策制定或是企业发展中出现问题,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三)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或是企业的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对信息的纳入、分析及理解,同时,信息化系统也需要不时的进行调整及完善,特别是在信息化系统的软件方面,需要定期进行更新,避免由于软件问题造成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但在很多企业当中,还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造成信息化管理进度缓慢,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解决对策

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及管理的科学性,但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信息化管理的效果,针对上述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笔者结合文献资料,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个基础保障,不断强化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途径和对象,在现代化、电子化不断更替的当今,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加快速度[2]。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采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联合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金融、税务、海关、保险等等,加强与各个部门的联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全面性,同时做好信息化管理中的保密、安全问题,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信息化模式的推广和学习

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期间,增加对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管理的推广,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学习,扩大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熟悉程度,便于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可以熟练的使用信息化系统,保证系统当中每个环节的有效率和快速,以便提供给管理人员准确、及时的数据指标[3]。

(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人才

通过猎头公司吸收专业性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或是将企业的管理人员送入专业性的院校进行培训学习,掌握信息化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小组,对信息化系统建设当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构建和完善,并进行实时维护,确保信息化体系可以正常、安全的运行,提供给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五、总结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本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而提出和应用的专业性管理系统[4]。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可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发现和完善,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的员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桂芹,夏琴,王玉,褚晓天.南京市零售商业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06,02.

[2]谢晓芳.中国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篇5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引言

信息化管理是指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管理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转变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管理与组织方式及业务流程等,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重新整合,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竞争力。[1]从广义上讲,企业在管理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都属于信息化管理的范畴,但是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20世纪80年代所指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它是对以往单一职能或者多种职能的信息系统的综合概括,其本质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有机整合。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应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企业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必须具备一流的捕捉市场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管理因此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并不乐观。来自外部和企业内部的多种因素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探讨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现状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提供在企业中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步推广,企业信息化管理正在由点向面逐步实施,已经形成一支推进信息化管理的中坚力量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企业间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许多企业领导仍然把信息化管理等同于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财务会计电算化等一般工程技术项目。部分企业领导虽然能正确区分这一点,但他们对信息化管理是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根本出路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也有部分企业对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主要依靠的是硬件,事实上软件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由此可见,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大相径庭,这直接导致了企业间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这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中小企业;具备早期单一职能信息化基础、信息化队伍较强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本土企业。[2]

第二,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对企业领导层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培训不足,对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的培训不足,对社会上大量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推广、监督不足等方面。

第三,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例如信息化管理的软件与企业生产动作不兼容,目前企业可以选择的用于信息化管理的软件数量众多,价格较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这超出了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且部分软件供应商在设计软件时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与测试,使得这些软件与企业生产经营完全不兼容,对于企业来说,这样不仅不能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反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外,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暴露了数据安全问题。如果企业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感染病毒或遭恶意攻击,就会出现企业信息数据丢失、网络服务器崩溃、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实现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涉及企业生产运作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总体布局、分步实施、逐步升级、不断完善的原则和规律,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引导与服务。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领导层需要突出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企业员工则需要适应信息化管理与日常工作的频繁衔接。

2.加强信息化管理公共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中介团体在交流成功信息化管理案例、推介先进信息化管理软件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能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项目进行有效的咨询、指导和评价。因此,要扶持建立一批服务于流程改造、管理诊断、软件实施和项目监理等企业信息化管理环节的社会化中介机构。此外,还要制定对相关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的供应商、监理商、实施商的评价和认定的规范,从法律和技术两个方面重视公共网络安全认证、网上支付、信用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3.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没有相应的人才队伍,企业将很难实施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操作能力。企业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还必须有相应的IT机构和企业信息主管。企业要采用引进和培养同时进行的策略,培养有力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4.注重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兼容

企业还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择,坚持结合本企业实际,通过反复比较、关注软件供应商成功案例、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评估软件供应商及其提供的软件,选择经济、适用、与日常生产经营相兼容的信息管理软件。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的提高。企业在其内部构成企业内部网,致力信息共享,使得企业高效快速运行。另外,企业不断挖掘外部信息网络,形成了庞大互联网的一部分,由此企业就必须加大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敏捷化、全球化的改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牢牢把握住信息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有效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使得信息化成为优先级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也是当前企业管理进程中不可阻挡的趋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 信息化管理 加强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近年来的基建项目大量增加,建筑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当中的支柱产业。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信息化建设管理则是提升建筑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则具体针对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展开具体探讨。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将企业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实施企业资金流、人员流、物资流等集成管理,以提升建筑企业的协调沟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能够借组信息化工具,准确提供各种生产数据,保证各个部门的信息一致性,可以将公司总部同生产项目部紧密结合,完善指挥与监控。其次,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辅助企业决策,建筑企业在运作过程当中积累大量的信息,利用信息化工具可以建立起信息管理与交流的平台,信息平台能够提供必要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对材料购销情况、业主信息等及时跟踪与收集,信息化的管理也避免了人工管理统计的误差与片面性,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根据数据库信息及时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有效减少了决策过程当中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使得决策更为合理。此外,信息化管理也能够降低建筑企业成本,提升工作的效率,信息化管理减少了重复劳动,节约了沟通的成本,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合理分析、供应、采购以及核算等,节省劳动力成本的同时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足

建筑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坚定的信心,并做到身体力行,则很难推动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发展。一些建筑企业对信息化存在偏见,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就是进行网络等相关的建设,而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进行管理,实际工作当中,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作业层等相关的人员对于信息化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意识不强的现象。

2.信息化管理不规范

就现状而言,我国建筑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虽然目前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项目工程管理上运用了部分信息软件,但这些业务单元当中的信息处于孤立的状态,无法将系统数据共享,并且系统的扩展性差,无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没有明确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导致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不明确,造成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并且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虽然重视对信息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的优化,但是却忽视了将具体的优化流程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互相结合,导致企业信息管理化管理工作脱离了企业具体运行状况,只是停留在了理论上,阻碍信息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性不足

一些建筑企业无法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自身的需求,因为基础跟不上,无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完善的管理,系统资源得不到共享,大量的数据与信息重复储存,导致信息化的综合难以实现。并且,软件开发能力不足也影响了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如今项目综合管理软件、数据只能分析软件以及信息系统集成软件等在建筑行业当中仍然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目前所适用的软件在兼容性、易用性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缺陷。

三、完善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统一认识,加强管理意识

首先,作为建筑企业,应当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坚决性,只有坚定信心,才能够有效实施管理,对组织构架进行重组、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对权利与利益进行重新分配。信息化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企业管理者也应当意识到,信息化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要将规程与流程固化管理,加强垂直管理,增加管理的幅度。

2.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中的标准化能够促进系统的兼容性以及信息的共享,建筑企业应当对企业的信息化的每一个阶段实施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一切形式的企业信息都应当被看做为一种战略资源,进行妥善的管理。企业的总部、分部以及项目部等的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文档管理等,都应当确保规范化,只有确保基础工作的规范与标准化,才能够促进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各个要素的标准化。同时需实施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利用先进的核算方式,准确计算出项目实际成本,做到消耗有定额,质量有依据,从而更好地进行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

3.提升信息化管理效率

建筑企业需要以科学的态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不能一味地对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生搬硬套。企业应当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适合自身的管理理念,划分出企业信息化流程的特征与类型,确保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在制定信息化管理建设方案时,需要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以经济效益为原则,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良性发展。此外,也要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软件认证工作,提升软件的兼容性、易用性与稳定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影响着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建筑企业必须要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强信息化监督与管理,推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合理化,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

篇7

 

新时期的企业管理逐渐趋向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介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内容,重要分析新时期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下的管理措施,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信息化管理的对策研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显著。企业信息化管理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加强了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变革创新,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新时期企业管理中需要多加关注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分析问题找出应对策略。

 

1 浅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指的是利用高端的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处理数据,并用于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管理,丰富了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如下。

 

1.1 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工具,从而达到了智能管理的效果。特别是现在电子计算机以及电子终端的发展,企业管理工作还可以从计算机终端延续到其他电子终端,以充分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新时期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实现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逐步被我国很多企业所应用。

 

1.2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是息息相关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我国企业能通过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最大化。所谓信息最大化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终端机器等等,企业决策者能获取关于企业内部、客户、供应商等市场信息,以对市场、客户以及企业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通过信息化终端获得更为直观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存能力,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和创新水平。

 

1.3 信息化管理关乎企业生存与创新

 

信息化管理与企业竞争力息息相关,特别是新时期的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往往导致企业在缺乏竞争力,从而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淘汰。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管理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我们都知道,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点,一个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只能在时代竞争中随波逐流,并不能从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导致企业管理工作迟缓,企业工作效率低下,从而丧失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

 

当企业迅速壮大时,原有的按职能部门管理企业的方式暴露出很多弊端。这时,管理流程创新作为一种不同于产品创新的另一种技术创新,更容易让企业实现稳健增长。IBM大中华区总裁指出:中国企业面对开发市场竞争的风险,针对关键业务,再流程创新中减少竞争风险、洞察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商业价值,已成为企业成长的捷径。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管理流程创新中获益。

 

2 新时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信息化管理的开展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不断积极面对新时期的企业管理问题,对外及加强交流,对内加强管理力度。近年来信息化推广不断加大,局域性施展的信息化管理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点面式的信息化管理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由点向面逐渐推展开来,企业个体是点,各企业相互关联形成面,信息化的时代就要做到相互交流沟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但是要想发展就得开阔眼光,对外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企业不仅要在自己内部形成管理,也要全面发展。因此点面的信息化管理正在逐渐形成。

 

信息化的管理虽然慢慢发展起来了,但是在企业的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分析。首先,一些企业决策者没有信息化管理意识,认为人才是管理工作最为可靠的对象,依靠计算机并不能使管理工作简便多少,并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从整体看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息化的开展水平比其他的地区好很多,企业的实施力度也大于其他企业。

 

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实施也存在明显的缺点,有些企业急于求成,仓促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应该以管理导向为主要侧重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向导。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实事求是,从自身出发实施稳步展开,考虑企业的基础条件,从实用出发稳定发展。

 

3 新时期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3.1 政府要营造环境,提高对信息化管理企业的支持

 

给企业更多地支持和帮助,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需求,是当今时代企业参与竞争,逐渐发展强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同企业之间的交流,关注企业的系统工程运作,了解细节,总体规划,分步进行,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承受力去实施推进信息化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政府应当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以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对于处于刚刚发展起来的阶段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来说,政府要根据掌握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与足够的支持与帮助,扶植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2 建立咨询评价机制,建立信息化管理的支持体系

 

扶持建立一些对信息化管理需要的管理诊断,工程计划,管理监督,措施改善等方面的社会化中介机构。发挥各级的企业管理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推进宣传,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做出指导和建议。从技术和管理队伍等多个方面给出监督管理和帮助。对信息化的管理服务单位的服务水平做出必要的监督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制约条例来引导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3.3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夯实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对于自身的内部建设要抓紧抓强,不能忽略了内在的因素,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更要加强对企业的内在建设。强化基础管理,优化内部结构,提高创新建设,积极应对时展需要,不断改革,不断总结,提出建设性的新目标,新要求。优化内部的管理氛围,加强企业人员的自我总结和反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条例,不断优化管理环境,创建良好的氛围。以此同时,还需要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员工素质,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当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是需要循循渐进的,是需要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根据企业发展现状来定制相应的改革方案的。

 

3.4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队伍的建设

 

新时期优秀的人才才是企业应该重视的方面,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一个优秀的企业,出色的公司,必然有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是信息化管理的重点。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用人策略,用人要精,用人要用在关键上。在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上,加强内部培训工作,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运用灵活的管理模式,不能照搬死板,强化专业力量,制定综合性的管理办法,信息化的时代,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要有具备足够专业技能的计算机技术性人才。一个好的团队加上优秀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很大的利益,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当然,要实现信息化管理,还需要企业购置一批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这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前提。

 

回顾这几年来在企业带领信息化团队的经历,可以说整个团队发展是非常快速的,不仅仅是人员数量上的增多,更是每个人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团队从最初仅能保持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行,即不出故障、不宕机的水平,逐步提高到了能够推动公司业务流程重组、改造,帮助集团信息系统来对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提高的程度。未来,信息化团队还会得到继续的发展,力争做到能够推动企业进行商业变革,帮助企业建立下一代商业模式的程序,这也是将来信息部门应该起到的一个作用。

 

4 总结与展望

 

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本文针对新时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根本应对策略给出了相应的分析,论述了当前的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给出了一些新时期信息化管理的策略和应对建议。这要求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建立咨询、监理评价机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以及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

篇8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7. 023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17- 0050- 02

1 引 言

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不仅能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大幅度的攀升,而且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都尽可能地增强。但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对企业产权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变革,甚至还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格局的变化。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而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落实。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落实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因此,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优化。

2 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信息整合环节,不能为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目的就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序地将大量企业信息和数据组织起来并进行处理。从而简化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流程,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落实信息化建设时,仍然把信息化管理当作是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辅助手段。他们认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重点就是实现对文字处理、财务以及劳动人事等管理的自动化办公。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主要还是针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个特定部门的工作需求而开展的数据处理工作。虽然这样的信息化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劳动力强度的降低和企业信息数据的共享,但是它并没有对企业信息进行充分的整合,收集起来的数据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不能作为企业领导层制定经营决策时的参考依据。

2.2 企业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导致信息化建设目标难以达成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已经逐步开始实行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但是,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落实成效来看仍然差强人意。特别是与国外的一些企业比较,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更是处于极其劣势的地位。①政府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政府如果不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者资金支持,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独立地完成信息化建设。而且如果企业无法从信息化建设中看到利益和成效,又怎么可能主动、乐意地去自行落实信息化管理。②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与信息化管理不匹配。甚至企业的部分内部管理制度还出现了与信息化建设相矛盾的地方,这只会让企业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

2.3 人力和技术资源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现今,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并从收集数据中获得对企业决策有利的参考信息,就必须要借助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与手段,并依赖于资深技术人员的操作与分析。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都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因为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没有认清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增值所做的贡献,而仅仅将信息化建设当作是“花钱的部门”而非“赚钱的部门”。所以企业管理者更愿意将投资重点放在一些比较传统的部门,从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均严重不足的局面。

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努力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

要想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就必须要打破企业原有的管理框架,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将新型的流程式的管理模式引进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其次要端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不再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简单地当作是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辅助手段,也不仅仅满足于对文字处理、财务及劳动人事管理等流程的自动化办公阶段的实现。而是真正把信息化管理当作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来引进。并且要找准突破点,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层次由“部门级”向“企业级”的飞跃。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还必须要做好企业管理的流程再造化过程。要针对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去反思企业的管理模式,并据此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再设计,从而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改善企业员工的服务态度,以及缩短企业生产周期等,从各个方面获得意想不到的改善效果。此外,还要加强对收集来的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提升企业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完整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也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

3.2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既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与奋斗。政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助推器,而企业自身则是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只有将这两个因素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更快、更好地推进。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①就要加强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引导与支持。要加大力度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好规划与指导,做好立法与规范工作,并通过改善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来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以及法律保护作用。从而推动企业内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好进行。②企业内部也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制度规章进行,并且不断对信息化运作机制进行完善和改进,在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落实打好基础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达成。

3.3 加大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投入,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的组织机构

3.3.1 根据企业实情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

为了加快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部的落实速度,企业必须要加大对人力与技术资源的投入。作为企业管理者,则需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好发展方向,对于哪些网络基础设施可以由企业自身完成建设,哪些需要委托第三方完成建设,哪些又需要直接购买都要事先明确好。而对于企业信息数据的产品和模型方向等,领导者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储备进行衡量,从而确定好恰当的企业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都必须要企业内部的员工来完成,对于需要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进行开发的,就要及时交给第三方完成而不是企业自己闭门造车。此外,在收集企业的数据时,企业也必须要结合自身实情来确定资源投入。具体的收集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组织内部团队进行数据收集,委托第三方公司帮助企业收集数据,或者直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数据。

3.3.2 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的组织机构

人力资源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人才规划,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组织机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环节。①设立中央数据处理部门,用于对企业的信息数据集中进行管理与存储。②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建设一支专门的数据处理团队,用于全方面地收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数据。③在总办设立首席数据处理官职位,集中对数据进行管理,增加数据对于企业运营的参考价值,让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数据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商业价值,促进企业更有效地开展业务。通过这样的组织机构划分,能够让企业的中央数据处理部门、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团队实现分工合作,提高部门间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在企业中的落实。如此一来,通过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与技术投入,让信息化观念充分渗入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去,最终尽可能地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业务绩效的改善。

4 结 论

综上所述,进一步落实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让企业轻松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能够让企业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避免旧型企业管理模式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弊端,最终让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首先,要努力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提升企业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完整性,也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其次,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对信息化运作机制进行完善和改进,在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落实打好基础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达成。再者,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投入,合理建设数据分析的组织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数据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商业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卉.企业信息化管理最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0).

篇9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管理 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是我国为加快社主义建设步伐的先决条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各生产领域中,各种生产技术和生产理论以及生产设备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创新,同时还涌现出了大批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理论以及生产设备,而随着这些技术和理论以及设备在各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时代契机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企业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就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制约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视频,就必须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就必须要是企业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和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地融合,同时还能够转变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业务流程,与此同时,其还能够传播企业传统管理方式以及组织方式,并且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重新整个,进而大幅度提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达到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然而就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缺乏总体规划。盲目随潮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是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ERP/MRPⅡ思想理念的形成时间不长,传人国内的时间较短,原来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其在工业发达国家成功应用实施,因而被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成为炒作的热点。

2.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促成小利益集团。根据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的分权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在企业的内部形成各种小利益集团,这也是它最大的缺点。企业中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小利益,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控制,从而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极大程度上引起信息失真,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例如企业内部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谎报军情,对上级隐瞒,从而是经济信息失效。

3.信息化均衡问题。企业中信息化的发展极为不平衡,例如有些高效益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随着市场竞争力加大,再加上总公司的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良好,但这只能针对于业务的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的方面。更何况其他效益一般的企业,各部门领导根本不重视企业的信息化作用,缺乏信息化的意识,从而促使信息化起步较晚。

二、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消除认识误区,转变观念。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加强领导对信息化的意识,理解信息化的作用并加以重视。信息化能够有效的管理企业,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只是做足表面功夫,而要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信息化能够是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重视首期准备工作。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要明确企业目标和理清企业内部商务关系,弄清部门间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哪些部门需要获取外部的知识或信息,哪些信息需要向外部和宣传,哪些信息需要保密等等这些企业真正的需求。

3.选择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软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应及时对内部进行调整,而这就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方案。但是,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对浅薄,很多复杂的过程与价格使得中小企业不能越步。通常来说,中小企业的业务比较单一,缺乏优秀的专业技术才再加上资金财力不足,也就不能使其选择系统过于复杂而价格高的产品。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相对比较困难,并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据此,我们分析了中小企业的的管理模式,其管理软件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是应该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其二是要企业具有相应的技术人才。

篇1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从宏观上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想尽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制定相对应的战略,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中,充分了解相应的对策有助于企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努力营造政府推动下各企业信息化管理稳步进行的策略。

1.1企业应制定长远的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远的、需要长期坚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未来的企业关系越来越倾向于相互协作又随时能分离重组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企业要参考成功案例,明确自己的发展形势,了解信息化管理的有利之处,分析未来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有哪些方面的支持,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一味地追新求大,以目前企业的目标为依据,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企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信息化管理与企业核心业务的关系,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规划结合起来,制定大的目标后再一步一步确立详细的发展计划,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共同进行,以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量。

1.2明确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促进力度,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和资金支持,重新明确各高校培养信息化高级人才的目标,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艺术相结合,为企业继续输送大量高级信息化管理人才,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后续人才支持,使信息化系统处于长期有人维护的状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促进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脚踏实地辅助企业信息化建设稳步进行。

1.3保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核心业务的支持

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要保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帮助企业在核心业务上获取更大的利润。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正是这些关键的核心业务才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规划信息化建设时,要将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要竞争力考虑进去,在稀缺的资金中获取最大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集中精力将核心业务处理完善,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培训中,也要鼓励员工自己创造有利条件,将自己部门的业务融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去。

1.4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进行科学决策

企业要采取谨慎的投资策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者要充分地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难性,在每个合适的环节要进行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后顾无忧地进行下去。决策者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自身管理因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因素和资金情况,综合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和问题,规避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务困境或破产风险。在企业进行决策时,要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多种信息,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和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了解自己和对方真正的竞争优势,提升自我的竞争力量,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可获得第三方咨询机构的支持,根据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方针,选择有质量保证、安全风险小和可扩展性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2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1提高企业信息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企业搜集、处理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企业信息能力的提高决定了企业对信息的处理效率,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有着很强的竞争能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管理,直接有效地提高了企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利用效率,优化了企业信息的传播渠道,保证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2.2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绩效

组织效率的提高需要更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很好地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大大压缩管理层次,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管理要求,减少了信息传递的错误,加速了信息的传输,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有保证的竞争力量。

2.3促进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出现新型的学习型组织并及时地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在企业中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提高了企业整体运作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加快了企业对于最新信息的反应能力,增强了决策的稳定性,全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4优化企业价值链

企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实力,信息价值链的完整运作必须依靠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处理。信息技术加速了企业价值链的重构,支持企业在相关产业的竞争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信息资源在企业价值链中的传播,扩展了业务之间的关系,降低了企业价值链之间的通信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企业因信息延误或信息处理错误引起的损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优化企业的价值链。

3结语

篇11

关键词:管理观念;信息化管理;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自从我国的经济市场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和市场挑战,以此,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许多企业都纷纷加入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浪潮当中,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观念陈旧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当中,落后的管理理念是阻碍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首要因素。从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大部分的企业组织结构都是一种金字塔形,从结构中就可以发现企业管理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模式,企业的生产发展以及员工的生产都要先行请示后才能动工,许多的领导又是在经验的筛选之下而进入到管理层的,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缺乏一种有针对性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将传统的金字塔结构模式扁平化,使得整个管理简单化,以此来提高管理的效率,但是在此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管理层的领导并没有扭转自己的管理理念,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变化;也有很多领导在管理的过程中并不以身作则,以此来强化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消除企业全体职员对信息化管理的抵触心理。另外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缺乏信息的交流以及统一制度的管理都严重影响到了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有效进行。还有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决策者对于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所投入的建设的资金不足,决策者对于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该管理工程不利不稳,对于开发出来的系统也不是用,这些种种原因都导致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落后。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总体规划缺乏

在许多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之前都缺乏一个总体的规划,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致了企业在依据规划前进之时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只是为了顺应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没有综合企业自身的一个具体情况进行一个有效的企业管理咨询,还有些企业过度的相信了供应商的意见,从而导致了在实际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中出现了技术、资金以及人员等等与企业发展不相符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比如说有一个企业引进了一套C/S的服务系统,在引进之前企业并没有进行相关的企业管理咨询,引进之后才发现该系统对于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要求比较高,而该企业大部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都不高,从而使得企业在使用该系统进行管理时,对该企业的运营管理并没有起到激进的作用,反而阻碍了企业管理的进程,造成了管理局面的混乱[1]。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

在现阶段中,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仍然处于传统管理模式当中,而对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水平却比较低。虽然有不少的企业都已经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的系统,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之下并没有得到提升。企业信化管理作为严密性较强的一个信息系统,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处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信息资源处理的可靠性和及时时,以此来整合企业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完整性[2]。只有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时,才能最大限度的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调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使得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不规范、企业报表数据不符以及信息处理传送技术落后等情况。再者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时也没用明确的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对于一些违规的操作也没有相应的体罚措施,外加企业未能给企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以此提高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这些种种问题都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支撑力度不足

企业信息化管理支撑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相应的设备上,很多企业由于观念和资金的问题,导致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投入很小信息化管理设备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有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缺乏对相关管理软件的认识,并且又缺乏相关软件公司的正确评价,所以导致了企业在选择管理系统时往往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也还有一些企业是只单方面在信息化管理的硬件上进行了跟进,而在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咨询上却还是保持着原位不动的状态,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软件和硬件不相适配[3]。其实,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硬件知识信息化管理的载体,而这种载体如果没有相应的软件进行辅助,其发挥的作用就会不到系统的十分之一。另外,硬件在高速发展的年代里其更新很快,而软件的购买却跟不上市场要求,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的顺利进行。就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如果企业只是片面的追求软件或者硬件上更新,那么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灭顶之灾。

五、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企业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面对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也充满了各种变数,外加WTO的加入,使得企业走向了世界,带来了国际化的竞争挑战。在信息化万变的时代里,企业如果想要在这形形的挑战中生存发展下去,不断创新是唯一的制胜方法,因此,企业应该在生产技术上、企业组织结构上以及经营的模式上进行创新,并根据这些来更新企业的管理软件或者是在原先的软件基础上创新出更多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软件,以此实现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目前,由于我国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清楚,从而致使了许多企业在借鉴外国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时不能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优势而进行创新,导致了企业许多负面影响的产生,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时代在发展企业的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观念、强化信息化的专项管理和基础管理、综合企业实际情况规划信息化建设以及引进人才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等方法,才能使得企业脱离管理上的落后,实现真正的信息全面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根保.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策划技术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8):1571-1573.

[2]卢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分析.经营管理,2012(7):111.

篇12

1.1整合资源,优化方案

通过信息化管理,电力企业可将生产、营销、人力、物资、财务等资源优化整合,消除管理中的灰色地带,使资源信息更加清晰透明,从而取得1+1大于2的效果。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与精确的计算结果,为方案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1.2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工程审批、资金划拨等繁琐冗长的业务流程。经办人利用相应办公系统申报业务,系统会自动提示涉及业务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审批,且通过信息化系统,可随时了解业务的最新状态,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1.3远程协助,数据共享

电力企业通过内部局域网实现数据共享与远程协助。云技术的研发为资源共享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拥有海量的数据承载能力,强大的可扩展性,能充分满足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而远程协助消除时间与空间的阻碍,为应对突发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劣势

2.1使用环境要求高

企业信息化管理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媒介,对使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源质量、室内温度等因素都会对集成电路造成影响,从而决定存储数据的完整性与可用性。黑客技术、网络攻击、病毒感染等威胁时刻觊觎企业内部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防御机制,以防止重要资料丢失,核心技术外泄。

2.2前期工作量大

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企业数据库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是企业科学分析和决策管理的前提条件。电力企业体系庞大,机构繁多,涉及领域广泛,各专业相互联系,导致相应数据库建设难度也会增大。正确的数据统计、精准的信息归类要求更多的工作时间,而这必然会影响正常工作,使许多企业信息化管理半途而废。

2.3维护成本较高

随着电力企业高速发展,集团规模扩展和管理级别提升,要求信息化管理同步跟进。可实际情况往往不能满足客观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大多以当下工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系统上线后适用于之前的工作需要,而实际工作需要仍不断地增长。因此,就会出现频繁的软件更新、系统升级、数据库扩展等问题,导致人员培训、设备替换的成本支出增加。

3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高质量的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一些单位和部门,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信息化管理,仍然固守原有的管理模式,缺少原始数据积累,不顾质量、误写瞒报,以求尽快完成工作任务,给企业数据库建设带来极大隐患,长此以往,没有牢固的基础数据做支撑,公司信息化管理将很难进行下去。

3.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对信息化认识有限,应用能力和水平不足,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为徘徊观望,不能积极配合。这是由于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培训,而软件供应服务商一般很少提供培训服务,或提供的培训仅限于自己产品的应用,不能提供全面提升员工信息化素质的培训服务。

3.3刻意追求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经,但不能因为要“信息化”而“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涉及技术、管理、战略决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因此,制定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一个系统上线,应充分论证其实用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地域差异及实际需求,不应只关注短期效益。刻意追求信息化,缺乏总体规划,是企业当前信息化系统应用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其导致应用集成度低、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系统互不相容等不良后果。

4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4.1提高意识,转变观念

企业各部门要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电力企业各级人员都是信息化管理的直接参与者,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势在必行。各部门应清醒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企业加速发展的助燃剂。通过强化意识教育、多渠道宣传等手段,纠正员工的错误认识,使其明白数据、资源信息化不是无用功。信息化是手段,管理是最终目的。突出信息化管理优势,让各级员工从根本上接受信息化管理,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

4.2以人为本,加强建设

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工培训,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控制。信息化培训要以增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经常组织各种应用培训,从初级的日常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和内容,再到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软件应用培训。真正做到人人都懂“信息化”,随手能用“信息化”。

4.3突出重点,整体规划

篇13

(一)信息化的介绍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优化和重构业务流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涉及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重组管理团队和创新管理手段。

(二)信息化要素

第一,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地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四,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三)信息化整合

传统认为企业信息化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阶段、战略应用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具体特征和判断标准。

先看第一个基础应用。在此阶段,企业主要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内容有基础的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

第二个是关键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三个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应用解决了关键应用阶段信息系统未集成的问题,主要应用内包含了全程供应链应用、CRM、PLM、电子商务等集成的ERP应用。

最后是战略应用阶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企业经历了较为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之后,其信息化应用将通过商务智能、全面的绩效管理和随需而变的架构及机制等应用来全面体现其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

(一)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属于模糊性的概念,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是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为人为管理,人为管理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人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化人为管理的操作程序,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使企业由人为管理转向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公司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优化完善各业务板块,进一步辅助提升其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目前,企业实现的信息化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OA智能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业务部门内部管理信息化模式。它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综合信息管理门户,系统采用B/S架构,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管理模式。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对企业员工的人事信息、组织架构、考勤管理、绩效管理模块等的实际应用。实现了电子化登记、查询,达到了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系统是轨道交通行业的重中之重,此系统结合安全绩效、应急管理、隐患排查、风险管理、劳保管理等模块,把安全监察、检察和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容易查找各种信息、报表分析,辅助公司的安全管理的模式。今后的方向是把这些单个的系统整合到一起,统一运筹、管理,形成集中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这也是今后要探索的方向。

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高管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快速查阅公司的各项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采用大量有益的信息技术大大地改进了企业的资金、信息、物资、人员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解决了一些由于地域问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也学习和进步并解决这些难题。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技术交流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不同层次的交流,更大力度地带动了整体的发展水平。

三、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不断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未来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走向战略管理层面,因此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就十分关键,对此首先要革新顶层设计理念,使之符合战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企业的运营必须建立在战略基础上,只有关注战略,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方法和工具。然后要关注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相关业务,让信息化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致力于提升企业业务的操作效率,而战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战略、目标以及绩效和决策等,其本质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想要具体地落实以及执行这些战略就需要利用“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导向”的这种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只有将企业业务部门所涉及的业务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指标、目标以及决策等相关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业务系统的协同效用。只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紧密地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且保障和落实战略能够被纳入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之中,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二)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合应用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应用,就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涉及到流程、战略、组织以及预算、计划和全面绩效管理等诸多内容。企业一方面在推进战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组织、流程以及计划和全面预算等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整合可以借助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整合到一起,并梳理企业的整合业务流程,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水平。

四、结语

篇14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问题; 现状; 设计与实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46

[中图分类号] TP393.1;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079- 0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组建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组建水平不足也只是刚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给企业的信息化造成阻碍,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经济的发展,为此,企业信息化平台需要不断创新设计,不仅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还要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让更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集团内部办公机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

1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含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工作管理方式,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降低企业成本,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就是最大化地把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有效地处理,有效地辅助经营决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资源合理利用。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主要包括:① 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取代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实现面向客户集成化管理,使企业物资、资金、信息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管,提高企业效益。② 在先进管理模式下,利用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其发展的战略规划目标,把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企业信息化平台让资源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

2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发展现状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还是为了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而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发展还处于阶段性的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从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市场角度,可以看出,软件市场比较混乱,价格高,对其操作的企业环境要求也高,给一些企业带来经济负担,同时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全程服务不到位,很多软件商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指导服务,而企业正是缺乏这类指导者,造成系统推广受到限制。从企业角度,目前其系统的设计大多针对于大中型企业,开发企业信息平台费用高昂更是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落后,对于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来改革管理制度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从政府角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并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管理部门分散,管理政策没有统一,造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没有协调完善的调控主导。

3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

3.1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克服以上不足问题,让企业快速地构建应用管理系统,其架构主要包括一些中小企业较为需求的各个应用软件,如: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具有极大的实用性,操作灵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在管理期间运营成本,通常由数据库、平台、应用、系统层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体系。

3.2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模式

系统由应用开发工具,应用运行平台和应用系统模板组成,其中,应用开发工具是针对于二次开发人员或者业务管理员所需,对企业开发其所需系统;应用运行平台,是管理数据和处理业务的平台;应用系统模板,一般采用CRM、BPR、MRP应用系统对企业提供适时修改需求。

3.3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模块设计方案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以应用运行平台为基础,其主要为企业提供数据管理、工作流、系统管理,一般涉及的系统为CRM、SCM、MRP,采用Windows应用程序才实现模式的系统的应用运行,加入互联网应用程序,通常大部分数据管理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部分无法采用互联网实现。建立数据库表,数据库字段,数据库字段封装,数据库实现要采用应用开发工具,可以有效地提炼出输入方式,让管理功能涉及对定义用户和角色,定制主界面,定制菜单,定制数据管理页面。应用系统模板是以应用开发工具为基础的实际应用系统,通过CRM、SCM、MRP、MRPⅡ、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软件满足客户需求。

3.4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机制

为客户预定好的系统模板不用任何修改便可直接应用,主要是CRM、SCM、MRP、MRPⅡ等系统应用实现客户所需;同时也可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情况,量身定做一个目标系统,通过系统管理员对应用开发工具做出修改,增加、删除或修改其某些部分;如果应用系统模板不能满足用户需要,还可以使用应用开发工具,全面设计定制模块,形成最终的目标系统。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前景的分析,结合企业信息化平台优、缺点,提出一种新型信息化通用平台构架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一套信息管理平台,其功能更为全面,同时还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步伐,适时调整,降低企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成本,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廉价、高效、安全、经济,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华琴. 继续推进无线局信息化建设[J]. 广播电视信息,2010(1).

[2] 广南. 解密天派全新车载数字信息化平台C9[J]. 音响改装技术,2010(3).

[3] 何海明. 大连港散粮码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