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班主任事务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要用心去对待,要起到衔接与沟通的桥梁的重要作用。
假如有一天,我做了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我该如何与任课老师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任课老师不仅是这个班的“教书先生”,给学生们传授各个课程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们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他们也是班集体重要的管理者,是协助班主任完成各项班级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要学会如何与任课老师交流,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首先就是良好的交流,交流才能互通,才能加深了解,才能有共同完成班级事务的可能性。作为班主任应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比如课后问问任课教师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听课效果,互相提出提出意见,以使班级更好发展。
其次要协助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要采纳,不能置若罔闻,置之不理。班主任还要教会学生尊重、感激任课教师,不能因为某门课程的不重要就忽视这门课的任课老师,也不能因为不是班主任就觉得任课教师没权利管理班级,教导学生。(班主任 banzhuren.cn)这样,任课教师在班上和课堂上受到学生的尊重,就便于更好的沟通,任课教师就能够积极主动的管理好班级。
同时,在班上也要树立好任课教师的威信,有的课程不是主课不是重要的课,学生就容易忽视,乃至不尊重任课教师,而只是学习班主任所带的科目。有的班主任甚至会在课堂上公然指责任课教师,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综合考核,更严重的是会出现集体偏科现象,班风不正,勾心斗角。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概述
我国正在发展国际化的教育事业转型,需要更多的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创造了一些新方法,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成功转型做出了贡献,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许多国内著名学者付出了辛苦的研究努力,在教学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条以:"探究、合作、交流、协作"为主的道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缺点所摒弃,忽略对教学过程中起到阻碍作用的"一人堂"模式,加强了那些思想陈旧,保持封闭观念的老师的培训与辅导,让他们改变观念,以学生为重,以实际性为主,以互动性教学为首要目标,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更新过程中通过不断修正和更新,真正的符合我国发展的教学路线和模式正在形成。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学生与老师不能充分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分注重老师的地位,尊师重道被一贯应用与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与老师沟通和交流,只是背着手在那里听,光是听怎么能把知识学到手呢?脑子里面都是老师一直在灌输,没有自我的思想与老师沟通,老师也根本不会想到学生脑子里在想什么问题,课堂交流的缺失导致课堂中学生逆反情绪和被动思维的产生过多,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让老师与学生的差距变大,让学生的心理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困惑,导致了有问题的学生长时间不交流就放弃了学习。潍坊广文中学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在2004年教学过程中因为忽略学生的自主成长,没有关注学生的角色定位,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思想差距过大,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事后潍坊广文中学积极调整教学战略方向,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的进行了教学转型。
2、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缺乏灵活性
初中语文教学在课堂内容上与西方先进教学方式相比缺乏相对应的内容灵活性与多样性,内容缺乏"对话概念"其实对话概念在许多人眼里有些不对称性,觉得学生就是应该扮演一个被动角色,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改变了这一理解,他认为学生与老师在对话中才能对彼此更加了解,才能有深入的认识,对现状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对13--16岁的青年有一定的语言文学引导意义,但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期,这一点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学者在不断探索中分析出每一个年轻人需要对现存学习知识有自我分析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应该加入一些灵活性元素,让学生和老师有更近一层次的交流。
3、学生学习存在被动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接受能力强,但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在储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程度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转变,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主动性,但是学生现阶段大多没有主动性倾向,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位不被重视。学习过程中老师占据着重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轻视学生的地位,导致了学生心理的怯懦和被动,在知识交流上没有信心与老师交流,越是这样就越循环向不好的方向,转变的可能性也就越低,使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 转贴于
三、初中语文教学障碍性的解决措施
1、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我们在改进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改进教学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使课堂的互动性得到弥补,课堂的交流和互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老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将自己心里所想的一些东西分享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使内心的知识得到新的领会和记忆,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利用交流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现在的老师经过最新的教师培训都喜欢和具有交流思想的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在新课程要求下,沟通变得非常重要。沟通时可以以学习分组来进行沟通,这种方式使同学互相沟通的交流加强,也可以使同学和老师的沟通加强,在国外被称为协作式教学方法。
2、增加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最好利用教学内容来增强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教材的实质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读和理解,所以按照陈旧的观念设计课本得到的还是以前陈旧的学习观念和分析观念,没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我们现在要强调教材的灵活性,设立一些新内容进去,帮助老师掌握课堂灵活性和新秩序,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教学无障碍性,教材中的新章节内容可以设立些小组讨论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发现学习的乐趣。
3、学生学习要由被动变为主动
听到这个消息后,北京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小汪同学“遗憾”地对妈妈说:“7月14日开学不是挺好的吗,干嘛要提前?”
小汪说,他觉得“空中课堂”的老师讲课比本校老师讲得好,关键还在于,在家呆着自由,不用和老师打交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中小学生都有小汪这种心理。《知心姐姐》杂志社最近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的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三分之二的被访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交流;75.8%的被访中小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这表明现在很多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存在误区,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对学习、对学校的兴趣。
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类: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其中交往动机是指学生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老师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是交往动机赖以形成的重要感情基础,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愿意学习,常常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的老师。“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心理。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有赖于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在《知心姐姐》此次调查的8省市227名中小学生中,49.8%的学生很少主动找老师说话,24%的学生经常主动找老师说话,18%的学生想找但不敢找,7.9%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
天天和老师在一起,除了听老师讲课外,难道就没有什么内容需要与老师交流吗?显然不是。在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的被访学生中,32%的学生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其余68%的孩子“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流。
之所以“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流,68%的人认为自己胆小,61%的人怕自己说的话使老师不高兴,30%的人认为老师太严肃,24%的人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还有14%的人怕同学说自己拍马屁。可见,各种原因产生的害怕心理,是阻碍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的关键因素。有个被访学生说:“虽然我未做任何亏心事,但在老师的注视下,还是心里发毛,不停地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
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说,《知心姐姐》的这一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和成人,主要是与父母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实际情况。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张雨青博士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日常观察,认为这一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真实情况,可信度较高。
卢勤说,从她这么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经验来看,当前广大中小学生和成人之间的沟通存在5个方面的矛盾,包括成人过高的期望和孩子的无望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度保护和孩子的无能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多关心和孩子的无情之间的矛盾,成人频繁的干涉和孩子的无奈之间的矛盾以及成人过多的指责和孩子无措之间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最怕老师和自己说学习不好或成绩下降了的话题,14%的学生最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13%的学生最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11%的学生最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10%的学生最怕老师让自己请家长来。
卢勤说,学生们喜欢从老师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的性格、喜好甚至优缺点,特别是老师曾经让自己害怕的言行更让他们刻骨铭心。这些判断最后就形成了一种交流障碍的起因。或许孩子们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但他们尽量用回避来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
卢勤认为,只有愉悦的沟通才能刺激孩子和成人交流的欲望。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和学生换位思考,一味强调希望、成绩,吝于表扬和肯定,当然不可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
张雨青也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中国的师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高,但鼓励性的关注少,往往更多地看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缺点,这样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多是负面评价。不愉快的体验逐渐累积也就渐渐使孩子从心理上离开了本应该是亲密朋友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负强化太多,良好的行为就相对减少。另外,师生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只有不断地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发展,而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平等、尊重而且给予更多的理解。
学生们不愿和老师交流,事实上能主动和孩子交流的老师也不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说老师“很少主动找我说话”,9.7%的学生说老师“从来没有主动找我说话”。只有27.3%的学生说“经常主动找我说话”。
针对调查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卢勤建议广大老师和中小学生家长注意培养孩子沟通的欲望和兴趣,这对于帮助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对于“因为胆小而不敢和老师交流”的孩子,家长要把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不管是学习上有疑问,还是老师误解自己,或者是想请老师帮忙,以及想和老师拉近关系、增进互相了解和师生情谊,都需要孩子主动去和老师沟通。孩子如果不主动,那么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会成为自己的困扰。同时,应该鼓励孩子养成一种平和的心态,用平等的身份去和老师交流。对老师需要尊敬,但不必对老师恐惧和害怕。
对于“害怕自己说的话让老师不高兴”的孩子,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技巧,比如给老师提建议或消除老师对自己的误解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要在和老师单独相处的时候和老师交流,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
对于“认为老师偏心或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先去主动接近老师,表达自己想和老师交流的愿望和交流的内容。这样的交流多了,才能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对自己到底是不是有偏见。情况很可能是学生越主动,越能引起老师的注意,越增加老师对自己的了解。
对于“害怕别人说自己‘拍马屁’”的孩子,家长需要给孩子说清楚:与老师接近、交往、请教,就像与父母、同学或其他人交往一样,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没有什么不对。当然也要告诉孩子,不能去“打小报告”,去“邀宠”。
【关键词】小学教育; 师生沟通; 信任感; 师生关系
1 前言
从目前小学教育来看,小学教育是学生性格形成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只有重视学生的性格培养,才能为日后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小学教师除了要重点提高教学成绩之外,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实现心与心的碰撞,使老师能够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进而了解学生的现实需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供有力帮助。所以,小学阶段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广西小学教学现状来看,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尤为必要。
2 小学教育中,老师应用童心与学生交流
考虑到广西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小学生的心理比较封闭,要想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老师就要拥有一颗童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时代,童年的印象对于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很珍贵的财富。小学的思维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这样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都会被否认,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在课余时间要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主动接近他们,设身处地,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同与共感。
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阶段老师要想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 老师应用童心与学生交流
考虑到小学学生年级较小的特点,老师只有用童心与学生交流,才能做到了解学生思维特点,提高与学生心理沟通能力的目的。
2.2 老师应与学生换位思考
为了做到正确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老师应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和思考问题。
2.3 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特征
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达到提升师生沟通质量的目的。
3 小学老师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与学生真诚分享自己
考虑到广西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轻易不要否认孩子的想法。一旦学生被否认,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在课余时间要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主动接近他们,设身处地,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同与共感。结合小学教育特点,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与学生真诚分享自己,做到加深彼此的了解,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老师应在学生面前深度剖析自己,增加与学生的沟通
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为了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应在学生面前深度剖析自己,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以此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信任,让学生愿意与老师交心。
3.2 老师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将自己的心路历程、成长经历和心理思考都与学生分享,并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保证师生间的沟通取得积极效果。
3.3 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实现真诚交流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之前,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沟通效果。
4 小学老师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善于捕捉沟通时机
通过对广西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发掘后发现,广西小学生对情感体验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良好的情感体验会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此,在小学老师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老师要认识到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要善于把握沟通时机。
儿童的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便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和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感情沟通的最佳时机。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师生间的沟通质量:
4.1老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需要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老师只有认真分析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做到有针对性的交流,才能保证师生间沟通的整体效果,满足师生沟通需要。
4.2老师应把握沟通时机
在沟通时机的把握上,老师应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合理利用沟通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保证师生间的沟通取得积极效果。
4.3老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考虑到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老师应在与学生的沟通中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愿意与老师沟通。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只有加强师生沟通,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学习习惯的目的。为此,老师应用童心与学生交流、应与学生真诚分享自己、并应善于捕捉沟通时机,从根本上提高师生沟通效果,满足小学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丹丹;对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先惠;小学三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小学低年级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邵旭晓;当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关键词:师生关系 心理距离 方法 和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39-01
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跟学生接触的增多,对学生的了解也加深了。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性增强,对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有了自己的评价,但是心理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有失偏颇,甚至对师长、父母的管教产生反抗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从而引起师生交往、亲子交往中的许多问题。如厌学、逃学、说谎、叛逆、吵架、攻击、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与老师、家长正面对抗等。对于孩子在校存在的种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来理解教育,而不是对抗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这说明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近教师,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师生关系才能够和谐,才能使教学充满文化的魅力与生命的活力,才能使教育质量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老师、父母交往,正确理解父母和老师,改善沟通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亲密的亲子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课堂是师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地方,老师应积极利用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生双边活动的质量,师生冲突会影响课堂的和谐发展,影响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或丢弃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来展开师生关系的教育。首先,了解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印象。
第一个环节—— 相互评价。先让学生说出对自己老师有什么看法,学生会说出对老师的评价,好的谈,坏的也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一一总结出来,并板书。如:有爱心、负责任、脾气大、管理太严等等。这个环节学生很喜欢,也很活跃,因为有一个机会可以把他们长期压在心中,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给表达出来。学生说完,心情都很舒畅。一些学生从他人的发言,就会发现为什么自己的评价跟其他人相差那么远呢?引发他(她)的思考。学生一思考这些问题,便变得冷静起来。
第二个环节—— 角色互换。让学生参加“今天我来当老师”的活动,体验当老师的感受。该活动针对学生抱怨老师做法的现象,先请一部分学生上台当“老师”,台下的学生设置了几种情境,情境一是同学们在下面比较安静,但是各做各的事,如看书、画画,就是不关注讲课者;情境二是同学们在下面非常认真、非常专注地听课,而且频频点头微笑,还不断地记笔记;情境三是同学们在下面,一会儿说:“我要上厕所。”一会儿说:“某同学又打我。”一会儿说:“我懂了,你就不要讲了。”针对这三个情境设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作为讲课者,这三种情景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学生表示,看到情景一,感觉很无奈,没有讲课的欲望。看到情景二,会让人有讲课的激情,希望把自己会的传授给学生,觉得当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看到情景三,便觉得很生气,根本无法讲课,有骂人的冲动,觉得当老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第二个问题是如果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或不喜欢的老师上课,要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对于有些同学可能有难度,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克服。同学们纷纷出谋献策,很多同学说要尽量让自己适应这个老师的教学。总之,大家普遍认识的一点是不能影响老师上课和其他同学听课。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当好一名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当好一名好老师,除了老师本身的素质外,跟同学们的配合也是分不开的。
第三个环节—— 共同探讨。结合一个课堂上师生冲突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发生冲突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行来不符合老师的期望,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等,一方面是老师对同学的偏见造成的,老师容易从同学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来推断其某次行为,这种偏见易导致对同学的不公正评判,产生交往的障碍。
第四个环节—— 实战演练。先让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交往困惑情境,在小组内讨论该情境下师生交往的策略,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交往过程表演出来。最后评出最佳的沟通策略。老师要及时总结,并教给学生如何跟老师交往的一些方法。一是尊重。尊敬老师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习惯。孔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敬老师,最终也会让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二是理解。通过换位思考,在互动交流中,会逐渐增加对老师的理解。三是交流。鼓励与老师的交流,不必害怕同学的议论,应该明白:与老师接触交往,就像与父母、同学或其他人交往一样,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在与老师的沟通方式上,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面对面沟通的效果最好,但如果学生不能接受这种形式,则建议学生采取与老师书面沟通,特别是现在网络的普及,不妨试试网上交流。
第五个环节—— 拓展性训练,布置一个课外作业,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采访一个老师,记录其一天的工作情况。这个环节,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是普通人,自然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在学校里,老师的这些情绪和同学们的成长有直接关系。了解任课老师产生烦恼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中有哪些是因为学生引起的?自己身上是否有这些问题“以后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增加对老师的了解,帮助老师减轻烦恼?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以活动为依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师生交往中的困惑与矛盾。学生对老师了解的增多,理解也随着多起来,敌对情绪也就减少了。
通过课内课外五个环节,学生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理解,学生也抱着一种想重新改善关系的心态去面对老师。如果教育到此为止,还达不到震撼学生心灵的作用。这个时候,可以把课堂由课内转到课外,组织学生观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真实反映一位教师用音乐、爱心和智慧开启孩子们的心灵的电影。学生观看完电影,对师生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师生之间产生代沟的原因,对解决师生冲突也有了自己很独特的见解,对老师更是多了深深的理解。当然,只有老师和学生都深刻地明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师生关系才能朝着和谐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史金霞.重建师生关系[M].中国轻工业出版,2012.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语文学习也是一样,因此,老师能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想要老师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那么就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对于一名老师来说,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同时还要注重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老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提高老师的工作热情。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不仅要求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求老师要有爱心与奉献精神。一个老师如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那么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感染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同时老师的教学热情能够有效提高老师的责任心,使老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如果老师对教学并没有热情,那么将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使老师明白自己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同时也让老师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感到自豪与骄傲,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使老师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2)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尤其是老师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道理学生都是通过语文学习才明白的,虽然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老师的亲身示范对学生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语文老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老师在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学生对老师讲解的道理更加信服。如果老师不能以身示范,会降低老师的个人魅力,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
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助于教师做好学生工作。
课堂教学看似是老师简单的教学活动,实际上要想上好每一节课,需要老师做很多工作。其中师生之间能否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就起到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沟通看似简单,实际上老师想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老师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老师在提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意识。传统教学中老师的任务就是将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能够有效进行知识的传递,老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因此,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并不强。现代教学要求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要做到这些老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有效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老师与学生主动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意识,使老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2)老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老师起到关键性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与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对老师都会有一种敬畏之心,因此,一般学生不会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交流,要想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就需要老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3)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老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如果师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那么这样的沟通是失败的。老师要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交谈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自然就更愿意把内心深处的各种感受与老师分享,这样老师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效把握学生实际情况,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
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也是老师的工作。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老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老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老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新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各种新理念被不断提出,为了不被时展的大潮淘汰,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
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当今社会书本虽然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能够有效提高人的认识的途径。因此,老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既要能够有效摄取教材上的知识,还要能够有效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例如:老师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了解专业发展的动向,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获取新的信息等。总之,提高老师的学习能力意义重大,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注意。
四、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德育教学 初中政治课程
0 前言
中学的德育大纲也指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实现学生德育和政治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思想的教育帮助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观念。可见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它既是传授知识,培养大家能力的知识课,也是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的的德育课。思想品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一个标准,可见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思想政治课程是目前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手段,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进行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如何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课中德育渗透
1.1 深入研究教材
初中的思想品的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其中含很容易的让人理解的德育思想,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的内容和思想。如课本中提到的认识自我,做自尊自信的人等很多主题内容,这些道理虽简单但也是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的,对以后接触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要求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前要有很充分的准备,挖掘课本中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并结合当时的社会信息积极整合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观看相应的新闻,收集信息,或是图片资料,精心教学,最好开办一些培养学生道德或是爱国的情操的课程,这样让大家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案例】某校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中的内容,将5.12地震中的一些感人事迹引入教学,学生们感受到了白衣天使、战士、志愿者们的在拯救生命时的那份执着,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同样的内容若是仅是靠单纯的教学将不会起到这样的效果。此外老师根据当时课堂上的内容适当地引入相应的故事,这样既起到了很好的教学作用,也很好地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1.2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在的课堂教学是以一种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教学,一般老师在讲课学生不停地抄笔记或是对课上讲的内容在课本上圈点,在课后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机械的背诵记忆,这样其实把对思想政治的教学带入了一个误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题的讨论分析,这样才能对所讲的观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对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政治思想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位置,针对教学重点多启发学生,引入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才能培养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案例】某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中“诚信做人到永远”时,老师通过商鞅变法的故事的引入来进行这个课题的讲解,并让学生对此故事进行了表演,这中让学生身临其中感受其中诚信的重要作用,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诚信的课本知识,而且这种方式也是学生对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好的了解。这种通过简短的情景表演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1.3 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老师授课学生接受的过程,更是学生与老师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很好地与学生沟通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因此充分运用情感教学是在进行政治思想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要做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做到: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因为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对思想政治课程有了探究的动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并理解这门课程的真谛;其次,需要老师与学生多沟通,关心学生,促使老师学生之间建立真正的朋友一样的友谊,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设计课堂,这样才会有高效率的课堂;再次,适当地在课堂上加入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课堂的动力。积极发挥好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若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因素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将不利于教学很好地进行,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带到教学中,这种靠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思想政治中进行学习的效果将更好,因此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某校老师在进行第二时,老师通过和学生们共同观看《》这部电影,开始学生无不为圆明园原有的豪华所震撼,为八国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愤恨,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观看完电影后老师和同学对这部电影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共同感受由激动到愤恨再到反思的心情起落,这样很好地促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1.4 加强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指引学生很好地进行学习的作用,只有老师的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一项调查表示老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最有说服力,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有很好的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尊重学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很好地尊重老师,学生才会积极地学习课堂上的内容。
1.5 应该尊重学生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内心里发出的心声,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灵,这是教育学家的一句话。这句话真正表示了真诚的沟通才能实现好的教育,这就要请求老师对学生尊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是老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也是实现进行良好教育的前提。老师应该以诚相待,真正地去关心去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重视学生的实践方面和他们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
2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高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德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这就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时,注意传授学生这方面知识时的方式,并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 李一文.论德育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1(19).
[2] 王双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课外阅读:中下,2012(10).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构建策略 问卷分析
Analysi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vestigation on Class 208 of Changsha No.28 Middle School
KONG Meil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ffec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s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student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280 students in the class, the clas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quo expectation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disharmony causes, and the classes of students to teachers' expectations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n put forward a proposal to build a harmonious three classes, namely,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students should know how to respect the teacher.
Key word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strategy; questionnaire analysis
问题的提出:“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及日常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等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关系”。①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发展以及教育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前中学教师对师生关系主要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尚有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
调查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师生是关键,在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下,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而无论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改革,最终要依靠师生互动来达到教育目的。本文从280班学生对师生关系的主观体验作为切入点进行问卷调查,为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共发放问卷52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
1 调查结果及分析
1.1 对师生关系认识的调查
本研究在学生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影响师生关系主要因素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做了调查。就师生关系对学生日常学习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认为良好师生关系对他的日常学习作用很大,并且起着主导作用,24%的学生认为有点作用,仅有8%的同学认为没有作用,说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了师生关系在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关注或者重视师生关系。为了进一步调查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关于“你认为影响师生关系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的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
表1“你认为影响师生关系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统计结果
在对影响师生关系因素的归因上,大部分同学认为主要因素是老师,其次是学校、社会方面。其他学者也有类似论述,“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和谐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②可以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影响师生关系因素的认识上,主要进行的是外归因。
1.2 对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
本研究主要调查了280班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次数的情况,目前与老师的关系处境方面。表2所示为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次数的统计结果。
表2 “你和老师之间发生过矛盾吗”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与老师偶尔会有一两次的矛盾,少部分同学经常与老师发生矛盾,说明该班师生关系尚存在不和谐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必然地或普遍存在着冲突”,③但这里的冲突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正如都齐(Deutsch)所说:“只要有不相容的活动,就会有冲突。”④老师要懂得处理好这种关系,给予其正确认识和评价,而不是采取压制的态度,使冲突上升为矛盾。但是在当前教学实际中,老师对师生冲突常采以惩罚手段,拒绝追根溯源,导致冲突演化升级。
在有关“你认为当前与老师的关系怎样”一项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我表面上尊重老师,但实际不尊重”的占16%,“无所谓,谈不上什么尊重不尊重的”占20%,“我尊重老师,老师不尊重我”的占4%,可以看出,该班大部分同学与老师不能相互尊重,处于非良性的关系。
1.3 对师生关系不和谐原因的调查
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交往中建构起来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互动中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有关“你认为和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可能是”(可多选)的统计结果中,认为跟老师有矛盾是和老师之间有代沟,观念上有差异的占48%,认为是和老师之间缺少沟通的占40%,认为是因为老师经常批评、指责学生的占28%,认为是老师的态度不友好的占32%,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举止欠佳的占32%。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将师生关系不和谐归因于观念差异。价值观的代沟,不局限于师生关系,而是普遍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任何愉快和谐的交往都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价值观上的统一。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老师与学生的价值观脱节,老师多滞留在过去的阶段,优秀的老师应该要学会脱离自己的思维框架,多进行换位思考。
对这一问题,有关学者也有相关论述,“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教育观念和专业水平与个人素养。”⑤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术语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可以让学生产生巨大的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关系”,⑥因此教师对学生有无期望,有什么期望,是符合学生观念的期望,还是背离学生的期望,对构建一个和谐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影响。
1.4 对老师的期望以及师生关系期望的调查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及维护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从该班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希望老师改进之处,以及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几方面来调查学生对老师以及师生关系的期望。
调查发现,班上76%的学生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在进一步访谈中得知,数学老师平时对该班学生很关心和照顾。对喜欢这门学科老师最主要的原因(可多选)进行统计,数据显示,认为是态度温和,有亲和力的占60%,认为是有教学经验,授课方式新颖、易懂的占48%.认为是爱岗敬业,认为是理解、尊重、体谅学生的占 60%,认为是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的占32%,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希望老师能够有亲和力,能够理解、尊重和体谅他们,其次则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该班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统计如表3:
表3 “你认为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统计结果(可多选)
表3显示,同学们认为老师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不要拖堂,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该班是全校唯一一个有中午放学制度的班级,每天都有罚同学留校,放学也通常拖到6点,多数同学对此不满。其次是多尊重理解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访谈时学生也反馈通常是老师单方面为了班级事务找学生,老师则很少认真去做学生的听众。
师生关系可分为融洽型、疏离型和对抗型三种。⑦对该班学生对师生关系期望的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你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统计结果(可多选)
从表4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希望跟老师和谐友好相处,与老师平等交往,而不是敌对相处,说明该班学生有意愿与老师构建一个融洽型的师生关系,基于此,老师也应该响应学生需求,做出相应的努力。
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主动参与班级、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⑧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与学生的同伴拒绝、行为、较差的社会能力和消极的学校适应相关,⑨为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问卷中关于“你认为怎样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开放题,可以把该班学生的建议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是老师应该要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在问卷以及访谈中,同学们表示希望有一个老师朋友,但是老师通常在下课后就离开教室了,学生与老师的接触限于课堂上。老师在处理学生违纪违规问题时,经常仅凭主观判断而武断处理,导致了现在就算学生知道被误解,被冤枉,也不会跟老师去交流的现状。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实习期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班级文化墙上增加了“我说我话”一栏,鼓励同学们大胆写出自己的心声,写下对老师的意见,在这一栏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也可以看到学生们一些隐藏的想法,“我说我话”栏目或许是值得借鉴的一个模式。
其次是希望老师换位思考,能够一视同仁,而不是以成绩来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采用的分团制都是以成绩来选拔团长,在成绩较好和成绩稍差的几个同学同时犯错误时,老师偏信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陈述,这种差别对待让学生们积累了“埋怨”,“不服”的负面心理,结果是表面上问题解决了,但学生内心并不接受,拉远了师生距离。
再次,老师在做某项决策时可以参考学生的建议。比如该班班主任所做的一项对男女生头发管理的决策上,要求全班所有女生都剪学生头,俗称“西瓜头”,所有男生剪平头。尽管班主任在班上宣布此项决定时,反对的呼声很大,但是她仍然坚持这一决策,引发了很多反抗与不满。虽说在管理班级时,需要一些统一的措施,但或许应适当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意见。
基于对问卷的分析,访谈时了解到的学生的见解以及实习期间的观察,在此我也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2.1 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 地位、作用等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态度、行为及能否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⑩在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上,虽然有教师应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观念和要求,但是它更强调教师在教育关系和社会关系重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而学生只能唯命是从,不可以随意评价老师。在新课改下,更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2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威信的树立上,权威型的教师依靠学校和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利等外在条件来管理班级,某些老师甚至超过了法定权利,存在侵害学生权利的行为。民主型的教师更加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从学生内心着手,使学生爱自己,尊重自己,服从老师对班级的管理。教师要在教学能力、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在榜样树立、言传身教上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
2.3 学生要更尊重老师
新课改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常有某些不尊重老师的举动,例如上课直呼老师小名等。“师道尊严”的观念仿佛被遗弃,学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基础。
注释
① 张野,李其维,张珊珊.初中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4):804-807.
② 刘慧清.留学生阅读教学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4):38-42.
③ 郝善学.课堂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73-276.
④ Mort on Deuts ch(1973).冲突的消除:积极的过程与消极的过程[A].转引自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⑤⑥曹璐,徐雅南.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创新教育.
⑦ 屈智勇.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10):207-211.
⑧ Fisher,D.,Frasher,B.,and Kent,H.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 - student interpersonal behaviour and teacher personality[J].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1998.19(2):99-119.
1.1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出,游戏教学法最大的特征就是活泼型,简单来讲,就是给予学生更多玩游戏的机会。教师通过将一些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方式展现出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身的看法与观点,通过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交流,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与老师都可以在活泼的学习氛围下实现学习目标。
1.2想要有效实施游戏教学法,首先,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聆听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帮助,为学生解决疑惑和问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我国部分中职院校还在延续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讲述知识内容,并未与学生之间有过多的沟通交流,使得很多学生即使存在疑惑,也没有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厌烦的心理。然而,随着游戏教学法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通过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彻底打消了师生之间存在的隔阂,学生可以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习成果进行相互评价,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游戏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认识上,马丁·加德纳曾指出,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吸引力的教学游戏、魔术、悖论、打油诗、笑话、智力题或者是某些呆板教师避开的认为是无意义的东西。马丁·加德纳对游戏教学的认识,对当前中职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在游戏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也解决了中职教育知识的抽象、枯燥与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的矛盾,通过游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得到满足,因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
2.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能力指的是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能够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毫无疑问,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探究活动来实现。从游戏教学的本质来看,游戏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追寻游戏结果的过程,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游戏规则进行反思,能够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游戏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实践启示
3.1游戏教学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表明,游戏教学法对于中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具有很大的可行性空间。这是由于处于终止阶段的学生们在心智等方面还处于成长中的阶段,心理建设也是模糊期,虽然家长与教师都已经向其讲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对于学习的认知度较浅,就形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局面,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教师如何对其正确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是教学的根本目标。特别是对当今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因为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再加之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关系,父母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给与了很多的关爱与保护,致使部分学生产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观,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忽视他人的感受。所以,时代在飞速的变化,教学体制也必须及时进行变革,尽量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这种游戏的情景教学模式下,更好的消化理论知识,通过分组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学生出创造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
3.2游戏教学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中国有一个成语叫“童心未泯”,不仅是儿童,成年人、中年人也一样的喜欢游戏。而一些优秀的老师会转变这种方式,会用各种工具比如音乐、图片、视频、提问、游戏活动等等加深了学习者的理解,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者保持注意力集中和自主思考,这其实就是利用了游戏教学,打破传统的形式教育,持续的保持学习者愉快兴奋的感觉,这样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关键词】“导・学・评” 教学模式 师生沟通平台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71-03
很多事情的成败都在于沟通的环节,沟通环节做得好,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沟通做得不好,做起事来就会事倍功半。沟通不仅在商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也起到主要的作用,师生之间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对此,本文提出了在“导・学・评”教学模式中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分析了该模式的特色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搭建沟通平台的一些建议。
一 “导・学・评”教学模式的特色
1.一课两案
所谓一课两案,是指导学案是由师生共同设计的,老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想法,把学生的想法更好地应用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想法应用到教学方案中,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与老师更好地沟通,更好地学习。
2.一课两评
所谓一课两评,是指师生共同对彼此做出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成果做出评价。老师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学生在做课外题时就会联想到老师的教导,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3.一课两本
所谓一课两本,是指学生和老师手中各有一本对知识的评价记录,老师每天思考自己在讲课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学生记录自己所学的知识,受到了哪些启发,遇到了什么难题都能反映在自己的本子中。
二 “导・学・评”教学模式的优势
1.“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转变
第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实行“导・学・评”教学模式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学生不再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是自己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付诸行动,把学习落到实处。
第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导・学・评”教学模式的实施,促使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课堂上也更加愿意回答问题,生生之间探讨问题的氛围更加浓烈,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都在逐步地加强。
第三,学习观念的转变。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应该学些什么、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第四,学习行为的转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愿意与人沟通,更愿意向老师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更愿意与同学共同研究问题,学习氛围非常融洽,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不爱学习、不爱与同学沟通的问题。
2.“导・学・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转变
“导・学・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也让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讲课中,工作热情都很高,课上愿意与学生充分交流,愿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起课来,劲头十足,学生也爱听。
3.“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的转变
“导・学・评”教学模式大大地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师生关系一直处于尊重与被尊重的模式,学生充分地尊重老师,但不敢与老师更好地交流,而“导・学・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更好地相处。
三 “导・学・评”教学模式的不足
1.从学生角度看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导・学・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顾及每一个同学,每个同学所接触的环境不同,之前所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同,有的同学基础知识非常牢固,而有的同学基础知识就相对匮乏。实施“导・学・评”教学模式是从整个班级入手,所讲的课程也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匮乏的学生自然不能与基础知识丰富的学生相比,课堂中常出现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跟不上老师讲课速度的情形。
2.从导学案设计角度看
从导学案设计的角度来看,导学案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不能很好地增长学生的见识,因为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一些不了解,不知道每个学生接受新知识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课堂知识,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课堂上所讲的知识。
3.从教师角度看
从教师的角度看,每个老师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教学的年龄、教学的经验也有很大的不同,教龄较长的老师教学经验非常充足,但是对于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往往找不到门路。教龄较短的老师教学经验不足,虽然接受新教学方法的速度较快,但缺乏很好的授课方式,运用“导・学・评”教学模式来讲课往往力不从心。
4.从课堂评价角度看
从课堂评价上看,有的学生对“导・学・评”教学模式下的课程非常感兴趣,而且愿意去学习新知识,这使学生对“导・学・评”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评价相对较高。而有些学生对“导・学・评”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并不能很好地吸收,对这种新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就会相对较低。这样的课堂评价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 “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沟通平台的搭建
1.多样化的沟通,取得学生信任
为了更好地实现“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沟通平台的搭建,首要的就是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沟通。对于一些接受“导・学・评”教学模式较好的学生,可以与他们多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沟通,而对于一些不能很好地接受和学习“导・学・评”教学模式中所讲知识的学生,就应该注重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能强硬地把“导・学・评”教学模式输入到他们的思想当中,而是应该循循善诱,以其他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对学生加以引导,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2.寻找与学生沟通的对话窗口
教师要想更好地在“导・学・评”教学模式中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就一定要寻找与学生对话的窗口,与热爱学习的孩子聊学习,与热爱运动的学生聊体育。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对“导・学・评”教学模式的看法,积极地搜集学生的意见。老师可以与学生多讨论一些新鲜事物,把自己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趣事与学生分享。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要伸出援助之手。
3.因人而异,改变沟通策略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人也不同,会导致每个学生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学生,教师要想更好地实行“导・学・评”教学模式,就应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适当地改变沟通策略。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有的学生性格较内向,有的学生性格较外向;有的学生喜静,有的学生喜动,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沟通方案,更好地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
4.用心关爱学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只要用心地去沟通,就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教师要想更好地搭建“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沟通的平台,就要用心地去关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及时地去帮助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与老师关系友好,才会相信老师所说的话,老师在实行“导・学・评”教学模式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5.与学生平等交流
与学生平等交流也是搭建“导・学・评”教学模式中师生沟通平台的重要方面,老师应该在课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讲课时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课下与学生如朋友般相处,用心地去与学生进行沟通。
五 总结
“导・学・评”教学模式是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适合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评”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教师要想更好地把“导・学・评”教学模式落实到学生中,首要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搭建良好的师生沟通平台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去探讨,共同去努力。
参考文献
[1]代晶晶.当代高校师生沟通平台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233
[2]徐玲玲.平等沟通,搭建师生对话平台[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9):61~62
[3]申军红.建设数字德育平台 搭建师生沟通桥梁[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3):29~30
关键词:兴趣教学;中职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03-02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向之一就是提高兴趣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比重。本研究重点剖析了中职语文兴趣教学的含义、重要性及其如果增强中职语文兴趣教学的实施途径。
1.兴趣教学的本质内涵
兴趣主要表明对某种事物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出来的爱好或者偏好,兴趣更多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往往表现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现实诉求,兴趣具有一种内驱力作用。与中职语文教学相结合就是中职学生渴望掌握、了解中职语文的相关知识的诉求,进而提高中职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兴趣教学旨在激发刺激学生的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结合教学的对象及教学的相关内容,善于运用多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了解掌握中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营造与学生个性心理相适应的学习氛围与环境,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效果。
2.谈兴趣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兴趣教学是国家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当中的应有之义。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包括广义与狭义之分,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广义上讲从国家层面对中职教学的改革,包括制度、体制、机制。侠义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中职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内容、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变革与革新。这里所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指侠义的教学改革。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谈及学生必须掌握的三种能力,分别为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众所周知,充当基础工具的语文都每个人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的。既然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而且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让学生对中职语文产生兴趣最为重要,因为需要加强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
2.2兴趣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由于现实社会中的体制、机制、制度及其社会风气的原因,大部分的中职生都认为自己比较差劲,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中考的败将,对其心理产生了很重的负面影响,于是厌学情况就会产生,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而中职语文的教学非常重视教学方式方法,中职语文教师要以情感人,深入学生心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学校中职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要善于兴趣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学生对中职语文的爱好,提高其学习效果。
2.3兴趣教学成为中职素质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要求达成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学者将博雅教育(LiberalArts)翻译成为素质教育,而在我国台湾被译为通识教育则较为普遍。无论是博雅教育、素质教育还是通识教育,都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要义就是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而培养中职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首先就需要中职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兴趣教学成为中职素质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要求达成的主要途径之一。
3.兴趣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3.1善用鼓励、支持与激励,提升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部分的中职生都认为自己比较差劲,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中考的败将,对其心理产生了很重的负面影响,于是厌学情况就会产生,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支持与激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中职语文教师要求对学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与捕捉学生成功的点滴,在适时的时候给予表扬和肯定,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将对学生自我的认同与成长起着自我激励的作用,进而促进中职学生学习中职语文的兴趣。
3.2重视沟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重视沟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是教育部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别强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要得到尊重,适时适度的教育和引导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形成。中职语文教师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与中职学生的沟通,一为让中职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信任与关心;二为注重教师温暖与温情在中职学生中的传递。因而,要重视沟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构建中职语文愉悦得学习氛围。
3.3充分利用中职语文教材的平台,体验与挖掘人文主义的美。中职语文教材一般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职语文教材选文一般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要深入挖掘中职语文教材里面的经典文章,培养、引领学生发现教材中经典文章之美,提高中职学生的审美情趣,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4中职语文的教学形式力求多元化,避免中职生对中职语文学习产生枯燥乏味之感。目前对中职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多,教学形式也日趋多元,要力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中职学生的极强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因此,这就需要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功夫,研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户外体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FLASH动画设计、欣赏、表演、第二课堂活动、视频、音乐等等,目的就是提高中职学生对学习中职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
关键词:平等;尊重;耐心;倾听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轻生、暴力行为引起了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热点。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知了解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却常常出现孩子不愿打开心扉、不愿与老师交流的现象,这令我们深感苦恼。据对中小学生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对当前师生关系满意的仅占27%,还有20%的拒绝回答;在“如果有了心里话,首先愿意向谁说”的调查中,最想找父母说的占13%,最想找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的占了62%,最想找班主任老师或某个老师的仅占4.2%。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出现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倾听者,我们显然还有许多不可取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象:
现象一:
在学校中,我们常会见到孩子兴冲冲地跑到老师身边,仰着头一脸幸福地说:“老师,你猜我在路上看见什么了?”“老师,你认识樱桃小丸子吗?”“老师,今天是××同学的生日。”此时,教师由于忙于做手头工作,也觉得孩子的话一定十分幼稚,常会不经意地回答:“老师正忙,待会儿再说。”或者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听着。孩子虽小,但他明显地感觉到了老师态度上的冷漠,老师根本不关心、不重视自己的谈话。对此,孩子就会产生被排斥、被忽视的感觉。这样多次碰壁后,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或告诉好朋友,不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了。
现象二:
孩子的内心世界微妙丰富、多姿多彩。但他们的心灵比较脆弱,想得不够周全,学习上的负担和人际交往中的碰撞,常会使他们陷入困境,渴求帮助。到最后,老师就成为了解孩子信息的最后一个人。这将对我们的教育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交流是一个人的内在需求。当人们叙述麻烦时,说明需要倾听者的指导和帮助。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地掌握倾听的艺术呢?
一、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倾听是沟通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桥梁,倾听不仅是一种技术,更主要的是一种态度,是对孩子的尊重。这种民主的态度更有利于师生交往的和谐发展。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1.选择适当的时机与空间
实践表明,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最容易表现出真正的“自我”。要想真正了解孩子,让孩子们主动与老师说话,教师首先得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2.体态语言的适当运用
据调查,在人获得的信息总量中,来自身体语言、面部语言的信息就占了55%左右。在不同的时机,恰到好处地运用好体态语言,将起到融洽师生关系的妙用。
三、丰富倾听的途径
1.书面形式的倾听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如,在班级中开辟知心语信箱,通过书信、纸条等形式听取学生的意见、设想,通过发短信、发E-mail等来相互沟通、了解。
2.侧面倾听
全方位地了解,更有助于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及对孩子的教育。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情况,也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心里话的倾听是教育的重要链条。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师要了解学生,首先应倾听学生的心声。”让我们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进一步了解学生,更好地教育学生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参加了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从头到尾陈老师都是用一种欣赏孩子的语调,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如何用鼓励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通过这次家长会,对教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
第一,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 多支持、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十分聪明,孩子的“行”与“不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怎样看待孩子——是多鼓励?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潜能,而潜能的发挥与对他们的赏识是分不开的。多给他们鼓励,多给他们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永远不要说自己孩子笨,不要把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不要作横向的对比,只要孩子与自己比,哪怕有一点进步和提高,都值得赞扬。当然,表扬也不应该是盲目的,父母的表扬,一定不要事事表扬。过度的表扬,超过孩子正常表现会导致孩子对自己认识不足,当听不到表扬的时候会很失落。同时,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做事的毅力和决心也低。所以,要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在这一点上,我和孩子爸爸大概就有点走入误区了,我们正和孩子一样走在学习的路上。
第二,不做“唠叨”家长,不做家长,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意识。这一点上,____基本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点我是比较开心的,不足就是现在还需要提醒而不是主动自发的。
第三,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当一个好家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孩子一起共同进步。家庭里到处都是一个学习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也会学得很开心,很轻松。多陪陪孩子,陪他看书,陪他学习,多与他沟通也教他与别人沟通,这样就可以在生活、在学习中学习,这样,孩子才会学习得更好,学习得更棒!在这一方面,需要自我检讨,往往是要求孩子应该干嘛干嘛了,自己却没有做到,非常汗颜。
第四,健康的身体素质,现在学校比我们小的时候注重小孩子身体素质,不会占用孩子的运动时间。往往是家长反而因为各种理由借口,阻止小孩子去锻炼。在这点上我家尤其需要自我检讨,因为家庭及工作的原因,可能留给孩子锻炼的时间真的是不太够,有的时候正常会因为自己的惰性,放任孩子玩一会算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
第五,也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也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身,一个坏的习惯,会徒增许多弯路和挫折。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也就不会产生依赖思想。现状有点不容乐观,和别的家长聊天时,都是羡慕的口气啊,说是____这么乖,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啊,殊不知,我们最烦恼的就是没有给她养成很好的习惯,现在为止都有一个我们认为(当然小孩子自己都意识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管干什么,速度都非常的磨蹭,尤其是过程,比如说开始做作业了,可能做作业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但是她的准备时间是非常长的,哪怕只是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和笔,在这一点上,作为家长真的是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可以说是软硬兼施,效果不佳。当然我有时也在检讨,是不是方式方法不当,引起了孩子的逆反。因为其实小孩子自己也知道了自己的问题,也是想改正的。在好习惯的培养上,家长自身应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起努力吧!
非常开心孩子们有一个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的老师,我们争取下一次任何一个任课老师和您说起咱们班的学生的时候,可以让您自豪的微笑!
____
【二】
通过这次家长会,对教师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受益匪浅,感受频多,深深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重视,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与他们鼓励和支持。也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与老师共同努力来教育孩子。
在家我们应该做好督促工作,及时检查,认真辅导,及时和老师沟通,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提高成绩。
听到两位老师分析的问题,她们是那么的专业,那么的细心。感觉我们的孩子真幸运,遇上这么好的老师。太给力了。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配合各项老师。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希望,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与老师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文字:____爸爸
【三】
做为一名家长参加了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感受很多,通过此次家长会。对教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只有老师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习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家长在家应该督促孩子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及时检查,认真辅导. 通过开会老师的讲解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有效的教育方式。
总之,我们非常感谢老师辛勤劳动对孩子们耐心教育. 希望老师对孩子多加鼓励,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潜力和奋斗精神. 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最后想对老师 :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文字:____爸爸
【四】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孩子们;师生关系;幼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学生作为两个不可动摇的主体,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甚至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意义。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对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塑造进行深入考量。具体来说,加强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互动和交流,是培育、打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路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这方面的课题,无疑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一、幼儿教师与幼儿加强互动、交流的重大意义
(一)教师和幼儿是幼儿教学的两大主体,相互作用明显
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主动传授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前者的负责人是教师,后者的重点人则是学生,即幼儿。所以,认识到幼儿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主体性,已经两者关系的重要性,是开展幼儿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前提。即便从幼儿的角度考量,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无疑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学主导者的幼儿教室们,应该认识到与幼儿互动、交流的重要性,并自觉的将其践行到教学实践中。
(二)顺畅、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能够促进师生关系进步,带动教学发展
正是考虑到幼儿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殊地位及重要性,才必须要求广大幼儿教师努力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互动、交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当孩子们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的时候,教学的开展就显得十分容易了。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对幼儿师生关系的优势地位进行界定,即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带动幼儿教学的发展,促进幼儿们的健康成长与快乐学习。顺畅、和谐与良好的互动、交流是打造优质幼儿师生关系的最佳路径,也是主要的方法,必须很好的予以坚持和推广,使之成为稳固幼儿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和“粘合剂”。
二、幼儿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思路和方法
正是看到了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关系的重要性,才更加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更好的疏通管道、建立平台,让孩子们与老师形成默契,建立常态化的交流、互动和沟通机制。就幼儿教学实践来看,可以考虑如下思路。
(一)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
无论在何种级别和类型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推广者,也是学生学习、尊敬的对象。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教师的大致职能界定为“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很有道理的,即使放到现今的幼儿教学中也是适用。其实,发挥出幼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是引导教师与孩子们互动和交流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知识的讲解、传述、解析和推广,让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此外,教师运用知识传授的机会与孩子们交流、互动,其实是帮助幼儿们更加深刻了解所学知识内涵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信。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塑造师生互动、交流的和谐气氛
良好的气氛和环境可以增加和谐因素,进而帮助教师与孩子们形成默契感,逐步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就是说,塑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气氛,让孩子们“沉醉其中”,自然可以引导他们更好的与老师交流、沟通,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课余的时间,教师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默契,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老师、了解老师、喜爱老师。包括教学游戏、课堂活动、课外活动在内的多样性的教学活动,都可以为师生的互动、交流做出贡献,进而促进教学的整体发展。
(三)课外和生活中的师生互动、交流必不可少,要长期坚持
除了课堂内、幼儿园里的交流、沟通和互动以外,课外与生活中的师生互动、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甚至相比于前者更加重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虽然天真烂漫,思维活跃,但是也难免出现心理、情感和思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幼儿教师及时的疏导、教育和帮助。比如,教室们要随时观察和记录孩子们的思想状况、心理变化等,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再如,教师可以经常走访“问题儿童”的家庭,全面了解孩子们的各类情况,并适时、适度的与孩子们“谈心”、“聊天”,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情感状况,及时的给予辅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类似如此的策略和方法需要长期的有效坚持方能收到实效。我们也相信,只要真正重视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与孩子们的互动、交流,并自觉的将优质师生关系的塑造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实施一系列的有效策略,那么幼儿园的师生关系必然会越来越好,幼儿教学工作也必然可以“再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红萍.幼儿教师语言的人性化和艺术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年02期
[2]陈瑾.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与语言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