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 哲学原理教学 复习方法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从题意出发

在答题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即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在答题时没有按照题目规定的要求和条件组织答案。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是:意识要以物质为基础,意识可以在大脑中反映一定的客观存在。了解这个观点以后,就要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里面,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让主客观真正做到历史环境下的完整统一。一切从题意出发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理在做题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所以,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读材料、审设问。先确定主体,再明确题型,如意义类、因果类、体现类、措施类,注意不同类型试题的不同解题技巧。最后,还要理清知识与设问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是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还是运用什么知识解决材料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学生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提高解题的针对性、完整性、准确性,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原理和坚持一切从题意出发的解题技巧有机结合起来。

二、联系的观点与文科综合

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它既包括事物外部的联系,又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人们一定要具体而深刻地分析出各类事物间的联系,以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对待问题。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一方面促使形成各种不同的学科,每一种学科内部又出现了许多的分支,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文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综合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它要求教学过程打破教材框、节、课的限制,对相关的知识重新整合,构建新的知识框架,以解决新的社会问题。如果看不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答案肯定是片面的,苍白无力的,自然拿不到高分。广义上的综合是指政、史、地三科间的综合。在今后的复习中,要着重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三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如相互听课、评课、进行试卷分析等;二是教师在钻研本学科的同时,借阅其他两科的教材,提高自己对文综教材的驾驭能力;三是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复习文综的能力,学会系统优化法,消除对文综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矛盾的观点与对教材的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始终起到主导作用,是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锻炼的载体。讲好教材是高考复习最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讲好教材呢?唯物辩证的观点认为,矛盾是构成世界的必要因素,事物都是由矛盾统一的对立面构成的。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它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根据这一方法,我认为讲好教材一定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知识的“来龙”和“去脉”的关系。不仅要深刻理解某一知识的成因、含义、性质、作用等,还要掌握该知识运用的范围和对象。

二是正确处理走入教材和走出教材的关系。第一次复习夯实基础,第二次复习形成系统化知识网络,进入教材的目的是能走出教材,达到不依赖教材而正确解题。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立足整体,审时度势;才能根据试题信息,自如调动知识解决问题。

三是正确处理教材和资料的关系。教材和资料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抓住重点,另一方面也要尝试统筹兼顾。毫无疑问,教材是教学的重点,夯实基础,吃透教材是应对高考千变万化的永恒主题,是备考过程中要牢牢牵住的“牛鼻子”。同时,一流的考试资料是高考复习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有利于拓展课本知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技巧。

四、实践的观点与社会调查

篇2

关键词:中医辨证结合西药;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高,危险性大,可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导致人体器官的衰竭,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上,通常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认为是头风、头痛以及头晕等范围。采用中医治疗本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血液循坏,并能增强患者对降压药存在的敏感性[1]。目前,临床上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单纯的运用中药、西药治疗本病,各具优缺点,而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很好的恢复患者的健康、控制患者的血压、治疗并发症及改善临床症状[2]。我院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了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和西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月共收治的1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60例,年龄为40~84岁,平均年龄为(65.35±4.7)岁。随机的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同时询问病史后,未发现患者出现继发性、恶性高血压以及并发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我院采用单纯的西药对其进行常规的治疗。首先,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非洛地平缓释片,仅服用1次/d,并且一个疗程为3w,两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治疗的效果。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单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的方法。首先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才能选择适合的中药。风阳上扰型:头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或者劳累加莺,舌头红,苔黄,脉弦细数以及失眠多梦,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淤血阻窍型:精神不振,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且心悸,舌有瘀斑,面唇紫暗,脉弦涩或者细涩,常用通血活窍汤加减。痰浊蒙蔽型:呕吐痰涎,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苔白腻,胸闷,脉弦滑,常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气血亏虚型:动则加剧,遇劳则发,心悸,失眠,舌头淡,苔薄白,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脉细弱,常以归脾汤加减。肝火上炎型:失眠多梦,头晕且痛,烦躁易怒,胸肋胀痛,目赤,口苦,舌头红,苔薄黄腻,脉弦数,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以上汤药1剂/d,水煎服用,早晚各1次,并且1个疗程为2w,3个疗程后观察并记录治疗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或者以上,则达到正常范围,或者舒张压虽然未降到正常,但已下降21mm Hg或以上者,同时有正常的恢复趋势。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mm Hg,但是已经达到正常范围,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 Hg,但还是没有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mm Hg者,且功能基本恢复[3]。无效:未达到以上这些标准者,而且,临床症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症状积分降低的幅度很小。采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压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差表示,两组资料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61.11%,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比较,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比较 对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进行测量,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西医上认为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是由于长期血液的高度粘稠以及精神因素而使患者全身的小动脉收缩,从而引起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引发的血液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原发性高血压的最终结果往往会使这些器官衰竭。同时,造成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缺镁、缺钙、酗酒以及肥胖等因素。然而,在中医上则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头风、头痛以及头晕等同一范畴的,和人体的肾脏及肝脏有不可分开的关系,患者的气血功能没有得到及时的调理、阴阳偏盛或偏虚都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直接原因。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上采用的是降压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降压药对患者器官的损害,确保患者的健康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西药使患者的血压降低,有着可靠、迅速等特点,但是由于西药有许多品种,而且有很大的限制性,若要使血压得到有效的降低,必须要与多种药物结合,然而会使患者产生头痛、面红、心悸、高血钾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及器官的功能受到很大的损害。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得知,中医辨证结合西药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能有效的恢复患者的健康。

通过本次临床治疗得出,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值得被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伟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3,20(16):133-134.

篇3

关键词:诗歌典故;生活化;哲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8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44

高中生学好《生活与哲学》非常重要,因为生活处处有哲学,学好了哲学可以帮助学生增长智慧,可以帮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过,理论性强且抽象的哲学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更谈不上运用,多数学生学习哲学只是被动的识记,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学习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流行歌曲、故事典故、名言名句、古诗词、寓言、歇后语以及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哲学道理变得异常生活化、通俗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浅显易懂、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读懂哲学,进而能够领悟人生,从而能够陶冶情操,提高道德品质,也就能实现《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的德育目标。

一、借助流行歌曲帮助学生理解哲理,讲练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很多通俗歌曲体现了一定的哲学观点,如《爱拼才会赢》体现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春天的故事》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山不转水转》体现了要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苦乐年华》不仅体现了不同的人的立足点不同,还体现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等等。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借助流行歌曲辅助哲学的教学,肯定能唤醒人的听觉系统,引起关注,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理解哲学原理。例如,在学习“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或是请学生演唱歌曲《酒干倘卖无》,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包含了“天、地、家、你、我”等以及反映出这些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与此同时,教师可适时地给学生讲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指出歌词描述的父女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联系,说明一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认识到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且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联系之中。

二、由故事典故引入,阐述哲学原理

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面对实际生活,面对实际问题,所做出的解答都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科学的解决方法,也最终能够圆满完成。在教学中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知识点时,我是先给学生讲一个“傻儿子”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秀才生了个傻儿子。一日,得知朋友要来拜访他,为了证明儿子不是傻子,他决定让儿子去显摆一下,还提前特意给儿子教了四个问答题:第一题,问:桃树怎么没了?答:让我砍掉卖了。第二题,问:牛怎么不见了?答:兵荒马乱的给弄丢了。第三题,问:钱怎么这么多?答:爹妈辛辛苦苦挣得。第四题,问:你怎么这样聪明?答: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交代完了,秀才满怀喜悦地让儿子去招待客人。客人也确实问了四个问题,不过问的内容却不是他父亲教给的,而傻儿子回答的却是一成不变:第一问,你的父亲怎么不在?儿子答:让我砍掉卖了!第二问,你母亲呢?儿子答:兵荒马乱的给弄丢了!第三问,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呢?儿子答:爹娘辛辛苦苦挣得!第四问,你怎么这样讲!儿子答: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

学生听着会心一笑,想必业已理解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紧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傻儿子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让人哭笑不得的回答呢?原因显而易见,就是他根本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教师再跟学生讲清楚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质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来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三、名言名句体会哲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上下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存有大量的名言警句。而这些名言警句对于学生理解体会抽象的哲学原理有着启发作用。例如,刘备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实际上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这句话的本意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件好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能因为一件坏事小就去做。而恰巧绝大多数高中生都懂得这句话的意思。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当然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同样,一个人的堕落变质往往也是从做很小的坏事开始,慢慢地、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毁掉一生。故而,我们必须做到防微杜渐,把坏习惯、坏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绝不能对生活中的那些所谓的“小错误、小缺点”不管不问。而同样的道理,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因此,我们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微乎其微,只要是对别人或是社会的发展有益的事情,而千万不能因为事小而懒散不动。

四、用古诗辅助理解,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在讲授到事物的主要矛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两句诗。首先,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两句诗中体现的哲学原理,明白在面对庞杂无序的事情时,不能糊涂,首先必须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集中力量去解决。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中的“重点论”的。最后,教师还要趁机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主要矛盾就是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其他的,如过早地谈恋爱、迷恋网游等坏习惯都是不好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体现。

列举的以上种种都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而且应用上述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确实能够起到变难为易、由浅入深的作用。这样,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的学习也很积极,有利于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最终的教学成绩与质量也肯定不会差,还能有效地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总之,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也并不遥远,哲学源自生活,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哲学课的教学中,恰当、巧妙地运用一些贴近生活的素材,如流行歌曲、故事典故、名言警句、古诗词等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哲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深为浅,促成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领悟高深的人生哲理,进而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这是我们所有高中政治教师值得一试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高中政治 教学策略

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融合与应用。高中阶段政治课程教学,通过开展生活化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政治内容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之中,高中政治教师结合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便于学生的知识理解。

一、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

多媒体网络技术走入了高中政治课堂,为高中生学习政治知识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也为教师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遇到政治专业术语不理解时,就可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查询或者通过搜索生活实例来理解,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由于高中政治内容丰富,包含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高中生虽然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但在高中政治学习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可以满足高中生学习政治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为一身,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网络学习资源,能极大地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高中政治课本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第二单元唯物论部分,这个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两个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性,世界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由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哲学接触的较少,因此在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论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搜集一些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采用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法,是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具体场景和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实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源泉。高中生虽然社会阅历浅薄,但是生活经验却很丰富,生活化的情景可以拉近学生与抽象政治知识之间的距离。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案例分析法。

材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逐渐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低,难以与发达国家相匹敌,对外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就业的集中产业,贸易保护主义使得这些产业的劳动者面临大量失业的严峻问题。美国作为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中国大豆出口美国,曾受到美国贸易壁垒的堵截,造成了中国2万人的失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1.5万人的就业。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美方进行的贸易保护是否科学?

从本题的材料看,此题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失业和就业问题,每位学生的家长或者亲人都会面临这些问题,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问题,但却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联系学生亲人的失业就业问题给学生分析这个素材,让学生对这个素材有更彻底的理解。最后通过教师的分析,逐步推出答案为: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正日趋紧密。

②联系是客观的。要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避免主观随意性。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客观的。美方一意孤行,搞贸易保护也会伤及自身。因此,美方进行的贸易保护并不科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的补充和延续,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课外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政治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更多地接触课堂外的生活。政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政治。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居委会、政府等机构参观,了解政府的职能和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居委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生通过调研居委会和政府,有利于学习必修二《政治生活》中的“我国的基层自治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两节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学习时,可以联想调研过程中的场景,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改革 生活与哲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68

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的教学内容,是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思想层次最高的教学内容。下面,笔者对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进行相关的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一、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的调查分析

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由于理论性强、内容量大,一直以来被视为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难点。甚至有学生认为这部分的内容语言方式“假、大、空”,教学内容对于生活实际没有意义。因此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会认真去领会其中的真正涵义。而实际上,生活与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学生哲学思维的初始培育阶段。开展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二、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具有语言模式固定、理论内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等特点。所以在学生看来,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就是对道德的宣讲,对生活方式的统一,以及大量的句式背诵。因此,要做好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就要从改变学生的印象做起。

(一)立足现状,分析现状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材在编排方面,具有过于浓厚的说教意味,如教学内容存在大量的哲学术语,其表达方式单调、枯燥。让学生感觉这样的教材语言不仅远离生活,甚至找不到重点。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兴趣方向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来讲解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

但同时也要看到,生活与哲学毕竟是对学生哲学思维与思辨能力的初始培养,用一味倾向于生活化的方式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哲学素养。所以在帮助学生度过适应期后,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教材中的原理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二)重视知识衔接,打下理论基础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生活与哲学中的教材内容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强调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强调学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吸收与运用。

基于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哲学基本观点作为教学总纲,在进行相关的哲学观点教学时,重视知识与原理间的衔接,让学生能在把握教材整体思路的情况下,有效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例如,学习英国休谟与德国康德两者在否认认识世界可能性上的哲学观点时,就要把教材中提到的一个不可知论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这是因为教学时教师如果找到了各哲学观点的共通点时,学生顺藤摸瓜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三)多做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一般而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中,探究性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直观而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性内容由于学科特点,注定是一种思维上的探究过程,是一次大脑风暴的过程。教师在开展这类探究性活动时,应循序渐进,先通过简单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顺序,再根据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探究性内容,最后让学生真正领会哲学原理。当然也要考虑到,由于教材中探究性活动内容非常多,不可能都顾及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教材的编写是面对一个地区甚至是全国所有学生,所以会具有统一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把握新课标要求,深入领会教学改革本义,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并引入大量的生活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习惯哲学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真正地体会到哲学思想,活学活用哲学原理。

[ 参 考 文 献 ]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科知识渗透 时事政治 德育教育 学习兴趣

一、用政治特有的魅力感染高中学生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政治学科

高中生入学前已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触并学习了很长时间的政治课,然而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和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却让大多数学生敬而远之。“枯燥、乏味、抽象”早已成了政治的代名词。与初中政治相比,高中政治的知识容量更大、难度更深、理论性更强,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他们灌输德育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所以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尽早适应高中课堂。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用”、“好玩”是喜欢政治的学生对这门学科很中肯的评价,而对待那些对政治不“感冒”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堂的魅力。

“政治教学生活化”是近几年政治教师的理想目标,我也一直在尝试,效果的确不错,很适用现在的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一边听着Lady Ga Ga的歌一边谈着美国的通货膨胀,也曾借助《碟中谍4》聊了聊普京的大选,或者模拟一个市场让学生拿着虚拟货币来感受商品惊险的跳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政治的知识,在聊天中传递抽象的理论,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政治课过的太快,还没来得及回味就下课了。

3、文理分科后树立文科学生的自信心

“学不明白理科我才学文”是很多文科生的自卑心声。自卑源于缺乏自信,作为一名文科班主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文理分科后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要让他们知道“敢学文证明你比别人更勤奋,更能吃苦,领悟能力更强!”“‘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名言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文科生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考公务员时文科生的优势非常明显!”通过这些语言上的激励和平时的渗透,学生在两个月左右逐步摆脱了原来的思想,真正投入到文科学习中,而这种思想的转变对于政治学科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但学生政治学科思维的真正形成还得到高一结束。

二、时事政治与课程内容相融合

1、关注时事政治的必要性

“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早已不适应现代学校教育了,但因课业量较大或关注程度不够,也很少有学生能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非常重要的内容,语文和英语学科的阅读及作文也时常提及,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一名高中生也应该时刻关注时事,做一名时尚潮人、与时俱进。[3]

2、课堂中的新闻与新闻里的教材相融合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比较枯燥的知识点或者很抽象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必然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适时的引入一些时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4]再次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事。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师也可以在讲解习题时,遇到材料引入时事,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果遇到国内外重大事件,教师可以给学生10分钟左右讨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再由教师引导他们与教材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时事政治的时效性。

三、在生活中注重对哲学思想的渗透

“你想变得聪明吗?那就学哲学吧!你想变得再聪明点吗,那就继续学哲学吧!”这是我还没有讲哲学时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当时被他们戏称我是“哲学代言人”和“托儿”。高中政治学科中,哲学是最抽象也是最难理解的,在绝大多数学生的观念中,一提起哲学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高深玄乎、神秘莫测,他们总是认为哲学是那些哲学家、思想家去研究的,不是高中这个阶段大家能接受和进行探索的。[5]

高二文科学生初次学习哲学教材大概需要四个月的时间,刚开始的入门阶段最为困难,教师需要用大量具体的事例来讲解抽象的哲学观点,但仍然有不少学生学习一遍哲学教材后不知道它是什么,但集中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哲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真正的明白“生活处处有哲学!”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我经常准备一些诸如孔子、老子及孟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等中外著名的哲学家的小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哲学的有趣,至少没有排斥哲学。

学习哲学未必都得在政治课上,为了让学生把抽象的哲学原理理解消化,我在平时也借用一些身边的人或事引出哲学观点。[6]比如:去年冬天,我班一男生穿得特别少,他对我说:“老师,我太冷了!”我马上说:“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你应该根据今天的天气状况及时增添衣服。这种生活哲学的例子举的多了,学生自然就不会觉得它很陌生。

四、政治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

1、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韩愈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古代的教育首先是注重德育,然后才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在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工作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部分。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特点在于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渗透工作。[6]此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道德建设、德育工作要关心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

2、课程内容渗透德育工作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渗透了德育工作,比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探讨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其中一点就是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很多教师就借此向学生渗透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政治生活》中我们学习公民的政治性权利和义务这一课时,我们又向学生渗透作为一名高中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讲解《生活与哲学》时,通过“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哲学原理的学习,又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形式主义等等。通过课堂上的知识渗透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高中政治因其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并会学以致用,通过潜移默化的学科渗透办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焦晓骏. 教师的智慧. 2007年福建教育出版社.

[2]石仲荣. 试谈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2011年第四期教育科学周刊.

[3]陈利勇. 高中政治教学应从基础年级引入时事政治. 2010学知报.

[4]韩艳丽. 中学政治教师的语言特色. 2010年学知报.

篇7

关键词:情境创设;教学策略;故事情境

高中政治一直以来都以教学理论居多为主,这导致很多同学对高中政治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时,可以尝试着从生活中获取一些素材,创建一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素材进行创设,高中政治内容看似理论性比较强,但实际上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为此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可以多从生活中寻找一些素材进行情境的创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内容与自己是那么的亲近。

比如在学习《人生的价值观》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在生活中寻找一些不同人的事迹,将它们偷偷地录制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不同人价值观的理解。比如某教师在平时收集了以下几个事迹:第一个事迹是自己楼下的水果超市中的老板每天非常忙,但自己去超市后这个老板每次都笑着给他说来了啊,今天买什么啊,买多少啊,而且每次这位老师结账时都会给抹去一些钱,因此,老师非常喜欢在他家买东西;第二个情境是大街上的一个要饭的,跪在地上讨钱,只见他身上非常脏,这位教师都不忍心地过去给了他十块钱,然后让老师感到惊讶的是,当老师去厕所时,竟然发现这个要饭的偷偷地在厕所用苹果手机打电话;最后一个情景是大妈在小区中跳广场舞,跳得非常开心。这三个情境创设完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同人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样的,于是学生开始对这些生活中也似曾相识的情境进行交流,互相探讨自己对他们的看法。当讨论完后,他们对价值观的理解就更为深刻了。

生活中与政治的联系非常紧密,这时如果教师能在创设情境时增添一些生活场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轻松。

二、联系教材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对于故事有着天生的喜爱,特别是在非常紧凑的高中课堂中,如果教师能讲一些好听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稀罕的,为此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应适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高中政治课文的基本内容。

比如在讲授哲学原理“事情发展的趋势”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这个情境教师可以自己去表演,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一个音乐家在舞台上进行演奏小提琴时,一直弹奏得非常投入,场下的听众也听得非常仔细,大家都沉浸在一团音乐的乐曲之中,然而拉着拉着,他的小提琴的G弦突然断了,这时这位音乐家没有慌张,也没有停顿,而是直接弹奏了另外一个曲子,这个曲子中没有一个曲调是要用到G弦的。他做得过于自然以至于台下的听众都没有听出了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将这个故事内容自己表演了出来,然后问学生,大家听我弹奏的音乐好不好听,大家说好听,然后教师把小提琴展示给大家,大家发现琴弦已经断了一根时,感到很惊讶,教师将故事原委告诉大家后,学生纷纷称赞。接着教师询问学生这个故事中体现出一个哲学原理,谁知道是什么原理。学生思考了一会说,是事情的发展是曲折的向前进的,教师很开心地点点头。

这个例子说明故事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或与同学进行合作的方式来创设一些故事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政治学习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自由创设情境

如果说前两种创设情境的方式都是教师给学生创设的话,那么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就是教师给出一个主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创设,这种创设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学生要想创设好情境,必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比如在讲授“规律的含义”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4位同学组成,然后让他们自由地进行课文的学习,并结合教学内容自己进行情境的创设,创设时间约为20分钟,当情境创设完以后,教师可以抽取一部分同学上台将自己创设的情节描述或实现出来,从而让大家一起分享情境的内容。比如有个小组表演的节目是“我演你猜”,这个节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有点夸张的肢体语言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当他们看完这些表演后,学生大呼过瘾,然后这个小组的同学给大家说,大家看到的都是“现象”,下面我们来给大家解密一下,于是学生讲清了规律的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学生看到后感到非常有趣。而通过这个情境,展示出学生对规律含义的深刻理解,由此教师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对于学生学习政治来说真的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生活中提取元素,从教材中寻找原理,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尝试,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一、将“理论联系实际”重新赋予新的内涵。

1.政治老师要具体地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改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2.政治老师应积极主动地研究现实,收集相应的各类数据、各类与政治理论有关的信息,并积极主动地运用于教学上去。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如果政治老师只是按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那这门课肯定上不好。因为政治的内容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是比较容易看懂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去研究现实,并运用相应的知识分析现实现象。如在讲授商品的属性时,首先要分清楚哪些是商品、哪些是物品和劳动产品。对于政治老师来说,从理论上讲清楚是没有问题的,但学生是否明白就不清楚了。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3.要注重社会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巩固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来分析现实现象。社会调查是了解现实、实证理论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传授理论的政治老师,不仅需要自己作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也要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查,在调查中了解现实,在调查中理解和实证理论的真实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考以其基础性、能力性、整合性、实践性的强力冲击波,全方位介入中学教育,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考试方式本身,而在于对中学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立足创新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学中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主体、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教学不仅是老师的知识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课堂上教师经常向学生提供时政新素材、新观点,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增强解决问题的变通能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恰当使用“术语”,规范答题要求,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精密性;强化学科内在联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更新颖、更准确、更系统的相关学科知识。

三、注重政治教学与理科知识的结合,注重运用理科知识来讲授政治,是政治教学法改革的新的生长点。

1.注重经济学的计算问题。现在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经济学内容较多地出现了计算的问题。如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是学习经济学所遇到的第一个计算问题。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清楚是比较容易的,可以运用对比、图表等形式,但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比较难,究其原因在于,这个关系是比较抽象的。政治老师可以运用理科的相关知识,自己设计一道简单的数学或物理应用计算题,把这两者的关系容纳进去,然后以解题的形式来讲授,并于最后抽象出两者的关系。这样一来,原理清楚,并且又具有交叉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能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2.运用理工科知识来讲授哲学原理。哲学,特别是其辩证法,其实是来自对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因此,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均可以从中采取大量的材料来讲授哲学原理。例如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用来归纳和抽象出“物质内部成份排列顺序不同会引起物质的质变”的原理。特别是这些科目中的每一道应用计算题,都可以抽象出辩证法的有关原理。例如,在理科的解题方法上,我们知道每类题型均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即具有一定的解题模式,但具体到每道题中,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应用计算题的过程,抽象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等等原理。因此,只要政治老师善于和勤于探索,特别是在当前大综合科考试这种模式的条件下。

四、改革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76-01

一、教学理念上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将两者结合、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政治课通常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枯燥乏味,只要背背就行,这样的心态造成了很多学生政治课程学得并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背、记的阶段,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能力。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首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去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述,更好地把握住事物的内在本质,用综合的手法去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讲课之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对于相应的哲学原理、经济原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要通过相关的媒休如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对题材进行挑选、归档,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身边处处都有政治话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上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为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要在课堂之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相关的课本知识达到一个认识、掌握的初步阶段。

2、经常温习,巩固自身潜能

在高中文科教学中,通常有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所以容易出现记忆上的失误,导致不能准确把握住知识的要点,造成在考核过程中失分。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后温习,加强理解,以便能更好地把握住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将相关的知识点与实践相联系,如通过收看每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更好地接触社会中与政治有关的话题,更深入、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内在本质。

3、分组讨论,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价值观念,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分成小组进行探究、交流。在课余时间中,可自由组织创建一个“政治活跃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通过相关的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个人的经验进行交流、分析、汇总,以便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高中政治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都是由众多知识点组成的,而且每个知识点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只通过简单的学习和了解是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的,相关的考试试题也不能全面地分析与解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典型事例,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争取在考核的过程中从经济学、哲学、文化、政治常识上进行全方位的解答。把握住事例中所出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为此,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既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更不是可任意塑造的“泥娃娃”,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教师组织教学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四、实施分组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迅速整合,形成小组的鲜明观点。通过讨论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政治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中哲学 语文维度 思考

一、引子

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已有一段时间,我已深深感到高中政治教学的任务重,难度较大。加之哲学学科特点,教学中教学方法失灵、效果不佳等现象时有发生。闲暇之余,我对中学哲学课程教学的方法有了一点新的思考,正试图从语文维度讲解哲学原理,培养学生和自身良好的哲学、文学素养。

本文立足教学实践,从语文维度对哲学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语文的角度分析或诠释哲学道理,亦或是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完成哲学知识讲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文的基本知识(素养)成为链接学生和教师、知识和能力、现实和哲学科学的桥梁。

二、关于高中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的思考

1.我对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界定。在本文中,我把哲学教学的语文维度理解为在哲学教学中“从语文的角度即语文的思考方式”或是“通过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语文的基础知识”去解析抽象高深的哲学原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把语文作为链接知识的桥梁,以此为实现教师和学生,知识和能力,现实和哲学的统一而努力。哲学教学的语文维度是针对高中哲学教学中学生看不懂教材、抓不住重点、不明白中心含义和教学手段失灵等被动局面提出的不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教学和学生掌握知识不牢的矛盾,有比较、有层次的区分相近(异)知识,并结合哲学基本范畴达到掌握哲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效果。

2.语文维度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的语文维度是一种思维方法,即运用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一句话,通常通过结构分析提炼一段话的含义,找出侧重点。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什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全文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很快提炼出了“与时俱进”,由此想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的观点。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句话:“为什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问题是要回答“原因”的问题,不是其他问题(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党要保持这种“精神状态的原因”,不是解决“为什么与时俱进”的问题。学生忙于读(审)题,从第一印象出发,错误地把握了问题的实质,造成了回答问题的方向性错误。所以,在哲学教学中贯彻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段落含义的意义。

3.语文维度是一种基本视角。所谓哲学的语文维度就是把单纯的哲学视角转化为多样视角,其中包含语文视角,通过这个基本视角诠释哲学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学习和教学中,通过从语文的角度深入分析哲学知识,或是运用诗词、谚语、经典著作、语录等生动形象地诠释哲学知识。如,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用恩格斯名言“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来说明由于条件限制,认识是有限性和发展性的。

4.语文维度是一种基本方法。对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基本理念,从哲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把语文维度作为哲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视角,树立语文的思维方式。同时,语文维度也可成为学生基本解题方法,通过这种方法顺利实现掌握基本知识。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的三方面不可分,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个方面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视角或方法都应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并形成教学和学习的新思维。

三、高中哲学教学语文维度的实施途径

高中哲学具有抽象、理论性强、高度概括的学科性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从这个学科的性质出发,哲学教学语文维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具体的方法,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树立语文维度的综合观念。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就要树立综合学科的概念,哲学教材中有大部分实例是物理、化学等理工科知识,还有一部分名人(家)的言论、成长故事等。教师须从多种角度去分析抽象的哲学知识,当然包括语文维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培养文学修养,为迅速提升高中哲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基。从多种角度把握和讲解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哲学知识,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2.教学活动强化贯穿。教学中时时贯穿是教师实践“语文维度”的平台,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要有侧重地把语文维度作为突破方法。如在讲解“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问题时,要把握到价值观的作用是导向作用,不是决定作用。要紧紧抓住文中的基本意思:一个是价值观对认识世界的导向作用,另一个是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接下来结合哲学的基本知识阐释就可以了。可以看出,在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时候多从语文维度思考,贯穿这个视角可以摆脱死记硬背、知识不牢、混淆知识的烦恼。

篇11

1.在高中政治新型教育模式应用中,新模式特别重视课堂教学引导作用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其教学方案更加偏向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是如何进行教学,教的如何。新教学模式的开展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去进行学习,学习的怎么样。教师不仅仅是灌输日常教学知识的主体,而是帮助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辅助者。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的越少越少,其涉及到具体多少分钟的教学,从而进行一节课质量的衡量。上述教学观念是比较落后的观念,新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式的学习,其并不是进行教师讲授作用的否定,而是强调,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学生的时间及其精力的珍惜,避免占据学生全部的学习时间,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进行资料的搜集。在这种应用情况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性的讲授,进行生动化的举例,保证学生的启发,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提升。这就需要实现教师讲授及其学生思考的结合,让两者进行有机体的结合。教师需要应用到相关的知识进行学生的思考引导,并且引导其归纳及其总结思考的结果。学生的思考需要紧跟教师的讲授内容,从而促进高中政治知识的师生互动,从而促进情感的升华。高中政治新教学模式的开展,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避免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应用,避免其机械化、表面化、被动化的接受知识。

2.为了改变这种应用状况,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保证其积极探索

进行动手实践,保证其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及其获取,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学模式特别注重的是活动式教学。很多教师往往进行片面化的教学,认为单纯一节课的活动越多越好,比如,仅仅进行活动、讨论、发言等这几个步骤的重复,进行案例的统一性的教学,比较流于形式,从而不利于课堂活动的良好开展,从而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的麻烦,不利于学生的相关知识及其能力的掌握。新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其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相关学生活动的开展,这些活动式辅的活动,更倾向于学科课程、学科教学的辅助。从心理学因素来看,高中生的心理与小学生及其初中生的心理是不同的,高中生的心理比较成熟,其思维比较深刻。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仅仅为愉悦学生而愉悦学生,也不要仅仅因为讲课而讲课,需要让学生深入的轻松,从而更加有效的进行问题的思考,保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行其过程及其方法的体会,保证其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的树立。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仅仅是一个步骤而已

但是其重要性确是非常大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技巧的应用,进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进行学生相关问题的回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高中政治新型教学体系的健全

1.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解释。

进行课堂概念、原理等的深入学习及其讲解,可以进行举例法的应用,进行难懂道理的转换,保证学生的深入了解。教师需要进行多种手段的应用,进行学生感性的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的了解,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进行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增加,进行学习气氛的营造,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比如,比较常见的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其正确表述,可以说成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需要进行错误的正确认识。为了克服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必须在某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强制性的记忆,进行学生的政治思维的训练。

2.在实践教学中,哲学的词语含义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用语、文学用语存在很大的差别。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情况,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解释及其分析。比如,在进行唯物史观的学习过程中,针对人民群众的概念,有的学生提出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历史必要性,他们属于人民群众吗?教师可以抛出上述观念,进行学生人民群众定义范围的界定,所谓的人民群众就是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或者没有留下明显痕迹的人,如果是某些标志性的人物,比如拿破仑,他就不是单纯政治意义上的人民群众。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资料的搜集,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及其动脑,比如,针对5年高考3年模拟这本书,教师可以详细介绍一下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及其事例,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要选取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能够起到高中政治学习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遗失发票是否丧失维权资格”等等学生喜欢的内容,既联系了教材,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引导学生看新闻、看经济节目、看经济纠纷案例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结语

篇12

一、失分原因的分析

1.学生对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块,即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人生观与价值观。其中有很多概念、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掌握,因为熟记并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是解答主观题的前提和基础。而不少学生在哲学学习过程中最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完全否定“死记硬背”,认为这样做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哲学知识点只要理解就行,其实,新课程并不否定“记”和“背”的重要性,新课程反对的只是“死”和“硬”,如学习矛盾的不平衡性中的两个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两个原理的内容很多学生一是不能记住,二是经常混淆,试想这样怎么可能在考试中运用这些原理分析问题呢?因此缺乏必要的识记是很难在考试中得到高分的。二是认为“背诵万能”。有一些学生认为,哲学的学习就是背课本,于是埋头苦背,最后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而收效甚微。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知识点的主干知识有三句话:“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只记住这几句话还不行,更要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才能在考试中得高分。

2.部分学生对学习哲学知识缺乏信心,不愿下工夫。

一些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愿配合老师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哲学概念、原理虽然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往往比较抽象,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缺乏必要的练习就更难以掌握和运用。如唯物论中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领域所学习的物质概念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世界上各种具体物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又如“矛盾”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讲的矛盾就有很大区别,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步理解掌握。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平时的练习中,不少学生只喜欢做选择题,对主观题要么不愿做,要么怕做错,所以干脆空着不做等老师讲解直接把答案写上去完事,这样没有经过自身思考所获得的答案,不可能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3.对已经掌握的哲学基本原理不能加以区分,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考试中,有的题目要求我们用唯物论的原理予以解答,而有的题目要求运用辩证法的原理予以解答。可是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唯物论部分包括哪些原理,辩证法部分又包括哪些原理不能正确地加以区分,导致把辩证法中的内容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当成是唯物论的内容,而又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当成辩证法的内容,这样一来在考试中失分就是必然的了。

4.不能把所学过的哲学原理与考试题中的材料联系起来,从而做到解题有的放矢。

一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于材料不能很好地分析,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无法把材料内容与具体的哲学原理联系起来,要么完成不了解题任务,要么是泛泛而谈,得分很低。比如说考察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一些学生在考试中不能从材料中找出“实际”是指什么?“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哪里?导致虽然记住了原理内容但还是难以完成解题任务。

二.提高主观题的得分对策。

1.坚持识记与理解相结合。

在哲学知识的学习中,一方面对具体的高考知识点要做必要的识记,也就是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做到准确快速地进行表达。另一方面要做到在记忆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把识记与理解结合起来,做到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加深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多看课本,勤做练习。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每位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练习一定要认真对待,一定要动笔去做,只有勤做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哪怕是做错了通过老师的讲评也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向成功的方向发展。除了要做好练习外,还要多看书。要认识到练习是一种检查和评估看书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做题,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另外,还能发挥练习对看书的引导作用,以题目为载体,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带动课本其他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3.对于所学的哲学原理要能够加以区分,正确运用。

而要做到这一点,授课老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加以归纳,并按哲学四大块知识体系予以区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而学生上课要摘写笔记,把老师补充归纳的知识认真地记录下来。如学习矛盾分析法,老师一定会把矛盾分析法所包含的一些具体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归纳出来,就一定要记下来。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政治课的学习根本不需要记笔记,这是不对的,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地把老师归纳的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记下来,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将大有裨益。

篇13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由于高中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上趋于成熟,而高中政治又是高考中的一项科目,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和提高以学生自身能力为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结合时代精神的探索能力。

一、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联系才能更好的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政治通常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枯燥乏味、讲什么大道理,只要通过背背就行,这样的心态造成了很多学生政治课程学的并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背、记的阶段,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能力的训练。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去更好的辅助学习提高自己、实现教学水平。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精练的讲述,去更好把握住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用综合的手法去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讲课之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对于相应的哲学原理、经济原理、政治常识要通过引入相关的题材如时政、报纸、电视等渠道去进行挑选、归档,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身边处处都与政治话题接触,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时政,政治随时都可以更深入的去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自己的未来奠定相应的基础,具有现实性意义。

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方法的完善,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心,树立崇尚的师德观。

1.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身要在课堂之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相关的课本知识预习达到一个认识、掌握的初步阶段。

2.对于政治教学中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经常温习教学方法巩固自身潜能的发挥。在高中文科教学中,通常有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所以容易出现记忆上的失误,导致不能准确把握住知识的要点造成在考核过程中失分。针对这种情况,充分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课后温习、加强理解以便能更好的去把握住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将相关的知识点与实践的观点相联系,如通过每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形式去更好的接触社会中与政治有关的话题,去更深入、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内在本质。

3.针对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价值观念,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分成小组进行探究、交流。在课余时间中,可通过自由组织创建一个“政治活跃小组”,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个人的经验进行交流、分析、汇总,以便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可通过相应的情景模式把现实生活中与政治有关的知识点通过话剧的形式进行演示,使每个同学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

4.高中政治中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方法去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由于高中政治是文科中一个重要的科目,相关经济学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都是由成百上千的知识点组成的,而且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是通过简单的学习和了解是不能根本上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相关的考试试题也不能全面的分析、解答。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相关的典型事例庖丁解牛的进行解答,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事例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争取在考核的过程中全面、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上进行全方位的解答,把握住事例中所出现的知识点。不管是在未来的考核过程中,还是在未来的为人处世过程中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三、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为此我们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既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更不是可任意塑造的“泥娃娃”,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政治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教师的主导、组织教学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良好的心情与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这必须建立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习气氛浓厚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会主动地找老师帮忙;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点燃学生学习政治的激情,学生才会互相合作、鼓励,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政治教学,并促使学生积极质疑,大胆创新。

四、实施分组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交流看法,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迅速整合,形成小组的鲜明观点。通过讨论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政治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探究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素质、学习水平等总是会存在着一些差异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爱好、特长,他们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因此,我们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开展分层次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并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让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政治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五、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课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时时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以教材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引入相关的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在讲课时加以应用,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增强说服力,还可以促使学生从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亦可以开展专题性研究课程,让学生在政治学科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协调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从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培养他们的高度责任感。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时展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学只有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实现其教学目标,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燕贞.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度”的控制[J]江西教育. 2004,(Z1).

篇14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教学

一、前言

微课最早起源于国外,最近几年也逐渐在我国国内得到普及。微课具体是指播放时间在五分钟左右,主要是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点、试题、解题方法,又或者是社会上比较热点的问题而进行制作的一类短小的视频。微课虽不能够当作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浓缩,但其是教材重点内容的提炼、延伸以及补充等。微课虽小,但其所起到的效用是非常巨大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微课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解疑释惑、激发兴趣以及查漏补缺的功能。

二、学生解疑释惑的平台

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失误的疑难知识点,可以通过应用微课视频生动形象、简单明了地指出其存在的不同,进而让微课能够成为学生进行解疑释惑的一个沟通平台。学生在进行学习某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知识点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对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区别不清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比如,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政治教师可以先收集三段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素材作为微课视频的第一部分。如与市场调节局限性的知识点相关的素材,第一段素材:某不良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使用地沟油提炼出有害的食用油并将其售往全国各地,致使企业破产,法人代表被判入狱;第二段素材:2015年期间,大量的民众跟风投资,致使其投资于e租宝的资金全部损失;第三段素材:漫画“赶不上趟”。政治教师可依次播放这三段素材,从而将市场调节存在的几点不足放在同一平面,并通过利用画外音对其几点局限性之间的差异进行阐述:“损人”“损己”“时间差”。视频播放结束后,利用问题进行提问学生三段素材分别呈现了哪点局限性。通过利用这样的穿插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并且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说出三者存在的差异。

三、学生增强兴趣的抓手

兴趣是进行知识学习的优秀的老师,如果政治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中去。微课的主要制作内容也可以是一些如今比较流行、热门及学生喜爱的元素,通过利用这些元素从而让微课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抓手。学习哲学知识,往往是学生的一道大难题,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在高考来临之前仍然还不能够将一一匹配哲学原理以及方法论,致使张冠李戴的现象频频发生;还有部分的学生未能够完全地了解哲学的具体范畴,通常会出现原本明确要求回答唯物辩证法却将答案写成辩证唯物论,从而损失本应不该丢失的分数。例如,网上有一段名为《罗平二中哲学小苹果》的微课视频,这段视频通过将哲学理论与热门的歌曲相互融合,为此,政治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模仿,并将其制作成一段短小的微课视频,并于课前3分钟将这段视频进行预备播放。充分利用歌曲《小苹果》的熟悉度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进而可以使其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由此看来,微课能够充分地贴近于学生生活的话题,并且通过利用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模式有效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最终使其成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力的抓手。

四、精简重点知识点的载体

在实施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均会存在有部分并不是很关键的知识点及内容,从而导致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很浪费时间,且若是让学生自主看书进行梳理,不仅浪费时间并且还耗费力气,而通过应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从网上的共享资源寻找适合的微课视频,又或者由政治教师自己自行编制的微课视频穿插于政治教学的课堂中,这样微课就变成了精简教材知识点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比如,在给予学生进行讲解财政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大量情景材料以及重点的关键词句让学生了解有关于财政的三大主要作用以及影响财政的具体因素。若是政治教师再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财政的收入以及支出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导致课堂时间不够使用,同时学生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安心听教师的讲解,并且也不能够在教学中呈现详略且得当的原则。政治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个以卡通漫画的形式进行制作的微课短片,并且这个视频还必须要能够简单明了地说明财政的收入以及支出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让学生从高度集中的思维模式下顺利投入到比较轻松活泼的短片中,并且迅速地了解知识重点,同时也获得了愉悦的心情,正好对应了“文武之道,一松一弛”的学习规律。

五、查漏补缺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实施政治教学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微课能够成为查漏补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学习有关于宏观调控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够十分清楚地辨别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特别是其中的经济手段以及行政手段。为此,政治教师可制作一个五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并在此微课中具体阐述三大手段的不同含义,再通过利用设置三段相关的背景材料能够使学生从事例中轻易掌握其中的差异,最后以价格为主要的论述点,讲解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自己对照思考,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六、结语

总而言之,政治教师必须要懂得充分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并且在制定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微课的内容选定、设计制作以及呈现使用等教学流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困惑,让学生获取极大的学习效益。微课不微,利用得好,才可以出精彩。

参考文献:

[1]包彩娥.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例谈[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12):82-85.

[2]钟宝平.如何利用微课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高考,2016,(24):13.

[3]朱光.浅析多样化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