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范文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工程测量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方法放线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专用测量器具,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把设计图纸的位置 数据、几何形状真实的放样到实地。其测量放样的成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及建成后的功能。

1 建筑工程测量的原则与方法

1.1先整体后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先整体后局部,由高级到低级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则,这是消除误差积累的有效方法,因而在平面和竖向布置控制点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 比如楼层标高,应固定地以建筑物的一个大角向上引测,楼层抄平时仪器后视点自始至终采用该引测点;当采用吊线的方法向楼面引测轴线时,首先应放好底层平面的建筑轴线,然后上面各层以底层向上引测,只有当建筑物比较高时,方可在建筑物中间增加上部轴线引测标准层 并做好对其校核,然后上面各层再以该标准层向上引测,总之,数量应尽可能的少。

1.2 由长边求短边

建筑物的定位就是把建筑物外轮廓轴线的交点(即角点)测设于地面,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基础放线和碎部放线 在确定建筑物角点时,无论是采用全站仪定位还是经纬仪配合大钢尺的测量方法,利用角度定位是不可避免的,当建筑物纵、向尺寸比很大,通过短边求长边,由于经纬仪十字丝较细,在照准目标点时,特别是目标点与仪器距离较大时,存在一定的照准误差,因而对测量的结果影响较大。例如,A、B、C、D为建筑物四角的待测点,AB/AD=3,A、C、D 点已测出,根据短边求长边方法求 B点。

1.3用仪器

巧用仪器,实际上是希望工程测量人员养成一种好的操作习惯,例如:仪器操作前以及操作后入箱前养成将仪器脚螺旋置于中间的位置,可以防脚螺旋在多次粗平中朝一个方向积累;操作人员在操作仪器过程中,要短暂离开仪器或操作完仪器入箱,要松开仪器的制动螺旋;尽可能通过移动水准仪的架子来进行仪器的粗平;新设备在开箱前,应仔细观察牢记其摆放位置,以防止设备入箱时受损等。

1.4标识、巧弹线

工程测量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将测设的结果用红蓝铅笔划点并弹线,很多人在标识点时往往会划一点,然后圈个圈(),这种表示方法在标注平面轴线,特别是在纵横线交叉区域划点弹线,容易让人产生识别错误,建议用箭头的方法表示(∧),箭头的端点为标识点,箭头的方向为轴线方向。工程中弹线使用的线一般为棉线,主要是考虑吸墨,实际上,采用木工或瓦工使用的尼龙线,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2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民用建筑,地上拥有7层,地下1层,建筑物的总高度为65.345m。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顶为空间钢桁架结构。除地下局部及能源中心为常规矩形纵横正交轴线外,主体结构全部为多个不同圆心和不同半径组成的曲线形。依据常规,建筑控制网平行于地下外侧轴线布置,但控制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如何上下传递以及主体结构的曲线如何放样,成为工程测量的重点。

2.2 控制网的测设

2.2.1 平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置是在平行于地下外侧轴线间距10m处,布置A B C D四矩形角点,然后布置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线。考虑到基础结构放线的通视情况,控制线设置在平行轴线间距1m处。为确保使用过程当中不会误用,所有控制桩点、监测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点号;对于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用油漆进行标识,注明其性质和相关数据。

2.2.2 高程控制网

根据已校核合格的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向现场引测施工高程控制水准点 在土质稳定,便于施测和长期保留的地方,埋设了两个至基岩的水准点,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由于建筑物南北向距离较长,在每个施工区段两侧各布置了至少2个水准点。

2.3 曲线部位施工测量

根据本工程曲线半径大的特点,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 首先测设曲线主点,根据测设作业面的现场条件,采用弦线支距法或切线支距法,选取局部放样的方法进行放线。具体步骤如下:

(1)曲线部位测设主点的选定 基础垫层柱放线选择在柱中心点,基础底板以上选择在距柱外侧20cm且一侧平行于径向轴线,一侧垂直于所对径向轴线的正方形控制线的四角点。为了减少测设的工作量,对于同一径向轴线上的多个柱,平行于径向的轴线控制线相同,可以先测设轴线两端柱的垂直于径向的控制线,中间柱控制线用钢尺直接测设。基础曲线梁及曲线墙主点选择在径向轴线墙的内侧或外侧。

(2)测设主点坐标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正确性,根据曲线多的特点,采用AutoCAD软件,依据设计图给定的场馆中心的圆心坐标与其它圆心或中心坐标的关系 主半径方位及其它设计数据,制作电子版施工图。利用CAD捕捉,将所需各点的坐标自动捕捉下来,然后将查询的数据通过电脑与全站仪连机,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将数据传输到全站仪储存器内,作为测设的依据。

(3)曲线部位主点的测设 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经对中、定平、设置参数后,先进入坐标放样模式,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棱镜高、输入后视点坐标,最后精确照准后视点,仪器根据测站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自动完成后视点方位角的设置。然后调出在仪器内已储存的测设点坐标,当仪器显示的水平角读数为零时,照准的方向即为测点的方向。仪器操作人员指挥持棱镜人员到待放样点附近,通过测量仪器显示出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指挥持棱镜的测量人员沿照准方向移动标靶,直到观测屏幕上的显示值为0.000时,确定点的位置。

(4)主点测设后校核。为了保证主点位置的正确可靠,主点测设后,用全站仪坐标测量程序进行复测,校对各点坐标或在施工层复核各点间的间距无误后,作为细部放线的依据。

(5)圆柱边线的测设。圆柱边线放线根据已测定的控制主点,测设出大于圆柱半径200mm正方形控制线后,利用制作的1/4模具放出柱边线。

(6)曲线主点间曲线测设。建筑物外侧曲线及建筑物内部曲线采用弦线支距法进行测设,内侧外墙曲线采用切线支距法进行测设。

2.4 竖向传递控制点

2.4.1 平面控制点

±0.00以上竖向传递平面控制点采用内控天顶法。

根据场地情况和建筑物形状、内部结构的几何尺寸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情况,共16个控制点。

(1)首层平面控制点的埋设。地下室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在首层结构地面布设点处预埋200mm×200mm×5mm的钢板。

(2)首层平面控制点的测设。在首层放线时,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定出控制点的位置,并做控制网闭合校核,点位误差要 1mm,合格后在该点钢板上打2mm孔,镶入铜丝,确定该点的位置。

(3)每层顶板施工时,要在引测各点上方铅直位置处预留150mm 的孔洞,以保证轴线的竖向投测。预留洞作好测量标识,3m 以内严禁堆放东西 首层内控制点用钢管架围护,尺寸:1200mm×1200mm×800mm,挂测量标识保护。

(4)天顶法竖向投测。采用激光铅垂仪、接受靶(200mm×200mm×6mm)有机玻璃板4块,板中间刻有十字线进行投测。投测时,激光铅垂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向上做铅垂投测 投测时为了消减仪器本身残余误差,每一点测设时铅垂仪旋转0°、90°、180°、270° 4个方向投点,绘出‘十’字线交点确定投测点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再进行各点的投测,投测后在施工层用全站仪进行边长和角度的检核。校核合格后作为本层施工细部放线的依据。

2.4.2 高程传递

±0.00以上标高传递。根据本工程特点,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首层框架柱外柱拆模后,在便于向上引测标高的位置上设置+50cm标线,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依据,每个施工流水段要至少设置2个传递点。在向施工层传递标高时,利用钢尺直接丈量法传递,每次传递至少由两个部位向上传递,当两次传递标高之差在3mm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施工层标高控制的依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主要采用较先进的测量仪器及方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和工作程序,通过分级控制的方法,保证了各级控制点的精度,提升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辉.论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0.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方法技术探讨

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对尺寸与施工范围有着严格要求与控制,这就需要应用测量放样技术,工程测量存在于整个施工阶段,对施工质量与施工开展有重要意义,需要对放样精度与测量结果反复对比,增强测量放样的精度。鉴于测量施工结果是施工依据与参照,一旦放样测量出现误差,将会影响立模、打桩、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方面面,在施工位置上容易出现偏差,对施工方带来损失。

1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概述

1.1内涵

施工放样就是按照设计图标注的内容实地定标的过程。此过程需要使用到全站仪、测量仪器等设备,需要明确设计图纸上平面位置与高程,使用测量仪将实地位置标记出来,按照建筑物间几何关系将距离与特征确定出来,得到距离、高程、角度等数据,再结合控制点位置,在实际建筑中将建筑物特征点标定出来。

1.2施工放样的主要方式

(1)平面放样。

施工放样分为平面位置放样与高程放样两种。平面位置放样较为常见的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方向线交法以及交汇法,每一种方法基本操作方法都需要按照长度与角度进行;极坐标法则是使用数学极坐标原理将极轴确定为连线轴,将其中的某一极点作为放样控制坐标,将极点距离与放样极点连线方向到极点的夹角计算出来,将其作为放样参考[1]。通常,放样点距离控制点很近,需要极坐标与其保持120米距离,这样在测量时将更加方便,角度测量可以使用经纬仪或者测距仪,在使用电子测距仪时需要将控制点的距离延长,这样才能使放样作业更加方便、灵活;直角坐标法主要就是保持坐标轴的平行控制线,先沿横坐标放样,再沿控制线方向放样,只需将直角测设出来便可。

(2)高程放样。

几何水准测量法应用时需要先控制高程点,将控制点精度引入到施工范围内,使用方便固定与保存的方法,在水准点的保密上可以使用一次仪器完成高程放样。常规测量方法为:放样点附近到控制点存在高差,此时,需要使用较长钢尺对高程测设。具体施工中需要使用木桩将放样高程固定下来,使用红线对木桩侧面标记,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注记高程。三角高程测量法:对水平距离与天顶距两点进行观测,将两点的高差计算出来,这种观测方法虽然简单,但受条件限制需对大地控制点高程测量。基本原理为:将地面两点设为a、b,站在a点观测b点标高,将竖向角度设为α1.3,两点水平距离为S0,a点仪器高设为i1,i2作为标高,此时a、b两点间高差表示为:S0tgα1.3+i1-i2=h1.3,假设地球表面是一个平面结构,能利用上述公式将直线条件计算出来,大地测量时,还需要对地球弯曲与大气垂直折光度充分考虑[2]。为将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提高,可以使用对向观测法,将两点高差推导出来。

1.3建筑工程总定位放样方法

可以使用经纬仪将放样方向确定下来,再使用钢尺将测量距离,对地势较平坦的地区需要将定向设置在平缓点位置,再使用测距仪完成测量。曲线定位放线也是常用手段,分为直线、圆曲线等,先将圆曲线桩坐标设计出来,再对坐标加密处理,利用公式进一步对坐标测算。

2放样中注意的问题

放样工作中,有很多内容需要注意:首先,在主轴点放样中,可以使用三点交会法、三边测距法,不能仅使用两点测角定点法,需要选择至少三个方向,将校核点设定为第三点。如果使用测角定点,则要在观测时从四个方向出发,丈量好轮廓距离,不管使用哪种放样法,都需要与理论值对比,防止出现误差。在使用光电测距法放样定点式,现场至少选择一个放样点,丈量设计间距时,能够使校核作用增强。如果通过规则图放样使,则首先要考虑的是放样点间的几何关系,并反复检查几何关系,使用方向法放样时,在使用仪器时可以确定至少两个方向,对方位观察看是否合格,如果精度过低或者存在倾斜,要使用天顶距观测法,防止出现校核偏差。

3放样过程中的现场平差

现场平差就是指在现场放样,现场测量存在偏差消除时可以使用现场平差法。比如,在测放某一个方向时,需要先定点倒镜与正镜,最终将两个方向中点方向值确定下来。在建筑施工中,对测量放样精度有较高要求,分为严密性与松散性要求,从建筑物角度看,严密性与构件存在相关性,如果放样存在的误差较大,将使建筑质量降低。而建筑各部分间的联系则能体现松弛关系,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建筑各部分有深入了解,将三维数据规定确定下来,也可以结合施工具体情况将放样影响度降低[3]。要想更深刻了解放样精度特征,需要使放样保持严密性,多对严密性进行考虑。如果针对松散构件,则要将误差分散开,确保总体工程质量不会受到影响。与现场平差不同的是,不是将误差全部消除,而是将其放样到质量相关的地方,对其进行吸纳。如果是精密性较高的建筑部位,则要从控制主轴线上实施放样工作,不用考虑控制网精度设计,在完成对主轴线测设后,就可以将建筑部位设定为主轴线基础,将主轴为基准才能确保建筑具备严密性,减少测设带来的精度误差,保证测设的严密性。在具体施工中,还能在主轴基础上将误差分散到建筑各个部分,防止误差过于集中。

4防范误差的对策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经常出现误差,极大影响到了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人员组成、操作以及施工管理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必须切实做好这些内容的管理与防范才能减少误差。要想将测量放样误差减少,首先就要做好测量准备工作,反复校核设计图纸中的数据,并核实总平面数据与坐标,将基础图与平面图轴线位置确定下来,对符号与标高尺寸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数据、参数的准确,对总平面布设位置与分段尺寸进行设定,使分段长度与各段长度一致。其次,还要在人员组织分配上尽量选择技术精湛、有高度责任心的施工人员,将这些人员分为5组。在具体测量中,需要准备好测量仪器与工具,并调整好仪器的温度,增强仪器使用的效率与准确性。及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确保测量的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并能在核对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经过两个人反复核对以后才能将最终结果确定下来,使用加减相消法能够及时发现错误。针对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定位复测措施,完成定位以后,复测建筑平面几何尺寸与角度坐标,对建筑物图纸设计与标高是否相符进行核对,对建筑方向准确性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质量监督机构要定期对放样操作进行监督,将质量管理检查机构建设起来,采取自检、互检以及复检方法使放样精度得到保证。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一个环节出现误差或者遗漏就会对整个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为施工单位带来损失。为此,加强放样管理,强化放样操作,做好校核平差工作显得非常重要。这有这样,才能将测量误差消除,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与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1]邓志永,冯显征.建筑施工测量误差分析及对施工放样精度要求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779-779.

[2]袁俊利.采用传统测量技术进行复杂立交桥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措施[J].建筑技术,2012,43(9):806-809.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误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精度上的限制和构造不可能十分完美的缺陷,虽然事前已经校正了仪器但尚有误差未完全消除,仪器误差分为设计原理误差和制造误差。

1)设计原理误差:仪器在设计时,经常采用近似的实际工作原理来代替理论的工作原理,其所造成的测量误差,称为设计原理误差。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一般在仪器设计时都要求进行修正。2)制造误差:测量仪器一般是由多个零部件构成的,在制造和安装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这种误差即为制造误差。因此,在测量时,要选择测量误差小的测量器具或带有修正值的测量器具,以减小测量误差。水准仪在构造上有几个轴线,仪器竖轴、圆水准器轴、视准轴、管水准器轴等。这些轴线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水准仪才可以正常使用,水准仪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对这些轴线间的关系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使仪器不能满足正确的几何关系,产生仪器误差,而这些误差中对测量影响最大的是视准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平行关系被破坏后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只要观测时注意使前、后视距离相等,便可消除或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

2.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

目前因为我国建筑市场的活跃,大量人员涌入建筑业谋求生存,导致相关的技术人员,质量不一,很多企业往往招不到专业的测量人员。而在另一些私营企业中,因为资金等因素的原因,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指派其他技术员兼任测量工作,而这些人员有的严重缺乏实地测量的工作经验,造成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人为的测量方法误差主要包括对准误差、测量力误差及定位安装方法误差三个方面。

1)对准误差:观测者操作仪器的熟料度和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的照准,观测,读数等观测过程中使观测值产生误差。另还有误读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误差量。对准误差主要原因定位不准确,测量方向偏离被测尺寸所造成的误差,对准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读数对准误差主要是在读数时,人的视线与测量器具刻度不垂直所引起的偏视误差,因此操作者在目视测量读数时,要尽可能做到在垂直位置读数,以减小测量误差。

2)测量力误差:采用接触测量时,为保证可靠的接触,须给测头施加一定的测量力,测量力使被测工件和测量器具产生弹性变形而引起的测量误差称为测量力误差。

3)定位安装方法误差:由于被测工件测量基准面的选定和安装方式造成的误差,包括由于测量基准面和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不一致造成的定位误差,也包括由于安装方式造成的测量误差。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遵守同一基准的原则,即设计、工艺、装配和检验等基准尽可能的一致,以减小误差的产生。

3.外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误差

外界环境因素在测量工件时通常会因受到不同的温度、湿度、大气折光、气压、振动、噪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件在不同的测量环境下,测量值都存在变化,这种变化即为环境误差。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暴晒使水准气泡偏移,大气折光使望远镜瞄准产生误差,风力过大是仪器安置不稳定等。在环境误差中,温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几何测量过程中,标准测量温度为20℃。当前建筑工程规模目益扩大,施工技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土建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中,采用原有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受到巨大冲击,尽早引进实用的新仪器,以提高建筑施工测量质量,适应现代建筑工程快速、高效、优质的施工,所以需要加大高精度测量仪器的投入力度,尽可能的减小由于仪器本身误差带来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

1.仪器测量方面

为避免由误差给工程测量带来不便的影响,测量人员在日常工作应时注意以下事项:1)施测前,所用仪器和水准尺等器具必须经检校。2)仪器要调平。仪器不平时,望远镜绕横轴扫出的为一个斜面,读数时水准管泡要居中。在强光照射下,要撑伞遮住阳光,防止气泡不稳定。3)仪器要安稳。选择比较坚实的地方,三角架要踩牢,高度要适合观测者身高置,观测过程中不要触碰三角架。仪器架头如果不水平连接螺栓斜会造成垂球线偏离度盘中心,影响对中精度。架头每倾斜5mm,垂偏离度盘中心约1mm。4)仪器对中要准确。如果测设矩形控制网很可能造成周边不闭合,超出允许误差,对中误差不要超过2-3mm,后视边应选在长边。5)水准仪前后视距尽量相等,以消除仪器误差和其它自然条因素的影响。6)水准尺要立直,防止尺身倾斜造成读数偏大,要经常检查和净尺底泥土,水准尺要立在坚硬的点位上(加尺垫、钉木桩)作为转点前后视凑数尺子必须立在同一标点上。塔尺上节容易下滑,使用上时要检查卡簧位置,读数是否连续完整,防止造成尺差错误。7)了解水准尺的刻划规律,读数应由小到大,数值增加方向(不管上下,由小到大)。8)仪器目镜、物镜要仔细对光,以消除视差,使用经伟仪时要十字丝交点照准目标中心,照准花杆底部时,投点时铅笔要坚直,以字丝双线交点照准铅笔尖。

2.强化测量人员技能、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在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因此,加强测量人员的技能训练是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测量中必须明确测量工作的任务和作用,并要养成认真、负责、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进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在对施工测量质量监控中,一定要坚持“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复查”的原则,加强对施工测量的监控。对主要的施工测量放样,一定要复测,最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校核工作。在测量成果交接、复测、施工过程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环节上必须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办法,以规范测量作业行为,保证测量成果质量,主要有:测量仪器的调拨、使用、保养、标定管理制度;测量仪器的开箱、入箱及安置管理制度;桩橛复测、资料复核管理制度;构筑物关键阶段部位控制复核检查制度;施工过程放样测量的检查复核交底管理制度;原始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管理制度;测量成果审核和批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技术考核。

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工程测量,主要包括构件的平整度控制、高程控制点的测绘、平面控制网的测绘等。在标高测量控制方面,模施工的平整度要求提供准确的基准点,为混凝土施工提供标高控制线,保证混凝土平整程度。一般情况下,为加强工程质量减小误差避免错误的产生,测量人员应在每道工序完成后,都要对下道工序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这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对已建结构进行审核校准,二是通过放线可以为下道工序做很好的准备。在放线施工前,各个工程都要建立平面控制网,核对红线图和设计图纸所提供的坐标关系是否衔接紧密,所核对设计的建筑物,要保证不能超出用地红线的范畴,设计坐标要准确无误,确立基点及标高起算点稳固与准确性的文件要完善,在认定之后还要对测量控制网所达得精度进行审阅评定。

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加强工程测量的重视,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使用高精度仪器,将测量误差降低到最小且一定要避免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胡勇.郭建勇.关于误差、测量力误差及定位安装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2):15―16.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考试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项目化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采用情境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项目化教学改革强调每个任务或情境的效果考核,但是往往在学期末还需要进行总体的期末考核。传统的考核形式一般是按照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分别占一定的比例来最终给学生一个综合成绩,而期末考核一般采用试卷的形式。采用这样的考核形势有一定的弊端。比如考纪不够严格造成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能力等问题。对于《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来说,它被定为建筑类专业的专业技能基础课,而且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基本上都是从事施工放线测量工作。所以测量仪器的操作水平以及测量方法的运用能力是衡量这门课程学的好与坏的主要指标。项目化情境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和工地测量员的岗位要求进行对接来设置课程,而最终期末考核也应该以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主。

一.考核项目的选择及评分标准

针对工地测量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且兼顾考核的可操作性,选择普通水准仪三点测高差、自动安平水准仪六点超平、普通光学经纬仪测回法测设水平角、激光经纬仪直线定线为操作考试的四个项目。这四个项目所用测量仪器是工地上常用的四种仪器。所选的四个项目也是工地上的测量员基本上每天都会用到的测量方法。选择典型任务作为考核项目也是为了更好的和测量员岗位对接,达到良好的考核目的。以下分别列举了四个项目的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

1.1普通水准仪三点测高差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1.1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在操场指定区域内以20m左右为边长画一个三角形在三角形角点分别钉上一个木桩,利用光学水准仪和塔尺用“高差法”按顺序测量三个木桩的两两高差。

1.1.2评分标准

a.时间(50分): 5′30″为满分;每增加20″减5分

b.仪器操作(20分):粗平10分;精平10分

c.测量精度(30分):闭合差容许值±10mm,超1mm减5分

1.2自动安平水准仪六点超平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2.1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在操场指定区域钉上一枚铁钉作为基准点,以该铁钉为中心在其周围定5枚铁钉,要求每枚铁钉距离中心钉不得小于1m,且各钉间距也不能小于1m。以中间铁钉为标高基准,利用水准仪和塔尺使其他5枚铁钉和中心钉标高相同。

1.2.2评分标准

a.时间(50分): 3′50″为满分;每增加20″减5分

b.仪器操作(20分):整平10分;视差10分

c.超平精度(30分):周围5枚铁钉超平误差容许值为±1mm,每个6分。

1.3光学经纬仪测设水平角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3.1操作要求:利用光学经纬仪用一般方法测设边长为10m的已知水平角

1.3.2评分标准

a.时间(40分): 3′50″为满分;每增加20″减4分

b.仪器操作(40分):对中15分;整平15分;视差10分

c.测设精度(20分):角度偏差容许值±40″,超出减20分。

1.4激光经纬仪直线定线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4.1操作要求:在操场指定区域相隔80左右钉两个铁钉,利用激光经纬仪在两个铁钉之间基本等距钉4个铁钉使6个铁钉共线。

1.4.2评分标准

a.时间(40分): 3′50″为满分;每增加20″减4分

b.仪器操作(40分):对中15分;整平15分;视差10分

c.测设精度(20分):每偏出一个铁钉减4分。

二、考核方法及考核过程控制

2.1考核方法

考核前要求学生两人结成一组,由于考核项目多,可以按照需要考核的人数选择每组要考核的项目。不管考几项,在学生进去考场区域前都不知道自己要考哪个项目,进考场前进行抽签,抽到哪一项就考哪一项,这样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好好练习每一个项目。考场可以设置在学校指定的实训场地或者学校操场上,事先画出每个项目的考试区域并准备好需要的测量仪器设备。考试时按组和先后顺序进入相应的考试区域考试,其他人不能进入考试区域。

2.2考核过程控制

由于项目操作考试需要的人力比较多,有条件的可以和其他参与测量教学的教师一起配合完成学生的考核。也可以在上届学生中挑选测量水平比较高的辅助教师完成考核。每个考试区域可以根据人数多设置几组仪器一起考。考核时一人负责用秒表计时和拍照,一人负责记录,教师负责按照评分标准评分。

2.3考核记录表格样式

11造价(1)班第一组期末项目操作考核成绩记录单

三、考核效果评价

这样的考核方法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们参加考试就想应付了事的想法。考核方法每次都是在学期初就告知学生们,这样在整个学期中,学生们不但重视每一次课内实训的机会,还会在课余时间到测量器材室借领仪器进行练习。原来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景。这就使我们的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观念,仪器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考核方法笔者已经试用了四个学年,对所教的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给排水和设备专业从09级到12级大约2000名学生进行了项目操作的考核。通过项目化教学和项目操作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和测量方法的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结语

情境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已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迅速普及,与之对应的期末考核方法也在摸索中不断创新。针对《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的特点,采用和测量员岗位对接的项目操作期末考核方式,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比较适合。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占用时间和人力过多、考核结果整理耗费精力、考核内容不能反映学生理论计算平差能力等诸多缺点。因此,在考核方法的研究当中还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的尝试更加适合的考核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考核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允昌;夏娟萍;中职测量课实施项目教学的学习效果反馈调查[J];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18期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的沉降,尤其是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裂缝,严重的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因此,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变形测量工作。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工作可以参照国家及建筑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但是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方法与有关行业规范标准规定的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实际建筑工程沉降测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问题,本文根据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相关的实际内容,结合国家及行业的规范标准,对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一、基准点和沉降测量点的布设

1、基准点的布设

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的有效期限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长的,沉降测量的期限有10年、20年,甚至更久,所以,基准点的长久稳固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建筑工程为了适当的减小因水准测量路线过长,导致出现的测量误差,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所用的基准点一般都是设置在距离工地比较近的建筑外墙上,并采用高程系统。在这样的一种设置上,如果时间过长,就会由于大规模的城区改造、建筑拆迁等情况,导致基准点被破坏。一旦基准点被破坏掉,测量工作就必须停止作业。所以,国家的有关规范并没有明确沉降测量所用的基准点就必须是国家水准点的规定,从上述情况来看,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置在距离工地比较近的基准点只能作为工作基点,并且要与距离城市较近的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从而得到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点在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中的高度值。综上所诉,就是为了能够保证即使工作基点和联测基点都被破坏,也能够用市内国家统一高程系统中的基点进行恢复,使测量工作始终保持正常状态。

2、沉降点的布设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行业规范,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点的布设必须结合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和需要进行建筑的建筑物结构特点,以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来确定。

沉降点的布设应该从以下几个设置层面考虑:从建筑设计中的平面设置考虑,沉降测量点一般应该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沿外墙每10mD15m处或者是每隔2D3根立柱的柱基上。从建筑设计中的纵向设置考虑,沉降测量点一般应该布设在主体的±0.00以上0.5m左右的外墙上,这样进行测量比较方便。但是针对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这样的布设会经常遇到问题,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测量工作不能进行。

二、沉降测量的实施

1、仪器测站的设置

我国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在设置仪器时,前后视距差对于一等不能超过0.5m,对于二等不能超过0.1m。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对一栋建筑物的各个沉降点进行测量时,在视线长度要求的范围内,往往一个测站上同时可以测量到多个沉降点,如果在一个测站上同时完成多个沉降点的测量,前后视距差必然会超限。

如果严格的按照前后视距差的要求进行测量,就必须在相邻的两个沉降点之间进行仪器测站的设置:一方面,测站设置越多,测量误差产生的机会也就越大,这样就会造成因过分的强调前后视距差相当,使测量精度价降低以及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在行业规范中限制前后视觉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小因水准仪在i角而引起的水准读书误差,但是,一般情况下,在沉降测量之前,水准仪的i角已经都进行了严格的校正,因此,前后视觉差即使相对较大,也不会因i角而产生水准尺读数出现明显的误差。

2、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监测方法也逐渐在沉降测量中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在工程中常用的几种监测方法。

(1)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建筑物沉降测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水准仪确定基准点和沉降监测点,通过沉降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来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该方法适用性强、精度较高,能够适用于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是一种应用广泛、传统且可靠的测量方法。

(2)全自动测量法

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等优点于一体的全站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测量仪的推广应用,为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全自动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数字化摄影测量法

数字化摄影技术是一种利用被摄物体影响来重建物体空间位置和三维性状的技术,该技术目前在快速绘制大型建筑遗址、国防建设、地形图绘制、建筑工程学等方面均有应用,尤其适用于重要工程的变形和自动生产线监测、弹体运动轨迹、炮口冲击波等不可接触的物体测量中,在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测量中,由于其不需要接触即可获得多点的三维空间信息,且精度能够达到2-4μ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数据的处理方法

按照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行业规范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测量线路的布置都布设成为闭合的线路,并在布设中计算出线路闭合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此外,如果在布设中计算出的线路闭合差不超限,那么还要将其反号后,按与侧段的长度成正比例的分配到线路中(对每一侧段的高差进行修正)。

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具有着特殊性,除了第一次测量外,往后的测量都是在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由于每次都要重新测量一遍,因此,有效的避免了因测量次数的增多而导致的误差积累,而且从同一点测量,对高差值进行多次的比较,能够得知测量中是否存在大的错误,这样来看,将沉降测量线路布设成闭合线路的意义就不是很明显。另外,沉降点基本上都不会出现上升的现象(会出项上升的都是极个别的情况,暂且不提),即沉降点的高程值总是等于或者小于前一次的高程值,如果按照行业规范的要求,将沉降测量线路布设成闭合线路的状态,有可能扭曲沉降点的高程值,使得在沉降点还未下降,就出现沉降点上升的不合理现象。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完全可以不采用闭合线路,数据处理也不需要进行闭合差分配。

三、测量周期的安排

建筑工程的沉降测量周期主要是依据沉降速率的大小而安排的,能够影响建筑工程沉降速率的主要因素就是荷载,荷载在建筑工程封顶前和封顶后有着不同的荷载量。

1、工程封顶前的周期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民用建筑可以每增高1D5层进行一次测量,由于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前的施工阶段,其荷载量增加的速度呈直线上升趋势,所以,沉降量也相对较大,因此,建议有关规范标准明确规定每加高1层就要测量一次,这样能够及时的掌握沉降量与荷载的关系,并且能尽早的发现不合理的沉降,在沉降异常过程中及时的进行解决。

2、工程封顶后的周期

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后直至工程结束,这个期间称为装修期,有关的规范标准对这以期间的测量周期没有做出明确的相关规定。由于沉降总是滞后于加载,因此建筑工程封顶后的装修期间内,偶尔会出现比封顶前更大的沉降量,同时,在装修期间内,建筑工程也会因设备、墙体、地板等增加一定的荷载,对此,整个期间的测量周期应该根据前一个测量周期测算而得出的日平均沉降值来那排。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各种高层建筑便开始广泛修建。所以,沉降测量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还能够发挥技术信息反馈的效用,及时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细的建设资料。因此,为了能够发挥沉降测量施工技术价值,就需要能够合理进行施工程序,有效进行全面监控,以减少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迅速地发展起来,所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就是代表政府机关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职能部门,其职能就是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地方业务部门的有关规定,运用检测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质量进行监督,用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就此,我们进行了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如下的讨论。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监督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职能的交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制度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在还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1. 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不作为和滥作为,监督管理职能功效不高,并且各个环节进行分割监督,不按照法定程序执行,不根据科学规律及技术标准规范施工,从而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盲目、抢工期、赶进度,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还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各部门工作都是各自为政、封闭管理,并且管理不严格,造成了工程质量隐患。

2. 忽视工程质量的监督重点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人员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往往会走进无论巨细都检测的误区。这样就会导致监督重点不够突出的质量监督现状。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办法单一、技术手段低下,甚至担当了施工单位技术员的角色,运用划分区域或者定点定人的监督办法。还有的质量监督站主要是进行定点式监督管理,直接把抽点提前告诉施工单位,让他们对监督管理部门做好前提准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现场检测都是使用低级的检测技术手段,不能够满足当前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监督管理的相关标准。以上的这些方法手段,都会造成所监督的施工企业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不达标,未能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作用,还使得自身的职能威慑能力降低。

3. 轻视监督管理的纠错能力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还有各种各样的诸多影响因素,就会导致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出现个别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作为监督管理人员不应当只是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负责人进行罚款,还应当注重已出现问题的纠正及解决办法,在工程技术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甚至有些施工企业单位只报喜不报忧,隐瞒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实际情况,从而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造成了隐患。

制定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方法

1. 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内容主要是抽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和钢筋的数量及位置,还有工程施工中的砼回弹、砌体、砂浆、钻芯、测砼强度等等。

2. 质量检测的方法手段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中,监督实体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工作具有随机性,是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样本空间的确定上应该处于相关规范的要求以内,同时应当具有实体的针对性。监督人员或委托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时,除了结构外观、尺寸检测以外,其他的实体检测均应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并告知施工、监督站;在采取可能会影响结构质量的局部破损检测时还应征询设计单位的意见。由监督机构进行的检测应由监督小组或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如已委托给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则应由专业检测单位提供检测方案,并经质量监督站认可。监督实体检测的检测目的不同于质量验收。监督实体检测是随机的抽查工作,所以一定要明确检测目的,运用操作简便、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检测。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可以在现场独立操作的监督小组的质量检测方法。如若不能展开检测或者对检测结果存在异议,还可以采用由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可靠度更高的检测。在常规检测中,对于存在质量疑义的构件和无法通过现场质量检测的构件,应当对有问题构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部位检测,达到科学反应实际情况的目的,不可以任意扩大范围。

3. 抽样检测的主要原则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要求科学合理地对构件质量进行判断,其关键就在合理的选择抽样数量。抽样检测的基本原则是结构检测应选择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和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根据监测目的不同可以分类确定抽样空间。

3.1 根据结构形式和材料类型作出抽查规划,进行一般质量行为的抽查。不同的级别区分方式不同:第一级可按结构类型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级可按构件类型分为梁、柱、墙三类;第三级可按材料类型划分。通过检测方案确定检测方法,尽量让监督小组独立完成的检测方案,若是监督小组不能完成的方案,则应该由专业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3.2 依据检测的类别和所选择的检测批的容量来确定样本容量,进行抽查有异议的构件。不但监督机构应该对构件进行抽查,而且现场的责任单位也应通过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来论证有疑义的构件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监督机构的抽检不应低于总抽检数的10%,第三方委托抽检的检验方案必须交由监督机构审核,监督机构有权对方案进行修改。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注意事项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工作人员在检测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在检测时,检验人员和委托方及相关人员都应该同时处于现场;

拟定的检验方案原则上不能改变,如因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执行原定检验方案时,在不违反规范、标准的原则下,经当事各方同意签字确认后方能更改;

在讨论到引起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时要一切依照鉴定报告为准;

由于报告并不是个人见解,而是某一检测机构的结论,所以在未准签发前检测报告是可以更改的。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人员应该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有责任心、使命感,树立强烈的监督管理意识,才能完成这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检测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人员要认真制定检测方法,强化监督职责,注意必要事项;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江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实例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7).

[2]皮翔.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2(2).

[3]林振伟,吴志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4]杨曼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分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9).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筑行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很多施工场地都出现了伤亡事故。这些都在警示人们,工程建筑施工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检测时需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科学的实施程序,提高建筑工程的检测效率,尽可能避免过大的经济损失,维护建施工的安全进行。

1、地基基础工程需要检测的方面

1.1桩基工程的检测

(1)单桩竖向承载力。在检测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几个重点:在相同环境下,保证试桩的数量在3根以上;需使用油压千斤顶进行加载;对基准桩、压重平台支座、试桩三者的间隔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设计的试桩需要满足实际工程需要;严格控制测读桩沉降量的时间长短好;根据具体标准来限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2)基桩高应变动力。在现场进行检测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要求进行:在检测前期需做好相关的检查,如:电源、仪器、设定参数等,保证无误后投入使用;在锤击设备采取自由落锤时,要将最大锤击落距控制在3mm以内;若需要对桩身的结构整体性进行检测,需要降低落距,减小锤重。

(3)混凝土灌注桩终孔持力层检验。检验技术要点: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孔走向、表面岩状及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

1.2地基的检测

(1)预压改良地基。在对此地基进行检测过程中,需要保证塑料排水带的性能能够与工程实际标准相符合;实施渗透性试验与颗粒研究,以确保各方面来源的砂料的渗透系数、含泥量等相关指标能够达到工程要求;对地基实施预压前、后这一环节则需要确保预压效果,可积极采取合理的地基土实施室内土工及剪切试验,对最后的效果实施检测;而加载预压过程中,需要对加载速度、边桩位移、竖向变形等做好实时监控,维持地基的固定性。

(2)换填垫层地基。在检测过程中必须按照的质量检测标准严格执行,尽可能采取分层的方式对垫层的质量进行检验;针对不同土质垫层构建的换填地基应制定有效的检测方案。

1.3建筑物的变形检测

(1)倾斜。对建筑物倾斜情况实施检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主要包括了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等方式。直接测定法有:经纬仪投影法、垂线法、天项天底仪观测法等;间接测定法有:对建筑物基础的相对沉降实施测定等。

(2)挠度与裂缝。通过运用检测仪器来做详细的观察。

(3)沉降。对地基的实际情况做好检查分析,避免因地基严重而影响到建筑质量。

1.4地下结构施工的监测

(1)结构内力监测。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内力测试,主要是通过在支护结构构件主筋上布置钢筋应力计,以监控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化。

(2)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观测。采用测斜仪可以测量不同深度支护结构及土体的侧向变形程度。

2、砌体结构的检测方式

2.1砌体的抗剪强度

主要采取原位单剪法测定方法,具体操作包括:①确定测试区域及测试点,找准具体的位置;②运用相关的工具对墙体上进行加工切口处理,并浇钢筋混凝土传力件;③对灰缝的受剪大小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精度精确到mm;④结合具体需要对测试仪表、千斤顶等仪器进行按照;⑤持续稳定地加载水平载荷,待试件破坏后停止;⑥在试验完成后,应该对砌体砌筑的质量、剪切面好坏等详细的检查,并对相关信息实施记录。

2.2砖砌体的抗压强度

主要采取原位轴压法进行测定,其主要检测重点包括:①在测点上所打的水平槽孔需要保持一致,其尺寸大小要保持一致性;②测试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分级加,确保检测的有效性;③在试验的同时,若出现异常问题需立刻终止检测,在保证无误的情况下再继续进行;④在试验的同时需对相关资料做好记录,如:测点位置及油压表读数等,且对裂缝的变化做好观察研究。

2.3砂浆强度

主要采取筒压法进行检测,其测试重点为:①在不同的个测区上凿取适当的砂浆样品且做好编号处理;②把样品粉碎,且进行烘干冷却处理;③配置样品后进行指标检查;④对试样实施针对性的检测处理,维持正常的状况。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检测

3.1混凝土中钢筋的质量检测

①钢筋锈蚀的检测。钢筋发生锈蚀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可采用半电池检测法,利用测量电位与钢筋锈蚀程度间建立的关系,判别钢筋的锈蚀程度。②钢筋的位置检测。钢筋位置检测仪作为一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准确的测定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保证其稳定性。

3.2混凝土强度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的非破损强度进行,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了回弹法,这是当前建筑行而言比较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的方式。其重点在于:①检测前需熟悉被检测对象情况;②于构件上确定试样并分布测区;③逐渐测量回弹值、碳化深度;④对试验数据做好处理。

3.3混凝土内部状况检测

混凝土的内部状况主要是指混凝土材料的缺陷,多是由于施工大意、技术管理不到位等造成违章操作、错误配料引起的。利用超声波进行缺陷检测,可以探明缺陷存在的位置,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补救。检测方法有:钻孔对测法、直角传播法、直接穿透法和单面平测法。

3.4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

混凝土表面裂缝即根据裂缝的观察与测量,对结构的质量进行评判。主要方法有:超声波检测,用于非破损检测,就是以超声波为媒介,获得物体内部信息的一种方法;冲击弹性波法,用人工发射弹性波到弹性体内,探测弹性体内的状态,冲击弹性波法只能检测扩展方向与表面成直角,没有分支的单纯裂缝;声发射检测法也是利用弹性波进行声学检测的具体检测方法检测裂缝,只能检测正在发生的裂缝,不能检测已发生的旧裂缝,对正在发生的裂缝可检测裂缝发生的位,裂缝的大小,扩展情况和种类,以及裂缝的深度等;摄影检测法主要用作调查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摄影法包括普通照相机、录像机、放射线、红外线摄影等进行检测:传感仪器监测,利用埋设在混凝土中的仪器进行裂缝监测,常规技术是利用卡尔逊式或弦式测缝计,要全分布监测;光纤传感网络监测是光纤传输组成自动化遥测系统。

裂缝检测主要是裂缝的部位、数量和分布状态;裂缝的宽度、长度和深度;裂缝的形状,如上宽下窄、下宽上窄、中间宽两端窄、八字形、网状形、集中宽缝形等;裂缝的走向,如斜向、纵向、沿钢筋方向,是否还在发展等;裂缝是否贯通、是否有析出物、是否引起混凝土剥落等。检测方法主要是裂缝长度可用钢尺或直尺丈量;裂缝宽度可用检验卡、塞尺和20倍的刻度放大镜测定;裂缝深度可用超声脉冲法检测。

4、建筑门窗

4.1塑料门窗

检测对象包括:①根据断面图标准,对配合尺寸、断面尺寸的允差检查;②低温落锤冲击试验;③检测加热后的尺寸大小变化。

4.2铝合金门窗

包括:①表面质量。检查门窗的装饰表面是否出现损伤,其表面的致密、配合情况是否良好。②装配标准。检查运用的材料能否达到要求,其硬度与强度之关系是否合理。③性能。门启闭力在50N以下;抗风压性能要尽可能更强。

5、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且避免了工程成本的过度消耗,维护了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根据具体的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060-01

测量工程(Measurement Engineering)在测绘行业之中,相关专业人员将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测绘工作都称之为测量工程。测量工程在在工程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包括了工程建设的勘测、工程建设的设计、工程建设的施工、工程建设的管理、工程建设的布局、工程建设的养护等一些列与测量有关的工作项目。测量工程的工作范围,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工程勘测、工程施工、工程安装、工程竣工、工程监测以及工程运作等所有工程工序服务。因此,对于测量工程的基本概念,可以理解成为没有测量工作,工程建设就没有数据可依,工程建设的图纸就无法进行设计,相关工作就无法进行开展,所以说测量工作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开展与完成。

测量工程种类划分如下表:

1.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方法中的平面控制

为了能够使工程施工的质量达到相关的建设要求,在测量工程进行之中,质量控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将测量工程之中质量问题形成的过程、处理的过程表现出来,从而消除质量环节上的所有不合格的因素,最终达到质量的要求,使测量工程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

1.1控制网的建立

在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要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平面控制网,控制网的建立是有效的对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通常情况下控制网三角形的较多,但是总体来说主要由建筑的形状决定。

1.2水平角的测设

在对水平角进行测量时,一定要在左边和右边都进行一次测量,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误差。在通常情况下,半测回限差不超过5s,一测回限差不超过18s,进对90°的直角测量过程中,限差不超过5s,180°的平角测量中,限差不超过10s。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测量,起始的读数都要进行记录,防止出现误认为起始读书为0000‘00‘’。

1.3框架柱的控制

框架柱进行边线放线的过程中,一般都要延长10厘米到20厘米,如果框架柱的横截面积尺寸相对较大,而且还要在框架柱的中间对穿螺杆,那么就要能够保证框架柱中间的横截面积具有足够的空间,防止对穿螺杆拧的过紧,造成框架柱中间出现凹陷。

1.4电梯井的控制

电梯是当前高层楼房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关系到人们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电梯轨道的安装过程中,要从顶部到底部都进行严格的审查,在布置楼层平面控制网的过程中,必须有一条控制线靠近电梯井,并在电梯井的侧面重新安装一条附加的控制线。

2.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方法中的高程控制

2.1高程控制网建立

在建设工程开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施工图纸,再将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水准点高程设为合理的依据,布置不少于三个半永久性水准点,并且水准点的位置要离基坑的边不少于30米的距离,但是在最远的点位不能大于100米,水准点埋设的深度不能够小于1米,将所有高程水准点进行定位设定,并且要有较好的观察位置,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高程水准点高程控制的方法,都会采用建立两个水准点,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只要再设立一个水准点,就能够应用相关技术准确的进行测量。

2.2地下室高程引测

在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中高层较多,所以都会进行地下室的建设,在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地下室均埋地较深,因此,就需要采用高程的引测方式进行测量。通常情况下,都会在坑基边沿上悬挂靠30厘米到50厘米之间的钢卷尺,并且在钢卷尺的顶端要距离坑基的上边沿1米到2米,便于观测钢卷尺上的刻度;然后在钢卷尺的底端悬挂上1千克到2千克的钓锤,钓锤离坑基底部的距离为25厘米到30厘米左右;最后将钢卷尺悬挂好,将钢尺的身体下滑,知道钢尺的身体不会因为下坠的钓锤重力拉扯下滑之后,开始井下测量。

2.3楼层高程进行传递

地下室施工完成之后,要将水准高程引测转移到建筑物之内。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要对建筑物的自然沉降进行更充分的考虑,要使水准高程同其一起沉降,这样才能够使标高不受到沉降的影响。在楼层施工的过程中,要以+1.00m标高线为起点向上拉通尺,从而引量到施工层相应的钢筋或者模板、地坪上,并做好准确的标志。

4.结语

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管理,让测量工作更好的为施工质量管理服务,提高施工质量,为业主、为社会建造出优质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龙剑敏,王增发,洪小康.如何在检测实验室中有效实施与运用质量控制方法[J].大众标准化,2008, (S1).

[2]张玉铭,吴永富.石油勘探地震资料处理质量控制Oil exploratio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J].甘肃科技,2007, (02).

[3]李小英,黎明生,黄奕.关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实行外部质量控制的讨论[J]. 四川地质学报,2006, (01).

[4]游泳,王小兰,余海蓉,邵远坤.四川省自动气象站质量控制技术简介[J].四川气象,2007, (02).

篇9

关键词: 施工项目; 质量因素; 质量控制

1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要素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控制的

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 人、材料、机械、

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 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2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及原则

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 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 因此, 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 主要表现在: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变异(2)容易产生判断错误(3)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4)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对施工项目而言, 质量控制, 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的质量标准, 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

3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 直方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管理图法、相关图法、调查分析法和分层法, 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中具体采用何种控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1 质量控制的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是将产品频率的分布状态用直方形来表示, 根据直方的分布形状和公差界限的距离来观察、探索质量分布规律, 分析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3.2 质量控制的排列图法: 也称为巴雷特曲线法。是根据施工工艺对项目进行逐个检查测试, 把影响项目质量的所有因素逐一排列出来, 从中区分主次, 抓住关键问题, 采取切实措施, 从而确保项目质量。

3.3 质量控制的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树枝图。这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影响复合砂浆加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 这些原因有大有小, 把这些原因依照大小次序分别用主干、大枝、中枝和小枝图形表示出来, 便于一目了然地系统观察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运用因果分析图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对策, 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3.4 质量控制的管理图法: 管理图又叫控制图, 它是反映生产工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 即反映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质量管理图就是利用上下控制界限, 将产品质量特性控制在正常质量波动范围之内, 一旦有异常原因引起质量波动, 通过管理图就可看出, 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3.5 质量控制的相关图: 相关图又叫散布图, 就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出来, 借以观察判断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 以便对加固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

3.6 质量控制的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又称调查表法, 是利用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的一种方法, 表格形式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应便于统计、分析。

3.7 质量控制的分层法: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 就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 按统计析的需要, 进行分类整理, 使之系统化, 以便于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

因,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4 施工项目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4.1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4.1.1 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4.1.1.1 断面尺寸偏差、轴线编差、表面平整度超限产生的原因是: 看错图纸或图纸有误; 施工测量放线有误; 模板支撑不牢固, 支撑点基土下沉, 模板刚度不够; 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 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 使模板走形, 浇筑混凝土顺序不当, 造成模板倾斜; 振捣时, 过多振动模板, 产生模板位移; 模板接缝处不平整, 或模板表面凹凸不平等等。

4.1.1.2 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是: 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 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 粘有混凝土; 模板表面不平, 翘曲变形; 振捣不良, 边角处未振实; 拆模过早或拆模用力过猛, 强撬硬别, 损坏棱角; 拆模后没做好成品保护, 结构被碰撞损坏等。

4.1.1.3 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实产生原因是: 模板拼缝不严, 板缝处漏浆; 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 振捣不密实、漏振; 混凝土搅拌不匀, 和易性不好; 混凝土放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较大, 未用串筒或溜槽, 产生离析; 底模未放垫块, 或垫块脱落, 导致钢筋移动; 结构节点外, 由于钢筋密集, 混凝土的石子料径过大, 浇筑困难, 振捣不仔细等等。

4.1.1.4 在梁、板、墙、柱等结构的接缝和施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产生原因是: 施工缝的位置留得不当, 不易振捣; 模板安装完毕后, 接槎处未清理干净; 对施工缝的老混凝土表面未做处理或处理不当, 形成冷缝; 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 漏浆等等。

4.1.1.5 混凝土强度偏低, 或波动较大产生的原因是: 原材料质量波动; 配合比掌握不好, 水灰比控制不严; 混凝土拌合不匀, 搅拌时间不够, 或投料顺序不对; 混凝土运送的时间过长或产生离析;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混凝土养护不好等等。

4.1.1.6 结构发生裂缝产生原因是: 模板及其支撑不牢, 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 拆模不当, 引起开裂; 养护不好引起裂缝; 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浇筑后产生分层, 出现裂缝; 冬期施工时, 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 引起开裂; 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 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弹簧土由于水化热, 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 产生裂缝; 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和温度应力产生裂缝; 构件厚薄不均匀, 使得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 主筋位置严重位移, 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 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振动, 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 基础不均匀下沉引起开裂; 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等。

4.1.1.7 结构事构件断裂产生原因是:钢筋位置不对; 钢筋数量不足; 严重超载或施工时结构的受力状态与设计不符; 钢筋质量不符合要求, 产生脆断; 混凝土强度过低等等。

混凝土冻害产生原因是: 混凝土凝结后, 尚未取得足够的强度时受冻, 产生胀裂; 混凝土密实性差, 孔隙过多而大, 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 水变成冰, 体积膨胀, 使混凝土破坏; 混凝土抗冻性未达到设计要求, 产生破坏等等。

4.1.1.8 混凝土碳化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 使钢筋失去混凝土对其保护使用而锈蚀, 胀裂混凝土。混凝土碳化还会加剧收缩而使结构产生裂缝。

4.2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4.2.1 砂浆强度偏低、不稳定砂浆强度偏低有两种情况: 一是砂浆标准试块强度偏低; 二是试块强度不低, 甚至较高, 但砌体中砂浆实际强度偏低。标准试块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计量不准, 或不按配比计量, 水泥过期或砂及塑化剂质量低劣等。由于计量不准, 砂浆强度离散性必然偏大。主要预防措施是: 加强现场管理, 加强计量控制。

4.2.2 砂浆和易性差, 沉底结硬砂浆和易性差主要表现在砂浆稠度和保水性不合规定, 容易产生沉淀和沁水现象, 铺摊和挤浆较为困难, 影响砌筑质量,降低砂浆与砖的粘结力。预防措施是: 低强度水泥砂浆尽量不用高强水泥配制, 不用细砂, 严格控制塑化材料的质量和掺量, 加强砂浆拌制计划性, 随拌随用, 灰桶中的砂浆经常翻拌、清底。

5 总结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

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 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 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 加强质量控制, 提高管理水平, 是企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关键之所在, 只有在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 满足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 才可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安全、经济适用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 徐兰. 浅谈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 特钢技术. 2005

篇10

关键词:建筑桩基检测;质量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势必会降低整体建筑物的质量甚至会造成坍塌等重大事故。同时桩基是隐蔽工程,一旦隐蔽后再发现质量问题后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因此,为确保桩基工程安全和质量需要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测。桩基检测工程内容繁多复杂,各种检测方法交叉使用,桩基检测方法作为评估桩基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亦对桩基补救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桩基检测现状解析

1、检测单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受到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不同的建筑检测单位在设备技术和管理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桩基检测单位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检测规章制度等问题,我国国内的检测市场主要包括社会中介检测单位与法定检测单位,这两类检测单位在管理制度方面仍然不够完善,检测人员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检测技术,在检测报告中所出具的数据残缺,签字模糊,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容易导致检测文书不具备相关的法律效应,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影响到建筑施工单位的后期工作。

2、检测报告结果不符合标准

按照相关检测标准来看,如果检测报告中提供的材料不齐全,检测结果填写模糊,该检测文书则不具备任何检测部门的约束效力。部分检测单位由于没有相关的检测方案,或方案过于笼统,对于整个检测过程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检测作用,工程的真实操作情况无法通过检测方案进行反映。在桩基检测过程中,被抽检的桩基必须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并通过应变检测的规范标准,但仍然有一些检测单位只对桩基较好部位进行取样检测,而没有对单桩承台采取全面的检测措施。

3、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高层建筑的桩基工程施工复杂,不管采用何种检测方式都有可能对问题检测产生误差,但为了减少误差,尽可能的反应桩基问题,使桩基通过检测,相关单位的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就要相应进行提升。但就检测单位的人员现状来看,不少检测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检测技能,很多检测人员职业素质道德水平低下,在检测过程中马虎了事,部分检测单位队伍建设根本不达标,检测人员实际检测能力较差,无法对桩基进行正常检测。

4、检测市场运作体系不规范

虽然近些年我国相继并施行了有关桩基工程检测的标准、规范,但是仍存在一些中介检测单位外卖资质或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联合经营,更加严重的情况便是某些中介机构将盖好章的空白检测报告交给施工单位以便使用。甚至有的法定检测单位在得到了施工方的好处后,将工程中的三类桩擅自改为二类桩,这也给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二、桩基分类合格检测的常用方法

1、静荷载试验法

目前国内外均将静荷载试验的结果作为桩承载力的标准,这是由于桩的承载力和加荷速率有着联系,进行桩承载力检测时,静荷载实验与动荷载实验相比,静荷载所施的荷载速率更能满足实验要求,所施加的荷载速率是最慢的,也最接近于桩基施工时的实际加荷载速率。该方法检测的对象是桩基的静荷载,在实际的桩基工程检测中,常用竖向的静荷载承载能力的检测。因为工程试桩时不能进行破坏性的试验,所以静荷载试验检测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2、钻芯法

该法具有科学、直观、实用等特点,在混凝土灌注桩检测中应用较广。完整的检测可获得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等情况,并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抽芯技术对检测判断的影响很大,如某工程先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和硬质合金单管钻具,以低压慢速小泵量和干钻相结合的钻进方法,结果采芯率在70%以下,且完整性差,大多呈碎块。后改用SCZ-1型液压钻机和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采芯率达99%,芯样呈完整的圆柱状。因此,检测规范中对钻机和钻头作出了相应规定,其目的就是避免抽芯验桩造成的误判。若桩长或长径比较大,则钻芯孔偏离出桩外的情形时有发生。《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规定灌注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混凝土护壁人工挖孔桩为0.5%),而钻芯孔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则为0.5%,故常会出现施工方与检测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形。配备测斜仪对钻孔垂直度进行检测,可以减少类似的争议。

3、成桩的完整性检测

建筑桩基的完整性检测又称为桩基整体质量检测,目前,成桩的完整性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声波透射法和钻孔取芯法等等。低应变动测法具有实用、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桩基的低应变动测法是先对桩顶施加较低的激振能量,引起桩身及周围土体的微幅振动,引起桩身变形,这时通过仪表对桩顶的震动速度进行记录,随后根据波动理论对该记录进行分析,科学判断桩基的质量,进而获得桩身完整性的相关检测结果,达到检验桩基施工质量的目的。

4、声波透射法

与其它完整性检测方法相比,声波透射法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且基本上无其它限制条件。但存在的漫射、透射、反射等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检测规范中要求测点间距≤250mm,当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时,可采用增加测点数量或采用不同透射方法来进行缺陷检测,以免造成误判。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时,施工时的预埋管埋设相当关键,若预埋管固定偏移或下端渗漏都将可能对试结果造成影响,甚至使检测被迫终止。

5、高应变法

高应变法是指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判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类别的方法。其优点是检测速度较快、设备简单、能同时获得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信息。缺点是理论上采用一维波动理论进行分析存在欠缺,和实际难以相符;只适用工程桩的阻抗远大于桩周土的阻抗的情况;对组合桩、异型桩、薄壁钢管桩不太适用。

三、建筑桩基检测的质量控制

1、合理选择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高层建筑桩基在检测过程中会因为检测对象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结果影响,检测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桩基检测过程复杂,检测人员要对桩基检测地的地质、施工因素以及检测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明确检测目的与检测方法,在对桩身质量无法进行判断时,应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进行综合检测,以此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使桩基检测达到安全、合格的标准。

2、科学实施检测步骤并提交检测报告

在确定检测方式后,检测人员就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具体的检测步骤进行检测,并提交符合规范的桩基检测报告。检测内容要包括工程概况抽样方案、试验周期以及所需人工完善桩基检测质量保证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检测过程中应要求现场有专业人员实时负责,切实加强检测机制,严格按照检测步骤合理进行,规范检测报告。如在检测桩基承载力度时要先进行桩顶处理,合理防止沉降观测装置、千斤顶等涉笔,再对数据进行记录,根据桩基沉降数据进行数据绘制。

结束语

总之,桩基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房屋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阶段的桩基检测早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我们要重视桩基检测工作,选择合理的桩基质量检测方法,使用合规的检测步骤,选择适当的检测工具以及选派专业能力强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不断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和检测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才能真正的保证桩基工程质量乃至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策略

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

虽然,我国在建筑施工经验和质量监督管理上的经验得到了丰富的积累,但并不是每一个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都能有足够的认识,缺乏系统工程的质量意识。质量自控和质量监控没有有效的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同时我国目前只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但并没有对工程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地划分。从而导致监管松懈,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松懈

部分政府部门的执法人员存在越位,缺位及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工程方在没有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就私自开工,正是钻了执法人员监管松懈的空子;还有些建筑工程方没有严格履行法定程序管理,从而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例如,钱江三桥在验收时已发现桥面有裂缝,专家认为这些裂缝是修桥时灌浆不合格造成的,但工程验收最后是“合格”,之后却维修不断。

1.2施工方管理薄弱

施工人员作为影响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更应该对其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避免施工人员由于个人因素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施工方的管理不仅仅体现在施工人员方面,对于建筑的原材料、配件及其他成品也应加大监察力度,先进的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不可替代,其后续的有效保养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是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实行统一监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专业建设工程进行监督。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必须秉承“质量第一”的原则。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业就实施贯彻IS09000族标准,不在一味按照TQW理论进行质量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的范围比较广,从图纸的设计、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可以被小觑,熟悉和掌握监管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工程质量始终保持在预控状态下,便于进一步对施工的管理。同时也避免由于质量问题所造成的返工。例如:2011年7月8号,有着“亚洲第一站”之称的京沪高铁南京站开通不到十天,其北广场已有数千平方米地砖被施工人员全部敲碎,拟重新铺设。该站的建设单位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因为要赶在“七一”前通车,其北广场原先铺设的地砖是“临时设施”,如今敲掉重做就是为了保障工程质量。虽说这是一次主动的返工,但仍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耽误了工程进度,有百害而无一利。

3质量监督管理方法

3.1加强自身管理制度建设

施工方的自查分三部分,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期的自查。施工前期需要对相关的设计文件及勘查文件的管理审查,施工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任务,任何一个小的纰漏都会给工程质量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完善,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施工中期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主要还是由于施工现场的巡回监管力度不大造成的。对于施工方法,要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和施工,杜绝出现不按照施工步骤开展进行,出现施工混乱。面对这一问题这就需要用科学化的设备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于主要环节更要加大监管力度。此外施工方还应对竣工工程的质量验收进行管理及督查;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部分要及时并且认真的予以维护,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3.2不断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的监督执法部门要做到高度透明,发挥其质量监管的作用。充分调动施工方接受监管的自觉性,做到自查自检。另外在监管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自我认识,避免出现执法不明,执法不公的现象。一旦发现建筑质量有问题就要马上联系施工方,作出相应的记录,督促施工单位尽快解决问题,把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控制在最低点。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管还处于人为控制阶段,人们还没有树立起相应的法治观念,“楼脆脆”的事例层出不穷,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建筑使用受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不少公司在管理上不断创新,提出“零误差”、“零缺陷”的动态管理法,并在施工中得到良好效果。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才能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

3.3业主方要提高维权意识

业主方的维权意识淡薄也是导致部分建筑方质量监管态度松懈懒怠的原因之一。业主方应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无形中对工程质量加以检查管理,使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真正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他人侵害,是每个业主所希望的。

4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质量监管越来越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质量监管不再单单只是监管部门所要履行的职责,施工方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施工方首先要提高责任意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质量监管制度,提升督查方的素质,才能打造精品工程,提高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彦明.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甘肃科技,2009,(23).

[2]万绍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08,(9).

[3]高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篇12

关键词: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随之发展,使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建筑工程行业不但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还能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因素就是建筑的质量,而桩基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筑桩基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建筑物的质量和建筑工程能否顺利开展,因此,为了保障建筑桩基工程的质量,相关施工单位应该对建筑桩基使用合理的质量检测技术,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1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1.1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报告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建筑桩基工程质检人员编写的检测报告不规范,桩基检测报告中呈现的内容也不够准确和具体,导致桩基检测报告不能符合国家要求。桩基质量检测报告应该反映很多信息,但是有些质检人员编写的检测报告较为简单,数据不够准确,导致相关质检部门不能根据检测报告进行桩基施工质量进行评估。

1.2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市场运行系统不标准

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很多建筑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的规范和标准,但是有些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和中介检测单位因为利益输送关系,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桩基施工质量检测工具,甚至有些权威质检单位因为得到建筑施工方的利益好处,也没有按照桩基相关施工检测规定进行检测,从而导致部分建筑工程后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3检测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因为我国各个地区的地貌和地质都不相同,使建筑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所以桩基工程的质量检测就需要较高的检测水平[1]。但是现阶段我国桩基工程少部分的质量检测人员没有职业道德,甚至有一些检测人员没有责任心,在质量检测过程中总是敷衍了事,使桩基质量检测工作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4建筑桩基质量检测机构制度不完善

我国对桩基质量检测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同时设备都是依据检测标准进行采购、验收的。但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都不一样,使用的质检设备型号不同、原理不同、加上建筑桩基检建机构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导致检测人员填写的检测报告缺乏准确性,降低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整体质量。

2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

2.1建筑桩基完整性检测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使用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对桩基完整性进行检测,在建筑桩基质量检测方法中,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具备经济性、可操作性、实效等优点[2],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桩基完整性检测工作中。

2.2建筑桩基承载力检测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使用静荷载试验法等方式对桩基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工作。因为加荷速率与建筑桩基承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所以静荷载试验法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桩基承载力检测工作中。一般情况下,如果建筑桩基加荷速率越快,那么建筑桩基的实际承载力就离建筑预期桩基的要求越远。

2.3建筑桩基成孔质量检测

建筑桩基质量的好坏是由建筑桩基成孔的质量决定的,因此,质检部门应该对建筑桩基成孔的质量进行深入的检测,使建筑检测质量可以符合标准。

3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常用方法

3.1低应变反射波法

因为低应变发射波法具备桩基质量检测速度快、经济性高、方便快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桩基检测工作中,同时低应变反射波法已经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桩基质检技术。低应变发生波法的质检原理是使用一维波动方程为质检数据基础,同时将桩基转变成一维纵向振动模型和一维弹性均质直杆[4]。在桩顶采用瞬态激振工作,将使桩身收到一定的垂直应力波,桩身产生的应力波会由上至下进行力的传播,这时桩身就会发生垂直应力波产生透射、反射、入射的情况,还会出现扩颈或者缩颈的情况。桩基质量检测人员根据透射、反射、入射波的到达时间、振幅、形状等特点进行桩基位置范围和缺陷程度的检测工作。

3.2建筑成桩完整性质量检测

建筑桩基整体质量检测也可以称为建筑桩基的完整性检测,现阶段我国建筑桩基成桩的完整性采用钻孔取芯、低应变动力试桩法等。在建筑桩基完整性质量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具体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建筑桩基施加适量的激振能量[5],使建筑桩基周围土体和桩身出现较小的振幅,并采用仪表对这一时期形变的基桩顶部震动的速度进行记录,最后根据一维波动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准确、完整的检测结果。

3.3建筑桩基质量检测的静荷载试验法

现阶段我国建筑桩基承载力检测是采用静荷载试验法,静荷载试验法所检测的对象是建筑桩基的静荷载。桩基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作业时,在进行建筑桩基工程试桩时不可以破坏桩基,一般情况下使用垂直的静荷载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测,不但可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还能避免质检实验时对原有桩基进行破坏。

3.4建筑桩基质量检测的声波透射法

声波透射法和其他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桩基质检过程中几乎没有限制条件,还可以对建筑桩基进行全方位的细致检测工作。但是声波透射法并不是完美的检测方法,其还存在反射、漫射等影响桩基质检工作的因素。桩基质量检测在使用声波透射法时,如果施工时预埋管埋设出现下端渗漏或者固定偏移的问题,就会影响建筑基桩检测的结果,甚至还会出现因为预埋管出现问题导致检测工作被迫中止的情况,因此,在建筑桩基施工时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和施工方案进行管道预埋工作。

4建筑桩基工程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

在对建筑桩基做质量检测过程中,应该对不同的检测对象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并根据建筑桩基实际的地质明确检测过程中所用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目的,从而对建筑桩基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工作,增强建筑桩基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建筑桩基检测达到合格、安全的标准。在建筑桩基检测确定检测方法之后,检测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检测程序规范进行桩基检测工作,并将检测报告递交到相关管理人员和企业中。在桩基质量检测过程中应该认真负责,同时强化检测机制,另外检测人员应该严格根据检测步骤科学合理的进行检测工作,提高桩基检测报告的规范性。

5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桩基工程中质量检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但可以保证建筑整体的质量,也可以避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桩基质量出现的安全事故,虽然质量检测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桩基工程的质量,但是我国各个地区的地貌、地质不同,使建筑桩基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存在差异,从而使我国建筑桩基质量检测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保证建筑桩基质量检测可以发挥作用,就要加强对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陆鹏尧.对于建筑工程桩基检测的一些看法[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8):00007.

[2]王苛楠,郝楠.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概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

[3]马喜宁.浅谈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7).

[4]万毅.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篇13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quipment and training venues, this paper improved the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the future teaching, proposed that we not only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students, but also should improve their skills and us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doubl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关键词: 建筑工程测量;存在弊端;教学方法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drawbacks;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69-01

0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在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抄平及地形测量等的职业能力。对于原理性较强、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在采用传统教学的同时,结合课件讲课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紧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对于基础理论性的内容,采用直观性强、条理分明的多媒体现代教学。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测量操作的要领,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

1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弊端

1.1 采用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在高校目前采用的建筑工程测量的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规范较落后,只注重与理论内容的讲述,而对于实训内容比较忽视。现实当中教材的内容重点仍以学习光学测量仪器为主的方法,对于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只做一些表面上的介绍,看不到具体的实例,这样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远远达不到目前工程测量发展的要求。

1.2 采用落后的教学仪器学校用于教学采购的测量仪器比较古老,而且在数量上有一定程度的限度,很难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多个学生使用一台测量仪器,而且初学者的水平不高,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难免不能严格按照仪器的正确操作程序进行,结果可能导致测量仪器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对测量仪器要进行修理、校正,即使修理好,仪器的精度也达不到起始的准确度。

1.3 实验场地不确定好多学校里面没有已知的测量实训点,在说测量实训时场地很难固定,就是代课教师在自己的校园里根据当地的地形定出一些自由点让学生来观测。在学生完成测量实训以后,对于测量数据的真实性教师很难判断进行测量检核;又因为测量实训场地的不确定,就会使哪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为了不要返工而进行重测的这个问题,就进行测量数据的刻意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因此,一些学生在做实训时就提问一些的实质的问题,咱们进行这样的观测对不对都不能判断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2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进

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测量实训两个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是教学的基础,而实训是教学的体现形式;实训过程是对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分析是否对测量仪器操作技能掌握的方法。

2.1 理论教学的改进在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理论讲授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书为主,要适当的采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善提高课堂的教学环境。在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根据个人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最后采取不同的途径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在讲测量仪器时,一方面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现场观摩;另一方面由于在室外进行实训演示时学生在外容易分心、再加之过程比较烦长,对一些示范操作过程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一些视频,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各种测量仪器操作过程以及程序采用的新型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要重点指出多数学生容易轻视甚至出错的地方,就可以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2 实践内容的改进目前社会测量仪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发展速度及其之快,但是用于学校的教学仪器的型号非常落后,教学仪器的使用永远跟不上生产的步伐;再说绝大多数院校的教学经费比较短缺,购置的程序非常繁杂,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各种用于教学的实训仪器,更谈不上新型的型号。

在实训教学上要重点突出,合理分配。对于实训的操作环节要重点加强,达到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学的实践部分几乎达到50%比例。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高低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效率来直接体现的。在实训教学中,提高效率是实践教学达到目的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测量实训是重点之一。测量之前首先对仪器要仔细检校,才能进行教学实训,学生在实训之前必须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通过外业施测的各个程序来进行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在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内业整理,并认真仔细的进行检核,只有一切满足精度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测图或定位放线的施工测量。

2.3 考核方式的改进学校的考核方式包含理论和技能两种方式。考核不过是手段,目的是要求学生怎样在现实的实际问题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考核的理论部分多采用试卷出一些题目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得到理想的成绩,但不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体现。技能考试结合拟定的具体项目,每个学生单独进行,根据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所用时间评判成绩,突出了技能培养,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根据学生两方面的完成状态在做综合的考评。

3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在工程上根据实际的需要总结出主次得当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现阶段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做了初步的分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采用理论与实践双重结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篇1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变形测量;沉降监测

Abstract: combining the decora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and settl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rvey,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ctional work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observation apparatus and the correct measurement technique, exploring the feasible measurement pla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Subsidence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中必定会涉及到装饰工程施工测量,而对于大型项目来说,基坑的变形监测以及基础沉降监测是必不可少,而这些测量项目的准确测量将为工程施工提高施工精度以及为安全施工带来保障,鉴于此重要性,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测量分项目进行探讨。

装饰工程施工测量

2.1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卷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需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2.2标高的抄测

对于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前应先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引测水平线。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抄测标高,各标高点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标高数据。

2.3建筑外立面控制测量

(1)对于建筑外轮廓线测量应当依据设计图纸标定的建筑结构各轴线与外墙尺寸的关系,选好基准控制层,分别用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确定出控制幕墙内径周长的处于同一垂直面的矩形基准点控制网及其连线的距离,基准点之间的垂直误差控制在直径为5mm的投影范围内,基准点连线的直接距离误差不大于3mm。以矩形基准控制网为基准测放出结构外轮廓线。

(2)建筑高度、水平度、铅垂线测量采用水准仪以首层±0.000m标高为基准,测出各楼层周长边的平整度,用水平尺、光学水准仪测出各转接件的横向和纵向水平度,在楼层外立面处分层固定悬挂20kg重捶的50m钢卷尺,静止后用等高法分别测量,算出各楼层的实际标高和建筑结构实际总高度,高度标志用油漆记录在立柱或剪力墙的同一位置处,在幕墙安装完毕之前,此高度标志必须予以保护不被消除破坏,标高测量误差:层与层之间≤±3mm。铅垂方向用铅垂仪在基准轴的位置投射铅垂线,测出楼板的出入误差,并确定控制线。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准确性是确保基坑支护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尤其是对于工程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基坑所处的地质条件差,全部在淤泥层位置,基坑开挖后护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和进度,所以基坑监测是本工程的一个关键点。

基坑开挖后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根据相应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制定系统的监测方案。要求监测的项目见表1所示。土方开挖期间必须严格进行基坑及工程桩变形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有关单位,做到信息化施工。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不少于两次。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阶段,每段观测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其余情况5~7天。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每7天观测1次。雨天或有异常情况时应加密观侧。

沉降观测方案

4.1沉降基准点布设

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布设的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有效地确保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4.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高程控制网埋设的4个高程控制点。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使用蔡司Dini10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4个高程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4个高程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附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2规定。

4.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开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至12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4.4埋点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φ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4.5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数量通过有关单位共同商讨确定。对于沉降点的观测同样有相应的技术要求,笔者总结如下:

(1)观测仪器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度高。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自动化程度高。该仪器采用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录标尺读数和视距,对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它取代了观测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计算,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3要求进行.

4.6观测中注意事项

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的要求来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4.7沉降资料的提交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应包括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结论

文章结针对装饰工程、基坑的变形监测以及基础沉降监测实践,提出这些测量项目具体可行的测量方案,旨在能为工程施工提高施工精度以及为安全施工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 桑希龙,师景森,肖宇峰,等.基坑变形监测中的观测精度及其适用性分析[J].工业建筑,2011,28(07):118~119.

[2] 区焱彬,王修春.广州棋院基坑变形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0,27(0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