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范文

建筑工程测量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建筑工程测量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方法放线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专用测量器具,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把设计图纸的位置 数据、几何形状真实的放样到实地。其测量放样的成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及建成后的功能。

1 建筑工程测量的原则与方法

1.1先整体后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先整体后局部,由高级到低级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则,这是消除误差积累的有效方法,因而在平面和竖向布置控制点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 比如楼层标高,应固定地以建筑物的一个大角向上引测,楼层抄平时仪器后视点自始至终采用该引测点;当采用吊线的方法向楼面引测轴线时,首先应放好底层平面的建筑轴线,然后上面各层以底层向上引测,只有当建筑物比较高时,方可在建筑物中间增加上部轴线引测标准层 并做好对其校核,然后上面各层再以该标准层向上引测,总之,数量应尽可能的少。

1.2 由长边求短边

建筑物的定位就是把建筑物外轮廓轴线的交点(即角点)测设于地面,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基础放线和碎部放线 在确定建筑物角点时,无论是采用全站仪定位还是经纬仪配合大钢尺的测量方法,利用角度定位是不可避免的,当建筑物纵、向尺寸比很大,通过短边求长边,由于经纬仪十字丝较细,在照准目标点时,特别是目标点与仪器距离较大时,存在一定的照准误差,因而对测量的结果影响较大。例如,A、B、C、D为建筑物四角的待测点,AB/AD=3,A、C、D 点已测出,根据短边求长边方法求 B点。

1.3用仪器

巧用仪器,实际上是希望工程测量人员养成一种好的操作习惯,例如:仪器操作前以及操作后入箱前养成将仪器脚螺旋置于中间的位置,可以防脚螺旋在多次粗平中朝一个方向积累;操作人员在操作仪器过程中,要短暂离开仪器或操作完仪器入箱,要松开仪器的制动螺旋;尽可能通过移动水准仪的架子来进行仪器的粗平;新设备在开箱前,应仔细观察牢记其摆放位置,以防止设备入箱时受损等。

1.4标识、巧弹线

工程测量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将测设的结果用红蓝铅笔划点并弹线,很多人在标识点时往往会划一点,然后圈个圈(),这种表示方法在标注平面轴线,特别是在纵横线交叉区域划点弹线,容易让人产生识别错误,建议用箭头的方法表示(∧),箭头的端点为标识点,箭头的方向为轴线方向。工程中弹线使用的线一般为棉线,主要是考虑吸墨,实际上,采用木工或瓦工使用的尼龙线,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2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民用建筑,地上拥有7层,地下1层,建筑物的总高度为65.345m。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顶为空间钢桁架结构。除地下局部及能源中心为常规矩形纵横正交轴线外,主体结构全部为多个不同圆心和不同半径组成的曲线形。依据常规,建筑控制网平行于地下外侧轴线布置,但控制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如何上下传递以及主体结构的曲线如何放样,成为工程测量的重点。

2.2 控制网的测设

2.2.1 平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置是在平行于地下外侧轴线间距10m处,布置A B C D四矩形角点,然后布置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线。考虑到基础结构放线的通视情况,控制线设置在平行轴线间距1m处。为确保使用过程当中不会误用,所有控制桩点、监测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点号;对于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用油漆进行标识,注明其性质和相关数据。

2.2.2 高程控制网

根据已校核合格的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向现场引测施工高程控制水准点 在土质稳定,便于施测和长期保留的地方,埋设了两个至基岩的水准点,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由于建筑物南北向距离较长,在每个施工区段两侧各布置了至少2个水准点。

2.3 曲线部位施工测量

根据本工程曲线半径大的特点,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 首先测设曲线主点,根据测设作业面的现场条件,采用弦线支距法或切线支距法,选取局部放样的方法进行放线。具体步骤如下:

(1)曲线部位测设主点的选定 基础垫层柱放线选择在柱中心点,基础底板以上选择在距柱外侧20cm且一侧平行于径向轴线,一侧垂直于所对径向轴线的正方形控制线的四角点。为了减少测设的工作量,对于同一径向轴线上的多个柱,平行于径向的轴线控制线相同,可以先测设轴线两端柱的垂直于径向的控制线,中间柱控制线用钢尺直接测设。基础曲线梁及曲线墙主点选择在径向轴线墙的内侧或外侧。

(2)测设主点坐标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正确性,根据曲线多的特点,采用AutoCAD软件,依据设计图给定的场馆中心的圆心坐标与其它圆心或中心坐标的关系 主半径方位及其它设计数据,制作电子版施工图。利用CAD捕捉,将所需各点的坐标自动捕捉下来,然后将查询的数据通过电脑与全站仪连机,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将数据传输到全站仪储存器内,作为测设的依据。

(3)曲线部位主点的测设 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经对中、定平、设置参数后,先进入坐标放样模式,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棱镜高、输入后视点坐标,最后精确照准后视点,仪器根据测站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自动完成后视点方位角的设置。然后调出在仪器内已储存的测设点坐标,当仪器显示的水平角读数为零时,照准的方向即为测点的方向。仪器操作人员指挥持棱镜人员到待放样点附近,通过测量仪器显示出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指挥持棱镜的测量人员沿照准方向移动标靶,直到观测屏幕上的显示值为0.000时,确定点的位置。

(4)主点测设后校核。为了保证主点位置的正确可靠,主点测设后,用全站仪坐标测量程序进行复测,校对各点坐标或在施工层复核各点间的间距无误后,作为细部放线的依据。

(5)圆柱边线的测设。圆柱边线放线根据已测定的控制主点,测设出大于圆柱半径200mm正方形控制线后,利用制作的1/4模具放出柱边线。

(6)曲线主点间曲线测设。建筑物外侧曲线及建筑物内部曲线采用弦线支距法进行测设,内侧外墙曲线采用切线支距法进行测设。

2.4 竖向传递控制点

2.4.1 平面控制点

±0.00以上竖向传递平面控制点采用内控天顶法。

根据场地情况和建筑物形状、内部结构的几何尺寸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情况,共16个控制点。

(1)首层平面控制点的埋设。地下室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在首层结构地面布设点处预埋200mm×200mm×5mm的钢板。

(2)首层平面控制点的测设。在首层放线时,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定出控制点的位置,并做控制网闭合校核,点位误差要 1mm,合格后在该点钢板上打2mm孔,镶入铜丝,确定该点的位置。

(3)每层顶板施工时,要在引测各点上方铅直位置处预留150mm 的孔洞,以保证轴线的竖向投测。预留洞作好测量标识,3m 以内严禁堆放东西 首层内控制点用钢管架围护,尺寸:1200mm×1200mm×800mm,挂测量标识保护。

(4)天顶法竖向投测。采用激光铅垂仪、接受靶(200mm×200mm×6mm)有机玻璃板4块,板中间刻有十字线进行投测。投测时,激光铅垂仪安置在控制点上,向上做铅垂投测 投测时为了消减仪器本身残余误差,每一点测设时铅垂仪旋转0°、90°、180°、270° 4个方向投点,绘出‘十’字线交点确定投测点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再进行各点的投测,投测后在施工层用全站仪进行边长和角度的检核。校核合格后作为本层施工细部放线的依据。

2.4.2 高程传递

±0.00以上标高传递。根据本工程特点,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首层框架柱外柱拆模后,在便于向上引测标高的位置上设置+50cm标线,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依据,每个施工流水段要至少设置2个传递点。在向施工层传递标高时,利用钢尺直接丈量法传递,每次传递至少由两个部位向上传递,当两次传递标高之差在3mm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施工层标高控制的依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主要采用较先进的测量仪器及方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和工作程序,通过分级控制的方法,保证了各级控制点的精度,提升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辉.论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0.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方法技术探讨

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对尺寸与施工范围有着严格要求与控制,这就需要应用测量放样技术,工程测量存在于整个施工阶段,对施工质量与施工开展有重要意义,需要对放样精度与测量结果反复对比,增强测量放样的精度。鉴于测量施工结果是施工依据与参照,一旦放样测量出现误差,将会影响立模、打桩、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方面面,在施工位置上容易出现偏差,对施工方带来损失。

1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概述

1.1内涵

施工放样就是按照设计图标注的内容实地定标的过程。此过程需要使用到全站仪、测量仪器等设备,需要明确设计图纸上平面位置与高程,使用测量仪将实地位置标记出来,按照建筑物间几何关系将距离与特征确定出来,得到距离、高程、角度等数据,再结合控制点位置,在实际建筑中将建筑物特征点标定出来。

1.2施工放样的主要方式

(1)平面放样。

施工放样分为平面位置放样与高程放样两种。平面位置放样较为常见的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方向线交法以及交汇法,每一种方法基本操作方法都需要按照长度与角度进行;极坐标法则是使用数学极坐标原理将极轴确定为连线轴,将其中的某一极点作为放样控制坐标,将极点距离与放样极点连线方向到极点的夹角计算出来,将其作为放样参考[1]。通常,放样点距离控制点很近,需要极坐标与其保持120米距离,这样在测量时将更加方便,角度测量可以使用经纬仪或者测距仪,在使用电子测距仪时需要将控制点的距离延长,这样才能使放样作业更加方便、灵活;直角坐标法主要就是保持坐标轴的平行控制线,先沿横坐标放样,再沿控制线方向放样,只需将直角测设出来便可。

(2)高程放样。

几何水准测量法应用时需要先控制高程点,将控制点精度引入到施工范围内,使用方便固定与保存的方法,在水准点的保密上可以使用一次仪器完成高程放样。常规测量方法为:放样点附近到控制点存在高差,此时,需要使用较长钢尺对高程测设。具体施工中需要使用木桩将放样高程固定下来,使用红线对木桩侧面标记,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注记高程。三角高程测量法:对水平距离与天顶距两点进行观测,将两点的高差计算出来,这种观测方法虽然简单,但受条件限制需对大地控制点高程测量。基本原理为:将地面两点设为a、b,站在a点观测b点标高,将竖向角度设为α1.3,两点水平距离为S0,a点仪器高设为i1,i2作为标高,此时a、b两点间高差表示为:S0tgα1.3+i1-i2=h1.3,假设地球表面是一个平面结构,能利用上述公式将直线条件计算出来,大地测量时,还需要对地球弯曲与大气垂直折光度充分考虑[2]。为将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提高,可以使用对向观测法,将两点高差推导出来。

1.3建筑工程总定位放样方法

可以使用经纬仪将放样方向确定下来,再使用钢尺将测量距离,对地势较平坦的地区需要将定向设置在平缓点位置,再使用测距仪完成测量。曲线定位放线也是常用手段,分为直线、圆曲线等,先将圆曲线桩坐标设计出来,再对坐标加密处理,利用公式进一步对坐标测算。

2放样中注意的问题

放样工作中,有很多内容需要注意:首先,在主轴点放样中,可以使用三点交会法、三边测距法,不能仅使用两点测角定点法,需要选择至少三个方向,将校核点设定为第三点。如果使用测角定点,则要在观测时从四个方向出发,丈量好轮廓距离,不管使用哪种放样法,都需要与理论值对比,防止出现误差。在使用光电测距法放样定点式,现场至少选择一个放样点,丈量设计间距时,能够使校核作用增强。如果通过规则图放样使,则首先要考虑的是放样点间的几何关系,并反复检查几何关系,使用方向法放样时,在使用仪器时可以确定至少两个方向,对方位观察看是否合格,如果精度过低或者存在倾斜,要使用天顶距观测法,防止出现校核偏差。

3放样过程中的现场平差

现场平差就是指在现场放样,现场测量存在偏差消除时可以使用现场平差法。比如,在测放某一个方向时,需要先定点倒镜与正镜,最终将两个方向中点方向值确定下来。在建筑施工中,对测量放样精度有较高要求,分为严密性与松散性要求,从建筑物角度看,严密性与构件存在相关性,如果放样存在的误差较大,将使建筑质量降低。而建筑各部分间的联系则能体现松弛关系,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建筑各部分有深入了解,将三维数据规定确定下来,也可以结合施工具体情况将放样影响度降低[3]。要想更深刻了解放样精度特征,需要使放样保持严密性,多对严密性进行考虑。如果针对松散构件,则要将误差分散开,确保总体工程质量不会受到影响。与现场平差不同的是,不是将误差全部消除,而是将其放样到质量相关的地方,对其进行吸纳。如果是精密性较高的建筑部位,则要从控制主轴线上实施放样工作,不用考虑控制网精度设计,在完成对主轴线测设后,就可以将建筑部位设定为主轴线基础,将主轴为基准才能确保建筑具备严密性,减少测设带来的精度误差,保证测设的严密性。在具体施工中,还能在主轴基础上将误差分散到建筑各个部分,防止误差过于集中。

4防范误差的对策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经常出现误差,极大影响到了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人员组成、操作以及施工管理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必须切实做好这些内容的管理与防范才能减少误差。要想将测量放样误差减少,首先就要做好测量准备工作,反复校核设计图纸中的数据,并核实总平面数据与坐标,将基础图与平面图轴线位置确定下来,对符号与标高尺寸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数据、参数的准确,对总平面布设位置与分段尺寸进行设定,使分段长度与各段长度一致。其次,还要在人员组织分配上尽量选择技术精湛、有高度责任心的施工人员,将这些人员分为5组。在具体测量中,需要准备好测量仪器与工具,并调整好仪器的温度,增强仪器使用的效率与准确性。及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确保测量的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并能在核对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经过两个人反复核对以后才能将最终结果确定下来,使用加减相消法能够及时发现错误。针对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定位复测措施,完成定位以后,复测建筑平面几何尺寸与角度坐标,对建筑物图纸设计与标高是否相符进行核对,对建筑方向准确性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质量监督机构要定期对放样操作进行监督,将质量管理检查机构建设起来,采取自检、互检以及复检方法使放样精度得到保证。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一个环节出现误差或者遗漏就会对整个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为施工单位带来损失。为此,加强放样管理,强化放样操作,做好校核平差工作显得非常重要。这有这样,才能将测量误差消除,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与测量精度。

参考文献

[1]邓志永,冯显征.建筑施工测量误差分析及对施工放样精度要求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779-779.

[2]袁俊利.采用传统测量技术进行复杂立交桥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措施[J].建筑技术,2012,43(9):806-809.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误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精度上的限制和构造不可能十分完美的缺陷,虽然事前已经校正了仪器但尚有误差未完全消除,仪器误差分为设计原理误差和制造误差。

1)设计原理误差:仪器在设计时,经常采用近似的实际工作原理来代替理论的工作原理,其所造成的测量误差,称为设计原理误差。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一般在仪器设计时都要求进行修正。2)制造误差:测量仪器一般是由多个零部件构成的,在制造和安装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这种误差即为制造误差。因此,在测量时,要选择测量误差小的测量器具或带有修正值的测量器具,以减小测量误差。水准仪在构造上有几个轴线,仪器竖轴、圆水准器轴、视准轴、管水准器轴等。这些轴线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水准仪才可以正常使用,水准仪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对这些轴线间的关系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使仪器不能满足正确的几何关系,产生仪器误差,而这些误差中对测量影响最大的是视准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平行关系被破坏后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只要观测时注意使前、后视距离相等,便可消除或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

2.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

目前因为我国建筑市场的活跃,大量人员涌入建筑业谋求生存,导致相关的技术人员,质量不一,很多企业往往招不到专业的测量人员。而在另一些私营企业中,因为资金等因素的原因,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指派其他技术员兼任测量工作,而这些人员有的严重缺乏实地测量的工作经验,造成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人为的测量方法误差主要包括对准误差、测量力误差及定位安装方法误差三个方面。

1)对准误差:观测者操作仪器的熟料度和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的照准,观测,读数等观测过程中使观测值产生误差。另还有误读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误差量。对准误差主要原因定位不准确,测量方向偏离被测尺寸所造成的误差,对准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读数对准误差主要是在读数时,人的视线与测量器具刻度不垂直所引起的偏视误差,因此操作者在目视测量读数时,要尽可能做到在垂直位置读数,以减小测量误差。

2)测量力误差:采用接触测量时,为保证可靠的接触,须给测头施加一定的测量力,测量力使被测工件和测量器具产生弹性变形而引起的测量误差称为测量力误差。

3)定位安装方法误差:由于被测工件测量基准面的选定和安装方式造成的误差,包括由于测量基准面和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不一致造成的定位误差,也包括由于安装方式造成的测量误差。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遵守同一基准的原则,即设计、工艺、装配和检验等基准尽可能的一致,以减小误差的产生。

3.外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误差

外界环境因素在测量工件时通常会因受到不同的温度、湿度、大气折光、气压、振动、噪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件在不同的测量环境下,测量值都存在变化,这种变化即为环境误差。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暴晒使水准气泡偏移,大气折光使望远镜瞄准产生误差,风力过大是仪器安置不稳定等。在环境误差中,温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几何测量过程中,标准测量温度为20℃。当前建筑工程规模目益扩大,施工技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土建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中,采用原有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受到巨大冲击,尽早引进实用的新仪器,以提高建筑施工测量质量,适应现代建筑工程快速、高效、优质的施工,所以需要加大高精度测量仪器的投入力度,尽可能的减小由于仪器本身误差带来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

1.仪器测量方面

为避免由误差给工程测量带来不便的影响,测量人员在日常工作应时注意以下事项:1)施测前,所用仪器和水准尺等器具必须经检校。2)仪器要调平。仪器不平时,望远镜绕横轴扫出的为一个斜面,读数时水准管泡要居中。在强光照射下,要撑伞遮住阳光,防止气泡不稳定。3)仪器要安稳。选择比较坚实的地方,三角架要踩牢,高度要适合观测者身高置,观测过程中不要触碰三角架。仪器架头如果不水平连接螺栓斜会造成垂球线偏离度盘中心,影响对中精度。架头每倾斜5mm,垂偏离度盘中心约1mm。4)仪器对中要准确。如果测设矩形控制网很可能造成周边不闭合,超出允许误差,对中误差不要超过2-3mm,后视边应选在长边。5)水准仪前后视距尽量相等,以消除仪器误差和其它自然条因素的影响。6)水准尺要立直,防止尺身倾斜造成读数偏大,要经常检查和净尺底泥土,水准尺要立在坚硬的点位上(加尺垫、钉木桩)作为转点前后视凑数尺子必须立在同一标点上。塔尺上节容易下滑,使用上时要检查卡簧位置,读数是否连续完整,防止造成尺差错误。7)了解水准尺的刻划规律,读数应由小到大,数值增加方向(不管上下,由小到大)。8)仪器目镜、物镜要仔细对光,以消除视差,使用经伟仪时要十字丝交点照准目标中心,照准花杆底部时,投点时铅笔要坚直,以字丝双线交点照准铅笔尖。

2.强化测量人员技能、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在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因此,加强测量人员的技能训练是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测量中必须明确测量工作的任务和作用,并要养成认真、负责、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进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在对施工测量质量监控中,一定要坚持“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复查”的原则,加强对施工测量的监控。对主要的施工测量放样,一定要复测,最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校核工作。在测量成果交接、复测、施工过程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环节上必须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办法,以规范测量作业行为,保证测量成果质量,主要有:测量仪器的调拨、使用、保养、标定管理制度;测量仪器的开箱、入箱及安置管理制度;桩橛复测、资料复核管理制度;构筑物关键阶段部位控制复核检查制度;施工过程放样测量的检查复核交底管理制度;原始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管理制度;测量成果审核和批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技术考核。

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工程测量,主要包括构件的平整度控制、高程控制点的测绘、平面控制网的测绘等。在标高测量控制方面,模施工的平整度要求提供准确的基准点,为混凝土施工提供标高控制线,保证混凝土平整程度。一般情况下,为加强工程质量减小误差避免错误的产生,测量人员应在每道工序完成后,都要对下道工序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这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对已建结构进行审核校准,二是通过放线可以为下道工序做很好的准备。在放线施工前,各个工程都要建立平面控制网,核对红线图和设计图纸所提供的坐标关系是否衔接紧密,所核对设计的建筑物,要保证不能超出用地红线的范畴,设计坐标要准确无误,确立基点及标高起算点稳固与准确性的文件要完善,在认定之后还要对测量控制网所达得精度进行审阅评定。

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加强工程测量的重视,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使用高精度仪器,将测量误差降低到最小且一定要避免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胡勇.郭建勇.关于误差、测量力误差及定位安装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2):15―16.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考试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项目化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采用情境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项目化教学改革强调每个任务或情境的效果考核,但是往往在学期末还需要进行总体的期末考核。传统的考核形式一般是按照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分别占一定的比例来最终给学生一个综合成绩,而期末考核一般采用试卷的形式。采用这样的考核形势有一定的弊端。比如考纪不够严格造成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能力等问题。对于《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来说,它被定为建筑类专业的专业技能基础课,而且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基本上都是从事施工放线测量工作。所以测量仪器的操作水平以及测量方法的运用能力是衡量这门课程学的好与坏的主要指标。项目化情境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和工地测量员的岗位要求进行对接来设置课程,而最终期末考核也应该以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主。

一.考核项目的选择及评分标准

针对工地测量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且兼顾考核的可操作性,选择普通水准仪三点测高差、自动安平水准仪六点超平、普通光学经纬仪测回法测设水平角、激光经纬仪直线定线为操作考试的四个项目。这四个项目所用测量仪器是工地上常用的四种仪器。所选的四个项目也是工地上的测量员基本上每天都会用到的测量方法。选择典型任务作为考核项目也是为了更好的和测量员岗位对接,达到良好的考核目的。以下分别列举了四个项目的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

1.1普通水准仪三点测高差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1.1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在操场指定区域内以20m左右为边长画一个三角形在三角形角点分别钉上一个木桩,利用光学水准仪和塔尺用“高差法”按顺序测量三个木桩的两两高差。

1.1.2评分标准

a.时间(50分): 5′30″为满分;每增加20″减5分

b.仪器操作(20分):粗平10分;精平10分

c.测量精度(30分):闭合差容许值±10mm,超1mm减5分

1.2自动安平水准仪六点超平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2.1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在操场指定区域钉上一枚铁钉作为基准点,以该铁钉为中心在其周围定5枚铁钉,要求每枚铁钉距离中心钉不得小于1m,且各钉间距也不能小于1m。以中间铁钉为标高基准,利用水准仪和塔尺使其他5枚铁钉和中心钉标高相同。

1.2.2评分标准

a.时间(50分): 3′50″为满分;每增加20″减5分

b.仪器操作(20分):整平10分;视差10分

c.超平精度(30分):周围5枚铁钉超平误差容许值为±1mm,每个6分。

1.3光学经纬仪测设水平角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3.1操作要求:利用光学经纬仪用一般方法测设边长为10m的已知水平角

1.3.2评分标准

a.时间(40分): 3′50″为满分;每增加20″减4分

b.仪器操作(40分):对中15分;整平15分;视差10分

c.测设精度(20分):角度偏差容许值±40″,超出减20分。

1.4激光经纬仪直线定线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4.1操作要求:在操场指定区域相隔80左右钉两个铁钉,利用激光经纬仪在两个铁钉之间基本等距钉4个铁钉使6个铁钉共线。

1.4.2评分标准

a.时间(40分): 3′50″为满分;每增加20″减4分

b.仪器操作(40分):对中15分;整平15分;视差10分

c.测设精度(20分):每偏出一个铁钉减4分。

二、考核方法及考核过程控制

2.1考核方法

考核前要求学生两人结成一组,由于考核项目多,可以按照需要考核的人数选择每组要考核的项目。不管考几项,在学生进去考场区域前都不知道自己要考哪个项目,进考场前进行抽签,抽到哪一项就考哪一项,这样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好好练习每一个项目。考场可以设置在学校指定的实训场地或者学校操场上,事先画出每个项目的考试区域并准备好需要的测量仪器设备。考试时按组和先后顺序进入相应的考试区域考试,其他人不能进入考试区域。

2.2考核过程控制

由于项目操作考试需要的人力比较多,有条件的可以和其他参与测量教学的教师一起配合完成学生的考核。也可以在上届学生中挑选测量水平比较高的辅助教师完成考核。每个考试区域可以根据人数多设置几组仪器一起考。考核时一人负责用秒表计时和拍照,一人负责记录,教师负责按照评分标准评分。

2.3考核记录表格样式

11造价(1)班第一组期末项目操作考核成绩记录单

三、考核效果评价

这样的考核方法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们参加考试就想应付了事的想法。考核方法每次都是在学期初就告知学生们,这样在整个学期中,学生们不但重视每一次课内实训的机会,还会在课余时间到测量器材室借领仪器进行练习。原来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景。这就使我们的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观念,仪器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考核方法笔者已经试用了四个学年,对所教的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给排水和设备专业从09级到12级大约2000名学生进行了项目操作的考核。通过项目化教学和项目操作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和测量方法的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结语

情境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已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迅速普及,与之对应的期末考核方法也在摸索中不断创新。针对《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的特点,采用和测量员岗位对接的项目操作期末考核方式,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比较适合。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占用时间和人力过多、考核结果整理耗费精力、考核内容不能反映学生理论计算平差能力等诸多缺点。因此,在考核方法的研究当中还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的尝试更加适合的考核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考核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允昌;夏娟萍;中职测量课实施项目教学的学习效果反馈调查[J];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18期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的沉降,尤其是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裂缝,严重的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因此,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变形测量工作。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工作可以参照国家及建筑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但是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方法与有关行业规范标准规定的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实际建筑工程沉降测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问题,本文根据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相关的实际内容,结合国家及行业的规范标准,对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一、基准点和沉降测量点的布设

1、基准点的布设

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的有效期限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长的,沉降测量的期限有10年、20年,甚至更久,所以,基准点的长久稳固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建筑工程为了适当的减小因水准测量路线过长,导致出现的测量误差,建筑工程沉降测量所用的基准点一般都是设置在距离工地比较近的建筑外墙上,并采用高程系统。在这样的一种设置上,如果时间过长,就会由于大规模的城区改造、建筑拆迁等情况,导致基准点被破坏。一旦基准点被破坏掉,测量工作就必须停止作业。所以,国家的有关规范并没有明确沉降测量所用的基准点就必须是国家水准点的规定,从上述情况来看,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置在距离工地比较近的基准点只能作为工作基点,并且要与距离城市较近的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从而得到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点在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中的高度值。综上所诉,就是为了能够保证即使工作基点和联测基点都被破坏,也能够用市内国家统一高程系统中的基点进行恢复,使测量工作始终保持正常状态。

2、沉降点的布设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行业规范,建筑工程沉降测量点的布设必须结合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和需要进行建筑的建筑物结构特点,以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来确定。

沉降点的布设应该从以下几个设置层面考虑:从建筑设计中的平面设置考虑,沉降测量点一般应该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沿外墙每10mD15m处或者是每隔2D3根立柱的柱基上。从建筑设计中的纵向设置考虑,沉降测量点一般应该布设在主体的±0.00以上0.5m左右的外墙上,这样进行测量比较方便。但是针对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这样的布设会经常遇到问题,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测量工作不能进行。

二、沉降测量的实施

1、仪器测站的设置

我国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在设置仪器时,前后视距差对于一等不能超过0.5m,对于二等不能超过0.1m。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对一栋建筑物的各个沉降点进行测量时,在视线长度要求的范围内,往往一个测站上同时可以测量到多个沉降点,如果在一个测站上同时完成多个沉降点的测量,前后视距差必然会超限。

如果严格的按照前后视距差的要求进行测量,就必须在相邻的两个沉降点之间进行仪器测站的设置:一方面,测站设置越多,测量误差产生的机会也就越大,这样就会造成因过分的强调前后视距差相当,使测量精度价降低以及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在行业规范中限制前后视觉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小因水准仪在i角而引起的水准读书误差,但是,一般情况下,在沉降测量之前,水准仪的i角已经都进行了严格的校正,因此,前后视觉差即使相对较大,也不会因i角而产生水准尺读数出现明显的误差。

2、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监测方法也逐渐在沉降测量中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在工程中常用的几种监测方法。

(1)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建筑物沉降测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水准仪确定基准点和沉降监测点,通过沉降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来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该方法适用性强、精度较高,能够适用于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是一种应用广泛、传统且可靠的测量方法。

(2)全自动测量法

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等优点于一体的全站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测量仪的推广应用,为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全自动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数字化摄影测量法

数字化摄影技术是一种利用被摄物体影响来重建物体空间位置和三维性状的技术,该技术目前在快速绘制大型建筑遗址、国防建设、地形图绘制、建筑工程学等方面均有应用,尤其适用于重要工程的变形和自动生产线监测、弹体运动轨迹、炮口冲击波等不可接触的物体测量中,在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测量中,由于其不需要接触即可获得多点的三维空间信息,且精度能够达到2-4μ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数据的处理方法

按照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行业规范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测量线路的布置都布设成为闭合的线路,并在布设中计算出线路闭合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此外,如果在布设中计算出的线路闭合差不超限,那么还要将其反号后,按与侧段的长度成正比例的分配到线路中(对每一侧段的高差进行修正)。

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具有着特殊性,除了第一次测量外,往后的测量都是在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由于每次都要重新测量一遍,因此,有效的避免了因测量次数的增多而导致的误差积累,而且从同一点测量,对高差值进行多次的比较,能够得知测量中是否存在大的错误,这样来看,将沉降测量线路布设成闭合线路的意义就不是很明显。另外,沉降点基本上都不会出现上升的现象(会出项上升的都是极个别的情况,暂且不提),即沉降点的高程值总是等于或者小于前一次的高程值,如果按照行业规范的要求,将沉降测量线路布设成闭合线路的状态,有可能扭曲沉降点的高程值,使得在沉降点还未下降,就出现沉降点上升的不合理现象。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完全可以不采用闭合线路,数据处理也不需要进行闭合差分配。

三、测量周期的安排

建筑工程的沉降测量周期主要是依据沉降速率的大小而安排的,能够影响建筑工程沉降速率的主要因素就是荷载,荷载在建筑工程封顶前和封顶后有着不同的荷载量。

1、工程封顶前的周期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民用建筑可以每增高1D5层进行一次测量,由于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前的施工阶段,其荷载量增加的速度呈直线上升趋势,所以,沉降量也相对较大,因此,建议有关规范标准明确规定每加高1层就要测量一次,这样能够及时的掌握沉降量与荷载的关系,并且能尽早的发现不合理的沉降,在沉降异常过程中及时的进行解决。

2、工程封顶后的周期

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后直至工程结束,这个期间称为装修期,有关的规范标准对这以期间的测量周期没有做出明确的相关规定。由于沉降总是滞后于加载,因此建筑工程封顶后的装修期间内,偶尔会出现比封顶前更大的沉降量,同时,在装修期间内,建筑工程也会因设备、墙体、地板等增加一定的荷载,对此,整个期间的测量周期应该根据前一个测量周期测算而得出的日平均沉降值来那排。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各种高层建筑便开始广泛修建。所以,沉降测量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还能够发挥技术信息反馈的效用,及时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细的建设资料。因此,为了能够发挥沉降测量施工技术价值,就需要能够合理进行施工程序,有效进行全面监控,以减少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