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三的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高三的地理教学反思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三的地理教学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三的地理教学反思

篇1

这一年的教学收获:

一、重视备课上课及作业的批改。

我深知有付出就有收获,所以我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以求让学生具备地理解题能力。

二、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解题素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这一年来我时刻都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以此培养其能力。

三、明确了高三三个阶段复习时间的安排。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底前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一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注重了学生心理变化的引导和帮助。

特别是文科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有一个恐惧心理,再加上高三压力比较大,一旦处理不当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就利用了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给学生减压减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一年的教学不足:

篇2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地理原理的考察。我们地理从高二接手文班就开始注重基础知识积累,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地理能力的提高要依赖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离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能力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地理学科来看,知识比较庞杂,自然、人文两大类下包含众多知识点,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认为高三地理学习枯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习能力是根本原则。而能力的积累一是平时需要紧紧抓住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复习过程的合理科学性。

一、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施的调整

1、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较多的学生认为:地理和文综的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背背书就行,其实不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探索意识,把思维的全过程展现出来,才能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形成、每个原理的推导、每种物质的运动的规律,几乎都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进程。由于教材知识点的衔接不足,很多知识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不仅给学生以启迪,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得到创造的体验,增强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风”时,我们遵循以下步骤:概念----成因(气压差、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冷热不均(温差)----太阳辐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用丰富知识、高亢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3、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而不要只注意课本的复习;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分专题将相关内容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复习,而不要各自为阵。2008高考5-7考察产业转移,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内容,但只要我们把握我国产业布局的变化,此题则可迎刃而解。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平时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质和量,必须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须与世界的发展主流相一致,必须能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还应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帮助学生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8年高考卷Ⅰ39题材料就是电视剧“东归英雄”就是充分体现人们关注生活,平时稍稍留意,答题就应当很顺利。

5、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阶段考试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课堂上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知识,总结出二级结论,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如今年高考题从坐标图、柱状图、图表、区域地图等类型较多,都需要平时课堂精讲精练,从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既要检测成绩,又要考出学生自信。

二、二轮复习阶段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回归教材。通过回想教材内容,理清思路,适应高考。回想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回想要目标明确,有计划性,要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不仅教师要自己明白复习的目的与复习计划,更要让学生明白,便于师生配合进行复习。另外,还要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往往对应着考题,实用性强,可作为前种方法的补充。通过回想不仅能查漏补缺,便于知识的迁移,而且学生会感到自己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适应高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调整临考状态很有好处。

2、重基础,抓热点

高考前的学习,要根据自身各科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一方面可以夯实自己的强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的薄弱科目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要处理过多的高难度习题,而应把自己模糊的知识点回归课本,确保每个基础点都过关。比如2008年高考伊犁河谷的水草充足等等,无一不是在基础知识上做文章。热点问题不可避免,这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做大量工作,针对热点,我做了以下专题:粮食问题、西气东输、雪灾、地震、南水北调、北煤南运、交通等。为考前稳定军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篇3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高三地理;高考;有效备考

一、农村普通高中高三地理教学现状

1.生源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

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得多数优质生源都流向城区重点高中,农村普通高中多数面临生源萎缩的窘境,多数学校只能降低生源门槛,接受素质较低的学生,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钻研精神不足;而这些学生多数家长又对学习不重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督促不够,助长他们的学习惰性。由于地理学科的思维性和综合性很强,特别是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都需要空间思维能力,这对基础差、不爱思考的学生是一大难题。

2.教育投入资金有限,教学硬件设施不全

农村普通高中大部分学校办学经费有限,除满足基本教学配套需求外,一些现代化的教学用具比如多媒体教室很有限,地理学科的教学挂图、教学用具配套不全,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作为学科特色,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若能够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展示形形的图表,教学内容将更丰富和直观,课堂氛围将更生动,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将增大课堂容量,使复习材料不拘泥于教材和有限材料,教学效果会更好。

3.师资队伍小,教师专业成长受限

由于生源的减少和竞争,农村高中学校多数规模小,配套教师人数少,地理学科作为小科,地理教师更少,一个老师往往要负责整个年段的教学工作,教学上没有分工协作,缺少交流和探讨,平时教研工作流于形式化,教研成效一般。高三地理老师更因工作量大,多数时间花在上课、出练习、改作业上,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钻研时间上投入更少,自身专业成长缓慢甚至停滞,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考地理考核目标及命题变化对农村普通高中教学的启发

1.高考地理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高考地理考核目标和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大纲强调的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降低了识记的要求,提高了获取和解读的要求,新大纲更加注重学生高层次能力的开发,如,解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可以理解为高考的灵活性增强了。高三地理考生如果仍停留在过去“识记”的层次,将不能适应新高考。对于农村普通高中,多数学生学习被动,连“识记”这一层次都没法达到,更谈不上高层次能力的开发,只有改变学习意识,增强学习主动性,才可能实现高层次能力的突破。

2.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变化

新课程下高考命题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试题紧扣课标、考纲,基础知识是考点,能力要求是考查方向。命题形式仍以多种地理图表图像为载体,体现学科特色。命题的最大变化是将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材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农村普通高中,受教育经费投入及教学设备影响,平时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和动手操作实验无法落实,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困难,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农村普通高中考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多思、多想、多参与,在能力方面上如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描述和阐述能力等下工夫才能适应新高考。教师更应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讲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弥补学校设备、生源等劣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农村普通高中高三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适逢新课程高考,在生源、教学设备、专业水平等劣势条件下,农村普通高中高三地理只有进行有效教学,才能取得理想成绩。

1.研读考纲和高考试题

考纲是高考出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纲”最直接的诠释,只有认真研读考纲及高考试题命题特征,才能知道高考的考试内容、考查形式和把握考查难度,复习备考才能做事半功倍。

2.夯实“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也是形成地理能力必要的基础条件,在平时复习中,针对薄弱学生,更要控制教学进度,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材处理上,要强化主干知识,理顺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最好以书面材料展示给学生。

3.多分析、绘制图表,加强能力培养

地理图表、文字资料是地理信息的载体,高考题中很多试题都是要通过读图表、读资料获得有用信息进行整合,很多学生的复习仅仅是“背笔记”的过程而不懂结合地图进行。读图的仔细程度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的高低,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传授读图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强化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和分析处理能力。

4.精讲练习,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能

高三地理的复习材料很多,各种试题练习琳琅满目,教师应该结合本校学情,选择难度适宜、数量适中的练习让学生训练,并及时批阅和讲评,达到以练习为载体,弥补学生的缺漏,传授解题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做好专题复习,提升复习效率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要针对本校学生的不足整合专题,对一些常考点和易错点强化,对多数学生难以理解、讲解效果差的难点可大胆取舍,专题知识需有配套练习,练习最好选自历年高考题。

6.常做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能力

与时俱进,常常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动和同行交流研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教师才能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胜任高三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惠芳.福建农村普通高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2]李琼婵.新课程地理高考方向的变化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01).

[3]宋治力.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复习与备考策略[J].考试周刊,2011(39).

篇4

关键词:高三 地理复习 备考 体会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从教几年来,特别是通过一轮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有得有失,感受颇多。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一、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课程目标中进一步强调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过程。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变教育观念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

三、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地理教师应该具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要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不仅能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能把知识变成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报导,观看电视节目,和收听广播等,举行基础知识竞赛,填图竞赛等都能丰富同学们的地理知识和才智,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社会现象的兴趣。

总之,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我们地理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有一定的绘画能力

教师在讲完新课的练习中,可以在黑板上画草图变相出题型,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如果画图的水平不高,不太象也没关系,只要能把关键的地理事物和名称表现出来就行。

比如画中国地图时,必须画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黄河入海口),长江入海口,杭州湾,珠江口,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等,我以前看有的老师上课不拿地图,也不画版图,画图了也太简单过分了,那样会让学生有错觉,记不住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点。比如讲中国的主要铁路,不画出珠江口,就定不了广州的位置。

篇5

关键词:培养兴趣;理解记忆;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65-01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出发点,那么地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任重而道远,为了让我的教学循序渐进,构建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到的"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活动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我理出高中地理教学三年一盘棋的观念。这一观念的认识主要是来自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的特点总结出来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总的来说,与以前的学段相比,记忆力、观察力、自主意识、自控力、思维能力等都在不断增强,我们要做的就是刺激他们把这些能力都发挥出来。下面我就从三个年级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特征出发来谈谈我高中地理教学三年的这一盘棋。

1.高一地理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兴趣

1.1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培养地理学科的兴趣。高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初中走过来,对高中的生活和学习都憧憬着,想要继续发扬初中的优点改正缺点的愿望也较强烈,所以容易保持一种好好表现的心理努力学习,渴望上进,期待在新的环境里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高一课程科目较多,高考学科也不少,难度也比初中的深,学习的方式也和初中有不一样的地方,都还没有转变学习方式,所以高一主要是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在兴趣培养的过程中完成对必修一自然地理学科知识(地球、大气、海水运动,地质、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其影响人类活动)的掌握。

1.2帮助高一学生完成高中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让他们在繁多的学业中保持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完成高中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我除了指导并训练制学习计划、监督预习、听课、提醒随堂笔记、做复习、做小结、进行检测外,还特别针对地理学科的特性指导地理阅读和观察。

1.2.1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阅读。在指导阅读方面,我们地理学科的阅读材料有教材正文、图片、阅读材料等。我这里训练的阅读重点已经不是速读、慢读、跳读或默读、朗读的问题,我的重点主要是描述内容读什么,图片怎么读。每次都要明确这次课要读什么,想什么问题,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各项活动目标和要求都明确,正文和材料力求到达理解记忆,图片除了理解记忆还要会识图、认图、比对用图。为了解决读图的问题,我会循序渐进地教学生玩填图、绘图、比较图、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喜欢看图、记图、用图的习惯。

1.2.2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观察。

1.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实地观察。在指导观察方面,借助地理学科的知识很好地理解我们日常的生活现象和地理要素,把书本与生活、生产联系,增强感性认知,理解会更深刻,知识面变大,好奇心及求知欲会变强。作的时候主要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及地方特色入手。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大气的运动,我就让他们观察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为什么黎明的天空我们称曙光,为什么黄昏的天空称暮色,为什么电视上天气预报出现红色表示危险。为了了解气温、气压、矿物质相互作用形成我们就去观察附近特有的卡斯特地貌,观察形成的石笋、石柱、钟乳石,甚至我们还发现日常用的传统热水瓶上的水垢形成也是一样的原因。周末或者一年四季变化和特殊天气状况像梅雨季节我们就仔细观察湄江河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物候、天气、河流水文等。我们还会观察县里主要的工业、农业、人口、民族、交通、古迹、风土人情、环境状况的情况及变化。由此先掌握熟悉的地理知识进而延伸到不在身边的可通过影像、文字感受的知识。

2.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非实地观察。因此,在高一学习方式指导上,我还会有具体操作的配套练习。像上文提到的身边生活环境有的现象,观察的时候我们会有表格记录内容,让他们的认知更直观,而且定期组织这样的观察、记录、发现的活动。对于不在身边的的现象,我就组织观看视频活动,每次活动前都会先把知识通过问题或表格的形式引发,带着目的观看天文、气象、海洋地理,地质地貌等的视频,不但掌握知识而且有感性认知,地理学习兴趣浓厚。

高一学年结合教材、生活实际、调查、观察相互联系渗透的方式,刺激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的兴趣。

2.高二地理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记忆

高二的学生完全适应了高中生活,并且有更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我需要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我主要是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我校实际灵活运用合作思辨式学习教学。

2.1地理教学理解记忆需要合作思辨课堂。我把每个知识分基础、难点、重点,然后基础知识就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难点和重点就通过合作思辨学习来解决。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但是需要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有较强的控制知识分布及控制课堂的能力。特别是合作学习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师生合作,什么时候是生生合作,什么时候自我消化,什么时候教师点拨,都要由教师把控。我把控的时候主要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点拨,如果通过问题形式点拨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的内容,就需要由老师进一步解释讲透。

2.2地理教学理解记忆需要练习辅助。高二学年的知识记忆已经偏向理解记忆,所以课堂上除了合作思辨的形式,我们还需要考试的形式巩固知识获得学习成绩提高带来的成就感。在习题方面,我会根据课程标准,根据每一小节、每一章节、有联系的章节以及每课时、每周、每月的内容设置难易适中梯度合理的小测试、大测试,让他们在一点点的进步中获得大的进步,并且是运用知识战胜自我的一种理性获得带来的成就感。在课堂和练习中,我还不忘把他们的生活如楼距确定、太阳能设置角度、三月梅雨如何形成等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弄进考题,增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高三地理教学的重点是整理知识成系统应用

我们的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知识积累,而且身负高考的重任,正是知识改变命运体现的时候,所以高三应该是把知识整理成系统并迁移应用的时候。根据考纲,我把增删减的内容捋清楚考试范围及考点,反思两年来的学习及课本的重难点,先架构出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增强复习针对性。先找到一条主线,比如人地关系为主,再把握和他相关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找到他们间的内在联系,画出要素间的关系图,以此类推,把尽量多的地理要素囊括进来,帮助学生把知识形成一张大网和有关系的几张大网,以此来形成系统,然后再迁移运用。我这里谈的迁移主要是用知识应对考题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练习指导,熟能生巧。练习也可以把知识形成系统,要巧练、精炼、讲练结合。其次,要及时反思做题情绪、做题技巧有没有问题,知识有没有及时查缺补漏,后期还要反思单科及其与文综的练习时间分配获得最大效率的问题。高三要做的不仅是单科的系统训练,还要做综合课的综合训练,他们是互相影响互相帮组的关系,毕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两个半小时内三科共同拿分越多越好。

高中地理知识看起来零散、凌乱、繁杂,似乎规律性不强,但事实并非这样,通过我的分析整理,高中地理知识不但是系统性而且是生活化的,就连学习方式方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树立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并且实际操作,我们的教学效果将会比较突出。

参考文献:

篇6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学科的教研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继续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龙头,把积极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提高我市地理高考成绩、指导初中升学考试的复习教学为本学期的教研工作重心。抓住国家课程改革的给中学地理教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尊重教育规律,加强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根本,科学地分析成绩与教训,及时总结经验,并认真地向兄弟地市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经验,力使我市地理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初中教研工作

1.研究课标,提升理念,改进教法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全市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研究7-9年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地理教学理念,理解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沿用正确的教育规律,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议教师们学习几本十分实用的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周小山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转变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欣赏者、发现者。

2.鼓励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开发校本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原先单一的国家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资源和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作为地理教师,应研透地理学的本质——认识地理环境,协调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就道出了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因此,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应成为我们初中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升自己教科研水平的有力手段。

3.确立教学重点,搞好中考复习

2005年我市中考地理试题进一步为全市初中师生所认可,对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良好作用,且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记忆负担。今年中考仍然遵循侧重考查地理基本能力这个方向,决不会过多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是为增强初中学生实际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地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各校应抓紧开展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学工作,根据《我市中考复习范围》及《课程标准》研究复习思路,制定复习计划,搞好研讨,集思广益,为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开好头、带好路。

(二)高中教研工作

高中教研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下简称《方案》)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简称《地理课标》;二是认真研讨鲁教版国标高中教材《必修2》;三是要继续研究“3+2”模式下的江苏省自主命题的思路与复习策略。

1.积极开展《方案》与《标准》的学习与培训

继去年高中新课程在鲁、粤、琼、陕四省实验以来,今年江苏又迈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征程。广大高中教师们迎接新课程实施之前,首先就是要弄清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状况,学习《方案》的内涵,作为地理教师还要研读《地理课标》。学习、研究新课程方案的目的、意义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三维目标,并且在教学中贯彻运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以上两点也是目前高考试题的改革方向);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同时我们教研室会做好新课程的各种教师培训工作。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注意对我们所使用的鲁教版高中新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理解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2.深入调研、指导新课程方案中各模块的设置

根据省教研室下发的《江苏省新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试行方案》,研究最适合邳州地理教学发展的模块设置方案,以把握住这一与全省各校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机遇。我们地理教师应从高一开始向学生宣传地理学科各模块的特点及对今后高考选科的意义、作用。

3.抓住素质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更是高考取胜的关键。我们要严格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改进课堂教学,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项目标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努力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体验与接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定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教学常规,并在学科基地推出精品课、示范课以利推广。

4.研究04、05江苏卷试题,落实《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

根据南方及我市成绩较好县的教学经验,经学科中心组研究确定,各校高三年级的复习教学,要注意结合即将下发的《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采用“严、细、实、综”的思路,进行二轮及三轮复习。各校教研组长要注意严查《高三教学规范》的落实情况,经验证明“落实”两字是高三教学成败的关键点。

当然在复习时还要渗透新课改精神,如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可参考新大纲后面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此为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典型范例,不乏高考所青睐。

5.搞活学科基地,以点带面,迅速辐射

经过教研反思、讨论,确立了“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及名优教师的力量,以点带面,迅速辐射”的新教研工作思路,快速培养青年教师,大面积地整体提升我市地理教学质量。我们计划分别以高一新课程和高三复习教学为突破口,挑选名优教师开讲座,对整个高中课程以及高三复习课程进行分析。学科中心组是编写高质量教辅与命制高质量试题的主力军,同时我们注重不断培养教学新秀补充到学科中心组来,为全市的地理教学起到带动的作用。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地理教学要向科研要质量。目前正是课程改革的启动阶段,各校教研组在新学期要积极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思考教学心得,研究确立科研课题。申报的课题应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其目标要明确、计划要周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将经常与立项教师联系,给于指导、提供帮助、进行检查。对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推广应用,从而培养与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学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徐州教研室地理组现有通过省中学教学研究室级立项的课题——《地理课堂活动设计与过程评价》,欢迎有兴趣的学校和教师加入研究。

(四)地理各年级教学进度

七年级:学完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八年级:学完人教版八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高一年级:学完鲁教版必修2全册2课时/周

高二年级:复习高中必修上册及下册的第一、二两单元(高三期中考试前复习完人文地理)5课时/周

篇7

地理教学 学科信息 新理念 新思维

课程与考试改革情势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本体性知识,追求实用性活动,必须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地理教学对象进行再认与重识,在“课改”与“考改”共进的情况下,宏观创新与微观创意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深刻地影响地理教学的目标、方法、过程与结果,进而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新常态”。

一、因材施教,突出“文本”与“人本”意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拥有自然环境、人文活动和区域发展三大知识板块;地理也是一门基础性深厚的学科,具有必修和选修两种学习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要依据课标要求,尊重课程特点,设计具有不同知识属性、不同结构特征和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内容,使地理教学既可以体现学科的整体特点,又能够反映知识的个性特征。如果地理教学是一盘棋,便是教师精心设计、师生精彩对弈和学生精细咀嚼的完整过程。

1.建立时空概念,用“模式”统领学习过程

区域地理教学是学生认知地理世界的起点与终点,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时间性。首先,要选择学习视角,探究知识本源。视角是开启区域地理之门的钥匙,也是认识区域环境状态和发展变化的基础。因为眼中无物,心中无数,学习会是“雾里看花”;物无归属,心有旁骛,学习则是“水中望月”。其次,要确定结构方式,建立逻辑关系。“建模”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活动,应该找到立足点,延展思维线。最后,要确定研究方法,形成认识规律。模式要有方向感,为学生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提供服务;模式也要有综合性,为学生观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高中地理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结构(由繁到简)和解构(由简到繁)意识,并在学习实践中形成习惯。(见图1)

2.彰显要素特质,用案例破解学习难题

系统地理教学是认识地理规律的节点和关键,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和逻辑性。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相关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如时间与空间、事物与现象、原理与规律、因素与要素等,诸如此类,以理论证实,用案例说理,会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如研究一个区域的开发利用,须结合该区域的自然与人文优势、经济与社会差异、现实与发展潜力等加以分析论证,并在此过程中明确案例的建制方式和解析思路。(见图2)

3.和谐人地关系,用问题激发学习情趣

专题地理教学是通达地理思想、掌握地理方法和规范地理行为的依据与参照,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反思性。此类内容在基本知识的教学中均有所涉及,但都是以单一的现象、要素、问题呈现的,而专题性地理为学生提供了整体思维的范本。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课题涵盖的问题,知道学什么;准确理解课标内容的含义,知道怎么学;引入与之相关的新信息,知道如何联系实际。要清楚宏观结构,理顺知识线索,明确人地关系,瞄准核心问题,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把“思想”和“行动”也纳入教学内容,成为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观”建设才能到更好的体现。

二、因势利导,促成“融通”与“变通”习惯

高考地理试题是评测学生能力的价值指标,也是撬动地理教学的有效杠杆。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与前瞻性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材料、新问题、新视角和新形式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需要师生更新思想,转变思维,调整思路,以期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见图3)。

资料:《三国志・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

探讨:①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②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1.占领高地,拓展视野

教材提供知识的原点,试题考查知识的外延,因此,吃透课本与关注课外同等重要。譬如现行地理教材中关于“水系特点与水文现象”的内容很少,但高考试题与其相关联的知识却很多。诸如位置与环流的关系、地形与降水的关系、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径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这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层次,教材中并未有系统的表述,需要学生自我建构。由此可知,教材的文本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基础,但一般不会是试题的常用素材和答案的直接来源,题目的大部分信息(包括答案),都在其他多种媒介(如专业书籍、网络信息等)之中。所以,教学中既要进行课本知识的整合,又要关注课外信息的摄入。

2.攻其一点,“乐得”其余

区域环境看整体,区际联系讲差异。受试题难度和长度的限制,高考地理试题所示信息是有限的,从图文资料和问题设置来看,一般具有两个明确的观察点,即内部环境与外部联系。根据区域地理事象的分布,可以分析区域环境要素和发展状况的优劣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区域空间结构特点,可以说明区际差异和地缘环境的重要性。扩大视域,拓宽思域,延展求知域,是地理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3.立足课本,通透已知

素材接近课本,答案就在其中。近年来,特别是新课标高考试题给地理教学很多有益的启示,教材中的“阅读”部分,是重要的知识载体和试题背景,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有概念性阅读,注重理解性知识;有引导性阅读,梳理思维路径;有事实性阅读,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果说正文是地理教材的“心脏”,那么,阅读和活动就是地理教材的“翅膀”,没有前者,文本就没有思想,缺乏后者,学习就难以飞翔。

4.巧妙联系,通古鉴今

历史是一种文化载体,历史也是一面科学明镜,让历史照进现实是高考地理试题选材和置疑的重要方式,当然也是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增强地理文化韵味、反思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如古代的“农耕文化”就具有明显的地理教育价值,神农氏“制作耒耜,教民耕种;织麻为布,制作衣裳;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便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今天的“中部崛起”也隐含着丰富的地理教育意义,中部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文化高地”,却形成了现实的“经济洼地”,从中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区域文化和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两则资料告诉我们,地理教学既要关注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也要关注现实的环境与发展状态。

三、集合多元,强化“据实”与“据理”结合

教学元素是创新地理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构建地理教学生态的基石。集合多个教学元素,主要是为了协调三重关系,树立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过程。

1.从设计角度确立课标、考纲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课标是“底线”,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学生平均水平的基础上设置的,它是地理教学的“起点”;考纲是“高端”,是对教学的较高要求,是为选拔人才而制定的,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教材是“基本盘”,没有教材,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范本的研究。教学可以超标(因为课程标准是有弹性的),但不可以超纲(因为考试大纲是有信度的),教材给予师生的是工具性知识,必须有适度的延伸和拓展。总之,教学设计越柔软,教学过程的可塑性就越大。

表2 备课遵循的三大素材(以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

人文发展为例)

2.从功能角度协调内容、形式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就高中文科学生而言,一般要经历三个学段,即高一年级的学科启蒙期、高二年级的知识积累期和高三年级的能力升华期。由于不同学段内容设置不同,知识的呈现形式与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进行教学设计时,一是要圈定学科内容,区域、必修、选修内容独立呈现,但要注意知识的相互交叉;二是要呈现表达形式,有核心知识描述、优化材料阅读、因地制宜分析等;三是要有独立的认知结构,任一教学内容即使非成“体系”,但也可以作“案例”。此外,教材各部分都是重要的教学素材,当基本知识、有效信息与开放性问题有机结合的时候,新的知识体系便已生成。

3.从环境角度强化方法、过程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这里涉及到教学评价的问题,包括教师的自我感觉、学生的反馈信息和考试的量化标准,其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更为重要。因为,教师的自我欣赏,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在教学之中,但不一定适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发展要求。考试评价看似可以量化,但也存在某种偶然性,或具有功利色彩。所以,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体会完整的教学过程,感受不同环节给予的温馨启示,享受参与活动的快乐,收获自我发展与良性互动的成果。

图5 教学评价的三种方式

四、直击问题,塑造“思域”与“思向”抓手

受学科特点的限制和原有基础的影响,地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学科教学自带的,而是由于师生认知局限、理念误读、实践偏差导致的。但是,纠结问题没有出路,破解问题才是道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体察,用心思考,正视趋势,透析问题,指出措施,形成地理学习新思维。

1.“事实”与“事理”链接

地理学科就像一个生命体,有皮有骨、有血有肉。区域地理主要是解决“皮毛”问题,即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系统地理主要是解决“骨血”问题,即地理原理的科学推理和实际应用,因为无骨不立,无血难续。事实与事理的有机结合,成就了地理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尽情享受。此举对高三地理教学显得尤为突出。

2.“立题”与“立意”结合

教学过程要求基础与能力兼顾。立题需要基础,源于细微,成于博大,是记忆力和意志力的综合;立意彰显能力,起于思考,终于创新,是判断力和执行力的综合。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清楚,外化的知识只是表面的形体,内化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3.“方式”与“方法”贯通

正确认识品读与研习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寻求最佳途径。品读是学生的生命之源,日常得以进步;研习是学生的希望之本,阶段得以升华。二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学习体验。品读很重要,它是地理知识摄入的第一个窗口,但极易被学生所忽视。品读过程中,要找准视点,熟悉全貌,活络文脉,欣赏图像,会得到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渐次深入,有利于知识的累积与融通。研习是知识升华的重要方式,却常常被无序的乱象所迷惑。如果以作业论,就是要解决“量”与“质”的问题。面对时下的教育形势,“量”的取舍依然决定着所谓的教学成败。我们经常用热情关照学生,却少了些许良心的体恤,形成了教师盲目要求、学生无心眷顾的恶性循环。

4.“主导”与“主体”协调

篇8

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那么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2020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二、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选修;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0年、2020年、2020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新课程卷和广东省地理单科试卷等其他省市的高考试卷以及对高考试题的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和全区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年度的高三复习分为四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必修三相结合)、世界地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对比的方法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的落实为本阶段的目标。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前三个单元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第三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广州一模考试(3月7日)

指导思想:以自然、人文、专题复习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

教学任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后三个单元,一部分是专题复习。运用知识结构,在知识块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第一轮复习结束)

目标要求:达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结合实际进行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分析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适应高考。

第四阶段:

时间安排:某一模考试以后

指导思想:提升能力(二轮专题复习),查漏补缺(三轮复习)

教学任务:检查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漏洞,查漏补缺,进行答题训练。回归基础、回归课本,不要盲目的让学生做过多、过难的试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精选练习题。认真做好每次的试卷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做各区县的模拟试题发现问题,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重点的突破和练习,不要再做大量的、重复的、已会的试题,巩固基础知识,完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进行答题的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分的知识准备迎接高考。

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校、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从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没有晚自习的,实行完全走读制。高三暑期也未补课,今次开学以来有可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周六开辅导课。学生目前是从7:20-18:05在校学习,其他时间段在路上、家中学习和休息。就学业水平测试而言,文理科重点班的地理平均分为41分(满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学测难度相对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情。高二学期,花了近一个半月复习区域地理的地球、地图与世界气候,二个半月学测复习。暑期布置学生自己依据地图册和区域地理书复习世界地理部分,本学期开学即测试,及格2人。学生对已学的必修123基本遗忘殆尽。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可实现的目标

针对学生基础及其理解、接受能力,应以基础、主干知识教学为主。文化课考生,部分文化课考生高考分数目标为75%-85%,大部分考生为65%--75%;艺体生而言,地理得分锁定在65%--75%,艺体生中美术生和部分音乐生,基本上从9-12月都在专业课集训,真正文化课的复习应从2月开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复习时间应在3、4、5月,时间特别紧,其他门课得分又难,文综锁定200分,地理分数应在70分左右。本学期在1月份才涉及艺体生回校开课的问题,当提前做好预案。

三、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与检测

1.内容:本学期主要复习内容为2020.9.1-10.31完成区域地理的复习,重在读图、填图以及与高考有关知识点的复习,通过检测卷和月考来检测复习情况,强调看图、读图和填图能力提升,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读背;2020.11.1-2020.1.16复习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试,以合肥市一模考试为风向标,调整复习进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试结束转为必修1、2复习的补缺补差和必修3复习。(必修3大致2.15-3.12四个星期完成,进行二模考试)

2.检测:自己的试卷随堂考试、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拟考试。

四、自我再成长模式

1.基础教学与实践

(1)独立做《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世纪金榜一轮复习》以及《新题策》,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整理纸质备课笔记和PPT;

(2)制作PPT、微课视频,通过安徽基础教育云平台、优酷、qq群等进行网络推送,解决重难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艺体生学习;

(3)继续结合时政材料开展“拓展讲堂”7分钟微课堂及网络视频教学,将其打造为自己的品牌教学;

(4)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并推出免费教学和付费教学模式,实现利于自己学生,又服务更大范围学生的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习与研究

(1)读书、学习:目前订阅有两种杂志,分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需要认真阅读学习。除此外,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也应花时间研读。大学课本、《地理学报》等书籍、杂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

(2)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应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值得探索,这种途径可让论文真正落实于实践,而非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此项也为职称做准备)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场修炼!教师的生命力在于课堂,学生因爱上你的课堂,爱上这门课,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必然学好本课。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最终成为一流的教育者。

五、实现目标的措施

1.充分备课,合理掌控教学速度、难度、广度,使教学不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取得最佳效果;

2.课堂40分钟,必须追求效率,同时开动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3.布置好作业和复习,并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学生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复习;

4.全体学生通过考试进行成绩跟踪,部分同学要进行单独指导和严格要求,比如读背书;

5.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6.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做人始终是第一位,因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六、可预见的成果

1.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对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过去好;

2.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教学研究落地并富有成效;

3.学生学习积极、状态良好,朝自己的高考分数目标迈进;

4.培养出一批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高三地理开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07--2009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篇9

精选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精选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学生情况简析

  八年级(1)班学生总人数为xx人,学生基础不扎实。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八(1)个班成绩较理想,八(2)、(3)班成绩很糟糕。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要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争取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和。

  本学期使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大家庭》.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节显著》第三节《河流与湖泊》。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于发展》。

  本学期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2、认真完成学校所安排的教学任务。

  3、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概况,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空间想象能力。

  4、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提高有胜率和及格率。

  方法与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6、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网络资源,精选优质教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精选关于热门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考试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

  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我们做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篇10

[关键词]高考 导向功能 复习效率

1.2010年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题情况。2010年全国1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满分100分,其中自然地理占80分,人文地理占20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达到48分。全卷共有6个图形,有92分是图文结合的试题。这样的试题构成基本与08、09年一致,体现了以下特点;

①自然地理比重大,小题赋分大。36(1)12分,36(3)16分,39(3)16分。

②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性很强。

⑧考察地图的内容比重大。

④渗透新课标的内容和思想。特别表现在第3、4、5、9、10、11题。

⑤注重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全卷涉及的主干知识有:农业生产和区位、商业活动和区位、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气候类型和特征、河流航运条件。

⑥注重考察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小题获取题干中的“沿海滩涂”的信息即可选c、D;第3、4小题可以由题干和图形信息进行选择和推理:第6小题根据获取图形中的最大值21"c和最小值7℃即可选C;第8小题如果明白热岛效应最强是温差达到最大,可以根据图形中等温线数值进行选择;36(1)(3)甲、乙地形可以从图形中判断出位于河谷(甲地为上游、乙地为下游),甲、乙气候可以由图形上的“地中海和经纬网”判断出是地中海气候;39(2)由图形和图例直接获得两条河流的名字;39(3)由图形上的等高线可以判断出东西两段的地形分别为平坦和崎岖,从而得出水流平稳和湍急,也从等高线可以判断出西段地势高过东段,河水是由西流向东,就可以得出甲段水量大等。

⑦学生审题偏差、答题思路不清和答题语言不规范,成为失分的最主要原因。36(1)题目已经明确“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可是非常多的学生还是答了“土壤、交通”等方面。39(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很多学生却没有分东西两段进行分析,或不分有利和不利影响,审题偏差比较严重。很多学生不会答或答从扬州运粮到长安的积极影响等,也说明答题思路不清和审题偏差。把“地势崎岖”答成“地面不平坦”,语言不规范。

2.研究高考,把握高考导向功能,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2.1 研究高考大纲,完善教学课程内容。

2.1.1 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每一位高三老师,应研究考纲,熟悉考纲。本人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经历两届高考,深悟大纲的重要性。2008年利用寒假的时间,根据考试大纲内容和顺序,自己编写了《地理考纲考点》,把每一个考点的基本知识点、出现在哪一本课本、哪一页,写下来编成册,并在研究2005、2006、2007年高考试题基础上,完善了部分内容,共61页(A4纸)。之后《地理考纲考点》成为了2008、2009、2010年备考的重要依据,经常翻阅考纲--考点成为备考的+重要习惯。在每一年备考中又不断地完善当中的部分内容。

2.1.2 根据高考大纲,完善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①高考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试题难度的加大,决定高三教学必须紧扣考纲进行能力强化训练。要提高备考效率,需加强训练,而研究考纲,完善教学内容,训练就可以收到成效。

②“综合”考试,决定了高考地理考点覆盖率不可能很大。只有根据考纲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2.2 研究高考考纲和高考真题,把握复习主导方向。

2.2.1 2008、2009、2010年高考试题中自然地理比重大,将引导高三教学以自然地理为主攻方向。

高三地理复习注重自然地理教学,取决两方面:一是高考的导向作用――自然地理比重大;二是人类活动离不开所处自然条件,学好自然地理也是学生学好人文地理的重要基础。

讲述自然地理原理、规律时,一要讲明因果关系,搭建因果关系链。这一点符合自然地理特征,在2010年高考试题36(2)、39(3)参考答案中,其因、果均赋分、强调逻辑思维的特点正好也说明了这一点。二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基础。选择题3、4、9、11小题最为典型,提供的是课本外的新情境和新图形,需要考生获取信息、综合应用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平时的教学重心就要从关注学生掌握知识量转变到能力立意上,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

2.2.2 高考以区域为载体,考察与区域相关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知识,体现地理学两个突出特性,即区域性和综合性。这就启示高三教学要抓住区域地理,有联系的落实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实现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我从2008年全国1卷36题中得到启发,在2009、2010年复习区域地理时,以世界13个区域、11个国家和中国4个地区为复习块,努力落实区域或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交通、生态问题。

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因此把位置和地形放在最前面。一个区域的气候又决定着该区域的植被;地形、气候、植被又共同影响着河流状况。农业生产以区域地形、气候和河流为基础,又与工业紧密相连,两者影响着城市、人口、交通等分布和发展。发展中人地关系之间是否协调,最终通过生态得以体现。按照知识的相关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一个区域、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培养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初中课本地图是区域知识的重要载体,在这些地图上可以做好高中系统地理的区域化,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下面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进行说明:

2.2.3 高考为人才选拔考试,决定了各高中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备考主攻方向。各个学校学生基础不同,每位教师所教班级学生也不同,各学校高三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即明确自己的学生在哪些考点可以拿分,就在这些考点上下大功夫;而对于那些即使老师讲了很多,但是学生仍然没有办法拿到分的考点,就不要讲得太多,否则浪费时间。

总之,要达到真正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势必要非常熟悉高考考点和高考试题。

2.3 研究大纲和高考真题,明确教学目标。

2.3.1 高三教学强调主干知识,突出能力立意,自始至终培养学生读图(表)能力。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高考中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因为图衷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能力。所以是否会读图。(表)已成为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学生的读图能力不是在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和提高的,再加上这几年高考题中的一些地图越来越新颖,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各类地图的读图方法和技巧,所以读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高三地理教学中。

本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在平时教学中,重视使用课本上的地图,包括初中课本地图,把知识落实到相关地图上,加强知识与地图的联系;二是在每一次答题训练中,反复总结和强调,引导学生思考答案与地图、材料的关系,养成获取信息答题的习惯:三是指导学生在平时尽量用地图进行学习。

2.3.2 高三地理复习课要根据内容,尽量将表示不同要素的地图叠加在一起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及综合能力。高考考察学生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还要求能用多个考点的知识解决问题:有些高考图形也是多个要素叠加在一幅图上进行表现。所以我本人在讲中国地理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和顺序:第一步画6经4纬加四端,掌握中国大致的经纬度位置;第二步在经纬网图上标出主要山脉,形成骨架;第三步在骨架图上标出3个丘陵、4个高原、5个盆地、6个平原,掌握中国地形;第四步在地形图上掌握中国气候分布,理解地形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第五步在经纬、地形图上熟记34个行政区,理解很多行政区是以地形,特别是山脉为划分依据;第六步在行政图区上画出主要的铁路干线,明白主要铁路干线与省会的关系。最终实现把中国的经纬度、地形、气候、行政区、铁路综合在一幅图上,使学生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

2.3.3 高三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根本、是核心,加强训练是主要途径。每次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能力、读图能力、获取信息答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个能力培养目标,每一次训练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步:第一步精心选题、编题;第二步考完后及时批改,精心做好质量分析;第三步精心讲评;第四步指导学生查漏补缺。

作考试质量分析时,着重分析试题覆盖了哪些知识点,考查了哪些地理能力,试卷中的哪些试题类似高考题或不类似。分析试卷中各试题的难易情况,解析命题意图。统计好每一个考生每一小题得多少分,该题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得分率又各是多少。进行错题归类:错因归类、题号、错因分析、讲评策略。这样不仅能很好指导接下来的教学,而且能够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精心讲评,一是先简述对试卷的评价(难度、知识覆盖面和考查的重点等)和对考试情况的分析(考试成绩、答题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错误原因),对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予以表扬和鼓励。二是结合考纲有重点地进行讲解(侧重重难点、地理能力、解题技巧及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讲“审题”:找“和”、“并”、”及”等关键词(并用笔圈出来)确认问题数;从后面倒回去进行审题,先确认是“什么问题”,再逐一找“问题”的修饰语(并用笔圈出来),特别要注意“的”字前面的定语、修饰语是答题的方向;明白“括号里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讲“思路”和“方法”;讲“误区”;讲“拓展',深化考点的知识内容(注意点明:出现在哪一本课本的哪一页、在哪个知识框架的哪一页,以便学生查漏补缺),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发展思维、丰富体验;讲“规范”;讲注意事项。

2.3.4 注重概念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010年全国1卷第6题,如果温差的概念弄清楚了,依据图上的最大值2132和最小值732就可以选择c答案。第8题涉及热力环流的概念,如果明白热力环流是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也容易得出热岛效应最强应该是市郊温差达到最大,最后推出正确答案。从这两道题目看,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更多体现在考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上。而概念的理解、掌握则会影响对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程度。因为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构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的记忆。有关专家从这几年高考分析得出,概念成为很多失分的源头。所以重视概念教学,让学生科学准确的把握地理概念,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一个关键。

2.3.5 地理知识点教学要夯实基础。2010年39题(2)4分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可是却成为所有综合题当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只有25%,即平均分为1分。因此,复习要以解读考试大纲为平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方法、地理过程,夯实基础。

2.3.6 在复习后阶段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线索,培养学生理清、突破答题思路和答题线索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学地理教材编写系统性略差一些,案例呈现多,三维空间跨度大,再加上所带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所以我每带一届高三,都会将原来的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归纳,精心整理使之成为简化的公式化“模式”,使庞大的知识简单化、思维结构化,为学生熟练地调动和运用知识夯实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建立知识框架和知识线索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框架和线索去进行冲刺复习。方法有:通过测试后对试卷的分析、讲评进行引导,学生理解深刻,最容易接受,所以最有效;还可以通过检查、监督进行引导。

结束语:从2006年至今,本人连续带了五届高三,所在学校是以艺术体育为主,学生的基础整体比较差。五年来,我每年所带的班级既有基础相对较好的班和基础很差的普通班,又有艺术体育特长班。正是这样的情况,促使我不断地去思索和总结,以提高复习效率。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特别是2010年高三教学中的所恩、所做。

参考文献

1 张建珍、夏志芳,《2009年浙江省地理高考试题特点及启示》,地理教育,2010,第1期

2 李依铭,《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地理教育,2010,第5期

3 董元贵,《应学会在学习中反思》,地理教育,2009,第3期

篇11

【关键词】试卷评析 有效性 重要途径

地理试卷评析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类重要的课型,也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试卷的评析对教学起着矫正、巩固、丰富、深化的作用。可以说,高效率的试卷评析课,对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在2011年莆田市质检后所开的一堂试卷评析课和多年高三教学中的试卷评析经验谈谈提高试卷评析课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试卷评析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进入高三后,大大小小的考试接踵而至。按常规考过后就要给学生评析试卷,。评析的过程是师生思维强度最大化,学生能力提高最大化的教学过程。因此试卷评析在高三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说贯穿整个高三教学。但试卷评析课中常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试卷评析课被上成了答案订正课:教师在上面念答案,学生在下面记答案。表面看来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改得也很仔细,孰不知他们仅得到了标准答案,对问题还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过后再考到类似的常规题型问题仍然解决不了。

2、试卷评析课逐题分析,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有的老师在评析时逐题细讲深怕漏掉一点,评析一份试卷需要好几个课时,其实这样做是在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同时每题必讲蜻蜓点水,平均用力,没有重点,学生听得疲惫不堪,但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或者只有少部分学生受益。

二、独特的试卷批改是进行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学生对试卷的“自查自纠”和“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评析试卷课有效性的前提。

1、选择题批改后注重统计, 以便讲评时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阅卷前,教师要把试卷认真地做一遍。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弄清本套试卷涉及到的知识考点、方法考点,试题的难易程度,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角度,以及命题规律,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阅卷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双项明细表或绘制折线图、柱状图来对全班学生的选择题的准确率或者失分率进行统计、汇总,了解各试题失分在学生中所占比重以及学生的双基缺陷等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知识、方法问题,从中找到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再结合学生的答题分析错误类型、诊断清楚症结,共性问题集体研究,个性问题个别交流。

2、主观题的批改要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长期坚持,方显效果。加注独特的批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典型试题的精讲精析和学生参与评析等是提高试卷评析课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试卷评析时对那些基础性、得分率高的题目大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查阅资料、思考、讨论,不必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精讲典型,多方设问,拓展提升

高考在创设有意义的新情境时,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供新材料;二是改变设问的角度。对于高考试卷中的新材料情境创设我们平时上课和准备的练习及试卷中都要尽量用最新的材料,让学生有适度体验与尝试试题新情境,有利于减少高考时对新材料的“畏新”障碍。从试卷评析课中典型题的讲析时要注意改变设问的角度,使学生透彻理解题目中的知识点,知其地、析其因、究其理、明其法,在融会贯通中能够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分析思路,建模解题,回读材料,加工答案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广深入,试题越来越来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更要求教师在试卷评析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订正错误,而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分析考查的主要的和次要的知识点是什么,综合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解题关键是什么,从哪里入手,有哪些答题步骤和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一定的答题模式。如考生答题不规范,泛泛而谈,极易漏掉一些要点,造成整体“意会”,“言传”不到位。因此我们在平时评析试卷时就要结合题目帮助学生归纳答题步骤和模式,作一些操作性的技术指导,形成程序化的解题模式。

3、学生参与,师生互动,自主反思,收集错题

一堂试卷评析课如果只是教师从头讲到底而不让学生参与,那就是“一言堂”,“独角戏”。在适当的时候教师有时可以把评析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作法:(1)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因此,在评析试卷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是主体性教学的手段、是师生互动性原则的体现。(2)相互评改。教师可以按成绩或位置情况成立评改小组,交叉评改,然后每组推荐一人阐述评改意见。(3)必要时请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4)自主反思,收集错题。评析后要留时间给学生以表述思维过程,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反思中了解学习中的迷惑,从困境中重新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评析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学生经过反思后,一些典型的错题要进行加工收集,为以后时常翻看这些易错点而做好细致而非常实用的准备工作。

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评析课,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注意学生学法指导,精选范例,突出重点;注意形式多样化,调动兴趣,使评析课真正起到矫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绝不能随随便便去“忽悠”学生。唐人有诗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我想高三一线的老师也要更新观念多动脑筋,切莫再“奏前朝曲”把试卷评析课上成了答案订正课并能切实提高试卷评析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金龙“例析地理综合题解答错因及应对措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篇12

2.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郑书欣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32.浅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焦朝军

篇13

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忙碌而充实的高三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反思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收获很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教育理念有所修正和提高,当然教学中也有一些遗憾和不足,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克服,以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年我的一些收获及其不足:

一、深研《高考说明》新变化,明确教学方向。

当年的《高考说明》确定了地理高考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研究其变化,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地理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二、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提高教学效益。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和参加全市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研究历年江苏省地理高考的走向和特点,力争做到教学不走弯路,高效地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不断研究高考命题专家的命题特点,我们在后期的高三地理复习中做到高命中率和高收益。

三、重视地理课堂教学,及时反馈作业。

我们深知有付出就有收获,所以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不仅备教学,而且备学生,充分理解学生在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内容,学生在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以求让学生具备地理解题能力。

四、注重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答题准确性。

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解题素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高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这一年来我时刻都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以此培养其答题能力。

这一年里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书本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②通过全面,系统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和方法。③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总结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明确了复习时间的安排。做到教学有条不紊。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但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六、调整学生心理变化,适时引导和帮助。

高三学生压力比较大,一旦处理不当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就利用了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的思想,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给学生减压减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七、分类归纳突出重点,上好试卷讲评课。

(1)贵在方法,重在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试卷的讲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

(2)分类归纳,集中讲评。讲评试卷,采取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集中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

(3)照顾一般,突出重点。讲评试卷对有些试题只需“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试卷讲评前,对每道题进行细致地统计分析,对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

篇14

一、高中地理教学不同年级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由于高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不一,因此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对高一学生教师必须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方面的衔接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第二,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本身就有一个特点,即把现实主题与高中地理课程相联系,使学习内容比较符合时代特点。对于刚刚进入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接受那些书本的知识,因而高一的地理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第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丝微成功。从心理角度上讲,高中生具有明显倾向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时,当学生的不同观点得到教师的赞许时,心理上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给予成功的满足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应不放过任何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哪怕是他们的进步极小。因为这种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对地理的畏惧感自然大大减轻。

对高二、高三的文科学生教师不得不在高考指挥棒下,尽量做到即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够感悟地理所带给他们的丰富知识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更必须要做好与高考接轨的工作。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再是地理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程资源,广大教师可以在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这种新教材观为高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村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提供了依据。此外,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应防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让学生不但见到森林,且要能明了森林纵横交错的关系。第二,渗透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高考,在地理教学中, 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地理思维能力有:阅读和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师如何把接送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呢?首先,以地理知识为载体,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进理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 ,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其次,充分利用地理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新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地理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和讨论。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三,指导学生学生方法,增强其自主意识。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少,那种掰开揉碎、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了;同时,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对高中地理选修课的困惑与反思

从理论上讲,选修课就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自己喜欢的那一模块,实际上,不少学生对选修课也是充满期待的,可在现实中受各种原因的限制,我们不得不材,统一时间,统一进度,统一试题。

我想,在对待选修的问题上教师要加强使用力度,将必修与选修结合在一起使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在安排必修教学时,加入相应的选修教材内容,即在必修进行时,一个专题之下,整合必修和选修的所有相关教学内容,重新设置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学问题。或者也选择使用,在选修教材中根据课标、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有重点进行教学,而不是从头到尾、按部就班、不分主次依次进行。在总体课时不太充裕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既能实现课标要求,又能达到我们使用选修教材的初衷。

三、对高考与教材关系的困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