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它能扩展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理空间性、综合性和地理“理性”的特征。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地理教学方法改革、辅助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将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用于课堂教学,并与地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相融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对于中学地理教师而言已经很是熟悉,但是理解不够深刻,至少还没有真正的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起来,他们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还停留在中学地理课本中,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有现代地理学研究新技术手段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这些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已经成为常规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现代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直观表现效果辅助地理教学,加深学生学习了解的印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现象。

1 地理信息技术概况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及遥感技术结合,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检查、操作与分析。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动态分析,在三维图形中对信息进行交互操作,并结合网络、多媒体和立体视觉给人创造个虚拟的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其对于空间数据强大的管理处理和分析能力已经在农业、林业、空页、国土、规划等等行业部门中得到应用,因为人类的行为大部分与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所以应用非常广泛。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

2 共享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地理教学

可以应用的共享地理信息系统很多,最为常见的有城市电子地图、交通信息系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E都市、Google earth、Visual map、Mapabc、Mapbar等等。大众最为熟悉了解的地理信息系统当属google earth,网络支持的google earth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普遍,人们出行前在google earth上可以方便目的地的相关自然、人文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google earth会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可以观赏全球任何地区的地貌。点击塔里木盆地,只见一条条排列整齐的沙垄横亘在盆地内部;点击珠穆朗玛峰,依次操作鼠标左键、右键可从高空鸟瞰、近景观看过渡到侧面观赏,旋转屏幕右上角的指北方向,可以绕山峰一周进行观赏,使人真正体验其雄伟和高大。调节观看的高度、方向和倾角,可以进行高低、远近以及缩放欣赏,地球上任一地区的大地貌和小地貌都能一览无余。如果操作左键、右键(或改变鼠标上面轮子的转动方向)可以分别放大和缩小所观赏区域的范围及其地表细微的形态和景观。这些基本功能的应用对于学生了解地球地形地貌基本情况是最为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Google earth中丰富的街景图片,建筑的三维模型等等都将成为人文地理教学很好的展示工具。

3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能回答地理事物在哪里、有怎样的空间分布趋势、各地理事物之间空间关系如何等问题。其次,它也能进行直观的模拟演示、数据统计输出等。

3.1 直观的表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

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上显示符合某一条件的地理要素的特性,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空间概念。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查询、显示功能,辅助讲授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分布,也可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2 直观的表现事物地理环境状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确定某地理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例如,确定离某条河流100千米内人口大于20万的城市分布,从而为内河运输、灌溉发电、洪灾预防等各种人类活动提供环境分析与决策,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功能,例如,查询某城市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线段,或较大区域内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的线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多条线路,也可能给出最佳路径,这些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空间判断和决策能力都有好处。

3.3 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变化情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能显示地理事物在不同时段的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能展现其各阶段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例如,在讲授城市化或土地利用变化等问题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直观显示不同时段的城市扩展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能帮助学生对城市化过程或土地利用变迁有深刻的了解。另外,地理信息系统能灵活添加图层要素,例如,叠加城市交通、城市商业网点等信息,使教学过程灵活多变,能培养学生科学、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4 实现数据统计分析与地理情况的真实模拟:无论是地理科学本身,还是地理教学,直观性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地理信息系统能实现统计分析、图表直观显示。具体来说 专题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绘制交通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旅游规划图等各类专题图)等。

3.5 现代广泛行业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反映诸多人文地理:在“数字北京”“数字深圳”系统中,能够进行三维漫游,实现从“街区”进入房屋内部的漫游。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属性库链接查询感兴趣的信息,包括各类多媒体信息。这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新课程中的城市地理、城乡规划等知识非常有好处。

4 结论

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计算机类专业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管理[1]、城市规划[2]、灾害评估[3]和公共安全[4]等诸多领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和这些新技术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5]。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培养相关专门人才,同时,一些其他相关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由于行业应用的需要,也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课程。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深入了解,因此,很有必要在在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相关课程。

1课程性质及特点

在计算机类专业,地理信息技术一般作为专业方向课或专业选修课开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应用,为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综合集成地理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该课程明显具有以下特点[6]: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具有前沿性特征。

1.1多学科交叉

地理信息技术课程以3S为核心,集成了地理学、地图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是多科学交叉的产物。由于涉及学科领域众多,要求学生必修具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生仅仅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严重不足。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1.2实践性强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技术体系不断完善,进而促进了相关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新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因此,地理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包括了基本理论研究、技术方法和技术应用三方面,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解本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又要巧妙地将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前沿性

地理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随着新兴IT技术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日新月异。因此,地理信息技术课程呈现了前沿性的明显特点。

2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2.1明确教学目标

不同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完全不一样[7]。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而言,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学生需要掌握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典型应用,为后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而言,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技术手段更好的解决本行业相关的问题。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为将来在工作中综合集成地理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2.2改革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很好的规划。为了能够与专业更好的紧密结合,在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同时,特别需要突出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几方面的内容。经过实际的教学探索,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①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坐标系统和地图投影;②GPS与定位技术,主要包括GPS工作原理和其他定位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及地图制图;④遥感技术(RS),主要包括遥感基本原理和遥感图像处理。以上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2.3丰富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方和项目驱动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探究式教学是指将探究式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与协助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提出问题、搜查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解释以及论证解释等探究环节,自主建构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活动[8]。例如,在讲解空间数据结构之前,教师给出空间数据例子及特点,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数据结构,自行总结在能够将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组织存放的方法。“对比教学法”是将教材中有一定联系和差异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讨论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将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迁移到另一对象上[9]。例如在讲解空间数据结构时候,让学生比较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的优缺点,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空间数据结构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在讲解空间数据库的时候,让学生将空间数据库和适合存放大量结构化数据的关系数据库进行对比,进而引申出空间数据引擎的概念及作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10]。例如将讲解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时,要求学生结合所需知识,完成一个典型的“学校选址分析”的实际项目,教师只提供具体问题、基础数据,详细的问题建模、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均要求学生自行完成。

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技术支持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学生掌握有用且必备的地理知识;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讨;在课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掌握阅读、使用、分析地图、地理数据的技能;根据“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学内容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有效且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需重视创设对学生有利的教学情境。

二、区域地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需求

1.区域地理的特点。对于区域地理教学而言,自然环境是教学的重点,区域地理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不同于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从知识教学的层面上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强调的是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第二,强调区域内各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第三,强调紧密联系区域外的自然环境;第四,强调与区域内的人文要素紧密联系。

2.区域地理中教学存在的困难。根据上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自然环境教学有一些问题:(1)知识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所展示的图表等,多缺乏灵动。各种图件自身的比例尺、空间位置关系,图形和属性数据表格之间的关联不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内容的认识,对其内容的区域性、综合性等的认知的获得,比较困难。(2)过程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限于教学时间,往往只讲一些基本内容,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容易造成学生缺少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学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容易提高。(3)情感目标的实现有困难。对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的教学,一般地理教学,教师运用图表、文字描述讲解自然环境内容,学生对于二维图形、图像,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区域地理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地理信息技术具备的功能十分强大,但并非所有的功能都适合应用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教学。地理信息技术选择依据包括以下几点。(1)在地理课堂中,可以较好地展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2)在地理课堂中,实际操作过程简单、操作量小。(3)充分考虑学生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三、关键地理信息技术举例

1.数据管理。在地理信息技术中,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备数据的存储、组织和管理功能。数据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浏览和数据查询等。其中,数据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挖掘出地图中所隐含的区域中重要的地理信息,这使得隐含地理信息可见。

2.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空间分析功能,其包括叠合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功能,网络分析功能等。叠合分析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通过几个图层的叠加,得出新图层。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叠合后的新图层,可以查看原有图层中地理要素间的关联。

3.三维可视化。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包括立体显示和动画飞行。其中,立体显示功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某区域的地形地势立体显示,使学生身临其境,留下深刻印象。动画飞行功能,可以根据师生需要,将静止的地表自然要素转化为运动的,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类知识。

四、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教学的实现方式

本文探究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

1.提高教学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多媒体平台。

2.加强备课,按课程标准,提前搜集准备好课程相关的地理信息素材,以备上课灵活运用。

3.加强上课环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可和保持上课的整体感。

4.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作为地理信息技术的实施者,能够熟练驾驭该技术。

参考文献:

[1]郭荣朝.GIS在区域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标 信息技术 应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就目前情况来看,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并不顺利。在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只是被作为一种背景资料进行引入,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大部分学生的地理实验标准并没有达到成功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标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不足,同样造成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失败。

1 加强现代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高质性

加强高中地理新课标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水准,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的配合。只有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解与操作能力,才能使高中地理教学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工作力度,加强骨干性教师的培养,使其掌握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信息,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另外,学校还要利用网络环境对教师进行网上培训,从不同角度对教师的自我提高需求进行满足,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针对同一内容进行传统教学与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让他们从中体会两种教学方式的不同。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的时候,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将地球的全貌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美丽姿态进行展示,使地理教学的魅力大幅度提高。

2 加强时代化地理教材的编写,提高教学针对性

教材是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必然凭借,教材只有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地理信息技术的详细介绍,才能使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像《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上,教师对海水运动前后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其运动过程进行想象。对地表形态塑造前后的形态进行对比,让学生从其差别来了解地形形态塑造的过程。而如果在教学中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相信教师的地理教学活动会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劲头也会更足。

3 加强信息化实验环境的打造,提高教学真实性

高中地理新课标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有效结合,需要一定硬件设施的支持。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大部分高中学校已经完成了网络教室的建设。要使其服务于高中地理教学,学校可以将相关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植入到计算机中,方便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为了实现高中地理新课标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效率的提高,学校还可建立起一个与教学内容、活动相匹配的地理实验室。在真实的地理实验室中,学生能更加直接地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比如,在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在有效的地理实验室环境下,教师不需要对合理与不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进行描述。教师可以利用GIS软件,让学生对几个不同的城市结构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思考其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提高。希望在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背景下,地理教师重视起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业务水平与教学环境的改变,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参考文献:

[1]孙汉群.高中地理新课标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111-115.

[2]旋晓伟,王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125-128.

[3]张素娟.对中学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内容的认识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44-47.

篇5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时间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26

一、地理信息技术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它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数字地球技术。将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采用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清晰的图像,可以全面分析知识点,使得知识点更加具体化。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高校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提高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分析能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地理这门学科而言,由于其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到地理教学质量。而GIS作为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其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在研究由点、线、面、体这类由三维要素组成的地理实体时,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地理实体分布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进行定位扫描,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学生通过GIS技术在空间定位扫描过程后的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而更好地消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运动”这一知识时,我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地理自转运动设计成三维动画,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向是否有变化?地球自转方向是怎么转的?让学会带着问题去观察三维动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

2.建立信息平台,培养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地理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单纯依靠课堂上知识的讲解是很难达到教学预期目的的。另外,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局限于课堂知识的教授,针对书本上的知识做一些介绍,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地理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而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资源库,学生可以学习到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搜索,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而作为教师,在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搜索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提取有用的信息,让学生去发现地理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如,让学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搜索我国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措施。学生通过信息系统搜索,搜索到相关问题的答案,这些答案比教师的讲解更加直接、明了,更容易让学生消化。

3.突破难点

长期以来,在高校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这种方法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地理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在地理实践教学中,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更直观地学习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另外,教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虚拟现实世界,变抽象不可视为形象可视,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促进学生的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各方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校地理实践教学中,要想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将地理知识具体化、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柴仲平.地理信息技术在高校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6):220-221.

篇6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中学地理教育;应用;新课标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况

所谓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的总称。因为三者常常集成为一个综合的应用系统,GPS进行实时定位,RS进行数据采集更新,GIS进行空间分析和综合处理等。其实三者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3S在农业、工业、国防、交通、环保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不断拓展应用范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是当前IT界及相关应用行业的热门技术之一。

1.GPS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最具开创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因其全球性、全能性、实时性、全天候的连续高精度导航定位、测速、授时等功能和技术优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遥感(RS)是在高空或远距离处,利用传感器接受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加工处理成可识别的图像或电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揭示被测物体的性质、形状和变化动态。遥感具有感测范围大、综合宏观的特点;信息量大、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动态监测的特点;用途广、效益高的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用以输入、编辑、分析、储存及显示空间及其属性的地理资料系统。GIS能把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克服了数据库和图形系统各自固有的局限性,而且使二者的优势相联合,优势更加突出,功能倍增。

二、中学地理课程中进行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3S技术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必须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升级。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都成为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的深入,使得地理信息技术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样也使其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工具。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监测报告》显示:在七门学科当中,地理仅排在物理之后,居于第二难学课程,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如何辅助学生记忆,其手段仍然是以地理挂图和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3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无论是新课的开展,还是练习中都会遇到很多地理信息数据老化,数据缺乏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都能发现使用的地图中有很多给出的信息已经和实际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一般地图无法满足我们的应用需求。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强项,我们可以借助与此相关的软件工具辅助地理教学,轻易地解决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陈述彭院士曾说过:“如果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代语言,那么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

比如,我们在对地理基础教学中对地形部位的讲述中常常难以用语言表述,而常用的等高线地形图缺乏对山峰、山脊、山谷、鞍部等这些概念的直观形象的表达。而利用GIS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模块来创建数字高程模型,就能直观地让学生对各种地形部位进行观察,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上机操作,加深体验。这种教学就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地形部位的特征的理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在对某些人文地理课程的实践中,还可以利用MapInfo软件对某个区域的某些地理数据进行专题地图的制作,如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通过将某区域的交通、资源、人口等数据输入,进行可视化表达,可以分图层查询,显示或叠加相关信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2.遥感(R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RS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得最多的还是对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的这一部分内容。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自然灾害的发展变化,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最常用的遥感影像图就是每日气象预报的卫星云图。利用这些处理后的遥感图像我们能够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并能够适时地采取应对措施。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河流水质、土壤的利用状况、作物的生长情况等,帮助我们分析环境的变化,还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图辅助讲授环境变化的整体性与变化过程。

3.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PS的辅助作用并没有GIS和RS广泛,但是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应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技术,因为学生对它相对的更加熟悉。比如说学生经常用手机发送动态的时候经常可以在动态后可以看到他们的具置。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利用某些软件,比如Google earth软件中的GPS定位,模拟飞行器等来提升课堂的气氛。比如,在讲述某个地理区域时,让学生上机定位,带领大家先领略当地风光。通过“旅行”,他们发现了那些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带着兴趣走进地理课堂,不失为一个新颖的导入方式。

四、对于自身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我们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仍只是作为辅助工具来使用,在现行的新课标教材中也只是被作为一种背景资料来引用,没有做详细的介绍。而且,地理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我们的学生的素质,加上教师本身对这门技术性课程的技术掌握不够纯熟,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就缺乏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能作为提高数据资料的辅助工具。

为了更好地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去,我个人认为自身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习和探索。需要不断加强自己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只有自己能对这门技术充分掌握和吸收,才能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警务地理;实战化教学;应急指挥教

一、智慧公安的理念

目前,城市已经进入一个高危险期,传统的、非传统的公共安全事件的出现日益频繁。随着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构建扁平化高效勤务指挥体系和“大情报”体系建设需要,空间地理信息等新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成为今后公安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方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公安“的概念应运而生。“智慧公安”的概念源于“智慧城市”。在新信息技术革命的巨大冲击下,基于空间的整合与操作能力、基于位置的监控与调度能力、海量数据(尤其是空间数据)的实时分析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服务保障能力等都将成为“智慧公安”未来的重要应用方向。智慧公安的建设目标是维护城市稳定,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实现智慧应急管理。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覆盖广泛、反应灵敏的预警系统;协作作战的应急救援系统;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整合协同的组织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将极大程度地依赖于警务地理信息技术发展。

二、警务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意义

从公安实践的角度讲,公安引入警务地理信息技术的意义在于,能够借助警务地理信息技术能更好地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在哪里”的问题。如最近一个月内某城市的刑事案件都发生在哪里?在哪里高发?二是“有什么”的问题。例如,在某一个警务责任区范围或单元楼内有多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三是“哪里有”的问题。例如,在某个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快速寻找周边“哪里有”可供利用的资源。四是“怎样规划部署最合理”的问题。例如,在某警卫任务中,安保警力、警戒线、安防和监控设施部署到哪些部位最合理?等等诸如此类的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

从公安学科发展的角度讲,发展警务地理信息技术首先是满足我国对公安应急管理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公安院校应当对警务地理信息技术指导下的公安信息化实践进行实践总结与理论提升,这也正是公安院校公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实践基础。其次,发展警务地理信息技术是丰富公安院校办学内涵的内在需要。内涵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公安学自2012年成为法学一级学科,其学科建设的空间日益扩大。第三,公安院校应急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除具有较强的危机预警应急分析、识别与处置能力,熟练掌握应急指挥、执行、保障技术以及媒体应对等实战技能外,还要系统掌握警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当代公安工作需要。

三、警务地理信息技术在公安实战化教学中的应用

以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应急指挥教学信息系统建设为例,该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运用以3S为基础的空间信息技术,开展犯罪时空分析与预测、警务地理情报分析、智能化巡逻防控、跨区域协同指挥、联动应急防控等深度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探索,积极参与新一代PGIS平台的应用示范,建立符合实战需要的创新警务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警用空间信息新技术和新产品。

应急指挥教学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的设计包括:警务地理信息应用模块、警力监控应用模块、卡口集成应用模块以及案事件分析模块。应急指挥教学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除了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外,还包括综合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以及前端数据采集系统。应急指挥教学系统将以警务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该应急指挥教学系统实现了3S空间信息技术与警务信息系统的结合,尤其是警务地理信息技术与现有业务系统的融合,提升了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应急管理教学、科研的水平。

智慧公安发展背景下的警务地理信息技术要求加大应用和培训推广力度,激发业务警种的需求,引导业务警种自行组织业务应用开发商,通过升级和改造警种现有业务系统,将警务地理信息应用功能融入业务应用流程和业务模型当中,以达到深化应用功能,进一步提高实战应用成效的目的。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对教学内容书本化、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效果模糊化的症结问题,结合实际,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将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到实战化教学的规划中,切实推动了学院的实战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满春,陈刚,陈振杰等.GIS设计与实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孙静晶,郭灿.对智慧公安建设的初步探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83-85.

[3]王军林.智慧公安内涵及应用服务体系研究[J].专题研究,2012(4):14-15.

[4]许发见.警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3(2):83-87.

篇8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教学;地理信息技术

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的改革要求。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有利于改变传统以课堂和书本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培养了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我国整体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1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要以正确的地理教学理念和相关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为依托,让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技术有明确的了解和认知,让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相关的地理操作,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系统的学习技术进行充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改革目标。高中地理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和知识相对比较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课堂知识与地理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同时,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培养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对区域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显示,有利于对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进行直观的了解,真正让学生学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2地理信息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2.1完善的基础设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高中教学中,为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普通高中都普遍开设了多媒体教室,为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的保障设施。同时,电子地图和全球定位系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软件保障。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图标、三维图像等形式,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具有更直观的了解。

2.2丰富的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顺利实施的有效前提。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地理数据和信息的查询,丰富日常的教学资源,高中地理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地理信息技术丰富了高中地理教材的理论系统,同时,能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其转换成图片和数据等不同形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质量和效率[2]。

2.3优秀的师资团队:

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必须以优秀的师资团队为保障。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高中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很多高校的地理专业都开设有技术性的必修课程,为培养优秀地理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很多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对相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人才保障。

3地理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3.1对教师的影响:

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信息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地理软件的应用,而是借助地理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地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和对地理技术的明确认知,培养高中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地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让教师改变传统以背诵为主体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3]。

3.2对学生的影响:

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和地理能力。改变传统以应试为目的的地理教学,让学生们真正学会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前提,能够帮助学生对动态地理数据进行采集,然后结合实际的地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也改变了传统以课堂和书本为主体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逐渐培养了高中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质量和效率。

4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应用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满足了素质教育要求和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地理教师要认识到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日常地理教学的辅助,不断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新课标的改革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洪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35-36.

[2]旋晓伟,王林,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125-128.

篇9

1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1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

信息技术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图文并茂,形声并举,便于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如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时,可将当地近期的天气预报进行剪辑,引入到课件中,形象地展示近期的天气变化(由热变冷),学生自然会有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然后展示卫星云图的冷锋过境实时画面,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冷锋和天气”,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显然从身边的现象入手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比起死的课本插图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1.2运用信息技术可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和某些特殊的地理现象往往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如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等,它们本身是具有动态的知识点。教材中作为重点或难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单纯的利用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板书、板画、挂图、模型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整合(如可运用动画演示其运动、发展和变化),可以弥补传统地理教学手段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集中在一起,利用Flash、幻灯片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或发展变化,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时,学生对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不易理解,运用flas演示,先是晴好的天气;然后冷锋逐渐向东移动,所到地区天气出现变化:大风呼呼刮,树叶随风下,垃圾满天飞,行人抱头归;冷锋过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行人添了衣)。这种用flas演示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对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这一难点的理解,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3运用信息技术可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多举例说明,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分析方法。如在讲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材讲了美国的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又“阅读”了我国红水河的梯级开发,容易让学生误解为所有流域的开发均为梯级开发(修水电站)。为消除误解可在教学中引入了“怒江要不要开发”,通过背景展示,支持和反对意见的辩论,最终得出结论:怒江应以保护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大量的资料展示,帮助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会了分析方法,又树立了科学地、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的思想。

2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方式

2.1地理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管理,信息技术既是工具,又是载体

地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常见问题解答,还有反映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的资源,如卫星航空照片﹑计算机三维电子地图等。这些资源的获取可以使用搜索引擎从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的加工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文字、图片的编辑,音频、视频的插入和动画的制作。同时对所收集到的资源进行管理———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着重在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入库﹑管理﹑检索系统上,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完成制作课件﹑教案﹑试题以及研究型课题﹑教学实践﹑学习评价等全套内容。地理信息资源库作为巨大信息库应尽可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收集各种各样地理资源,以保证资源覆盖的广泛性﹑有效性﹑深度性和代表性。

2.2在传统的教授式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讲解、演示的工具

在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地壳运动等内容时应用信息技术,比如运用课件(动画)演示,而且讲授演示相结合进行,能使地理学中许多概念﹑事物﹑现象﹑规律﹑本质以及它们由静态到动态﹑无声到有声﹑抽象到具体﹑复杂到简单﹑理念到实际﹑遥远到咫尺等方面得以呈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从而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3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法,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解决课堂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

在进行主题性的地理知识,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资源跨区域调配等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自主探究,也可团结协作,即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和辅导;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2.4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探究工具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师生教学的平台更为完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信息、软件等接收到老师的教学指导,并在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中准确的寻找到自己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明显的提高了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功能和目的,然后结合应用目的规划应用途径、方式等。第一,结合网络传播的趣事图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视频:一只“雄鸡”几口吞进了一条虫子。“雄鸡”自然是我们的祖国,那么“虫子”呢?通过这一视频引入要学习的章节《我们的邻国和其他地区》,以信息技术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也可以渗透一些时事资料,例如关于“”的争端问题,这样学生对于俄罗斯、日本与我国的地理位置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合理的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能够正视历史,领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将地理学习的目标远大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情景创设融入地理教学课件之中。通过网络、书籍、教材等收集教学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资料进行加工、筛选,最后制作成自己需要的、能够有效促进地理教学的课件。例如《我国的自然环境》教学中,先通过动态、秀美的自然景象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情境当中,再结合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展开教学,这一过程中多媒体起到迅速、有效的导入作用,用立体的景观再现我国丰富的动植物类型、自然地貌等,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三,应用多媒体播放短片、纪录片等创设地理教学情景。例如,《多民族的家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播放特色民族舞蹈,让学生通过各民族舞蹈的形势、舞蹈服装、配乐等体会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掌握各民族的不同风采,在情景之中体会我国民族的多样性,进而思考各民族人们的团结、友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二、应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应用摆脱了地理教学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丰富。例如,应用信息技术表达的生动、形象促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如《陆地和海洋》教学中,由于“大陆漂移说”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将漫长的海陆演变过程联系起来,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动态的大陆漂移短片,将海陆几亿年的移动浓缩在几秒中内,使学生真实的看到地理知识的本质,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又如,拓展师生交流空间,为地理教学提供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如老师智能手机的应用使教学可以延伸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老师可以结合这一信息技术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微信、手机QQ等工具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一些作业软件给学生布置作业,以这种新的作业形式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外应用某些信息技术手段需做好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一方面要避免学生与家长的一些误会,另一方面要发挥家长在教学中的监督职能。再如,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地理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构成了地理教学的良好环境,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地理知识资源、对地理知识进行筛选、学习,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且这一过程方便、快捷,很符合当前高中教学的状态,使学生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地理知识学习的目的,且教学过程中地理信息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生愿意主动的走进网络,探索地理知识。

三、巧妙的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地理教学的难点学生难理解、师生难沟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很模糊,在学习实践中往往会受此困扰、停步不前,对于地理知识难点的处理,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它可以将一些难于表达的地理信息全面、直观的表达出来,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例如《陆地和海洋》教学中,火山、地震带的形成与板块相互力有很大关系,如两个板块挤压可形成高大的山脉,对于板块的认识和应用“板块说”分析现实的地理问题,对地理问题的发展进行预测就是本章节教学的难点。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板块的自然分界和运功趋向,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再以叠加的形势将六大板块示意图置于世界地图之上,慢慢的将次要地理信息淡化,留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等重要的地理信息知识分析板块的运动趋向,让学生在脑海里先形成一个“运动”的大陆和海洋的概念,并对其运动趋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两个板块连接处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如喜马拉雅山的升高、红海的扩张、地中海的缩小等,加深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通过形象、生动的手段揭示地理原理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专研精神。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方式、方法等,不断的研究、积累教学经验,才能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25-02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地理活动中去。”“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与重视以学定教,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光靠书本、黑板、教师灌输是绝对不行的,要努力探索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变被动为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下面就“巴西”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

1 信息技术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有利于导入新课

在上“巴西”一课前,找好一些有关巴西概况的视频在课上播放,其中有巴西掠影,包含休格洛夫山脉和瓜那巴拉湾(巴西里约热内卢)、亚瓦拉皮提的印第安人(兴谷河国家公园)、亚瓦拉皮提的孩子从树上跳入位于兴谷国家公园的兴谷河中、伊瓜苏大瀑布景色、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巴西的国家图书馆、军用喷气式飞机飞越立交桥(印地车圣保罗的300汽车大赛)、满是弹孔的汽车(巴西Paulinia总部的杜邦实验室)、里约热内卢伊帕沙滩、航拍的房屋被淹没于满溢的Rio Negro河流(马瑙斯)、丰特新星体育场的视图(为了筹备2014年世界杯而建造)、化装舞会的狂欢者(庆祝“狂欢节的多姿多彩”)、巴西北部贝伦市夜晚一景、圣保罗Brasilandia贫民区的一条小巷等。通过这些图片或视频的播放一下就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很顺利地引入到“巴西”一课的教学中。

2 信息技术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视频、投影的播放,可以变无声为有声,变静为动,很容易把学生引领到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巴西”一课的教学中,一开始通过投影、视频马上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也会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巴西的有关知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接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协作,每组分配一到二个问题去探究,并给予探究充分、完成较好的组一定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如设计活动: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活动过程通过电脑显示在大屏幕上。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 信息技术与获取、整合地理信息过程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巴西”一课的教学中,有关人种、种族融合对文化的影响的教学中,笔者提前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各人种的有关地理信息,上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所收集的信息。学生通过相关地理信息的收集,在实践中提高了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在整合信息过程中,学生团结互助,顺利完成任务,有利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要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事象、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地图的使用。有了地图,就要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就能理解、记忆地理知识,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建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结合,可以图文并茂,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地图,提高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容易将地理事物从地图上读出,也可以很容易地将地理事物形象地加入地图,并把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插入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还能借图生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巴西”一课有关知识问答一项中,在提问时可以配以不同的地图,如:

1)出示金砖四国和另外一些国家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属于金砖国家的是哪几个,当然也包含中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在世界地图中确定金砖国家的位置,把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反映;

3)出示巴西的地理位置图,请学生读图归纳巴西地理位置的特点(巴西位于 洲的东部和中部,东临 洋;巴西位于 半球,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 和 线之间,属 带);

4)出示巴西地形图,读图指认巴西的主要地形区(巴西的三分之一是 平原,三分之二是 高原);

5)出示巴西的气候类型图,读图描述巴西的气候类型;

6)出示巴西的人口分布图,读图描述巴西人口的主要分布特点。

通过不同类型的地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图能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认知能力。

5 信息技术与网络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篇12

一、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了信息交流、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第一,课堂教学情景、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刺激,特别是影音、动画、计算机模拟等的应用,能充分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如高中自然地理模块教学中,播放有关宇宙、地球、地壳物质循环、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的视频资料、动画能极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原理、规律性地理知识的探究、总结、把握。

第二,有效课堂信息量加大。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大量减少教师板书、板图工作量,节省更多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增加大量阅读材料、图片、探究性问题、规律性总结、网络知识体系构建、课堂同步检测训练题,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容量,推动高效课堂模式形成。

第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互动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本质特性,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通过多媒体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迅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学习进展,适当给予刺激与激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需要学生熟悉中国各省区轮廓与分布位置、重要资源分布区,应用多媒体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用鼠标拖放到正确位置,不成功的予以鼓励,成功的及时给予奖励,游戏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探究精神。

第四,多维动画模拟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充分表达教学意图,突破教学中的学习难点,并可以通过计算机丰富的表现手段,突出教学重点。例如,进行地球运动分析时,运用多媒体的三维技术,模拟实现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形象直观,是重难点地理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整合中,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互动性多方面设计思想研究

首先,要防止那种新技术、旧理念、呈现过量信息的“电灌”课。现代课堂教学并不是提供越多的信息就越好,因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接受的信息和思维的提高是有限的,过多的信息输入反而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主要的新技术包括: 1)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而迅速地兴起和发展起来。GIS 重视对拓扑结构的管理,重视拓扑关系的自动生成,强调与空间相关的查询统计,强调空间分析,强调三维模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中 “地理” 的概念并非指地理学,而是广义地指地理坐标参照系统中的坐标数据、属性数据以及以此为基础而演义出来的知识。2)遥感(英文名称为 Remote Sensing ,缩写为 RS )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来识别地面上各类物体,具有遥远地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航空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表物体。3) GPS 的英文全称是 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 System 简称 GPS ,有时也被称作 NAVSTAR GPS。GPS 成为当前最广的应用,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定位信息。4)数字地球,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 1998 年 1 月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发表的题为 “ 数字地球 ― 新世纪人类星球之认识 ” 演说时,提出的一个与 GIS 、网络、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概念。在戈尔的文章内,他将数字地球看成是 “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 ”。数字地球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计算机科学、海量数据存贮、卫星遥感技术、宽带网络、互操作性、元数据等。可以预见,随着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发展,而建立起的数字地球。

其次,要依据课堂所学问题的特点来选择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应该考虑教育成本,尤其是考虑时间成本,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最智慧的教育,不要过于追求课堂有限教学时间内 面面俱到地使用信息技术。

正确的原则应当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学习目标服务,是为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应十分和谐,应使学习目标在这种技术支撑下更高水平地达成等。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高质量的有效地理课堂教学。

三、结语

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现代多媒体教学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冲击,但传统课堂教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关键是如何将两者有效的整合起来,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13

伴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广泛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决定了信息技术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如何用好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1.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知识交流的载体。为此我构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辅以大量资料集合和信息交流工具的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同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意义建构综合评价"的教学模式,这样知识获取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而是在老师的主导指引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去获取知识。

2.要善于借鉴、积累与创新,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因此需要建设与地理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库,其不仅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还应包括大量的文字材料。多媒体素材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但其容量有限,制作困难,且所耗的存储空间大;而文字材料却能弥补这些不足,同时通过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选取、分析、综合,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我在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善于借鉴。地理多媒体教学在我校已经进行了几年,互联网上这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几乎包括了地理学科的各个章节,种类也五花八门。因此我在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或设计课堂整合案例时,总要在互联网中进行搜索,大量浏览并借鉴,其中的很多素材、资料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且在浏览、借鉴的同时,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带来新的启示。我最近上的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一课,其中大量的资源都来源于互联网,而且通过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的教案,使我在课件的设计上大量运用了九江长江段以及九江98年抗洪抢险的图片,这些在实际的上课中不仅使学生觉得课堂内容离自己更近、更亲切,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W生的讨论更加热烈,做出的回答也更有创意,令人惊讶。

其次,多积累、善管理。互联网上的资源经筛选可作资源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靠平时的积累,自己扫描的图片、录制的影像和声音、报刊杂志上的文摘和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都是资源库的范畴,只要平时稍加留心,资源无处不在。我在上《黄河的治理》一课时,发现平时积累的我校和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关于黄河的课件非常多,在对它们进行重组、再加工后,就很轻松地完成了该课的整合设计,可见平时积累的重要。

再次,要善于创新。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不但要借鉴、积累,还要在思想和方法上敢于创新,让资源库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我在建设资源库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对于自制的课件必定配有相应的电子教案或整合案例文字材料,以便以后使用;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大量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请他们提出建议或参与,这不仅实现了多学科间的资源共享,而且使很多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三、吸收了部分学生制作的作品(电脑图画、电子报刊、科技小论文等)进入资源库,让资源来源于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整合教学最迫切解决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靠老师的多方引导。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将使整合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篇14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地理教学 资源库

伴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广泛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决定了信息技术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如何用好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学过程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知识交流的载体。为此我构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辅以大量资料集合和信息交流工具的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同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意义建构综合评价”的教学模式,这样知识获取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而是在老师的主导控制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去获取知识。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中,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将一些地区的气候资料变成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展示这些地区相应的民居景观图及简介),然后提出问题:“请说出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和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索,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接着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达成对这一问题的共识,再到全班,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发言或通过网络平台演示),得出结论,实现意义建构(总结出民居与当地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课后再利用平台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可以师生共同进行(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利用已有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二、要善于借鉴、积累与创新,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因此需要建设与我们地理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库,其不仅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还应包括大量的文字材料。多媒体素材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但其容量有限,制作困难,且所耗的存储空间大;而文字材料却能弥补这些不足,同时通过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选取、分析、综合,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我在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善于借鉴。地理多媒体教学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互联网上这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几乎包括了地理学科的各个章节,种类也五花八门。因此我在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或设计课堂整合案例时,总要在互联网中进行搜索,大量浏览并借鉴,其中的很多素材、资料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且在浏览、借鉴的同时,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带来新的启示。我最近上的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一课,其中大量的资源都来源于互联网,而且通过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的教案,使我在课件的设计上大量运用了九江长江段以及九江98抗洪的图片,这些在实际的上课中不仅使学生觉得课堂内容离自己更近、更亲切,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做出的回答也更有创意,令人惊讶。

其次,多积累、善管理。互联网上的资源经筛选可作资源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靠平时的积累,扫描的图片、录制的影像和声音、撰写的论文、报纸杂志上的文摘和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都是资源库的范畴,只要平时稍加留心,资源无处不在。资料多了,管理时就要注意分门别类,我在管理资料时就分了课件、图片、影片、声音、论文和文摘六个大类,大类中资料多的再按年级、课程或制作时间分小类,这样管理更规范,查找、使用也更方便。我在上《黄河的治理》一课时,发现平时积累的我校和其他学校教师制作的关于黄河的课件非常多,在对它们进行重组、再加工后,就很轻松地完成了该课的整合设计,可见平时积累的重要。

第三,要善于创新。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不但要借鉴、积累,还要在思想和方法上敢于创新,让资源库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我在建设资源库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对于自制的课件必定配有相应的电子教案或整合案例文字材料,以便以后使用;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大量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请他们提出建议或参与,这不仅实现了多学科间的资源共享,而且使很多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三、吸收了部分学生制作的作品(电脑图画、动画、电子报刊、科技小论文等)进入资源库,让资源来源于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整合教学最迫切解决的两个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指其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组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其个人素质的组成,培养起来不是一日一科之功;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考老师的多方引导、多年积累建立。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将使整合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多学科相互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我认为:学生要想上好信息技术整合课,首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也讲究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其学习生活相结合,例如制作课程表、制作个人网页等,但由于学习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这些结合稍显牵强,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如果能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群策群力,设计一些既符合技能要求,又与各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的课程来岂不一举两得。我在上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一课时,课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搜索与澳大利亚相关的知识材料,而后与信息技术教师联系,让他简单介绍以下网络搜索的知识,使学生的搜索更有针对性,这个建议不仅信息技术教师乐于接受,学生也非常配合,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对信息的搜索、整理和加工,更加丰富了课本原有知识,一些枯燥的理论和概念变得生动直观起来,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在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