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统计学的核心范文

统计学的核心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统计学的核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统计学的核心

篇1

关键词:统计学 统计教育 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发展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了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2.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地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译“数据淘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 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 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1.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①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②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③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①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②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地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③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3.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要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4.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须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 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 中国统计, 2001.9.

篇2

1简介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的发展

1.1关于概率统计学

概率与统计是一门从数量方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概率与统计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及部门。概率统计学的运用及其广泛,随机事件的研究结果对于当代各类数据分析整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概率与统计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其研究的难度较大,概率与统计的结论得出往往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与实践基础上。作为一门应用型数学学科,其广泛性必将为未来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其自身研究条件的局限性,尤其是实验条件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自然科学发展,也势必会减慢人类在科技创新之路的发展进程。

1.2关于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主要包含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其中,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在信息科学中占有主要地位,而计算机理论是数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信息科学的兴起直接带领人类走向了信息化时代,对于人类文明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科学发展到今天,其作用已经不仅仅针对于学科本身以及信息行业,在信息化趋于高度发达的今天,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对于不同的行业领域,都将有信息科学的推动,信息化带来的是未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前进。而信息科学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数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对于信息科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只有从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帮助信息科学走上更加成熟更加美好的未来之路。

2信息科学与概率统计学的内在联系

在信息科学已经逐步成熟的今天,其所包含的各项技术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体验。当然,信息科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学科,其技术须有数学理论、数学方法的支持与论证。[1]概率统计对于现代数学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所涉及的随机规律的研究将更加符合生产生活的需求,而随机规律的运用在信息科学中体现的更淋漓尽致,信息科学的大多数结果都需要建立在庞大计算与实践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对结果的普遍性进行概率与统计的研究分析,同样,对于概率统计学科的发展,信息科学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研究过程的繁冗,加速概率统计学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这两个科学领域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将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整合研究对于其自身发展以及整个应用型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信息科学与概率统计学的整合策略

3.1重视对二者探究观念的结合

信息科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其应用于概率学的研究探讨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何将二者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首先就要要求在思想观念上将概率统计学与信息科学联系起来。例如,在对于概率统计的研究或者论证中,根据其研究特点将概率统计中的数学模型抽象出来,针对其特点进行信息化的整合,力求将繁冗的步骤简化,减少人力物力的过度消耗。同样,对于信息科学,要在对其先进性进行发展改进时考虑到概率统计的运用,利用概率与统计的结果和普遍性规律对信息科学技术进行改良与进化,使得信息科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具有合理性。科学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并且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只有建立起学科间穿插研究、互相渗透的观念,才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更大程度的的实现多样化,挖掘出自然科学更大的潜力。[2]

3.2重视将整合后的理论用于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才使得理论具有意义,这句话对于各个领域,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探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的渗透发展,仅仅局限于“敢想”是不够的,在充分的思考后,要将想法勇于实践才能真正的实现二者的结合发展。而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不知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还需要对环境因素、人为操作因素、结果预估等等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在推行到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把控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赋予学科间渗透结合更完整的意义。

3.3重视对实践结果的推广

成熟的技术需要进行推广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众所周知,概率统计学的研究过程面临着庞大的实验数据,要将这些数据分析并不是人力所能承受的,这就需要在对此学科的研究中大力推行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的技术。将二者充分的结合渗透,研究出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的技术模式,为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创造出极大的便利,也为其自身技术水平的先进化和自然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

篇3

1 新理念、新转变

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以全新的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农村边远地区受地域,教师业务水平的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传统的教育教学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教师的观念落后,参与力度不够,所以只停留在少数、自发、分散的状态,使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成为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如下:

1.1 追求电教热现象。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与否,片面追求多媒体形式的新颖。一个喇叭取代了课堂的组织者——教师,一块屏幕代替了直观演示器——黑板。教师处在机械操作的位置上,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取缔了师生的双边活动。形成了电教—灌到底的课堂教学形式。

1.2 信息技术被拒之门外。一些学校或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上,“机械重复,生搬硬套”的老路还在走。

综上表现的弊端重重。当前人类正进入一个全新技术发展时期,多媒体、网络、智能化为主导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对这一全新理念的理解和吸收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对自己进行一次全方位“充电”,使所有教学技术手段展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 新方式、新视点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教改的成败,教师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运用什么手段,对激活课堂、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学生能力致关重要。如果我们能巧妙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改善学生学习环境,集文、像、音于一体,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2.1 教师要更新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堂融合,最终实现使学生能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和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为了改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如多媒体显示技术及软件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这些更多的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抓住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方式。

2.2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教学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生仅仅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不但不能发展,反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阻力。在信息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同时所有信息是开放的,不受时空的限制,也不受年龄、职业的限制。更多的群体能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彻底的把学习的时间、地点、进度交给学生,拓展了学习方式,开展主动的探索型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2.3 灵活运用有机结合。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促使有的教师把目光更多地投入课件制作,把着力点放在手段改革上,冲破了传统教学束缚,实现了由传统教法向现代教法的转变。有的片面追求感官效果,一些能用简短的语言说明白的问题,也要用大量复杂媒体形式来表现,显然不切实际。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探索两者的最佳结合,只有用多样化的表现,巧妙组合的方法,才会收到和谐高效、简便的效果。

3 新起点、新突破

我国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发展提出挑战,决定在中小学大力发展信息教育。河北科技教育网和河北远程教育网相结合建立起我省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全省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对以上宏伟目标的实现还需一定时间。受地区教育经费的制约,基础设施不完善,应用系统的技术要求远高于教师技术水平的现状,迫使中老年教师在新起点上“充足电力”。在应用开发上对教师的要求超出了教师现有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导致不能自制课件等。最低级的还在使用“模式一、二”上课,信息技术发展处在萌芽状态,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制高点上,把视点置于信息技术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战略地位上,更新自己,打造自己。

篇4

关键词:建造合同准则;合同收入;合同费用;核算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39-03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是依靠承接各种建造合同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建造合同上形成的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反映了企业会计期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与其他行业比较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特殊性,在企业建造合同准则中规定了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构成内容和确认方法。本文在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核算特殊性的基础上,认识和掌握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同时,根据建造合同准则中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会计确认,利用核算案例会计处理的分析,最终形成对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核算的理解和掌握。

一、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使得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与其他行业比较在会计核算上具有以下方面的特殊性。

(一)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核算对象与其他行业不同

一般工业与商业企业在会计期间内是以库存商品作为当期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而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期间内是以建造合同作为当期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会计核算对象,而且会计期间的合同收入与费用构成了企业当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所以,建造合同是建筑施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核算的对象和基础。

(二)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计量方法与其他行业不同

一般工业与商业企业会计期间内的库存商品销售在满足确认条件下,运用库存商品实际销量与售价计算当期主营业务收入,运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计算当期主营业务成本;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期间内的建造合同结果在满足确认条件下,运用完工百分比法计算企业当期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形成企业当期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

(三)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核算账户与其他行业不同

一般工业与商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的会计核算账户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和“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而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与费用的会计核算账户除包括以上三个账户外,同时包括的核算账户的还有:“工程施工”账户、“工程决算”账户、“资产减值损失”账户和“存货跌价准备”账户。完善的核算账户结构,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会计核算作好准备。

(四)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与其他行业不同

一般工业与商业企业当期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表现为:(1)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而建筑施工企业当期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表现为:(1)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借: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施工――毛利,贷:主营业务收入;(2)完工工程成本对冲,借:工程决算,贷:工程施工――成本,工程施工――毛利。在会计处理比较分析中发现,建筑施工企业不存在建造合同的结存与结转,这也是该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特点。

以上分析说明,建筑施工企业是以建造合同为企业合同收入与费用的核算对象和核算基础,在建造合同上形成的合同收入与费用构成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在此基础上按照建造合同准则中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规定,运用完工百分比法计算和确认企业当期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利用会计核算账户与会计处理方法完成对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会计核算。

二、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会计确认

理解和掌握合同收入与费用的会计确认,是进行合同收入与费用会计处理的基础,是完成企业合同收入与费用会计核算的关键。在这里,依据企业建造合同准则规定,认识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的构成内容,理解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方法,掌握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为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会计处理做好准备。

(一)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构成内容

合同收入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建造合同上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合同收入构成内容包括:(1)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即建造承包商与客户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最初商定的合同总金额,它构成了合同收入的基本内容;(2)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并不构成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已在合同中商定的合同总金额,而是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原因而形成的追加收入。建筑施工企业不能随意确认这部分收入,只有在符合规定条件时才能构成合同总收入。其中,合同变更收入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才能构成合同总收入:(1)客户能够认可因变更而增加的收入;(2)收入能够可靠计量。索赔款收入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才能构成合同总收入:(1)根据谈判情况,预计对方能够同意该项索赔;(2)对方同意接受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奖励款收入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才能构成合同总收入:(1)根据目前合同完成情况,足以判断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能够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2)奖励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合同成本应包括从合同签订开始至合同完成止所发生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合同成本,间接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合同成本不包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时企业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合同成本是确认与计量建筑施工企业合同费用的依据,由此形成的合同费用构成了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

(二)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确认方法

为了体现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性原则,根据企业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对于不同类型的建造合同,判断其结果能否可靠估计的条件不完全相同。企业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4)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而企业成本加成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也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

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则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

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应当将预计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

(三)完工百分比法运用

完工百分比法是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方法。企业确定合同完工进度可以选用的方法有:(1)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2)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3)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

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和计量当期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公式如下:(1)当期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2)当期合同费用=合同预计总成本×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费用;(3)当期合同毛利=当期合同收入-当期合同费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的完工进度实际上是累计完工进度,因此,企业在运用上述公式确认和计量当期合同收入和费用时,应区别建造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处理:(1)当期开工而当期未完工的建造合同,在运用公式确认和计量当期合同收入和费用时,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与费用均为零;(2)以前会计期间开工至本期未完工的建造合同,直接运用公式确认和计量当期合同收入和费用;(3)以前会计期间开工至本期完工的建造合同,应当按照实际合同总收入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确认当期合同收入;同时按照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费用,确认当期合同费用。

三、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会计处理

为了充分说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与费用的会计核算。在此,依据企业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方法,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和计量企业当期合同收入与费用,通过建造合同核算案例的应用,分析说明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会计处理。

核算案例:甲施工单位与乙建设单位签订一项总金额为5 85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该建造合同是承建一栋综合性办公大楼。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2010年8月完工。该工程最初预计总成本为5 500万元;至2009年年底,由于钢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调整工程预计总成本为6 000万元。该施工单位于2010年6月提前两个月完成合同,因工程质量优良,客户同意支付奖励款200万元。建造综合性办公大楼的其他有关资料,见表1。

要求:根据以上建造合同的相关资料,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和计量甲施工单位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并进行会计处理。

1.甲施工单位2008年会计处理

(1)已发生合同成本 (2)应结算合同价款

借:工程施工-成本 15 400 000 借:应收账款17 600 000

贷:原材料等 15 400 000贷:工程结算17 600 000

(3)实际收到合同价款

借:银行存款 17 200 000

贷:应收账款 17 200 000

(4)确认计量当年合同收入与费用

合同完工进度=1 540÷(1 540+3 960)=28%

确认合同收入=5 850×28%=1 638万元

确认合同费用=5 500×28%=1 540万元

确认合同毛利=1 638-1 540=98万元

借:工程施工-毛利980 000

主营业务成本 15 4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 380 000

2.甲施工单位2009年会计处理

(1)已发生合同成本 (2)应结算合同价款

借:工程施工-成本 32 600 000借:应收账款29 900 000

贷:原材料等 32 600 000贷:工程结算29 900 000

(3)实际收到合同价款

借:银行存款 29 300 000

贷:应收账款 29 300 000

(4)确认计量当年合同收入与费用

合同完工进度=4 800÷(4 800+1 200)=80%

确认合同收入=5 850×80%-1 638=3 042万元

确认合同费用=6 000×80%-1 540=3 260万元

确认合同毛利=3 042-3 260=-218万元

确认合同预计损失=(6 000-5 850)×(1-80%)=30万元

注:2009年年底,由于该合同预计总成本达到6 000万元大于合同总收入5 850万元,预计发生损失总额为150万元;由于已在“工程施工-毛利”账户反映了亏损-120万元(98万元-218万元),因此应将剩余的、为完成工程将发生的预计损失30万元确认为当期费用。

借:主营业务成本 32 600 000借:资产减值损失3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 420 000贷:存货跌价准备300 000

工程施工-毛利 2 180 000

3.甲施工单位2010年会计处理

(1)已发生合同成本 (2)应结算合同价款

借:工程施工-成本 11 500 000 借:应收账款13 000 000

贷:原材料等 11 500 000 贷:工程结算13 000 000

(3)实际收到合同价款

借:银行存款 14 000 000

贷:应收账款 14 000 000

(4)确认计量当年合同收入与费用

确认合同收入=6 050-(1 638+3 042)=1 370万元

确认合同费用=5 950-(1 540+3 260)=1 150万元

确认合同毛利=1 370-1 150=22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1 500 000

工程施工-毛利2 2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3 700 000

4.甲施工单位2010年工程完工会计处理:应将“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相关余额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同时将“工程施工”账户余额与“工程结算”账户余额相对冲。

借:存货跌价准备300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300 000

借:工程结算 60 500 000

贷:工程施工-成本 59 500 000

工程施工-毛利 1 000 000

四、总结

通过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三个方面分析,认识了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会计核算的特殊性,理解了合同收入与费用的会计确认规定,掌握了合同收入与费用会计处理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并且从中发现,分析企业合同收入与费用会计核算的特殊性,是学习合同收入与费用会计核算的原因和基础;理解合同收入与费用的会计确认,是进行合同收入与费用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关键;掌握合同收入与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完成合同收入与费用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在此,结合企业建造合同准则的基本规定,总结出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核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领:(1)分析会计核算及会计核算特殊性;(2)理解会计确认及会计确认重要性;(3)掌握会计处理及会计处理合法性与规范性;(4)保证会计核算及会计核算正确性。总之,“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掌握,在掌握中应用”,是学习和掌握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黄启国.行业会计比较: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刘士成,张卫平.行业会计实务综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造环境;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否形成独立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萌芽,这也密切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原因之一。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外,还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善于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落脚点就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倡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习能力,锻炼自身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是仅仅记住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是一个权威置,仅仅只是位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许多学生没有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只会死忆和不求甚解的学习已有知识,不会举一反三,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发散、创造。如此必学生思维必将弱点更加突出,形成单一刻板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已有思维定势,大胆提问,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来解决问题,近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能力。

三、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研究性的学习中,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还占主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去与计算机进行交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人机交流,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出要求,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去完成梦想。

1.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一张盘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互联网上的知识如大海一般,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惑,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去学习。

2.设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

3.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学生在上机实践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时,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4.不教打句号的课,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一节打了句号的课,看起来很满意,却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问题了。没有了“?”,怎么去“探索”?所以我每节课下来,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问:“还能不能再恢复呢?”让学生去书上去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是只会模仿,也会去创新。

四、立足教材内容,积极创造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调动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积极调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热情,进而调动过学生进行思考与创造,只有这种环境下才有可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培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调动学生思考与创造,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活动。就教师来说,调动学生思考和创造的积极性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才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