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学心理教育培训范文

中小学心理教育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小学心理教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小学心理教育培训

篇1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

完善岗位资格制度,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强。然而,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必然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甚至是错误。况且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问题重重,自己的心理都不健康,又如何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所以,我们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制度来逐渐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形成良性循环,用几年时间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分层培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梯队。

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通过恶补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以高带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结合。没有教师的自主学习,任何培训也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只有教师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培训机构在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使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让教师的自主学习延伸培训的效果。二是要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专家的讲课要密切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引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应该充分调动一线优秀心理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实践领域的培训者,通过现场观摩、演练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提高素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会操作。三是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结合。过多的集中培训不仅成本高,集中困难,而且会加重工学矛盾。在现代远程培训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应更多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远程培训的合理安排和互动平台的互动效果,使远程培训中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及时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四是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长春市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益于引导心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也离不开科研,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所以,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

(2)知识类课程。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题研究,如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心理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和人格发展问题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防范;教师心理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调适;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篇2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一共有九个专题。

专题一讲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途径。这个专题主要讲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专题二讲的是发展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幼儿期的心理发展,透过游戏来看儿童的心理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给儿童玩耍的时间,提供好的活动场地和合适的玩具以及科学的指导。

专题三讲的是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原则。通过什么是心理健康过渡到心理健康辅导的含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同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我们片面认识的学生心理,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需要加强的一种教育。

接下来专题四讲的是中小学心理辅导良好关系的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开展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也是达到理想辅导效果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尊重求助者,热情真诚对待、积极关注求助者,与求助者达到共情,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专题五讲的是教师心理关爱。现在新时代的教师,随着人们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加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而且整天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未成年人,这些孩子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无尽的创造力,也经常会出一些“小状况”;另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情绪不高的低潮期。所以,关爱老师的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专题六讲的是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通过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让我们知道留守儿童是特有环境下造就的特殊群体,关爱他们,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以及教育、帮助这一群体。

专题七讲的是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网络是把双刃剑,在这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对中小学生是何其重要,但若使用不当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为避免中小学生网络成瘾,我们应该学会爱孩子,家长也应努力修复好亲子关系;我们也应该正确面对孩子上网这一问题,要对他们积极引导。

专题八讲的是教授帮您助子成才。通过案列和理论相结合,让我们意识到每个问题孩子后面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有的甚至是一群;每个孩子的问题后面至少有一个家长的问题,有的甚至是一堆;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当孩子改变的时候会反复无常,越反复越正常,越缓慢越巩固,家长要互相鼓励。

篇3

9月28日我带领我们学校7位优秀的班主任参加在泰安培训会,议程两天,分别是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韩玲老师的《直面教育新问题,智慧化解新对策----我的班级管理之道》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一线班主任教育专家陈纪英老师的《重视心理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两位专家老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式,用大量的事例讲述现在一孩化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处理办法。专家的讲座非常精彩,两位老师的讲座很实在,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位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起到了很好地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帮助。

两位专家从班主任工作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从具体实例展开阐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变化,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作为学校的辅导员,我深深地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正如柏拉图所说:“教育非他,乃是心灵转向。”

专家告诉我们不要用原来传统教育的眼光看学生,我们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教育的发展,换一种眼观看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优生优育的情况下出生长大,优越的生活条件,来自各种亲人的爱,让一孩化的教育现状发生了改变。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智力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他们的心理。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心理的角度走进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内心。我们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年代过去了,我们应该转变理念从尊重和赏识教育入手,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接纳你,相信你,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教,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教育效果才会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剩过许多教育手段”。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教师的自身修养,直接决定着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师丰厚的学科知识、健康乐观的心态、品顺温和的语言、文中坚定的行为、善解人意的性格等无一不对学生有影响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都是形成学生眼中教师亲和力的必不可少的构件。所以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或者是少先队工作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管理班级如同我管理班主任一样,我要想办法如何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和动力的团队,让老师们感到在这个团队中发挥心理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的发展是当下主要任务。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有很多人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我们从事这一学科教育的同志也往往轻视自己的作用,从而使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但通过老师的讲授使我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实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这也许才是教育的真谛!

其实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这样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才能抓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学无止境,有学习就会有收获,紧跟时代步伐,让知识充实大脑,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篇4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改进四措施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本地化实践探索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基于位置服务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究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策略 湖南省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集中培训回顾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绩效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探讨 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启动 北京市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如何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若干思考 基于校园网的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有效性研究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2):3-4.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DB/OL].

[7]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广东深圳评选出智慧校园示范校100所[DB/OL].

[8]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9]钕置瘢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10](美)Ronald A.Beghetto James C.Kaufman.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6-89.

[11]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 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12]马仁海,吴颖.“导训研考思”五合一:教师集中培训的新模式[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8-90.

[13]奥鹏教师教育网[DB/OL].http://.cn.

[14]王唯嘉.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6):21-24.

[15](美)Ronald A. Beghettod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14.

[16]克里斯・安德森.中国制造将属于“中国创客”[J].中外管理,2015(1):34-36.

篇5

一、阳光心态,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讲座上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一个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要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心理健康既关乎教师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幸福,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今天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愈发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成为师德建设的一大障碍,师德问题的背后通常隐藏着某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担负着净化心灵的重任。当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评、家长难以沟通等重重矛盾、压力集中作用于教师身上时,也容易促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感受,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对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我想我们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态。都说笑一笑,十年少,那么我们何不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创造出阳光的课堂,教出阳光自信的学生。

二、接受风雨,做好预防

校园中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适应,破坏校园氛围,反校园欺凌工作任重而道远。纪林芹老师的课程系统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知识,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发生特点、危害、发生机制以及与校园欺凌有关的国家政策等。身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么青老师在《创新家校共育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到,

篇6

论文摘要: 面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本文首先提出了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的理念,认为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发展过程来看,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并重点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现状和模式。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教师是任何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建设者。2002年,我国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表现如教师观念落后、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因此,除了迅速提高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技术水平之外,还要从如何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这方面思考。笔者从对师范生的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反思,认为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发展过程来看,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现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各阶段培养、培训现状和模式作粗浅探讨。

一、教师培养的现状及模式

建国以来,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例如: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口普通话,一手好书法,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教法”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我们在保持传统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巩固高师院校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培养有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虽然高校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类课程,但将计算机类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构成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体系,对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是一个历史的挑战。

从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对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养现状来看,反映出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设置的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和实践性环节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基本上仍只是作为师范专业的公共课来实施。再者,单纯地将计算机基础代替信息技术教育。在效果上,计算机课老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没有贯穿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理念,学生隔靴搔痒的理论和知识学了不少,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提高不大,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未来教学中,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最后,在培养模式上,与基础教育需求脱节。在培养过程中,重点都放在了传授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学生很难感受到运用信息技术会带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踏上教学岗位后,也就难以自觉自发地运用信息技术。

因此,在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上应采取相应的变通。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增设信息技术和活动类课程,强化信息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点涉及信息在教育运用中的理论和实施,通过学习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将信息技术和各种基础课程相结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操作实践逐步熟悉它们。在实习期间尝试性地运用这些技术。其次,建立与中小学合作的培养机制,加重实习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的学校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技能。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工作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但是从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上进行分析,还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的培训方式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专家讲授式培训。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称为教师集中面授,“大呼隆”上课,这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原认为教师学习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就能自行将这些知识恰当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际场景。但这种单一的培训模式对于教师自觉地坚持使用教育技术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效果十分有限。

2.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

由于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参加培训时的兴趣集中于计算机的操作,对于理论内容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因此,就出现了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重心转移到讲授操作技术,而忽视了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培训现象。他们在培训中只是单纯模仿。再加上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若采用这种偏重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忽略了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培训方法,会致使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兴趣就大大降低,培训效果也打了“折扣”。

3.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常忽视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认为只要把观念和技术传授给他们,自然能被他们认同,并成为指导他们教育行为的准绳。但实际上教师作为成年人,其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定型,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习惯于用自己学科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新问题。

4.培训难以产生持续的作用

教师通过培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都会产生认可,觉得培训者讲得很有道理,并且积极地尝试着实践。但当受训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就会发现现实与所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与差距,很多教师又回到了原有的工作轨迹中,教育技术培训持续效用难以发挥,使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技术的培训还存在许多值得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授课方

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中授课方式的探讨

教师继续教育往往容易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是当前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极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方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经过实践摸索、查阅资料总结,我归纳出以下几种授课方式: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方式

讲授法是指教授者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受训教师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应包含两个过程:了解和内化。了解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等理论内容。以介绍整体培训内容及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为主,其目的是更新课程观与学习观,浏览课程的整体结构。至于理论的内化与应用则是在以后的培训和实践中逐渐进行的。

2.以课件制作为主的辅助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教师在学会各种工具软件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后来逐步深入到掌握基于资源的课程设计。实践证明,以课件开发作为任务驱动,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具有了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就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有机地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那么培训教学就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我们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

4.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层次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用整齐划一、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采用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任务驱动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协作、协商中探索,在完成所设定的任务中学习,在不稳定性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与人合作,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自组织的过程。在培训告一段落后,联系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总之,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每个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职前培养中,高师院校要合理地设置信息类课程,探索师范院校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系。职后培训中,要切合实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各中小学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君.新时期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与高师院校的改革对策.教育探索,总163期.

[2]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北京.教育出版社.

[3]梅友松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育与职业,2005,(17).

[4]张筱兰.在参与中体验.在行动中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

篇7

本刊讯(记者李旭林)8月11日上午,首届湖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级培训班开学典礼在湖南教育报刊社举行。培训班由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湖南教育报刊社联合主办,首期培训班吸引了近70名一线教师参加。

在为期5天的培训过程里,授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教育基本理论、学校心理教育基本要求、心理教师的素质要求、心理教育课程讲授方法、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心理测量与常见心理问题、4As心态调适方法、心理课题研究与心理教育工作经验交流等。

湖南金旺百万元捐资助推苏仙区合格学校建设

本刊讯 8月6日上午,“湖南金旺实业有限公司捐赠廖王坪寄宿制学校”活动仪式在苏仙区廖王坪乡中学校园举行。苏仙区区长陈湘安、副区长首小翠、郴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卫平、金旺公司副总经理吴号生、许珊武以及廖王坪乡中学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捐赠仪式。

仪式由苏仙区教育局局长刘绍弟主持。仪式上,吴号生代表金旺公司向廖王坪寄宿制学校捐款100万元。

据悉,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苏仙区教育局大力开展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农村合格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湖南金旺公司捐赠的100万元中,95万元将用于廖王坪乡寄宿制学校建市,另5万元用于设立教育奖励基金,奖励该校优秀教师、学生,资助贫困学生。

(曹小刚 廖成清)

益阳市教师职称评定有新规

本刊讯(记者周程宏)为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益阳市教育局于日前制订了《益阳市2009年中小学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公正、公平。该《实施方案》规范了教师职称评审流程中的三个重点环节:

一是岗位职数计划一次性分配到位。根据各区县(市)、市直教育单位职称结构和所需职数,由市人事局职改办一次性下达岗位职数计划。计划一经下达,不再追补。

二是同步出台《益阳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从专业化角度明确了教师职评推荐程序、基本条件和量化计分办法,对教师职称评定推荐工作进行了细化。

三是首次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考试结果与职称工作挂钩。规定任期内参加全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成绩未达到60分以上者,不能申报中、高级职称;对于符合条件而无故不报名参加全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或报名后无故不参加考试者,5年内不准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宁乡县下猛药整治暑假违规补课

本刊讯 近日,宁乡县教育局对全县暑假违规补课进行专项清查,共撤销违规培训班点200多个,敦促退还违规收费150多万元。

为及早预防教师有偿家教、违规补课等行为,早在4月底临近暑假时,宁乡县教育局就出台《关于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违规补课和索拿卡要等行为的实施办法》,并召开了全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大会。

暑假期间,该局纪检监察、成职教、普教等科室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先后分两组到各乡镇通过察看学校、听取汇报、座谈走访、接受举报等方式,专项督查治理了教师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等情况,做到了“发现一例,查处一例,追究单位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督查中,某镇共撤销各类培训班点120多个,敦促退还各种有偿费款和违规收费100多万元。

(贺志亮)

我省破获一起高科技团伙高考作弊案

本刊讯(记者陈文静) 记者近日从湖南省教育厅考试院获悉,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湖南省成功破获娄底市新化县高考高科技团伙作弊案,抓获作案人员10余人,依法处理作弊考生14人。

高考期间,王某等5人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考试,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将抄好的试题带出考场外,由场外等候的刘某等人将试题用手机拍照,以彩信和电子邮件方式发给在宾馆等候的相关人员,并迅速组织答题,然后用无线电发送器向考场内以语言信号形式发送答案,参与作弊的考生用无线电接收器、无线电耳机接听。

临湘市:

日前,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传承中华文化经典,重回时代书生形象》落户临湘市实验学校。该课题由实验学校周治满老师牵头,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据了解,为引导青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该校2005年初成立《传承中华文化经典,重塑时代书生形象》课题组,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诵读经典,陶冶性情”主题教育,积极推广“经典进课堂”活动。目前,该课题已经教育部“一十一五”规划课题组批准同意立项。

(程 何奇文 余祥辉)

桃源县:

暑假期间,桃源县财政局、教育局积极筹集资金顺利启动新农村新校同建设工程。按照“建一所,成一所,安全运转一所”的要求,该县有茶庵铺镇中心学校等7所中小学将按规定的模式兴建沼气系统,改扩建学生厕所,改造食堂灶台、案板、水池并配套污水处理。此项工程完工后,全县校园卫生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朱连池 向燕兰)

永顺县:

篇8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参与-体验式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不断增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培养一支数量充足、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水平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相关教育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然而目前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还是停留在传统知识传授式的培训基础之上,存在着培训观念落后并与培训方式相脱节、忽视教师的主体性、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缺陷。针对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中存在的不足,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构建出了“参与-体验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努力探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理论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涵义

“参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培训教师通过与受训教师之间进行人际互动,引导受训教师进行内部的人际沟通与经验分享,从而促使受训人员获得心理辅导理念与技能的培训方法。在该培训模式中,培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发疑问、促使成员之间积极讨论,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与情境相关的专门知识作为指导。受训教师通过对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体会并领悟这些理论,最终将其转化为个人化的理念和技能。

二、“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特征

“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充分体现了受训教师“主体性”和“参与性”的特征。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不再只是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在培训教师的引导下,受训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主体参与作用。

“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情境性和体验性,是指通过创设各种与受训教师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受训教师获得新的体验,积累情感体验,完成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参与-体验式”培训还充分考虑到了受训教师的情感因素,重视受训教师的情感体验。受训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调动自己情感因素,并在培训教师以及受训教师之间通过互动进行情感的交流。情感因素加深了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卷入程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保障了他们对心理辅导理论和技能的有效学习。

“参与-体验式”培训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克服了以往传统培训方式只重理论或理论与技能脱节的弊病,有效地保证了受训教师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使受训教师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最终形成个人化的心理辅导理论。

三、“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基本过程

“参与-体验式”培训是一个以问题为起点的五步递进式循环过程,即以对问题的探究与澄清为起点,经历情境设置与体验、尝试辅导与实践、经验交流与分享、辅导理念与技能五个个性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问题探究与澄清阶段,是让受训教师自己发现问题,分析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并对自己进行设想,进而形成计划的阶段。培训教师要引导受训教师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受训教师考察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动机、澄清问题(理解心理辅导实质)、制订计划、确立目标。

第二阶段是情境设置与体验阶段,是通过情境设置让受训教师发生观念冲突并产生情感体验的阶段。受训教师在这一阶段中依次经历了置身于具体情境中、激活原有知识和观念、新知识与原有观念产生冲突、体验心理辅导过程以及对辅导活动的开展作出计划等过程。

第三个阶段是尝试辅导和实践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受训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能解决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受训教师解决学生的日常问题与学习问题是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来进行的。受训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以反思日记的形式,写下辅导的体会、感受、心得以及不明白的问题,并不时对自己作出评价和提出要求,再通过查阅资料或寻求同事与专家的帮助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阶段是经验交流与分享阶段,这一阶段是受训教师进一步澄清问题、考察并理解心理辅导的方式和策略、激发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交互作用、团体互动相互观察学习、反思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并进一步增强体验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在受训教师积累了一定的辅导经验之后,以开展心理辅导研讨会的形式,让受训教师报告各自的辅导经验,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经验。

第五阶段是辅导理念与技能的个性化阶段,这一阶段是受训教师经过自己的实践和行动研究后,再进行考察与反思,把所学的理论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理论与技能,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技能。受训教师分组研讨心理辅导实质和价值,在团体互动中反思适合自身特色的辅导方式和策略,计划和实施心理辅导的研究课题,撰写心理辅导专题研究报告,并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我理论体系和提高技能。

四、“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策略

为保障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参与-体验式”培训可采用以下培训策略。

1.积极引导,主动参与

为了激发受训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培训时从创设与受训教师实际相关的情境入手,引导他们思考这些与他们日常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先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把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培训内容中来,再一起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探讨和学习。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脑力激荡,师生、生生对话,互动分享等方式,让受训教师的注意力和兴趣始终围绕所培训的内容,并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

引导受训教师主动参与,一改传统培训模式中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之间的单向交流模式,形成了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活跃、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情景,还可以将受训教师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现出来,有利于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以及受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学习,使他们都能在反思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2.创设情境,充分体验

在传统讲授式培训中,单向传递通常采用灌输的方式,很少涉及受训教师的认知感悟和情感体验,这就容易打击受训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参与-体验式”培训强调关注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感悟和反思内化等心理活动。在该培训中,受训教师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

3.交流互动,经验分享

“参与-体验式”培训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采用自我表露、头脑风暴等方法,让受训教师在交流和互动中充分分享彼此的经验,不仅分享以往的辅导经验,而且分享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新的体验;不仅与其他的受训教师进行经验的分享,还与培训教师进行经验的分享。经验的分享有利于受训教师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学习,并在反思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达到使受训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目的。

4.现场演练,促进应用

“参与-体验式”培训的目标是让受训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能,最终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理念和辅导技能。要达到形成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理念和辅导技能的终极目标,就需要受训教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断地融会贯通,并在应用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5.运用反思,整合经验

篇9

关键词:位置服务;移动学习;教师培训;情境感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7-0082-04

一、研究背景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中,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的整合,形成校本网络研修的模式,该模式旨在借助网络研修平台,在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理念下,改革与创新教师的教研与培训,打破传统教研培训活动的时空局限与资源交流的限制,将面对面研修活动与在线研修活动密切结合,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1]当前,网络研修依然是以在线学习的形式进行,此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校本研修,有了很大的改进,相对于灵活的移动学习,又存在许多限制和不足,尤其是在碎片化学习、微型化学习和情境化学习的理念下,以及中小学教师的工学矛盾,有必要开展移动学习在教师网络研修中的应用研究。[2]

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正式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基于位置的“学习空间”的变化,即在移动学习研究中,地点(位置)与学习任务(事件)、人物、时间构成了移动学习活动的四个维度。而位置服务技术能有效地感知当前学习用户的状态,尤其是学习信息的交互,对其共性特征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从教育大数据的角度出发,这无疑为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和网络研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通过自主设计的移动学习平台,结合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提升工程的教材,探索位置服务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其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撑。

二、研究现状

1.位置服务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位置服务(英文简写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俗称定位,它是由移动通信网络、空间定位和分布式计算等多种技术,结合坐标、经纬度等信息,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通过相关智能终端定位用户的实际位置,再通过软件或网页等方式为用户呈现并提供其它相关的位置服务信息。[3]

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要求在911紧急呼叫业务中能精确定位用户所在的方位,以便及时提供救援。再者就是全球定位技术,如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共同构成全球四大卫星导航,囊括了商用、军用和民用等多个方面。

当前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发展推动了位置服务的发展,在定位追踪的同时,加入了情境感知功能,即通过智能移动设备计算用户所处的环境实体的信息,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和活动等信息,以此描述用户当前的状态,并依据该状态信息为用户提供适合当前任务的服务或资源。在这方面的研究,不管是技术开发或是应用,都已经相当成熟,比如来自europe media lab(欧洲媒体实验室)的Deep Map系统,除了具备位置信息感知功能,还整合了语音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该技术将情境感知的范围扩展到用户的语音;[4]国内学者则给出了移动情境下位置感知服务体系结构框架,包括了用户的概要信息、环境信息、系统平台信息和服务内容等方面。[5]

2.位置服务的教育应用价值

在位置服务教育应用方面,尤其是在移动学习过程中,通过收集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历史数据,比如学习资源(Resource)、学习行为(Activity)、学习位置(Location)、学习时间(Time)等,并使用相P的标准进行规范化表达,尝试以此来描述当前学习者学习情境及其状态,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算法挖掘一些共性特征,发现其中的偏好模式,进而有针对性推送学习资源,这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有教师的继续教育等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构建基于地理位置的学习需求分布,辅助教育决策

基于位置的数据,可以将其转换为经纬度数据,再通过百度地图或高德地图的在线应用――云麻点图,将经纬度数据展示在地图上,通过此方法可以对位置数据进行可视化,初步了解学习者的地理位置分布,通过此地理位置分布,结合学习者的学习数据统计,就可以初步了解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对不同技能或知识的需求,构建基于地理位置分布的学习需求分布,如图1所示。

(2)基于位置服务构建个人知识地图

国内广州大学廖宏建提出通过位置服务技术构建基于位置或情境的个人知识地图。一方面,通过位置与情境的相关性,由系统为学习者提供相匹配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就是获取隐性知识或间接知识,即学习者通过其社会关系网络来获取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6]

(3)位置服务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智慧校园,成为各大高校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智慧校园是在当前校园网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远程管理与监控校园环境(宿舍、教室、实验室等),并对教学资源(图书馆、多媒体设备等)和教学服务(课程管理、学籍管理等)进行信息化管理。[7]其中,环境感知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通过视频或传感器随时感知、捕捉和传递相关人员、设备的信息,尤其是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包括学习活动(Activity)、学习位置(Location)等。[8]国外American University提供的Campus Connect Service,学生通过移动手机使用该服务可以获得智慧校园般的体验,包括校园导航(Rave Guardian)、朋友圈(Rave Groups)、校园情境感知(Rave Academics)、校园广播邮件(Rave Email)等。[9]

综上所述,位置服务教育应用主要在于移动学习、图书馆服务、校园网建设等方面,但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或培训方面的应用,却是寥寥无几。以关键词或主题词“位置服务”在知网进行搜索,再以关键词或主题词“培训”和“远程教育”进行“结果中检索”,检索结果中直接相关的研究为零,但间接相关的研究则是基于移动学习开展的,而且是偏向于系统平台开发方面。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此次实践是基于某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教师培训实施的。该工程根据国家教育部2014年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制定了相关的培训课程标准,并指出要通过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重点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10]

实践过程中采用了本文设计的学习资源与移动学习App。在移动学习过程中,随着时间序列的发展,教师学习位置的动态变化导致了学习发生时所处的场景也是随着时间发展而变化。而移动学习App则在后台记录这些随着时间序列发展的学习数据,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智能手机联网时的IP地址,通过该IP地址标记学习者的位置,尝试以此位置去关联各种学习数据,并通过数据去量化移动学习下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相关因素,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最终要知道如何去为学习者提供或推荐相关的学习服务。

2.立体化学习模式设计

在混合式培训过程中,现场集中讲授作为培训的主要方式,该方式现场授课时间短,内容量大,学员短时间内难以消化,而网络研修可以弥补该不足,方便学员在现场集中培训之后继续学习,专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继续跟踪学员的学习情况。

其中,网络研修在移动端,二维码将现场集中培训的纸质教材与在线学习资源进行同步关联,二者的结合如图2所示,①是学习者学习纸质教材,②是学习者基于移动终端学习数字化教材,③是纸质教材的配套数字化教材,纸质教材上每一节内容都配有对应的二维码,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纸质教材上对应的数字化资源(微视频),即为④部分。通过①②③④四个部分,即可将数字学习资源、在线学习平台以及纸质教材进行关联,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学习模式,实现线上学习资源与线下纸质教材的同步。

3.基于位置服务的培训App功能设计

与其他学习App的区别在于,一方面是不限制学习者群体,即不设置注册登录的功能,泛在学习应该是面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强化了情境感知功能,通过GPS和网络等方式对学习者所处的情境及其访问的学习资源进行监控。主要功能有情境感知、视频学习、签到、求助和分享等。

其中,情境感知包括访问者的IP地址记录、访问时间、访问的知识点内容以及在线交流的文本等,这些内容都将构成后期数据分析的基础。

视频学习。为了帮助学习者快速确定想要学习的内容,对视频资源进行三级结构化。比如一级标题可以是微课制作、PPT课件,或者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那么二级标题则是对一级标题的进一步细分,比如可以是PPT支持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的可视化、PPT课件的微课制作等,三级标题最为具体,相当于项目活动的实施层面。学习者只要用手机扫描纸质教材上三级标题对应的二维码即可观看对应的微视频。

求助和分享。在视频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向其他人求助,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上传的方式呈现解答问题的过程;分享则是通过自拍,将照片或视频上传,该方式更可以说明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获得好的学习体验。

4.基于位置服务的培训课程资源设计

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是我国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如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如何有效整合线上数字化资源和线下纸质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大部分学习资源是针对线下纸质教材进行立w化建设,如以传统纸质教材、配套习题集和学习指南等形式构建教学包,或者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科网站或教学信息系统等多媒体资源,以此构成三层的立体化教学资源。[11]而伴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新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传统的数字化资源有必要重构;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学习资源的可定制化特性及其服务体系的建设。[12]

结合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需求,构建立体化的学习资源,一方面是实用,即切合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纸质教材与线上资源需要同步关联。因此,我们将学习资源细分成三级结构,如表1所示。将教材进行模块化,每个模块下又包含不同的技能点。为了便于视频管理,也为了记录一线教师浏览视频的数据,我们对每个视频进行编码,如表1所示。

四、研究结果分析

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浏览的视频,即视频编号,它与学习资源设计中的三级标题是一一对应的;二是是学习者在线学习时的IP地址,将IP地址转换为对应的经纬度,可以粗略地定位学习者的位置;三是学习者登录学习平台的时间。

截止到2016年四月初,App后台收集到了1069条数据记录,除去无效数据99条,得到948条有效数据,如图3所示。对其中的IP数据,通过调用百度地图的IP定位Api,可以粗略地定位学习者的位置(县级位置),如http:///location/ip?ak=’’&ip=’’&coor=’’,其中包含了三个参数――ak、IP和coor,其中ak是在百度地图上创建应用时生成钥匙,用于访问百度地图应用的依据,即access key;IP则是百度地图定位学习者位置的参数,在实践过程中,IP地址则是由学习者访问移动学习App时后台记录的数据;coor则是调用百度地图api时返回的坐标格式。那么通过上述链接访问百度地图api之后,所返回的数据包括address(吉林省长春市)、city(长春市)、district(区县)、street(街道)、point(经纬度)等。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IP地址定位的结果精度较差,因此笔者再通过百度地图提供的Android定位SDK,该SDK可以通过GPS、基站、Wi-Fi等多种方式定位,提高定位的结果精度。[13]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将定位精度精确到县级层次,即以县级为范围,了解并获取各县对教学资源中的PPT技能、Word技能和Excel技能的相关视频的学习频率,如表2所示。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确实存在个别县的学习者会集中地关注三者技能当中的某一种,如南宁横县的学习者,关于PPT技能的视频的学习次数,相对另外两种技能的视频的学习频率要高,因此,是否可以认为横县的学习者可能更加需要关于PPT技能的学习资源,是否可以向其推送关于PPT技能的学习资源呢,是否又可以此构建基于地理位置的学习需求的分布呢。另外,由于数据量的问题,在这个结果中不能说明该县级的地理位置对该技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但从某种程度上思考,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趋势,因此有必要在培训过程中增加这方面的学习资源,包括技能本身的学习资源、与技能相关联的内容。

五、结论与展望

基于位置服务的培训,其最大特点是基于“位置”的学习数据跟踪。从个体层面看,通过情境感知可以有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源;从宏观层面看,可以了解区域内关于培训内容的整体的学习需求,即基于某个地理位置构建其W习需求分布。但不管是个体,抑或是宏观,关键的地方在于位置的准确性,难点在于数据量,要想发挥位置服务的作用和特色,就必须提高位置的准确性及其关联数据的分析。

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包括几个方面:①提高位置服务中学习者定位的精度;②完善位置服务下信息感知功能以及移动学习App的学习支持功能,争取获得更多不同方面的信息;③拓展和重构相关的学习资源,以期更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和教学研究;④增加问卷调查功能。以期为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或培训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立,郁晓华,祝智庭.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2011(11).

[2]姚红静.移动学习技术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融合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

[3]“Permanent Reference Document SE.: Location Based Servic”, GSM Association[DB/OL].http:///wiki/Location-based_service.

[4]RAINERM[DB/OL].http://geoinform.fh_ mainz.de/zipf/aims2000-IntegrationSmartomponents.pdf 2001.

[5]周玲元,段隆振.移动情境感知服务系统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8).

[6]廖宏建.移动学习中基于位置服务的个人知识地图及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4(6).

[7]JM Kahn,RH Katz,KSJ Pister.Next Century Challenges: Mobile Networking for “Smart Dust”[J].AcmMobicom,1999:271-278.

[8]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9]AU Campus Connect Service[EB/OL].http://american.edu/oit/software/AU-Campus-Connect.cfm.

[10]教师厅函[2014]7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Z].

[11]余朝文,张际平.基于网络学习型社会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6).

篇10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116029)?

摘 要:中小学心理教师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途径,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途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小学心理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只有认识到中小学心理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明确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不断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其今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促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得到健全的发展,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还可使学生学习相关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技巧,促进其全面发展。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中小学心理教师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教育。可见,心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中小学心理教师贡献自身力量。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建设良好的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而中小学心理教师作为中华儿女的一部分,也应履行自身职责。中小学生的发展与家庭、学校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成长,而且通过全体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努力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二、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关于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到了相应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

1.关于如何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很多观点值得深思,马晓晶提出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的相关内容[2]。

2.关于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工作内涵也有一定的研究,王宏方认为学校心理学者的工作内容包括学生信息收集、学校系统协调、直接与间接服务以及预防与干预四项[3]。

3.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层出不穷。

4.心理教师这一岗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各个省市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地位薄弱,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心理教师这一行业还没有的到充分的发展,尚属一种新兴职业。学校、家长、老师也没有的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时候都搞形式主义。在许多学校并非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专职心理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很小。许多学校虽建立了心理辅导室、购买了各种心理辅导器材,但并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在高校也未的到足够的重视。

2.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缺乏

笔者在参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时,许多心理教师半路出家,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首先,他们对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只对某些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对一些较前沿的心理学理论缺乏较全面的认识。再次,他们虽掌握了一些心理技术,但不够精通。最后,他们多数只关心某些心理技术怎么用,而忽视了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

3.心理辅导与心理辅导研究缺乏一定的体系

心理辅导与心理辅导研究是中小学心理教师必备素质。然而,中小学心理教师对心理辅导的内容、种类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评估、心理会谈、心理干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形同虚设,没有实现应有的价值[4]。

三、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依托专门的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管理制度,通过各方面的学习,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5]。

(一)建立中小学心理教师认证制度和管理制度

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有相应的学历要求,还要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有具体的规定。教育部门要对中小学心理教师也要有专业的培养模式,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录用和管理、岗位职责、评定方式。心理教师还应当接受专业的学习、拥有心理教师资格证书、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等,使心理教师这一这也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心理教师专业发展还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组织和学术期刊等实现。在这些方面的提升,我们可考察欧美、日本等国家取得的成果,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发展能够迅速发展。

(二)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明确自身角色

要想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首先要解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内容。它包括学业的发展的教育与辅导,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生活适应的教育与辅导[6]。心理教师还必须对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这几个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心理辅导是对心理状况良好的学生,对未来有可能遇到的危机事件进行预防,发展性的辅导。心理咨询主要是对那些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预防性的辅导。心理治疗是对那些心理与行为失调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恢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矫治性的辅导[7]。

心理教师还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心理教师应当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活动的策划者、家庭沟通的桥梁、班主任的助手、学校相关角色的参谋者、培训者[8]。作为心理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以积极的角色感染学生。心理教师还要防止角色不清或角色混乱。只有认清自己的角色,按角色行事,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我们认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良好的自身素质的包括:良好的心理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尊重、爱心、热心、智力完备和人际关系和谐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必要前提。专业知识包括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包括设计实施心理活动课、心理测试、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的技能、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资料的收集等。

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迫在眉睫,中小学心理教师可通过自学,全方位了解各种心理学流派和各种心理技术的内容,以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参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以更为扎实,可靠的理论指导实践;还可以通过同行之间,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当然,理论水平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心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心理教师应注重科研,进行校本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心理学源于西方,多数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也由西方传入,由于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差异,这使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能全盘接受西方心理学的成果,而要根据实际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我国心理教师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开发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心理评估量表,开发更为适合中小学身心特点的心理辅导技术。心理教师注重科研的本质要求是要注重创新,心理教师要成为专家型教师。

校本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关注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更是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良策。校本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调动学校、教师的自主性,进而开发适应当地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资源[9]。

(五)心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开设心理课程,更要把心理健康这个课题渗透到其他学科已得到普遍的认识。中小学心理教师帮助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渗透、教学过程的渗透和学科教学评价的渗透[10]。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正好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应该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心理教师可以帮助其他教师还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各位教师应通过以上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发展。例如各位教师可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给学生以合理的期望,促进学生潜能增强。各位教师还可以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增进学生情感,促进团体动力的提升。

(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笔者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设备还不是很完备甚至几乎没有,这样不利于心理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设备已相当完备,但是,这些设备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应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仅仅是摆设而已。例如:有些学校的沙盘治疗室已安装了摄像头,对于沙盘作品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可是,这些设备均未得到合理的利用,这样既浪费了资源,也不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因此,中小学心理教师如何较好的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用来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这是心理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软件既可以用来提升心理教师专业能力,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当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 马晓晶.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7:18-20.

[3] 王宏方.解构学校心理教师工作内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2:4-7.

[4] 高亚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0:15-18.

[5] 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

[6] 徐光兴.学校心理学教育与辅导的心理(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9.

[7] [10]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

[8] 温小玲.浅谈学校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7:46-47.

篇1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工作经验;重庆市沙坪坝区;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0-0010-03

重质量、重内涵 提高心育实效性

记者(以下简称记):袁主任您好!2012年,重庆市沙坪坝区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这是对沙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肯定与支持。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沙坪坝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

袁宇副主任(以下简称袁):重庆市沙坪坝区共有中小学校84所,在校学生8万余人,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区就开始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宣传、专题讲座、心理咨询、课题研究等方式在师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沙坪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沙坪坝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区域内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区文明办设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科”,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区教育党工委、区教委成立了“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区教委设立了德体卫艺科,具体负责全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区教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意见》《关于聘任中小学德育心理中心组成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每年的教育经费预算中列出20万元专款,有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前,沙坪坝区的教育已由重规模、重硬件迈入重质量、重内涵的发展阶段。区教委明确提出,教育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要求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各中小学均制定了《三年内涵发展规划》,把育心育德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在规划中认真谋划,在工作中努力推进。各学校成立了心育机构,落实心育人员,安排心育经费,增添心育设施,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内涵发展有机融合。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督导考核范畴,考核结果直接运用于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校领导班子的综合评价之中。这些措施使区域教育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创新教师培训机制 打通心育发展瓶颈

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心理教师队伍。沙坪坝区在师资培训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有实效、有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之路,请您谈谈沙区的师资培养模式。

袁:随着时展,师资的薄弱、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区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坚持三个纳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全员覆盖

一是纳入校级干部培训。在校级干部的岗职培训、提高培训、研修培训和校级干部中心组学习中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严格执行不少于16学时或课程总量5%的“硬杠子”,让每名管理者都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能够领导学校开展好此项工作。

二是纳入教师全员培训。针对中小学生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开发培训课程和资源包,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在中层干部、后勤服务人员等各级各类培训中,均安排与岗位贴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面向全员的通识培训,强化普及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帮助教职工调适自身心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夯实了心理教师队伍的基础。

三是纳入专业成长培训。我们在区教师进修学院设立“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两名专职教研员。举办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心理教师“导师制”培训,组织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通过专家系统讲学、案例督导、实践考察等,培训出一批批较好地掌握了心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兼职心理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部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采取联合办学模式培养认证心理健康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全区所有学校都配备了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2.建设“三个阵地”,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础条件

一是建立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心。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心面积约200平方米,配备音乐放松椅等专业设备,由两名持证的心理咨询师管理,对全区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成为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龙头。

二是建立校级心理辅导室。区教委组织开发了《沙坪坝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为学校开展教育提供解决方案。我区100%的中小学在地方、校本课程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100%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并每周开放,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辅导室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提出相关意见或建议;指导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本校教师自我心理调适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能,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

三是建立校外心理健康培训基地。我们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借助专业力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协议,利用高校资源建立校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教授担任导师,指导开展科研、个别培训等工作。同时,高校的研究生深入中小学,定期到校开设心理辅导课、做团体辅导、开心理讲座等。

3.实施“三项举措”,创新心理健康培训工作机制

一是构建三级教研网络。第一级为区级中心组,由区教委发文聘任,组织开展全区性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起示范辐射作用;第二级为片区学习组,将全区中小学分为七个片区,把区中心组成员安排到片区,负责所在片区的学习交流与活动组织,在片区开展校际间交流活动;第三级为学校教研组,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负责学校心育教研、科研、交流、竞赛等工作。

二是科研引领教师成长。以教育部规划课题“西部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为引领,在全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同时,各中小学“变问题为课题”,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小、实、新、活”的研究与实践。如重庆七中开展了“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转化后进生”的研究;天星桥中学开展了关于学生考试焦虑的调适的研究;嘉陵小学从语文学科教学入手,研究如何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等。心理健康科研把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了一大批教师,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三是以赛促培,提高心育能力。我区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竞赛等活动。每次组织竞赛,我们的着眼点不在结果,更关注过程。赛前开展专题培训,赛后及时总结反思,邀请专家作点评辅导,把赛课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看到成绩,也找到差距,以竞赛带动队伍建设,以竞赛推动工作开展。

4.实现“三个转变”,彰显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全员心理培训使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瓶颈”,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心理教师孤军奋战的状况,走向了校内外“全员育心”的方向。全员心理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单一的宣传走向多途径的心理关怀,由重形式转向重内涵的专业化发展。

以“学本式卓越课堂”为阵地 探索心育有效形式

记: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探索实践,为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开辟了一个良好且有效的阵地,请您简要谈谈“学本式卓越课堂”的理念。

袁:2012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渝教基[2012]53号),启动了全市“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卓越课堂”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让所有学校变得更优秀,让优秀学校变得更卓越”为理念,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改革方向,发挥督导评估的引导、监督、改进和激励功能,引导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卓越课堂”是重庆市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好课堂”理念、境界或形态,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系统。

全市启动实施“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以来,沙区围绕内涵发展主题,抓住学生发展根本,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

实施区域“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是沙坪坝区推进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加快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的有力行动。在“学本式卓越课堂”核心理念及价值取向的引领下,我区把目光聚焦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堂形态——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上,积极迈出了探索教学改革的步伐,创造性地将“学本式卓越课堂”理念与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的有效形式。在此基础上,还推出了具有我区教改特色的“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评价指导标准”。

“学本式卓越课堂”坚持以建构主义、团体动力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取向作为评价心理活动课的价值标准,将教育性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出发点,既重结果的有效性,更重过程的有效性;既关注教师,又关注学生;既遵循了“学本式卓越课堂”的通用标准,同时也保持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学科特色。

“学本式卓越课堂”着力于把“讲堂”“教堂”变成“学堂”,促使“教本”向“生本”全面转型,实现学生主动、活泼、健康发展。“学本式卓越课堂”的理念和实践都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育行政、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的联合驱动功能,产生了广泛影响。

以“示范校建设”为引领 促进校际均衡发展

记:沙坪坝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探索了许多切实有效、有自身特色的途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便是其中之一,请您简要谈谈这项举措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袁: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新形势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巩固和提升示范区成果,我区在推进合格/示范心理辅导室专项评估的基础上,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评估导向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工程,将全区所有中小学按照示范学校和薄弱学校、大型学校和小型学校、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强强联手,强弱帮扶,共享区域资源,缩小了校际差距,实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

我区制定并出台了相应的示范校建设评估标准。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发展、积极导向、引领示范等原则,从顶层立意,将考评指标分解为领导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辅导室建设、教育科研、全员育心、学校特色七大类,涵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组织保障等方面。通过顶层立意来引导学校全面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整体规划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我们立足区域实际,通过调节指标的得分权重,突出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的工作重点。此外,我区在制定标准和实施评估时,尽量体谅学校难处,对辅导室建设、学校办学条件等硬件要求从实,学校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不盲目追求设施设备的齐备与奢华,重在实用、够用;在软件要求上从严,坚持标准不放松,宁缺毋滥,确保“示范学校”真正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宣传、启动以来,效果明显。各学校纷纷按照评估标准,逐项认真自查,巩固成果,提炼经验,弥补不足,促进建设。暂未达标的学校也积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整改。通过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师生们都过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积极探索 构建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记: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已经出台,请您结合《纲要》谈一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袁:“非凡与平庸的主要差别不在于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而在于人的思想与精神,在于人的心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普照心灵的阳光工程,是激励奋进的希望工程。我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人为本,全员育心”使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由心理教师孤军奋战走向校内外全员育心,由单一的心理宣传走向多途径的心理关怀,由装点门庭的形式化走向注重内涵的专业化,由一花独放的典型示范走向万紫千红的整体提升。

“以人为本,全员育心”使基础教育变得更加“柔软”:由居高临下走向平等对话,由强制压服走向尊重接纳,由灌输说教走向共情疏导。

篇12

实、新、特是我区工作的指导思想。

“实”――工作从实际出发,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扎扎实实的工作,

“新”――工作要有新意,工作方法新,思想观念新;

“特”――工作要有特色。

提高学生心理机能,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我区工作的目标。

以研究学校心理教育为主,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与途径是我区的工作任务。

我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始于1992年,在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局各级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正式成立。为了使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取得成效,我区把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丁榕同志从北京四中调出,担任“咨询中心”主任。1996年我区又成立了“西城区心理教研室”。

经过几年的风雨和坎坷,我区的心理教育工作在摸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多三少”倾向:研究外化多,内化少,研究共性多,个性少,研究事情多,人员少。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两多两少”问题:家长管教多,民主少;说教多,沟通少,始终把孩子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教育者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要以育人为本,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情感,要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加强学生心理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几年来我们举办了多种心理教育培训班,培训学校心理教师1000余人次,编写了学校心理教育培训丛书――《心育指导》、《心育教案》和《心育个案》。编写了西城区德育丛书――《心育丛谈》(上下册)、《心育探究》及《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1~6年级,共六册)。这些材料对于提高教师的认识,搞好心理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十分重视吸收全国各地的心理教育经验。我们到上海、厦门、河南、新疆等地考察学习,考察结果为我们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拓宽了思路。

二、注重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队伍是关键。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形成五支队伍:(1)指导我们工作的专家队伍。专家为我们出谋划策、把关定向、技术指导、上课培训。(2)有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是我区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3)经过培训的兼职队伍。(4)热衷于心理教育工作的积极分子队伍。这些积极分子人数多、范围广,有校长、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及职员,他们全部在教学第一线工作。(5)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队伍。

为了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投入心理教育工作,我区先后两次表彰了心理教育先进学校和心理教育先进个人。共17所中小学获我区“心理教育先进学校”称号,9所中小学获“心理教育科研特色学校”称号,18所中小学获“心理教育活动特色学校”称号,10所中小学获“心灵之友”称号。这种表彰和奖励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的心理教育工作。

三、科研先行,积极开展工作

心理素质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许多工作需要不断摸索。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心理教育在五育当中的作用,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心理教育的途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对我们来说都十分陌生。心理教育科研迫在眉睫,为此,我们把“如何建立和使用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作为科研突破口,开始了探索心理教育的实验。经过五年的研究,这个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专家、学校及老师的认可。为了扩展研究范围,我们召开了两次心理教育年会,共收到论文300余篇,这些论文涉及到心理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心理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心理教育活动、学校团体咨询等内容。

四、以点带面,使心理素质教育实验不断深入

为了搞好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我区首先在159中、鲁迅中学、13中、商贸职高进行了试点。经过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出了授课、测试、咨询、反馈、训练活动等系列模式。为了推广试点经验,我区在13中召开了心理素质教育现场会,展示了13中心理教育的经验。1999年在我区外国语学校举办了第二次心理素质教育现场会。该校介绍了心理教育的开展情况,现场展示了26个班的心理教育活动,同时还举办了全区的心理教育展览。之后,全区心理素质教育逐渐深入。如,北京八中经常举办青年教师的交流活动,重视校园心理教育环境建设。他们把一层教学楼做了学生心理咨询室,针对学生的热点问题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把心理教育融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161中,学校把重点放在培训一支懂心理教育的教师队伍上,曾先后派出20余名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师大二附中,学校经常请专家为教师讲课,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教育的认识。实验二小,注重对教师的培训,要求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他们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师生交往与亲子关系”,提出“以爱育爱,以会教会,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成长环境。顺城街一小,在为家长开展心理培训方面做出了榜样,家长受益匪浅。三里河三小,把心理教育当成优化校园环境的一个手段,设计了一套调试心态的方法和技巧,成立了“心语室”,开设了心理素质课,摸索出了“认知法、操作法、集体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四种学生体验情境的方法。

目前,我区的心理教育正在逐渐深入。

五、几点体会

1.领导积极性与教师积极性同时调动

区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之所以有今天,主要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校长、教师的支持,这两个积极性缺一不可。北京市教委、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教育局的领导多次指导工作,并拨款10余万元建立了设备较为齐全的心理教育机构,给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

2.灵魂工程师与心理医师两担同挑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塑造学生的灵魂,还要做学生的心理医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需要,研究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教会学生主动去排除种种焦虑,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3.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两翅同飞

学校德育工作如同一只大鹏鸟,它有两只翅膀,一只为思想教育,一只为心理教育。这两只翅膀必须同时扇动,这只大鹏鸟才会飞得高、飞得远,德育工作才会有生机、见实效。

篇13

关键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问题;对策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学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及。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对其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从而实现中小学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何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成为当代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正确健康的心理可以有利于中小学学生形成聊好的品德。中小学的对是非的界限不明确,对道德层面缺乏基本的认知,以自我为中心,道德认知盲目。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对是非观念的明确,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心理健康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从而有利于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心理素质作为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中小学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从而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也在不断前进,教育体制改革中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改革的重中之重,强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表现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新工程[1]。

(三)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

心理健康作为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对人才的选拔过程中处于第一地位,大量的事实证明,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都是以个人的心理健康为优先条件。中小学学生正处于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日益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其存在心理问题,促进中小学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还是以上课为主,途径上存在单一性的弊端。部分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上建设不完善,难以形成全方位、系统性、多层次的健康教育系统[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需要财政支持、设备配套、师资水平等等多方面的融合,但是这些在短时间内难以健全。同时由于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长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双方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把心理教育责任推给学校,而忽视了自身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的最大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心理健康老师作为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必须具有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但是目前,部分中小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缺乏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培训,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大多实在优秀的教师骨干中选出来的,心理教育知识的培训时间短,导致教师的心理教育专业技能不到位。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单一,教育方法僵硬

现阶段,部分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以上课方式为主,具有单一性,在课堂上的讲课形式主要是学生讨论、教师授课等,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力度,导致中小学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某些中小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学生的考试课,这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作为考试科目,这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最后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生活学校中的渗透力不足,没有与教师工作、班级活动、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缺乏实践性。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投入,

首先中小学校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力度,学校应该应聘专门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的主要教育人才,让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涌入教育事业中来。对在校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于培训后的优秀教师,让他们转换岗位,从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中小学可以聘请高校的相关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人才,来学校做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讲座、报告,并且对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决策者,应该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学校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心理教育管理机构,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能力,提高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并由专门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专业定期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成立专门的研讨机构,学校根据中小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最终的教育目标,将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落实到位[3]。同时,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运行机制,家长也要明确职责,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形成一种和谐的家庭和学校双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针对全校学生,中小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教师讲课、学生讨论、课外活动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使其的心理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保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四)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理解

我国的教育方向是以素质教育为主,一次,中小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将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其心理素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校教师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加深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学校领导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措施,在思想上做到根本转变。

总结: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新时期人才建设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论述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发现目前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途径单一和方法僵化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健全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和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理解的对策,目的在于不断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有效、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建军.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1,33:87.

篇14

一、运筹帷幄,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向

针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了指导意见,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是人的发展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体现。因此,加强领导,落实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的精神,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明确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对全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思明区教育局组成了由分管副局长牵头的区教育局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教育局相关业务部门的德育专干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负责具体管理和业务指导,各校心理专兼职教师具体负责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架构,从统筹规划,具体管理和业务指导,监督推进,具体实施等诸多环节,确保各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规划先行,制度保证。结合思明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思明区教育局于2007年出台了《思明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规划(2007年~2012年)》(以下简称五年规划)。2006年年底思明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在“思明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现场会”了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五年的培训规划(初稿)》。

“五年规划”的许多提法和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思明区明确规定:凡中小学班主任、学科课程任科教师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者都必须参加总学时为100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文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原理、中小学学生学习策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等;在培训形式和时间上也作了十分具体的安排。

“五年规划”中还就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辟专栏,举行讲座、咨询、辅导,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教研活动进行了具体的规划,特别是对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制度保证。

3.人员到位,工作落实。我们克服困难,积极落实厦门市编办《关于核定厦门市教育局所属各中小学2005~2006年度人员编制的通知》(厦委编[2005]53号)中“完全中学和中等职校各增加2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项编制,初级中学和小学各增加1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项编制”的要求,积极为各校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师,每年都固定招聘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各校,现在我区的各中学和千人以上的小学都已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他学校也逐步配置,确保2012年本期规划到期时我区各中小学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置盲点,确保各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师资力量。

4.加大投入,硬件到位。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我区在经费预算中对学校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投入的经费给予优先保证,并对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的建设给予专业指导,确保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各校都按要求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各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布置和添置。

二、厉兵秣马,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五年规划”出台后,思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多层次的师资培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使区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有了保障。

1.专业引领。承担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比较年轻,我们对教师培训进行了新的探索:我们通过考察评估,选择有实力的社会专业心理机构来支持我们的培训,以提升我们对教师培训的专业水平。比如在2006年举办的思明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就是与今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借助专业机构的运作能力使这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借助专业公司的操作,请到了目前心理学界知名教授,如: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张日N教授和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主任赵冰洁教授对我区中小学部分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我们还聘请福建师大心理学专家连榕和叶一舵教授以及厦门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的专家来区授课。

随着学校教育和教师成长的需要,思明区在“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对教师的团体心理拓训。举办中学骨干教师心理拓训;中学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心理拓训等。

2.同伴互学。来自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是最直接和最有借鉴意义的。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们在各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对不同的问题,他们也在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他们当中来自第一线的经验也是最宝贵的。我们在培训中为老师们提供平台,让他们进行交流、研讨和观摩,达到互相探讨,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在最快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这样老师们在互相学习中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国家心理咨询师、湖滨中学的刘平超老师在思明区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会上做了开展沙盘治疗的专题讲座,使参训的老师受益匪浅;金鸡亭中学的彭波老师和槟榔中学的胡岚等老师面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公开课,开拓了听课教师的思路。

3.普及培训。根据《规划》要求,我们举办了思明区首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班,拉开了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序幕。截至目前,思明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证师资培训已完成两期,受训教师920人,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892人;预计至2012年,思明区参训教师将达2000余人,占在职教师50%以上,为我区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达到专业化和普及化提供了师资的保障;与此同时,区教育局还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参加心理咨询高级培训班,组织中学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参加团体心理拓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夏令营活动等。多层次的师资培训,夯实了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三、润物无声,彰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多年来,思明区心理健康教育依托课题研究,服务教育实践,在强化教育实效上下功夫,在激发教育对象主体性上下功夫,润物无声,彰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已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1.课题引领,各有品位。课题研究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层次和品位的重要途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实践操作模式和理论作为依托,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和不断深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也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形成骨干教师队伍,对各校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鸡亭中学的“十五”教育科研课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历经三年多实践与探索,从理论上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槟榔中学的课题《我手写我心――练字与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不仅内容新颖,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004年思明区共有18所学校被确立为“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4所幼儿园被确立为“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幼儿园”。与此同时,厦门九中、莲花中学、前埔小学、前埔南区小学还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应用与推广研究”实验学校。这些实验学校(幼儿园)以课题为抓手,有效地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2.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厦门九中于2005年5月举办了校园心理剧的专场演出和首届校园心理漫画的创作展评;该校的心理漫画创作展评活动得到省内多家媒体的报道,被称之为“继校园心理剧之后,又一个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心理漫画在我省揭开了面纱”。

松柏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积极地做好心理预防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上。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了“七个一”,即一课(心理健康活动课)、一室(心语室)、一会(心灵卫士协会)、一刊(《心灵之约》校园心理教育专刊)、一讲座、一团体辅导、一支持系统。

处于城乡结合部、以接收外来员工子女为主的逸夫中学,基于外来员工子女心理问题较多,心理咨询中心的五名兼职辅导老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级差异,如为初一学生做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为初三学生做考前考后的心理调适等;心理教师还走出校门,深入学生家庭辅导家长。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突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模式的制约,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心理讨论,探索心育新途径。网上心理讨论不但深受学生青睐,老师、家长也积极参与。

前埔南区小学以创编校园心理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达到了自助的目的。

四、师生共赢,爱心守护孩子的明天

思明区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了全区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在第三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优秀成果评选中,“思明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金鸡亭中学被评为“先进学校”,该校课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的实验研究》顺利通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评审。厦门九中“校园心理漫画”在中央文明委2006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厦门市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思明区中小学共35项成果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市2002~2005三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彰中,金鸡亭中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前埔小学分别荣获“先进集体”称号,黄园等9名老师荣获先进个人称号;在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大赛中,思明区有10个校园心理剧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路桥杯”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心理漫画大赛中,思明区有64幅心理漫画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来自黑龙江、浙江、江苏、吉林、广东等省市的教育考察团,纷纷赞誉思明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精神,让心理健康教育这块沃土开出更鲜艳的花朵,让爱的阳光呵护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注:本文由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越修改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