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培训机构的学生管理范文

培训机构的学生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培训机构的学生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培训机构的学生管理

篇1

关键词:自考;德育;教育

自学考试制度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有效形式。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创立至今,已跨越六个五年计划,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利益结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人生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在新的教育制度的改革时期,自考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也应实行新的举措。而事实上,时下的自考教育是缺乏德育建设的,因此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德育教育的内涵

德育教育是以新颖、丰富、真实、典型、富有实效性、感染性、针对性为主要标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社会认识的教育,是高校自考班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结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热情和探索的激情。高等教育德育管理工作,是超越于知识传授的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其主旨在于促进学校、教师与自考生构建和谐关系,使自考生各方面素质同时得到提升。

二、当前自考培训机构学生的德育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政府的大力支持自考培训机构的发展下,自考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将自考德育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导致自考培训机构一些学生的德育现状出现以下特性。

1.缺乏自信,奋斗目标不明确。对于自考生来说,有70%的学生是比较缺乏自信,在学校感到孤独,缺少与同学的互动以及与老师的沟通,导致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同时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导致奋斗目标不明确。而有65%理想观念过于现实,追求实惠。有些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2.意志力低,学习效果不佳。据调查:有51%的学生认为遇到困难会坚持到最后胜利,还有34%的学生不能坚持到底,有35%的学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37%的学生选了“经常犹豫”,这些反映一些学生存在怕吃苦,意志力低,缺少青春的勇气。有21%的学生表示学习缺乏针对性,带有盲目性,有21%的学生不喜欢或比较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说明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有盲目性或根本不了解自己喜欢的特长。还有18%的学生选择条件允许就会逃课,这说明一些学生在学习方面不自觉、学习动力不足引起学习效果不佳。

3.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据调查:约有25%的学生对随地吐痰不以为然,有12%学生对破坏公共财产乱丢垃圾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见学生的道德意识低下。因此加强德育,这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从根本上提高自考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三、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自考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方面的利益,同时随着自考培训机构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生源素质的下降,相当部分自考培训机构德育工作暴露不少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考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德育工作在有些学校还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重智轻德的现象。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能采取冷处理就采取冷处理,对于学生的提问有些领导表示一无所知。

2.学生德育管理的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德育管理的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目前的自考培训机构虽然要求新生一入学就认真学习学生手册要求每位学生严格遵守文明寝室、文明行为、请假等制度,并在学习后对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等,可如今部分领导都是开口说空话,既没有对学生生活中或在课堂中加强关心,也没有活动,而学生在学校就像混日子,浪费青春等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对德育目标产生怀疑。这种德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教育达不到实效性、渗透性、持续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四、加强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大胆创新。

1.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德育管理意识。党和政府一贯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法令,使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为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当前学生的德育素质已经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首选条件。首先,在体制上,树立起整体性意识,实现传统应试教育中“智育第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教育整体协调发展转变。其次,在德育思维上,树立起德育现代意识,实现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再者,在德育内容上,树立起德育创新意识,需要更加贴近大学生思想,使德育内容更加科学化。最后,要树立德育主体性意识,实现从单向灌输式向双向引导与交流的方式转变,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学校更需要把德育管理工作摆在学校教育任务的首要位置。

2.创新德育机制,明确德育目标。自考培训机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创新,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硬灌方式,必须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去比较,甄别,自我反思,自觉探索,从而得到德育上的领悟,从纷繁的现实中选择正确的道德取向。此外,明确教育目标,还需要完善德育工作新内容,德育内容的调整需要从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出发,有意识地加强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作一般规律的研究,完善德育内容,积累新经验,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又用发展的观点,动态地研究大学生德育特点,对传统的德育内容进行优化。

3.工作系列化及思想教育有序化。学校应该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兴衰成败。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深层次教育,在结合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做出深刻的理论分析,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使自身向专业化方向提高。同时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突况,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使随机教育与主题教育相辅相成,构建相互促进的整体。

4.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考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教育自己,提高自学考试学生的适应意识和能力以及自我教育性。为此,我们要注重培养考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自我陶冶、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自我修养的习惯。自考培训机构德育管理工作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变教育管理的对象为教育管理的主人,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有效地促使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促使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育管理良好有序的进行,形成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春芳.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想[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02):86-90.

[2]李晓娜.职业化教育背景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3]李中林.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讨[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

[4]罗贤菊,夏军.给学生撑一片爱的天空——浅谈初中学校德育管理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5]丁忠.自考助学班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05):141-142.

[6]刘国明.自学考试的育人功能[J].中国考试,2010,(11):57-62.

[7]欧阳天,胡东鸣.论高教自学考试助学工作德育环境的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52-53.

[8]沈鲁云.高校自考生德育工作的“边缘化”境遇及调整[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77-180.

[9]邱文祥,罗兆熊.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1):45-46.

[10]杨光玮,蒋舜浩.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5,(02):31-33.

[11]沈锦航.浅谈高校自考生的德育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124-125.

篇2

一、培训机构招生对象及培训内容

塔城市规模最大的四所机构中,小天鹅活动中心培训对象是中小学生,不存在其他学员人群,开设的培训内容为舞蹈培训;天韵少儿艺术团是面向中小学生,主要开设舞蹈培训;曼哈顿健身活动中心主要是分时段进行不同的人群培训,周一至周五进行成人培训,周末则主要是针对学生;杰帝是比其他三所规模要相对小些,是一所舞蹈类的培训机构。综合性培训机构分为培训内容的艺术综合及培训内容兼具学科性质的综合性。比如,曼哈顿是一个综合性的培训机构,它的培训不仅仅只是针对青少年,其中更大一部分的是成人培训。瑜伽培训、形体培训、瘦身健身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春蕾培训中心是一种综合性的培训机构,它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生,进行学科类培训及艺术培训。

二、培训机构的师资现状

(一)师资基本情况1、教师来源。通过调查了解,塔城市艺术培训机构的教师来源主要是艺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文工团演员、业余文艺爱好者三大类。师资来源途径不一,并不是由相关专业毕业生和具有教师资格的人来担任。2、教师学历及专业。塔城市艺术培训师资力量整体不高,机构间差异较大。从事艺术培训的教师来源不一,专业、学历水平不同。通过调查发现,艺术专业的人员专职从事培训工作的人数不多,大部分为兼职工作。从学历来看,高学历,如,研究生及低学历大专以下都为0,在学历上没有出现太低的情况,也几乎没有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3、教师年龄及培训教龄。目前塔城市艺术培训机构中的年龄趋向年轻化,通过调查发现,40岁以上的人数只有两人,占总人数的3.5%。

(二)机构对师资的管理情况1、教师聘用情况。对教师的选聘、任用制度不规范。招聘教师过程简单,比如,教授舞蹈的教师,让他们跳个舞,或者看看他们的毕业证书。机构与受聘教师间并未签定合同,只做口头上的约定。未建立教师档案,对教师的学历、工作经验、工资要求在选聘中以个人简历的形式做初步了解。针对教师教学的情况,如,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教学方式、专业程度等并未做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教师的管理,在聘任的时候,会让教师填写一份简历。在教师任教的期间,除了关注教师的考勤外,其他的管理则相对较少,如,教师的再发展及再培训是较少做为管理内容要求的。2、教师教学管理情况。对于学生在培训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给予的关注、评价、鼓励明显不足。他们认为课堂组织教学是学校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他们信奉的是严师出高徒。那么对于中小学生每周只进行一次的课外艺术活动来说,给予较高的要求往往会适得其反,或许根本收不到效果。

三、中小学生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的管理情况

(一)培训机构监管情况1、政府监管情况。在调查中发现,非法张贴广告招生、无证私自挂牌的艺术培训机构充斥着市场。塔城市艺术培训机构共12所,其中只有两所机构是合法的挂牌机构。一所是公办性质的机构(群艺馆)由政府管理,另一所是曼哈顿健身中心,它由工商部门批准挂牌。其他的10所艺术培训机构均为自行悬挂广告牌。2、业内监管情况。据调查了解,目前塔城市并没有专门的培训业内监管。培训机构没有行业协会,各个培训机构间的联系比较少,同行业间管理无序,行业内部没有管理规范。

(二)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制定情况1、内部事务管理制度。目前培训机构管理者一人兼具多职的情况存在。后勤管理、财务管理、卫生管理、考勤管理、教学管理都由管理者一人承担,尚未形成统一的制度规范条文。2、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机构管理者并未建立学生档案,学生管理停留在安排课及学生学费交纳方面。

篇3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的实施意见》,我区决定开展“放心上民校”活动,现就开展“放心上民校”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努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加强安全、收费监管,引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诚信办学,坚决遏制、取缔非法办学活动,以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学生到民办学校就读,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选择教育服务的合法权益。

二、时间安排及工作要点

(一)时间安排:2011年11月10日至2011年12月16日。

(二)工作重点: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市民办学校管理办法》、《市民办学校分类设置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广泛学习和宣传,为民办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强化安全卫生管理,严肃招生纪律,治理招生市场,坚决遏制、取缔非法办学活动。明确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对辖区民办教育工作负总责的工作机制,理顺各有关工作部门民办教育的审批和管理权限。

三、方法步骤

“放心上民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部署阶段(2011年11月10日至2011年11月20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要认真开展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举办专栏、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方法,广泛宣传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办学成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和民办学校依法办学、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各有关工作部门依法积极作为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排查整治阶段(2011年11月21至2011年12月6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要再次对本辖区幼儿园、办学机构进行全面的排查清理和造册登记,做到村不漏组、街不漏巷,并对各幼儿园、办学机构安全防卫、食品卫生管理、收费情况、周边环境等进行督查和整治。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企业要依照有关法规,对各自批准设立的学校、培训机构进行认真审查,符合学历教育、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的及时移交教育部门,符合技能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的及时移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符合民办学校分类设置标准的自行清理撤销,并及时向社会予以公告。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各自审批的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办学能力、安全卫生管理、收费行为进行认真审查,对违法违规办学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整改,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建立退出机制。

针对“放心上民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公安、工商、物价、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体育等部门要进行联合执法,采取强硬措施,坚决清理取缔外省市民办高校、民办培训学校未经备案私自招生的窝点及辖区内私自举办的民办中小学、培训机构、幼儿园,对已批准设立的幼儿园、民办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安全、卫生、收费等存在严重问题的要限期整改。

第三阶段:复查巩固阶段(2011年12月7日至2011年12月12日)。

教育部门要对“放心上民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及时复查、总结,巩固活动成果,防止反弹,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活动开展情况和突出问题要及时总结,书面上报。

第四阶段:总结督查阶段(2011年12月8日至2011年12月16日)。

区政府组织工作督查组,对“放心上民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通报。

篇4

关键词:职业培训;办学模式;创新

近年来,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立足市场,灵活办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民办职校在快速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必将影响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让民办职业培训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尽情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是职业培训人士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太原市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1 民办职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们调查了解,当前太原市民办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民办职业教育培训力量尚处在初期阶段,没有形成有力的约束体系和促进机制。第二是生源市场开发不足,数量严重短缺,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国家中职学校可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影响下,更多的民办培训机构面临着生源不足,成为制约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硬约束。第三是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陈旧老化、“软件”落后于现实发展。好多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公和校舍是租用长期闲置的地方,这在电脑培训方面最为突出,有些只有一间房几台电脑就开张。同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还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管理团队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大有拼凑糊弄之嫌。第四是办学理念陈旧,没有认识到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行为严重,没有积极培养市场、适应市场,而是简单地盲目跟从市场。办学起点不高,很少在研究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上下工夫,未能形成良性竞争之势。有的民办培训学校招不来学生,却拼命在广告上下工夫,每年大量的资金用于宣传,效果一般。

系统分析太原市民办职业教育培训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在对民办职业教育认识上出现偏差。在不少人的思想观念中,只认准普通的全日制教育才是“正式”教育,职业教育只不过是考大学无望的人的无奈选择。相当多的人还没认识到职业教育相对于全日制教育来说,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直接、更密切的一块,它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行各业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职能。其次是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在实践中自身的原因,从教育培训的设施、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到培训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师资是生拼硬凑,管理没有制度,队伍松散,导致培训质量没保障;有的培训机构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设置没有审批就非法办学,在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2 着力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

面对职业培训市场混乱割据的局面,尤其是在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基本处于“同质化”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制胜法宝。市场上好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招生人数多,主要靠学生口碑宣传其过硬的教学质量、规范的学生管理和满意的就业安置。

2.1 凝练学校管理团队的文化价值观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全体教职员工要有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并能将理念付诸行动。良好的学校品牌应体现如下价值理念:经营性的价值理念如诚信、比较优势、危机意识、开拓创新。管理性的价值理念如质量与效益、团队合作、人性化、效率优先等。还有最重要的教育活动中的价值理念如以人为本、公平等。学校只有拥有了属于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价值理念,正是有精神追求,学校才有一种张力,有无所不在、生生不息的“场”,深刻地影响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学校的文化气息和价值追求是由领头人的梦想和价值观决定的。这个领头人可能是校长,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当然也可能是一个管理团队。领头人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服务理念。并且领头人的价值选择也决定了这个团队的用人标准,用人又影响学校的发展。

2.2 提升优势专业,打造品牌

品牌是学校的生命和核心,是培训学校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当家长满怀期待要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培训机构时,当一个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成功梦想要为自己选择一个培训机构充电时,走到街上、打开网络,能接触到多家培训学校,都说自己很好,那一刻,怎么辨别哪些是可靠的?要踏入哪个门?权威机构研究证实,人们搜寻、加工和评估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教育服务时,一般都会为降低风险而选择有品牌的学校。新浪网在2007年进行过一次调查,人们在选择培训机构的考虑因素中,85.24%被访者认为“机构品牌最重要”。为此,学校要打破过去办学的“小而全”的办学思路,充分利用自身机制活、决策快的优势,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下手快而稳,选择专业精而准,要使自己的特色成为品牌,做精、做特、做强,给学生提供好的就业出路。

2.3 规范管理模式,确保培训质量

教学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忠诚度,是学校的生命线。这需要学校建立以学员为对象,以学校内部运营的整个服务过程的组织构成和制度构成来保证。从开始的宣传和咨询解答,到教学管理和实施、学员日常服务等几方面,怎么增加学员满意度?怎么建立忠诚度?课程是否体现了学术要求?提供课程产品的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目标高度,是否受学生欢迎?这需要有效的学员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学校的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内部的劳动人事管理、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广告宣传、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在教学环境方面比如通过硬件上的跟进,提高和改进学校服务规模和服务技术等,另外还有品牌的延伸、品牌联手等,涉及品牌锻造的不同方面。但家长和孩子的需要是在变化中,行业也在变化中,这意味着我们要多多体悟民办培训行业的本质,需要主动研究实现顾客满意最大化的新方法和途径,树立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内外兼修、整合营销,最后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学员和家长服务的忠诚度提高,不断提升培训学校的影响力,走向辉煌。

3 积极赢得企业、学员和政府认同

3.1 要充分运用国家有关部门培训政策,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要统筹抓好各类人员培训,各有关部门有专项的培训计划。如政府扶贫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为学校争取发展机会。在政府主导下,采取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优化环境的积极措施,对规模接近要求的积极引导扶持,同时,倡导诚信办学,为规范和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3.2 以就业为导向,赢得学员和企业的社会认同

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的目标人群多是农村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还有部分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市场需求方的主要目的是学得一技之长,尽快实现就业,取得收入,摆脱目前困境。他们最关心的是成本收益比较,即现在交多少学费,未来能挣多少钱。按照这样的要求,对照国家现行政策,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与中职生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拿不到国家的相关补助,使不少人即便进了学校门,最后又流失掉,生源大打折扣。但民办培训学校有着自己的优势,随专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民办学校师资配备较灵活,内部激励机制强,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形式多样化着力提升职业培训的吸引力。

此外,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还要同公办学校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重点是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培训质量。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新机遇和挑战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参考文献:

[1]周伶俐.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分析[D].吉林大学,2014.

[2]程涛.人力资源经理卓越工作手册[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3]石恒慧,张国荣.我国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分析及优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11:49-51.

篇5

关键词 技能培训 教育资源 强化措施 培训平台 培训模式

前言

坚持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是技工学校的办学方针。一些技工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搞职业技能培训认识上有差异,认为“搞培训麻烦、工作难做。”加之措施不力、效果不好,形成“搞培训赔钱,得不偿失”使技能培训工作发展不快;有的公办中技学校的技能培训业绩平平,与蓬勃发展的中技学历教育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 认识到位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都希望扩大办学规模,积累办学资金,增加办学实力。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搞好技能培训,能扩大学校影响,争得政策支持,取得办学收益,同时又促进学历教育的发展。

1.1技能培训的社会效益。可通过下岗职工转岗培训、在职职工技术等级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这些人群的职业技术能力,满足本行业、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技能培训的学校效益。可充分利用校舍、教室、学生宿舍、实习设备的教育资源,白天和平日搞学历教育,晚上和公休日乃至寒、暑假搞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潜力,增加办学收益,享受国家政策补贴,积累办学资金、降低学历教育成本,还可通过社会培训,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了解社会用工需求。

1.3技能培训有利于学历生管理。随着市内生源减少,技工学校普遍扩大郊县和外省市招生,住宿生日渐增多。为了加强住校生管理,充实业余生活,学校普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和社团活动。面对学历生开展第二职业技能培训,既弘扬学校学习风气,增加学生的职业技能,又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减轻了住校生管理的压力。

1.4技能培训有利于扩大学校影响。技工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三毕业生,大多是普通中学的学生。通过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培训,增加了受训人对学校的了解,有的就介绍适龄学生到学校求学。外省市青年农民工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工作后,感到短期培训不解渴不能晋升发展,需要继续深造,转而回到学校参加学历教育,起到了“培训促招生”的作用。

2 措施得力

与学历教育相比,培训工作琐碎繁杂;事情多,内容广泛、时间长。学历教育是“招生一季儿、安稳一年”。技能培训是“长年招生、每季结业”。专业多、时间短、循环快是技能培训的突出特点。因此,必须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2.1建立专门机构。目前各学校培训机构一般设在招生就业办公室或教务处,人员少、权力有限,支配和使用教育资源往往经过繁杂的审批手续。我们推荐建立对劳动力市场反应快,有一定自的专门机构,如:我们学校的培训机构对内称培训部,对外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建立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单独账户,有直接对外权力。除学校配备三名专业教师外,培训学校可针对开办培训项目自主设立专业,自主临时或长年聘用招生、任教、实训、就业安置人员。也就是事业部制的管理机构。

2.2配置专用的实训设备和教室、学员宿舍。一般来讲,劳动力市场急需的工种、岗位,就是学历教育和培训设立的专业,只是学生、学员培养对象不同。如我校学历教育主干专业是数控技术、模具钳工、维修电工和电子技术应用。培训部就开展这些主干专业的在职职工培训,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另外,我们学历教育未设的专业,培训部单独设立专业,如:针对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培训,我们开设了电气焊、计算机应用、烹饪、中西面点、家政、护理、保安、插花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教室和实训教室为培训部单独设立,专门使用,常年开班。为外地学员还专门配置了专用学员宿舍。

2.3采用年度目标责任制的办法进行考核。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只有不怕劳苦、不计时间、事业心强、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才能胜任。采用常规的奖励考核办法,不能有效地激励从业人员。因此,我们大胆改革创新,制定了有一定风险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三项指标:①年度净收益指标,扣除固定人员和外聘人员工资、实习实训和水、电、气费用等培训成本,交付学校一定数额的净收益。创收部分按比例留成。②培训学员培训考工等级合格率指标。③实训安全指标。完成指标有奖、超额指标多奖。完不成扣发工资。有效地调动了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三年来,培训学员数量和净收益,每年都以15%幅度递增。

3 开放办学技能培训

目前,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劳动力岗位和工种的需求多种多样,单靠一个培训机构,在资金和场地有限情况下是远远满足不了这方面需求的。因此要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培训办学模式,广泛开展优势互补的联合办学。

3.1联合招生。依托行业和企业、街道办事处招收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学员、有的是定向-培训。依托农村市、县政府招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有的还可享受国家政策补贴。

3.2联合实训。对实训设备要求较高的工种我们采取联合实训的办法。如市政、道桥、基本建设需求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操作和维修人员,这些设备每台都在20万元-30万元之间,靠培训机构的资金财力根本买不起这样的实训设备。我们就与工程机械生产和销售单位联合办学,有效地解决了实训设备问题。为了掌握最新焊接技术,我们借助市焊接协会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开展焊接技术联合办学,提升了培训层次,为造船厂和锅炉厂定向培训焊接工人。

3.3联合安排就业。以往的技能培训,只负责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授课实训,不涉及就业推荐。现在许多培训学员有强烈的就业要求,除了工厂企业定向培训外,我们依托人才和劳动力职业介绍机构开展联合推荐就业,增强了服务项目,扩大了培训生源。

4 统筹安排

技工学校既然肩负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双重任务,在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就要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两者兼顾及时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技能培训要制定严密细致的培训教学计划,共用的教室、实习设备和师资力量要统筹兼顾,尤其是教师课时考核要实行统一标准,实习设施使用办理严格的交接和管理手续。

其次,技能培训实行目标责任制以后,要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计算真实的培训成本,校内各项教育资源要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只有这样奖罚才公平具有生命力。技能培训的收益要全校教职工共享,达到全体教职工都支持和参与培训工作的目的。

结语

职业技能培训是大有前途的“阳光工程”,大力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为重点的职工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充分发挥技工学校教育资源和培训平台的作用,坚持为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社会力量;中职;护考;通过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02-02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中职学生没有入学门槛,在全国有护理本科、专科、高职组成的护考大军中显然处于劣势地位,加上我校每年生源爆满,教室、寝室、食堂、教师都无力承担集中考前培训,护考成绩一直不理想。我校从2014年开始,尝试借助社会培训机构,提高我校护生护考的通过率。经过两年的尝试,效果是值得肯定的,现将我校的做法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11、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3307人,毕业前参加护考3156人,年龄16―18岁,男生4%,女生96%。两届学生均为初中毕业,没有入学门槛,在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学习成绩等方面无差异。

2.方法。(1)选择培训机构。我校由教务科负责对培训机构资质、教室、住宿、食堂等条件进行考察,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如实告知学生,学生自愿选择培训机构。学校从维护学生利益和提高培训效果出发,参与过程监管,不额外收取费用。(2)培训前调查。培训开始前,自制调查表,从对护考的了解、对护考是否有信心、是否愿意接受封闭管理和学习习惯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在开学典礼结束时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现场发放问卷,发放1580张,回收1510张,回收率为95.6%。(3)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前2个月,聘请5―6名有责任心、经验丰富、好学上进的中、青年教师搭配组建一支护考教师团队。采取:①分任务:按护考大纲疾病的系统分类法把任务分给团队教师,一人2―3个系统,化整为零,采取系统负责制,同时兼顾其他系统。②找考点:要求教师不但熟悉任务系统中涉及的所有知识模块的内容,还要收集任务系统相关的所有护考试题并进行分析找出考点,逐渐成为任务系统专家,同时对其他成员有任务系统指导义务。③互请教:每人负责一套试卷的模考评讲,在评讲前集体备课、相互请教,迫使教师精通任务系统兼顾其他系统。④随堂听课和满意度调查:要求班主任以随堂听课和每周一次满意度调查等形式促使教师的学习、进步并负有责任心。教务科负责协调,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情况下部分教师接受培训机构邀请开展教学。(4)实施培训。①时间:培训时间选在考前一个月。②方式:封闭式培训,每周休息一天,每天8节课加早、晚自习。③授课:教师采取系统分类授课模式,一位教师负责2―3个任务系统的串讲、答疑和一次模考试卷评讲。④后进生管理:每次模考后,对后10%的学生集中开会,分别谈话,结对子帮扶。⑤活动:在第二周和第三周分别开展以护士节和“五四”青年节为主题的活动,停课半天,学校操场进行,全体同学参加。⑥激励机制:每次模考后评选一、二、三等奖和进步之星,给予张榜表扬。⑦班主任:同吃、同住、同上课(随堂听课)。⑧问卷调查:培训快结束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由培训方式、时间、师资、组织管理和自信心等方面组成,调查学生的满意率,不满意的写明原因。问卷由同一人使用同一指导语,当场发放,由学生独立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6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36份,有效回收率93.1%。(5)统计学方法。对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X2-检验。

二、结果

1.考前需求调查结果(见表1)。

2.集中培训与未集中培训结果比较(见表2)。

3.集中培训学生对培训模式的满意率调查结果(见表3)。

三、讨论

1.培训前调查非常必要。常言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培训前对培训学员的充分了解是必要的。从表1可以看出,70%的学生对护考不了解,80%的学生承认自己没有好学习的习惯,说明中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

2.中职学生考前集中培训效果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是否考前集中培训护考通过率具有显著差异,说明考前培训是保证护考通过率的有效措施。徐亮等认为护生对即将面临的全国护考很担心,考前辅导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为88.5%,证明教师团队的建设和授课方式达到了预计效果。要想给予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3.班级管理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大多数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控能力差,三分钟热情,虽然有愿意接受管理也想学好的愿望,但真正面对失去自由的封闭管理时,学习压力过大使他们很快会打退堂鼓,难以坚持。

4.注重学困生的管理,可以提高护考的通过率。根据“木桶效应”,要想多装水,不是增加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一般来讲,经过培训,大多数学生都有所进步,对于学困生,我们一方面采取鼓励和心理支持,增加其自信心,另一方面,让班上成绩好的同学与其结对子帮助。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每次模考后,对成绩靠后的10%的学生集中开会,分别谈话,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虽然我现在成绩不好,但我会越来越好。”

5.培训时间安排要科学。中职学生基础差,一个月时间的强化训练,效果的确不错。但从表3调查结果来看,40%的学生对时间不满意,主要认为每天8节课加早、晚自习的安排强度太大,身心疲惫,有些吃不消,部分学生有半途而废的想法,从而影响了对培训的满意度。

6.后勤保障问题多。表3看出,后勤工作的满意度不足50%,主要集中在饮食问题上,反映出饮食品种单一、不和胃口。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加上学习压力大、消耗大,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应充分考虑饮食的质量,多方协调,提高饮食的满意度。

四、结语

研究表明,中职护生参加护考考前集中培训非常有必要,在学校无力承担集中考前培训时,依靠社会的力量,利用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参与监管,对提高护考的通过率非常有效,但还存在学生经济承受力、学校监管模式、学生安全管理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协调达成共识,形成学生、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护士条例解读编写组.护士条例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邹杏婵,韩春明.中职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02-103.

Relying on Social Forces to Improve the Rat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o Pass the Test

CENG Jian-ping,HOU Sheng-feng,CHENG Ying,JIANG Wei,CHEN Yan

(Chongqing Medical and Health School,Chongqing 408000,China)

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无缝培养模式;IT培训机构

一、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困惑

从近几年软件类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来看,到机关、科研和部队等事业单位就业的越来越少,今后大多数软件类本科生将到各类IT企业就业。而现状是:一方面大量的这类本科毕业生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着急,另一方面,众多IT企业又在为招不到所需要的人才而发愁,这种就业难和选才难并存的怪现象困惑着各高校的IT教育工作者,也困扰和影响着我国IT产业的发展。

问题出在那里?显然是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一方面大多数普通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差;另一方面校企实质性的合作未能开展(因为现在的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即便录用后,往往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时间培训,才能独立承担技术工作,也就是说,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缝隙,无法直接对接,学生需要相当长的适应期(企业再培训期)才能上岗。近几年,针对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我们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类专业本科生无缝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不同,它不是直接与用人企业开展合作,而是与IT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通过集中实习实训、课程嵌入、弹性学习、建立就业基地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零适应期的软件类本科毕业生,实现学校与IT软件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样拓宽了高校软件类本科生的就业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目前国外在这方面开展的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所谓合作教育(Co-OpEducation)模式,这种模式在世界43个国家的1500所大学中实施,包括美国1000所的20万本科学生,其中不乏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合作教育是一种非常严谨和严格的产学合作办教育的模式,学生在校期间轮流在学校学习和在产业实践;在产业实践期间顶岗工作、有报酬,学生毕业前已积累较丰富的产业工作经验,受到产业界的欢迎。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但是由于受经费、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当今的中国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普通高校教学体制也不允许与企业合作办学。这就导致了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达到培养的目的。然而以就业为导向,与IT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培养零适应期软件类本科生的无缝培养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三、国内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状况

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到IT软件企业发放问卷、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目前国内高端软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设置、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历时二个多月的调查。

1.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势头不减。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未来3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高端软件人才的缺口。IT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3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创新又懂管理的IT高级人才;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白;第三类是熟练程序员。其中,一高一低两头的人才较缺。

另据国家教育部有关信息提供:中国软件还缺人才1000万人,如果以目前全国高校每年培训培养30万毕业生的规模计算,也需用30多年。

2.软件人才的岗位设置和对素质和能力要求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IT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岗位,如:多媒体设计工程师、网络系统管理员、网络构建工程师、中大型数据库管理员、软件测试工程师、WEB应用程序员、平面设计师等,这些岗位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中大型数据库管理员要求能应用关系范式进行数据库设计,精通SQL语言,胜任数据库服务器管理与应用工作。获取Oracle数据库管理或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或WindowsXP应用认证。而网络系统管理员要求掌握网络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能进行网络系统的安全设置。获取Window2000Server或TurboLinuxTLCE或Cisco路由配置专家认证。因此,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岗位划分为以下几个就业岗位群:软件开发与应用(含可视化编程、WEB应用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计算机办公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与构建(含网络构建、网络系统管理),多媒体设计与应用(含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平面设计)。

调查发现,几年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仍是持续上升的,虽然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但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势头不减,对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四、无缝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特点和运行机制

所谓无缝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实施与IT教育培训机构的企业化项目实训合作,而不是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达到零距离就业。IT教育培训机构与校方的合作方式简单、切实可行,实训项目和教师由培训机构提供,学生既可以在校内利用学校机房进行培训,也可以外出到培训机构所在地去进行培训;另外,实训项目都是面向企业实际的企业化实战项目,教师也都具有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所以无缝培养模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企业化环境、便于操作、费用少、学生易于接受等特点。

这几年我们与中国软件国际有限公司(中软国际)、上海杰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有限公司(ATA)、广州达内教育科技公司等多家IT培训机构进行了有效合作,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也积累了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经验。在合作方式和运行机制方面,我们采取:一是让机构开展校内培训、生产实习企业化的试点,即请进来。

二是走出去,我们派出青年教师到上海和广州进行企业化项目师资的培训,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与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既重视准企业环境中的实训,更重视实训后的就业。

五、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面向省属普通高校本科学生,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

1.方案实施的原则(1)基于无缝培养模式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强调的不是与用人企业的合作,而是与IT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实习实训、课程嵌入、弹性学习、建立就业基地等多种形式,在企业环境中通过项目实战,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采取企业化项目实习的培养途径,培养零适应期的计算机高端应用人才。

(3)充分利用IT培训机构与众多企业广泛的联系,以及这些企业对这些IT培训机构所培训学生能力的认可,搭建校企之间的桥梁,填补校企之间的缝隙。

(4)学生自愿参加培训,由IT培训机构负责将其培训后的学生直接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

2.方案的组成和内容。实施方案由学习学期和实习实训学期两部分组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学期课程嵌入、弹性学习在教务及时间上的安排,实习实训学期实训内容、合作方式、学生组织及保障机制的安排,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等。在制定方案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企业化项目实习的培养途径。

3.方案实施的保障与管理。要使方案能得到真正实施,就必须要有稳定、可靠并且切实可行地保障与管理措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院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如:教务、实验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经费、就业统计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在实际运作中都是缺一不可的,否则方案的实施无法得到保障。同时方案在具体实施中的监督和管理也很重要,如: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方式有无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无困难?能否接受?教师教学的质量如何?学院对在外地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方案实施后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及跟踪等。

就政府层面来讲,应从政策和财力上大力支持和鼓励IT教育培训机构开展面向本科毕业生的实习期和实训,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方面上海市政府、广州市政府和深圳特区做得较好,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如:广州市政府规定凡是经培训后在广州市内IT企业就业,且签定一年以上合同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将减免培训费40%-60%,这一政策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就IT培训机构来讲,要保障方案的实施就应更加注重后期就业的问题。上一届毕业生经培训后就业率越高,对后一届毕业生的影响就越大,等于为后一届学生做了一个活广告,那么后续参加实训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培训机构本身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五、开展无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些年来,一方面我们与上海杰普科技有限公司、中信软件教育公司等机构开展了校内培训、生产实习企业化的试点,即把两周的教学生产实习交给IT教育机构,由他们派来师资,带来设备和项目,使用我们学院的机房让学生实习,学生通过初步尝试带项目的实习,往往会对这种实际项目的操作开发产生强烈的兴趣,自愿做出进一步到对方公司培训3-4个月的决定,从而在毕业前已具有相当地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二是我们派出了4位青年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企业化项目师资的培训,培养双师型

师资,为以后实习节约资源,也降低了学生实习成本。三是与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既重视准企业环境中的实训,更重视实训后的就业,我们与其中5家机构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由对方每年定量保证我院经项目实训后的毕业生就业。今年还开展了校外集中培训、3+2模式(校内3个月,到公司2个月)实习及后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前后已有400多名本科生参加了实习实训。目前已有372人就业,其中有不少就职于IBM、中软国际、中兴通讯、广东电信等大型IT企业,月薪平均达到3000元,就业率达到93%。9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六、几点思考

目前,各高校明显加大了对就业工作的指导力度和就业教育力度。为此,我们一直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对定位于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如:我校),能否将部分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确定为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本科教育的专业?修订原有的泛而不精、万金油式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应用型(无缝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2.目前我们与IT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在模式、机制和信用等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不断完善。

如:培训机构本身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稳定和延续性等问题。

几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和就业形势下,同IT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培养高端计算机人才,这种无缝人才培养模式是可行的、成效是显着的。通过项目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校可共享IT培训机构的就业资源;也降低了学校指导学生就业、学生寻找就业职位的成本,减轻了学校的就业负担和就业压力,因而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如:贫困学生难以负担实训经费、学生就业后所欠培训费分期还款是否守信用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津民,管银枝.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中国大学生就业[J].2009,(36)[2]李月,赵为.开拓思路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做好保障[OL].新华网,2008.

[3]肖淑珍.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要有市场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9-03-07.

篇8

目前,我国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社会对工程建设服务的需求旺盛,对建筑工程人才的需求扩大。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1]。校企合作是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2]。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职业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院校和企业共赢的选择。本着“适应市场、动态调整、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依据路鲁南地区经济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创新校中企、企中校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将在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过去我校建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校企多方合作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机制,但优质的合作企业数量还不够,紧密型合作企业数量还不多,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有待加强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问题,企业不希望没有经验的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同时企业希望学生毕业即顶岗,缩短岗位适应期和磨合期,减少岗前培训时间。

(3)学校的真实施工实训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实境实训室是培养学生真实工作环境适应性非常重要的方式,加强真实工作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的重要保障。

3.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积极运行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结合,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职业院校,中央财政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我校建筑工程专业获得山东省财政拨款70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700万元,企业投资100万元。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实习实训硬件及基础条件建设,改善实训条件。下面我将对我院校企合作采取的模式进行探析。

(1)订单式培养

学院建筑工程系与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双方同意成立订单培养冠名班,学院为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提供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接受单位。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分阶段进行培养,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两年在学校内学习理论课和相关实验、实习、实训课程;一年在企业内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结合生产实践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3]。学生实习结束后可以与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最终确定自己的就业单位。

(2)校企共建实训室

双方在该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实训基地,山东华信工程材料检测公司投资建购置设备、承担实训学生学费设备。学校提供基地场地和后勤保障,在合作中主要负责基础理论教学和学生管理。企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入驻该基地,主要负责基地的业务管理和学生的实训指导。学生学制时间内的教学及实训内容、人才培养体系由双方共同商定,基地内部管理制度由学校参照企业方生产制度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制定,该基地既是实训中心又是独立的工作单位。企业提供该基地所需设备的投入,学校提供必要的水电暖等后勤基本条件,产生费用独立核算,由基地承担。学生在校内既是实训又是上班工作,技能学习又取得收入。在基地内同时学习企业文化,提前熟知企业和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企业可作为重要选拔依据。

(3)三方校企合作模式

三方指的是企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属于一般企业或者社会的培训机构,是联系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我校的培训机构有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关键岗位证书)、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站(工程测量员)。学校负责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培训机构将企业的认证课程引入学校,同时负责相关认证课程教师的师资培训,提供认证考试课程的教材和认证考试及相应的证书。学校通过正常的教学实施,企业负责提供相应的实施岗位和师资培养环境,学生修完相应的课程后参加相应的认证考试,可以同时获得相应的企业认证书和毕业证书。企业按照择优录取的认证考试,安排优秀的毕业生直接就业。

(4)成立工作室

成立多个工作室,学校负责建立工作室,承接工作任务,聘请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配到各个工作室当中。每个工作室聘请兼职教师及专业教师担任项目导师,负责本工作室学生的项目实训。每个工作室学生控制在10人左右,不宜过多,以保证学生得到锻炼和指导。为增强实训效果,让学生进行实战式实训,弥补学校里模拟实训的不足。工作室盈利用于设备的维护、更新和教学科研,以工程造价工作室为例,工作室承接制作招投标文件的任务,然后把任务分成若干部分,交由学生以实训形式完成,教师进行检查,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最真实的招投标文件制作环境。

篇9

一、培训目标

2013年,全区劳务品牌项目培训任务400人。培训合格率达90%,出勤率达95%,就业率达80%以上。

二、培训的重点

一是对新成长的劳动力(初、高中未升学人员)和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二是区内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三是失业人员(包括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城里的失地农民工)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和用工需求开展中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培训的实施

(一)邀请招标。由区劳务开发办公室组织邀请招投标,于7月30前刊登招标公告,对参与投标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具有培训资格)筛选择优,在评标会上综合核定各中标机构承担2013年劳务品牌培训项目任务。

(二)操作办法

1、参与招投标的培训机构范围及条件

(1)范围:凡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区财政局共同认定的区内职业培训机构。

①年培训(教学)规模应不低于500人。

②有与技能培训工种、人数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办公用房,教学、实习、实验设施和设备,有充足的学习工位。

③配备有专职校长与教学管理人员,有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相关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财会人员资格证书;配备有与技能培训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④具有与技能培训专业(职业、工种)相对应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

⑤建立有包括办学章程与发展规划、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及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2、参训对象

法定劳动年龄,自愿参加劳务品牌培训的城乡劳动者。

3、投标程序

(1)符合品牌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可向我区劳务开发办公室提交与基础条件相符的相关证明和资料。

(2)区劳务开发办公室对培训机构提交的资料进行复核认定;

(3)经复核、认定符合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可向劳务开发办公室提出劳务品牌培训招投标要求,并提交与招投标相符的各类资料;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区劳务开发办公室投标;投标书递交7份(其中正本1份,副本6份),递交的投标书在密封后加盖单位和法定代表人的印鉴,于具体公告日后的10天内交劳务开发办公室。

(4)区劳务开发办公室将于投标结束的5天内邀请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评审小组,采取集体评议方式对投标的单位进行评审,确定各单位中标情况,并将评标结果书面通知中标单位,中标单位在三日内交缴履约保证金并签订培训协议。

(5)培训机构根据中标的劳务品牌培训专业(职业、工种)和人数,组织符合参训对象条件的人员进行培训;在每期培训班开班时必须书面请示(附参训人员详细花名册),由培训验收监督领导小组对参训人员进行复核后方可开班。

4、验收程序

(1)在培训结束前3日内向区劳务开发办公室书面申请,由区劳务办公室、培训验收领导小组组织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对需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试卷必须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中提取,否则考试无效。考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培训机构才有资格申请培训补贴。

5、补贴标准

该项目培训的补贴标准为500元/人执行。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宣传发动。要继续发挥区劳务办开发办公室的协调作用,充分调人社、财政、就业等部门的积极性,切实履行职能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劳务品牌培训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同时强化对培训的监管,加强综合管理,建立由培训、监督、就业等工作的协调机制,研究制定政策,提高好衔接工作,并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培训质量。要围绕技能就业培训的主题,加大技能就业培训工作实施的宣传力度,努力扩大技能就业培训的社会影响,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技能就业培训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抓好一批技能就业培训学员典型,树立样板,用致富学员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城乡劳动力参加培训和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二)严格项目管理,公开招投标。继续实行培训项目管理,公开进行劳务品牌培训项目招投标。要分别根据本级所承担的农民工培训任务,确定分布合理的培训工种,严格按照招投标要求规范操作,在招投标过程中,劳务开发办公室要继续邀请纪委(监察局)、招标办等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对招投标进行全程监督,要强化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要现场随机抽取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独立评标,新闻媒体参与并追踪报道,确保招投标的公正、公开、公平。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大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实施原则

1.提升素质,服务学生。坚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加强统筹,分级负责。坚持市级统筹,以培训规划、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业务指导,健全管理网络。高中教师培训以市为主,初中和小学教师培训以县(区)为主,完善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

3.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逐步实行教师自主选学,创新培训模式方法,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送教、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推进混合学习,促进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坚持质量为重,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管机制,提升培训内涵、实施能力、管理和保障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和“大培训”格局建设,促进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训,使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更新,实践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进一步创新,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全员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四种类型。

(一)“国培计划”

根据教育部部署,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及其他国家级教师培训。

(二)省级培训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

1.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有计划组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英语、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2.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全面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进一步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

4.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以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为目标,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省外研修等多种途径,对教师培训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三)全员培训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从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采取混合学习模式,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规范为重点内容的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提高在职教师师德素养和“以学促教”的教学实施能力为目标,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双线并进,师德教育列为第一模块。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分年度实施专题培训。

(1)师德教育

模块一: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重点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模块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教师法制素养和依法履行职责水平;

模块三:学校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安全技能;

模块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身心健康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能力。

(2)业务培训

专题一:有效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专题二:有效学习指导。主要包括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设计与学习方式、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学科学法指导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三:有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有效教学与教学模式选择、以学定教与“先学后教”模式应用、以教导学与“先教后学”模式运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典型案例研修。

专题四:有效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质量观与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评价理论与应用、发展性评价与学习评价工具、课堂学习与过程评价技能、学科学习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五:有效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与指导。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以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为重点内容,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四)学历提高培训

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重点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下初中教师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到2015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积极推进初中教师本科化。

五、培训模式

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名师讲学、省外进修和境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逐步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符合省情、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优化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

远程培训采用分校(中心校)、分学段、分学科组建网络班级的方法,教师平时在线学习。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在线研讨活动。

集中培训采用小班教学,集中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

校本研修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分学段、分学科,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培训教材研读、网下集中研讨、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等研修活动。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组织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开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学、课例研修和交流研讨等活动。

六、培训考核

(一)考核方式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实行训前、训中、训后“三段式”考核。训前以问题和案例提交为重点、训中以过程参与效度为重点由承办单位进行考核;训后以岗位实践研修为重点由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进行考核。参训教师各阶段考核全部合格,由所在县(区)或市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考核结果报同级师训管理部门审核。

(二)学时认定

本周期继续教育总学时为360学时,每学年度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第一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免于参加当年度其他类别培训。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周期内年度培训为72学时,其中校本研修40学时、集中培训8学时、远程培训24学时。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或省级专项培训项目,超过72学时,免于参加当年其它类别培训。不足72学时,需参加当年的校本研修。

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获得毕业证书当年按72学时予以认定。

中小学教师参加本《意见》规定的培训类型之外的,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一律不予认定学时。

七、培训实施

(一)机构遴选

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方可实施教师培训。

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国培计划”、省级专项培训、远程培训任务等。

(二)组织实施

1.“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

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招标遴选出的培训院校或机构组织实施。

2.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远程培训和远程资源服务:高中教师远程培训,由省教育厅从省内外遴选具有“国培”资质的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城市初中和小学教师远程资源服务,由省教育厅招标遴选推荐具有资质的远程培训机构,各市教育局从中选择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鼓励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推进集中、远程和校本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高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教育局遴选培训院校或机构采取集中答疑、送培到县等方式组织实施。初中和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由县(区)教育局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3)送培送教: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协助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和区域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活动。

(4)校本研修:由教师所在学校负责实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和服务支持,县(区)教育局负责检查验收。

八、加强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负责远程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师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实施与业务指导。

市、县、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均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业务指导团队。

(二)健全管理制度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训管理部门、教师培训任务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应纳入教育督导、市教育局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小学办学评估等考核工作中,并与“第一责任人”考核挂钩。

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的培训课程,其完成的培训学分(学时)和参加培训考核情况,是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考核评优及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九、保障措施

(一)增强机构功能

以“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培计划”项目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和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专业机构的整合和联合,有效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培训主体功能,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培训师资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建立教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在省教育厅领导下,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项调研、项目规划、招标评审、实施指导、绩效评估和课题研究,以及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等工作。

建立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库。省教育厅遴选高水平专家和特级教师组成省级培训讲师团,开展“送培到县”、“送教下乡”活动。各市教育局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区域名师讲学团,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每期(班)培训团队中,省外培训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优秀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计划,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重点开发一批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体现不同类别、层次教师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为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省范围推荐使用。地方课程要逐步实行省级备案制度。

加强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设。按照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共性要求,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具备学习管理、资源管理、实施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等功能的远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及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参训教师的在线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和接受培训专家远程指导等功能。

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优质中小学校,建立一批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基地,落实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师范院校与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广泛合作,引领校本研修、安排学生实习,促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

(三)提供经费保障

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政策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落实。

切实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省级培训经费由省教育厅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市级培训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国家级培训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篇11

【关键词】SOA;成人教育培训管理;报名管理;班级管理;信息

成人教育是全日制教育的补充与有机组成部分。这几年,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成人教育有着十分广泛、非常强劲的社会需求。成人教育具有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类别多、校外教学点多、学生人数多等特点:主要形式有脱产、业余、函授、自考及各种非学历培训;层次有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升本、各类企业工作人员;专业类别涉及工科、理科、文科、管理、经济、艺术、教育等多个专业领域。目前,成人教育管理普遍存在以下特点:一是信息化程度低下,管理手段落后,剪刀加糨糊的原始管理方式时有发生;二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规范管理程度有待提高;三是数据信息分散、数据格式不统一,相关数据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不理想,信息不能有效共享,重复劳动、无效劳动严重。四是相关数据汇总、归类难度大。五是各层面、各部门、各主体间缺乏沟通平台,信息沟通阻塞,决策层面、中间管理层面、操作及知识层面结构不完善,运行不通畅,管理程序中执行、监督、反馈功能严重缺失。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一部分培训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已经开始积极应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手段提高办学质量,开始探索走教学管理信息化之路,但信息技术在整个成人教育上的应用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因此,对于高等院校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成人教育培训管理系统,提高办学质量和层次迫在眉睫。

一、系统的用户与权限划分

系统用户包括非正式学员、正式学员、教师、学院管理员、审核员、报名处、领导、系统管理员。非正式学员通过网站浏览班级信息、相关政策等,可以在网站上注册成为学员,在网站上报名相关课程。正式学员是已经交费报名某课程的学员,可以查询自己的报名信息、班级信息及成绩等。教师可以提交班级申请、管理班级学生,学员管理员可以申请项目、审核教师提交的班级,审核员对项目、班级申请进行审核,报名处负责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的处理与统计。领导可以查看项目统计、财务统计等。系统管理员负责用户与权限的管理,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每个用户登录只能查看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使用授权的权限。例如非正式学员只能在线报名,教师只能操作自己申请的班级,查看自己学院的班级信息,报名处只能查看已经开课的班级。系统权限包括功能权限与数据权限,系统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模块根据角色进行设置。

二、系统的架构体系

系统分为外网与内网两大部分。外网主要用于相关培训政策与信息的、网上报名等,内网主要用于内部管理的实现。因此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方便系统的维护与用户的访问。内网的班级信息等将自动地在外网更新,内外网使用的是同一个数据源,而且在功能上有较大的重复,在底层设计中可以共享对象模型和功能组件,因此系统体系结构可以采用SOA的架构体系。如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在本系统中,将项目、班级、学员、课程、教师等对象作为数据模型,组件模块包括项目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学员管理、系统管理、教师管理、统计报表等模块,各模块相互独立,采用松耦合的关系,系统服务与接口提供各类业务功能的Web服务,客户端与其他系统通过这些服务接口实现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换。

J2EE和.NET平台是开发SOA应用程序常用的平台,本系统采用.Net平台开发,数据库采用SQLServer,服务接口采用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是由微软发展的一组数据通信的应用程序开发接口,集合了几乎由 .NET Framework 所提供的通信方法。客户端采用富客户端技术,富客户端技术有Ajax、Flash、Silverlight,在本系统中因为采用.Net平台开发,考虑到Flash与Silverlight需要安装浏览器插件,所以外网客户端采用Ajax技术(不需要浏览器插件),内网采用Silverlight作为客户端插件。Silverlight是一种新的Web呈现技术,借助该技术,能实现内容丰富、视觉效果绚丽的交互式体验。

总之,系统采用SOA的体系架构,保证了系统的扩展性、稳定性,能方便的与其他系统集成,客户端采用富客户端技术,使系统的操作保持顺畅,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三、系统功能模块

该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培训项目管理:培训项目(例如计算机、英语等)由各学院申请,继续教育学院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项目对其设置项目编码。实现项目申请单的填写、编辑,项目的申请、审核,基础项目管理等功能。

培训班级管理:班级由学院教师提出申请,学院管理员进行审核,班级信息包括班级名称、办学时间、班级招生简章、办学地点等,部分内容将在网上公布。班级状态有班级申请、班级审核通过与未通过、班级开班、班级结班等。实现班级信息的录入、审核、开班、结班、班级信息的导入导出等功能。

学生管理:查询班级的学生信息、班级学生收费情况、学生证书管理、成绩管理等。实现学生信息的批量导入导出、学生资料发放、学生成绩管理等功能

报名管理:实现网上报名处理与现场报名处理,实现报名证书的打印、发票打印,报名统计等。

教师管理:查看教师个人信息、教师相关的班级及班级学员。

统计报表:实现报名统计、项目统计、财务统计等功能。

系统管理:实现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系统日志、系统参数设置。

信息:培训相关政策、开班班级信息、会员注册、会员在线报名、新闻与公告等。

四、系统使用效益分析

该系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系统需求细致的分析,整体架构采用先进的SOA体系架构,经过实际的运行,各部门、各用户能快速的使用本系统,目前已经全面推广到一些学院。

通过该系统,能规范培训项目与课程的相关内容与管理流程,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满足被培训人员需求的优秀课程,对新设的课程内部审批通过后,能够及时地到网站上,并且能够通过多种通讯方式到相应的学生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课程信息、培训动态等。学生一旦缴费成为正式学员后,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因此使用本系统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对成人教育教学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保持沟通通畅、加强过程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转变观念、端正工作作风、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个人素质,保证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促进成人教育管理整个系统的完善。

五、系统前景

本项目涵盖培训课程设置与管理、学生管理、信息、课程评价等丰富内容,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推出新的应用模块,因此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民办培训机构都是潜在的用户,目前就义乌各类针对成人教育的社会培训机构已达100多家,全国各地更是有大量的培训机构,因此该项目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江一平.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构想以苏州科技学院为例.《继续教育》 2010.10.

[2]李晓飞.基于SOA的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1.

[3]张道海.基于SOA的企业系统架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4.

[4]谭淇.基于WCF服务框架与silverlight的Web应用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1.

[5]吴华光.C/S和B/S相结合的成人教育管理系统的研究.《五邑大学学报》,2005.

篇12

【关键字】技工教育 发展现状 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借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的东风,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支,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数量上明显增多,办学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在金融危机社会用工明显萎缩的背景下,技工教育潜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尽显无疑。技工教育如何逆势发展壮大,令人深思。

思考问题一:招生问题?

技工学校如何面对激烈的招生竞争?如何在招生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是摆在各技工院校面前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一方面,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增多,在生源有限的形势下,形成了“粥少僧多”的局面;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一些规模小、质量差的民办院校应运而生,他们夸大宣传,误导学生和学生家长,严重扰乱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环境,严重损坏了职业教育的社会信誉和社会认可度。事实上只要稍微细数一下,不难发现导致职业教育生源抢夺的因素很多。

1、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增多的因素。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增多,是有限的生源分流渠道增多,形成了“粥少僧多”的局面。这是目前导致技工院校生源抢夺的主要因素。

2、适龄入学人数的减少因素。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增多,适龄入学人数的减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学生家长期望值较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条件的改变,使家长供给子女充分受教育的愿望强烈。社会对高学历的看重,是“上大学、拿文凭”的观念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假文凭泛滥便是很好的证据)。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家长还是期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而不愿选择职业教育。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调查,逾六成受访者在面临中考或高考时,选择“上高中,考大学”,只有三成人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以一技之长立足社会”。

4、技工教育较高的费用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壮大的因素。一方面,我国广大农村家庭,人们的生活水平,只能说勉强解决了温饱问题,对于供给一名职业院校学生3年的花费,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日益发展壮大的第三产业,提供了较多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如此以来,那些家庭贫寒、学习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放弃继续接受教育,也是影响生源抢夺的重要因素。

5、地方保护。地方保护是近几年来,生源抢夺中的又一新情况。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地都成立了职教中心。为了在招生中占有先机,不少地方教育部门都明令要求学生分流中优先向职教中心分流,甚至于采用行政手段给各个学校领导下硬任务。这样以来,技工院校在招生中的难度大大增加。

综上分析,在未来的发展中,技工院校如何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壮大,保证生源是头等大事。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技工院校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各技工院校必须保证一支相对稳定的招生宣传队伍。拥有一支稳定的招生宣传团队是一所院校在招生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因为团队中的每一位人员,开创和培育自己的生源地是十分不易的事情,“走马灯式”的更换招生队伍不利于生源地的开创和培育。

其次,“以就业促招生”。高的就业率和良好的满意度是一所技工院校在招生宣传中取胜的法宝。只有确保毕业生分得出去,才能保证学生招的进来;只有确保毕业生安置的好,才能获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可。那种认为把学生随便找个厂家先就业、后择业的做法和只看车间有没有空调、企业厂房盖的漂不漂亮,而不关心学生上班后的工资待遇和学生学习的技术能不能用上的做法,是不会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的。它也将反过来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

第三,招生工作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大家都在抢夺有限的生源,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的宣传自己的院校,那种认为“支起桌子等学生上门”的想法是靠不住的。只有不断的实事求是的宣传自己,扩大自己的社会知名度,才有可能招到更多的学生。

针对目前社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建议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把技工院校的招生纳入高考统招和普通高中录取的范畴,视技工教育的地位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同等对待。 加大对技工院校尤其是一些有实力的院校的经费投入,解决技工院校高级工以上毕业生的文凭问题,重点扶持一批办学时间长、师资力量雄厚、实习设备齐全的技工院校,从政策上支持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实现技工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思考问题二:专业设置问题?

早前已有专家指出: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情况,决定着技工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一定会影响就业情况,而能不能很好的就业,在一定意义上由市场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是否和社会用工需求相一致。毕业生能否拥有一技之长且学以致用,目前技工院校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各院校“一窝蜂”的开设机械加工专业。一方面社会对机械加工人才的需求量有限,企业大量数控设备的投入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建成,是一人看管多台设备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企业已经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技术,而学校培训的内容有限,学生上岗后难以很快胜任岗位工作,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企业用不上,企业所需的人才有找不到。同时,各院校开设相同的专业,必然导致同行之间恶性竞争的加剧。

2、专业涵盖面广而实训内容跟不上。比如说,许多院校都开设钳汉专业,表面上看似乎毕业生既会钳工有掌握了电焊技术。事实上,所谓的钳工,学生只是练习了锯工、锉刀的使用。难以胜任“划线”、“打眼套扣”的工作,更谈不上装配工作了。所谓的电焊,学生也只是初步掌握了普通焊机的操作方法,难以胜任氩弧焊等工作。

3、社会急需人才、容易就业的专业开设不够。比如说汽车驾驶、水电安装、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和制作。开设汽车驾驶专业,一方面方便了学生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在已有的生源中挖掘潜力。水电安装工是近几年在房地产的推动下产生的,目前已经达到每套房子2000元左右的工价。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和制作是在信息时代下产生的,现在出门随处可见各类平面广告,而从事平面广告的设计制作人员相对稀缺。当然了还有南方制衣厂急缺的电车手、叉车司机等。

一句话,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应紧随市场,同时还应“出奇制胜”。

思考问题三:学生管理问题?

现阶段,学生难教难管是教育界人士共同的体会。技工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更差、底子更薄,这给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其具体表现为:

1、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不受教。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基本上形成了6个大人关心疼爱一个孩子的局面,教育孩子上,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天冷怕冻着、天热怕晒着,过于的疼爱,长期以来孩子逐渐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偏激看待事物的毛病,稍微遇到自己不随心的事,就不依不挠。作为学生管理者来说,就必须想方设法使这样的孩子走出自己认识事物和对待事物的圈子,让其融入集体生活,使其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周围人群的看法、想法和感受。

2、早恋问题。目前看来学校的层次越低,学生的早恋问题越严重。学生过早的谈情说爱,往往会是他们学业荒废,无心学习。无形当中给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带来了危害。管理中,老师必须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学习和谈恋爱在人生不同年龄段的轻重地位。学生只有在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才能区分好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和恋人之间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学习和交朋友的关系。

3、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技工院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日常生活中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上网打游戏,他们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通宵达旦游戏升级。其后果是第二天要么旷课、要么精神萎靡的坐在教室,对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知之甚少,大脑空荡荡。管理中,要制止学生上网打游戏,必须正确的加以引导,而不能简单的仅对学生上网进行禁止。培养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很重要,只有学生对新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慢慢从网游中走出来。

4、学校周边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目前,学校周围都有相当数量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甚至于麻将馆。大量娱乐场所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很容易被里面的玩乐活动所吸引,被一些不健康内容所毒害。学校管理部门应密切联系配合公安部门,不定期的对这些部门进行查处,控制学生涉足其中。

学生管理事无具细,老师的语言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把自己和学生视为一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思考问题四:就业问题?

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与学校的专业设置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具体体现在:

1、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为社会紧缺专业。市场紧缺的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必然相对容易,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也就容易达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期望值。一些陈旧不切合市场的专业,学生的就业必然较难,工资待遇也就难以达到学生和家长的愿望,很难保证学生就业后的稳定率。

2、企业和中介机构挂钩。在我国的南方人才市场,一方面是技工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是不少的用工企业和中介机构挂钩。中介机构一面向企业索要服务费,另一面又向学校收取介绍费。用工企业和学校都拿出了不斐的费用,而得到好处的往往是企业的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无形中为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门槛。

3、劳务关系问题。目前存在的劳务派遣工行为在新的劳动法下会升温,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责任、降低成本,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而所谓的劳务派遣,往往都是有偿服务,在新的劳务派遣制度下,劳动力的雇佣和劳动力的使用相分离,用工企业使用劳动者却不需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务派遣单位却不使用劳动者。这种模式下,用工企业炒职工“鱿鱼”成为轻而易举的事,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把职工打发回劳务派遣单位,且不需承担任何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挣到了管理费,而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和安全感却受了严重的挑战,职工的权益也受到严重损害,劳务派遣势必会是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4、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力过剩的现状,一些企业把大学生工资待遇和中专生的待遇同等对待,把技工院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同等对待。忽略了技术人才的培养成本,工资待遇过低也是导致目前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种种压力,技工院校必须注重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让学生顺利就业,平时除了开设“大卖场”式的大型校园招聘会与“专卖店”式的小型招聘会外,建议建立网上远程招聘平台,搭建免费群发就业信息集成平台,编发《毕业生就业导航》,借助网络资源,扩大招聘信息的搜集范围,加强对毕业生的宣传力度。也可根据学生批量实习、订单就业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在全国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形成庞大的就业网络。

综上所述,目前技工院校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潜在压力,不断完善和细化落实这些工作的难度很大。加之这些工作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做好工作的难度,哪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反过来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因此,必须贯彻和落实好岗位目标责任制,只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到位了,才能使学校的整个工作上台阶,确保学校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篇13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机构以外的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继续教育、教育类培训、教育中介服务等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审批设置。

第三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校长(负责人),校长(负责人)应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身体健康,能坚持在校正常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校长(负责人)应当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长(负责人)任职应报经审批机关核准。

第四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至少配备1名专职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其中,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熟悉教学管理工作。

第五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有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人数应当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在校学生人数相适应。建校初期,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的专任教师省级审批的应当不少于20人,州(市)级审批的应当不少于15人,县级审批的应当不少于10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人数应当不少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5%。

第六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有专职行政、财务、教务、学生管理人员,其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会计岗位资格证书。

第七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有一定的招生规模。

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首次招生专业应在3个以上,2年后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500人。建校3年后,招生专业应不少于5个,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800人。

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首次招生专业应在2个以上,2年后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300人。建校3年后,招生专业应不少于3个,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500人。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首次招生专业应在1个以上,2年后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200人。建校3年后,招生专业应不少于2个,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300人。

第八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当具有与学校专业设置、学生规模相适应的、固定的、独立的校园和校舍。

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教室、图书室、学校行政用房及其他用房总使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教育中介机构办公用房不得少于300平方米。

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教室、图书室、学校行政用房及其他用房总使用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教育中介机构办公用房不得少于200平方米。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教室、图书室、学校行政用房及其他用房总使用面积不低于250平方米,教育中介机构办公用房不得少于100平方米。

租赁的校园和校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租用的校园和校舍必须配套,并办理具有法律效力的租用协议,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运动以及实验、实训等各方面的需要,其面积不得低于上述标准要求;

(二)租用期限不得少于5年;

(三)租赁校舍要符合国家有关校舍安全、卫生、消防等相关规定。

篇14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目前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遭遇了种种尴尬。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走出校园之后“学不能用”,对职场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掌握较少。实际上,这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术型师资队伍有着极大的关联。不少教师是“没有游过泳的游泳教练”,面对工商管理这门具有实战性的专业,难以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基于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的视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鉴于目前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窘境,地方高校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应将培养面向地方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作为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1]。当然,这就需要既有深刻专业知识背景,又熟知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成管理技能的专业师资队伍作为支撑。第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改善工商管理专业师资知识与能力之间的配比,推动形成合理的师资人力资本结构,显著增加师资内涵。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扭转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重“知”轻“能”的倾向,突破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困境,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有益于学生依靠高质量师资,学会如何从概念、人际与技术三个方面分向构筑管理技能体系,努力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地方性高校要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第一步行动。

二、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

从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的视角来看,不少地方性高校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还难以跟上高质量工商管理教育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资招聘力度不够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收费与其他理工科专业相当,所需固定投入相对较少,培养的边际成本较低,故而有些地方性高校考虑经济效益,一方面人为“创造条件”报批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却没有相应增加师资招聘力度,导致师资数量出现明显滞后。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性高校容易忽视教学效果与培养质量,典型的表现是:第一,依据现有师资条件而不是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制订培养计划和开设课程,一些涉及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的课程无从开设;第二,专业教学采用合班制,严重限制了小组讨论、课堂游戏、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有利于形成管理技能的教学手段的使用;第三,一个教师同时身兼数门课程,就连单纯地知识传授都难按质完成,更谈何去帮助学生完成管理知识向管理技能的转化。总之,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师资招聘力度不够,管理技能导向性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数量就难以得到保障。

(二)师资选聘忽视管理实践背景现实表明,由于某些机制障碍,选聘博士或者硕士毕业生直接任教是地方性高校选聘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最主要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选聘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往往是刚走出学校又立即进入学校。他们虽然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但学科专业和工作背景单一;虽有较强管理理论知识,但实践经历和经验不足[2]。他们只是完成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被培养”到“培养”的简单角色转换,可能善于“研究”管理,而不是“从事”管理。不仅如此,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选聘过程也较简单,看重应聘人员的学历、毕业学校、科研成果以及试讲表现,等等,而在管理实践背景上把关不足。教师如果没有在管理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和技能,就难以深刻理解实际管理情境的权变性,就难以帮助学生完成管理知识的内省化,获取未来职业生涯高度依赖的管理技能。

(三)对师资参与组织管理实践的激励与支持不足目前,有些地方性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师资参与组织管理实践给予的激励与支持往往不足。其一,在职称评审制度中,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因为缺乏像科研成果那样的可视性与量化性而难以进入评价标准,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关注的是报课题、发论文、评奖项,而在参与企业管理实践以获取管理经验技能上动力普遍不足。其二,尽管目前部分地方性高校已经在推动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上做出尝试,但是整体上激励力度不大,覆盖面也不宽,尤其是在目标企业搜寻、牵线搭桥、交流协商、合同签订以及后续保障等方面给予的实质性支持较少。其三,在工商管理专业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方面,仍然以参加学术讲座与会议为主,给教师参与组织管理实践创造的机会还不多。总而言之,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即使有心参与组织管理实践,如果得不到学校在信息、资金、制度、资源等方面提供的正向激励与后台支持,这种个人意愿基本上难以实现。

三、地方高校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地方性高校可以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引、聘、激”机制[3],以此不断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构建管理技能导向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一)多途径充实工商管理师资队伍不论何种人才培养模式,良好的师资总是办学中的必要条件。目前由于毕业生就业逐渐困难,生源也开始吃紧,所以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也到了“强身健体”的关键时候。地方性高校应该树立长远目光,打破“教师编制”的传统禁限,基于学生诉求和市场需要,从强化学生管理技能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多途径充实工商管理师资队伍。要改变以往从高校招聘博士或者硕士毕业生的单一模式,纠正“唯学历”“唯学术”的人才选聘偏向、放宽视野,到企事业单位寻找有转行意愿的“知识+技能”型管理人才,或者到科研机构聘请那些大量接触和参与实践性课题的人员,或者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招聘有实训经验的培训师,加入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来。

(二)优化选聘标准工商管理师资队伍的扩充都要通过向社会招募新教师来实现。当然,为了避免增量性师资再现原有师资队伍的缺陷,应当注重对他们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考核。实际上,没有证据表明教师的科研论文与管理技能之间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可以发现,有些所谓的“高质量”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充斥着令人费解的数学模型,这些都与学生需要掌握的管理技能相去甚远。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需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做好管理,而不是如何研究管理。所以,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改变传统的选聘标准,从“学术能力”和“管理技能”两方面同时进行考察,而不是单纯地盯住前者。当然,要在学历、学位、试讲等基本条件合格的前提下,重点考察是否受过正规的管理技能训练,是否从事过组织管理实践,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实际管理技能,而且擅长表述和培训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