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精神病人护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精神病人存在着思维、情感、行为等障碍,不能正确的认识主客观世界,其自身缺乏对病态的认识和判断,拒绝接受自己有病的说法,不肯就医,因此大多数病人为被动就医、哄骗就医或强迫就医。特别是新入院病人不会主动配合治疗,极易发生拒绝服药、拒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不知料理个人卫生、睡眠障碍等护理问题。我们把入院不足20天的病人视为新入院病人,它是一个特殊时期,做好这个时期的护理对病人疾病的转归、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1熟悉病情,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工作,它是通过语言行为及非语言行为等对患者进行的一种精神护理,它采用科学启发解释、教育或暗示,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从而改善心境使病人从不安、烦闷、消极、抑郁等情绪中摆脱出来,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尽快摆脱疾病的痛苦,走上健康之路。新入院病人的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让病人感到安全,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安心住院,配合治疗。精神病人的各种异常活动,往往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和理解,甚至遭到亲人的指责误解与打骂,这样更加重了病人的不安全感,给病人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在工作中要尊重病人的人格,要同情、理解、相信病人,爱护病人,护理人员不诋毁、取笑病人,对病人出现的离奇古怪的言语要耐心倾听、幼稚怪异的行为要注意观察,既不要与病人辩论或强行纠正、制止,也不要表示认同支持病人,但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因为每个患者的症状都各不相同,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要因人而异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药物治疗
精神病人在疾病初期,各种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根本。要认真核对医嘱,准确投药。发药前要督促病人入厕,料理好大小便,服药后30分内不准入厕。发药时要精力集中,熟悉病人姓名、面貌,两人认准病人,两人核对后将药亲自交给病人,看到病人将药服下,检查口腔确认有无将药物藏于上腭、舌下、齿龈与唇颊之间等处,保证服药到胃。服药后30分钟内不离视线看护,防止病人将药物呕出。对拒绝服药的病人,如果经督促、劝解,病人仍旧拒绝服药,则应报告医生更换给药途径。鼻饲给药、肌注抗精神病药物,注意操作前后要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3病人的清洁卫生护理
由于精神病人受症状支配,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往往卫生状况很差,因此入院时要协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帮助病人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甲,做好晨晚间护理,对女病人还要管理好经期卫生。病人清洁会减少躯体不适,缓解负性情绪,维护了病人的尊严,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拉近了护、患距离,提高了住院依从性,有利于各项诊疗护理措施的实施。
4病人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需要护理人员要按时按量为病人提供适宜饮食,保证病人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摄入。在进餐时应细心观察病人进餐情况。有的病人受症状支配而影响进食。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认为饭里有毒拒绝进食,要集体进餐,打饭流程病人亲自监督,或与他人的饭对调,或者工作人员先品尝;对称自己有罪不进食,工作人员把饭菜拌在一起或饭后必须协助清洗餐具等;把食物看成其他不能吃的东西而不进食,给病人更换其他食物,同时向病人解释并给予安慰;受药物副作用影响出现吞咽困难而影响进食,要给予流食,劝病人缓慢进食;暴饮暴食不知饥饱的病人,要适当限制入量。对意志倒错,吃赃物、异食癖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及时清除病区的生活垃圾和严密看护病人,保证病人每餐吃饱。对进食不好的病人给予保护性约束后鼻饲流食、静脉输液等,以保证营养素的摄入。
5病人的安全护理
新入院病人的安全护理重点是防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等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病人病史、病情及症状,坚守岗位,新入院病人安置在重点病室,保证病室环境安全,管理好床单位,对病人24小时不离视线看护。对发生突然冲动的病人,攻击性较强,不能放任不管,要机智大胆,果断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伤人或自伤;对症状活跃有可能发生意外的病人,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对住院态度转变快又主动与护理人员搭讪,询问工作人员作息时间,主动要求协助工作人员管理的病人,要提高警惕,防止伺机外走;对主动与同病室的病人交谈,窃窃私语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力措施;对上厕所或反复上厕所的病人要专人陪护。
6病人睡眠的护理
良好的睡眠可促进病情的恢复,严重的失眠可使病人焦虑、烦躁、苦恼、并易发生意外。新入院病人往往存在着睡眠障碍,护理人员要根据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进行护理。首先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入睡环境,睡前用温水泡脚,督促他们养成按时就寝的习惯。防止病人蒙头睡觉,要善于发现伪装入睡的病人,如果病人因精神分裂症症状而出现睡眠障碍,可报告医生增加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如果病人由于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导致失眠,则应加强心理护理。
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掌握新入院精神病人的病情,做好新入院精神病人的护理工作,提高病人住院的依从性,使病人配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10
精神病人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口服给药是精神病人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而多数精神病人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拒绝住院治疗。因此,精神病人藏药又是最常见的现象,给治疗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保证病人按时按量服药,现将精神病人藏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归纳如下。
病人藏药的原因
精神病人大多数无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不肯服药,病人受病态支配(如妄想、幻听等)认为服药是害自己,或听见有人命令他不许服药,有自杀观念的病人,藏药是为了达到自杀的目的。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服药后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植物神经系统如内分泌紊乱,如肌张力增强,吞咽困难量坐卧不安,眩晕乏力、鼻塞、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病人难以忍受。为了逃避而私自藏药。
长期给药而疗效不显著,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遵守常规和不执行岗位责任制给病人造成藏药的机会。
病人藏药的危害性及危险性
由于病人不能按时按量服药,达不到治疗目的,影响治疗效果延长病程,浪费药品,病情不能控制,病人之间互相干扰影响病房管理,影响其他病人休息(如兴奋躁动、哭闹不安,抑郁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等)给日常工作带来妨碍。
病人多次藏药未发现,医生继续加大药量,当发现后强迫病人服下,药量过大,易造成直立性虚脱和意外。
有自杀观念的病人1次口服大量藏药,可造成死亡事故,病人藏药过多,有可能被有自杀观念的病人窃取吞服或误服,易造成药物中毒或死亡。
防止藏药的措施及护理
使用正确给药途径与方法,说服、劝导病人接受治疗,发药到床并看着病人服下,必要时检查病人的口腔,保证病人的服用。对劝说无效者不可强行灌药,可采取肌注、静注或鼻饲等途径。加强责任心,发药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得与他人交谈,或做其他工作,坚持执行各项常规制度,加强岗位责任制,发药必须认真检查,不给病人留有藏药机会。
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遵医嘱服药):护理人员要以和缓的方式表达真诚的关怀;帮助病人认识到接受治疗的必要性,以平静、沉着的方式对待病人,除给药时间外,增加与病人的接触时间,对过度用药的病人给予用药限制。同时加强对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指导,让病人和家属理解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各种治疗措施的目的是治病而不是惩罚。在用药之前详细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用药物的药名、作用与不良反映,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同时也是保护病人的知情权,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同时指导病人主动服药,培养病人用药的主动性,建立对自己医疗行为的责任感。详细观察,了解每个病人病情,掌握病人的动机,集体发药与单独发药相结合,按病房发药,病人可互相监督,工作人员便于观察。发药时不能求快,要有秩序,对藏药者,应单独给药,详细检查,耐心说服解释,态度要和蔼,取得病人的信任,对病人讲清接受治疗的好处,拒绝治疗的害处,使病人自觉配合治疗。服药后认真检查病人口腔,并注意病人服药动作,表情如不自然,神色慌张等,检查服药杯内及手指间有无藏药,对新入院病人要加倍注意,重点检查并给足够的水待病人将药全部吞咽后,认真在病室由专人看管半小时后方可让其单独行动。
加强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护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要加强药物治疗期间的基础护理。如抗精神病药可引起咽喉肌群共济失调而出现吞咽困难,轻者进食进水发生呛咳,重者可出现噎食甚至误入气管而窒息。因此进食时不宜催促患者,不宜让患者进食有骨头或过分干燥的食物,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宜进软食,必要时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便秘、尿潴留也是精神药物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尤见于卧床少动及老年患者。它们不但使患者焦虑不安、影响睡眠、进食等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基础护理,如训练病人的定期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多活动,多进食含纤维丰富的水果、蔬菜,出现便秘、尿潴留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处理。
【关键词】精神病人;呼吸道感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23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30-01
呼吸道感染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极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降低住院精神病人呼吸道感染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共229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发生呼吸道感染276例,感染率为12%,其中女性发生呼吸感染为101例,男性发生呼吸感染为175例。
2.相关因素
2.1 环境因素。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长,并且对不同年龄、不同症状、不同体质的患者均采取封闭式强制性住院治疗,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小,日常生活接触密切,户外活动少,加上吸烟造成空气污染对呼吸道黏膜刺激,导致抵抗力下降,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2 疾病因素。由于患者精神异常,长时间处于兴奋吵闹、夜间睡眠不佳、进食无规律状态,体力消耗过多,免疫功能下降;部分病人精神衰退,对自身健康漠不关心,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自我保护能力差;有些精神病衰退期患者处于淡漠、被动状态,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加上精神病患者自知力缺乏,对潜在的感染不能识别,又不配合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措施,自我保健能力下降等有关。
2.3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过度抑制作用,可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使正常的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白细胞减少、咳嗽、长期住院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免疫功能下降是这些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
2.4 自理能力。精神病患者生活懒散、不注意口腔卫生、衣着不整、乱食异物、吃不洁食物、进食无规律、夜间睡眠差;有些精神病衰退期患者处于淡漠、被动状态,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
3.护理措施
3.1 加强卫生宣教,培养卫生习惯。开展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督促并协助病人洗漱更衣,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水,参加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
3.2 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改善患者休养治疗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次通风以上,必要时安装换气扇,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食用醋熏蒸或喷洒),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温度。注意保持病室与患者活动场所的清洁,合理安排患者的休养生活,培养患者活动兴趣,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按患者疾病康复情况实施开放式管理,让患者多到户外活动,按患者不同年龄、爱好、兴趣、病情及机体实际情况组织患者做广播操或健康保健操,参加适当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3.3 合理用药,做好用药护理。掌握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因唾液分泌增加,加之药物作用病人睡眠较深,应督促病人侧卧,以利分泌物及时排出,协助病人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卧床病人及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加强早期呼吸道感染症状的观察与处理,如需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3.4 做好消毒隔离,切断传染途径。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晨晚间护理更换床单被褥时,动作要轻,打扫卫生采用湿式清扫方法,避免灰尘飞扬,不要在病房内清点脏衣服,病人排泄物及时清理消毒,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密度,保持空气新鲜;同时,对病人及家属加强卫生宣教,对疑有感染病例应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 癌症疼痛;护理探究。
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为: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或潜在的损伤所引发的情感经历;或者就这一损伤所做的描述。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临床上50%~80%的癌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病人更高达60%~90%,约有30%的病人临终前严重的疼痛得不到缓解,疼痛不仅会影响到病人的生理活动,如饮食、活动、睡眠,还会严重影响到病人的心理,出现烦躁、抑郁,甚至自杀,免疫力低下,促进疾病发展。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让肿瘤病人不痛”的奋斗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大癌痛治疗的力度,不仅仅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全社会任务之一。
1 疼痛的评估:
1.1 疼痛的原因:肿瘤直接压迫、刺激神经,肿瘤骨骼转移,肿瘤对痛觉敏感组织(血管、淋巴管等)的刺激,肿瘤分泌因子致痛,治疗后的疼痛,心理因素。
1.2 癌痛的分级和疗效的评价:根据WHO早期制定的分级和疗效的评价标准如下:
1.2.1 疼痛分级:0~3级,共分4级。0级―无痛;1级―轻度痛,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3级―重度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
1.2.2 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未缓解(NR)。
1.3 疼痛评估的原则:
疼痛评估最重要的原则是相信病人的主诉。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评估要以病人的自我评估为主,在临床工作中,要坚持“病人说痛,就是痛;病人说有多痛,就有多痛”的原则。
2 疼痛的治疗
2.1 药物治疗 癌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多年来国内外临床经验认为,药物治疗仍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药物治疗首先要遵循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只要正确遵循该方案的基本原则,90%的癌痛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一般用药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治疗轻度至中度疼痛,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增加(不是取代)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对持续性疼痛或疼痛初期即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者,应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或提高阿片类药物剂量,并辅以“必要时”增加的剂量,如吗啡制剂等。此外,对严重疼痛不能控制时,应增加辅助药物。临床中有人建议,在癌痛治疗中不宜选用盐酸哌替啶,因为盐酸哌替啶止痛作用欠佳,且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而且盐酸哌替啶不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的口服原则。
2.2 “三阶梯外”疗法 晚期癌痛三阶梯治疗在临床上已经能够使90%的病人有效缓解了疼痛,但仍然有一部分晚期癌痛病人不能有效缓解疼痛,所以“三阶梯外疗法”的应用非常必要,如椎管内和脑室内注药、抗癌止痛法、生物止痛技术和贴膜等。
3 疼痛的护理
3.1 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
3.1.1 做好入院宣教,了解病人有无疼痛,详实了解病人疼痛病史,及时建立疼痛评估表。
3.1.2 教会病人叙述疼痛等级、性质、规律,评估病人对疼痛的反应,使用止痛药的效果、副作用,造成疼痛增强或减轻的影响因素,确定减轻疼痛的有效计划。
3.1.3 注意观察病人由于疼痛所致生命体征的改变,如心率的改变、血压升高。病人的面容、、行动方式、心理及性格的改变、社会地位的丧失及社会活动的影响。
3.1.4 制定护理的目标,使病人相信医务人员相信他的疼痛确实存在,并能实施有效的止痛方法,维持减轻的状态。治疗疼痛的目标分3个阶段来实现:第一目标,保证病人在夜晚安静入眠不感到疼痛;第二目标,在病人安静时疼痛能消失;第三目标,病人在直立或活动时疼痛消失。
3.1.5 在使用各种止痛药物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一些干预技术,采取音乐疗法转移或分散注意力;纠正一些错误概念,如对疼痛表示怀疑,怕成瘾而不给药等;鼓励病人总结经验,对他能忍受疼痛加以肯定和赞扬,同时注意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
3.2 饮食指导 做好计划护理,按医嘱在进食前半小时给予止痛剂,提供令人愉快的、舒畅的进餐环境;建议在厌食期间不要烹调过多食物;对于吗啡类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副作用,鼓励病人少量多次进食碎冰或清凉饮料和气味较小的冷食,必要时给予止吐剂;饭后2h避免平卧位;改进饮食,刺激食欲,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允许按个人嗜好选择食物的品种。
3.3 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护理
3.3.1 便秘 因使用阿片类药物最常见且顽固的不良反应是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适量的粗粮;每日清晨用温开水冲服一些蜂蜜有一定帮助;鼓励病人尽可能起床活动及生活自理,每日按时入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评估病人的大便情况,轻度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通便药物治疗。当大便每周在3次以下、腹胀、有直肠充盈感、可触及硬便、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及排便的疼痛时,应为病人制定可实现的目标,使排便时能减轻疼痛。使用药物治疗包括:刺激性导泻药物如番泻叶、20%甘露醇等;剂如石蜡油,中药制剂如通便灵、麻仁胶囊等,或给予开塞露、直肠栓剂。口服泻药最好在睡前服用。大便嵌塞时,可行油类保留灌肠或戴手套将干便抠出。
3.3.2 恶心、呕吐 除了药物治疗外,鼓励病人服用冰块或清凉液体减少不愉快的气味和情景,呕吐后及时漱口;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主动吞咽来抑制呕吐反射,进食后坐立一段时间而不要马上躺下;每次少量进食,减慢进食速度;餐前后1h避免饮水,少吃甜食及煎炸的含脂肪食物。为病人创造适宜的进餐环境。
3.4 心理护理 疼痛不仅给躯体带来不适,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如焦虑、恐惧、悲哀、绝望等。因此,在护理中我们应注意评估病人的各种表现是否有改变,如面色、目光呆滞、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紊乱、疲乏等;病人是否精神紧张、易怒、焦躁、易激动、易失去控制。针对病人的不同表现,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方式,充分控制疼痛,减轻病人痛苦。缓慢而平心静气地谈话,要传达给病人一种富于感情的同情感,消除过多的刺激。配合使用一次性干预技术,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采用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的不安和无助感;对绝望的病人要注意安全,积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发现自杀倾向,保证病人安全。当病人出现吗啡类药物副作用时,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必要的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对外界的环境发生兴趣,限制与其他有焦虑的病人或家人接触。帮助病人寻求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给予病人战胜疼痛。
4 总结
如何面对癌症病人的疼痛,这是对肿瘤护士专业能力的挑战,消除痛苦,治愈疾病应被看做献身医学事业的医务人员双重责任。肿瘤护士应全面了解癌症疼痛的相关知识,解决涉及在疼痛控制中的相关问题,提高病人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精神病康复患者;效果
精神病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患者产生思维、情感、感知异常的疾病[1]。治疗精神病患者属于一个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人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2例精神病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2例精神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9.6±4.3)岁,病程1~15年。所有患者均经CCMD-3诊断标准予以确诊[2],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脑部肿瘤者,未出现意识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常规入院登记,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症状,安排常规出院等。
观察组3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1.2.1 建立良好就医环境
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清静、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温馨休养环境,保证室内的适宜温度与湿度;保证患者的睡眠规律,虚心接受患者意见,更换床上用品的软硬度,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室外活动场地增添运动设施,还可进行花草与树木种植,美化室外环境,适当增修走廊与休闲桌椅,开设健康教育园地,鼓励患者多开展户外活动,游戏等。
1.2.2 健康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开展关于精神病相关医疗知识与健康知识的宣教,可以宣传精神病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所需的药物和用法用量、用药会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内容。患者心情抑郁时要注意放松与集中注意训练,以便患者正确了解疾病,改善不良心理。还可向患者讲述相关成功实例或者邀请已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2.3 心理护理
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友好护患关系,以轻柔的话语安抚患者,促进患者缓解或消除焦虑感与抑郁情绪,用正确态度面对睡眠。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职业背景与文化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培养患者利用心理调节法克制烦躁等不良情绪,主动寻求帮助。
1.2.4 非语言沟通辅助护理
用微笑迎接患者,用笑脸面对患者,能让患者具有轻松感[3]。采用相关示范动作对语言进行补充。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巧妙运用手势等动作,注意与患者的眼神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安慰与亲切感。同时还要注意区分敏感患者,避免患者产生反感[4]。
1.3 评判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康复效果。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包括基础护理满意度、健康宣教满意度、心理护理满意度、康复内容满意度等内容,每项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75分以上;满意为50~75分;一般为25~50分;不满意为25分以下。问卷由家属或患者自行填制,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以P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74.18%,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多数精神病患者皆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主要体现为患者出现异常行为动作、意识情感等[5]。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相对漫长,其精神活动日渐衰减,加上脱离社会环境的时间过长,患者的社会功能难以恢复,使得无法及时回归社会[6]。因此,如何增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他们衰退的速度,成为精神科研究的重点[7]。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临床上对于患者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重视。人性化护理指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以患者为主体,重视人的价值、自由与发展的护理模式[8]。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为患者着想,围绕患者展开护理。以尊重患者的人格与生命价值、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为中心,注重护理的个性化、全面性及创造性。其根本目标是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让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实现临床护理的最优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问卷调查对各项的满意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加强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不仅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意识,还能提高患者康复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芳.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9):107-108.
[2]王菊华.如何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4):245-246.
[3]朱爱芳.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58-258,259.
[4]付萍萍,王锋锐,傅文霞等.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38-139.
[5]蒋红.人性化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69-170.
[6]刘永艳.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3):39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