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1

【摘要】复习课一直是老师探究的课题,认真做好课后反思,总结课后经验是上好一堂复习课的关键,以此总结愿与老师们探讨。

【关键词】复习课;反思

时光荏苒,伴着又一届高考钟声的结束,与学生奋战高考的一年告一段落。分析高考题,结合一年来的教学,有诸多地方值得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1 钻研大钢,把握方向

当年的地理教学大纲是对考查范围的确定和能力的要求。掌握大纲、整合地理主干知识。

(1)按照概念串联知识,地理概念较多,关系比较复杂,在教学中,把一些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用一条线把它们串联起起,使学生对繁杂的地理概念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只。例如:天体系统的概念较多,学习时易混淆,比较难记忆,但按由小到起来,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是系。学生认识掌握它们就容易多了。

(2)按照知识结构体系串联知识;将地理知识分属于基础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部分,然后,各个击破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按照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串联知识,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十分密切。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观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例如:自然地理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联系,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同分布――气候类型的不同分部――自然带的不同分布――土地的不同利用――农作物的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发展。

2 理清地理规律和原理、掌握问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汪意总结,归纳地理原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交通、技术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常见题型,常见设问,特别是近年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答题模板。

3 注重特色,强化地图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从图表中归纳,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如何从图表,材料中准确,有效地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成为问题的关键。在后阶级的复习中,必须要强化读图专项训练,对同类图要总结出一些共性的判读方法和步骤。对不同类型的图要因“图”而异,掌握不同的方法。例如:判读区域图要建立经纬网,注意图文结合,判读日照图要形成主体动态的模型,建立空间思维。判读等值线图要注意把握数值的变化规律。

4 关系热点,回归教材

近年高考试题来看,它不回避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复习时对热点要多加关注。但在处理热点问题时,不能热时事冷教材,所谓热点。其实就是问题的切入点,体现学科知识为社会服务,高考热点的考查最终要落脚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5 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篇2

2.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郑书欣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32.浅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焦朝军

篇3

光阴似箭,忙碌而充实的高三教学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将有利于我的专业发展,因为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这一年是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最辛苦也是压力最大的一年,这种压力来自社会,学校和我自身,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所有的地理统考中,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地理成绩都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高考中的地理平均成绩超过了市区平均成绩.所任教的两个地理班的本科达线率都大大超过了预定目标.反思这一年来的教学,觉得有如下收获.

一,认清形势,把握动态,优化复习教学.

面对高考模式变化,复习时间减少以及我校地理学科学生整体基础较差等实际情况,切实了解学情,把握高考动态,研究《地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高考试题评价报告》以及近三年来全国,江苏,广东,上海高考试题(包括春季高考题),明确地理学科复习目标,方向,重难点和方法,精心安排复习计划,优化复习教学,切实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是要把《考试说明》中知识点,能力点与教材结合起来,将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结合起来,确定每一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和所需时间.其次,弄清楚各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准确把握识记,了解,理解,应用,综合的界限,对高考中降低要求的,新教材删除的,非主干知识,坚决不拔高,对重点内容,要保证时间重点投入,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三是坚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抓能力,提优补差促中间,全面提高推进率"的复习教学思想,做到起点低,要求严,方法活,训练实,能力强.

二,夯实"三基",查漏补缺,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查漏补缺,夯实"三基",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书本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②通过全面,系统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和方法.③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总结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时精讲精练,所选题目必须有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做到"少,精,活,度",一般以中档题为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每做一题都使学生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新的提高.

三,传授方法,指点迷津,提高复习效率.

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复习方法,既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复习时可用以下一些方法:借助地图记忆,通过理解记忆,通过比较进行记忆,通过列表进行记忆,通过缩略进行记忆,通过编织知识框架结构网进行记忆,通过图像进行记忆,通过对某些地理内容赋予特殊的意义进行记忆,通过编歌诀进行记忆,抓住特征进行记忆.

四,分类化归,突出重点,上好试卷讲评课.

(1)贵在方法,重在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试卷的讲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

(2)分类化归,集中讲评.讲评试卷,采取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集中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

篇4

关键词 巴特莱法则 整合 地理综合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上好综合课,目前仍是广大综合科教师所面临的迫切课题。综合科具有它自身特点,政、史、地合一,考试范围广泛,综合复习题势在必行,语、英、数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精力,要他们在课余再花很多时间攻读综合科是不现实的,不少学生综合科主要是靠上综合复习课及做大量练习。结合两者,综合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就显得分外重要了。笔者希望争取更优的课堂效率。相信“时间+汗水+能力+素质=成功”。并在探究过程中,尝试运用了“巴特莱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整合。

那什么是“巴特莱法则”呢?经济学家巴特莱,发现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20%的顾客占据了80%的商品销售额,20%的发话人占据了80%的电话费等等。于是总结出“20%法则”,又称“巴特莱法则”。其含义可表述为:事物的80%价值集中在20%的组成部分之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例都符合“20%法则”。如《新华字典》收入的近万个普遍汉字中,最常用的也只有2000多个。

“巴特莱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20%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教材内容的整合:筛选教材内容,去芜存菁,用80%的优势精力解决20%的教学关键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综合科目考试范围中地理部分的内容多,包括高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还涉及初一《世界地理》、初二《中国地理》的部分知识。少的课时,多的内容,使地理综合课复习课每课时所跨的章节内容多,若课堂教学企图覆盖所有的知识点,不分轻重,平均用力,不仅泛而无用,杂而不实,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印象模糊,思维混乱,精力分散,以致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其实,综合卷各科容量有限,因此会侧重于各科的核心知识与能力考核。所以,在地理综合复习课上,笔者运用“20%法则”,筛选教学内容,找出20%的教学关键点和突破点,集中80%的精力解决,力求学生对这些重难点吃透并熟练运用。

从整体上讲,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在于围绕“人地关系”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而初中地理知识则强调常识性知识,以及热点时事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而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在安排总体复习计划时,应突出这些核心内容。从一节课的微观安排来看,笔者先按照知识间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联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变“精”变“清”;在建构中,强调20%的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理论联系实际。每节课都尽量将20%的精华讲清讲透,其它内容则指导学生自习。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第八章“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时,计划用1节半课时间,1节课精讲,半节课精练。在精讲部分归纳了三大知识板块:①农业生产的概念、基本性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这部分是最关键所在);②世界粮食问题;③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及方针。由于知识脉络清晰,目标明显,重点突出,学生听课精力集中,一节课下来,学生颇有所得,而且通过分析实例拓展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原理性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说,“20%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内容的整合,充分提高了45分钟的教学效率。

(2)“20%法则”与地理复习课教学结构的整合:将需要比较紧张的逻辑思维活动和记忆活动的学习内容安排在20%的“黄金时间”里,以期圆满完成学任务的80%。

在教学中,如果只有教师的外因驱动,没有学生的内因努力,自然不易出成绩。心理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在每节课45分钟内的不同时段,学生的兴奋程度有较明显的起伏。上课开始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逐渐提高,在课堂中段达到高峰,此时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也表现最明显。此后,学生兴奋程度和注意集中程度逐渐减弱,直至下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时间分配方面。在一开始就通过图像刺激等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和注意力,在学生身心状态处于巅峰状态的“黄金时段”讲授“耗脑”最多的重难点,而在其他时段则有意识采取一些措施维持学生的兴奋度和注意力,完成脑力活动相对较轻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地理教学结构有利于避免生理低谷,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和注意优势,提高学习效益,减少了学习疲劳。如在复习第九章“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笔者就将工业布局影响因素这部分知识安排在课堂中段来讲授。

(3)“20%法则”与地理综合治理复习课上时间分配的整合:课堂上在用80%的时间来应付20%的“重要的少数”的同时,也要注意用剩下的20%时间让学生“反刍”。

在一定时间内所复习知识的量要适当控制,不能“满堂灌”或“满堂练”,每节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悟化、转化、精化、活化,把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可以说内化和总结是学生形成能力不可逾越的阶段。如一节课下来,留出差不多10分钟让学生反刍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来可进一步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也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通过反思,总结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4)“20%法则”与在地理综合复习课堂上面向全体与照顾少数的矛盾的整合:总体教学面向全班,但是在每节课20%的“反刍”时间中,则尽力做到花费80%的精力去帮助占全班20%的学习困难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

篇5

一、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过程的反思意识

即让学生就课前自学的效果和产生的疑问进行反思。在自学中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实行先学后导的教学策略,即要求学生自学一定的内容后,除了要解答相应的自学习题外,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写在预习本上。

预习是一个自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预习课文及语法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上课时向教师及其他学生汇报,让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

如在《荒漠化防治》的新课教学中,我预先设计了几个预习题供小组讨论。(1)反思必修一教材中学过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有关知识;(2)反思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且要分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学生经过自己的反思、讨论和预习思考,结合课本内容,初步得出:(1)荒漠化的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2)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二、强化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反思意识

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讲述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时,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会聚集在这件事上,思维空前活跃,而且易对不同的观点产生质疑,并产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强烈欲望。

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要求其他学生专心倾听他的讲话,有时还让另一个学生对其所讲的内容进行评判反思,对相关问题开展探究,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氛围。

如必修三第三章《能源资源的开发》中的活动:

根据下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1)从价格看,2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那么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

(2)从环境效益看,向外输电会改善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但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

(3)从运输成本看,输电的成本较低,而输煤需要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损耗,运输成本较高。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各小组都发表各自观点,想法大胆,且言之有理。

师生之间要建立反思性教学关系。杜威指出:“在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性教、学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对话,学生是教师强有力的质疑者和反抗者。对于教材中的某些说法、某些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鼓励学生质疑教材。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不仅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而且实现教学相长。

三、强化学生课后复习中的反思意识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对观点进行归纳,勇于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别人。在课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对相关地理事件、地理原理的讨论,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上完一个单元后,可利用晚自修时间,引导学生对某个单元的知识点开展反思活动,比如该单元话题相关信息或方法问题等。先让学生通过课本、笔记本、地图册、参考书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在反思活动中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了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否定的反思习惯,有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三中《河流的综合开发》一节的第一轮复习中,我提出了以下两个复习要求:(1)复习课本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2)对案例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找出分析流域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生在课后上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反思,经过小组讨论,归纳出河流流域综合开发问题分析的基本步骤:(1)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分析地形、气候、水系水文特征、资源等方面;(2)分析河流流域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3)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然后,教师选择训练题帮助学生应用和巩固关于流域开发问题的方法。

(山东卷)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接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

本题帮助学生巩固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

本题帮助学生通过分析流域地理特征提出河流可持续发展方向。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06-01

1 提出问题的缘由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一般新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具有容量大、时间紧、密度高的特点。数学知识呈现一定的规律,一个单元中往往会包含许多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是在不同的课时中进行的。我们所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体系中,同一系列知识呈现螺旋递进式的,不同年级会接触到不同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在学完一个单元或者一册教材时,头脑中的知识比较凌乱、无序,所以我们要及时正确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类、综合、整理,通过这种复习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复习学习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遗忘作斗争,弥补知识缺陷,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对知识梳理,在头脑中建构起系统知识的网络结构,促进后继学习。三是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注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所谓复习课教学策略,即指教师在复习课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本人依据复习课教学目标及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并结合自己十余年复习课教学经验,在复习课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2 引发的几点思考

(1)从调查及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一些对思维导图教学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多数没有很好地理解思维导图。所以教师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深入地了解思维导图,以及思维导图对于复习的优越性。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课堂教学做出及时的、合理的调整,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学习老师的构图来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深刻的反思。

(2)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教学,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这样减少了浪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的时间。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再一次利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的结构图,对比课堂中的图形,了解自己在认知结构方面的不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进行评价,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我们知道学习效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提高学习效率,还要经常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并进行调整。不同的学生,或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因素往往不尽相同。善于“捕捉”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改进,就可以使学习效果不断提高。经过这一个星期以来的调查,目前我校师生初步养成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习惯,但还只是停留在教师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学生多数还没有自己运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要改变这种情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应先向学生讲述使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并教给他们作图的一些基本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提高意识,围绕问题重点认真思考,找出规律,解除预习中的疑难,节约时间,学生攻克了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体会到方法在学习中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3 重申几个观点

我校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使用思维导图辅助复习课教学,是充分考虑了这个阶段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形象思维一直处于主要地位,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Mind Mapper软件,并充分利用该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组织创作。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内容的特点,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具有以下优势。

3.1 数形结合,提升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数学意识和模型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并逐渐养成数据分析的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今后数学知识架构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通常是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围绕一个主题来构建知识点,经过教师加工,用图形呈现的信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能有效地促进知识学习的内化和迁移。关键词和连线有序呈现的抽象复杂知识,能激发学习者的灵感知识,触发头脑风暴,创造更多的新知识。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习者无论是进行个人建构还是理解他人的创作,都将促进个人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形成。

3.2 师生对话,促进反思

思维导图给教师和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主体进行共同的构建,教师能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作出及时的调整,学生也能通过参考他人的构图,反思自己学习进程,适时地对自己的概念图作出更改和调整。

4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

4.1 小数的复习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设置了总复习环节。在复习小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对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整理、归纳。通过结构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关于“小数”这一部分知识,我们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就是图中所提到的八个基本要素。接着对八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及教师都能从中得到极大收获。

4.2 百分数单元复习

这是教师在教学《百分数》单元复习的教学结构图。从图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节课的脉络。把这课复习分成五个基本要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在每个基本要素后面又对应相关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整体把握。使得教学更高效。

5 结语

通过对我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情况调研,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教学工具,同时也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和学生有效的进行复习的良好的学习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应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义,促使新旧知识的整合,同时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协作学习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又大大改善传统的单一传授的教学模式,因而得到广大一线的教师、学生接受和采纳。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有效应用

微课教学的引入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微课教学使用数字化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对传统课堂进行补充,能够提升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微课教育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小帮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微课重现地理教学过程

学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认知能力会受到限制,在学习中会经常遇到难以消化的重点和难点,这时候教师的讲解不能清晰地表达地理学科的抽象知识,因而微课的直观化以及视觉呈现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消化高中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昼长夜短”这项地理变化因素的时候,微课教学能够运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把地图做成动态三维画,学生在直观的图画中了解昼长夜短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清楚其中的原理。学生不但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2.帮助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个性化的微课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昼夜交替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地球自转的知识有深入了解,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因自转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带来白昼和黑夜。学生能系统地梳理好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微课的图形模拟中看到地球的变化,教师带领学生用兵乓球和手电筒模拟实验,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自己运用文字总结形成原因,微课在构建学生自我认知的学习体系中,提升学生对自身知识的认识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进程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网络构建。

二、微课教学的主要引入模式

1.课外辅导中主张先教后辅

课外辅导和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课外辅导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多方教学模式,主要的作用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微课教学盛行的过程中,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束以后,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利用微课自己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有待加强学习的部分,这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课外辅导模式的一种。

微课教学中有微视频教学,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部分内容观看,学生可以自己安排观看的时间和地点,所以,和传统教学相比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2.微课学习环境的搭建

微课学习环境的搭建是保障微课学习环境的重要基础。微课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包括:在微课中进行终端学习、搭建网络环境和技术平台。可以在生活中搭建微课学习环境,生活中对于不了解的地理现象或者地理知识都能通过手机等终端平台进行查询。比如,在学习地球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互动网络平台的应用就体现出来,学生对于不了解的内容,可以在平台上提问,运用教师回答和大家讨论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互助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高中地理的学习热情。

3.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引入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因为学习经历和学习阅历的不同,在知识理解或者分析上也不尽相同。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历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全班授课上,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很好地估量,但微课教学能完善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地理知识。例如,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球的运动》一课,传统教学中其中一个教学难点是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但这部分知识对今后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这时如果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球的运动》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教学内容反复地观看,并且图像的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学生在观看中理解和明白昼夜交替的现象,对太阳直射的规律有所了解并且了解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弥补学生基础能力不足或者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情况。微课教学满足所有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微课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微课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一、整合考点

研读课标和考纲及高考试题,明确新课程高考在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与结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及试题呈现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比如,对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性内容没有作出具体和明确的考试要求,最近几年的高考也没有考查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内容,因此,初中区域地理的复习不应仅在于知识内容上。此外,新考纲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之间有较多的考点重复、交叉,加上新课标“一标多本”的背景,如果仍按某一教材或高考复习资料按部就班、面面俱到的复习,很难将知识内容系统化和综合化。所以,新课程高考复习内容及相关考点的整合非常必要,尤其是高中地理“必修Ⅲ”中的相关考点,都可以整合到“必修Ⅰ”或“必修Ⅱ”的相关内容中,以提高复习效率。如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中的“产业转移”内容整合到“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二、设计学案

复习学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纲解读

根据地理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要求”,逐一列出本课题所涉及的考试内容,如本课题考试内容为“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再结合《浙江省地理学科指导意见》指出本课题必须达到的能力要求,如本课题的能力点为:(1)以温州市某产业活动为例,说出相关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区分区位因素、区位条件和主导区位条件并说出产业活动的三种地域联系方式。(2)阅读温州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基本特点,辩证评价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考题扫描

采用表格形式,将近两三年地理高考涉及本课题的主要考点罗列出来。从今年的考题可以看出本课题“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考到的机率少,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多个省市涉及到,而且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

3.回归教材

以“纲要图表”方式编排知识内容,内容要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主干知识以“填空”形式呈现。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整合信息。

4.重点突破

重在主干知识整合、教材内容深化、复习方法指导、思维方法构建,可设计几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复习任务。

5.真题赏析

选择难度适中的近几年高考试题(优先选用本省高考试题),让学生了解本课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命题特点、命题角度,把握地理高考命题的新动向,同时训练和培养学生解答高考试题的方法和技能,掌握解答的套路和策略,如本课题采用2010年安徽卷第36题。

6.巩固练习

试题来源主要是变式题、原创题及近几年全国各地市测试题、名校模拟试题等,试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以20分钟题量为宜。本课题选用的两道题为2010年海南卷“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和2009年浙江五校联考卷“绍兴、盛泽纺织产业集群”。

7.学习后记

学案最后要留有空白,便于学生书写心得、知识疑惑点、经验教训等。

三、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有很多,本课题采用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地将已有的储备知识激活。

问题情境一:材料:温州服装产业生产销售流程示意图

问题:1.读图说明以上产业链存在哪些产业活动联系方式。2.说出不同的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

问题情境二:材料一:某产业在世界的转移图,材料二:温州不同工业部门比例,材料三:基于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情况,学术界有两种鲜明的针对性的观点:向高技术、资本密集产业演变升级还是现有传统产业逐步升级。

问题:1.据图说出此产业世界性转移的总体趋势。2.材料一所示主要是哪种类型的产业转移?3.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承接此种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结合材料二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5.简析温州产业转移对温州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6.结合材料三说出你更倾向哪种产业升级论及理由。

四、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构建的基本原则是由宏观到微观,即学科知识框架、模块知识框架、单元或专题知识框架、课时知识框架和答题模式。本课题建立的答题模式有

(1)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2)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3)课时知识框架:

五、精讲典例

分析典例时,教师的“讲”是关键,教师要讲审题,讲思维,讲答题技巧,但也不能完全由教师讲,科学的复习课教学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感悟;成功让学生体验;方法让学生掌握。

篇9

1.关注课前监控,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在数学学习中,就必要的知识来说,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理、法则等,而且要将这些知识形成网络结构,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网络,进而从不同角度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首先,提炼纲要,帮助学生构建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在各章节的复习课上,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讲,那么对高一高二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或者遗忘很严重的同学来说,就达不到有效复习的目的。我要求学生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用框图的形式把这些知识形成网络。如果这个工作做到实处,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回顾知识点,补好知识漏洞。在教师回顾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会有重点地听,听自己遗忘严重的概念和相关的定理,也会关注老师是如何梳理知识的。只有这些工作都做到位,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提高。

其次,注重学案的设计,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在学生复习了章节的知识点后,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用最基本的题型反应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及常用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的查缺补漏。

2.关注课堂监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学生经过自学和导学,对本章节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完成学案,对自身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听课时就有了侧重点,产生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尝试用多种方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下面是我具体的做法,大家共勉。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把思考的工作更多地留给学生,此时教师应扮演点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索解题方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考问题方法的指引,正所谓“授之以渔”,这是对我们的教学提出的挑战。复习课的例题是要认真挑选的,教师要板演典型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解题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思考性较强、一题多解的问题。对例题的讲解要注重思路的点拨。在讲解过程中要多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可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用什么知识构建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这些知识点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学生带着已有知识探索,会觉得整个思维过程自然流畅,解决问题水到渠成。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给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通过讲述一个知识点或一个解题过程,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互相讨论,不仅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且能体会到探索、创造的曲折、甘苦,学到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另外,精挑细选课堂配套练习,当堂配套练习对学生掌握、巩固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典型问题让学生板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反映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检验复习的效果。

就课堂监控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提出如下建议。

①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一个问题提出后让学生立即回答是不恰当的,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思考;将学生解题过程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比在黑板上展示效果好,这样就能避免抄袭的现象。

②尽量让学生自我点评,讲述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要求学生讲出他是怎么想的,应用了哪些知识点解题。若做错了,则师生共同找出错在哪里,属于哪一类错误,等等。没做出来的同学讲出自己做到了哪一步,请其他同学帮助。

③不能忽视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师讲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各不相同,就是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点,以及听课效果和思维能力有所差别。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应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认真听取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有所进步。

④注意一题多解。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大,要求学生能够随时抽出自己知识库里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样的题目力求多解,开拓学生的思路。

最后,解题完成后,教师要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即对问题进行再描述,回头看这个题目用了什么方法,哪些知识点,需要运用哪方面的技能。科学解题是通过解题掌握所涉及的知识,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再者,通过分析解题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解题者领悟其背后的科学方法,而方法是精髓。所以要特别注意发掘思维活动中涉及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思考:这些方法和原理是如何运用的?运用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思想方法是否在其他情况下运用过?现在的运用和过去的运用有何联系、有何差异?是否有规律性的东西?有了对科学思想方法的正确认识、运用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有效的复习课教学。

3.关注课后监控,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教学中我尝试课后的作业形式多样化,下面是具体的实施方法。

①配置错题本,以记录错题为主,写清错在哪里及正确的方法,教师及时点评。这是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成长记录,可以写学习中的困难,考试情况的分析,以及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意见,等等。这能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不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②作业精心设计。比如可以“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③让学生“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让学生体验出题者的心理,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④每一模块复习结束,给学生出一份相应模块的知识回顾试卷。

在反思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课后的自我监控习惯。

①解题思路的反思,即思考问题过程中,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是否弄清了结论和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题中走了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②解题方法的反思,即解题方法能否引申、推广?若将题目进行变式,则问题将会有何种变化?有什么规律?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③学习方面的反思,即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包括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意志等进行反思,也可以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

篇10

关键词:技能训练课 课堂有效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校将教育教学活动归纳为六课型:新知讲授课、技能训练课、整合测评课、互动探究课、主题活动课、反思建构课。其中技能训练课型,它主要是指地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讲评等教学活动,它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始终。一堂好的技能训练课,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加对课本知识的熟练程度,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中汲取广博的实用知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过分依赖“师讲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习题讲解教学。简单地依赖某一种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全面达成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如何才能提高技能训练课的有效性呢?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提高地理技能训练课的有效性。

一、切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通过长时间的摸索,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我对技能训练课的教学模式总结如下:(1)旧知梳理。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提问在反复中让学生重新熟悉主要考点,并且对本节及本单元的内容有准确的把握,明白重难点内容,切实有效地指导课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同时为后面的习题处理提供知识准备。(2)分类整合。对所讲练习题进行分类整合,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的考点进行归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对分类结果进行点评。这样有助于检查学生课前是否完成练习要求,也有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让练习有针对性。(3)分组交流。自纠自评,突破难点:根据给出的答案先进行组内交流。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以组为单位提出,教师适当给出补充评讲。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练习内容记忆更深刻。(4)归纳反思。结合前面所列主要知识点,及所做的相关练习,对各知识点的考查方向及解决方法做出指导性的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的反思,体会知识点的运用及同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二、习题的选择是提高技能训练课有效性的前提

在技能训练课教学中,精选习题是最关键的。教师如果不注重习题的选择,会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此,教师必须注重以下几点:(1)选择知识覆盖面广、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精选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组织练习与剖析,从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实现从特殊描述到一般法则的归纳,真正使学生学到地理问题分析的方法,完成“授人予渔”的结果。(2)练习易混易错处。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对有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对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对有些题目考虑不周,对一些原理和概念的适用条件不明确或疏忽,等等。所以,应加强学生对容易混淆、容易疏忽、容易出错的题进行练习。(3)习题设计要有层次。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增加梯度。新知巩固,新旧知识的比较与综合,新知的引申发展与思考。只有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4)习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过分简单的习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缺乏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难度过大的习题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习题的选择要把握好“度”。

三、除了以上两点外,要提高技能训练课的有效性,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技能训练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技能训练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地“参与”问题的解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学生自己说题

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准则说出来,这样既能促使学生暴露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以便教师及时抓住要害解决问题,同时又能让教师了解学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授课效果。这种方法在地理综合题的讲解中非常有效。

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特征,通过实践总结出说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说命题意图,即考查的知识点。

2.解题的思路。

3.题目所涉及的地理学原理。

4.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条件和问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5.结论及结论的推广。

让学生说题时,教师要注意认真听,不要中途插话打断学生,在说题结束后对其要及时点评。同时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调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要把提问集中在个别几个人身上。

(三)尝试让学生自己组题出题

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组题工作量,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拉近学生与出题人的距离,有利于今后学生的自主训练。除此以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选的题或者出的题被教师采用,而且一旦采用出题人又可以转换成讲题人,这样既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提升了训练题的质量。

总之,在技能训练课中要精心选题,灵活运用课堂模式,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给他们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总结同类型题解题的答题模式、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训练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写・课程与教学论[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

[3]王义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

[4]朱慕菊.走进新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三复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情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36-02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新理念,即主张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真正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优化课堂教学,做到以“学”制案,引“学”优教,思“学”促教,促进学生个性特质和能力的真实有效发展。笔者结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一课时复习教学具体进程,围绕学前、学中、学后三个方面,提一些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把握学情,巧设学案

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在充分认识学生、掌握学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实施课堂教学的起点、方法与策略,并精巧设计导学案,有效指引他们开展学习,进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

1.认识学生,掌握学情。掌握学情是做好化学复习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坚持“以学定教”,就必须尊重学生,做到心中有“生”,真正把他们的认知基础、个性特质、学习需求和情感、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个体性差异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可利用资源因素,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又必须适时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科学确定课堂教学的起始点,利用最优的教学方法,善于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来指引学生进入学习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真实的进步和发展。

2.以“学”制案,引导自学。教师把握学情之后的紧要工作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复习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复习。设计导学案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做好自主复习。只有通过学生的先“学”,教师才能抓住学生复习中的知识难点、学习困惑以及易错频错点,为有目的地组织复习教学奠定必要准备。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这一节复习课设计中,根据复习目标,笔者设计了“预学步骤”:依据复习案和学习目标――课前先学、思考讨论――展示复习成果、互动交流――教师点评、小结归纳――配套课练、巩固复习成果――针对问题、适当再点评。同时提供“预复习训练”,在复习课前2天分发给学生,要求自主完成(“预复习训练”及图略)。

二、围绕学情,优化流程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围绕学情,组织课堂教学进程,主要从展示成果、设疑引探、检测反馈三个环节进行。

1.展示成果,交流共享。教师首先鼓励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主复习时收集到生活中的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图片,引发学生复习兴趣,同时增添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到学习素材的成就感,丰富了原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的认识,为开展本节课的复习做好积极准备。紧接着,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分享自主复习成果,并挑选一两位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深入学生之中,检查学生自主复习完成情况,鼓励他们勇于提出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困惑。如,有个别学生就提出了:“我复习了原电池的概念后,对形成条件仍然不很理解!”“在氢氧燃料电池在酸性与碱性电解质溶液的电极反应式的差异方面,我总是把握不好!”但教师发现,多数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以及铜-锌原电池等知识点都掌握得较好,于是就耐心地对个别学生做了细致的点拨,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

2.辅助出题,设疑引探。

(1)尝试辅助出题。展示成果之后,教师改变以往都由教师讲授的复习方法,积极激励他们提出自己复习过程中的想法,辅助他们尝试学会出题,并对他们的题设内容及有益思维给予必要解释、引导、肯定。如,在围绕上述“预复习训练”的课堂探讨中,很多学生问到盐桥的作用,以及内含的K+、Cl-如何迁移等问题。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做思考,借助了黑板作图的方式,启发学生一起回答:“盐桥起着提供离子通路的作用。阴阳离子与溶液的离子定向迁移方向是一致的。”紧着,让各个学习小组展示组内合作收集到的有关铜-锌(CuSO4)原电池的判断题,组成一道选择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2+向锌电极迁移;B.SO42-向铜电极迁移;C.锌电极质量增加;D.盐桥中的K+向锌电极迁移;E.电子从锌电极经过溶液向铜电极迁移。教师没有急着直接帮助学生解答问题,而是组织其他组学生一起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回答,并适当点评他们的回答结果。在此,教师尝试让学生作为出题人,提升了他们的参与化学复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很好地促进了对盐桥的作用及离子迁移等方面学习困惑的解决。

(2)在学习困惑中设疑引探。教师继续搜集学生讨论中遇到的困惑,设置了问题:“氢氧燃料电池(酸性,碱性)电极材料及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试比较氢氧燃料电池在酸性与碱性电解质溶液的电极反应式的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顺势引导各个小组一起讨论并展示:“硫酸溶液:(-)H2-2e-=2H+、(+)O2+4H++4e-=2H2O;氢氧燃料电池(氢氧化钠溶液):(-)H2+2OH--2e-=2H2O、(+)O2+2H2O+4e-=4OH-。”在此,要指引学生考虑离子在电解质溶液环境中的大量存在形式。氢氧燃料电池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反应式写法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及借助小组探讨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启发中学生理解了电解质溶液对产物存在形式的影响。

(3)在易错频错处设疑引探。教师在参与和倾听学生的讨论活动时,发现学生遇到了下列错误:①无法判断负极产物,或写出正确产物后无法配平;②硫酸溶液中:(-)CH4+O2-8e-=CO2+8H+;③氢氧化钠溶液:(-)CH4+2H2O-8e-=CO2+8H+;④(-)CH4+9OH--8e-

=HCO3-+6H2O。于是,启发他们开展活动:①关注原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从中得出CH4中的碳元素被氧化为+4价,酸性溶液中为CO2,碱性溶液中为CO32-;利用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进行配平;②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同时发生;③中碱性溶液,不允许大量生成CO2和H+;④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开始反应时,氢氧化钠视为过量。教师灵活利用学生讨论中收集到的错误案例,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加深了他们的理解,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4)在变式训练中设疑引探。教师围绕学生学习问题,设疑引探,还可以利用变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如,教师设置讨论:“将氢气再改成甲醇时,在硫酸溶液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各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式?”此时,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可以借助总反应方程式来帮助判断一些元素在反应后都在什么物质中。学生经过组内结论,推举学生代表来回答:“硫酸溶液:(-)CH3OH+H2O-6e-=CO2+6H+、(+)O2+4H++4e-=2H2O;总反应方程式:2CH3OH+3O2=

2CO2+4H2O;氢氧化钠溶液:(-)CH3OH+8OH--6e-=

CO32-+6H2O、(+)O2+2H2O+4e-=4OH-;总反应离子方程式:2CH3OH+3O2+4OH-=2CO32-+6H2O”。教师认识到由于CH3OH含有氧元素,学生较难以分析此时负极产物除了CO2还有什么,巧妙借助变式训练中启发学生参与讨论,使他们在正确引导和思考下,学会并掌握了该知识点的解决方法。

3.随堂测练,检测反馈。教师利用近年高考考点中频繁出现的有关原电池的判断和书写电极反应式,精选并加以创新设计,作为配套的限时随堂检测练习,用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找不足,补漏补缺。在学生参与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巡视训练情况,并随时聆听学生训练活动中的疑问,特别关注和指导某些学困生来顺利完成练习。等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训练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公布练习答案,并对学生中产生较多疑难或错误的题项予以重点点拨、解答,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巩固所复习的知识。

三、评价学况,反思总结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评价与总结是复习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复习课堂的升华与提升。笔者做好评价与总结,总是坚持从学生的复习实况出发,特别注重鼓励学生做好自我评价与总结。

1.自主评价。在本节复习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学习评价,主要评价自己在复习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课堂积极性、沟通表达能力、课堂学习准备、化学探究思维能力、小组互动合作等等。教师指引学生开展自主评价,能有效增强学习自主性和目的性,进一步明确自己学习的优势和薄弱。

2.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反思总结,就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他们在勤于反思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复习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哪些知识点掌握良好,哪些还存在困难,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等。通过及时反思,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尤其是一些学困生也都积极尝试着参与到思考学习的行列中来。由此,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促进复习课堂实效起到了关键作用。

总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新理念应用于一节化学复习课教学,还不足以证明其广泛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还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思考与实践,并在日常的具体教学中坚持贯彻、优化、完善,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成为化学课堂的常态,让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激情点缀着化学课堂的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地理;复习;实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3-0137-0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复习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反观我们的地理复习课教学,课堂依然充斥着“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学中普遍呈现出了“教师知识罗列堆砌+学生题海机械训练”的灰色倾向。这些低效复习无疑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本就任务繁重的考生更感“山重水复”、 “一头雾水”。反思这种情形使笔者想起孟子的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如何使学生顺利跨越“山重水复”的门槛,迎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已成为地理复习不可回避的课题。为此笔者生发了“为赋新词不说愁”的雄心,大胆探索地理复习的实效教学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反刍品味――知识源的明晰

策略一:注重主体探究,疏通思维理解。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应由传统“讲解者”、“授予者”、“评判者”的权威角色向现代 “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的平等身份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疏通地理探究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议一议”、“辩一辩”、“理一理”等探究性复习方式尝试明晰“知识源”,在教师的适度点拨下实现对地理知识源的深层感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源的顺应和同化。

案例1:“气候变化的影响复习课”教学片断

师:复习回顾课本上对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气候变暖,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弊的,并说明原因。

生:小组讨论积极热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教师在一旁指导。

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全球变暖总体上不利于人类,但是对有些地区有些方面却是有利的,如使俄罗斯,加拿大这两个国家大片原来寒冷的平原能够大量种植农作物。

师:课堂教育的重点可以放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上:①近现代全球真的在变暖吗?有没有在变冷?②若全球变冷会如何?

评价:学生形成认知的过程不会突变,像做馒头发酵面粉一样,需要在适当的水分、温度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过程。笔者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复习并未深陷俗套的窠臼,把学生引入知识的盲点,思维的短路。而是在复习中不断升华,不仅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而且使学生亲历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真正做到了地理复习言之有物,解其所惑,释其所疑,补其所缺。

二、掌握技巧――知识链的完善

策略二:发挥交流合作,澄清疑难杂症。布鲁纳曾说:“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连接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学生在每节课里获得的知识都是散装的,常有“见叶不见枝,见木不见林”的狭隘感。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引导学生在观点碰撞、意见争论、交流解惑的过程中,为主体暴露思维轨迹、表达认知疑难、倾诉学习困惑提供充分的时空余地,实现对相关地理知识来龙去脉的清晰把握,从而学会知识建构的技巧,完善地理的知识链。

案例2:“热力环流的复习课”教学片断

设置问题:如图所示(a、b表示等压面),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_运动。

2.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____。

3.CB两处冷热不均,CB两处受热的是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处。

4.C处的天气状况是___,B处的天气状况是_____。

5.CB两处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_。

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辨说理,澄清了错误,完善了知识链,使新知识的形成在原有基础上水到渠成,并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获得提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学会了发现自我和欣赏他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复习效果。

三、体悟精髓――知识值的感悟

策略三:设计梯度问题,建构知识体系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可见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能力的过程。在复习阶段,一般的复习课很难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减少单纯模仿、重复操作的机械式内容,精心组织与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以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使问题体现层次性,有效地落实基本点,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亲历中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这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知识的统筹整合能力才会逐步增强,地理的实际应用意识才会逐步加强,“地理”的价值也会在应用实践中得以亲身感悟。

案例3:“设计应用题复习课”教学片断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且A为海洋,D为陆地,则乙代表水循环的环节是___。人类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可以对___(甲、乙、丙、丁)环节施加影响。

2.假设图为甲乙两地的热力环流图,比较判定甲地与乙地的冷热,温度:甲_____乙(高于、低于或等于)。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是______;甲乙丙丁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情况为:______。

3.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气环流,且A、D分别表示地表的赤道和 N附近,则A处为_____气压带,D处为_____气压带,丁处表示近地面的_____ 风带。

4.假设图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那么此大洋环流位于________(北或南)半球,洋流的的性质为________ ,此洋流是在________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此海区甲乙丙丁四处________处容易形成大渔场,原因是此处________;如果此海洋为太平洋,则此处渔场的名称是________渔场。

篇13

6.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许建章

7.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字容

8.创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杨雪辉

9.浅议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皇甫文成

10.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于昌明

11.简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张永

12.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冯富仙

1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刘宝银

14.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张丽

15.新课程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转变张新宇

16.论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杜树旗

17.新课程(中学版) 试论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罗月香

18.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王学东

19.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张思歌

20.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蒋文林

21.促进手脑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潘承玲

22.浅议新课改中体育课堂的素质教育孙永超

23.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韩烈

24.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我见吕述芳

25.阅读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吕文烈

26.高中英语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方法枚举董荣松

27.古诗教学一二三班彩虹

28.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探析张文莉

29.如何设计『导学案韩必荣

30.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如何发展合作式学习张兴前

31.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冀朝红

3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葛轶宏

3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教学中的感悟刘如林

34.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左君

35.感悟生活自主写作干坚明

36.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张波梅

37.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气氛高永光

38.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初探郝素华

39.整合多种资源,让地理课堂更有效袁银锁

40.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化学张芳琴

4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刘雅莉

4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徐小超

43.《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新模式黄道惠

44.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喻菊珍

45.把握科学体验生成有效教学朱成伟

46.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尝试与探索梁玉平

47.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李晓进

48.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情景的创建万风芹

49.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新课程(中学版) 柳在兵

50.激发新思维,创设化学教学快乐课堂代玉娜

51.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任丽红

52.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袁海飞

53.更新传统备课方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李梅

54.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高洁

55.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五结合"刘艳霞

56.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樊红霞

57.如何进行数学预武琴

58.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谈李武琴

59.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应对之我见韦伯忠

60.课改——让英语课堂"活"起来黄雁

61.如何激发后进生学英语的兴趣王霞

62.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探究新的学习方式丁民

63.让学生做历史课堂的主人纪爱梅

64.试议文言文自主学习的预习程序徐新国

65.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炳辉

66.如何促使高中生乐学英语周霞

67.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张凤艳

68.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张冬妹

69.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点滴谈——新课程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赢得课堂武贞花

70.怎样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周秀珍

71.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王财富

72.科学课如何高效复习迎战中考王丽茹

73.初中化学实验的三个强化张国忠

74.中考复习中的"四招"钟红震

75.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图书馆工作陈樟标

76.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体会聂新海

77.初中英语听力培养方法李云英

78.浅谈课文阅读技巧邱小山

79.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新尝试王祥娟

80.实验,让物理课堂更精彩李敬丽

81.调动学生兴趣,上好高中政治李忠奎

82.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胡淑娥

83.略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张华平

84.新课程(中学版)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林小萍

8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季咸南

86.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彭占东

87.让学生找到快乐写作的源泉韩淑轶

88.浅析多媒体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运用戴卫东HttP://

89.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与矫正策略杨占林

90.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误区及其对策李俊玲

91.浅议如何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环境刘维林

92.教师如何搞好思想品德校本教研夏忠强

篇14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兴趣;学习活动;生活;反思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实践、丰富和发展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实施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我根据近期的国培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析,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着眼于学生,制订科学、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所提出的概括性要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每节课教学的方向。制订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激励、测试功能,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应该为教学目标而展开,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如果教学目标科学、具体,就会导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要正确制订科学、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如何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能不能把教材分析透彻,是能不能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在教材分析时,要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的习惯,要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进行教材分析;可以对教科书进行改造、更换、补充,只要符合原来的教学意图、符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就可以;要重视对教材中“阅读材料”“活动”“图表”等栏目的分析,因为这些栏目是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能力的平台,也是开展教学的线索。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的状况,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在学情分析的时候主要分析:①知识基础、能力素养基础;②哪些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对难点问题或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的预想;④学完本节后学生会达到的状况。“备学生”是一个有难度、有技术的备课环节,其关键是准确把握一个度。如果将学习者的起点定得太高,脱离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就会降低教学效果,使学习者在高难度的学习内容面前望而却步,最后导致学生“不懂装懂”的现象;如将学习者的起点定得太低,也脱离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使学习者在低水平的内容上做无效的劳动,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之后,确定的教学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做到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宗旨;认真研究学生,把握好学情;对三维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了解哪些内容要学生做一般了解,哪些内容要让学生理解,哪些内容要做详细掌握;这节课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能力,要形成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会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实际,我们的教学也会更有效。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讲点拨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适时适度,精讲点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一节课45分钟,教师必须精心筹划、合理安排。

1.做好课前的复习巩固

初中地理课一星期只有两节课,而且有的课时相距时间较长,学生要学第二课时的时候可能把第一课时的内容给忘了,因此,在上课前我们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前面知识的复习,以便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复习方法有多种:小测、提问、老师归纳总结、填图拼图比赛、知识接龙等等。老师要制订一系列的评价机制,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预留课内的作业时间

讲授新课的时候,有的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以为这样才能讲得透彻,让学生明白,其实这种教法挤掉了学生的大量宝贵时间,学生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结果只好把作业留到课外做。而事实上这样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收效甚微。老师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梯度地设计相应的练习,练习要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当场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当场进行辅导。

三、课堂引入直观,有趣味性

新课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尽可能地优化设计,力求简约、精彩、恰当。实践证明: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的精彩开场白如同歌曲的前奏会引人入胜,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直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设计时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教师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共同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设置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的过程,在落实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到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美国NBA篮球联赛,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球队的名字和分布的城市,然后利用空白地图制作一张球队所在城市的分布图,因为有些球队的名字体现了该城市的特色,如:超音速队所在的西雅图是美国的飞机制造中心,活塞队所在的底特律是汽车城,火箭队所在的休斯敦是重要的航天基地。如此一来,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了美国的城市的分布和职能。又如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教师和学生也是课堂教学的“教具”,借鉴情景剧的方式,让自己及学生扮演地球、太阳,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在演示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学以致用,密切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实际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驱动。新课程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地理课程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不断沟通生活与地理的联系,使真实世界的地理和课本中的地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学习环境中发现地理、探索地理,提高对地理的认识,同时在无形中发展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创造打下基础。

六、教师坚持不断地教学反思

反思是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怎样提升呢?就是反思与学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今我们对其进行了修改,成长=经验+学习+反思。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我的某一环节应如何调整更有效?”等等,不断地对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反馈进行反思。反思要持之以恒,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地理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