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复习课一直是老师探究的课题,认真做好课后反思,总结课后经验是上好一堂复习课的关键,以此总结愿与老师们探讨。
【关键词】复习课;反思
时光荏苒,伴着又一届高考钟声的结束,与学生奋战高考的一年告一段落。分析高考题,结合一年来的教学,有诸多地方值得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1 钻研大钢,把握方向
当年的地理教学大纲是对考查范围的确定和能力的要求。掌握大纲、整合地理主干知识。
(1)按照概念串联知识,地理概念较多,关系比较复杂,在教学中,把一些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用一条线把它们串联起起,使学生对繁杂的地理概念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只。例如:天体系统的概念较多,学习时易混淆,比较难记忆,但按由小到起来,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是系。学生认识掌握它们就容易多了。
(2)按照知识结构体系串联知识;将地理知识分属于基础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部分,然后,各个击破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按照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串联知识,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十分密切。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观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例如:自然地理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联系,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同分布――气候类型的不同分部――自然带的不同分布――土地的不同利用――农作物的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发展。
2 理清地理规律和原理、掌握问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汪意总结,归纳地理原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交通、技术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常见题型,常见设问,特别是近年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答题模板。
3 注重特色,强化地图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从图表中归纳,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如何从图表,材料中准确,有效地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成为问题的关键。在后阶级的复习中,必须要强化读图专项训练,对同类图要总结出一些共性的判读方法和步骤。对不同类型的图要因“图”而异,掌握不同的方法。例如:判读区域图要建立经纬网,注意图文结合,判读日照图要形成主体动态的模型,建立空间思维。判读等值线图要注意把握数值的变化规律。
4 关系热点,回归教材
近年高考试题来看,它不回避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复习时对热点要多加关注。但在处理热点问题时,不能热时事冷教材,所谓热点。其实就是问题的切入点,体现学科知识为社会服务,高考热点的考查最终要落脚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5 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2.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对策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郑书欣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32.浅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焦朝军
光阴似箭,忙碌而充实的高三教学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将有利于我的专业发展,因为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这一年是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最辛苦也是压力最大的一年,这种压力来自社会,学校和我自身,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所有的地理统考中,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地理成绩都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高考中的地理平均成绩超过了市区平均成绩.所任教的两个地理班的本科达线率都大大超过了预定目标.反思这一年来的教学,觉得有如下收获.
一,认清形势,把握动态,优化复习教学.
面对高考模式变化,复习时间减少以及我校地理学科学生整体基础较差等实际情况,切实了解学情,把握高考动态,研究《地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高考试题评价报告》以及近三年来全国,江苏,广东,上海高考试题(包括春季高考题),明确地理学科复习目标,方向,重难点和方法,精心安排复习计划,优化复习教学,切实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是要把《考试说明》中知识点,能力点与教材结合起来,将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结合起来,确定每一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和所需时间.其次,弄清楚各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准确把握识记,了解,理解,应用,综合的界限,对高考中降低要求的,新教材删除的,非主干知识,坚决不拔高,对重点内容,要保证时间重点投入,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三是坚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抓能力,提优补差促中间,全面提高推进率"的复习教学思想,做到起点低,要求严,方法活,训练实,能力强.
二,夯实"三基",查漏补缺,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查漏补缺,夯实"三基",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书本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②通过全面,系统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和方法.③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总结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时精讲精练,所选题目必须有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做到"少,精,活,度",一般以中档题为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每做一题都使学生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新的提高.
三,传授方法,指点迷津,提高复习效率.
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复习方法,既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复习时可用以下一些方法:借助地图记忆,通过理解记忆,通过比较进行记忆,通过列表进行记忆,通过缩略进行记忆,通过编织知识框架结构网进行记忆,通过图像进行记忆,通过对某些地理内容赋予特殊的意义进行记忆,通过编歌诀进行记忆,抓住特征进行记忆.
四,分类化归,突出重点,上好试卷讲评课.
(1)贵在方法,重在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试卷的讲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
(2)分类化归,集中讲评.讲评试卷,采取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集中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
关键词 巴特莱法则 整合 地理综合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上好综合课,目前仍是广大综合科教师所面临的迫切课题。综合科具有它自身特点,政、史、地合一,考试范围广泛,综合复习题势在必行,语、英、数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精力,要他们在课余再花很多时间攻读综合科是不现实的,不少学生综合科主要是靠上综合复习课及做大量练习。结合两者,综合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就显得分外重要了。笔者希望争取更优的课堂效率。相信“时间+汗水+能力+素质=成功”。并在探究过程中,尝试运用了“巴特莱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整合。
那什么是“巴特莱法则”呢?经济学家巴特莱,发现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20%的顾客占据了80%的商品销售额,20%的发话人占据了80%的电话费等等。于是总结出“20%法则”,又称“巴特莱法则”。其含义可表述为:事物的80%价值集中在20%的组成部分之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例都符合“20%法则”。如《新华字典》收入的近万个普遍汉字中,最常用的也只有2000多个。
“巴特莱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20%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教材内容的整合:筛选教材内容,去芜存菁,用80%的优势精力解决20%的教学关键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综合科目考试范围中地理部分的内容多,包括高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还涉及初一《世界地理》、初二《中国地理》的部分知识。少的课时,多的内容,使地理综合课复习课每课时所跨的章节内容多,若课堂教学企图覆盖所有的知识点,不分轻重,平均用力,不仅泛而无用,杂而不实,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印象模糊,思维混乱,精力分散,以致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其实,综合卷各科容量有限,因此会侧重于各科的核心知识与能力考核。所以,在地理综合复习课上,笔者运用“20%法则”,筛选教学内容,找出20%的教学关键点和突破点,集中80%的精力解决,力求学生对这些重难点吃透并熟练运用。
从整体上讲,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在于围绕“人地关系”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而初中地理知识则强调常识性知识,以及热点时事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而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在安排总体复习计划时,应突出这些核心内容。从一节课的微观安排来看,笔者先按照知识间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联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变“精”变“清”;在建构中,强调20%的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理论联系实际。每节课都尽量将20%的精华讲清讲透,其它内容则指导学生自习。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第八章“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时,计划用1节半课时间,1节课精讲,半节课精练。在精讲部分归纳了三大知识板块:①农业生产的概念、基本性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这部分是最关键所在);②世界粮食问题;③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及方针。由于知识脉络清晰,目标明显,重点突出,学生听课精力集中,一节课下来,学生颇有所得,而且通过分析实例拓展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原理性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说,“20%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内容的整合,充分提高了45分钟的教学效率。
(2)“20%法则”与地理复习课教学结构的整合:将需要比较紧张的逻辑思维活动和记忆活动的学习内容安排在20%的“黄金时间”里,以期圆满完成学任务的80%。
在教学中,如果只有教师的外因驱动,没有学生的内因努力,自然不易出成绩。心理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在每节课45分钟内的不同时段,学生的兴奋程度有较明显的起伏。上课开始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逐渐提高,在课堂中段达到高峰,此时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也表现最明显。此后,学生兴奋程度和注意集中程度逐渐减弱,直至下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时间分配方面。在一开始就通过图像刺激等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和注意力,在学生身心状态处于巅峰状态的“黄金时段”讲授“耗脑”最多的重难点,而在其他时段则有意识采取一些措施维持学生的兴奋度和注意力,完成脑力活动相对较轻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地理教学结构有利于避免生理低谷,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和注意优势,提高学习效益,减少了学习疲劳。如在复习第九章“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笔者就将工业布局影响因素这部分知识安排在课堂中段来讲授。
(3)“20%法则”与地理综合治理复习课上时间分配的整合:课堂上在用80%的时间来应付20%的“重要的少数”的同时,也要注意用剩下的20%时间让学生“反刍”。
在一定时间内所复习知识的量要适当控制,不能“满堂灌”或“满堂练”,每节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悟化、转化、精化、活化,把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可以说内化和总结是学生形成能力不可逾越的阶段。如一节课下来,留出差不多10分钟让学生反刍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来可进一步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也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通过反思,总结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4)“20%法则”与在地理综合复习课堂上面向全体与照顾少数的矛盾的整合:总体教学面向全班,但是在每节课20%的“反刍”时间中,则尽力做到花费80%的精力去帮助占全班20%的学习困难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
一、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过程的反思意识
即让学生就课前自学的效果和产生的疑问进行反思。在自学中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实行先学后导的教学策略,即要求学生自学一定的内容后,除了要解答相应的自学习题外,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写在预习本上。
预习是一个自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预习课文及语法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上课时向教师及其他学生汇报,让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
如在《荒漠化防治》的新课教学中,我预先设计了几个预习题供小组讨论。(1)反思必修一教材中学过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有关知识;(2)反思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且要分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学生经过自己的反思、讨论和预习思考,结合课本内容,初步得出:(1)荒漠化的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2)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二、强化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反思意识
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讲述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时,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会聚集在这件事上,思维空前活跃,而且易对不同的观点产生质疑,并产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强烈欲望。
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要求其他学生专心倾听他的讲话,有时还让另一个学生对其所讲的内容进行评判反思,对相关问题开展探究,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氛围。
如必修三第三章《能源资源的开发》中的活动:
根据下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1)从价格看,2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那么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
(2)从环境效益看,向外输电会改善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但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
(3)从运输成本看,输电的成本较低,而输煤需要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损耗,运输成本较高。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各小组都发表各自观点,想法大胆,且言之有理。
师生之间要建立反思性教学关系。杜威指出:“在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性教、学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对话,学生是教师强有力的质疑者和反抗者。对于教材中的某些说法、某些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鼓励学生质疑教材。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不仅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而且实现教学相长。
三、强化学生课后复习中的反思意识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对观点进行归纳,勇于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别人。在课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对相关地理事件、地理原理的讨论,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上完一个单元后,可利用晚自修时间,引导学生对某个单元的知识点开展反思活动,比如该单元话题相关信息或方法问题等。先让学生通过课本、笔记本、地图册、参考书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在反思活动中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了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否定的反思习惯,有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三中《河流的综合开发》一节的第一轮复习中,我提出了以下两个复习要求:(1)复习课本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2)对案例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找出分析流域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生在课后上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反思,经过小组讨论,归纳出河流流域综合开发问题分析的基本步骤:(1)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分析地形、气候、水系水文特征、资源等方面;(2)分析河流流域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3)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然后,教师选择训练题帮助学生应用和巩固关于流域开发问题的方法。
(山东卷)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接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
本题帮助学生巩固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
本题帮助学生通过分析流域地理特征提出河流可持续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