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范文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风险投资投后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风险投资投后管理

篇1

(拉夫堡大学,英国LE11 3TU)

[摘要]对于新企业来说,其本身在市场定位、资源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果可以在发展的初期获得风险投资,将有助于促进其快速成长,而且风险投资可以为其带来正确的创业导向,有利于帮助处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快速提升其战略整合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于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家来说,是否能够通过风险投资为新企业注入强大的力量,帮助新企业快速成长,是影响其投资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风险投资后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本文从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含义出发,对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着重论述风险投资后管理对被投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

关键词 ]风险投资;投资后管理;创业导向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066

风险投资是通过向极具增长潜力的未上市新兴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投资。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参与被投企业的管理,为其发展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在企业创业成功之后通过权益资本转让的方式实现风险投资家的资本增值。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包括融资、投资、投资后管理和退出四个基本的环节,其中投资后管理是影响整个风险投资过程成本与收益的关键因素。有效的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以为创业企业带来更多的创业导向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对创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的方式,参与到创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创业企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帮助,实现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风险投资家的效益增值。

1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含义

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参与风险投资控制、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在风险投资家为创业企业投资之后,需要从各个方面参与到被投企业的重要管理活动中,对被投企业进行扶植和帮助,实现被投企业的快速成长,以此促进投资效益的增加。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常规性管理

常规性管理指的是风险投资家对于被投企业日常管理和运作过程的参与,通过常规性手段掌握被投企业的常规经营状态,并且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保证被投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常规性管理可以随时掌握被投企业的经营信息,为其他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

1.2决策性管理

决策性管理指的是风险投资家参与到被投企业董事会,直接参与董事、监事或者高管人员的任命和罢免,以此促进被投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被投企业的管理决策的制定,大多受到风险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无法保证信息的对称性,所以需要风险投资家的参与,对风险企业的重大管理决策给予指导,帮助风险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1.3增值

增值指的是在风险投资家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增值服务是贯穿于风险投资后管理全过程的重要内容,增值服务的最大化也是实施投资后管理的最终目标。增值包括协助风险企业组建管理团队、为风险企业提供财务和融资服务、为风险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信息支持等相关的内容。通过增值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最完善的投资后管理,保证风险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2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必要性

2.1控制风险

开展投资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风险降到最低。风险投资家在进行风险投资时,通常会考虑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而这部分新兴产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都存在着无法估量的风险,所以风险投资家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承担信息不对称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对于风险企业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风险投资家必须要根据风险企业的经营过程,随时对可能导致风险增加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如果风险投资后管理出现巨大问题,风险投资家就可能会撤回投资或者改变投资方向。

2.2实现增值价值最大化

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加投资效益,使资本升值达到最大化,同时也可以为风险投资家带来更多的投资方向。通过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以帮助风险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并且为风险企业的管理活动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和服务,解决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使风险企业可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信息的质量,从而达到风险投资效益的价值最大化。

2.3满足人力资本的应用需求

人力资本也是影响风险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一方面表现为风险投资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表现为投资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风险投资企业管理者的经验直接影响风险投资后管理的价值增值空间的大小,同时也可以使管理者快速在风险企业中占据主导位置,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更多专业指导。风险投资的被投资企业大多是发展不成熟的新企业,与成熟企业相比较,这些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在市场定位和自身管理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同缺陷,所以需要借助相应的人力资本的注入,对新企业进行投资后管理,才能帮助新企业应对市场竞争,降低风险,实现投资资本的增值。

3风险投资后管理对被投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

3.1增值服务对被投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

企业在创业初期通常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支撑其快速发展,所以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因此风险投资家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为处在创业初期的企业提供更多资源支持,从而促进被投企业资源的不断丰富,有利于帮助被投企业创造坚实的资源基础。从被投企业的角度来说,获取的增值服务数量和质量直接代表着风险投资家对其投入的关注程度和发展信息,被投企业获得的资源数量越多、质量越好,则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越可以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越有利于被投企业的快速发展。

3.2信息资源对创业指向的影响

信息资源的积累程度,是影响风险企业在创业初期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重要因素,所以如果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更多制定发展规划的依据,有利于增强发展战略的科学性。风险投资家对于风险企业实施的信息资源提供服务,可以使风险企业随时了解相关的市场信息,并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信息制定企业技术的创新,使风险企业可以快速打开市场,并且增强市场竞争力。尤其是针对一些创新性强、风险较大的项目,如果风险投资家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更多准确的、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则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明确的创业方向,有利于促进被投企业更快速的成长。

3.3后续融资规划支持对被投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

当风险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风险投资家需要根据被投企业的发展情况,给予后续的融资规划支持,包括各种战略目标制定、产品创新计划以及不同时期的资金预算支持等,通过风险投资家给予的后续融资支持,可以使处在创业阶段的被投企业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且有足够的资金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创新技术成果,可以使风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同时,当被投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扩大规模,购置生产设备时,也需要通过风险投资家的融资支持提供各种有效的融资渠道,缓解资金不足带来的困扰。

3.4战略支持对被投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

被投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会不断形成新的思路和发展战略,而且需要不断尝试新的产品和技术,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被投企业自身在创业阶段需要大胆尝试之外,还需要风险投资家给予足够的战略支持,引导被投企业进行不断地摸索,找到新的商机,掌握市场发展的方向和变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主动权。风险投资家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而这对于被投企业的战略制定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创业者不能看准时机,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可能会错过更大的商机,这时需要风险投资家进行严格把关,可以避免被投企业开展一些无价值的、冒险的活动所造成的损失。

3.5人力资源管理对被投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支持对创业指向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企业创业发展阶段创业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够承担风险的企业员工数量。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薪资政策,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挽留住具有创业精神的员工,给予他们合理的回报。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实行股权制,并将它与绩效业绩挂钩,健全激励制度,这样能够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中的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使被投企业最大限度地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4结论

综上所述,风险投资后管理对于被投企业的创业导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风险投资后管理内容对于被投企业的创业导向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在实际的投资后管理活动中,风险投资家需要根据被投企业的发展态势以及行业发展的要求,对被投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投资后管理,从增值服务、信息资源、后续金融融资规划支持、战略支持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对被投企业开展有效的创业导向,引导被投企业健康发展,从而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促进被投企业的稳定发展,实现风险投资增值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一、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涵义及内容

“机制”一词的运用十分广泛,对其涵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机制”既可以用作描述事物构成状态,即将描述对象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并确定其子系统构成与相互关系;“机制”也可以用作描述事物运行规律,将描述对象的内在机理,包括宏观与微观的理论解释与分析;另外,更多的是“机制”可以被用来描述人们对事物运行的制度安排,并由此而形成各种功能,这体现出人们对事物运行客观规律的认识与运用。而投资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在投资后,为了促使风险企业经营的成功,风险投资家在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扶植和培育。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常规性管理。主要指风险投资人在风险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通过各种常规性手段把握企业的经营动态,并按照合法程序与权力,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常规性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被投企业经营信息的动态反馈,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2、决策性管理。是指风险投资人通过派出人选出任被投企业董事、监事或其他高管人员,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过程。由于风险企业的特点,决策管理过程通常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派出得合格人选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建议,便于风险投资人作出正确决策。

3、增值。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增值服务贯穿于常规性管理和决策性管理全过程之中,它主要包括协助组建管理团队、提供财务和融资服务、提供信息支持服务、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等内容。因而,增值服务已成为风险投资人对投资项目后续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更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

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动因

任何投资活动的动力都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风险投资既有可能增值获利,也有可能遭受损失。那么,价值增值的最大化、风险的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是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产生发展的主要动因。

1、价值增值最大化的要求。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企业的价值增值。风险投资家的风险投资后管理可从三个方面创造价值增值:为创业者提供合适的投资机会;为风险企业确定最佳战略或者如何最好地执行战略;为风险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源。

当风险企业在风险投资家的帮助下获得投资机会、化解企业风险以及减少不确定性和作出最佳决策时,企业就创造了最大的价值增值。

2、防范风险的要求。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家不仅要承担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商业风险,还有由于风险投资的特殊性,承担着风险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商业风险是基于风险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商业风险无法完全预测,风险投资家只能随着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来调节他们的后续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水平与商业风险呈正相关,与风险企业价值增值的预期呈负相关,但是当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强度与水平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风险投资家就可能会改变初衷并撤回投资。

在委托框架下,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存在于签约投资前的项目评估阶段,也存在于后续投资阶段。签约前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逆向选择,投资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主要问题是道德风险。因此,当的风险越高,风险投资家进行风险投资后管理的程度就越多。风险投资家通过投资后管理识别风险,收集信息,加强对于投资资金的监管,增加与管理团队的沟通机会,从而帮助风险投资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与风险防范。

3、人力资本充分应用的要求。在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投资家的经验,二是风险企业家的素质,二者都极端重要,而且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首先,风险投资家的经验是决定风险投资后管理所产生的价值增值量与风险防范成效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其次,风险投资后管理对于风险企业家素质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企业家在风险企业中有特殊的重要性。与成熟企业相比,风险企业面临着极度不确定的市场,具备极少的创业资源,并面临高度的风险。风险企业家必须依靠自己的洞察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作出决策。但是,在委托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必须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过风险投资后监管,对风险企业家进行激励与约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创新性分析

1、管理对象的深化: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为核心。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不仅具有一般人力资本的特性,更具有特异性,这是风险投资后监管机制涉及的核心内容。概括而言,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异性主要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低担保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高专用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强显示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可抵押性。由于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和风险企业的特殊性,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而且还要对其严格的约束与监控。

在风险投资后管理中,应该根据风险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基于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双方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因素的考虑,来进行机制设计。对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一方面企业家如果拥有相对较大的股权,其边际努力产生的边际收益中的较大部分将归自己所有,其将受到足够的激励;另一方面,由于早期阶段中风险企业家的担保能力相对不足,风险投资家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和损失,必须持有较大的最终控制权,并使公司的利益凌驾于企业家之上,甚至在必要时有权解雇企业家。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企业价值不断提高,风险企业家的能力逐步显现,声誉不断提高,风险企业家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与价值也在提高,使得风险企业家担保能力将不断得以提高,而风险企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则可能相应降低。与此相对应,企业家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应当增加。因此,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应具有一定的动态可调整性,即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和运营状况以及企业家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能力和企业的经营绩效及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谈判能力。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对企业家进行良好的激励、严格的约束与监控,并体现动态可调整性。

2、管理手段的创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质上是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的治理机制,是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之间长期重复博弈后最终会形成的一个最优博弈结果。因此,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是风险投资后管理机制中最核心的手段。Kapla和Stromberg(2000)实证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家通过合约将剩余索取权、投票权、清算权以及其他控制权的分配分开进行,而这些权力的分配取决于企业在某一个阶段的可观察或度量的指标所显示的企业经营状况,因而控制权的相机转移也是逐步的、多层次的。

为了解决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在企业经营发展各个阶段相应的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安排问题,对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了诸多创新,其手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以可转换优先股为主要融资工具的控制权约束与激励。可转换优先股为主的融资结构实质上是对风险企业家一种控制权激励,促使风险企业家将人力资本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企业中去,努力把企业经营成功,实现风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企业家个人效用最大化。

(2)分阶段投资并保留中止投资的权利。一旦风险投资家发现任何有关未来回报的负面信息,下一阶段的融资可能被终止,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也就无法实现,这种方式也减少了风险企业家试图对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行重新谈判的机会主义行为。

(3)以股票赠与和股票期权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性报酬计划。通过上述方式,将风险企业家与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紧密联系起来,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利益实现了高度趋同,降低了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4)投资者退出权约束。当风险企业业绩低于预期目标时,风险投资家为减少损失,将其前期投资以某个事先确定的价格回售给被投资企业。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风险企业实质运作资本数量的减少,还会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影响风险企业家的后续阶段的筹资,从而提高了风险企业家的努力程度。

3、激励方式的组合: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在风险投资中,对风险企业家的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方式的运用,也是与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性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内部协调总是有限的,需要市场从外部来进行推动,这种由外部竞争机制产生的对企业家的激励称为隐性激励。单纯的显性激励或隐性激励均不能够对风险企业家产生最有效的激励,二者的结合设计会取得更大激励效果,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与不确定性的程度。

在风险投资的显性激励机制中,风险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以及薪酬结构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风险投资中的报酬契约的创新在于按照经营业绩连续支付风险企业家的薪酬,而不是在风险投资退出完全时集中支付。这种连续支付激励机制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水平,为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双方带来更高的收益,也可以为风险投资家激励与监管风险企业家提供更多的手段。但是由于风险投资中信息的高度不对称以及风险企业成长的高度不确定性,显性激励模式对企业家特殊人力资本的激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风险投资的隐性激励机制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隐性激励机制主要包括风险企业相对业绩激励机制与声誉激励机制。在相对业绩激励机制中,由于风险投资家所关心的风险企业家的努力程度、智力因索、诚实和创新能力不易被观察到,所以企业家的报酬不能直接与这些因素挂钩,必须将报酬和可测量的工作绩效挂钩。由于使用相对业绩比较能将风险投资中对企业家不可控的经济环境变动影响进行过滤,评价出企业经营绩效水平,能使企业家的努力水平接近最优。在声誉激励机制中,由于风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具有逐步显现性,风险企业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其人力资本潜能挖掘出来,不断提高其人力资本价值,并提高其声誉,使其在下一轮风险融资时,可以拥有更有利的竞争位置和更强的谈判力量。所以声誉激励机制也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提供了较好的隐性激励机制。这二者事实上又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声誉激励机制下相对业绩比较有利于解决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完善投资契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篇3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后管理内容 增值服务和监控

风险投资后管理包括了除现金投入外的其他一系列投入(Fried和Hisrich,1995),Tyebjee和Bruno(1984)将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归纳为4个方面:帮助招募关键员工、帮助制定战略计划、帮助筹集追加资本、帮助组织兼并收购或公开上市等。随着风险投资实践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在Tyebjee和Bruno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Gorman 和 Sahlman(1989)发现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后参与管理活动上大约花费60%的时间,他们根据对风险投资家的调查得出如下的结论:风险投资除了向被投资企业提供资金外,还提供建立投资者网络、评估和制定经营战略、为管理团队物色合适人选等三方面的支持。

Barney等(1996)发现风险投资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帮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管理建议,包括提供有效的财务建议,提供合理化的经营建议、提供合理化的管理建议等;另一类是运营帮助,包括为被投资企业介绍客户、介绍供应商、帮助被投资企业招募员工等。

Dotzler(2001)发现风险投资家的管理参与活动包括融资顾问、战略建议、招募高层管理者、充当CEO智囊团、组织和激励体系建设、管理层业绩反馈、选择其他专业服务(如法律等)、与其他公司的战略联系、营销、工程技术咨询等多个方面。

Knockaert等(2005)将风险投资后管理活动分为监控活动和增值活动两部分,其中,风险投资家的监控活动包括监控财务状况、监控市场营销状况、监控股权变动、监控CEO的报酬、监控追加借款等;增值活动包括制定战略计划、充当管理团队的参谋、招募CEO或CFO等高层管理人员、招募新员工、联系潜在客户、组建有效运行的董事会、运作管理等。

二、国内研究综述

和许小松(1999)将“Post-investment Activities”译为“投资后管理”,并指出其内容包括“设立控制机制以保护投资、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募集追加资本、将企业带入资本市场运作以顺利实现必要的兼并收购和发行上市”。

项喜章(2002)指出风险投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增值服务和监控,增值服务是风险投资家为被投资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咨询服务,具体内容包括:帮助寻找和选择重要管理人员、参与制定战略与经营计划、帮助企业筹集后续资金、帮助寻找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帮助聘请外部专家、帮助实现并购或公开上市。

付玉秀(2003)通过调查发现风险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监控主要包括对重大决策的制定、重大人动、资金运用、财务状况、市场营销等活动的监控,对经营计划的制订的监控强度一般,而对被投资企业的融资行为和日常经营监控较弱;风险投资家向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是参与制定战略与经营计划、辅助财会管理、帮助企业筹集后续资金、帮助聘请外部专家、提供管理技术/经验知识、传授营销技能开拓市场、帮助寻找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综合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后管理内容的研究,本文归纳出风险投资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值服务和监控两部分,并认为,增值服务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企业为被投资企业提供的战略上的支持、关系网络资源上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支持、后续融资上的支持、生产运作上的支持等几方面(Liu、Cui和Fan,2006;Liu和Fan,2006);风险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主要包括对被投资企业重大决策、经营计划的制定、重大人动、市场营销状况、财务状况、资金运用、运营绩效等的监控。

参考文献:

[1]Fried V H. and Hisrich R D. The venture capitalist:A relationship investor[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5, 37(2):101~113

[2]Tyebjee T.T., Bruno A.V. A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ist investment activity[J].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9):1051~1066

[3]Gorman M. and Sahlman W.A. What do venture capitalists do?[J]. Business Venturing, 1989, 4:231~248

[4]Barney J.B., Busenitz L.W., Fiet J.O., et al. New venture teams' assessment of learning assistance from venture capital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6, 11(4):257~272

[5]Dotzler F. What do venture capitalists really do, and where do they learn to do it[J].The 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 2001, winter:6~12

[6]Knockaert M., Lockett A., Clarysse B., et al. Do human capital and fund characteristics drive follow-up behavour of early stage high tech. VCS [A].Vlerick Leuven Gent Management School Working paper, 2005, 20

[7]王 益 许小松:风险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篇4

【关键词】风险投资 盈余管理 市场表现

一、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市场表现的影响

关于风险投资对公司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风险投资不仅能够提供一定的增值服务,更能对被投资企业起到监督作用,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治理。另一种观点认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利益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并不一致,风险投资的目的是推动企业上市,将股票变现盈利,因此风险投资机构可能会用自身的影响力影响管理层,促使其过早的推动上市,或者夸大发行价格以利于其套现获利,存在侵害IPO公司的可能。

根据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两种理论,风险投资对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和市场表现的影响也有两种。监督理论认为风险投资能够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提升企业质量,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升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侵害理论认为风险投资有过早推动企业上市,或者夸大发行价格的动机,不会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甚至增加盈余管理程度,降低上市后市场表现。

为了验证上述哪种理论正确,学者们做了许多研究。Barry等(1990)通过研究1978年至1987年美国上市企业发现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首发抑价率较低,他们认为这是因为风险投资机构发挥了有效的监督作用,提升了企业的质量。Jain和Kini(1994)研究北美证券市场数据,结论表明风险投资对IPO企业粉饰报表、虚增利润的行为存在监督抑制作用。Morsfield和Tan(2006)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为了其自身的声誉,能够对上市可能的盈余管理起到监督作用,实证得出有风险投资的企业公开上市当年盈余管理较低,且在上市后业绩的表现很好。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异议。Lerner(1994)研究发现单一风险投资机构对IPO前盈余管理的影响是不确定的。Chahine和Wright(2007)对比研究了英法两国IPO时上市企业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在英国的IPO抑价率较低,而在法国IPO抑价率则较高,这说明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下,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上市的影响有所不同。Cohen和Langberg(2009)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与风险投资持有的股权比例和董事会席位呈现负相关关系。Lee和Masulis(2011)研究了财务中介机构所扮演的角色,检验其是否能有效地降低盈余管理程度,实证研究发现高声誉投资银行承销的IPO企业的财务报告的质量较高,对盈余管理程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却不明显。

国内方面,陈祥有(2010)实证研究了深圳中小板199家上市公司,发现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上市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索玲玲和杨克智(2011)研究发现创业板公司IPO上市时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风险投资机构监督作用不明显。曹崇延等(2012)实证研究了创业板152家上市公司,发现相比无风险投资支持的IPO公司,有风投背景的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短期市场表现较好,中期市场表现却与之相反。汪婷婷(2012)通过研究深圳中小板风投背景和无风投背景的企业各135家,实证研究发现风投背景的企业IPO抑价率更高,上市后短期和中长期市场表现较无风投背景的企业更好,但是差异并不显著。

二、联合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市场表现的影响

联合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市场表现的影响与单一的风险投资并不相同。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性,联合风险投资能够分散风险,降低投资的损失。此外,联合风险投资内部能够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互补协作,更好地发挥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帮助企业提升价值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Brander和Amit(2002)实证研究发现联合风险投资能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来增加企业价值,与企业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篇5

[关键词]风险投资 创业企业 商业模式

一、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和成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尚未形成,如风险投资主体单一,民间风险投资几乎没有,风险资本退出缺乏有效渠道,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但更多的风投失败问题存在于风司及创业公司本身。

1.风司存在的问题

(1)风险投资人才极度缺乏

风险投资业需要大量的懂技术、管理、营销、金融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投资进行正确的评估和操作,降低投资失败的风险。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多数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层次上,缺乏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局限性较大。

(2)风险投资公司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风险投资不规范,随意性大。我国已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在确定投资对象时缺乏系统、细致的挑选和分析,只考虑项目在市场上的短期影响,不考虑长期发展潜力,甚至往往只凭一面之词确定投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风投企业不重视分析可行性,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人才和健全的分析评估体系。并且风险资金的投向过于集中于少数产业。

(3)对投资项目的领导团队考察不足

风险投资与其说是投资企业,不如说是投资这个项目的管理团队,尤其是领军人员。这比市场和科技含量都重要。领军人员的管理能力、战略眼光和魄力等个人素养对项目的成功与否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领军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个人素质等问题,使得很多有潜力的项目遭遇失败。

(4)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不够

对投资项目的管理监督不够,也是风投失败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很多风投企业仅仅实行股权投资,在参与经营管理方面十分欠缺。项目的重大决策、企业内部及外部市场存在的问题等等,这些是否合理,风投方较少考虑,导致管理混乱无人监管,最终失败是必然的。另外投资者不能正确管理风险。国内很多风险投资者普遍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缺乏耐心,过分追求短期效应。

2.目前我国创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1)创业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判断企业发展前景是否良好的重要依据。真功夫的股东之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原因在于其股权结构不合理,几个人一起创业,各占几分之一股份,这种模式失败的可能性太大。另外股权结构太分散,各种决策容易陷于争吵和妥协之中,最佳决策往往被放弃。太分散的股权结构还容易被恶意收购,增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2)创业企业领导层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及战略决策能力

接受风投后很多企业进行快速的规模扩张,没有相对应的管理能力进行支撑,从而导致失败。另外没有能力合理管理和安排使用从风投得到的巨额资金,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时,无法作出正确灵活的战略决策。

(3)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存在缺陷

在现今的创业项目中,很多项目只是凭一个创意、一个点子,就进行投资运作,缺乏完善的商业模式,在经历了激情创业后,由于入不敷出,纷纷破产倒闭。创业企业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就没有长期稳定的盈利,是无法让企业长久经营下去的。

(4)创业企业的领导者个人素质问题

创业者的综合素质会决定着企业的规模、寿命。创业管理团队多为创业型,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不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经营管理。一些企业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开始享受,固步自封。许多企业是家族式管理,重大决策随意性过强。他们认为投资者无权过问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就使风险投资家丧失了监管功能。这样反而不能吸引风险投资。

二、促进我国风投与创业者双赢的建议

1.加快提高风投人才素质

政府、学校、风投企业三方联合,共同培养高素质风投管理人员。现有的风投人员也要不断地吸纳西方成熟的风险投资管理机制,完善自身在技术、管理、金融及财务等方面的能力。本土风司可以利用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海外人才。

2.加强项目可行性管理

在确定投资对象时要按完善的分析评估体系进行系统、细致的挑选和分析,要考虑项目的长期发展潜力。加强在商业模式、投资力度和投资时期上的分析。要理性地寻找投资项目,投资项目存在着发展的潜在性,可投资的方向或行业是多元的。不要集中在少数大家都认为最热门的行业,多选一些有潜力的行业。

3.重视创业管理团队考察

考察项目管理团队重于项目本身,尤其是领军人员。要重点考察领军人员的管理能力、战略眼光、魄力、品德等个人素养,这就要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管理素质。

4.投资项目的监管常规化

风投企业要参与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要研究和参与项目的重大问题决策。否则风险投资的钱极易打水漂。另外要正确对待风险投资,它有一个培育、发展、成熟的周期,具有长期性,要按照周期规律培养企业5年~7年后退出。

5.合理设置创业企业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短期内不影响企业经营,但时间稍长,其影响就显现出来。股权结构要比较集中,如一个大股东连同几个相对小股东的合作模式。一方面是对企业的经营有绝对的决策权,另一方面又可以兼顾一定的民主管理,也可防止恶意收购。

参考文献:

[1]万平,朱江.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效应探究[J].会计之友,2009,(8)

[2]吕留伟.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趋势及发达国家经验借鉴[J].商情,2009,(15)

[3]周丽聪.浅析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与风险投资[J].中国商贸,2009,(8)

篇6

专家

罗茁 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

刘曼红 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宁 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力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

文波 贝祥投资集团副总裁

蔡泉 北方联合投资集团总裁

近一年来,随着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和国家十部委联合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以及深圳中小企业板率先实现全流通,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向和模式也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日益受到关注,风险投资开始跑马圈地;风险投资突破了沿海发达城市的界限,开始向内地进军;种子期项目的风投关注度呈下降趋势,风险投资更加稳健;巨额股权投资项目不断出现并获得成功,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开始介入风险投资市场,分享“蛋糕”。

针对风险投资行业出现的这些新动向,《新财经》对业内知名专家和风投人士进行了采访,透视风投新动向,揭示风投背后的运行机制与猎取目标。

动向一:传统产业成为风投新目标

虽然近一半(42%)的风险投资仍选择狭义IT为投资方向,但投向能源、环保、教育等传统产业的风投规模正在逐渐加大。

目前,能源、环保、教育等传统行业正在吸引更多的风投目光,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刘曼红: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这种转向以内资为主,外资仍然集中在原有的IT行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外资对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不了解;二是外资嫌这种投资规模太小,不愿投。

一些传统行业(这里指非高科技产业)之所以受到国内风投青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非正常时期,不仅高科技企业有进入门槛,一些传统行业也同样存在进入屏障。这种屏障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有的是地区性的,有的是资源性的,还有的是规模性的。

周宁:目前,我们的投资对传统行业也有涉及,但并没有太多。在我们看来,IT业本身是个大概念,它包括电子、硬件、软件、互联网等很多产业。IT业的渗透性非常强,涉及方方面面的行业,其中就有现在受到风险投资较大关注的能源、环保、教育等产业。备受关注的软件培训、能源管理、绿色原材料等产业,其实都包含在大的IT业范围之内。对我们来说,只要跟IT业相关,又有良好商业模式的行业,都是关注的对象。

罗茁:早在两年以前,环保行业就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这个行业本身也在创新。目前,我们对IT业以外的行业确实有所涉及。如教育产业,其发展空间巨大,我们在其中就有投资。就目前来说,我们还是以投资IT产业为主。在今后的发展中,什么赚钱我们就会投资什么。

蔡泉:IT业虽然是风险投资的热点,但随着生物技术、新能源、教育等行业的日渐成熟,这方面的投资已经没有太大的风险。

杨力:IT产业这些年已经趋向成熟,产业竞争结构逐渐定型,产业集中度提高,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而投资风险却在上升。这是风险投资“转向”的原因之一。

文波:风投无论钱多钱少,都会投向能赚钱的行业。风投和私募基金流向传统产业说明这些行业投进去能赚钱。

人们往往看到的是IT业成功的风投案例,但失败的案例恐怕更多。是不是因为投资IT业风险较大,部分风险投资为了控制风险而转投其他行业?

刘曼红:目前,国内的风险资金不是不多,而是太集中。这似乎是风险投资与生俱来的一个倾向,一旦某个行业被看好,就会有大批风投涌入。这样一来,难免出现纰漏。风险投资的本质决定了其属于流动性很差的长期投资,投资结果在若干年后才可见到。因此,在企业和风投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投资不够谨慎,就容易出问题。风投过于集中的另一结果是,投资市场过热,导致投资成本过高。

风投在选择要投资的行业时,不应只看到现在,而是要面向未来;不应该只看项目,还应该看到产品市场。再好的项目,如果投资太多也会影响到市场。

周宁:投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风险的,决定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团队和市场。对于团队,主要看能力和道德这两大因素;对于市场,主要看产品用户情况,重点关注企业的目标市场。如果企业产品市场以面向国际为主,会更容易受到我们的关注。说到风险,传统行业也很难说就没有风险。

罗茁:投资任何产业都会有风险。企业盈利稳定,并不意味着它的增长就一定慢。因此,对我们来说,投资任何产业都可能有机会。

文波:只要好项目和机会,风投投十个项目能赚一个也不会赔。但在一个多元化市场中,不太容易抓到盛大、分众传媒那些所谓的“黑马”。在分散的、多元化的情况下,未来的热点比较难把握。

在IT业,风险投资找到一个能甩开竞争对手的新领域很难,但传统行业可挖掘的空间却很大。

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投入的行业一定具有创新的元素。而像能源、教育等行业在创新方面是否缺乏足够的空间?

蔡泉:资本的核心就是追求回报,这是本质。风险投资相对于普通投资来说需要更高的回报,因为它的风险更高。外界对风险投资可能有些误解,认为只有投资IT行业的资金才算风险投资。其实,每个行业、每个历史阶段都有风险投资。

杨力:创新元素翻译成商业语言就是要有成长性和低成本扩张能力。创新不但是科技创新,也包含制度和模式创新。从这个角度看,新能源、教育等产业的创新空间是足够的。

文波:我觉得传统行业创新空间还是很大的。如煤变油、太阳能、生物发电,这些都是创新技术所支撑的。传统行业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这个创新就能带来利润。

传统行业的融资渠道一般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的介入,对银行的放贷业务会否造成影响?从另一个方面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十分谨慎,风险投资对传统行业的介入,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蔡泉:现在,一些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或非国有企业还带有歧视。比如,银行给一个小企业的老板贷款出现了问题,人们就会怀疑这个老板与银行的关系。银行给国有企业放出10个亿的贷款收不回来也没问题。在外国是没有这种现象的,这是中国特色。这些根本性问题不能解决,风险投资的介入也无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杨力:风投是股权融资,银行信贷是债权融资。二者的目标客户群、盈利模式有很大区别。原则上讲,两种融资方式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竞争或替代关系。目前,中国银行业存在垄断,另外,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手段不足以有效处理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问题。当然,风投的介入确实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如果某传统行业持续盈利,经营情况很好,风险投资会不会不考虑退出,长期持股?

蔡泉: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一般风险投资是由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管理期限有时间限定。比如,协议规定管理期是5年或者7年,同时明确要将该项目管理到什么程度,投入后是否会上市转让,转让后双方分成的比例是多少,等等。

杨力:如果长期持股,就不是风投了,而是战略投资者或产业投资基金。风投迟早都会退出,持股时间长短取决于什么时间点上能卖一个最好的价钱。

政府在传统行业吸引风投上应做哪些工作?

蔡泉:政府目前所做的就是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政府感觉到某些投资行为确实影响到经济安全就会去进行限制,这也是一种管理办法。其实,风险投资不管投在哪个行业都是市场行为,有利可图就会去做。

杨力:政府肯定是鼓励风险投资进入传统产业的。政府的角色应是营造公平竞争的行业环境以及有利于风投进入和退出的制度环境。证券市场的制度改善、产业投资基金法的起草等都属于这方面的范畴。

本刊点评:从趋势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风险资本跳出了IT的圈子,开始关注传统产业。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优化,更多的产业投资机会浮出水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风投机构突破了固有理念的局限,不再唯高科技马首是瞻。其实,无论IT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基因,关键是风险投资如何去挖掘和培育这些基因,并最终形成投资回报。

动向二:风险投资向内地渗透

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仍是风投聚集区,但内地城市已经越来越吸引风投的目光。

除在沿海发达城市站稳脚跟外,风险投资的触角也逐渐伸向了内地城市,这是否是一种趋势?

刘曼红:投资项目过于集中将导致发展不平衡,项目成本也会随之升高。因此,从发达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这一趋势是风险投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周宁: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拿盈富泰克来说,除了一些大城市外,我们在天津、西安、南京、重庆、合肥等地都有项目。

罗茁:我们对内地的投资主要针对那些有清华科技园分园的地区,比如,西安、南昌等。对内地的投资我们有自己的规划,逐步辐射发展。

蔡泉:相对沿海发达城市,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五年甚至十年。但是,这些地区也有很多发展机会。商务部希望中西部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外资,同时也给予欠发达地区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内地城市吸引风投应该是一个趋势。首先,中国有能力吸引到大量境外风险投资。其次,风险投资虽然还集中在沿海城市,但是总体趋势会往中西部发展。毕竟,投资鼓励作价等优惠措施都会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当初的浦东、深圳,目前的滨海新区吸引风险投资时都有各种优惠政策,中西部地区享受不到同等待遇肯定会有意见。

杨力:内地城市经济成长迅速,商业环境逐渐改善,与京、沪、深等地的差距在缩小。一些内地城市具有投资成本低、发展的潜力大的优势。

文波:现在,各地都不缺好公司,现在风投也在各地找好的公司和项目。

一些风险投资向内地找项目,是不是因为沿海城市的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呢?

周宁:出现这种现象的确与竞争有关,但风投转向内地,并不全是因竞争因素造成的,内地一些中等城市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在选择城市进行投资时,主要视当地产业特色而定。比如,我们在重庆、合肥、南京找项目,是因为那里有相关的技术团队和项目来源。在某些情况下,中小城市更利于前期项目的成长,因为在那里更容易得到政府支持。而大城市由于项目太多,即使项目很好,也可能会被淹没。

风险投资对进入内地市场会有什么顾虑?

蔡泉: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比较少,想找一些高新技术项目比较困难。

杨力:内地城市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道德风险和商业风险相比一线城市高,地方政府的政策缺乏一致性,不能给投资人一个非常稳定安全的预期。

文波:风投肯定更关注信息集中、交通方便的地区,这个改变不了。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对此理解还是太少。如果一个内地企业有很好的题材和增长空间,但其对资本市场和如何建立风投平台都缺乏足够了解,意识不到风投投资的是未来,那么,风投也不会去考虑。

本刊点评:内地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受制于区位环境,一直以来为风险资本所“冷落”。但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下,近年来情况大有改观。不过,与沿海城市相比,内地城市的竞争劣势仍显而易见。风险资本不是慈善家,它们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回报。内地城市只有做好基础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人才,才能“俘获”投资人的“芳心”。

动向三:种子期项目缺乏生长土壤

在我国,风险投资对项目成长期、扩张期投入的比重很大,而对种子期的投入则越来越谨慎。

为什么目前风险投资把关注点集中在项目成长期、扩张期甚至成熟期,而对种子期的项目少人问津?

刘曼红:对值得扶持的项目进行早期培育,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应该由政府来完成。风险投资是金融与创新的桥梁,金融创新本身也是推进国家整体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电脑三大运动”中,风险投资的贡献率是明显递增的,它对硬件业、软件业和互联网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5%、50%和100%。因此,从历史上看,风险投资与创新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关系。政府在充当企业孵化器的角色中,可以通过资金、政策支持,诱导风险投资介入到项目种子期来,也可以直接参与到项目中进行支持。在这一方面,美国有一种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SBIR项目)值得借鉴。这个国家级项目一般由15~20个政府部门牵头实施,主要是针对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开展。被扶持的具体项目在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得到政府相应的支持。

周宁:在我们的项目中,有2/3都属于成长期。对我们来说,这个阶段比较好把握。从这个阶段往前是种子期,投资风险太大,资金管理起来也很费劲。

蔡泉:中国也有种子期项目,但目前吸引的风险投资很少,因为这个时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且不易测评。种子期项目需要更有活力的种子投资者参与。一般来讲,国外风险投资公司高科技公司都是投资种子期或成长期企业,而有些政府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却投资于成熟期企业。

杨力:中国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比国外更大,企业管理者的个人诚信较之西方社会有差距。风投机构一般都会谋求对企业的控制权,这要求企业本身具备一定的规模。因此,中国的风投对种子期企业投资较少。

毫无疑问,种子期项目这块市场很大,但到底有多大,看这块市场如何定义了。去年大约有15%的新增风险投资投向了种子期的项目,总金额近2亿美元。

文波:种子期没有像样的运作模式,很难判断成功与否,投资风险很大。因此,中国大部分风投不敢把资金放在种子期。

政府相关部门对引导风投进入项目种子期应做什么工作?

蔡泉:我不赞成政府参与。政府实际上已经参与了很多不该参与的事情,政府拿出过多的钱来做投资是不妥的,它应该侧重引导市场机制的建设。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法律环境比较完善。种子期的投资需要人们把大量的钱拿出来交由专业人士管理,但在中国募集资金受限制。

杨力:除了行业环境和制度环境外,政府似乎很难做哪些具体的工作。风投是商业活动,是否应该投、投多少来自于投资机构的商业判断。

文波:我觉得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风险让个人来承担,那么,投资人就不会去投资项目的种子期,使很多刚起步的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风投及其他资金进入项目种子期。

本刊点评:种子期项目相对分散,并且风险较大,在很多风险资本眼里“赌博”的成分很大,因此,有被冷落的趋势。但这个“赌博”绝非“豪赌”,在风投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种子期项目,既不会让风投机构“伤筋动骨”,也可以鼓励创新,还有可能获得超乎想象的回报。风投资本的眼光,是否可以放得更长远一些?

动向四:民营资本嗅到风投商机

以政府为主导的风投机构仍是风险投资主力军,但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已经有了介入风投的迹象和动作。

私人资本、民营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动力来自哪里?

蔡泉:过去私人资本的投资行为比较简单,仅限于办个厂子挣点钱。现在私人资本的想法变了,也会考虑有什么好项目。他们会考虑,今天投入的100万元最后是否可以变成几千万元?投资行为相对理智了。

杨力:这些资本介入风险投资的动力源泉有三:一,各个行业(尤其是私人资本、民营资本集中的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过度竞争问题,资本的边际投资回报在下降,急需找到投资 “出口”;二,国民财富的积累造成了“流动性过剩”;三,制度环境逐渐改善,风投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产生了示范效应。

文波:国内的私人资本和民营资本缺乏投资出口和渠道。这些资本原来不太了解风险投资,但通过这几年发生的实际案例,对这个领域也逐渐开始关注。

与成熟风投机构相比,私人资本、民营资本有何优势和劣势?进入瓶颈在哪里?

蔡泉:私人资本的介入分为两种,一种是参与基金投资,一种是不参与基金管理。不参与基金管理的这部分人叫财务投资人,他们只投资,不干预企业的其他事项。

另外,私人资本的项目来源没有成熟风投机构多。但是,私人资本的项目通常是通过生意朋友,通过产业链中的信息去寻找,这比一本项目建议书传递的信息更加有效。

杨力:风投是非常专业的领域,欠缺专业性(经验)肯定是私人资本、民营资本的一大劣势。

风险投资较其他投资风险偏大,私人资本、民营资本如何控制风险,达到投入产出的安全高效?

蔡泉:有多个控制风险的方法。一是投资人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二是投资人派一个财务总监到企业,掌握企业的日常财务变化情况;三是要多与管理层沟通,关注公司的运营报表。

杨力:风险投资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应是投资组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私人资本和民营资本介入风投可以借鉴的风险控制方式有:在盈利前景相对比较好判断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介入项目;加大单笔投资额,适当减少投资的个案数量,集中精力;提高占股比例,在被投资公司的决策中取得一定发言权;为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团队提供管理、财务上的咨询,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这都是中国风投先行者的血泪经验。

国外风险投资的结构是怎样的,私人资本是否是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否是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方向之一?

蔡泉:国外风投的私人资本比例没有那么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很多大的成熟的风险投资都被风险基金控制了。在中国,要按阶段进行分析。比如一个企业诞生、发展,然后上市,它的股权结构变化是这样的:创业初期,公司股份的百分百都是私人的,上市后,风险投资占公司股份的比例可能有20%~40%,公众股东占20%~30%,私人投资者最终占40%或50%左右。总的来讲,私人资本占公司的比例比较大,毕竟,风险投资是唱配角的,唱主角的还是企业家。

篇7

(一)项目风险信息的传递通道不畅

项目重要信息及时获取,能有效的化解风险、降低风险的损失,这是开展有效风险工作的前提,是项目顺利进行和成功的保证。目前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和项目企业进行沟通时,由于项目风险信息传递路径过长,导致沟通的频率、效率不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应对风险。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加之项目管理人员不主动积极地去识别、分析和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没有建立有效风险信息传递通道,缺乏详细风险应对预案。当意外事件不断出现时,项目管理者无所适从,只能疲于应付。

(二)项目风险的分析方法单一

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时,通常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项目风险的分析进行评估,虽然对获取信息资料较为便捷,但是分析结论不够精确。在日常工作中进行项目风险定性分析时,往往采用单一风险逐个分析方式使得分析结论缺乏综合性,在分析层次上缺乏深度。例如SWOT分析在项目风险识别上有较为全面的应用,但是在与定量风险分析方法的结合方面存在较大不足,没有充分运用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和定量风险分析方法的优势进行互补。项目风险分析方法的单一,加之缺少使用不同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对项目分析结论产生较大的偏差,甚至出现与正确结果意见相左的情况,严重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项目的投后管理手段落后

风险投资的投后管理是风险投资循环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随着风险投资行业的日趋成熟,风险投资的投后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对于投资项目的价值增值,风险防范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企业通常是被动的参与企业管理,强调以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的价值,往往忽略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是否快速增长。为了适应风险投资的特殊运作方式与满足管理需求,必须要创新风险投资的投后管理机制,将投资收益与项目风险管理者的业绩挂钩,提高项目风险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使得风险管理的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二、提升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应对方案

(一)建立与项目相关的多信息通道

信息通道建设是项目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没有有效的信息管理,就没有成功的项目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企业要以项目信息的辐射范围为条件,建立与项目有关的多信息通道。产品的市场信息渠道。绝大部分商品在国际、国内都有相关行业性市场价格,这些价格有些是实时价格,有些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性价格的波动得到一个期间的平均价格,这些价格都是透明公允的信息。如钨产品国内有两个行业性指导价格,一个是江西赣州钨业协会指导价格,另一个是中国五矿有色的指导价格,这些价格信息都反映了市场未来的价格走势,对企业生产经营有方向性指导作用。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反馈渠道。建立项目所在当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对项目情况的信息反馈渠道,了解投资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在当地的公益形象等,用以判断当地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还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了解项目企业技术研发实力、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所投资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增强对项目所在行业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性,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准确数据。通过与企业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反馈渠道。与项目的实际控制人、经营管理团队多频率、多层次的深入交流,及时掌握项目生产经营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判断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以便形成有效的项目风险应对预案。

(二)加强项目风险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方法的使用对于整个项目决策的规划及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项目的风险分析,才能把整理后的原始数据转换成可参考的分析结果。一直以来项目风险定量分析的欠缺和定性分析过于简单的问题困扰着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必须加强风险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SWOT分析和AHP分析两种方法在项目风险分析中综合应用主要是把SWOT分析方法中的四个要素作为其各个因素,接着确定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排序。步骤具体有:进行SWOT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识别出与某个项目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相关联的因素。在SWOT组内对SWOT要素进行两两相互对比,接着使用特征值方法对该要素的优先权数进行计算。对SWOT组进行两两相互对比,进行层次总排序,并把每个组中拥有最高优先权的要素抽取出来代表这个组,然后比较和计算这四个要素的优先程度。在项目战略规划以及评价分析过程中使用并得出相应结果。这样SWOT分析和AHP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势得到有效互补,既简便又高效,形成一种新的使用途径,通过AHP方法计算出SWOT要素的优先权数,使得出的分析结果更具参考性,从而可以提高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创新项目投后管理的手段

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 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 政策建议

风险投资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他的繁荣发展并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则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互联网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起步则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其萌芽阶段。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最初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随着2004年深圳中小板的开启以及接下来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为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风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到企业的初创阶段,为其发展壮大、成功上市发挥着重要作用,风险投资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方面的巨大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

国内外学者们目前主要从风险投资的介入方式和途径来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阶段性资本注入、可转换证券、企业联合投资这三种方式是风险投资最常用的介入方式。对于风险投资介入公司治理的途径,学者们一般认为风险投资家通过持有企业股权从而对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甚至加入到其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中来发挥其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就风险投资能否提升公司业绩、能否帮助公司建立更有效的董事会结构、对公司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等这些角度来分析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风险投资与公司业绩

对于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其对公司业绩具有促进作用,但我国也有学者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风投介入与非风投介入企业公司业绩并无显著差别。

(一)国外研究结果

Nahata 2008年的实证分析表明,风险投资对被投资公司业绩表现有促进作用,并且被有声誉的风投所投资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产能、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也更大,但并不一定有更大的公司规模。他从风险投资声誉的角度分析,发现高声誉风险投资有着更高的IPO比率从而成功撤离,声誉高的风险投资同时也能够加速被投资公司的IPO进程。这比较符合声誉效应理论。声誉越高的风险投资往往会更加注重其投资的创业企业的业绩表现。

(二)国内研究结果

陈见丽以我国创业板13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业绩增长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背景公司,但随着风险投资参与度的增大,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长并未出现明显提升,相反,当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超过30%后,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长状况明显变差,这表明我国风险投资的运营与发展尚未成熟,创业企业对风险投资的引入应当适度。赵炎、卢颖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8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却显示,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在经营业绩上并无显著差别。作者指出这样的结果有可能受到样本选取的影响,但风险投资的退出、风险投资家实际参与管理的时间少也是其中原因。

二、风险投资与公司董事会结构

主流观点认为,风险投资的介入会影响到公司董事会结构,提高公司独立董事的比率,增强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

Baker and Gompers以11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上市时,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董事会结构和无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明显不同,在风投进入的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有较少的席位,而独立董事占较多的董事席位。而且,风险投资的声誉越高,独立董事占比越多。

三、风险投资与公司投融资行为

吴超鹏等人的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加入不仅可以抑制公司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而且可以增加公司的短期有息债务融资和外部权益融资,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现金流短缺所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机构均可起到抑制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作用,但只有高持股比例、高声誉、联合投资或非国有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才能够显著地改善外部融资环境,缓解现金短缺公司的投资不足问题。风险投资对公司投融资行为的影响机制是企业上市后仍然可以利用风险投资机构的监督职能、声誉资源和融资关系网络来解决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企业投融资行为的规范化和理性化。

四、结语

学术界对于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仍有如下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一)国内对于风险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上市前,而对企业上市后风险投资的影响作用涉及不多。很多学者只是假设风投在企业成功IPO后便迅速撤离,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风投由于股份锁定、继续持有可以持续获利等原因而并不撤退,继续对企业的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对于风险投资对企业上市后的影响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国内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风投介入对公司治理的效果并不明显,风投的介入除了提升市场价值,对治理水平和企业绩效的影响都不显著,这说明我国风险投资业还需要更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超鹏.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2(1).

[2] 陈见丽.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2(3).

篇9

关键词:风险投资;广义决策;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知识产权风险投资优化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0YJA630113)的资助

风险投资业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对加快科技创新,支持创新创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特征,风险投资的投资决策实际上是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的,单一阶段的投资决策已很难适用于未来市场极不确定、风险极高的风险投资决策。为了实现投资预期收益,风险投资的决策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多阶段过程,不仅包括投资前项目选择的决策,而且包括对投资后的管理。只有在风险投资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都做到科学合理的决策,风险投资才能实现高收益高回报的初始目的。因此,从广义视角来理解风险投资决策应该更为科学。

关于风险投资决策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家对风险项目(企业)的选择决策上,这其实是狭义层面的决策,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关于广义层面的决策优化问题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基于广义决策的视角,从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量化,项目的投资组合优化,投后绩效管理与退出决策等几方面来展开相应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风险投资风险因素识别的研究

关于风险投资风险因素的识别,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投企业的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Fried & Hisrich,1994;Deventer & Mlambo,2009)、风险与契约关系安排(Gompers & Lerner,1999;Huyghebaert & Mostert,2008)、技术和市场风险、法律经济和政策环境(Moriarty & Kosnik,1989;Chocce & Ubeda,2006;Koryak & Smolarski,2008)、风险投资家本身的能力(Dimov & Shepherd,2005;Yung,2009)等。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案例研究、建立模型、使用新数据库等。中国学者对于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识别较早是从分析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风险开始的,学者们(李建华和葛宝山,1994;布拉格,2005;陈建华,2006;王庆民,2009;刘曼红,2011;包乌日汉,2012)都从各自的视角对风险投资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析,但总的来说,立足中国国情,从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风险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还比较缺乏,因而,加强基于中国国情的比较系统、全面的风险投资风险因素识别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关于风险投资风险度量的研究

从研究文献上来看,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有方差、标准差、半方差、离差、绝对偏差等偏离期望值的各种变形形式等、在险值VaR法、条件在险值CvaR法等。

方差、半方差、 绝对偏差等方法主要用于对投资风险的度量。随着风险测度理论研究的逐渐发展,人们对风险本质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研究发现,用方差方法不能准确地度量真实风险的大小(单伟勋,2013);使用半方差法进行风险度量时,需要首先设定目标收益率,这种设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绝对偏差法,由于用投资收益率的一阶绝对中心矩来代替二阶中心矩,发散的可能性比较低。因而从理论上说,风险的绝对偏差度量要优于方差度量(徐绪松,王频,侯成琪,2004)。

在险价值VaR(Value at Risk),一般被理解为在给定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α]下,在未来某个持有期间内,某一投资组合预期会发生的最大损失(刘骅、卢亚娟,2012)。考虑到VaR不是一个一致性风险度量,理论界在1997年提出了VaR的修正方法,即条件风险价值(CVaR),它是指在投资组合的损失大于某个给定的VaR值条件下的期望损失。CVaR与VaR的区别首先在于,CVaR不是一个单一的分位点,而是尾部损失的均值,当所有大于VaR的损失值都被考虑到时才能计算,因此CVaR对尾部损失的测量是比较充分的(肖甲山,2008)。VaR方法和CvaR法主要被用作度量和管理损失。

对于绝对偏差方法的应用研究,中国学者武敏婷、孙滢、高岳林(2010)、张鹏(2011)、西爱琴(2006)等作了尝试,并很好地解决了度量和控制投资风险、多阶段投资组合优化以及农业生产风险的度量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选择“绝对偏差方法”来度量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是比较合适的。

三、关于风险投资投资组合优化的研究

关于投资组合优化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现资组合理论以及行为组合理论两大发展阶段。50年代以前早期的投资组合理论,已经有了风险条件下追求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思想(现资组合理论的精髓),但还没有使用量化的方法。Markowitz(1952)发表题为《证券投资组合的选择》的论文,对充满风险的证券市场的最佳投资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标志着现资组合理论的产生。现资组合理论考虑的是理性投资者如何借助于分散投资来优化其投资组合,其研究问题的基点在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对两个目标:“预期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权衡(Markowitz,Harry M.1952)。现资组合理论中基于效用理论形成的各种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可以分析投资者的风险反应及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西爱琴2006)。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征,使得在对风险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时必须要考虑风险因素。因此预期效用理论及其相关模型方法也可以在对风险投资机构风险决策优化行为的研究时被采用。

作为新兴理论的行为组合理论,目前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大量的实证检验将是其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四、关于风险投资投后管理等的研究

围绕风险投资决策优化的总目标:在达到预期收益的情况下,使总投资风险最小,风险投资机构除了做好投资前项目选择决策外,还必须考虑投资后对创业企业的管理,以控制投资风险,提升投资绩效。

总结

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阶段的过程;对于风投机构来说,投资决策实际上是一种风险行为,如果决策缺乏科学性,则必将导致最终投资的失败。本文基于广义决策的视角,从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量化,投资组合优化以及投后管理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现有文献来看,对于风险投资风险因素的识别,立足中国国情,从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还比较缺乏;对于风险投资风险的度量,笔者认为选择“发散的可能性比较低”的绝对偏差方法来度量投资风险是比较合适的;对于风险投资组合优化决策,现有研究文献中很少见到将MOTAD模型用于风险投资决策中,而基于MOTAD模型可以很好解决农场生产风险决策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MOTAD模型应用于风险投资决策优化行为分析和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关于风险投资投后管理,国内目前尚缺乏对投资后风险投资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此外,从资产安全性角度考虑合适的风险投资退出时机,以及采用决策树法,以预期收益为标准来辅助进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决策还不多见。综上,笔者认为基于广义决策视角,从风险投资风险的识别、量化,投资组合优化以及投后管理与退出决策等方面系统地展开对风险投资广义决策优化问题的研究,最终实现风险投资预期的投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洪怡恬,金式容.成长期权在风险创业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商业研究, 2003(24):104-106.

篇10

关键词:风险投资;现状;挑战

一、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是由专门人员和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Star-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在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0%-49%的股权,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一般不参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以外,一般也对被投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企业增值后,投资人会通过上市IPO、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6)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2.分类及功能

对风险投资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按投入方式,可分为“杠杆式”风险投资和“权益性”风险投资,后者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投资方式。按接受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将风投资本分为种子资本、导入资本、发展资本和风险并购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功能是为应用高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提供其创业和发展所必须的股权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司融到风险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培养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撒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主要有资金放大器、风险调节器、企业孵化器等几种功能。

3.风险投资的运作

风险投资主要由项目评估和选择、谈判和签定投资协议、培育风险企业、实现投资收益等环节构成。

(1)项目评估和选择。企业家(团队)管理能力、产品或技术的独特性以及产品市场大小构成了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创投决策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决不选取超过两个以上风险的项目。

第二定律:V=P×S×E

其中,V代表总的考核值,P代表产品市场大小,S代表产品、服务或技术的独特性,E代表管理团队(企业家)的素质。

第三定律:投资P值最大的项目。

(2)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风险企业所关心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企业运转,确保目标利润和企业经营权。双方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确定风险投资所占股份,最后形成项目股权分配与投资额及对赌条款等全面细致的风险投资协议。

(3)培育风险企业。协议签订后,风司与风险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般通过管理报告、企业定期访问、担任企业董事会成员来对企业实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风司一般还会用自身的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专长,向风险企业提供专业咨询等增值服务。

(4)实现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取决于风司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最大化。主要的退出方式有风险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其他大公司收购风险企业,把风险企业转售给其它投资公司;执行偿付协议,风险企业向风司回购自身股份。

二、我国风投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1.投资概况

我国风投行业经历过2000、2001年的发展高峰,之后随国内创业板暂不开设和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破灭而走向低谷,直到2004年由于资本市场退出形势的预期好转以及网络潮的回暖,风投行业在总投资额上大幅攀升,据统计数据,中外风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达1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风投业进人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行业分布分析

风投机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通常会考虑该行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市场前景以及具体企业的管理团队。调查显示,传统制造业已经取代软件行业,成为创投项目最为集中的行业,表明风投资本规避风险和短期盈利取向的动机显著增强。风投资本通过参股方式,从稳定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那里获得股利,增加利润流量,满足了风司股东要求的一种策略选择。

3.区域分布分析

风投资本偏重高新技术项目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指向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其中上海的风投机构数目最多,但在资金总量上比深圳小,北京虽然机构数目较少,但管理的资金却较多。此外,风投出现很强的区域集点。京津冀地区的项目投资强度最高,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别不大,而东三省及其他地区的差别则较大。

4.阶段分布分析

针对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发展期、成长期、扩张期以及成熟期。风投机构会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投资对策。

国外的风投资本一般集中在发展、成长和扩展阶段,向种子和成熟阶段投的比例比较小,特别是在种子阶段,大约只有5%。2003年以来,风投资本分布基本上是“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项目主要集中在成长阶段,而种子阶段所占比例最少,这种趋势与国外风投的阶段分布基本一致。

5.我国风投行业投资项目退出状况

自2003年以来,我国风投资本在退出上虽然取得可喜的进展,有多家风投机构实现了成功退出。但与国外相比,上市和被其他企业收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开,多数风投机构投资“后撤”,即风投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获得稳定的回报,多选择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传统性项目。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改的不断深入和登陆海外资本市场,通过IPO实现退出的较往年明显增多,多家风投支持的中国企业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市。

三、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

篇11

关键词新兴媒体风险投资策略

新兴媒体泛指那些采用新的传播技术、新的传播方式或者开辟了新的盈利模式的媒体,如网络杂志、视频分享网站、商业楼宇媒体、移动电视、3G手机媒体、IPTV、触摸媒体、网络综合平台等。当下正处于一个媒介内爆与融合加剧的时代,任何一种创新的传媒科技马上会得到普及,任何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推广,任何一种新的盈利模式马上会被克隆。但媒体由萌芽、发育到成熟的阶段,资本运营问题往往成为其壮大发展的瓶颈。同时中国传媒业具有严格的资本准入制度,一般的资本形态难于进入传媒资本市场。而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以其运作灵活、政策壁垒宽松等特点很快进入中国新兴媒体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IDG成功注资百度、腾讯、当当网、土豆网,软银成功孵化分众传媒、淘宝、阿里巴巴、共合网……学会与风险投资打交道,擅长与风投共舞成为新兴媒体的一门必须课。

一、新兴媒体的资本渴求

首先,在发展初期新兴媒体的传播样式还不为人知,Blog和SNS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对于新兴媒体还没有建立基本的认知和使用体验,更谈不到用户的粘性,作为新生事物其“创新一扩散”过程需要集聚一定的市场势能和用户人气。其次,新兴媒体的发展市场尚不明朗。其市场预期处于一时间难以评估的状态。而新兴媒体要发展就必然需要大量的传媒资源的卷入,对于资本的渴求异常的强烈。一般情况之下在发展的初期。新兴媒体一般都是资本投入期,处于“烧钱”的阶段。新兴媒体创业者往往是有技术、有想法、有创新、有激情,而无资本、无经验、无业绩。在这样巧妇无米的困境之下,新兴媒体遭遇融资的困境。

一般的融资渠道难于适用于新兴媒体的创业与发展。传统媒体的出资人和创办者一般是各级政府、国有企业,而新兴媒体完全是市场化的产物,很难获得传统资金来源垂青。商业银行的首要投资原则是信贷的安全。新兴媒体由于其市场前景、媒介环境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信任。同时银行的贷款一般需要按期支付利息和可靠的担保,对于尚且处于事业草创阶段的新兴媒体,资金的流动性本来就是个难题。对于高额的贷款利息更是难于及时偿还的。上市并且以创业板的形式进入股市大规模融资是新兴媒体梦寐以求的事,但是股票市场一样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只有像“华谊兄弟”这样成功的创业媒体才能获得股市的认可。较之其他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不回避风险,并且力图驾驭风险,不需要严格的信贷担保,不要求在短期内偿还本息,甚至不需要传媒马上进入盈利的状态,风险投资能够满足新兴媒体创业的资金需求。

二、风险投资的注资意愿

风险投资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有数十亿计的风投资本瞄准中国传媒业。在互联网高涨时期,网络媒体被其青睐;现在影视制作更加被风投垂青,三个月内就有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得到风投机构资助。风险投资之所以对中国的新兴媒体偏爱有加,表现出强烈的注资意愿一般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出于中国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自2001年起,中国传媒业利税总额已经超过烟草业,成为利税总额第四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中国的新兴媒体更是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仅以互联网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9年7月17日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3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3.2亿人,网站数306.1万个,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广大的市场意昧巨大的商业价值,没有人会在市场面前踟躇,没有人会对巨大商机犹豫不决,注资中国新兴传媒领域的市场回报巨大。二是中国的传媒市场逐渐向非公有资本有限开放。长期以来中国传媒产业存在严格的政策壁垒,限制了非公有资本的进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投资在传媒领域内的作为,也给风险投资注资我国传媒业带来了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2005年起中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改变了传媒行业资本构成的单一局面,为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传媒行业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风投资本注资传媒业具有了基本的合法性。这样的背景之下,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新兴媒体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IDG、软银、凯雷、鼎晖等风险投资纷纷注资孵化新媒体行业。受益于风险投资,搜狐、百度、腾讯、易趣、3721、当当网、土豆网、分众传媒、共合网、PPLive等一批新兴媒体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媒体公司。

三、挑战与策略

在使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媒体的经营某种程度上处于被监管的状态。自身独特理念难免受人左右,独立的媒体品格难以形成,同时更要防止资本对于媒体内容的侵蚀。一个新兴媒体的公信力最终要靠市场、靠受众的承认而不是风投。所以新兴媒体一定坚守自身的传媒品格的底线,在使用风投的同时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内容传播品质,不为资本劫持,不为一时小利而饮鸩止渴。在风险投资引入、使用和退出期应该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策略。

1.风投引入期

适时原则。风险投资的引入应该以促进媒体事业的扩大为前提,而不是在传媒经营运转出现困难时引入风投。很明显在传媒经营捉襟见肘之际,能够对风险投资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即使成功引资也难免在谈判的环节因为无牌可打陷入被动的局面,为日后媒体与风投的合作埋下隐患。

坦诚原则。和风险投资打交道,要坦诚的与对方推心置腹,不仅把传媒未来的美好前途描绘给风险投资商,同时也要把传媒经营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坦诚的告诉给风险投资商。因为对于风险投资而言,有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风险不可控。坦诚的交往能与风投建立起双方合作的信任感。

平等原则。在资本的引入期,新兴媒体往往由于对资本的巨大渴求,而饥不择食。媒体创业者需要始终明确与风投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合作关系,媒体以其独特创新传播理念和明晰的盈利模式作为创业成本,保证未来可预期获得报偿。很明显只有在引资阶段就确定平等关系才能为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适度原则。在引入风险投资时,引入多少是传媒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当你提出的要求一旦被满足之后,到底能不能消化好利用好引入资本,能不能将引入的资本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传媒价值的保值增值。所以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就非常必要,适合传媒发展的中短期需求,适合传媒的现实消化能力是传媒的引入风险投资的适度原则。

多家引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尽可能不要从一家风投引资。单一风投的引入容易使传媒公司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与多家风险投资展开合作,可以使媒体在风险控制方面有更多可以周旋的余地。如果一家风险投资撤出资金,也不至于使资金的流动性受到毁灭性威胁。

2.运作期

获得风投的管理扶助。风险投资并不是单纯提供资金的金主,与其他募资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于新兴媒体的全程培育。风险投资通常有一整套科学的企业治理经验,可以为新兴媒体提供传媒战略决策制定、传媒市场的分析、相关技术市场应用前景评估、潜在风险分析、成本控制及其回收等一系列的管理支持,此外还可以帮助传媒企业进行招募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说一个成熟的风险投资是传媒企业的创业孵化器。通过与风投的合作,传媒企业可以避免走弯路、错路,尽早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应对压力,增加动力。引进风投之后只是传媒企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般风险投资在注资之后都会要求传媒企业达到更高的层次,这在无形中给传媒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2004年3月鼎晖国际等6家机构为分众传媒注资1250万美元,要求分众传媒当年必须实现860万美元的利润,如果完不成,股权就要被稀释。2007年lO月兰馨亚洲投资基金等4家VC注资炎黄传媒3500万美元之后,给炎黄传媒的任务是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利润率为50%。可见,在风险投资运作期,传媒企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风险投资对利润的渴望与追逐。传媒企业唯有积极运作,与风投展开合作才能够实现盈利的目标。要实现盈利目标,除了上文所说的借助于风投的管理扶助之外,传媒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是无从回避的。传媒企业必须始终思考如何将现有的强大的资金优势转化为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既定的盈利模式,如何掌握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资源。

确保信息对称,规避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Hazard)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在风险投资与新兴媒体合作的过程之中,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新兴媒体在创业的初期主要依靠一些创新性的关键传播技术和模式等无形资产,一般会被视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一般会被少数的媒体创业者所掌握;新兴媒体一般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和财务数据,没有完整的信誉记录。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兴媒体与风险投资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双方的合作潜在着道德风险。风险投资家担心风投资本被以做假账、过度投资、滥用资本等方式侵吞。新兴媒体企业应该根据风险投资运作的特点,及时、对等的公布自己的业绩和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新兴媒体在发展的初期处于“烧钱”的阶段,但是应该明明白白把怎么烧钱告诉风险投资商。

3.退出解除期

篇12

1.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是由专门人员和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Star-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在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0%-49%的股权,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一般不参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以外,一般也对被投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企业增值后,投资人会通过上市IPO、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6)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2.分类及功能

对风险投资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按投入方式,可分为“杠杆式”风险投资和“权益性”风险投资,后者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投资方式。按接受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将风投资本分为种子资本、导入资本、发展资本和风险并购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功能是为应用高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提供其创业和发展所必须的股权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司融到风险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培养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撒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主要有资金放大器、风险调节器、企业孵化器等几种功能。

3.风险投资的运作

风险投资主要由项目评估和选择、谈判和签定投资协议、培育风险企业、实现投资收益等环节构成。

(1)项目评估和选择。企业家(团队)管理能力、产品或技术的独特性以及产品市场大小构成了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创投决策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决不选取超过两个以上风险的项目。

第二定律:V=P×S×E

其中,V代表总的考核值,P代表产品市场大小,S代表产品、服务或技术的独特性,E代表管理团队(企业家)的素质。

第三定律:投资P值最大的项目。

(2)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风险企业所关心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企业运转,确保目标利润和企业经营权。双方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确定风险投资所占股份,最后形成项目股权分配与投资额及对赌条款等全面细致的风险投资协议。

(3)培育风险企业。协议签订后,风司与风险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般通过管理报告、企业定期访问、担任企业董事会成员来对企业实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风司一般还会用自身的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专长,向风险企业提供专业咨询等增值服务。

(4)实现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取决于风司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最大化。主要的退出方式有风险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其他大公司收购风险企业,把风险企业转售给其它投资公司;执行偿付协议,风险企业向风司回购自身股份。

二、我国风投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1.投资概况

我国风投行业经历过2000、2001年的发展高峰,之后随国内创业板暂不开设和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破灭而走向低谷,直到2004年由于资本市场退出形势的预期好转以及网络潮的回暖,风投行业在总投资额上大幅攀升,据统计数据,中外风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达1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风投业进人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行业分布分析

风投机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通常会考虑该行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市场前景以及具体企业的管理团队。调查显示,传统制造业已经取代软件行业,成为创投项目最为集中的行业,表明风投资本规避风险和短期盈利取向的动机显著增强。风投资本通过参股方式,从稳定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那里获得股利,增加利润流量,满足了风司股东要求的一种策略选择。

3.区域分布分析

风投资本偏重高新技术项目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指向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其中上海的风投机构数目最多,但在资金总量上比深圳小,北京虽然机构数目较少,但管理的资金却较多。此外,风投出现很强的区域集点。京津冀地区的项目投资强度最高,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别不大,而东三省及其他地区的差别则较大。

4.阶段分布分析

针对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发展期、成长期、扩张期以及成熟期。风投机构会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投资对策。

国外的风投资本一般集中在发展、成长和扩展阶段,向种子和成熟阶段投的比例比较小,特别是在种子阶段,大约只有5%。2003年以来,风投资本分布基本上是“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项目主要集中在成长阶段,而种子阶段所占比例最少,这种趋势与国外风投的阶段分布基本一致。

5.我国风投行业投资项目退出状况

自2003年以来,我国风投资本在退出上虽然取得可喜的进展,有多家风投机构实现了成功退出。但与国外相比,上市和被其他企业收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开,多数风投机构投资“后撤”,即风投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获得稳定的回报,多选择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传统性项目。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改的不断深入和登陆海外资本市场,通过IPO实现退出的较往年明显增多,多家风投支持的中国企业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市。

三、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

1.资金规模小,来源渠道单一

风险投资的主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者等。我国目前的风投机构主要是以政府发起创办或由国有企业发起设立、政府参股为主体。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风险投资主体应该是愿意并且能够承担风险的个人、企业投入。在没有民间资本大量参与的情况下,风投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很难有大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也达不到最佳投资组合的目的。

2.风险投资主体错位

风投机构是风险投资市场的真正主体。它是向风险企业提供风险资本的专业的资金管理人。风投机构从风险投资者募集风险资本开始,搜寻、调查、筛选投资项目,制定投资方案,对投资进行监督、管理和必要的辅助,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撤出投资,把本金及实现的利润分配给投资者。

目前,我国风投主体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应逐步改变其政府主导的现状,形成由民营主导的风险投资格局。大力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企业,如有限合伙制、信托基金制和公司制的民营资本主体。

3.风投资本的利润实现与退出困难

高风险通常意味着高收益,而高收益的获取和高风险的转移,关键在于退出。风投目的是盈利,而不是控制公司。因此,为促进风投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高新科技的推动作用,必须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风投资本变现回收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公开上市IPO、出售股份及因投资失败而进行的资产清算。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仍缺乏畅通的退出途径,主要表现在A股主板交易市场上市门槛高;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专门为风险企业提供退出途径的创业板市场至今尚未建立。

4.法律制度不健全

风险投资在我国早已开始实践,但至今仍未对风投基金进行立法;由于法规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上非法集资活动屡禁不止;在税收上,国家虽然给高科技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的优惠政策,但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却没有所得税优惠,风险投资者在高科技企业所得的股息和红利要双重征税。这种滞后的立法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创业投资的运作和发展。

5.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风投是跨越科技与金融两大领域的特殊金融活动,涉及评估、投资、管理、审计和高科技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很强。风险投资家应该是既懂技术理论,又懂管理创新;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运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是风险投资的灵魂,这正是目前我国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

四、应对我国风投发展挑战的建议

1.扩大风险投资总量,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根据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可从从机构投资者、国内大型企业、私人资本和政府资金等方面拓宽风投资金的来源:

2.建立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

可以从投资多个阶段的企业并分批投入资金、组合投资、联合投资、合同制约、管理咨询和严格执行业务计划书等方面分散风险。

3.建立创新的组织制度,培养风险投资人才

与一般公司组织形态相比较,有限合伙制能够有效降低运作成本和成本,并通过适当的治理结构和各相关利益者之间一系列激励与约束的契约安排来有效地减少风险。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在此基础上,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4.建立畅通的风投资本退出渠道

风投资本的成功退出不仅意味着高额回报,而且也是风险投资不断循环的基础。我们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在探索中建立适合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退出模式。如国内买壳或借壳主板上市、进一步发挥二板市场的优势、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尽快开设创业板、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企业并购与企业回购、清算退出等,没有退出渠道的创业投资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要想实现创业投资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保证资本退出渠道的通畅。

5.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修订《合伙企业法》,明确规定有限合伙制为我国企业合伙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明确对合伙人的约束和合法权益,但不应该对相关细节规定过细;修改《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养老基金管理办法》,适当放宽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允许它们适度地参与风险投资。修改税收法律制度,避免双重征税。

风险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充分发展需要金融界、法学界、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共同努力;政府要为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摆脱行政干预,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加快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支撑,这个体系不仅要包括健全、成熟、规范的支持系统,还要具备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构建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促使风险投资进入良性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德棉蔡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力: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索[J].中国市场,2007,(52)

[3]金永红奚玉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现实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

[4]惠恩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7,(8).

篇13

关键词:风险投资;现状;挑战

一、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是由专门人员和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Star-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在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0%-49%的股权,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一般不参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以外,一般也对被投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企业增值后,投资人会通过上市IPO、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6)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2.分类及功能

对风险投资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按投入方式,可分为“杠杆式”风险投资和“权益性”风险投资,后者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投资方式。按接受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将风投资本分为种子资本、导入资本、发展资本和风险并购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功能是为应用高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提供其创业和发展所必须的股权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司融到风险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培养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撒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主要有资金放大器、风险调节器、企业孵化器等几种功能。

3.风险投资的运作

风险投资主要由项目评估和选择、谈判和签定投资协议、培育风险企业、实现投资收益等环节构成。

(1)项目评估和选择。企业家(团队)管理能力、产品或技术的独特性以及产品市场大小构成了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创投决策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决不选取超过两个以上风险的项目。

第二定律:V=P×S×E

其中,V代表总的考核值,P代表产品市场大小,S代表产品、服务或技术的独特性,E代表管理团队(企业家)的素质。

第三定律:投资P值最大的项目。

(2)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风险企业所关心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企业运转,确保目标利润和企业经营权。双方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确定风险投资所占股份,最后形成项目股权分配与投资额及对赌条款等全面细致的风险投资协议。

(3)培育风险企业。协议签订后,风司与风险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般通过管理报告、企业定期访问、担任企业董事会成员来对企业实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风司一般还会用自身的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专长,向风险企业提供专业咨询等增值服务。

(4)实现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取决于风司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最大化。主要的退出方式有风险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其他大公司收购风险企业,把风险企业转售给其它投资公司;执行偿付协议,风险企业向风司回购自身股份。

二、我国风投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1.投资概况

我国风投行业经历过2000、2001年的发展高峰,之后随国内创业板暂不开设和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破灭而走向低谷,直到2004年由于资本市场退出形势的预期好转以及网络潮的回暖,风投行业在总投资额上大幅攀升,据统计数据,中外风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达1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风投业进人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行业分布分析

风投机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通常会考虑该行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市场前景以及具体企业的管理团队。调查显示,传统制造业已经取代软件行业,成为创投项目最为集中的行业,表明风投资本规避风险和短期盈利取向的动机显著增强。风投资本通过参股方式,从稳定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那里获得股利,增加利润流量,满足了风司股东要求的一种策略选择。

3.区域分布分析

风投资本偏重高新技术项目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指向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其中上海的风投机构数目最多,但在资金总量上比深圳小,北京虽然机构数目较少,但管理的资金却较多。此外,风投出现很强的区域集点。京津冀地区的项目投资强度最高,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别不大,而东三省及其他地区的差别则较大。

4.阶段分布分析

针对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发展期、成长期、扩张期以及成熟期。风投机构会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投资对策。

国外的风投资本一般集中在发展、成长和扩展阶段,向种子和成熟阶段投的比例比较小,特别是在种子阶段,大约只有5%。2003年以来,风投资本分布基本上是“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项目主要集中在成长阶段,而种子阶段所占比例最少,这种趋势与国外风投的阶段分布基本一致。

5.我国风投行业投资项目退出状况

自2003年以来,我国风投资本在退出上虽然取得可喜的进展,有多家风投机构实现了成功退出。但与国外相比,上市和被其他企业收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开,多数风投机构投资“后撤”,即风投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获得稳定的回报,多选择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传统性项目。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改的不断深入和登陆海外资本市场,通过IPO实现退出的较往年明显增多,多家风投支持的中国企业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市。

三、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

篇14

关键词:风险投资;现状;挑战

一、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是由专门人员和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star-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在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0%-49%的股权,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一般不参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以外,一般也对被投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企业增值后,投资人会通过上市ipo、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6)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2.分类及功能

对风险投资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按投入方式,可分为“杠杆式”风险投资和“权益性”风险投资,后者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投资方式。按接受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将风投资本分为种子资本、导入资本、发展资本和风险并购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功能是为应用高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提供其创业和发展所必须的股权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司融到风险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培养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撒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主要有资金放大器、风险调节器、企业孵化器等几种功能。

3.风险投资的运作

风险投资主要由项目评估和选择、谈判和签定投资协议、培育风险企业、实现投资收益等环节构成。

(1)项目评估和选择。企业家(团队)管理能力、产品或技术的独特性以及产品市场大小构成了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创投决策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决不选取超过两个以上风险的项目。

第二定律:v=p×s×e

其中,v代表总的考核值,p代表产品市场大小,s代表产品、服务或技术的独特性,e代表管理团队(企业家)的素质。

第三定律:投资p值最大的项目。

(2)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风险企业所关心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企业运转,确保目标利润和企业经营权。双方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确定风险投资所占股份,最后形成项目股权分配与投资额及对赌条款等全面细致的风险投资协议。

(3)培育风险企业。协议签订后,风司与风险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般通过管理报告、企业定期访问、担任企业董事会成员来对企业实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风司一般还会用自身的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专长,向风险企业提供专业咨询等增值服务。

(4)实现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取决于风司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最大化。主要的退出方式有风险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其他大公司收购风险企业,把风险企业转售给其它投资公司;执行偿付协议,风险企业向风司回购自身股份。

二、我国风投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1.投资概况

我国风投行业经历过2000、2001年的发展高峰,之后随国内创业板暂不开设和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破灭而走向低谷,直到2004年由于资本市场退出形势的预期好转以及网络潮的回暖,风投行业在总投资额上大幅攀升,据统计数据,中外风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达1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风投业进人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行业分布分析

风投机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通常会考虑该行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市场前景以及具体企业的管理团队。调查显示,传统制造业已经取代软件行业,成为创投项目最为集中的行业,表明风投资本规避风险和短期盈利取向的动机显著增强。风投资本通过参股方式,从稳定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那里获得股利,增加利润流量,满足了风司股东要求的一种策略选择。

3.区域分布分析

风投资本偏重高新技术项目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指向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其中上海的风投机构数目最多,但在资金总量上比深圳小,北京虽然机构数目较少,但管理的资金却较多。此外,风投出现很强的区域集点。京津冀地区的项目投资强度最高,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别不大,而东三省及其他地区的差别则较大。

4.阶段分布分析

针对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发展期、成长期、扩张期以及成熟期。风投机构会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投资对策。

国外的风投资本一般集中在发展、成长和扩展阶段,向种子和成熟阶段投的比例比较小,特别是在种子阶段,大约只有5%。2003年以来,风投资本分布基本上是“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项目主要集中在成长阶段,而种子阶段所占比例最少,这种趋势与国外风投的阶段分布基本一致。

5.我国风投行业投资项目退出状况

自2003年以来,我国风投资本在退出上虽然取得可喜的进展,有多家风投机构实现了成功退出。但与国外相比,上市和被其他企业收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开,多数风投机构投资“后撤”,即风投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获得稳定的回报,多选择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传统性项目。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改的不断深入和登陆海外资本市场,通过ipo实现退出的较往年明显增多,多家风投支持的中国企业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市。

三、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

1.资金规模小,来源渠道单一

风险投资的主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者等。我国目前的风投机构主要是以政府发起创办或由国有企业发起设立、政府参股为主体。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风险投资主体应该是愿意并且能够承担风险的个人、企业投入。在没有民间资本大量参与的情况下,风投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很难有大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也达不到最佳投资组合的目的。

2.风险投资主体错位

风投机构是风险投资市场的真正主体。它是向风险企业提供风险资本的专业的资金管理人。风投机构从风险投资者募集风险资本开始,搜寻、调查、筛选投资项目,制定投资方案,对投资进行监督、管理和必要的辅助,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撤出投资,把本金及实现的利润分配给投资者。

目前,我国风投主体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应逐步改变其政府主导的现状,形成由民营主导的风险投资格局。大力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企业,如有限合伙制、信托基金制和公司制的民营资本主体。

3.风投资本的利润实现与退出困难

高风险通常意味着高收益,而高收益的获取和高风险的转移,关键在于退出。风投目的是盈利,而不是控制公司。因此,为促进风投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高新科技的推动作用,必须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风投资本变现回收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公开上市ipo、出售股份及因投资失败而进行的资产清算。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仍缺乏畅通的退出途径,主要表现在a股主板交易市场上市门槛高;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专门为风险企业提供退出途径的创业板市场至今尚未建立。

4.法律制度不健全

风险投资在我国早已开始实践,但至今仍未对风投基金进行立法;由于法规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上非法集资活动屡禁不止;在税收上,国家虽然给高科技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的优惠政策,但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却没有所得税优惠,风险投资者在高科技企业所得的股息和红利要双重征税。这种滞后的立法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创业投资的运作和发展。

5.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风投是跨越科技与金融两大领域的特殊金融活动,涉及评估、投资、管理、审计和高科技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很强。风险投资家应该是既懂技术理论,又懂管理创新;既懂产业运作,又懂资本运营;既能深谙风险投资的职能奥妙,又能通晓国际风险资本运作规则的复合型高级人才。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是风险投资的灵魂,这正是目前我国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

四、应对我国风投发展挑战的建议

1.扩大风险投资总量,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根据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可从从机构投资者、国内大型企业、私人资本和政府资金等方面拓宽风投资金的来源:

2.建立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

可以从投资多个阶段的企业并分批投入资金、组合投资、联合投资、合同制约、管理咨询和严格执行业务计划书等方面分散风险。

3.建立创新的组织制度,培养风险投资人才

与一般公司组织形态相比较,有限合伙制能够有效降低运作成本和成本,并通过适当的治理结构和各相关利益者之间一系列激励与约束的契约安排来有效地减少风险。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在此基础上,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4.建立畅通的风投资本退出渠道

风投资本的成功退出不仅意味着高额回报,而且也是风险投资不断循环的基础。我们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在探索中建立适合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退出模式。如国内买壳或借壳主板上市、进一步发挥二板市场的优势、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尽快开设创业板、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企业并购与企业回购、清算退出等,没有退出渠道的创业投资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要想实现创业投资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保证资本退出渠道的通畅。

5.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修订《合伙企业法》,明确规定有限合伙制为我国企业合伙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明确对合伙人的约束和合法权益,但不应该对相关细节规定过细;修改《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养老基金管理办法》,适当放宽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允许它们适度地参与风险投资。修改税收法律制度,避免双重征税。

风险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充分发展需要金融界、法学界、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共同努力;政府要为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摆脱行政干预,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加快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支撑,这个体系不仅要包括健全、成熟、规范的支持系统,还要具备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构建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促使风险投资进入良性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德棉蔡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力: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索[j].中国市场,2007,(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