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记账实例范文

会计记账实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记账实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记账实例

篇1

关键词:小企业 记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6-0054-02

理记账是指受委托的中介机构除出纳之外的所有会计事务,是小企业成长的助力器。然而在记账业发展和运行中暴露的诸如“廉价竞争”导致的劣质服务,违规建账、不法记账、虚假报表、偷税漏税等一连串的负面问题频频发生,长期以来并未得到有效监管,限制和阻碍了记账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对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2015年6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记账行业分会成立,2016年2月财政部颁布《记账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5月1日起施行。分析记账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记账机构会计实务处理中存在的不足及缺陷,建立健全小企业记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企业记账的会计实务问题分析

近年来,在政府新一轮的经济政策刺激下,我国小企业呈现碎片化的井喷增长趋势,而与小企业会计事项联系最紧密的记账业务的需求也迅猛增长。据财政部首次全国记账机构普查显示,2012年新注册的记账公司达2 265户,是2008年新注册数量的2.4倍。然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样的财务行为使记账逐渐陷入低价、劣质、无序的恶性循环圈。目前我国小企业记账会计实务处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一)规范的会计建账体系尚未形成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不得设置账外账,不得伪造、变造会计账簿等。然而,近年来记账机构出现的“账外账”等事件比比皆是,外部原因主要是行业的恶性竞争带来的趋利性。节约管理费用是小企业选择记账的主要诉求,记账机构为了吸引盈利微薄的小企业,同业之间廉价竞争,甚至出现“零元记账”抢夺市场的现象;为了赢得客户的“口碑”,打着“合理避税”的幌子做“账外账”,记账的法律意义已被“空心化”,成为小企业应付工商、税务部门检查的挡箭牌。内部原因则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一些记账机构为节约成本仅按照规定聘请3名左右的正式会计人员,对于每月已流程化的会计事项处理,则从高职院校招聘不具有从业资格的学生来操作,这些聘用人员仅遵从老会计的意愿办事,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不高,对不合理的建账行为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二)原始凭证来源审查无序

监督和审核所有内外部原始凭证,确保其真实、合规、完整,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源头控制的首要枢纽,也是保障会计事项后续处理准确的基本前提之一。然而,这一行业基本前提却在实际过程中被诸多记账机构“灵活”规避。首先,原始支出凭证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经济活动事项不符。例如,机构月初将几十个公司发票混乱穿插,“衣食住行”类发票分别计入管理费用、职工福利、招待费、差旅费和交通费,形成成本费用支出大于收入以规避税费,有的机构甚至还编造人员名单领取各种劳务费等自制凭证而套取现金。其次,原始凭证的类别、填制日期、具体内容及金额因稽核不认真而出现各种错误。如商业发票填制项目应为商品批发、销售之类,而类别栏列示的却是复印费、承租费、劳务费等;2015年4月2日至8日出差,而发票日期为4月11日;公司明明配备有打印机、复印机,却开具了高达几千元的打印票据。再次,原始凭证支出凭证手续不齐备。如报账发票无经办人、证明人或领款人签字便入账,证明力不强。

(三)会计科目核算存在缺陷

会计科目正确核算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会计人员熟悉业务的基础之上。现阶段,各企业内部与机构之间仍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通常只将发票收集好交给记账人员,而在后续记账处理过程中极少沟通,导致科目入账错误,查账时交代不清。如有的公司“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一直沿用委托记账时的员工信息模板并在每月发放工资时假冒员工签名,忽略了公司人员变动、工资增长带来的会计核算以及税费的调整。其次,由于被企业提供的资料不能得到有效的审计核对,记账公司的账本及相关资料都存在虚假的成分。如有的记账人员为避免承担责任,记账凭证不签字,对企业收到的购买、销售发票,不管实际是否入库出库,均随即按发票时间填制入库单和出库单附在记账凭证后;还有机构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去被公司实地考核,因实地盘存间隔较长使得账实差异较大,为了“轧平”账实数,采取人为调账,随意调整账簿数字,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再次,机构属于新兴产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参差不齐,软硬件条件相对落后。如大部分记账人员虽然均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但普遍存在明细账设置不清的问题,模糊的科目设置使明细账与总账无法平行登记。

(四)管理机制与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记账管理办法》规定,记账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一方面,市场的供需不匹配导致主动权掌握在委托方手里,记账公司为以更低的价格招揽到业务,忽略了内部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的设立。规范制度一般包括:会计人员执业规范、会计事项处理流程、信息质量控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而实际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系统的规范制度,机构承接业务主要是通过私人关系,因而业务操作不合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成为广泛现象。如熟人介绍的业务碍于面子未签订委托合同,有的合同一式三份全置放于机构处,一旦出现纠纷无依据可循。另一方面,机构行业自律不足,政府机关监管不到位限制了记账行业的有序发展。记账机构的工作项目、业务处理方式等理应受到财政等有关部门有效的查验,但由于事情琐碎,使得对记账机构的审查仅关注在记账许可证上,税务部门本应对记账公司的税务状况进行严格的核对,但记账公司只要按期纳税也就不再审查,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不法行为的产生。

二、建立健全小企业记账对策研究

(一)完善记账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应广泛宣传《会计法》和《记账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突出记账的法律地位。如税务机关的税管员应利用自身与小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引导其合法建账,提升税务服务质量。其次,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的改革,使记账行业的会计业务复杂化。新的《记账管理办法》已颁布,要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还必须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再次,应加强行业准入标准的执法力度和管制,从源头上制止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的机构的产生,以使记账行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推动记账行业的有序发展。对一些有公司营业执照,但未获得财政部门核准的记账许可证的记账机构加强管理,工商、财政部门应做好记账机构的备案工作,严格把好进、退关,有效制止“黑带”带来的隐患。

(二)加强日常记账程序的监督管理

记账机构日常记账程序长期以来处于紊乱状态,而保持良好的日常业务处理效率是其业务展开的基础和前提。第一,记账机构应按照《记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从业人员不少于3名;主管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为专职从业人员;有健全的记账业务内部规范。制定人员聘用制度和员工晋升机制,保证机构的服务质量。第二,记账机构在业务处理上可以按步采取“流水作业法”,即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审核原始凭证、输入数据和稽查会计资料,达到按流程记账且相互牵制和监督。税务机关可与小企业负责人签订承诺书,要求其委派企业内部专人负责发票的管理,不虚开、滥用发票,保证票、货、款、证一一对应。第三,小企业的财务软件应由财政部门量身定做。如会计分录输入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强行管理记账凭证连续编号,强制自动进行折旧、员工福利费等其他费用的支出,压缩企业自行调节利润的空间。

(三)提高记账人员的素质

认真落实行业准入要求的同时加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小企业财会人员培训基金,把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应强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准入管理。教育部、财政部应联合监管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核与颁发,对会计人员实行信用评分档案,对在工作中存在不合规范或造假逃税等行为的会计人员进行扣分处理,超过一定限额取缔其从业资格证,并在互联网上定期公布分数等级,为个人综合能力评定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针对记账机构普遍存在的业务水平低、人员流动大等难以适应会计服务规模化发展的现象,机构有必要和记账人员签订责任书,规定工作年限、负责内容、学习汇报等,确保会计对机构内外任何事物均可落实到责任人的同时,不断更新记账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应建立定期协调、沟通、交流工作机制,对信誉良好、会计能力强的机构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与优惠。

(四)利用现代化技术革新记账方式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记账的效率,使财务工作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精细化发展。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传统会计数据处理、账务处理及内部控制制度,而且要求记账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不断革新记账的方式,提高业务水平。

三、结论

当前记账行业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源,在于记账机构盲目增长以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同质化所导致的供需失衡。各机构为争夺生存空间,不得不进行低价恶性竞争,并将关注的点集中在维持经营、留住客户以及廉价服务上,使得开展优质服务的动力不足。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对机构关注度有限,在引导机构合法记账上投入不足,在规范、打击“地下机构”上执法力度不够,造成了低价、劣质、无序的竞争。小企业应加深对记账的认识,与记账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谋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机构应朝着多元化、精细化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J

参考文献:

[1]杨敏,欧阳宗书,胡兴国,李静.我国记账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基于财政部首次开展的全国记账机构普查分析[J].

财务与会计,2013,(12).

[2]张宏.应加强票据的全流程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9,(01).

[3]樊晓晶,仇海红.对原始凭证审核的几点思考[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4]成涛林.加强记账机构管理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3,(02).

篇2

新的会计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大模块,即体现两种运作形式的人力资源产权投资会计与人力资源产权交易会计和体现一种运作结果的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会计。

一、人力资源产权投资会计模式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时,投资活动在被投资的人力资源的载体上形成了一项作为新增体力或智力产权的追加人力资源,按照投资收益原则,企业拥有这部分追加人力资源的产权,属于人力资源的产权投资。在这种人力资源投资的典型情形下,企业进行人力投资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在其生产:过程中就形成了人力资源的成本,而人力资源会计要在产权投资过程完成后确认相应的人力资产,并以实际成本为基础进行成本计量。

在新的会计模式下,只确认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事项,从传统会计的费用处理流程中仅剥离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支出信息予以确认。当属于被确认的支出发生时,借记“人力资源投资”科目,贷记与该项投资支出所相关的物力资产相应科目;在投资过程完成并计算出开发成本后,确认相应的产权资产时,借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科目和贷记“人力资源投资”科目;人力资产的形成过程是一项新的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开发,而不是企业从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过程中所获得的人力资本投入价值,只能按照开发成本的补偿渠道进行摊销。因此,在实际计提人力资产入账成本的摊销时,应按照在该项人力资产形成后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期限与效力期限两者孰短的原则来确定;而对于摊销渠道来说,应区别从企业净损益中收回人力资本投资的摊销方式,按该项人力资源所服务的项目及部门的不同来确定;分期计提摊销时,依据当期计算的应实际计提的摊销数额作借记“生产成本”及“管理费用”科目和贷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摊销”科目的处理。同时,作为人力资产入账的相应人力资源提前消失后,要结转该项人力资产的原值、累计计提的摊销及确定所产生的损益。具体进行账务处理时,在借记“人力资源损益――投资损益”科目,贷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科目的同时,还应借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摊销”科目,贷记“人力资源损益――投资损益”科目;尚未摊完的人力资产原值可表现在账面的处理上,即借贷的差额反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损失的处理。

二、人力资源产权交易会计模式

当企业与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人力资源产权交易时,交易活动使作为被投入主体的企业拥有了一项以人力形式存在的人力资产的同时,也使作为投资者的人力资源载体在该企业的全部资本构成中确立了一项人力资本。在该种人力资源投资的一般情形下,企业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的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过程所形成的交易价格,在人力资源的投资过程中就形成了人力资本的投入价值,则人力资源会计要在获得人力资产产权的同时还要确认相应投资人投入的人力资本,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价值计量。

在新的会计模式下,在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过程完成后要确认相应的人力资产时,则以交易价格借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本投入价值”科目和以公允价值贷记“人力资本”科目,同时,对于两种计价标准所产生的差额则贷记“人力资本公积金”科目或借记“人力资本价值补偿”科目;以人力形式提供的资产保障可以比照计提折旧的方法在产权交易合同的有效期内分期从成本或费用中计提风险摊销,以便逐期地转销人力资产所承担的对人力资本权益保障的实际风险。由于企业确认人力资产的手续就是企业主体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主体之间进行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而获得一项新人力资源的过程,则其入账的价值就不是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所以,在实际进行摊销的计提时,其摊销期应按照该项产权交易合同的有效期来确定,而摊销的渠道则应区别于开发成本的补偿方式。在进行摊销的账务处理时,应依据当期应实际计提的摊销数额借记“本年利润”科目和贷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本投入价值摊销”科目的账务处理。同时,当投入的人力资源在企业提前消失时,要冲销作为使用者的企业的人力资产和作为所有者的个人的人力资本,同时冲销所累计计提的摊销,贷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本投入价值”科目和借记“人力资本”科目,而借贷双方的对比差额则需要转账处理,作借记“人力资本公积金”科目或贷记“人力资本价值补偿”科目;应予以冲销的人力资产摊销,应视为人力资源替代的收益,作借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本投入价值摊销”科目和贷记“人力资源损益――替代损益”科目的账务处理。投入的人力资源在企业效用期满后,对已入账的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进行转销时,要冲销该项人力资产的原值和相应的人力资本入账值,同时冲销实际累计计提的摊销,贷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本投入价值”科目和借记“人力资本”科目的处理,而借贷双方对比所产生的差额则借记“人力资本公积金”科目或贷记“人力资本价值补偿”科目;已计提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摊销是人力资本风险保障的基金,该项基金的转销将形成人力资本投资人的实际资本,借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本投入价值摊销”科目和贷记“人力资本投资人实收资本――投入价值摊销转入”科目的处理。

三、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按照人力资源活动主体的产权运作行为结果的不同表现,把人力资源权益划分为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所有者权益和作为人力资源持有者的劳动者权益;其中,所有者权益是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力资本投资者能从作为使用者的组织的净资产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可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和获得参与收益的分配权;对劳动者权益来说,它则是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力资源持有者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补偿权。

篇3

查账有许多方法和技巧,查询法和函证法是查账中常用的技术手法。查询法是指查账人员通过直接找有关人员进行面谈,以取得必要的资料、了解有关情况或证实某些问题的查账技术方法。查询法也称面询法,与函证法相对,因为函证法查账人员与被查证对象不晤面,而查询法是查账人员直接与被查证对象接触和交锋;函证法的技术要点是调查函的设计,而查询法的技术要点是查账人员的调查水平、语言表达、心理素质和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的综合表现。

查询法在查账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使用到。查询法按照其面询对象数量的不同,可划分为集体查询、小范围查询和个别查询;按照查询对象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当事人查询和知情人查询;按照其查询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审查式、座谈式、交流式和征求式。各类查询方式可以交叉使用。

查询法表面是查账人员与被查询者的接触和交谈,实际上则是查账人员根据被查询者的身份、心理特点、个性和言谈举止,运用自身的学识和经验,巧妙选择谈话内容和问题,启发对方思路,调动对方情绪,以便得到自己想要信息。

篇4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7、抄报税操作应该是报税、抄税、认证,是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每个月必须做的工作,是金税工程所属的开票、认证两个系统的工作。

篇5

有种观点认为,所谓的一本账会计管理,就是对各个业务核算系统进行整合改造,取消储蓄和会计等业务品种之间的内部往来账户,取消分支行之间的系统内往来账户,全辖共用一套内部账户,只产生一套明细账、一套总账、一套报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对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的认识并不全面,一本账会计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横向一本账、纵向一本账和集中化管理。本文将从会计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一本账会计管理。

一、“横向一本账”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第一个层次是打破各业务品种系统分割、管理分离的局面,实现“横向一本账”。长期以来,由于业务归口管理条块分割,储蓄、人民币会计、外汇会计、公积金和经费会计等业务核算系统开发自成体系,对外营业窗口各自为政。例如,某客户到银行办理一笔购汇业务,必须先到人民币柜台将购汇所需的人民币资金转出,再凭人民币会计柜台的回单到外汇会计柜台办理购汇手续;而银行人民币柜台收到客户购汇的人民币资金后,必须马上填制报单、加盖预留印鉴,再将报单手工传递到外汇会计柜台,否则,因资金未到位,外汇会计柜台无法为客户办理购汇手续。

银行业务系统分离、内部作业分工存在着很多弊端。

一是增加业务处理环节和处理时间,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

二是银行内部需要手工划转资金,增加劳动量;

三是各个业务品种之间的往来账户监控不到位,则可能产生内部作案的风险;四是系统分离增加信息采集难度,易造成信息不全面、不及时等。

因此,实现“横向一本账”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要实现“横向一本账”,首先,应调整业务管理归口,理顺会计管理体制,进行会计一体化管理,账务信息“一口出”;其次,应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在技术上支持“一柜通”的业务处理模式;第三,梳理业务流程,实现综合柜员制,取消业务品种之间的内部往来账户;最后,根据网点客户分布,因地制宜推行全能窗口、弹性窗口、专门窗口等多模式的柜台功能组合。

二、“纵向一本账”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形式

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第二个层次是上下级之间资金自动清算,管辖行可随时调阅辖区网点的账户信息,实现“纵向一本账”。不少银行对实现“纵向一本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全辖所有网点共用一套内部账户,并启用大量的登记簿进行信息辅助管理。大部分资金款项自动入账,需要其他机构确认入账的资金通过指定账户暂时挂账,由确认机构冲销挂账进行处理。与原来通过“系统内往来的两个对应账户”的资金清算模式相比,“单一账户的挂销账管理”清算模式彻底消除了分支行之间未达账项的存在,可以迅速定位未处理的往来款项;原来每旬往来对账工作量大大减少,改为对指定账户未销款项的监控。但是,该种模式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

第一,由于内部账户共用,单一网点的科目汇总数无法自求平衡,只能产生一个总账,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必须有较为宽松的外部监管环境,不需要对外报送单一网点的报表。

第二,取消分支行往来账户,不存在分支行之间的资金业务;而且内部账户共用,无法单独体现某一网点的利润,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必须改变根据网点利润账面数据考核方式,采用存贷款内部购买制的考核方式。

第三,由于内部账户共用,且受到技术、业务流程等限制,内部账户无法都采用挂销账管理,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容易导致内部账户管理责任不清,造成随意挂账、挂账清理不及时等内部隐患。

第二种模式是大部分资金款项自动入账,内部账户按网点开立;为满足跨网点资金手工确认并入账处理的需要,允许上级行直接借贷记下级行内部账户,发起行通过其他渠道将具体信息传送给对方行,日终批处理系统将其视同通存通兑进行资金清算。

例如,上级行需要将资金划拨到下级行,直接根据款项性质借贷记下级行相应的内部账户,下级行销记内部账户进行处理;再如,下级行需要将资金划拨到上级行,则将款项挂在本网点指定账户并通知上级行具体账号和信息;上级行借贷记下级行指定的内部账户进行处理。在这种模式下,内部账户按网点设置,责任主体明确;通过跨级使用内部账户解决了分支行之间的资金往来清算;单一网点的科目汇总数是平衡的,业务部门可以根据管理需要确定是否采集网点总账和报表,可以采集部分以网点为单位的财务考核指标。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所有内部账户允许跨级使用,风险点分散,监管不到位易造成内控风险隐患;信息需要通过其他渠道传递,易造成处理脱节。

“纵向一本账”的第三种模式是在保留原有网点分账制框架的基础上,大部分资金款项自动入账,特殊业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自动进行系统内往来资金的核算,系统内往来账务由系统自动勾对匹配;内部账户等数据信息标准化、模版化,强化上级行对辖区信息动态加工和调阅功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网点总账保留层级。这种模式对现有系统的改造工程量最小,而且可以适应各种内外部监管需要;保留最基本的网点数据单元,可以满足各种管理组合的需要。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主要表现在需要耗费一定的系统存储资源和运行资源。对于全国性数据集中项目,能否承受资源耗费是采用该模式的决定因素。解决这一矛盾的很多,银行业内已有成功案例。例如,对外业务系统可以按此模式建设,并定时将数据提取到专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存储;处理、加工,管理者可以在信息系统上进行调阅、。

实际上,内部账户按哪一级机构设立、是否保留往来类科目、总账保留到哪一个层级都不是“纵向一本账”模式的关键。采取何种模式,只是一本账管理的形式选择问题。

三、集中化管理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精髓

无论是“横向一本账”,还是“纵向一本账”,都基本上是从会计核算角度探讨一本账会计管理。我个人认为,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精髓在于会计管理的集中程度。

集中化会计管理包括十个方面:

一是集中账务数据,实现“横向一本账”、“纵向一本账”。

二是集中制度解释,由分行对本外币储蓄对公会计制定统一的制度,统一的解释。

三是集中清算,由分行集中在人行开设往来账户,资金清算通过分行一口出一口进,统一缴存准备金,集中交换。

四是集中资金运营,分行统筹考虑全辖资金的调度和运营,网点发放贷款不受本网点存款规模限制。

五是集中出纳管理,分行集中设立金库或尾箱库,分行集中向人行缴存和提取现金,网点现金进出库由分行统一押运。

六是集中财务核算管理,网点不作为财务核算单位,实行网点报账的财务管理体制,费用报销按网点级别进行授权,分行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统一缴纳税费。

七是集中会计档案保存与管理,全辖各类会计资料由分行统一收集、保管、调阅。

八是集中会计信息管理,分行统一形成各类会计和统计报表,网点不再编报常规性报表,对外报表由分行统一报送。

九是分行对辖区网点实行集中稽核。

十是集中会计检查和辅导,统一组织辖区会计检查和辅导,由分行统一对辖区会计工作进行布置、指导。

集中化会计管理要落实到实处,必须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不再单纯扮演“管理者”角色;处理问题既要满足制度要求,又要善于利用政策,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为网点解决实际问题。

篇6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一论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或提高生产效率,引起产品数量的增加、产值的增长、劳务总量的增加等。其衡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收入(NI)等。但经济发展不仅指一般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的投入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升级、资源配置的优化、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增加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的内涵型转变。但无论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并不要求经济质量的改善。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仅包括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重要的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的“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二、从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1.资源问题瓶颈凸显,能源消耗过度。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的消耗也是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年增长速度为8%~9%,而能源消耗增长为14%~15%,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能源消耗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率。可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的。与此同时,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瓶颈制约也日益明显,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从1990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50%左右,铁矿石、氧化铝、精铜矿石等40%甚至50%以上依靠进口。而且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占有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贮藏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铁、铜、铝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根据资料,2006年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仅为1.282亿公顷,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可见再过几年,我国就没有可以用来开发的耕地了。同时,我国耕地的土壤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此外,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

2.环境污染严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所占比重过高,造成粉煤灰、废水、废渣、废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据资料,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约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位居世界第一;化学需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工业危险废弃物每年约1100万吨,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几十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甚至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中,已经很难看到蓝天白云了。

与此同时,全国有18个省、471个县、近4亿人口、耕地和家园也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尤其是黄河、长江、淮河的发源地三江源已成为草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如今草原退化和碱化面积已达1.35亿公顷,并且在以每年200公顷的速度增加。

三、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1.加强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此外还要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在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

2.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由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产业的增长,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关键的是促使经济发展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的方向转变。首先应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振兴制造业。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和完善涉农补贴政策,保证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发展。制定并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加快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在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战略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更好的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这一思想的提出,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使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也更加全面、科学,使我们更加明确经济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不能单纯以量为标准,而是应将其扩展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等各方面。因此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既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又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答:

    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账实不符的情况,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财产物资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耗;由于有关凭证未到,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务不符,以及发生意外灾害等等。

    遇到上述情况之后,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在账面上来反映实际情况,那么该怎样处理,才能使得其账实相符呢?下面总结了一下几种处理的办法,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1.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相符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来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如果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不一致则可能是:一是双方或一方记账有错误;二是存在未达账项。对于未达账项,应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整。

    2.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不相符,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在保证往来账户记录完整正确的基础上,编制“往来款项对账单”,寄往各有关往来单位。对方单位核对后退回,盖章表示核对相符;如果不相符,须对方单位说明情况。据此编制“往来款项清查表”,注明核对相符与不相符的款项,对不相符的款项按有争议、未达账项、无法收回等情况归类合并,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不相符。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会计报账;模式;问题;建议;

一、水利工程项目会计报账的模式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项目中存在三种报账模式。第一,完全集中的报账模式,是由项目法人统一管理,统一拨付资金,并统一核算的制度。这种制度能够加大资金的统筹力度,但是弱化了财务管理的作用,导致会计报账的效率较低。第二,财政核算模式,是指由财政管理部门为主导,水利工程项目单位根据进度,进行阶段性的资金申请,这样虽然能够保证资金的流向和用途,但是造成项目法人的事权与财权想分割,不利于提高项目单位的积极性。第三,主体平移模式,由建设单位独立负责其会计报账工作,只以报表的形式想法人提交,法人只对于总体的一些管理费用进行核算,这种模式将责任进行了细化,但是也不能够统筹协调整体的资金使用进度。

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会计报账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务管理与会计报账不衔接。目前在水利工程单位很多相关财务人员对于水利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于资金运用方面的内容不够了解,其在报账过程中职能根据相关部门报给的数据,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从而造成监管的缺失,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

第二,报账会计受其单位制约,无法独立。报账会计是链接企业与监管部门的桥梁,对于相关企业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由于其工资薪金是由水利企业发放,因此其自由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于其发挥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

第三,财务支出与会计报账的标准不统一。目前很多水利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其标准与会计报账的标准很难对应,造成企业会计在报账时遇到很多困难,也影响了报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会计人员的业务不强,意识不够。很多企业会计没有收到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对于稍有复杂的情况便不知所措。同时,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够,热情不高,常常不能及时的完成企业的报账任务。

第五,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在监管部门内部同时也存在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标准也没有高度统一,同时,对于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也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企业运用资金不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损害了会计报账应发挥的作用。

三、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会计报账制的完善建议

(一)进一步明报账确标准和责任划分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行业的各个单位和法人,应该统一制定会计报账的标准,避免标准不一产生的不便,树立报账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制定准确严格的标准。同时各个单位和法人也应具备相应的辅助账目备份,并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财政部门必须建立相应的账户,对企业和法人的该项报账进行审核,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检验其真实性。财政部门应充分的发挥其监督检查作用,督促水利工程行业的单位和法人高效守法的运用项目资金。

(二)进一步完善关于报账操作的法律规范

科学健全的项目会计报账操作规范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有力保障。对于水利监管部门,应该规范报账工作的细节,包括统计方法,计算标准等工作各项具体的流程,对于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解决,单位组织探讨,加大资源共享,各司其责,共同做好报账审计工作。同时,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具体用途进行明确的规范,完善各个流程的手续,包括每个环节应具有和提交的凭证以及文件,以确保资金使用流向的真实性,做到项目专人负责,共同监督。

(三)完善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一支业务基础扎实的人员队伍是开展报账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报账真实可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部门和相关法人的财务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由行业协会或者相关部门进行组织,高频率的普及业务知识,对于在实践中的难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分享,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实行监管部门和水利项目法人在操作上的有效对接。强化人员队伍的守法意识,严肃报账工作的法律性和权威性,避免相关违法事件的发生。

(四)大力加强监督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国计民生,其财政资金的正当利用,和资产的安全直接关系的公众的利益。因此,对财政资金和资产安全的监管,迫在眉睫。在监管部门内部,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两方面的报账工作进行督察,首先是对其部门内部的控制,对于相关审计人员不当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纠正,甚至予以处罚。其次,对于相关行业法人,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法人的报账信息进行核实,对于违法行为及时的通报并予以处罚。另外,对于水利资产需加强管理,建立资产登记注册表,严格相关资产利用的审批制度,严格准入的门槛。同时,对于资产管理的程序要做进一步的规范,将责任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加强监管,对于问题要做到及时追究,保持对资产监管的高压态势。

参考文献:

[1]熊莉萍.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与管理[J].会计师,2009(12)

[2]汪爱珍.会计集中核算下的风险及对策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0(5)

篇9

加大政府突入力度,

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国“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超过4.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规模将超过“十一五”。20世纪60年代,现代高速公路体系推动美国向现代化的纵深转型。针对中国现代综合运输交通体系的大规模持续投资,不仅将化解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的深层矛盾,也必然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记者:如此大规模的城乡路网建设,资金问题如何解决?

李盛霖: 要修路,资金是关键。“十一五”这5年,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达1978亿元,年均递增30%。中央投资还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5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农村公路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从今年起,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主要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这有利于地方更加自主地根据需求和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西部地区优先安排剩余通乡油路,重点保证通村油路建设;东中部地区重点安排剩余建制村通油路、县乡道改造等工程。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比重将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补助标准也会提高。但国家资金只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中的一部分,按照“十一五”期间的资金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其余部分仍要靠各级政府组织筹措。各地要加大地方公共财政投入,搭建好融资平台,争取更多的地方债券和社会资金,保持农村公路发展的良好态势。

记者:将进行哪些制度建设来保障?

李盛霖:为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两个不减”,做到“三个不动摇”。

“两个不减”即坚持工作力度不减。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行业支持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工作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坚持资金支持力度不减。从今年起,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投资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这有利于地方更加自主地根据需求和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这一块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绝不允许挪作他用。

“三个不动摇”是指: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动摇。近些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坚持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新时期农村公路发展要继续坚持好这个原则,强化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客运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公路作为政府行为的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深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建立完善建管养运体制机制,为农村公路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各地要把加强管理养护工作作为“十二五”时期农村公路发展的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实行奖罚措施,以县为单位严格考核管理养护责任、机构和资金落实情况,考核结果要与项目安排、资金安排挂钩。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不动摇。做好区域发展、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三个方面的统筹,探索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新模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记者: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部完成了4.7万亿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时期投资规模预期会有比较快的增长。投资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李盛霖: “十二五”刚刚开局就面临着通胀的压力,国家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最典型的是控制货币的投放量,信贷收紧的问题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开始显现,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了。

“十二五”期间,我们预计公路、水路投资总规模比“十一五”增长一些,但大部分资金都将投向公路,中央支持地方发展的资金没有问题,是有保障的。地方自筹的资金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我们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是留有余地的,与“十一五”快速发展的速度相比,“十二五”规划实际上遵循了稳步推进的原则。我觉得切实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

当然,从目前来看,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各地都在开源节流。我们财务司对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主要想进一步与相关机构加强沟通,对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做到有序控制,特别是对新开工项目做到有序控制,确保在建项目。

总的来看,融资难度在进一步加大,但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领域,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从长远来看,从“十二五”整个计划执行来看应该能够完成“十二五”的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坚持资金支持力度不减的同时,国家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补助标准也会提高。资金投放优先考虑西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同时要加强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建设,支持尚未通沥青(水泥)路的乡镇和建制村的农村公路建设、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乡镇客运站建设等。

秉承兼顾公平与效益的新思路

我们现在完全有条件做到97%的公路是不收费的,这就是我们的思路。从长远来看,我们整个公路是两个体系,一是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体系,另一个是以普通公路为主体的不收费的公路体系。你要走路但是不想交费,仍有路可以走,这样体现了公平;如果追求舒适便捷,就要交费,体现效益原则。

记者:以目前我国交通领域各项资本的投资状况,社会资本该如何介入? 有哪些机会?

李盛霖:交通设施是公益性的,从根本上讲,公共设施包括公路,它应该是国家投资。我们走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路,是根据我国的财政能力以及现状,为了在短期内解决交通瓶颈问题,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利用市场手段来建设的方式。

在这几年的投资格局当中,以高速公路为例,中央拿的钱,不到20%。加上地方财政,大体20%。再加上一些专项资金,大概10%。还有50%~60%是银行贷款。现在大概有20%~30%的公路是用社会资金建设的。我们愿意社会资金占的比重扩大,但是必须清楚的一点是,这些公共设施最终是属于国家管理的,资产是国家的,给社会投资者管理的时间是有限制的。

随着交通运输业从传统产业变成服务行业,它将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对服务领域拓宽的程度更是无法衡量。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也能创造很多的效益,它是可以循环的,这种循环构成了各种社会资金的利用渠道。

记者: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比较关注二级公路取消收费问题,您如何看待?

李盛霖:中国建设收费公路主要是因为国家的财力问题,它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世界各国都通行的。二级公路占我们整个收费总里程的80%左右,把政府还贷的二级公路收费取消的话,我国收费公路总里程就减少了73%。

针对前一段时间公路收费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6月20日,交通部、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实施,依法清理,标本兼治,全面规范”的原则,在省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纠正各种违规收费的行为。对违法设置或到期仍然违规收费的收费公路项目及收费站点,要求立即停止收费并撤销站点,对有违规行为的收费公路及收费站点,要立即纠正并停止违规行为。 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加强收费公路管理、降低收费标准、促进收费公路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确保公路交通事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专项清理期间,一要从严审批新的一级及以下普通公路收费项目;二暂停审批收费公路资产上市融资和境外企业收购国有收费公路资产;三是对一级及以下普通公路改扩建的,不得延长收费期限;四是禁止新增经营性普通公路;五是国家确定的西部地区省份要按照逐步有序的原则,加快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工作进度。

从长远来看,我们整个公路是两个体系,一是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体系,另一个是以普通公路为主体的不收费的公路体系。如果按照我国高速公路的总规划是8万到9万公里,再加上少部分的一级公路,未来我国收费公路最多就1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3%左右。

但是我们现在完全有条件做到97%的公路是不收费的。你要走路但是不想交费,仍有路可以走,这样体现了公平;如果追求舒适便捷,就要交费,体现效益原则。这就是我们的思路。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力构建390万公里农村路网

“十二五”规划中着重提出,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明显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要基本实现路网对建制村镇的全面覆盖。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记者:有分析说,“十二五”期间交通领域投资是一个激进目标。交通部实际上是怎样规划的,路网建设的原则是什么?

李盛霖: “十一五”基础设施规模增长特别快,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完成了基本建设投资大概4.7万亿,是“十五”时期的2.5倍,“十一五”末我国公路网达到398万公里,“十二五”我们提出的是有序、稳固推进交通运输的发展。这跟“十一五”有很大的区别。

根据国民经济的预测和各省提出的需求和所建设的道路,我们的规模和资金做了平衡,提出了公路建设的总目标。具体目标是: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明显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这个目标不是一个激进目标,是一个稳步推进的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是根据我们的发展需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安排的建设。“十二五”预计投资总规模,比“十一五”略有增长,实际上增长幅度是大幅度的下降。

记者:大规模修建和优化农村公路,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

篇10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审计委托模式与监管制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1)审计委托模式存在问题。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中行使审计委托权的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它既是委托人,又是被审计人,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打乱了审计关系三方有序的平衡关系。相比而言,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在审计交易中占主动地位,而会计师事务所则处于劣势,因为我国的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僧多粥少,管理当局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会计师事务所,而会计师事务所却没有或基本没有选择被审计单位的余地。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在经济利益上受制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而管理当局恰恰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对象,因此,注册会计师迫于生存的压力,很难保证其审计的独立性。

(2)监管力度不足,违规成本过低。在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实施过程中,各监管机构除了进行少量抽查外,一般不对审计报告进行核查,而是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我规范和同业监督,监管机构只是在问题暴露后才进行追查。同时,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违法违纪行为,监管部门主要采取的是警告、暂停执业等行政方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几乎没有,即使有赔偿金额也很少,从而使得其违规的收益远大于其违规的成本。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的因素 主要包括审计服务及事务所形成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1)非审计服务的存在。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既可以提供审计服务,又可以提供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以外的服务,具体包括会计服务、管理咨询、税务服务等。当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计单位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咨询服务时,如果审计服务不能够让被审计单位满意,那么非审计服务这一块的巨额利润将会随之流失。可见,如果注册会计师为某一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后,接着再对其进行审计,那么将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2)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存在缺陷。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事务所可以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制或合伙制。根据截至2006年6月中旬的统计,当时我国的5641家事务所中,采用合伙制组织形式的仅仅787家(占总数的13.95%),采用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的4854家(占总数的86.05%),直到现在,合伙制组织形式的仍然仅占一小部分。由此可见,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采取有限责任制,这种组织形式并不适合会计师事务所这种特殊行业的实际情况。在有限责任制形式下,会计师事务所仅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从而使其违约成本远远小于违约收益,因此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3)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较小。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普遍较小,资金不雄厚,抵御外界压力的能力也不强。在经济上对客户的依赖性就较大。因此,在面临着生存的竞争压力时,他们为了争取客户很容易被管理当局收买,致使难以独立、客观、公正的发表审计意见,动摇了整个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4)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态度和执业能力可能存在问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必须在审计工作中持有认真谨慎、客观公正的态度。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繁重的工作容易使注册会计师们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绪下更容易受到金钱等的诱惑,从而失去独立性;同时,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资格的年轻审计人员,虽然他们有很强的专业理论背景,但缺乏实践经验,而部分老会计人员虽然有经验,但理论水平低,开拓创新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相对较弱,这种自身能力的限制也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保障体系的构建

针对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要构建其独立性的保障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主要是改良审计委托模式的加强监管力度。

(1)促成良好的审计委托模式。为了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新的审计委托模式。尝试在证券监管部门下设立审计聘用委员会,由它来行使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权和监督权。审计聘用委员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中标事务所。然后由审计聘用委员会、上市公司和中标事务所三方签订审计委托协议,由中标的会计师事务所委派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由证券监管部门收取审计费用,再将此费用转交给审计聘用委员会,并由委员会直接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这样就割断了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同时,由审计聘用委员会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使管理当局丧失了注册会计师的聘任权,从而充分保证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2)加强监管力度。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相结合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除了行业自律外,在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可以适当派出监督人员对整个审计过程进行复核和监督,并且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大规模的随机抽样核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追查和纠正。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违规成本。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做假的惩罚力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从经济层面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进行约束。为了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制定和推行使“违规成本”远高于“违规收益”的惩治制度,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让违规者得不偿失,并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及对注册会计师诉讼的有关法律,细化由法律制裁的违规行为,加强执法力度。2007年6月11日,最高法院了《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制定出了具体的法律条款落实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来保护投资者,避免用行政处罚代替刑事、民事处罚,这从根本上保护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不断完善法律体制,从而建立良好的赔偿机制,建立健全刑事惩罚机制和民事惩罚机制,进而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建设 主要是对非审计服务的

监管及转变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及规模。

(1)加强对非审计服务的管制。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加强证监会对非审计服务的管制,具体措施包括:第一,规范审计和非审计费用的披露,这样有助于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考察;第二,禁止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从而使审计能确实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第三,实行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度,避免为同一客户长时间服务,以免形成私人间或业务上的亲密关系,危害审计独立性;第四,限制部分非审计业务等。上述措施均有利于保障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2)积极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向合伙制转变。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个高度依赖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行业,只有连带责任才能构筑执业者间的有效约束,因此无限责任制是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最有效的组织制度。由此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合伙制这种组织形式是最佳选择。合伙制事务所需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人的个人利益与事务所的业绩紧密相连,使其在承担风险和责任上更有压力,在增强质量和诚信意识上更有动力。因此,我国应推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变有限责任制为合伙制,这样可以使注册会计师真正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体,承担无限责任,从而迫使注册会计师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真正做到“独立执业”。

篇11

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人任xx的家属张xx的委托,并经被告人任xx同意,特指派我们担任其涉嫌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一案的一审辩护人。

我们介入此案后,本着对法律和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彻底弄清案情,会见了被告人,听取了其陈述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询问了本案相关问题,并到贵院详尽阅卷。现又经过今天的法庭调查,对本案已十分清楚。辩护人对书指控被告人任xx的行为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没有异议,但对书所指控的部分犯罪事实持有异议。现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发表如下辩护意见,供合议庭参考:

一、就本案的事实而言

(二)辩护人对指控的被告人销毁的1991年至1995年的会计账簿销毁的犯罪事实持有异议。

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文号为(98)财会字第32号文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是15年,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第十条规定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可以按照相应的程序销毁。也就是说江苏省电力公司xx供电公司xx供电所1991年至1995年的会计账簿是可以销毁的,只是没有按照规章规定的相关程序销毁。所以这一部分辩护人认为是不构成犯罪的。

二、量刑情节

(一)法定的量刑情节

1 、书中公诉机关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自首。辩护人完全同意公诉机关对被告人自首的认定,公诉机关是客观公正的。

被告人任xx在公安机关通知讯问时,就主动到公安机关并如实供述公安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销毁会计账簿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 、被告人系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在本案中,犯意的提起者是另一被告人任xx,也主要是任xx实施的,被告人任xx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酌定的量刑情节

1 、被告人系自愿认罪,可以从轻处罚

本案中,被告人任xx在接受公安机关的讯问时,如实供述其全部犯罪事实。从侦查阶段、审查阶段到法院审判阶段,被告人对其罪行供认不讳,从未出现过拒不认罪、翻供等情形。根据我国一贯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恳请法院在量刑时予以从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2 、被告人系初犯,系偶发性犯罪,并非惯犯,建议从轻处罚

被告人任xx系初犯,之前无任何刑事犯罪或行政处分记录,平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犯罪前表现一贯良好。这次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取保候审期间,积极反省自己,主动配合调查。

(三)通过上述的法定及酌定的量刑情节来看,辩护人认为可以对被告人任xx适用缓刑。

根据被告人任xx的上述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辩护人认为可以适用缓刑。

综上所述,被告人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而且系初犯,有多种法定和酌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小,辩护人恳请法院依法减轻处罚!

以上意见,敬请采纳。

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

篇12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或提高生产效率,引起产品数量的增加、产值的增长、劳务总量的增加等。其衡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收入(NI)等。但经济发展不仅指一般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的投入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升级、资源配置的优化、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增加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的内涵型转变。但无论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并不要求经济质量的改善。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仅包括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重要的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的“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二、从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1.资源问题瓶颈凸显,能源消耗过度。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的消耗也是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年增长速度为8%~9%,而能源消耗增长为14%~15%,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能源消耗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率。可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的。与此同时,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瓶颈制约也日益明显,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从1990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50%左右,铁矿石、氧化铝、精铜矿石等40%甚至50%以上依靠进口。而且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占有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贮藏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铁、铜、铝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根据资料,2006年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仅为1.282亿公顷,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可见再过几年,我国就没有可以用来开发的耕地了。同时,我国耕地的土壤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此外,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

2.环境污染严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所占比重过高,造成粉煤灰、废水、废渣、废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据资料,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约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位居世界第一;化学需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工业危险废弃物每年约1100万吨,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几十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甚至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中,已经很难看到蓝天白云了。

与此同时,全国有18个省、471个县、近4亿人口、耕地和家园也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尤其是黄河、长江、淮河的发源地三江源已成为草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如今草原退化和碱化面积已达1.35亿公顷,并且在以每年200公顷的速度增加。

三、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1.加强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此外还要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在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

2.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产业的增长,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关键的是促使经济发展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的方向转变。首先应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振兴制造业。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和完善涉农补贴政策,保证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发展。制定并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加快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在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战略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更好的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这一思想的提出,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使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也更加全面、科学,使我们更加明确经济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不能单纯以量为标准,而是应将其扩展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等各方面。因此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既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又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阳.循环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J].求是,2009(2).

篇13

本文就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具有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快速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这一论点做以分析论述。

一、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存在着传统农业和现代工商业二元经济结构

传统农业由于边际收益极低,决定了其收入在农产品价格及生产经营规模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大的增加。从我国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徘徊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与我国同期城镇从事工商业者收入存在巨大差距。97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为农村的2.47倍;而到2003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到8500元,为同期农民收入的3.24倍。如果加上各种福利、补贴,城里的人实际收入相当于农村的5倍以上。这种大的收入差距,加之城市各方面好的设施.成为对农民的巨大吸引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自身获得比农业高得多的收入的同时,推动了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积累,使工商业及城市的规模扩大。

正如深圳市的一项调查所说:“在特区30年的发展史中,千百万外来工始终是各种新兴部门的主力军,他们为深圳创造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原始资本积累。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深圳奇迹与致富之源是这个地方充满活力的生力军――丰富而廉价的外来工和新兴经济部门为追求财富而奋斗拓进的结果。正因为千百万外来工的辛苦劳作才有深圳今天的繁荣与富裕。”现在.在全国城市经济部门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已占到一半以上。这一结论,可以说具有较普遍的意义。城市的扩大与繁荣,又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

篇14

【关键词】配网故障隔离定位系统

一、配网概况

我公司所辖 6~10千伏配电线路共计31条,配电变压器 475台,柱上开关 48 台,线路大多处在河道和山区地带,由于供电半径大,运行年久,线路绝缘老化,抵御雷雨、大风、过电压的能力下降,线路跳闸、接地故障频发,故障查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效率很低。

二、配网故障快速隔离及定位系统应用

2.1系统原理介绍

利用计算机技术、故障指示器和现代通信技术,定位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短路和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并将该信息送给故障信息数据中心,在线路监控系统上进行拓扑显示,将故障区段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配网运维人员的手机上。

2.2系统的构成

(1)故障指示器:短路和接地故障的检测;(2)不对称电流源:产生检测单相接地故障用特征电流;(3)数据转发站:转发指示器检测的故障信息;(4)GSM网关:协议转换、数据完整性判断;(5)监控主站:故障区间判断、显示、告警;(6)智能开关:自动隔离故障区段、缩小停电范围。

2.3故障指示器

(1)检测短路故障,同时与不对称电流源配合检测接地故障;(2)利用翻牌、闪灯给出本地故障指示;(3)利用无线信号传输故障信息。

2.4数据转发站

(1)接收故障指示器的信息;(2)将故障信息以短消息的方式发送给主站系统;(3)供电方式:线路取电和锂电池相结合。

2.5不对称电流源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对称电流源在故障线路上的负荷电流叠加一个脉动的直流电流信号,安装在线路上的故障指示器检测到该电流信号后自动翻牌,从而指示出接地故障点所在的出线、分支和区段。

2.6试点路线选择

经公司组织配电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研讨,结合配电网现状,选择线路供电半径相对较长,分支线较多,易发生故障的612西川线、613杨河线、614九十泵线作为本次配网故障快速隔离及定位系统的试点线路。

2.7方案编制及审核

配网故障快速隔离和定位系统于2013年10月15日正式投入试运行,先后经历了612西川线三相短路故障、612西川线高阻和低阻接地测试以及613杨河线接地故障,主站显示、手机短信显示和故障现场情况一致。

为规范配网故障快速隔离和定位系统应用,公司出台了《配网故障快速隔离和定位系统管理规定》(试行),以指导和规范系统在试运行阶段的工作。

三、案例分析及效果评价

(1)案例:2013年10月18日,612西川线开关跳闸,重合不成功,主站屏幕闪烁故障区段并发出短路告警信号 。现场故障为:一辆装载推土机的货车挂在拉线上,造成欠家岔变压器辅助杆从中间折断,导致线路三相短路,开关跳闸。 从故障发生到隔离故障仅用时38分钟,大大缩短了故障隔离和查找时间。(2)线路状况:612西川线主线路长度11.502公里,杆塔138基;支线43条,长度55.540公里,杆塔712基;全线合计67.042公里,杆塔850基。故障时间:2013.10.18 保护动作情况:612西川线过流二段保护动作,开关跳闸,重合不成功。该系统极大地减少了配网故障抢修的中间环节,实现了故障快速应对,全面提升故障抢修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配网精益化、集约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与传统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相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是核心区以外配网自动化的有效方案。

四、存在的不足

不足为三点:(1)线路安装故障指示器数量少,定位的故障区间范围依然较大,仍然需要花费较多人力、车辆和时间去查找具体的故障点。(2)配电运行人员对系统的缺陷和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现主要依靠厂家解决。(3)系统覆盖范围小,目前公司仅在3条配电线路上应用了该系统。

五、下一步重点

分为四点:(1)收集运行数据,分析配网故障快速隔离及定位系统的运行状况,积累运维经验。(2)根据运行情况,不断修改完善配网故障快速隔离及定位系统管理规定,为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奠定基础。(3)争取项目,实现公司农网线路配网故障快速隔离及定位系统全覆盖。(4)实现与其它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