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记账实例范文

会计记账实例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会计记账实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记账实例

篇1

关键词:小企业 记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6-0054-02

理记账是指受委托的中介机构除出纳之外的所有会计事务,是小企业成长的助力器。然而在记账业发展和运行中暴露的诸如“廉价竞争”导致的劣质服务,违规建账、不法记账、虚假报表、偷税漏税等一连串的负面问题频频发生,长期以来并未得到有效监管,限制和阻碍了记账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对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2015年6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记账行业分会成立,2016年2月财政部颁布《记账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5月1日起施行。分析记账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记账机构会计实务处理中存在的不足及缺陷,建立健全小企业记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企业记账的会计实务问题分析

近年来,在政府新一轮的经济政策刺激下,我国小企业呈现碎片化的井喷增长趋势,而与小企业会计事项联系最紧密的记账业务的需求也迅猛增长。据财政部首次全国记账机构普查显示,2012年新注册的记账公司达2 265户,是2008年新注册数量的2.4倍。然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样的财务行为使记账逐渐陷入低价、劣质、无序的恶性循环圈。目前我国小企业记账会计实务处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一)规范的会计建账体系尚未形成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不得设置账外账,不得伪造、变造会计账簿等。然而,近年来记账机构出现的“账外账”等事件比比皆是,外部原因主要是行业的恶性竞争带来的趋利性。节约管理费用是小企业选择记账的主要诉求,记账机构为了吸引盈利微薄的小企业,同业之间廉价竞争,甚至出现“零元记账”抢夺市场的现象;为了赢得客户的“口碑”,打着“合理避税”的幌子做“账外账”,记账的法律意义已被“空心化”,成为小企业应付工商、税务部门检查的挡箭牌。内部原因则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一些记账机构为节约成本仅按照规定聘请3名左右的正式会计人员,对于每月已流程化的会计事项处理,则从高职院校招聘不具有从业资格的学生来操作,这些聘用人员仅遵从老会计的意愿办事,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不高,对不合理的建账行为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二)原始凭证来源审查无序

监督和审核所有内外部原始凭证,确保其真实、合规、完整,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源头控制的首要枢纽,也是保障会计事项后续处理准确的基本前提之一。然而,这一行业基本前提却在实际过程中被诸多记账机构“灵活”规避。首先,原始支出凭证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经济活动事项不符。例如,机构月初将几十个公司发票混乱穿插,“衣食住行”类发票分别计入管理费用、职工福利、招待费、差旅费和交通费,形成成本费用支出大于收入以规避税费,有的机构甚至还编造人员名单领取各种劳务费等自制凭证而套取现金。其次,原始凭证的类别、填制日期、具体内容及金额因稽核不认真而出现各种错误。如商业发票填制项目应为商品批发、销售之类,而类别栏列示的却是复印费、承租费、劳务费等;2015年4月2日至8日出差,而发票日期为4月11日;公司明明配备有打印机、复印机,却开具了高达几千元的打印票据。再次,原始凭证支出凭证手续不齐备。如报账发票无经办人、证明人或领款人签字便入账,证明力不强。

(三)会计科目核算存在缺陷

会计科目正确核算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会计人员熟悉业务的基础之上。现阶段,各企业内部与机构之间仍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通常只将发票收集好交给记账人员,而在后续记账处理过程中极少沟通,导致科目入账错误,查账时交代不清。如有的公司“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一直沿用委托记账时的员工信息模板并在每月发放工资时假冒员工签名,忽略了公司人员变动、工资增长带来的会计核算以及税费的调整。其次,由于被企业提供的资料不能得到有效的审计核对,记账公司的账本及相关资料都存在虚假的成分。如有的记账人员为避免承担责任,记账凭证不签字,对企业收到的购买、销售发票,不管实际是否入库出库,均随即按发票时间填制入库单和出库单附在记账凭证后;还有机构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去被公司实地考核,因实地盘存间隔较长使得账实差异较大,为了“轧平”账实数,采取人为调账,随意调整账簿数字,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再次,机构属于新兴产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参差不齐,软硬件条件相对落后。如大部分记账人员虽然均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但普遍存在明细账设置不清的问题,模糊的科目设置使明细账与总账无法平行登记。

(四)管理机制与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记账管理办法》规定,记账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一方面,市场的供需不匹配导致主动权掌握在委托方手里,记账公司为以更低的价格招揽到业务,忽略了内部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的设立。规范制度一般包括:会计人员执业规范、会计事项处理流程、信息质量控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而实际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系统的规范制度,机构承接业务主要是通过私人关系,因而业务操作不合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成为广泛现象。如熟人介绍的业务碍于面子未签订委托合同,有的合同一式三份全置放于机构处,一旦出现纠纷无依据可循。另一方面,机构行业自律不足,政府机关监管不到位限制了记账行业的有序发展。记账机构的工作项目、业务处理方式等理应受到财政等有关部门有效的查验,但由于事情琐碎,使得对记账机构的审查仅关注在记账许可证上,税务部门本应对记账公司的税务状况进行严格的核对,但记账公司只要按期纳税也就不再审查,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不法行为的产生。

二、建立健全小企业记账对策研究

(一)完善记账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应广泛宣传《会计法》和《记账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突出记账的法律地位。如税务机关的税管员应利用自身与小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引导其合法建账,提升税务服务质量。其次,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的改革,使记账行业的会计业务复杂化。新的《记账管理办法》已颁布,要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还必须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再次,应加强行业准入标准的执法力度和管制,从源头上制止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的机构的产生,以使记账行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推动记账行业的有序发展。对一些有公司营业执照,但未获得财政部门核准的记账许可证的记账机构加强管理,工商、财政部门应做好记账机构的备案工作,严格把好进、退关,有效制止“黑带”带来的隐患。

(二)加强日常记账程序的监督管理

记账机构日常记账程序长期以来处于紊乱状态,而保持良好的日常业务处理效率是其业务展开的基础和前提。第一,记账机构应按照《记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从业人员不少于3名;主管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为专职从业人员;有健全的记账业务内部规范。制定人员聘用制度和员工晋升机制,保证机构的服务质量。第二,记账机构在业务处理上可以按步采取“流水作业法”,即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审核原始凭证、输入数据和稽查会计资料,达到按流程记账且相互牵制和监督。税务机关可与小企业负责人签订承诺书,要求其委派企业内部专人负责发票的管理,不虚开、滥用发票,保证票、货、款、证一一对应。第三,小企业的财务软件应由财政部门量身定做。如会计分录输入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强行管理记账凭证连续编号,强制自动进行折旧、员工福利费等其他费用的支出,压缩企业自行调节利润的空间。

(三)提高记账人员的素质

认真落实行业准入要求的同时加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小企业财会人员培训基金,把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应强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准入管理。教育部、财政部应联合监管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核与颁发,对会计人员实行信用评分档案,对在工作中存在不合规范或造假逃税等行为的会计人员进行扣分处理,超过一定限额取缔其从业资格证,并在互联网上定期公布分数等级,为个人综合能力评定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针对记账机构普遍存在的业务水平低、人员流动大等难以适应会计服务规模化发展的现象,机构有必要和记账人员签订责任书,规定工作年限、负责内容、学习汇报等,确保会计对机构内外任何事物均可落实到责任人的同时,不断更新记账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应建立定期协调、沟通、交流工作机制,对信誉良好、会计能力强的机构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与优惠。

(四)利用现代化技术革新记账方式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记账的效率,使财务工作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精细化发展。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传统会计数据处理、账务处理及内部控制制度,而且要求记账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不断革新记账的方式,提高业务水平。

三、结论

当前记账行业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源,在于记账机构盲目增长以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同质化所导致的供需失衡。各机构为争夺生存空间,不得不进行低价恶性竞争,并将关注的点集中在维持经营、留住客户以及廉价服务上,使得开展优质服务的动力不足。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对机构关注度有限,在引导机构合法记账上投入不足,在规范、打击“地下机构”上执法力度不够,造成了低价、劣质、无序的竞争。小企业应加深对记账的认识,与记账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谋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机构应朝着多元化、精细化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J

参考文献:

[1]杨敏,欧阳宗书,胡兴国,李静.我国记账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基于财政部首次开展的全国记账机构普查分析[J].

财务与会计,2013,(12).

[2]张宏.应加强票据的全流程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9,(01).

[3]樊晓晶,仇海红.对原始凭证审核的几点思考[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4]成涛林.加强记账机构管理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3,(02).

篇2

新的会计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大模块,即体现两种运作形式的人力资源产权投资会计与人力资源产权交易会计和体现一种运作结果的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会计。

一、人力资源产权投资会计模式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时,投资活动在被投资的人力资源的载体上形成了一项作为新增体力或智力产权的追加人力资源,按照投资收益原则,企业拥有这部分追加人力资源的产权,属于人力资源的产权投资。在这种人力资源投资的典型情形下,企业进行人力投资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在其生产:过程中就形成了人力资源的成本,而人力资源会计要在产权投资过程完成后确认相应的人力资产,并以实际成本为基础进行成本计量。

在新的会计模式下,只确认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事项,从传统会计的费用处理流程中仅剥离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支出信息予以确认。当属于被确认的支出发生时,借记“人力资源投资”科目,贷记与该项投资支出所相关的物力资产相应科目;在投资过程完成并计算出开发成本后,确认相应的产权资产时,借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科目和贷记“人力资源投资”科目;人力资产的形成过程是一项新的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开发,而不是企业从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过程中所获得的人力资本投入价值,只能按照开发成本的补偿渠道进行摊销。因此,在实际计提人力资产入账成本的摊销时,应按照在该项人力资产形成后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期限与效力期限两者孰短的原则来确定;而对于摊销渠道来说,应区别从企业净损益中收回人力资本投资的摊销方式,按该项人力资源所服务的项目及部门的不同来确定;分期计提摊销时,依据当期计算的应实际计提的摊销数额作借记“生产成本”及“管理费用”科目和贷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摊销”科目的处理。同时,作为人力资产入账的相应人力资源提前消失后,要结转该项人力资产的原值、累计计提的摊销及确定所产生的损益。具体进行账务处理时,在借记“人力资源损益――投资损益”科目,贷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科目的同时,还应借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摊销”科目,贷记“人力资源损益――投资损益”科目;尚未摊完的人力资产原值可表现在账面的处理上,即借贷的差额反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损失的处理。

二、人力资源产权交易会计模式

当企业与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人力资源产权交易时,交易活动使作为被投入主体的企业拥有了一项以人力形式存在的人力资产的同时,也使作为投资者的人力资源载体在该企业的全部资本构成中确立了一项人力资本。在该种人力资源投资的一般情形下,企业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的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过程所形成的交易价格,在人力资源的投资过程中就形成了人力资本的投入价值,则人力资源会计要在获得人力资产产权的同时还要确认相应投资人投入的人力资本,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价值计量。

在新的会计模式下,在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过程完成后要确认相应的人力资产时,则以交易价格借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本投入价值”科目和以公允价值贷记“人力资本”科目,同时,对于两种计价标准所产生的差额则贷记“人力资本公积金”科目或借记“人力资本价值补偿”科目;以人力形式提供的资产保障可以比照计提折旧的方法在产权交易合同的有效期内分期从成本或费用中计提风险摊销,以便逐期地转销人力资产所承担的对人力资本权益保障的实际风险。由于企业确认人力资产的手续就是企业主体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主体之间进行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而获得一项新人力资源的过程,则其入账的价值就不是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所以,在实际进行摊销的计提时,其摊销期应按照该项产权交易合同的有效期来确定,而摊销的渠道则应区别于开发成本的补偿方式。在进行摊销的账务处理时,应依据当期应实际计提的摊销数额借记“本年利润”科目和贷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本投入价值摊销”科目的账务处理。同时,当投入的人力资源在企业提前消失时,要冲销作为使用者的企业的人力资产和作为所有者的个人的人力资本,同时冲销所累计计提的摊销,贷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本投入价值”科目和借记“人力资本”科目,而借贷双方的对比差额则需要转账处理,作借记“人力资本公积金”科目或贷记“人力资本价值补偿”科目;应予以冲销的人力资产摊销,应视为人力资源替代的收益,作借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本投入价值摊销”科目和贷记“人力资源损益――替代损益”科目的账务处理。投入的人力资源在企业效用期满后,对已入账的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进行转销时,要冲销该项人力资产的原值和相应的人力资本入账值,同时冲销实际累计计提的摊销,贷记“人力资产――××人力资本投入价值”科目和借记“人力资本”科目的处理,而借贷双方对比所产生的差额则借记“人力资本公积金”科目或贷记“人力资本价值补偿”科目;已计提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摊销是人力资本风险保障的基金,该项基金的转销将形成人力资本投资人的实际资本,借记“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本投入价值摊销”科目和贷记“人力资本投资人实收资本――投入价值摊销转入”科目的处理。

三、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按照人力资源活动主体的产权运作行为结果的不同表现,把人力资源权益划分为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所有者权益和作为人力资源持有者的劳动者权益;其中,所有者权益是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力资本投资者能从作为使用者的组织的净资产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可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和获得参与收益的分配权;对劳动者权益来说,它则是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力资源持有者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补偿权。

篇3

查账有许多方法和技巧,查询法和函证法是查账中常用的技术手法。查询法是指查账人员通过直接找有关人员进行面谈,以取得必要的资料、了解有关情况或证实某些问题的查账技术方法。查询法也称面询法,与函证法相对,因为函证法查账人员与被查证对象不晤面,而查询法是查账人员直接与被查证对象接触和交锋;函证法的技术要点是调查函的设计,而查询法的技术要点是查账人员的调查水平、语言表达、心理素质和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的综合表现。

查询法在查账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使用到。查询法按照其面询对象数量的不同,可划分为集体查询、小范围查询和个别查询;按照查询对象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当事人查询和知情人查询;按照其查询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审查式、座谈式、交流式和征求式。各类查询方式可以交叉使用。

查询法表面是查账人员与被查询者的接触和交谈,实际上则是查账人员根据被查询者的身份、心理特点、个性和言谈举止,运用自身的学识和经验,巧妙选择谈话内容和问题,启发对方思路,调动对方情绪,以便得到自己想要信息。

篇4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7、抄报税操作应该是报税、抄税、认证,是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每个月必须做的工作,是金税工程所属的开票、认证两个系统的工作。

篇5

有种观点认为,所谓的一本账会计管理,就是对各个业务核算系统进行整合改造,取消储蓄和会计等业务品种之间的内部往来账户,取消分支行之间的系统内往来账户,全辖共用一套内部账户,只产生一套明细账、一套总账、一套报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对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的认识并不全面,一本账会计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横向一本账、纵向一本账和集中化管理。本文将从会计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一本账会计管理。

一、“横向一本账”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第一个层次是打破各业务品种系统分割、管理分离的局面,实现“横向一本账”。长期以来,由于业务归口管理条块分割,储蓄、人民币会计、外汇会计、公积金和经费会计等业务核算系统开发自成体系,对外营业窗口各自为政。例如,某客户到银行办理一笔购汇业务,必须先到人民币柜台将购汇所需的人民币资金转出,再凭人民币会计柜台的回单到外汇会计柜台办理购汇手续;而银行人民币柜台收到客户购汇的人民币资金后,必须马上填制报单、加盖预留印鉴,再将报单手工传递到外汇会计柜台,否则,因资金未到位,外汇会计柜台无法为客户办理购汇手续。

银行业务系统分离、内部作业分工存在着很多弊端。

一是增加业务处理环节和处理时间,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

二是银行内部需要手工划转资金,增加劳动量;

三是各个业务品种之间的往来账户监控不到位,则可能产生内部作案的风险;四是系统分离增加信息采集难度,易造成信息不全面、不及时等。

因此,实现“横向一本账”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要实现“横向一本账”,首先,应调整业务管理归口,理顺会计管理体制,进行会计一体化管理,账务信息“一口出”;其次,应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在技术上支持“一柜通”的业务处理模式;第三,梳理业务流程,实现综合柜员制,取消业务品种之间的内部往来账户;最后,根据网点客户分布,因地制宜推行全能窗口、弹性窗口、专门窗口等多模式的柜台功能组合。

二、“纵向一本账”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形式

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第二个层次是上下级之间资金自动清算,管辖行可随时调阅辖区网点的账户信息,实现“纵向一本账”。不少银行对实现“纵向一本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全辖所有网点共用一套内部账户,并启用大量的登记簿进行信息辅助管理。大部分资金款项自动入账,需要其他机构确认入账的资金通过指定账户暂时挂账,由确认机构冲销挂账进行处理。与原来通过“系统内往来的两个对应账户”的资金清算模式相比,“单一账户的挂销账管理”清算模式彻底消除了分支行之间未达账项的存在,可以迅速定位未处理的往来款项;原来每旬往来对账工作量大大减少,改为对指定账户未销款项的监控。但是,该种模式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

第一,由于内部账户共用,单一网点的科目汇总数无法自求平衡,只能产生一个总账,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必须有较为宽松的外部监管环境,不需要对外报送单一网点的报表。

第二,取消分支行往来账户,不存在分支行之间的资金业务;而且内部账户共用,无法单独体现某一网点的利润,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必须改变根据网点利润账面数据考核方式,采用存贷款内部购买制的考核方式。

第三,由于内部账户共用,且受到技术、业务流程等限制,内部账户无法都采用挂销账管理,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容易导致内部账户管理责任不清,造成随意挂账、挂账清理不及时等内部隐患。

第二种模式是大部分资金款项自动入账,内部账户按网点开立;为满足跨网点资金手工确认并入账处理的需要,允许上级行直接借贷记下级行内部账户,发起行通过其他渠道将具体信息传送给对方行,日终批处理系统将其视同通存通兑进行资金清算。

例如,上级行需要将资金划拨到下级行,直接根据款项性质借贷记下级行相应的内部账户,下级行销记内部账户进行处理;再如,下级行需要将资金划拨到上级行,则将款项挂在本网点指定账户并通知上级行具体账号和信息;上级行借贷记下级行指定的内部账户进行处理。在这种模式下,内部账户按网点设置,责任主体明确;通过跨级使用内部账户解决了分支行之间的资金往来清算;单一网点的科目汇总数是平衡的,业务部门可以根据管理需要确定是否采集网点总账和报表,可以采集部分以网点为单位的财务考核指标。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所有内部账户允许跨级使用,风险点分散,监管不到位易造成内控风险隐患;信息需要通过其他渠道传递,易造成处理脱节。

“纵向一本账”的第三种模式是在保留原有网点分账制框架的基础上,大部分资金款项自动入账,特殊业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自动进行系统内往来资金的核算,系统内往来账务由系统自动勾对匹配;内部账户等数据信息标准化、模版化,强化上级行对辖区信息动态加工和调阅功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网点总账保留层级。这种模式对现有系统的改造工程量最小,而且可以适应各种内外部监管需要;保留最基本的网点数据单元,可以满足各种管理组合的需要。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主要表现在需要耗费一定的系统存储资源和运行资源。对于全国性数据集中项目,能否承受资源耗费是采用该模式的决定因素。解决这一矛盾的很多,银行业内已有成功案例。例如,对外业务系统可以按此模式建设,并定时将数据提取到专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存储;处理、加工,管理者可以在信息系统上进行调阅、。

实际上,内部账户按哪一级机构设立、是否保留往来类科目、总账保留到哪一个层级都不是“纵向一本账”模式的关键。采取何种模式,只是一本账管理的形式选择问题。

三、集中化管理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精髓

无论是“横向一本账”,还是“纵向一本账”,都基本上是从会计核算角度探讨一本账会计管理。我个人认为,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精髓在于会计管理的集中程度。

集中化会计管理包括十个方面:

一是集中账务数据,实现“横向一本账”、“纵向一本账”。

二是集中制度解释,由分行对本外币储蓄对公会计制定统一的制度,统一的解释。

三是集中清算,由分行集中在人行开设往来账户,资金清算通过分行一口出一口进,统一缴存准备金,集中交换。

四是集中资金运营,分行统筹考虑全辖资金的调度和运营,网点发放贷款不受本网点存款规模限制。

五是集中出纳管理,分行集中设立金库或尾箱库,分行集中向人行缴存和提取现金,网点现金进出库由分行统一押运。

六是集中财务核算管理,网点不作为财务核算单位,实行网点报账的财务管理体制,费用报销按网点级别进行授权,分行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统一缴纳税费。

七是集中会计档案保存与管理,全辖各类会计资料由分行统一收集、保管、调阅。

八是集中会计信息管理,分行统一形成各类会计和统计报表,网点不再编报常规性报表,对外报表由分行统一报送。

九是分行对辖区网点实行集中稽核。

十是集中会计检查和辅导,统一组织辖区会计检查和辅导,由分行统一对辖区会计工作进行布置、指导。

集中化会计管理要落实到实处,必须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不再单纯扮演“管理者”角色;处理问题既要满足制度要求,又要善于利用政策,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为网点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