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基础与养生范文

中医基础与养生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医基础与养生,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医基础与养生

篇1

期刊的可用养生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资源:中医药期刊创刊几十年来,所刊载的内容以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医院校学科建设、医院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及特点等,涉及中医药研究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是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前沿技术,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中医药期刊自诞生以来,承载了近代中医诊疗的珍贵资料。利用大数据平台可纵向挖掘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期刊中有学术价值、临床实用价值的文献,将一些有临床治疗价值的特色疗法、有独特功效的中草药或地方药的相关报道一一拎出,挖掘出规律性、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二次编辑,再以图书、网络出版物、专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公开出版、发行,不仅可以为现代诊断、治疗、科研服务,使期刊中沉睡的内容重新焕发活力,而且会给期刊出版单位带来效益。做到以期刊的既有资源为期刊养生,促进期刊再发展。

2.作者资源:作者是期刊内容的供给者,是期刊的“衣食父母”。中医药期刊的办刊时间较长,积累了相对固定的作者群,其中不乏期刊的忠实作者,包括与中医药研究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承担者、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者,以及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师、研究生等。杂志社可根据投稿的论文质量将作者进行划分,选出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作者,作为期刊的重点维护和依靠对象。对于投稿论文质量差的作者,杂志社通过定期举办论文质量提升培训班、投稿技巧讲座等方式,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

3.以奖励机制吸引读者资源:读者是期刊价值的直接体现者,也是期刊学术价值、经济效益的实现着。期刊要吸引读者,除正常的发行渠道外,还应广开发行之路。①杂志社应充分利用读者的正面宣传力:期刊要不断提高出版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利用读者正面宣传的效果,扩大读者范围、提高发行量。②设立奖励机制:中医药期刊可以借鉴的相关做法,在同封寄出的杂志中附上“购刊刮奖卡”,或印刷时直接将刮奖区设置在期刊的插页上,让购刊人、作者、读者,在阅读杂志的同时,享受刮奖、中奖的快乐。通过读者的口耳相传促进期刊的发行量、扩大读者群。③赠阅杂志:多给作者赠送样刊,使其分送给更多的人,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更优质的稿源。作为对作者投稿的奖励,我们在给作者寄送样刊的信封中,会多装几本杂志,请他们送给愿意与自己分享的朋友、同学、同事。④减免版面费:对部分稿源减免版面费实质上也是一种赠与行为,相当于杂志社给作者支付了版面费。减免版面费是吸收、争取优质稿源的途径之一。

4.期刊主办单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内地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医药期刊约130种,其主办单位主要为科研机构(34种)、高等院校(46种)、学会(50种)。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合计约占62%)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与国内外交流频繁,科研机构中的领军人物在同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况且,中医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较充足的经费和学术资源保障,有能力保障期刊出版单位的基本建设,同时期刊还有优先得到优质稿源的便利条件。

5.广告商资源:近年来,学术期刊上刊登广告已经不再受到非议,以广告养刊成为多数学术期刊的通常做法。虽然有的编委、办刊人不愿意承认广告商是期刊的资源,但笔者认为,广告商的经营理念新颖、具有市场拓展能力。期刊出版单位应充分利用广告商所拥有扩大期刊营销、拓展市场能力的资源,帮助期刊开拓市场,提高发行量。从这个角度讲,广告商应该属于期刊的养生资源。同时,广告经营的部分收益可用于提高作者的稿酬、奖励优质稿源,以此方式吸引更多地优质稿源,使期刊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篇2

回顾人类的发展史,可知语言是文字之本,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世界上有没有文字的语言,而几乎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字。在社会生活中一般人运用语言的机会比运用文字的机会多得多。再从“说”与“写”的关系看,对语言的训练也不能等闲视之。基于这些情况,《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分阶段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怎样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进而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终身受用,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口语交际本身具有互动性,是双方相互来往的一种交流方式,因此,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只能在具体交际情境中进行。那么,怎样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做好学生入门的向导

激发学生兴趣,“燃起学生的渴望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只要掌握好教育方法,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呢?

1.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对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重要意义。学生长大了进入社会,对社会语言的运用可谓是五花八门,现在不是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招聘会上因不善推销自己而遭受冷遇吗?还有的好不容易过了“初试”关,却由于面试时不太善于交际而与自己心仪已久的那份工作擦肩而过。教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是着眼于开放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需要,是根植于现实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具体举措,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

2.教学中,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精巧的过程。事实上,现行诸种版本的实验教材,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设计的可选择性、开放度非常大。因此,广大教师应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体验学生生活。积极开动脑筋,大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二、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实现“口语交际”教学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完美结合

回顾过去的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往往根据考试的需要,在一个学期当中花上几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讲口语交际中“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知识,再偶尔开展一点“辩论会”之类的语文活动,基本是为了应付传统的语文考试。其实,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还有一片广阔的土壤没有被开发和利用,那就是语文课中花时甚多的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其实,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口语交际空间,如果弃之不用,岂不可惜?那么,怎样来实现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其他教学环节的融合呢?

1.让阅读教学园地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肥沃土壤。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故事性较强的篇目,学生看过之后,不妨让他们把主要内容作个复述,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试想,要是把这种训练坚持下去,那么当学生要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讲述出来的时候,就不愁讲不清楚、讲不具体、讲不生动了。其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聆听教师的讲解、朗读或者同学朗读之后,按要求进行说的活动,或者在聆听或观看有关课文之后进行口头的评述。在课余,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多留意外界事物,多思考。在此基础上考虑说话时该怎样向其他同学介绍,安排固定时间让学生自由向别人介绍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教师随时提点学生该如何表述,同时询问聆听者听懂了什么,使学生通过训练提高聆听、说话能力。

2.让口头作文课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广阔草原。作文课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巧妙将作文、口语、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剂良方。所谓“口头作文课”,就是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熟悉的事物,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现实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它每天每时每刻或多或少会发生些许的感动,正是有了些许的感受,我们才能捕捉瞬间的灵感,从而点滴成文。因此,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说出来,互相交流。

三、创设大语文环境,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创设大语文环境,指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学习口语交际,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往三方面努力:

1.取得各方面力量的广泛配合。比如,其他各科教师、学生家长、校外辅导员等。向他们宣传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宣传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争取他们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提供口语交际锻炼机会。

2.因材施教,做好口语交际实践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指导他们分别有目的、有重点地参加不同话题的口语交际实践锻炼,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篇3

关键词:记忆能力 兴趣 理解

良好的记忆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记忆能力的强与弱、好与坏直接决定一个人做事的功效。正如俄国最著名的记忆家波特洛夫斯基所说:"记忆力是一个人才智的重要标志,假如你没有良好的记忆力,那么你就会处处感到重复劳动的困惑和痛苦。"

的确,有很多人之所以事倍功半,成效甚微,就在于他的记忆能力太差.相反,有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因为记忆力超人,才给他们的成功添上了结实的翅膀.据说拿破仑的记忆力常常令他的士兵惊叹不已,因为他几乎能对读过一遍的几千士兵名册过目不忘.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起点,也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一切智力超群的人都是记忆超群的人.历史内容包罗万象,点多面广,错综复杂.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记忆能力,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有利于提高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记忆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创造语境,培养学习兴趣

创造语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创造语境指制造语言环境气氛。即把应学的知识内容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教学,通过语言环境的刺激来实现学习的目的。创造语境有两种方法:利用语象进行教学和采用能产生学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语象指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让人脑再现或产生某一事物的物象。它是形象教学的精髓,强调教师的教学语言形象,起到再现或产生物象的效果,能模拟出直观形象的教学作用。例如:教学《石榴》,首先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一幅石榴由花骨朵到果实成熟的简图,但是不标出各幅图的名称,把平面图复印成若干份,做活动时每小组一份,教师把课文中那些形象化的比喻句制成小卡片若干份,做活动时每小组一套,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卡片上的句子,要求学生能看见图片,理解石榴变化的妙幻、准确说出各图所指的句子,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把句子卡贴在平面图上,让相邻的两个小组对比他们贴好的平面图,如有不同之处,学生自己讨论为什么出现不同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正,小组内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石榴的变化。然后把学生贴好的片面图选最好的贴在班级的墙报上。这样教学,一是直观形象,把该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教学。另一种是语言描述,利用语言描述产生或再现事物形象,称为语象。如:在丰子恺的《白鹅》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直观认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忆来描述白鹅的外形,通过背诵《鹅》一诗,对鹅产生记忆。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写白鹅的,根据这样的比较,学生对课文结构就能掌握了。上述教学中,可以用图片来形容变化然后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认知记忆的需求,从而实现学习的目的。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他们会对这样的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激起他们会主动、自愿地去学习。

2.要让学生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高效率地记住所学课文的大概内容,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设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几种记忆的方法是必须的。

2.1教学中应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深化感知印象

要提高学生语文记忆的效率,就要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久记忆打下基础,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让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努力设计情景触及学生的需要。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刺激,深化感知印象;也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引起兴趣,没有与兴趣结合的东西是记不住的。板书的形式、颜色和位置的变化;示范朗读节奏、情绪、语调、角色的变化:讲解的语气、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所谓强刺激,不是指物理性的,而是指心理上的。

2.2在课堂上进行瞬间记忆训练

“凡是已经识记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了痕迹”。这是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却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瞬间记忆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基础有了在课堂上的瞬间记忆的基础,长时记忆就比较容易了。

2.3复习记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说明了复习记忆是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过的知识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快忘记。为了不让学过的知识很快遗失,复习记忆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记忆。只要在学习活动中贯彻了强化记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巩固的效率就会很高。如:对课文中的字词的学习,掌握了字词书写、字音、字义,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帮助就很大,而要掌握字词,就需要课后复习巩固,强化记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提高学生语文记忆效率的另一个尝试是: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率,我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启发。如:文章中出现的妙词佳句,我常采用瞬间记忆的方法,让学生当堂记住;古诗词中的千古名句,富含哲理的句子,课堂上让学生用1-2分钟去强化记忆,让学生在新旧联系中记,在归纳比较中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

篇4

关键词:初级中学体育课 合作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52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校要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通过体育运动强化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合作学习。然而现在大部分的中学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本不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虽然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交流和合作,但是双方的合作意识并没有体现,往往导致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值注重形式却没有实践。为了能够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本文给出了如下的几点建议以供初中体育老师参考。

1 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创作一个和谐的氛围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正逐渐成为了一种被广泛提倡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的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整个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的指标,使各个小组内部共同达到某一目标,并对此过程进行评判。为了保证这一过程能够顺利进行,老师应该在体育课上积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活跃的和谐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活跃思维,通过能调动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2 根据学生的个性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加,初中学生已经明显不同于小学生,大部分的初中生开始追求个性,而且非常的叛逆,在很多方面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因此初中生的这种性格也给体育课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带来了困难。所以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尽可能地将好友分在同一组并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实力处在同一水平,小组所要完成的任务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这就要求作为体育老师要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心理以及年龄都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这些特点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和学习形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

3 加强常规学习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始阶段,首先应该形成一些常规的学习方式。而这些常规的学习则需要老师和学生通过交流和沟通之后一起创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能力较弱的同学,例如让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其完成相应的任务目标、让能力弱的同学最先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于这些常规的学习方式的建立,有利于每个小组的各个成员都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这将为以后深层次的合作意识的培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4 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全面的培养

在体育活动中,各个小组为了完成相应的目标会进行争论和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竞争、有争吵,但是确实非常友爱、非常温情,也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4.1 学会倾听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取他人的观点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进而来引导自己的行为。但是目前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初中生们往往只是抒发自己的意见,缺少对他人意见的倾听,这样小组的各成员之间就难以达成共识。因此在体育活动中,体育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4.2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说是学生进行合作的一个必备的基本条件。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表达能力,那么不能够将各自的优势展现给大家,进而就不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对一些表达能力弱的同学,如果不加以指导,长期下去将会和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拉开很大的差距。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应该对一些表达能力不足、思维能力也有所欠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并且根据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表扬。在所有的同学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体育老师应该让那些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同学担当体育活动的组织者,通过这类同学来带动所有的同学。

5 把握好时机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进行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要明确合作的动机以及个人责任,同时要把握好时间进而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1 如果有多种达成活动目标的方法,就组织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参考他人的不同意见,通过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总结进而可以得到完成活动目标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如果学生在独自不能完成活动目标,就组织合作

在一些体育活动中,由于任务的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战,导致很多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困难而不能单独解决,这时就应该在学生中间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完成任务相应的技能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3 大班教学不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时,就组织合作

大部分的初中生都很渴望展示自我,但很多学校是大班教学,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想法让他们单独展示。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分组让所有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同时也能够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

6 总结

在对初中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等都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构建一些学习的常规方法来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要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造一个好的氛围。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全面的培养,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学震.对学校体育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调查[J].中国市场,2010,(41).

篇5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崔峦语)它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必备能力。“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吕淑湘语)因此,口语交际活动是语文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正式纳入了教材,并按序列进行编排训练。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放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指导思想。

二、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误认识,即说话不用学。教师也不例外,对口语表达常持漠视、甚至轻视的态度,加之传统的“言多必失”、“敏于事,慎于言”、“敏于行,讷于言”等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更使教师在潜意识中对口语交际避而远之,视“能说会道”为“油嘴滑舌”和“耍嘴皮”。他们极力倡导学生多听少说、多看少说、多想少说,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丧失了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殊不知“能说会道”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

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很多学校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走进课堂,依然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唯独没有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方天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偶有同学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就是涨红了脸,半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即使说出来的话,也语无伦次。这里面固然有学生心理的因素,但绝不能否认忽视口语交际教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培养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1、锻炼思维和语言能力的需要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下笔成文”的人未必都能“出口成章”,那是因为写文章允许有较从容的时间对语言进行推敲、润色,甚至可以大篇幅地删改重写。而说话是现想现说,边想边说,不可能细琢细磨。因此,能“出口成章”的人必定文思敏捷,也就可能“下笔成文”。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锻炼快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对语言符号的运用。口语交际的过程就是思维借助内部语言得以产生、扩展,并且把思维的结果转换成外部语言输出的一系列心理运作过程。为了提高说话的质量和效率,还必须有观察、记忆、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因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

2、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需要

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变化,个人的性格和气质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口语交际中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回答课堂提问,在公共场合讨论问题,在陌生人面前交谈,中学低年级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较高,敢说但不一定注意仪态;高年级学生多数人说话的积极性较低,虽然注意仪态,但不一定肯说。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得较好。以上情形固然与思想认识、知识水平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个性心理障碍。不克服这些障碍,既妨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以后的社交活动。克服这些障碍,除了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之外,比较有效的就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从打开“金口”入手,进一步训练学生敢于说话的胆量,继而培养他们说话文明、有礼貌、有内涵等良好的品质。

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主要形式,从近年来高考命题看,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非考试所能充分体现的,而时代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要求却是显而易见的。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中,迅速捕捉、正确分析、及时输送信息,将变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言善辩更是竞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四、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如何扭转口语交际教学难登大雅之堂的局面,从而顺利实现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解决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提问后,插嘴的同学很多,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往往非常紧张,不是声音微弱就是词不达意,能大声、完整地回答问题的同学少而又少。

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学生如此“胆小”呢,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学生怕老师;二是课堂中的挫败体验,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学生怕答错。

针对上述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首先,创设一个宽松、友好的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降低他们在讲话时的过度焦虑。如:课间提前进课堂,和同学们谈天,亲近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那么威势逼人;不要板着面孔上课,多些亲切,多些笑容。

其次,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要批评,要慢慢引导;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了阳光就灿烂”,当学生缺乏表达自信时,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难于表达时,我们要及时给予阳光激励,用我们的热情唤起他们的激情。

2、创设口语交际的课堂语言环境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曾引用程颐的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确,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反之,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住学生,振作学生的精神,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习热情高涨。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范读的形式,配上适当的音乐,尽可能地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把文中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读完后,他们愣了半天,然后一齐鼓起掌来,他们不禁为语言能这么富有感染力而惊叹。良好的语言环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他们的口语交际奠定了基础。

3、积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

为使口头训练经常化,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很有必要。我的做法是按学号顺序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精彩片断演讲。学生提前准备课外阅读片断,并在课前背诵朗读。具体可分:写景片段、人物描写片段、散文拾萃、诗歌赏读等几个系列。同时可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本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既可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更可使口语交际能力有较大提高。

第二阶段,论据集锦演讲。针对学生议论文空洞、无说服力的普遍问题设计演讲内容,旨在督促多阅读报刊、搜集素材、关心现实生活、积少成多,帮助学生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第三阶段,名人名言演讲。以某一句为题写短小的议论的讲稿,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文章锦上添花,同时也可以从名言警句中领悟人生哲理,从而鞭策自己,塑造自我。

第四阶段,命题口头作文训练。通过上面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具备了即兴口头作文的演讲基础。此时就可以由老师命题或学生命题进行即兴口头作文训练,然后由老师或学生进行点评。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特别注重老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至关重要。在点评中,老师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大力赞扬学生的可取之处。对于演讲中的不足,则以希望的方式提出,以激发学生演讲的兴趣,使演讲时的课堂气氛更为轻松,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敢于“张口”。

当然,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绝不仅于此,教师应因人而异,选择适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施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也绝不仅限于语文教学。事实上,配合语文教学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开展古诗文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课本剧表演赛、师生共同诵读录音等活动,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语音规范、吐字清晰、音量适度、语言流畅、言之有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句式整齐、感情丰富、思维敏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