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企业 信息化 内容 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已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也成为企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化的过程,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二、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1.产品设计信息化
产品设计信息化指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的信息化。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产品设计信息化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CAAP)系统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新产品设计能力明显增强,开发和生产周期显著缩短。据对50多家CIMS应用示范企业的统计,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1/2~1/3,生产周期缩短20%~50%。
2.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
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即通过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如CAD、CAM等)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的质量、精度和规模制造水平。
3.企业管理信息化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主要应用层面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目前在我国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80%以上已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许多企业已开始从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升级到MRPⅡ、ERP,企业管理信息化正在全国全面展开。
4.市场经营信息化
市场经营信息化主要指企业通过实施电子商务,大大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5.企业决策科学化、透明化、理性化
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决策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以往企业决策主要靠少数人的经验累积和思维能力,主观性强,透明度弱,而现在企业决策运用互联网和应用软件,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全局的控制力,同时对外对内都增加了透明度;另一方面,倚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决策的方式从经验型的“拍脑袋”向系统分析的理性思维转变,决策将依据可靠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和科学程序进行。
三、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1.重点搞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当前,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仍然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如机电一体化、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使之在各个方面达到节能、节电、节水,降低消耗,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2.部分重点企业应首先实现管理信息化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宜全面铺开,应坚持部分重点企业首先实现管理信息化,并且这些企业必须是十分迫切又有可能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在少数重点企业开发、运行MIS的基础上,逐步带动其他企业开发信息系统。
3.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提高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企业自身的需求,需要企业领导层乃至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和积极参与。
企业信息化是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企业应安排最高领导层中一名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领导来专门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要长期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训,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而且要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从而为企业建立起一个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业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最终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4.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信息化建设,不光靠企业自身的实力,还得靠政府的支持,政府有责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1)政府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现代企业的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加大对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我国网络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2)政府及相关的立法部门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网络服务要能安全、有效地进行,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法律不仅能规范网络秩序,还对网络犯罪有一种阻吓的作用,使得很多人不敢铤而走险。因此,政府部门及相关的立法部门应该加强立法,完善我国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为网络的安全有效运转提供强而有力的保证。
5.建立网上协同作业系统
商业是一种讲求时间效益的行业。如果网络上的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低,信息的流通周转效率就会变低。因此为了保障电子商务的效率,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协同作业系统。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及管理领域的简单应用,它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只有把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企业的信息化与管理的现代化相结合,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才是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安全保卫;信息化;内容;方法
企业的保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保证企业财产人员安全、保障企业生产等,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保卫工作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在信息化作为大势所趋,已经渗透到企业生产、科研、管理的方方面面的背景下,企业保卫向信息化方向提速已是大势所趋。本文拟从企业保卫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下手,就此项工作中转变思想、职能转变与平台建设、技术能力提升等改革思路进行研讨。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保卫的执行效能,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和远程控制,全面提升企业内保能力,统一安全保卫基础信息管理,统一安全保卫在线监控,以及统一安全保卫应急管理,实现企业重大火灾事故为零、重大盗窃案件为零、重特大交通事故为零的目标。
二、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是厂区治安防范信息化。治安防范工作,要通过制定落实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措施,维护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秩序,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案件的目的。信息化技防手段是目前企业创建“平安企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即建立覆盖全校的安防系统。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一)门禁管理系统:又称出人管理控制系统,是一种管理进出人员的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二)电子门证系统:周界防盗报警作为安防系统的第一道防范,它具有威慑、阻挡、报警三重功能,可实现入厂人员身份识别等。(三)监控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可以透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二是企业生产物资保卫。通过建立信息化监控中心及视频监控点的布置,实现对厂内主要路段、贵重物资存储库、重点要害部位的全覆盖。同时,依托定位系统与传感器系统的建设,实现厂区车辆卫星定位、时时视频监控,入厂物资自动检斤计量。三是企业消防管理。建立信息化装备管理系统,对企业消防装备的采购、仓储、配备、使用、维护、报废等进行进行网络数据化管理,实现消防装备配备科学化、装备管理规范化、消防机制可视化、消防队伍在线化。四是职工安全教育。改变传统“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培训模式,利用二维码技术进行“以考促学”改革。开发“微机考试系统”,并将学员个人信息、考试成绩、上岗资格以及学习培训情况等信息生成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真实地了解每位职工安全知识掌握和上岗资格等情况,依托信息化管理打造了企业职工培训的升级版。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安保人员技术能力不足。在已经实现信息化改造的企业,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企业的保卫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保卫工作的信息化改革,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题,不仅需要安保工作人员掌握电子监控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还要充分了解自动化办公软件和硬件操作技术,更高难度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技术。
(二)平台化建设尚未重视。目前,各企业安全保卫工作中的监控报警与台账管理两个方面的信息化程度较高,而整体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仍较低。但从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降低运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增加企业获利和持续经营的能力的目标来看,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连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只有实现信息集中管理、内部用户信息共享的平台化建设,才能发挥信息化的最大作用。
四、解决途径
(一)明确安保部门职能转换。信息化改革要求保卫部门转变职能,这一点与从前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保卫部门主要执行企业的日常维护工作,而现在则转变为企业预防阻止犯罪与预防危险。信息化改革要求保卫工作应做到快速及时地反应,为此必须首先从思想转变与职能重新明确上下手。
(二)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工作模式。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安全保卫设备与器材装备,重视装备配备的优化;另一方面,要从便于日常管理,拓展革新思路出发,建立数字化的网路管理模式,将各种涉及安全保卫的数据引导入数据库中(平台),如数量、各类、状态、位置、人员等。
(三)增加安保人员技术培训。不少人包括部分调查研究都认为是由于保卫干部自身知识结构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信息化使用技能的培训,对扎实做好与提升企业安保水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组织协调其它部门联动。企业的保卫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应对突发事件还是日常工作处理,都需要其它部门的大力支持。信息化联动是一种长效机制,其优势在执行的策略上,即以事件为中心、以企业利益核心、以预防为重心三大点,组织协调其它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可以说,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企业保卫工作的联动化成为保卫工作的必然选择。
(五)以信息化推动全员参与。企业保卫工作人员在搞好信息化设备的管理维护和执行工作的同时,要把企业所有工作人员联合起来共同维护企业安全秩序。
论文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对传统企业培训的不良结果入手,从企业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传统企业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内容与形式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思路,并在作者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企业,不论其规模行业,遵循什么管理理论、战略与方法,最终都需要员工来完成,所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态度,成为众多企业改变企业管理现状的首选目标,对员工的培训也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企业管理变革趋势也正由制度控制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培训还处在初级阶段,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有些是针对考证而设的,有些是针对企业的高层(比如领导力、执行力等)或者某种团队(比如销售团队等)而开发的等,其内容和形式不一而足,而传统的企业培训常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它的内容仅仅用于岗位技能培训这一层面,从调查结果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传统企业培训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一、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的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企业工作十几年,从事企业管理与企业培训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对企业培训曾做过大量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现在大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培训,但对培训的结果表现明显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培训还不如不训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培训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既没有达到企业的满意也没有达到员工的满意;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于是从被调查企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现状人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进行的培训是沿袭企业一直以来进行的单纯的岗位技能提高的培训。
(二)传统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应该是老板和员工都想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错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是分配制的传统思想。所以传统的培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与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没有建立在培训需求基础之上。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观念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2.单纯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单纯的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是根据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岗位群,对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内容也是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很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要么是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一起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加强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常常限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与法令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企业培训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都是围绕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实现,重视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观和工作态度,企业培训才能达到双赢的思想,从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育。没有形成:培(养)中有训(练),训(练)中有培(养)的有机结合。
3.脱离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由于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的讲授法,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所以常常是为了培训,安排专门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训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布置场地,集中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却没有岗位实践的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最终脱离开岗位进行单纯理论教授。再加上没有正确的理念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技能培训脱离了实际,只能听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所以,培训成了员工非主动性并且有些强制性的公共活动。对于新员工培训常常经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单独操作,以后的培训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体灌输。
4.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不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只是对技术人员一种通用的技术的学习,为企业培养不但岗位技术过硬,而且忠诚、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与企业共同发展意识的观念和态度;二是没有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员工无法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无法真正达成培训的目的—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没有顾及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此,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目前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内容上是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即培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观念培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培训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根据内容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
(一)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观念培训的内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支配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所谓观念培训是指把工作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在价值观方面,培养员工什么是最可贵的、比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抛弃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等认识与评价的尺度,把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渗透在一个人的个性中间,使其对员工的情感、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观方面,以正确与错误、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工作中的“应该”和“不应该”等内容,引导员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影响逐渐使员工形成一定信念和习惯。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信念和职业态度,是个人的职业判断、择业标准、对具体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综合各种观念在工作中对企业与个人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业培训中观念培训的核心内容,它表现在:爱岗敬业、忠诚与诚信、责任、创新、团队协作、公正、宽容与感恩、自信、乐观与进取、服从等。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培训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真正的教育应该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为重点,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属的教育。而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美德与其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观念培训的重要内容。强调能力开始于态度,注重人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的激发,正是观念培训的精髓所在。
2.岗位技能培训的层次划分与内容设置。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层次设置不同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如果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学会用什么方法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缔造设计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中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联系上下,团结左右。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执行力的培训;通过培训还要学会如何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分为高层专业人员培训和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命脉。其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和新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二是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学习尖端技术。对于基层操作员工,培训重点主要在其岗位上的技能培训。使其精通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在自己岗位技术上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基层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真正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员工人职培训。新员工人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的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制度、员工守则等。目的是使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办事,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是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一体化的作用与意义。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称为职业化综合素质培训,它所触及的学习层面,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个人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思维方式、视觉与动机、深层价值观念,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员工更深层次地改变自己。通过观念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打造员工的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享受工作与尊重带来的和谐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企业管理境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观念培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把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弥补了传统企业培训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义表现为:第一,在把企业培训过程中引人价值观教育,弥补了我们传统企业培训甚至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企业培训对员工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突破。第二,企业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具备正确、深厚的人类价值态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而且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能力,员工由强制培训到自觉自愿学习的转换,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第三,员工的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适合这种标准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第四,观念指导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各种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尤其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所以观念培训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一体化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离不开岗位实践与锻炼,其方式是干中学,干中训,在岗位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把观念培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进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活动,使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体验渗透式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强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模式,诚实可信的工作形象,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渗透式培训是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在模拟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与升华,体现了干中培,干中训,把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岗培训与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模拟培训、拓展培训、游戏培训、模拟情景培训等,这些培训方式依据培训内容而定,使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与喜欢。
四、结语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测度体系评价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否则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毫无意义。可见,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评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在评价中可以从挖潜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数据库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估。
4.信息化人才开发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方面,可以从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来评定。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对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员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额算法进行评价。
(1)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为企业信息化收益;QC为企业信息化成本。
(2)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差额算法: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EX1=QE-QC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1.企业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邮政装备率,企业用于邮政间接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话装备率,企业用于电话装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传真机装备率,企业用于传真机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计算机装备率,企业用于购置计算机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多媒体装备率,企业用于多媒体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子信箱装备率,企业用于电子信箱投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网络装备率,企业投建网络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企业投建国际互联网站(点)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③企业CIO体制实施情况;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Pi的权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Index)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2.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
它是动态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环比法。即本年度企业信息化指数与上年企业信息化指数之差,及与上年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比率。
式中:叫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2)基比法。①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总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②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均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平均提高率;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N为l,2,3,…,N一l,N。
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
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内容主要涉及评价专家组的组成,评价过程的安排,评价步骤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定等。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测度体系评价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否则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毫无意义。可见,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评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在评价中可以从挖潜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数据库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估。
4.信息化人才开发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方面,可以从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来评定。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对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员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额算法进行评价。
(1)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为企业信息化收益;QC为企业信息化成本。
(2)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差额算法: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EX1=QE-QC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1.企业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邮政装备率,企业用于邮政间接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话装备率,企业用于电话装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传真机装备率,企业用于传真机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计算机装备率,企业用于购置计算机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多媒体装备率,企业用于多媒体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子信箱装备率,企业用于电子信箱投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网络装备率,企业投建网络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企业投建国际互联网站(点)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③企业CIO体制实施情况;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Pi的权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Index)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2.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
它是动态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环比法。即本年度企业信息化指数与上年企业信息化指数之差,及与上年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比率。
式中:叫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2)基比法。①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总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②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均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平均提高率;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N为l,2,3,…,N一l,N。
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
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内容主要涉及评价专家组的组成,评价过程的安排,评价步骤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