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教育案例范文

中学生教育案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学生教育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学生教育案例

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德育;道德认知;爱心;案例

中图分类号:G416;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10-02

一、前言

军训第一天,在一张张可爱稚气的面孔中,看到一个特殊的男生小A。他小小的个子,面容却透出骄横,眼睛时不时扫教师一眼,认为教师没注意到他的时候,就会找旁边的同学说几句话,或伸手打旁边的同学一下。经过一个上午的观察,意识到他将是一个比较难管的学生,而且很可能成为影响班级纪律的“点”。于是,班主任决定任命他为临时体委,用职务来“约束”他,同时与他多谈心,慢慢了解他、教育他。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他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与他母亲交谈得知,他曾偷过东西,还曾用木棍打伤同学,至于顶撞老师、欺负同学、拖欠作业更是家常便饭。看来,对他的教育还任重道远。开学第三周,一个网吧老板找到学校德育处反映情况,原来小A暑假时偷了该网吧摄像头和U盘并卖给他人,所得赃款已挥霍一空。于是,学校请小A母亲到校共同处理问题。在与其母的交谈中得知,小A是其母婚前私生子,生父至今不肯承认他,继父嫌其顽劣不肯与其共同生活,所以,他只能随年迈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很严厉,只要他一犯错误就拳脚相加,用皮带抽他也是家常便饭。三个星期过去了,班主任进行了一次班级表现最差学生的无记名投票,全班36票,小A得到35票。有同学反映小A有抢夺别人食品、欺负同学的行为,科任老师也反映小A上课管不住自己。更有甚者,小A竟然到检举他偷东西的同学家进行威胁。班主任立即召开班委会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撤掉他的体委职务并要求他做出检查。光惩罚不能解决问题,针对他的情况,班主任决定对他重点进行品德养成教育,让他知法懂法,规范行为习惯。

二、严格规范日常行为习惯,犯错误时进行必要的惩罚

小A请班主任帮忙做事以后,班主任则要求他说“谢谢”,学会感激;他上课回答问题,则要求他先举手;他和同学说话若态度不好,就要求他立刻道歉,并告诉他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要让他认识到:这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班级,自己必须注意言行举止,不能违规。针对他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班主任利用晨检时间专门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全班同学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手册》,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并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讨论。对小A,更是要求他结合自己的行为每两周写一份学法认识。小A逐渐认识到偷窃、抢夺他人财物、上门威胁他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他在学法认识中这样写道:“通过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手册》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我才知道,我以前干了那么多违法的事情,只是因为我是未成年人,才从轻处理了我。等我满十四岁,很多事情我就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后,我再也不干那些违法的事,否则我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进未成年犯管教所。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端正认识以后,行为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改正。在初一上学期,再也没有出现抢夺同学财物、殴打同学、偷窃的行为。

三、生活中多关注,时刻给予爱和关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针对小A的情况,班主任应该在生活中多关心他,让他从感情上接受班主任,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小A的生活费,他母亲一个星期给一次,他没有零用钱。在学校一些临时性的活动中,不等他开口,班主任都主动替他垫上钱;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班主任为他购买七十多块钱的食品;班主任还四处联系为他找到法律援助,解决他的抚养费问题;在他生日的时候,买小礼物送给他。这样的细心关怀,感动了小A。一次他跟班主任聊天时,流着泪说:“老师,您说吧,我应该怎么做才对得起您?”看着他难得的眼泪,班主任趁热打铁,跟他说:“希望你不要光想到对得起我,更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你自己的青春,对得起所有关心、爱护你的老师和同学,对得起你的家人。”他点头答应。一次,班主任偶然说起没吃饭,他就立刻送来一个月饼。对小A来说,这块月饼是对老师的回报;对班主任来说,是教育成功的喜悦。

四、抓住教育契机,及时端正学生的认识

小A从小缺乏管教,虽然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某些根深蒂固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在初一下学期的一天,他又被请进德育处,原因是他动手打别班的同学。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那个同学瞧不起他,先骂他。这次打架事件,让他受了学校的处分。一些同学认为他给班级抹了黑,不愿意理睬他。小A被同学冷落,开始破罐子破摔,上课开始讲话,作业也开始偷工减料。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教育他,以前的教育将功亏一篑。于是,班主任放弃说教,精心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宽容与理解”。并设置一个小游戏:在教室中间放上一把椅子,让一个学生坐在那里,每个人都说他的缺点,再让这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那个学生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特别难受。由这个例子,班主任教育大家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被这样对待,也会是同样的心情;看人应该多看优点,对待别人犯的错误,应该多些宽容和谅解,应该帮助同学改正缺点,而不是一味批评或者干脆不理睬。然后,又进行“人生AB剧”的小游戏,让学生看到与他人发生摩擦时宽容处理和冲动报复的两种结局。最后,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小A的优点。很多同学都说小A是一个热爱班级、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的同学,有的同学甚至写下小A在平时偶尔做的一件好事。看着这一张张纸条,小A流泪了,同学们也感动了,大家纷纷表示要继续帮助他。这次主题班会,既教育了小A,让他明白处理问题时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又融洽了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他感到同学们的爱心,及时回到正轨。

五、勤于思考,多改变教育方法

用小A的话说,他以前进德育处的次数比进教室的次数还多。因此,一些常规的管理办法他都习以为常,根本不奏效。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向德育处老师、年级组长、其他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同时结合小A的情况,想出一些管理小A的“招”。比如,在每周的小组竞赛中,把上课爱说话的学生编成小组,由最爱说话的小A担任组长。为了争取好的名次,小A不但自己克制上课说话的毛病,还能监督本组的其他同学。又如,在初一年级的建队仪式中,推荐小A担任小主持人,培养他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结果他表现得非常优秀,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再如,让班里的每位同学写出小A的优点和缺点,让小A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然后同学们自愿组成帮扶小组,负责监督小A的上课纪律、督促小A完成作业。一个学期过去了,对小A的品德养成教育初见成效。一个刚入学时的“顽劣”学生有了起码的行为规范,不再有偷窃、殴打同学的行为,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期末考试英语达到及格,语文达到良好。在年终评优中,小A更是被同学们选为“赶超先进最突出的同学”。拿到奖状的时候,小A露出高兴的笑容,并由衷地说道:“老师,谢谢您!”

六、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小A的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陶行知先生的话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认识到班主任责任重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路人。对待道德认知模糊、缺乏必要行为规范的学生,班主任千万不能只凭经验随意处理,一定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认真研究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策略,同时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把学生品德养成教育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去抓,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I:

[1]王敏敏.体验教育与品德养成的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06).

[2]张庆敏.浅谈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06).

[3]俞土昌.抓品德课堂教学促学生养成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

[4]王艳.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养成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4(03).

篇2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程 案例教学法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50-01

目前全国的初、高中教育已经系统地开设了中学生青春期卫生健康教育课,青春期的卫生教育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阶段,由于教学内容较为特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已不符合。案例教学法较为适应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与目前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一致,能激发中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开设此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优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完善发展,已成为美国当今学校教育及培养中非常盛行和有效的一种教学法,但在我国尚未广泛推广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案例实际情况的客观描述,将这些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师应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详细剖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得到中学生的认同。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手段,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创立,调动中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把枯燥的传统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还以培养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思考分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感性知识时,教师应提供相应的案例材料,深入浅出地剖析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实际案例就属于这类感性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具有广博的理论基础,又应将实践经验与教学理念融汇贯通,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适宜的教学案例,补充于教学过程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学情境的活跃气氛,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少女早孕、青少年等现象频现,而现在的中学生性成熟年龄提前,正处于性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由于受到社会影响,作为中学生,早恋和性问题是很快要面临的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已要求在中小学校实施青春期卫生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的青春期卫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尚未形成系统、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现有的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就导致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课程内容空洞乏味,中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面对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种种不足和弊端,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重视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以满足学生需求,满足社会需求。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做到形式多样,引发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法为手段,辅以多种教学模式,引领中学生进入科学的青春期卫生教育的世界。

(一)理论部分作为讲授的主线

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过程中,对生命的诞生,人体的生长发育,青春期的性生理、心理知识等内容应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及视频,以讲授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学研究,在实际生活、参考文献、医院的临床病例里选择恰当的,应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案例,以具备针对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为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失,选用能说明实际问题的案例,每个案例均须对应一个主题,让中学生在现实案例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一类概念或问题进行深入理解,达到强化认识、规范行为的教学目的。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59-01

案例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一些具有有效启发性的典型案例进行组织研讨,或者直接根据所研讨的真实内容来提供相应的情景,以此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分析、思考以及讨论和交流等,从而真正促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的感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师方面也必须要严格的根据生物新课程的目标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们的特点来充分的发挥出案例教学的教学优势,最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真正的培养出学生们生物科学的素养。

1 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目前,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宏观方面,功利主义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有效实践,比如社会方面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学校方面要保持学生素质和应试两手抓;教师要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以及学生们要考出很好的成绩等等,这一系列功利主义的现象直接促使教育创新和改革变得举步维艰。所以,通常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这些改革性的举措仍然停留在局部的改善方面。(2)微观方面,每一种教学方式都会存在相应的问题,案例教学的方式也是如此。这主要是由于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方面的要求普遍较高,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很难真正达到其预期的教学效果,这都需要教师方面能够真正进行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推广的案例,再此基础上结合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来作为主要的依托。

2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的具体教学方式

2.1 案例讲授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为主,通过老师对于相关案例的讲解来实现课程理论和案例的有效结合,并以此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一些生态系统当中的具体案例,像那些生活在何种的鳄鱼、乌龟等等爬行动物都会自觉的爬到河岸上来产卵。鹭喜欢吃河内的鱼虾还有河蚌等动物,但它却是在大树上筑巢。而在河流的生态系统方面,其中的阳光和空气并不是其本身所独有的,大部分的降雨情况都会带来其他地方的水分,同时还会将陆地上的土壤直接冲击到河流当中。而河水可用于灌溉,在一些地方也能够直接将其当作饮用水来进行。

通过这些案例就能够提出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河流生态系统和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教师就可以通过以上的案例来从非生物因素其中的大气循环系统、地域关系中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各个生态系统当中的生物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讲解,从而以此证明河流生态系统和多个生态系统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2.2 案例讨论教学

案例讨论的方式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就必须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来针对相应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而且中方法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要求学生们必须要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这种方法真正有利于调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增强其参与意识,最终有效的提高其自身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提出在动物界当中,有的动物们为了能够完成某个目的或行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可以促使学生们对一现象进行讨论,通常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也自觉的查找相应资料,并结合资料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比如大雁在进行迁徙的途中休息时,通常都会派出一两只体弱患病的孤雁来进行放哨和站岗的工作,一旦发现敌人来袭,这些放哨的孤雁就会发出相应的警报,或者直接大叫、狂奔,以此来警示雁群做出御敌准备,或者直接逃生,但是通常这只放哨的孤雁很容易会被敌人扑食。在比如由于雄螳螂的头部存在一种抑制的物质,因此雄螳螂在找到雌螳螂后,其头部通常会被雌螳螂吃掉,并以此来完成较为行为。

2.3 案例练习教学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学生课后以及在其单元练习或者考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练习类的资料直接发给每一名学生,以此来促使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并在准确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判断。

例如,给出这样的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你生物农业方面,化学农药的品种和产量开始逐年增加,然而在害虫方面的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强,这就对农作物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就比如棉铃虫灾的爆发,对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经济损失非常严重,针对这个情况,我国的科学家经过科学的攻关研究,成功的将一些生物的抗虫基因导入到了棉花的细胞当中,从而获得了具有抗虫基因能力的棉花品种。通过这个材料就可以给学生们提出相应的问题来加以练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了案例讲授教学、案例讨论教学以及案例练习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这些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们深入的了解生物知识,并通过相应的讨论和练习实现了对生物知识的巩固。

参考文献:

[1]袁书香.浅谈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操作过程[J].今日科苑,2009,09:163

[2]唐瑞霞.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生物案例教学[D].河南师范大学,2012

[3]徐义真.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学校安全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原则;途径;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0-02

安全工作,情系千家,心牵万户;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很多安全问题是显性的,常容易引起大家的警惕或重视,而心理健康问题是隐性的,常被大家漠视或忽略,一旦它由隐性转为显性时,往往安全祸患已经酿成,给学生、家庭、学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

心理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由于自身个体发展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及社会的原因等一系列因素诱发的。与其成因对应,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问题,如对人生的迷茫、焦虑等引发的厌世轻生等;二是青春期的问题,如早恋、黄色文化引发的害等;三是学习的问题,如学习失败引发的厌学逃课等;四是与同伴沟通的问题,如交流不畅引发的打架斗殴等;五是与父母的矛盾问题,如沟通不畅引发的离家出走等。这五个问题是中学安全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解决好了,就为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就抓住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关键,对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一:校园,晚自修时间,某学科期末考试结束。一位男同学回到寝室,一声大喊,飞身一脚踹向盥洗间的玻璃门。结果门碎脚伤,该男生的脚被玻璃划破,在医院缝了20多针。事后调查,原来是该生考试结束后,心理十分郁闷,用大喊大砸以发泄心中的烦恼。案例二:某校一单亲家庭的学生,平时父母工作忙,照顾不周,该生自觉缺少关爱,后向本班一同学示爱又被拒绝,倍感孤独,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弃,人生无趣。某天晚自习结束后,到五楼走廊翻越围栏跳下,当即死亡。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学校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校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校长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就能很快开展起来。同时也能积极地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也不例外。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发展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种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会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的一些途径

1.学校可以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

2.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逐步建立一套由“学生-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年段长-学校德育处-学校领导”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快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其功效,以求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3.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4.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建立德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并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防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

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明白,现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行为不仅有思想、品德、法制纪律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方面的成因。因此,我们在育人工作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品德行为问题,不要把本是心理健康范畴的问题,上升或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问题上来处置。我们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而从源头上、从深层次上杜绝安全隐患。

(二)防止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知识化倾向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渐渐认识到,学校心理教育应该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辅之以一些富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引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与自我向上。

(三)防止教育功利心过重

在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下,许多老师天天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神经整日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这样,许多教育行为显得急功近利,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极为单一,那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一旦这种关系处理不当,便易激化成矛盾,引发生冲突。其后果是学生心理压力急剧增加,轻则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重则诱发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在学生心理教育中,应克服过重的功利之心,不要试图走捷径,简单粗暴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强调法制、道德、纪律、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管理与约束,更要高度地尊重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让学生要安全感、归属感。

总之,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校园,这就要求人人关心学校安全,个个支持学校安全。教书育人,我们既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做到未雨绸缪,防心理问题于发端,避安全隐患于未然。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性

在体育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是随当今教育改革发展而产生与素质教育思想相符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教,与学生的活动——学,构成了教学赖以生存进行的两个并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因此,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往往被忽视。

如何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师、学生和教育内容三方面的关系。传统教育学派恪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鸿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现代派则十分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教育看作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相互合作和共同活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也应该如此。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案例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完成得怎样?

生:(一片欢呼)我带了跳绳,我带了呼啦圈,我带了跳跳球,我带了毽子,我带了足球,我带了篮球……

师:老师今天非常高兴,你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器材,让老师眼睛看花啦!你们今天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好表现啊!

生:(哄堂大笑!)

师生:这个时候同学们的眼光都注视着一个同学,我也很自然地转向了他,他就是班上一个很文静的男孩——谷裕同学,于是我走到他的面前轻声问:“你没有带器材吗?那你今天准备考什么?”出乎我的意料,他说:“我带了,在我的口袋里。”他顺手就抽出了两张很漂亮的彩纸,并说:“这就是我的器材,我今天要折飞机和轮船,这是我最拿手的!”

生:(又是一片大笑!)

师:(我心里一动,多么可爱、多么天真的学生啊!幸好我首先没有批评他,否则他心灵的创伤难以弥补!)同学们,等一会我们来好好地观看谷裕同学的表演,好吗?

生:好!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动脑子,利用自己的器材进行游戏活动,可以单独,可以几个人一起。

生:好!

师:这时我就播放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在玩耍,有个人的,有组合的,热闹的场面真让人兴奋。

生:最后,全体同学红着脸蛋,抹着汗水围过来。

师:下面我们正式考试了。

生:(鸦雀无声!)

师:今天考试这样安排,同类的器材为一组,然后各自展示自己的活动方法,我们集体打分。

这时学生一下又活跃开来,很快分成了几个小组,仅有同学单独一个。于是我灵机一动,首先由谷裕同学开始。他红着脸轻轻走到前面来,拿出两张彩纸,低头蹲下去,一双灵巧的手不停地在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漂亮的飞机和轮船就成形了,并当场表演了几次,但由于较小,因而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短,一下子就坠地了,搞得我和全班的同学哄堂大笑,笑得他面红耳赤。你能说这样的情景不感人吗?于是我和大家都给了他一个满分,看着他一蹦一跳地回到自己的位置,我心里好欣慰!接下来的考试场景更让人感动,有各种各样的个人表演,也有几个合作完成的。同类器材有多种多样的玩法,每一个动作都体现了学生开动脑筋,付出努力的结果,体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考试完了,一张张带着汗水的笑脸向老师围过来。

生:老师,我们考得怎样?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太棒了,老师今天很高兴。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案例分析与反思】

1.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在学生自主下完成,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方法,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每一个学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体系。

2. 在本课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绝大部分学生在这节课中表现出色。发言时思维踊跃,表现欲强。自我评价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际上同学们在小组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中,玩得十分开心,不断地涌现出创新的成果。学生也能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着相互评价,使学生对同伴有了新的认识。小组合作的效果每一小组都不一样,体育小组长在练习与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这样的一堂体育课,对学生而言,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同学们得到深切地体会。

3.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他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很重要的。

篇6

一、校园心理剧的含义

心理剧是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 J.L.Moreno)于20世纪 3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早期的心理剧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目的,不是去分析、诠释人们带来的问题 ,而是提供一个场所和一种氛围,让人们从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达的方式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促进个体成长,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小学校园情景心理剧,简称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应用于学校教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把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范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从操作性角度来说,校园心理剧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人员共同针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去选取主题、编写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内或专门场所进行表演,并对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式进行分享讨论。从表现形式上说,校园心理剧吸纳了舞剧、音乐 、舞蹈、绘画等表达性艺术的精髓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本土化的 “行为表达技术”。

校园心理剧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团体辅导办法,为生涯教育提供重要支撑,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境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切实体会。

二、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拖延大作战》剧情介绍:

主角刘明天放学回到家,家中突然停电,他才想起妈妈之前多次嘱咐他去充电卡,妈妈训斥他时间观念差,拖延成性将导致一事无成。黑暗中,刘明天进入梦境,看到十年后的自己,因为没安排好时间而错过了一次重要主持,继而被开除,主持梦想破灭,深受打击。第二天,刘明天由于研学小组汇报准备不足,表现欠佳,令小组成绩落后,组员跟他大吵一架,纷纷指责他的拖延恶习。刘明天频频狡辩和否认,令组员气愤离开。此时,留在报告厅的刘明天刚好听到了优秀校友的讲座,让他有所触动,他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明天终于意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在于缺乏时间观念和自制力。第二天,刘明天诚恳地向组员认错,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帮助他作规划,监督他完成任务,一改之前拖延的面貌。最终在年级展示中,小组取得优异成绩,刘明天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并对未来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

(一)剧本

校园心理剧的创造包括:主题的确立,素材的处理,形成剧本。

预防性、发展性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功能,它面对全体学生,解决学生成长性过程中最渴望探索和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所呈现的事件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所探讨的话题、故事灵活把握,使其素材、语言、行为表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拖延大作战》展现的就是高中阶段学生典型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力欠缺、对追求梦想欠缺坚定信念这一普遍问题。该剧题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记录,心理老师将这一贴近学生生活、有代表性的心理话题带进生涯教育课堂,由学生分享自身在生活中的拖延表现和当时的心理冲突和体验,由老师展现这一问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生成克服拖延的方法。课堂中生成和搜集的资料,都成为校园心理剧剧本的素材。

师生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处理,使得情节发展和场景变化具有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的的舞台剧。最初形成的剧本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师生在排演过程中进行丰富和完善,融入生活细节,贴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语言表达,最终形成一个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语言特色的校园心理剧。

(二)人物

校园心理剧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必不可少的“人物”――指导者、主角、配角、观众。

指导者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心理学素养,从事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掌握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具备心理剧操作技术的教师担任。《拖延大作战》的指导者由心理教师担任,全程参与表演人员的选择、剧前的创作、剧中的陪同、剧后的分享等,具体承担以下职责:指导演员明确主题,理解角色和作用;恰当运用心理剧技术组织安排情节;创设与维持真诚、信任、支持性气氛;把握场景的设置与自然转换;指导演员熟悉舞台空间和表演艺术;组织演出团队讨论分享;对许多未知的因素加强预测等。

主角是剧中的主体,是在舞台上呈现其内心事件的人。本剧主角刘明天正好是由有相应问题的学生出演,扮演者是一位形象气质俱佳,拥有艺术天分的高中生,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症患者”,最初在参演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多次迟到,遭到同伴的斥责。这样的设计,从表演上说,使得剧中类似情节发生的时候,演员们有更多的代入感,情感充沛,表演真实;从效果上说,在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环境中,主角可以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在解决角色心理困惑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答疑解惑。

配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指导者的延伸。本剧中配角主要由同伴推荐,彼此之间互相了解,能够出演最合适的角色。剧中的每一个配角也都有不同的人物设定,有的作为一个伙伴来塑造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有的作为一个指导者来引导主角发生改变,共同推进主线剧情的发展。

观众是心理〉募证人,也是心理剧的参与者。尤其是同龄观众,戏剧的形式可降低他们的焦虑感,使之从旁观者的角度解决自己类似的心理问题,达到同辈群体教育的目的。

(三)表演

校园心理剧的场景最好是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场景的设置还必须紧密围绕主题,使问题得到典型的再现。《拖延大作战》的场景包含学校和家庭,由研究性学习汇报这一事件作为明线,暗线则是主角的拖延心理的变化,背景设置中包含大家都极其熟悉的校园铃声和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真实表达。同时,动态背景的采用使得场景的切换更加流畅自然,观赏性更佳。

校园心理剧的排练包含暖身、表演、分享三个阶段。在暖身阶段,心理老师负责营造安全的氛围,调动参与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带领学生回顾上次排演,理解与把握角色,激活角色心理状态;在表演阶段,演员按照剧本的框架进行演练,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动作、艺术表现等进行指导,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事件及场景的安排是否恰当等,这一工作由心理老师和专业的戏剧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分享阶段则是在表演之后,心理教师把演员们组织起来,围绕角色感受和心理剧所要表达的心理问题相互交流,使参与人员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对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在校园心理剧的排练过程中,学生们由最初接受语言、动作指导,到表演连贯自然,再到揣摩角色心理特征,使得一个个角色更加立体化、更有人情味。

校园心理剧区别于一般舞台剧的重点还在于心理技术的应用,例如独白、替身、角色互换、生涯幻游等,这些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将心理问题外化,直观的表现问题发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例如,本剧中采用的替身技术,即是主角面向观众,替身背对观众,与主角并肩站立,一正一反,双方并无肢体动作的互动,主要使用言语上的交锋,驳斥主角观念中的错误,达到澄清观点,重建信念的作用。替身技术在本剧中承担突显心理矛盾,催化心理转变的重要作用,是剧中主角心理状态的重要转折点。

(四)效果评价

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使所有参与者(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预见到生涯规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在心理剧排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见贤思齐,老师也能够感受到学生将角色融入自身,将剧情与个人生活进行对照,在剧中和生活中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对于演员来说,参与校园心理剧的过程是一个情绪释放、情感体验、认知冲突的过程,这之后的整理调适才是心理剧的关键,因此分享阶段是心理剧功能得以实现的必备环节。《拖延大作战》的表演者分享的内容不是脱离自己去评价别人,而是把自己生活中有关的经历和体验,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也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和持续的改变。心理教师则负责把握好分享的方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升,引导学生把体验感悟应用于实际生活。

校园心理剧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合还有心理课、班会、家长会等场合, 观众的感悟和分享也是效果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一场心理剧演出都会引发观众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讨论分享则促使演员和观众共同澄清认知,释放情感,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三、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园心理剧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生涯教育模式

中学生富于幻想,善于创造,乐于通过角色扮演、未来投射等演绎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演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舞台剧的形式,结合了上述所有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能借用角色传达自己的困惑和迷茫,通过角色的觉醒和行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校园心理剧根据学生的真实问题编排,贯穿和复现生活中的问题,挖掘问题本质,探讨解决方法,积极采取行动,提高自我效能等完整的生涯教育过程。

(二)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培养生涯规划中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大量素材,需要学生们主动在反思自我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进行素材的收集,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接受新的态度和立场,从而达到行为调整。校园心理剧的顺利演出,编剧、导演、排练、演出、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大家团结协作,交流沟通,是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团结的品质非常好的时机,是心理互助的过程。

(三)校园心理剧有助于改变师生、亲子交流模式

校园心理剧再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经由角色表现出他们眼中的家长和老师形象,更加容易打动家长和老师的心灵, 促使他们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四、校园心理剧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做好心理课、专题讲座、班团活动和各学科渗透教学与心理剧的结合。一方面,这些教育教学活动是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来源;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剧可以作为心理课、班会等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应对方式和心理调节策略。

第二,要注意与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心理剧开展团体咨询,对在个体咨询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不仅是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还包括考试焦虑、交往困惑、适应不良等发展性问题,也可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进行团体辅导。

第三,要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组织学生、家长及教师观看和讨论,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载体,能够促进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同时,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校园心理剧开展的条件、形式以及效果,探索校园心理剧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6.

[2]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8):49-50.

[3]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J].教学与管理, 2007(10):44-45.

[4]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4(Z1):140-142.

[5]秦娟.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5):9-12.

[6]郭小艳.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9-41.

[7]周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09(06):60-61.

[8]刘玉新.校园心理剧模式的创新性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60-61.

[9]张卫宇.心理剧在高职院校团体生涯辅导中的价值与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107.

[10]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初级阶段;汉字书写

汉字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属于重难点的部分,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实际教学为基础,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模式对初级阶段学生的汉字书写错误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的笔顺和笔画。

一、汉字笔顺纠正―以“国”为例

1.发现问题

在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时,学生已经会说:“我是泰国人。”“我来自泰国。”这样的句子,但让他们书写时笔者却发现很多学生的笔顺存在错误,尤其是“国”字的书写笔顺错误尤为明显,据笔者观察,很多学生写“国”字时都先写外面的全包围结构,而且书写时像画圆圈一样一笔就完成。

2、分析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对于教师来说,汉字的教学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书写汉字也是学习汉语的大难点,特别是对于汉文化圈以外的学习者来说尤为如此。比如说泰国学生,泰文是属于拼音文字,都是由泰文字母和声调符号组成,与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方式差别较大,泰国学生已经习惯了泰文的书写方式,所以书写汉字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泰国汉语初级学生看着教师的板书能够慢速地模仿写汉字,但普遍存在笔顺错误,原因就是他们不习惯汉字的书写方式,也不了解汉字的书写笔顺。

3、解决问题

由于书写汉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学生都会对书写汉字具有畏惧情绪,笔者的学生就是这样,笔者在课堂中都会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抄写,他们虽然能模仿书写,但都会很吃力,所以他们不喜欢在课堂中较多地练习书写,这也就决定笔者不能在课堂中只让学生练习汉字以纠正其笔顺错误,而是在语言教学中穿插汉字笔顺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来源

泰国清莱府最北部是著名的“金三角”,即与老挝、缅甸相邻,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他们会经常提到老挝和缅甸;英语是泰国学生的必须课,学校也比较重视,部分学生也有想去美国和英国的愿望;泰国中学生大都是追星族,在平常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除了喜欢中国的明星外,还喜欢日韩的一些明星,所以也会经常提到日本和韩国。为了让学生学习他们在平常会经常提到的国家名称,笔者设计了国别名称教学,目的是让学习内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也是为了纠正他们“国”字的笔顺错误。

(2)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泰国中学生常说的国家名称和“国”字的书写笔顺。

教具:各个国家的国旗。

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询问学生是否记得已学过的“我是泰国人,我是中国人。”;(2)说出“中国”、“泰国”,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意思,并且询问学生他们知道的国家名称;(3)学生回答后将所学生词写在黑板上:“中国、泰国、英国、美国、老挝、缅甸、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在其过程中放慢速度让学生跟着抄写并提醒学生注意看笔顺;(4)在黑板上按照笔顺写出“国”字并在每一笔画写完后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笔画数,然后再抽点学生到黑板上模仿写出来;(5)给学生讲“国”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最后封口”,在说口诀时用手依次写出笔画,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理解;(6)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各个国家的名称并根据黑板上的笔顺写“国”字;(7)让学生看着生词的汉语拼音尝试读生词;(8)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并带领学生朗读两遍;(9)将准备的国旗贴在相应的国家名称后面,让学生看着国旗尝试识别各国的名称,并抽点学生将相应各个国家名称的泰语写在国旗后面,对于积极踊跃者给以适当鼓励;(10)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生词一遍;(11)教师读生词的泰语,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汉语;(12)教师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发音。

(3)教学总结

让学生尝试拼读汉语拼音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拼音进行复习巩固;给学生展示“国”字笔顺的方式形象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笔顺;让学生看着国旗识别国家名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使学习变得更有趣;给学生适当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些学生对“国”的笔顺展示方式比较感兴趣,他们认为也是练习书写汉字笔顺的好方法。

二、汉字笔画纠正―以“ 月”为例

1、发现问题

笔者曾任教于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的一所中学,靠近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邓丽君曾经在泰国清迈开演唱会,因此她的歌对泰北地区影响较大,在泰北的大街小巷都时常能听见她的歌声,尤其是《甜蜜蜜》,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吟唱几句,笔者曾经设计过歌曲《甜蜜蜜》的教学并付诸实施,由于学生对她的歌比较感兴趣,所以笔者也设计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教学,据笔者了解,这支歌曲也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由于学生比较喜欢这首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自己把歌词抄写在本子上,由于还没养成正确的汉字书写习惯,所以即便是抄写也会将一些汉字笔画写错:

学生将“月”的笔画“横折勾”直接写成“竖钩”。由于涉及到名词“月亮”,笔者也抽点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月”的拼音与汉字,学生能写对汉语拼音,但书写“月”字时却出现将“撇”写成“竖”的情况,笔者也对其进行了纠正,

2、分析问题

汉字的书写方式与泰文的书写方式差别较大,再加上初级阶段的学生练习书写汉字的时间较少,还没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所以不仅在笔顺上会出现错误,在笔画上也会出现错误。笔者曾经问过学生会出现缺笔和笔画错误的原因,他们有的回答是由于抄写太粗心,部分学生回答是因为他们学习写汉字的时间较短,练习时间较少,而他们刚开始学习写汉字时就是学习“横”、“竖”基本笔画,所以他们都习惯用“横”和“竖”去“拼凑”汉字,这也就会导致他们将“撇”也习惯性地写成“竖”。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当让学生书写汉字和相应的汉语拼音的时候,笔者很多次都发现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语拼音,却不能正确地书写汉字,“月”字就是一个例子,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生词的发音写出正确的汉语拼音,但写汉字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学生向笔者反映:因为汉语拼音跟英语的音标有很多相似点,他们都会寻找相似点然后进行对比记忆,所以学习效果会好,而汉字与泰文和英文字母差别较大,他们找不到共同点,所以记忆起来会比较困难。

3、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汉字笔画书写错误和记忆汉字形体困难的问题,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汉字形体与学生母语符号系统的巨大差异造成其无法寻找到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笔者决定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有效记忆汉字形体的方法,学生如果能够记住汉字的形体,那么书写汉字的笔画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泰国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画画水平的培养,因此泰国中学生几乎个个都是画画高手,据笔者了解和观察,泰国老师都喜欢让学生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画画,比如,高中生的英文作业都会让他们在相应的名词和句子旁边用画来表达其意义和场景,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也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笔者由此受到了启发,也决定通过让他们画画来记忆汉字形体。

汉字也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象形字,很多象形字的形体都跟图画相似,“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月”的形体就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因此笔者在课后点评学生作业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月亮,然后笔者在其旁边写出“月”字,并让画画的学生按照所示范的正确笔顺和笔画在黑板上书写一遍,其他学生则在自己作业本上画出月亮并按照示范正确地书写“月”,写完后让学生看黑板的图画和汉字,让其进行对比,并提醒学生“月”字像他们画的月亮一样不是竖直的,而是有“撇”画。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月”字的笔画和笔顺,笔者还用笔记本电脑给学生播放了“月”字书写笔顺的动画。

三、结语

学生的笔顺和笔画错误在汉字书写中是一个大问题,它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但同时这项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也需要学生自己经过长期地训练以养成汉字的书写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书写汉字和记忆汉字形体对于初级阶段的泰国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一些巧妙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汉字形体进行记忆和正确地书写汉字笔画。笔者采用将画画与书写象形字结合起来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共同点,有利于他们对汉字形体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可行性方法。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汉字笔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公共英语 自主性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们整体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自我国加入WTO,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一员以来,国内对于英语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在内的国内各大高校都开展了英语教学,为促进我国真正走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在现今社会中,多数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出来的学生多数从事“灰领”类职业,但是社会现实发展情形告诉我们,不管哪行哪业,对于英语能力都同样要求,因而我们也必须重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下面,本文将首先阐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公共英语教学实际状况,并继而为如何在其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1 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探究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公共教学的具体教学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与学生这两方面进行观察。

首先,我们需要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考察。在目前,我们发现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对于英语的能力掌握往往仅仅停留在听与写阶段,也就是说,所接受的是“哑巴教学”,本身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在学生的公共英语课堂上,我们可能发现学生往往是为了应试而背单词、背课文、背语法,在教师的强制性要求之下进行英语学习,本身则缺少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广西邕江大学的外语系教师黎丹在其著作的《广西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一文中,以实际调查案例表现邕江大学2009级学生中162为被调查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从文章的报告中,我们能够看到,类似于邕江大学这类高职高专院校中,新生的英语能力总体偏低,而且其在学习策略的应用中也没有很好地把握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而是更多利用传统教育下的记忆策略,以死记硬背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

其次,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我们发现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其本身英语水平也有限,未能达到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而是将其传统意义下的英语听与写的能力传递给学生。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英语教学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当为公共英语教师开展相关培训课堂,使教师本身在英语发音、表达等方面获得一定的提升。最后,我们总结来说,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仍旧处于黑板、粉笔、教材这种“三点一线”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脱离不开教材与考纲,学生更是脱离不开教师与课堂,整体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都亟需改善。

2 开展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关注点

2.1 关注公共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要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依据进行关注,所指代的是要对教育本质、教学模式的作用机理以及英语教学的系统性理论进行关注。例如现在各大高校再英语教学中推广综合性语言教学模式,即意味着在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不能为了迎合考纲而使学生在其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教学效果的片面性。从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来讲,在英语教学中同时注重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培养,是为了系统性地掌握某一门语言技能,不至于导致语言学习的半残疾。而且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本身是具有一致性的,听读过程实际上就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即输入过程,而说写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即输出过程。

2.2 关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分级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考量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时候,有时候能够通过对学生进行单词量测试,也就是说我们往往认为单词量掌握得越多,则英语能力越强。而目前,国内一些院校中为了在英语教学正式开展之前对学生总体英语能力进行摸底考察,往往也通过单词量测评系统。而院校一方之所以需要在英语教学开展之前了解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其实质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分级教育,而这一点正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时所需关注的重要一点。这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英语知识往往是细分于某一阶段的,例如初中教师所教授的只是初中范围内的,而高中教师也不会在英语教学中仍旧讲述初中的英语知识内容。因而,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级教育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关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为了促使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全面性综合素质,英语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所掌握的是“哑巴英语”。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目前社会教育体系中之所以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教育,正是因为意识到了新时代的学生将来走出社会之后所要面对的英语交流场景,因而英语能力必须是其必要知识储备。倘若高职高专学生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所掌握的却仍是一门无法开口表达的英语,那么这种教学实质上是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3 如何提高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3.1 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只要让学生从心理层面意识到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学生才会配合校方与具体授课教师的培养方针,从而自主提高其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从哲学上来说,学习者在其具体学习进程中,是有进行自我选择的权利的,而不必要在社会或者学校内一些强制机构的推动下进行学习。其次,从现代教育理念来说,在学生对自己所缺内容缺乏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时候,无论教师一方如何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度都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缺少自我积极主动性的学习过程都是低效的。最后,由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课堂本身设立的时间就有限,因而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对英语知识有一个整体性且牢固的把握,主要依靠的还是学生在其自主学习中的消化理解过程,课堂与教师只能说是为学生指明了一个具体的方向,而这条英语学习之路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

3.2 从改变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往往是决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因而我们必须首先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从改革教学模式中使整体英语教学变得个性化,脱离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融入更多受现代学生喜爱的教学元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改变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进行自我学习的时间,也就是说,教师不必要把每一条知识都说得详尽彻底,通过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来增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

3.3 改革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为了改变古板枯燥的学习模式,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结合社会教育力量来改革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评价机制。首先,就院校范围内的英语教学考核来看,我们可以采取说与写双重考量环节,既让学生参与期末的考卷答题过程,也设立语言表达考量过程,来落实学生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次,从社会范围看,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需要参加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而目前英语三级考试制虽然加入了听力环节的测验,但是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尚没有强制性参与要求,而在英语三级的具体考题设立中,多数也是以单词和语法的考量为主,因而可以通过改革融入更多的对于语言情境评估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戚雨村.现代语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篇9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探究性实验 教学实践

生物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对于高中生物来说,这就需要通过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实验教学实现。探究式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尝试模拟科学家在生活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搜集和加工所需资料,养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发散思考的习惯,进而培养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观察证据,通过逻辑的推理和科学的想象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或作出某些预测,在问题与假设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方案,选择工具、仪器、设备更广泛地搜集证据,并通过分析数据验证假设或修改假设,最终形成探究结果。不仅如此,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也对探究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对高校选拔具有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和学校未能及时扭转应试教育的思想,或由于课时所限,并没能有效展开探究性实验,这也就造成探究流于形式,形成“穿着新鞋走老路”的局面。故在此笔者首先谈谈自己的具体实践。

一、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具体实践

1.确立探究思想,唤醒创新意识。

长期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许多学生思想束缚乃至僵化,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思考,更谈不上创新。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自己也没有能力这样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这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唤醒并挖掘它们,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比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在实验设计时,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材料是洋葱鳞叶外表皮,实验试剂是30%的蔗糖溶液。如果照本宣科,学生自然就会墨守成规地接受,但没有任何思维的训练,当以后碰到独立设计实验的时候,就会对材料和试剂的选择无从下手,所以这里要让他们产生为什么这样选择的疑问,从而摆脱课本的束缚,真正地进行探究。故在此处通过这样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本中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你能列举出其他合适的实验材料吗?你是如何确定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的?大于细胞液浓度的蔗糖溶液都适合使用吗?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加以总结: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液泡有颜色,容易获得材料,容易制作装片;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植物细胞,观察细胞在何浓度下开始发生质壁分离;浓度过高使植物细胞失水过度死亡,浓度相对较低则质壁分离速度慢,所以选择合适的浓度。这样一来学生便体验到跳出课本框框,真正独立探究的乐趣。

2.既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又要让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梯度的问题串,让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学习,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问题既要围绕科学探究的过程,又要培养发散迁移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下列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渗透作用:1.是否有水分子从长颈漏斗进入烧杯内?2.半透膜两侧水分子通过的数量一样吗?3.什么原因导致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多?4.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5.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液面会升高吗?6.如果有两瓶丢掉标签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则通过渗透装置如何鉴别?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而所要观察的现象便是这里所指的情境,所以创设恰当的情境既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又能有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动物细胞吸水的例子,然后给学生呈现渗透现象,即烧杯内装有清水,长颈漏斗内装有蔗糖溶液,长颈漏斗下面封一层半透膜,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长颈漏斗内液面升高的现象。然后将动物细胞及渗透装置放在一起,让学生在动物细胞吸水和长颈漏斗“吸水”这两个例子的对比中提出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对比情境中,很容易提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吗”等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又如将整个课堂看做一个大的情景,下课前可以这样问学生:“老师问了你们很多问题,你们这节课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的吗?”

3.重视查阅文献,提高搜集能力。

探究活动不能孤军奋战,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所以文献资料在探究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等环节都需要它的支持。例如提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吗”这一问题后,下一步就是要作出假设,但学生此时没有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背景,所以就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现在需要查阅一下渗透作用的相关资料,以便顺利作出假设,紧接着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渗透现象。这样一种设计方式打破了课本的原有布局,把原本要在这节课中先讲的渗透作用作为探究活动中的文献资料处理。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时会不由地思考:“有了这些知识能作出怎样的假设呢?”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而且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当然查阅资料更多的是在课下进行。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课题布置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文献收集,在课堂教学前进行有效的组内和组间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4.引导发散思维,鼓励课外探究。

一节课上能探究的问题毕竟有限,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对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继续探究。例如本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已经完成,但探究活动并未结束,同学们能不能想到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提出各种很有价值的课题,有学生提出:“不成熟的植物细胞既然没有大液泡,那什么结构相当于半透膜呢?”还有学生的思路由定性走向了定量,提出“细胞液浓度的测量并应用于盐碱地改造”,等等。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另外可以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让他们在课外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提出问题到亲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他们的创新价值,这样就能真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好服务,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如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实验场所等,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学生进行参观、调查等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

5.通过科研的艰辛,培养耐挫意识。

生物是一门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挖掘学科教育的人文价值,渗透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素养,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既要关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教师在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探究时,也要告诉学生:“独立进行探究活动毕竟不像教材中的实验那样来的现成,而是需要自己亲自设计每个环节,所以出现失败是很正常的,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才最终成功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最后成功的光环,而忘记过程的艰辛,所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希望大家在探究过程中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放弃,要坚定信念,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

通过上述具体的实践,学生的探究欲望望愈发强烈,探究能力明显提高,而要让探究性实验长期更有效地进行下去,一线教师还要改变固有思维,不断学习充实,不断开拓创新,对已有的探究性实验加以改进,以便更满足教学需要,故笔者有以下思考。

二、对探究性实验加以改进的几点思考

1.立足课本,不断完善探究实验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如果细节处理得当,就会使整个探究过程变得顺利很多,甚至决定实验能否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摸索,不断对细节进行创新。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如果用蔗糖溶液作为外界溶液,则原生质层不会出现P64图4-3中显示的均匀分离的现象。经过一系列探索研究,我们发现利用硝酸钾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便可以使原生质层均匀分离,不仅如此,而且经过一段时候还能自动复原,这样便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如《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中的真空渗水法,很少有学校将其作为学生实验开展,主要因为蚕豆叶片较难获得且效果不理想。有没有容易获得且效果好的实验材料呢?经过对各种校园植物的摸索,我们发现腊梅叶片经打孔、抽气、沉底后,在合适条件下5分钟~10分钟便可上浮,因而很适合本实验,这样便攻克了本实验的选材难关。

2.拓宽视野,跳出课本寻找适合于高中阶段的探究实验方法。

有些高中实验,由于方法所限,难以在一节实验课内完成,使得各校都不约而同地采用灌输式教学,这样一来一节探究性实验课便形同虚设。而如果善于从课本之外搜索资源,或许就能找到理想的方法。例如《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本节实验的进行需要在户外选择样方,这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局限,但高校中的《生态学实验》却能够启发我们解决这一困难。我们可以将户外实验搬到室内模拟进行,即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如下:1.准备一个1m2木盒(10格×10格),这就相当于整个样地,将木盒内100个小方格编号:00―99,每个小方格相当于一个样方;2.准备一包一定数量的黄豆,这就相当于待测种群,将其随机散布在木盒内;3.随机抽取样方,样方数量要充足;4.计数已抽取样方中的个体数量;5.计算每个样方内平均个体数,然后乘100,即为种群数量的估计值。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植物物种的多样性:1.将木盒内100个小方格编号:00―99;2.将混好的各色豆随机散布在木盒内,其中不同颜色的豆相当于不同植物种群;3.随机抽取样方20个;4.计数已抽取样方中的各种豆的数量;5.利用辛普森指数,计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这样一来,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开展探究实验,既能准确地体现实验原理,克服实际中的诸多不便,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充分思考,将现实问题模型化,并根据现有材料设计和实施探究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和探究能力,又要积极主动地发展并完善现有探究实验的细节,让它们更适合高中教学实际。相信随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日臻完善,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探究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卫华.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初探.考试周刊,2011:6.

[2]单维霞,姜菲.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几点做法.生物学教学,2008(1).

[3]张海芝.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交流,2011(3).

[4]邵理娜.高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研究,2011(3):111.

[5]董尧.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新课程,2011(5):11.

篇10

一、设计和编写生物学案的原则

学案是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课题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要点强化、解题技巧及方法等形成纲要式的学习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一种主动求知的新型案例。“学案教学”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人格的健全熔为一炉。

因此,在设计和编写学案时,要遵循以下原则:运用学案要坚持“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学案体现思维训练为主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减轻生物课课业负担的原则。

二、学案的设计和编写

教师在编写学案时,不仅要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就是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解题能力,新知识的可能接受程度。了解学生的强项是什么,弱点在哪里。明确要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解决什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把复习和新知结合起来,把学案和笔记结合起来,把预习、听课和复习结合起来,通过认真研究和设计改变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生物学案,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以课时为单位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学生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促进学生生物课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学生角色地位的转换。“学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两个突出”,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提高生物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益的目标。

三、学案的使用方法

使用学案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学案在上课前1~2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师精讲,学生通过学案练习巩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案的使用,使学生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主体,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后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案复习进行巩固和练习检测,以检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效果。

四、使用学案的作用

(一)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编写学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重点,使学生知道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上课重点听什么,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提示;通过设计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本节内容与哪些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网络和联系,以便用旧知来学习和理解新知;通过设计教法选择,根据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选择适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新知;通过设计课堂小结,使学生知道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二)指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通过教法选择,使学生知道如何对知识进行理解,利用讲述法、比较法、归纳法、比喻法等教学方法加以理解;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指导类比法、谐音法、歌诀法等加以记忆和掌握;通过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联系,指导学生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知识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生物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通过设计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掌握,通过知识复习、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结构,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减轻负担,使学生轻松学习

篇11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案例;设计

一、生物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

1.设计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1 教学内容分析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探索高等植物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并能够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进行区别;难点是对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实验原理的理解。由于以往学生虽听说过有关叶绿素的知识,但却从未亲自提取和分离过各种叶绿体中的色素,因此,该实验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又能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

1.2 实验设计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探究叶绿体中色素的基本种类,并能够对叶绿体中色素的颜色进行区别。(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验现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1.3 实验设计的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能够发生溶解,因而可以通过无水乙醇或丙酮将色素从叶绿体中提取出来。

(2)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繁多,且都能够在层析液中发生溶解,但由于受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影响,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慢,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因此,可通过纸层析法将色素从叶绿中分离出来。

2.实验方案的实施

2.1 材料用具的准备

(1)实验材料:新鲜浓绿的菠菜

(2)实验仪器及试剂:干燥的定性滤纸、玻璃毛细吸管、脱脂棉、试管架、试管、烧杯、漏斗、研钵、药匙、棉塞、剪刀、铅笔、天平、直尺、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碳酸钙、二氧化硅等。

2.2 实验操作步骤

(1)提取色素。首先用天平称取5g的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然后将少许碳酸钙、二氧化硅放入研钵中,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或丙酮,使研磨充分,溶解迅速。接着向小玻璃漏斗中迅速倒入研磨液,并在漏斗基部放少许脱脂棉。最后,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并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2)制备滤纸条。用剪刀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条形,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做好标记,用铅笔在距滤纸条一端的1cm处画一条细横线。

(3)画滤液细线。用玻璃毛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后,沿着铅笔线均匀地画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可重新画一两次。

(4)分离色素。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将滤纸条轻轻插入层析液中,并将培养皿盖在小烧杯上。注意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应朝下,滤液细线不能触到层析液。

(5)观察实验结果。注意观察烧杯内滤纸条上有色素带的数量及颜色,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3.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假设

通过创设一种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的教学情境,如,以学生生活中所见的不同季节叶子颜色的变化为情境提出问题:“为什么叶子在夏天是绿色的,而在秋天却是黄色的?”,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黄色秋叶中的色素称为叶黄素,叶子从绿变黄主要是叶子中的色素发生了变化。继续提问:“叶黄素是否仅存于黄色的秋叶中,绿叶中是否也存在呢?”接着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最后教师引出本次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进行验证。

(2)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该实验属于引导探究性实验,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也可以按照教师的引导启发,自己设计实验,但不能盲目的进行实验操作,必须明确实验操作目的,遵循实验操作方法。教师可通过基本的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实验设计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3)组织讨论,活跃思维

当实验结束后,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实验劳动成果,对于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并以小组为单位,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然后教师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起来,并让学生对此进行深入地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除了教材中提到的菠菜外,还可选用什么叶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成败是否与色素提取量的多少有关?若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又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等。

二、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的分析与反思

篇12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感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21-02

一 多感官教学

多感官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安排、学习结果评价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动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能。从感官的维度上来学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更易被接受,不易遗忘。

二 多感官教学法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感觉的发生,是建立在生理学的各感觉器官(主要有眼、耳、皮肤、舌和鼻等)功能协调发挥的基础上的。如人类对自然界的印象和记忆,70%甚至90%以上是通过眼睛看到的。

一项大规模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依次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学生(95%)。从以上结果,我们可得到两点启发:(1)不同的学习通道,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只带着耳朵听,不如只用眼睛看。(2)多感官参与学习比单一感官参与学习效果要好。随着参与学习的感官的丰富度增加,平均回忆率明显增加。

三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多感官教学方法与案例分析

多感官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眼、耳、手、口、脑,甚至是舌、鼻等参与学习,其设计用不同的信息形式承载同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以下是采用多感官教学的高中生物课堂案例。

1.动手操作,眼看、手画——视觉手段的应用

多感官教学法适用于观察类实验的学习。学生学习“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过于抽象,如果仅仅是教师讲授,或者动画演示,显得生硬,有填鸭嫌疑。可通过眼看手画给不同分组学生提供不同的植物根尖,材料应易得且便于染色体计数(如洋葱2N=16,蚕豆2N=12,水稻2N=24,豌豆2N=14),让其分组进行根尖生长点有丝分裂观察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实验对象的各时期图像,并在实验报告上绘制下来。虽然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和绘画功底各有差异,可若把镜下的世界画在纸上,就都显得兴趣十足。此时学生并不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但所绘即所见,充满真实性和代入感。每组学生讨论本组同学所绘制的几个图像染色体数目行为变化的可能的顺序,通过讨论对其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得出相对合理的排序和解释。

不同组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可以展示绘图,可以口头报告(动口),,去伪存真。此时教师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细节上学生未考虑周全之处。

在这样的设计下,不仅完成了教学知识目标,且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情感更易接受新知,因为这些知识不是“老师教的”,是“自己学的”。高中生物大量实验内容,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观察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低温诱导多倍体的产生》等,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2.动耳听故事,听后复述,举一反三编故事——听觉手段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遇到主观论述题,能体现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知程度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高低。如该过程的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实验原理是?实验步骤是?两者之间差异是?学生对这类问题有三个难点:(1)专业术语晦涩难懂难记,死记硬背后仍不会应用;(2)思维逻辑混乱;(3)语言组织能力差。教师可在教学中采取听觉手段应用,将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解决这类问题。如“免疫调节”教学中,故事展开:教师先将人体比作一座“城池”,免疫过程是一场人体与病原体之间的“战争”,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相当于“城墙”,第二道防线相当于“内护城河”;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是具体的“战役”。先介绍体液免疫,吞噬细胞是信号兵,呈递抗原信息给指挥官——T细胞,T细胞呈递给作战队的队长——B细胞,B细胞派出(增殖分化)弓箭手(不能直接与抗原接触)——浆细胞,弓箭手射箭(分泌抗体),特异性射中敌人(抗原)。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呈递、识别、特异性识别等晦涩的专业名词,记住各细胞的功能。故事浅显,便于复述。学生初步学习后,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后讲故事,先讲给自己听,再讲给同学听,回家讲给家人听。第二节课时,让学生上台复述。还可鼓励学生尝试将“细胞免疫”编成类似的小故事。互相讲故事,看哪个故事合理有趣,如何处理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免疫效应的不同点。编得好的大力表扬,不好的应予以肯定合理之处,指出不当之处。

再如,把光合作用比喻为一场盛宴,叶绿体比喻为巧妇,光能是能量来源,CO2和H2O是米。故事开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复述是课本文字(阅读)、老师讲授(听觉)、学生个人理解(动脑)与语言表述(动口)的合成,是积累专业知识和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的手段。将复述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具体深刻的认识,记得清晰、牢固。

3.画一画,剪一剪,动一动——身体运动手段的应用

教师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中,安排学生根据所给的DNA序列,画出mRNA链,并剪下来,再剪一个核糖体模型,中间割出2道竖线,竖线间的距离恰好能容纳6个碱基序列,将信使RNA单链的起始密码子位置穿在核糖体上,然后让学生从备选的多个携带不同氨基酸的转运RNA中选取有特定反密码子的,放入核糖体和信使RNA的相应位置,沿着信使RNA链,拉动核糖体,模拟翻译过程,直至终止密码子。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掌握了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动手做模型,模拟转录和翻译动态过程,轻松解决了教学难点和重点。“基因工程”等内容也可尝试此法。

此外,在教学中可经常使用多感官手段。让学生看,如豌豆的相对性状,黄子叶、绿子叶,圆豌豆、皱豌豆;豌豆花的龙骨瓣总是闭合的——保证了严格的自花传粉。让学生听和讲:听多媒体、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讲给自己听、讲给别人听。让学生尝圆粒豌豆、皱豌豆哪个更甜。让学生摸:R型菌S型菌菌落手感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画:画细胞的显微结构,画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等。

上述实例仅仅是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初探,每个实例各侧重一种或两种感官教学。两者之和大于整体,多感官教学亦如此。但在实际运用中,无需刻意追求感官刺激的丰富性,而忽略了实际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针对不同感官优势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感官教学组合。在新课标理念的支持下,结合多媒体技术,倡导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应多尝试、多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大胆运用于教学实际,不断探索,方有创新。

参考文献

[1]孙世晓主编.生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13

一、新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的一项必须的、长期的、重要的任务。也是高校进行其他各方面工作的有利前提,一直以来,各个高校一直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进行了诸多的教育探讨,近几年出现过诸如交通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学习安全、就业安全、卫生安全等等,如何才能尽量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如何才能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内,安全教育成为了重中之重,只有保证了学生的各方面安全,才可以谈学生的全面发展,才可以谈学校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二)新生是大学安全教育的重点

从高中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校园里的一切对它们来说都是新的,新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他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我的能力都有待提高,需要接受正确的引导与正面的教育,尤其是安全问题,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是校方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如果新生的安全教育做不好,学生意识不到位,很可能影响其在校四年的表现和发展,甚至发生恶性事件,于学生于学校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新生是大学安全教育的重点,高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防范于未然。反之,如果新生安全教育效果良好,也会对学生四年甚至是一生的行为举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与新生安全教育的契合点

(一)新生安全教育关键在于防范于未然

白纸最好画最新最美图画,这就需要校方的多方引导与教育,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培养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是安全的,而新生的安全教育是起点更是重点,因为新生的安全教育目的是防范于未然,安全教育的关键点也在于防范于未然。

(二)经典的安全教育案例更有说服力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发生过方方面面的安全事件,这些案例都来源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除了届次的差别,在心理上、行为上肯定有诸多的相同之处,这些事件本身也会给学生本人和后人一定的警示作用,那么从中选取的经典案例一定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一定更加的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三)案例教学形式更符合学生心理

案例教学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20世纪20年代英美法等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安全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老师一直都在讲,重复率太高,学生的接受比率也越来越小,如何才能让安全教育入心入脑,是高校一直在被困扰的问题,案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颇受学生欢迎,学生往往易于接受课堂的生动活泼,在学生的入学教育管理中,尤其是安全教育这一方面学生惯常接受的都是班会式的灌输,往往会反感,甚至产生逆反,那么在新生安全教育中也应可以引进作为尝试,因为案例基本偏向小故事的情节,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案例教学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在新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在我国,案例教学在高校主要应用于教学领域,旨在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新生安全教育关系学生四年的习惯养成、安全意识的培养,如何能行之有效的进行新生安全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实际,新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是高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上具备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生动性,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能确保入学教育取得实效。

(一)安全教育案例选取要真实、有代表性

安全教育案例选取的目的是学生能更容易的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案例的选取很重要,首先要真实。真实的安全教育案例来源于学生本身,发生在相近学生的身上,让学生首先觉得可信、可借鉴、可避免,首先从心理上能接受。其次,案例的选取要有代表性,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方方面面的、而且每类的案例都会有很多,案例选取太多,学生难免难于接受,疲于应付,所以案例的选取要有代表性,也可以将同一类的案例做一个小的归纳,最后归纳出几类安全教育案例,多个案例说明同一个问题,更有说服力。

(二)案例教学的过程要新颖、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

经典案例整理完以后就是如何教育的问题了,案例教学在新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由辅导员老师来掌握,当然不应该只是班会的形式,应该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按类别分工负责,也可以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或是其他的学生工作者,发挥各自的特长,由分到合,争取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老师主讲,学生评价、总结是最基本的,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4-6人一组,每次由不同组的学生提前根据案情编成情景剧、心理剧、模拟法庭等形式,上课表演,这样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对整个案情必定了如指掌,在表演的过程中,其他的学生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深刻,而且接受起来也不感觉疲惫。还可以采用情景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案情现场体验事情的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入脑入心。比如学习安全中的考试诚信问题,就可以用情景体验法,让学生彻头彻尾的感受一遍作弊过程及以后的感觉,这样的形式趣味性强,学生都乐于接受,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总结要还原于学生

篇1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论;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课程,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论任课教师所关心的首选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在传统的教师的教育理念中,专业素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专业知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靠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汲取和积累来获取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只顾追求教师的专业素质,而忽视了教师的实践经历,在丰富的阅历中获得的实践智慧,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实践智慧是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是要经过亲身实践而获得,并非通过别人的教授就能轻易获取的。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实践智慧。

在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有两大好处:第一,通过丰富多彩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中,真正地站在案例的主人公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通过这种实践教学的情境,让学生独自去摸索、去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经历过这种体验,学生就能够自己探索出问题的解决策略,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并且提高实际应对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高了案例分析的技巧和技能。

(2)有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研究能力,因为这种方法就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对案例的剖析中,学生在不断地阅读、反思中深入到案例深处,能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真谛。当然了,在这一系列的学习中,学生都是通过自学来完成的,不过必要时教师也要进行相关的指导。正是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案例教学法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之间共同对同一案例探讨,在探讨中不断地发现教学问题,同时又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永远是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讨论、去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地探究学习。

(3)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案例教学不是独立的,它是需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协作完成的。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合作,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作为朋友,共同探讨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则需要相互尊重,共同合作,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合作中,学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要争取自己的观点,共同促进学习。在合作中要互相沟通,并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发展教学理念。在课程开始之前,要明确该堂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制订课程计划,然后学生再根据制订的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实施,最终达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点,学生在以小组为形式展开讨论时,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对话和评论,对于那些积极的评论、有利于学习的对话,我们要给予充分肯定,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去实践和思考,让他们畅所欲言;一旦发现有偏离教学目标的讨论和对话,我们应该及时制止这种评论。

(2)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一定要更加慎重。虽然说可提供给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的案例非常之多,但是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案例并非易事,我们所选择的案例不仅要能够反映课程内容,还要让学生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案例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符合知识性、典型性、针对性、完整性、时代性和可塑性,只要我们做到了这几点,就能够选出合适的案例了。

(3)研读评析案例。研读评析案例是案例教学法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案例情境,明确案例中教师角色的地位,揭示出案例的内涵;同时注意寻找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前因后果,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