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

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1核心素养对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1.1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不论是学习英语知识还是学习其他学科,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相应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以及理解分析,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如果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较差,不仅其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也很容易被淘汰,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2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教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帮助其更好、更快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也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1.3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些环节。但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形成语感,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不断“说”英语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英语意识,使其更易于理解教师教学中的英语思维。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更易于开展,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小学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英语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规范、教学设计的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可能会对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养成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2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研究表明,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是参考网上下载的课件或者资料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或者通过网上现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来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有部分教师是借鉴其他教师的课件;只有极个别的教师是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设计。

2.3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通过平时的随堂测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限,很多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通过分析学生日常测评的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这导致学生最后写出的作文往往水平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通过课前预习,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项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能力。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实现英语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此,在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出发来设置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预习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情体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减少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扩充英语知识,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件初步学习本节课的英语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知识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预习,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学习三年级APictureofMyFamily一课时,在本节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理解并且接受教学内容。首先,课件应当包括文章的重点词汇、重点短语和固定表达结构等语法知识;其次,课件还应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在预习课件中标示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实现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对一些简单内容进行讲解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Whatisthis?”“Whoisthatboy?”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寻找答案,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应用英语知识点进行表达。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积累一定的英语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3.2通过合作探究教学,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学生也能快速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并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讲解MyFavouriteSeason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为学习小组安排任务,让小组成员针对任务进行探讨与交流。教师可对小组的交流结果进行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讲解,并适当进行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省略或者简化部分教学内容,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英语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话题“Myfavoriteseasonandreasons”作为课前小组探究的主题,同时再根据这一主题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展开学习,例如:“Byreadingthetext,whatare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urseasons?”“Discusstheweatherconditionsofthefourseasonsandtheactivitiesthatcanbedoneinthefourseasonsaccordingtothetextandyourpersonalexperiences.”“Whichseasondoyoulikebestandwhy?”等。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并采用英文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临时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对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有效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3加强课后阅读拓展,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良好的英语基础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英语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以及英语短语,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还应在课后为学生拓展英语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对于课后知识拓展往往缺乏方向与目标,以致他们课后学习往往不够专心,有兴趣时就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没有兴趣的时候就玩玩手机,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学习能更有效率。例如,有的学生英语单词量积累还行,但语法部分较弱,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多做一些英语语法练习。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好课后学习的正向作用。

4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如果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增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和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在课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巩固。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什么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兴莲.紧扣英语三维目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9(6):84-85.

[2]袁丁飞.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11):162.

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改善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只有提升了学生们的数学综合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1]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的理解,导致数学学习不仅变得枯燥无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只能运用到考试当中,而不能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现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老师通常在课堂上更注重于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课堂氛围的营造,这就严重导致数学课堂趣味性不强,学生没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汲取,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标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定要不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课堂上可以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进而高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可以得到有效构建。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愉悦数学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活跃,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进行课堂知识的汲取,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完课堂知识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课堂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缓解数学课堂的压力。如老师可以把每一竖排都分成一个小组,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出一道乘法计算题,等该学生算出得数以后再由该学生给小组第二位学生出一道乘法计算题,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位学生回答出上一位学生所出的乘法计算题,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我们通过这样的互动小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利用情景创设进行课堂导入,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导入,在课堂开始时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开展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一课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小白兔过生日了,兔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小白兔可高兴了,但是兔妈妈告诉小白兔说,你只可以吃二分之一,但是小白兔觉得二分之一太少了,他想吃四分之一,兔妈妈听了笑着摸了摸小白兔的头,“傻孩子,那就让你吃四份之一吧。”小白兔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四分之一的蛋糕时却并不开心,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老师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讨论,然后老师再拿出一张蛋糕的图片,通过折叠的方式进行演示蛋糕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分别是多少,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断探索实践、进行知识的验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以此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巧妙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加强学生深度理解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数学探究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2]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展示相应的教学问题:小白兔、小花狗、小熊他们三个一起去郊游,一共带了10个面包和7瓶水,他们应该怎么来分配这些食物呢?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探究,让学生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然后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有效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置,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加快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地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

(四)利用微课引导课前预习习惯,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生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够有效地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提前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可以有效减轻老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压力,让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变得更加高效,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的观看,提前进行课堂知识的预习,加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的掌握和理解。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堂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汲取,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让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3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篇4

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难点。当下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发现,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内涵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如出一辙。语文核心素养启示我们,打造、构建高中文言教学高效课堂需要从三维目标整合化、教学过程深度化、教学效果实效化三大主要方面着手。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高效;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文言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课堂依旧沉闷枯燥,长期存在着低效、无效的现象。鉴于此,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建构高效课堂迫在眉睫。文言文高效课堂的建构,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即叶澜教授所倡导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高效”,不是教师简单的加快讲解速度,也不是课堂信息量的不断叠加,更不是学生缺乏思考与选择的接收,而是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双赢,追求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不仅合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新课改的主要理念,更是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相融相通。因此,我们可以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探析如何建构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点、热点,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下发,文件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教学相关标准。”[1]同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订课程标准讨论稿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发展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可见现代语文学科的发展要求教学价值取向回归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给语文教学研究传达了新方向和新思考。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3],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基本特点。可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以语言发展为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水平是其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2],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语言的建构以及教师的有效提问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学生能自觉分析不同言语活动经验,准确、完整的解答教师的启发性问题,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于无声处得到发展与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其语言艺术进而体验作者的丰富情感、激发其审美想象、感受文章思想魅力、领悟作品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如何运用口头、书面语言来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鉴赏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2]。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可以说,重视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母语教育教学的固有责任。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需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必须持有正确的文化态度,鉴于此,学生学习时要厘清文道,有意识的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从语文核心素养看文言文高效课堂应有的四种教学策略

在“核心素养”的语境下,语文核心素养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笔者尝试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内核,探寻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应具有的四种教学策略。

(一)熟读成诵,为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而教

历代文人墨客创作时都注重语言的推敲和锤炼,鉴于此,学生学习文言文简洁、严密、精炼的语言,有助于其言语经验的形成。因此,我们认为学习文言文,最宜采用诵读法。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历代教育家都做出了不同的阐述,尤以大教育家朱熹为代表,其“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的论述更是奠定了诵读法在学习方法中的地位。诵读,要求字音、停连、情感等都正确,在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语感,最终烂熟于心。面对现今丧失使用文言文外部环境的现状,加强文言文的诵读意义非凡,“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5]。比如李密的《陈情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陈密的大恩,以及他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又倾诉了他恕难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学生难以从语言描述中体会李密的真情,然而通过多次有感情的吟诵,自然而然能以己心贴作者心。又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无需教师多此一举的向学生描述这是一副怎样的雄伟景象。通过诵读,一副辽阔的草原景象映入眼帘。学生反复诵读,久而久之,就自然地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语文知识、个人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建构属于自己的言语经验,并且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语言建构几近润物无声。

(二)有效提问,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而教

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文言文往往会在简洁、精炼的语言中追求“微言大义”,基于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问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提问,切中要害,避免“不停地问、简单地问、细碎地问”,达到“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教学效果。一个有专业知识内涵的问题,它有着明确的目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即余映潮老师提出的“主问题”。《论语•述而》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主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更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通过“主问题”,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驱使其走向思维“深水区”,实现思维发展素养的提升。例如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在《<离骚>(节选)教学思路》中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找出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比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等,然后提出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问题:“屈原以死抗争,你觉得值得吗?”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并踊跃的发言,学生在生成言语的过程中,思维建构于无声处得到发展。又如肖培东老师执教《琵琶行》时,以古诗《琵琶行》的“千古绝唱”引出一个主问题:“这篇《琵琶行》“绝”在何处?”学生的思维在主问题中迫不及待地发散,如脱缰的野马,在思考的国度里尽情驰骋,思维发展素养在“驰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品味语言,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而教

高中语文课程新课标指出,“审美教育有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作用,要善于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语文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力[5]。”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不管是语言的表达,还是行文立意,文学艺术水平都已达到很高的层次。因此,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我们可以从品味语言入手,以语言为桥梁,细细品味,含英咀华,体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高雅的志趣,自觉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力,进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素养。如欣赏《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卷,作者怡然明净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观和谐美丽的感叹之情不经意中缓缓流出。又如学习《归去来兮辞》,笔者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最喜欢“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因为他发现作者陶渊明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初冬时节,其他植物大多都已经凋落,而松树常青,正是绽放时。更重要的是松树和是作者高贵品质的象征:松,挺且直,象征着诗人的正直不阿;,严寒绽放,象征着诗人的隐忍。显然,学生的理解是建立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之上,既扩充了他对作者陶渊明的认识,又加深了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提升了审美鉴赏力。

(四)厘清文道,为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而教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从形式上看,文言文本身就是宝贵的传统文化,其言语形式是我们民族书面语言的最初形式。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篇目都是经过时间的筛选,不管是文字表达还是语法,亦或是语义,都是“厚积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情感和精神,潜存着汉民族生命的根基和热情”[6]。从内容上看,文言文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高中文言文选材时间跨度很大,涵盖了上古先秦到明清整个时期,体裁也是丰富多样,它承载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旧有的语言形式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艰辛才得以形成的历史积淀,它闪烁着一个文明古国的光辉和智慧,厚积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情感和精神,潜存着汉民族生命的根基和热情。”[7]例如学习《孔雀东南飞》与《窦娥冤》时,我们通过女主人公不幸的婚姻遭遇(刘兰芝被休,窦娥是寡妇)可以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后,马上就有两个大户人家来提亲;而窦娥以此为耻,坚决表示绝不二嫁:“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原来妇女再嫁在汉代并非是件羞耻之事,古代人们对妇女贞洁问题的残酷禁锢主要是从宋代开始,所以刘兰芝再被提亲不足为奇,而窦娥却是宁死不屈。又如学习屈原的《离骚》,教师可以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文化以及诗人的爱国情怀,如此做,学生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吃粽子、鸭蛋和划龙舟上,还可以激起他们对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国家的忠诚、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语文核心素养对建构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整合化,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的基本标尺。”[8]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各个阶段要始终如一地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发展的理念,只有统筹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才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笔者曾看过某位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简洁恰当的人物语言,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2.掌握文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恰当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并复述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说服秦伯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这是一个失败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虽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设计,但他机械的分割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整合、统筹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次,目标的设计没有考虑到高效课堂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设计者是教师,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会了什么。如“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并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显然“引领”、“训练”等动作的主体都是老师,学生在这样的目标设计下,提升知识、思维、审美等核心素养都是“空喊口号”,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笔者认为可以改成这样:1.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注意“之”“以”等虚词,辨析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与用法。2.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概括主要情节、诵读并品味精彩的人物语言,学习烛之武高超的辩论艺术。3.正确认识并学习烛之武临危不惧,不避险阻,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深度化,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纵观当今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字词、讲语法、讲翻译,学生闷不吭声的记笔记,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消饵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课堂教学悄无声息的落入低效甚至无效的窠臼。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反思: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包含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丰富而又庞杂。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的关注点在我“教”了什么,甚少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致使教学过程都是聚焦文字表层,浅尝辄止,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挖掘。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强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鉴于此,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这样才能使课程标准中的“素养目标”落到实处。《琵琶行》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很多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自然环境以及作者的心情,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只流于语句的表层感知,并未深入语言内部加以咀嚼玩味。某位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关注看似寻常的“茫茫”一词,紧扣文本提出“‘茫茫’一词具有怎样的内涵”这一问题。问题一提出,课堂就炸开了锅:“‘茫茫’不就是月亮倒映在江面,白茫茫的一片吗?”此时老师抓住时机,发挥引导作用,推动学生向思维的更深处漫溯,“白茫茫的一片是你们从视觉的角度观察到的,那能不能再换个角度思考呢?”学生被老师带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彼此讨论、碰撞、交流,最后达成共识:由视觉角度的“茫茫”影射诗人白居易心理感受的“茫茫”———即将与好友分别,心绪烦扰难安,心情抑郁悲伤,难以言说;再由情感层面深入到诗人思想层面的“茫茫”———被朝廷贬谪,寝食难安,思想上顾虑重重,看不清自己的仕途走向,不甘心坐以待毙但又无法东山再起,未来一片迷茫。深度学习的过程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透过语言的外壳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更是思维的转换,文化的对接。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见微知著、层层深入,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深入思考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教学效果实效化,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效果指的是学生经过课堂教学后取得的实际成效。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之一在于老师只关注终结效果,即学生在教学结束后掌握了哪些知识,简单地认为掌握了学科知识,教学效果就达成了;其二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关注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切实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是优质课堂教学,强调过程效果与终结效果并重,完成三维目标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并行。换言之,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就要从关注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实际变化,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例如特级教师李哲峰老师在解说其《赤壁赋》教学设计的思路时说,“像《赤壁赋》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文,语言似万斛泉涌,汩汩而出,滔滔不绝,恣肆,姿态横生,让人欲罢不能,也唯有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读进去,方能识得其锦心绣口,悟得个中三昧”。第一课时,他要求学生进行试读、译读、通读。试读,要读准字音搞清句读,初步感知课文;译读,要落实文言知识,熟悉文章内容;通读,要回归文章整体,深化阅读效果。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透过文字的外壳,深入语言的腹地,最终触摸情感的肌理。第二课时,以“风月”为切入点,沿着“喜→悲→喜”的情感轨迹“寻风月,解风月,读风月”,组织、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文字中的画面,用真挚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将文字内化为形象具体的想象,再现独特的心里感受。李老师在朗读中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推动学生向思维更深处漫溯。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建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在美丽的风月之境中,在起伏的情感变化中得到切实的发展。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之一,打造优质、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趋势。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统筹、整合三维目标,深入教学过程,切实把握教学效果,打造文言文高效课堂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左延慧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5.

[2]王崧舟.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R].杭州师范大学,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朱熹.童蒙须知•名贤集[M].孟琢,彭著东译.上海:中华书局,20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19.

篇5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活动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在中小学课堂深化改革的推进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高效课堂。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备课,结合教学内容,梳理教学难点、重点,并结合课程标准、中考大纲要求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整合,以便学生回顾旧知识、衔接新知识,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下面,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结合高效课堂构建的相关要求,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教师要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构建高效课堂出发,做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的课堂教学的推动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生活中认识的图形带入课堂,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探究。一些源于生活实际的几何应用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物图与几何模型图分析出来,即进行生活原题的几何化思考。例如,在教学“圆锥侧面展开图”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大屏幕把圆锥的相关课本内容以立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圆锥的特点,并直观展示出圆锥展开图的形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尤为关键。同时,作为该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目前的生活实际情况,以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学观为出发点,关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和地位。

二、实行个性化引导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育背景是有所区别的,因此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很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精髓,教师应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个性化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参与相联系,保障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挖掘个人的学习潜能,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要求。例如,“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C,BD=CD,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DB的延长线运动,点Q从点C出发,以同样的速度沿着DC的延长线运动,作PEAB于的延长线于点E,作QFAC的延长线于点F,请问t秒后,PE与QF相等吗?(先作图,再作答)这道试题涉及一些动态运动方面的内容,一些学生看到后会产生畏惧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内容,将题目中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区分开,如动态信息语句为“以1cm/s的速度沿着DB的延长线运动”“以同样的速度沿着DC的延长线运动”,其他语句都是静态的。这样,教师就能让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提升个性化引导的有效性。

三、设计实践活动探究

数学的实践性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完成基础的教学之后,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逐步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下面这道例题:如图2所示,某地区有A、B、C三个小村庄,如今要在这个地区挖一个深水井P,让深水井P到三个小村庄的距离都相等。请问如果你是施工人员,这个P应该设在哪里呢?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进行示范操作。教师用3条橡皮筋一端系在一起作为P点,另一端分别固定在A、B、C点,一边不断地移动点P,一边向学生提问:“PA、PB、PC的长度相等吗?”经过教师的几次移动尝试,很多学生认为单靠观察显然不靠谱,与数学严谨性的学科特点存在相违背的地方。这时,教师不妨适时进行点拨:“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就易如反掌。”最后,经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学生知道了如何准确地确定点P的位置。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受数学科学性、严谨性等特点的影响,一些教师讲授的数学课相对呆板,缺少活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高数学的趣味性,增强数学的魅力和吸引力。在信息化、科技化背景之下,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都应该予以关注。教师要结合教学现状,提出更多的教学想法和教学创意,保障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觉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因为不同知识板块的内容有所区别,所以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层次化的分析和引导,结合学生目前的学习条件对不同的信息技术操作形式进行研究和解读,掌握正确的应用技巧和方向,让学生能不断地调动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具体的知识并掌握该学科的学习技巧。例如,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既可以直观形象地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难题,又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讨数学的好奇心。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声音、动态和静态等多方面组合,能够提升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将基础知识或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解题方法,有效帮助学生适时进行复习或预习。教师还可以做一个“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微课视频:选择一张使用过的火车票,对这张车票进行有效分析,如车票的日期、车次、座位号、票价、发车时间以及该乘客的身份证号码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刻体会数据信息下便捷的社会生活。

篇6

点阵数码技术是在依托点阵数码笔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一系列功能,在课程应用中它主要包括E笔微课、PPnote、PPclass等软件,点阵数码笔和点阵白板,各软件具备不同的功能,都可以应用于微课制作,最新流行的是采用E笔微课进行微课录制。点阵数码笔是点阵数码技术的硬件,它是一种能通过前端的高速摄像头随时捕捉笔尖的运动轨迹,同时压力传感器将压力数据传回数据处理器,最终将信息通过蓝牙或USB向外传输的新型书写工具。

二、地理核心素养

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2]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倡导下,如何认知人类在环境中的位置至关重要,这更加凸显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性。它一方面激发学生从地理学角度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其用地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在生活中发现课本的地理,将地理生活化,最终成为地理人。

三、点阵数码技术在高中地理中应用的实例

分析——以“气压带风带”为例下面笔者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为例来阐述点阵数码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微课制作——核心素养的铺垫

地理核心素养倡导生本教学,要想实现生本教学,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充分了解学情,点阵数码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与思维的了解。利用点阵数码技术制作的课前微课,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情况是使用PDF形式制作,在安装好PPnote后,直接打开PPnote软件进行录制。第二种是在使用PPT演示文稿的情况下,在安装成功PPclass后,powerpoint软件的功能栏框中会显示“录制”按钮。第三种是使用E笔微课软件,这是最近更新的一种微课制作软件,它能一键上传云平台,高效而简单地完成微课制作管理与共享,与学生错题库相关联后,可推送个性化微课;另外,E笔微课录制出的视频体积更小,笔者更倾向于用E笔微课录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种方法,录制者都可以利用数码点阵笔与点阵白板,同时进行录音与录像,另外仅需要具备摄像头与麦克风,就能完成微课录制工作。学生利用数码点阵笔也可以在异地客户端书写记录下不懂的地方,这些疑问会实时反馈给教师客户端,接收到这些信息,教师即可及时修整备课内容,让课堂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这种智慧课堂也是基于生本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体现,是目前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本文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为例,制作了相关微课,学生在观看“三圈环流”的形成视频后,初步尝试自己画风向,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2.课中设计——核心素养的深化

课堂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最佳时机,在思维碰撞中找到自我价值与解决办法,如何高效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是教师在深化核心素养过程中最难实施的。点阵数码技术能在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过程中实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遇到信息交互后,能及时对学生行为与结果加以利用与深化,是现行课改中其他设备很少能做到的。在对学习微课“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后,教师导入新课“瑞典酸雨导致大量森林死亡”案例,引入大气环流。在解释完单圈环流后,让学生用点阵数码笔自主画出单圈环流方向。从学生作图过程中可以发现,有的学生箭头完全相反,甚至出现对流,证明这名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环流”的含义。这种细节在整节课中不时出现,教师在点阵数码笔的辅助下,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指正并给出正确解决方案。在学生完成绘画后,点击界面中“vs”按钮还可以进行PK激励教学,无形中让学生养成在竞争中进步的意识,这有利于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在对单圈环流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用教室比喻大气,进行全球运动,不同排数学生为不同纬度,并在PPclass中进行PPT反映,进而初步解释三圈环流的形成,并引导学生对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进行理解性识记。但是否能准确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这里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在空白气压带风带图中,写出七个气压带名称,并用箭头表示出六个风带的方向。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只有能够明确地在恰当位置标出相应气压带风带,才会在之后的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及时转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加以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地理核心素养。在知识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事先设置好的数码点阵笔进行批注与改正,学生代表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机会表现自己言语组织能力与个人魅力。这不仅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发展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这些都是高中课堂所倡导的。PPclass选项中设有“测验”按钮,地理教师可以当堂进行限时性选择题测试或比赛,在有趣而又激烈的氛围中提升课堂效果。一堂好课不是仅仅发生在课堂四十或四十五分钟内,而是真正能把问题带到生活中,应用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才是核心素养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课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授课完成后学生是否能在有限时间内构建完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点阵数码技术可以持续进行服务。它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中书写的笔记记录上传,学生以此针对性地复习;同时,教师可以在线布置不同作业,进行深度学习与个性化教学。在本设计中教师将课上引导部分——“瑞典酸雨导致大量森林死亡”案例作为引申,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找到相似案例,并绘图反馈上传。学习地理即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发展核心素养即是发展成为合格地理人。

篇7

0引言

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落实,是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角度,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改革当前的教学工作,革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推动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核心素养充分融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中,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措施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英语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具备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效率较低,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在高中英语课堂之中,教师要围绕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创新当前的教学工作。教师要认识到英语的学习并不枯燥,要基于高中英语教材,增强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鼓励学生多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并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听英语、读英语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读英语。在听英语和读英语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英语单词与词汇的写法和用法,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此外高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为了能够扎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创造条件。将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学生的“自习课”,而是师生充分互动、共同参与的高效课堂。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更多能够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将这些教学方法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主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验与情感体验,而不是只关注学生通过一节课学习和掌握了多少知识。推动探究式教学法与高中英语课堂的融合,就是要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目标化,先是创设一个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中。然后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去理解探究目标的主要内容,明确探究的任务。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探究目标。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多,其关注的焦点在于英语学习之上,学生的思考活动大大增多。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开始增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理解所学内容,其语言能力、思维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在课堂展示环节,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甚至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组织课堂活动,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与我国的汉语在发音、书写、词义方面有着较多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误解其意,不利于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因而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英语单词的词义,更要教授其背后的文化,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的文化环境下,运用英语去交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关于英语文化的内容,了解英语文化的深厚历史。还可以播放一些影视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对比同一单词、短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进而理解所学知识的文化含义。在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上,教师可开展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能够切身感受到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英语所表达的词意与汉语所表达的词意之间的差别,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使学生在模拟中,逐渐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再通过活动课、情景对话、舞台剧等,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篇8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研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为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几年来,我们始终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学科专业知识训练为内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以抓好教研员基地校建设为突破口;以开展各种有效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建立实施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为保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校本研修的强化作用,区域教研的助推作用,网络研修的辐射作用。具体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总结研讨阶段

1.1 研讨主题。如何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提高学科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2 研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

1.3 研讨要求。每年3月初至4月上旬为校本研讨阶段,各校要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广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评比活动。构建本校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各校要在活动中总结各学科教学典型,推选出能代表本校教学水平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师各一人,参加全县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交流。

2.交流展示阶段

2.1 活动形式。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全县21所小学分为四个区域进行各学科的集中交流展示。

2.2 活动内容

(1)课例赏析:赏析各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前教学模式阐述不超过3分钟)

(2)素养展示:①知识素养现场答题。现场抽签选题,考查教师本学科专业要求应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及技能。②书写展示。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粉笔字书写。③才艺展示。可选简笔画、朗诵、书法、唱歌、乐器等等,时间不超过5分钟。

(3)研讨交流:各校由一名业务领导现场抽签评一节课。(准备时间10分钟,评课不超过5分钟。)

(4)专业引领:学科教研员点评。

2.3 评价反馈。通过研讨活动,将同步进行各学科课堂教学标兵、优质课、高效课堂教学优秀校评比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2.3.1 评比比例:各科课堂教学标兵评比比例占参加讲课人数的10%;优质课评比比例占参加讲课人数的30%;高效课堂教学优秀校评比分城镇组和农村组进行评比,评比比例分别占农村和城镇学校总数的20%。

2.3.2 教学标兵、优质课评比方法:在全县交流活动中,教学模式阐述占10%,课堂教学占70%,知识素养现场答题占10%,书写占5%,才艺展示占5%。

2.3.3 高效课堂教学优秀校评选方法:参赛教师平均分占90%,业务领导评课占10%。

3.分享提高阶段

每年10月下旬,在前两次活动的基础上,各学科选出能代表全县教学水平的课堂教学各一节进行集中交流展示。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构建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课型模式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素养展示为基本形式。突出校本研修,体现团队协作;彰显学科特点,体现教学特色;促进校际交流;体现专业品位。推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活动内容为:

3.1 课例赏析:赏析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五节课堂教学。(课前教学模式阐述不超过3分钟)

3.2 素养展示:

①书写展示。作课教师、学科教学标兵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粉笔字书写。

②才艺展示。作课教师、学科教学标兵现场才艺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

③素养问答。现场抽签选题,与会人员互动,考查教师本学科专业要求应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及技能。

篇9

【关键词】高效 语文 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84-01

语文课程是我国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贯穿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对于学生基本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材容量进一步加大,在现有语文教课学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教改背景下提高语文教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1.研究背景及现状

1.1“高效课堂”概念的提出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1]。2009年《中国教师报》发起的名校共同体活动,把“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实践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1.2高效语文课堂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语文课堂的弊端越发明显,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模式下,教师完全掌握课堂,学生在老师讲解和灌输的主要以掌握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为主、字词句为主。学生也感到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以简单的背诵为主要学习方式。

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同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提出了具有各自特点的研究观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谢林青《多样化教学情境创建高效语文课堂》(语数外学习 2013.4)从多样化教学情境模式出发,提出多样化对于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提出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具体方法。史存万《高效语文课堂之构建》(考试周刊 2011.65)研究指出:高效课堂是是语文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认为构建充满活力高效率的语文课堂,需要语文教师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整体上来说,目前高效语文课堂研究的主要体现在提高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提高和有效性上。

2.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语文课堂构建及实现途径

2.1加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

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全面落实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保障,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通过阅读,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全面落实高效语文课堂,高效语文课堂是对现有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和提高,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能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有效的进行引导,只有做好充分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控制等,才能驾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所需的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2.2组建动态学习团队

“高效教学“的最基本的就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因此学习团队的建设对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具有中的作用,在团队的组合上充分体现动态管理,根据学生意愿和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实现团队组合效果的最优化,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原则上学习小组合作应根据学生兴趣自主分组,但教师可在课前可通过课代表、班干部交流适当对分组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个别学生没有组接纳状况出现,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每组5-6人,小组长由组员推荐,分组要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特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团队建立后,要形成团队内部的章程,明确分工,个人负责好自己的任务,同时召集人根据成员学习起点的不同为每一名成员订好要达成的目标。目标既要有难度又要通过相应努力可以达到,避免让组员失去信心。最后,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监督,监督是为了更好的落实和实现团队目标,尽可能形成相应的监督机制,如在课前对成员的预习结果进行检查,对课中展示进行鼓励,对课后总结和落实进行再度检查。

2.3提高学生素养,全面落实高效语文课堂

高效语文课堂的提出是教育发展的结果,但是高效语文课堂也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高效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效语文课堂构建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能否落实好老师的引导、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高效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搞好语文高效课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好自主课堂预习,掌握相应的基本内容,否则合作探究就会流于形式。其次在良好预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引导完成团队的探讨合作,进一步加深学习内容的掌握。最后在掌握一定深度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深度的探索研究,并且尝试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一定的展示,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篇10

 

——前进中学20中考质量提升工作举措之一

为了有效提升本届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根据县局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决定通过校本练习,做好“养习惯﹑争速度﹑求规范”的训练来提高我校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聚焦核心素养,精研《考试说明》《课标》

学校要求所有毕业班老师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课标》,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要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和体现核心素养考查的方式方法,精心开发校本练习,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二﹑勤下题海“捞鱼”,精心编好校本练习

首先,每位教师都要在寒假前下水做福州市2014年至2016年、福建省2017年及福建省2018年中考试卷,并对试题进行双向细目表分析,弄清中考的题型、题量和难度变化,把握命题特点和趋势。

其次,完成期初学校购买的《天利中考试题汇编36卷》。

最后,在教师大量下水做题的基础上,紧紧扣住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从试题中精心挑选训练题,于寒假期间编写好课时练、周练、月考的校本练习。

三﹑以训练为主线,努力提高复习质量

1.训练为主线,提高课堂效率

初三下学期的教学仍然要坚持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不动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要坚持“以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大容量、快反馈、强矫正”的复习策略。

2.练习考试化,提高训练效率

周密计划,做好课时练、周周练、月统练。要依托校本练习,坚持训练考试化,考试规范化,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完成,在训练中学会考试,在考试中提升应考能力。

3.关注细节练,养成良好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学校要求老师,每次训练都要在关注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解题习惯的培养。要向学生提出苛刻的答题要求。一是规范:即审题规范、步骤规范、书写规范、格式规范。二要准确:中考不是得分比赛,而是失分比赛,看谁的失分少。题不光要答对,还要答准,答规范,尽量接近答案。理科计算结果要准确,文科用词、表述要准确。三要高效:在激烈竞争下,能否成功关键是效率。考生要将平时的刻苦训练演化成考场上高度兴奋的状态、细致慎密的审题、快速高质的答题,最终取得理想的高分。四是限时: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内容,即使完不成,也要戛然而止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

四、加强检查督查,严肃纪律要求

学校把20毕业班的校本练习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明确完成时序、完成质量,严明纪律要求,学校教务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毕业班老师落实到位,对落实不到位的将进行诫勉约谈。

总之,新学期,20毕业班,我们将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紧扣《考试说明》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要求,做好校本练习开发,坚持训练主线,着力学生解题规范、解题速度、解题技巧、解题能力问题,提高解题准确率,为提升我校学生中考成绩而努力。

篇11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进行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一、高效的课堂不一定要场面“热闹”,应该有“深度”

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改的本质所在。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只追求热闹而忽视效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人员集中,七嘴八舌,甚至有辩论等,显得课堂很热闹,好像学生都动起来了。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动起来。但是,动只是手段,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进入研究――得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思维真正地动起来,才会带动口、眼、手动起来,课堂才会真正充满活力。

教师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配置,对独立思考和同桌合作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扩大到小组,防止假热闹与低效益问题出现。我们切不可注重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进入状态。正如周玉仁教授所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以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会。因此,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热闹”,但应该有思维的深度。

二、高效教学需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应试能力提高的关系

高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不可否认,发展学生的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两个价值取向虽然存在矛盾,但它们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可以说,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

三、高效教学需要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篇12

【关键词】核心素养;幸福课堂;本质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1-0033-03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改革的新热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体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作为下一步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学追求不能止于过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双基”或“四基”的培养,而是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幸福课堂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关注课堂核心素养的培育,既培育学生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更注重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使课堂成为学生真情迸发的乐园、师生思维涌聚的生活高地,共享发展的心路历程、心灵放飞的精神园地。

一、在教学流程中培育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政治学科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在幸福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高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较好地实现了书本知识、现实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内在结合。教学流程的设计蕴含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老师在课堂上不仅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技术问题,更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价值和教育意义。它有别于以往的教学意识,其关键词是两个:一是动态、二是系统。在系统优化的层次上进行教学设计,在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中梳理整合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知识活化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升华为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发展。使高中政治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而且成为人性养育的课堂,学生在享受课堂学习的幸福的同时,培育了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课堂是师生精神相遇的地方,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视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为教学的最高境界,这既是教育的本质回归,更是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幸福课堂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提供一种有效的“线索”,引发学生对有价值问题的思索与破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把学生领上道,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悟道,实际上,这种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探究、发现、创新的能力。比如,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课堂上,以红火蚁的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线索,按照“情景展现――自主探究――拓展提升”的递进层次,通过对“红火蚁的入侵对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食物链会带来哪些影响?”“红火蚁的入侵能否威胁一个国家的安全?”“红火蚁为什么在南美未造成危害,而对其他国家造成重大危害?”几个有价值问题的探究,学生的思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展现顺达地流淌和深化,学生在活动、自主、变化、多解、交流、碰撞、补充、完善中享受到课堂教学的思维之美,在轻松愉悦中学到该学的东西。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全体学生的参与度、理性思维的推进度、情感内化的深度。在设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以当下社会的旅游热为话题,设计了“人在旅途”主题活动,通过“南京我来了――我的旅游见闻”,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身边的消费问题,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通过“洋口港欢迎你――我的旅游计划书”的活动探究,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形成理性、科学、合理消费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了基础。

二、在自主学习中生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既具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跨学科的综合性,又具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做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性。从价值取向上看,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学”升华为“教育”,而核心素养的达成既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更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展示、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幸福课堂一直研究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命世界的意义联系,培育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个体意识、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合作共赢的交往期待、言行一致的处世作风,自我发展的能力倾向和动态平衡的个性结构。做到明确目标主动学;端正态度自觉学;培养习惯勤奋学;讲究方法高效学。即观念上想学、情感上乐学、行动上会学。在认知、情感与意志的和谐而充分的发展中生成核心素养。课堂生态的根本性变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与情意,学生在交流、合作、反省、领悟、自我调整、自我强化中学到的不是僵化的结构性的知识,而是活起来、动起来的知识,当知识具有流动性、生成性和实践性的时候,便有了再生和增值的可能,从而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塑造明天的教育》指出“学习”的含义包括:学习以批判的方式提出问题; 学习阐述本人的价值观; 学习设想更加光明和可持续的未来; 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学习如何通过实践知识来做出应对; 学习如何探索传统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幸福课堂就是从这个全新的角度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它由五种积极性、五种智力、三种能力、两种承受力构成。五种积极性是向上的积极性、、兴趣的积极性、自信的积极性、注意力积极性和毅力的积极性;五种智力是观察感受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三种能力是听讲与阅读的接受能力、 语言和操作的表达能力、学习的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两种承受能力是身体的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的学习是受情感和思维模式影响的,这包括期望值、个人偏见和成见、自尊以及对社会活动的需要。在幸福课堂上,学生喜欢学习,遇到学习困难能主动克服或调整,善于独立学习,能根据现实条件进行学习;知道自己的学习特点,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善于探究与思考,善于搜集和利用各种资料,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带着激性、带着自信、带着责任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课堂上做到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专心致志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坦然、专注、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的每一个任务。在教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时,设计了“慧眼识明楼”“动手悟科技”“吃货搜美食”“起舞辨民族”四个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手脑并用中生成出灵性、悟性。在情感与理智的协调发展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的场面,听到了师生发自内心的笑声、掌声和老师的歌声、观赏到师生优美的民族舞蹈,学生的思想、人格和能力在教学内容活动化、生活化和想学的氛围中得到升华。学生的情感推向了教与学的最,整堂课变得厚重而大气,课堂成为生成核心素养的学习乐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幸福感。

三、在学情研究中提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根据日本学者恒吉宏典等主编的《授业研究重要术语基础知识》,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教师要明白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空间中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必须全方位的研究学情,让有序、有距离感的知识因为贴近了学生,接上了学生生活的地气,再连接了相关知识的理论之气,很自然地打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在把握学情的过程中,彼此收获了相互尊重的幸福和共同成长的喜悦。

幸福课堂把对教育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尊重生命本身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最纯朴、最敏锐、最真诚的情怀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舒展生命的个性,唤醒和引发他们内在的生命活力,提升他们的课堂生活质量,让生命潜能得以开发,享受课堂带来的生命意义,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幸福课堂研究学情的方法有五个方面:

1. 既研究学生的现状,又研究学生的过去和未来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其素质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研究学生的现状,就是要通过学生起点知识和能力分析来确定教学的起点。一般地说,起点知识和能力分析包括:①学习者是否具备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②学习者是否具有学习的自我管理组织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③学习态度分析,即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同时,还研究与学生现状有关的历史发展情况、发展变化过程,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正确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学生蕴藏的内在潜能,捕捉学生向上的“闪光点”,不断激励学生前进,使师生双方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 既研究学生的共性,又研究学生个性

一个教学班的学生都会反映同龄人的共同特点,折射出时代的基本特征,同时,班级群体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而且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与最近发展区,具有兴趣广泛与情绪不稳交错,强烈的自我意识交织着依赖心理等基本心态。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准确地把握当代学生的基本心态,才能对症下药,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真实了解学生共性中的个性特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不同的成功。当进步成为班级学生的学习主题,其学习与生活的幸福不言而喻。

3. 既研究学生成长的内因,又研究学生成长的外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部世界,是其生理、心理、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多种因素的机体,而这内部世界与他人生活和学习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等外部世界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将学生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幸福课堂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心理的研究,营造浓厚的好学、乐学的氛围,形成“刻苦、奋进、拼搏、乐观、愉性、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困生顺利度过暂时危险期,加入学习成功者的行列。

4. 既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又研究其非智力因素

人的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辩证统一体,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研究学生,必须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同时,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是研究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等,并针对学生的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和方法技巧,一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收获的将是学生的智慧与快乐。

5. 既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智能结构,又研究学生的人格结构

克服过去单从认知或智能结构这条“线”上来查因果、论是非的做法,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控制理论,研究学生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的因素,研究学生人格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不断促使学生从外部控制型向内部控制型转化,使许多学生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走向成功的热情,使学生个性和人格得以健康地成长。

课堂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全方位的学情研究,带来了师生无顾忌地沟通、无条件地接纳、无羞涩地包容、无主次地分享,学生尊重教师的付出,聆听教师对生活的解读。当鲜活的学情出现时,教师及时捕捉,服从学生的需要,将意外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课堂因意外而更加美丽。在上《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一课时,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以如东县的发展为背景,设计了寻美、问美、创美、践行四个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分享家乡美的过程中从科学发展理念的角度,思考如东应何而美,如何更美。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悟了如东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了为家乡贡献青春年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老师精心创设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们在“入境、明理、动情”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真正做到用心去参与、敢于去尝试、乐于去展示、享受到生命的充实和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参与中完成了真实的学习,达到认知、情感与素养的和谐而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编辑部.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人民教育.2015.7.

篇13

一、微课在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实行英语教学时,学生若能体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促进后续的高效学习,强化其专业核心素养。英语属于国外语言工具,其中会涉及到大量单词和语法,这些单词和语法,会体现明显的复杂性,会使思考能力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甚至还会弱化其学习积极性。如果将微课引用到具体教学中,能够对这样情况做出有效改善。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微课是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借助动画、短片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这种形象化、理论化、实践化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复杂的英语单词、语句和语法变得通俗易懂,促进和提高学生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促进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也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二)精准吸收长期以来,国内初中课堂时间都控制在四十分钟以内,而微课模式在运用中,会体现出内容丰富、精悍、时间短的特征,通常只占总课时的1/4左右。这些特点的呈现,实际效果不低于以往教学模式。实际上,正是因为微课内容的专向性,可以让学生充分吸收所有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和疑难点,这正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例如,在一些复杂性单词或语法微课教学中,教师如果基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可能会占去课堂大部分时间。针对这方面的考虑,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具有关联性的视频或动画,这样能够使复杂的单词、语句和语法,变得易懂和明朗,还能够通过反复播放,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和疑难点,然后运用直观化的总结,使学生对难点知识有深化的记忆和领悟,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和成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微课教学策略

(一)增加演示操作,提高自学意识课堂是储备高素质人才的场所,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和习惯形成,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当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为学生还不能对相关的智能设备和APP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在具体课堂知识讲解中,需要为学生进行演示,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微课学习法,保证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灵活借助相关设备探索英语知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教学模式与现代微课模式进行联合运用,整合两种模式的优势,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体现高效率的初中英语教学。将微课模式引用到教学中,正是为了在强化学生学习质量和成效基础上,促进学生持续体现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探索知识的意识,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提问,和学生进行沟通合作,鼓励学生养成正确学习习惯,经常总结和回望收获。不仅如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度的问题分析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感受到探索英语专业奥秘的趣味性,在提高英语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篇14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追求一种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得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双边活动效益的最大化。它的特点是优质、轻负、简约、实效。

1.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灵魂”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是每一个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底气。《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掌握好语言技能的平台,更要把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教师应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打造学生强大的精神脊梁,增强其民族的认同感。

2.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生命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促使每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3.简约――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约而实在的,应着力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着力于学生语文学习思维与习惯的引导和养成,着力于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在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腾出更多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多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品味、体验、领悟、思考、探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实效――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没有实效的课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实效是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核心。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与体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致力于培养和提高W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具有实效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1.解放学生,发挥其能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更多自己感悟的时间,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时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脑,不让他们的思维因为我们琐碎的分析而禁锢;解放学生的嘴,别让他们的话语因为我们过多的讲解而艰涩;解放学生的手,别让他们的创造因为我们愚蠢的包办而停滞。

2.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教师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地位,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平等中的角色,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

3.简约教学,回归生态

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传统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也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搭建静思的平台。教师要还课堂以宁静,留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时间。让教学回归本真简约的学习原生态,以获得高效的成果。

4.周密策划,课堂高效

(1)课前精心准备。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备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课环节工作精细且具有针对性,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案学案与学生的学情,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备课,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2)课中紧扣目标,精准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