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范文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

篇1

关键词:谨慎性;财务分析;会计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177-02

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创新,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中体现出涵义和新的应用价值。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做出的一种反应,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但是由于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得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必要性。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仅仅从财务分析角度阐述了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管理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1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

1.1流动比率

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这一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亦即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然而在流动资产中往往有些项目在实际情况下不能很快转变为现金。从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出发,应当在计算流动比率指标时予从扣除或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扣除。另外,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中最好应加上将有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计的或有负债,如产品质量保障金、应收票据贴现、诉讼赔偿金等。

1.2速动比率

其计算公式是: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可以在当前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认为这一指标越高,债权人的债务风险越小。速动资产,在国内外会计实务中,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一般计算方法(减法)。公式是: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财政部93年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就是以这种方法计算的。

二是保守的计算方法(加法)。公式是: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可上市证券+应收账款净值(含应收票据)。

多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其中,货币资金不合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指定用途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项则要扣除长期应收款。上述两种计算方法,使速动资产计算结果有时会差别很大。因为保守的速动资产扣除了数额较大的预付账款和其他流动资产。就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列项目来看,这些其他流动资产包括其他货币资金、长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不能用于交付的偿债基金、技改基金等,这些项目的会计数字,在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衡量企业即时偿付能力更为谨慎性的指标是现金比率,它等于现金及存款再加现金当量与流动负债之比。其中现金当量为预期三个月内可收回的债券、股票投资,这个指标在分析企业财务困难,面临破产清算时尤其有用。

2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其计算公式是: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举债经营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对于不同产业、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标准,因此这一指标通常在20%左右,工业等第二产业一般在40%―60%之间,而第三产业相对较活。我国资产负债率较高有着体制上的原因,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没有破产风险,企业留利、折旧基金统一上交财政,而掌权市场的不发达又使得企业外部资本性投资少。企业要发展,只有依靠借债。作为企业债权人希望该指标越低越好;作为投资者,只要企业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成本率,负债多一点也无妨;经营者则希望有一个合理比率,因为过高会影响企业融资信誉,过低则影响企业生产扩展。

3在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中的运用

3.1应收账款周转率

其公式是: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额。

该指标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增长过快。在具体计算该指标时,分子赊销净额应为销售额总额减去销售退货损失,分母应收账款余额采用总价法核算时包括销售折扣、折让和损失准备。另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应收票据不包括在应收账款余额中,原因是应收票据事先规定付款期限。但事实上应收票据也是由赊销产生,计算应收账款余额时如不包括进去,会使相当一部分债权失去有效的风险管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用简均法,对于季节性经营单位不一定合理,年末如为淡季,该比率也有可能较高,但并不能因此说明企业效益好。因此,分母平均应收账款余额采用年内平均法计算。

3.2存货周转率

其公式是: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该指标反映在一个会计期间存货周转次数,一般越高越好。存货包括产、供、销三个方面的库存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对于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同意采用成本法,未采用比较谨慎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这就忽略了成本高出市价的情况,如长期积压的滞销、变质和破损货物。因此,按照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要求,应建立“存货跌价准备”和“商品销价准备”科目,准确计算企业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消除通货膨胀对存货计价影响,调整存货账面价值使企业存货接近现价。

3.3固定资产周转率

其计算公式是:固定资产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固定资产余额。

该指标越大,表示固定资产周转效率越高。由于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在2/3以上,对这个指标的计算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固定资产的核算关键表现在折旧方法的选取上,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普遍过长,折旧率偏低,企业折旧基金交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损耗增加,《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改变了单一的平均年限折旧方法(直线法),规定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内的四种折旧方法,使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有了一定的资金来源。

4在获利能力分析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营业收入确认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但由于“三角债”等原因使企业不能按时收回货款,导致利润虚盈,超前分配和无力垫税。企业进行短期投资,购买各种有价证券,由于股市千变万化,若按购入成本计价,反映不出投资损益,因此应采用购入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对于企业《权益法》计算投资收益。当被投资企业出现亏损,应提取投资亏损准备金,相应减少长期投资金额。

4.1净资产收益率

其计算公式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100%。

该指标实际反映企业所有者拥有资产实现收益的能力。企业净资产的主是投资者,他们最关心企业净利润。企业债务利息作为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涉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投资者通过股东大会影响经营决策者,使之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以期取得最佳的收益。从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出发,应当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时予以扣除或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扣除债务利息。

4.2成本费用利润率

其计算公式是: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该指标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投入产出的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必然首先要使成本费用最小化,企业为降低成本,缩减费用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将提高企业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

4.3每股盈利

其计算公式是:每股盈利=(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数。

这个指标是西方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标。在英国、新加坡等国还制定了专门的每股盈利会计准则。这里要注意的是:

(1)分母的计算应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如某公司年初发行1000股普通股,7月份又发行500股,则该公司当年共发行1000*12/12+500*6/12=1250股。

(2)如公司发行可转换证券,这时要考虑增加的普通股当量,即按优先股(债券)与普通股的现行市场价值之比转换优先股(债券)为普通股。如公司经营状况较好,优先股(债券)转换为普通股可使投资者获得更大收益,但此时每服盈利将被“稀释”,如果投资者购买不可转换优先股,虽然投资者没有表决权和留存收益权,仍能按照高于可转换优先股的股息获取收益。

在我国实行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要求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从会计确认来说,要求确认标准和方法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从会计计量来说,要求不得高估资产和虚增利润;从会计记录来说,要求会计指标应实事求是;从会计报告来说,要求正确编写会计报告,认真预测和披露会计风险,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会计信息资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和设要置外账。企业在具体执行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必须对其应用范围做出规定,避免企业歪曲使用,造成会计秩序的混乱,损害报表使用者的利益。恰当地运用稳健性原则是考察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保证会计信息客观性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篇2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叫做稳健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对交易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谨慎性原则的存在必要

众所周知: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而笔者认为:企业还是一个由若干利益主体通过合同而联系在一起的结合体。既然有利益主体的存在,则他们都会想方设法为自身牟利。而会计信息恰恰是各个利益主体分配利益的基础。所以,在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时,有时会有些过于激进。那么,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就突显出来了――它成为了企业内部冲突的缓冲器,在协调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作为各个利益主体中间方的经营者,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和稳健的会计处理。事实上,只有经营者理性而公平地权衡并分配经营成果给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的合作才能持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才能持久,企业也才能持久。

三、谨慎性原则的负面影响

由于谨慎性原则是一个质的限制,而不是量的测定,所以在实务操作中会存在一些随意性,使其与另外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发生冲突,而对会计计量带来负面影响。

1.与可靠性原则的冲突

可靠性原则又叫做真实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按照这一原则,对于可能发生而尚未发生的费用,是不应理会的。但是,谨慎性原则却要求会计人员对于这些费用进行确认,比如“预计负债”等。而这些项目在确认的时候,又含有一定的随意性,很容易被利用起来操控经营成果。所以,谨慎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有一定的冲突。

2.与相关性原则的冲突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而谨慎性原则专门强调“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换句话说,谨慎性原则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可以少计资产或者可能发生的收益,但不可少计负债或者可能发生的损失。比如,在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概率达到“很可能”以上的资产不能确认,而同等概率的负债却必须确认。因此,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使相关性原则大打折扣,同时令会计信息过于保守,难免会误导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所以,谨慎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有一定的冲突。

3.与可比性原则的冲突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比”二字,又体现在“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两个方面: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可比。然而,谨慎性原则却允许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这显然违反了可比性原则。比如: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进行期末计量时,同一品种的存货在不同时期随着市价的波动,其计价基础也不断改变。当本期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时,按成本进行期末计量;当某期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又按可变现净值进行期末计量。如此一来,便破坏了会计计量口径的可比性原则,使纵向可比性无从体现。所以,谨慎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有一定的冲突。

四、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需注重的事项

根据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谨慎性原则明显地带有双面性:一方面,它能够避免会计处理过于激进,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等权益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它不可避免地会带有随意色彩,为装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

所以,笔者以为:谨慎性原则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必须的,但必须在运用时有所注意。

1.充分结合财务报表与报表附注,减少谨慎性原则带来的随意性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种判断体现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中,便形成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了不同的会计信息,最终也就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以,凡是与谨慎性原则有关的主观处理而形成的报表数据,都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详细说明,使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以及可比性的影响降到最低,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通过这些会计信息做出更为明智的经济决策。

2.注重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度”的把握

谨慎性原则的初衷是减少会计处理中的过度激进,以产生更为稳健的会计信息。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有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决断。所以,要使谨慎性原则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必须提高对该原则运用的水平。而对该原则运用水平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它运用程度,也就是“度”的问题。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不足会影响其效用;运用过度也会因过犹不及而不能将其效用最大化,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法被精确地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受到误导。所以,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关键是把握这个“度”字:综合地权衡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以及可比性原则,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主观判定能力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问题对策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内容

1.会计质量要求的概念。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工作获得的价值运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有关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依据。因此,依法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转。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进,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2.会计质量要求的内容。(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性,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单位行政支出的考核、行政业绩的考核和单位的预算等,对于单位的日常费用和专项资金的管理具有搜集基础信息的作用和进行管理的基本依据。不能重视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了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了诸多问题。

2.会计信息失真。此问题的存在主要是不符合可靠性的要求,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使用的原始数据不真实;加工处理必须不符合会计政策;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信息经任何第三者在采用相同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验证的情况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的经济业务不一致,会计信息不可以真实的、完整的、中立的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

3.会计信息不易理解、不可比、不相关。此问题主要是不符合理解性、可比性、相关性的要求。事业单位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不易于理解,不利于单位依会计信息比较单位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等、不利于单位依据会计信息与其他单位进行横向的比较,不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4.会计信息不符合及时性、实质性、重要性和谨慎性的要求。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往往看不透经济业务的实质而只是反映业务的表面现象;不能够区分哪些会计信息的重要和次要往往所以问题一起抓不仅严重浪费了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使会计信息毫无重点;不能科学的估计单位的资产和收益、负债和费用。另外,极个别单位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

三、解决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措施

1.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视。单位的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单位的全面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重视涉及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财务工作和其他工作等,努力提高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2.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事业单位应该通过:(1)宣传和严格贯彻、实施《会计法》及其相关法规,并对于弄虚作假和违法乱纪行动但不怠行为给予严格处理并通报批评。(2)建立检查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账户体系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流程、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报表编制、计量和计价制度、台账制度、监督及审计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落到实处。(3)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编制、登记账簿,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账表相符,报表准确、可靠,可以验证。在当前情况下,应严格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使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同时应改进会计领域的达标升级活动,促进会计行为规范化。(4)提高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设账、依法算账、依法理财,提供质量优良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职业道德教育和财经法规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为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基础的保证。(5)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为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

3.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可比性、相关性。财务人员应清晰明了的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等,如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明确,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项目间的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财务人员应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的采用与相同或相似的单位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并不随意变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财务人员应了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使用意图,有效地整理会计信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预算、监管等需要。

4.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实质性、重要性和谨慎性。财务人员应及时的进行会计处理,避免工作一拖再拖现象的发生;财务人员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来透过经济业务的现象发现经济业务的本质并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财务人员应根据单位的发展需要和财务管理的客观需求等来划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重点关注单位的重要会计信息,但对次要的会计信息也要正确的进行处理;财务人员应充分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对于企业的资产和收益、负债和费用可能发生的增加和减少进行合理的判断;单位绝对不应该设立秘密准备进行资金帐外循环,所有经济业务都应统一核算。

参考文献

[1]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长三角》,2009(9)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我国现在已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当然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类银行的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已经形成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首,各类股份合作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各类银行主体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银行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银行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衡量各大银行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对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探讨,就是对银行披露的各种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本文重点对银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探讨。

一、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

银行业作为一群特殊的会计主体,对其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尤其特殊。国际上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业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和建议,得到各国的青睐,关于银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文件有1998年的《增强银行透明度》和《衍生产品及交易监管信息框架》,以及1999年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我国做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发展迅速,国家政府部门也及时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政策对银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要求。2006年出台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所有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第二章中的第十二条到第十九条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概括起来会计信息质量应当满足以下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这些要素要求是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所有企业的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性的规定,当然对银行业也适用。当然新《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对银行等金融企业特点对会计信息的特征进行专门的研究,所给出的信息特征也只是简单的描述。

2007年7月3日银监会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是我国对银行信息披露的最新规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第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规定披露信息。本办法规定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商业银行可在遵守本办法规定基础上自行决定披露更多信息。”和第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规范地披露信息。”,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披露规定了最低标准。

显然国家对银行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都做了必要地要求以及对信息质量的披露做了严格的规定。总之无论是巴塞尔委员会还是我国对银行业的信息披露质量特征都做了较深的研究。

二、完善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构想

在分析、研究、借鉴国内外金融机构对银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在遵守我国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结合银行业的特殊性,提高和完善我国银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在此笔者和广大的同仁进行探讨。

1.会计信息质量必备的两个条件

会计信息质量必备的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可理解性,二是成本效益原则。

可理解性是会计信息质量必备的核心条件。可理解性就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能够让相关利益者比较容易地理解其表达的真实意思。银行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广大的储户,及债务人等。相对于广大的储户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此外银行企业本来就存在业务复杂、种类繁多,业务更新快的特点,对一般人来说要想完整理解银行业的会计信息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银行业的会计信息要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理解能力。银行业的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其他行业比就显得更加重要。

成本效益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一大经济约束条件。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企业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只有获得的收益大于所付出的成本的时候,此方案才是可取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也应当符合这一原则。只有当成本小于所获得的收益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才是可行的。在这里,收益和成本的关系当然不是局限于银行本身,而是应该站在全社会的角度,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不应该限于个别的商业银行。因为站在商业的银行的角度,只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有可能增加银行的成本。

2.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

会计信息的总体目标就是对利益相关者有用。利益相关者使用会计信息的目标就是能从会计信息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都应该围绕对使用者的决策是否有用为核心。会计信息是否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总的来看,就是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真的有用。银行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须考虑到银行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组成以及他们决策的特殊性。银行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数量庞大,绝非普通的工商企业可比,构成也复杂。银行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除了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之外,还有全社会广大的客户群体,客户群体构成了银行业信息使用者的主体。所以,银行会计信息的提供也应当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例如,银行的大多数客户关注的是银行的资产质量、支付利息的能力等信息,而监管当局主要了解的是银行的风险状况、贷款的质量、资本充足度等。

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会计信息才算上是合格的,有用的。

三、关键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当将透明度作为关键的质量特征,虽然相关的法规政策没有要求银行必须将透明度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透明度可以这样的定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和银行业相关信息披露的要求,采取一种得到普遍认可的方式,通过各种公共媒体,能够让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方便的获取全面、公允、可靠、真实、及时、可比、重要的会计信息,并能够据此熟悉与评价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相关的风险。

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关键特征是对银行业会计理论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我国改进和完善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会计信息透明度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综合、全面的概念,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执行、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信息披露和监管。会计透明度应当包含以下两层含义:一、透明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质量特征,透明程度需要考虑上述八个方面的要求。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高效、低成本的获得能够反映银行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经营风险水平的信息。

四、重要质量特征的构建

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是对质量特征的透明度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1.可靠性和相关性

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客观的。会计要素计量的结果与它的反映的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一致。对银行业来讲,金融业务及信息复杂多样,要可靠的反映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银行业的交易几乎都是“无形”的,如何真实客观的表达,变得十分复杂。我们可以认为,当会计信息没有明显的遗漏和重要的错误,能够真实合理的反映其反映的事实,以供利益相关者使用,信息就是可靠的。

相关性指的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情况与利益相关者使用的目的相关联。通常认为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或者至少能够影响使用者的决策能力。银行业应当披露更广泛的信息。因为银行业业务繁杂,所开展的业务也越来越杂,兼营和混合经营日趋普遍,使银行业的业务比普通工商业更加复杂多变。只有努力掌握好相关性,以恰当的方式披露尽可能多的银行业的相关信息,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当然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当两者发生冲突时,相关性必须服从可靠性,以可靠性为核心。再多的会计信息相关性也是以可靠性为前提和基础的。

2.谨慎性和重要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银行等金融企业具有金融资产众多、资金流量大、风险高、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在其财务报告中强调谨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谨慎性实际可看做可靠性的进一步延伸,谨慎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进一步外延。

重要性要求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也就是要求那些比较重要的项目做详尽的披露。重要性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补充限制。银行业信息数量大,会计信息存在多余的问题,如把任何信息都予以披露,必然会对重要的信息产生冲击,削弱其他重要信息的关注度。重要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银行应根据自己业务的具体情况,根据经验对重要性做出披露。鉴于银行业务的复杂多变、数量巨大,因此应当充分利用重要性原则,对什么信息详细披露,什么信息简单披露做出合理的安排。重要性也可以看做是相关性的延伸,是对可靠的信息做充分而不多余的披露。

3.及时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和延迟。及时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极大,过期的信息很可能对信息使用者没有了使用价值。尤其是对银行业来说,每天资金流动量极大,交易速度非常迅捷,资金营运周转飞快,必须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的披露。

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对银行业而言,相同规模与类型的银行相比才有意义。

本文认为以决策的有用性为银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目标,将透明度作为关键的质量特征,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作为一些重要的质量特征。如何将会计透明度的抽象特征转变为可量化的质量特征,以及如何将会计透明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相互联系起来是银行业未来会计信息披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英明 刘 昂:对构建中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设想[J].理论研究,2012(2).

篇5

【关键词】现金流量 利益相关者 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相关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作为确认、计量及报告的依据,做到各会计要素及其他有关信息的如实反映,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利益相关者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具有反馈和预测价值。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最主要的质量要求,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不经济决策,而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根据不相关的会计信息做出决策。因此只有同时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才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二)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理解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要求,是可靠性及相关性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

(三)可比性、及时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可比(纵向可比性),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性),针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两组会计信息的比较进行决策,体现了相关性和可靠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及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确保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及传递的时效性。相关及可靠的会计信息一定要满足及时性的要求。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及报告,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能够控制其未来的经济利益,应该视为承租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实质重于形式也是可靠性的一种体现。由此可见,可比性、及时性和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信息的补充质量要求,对可靠性和相关性起辅助作用。

(四)重要性、谨慎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有关的重要交易和事项,这些交易及事项足于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企业只需要详细披露重要的会计信息,不必对所有的会计信息进行详细披露。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及报告过程中持有谨慎态度,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由此可见,重要性及谨慎性是会计信息的约束性要求,对可靠性和相关性起约束性作用。

综上所述,可靠性及相关性是最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其余六项要求都是为可靠性及相关的。所以可靠性及相关性可以选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

二、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需求

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是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投资者关注的是资本的保值与增值、企业的盈利性与风险性,债权人关注的是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管理人员关注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综合经营业绩,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等。普通员工关注的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及职工福利等等。政府部门主要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经营的合法性与舞弊的可能性。虽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都很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及相关性要求。

三、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及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证并发表审计意见,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类型来判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作为可靠性的评价标准。

众所周知,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确定的,它可以排除权责发生制涉及会计估计的影响。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不同,基于现金流量视角可以从现金流量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及盈利质量三个方面来评价相关性,进而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一)偿债能力

1.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为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现金流量表“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项目获取数据。该指标数据越大,说明流动负债的现金资产保证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2.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数据越大,说明流动负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资产保障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3.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本期到期债务本息的比率。该指标数据越大,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支付本期到期债务本息的程度越高,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该指标的理想值应该大于1。

4.利息现金流量保障倍数。利息现金流量保障倍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该指标数据更加稳健保守,值越大偿债能力越强,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二)支付能力

1.股利现金保证比率。股利现金保证比率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现金股利的比率。该比率越高,支付现金股利的保证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2.现金充分性比率。现金充分性比率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之和与债务偿还额、资本性支出额、支付股利及利息额之和的比率。该比率必须要保持1以上,才能满足支付各项现金的需要。该比值越大于1,现金越充裕,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

3.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比率。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三)盈利质量

1.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该指标能够剔除提前确认收益而长期未收现的影响,比净资产收益率更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该比值越大,盈利质量越好,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2.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利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比值越大,则企业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3.盈利现金比率。盈利现金比率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每实现1单位的净利润,来自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净额的支撑份额。如果比值小于1则表明净利润中有未收现的收入。该比值越大,盈利质量越好,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4.销售获现比率。销售获现比率为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获取现金的能力,该比值越接近1,说明企业的销售形势越好,信用政策越合理,盈利质量越好,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参考文献

[1]部莉B.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2).

[2]吴建军,汤晓梅.利益相关者导向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J].财会通讯,2010,(34).

篇6

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存在着共同和差异化的信息需求,共同的会计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都较为关心企业规模大小、企业发展方向和潜能等。此外,主要利益相关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会计信息有着独特的个性化需求:

(一)投资者的会计信息需求

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是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利益分配,需要获取企业盈利能力、权益结构、营运状况,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信息。他们还关注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经营业绩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是可靠性、完整性和相关性。

(二)债权人的会计信息需求

企业债权人分两种,一是金融机构,二是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债权人。与投资者相比,债权人在企业利润分配中对企业的要求权是不同的,他们主要关注债权是否能及时、足额收回,需要关注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风险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债权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是可靠性和相关性。

(三)经营者的会计信息需求

作为企业管理者和受托方,企业经营者需要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要对企业运营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他们所需的会计信息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从整体角度看,经营者较为关注企业的偿债、盈利、运营及发展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经营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是完整性、相关性、及时性、重要性等。

(四)职工的会计信息需求

职工通过投入人力资本来获取企业支付相应的报酬。他们需要通过分析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工作岗位是否稳定、薪资报酬及福利是否具有竞争性、自身未来发展前景等信息。因此,职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是可靠性、相关性。

(五)政府的会计信息需求

政府担负着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确保经济稳健运行的责任,代表的是社会公众利益,主要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在企业得到贯彻执行,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因此,政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是可靠性和完整性。

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需求

(一)第一层次———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使用。这里要假定利益相关者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能够并愿意花时间来研读企业财会信息。

(二)第二层次———有用性

有用性涵盖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及时性、可靠性、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仅让人看懂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用,即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作出最优决策。衡量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相关性;二是可靠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经济决策需要相关,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可靠性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做到相关性,同时,需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作出权衡。

(三)第三层次———补充性

补充性涵盖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首先,在实务中,利益相关者不要求会计信息面面俱到,而是需要对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反而可能影响决策。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结合实际,从交易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其次,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在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是否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是否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最后,利益相关者还关注企业是否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是否真正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 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 相关性 可靠性

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的桥梁。它为财务报告目标服务,对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起着约束作用,同时也是衡量财务报告质量高低的标准。FASB提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是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信息必须具有这两项首要质量,才能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具有有用性”。因此,这里主要探讨相关性与可靠性。

一、相关性与可靠性

1.相关性

相关性就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满足相关性要求企业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考虑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不同的信息需求,但这并不是说会计信息必须满足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实际上,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从根本上讲,只能够是一种通用的会计信息,是在考虑各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的基础上提供的,而不同的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还需要对企业提供的通用的会计信息进行恰当的分析、整理和理解。

会计信息使相关的,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的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因为投资者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反馈价值就是指投资者在获得会计信息后,能够修正以前认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便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不及时地会计信息是无用的信息。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不受错误或偏向性的影响,能够真实的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内容。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中立性、完整性和谨慎性。所谓的公允披露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所谓的中立性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所谓的完整性是指要求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动情况,数字计算准确;所谓的谨慎性或稳健型,是指存在若干种备选方案时,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应从中选择一种不高估企业的收入和资产、不低估企业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最终确保不高估企业的净资产,也不导致利润虚盈。

3.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1)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①美国的SFAC将相关性与可靠性并提,但是,透析美国一系列关于财务报告改革的系列文献后不难发现其更倾向于“相关性”。

②英国的《财务报告原则表述》,认为在满足基本可靠性之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会计信息披露应该从可靠的信息集合中选择最相关的信息。

③葛家澍(1999)也认为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在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中,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即使在公允价值得到日益应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相关性、可靠性――两难的选择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可靠性,它们总是在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

二、信息质量实现的限制和约束条件

1.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提供一项会计信息时所带来的效益,应该对比提供会计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只有在确保效益大于成本时,提供会计信息才是值得的。

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 应该区别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从而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成度以及不同的会计披露政策。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该单独反映,并通过会计信息进行重点说明;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信息进行合并反映。

三、我国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

在我国2006年2月15日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这说明:(1)客观性是最高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客观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2)相关性是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在这里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相关性结合起来可以协调传统观点中关于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3)明晰性、可比性、及时性是会计信息次要的质量特征。明晰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简明、易懂、准确、清晰能简单明了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可比性,说明应尽可能减少备选的会计方案;及时性,是指任何信息如果要影响决策,就必须在决策之前提供,否则便成为无用的信息。(4)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有用性的前提。实质重于形式,说明对一项交易或事项的报告,必须反映其经济实质而不能只反映其法律形式而导致错报、误报;谨慎性,说明在准则与制度允许选择的前提下,宁可多报可能的损失,而不多报可能的收益;重要性,说明它对决策不是无足轻重。由于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包括客观性、明晰性)、中立性、完整性和谨慎性。可见,我国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是可靠性与相关性,可靠性,说明信息必须真实公允;相关性,说明信息必须导致决策的差异;重要性是有用性的前提,效益大于成本是选择信息的约束条件。因此本文认为,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一种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能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两个方面等量齐观时,我们的选择应该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可以将相关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质量标准,将可靠性作为首要的质量标准,以相关性统领可靠性,以可靠性作为相关性的保障,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和谐统一,打破两者矛盾对立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M].2006.

[2]朱元午.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会计研究.1999.

[3]谢诗芬.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纵横谈[J].时代会计,2003.(4):12.

[4]廖洪.浅论会计目标与会计理论结构[J].财会月刊,2000.(18):4-5.

[5]葛家澎.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82.

[6]FABB. Busines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Challenges From The New Economic,2001.

篇8

关键词:XBRL;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XBRL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等领域得以推广和应用。会计信息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的基础,所以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虽然XBRL在我国起步较晚,处于初级阶段,但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XBRL应用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要明确XBRL应用的重要性,不断推动XBRL应用的发展,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帮助上市公司更好的经营、管理、决策。

一、XBRL相关理论

1.XBRL的定义

XBRL中文名称为可拓展商业语言报告,是在可拓展标记性语言XBL的基础之上由美国会计师霍夫曼提出的一种规范的计算机语言。以互联网计算机为操作平台可专门用于企业财务报告、商业数据之间的交换和使用,可以一次定义,重复使用。XBRL在数据元素之间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语言,使信息在交换的过程中加强上市公司网上财务报告披露。由于可拓展商业语言报告还处于发展阶段,各国家、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目前世界各国没有对XBRL形成一个统一、规范、准确的定义。

2.XBRL技术结构

XBRL应用由XBRL技术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三大部分构成。XBRL技术规范是XBRL应用的纲领,是XBRL分类标准的基础,明确规定了XBRL的分类标准和建立XBRL实例文档的要求。XBRL分类标准是对数据进行定义生成XBRL实例文档的关键,分类标准包括定义、计算、标签、展示、参考链接库。XBRL实例文档是具体的财务数据实体,通过数据和标签把财务信息直观的显示出来。

3.XBRL现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

2003年我国开始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引用XBRL应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为试点探索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中的应用。2005年10月26日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获得国际认可,中国开始向国际XBRL应用标准靠拢。2007年12月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XBRL组织的正式成员。从开始了解XBRL到加入XBRL组织,我国财政部、会计单位、会计协会等一直为发展XBRL应用努力着。我国XBRL应用起步较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不充分,今后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定义

根据国际化标准,会计信息质量是为了满足使用者需要的所有信息总和。包括表面上量的要求和内涵中质的要求。会计信息数量一定充足客观,确保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比较使用;同时会计信息的质一定要准确有用。会计信息质量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参考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者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效率,关乎着企业的发展。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的重点,给上市公司对财务信息的使用、决策提供一个衡量标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八个部分。

3.会计信息质量新发展

会计信息透明度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新发展,1994年美国证券交易会前主席提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概念,认为财务会计信息在报告、披露的同时应加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会计信息质量透明度包含了真实性、可靠性、重要性、全面性等发面的会计信息,要求会计信息表述简单清晰、易于理解。

4.传统财务报告缺陷

传统的财务报告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参考。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变化,传统的财务报告不再满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往往对相同的会计信息有不同的需求,传统的财务报告只是一个传递过程不能充分显示会计信息的价值。而且会计信息传递时间长,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要求,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会计信息容易丢失、人为造假。财务会计信息报告中的披露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情况。

三、XBRL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影响

1.XBRL对可靠性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信息是手工做账,容易出现误差或者人为更改的现象。XBRL应用存在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之中,随着上市公司日常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而发生。计算机自动将日常交易事项归集的XBRL应用的财务报告中,XBRL应用直接对外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由于真实数据已经,后期企业财务人员不能对已的数据进行篡改,更不能人为的粉饰财务会计报告。XBRL应用减少了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漏洞,增加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取数据。财务报表在生成的过程中,每个数据都由XBRL应用检测,做到了会计信息不重复、不缺失。

2.XBRL对相关性的影响

相关性要求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与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决策相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量比较大,利用传统手段查找会计信息费时、费力,而且查到的结果也并不准确。XBRL应用利用标签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标记后,使得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分类、查找、筛选,去掉没有用的会计信息,准确获得和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另外,XBRL应用分类标准帮助财务会计信息报告进行分类,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XBRL对可理解性的影响

可理解性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易于被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XBRL应用生成实例文档可以通过浏览器、WPS、记事本等多种方式直接阅读理解,摆脱了需要特殊软件才能打开的限制。当遇到不懂得元素、标签或名词时直接利用超链接进行查阅,可进行深度理解。XBRL对会计信息进行了细化,增加的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信息之间的关系会清晰的反馈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便理解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和状况。

4.XBRL对可比性的影响

可比性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在横向、纵向之间均可比。XBRL所提供的信息是由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所划分的,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可对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均记录与XBRL应用中,勾选中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可以在表格、图像中形象的对比会计信息。同一时期,不同企业的会计也是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分类,各个行业均有自己的XBRL分类标准。XBRL应用网络财务报告中,各公司的会计信息可以在网上交换,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5.XBRL对重要性的影响

重要性要求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应该是所有重大事项。XBRL通过计算机输入更多会计信息,使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查找对自己重要的会计信息,转化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的方式,排除不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

6.XBRL对谨慎性的影响

谨慎性是一种标准的职业判断,要求不高估资产收益、不低估负债费用。上市公司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需要会计人员的这种职业判断,准确性难以确定。XBRL应用是计算机语言,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职业判断,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加强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

7.XBRL对及时性的影响

XBRL应用的会计信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缩短了财务报告编制,时间简化了程序,整体上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效率,实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其次财务会计信息之间不需要传递,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的获取所需会计信息,做出正确、合理决策。

四、完善XBRL在上市公司的应用

1.制定统一的XBRL行业分类标准

XBRL应用在国际上发展水平趋于完善。各国家各地区因发展水平不同,有自己独特的行业分类标准,国际上的XBRL分类标准不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我国由于XBRL应用的试点不同,现有三大主流的分类XBRL标准。首先应该统一财政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三大分类标准。然后应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制定各行业的XBRL分类标准。由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成立领导小组,专业调研、讨论、制定分类标准。制定XBRL行业分类标准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为此,要有目标、有准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2.加强XBRL应用在上市公司的推广

我国有很多上市公司,但是认识、了解XBRL应用的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为此,财政部和证券交易所应该在上市公司中多增加XBRL应用的试点,对上市公司开展免费的XBRL课程,广泛宣传、讲解,加强上市公司对XBRL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上市公司切身实际的感受到XBRL应用的优势。对比指出使用XBRL应用会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不使用XBRL应用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成什么弊端。让上市公司自觉接受XBRL应用,主动学习XBRL知识。加强XBRL应用的实践指导,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

3.加强XBRL应用与审计相结合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与审计报告脱离,XBRL应用的真正优势是披露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在XBRL应用中设置会计科目,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多参考XBRL应用的财务报告和实例报告。

4.培养XBRL应用专业人员

财政厅应该设立XBRL专业考试,对通过XBRL考试的人才颁发XBRL专业证书,让学生认识到XBRL知识的重要性。各高校应该开展XBRL专业知识理论课程,在校期间模拟XBRL应用在上市公司的安装、控制等具体操作,校园招聘时对上市公司输出XBRL专业人才。上市公司应该培养既有会计知识又有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聘请XBRL专业人员不定期的对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财务人员熟练应用XBRL知识。保障XBRL应用在企业的正常运行。

5.提高XBRL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

加强XBRL软件程序的开发,上市公司必须与软件开发公司相互交流。上市公司可以免费试用XBRL软件,但需要反馈XBRL软件的不足及弊端,通过上市公司的反馈,软件公司及时调整、改善XBRL应用软件。学习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开发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XBRL应用软件。

五、结束语

XBRL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上市公司全面实现XBRL的应用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XBRL应用推动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变革,我国上市公司应该随着XBRL的发展而发展。通过XBRL应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具体研究,我们认识到了XBRL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利影响。希望进一步完善XBRL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倩.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4(3).

[2]牟璇霖.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M].山东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5).

[3]赵波.浅谈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1(10).

篇9

[关键词] 资产减值 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后本文简“称新准则”)。新准则中《CAS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除存货及归入金融资产的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外,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之一的相关性要求(众多研究发现,投资者更需要这一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用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最符合会计报表使用者期望的情况是:数量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数字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公司资产的毁损状况,以便投资者对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做出正确地判断;质量上,既能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同时也要能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笔者认为,资产减值禁止转回,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盈余管理的空间,迎合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这一点学术界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但并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

一、资产减值准备禁止转回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

1.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可能会更倾向谨慎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一旦确认,在以后就不得转回,出于利润最大化需要和纳税的考虑(由于资产减值无税前抵扣功能,使得企业的经济后果出现大幅减值),会计人员在计提资产减值的时候会更加谨慎。“谨慎计提”的倾向,使得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禁止转回的初衷遭遇背离,外部报表使用者渴望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良好愿望被辜负。

2.盈余管理的新方式将进一步降低会计信息相关性

新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不得转回,而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委托贷款等短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仍允许转回。因此,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可能将成为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

3.“判断”与“估计”将继续充当盈余管理的手段

新准则运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适应会计域秩序的动态性,以最大限度在减少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实际上,对于长期资产减值比较复杂的未来现金流量和公允价值的判断,只有寻求专业的资产评估师机构的帮助,才能得出恰当的减值金额。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些“判断”与“估计”成为了违规性失真的重要载体。此时,禁止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又有何意义呢!禁止转回这一规定反而为“拒绝改正错误”提供了合理的借口。

二、长期资产减值在价值恢复时应适当允许转回

1.资产减值禁止转回,使得减值资产在价值实际得到恢复时,其价值被低估,真实的盈利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认可,在财务报告中也没有得到体现,从投资者决策角度来说,资产减值禁止转回,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辜负了他们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期望。

2.从理论的角度看,“完全”禁止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是不完美的。按照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只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及其两个确认条件,都应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当减值资产价值得到恢复时,会计应当重新将其确认为资产。否则,与资产的定义相矛盾。

3.在长期资产中部分资产减值在符合既定条件情况下,应合理的予以确认。以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为例,由于这几种资产的价值很可能在计提以后得到恢复(在实务中确实存在转回的多种因素,如:固定资产的价值很可能因通货膨胀、周围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大幅回升),如有确凿证据(如能够提供资产评估报告等)表明资产有明显增值的话(比如可将“明显增值”定义为公允价值超过账面净额20%以上时),可以将减值在计提范围内予以转回。

4.应当尽力采用经济学中全面收益的观点,以使企业中的资产的价值得以充分的表达,以使投资者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以便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综上,笔者认为新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禁止转回,理论上,厄杀了资产价值的公允表达;实质上,没能根除企业盈余管理空间。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资产减值的规定应尽快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放弃这一“特殊的规定”,让资产的价值得到真实、充分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年第1期

[2]敖德萨: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完善与改进[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3]李晓霞:资产减值禁止转回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及启示[N].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蒋基路:资产减值会计实证研究――文献综述与研究空间[J].会计之友,2007年第9期

[5]李郁明:资产减值会计若干问题评析[J].四川会计,2003年第11期

[6]陆正飞、代冰彬:资产减值:稳健性与盈余管理之争[J].财会通讯,2007年第9期

篇10

关键词:谨慎性 财务指标 关键字的使用 Basu理论 投资者决策

一、引言

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对股票进行投资,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目投资,而会寻找一定证据支持自己的投资选择。作为外部用户,投资者使用财务报表来制定财务决策,其中关注的主要是企业的盈利性。他们对企业盈利性的判断主要是通过阅读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得到的。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是市盈率,而决定市盈率高低的每股盈余(EPS=利润,总股数),而财务报表上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的计量,由此可见,财务报表数据会影响其决策。而投资者利用这些基本的财务和会计信息进行估值时,会计信息是否能够充分地体现企业的盈利状况呢,这体现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如今,越来越多人关注财务报表文字的使用,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通过对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尤其是关键字进行分析,从而判断企业会计信息的反映经济能力的质量。而企业对财务报表关键字的使用也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可见,企业会计信息的谨慎性水平最终能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二、谨慎性在企业会计信息中的体现

会计谨慎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美国的FASB在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它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一个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者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不乐观的估计数”。

(一)财务报表数据。财务报表项目,尤其是收入和费用类的计量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上的利润一栏。会计谨慎性要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合理地高估费用类项目,低估收入类项目,以此防范企业虚增利润。对于遵循严格谨慎性以降低税收或其他目的的企业,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真实的经济能力。而且,根据Basu理论,企业利润对收入的“坏消息”的反应要更加快,此时,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依靠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可能得出不利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出于获取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和借款的目的或者是由于企业管理者乐观预期导致的自身谨慎性意识不足,企业经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低估了费用类支出,高估了能取得的收入,并且日复一日经过长时间的累计,最终企业财务报表上虚增利润。此时,投资者利用财务信息也可能得出不利于自身的投资决策。

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包括潜在的债权人和所有者主要使用财务报表来制定财务决策,通过阅读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由此经过简单计算得到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性。而企业盈利性正是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的计量,所以,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收入和费用项目的谨慎性会最终影响其决策。并且,当企业对频繁发生的项目的选择了不恰当的谨慎性水平,谨慎性造成的偏差会因项目金额的基数较大、周期较长,造成非线性增长,偏差结果不容小觑,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较大影响。

(二)财务报表关键字的使用选择及频率。此前,学者们多是从乐观性、确定性、易读性的Z言分析唯独对财务报告进行评价,没有考虑企业披露的实质性内容。随着我国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财务报表编制者对于关键字的使用也会有更加严谨的选择。从而关键字的使用偏好和出现频率,体现了管理者对财务报表的态度。投资者可以通过语义分析解读企业披露的实质性内容,将其隐含表达的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财务报表中关键字的使用,表达的是企业管理者关于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会计信息的信心。财务报表编制者根据较高的谨慎性水平编制的财务报表时,关键字的使用包括披露的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表达的财务报表编制者和管理者的语气,情感,程度等的语句可以更加真实地呈现财务状况,传递经营成果等信息。而关键字使用的频率则体现了财务报表编制这对财务报表的保证程度,若同一评价性词语无论是正面性评价还是负面性评价多次出现,则可能表明了财务报表编制者的真实态度。

对于财务报表的关键字,外部使用者关注仍然较少,报表编制者的重视程度也还不够,学者们对其关注程度则会越来越大,这为投资者们甄别和判断财务报表种语言尤其是关键字的使用是否反映的企业经济能力将有大大的益处。也反映了外部财务报表财使用者对报表中关键字的选择和频率等的忽略可能也会造成其错误的投资决策。

三、分析和结论

篇11

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是建立现在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而有效的会计管理模式,将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探析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为了更好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又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小企业除外)各项经济业务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基本准则和16项原有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增了22项具体准则。

(一)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如果国家是投资者,债权人,那么国家也和其他投资者本文由收集整理,债权人一样,从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中了解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并作为决策的基础。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鉴于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因此,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

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如果将企业会计信息中的某一项内容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则该项内容就具有重要性。

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具有时效性。

(三)会计计量要求

现在企业会计制度有5种会计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净现值,由于篇幅有限,不在一一细述。

(四)会计报告

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二、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

会计管理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会计模式的外在表现和直观反映。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1、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务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比如当前集团企业实施的“收支两条线”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贯彻落实。

2、集中财权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务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比如富士康集团分别设立事业部经管部门和全球账务处理中心,事业部经管部门负责各项会计业务的审核,而全球账务中心直接向集团总部回报,负责各项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大功能有效的进行拆分,加强了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减少了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

(二)会计管理模式探析

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综观企业现行会计管理大致有三种模式。

1、分散型管理

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第一线。其优点是有利于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对责任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坚持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缺点是容易口径不一、重复遗漏,需要着力协调。

2、交叉型管理

会计人员由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业务由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类似于矩阵型管理。其优点是有利于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了解企业最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严格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和相关政策。缺点是管理体制上的这种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现对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难时就互相推诿,易造成工作混乱。

3、统一型管理

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统一由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其优点是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它的特点是各责任单位核算机构是企业会计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会计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各责任单位服务,同时执行好会计职能。缺点是不利于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不利于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被责任单位排除在企业经营管理之外。

(三)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与经营责任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策略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造。

1、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之间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会计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并创造条件调动这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会计人员的年度继续教育,企业应积极给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

2、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比如会计部门组织架构的设置,应结合企业经济业务特点,使会计人员能够全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会计部门能够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完整信息。

3、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由于知识型企业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将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需要增加报表披露的次数,缩短公布报表的时间间隔,如提供季报、旬报、周报等,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经济决策。比如企业实施的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年度预算,季度预测,月度滚动预测等,加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篇12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其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

A. 及时性 B. 历史成本 C. 谨慎性 D. 配比性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要素范畴的是(D )。

A.销售商品收入 B.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 D.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

3. 由于(A ),导致了各种应计、递延等调整事项。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配比 D.客观性

4. 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横向可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C )。

A.客观性 B.配比 C.可比性 D.一贯性

5. 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遵循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D)原则。

A.可比性 B.重要性 C.相关性 D.实质重于形式

6. 下列各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化的是(B )。

A.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B.投资者投入资本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7.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C )。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委托代销商品 D.预收款项

8. 下列计价方法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是(B )。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个别计价法 B.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C.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 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平均法

9. 关于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损失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B.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C.损失只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D.损失只能计入当期利润,不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10. 关于收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C.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D.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能引起资产与负债同减的有(AD )。

A.支付现金股利  B.取得短期借款C.盈余公积补亏D.以现金支付职工工资

2.下列各项,属于资产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ABC )。

A.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B.被企业拥有或控制

C.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D.具有可辨认性

3.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项目的有(BD )。

A.应付账款B.应收账款C.预收账款D.预付账款

4.下列各项中,企业能够确认为资产的有(ACD)。

A.融资租入的设备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已收到发票,但尚未到达企业的原材料D.委托代销的商品

5.下列属于中期财务报告的是( BCD )。

A.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B.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C.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D.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6.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有( AC )。

A.会计基本准则 B.会计法 C.会计具体准则 D.公司法

7. 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BC  )。

A.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作自有资产核算 B.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C.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D.将长期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

8. 下列业务事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变化的有(AD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收回应收账款 D.取得长短期借款

9. 下列项目中不应作为负债确认的有(CD )。

A.因购买货物而暂欠外单位的货款

B.按照购货合同约定以赊购方式购进货物的货款

C.计划向银行借100万元

D.因经济纠纷导致的法院尚未判决且金额无法合理估计的赔偿款

10. 可靠性要求做到( AB  )。

A.内容完整  B.数字准确  C.资料可靠  D.对应关系清楚

11. 相关性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ABC )。

A.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B.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C.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D.满足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12. 在有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下列事项符合谨慎性的做法是(BD)。

A.设置秘密准备 B.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C.充分估计可能取得的收益和利润 D.不要高估资产和预计收益

13. 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CD )。

A.实质重于形式 B.重要性 C.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D.配比原则

14. 下列各项收到的款项中,属于“收入”的有(AC )。

A.出租无形资产收到的租金 B.销售商品收取的增值税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出售无形资产所有权收到的价款

三、判断题

1.如果某项资产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也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

2.在企业负债金额既定的情况下,企业本期净资产的增减额就是企业当期的利润额或发生的亏损额。(√ )

3.按照谨慎性要求企业可以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因此企业可以任意提取各种准备。(× )

4会计核算的可比性要求之一是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

5. 对于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详细反映,对于不重要、不会导致投资者等有关各方决策失误或误解的交易或事项,可以合并、粗略反映,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 )

6.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单位都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算。(× )

7. 利润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取得的经营成果,因此它不应包括企业在偶发事件中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

8.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

9. 出售无形资产取得收益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所以,它属于准则所定义的“收入”范畴。( × )

10. 在企业负债金额既定的情况下,企业本期净资产的增减额就是企业当期的利润额或发生的亏损额。(√)

篇13

关键词:企业;事业;会计准则;比较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2007年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实现了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全面提升了我国会计发展水平,标志着我国会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13年开始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两者都是依据《会计法》制定的,并在会计基础理论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事业单位主要使用财政资金,并以非盈利为目的,其会计准则与企业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总则、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方面对两个准则的差异作一比较分析。

一、总则方面的不同

(一)适用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二)准则体系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没有建立具体准则,具体核算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

(三)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行业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范围另行规定。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参照国际财务会计公告惯例,共列举了八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则列举了六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首次将全面性原则列入其中。两者的差别在于企业会计准则增加了谨慎性(即稳健性)和实质重于形式要求,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没有提及这二个要求。

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赚钱,同时也要强调对风险的控制,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以谨慎性要求来作出职业判断,以应对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需强调谨慎性要求,因为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均来自财政拨款,对市场依赖性不大,没必要突出强调谨慎性要求。

三、会计要素方面的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费用)五大要素,首次考虑到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故将费用纳入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两者之间尽管要素名称相同,但含义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一)资产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二个定义中的几字之差凸显其中的差别,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是由政府财政资金投资形成的,单位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处置权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事业单位的资产定义为“占用或使用”,而不是“拥有或控制”。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首次在资产构成项目中增加了“在建工程”,既体现了会计信息全面性要求,也为将基建项目并入财务“大账”提供了依据。

(二)负债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三)所有者权益和净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是企业追逐的目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为适应部门预算管理要求,首次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单位净资产仅作为单位运行的结果列支,不是最终的经营目的。

(四)收入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五)费用和支出(费用)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支出或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四、财务会计报告构成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首次引入“财务报告”概念,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包括会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见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只有充分了解这两个会计准则,才有助于财务工作者游刃有余地处理各项财务工作。

篇14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

一个一直以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姑娘竟然在尚未成年之时香消玉损,留给世人无尽的惋惜和不解。在她光鲜纯洁的外表下隐藏着太多太多的秘密和谎言。

轰然一声,安然帝国的大厦顷刻间变为一堆废墟,让人没有一点心理准备,这一切简直就是“9.11”事件的翻版。不同的是后者引起了民众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而前者则让人们开始怀疑国家的经济体系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

安然,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而就是这样一家被光环笼罩的能源巨擘在短短几个月内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能源金融界的一场地震。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一个企业的倒闭本不是什么可怕的事,然而它背后隐藏的盈利方式以及看似合法的融资手段才真正让人毛骨悚然。

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关联企业集团,共包括了3000多家关联企业。通过这些关联企业的“对倒”交易创造了神奇的收入和利润。对于公司来说,不管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股权融资分散了公司的决策权,债权融资又会导致公司资信等级的下降,任何一种影响,安然都不打算接受。为此就为关联企业的诞生注入了动力,它建立的目标是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控制最多的公司。假设安然51%绝对控股A公司,再由A公司51%绝对控股B公司,相当于安然通过25.5%的股份就控股B公司,以这种方法达到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美国会计准则中规定:只要非关联方持有的权益价值不低于SPE(特殊目的实体)资产公允价值的3%,企业就可以不将其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报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财务舞弊,安然的两个特殊目标实体发展下的众多子公司的报表就不纳入安然的会计报表,本质上就意味着安然的巨额债务没有入账。

然而凭安然一己之力是无法使如此高风险的模式平静的运行,而为小姑娘穿上漂亮连衣裙的真实安达信这个恶婆婆。

然而,经过了这一切后,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下游回首,安然与安达信唱的这出双簧应该给我们的会计信息质量带来那些反思。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从安然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提供的报表违反了多项上述特征,首先是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以及重要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显然,安然公布的会计信息既不可靠也不完整,而且故意隐瞒了负债信息,投资者的判断因其变得盲目、不准确。经过调查,安然的合伙公司大多被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次,他违反了实质重于形式特征。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在安然公司复杂的财务操作中,账面上看似合法,然而反映在报表上的数据却隐藏了最重要的实质。可以说这也是他们钻了法律与会计准则见的漏洞。

最后,违反了谨慎性特征。

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在安然事件中几乎无谨慎性可言,他们公然作假,以此谋求公司激进式的发展。在东窗事发后,安达信甚至销毁审计工作底稿,妨碍司法调查。这一切都是对谨慎性裸的践踏。

“安然”已去,而留给我们的教训依然栩栩。在美国因安然事件反思股权激励制度的时候,中国正在开始一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革命。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构造自己的高管股权激励计划,有先行者已经操作完毕。即使有国家相关规定出台,但按以往经验我们可以预计,财富效应会激励出上市公司空前的创新热情,创造性地绕过那些政策阻碍。这就给我们的监管部门,审计部门提出了莫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我们会计相关从业人员的一次考验。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我们发展路上绕不过的磐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