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

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篇1

[关键词]专业方向课 课程模块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23-02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经贸活动更加频繁、领域更加广泛。因而,在外贸经济活动中,只有理论知识基础而缺少实践能力的外贸工作者很难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国贸的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为例,探讨具有大致就业方向而非确有具体就业职位特性的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力图深化模块化教学在国贸专业或其他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学生认知某类工作的实践技能。

一、模块化教学方法

刘学超等专业课教学者体验到,模块式教学适合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帮助其掌握专业技能。这些采用模块化教学的老师的理论依据皆缘于模块式技能培训、能力本位教育这两种表性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式技能培训。这种模块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学发起者全面掌握授课对象工作单位的规范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的内容;然后,教学承担者按照单位现有岗位设置岗位模块,再根据各岗位需要的行为、知识、技能等要求的不同,设置更为具体的功能性小单元模块;最后教育培训者以模块为基础,模块单元为基本内容对各岗位单元内容展开教学大纲、学习时间、学习考核等的设置。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块化教学的优点是:立足职业岗位需求,缩短培训与就业的距离;帮助选修最感兴趣和最为需要的内容,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模块短小、目标明确,利于保持学习热情;增删模块或单元以调整内容,保证培训内容总体上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模块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学发起者全面掌握某具体职业或岗位的核心职责、典型问题、职业工作环境等岗位描述;然后把工作任务目标分解给予其相关的工作人员,使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具体而清楚;最后根据分解的这些任务及它们的各种灵活组合,教育发起者准备需要传授的知识及技能,并把这些内容串联成各种教学模块。能力本位教育的长处是:提高学生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对学习者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管理科学,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能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顺利达成。

这两种典型的模块教学方法的共性是注重实用和能力,前者着力于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后者着力于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故而,国贸专业方向课的模块化教学应综合它们的优点和长处,构建自己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二、国贸专业方向课模块教学的构建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是一些高校国贸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跨国公司的有关理论和初步认知经营管理实务。其学习所需知识结构为,一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二是具有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相联系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是具有外贸法规、财政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应到达的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组织管理能力、财税管理能力、国际营销能力、经济交易管理能力等。依据上述目标、知识结构、能力要求,提出以下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块。

(一)专业方向基础模块

专业方向基础模块是学习专业方向课的模块基础,分为专业方向简介、专业方向理论、专业基本技能三大分模块,其具体构成见表1。

(二)专业应用模块

专业应用模块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程模块,可分为全球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工商管理基础、国际规范五大分模块,其具体构成见表2。

(三)专业拓展模块

专业拓展模块主要由毕业论文写作模块、就业单位提前实习模块构成。它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理论分析,培养理性观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二是用所学书本知识去印证实际工作活动如何展开,促其思考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异同,深化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开发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潜在的创造力。

毕业论文写作模块。写作毕业论文可以促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模块主要适用于毕业论文选题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学生。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跨国企业关联的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其基本情况。其次,学生拟定研究方案,师生之间组织讨论,确定可行的研究方案。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写作。

到单位提前实习模块。本模块主要适用于就业单位要求提前工作实习的学生,学校老师或学生尽量与就业单位就学生毕业前实习内容进行沟通,即按照企业部门的组织形式,将学生派到若干岗位观摩或处理相关的业务。学生实习回校后,老师组织学生分析其经历的一系列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交流、讨论,培养其综合的职业岗位能力。

上述根据模块化教学方法构建的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能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便于掌握,教学效果容易检查。

三、结论

近一两年的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了实用性、专业知识的通融性,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催生学生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但是,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课程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教学参考资源的进一步精炼,与学生实习单位的沟通联系等都还需要完善、改进。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海平,李涛锋. 浅谈职校专业课模块式一体化教学[J]. 科技资讯,2010.

篇2

【关键词】化学 就业能力 教学改革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6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牵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大众神经的大事。国家重视就业因为就业标志经济发展状况,涉及民生,关系国家稳定;学校重视就业因为就业情况影响着未来学校的招生情况,影响着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学生和家长重视更是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为此,不管是国家、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不遗余力地通过开展多种工作大力促进就业。就课程教学来说,也应为学生就业服务,即从教学视角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为此要不断加强改进教学的针对性,以期形成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也不例外。

一、化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化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大体有三个方向:

一是医药企业。特别是有生物化学、有机化学专长的毕业生最容易进入制药公司。近几年的数据也显示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于医药或与医药相关的企业的数量约占三成,这和国外的状况差不多,在国外化学专业毕业生进入如辉瑞、礼来等世界著名医药企业的比例也达三成。不过在国外由于有机化学对身体有一些伤害,许多人还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选择转行,这种情况在国内不是很普遍,可能与员工对伤害的认识及再就业困难有关。

二是化学化工企业。这类企业是化学专业学生最对口的就业方向,也是容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化学化工行业在我国比较成规模,大小不等的化工企业遍及城乡,企业多用人也多,但总体人员素质却不高。特别是一线工人的素质普遍偏低,包括一些大型化工企业也是如此,这为大学生就业于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契机。

三是有较重污染倾向的其他工业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现在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治理污染的决心也越来越大,一些污染重的企业不仅面临着因污染被罚巨款的风险,而且还面临因污染被关停的命运。因此,治理污染已经成为社会、企业的共识。而企业的污染多为化学污染,治理化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污染,在这方面化学专业毕业生显然比其他专业学生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这也是化学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有助于化学专业学生就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重视课程设置和讲授重点的调整

以往化学专业课程设置都是以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出发点的,讲授重点也多集中于基础课程。表现在课时安排上多倾向于基础课程,课时数安排较多,而一些专业方向课则安排课时很少甚至作为选修课来安排。这样的课程、讲授重点安排有利于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化学系统知识,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专业方向性知识缺乏。而前面分析的当前就业方向却具有较强的专业要求,尽管我们不能像培养研究生那样为本、专科生划分较明确的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研究方向,但也不是说教学上不能有专业方向的倾向性,特别是在讲授重点上更是可以有所作为。

既然化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化工领域,教师就应该把有机化学、合成化学知识作为重点来进行讲授,在课时安排上给予更多的倾斜,让学生在有机化学、合成化学知识方面有相对较深的造诣,这对他们将来就业显然是有帮助的。同样,生物化学、医药化学制备等课程也应受到格外重视。除此之外,课程设置上还应该有所创新,即开设一些“创新”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是以往各地高校化学专业都未曾正式开设过的,但如果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有助于就业的需要,都可以尝试。即使不能按正式课程开设,也可以选修课形式来开设。例如,为增强学生的环保知识、技能,可以开设环保化学课程,较系统讲授环境问题中的化学影响以及化学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等,这对学生将来到大型工业企业从事环保工作显然非常有益。还可以开设化学制药课程,尽管这些课程可能是研究生阶段才讲授的,但本科、专科阶段也可以考虑开设。当然内容上可以有较大差异,教师只讲授化学制药的基本工艺即可,本科、专科阶段提前开设可以为学生进入制药企业就业作知识铺垫。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化学专业的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程讲授得多而化学实验却做得少;有一些学校化学实验室建设还都不完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数量都不足,即使有设备也多是陈旧设备,与现代化学技术发展脱节。而就业现实却是:毕业生能力差,难受用人单位欢迎,即使有些理论功底也不行,这是因为企业雇佣大学生是让他们从事一线的操作工作,如到实验室做检测员,到车间做操作员。这些工作要求的是实践能力,而且企业是追求利润的,他们希望雇佣的大学生能够马上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不希望在大学生培训上花费更多时间和费用。在此情况下那些实践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就更易受企业青睐,就业更为容易。

为此,学校在培养化学专业学生时就要格外在这方面下功夫。首先,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更多仪器设备特别是先进的仪器设备。其次,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做试验,尽量不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动手操作,以此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实习场所的选择

实习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它也是学生毕业后迈向社会的一个预演。这个环节的成败对学生未来毕业的前途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它更涉及就业去向。因此,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毕业就业为目标,为学生精心谋划。毕业实习目前有两种情况,一为集体实习,即让学生到学校选定的实习基地去进行实习,另一种是学生分散实习,即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学校不干预。

不管是集体实习还是分散实习都应该对就业有帮助。首先,要选择人员容量大的单位。这是因为只有人员容量大的单位才可能接受较多的学生就业,特别是选择集体实习的实习基地时更应该注意。其次,要选择单位现有人员学历水平与学生学历相仿的实习单位,这对分散实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单位的人员学历水平都比较高,如科研院所,那么一个本、专科生到那里去实习,即使单位能够接受,但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也多是一些秘书甚至勤杂类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而且学生留下来就业的可能性也很小。再次,要教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大学生往往接触社会很少,为人处世方面比较欠缺,而这种欠缺在学校生活中可能表现不明显,但在实习过程中影响却会很大。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往往在实习完后能留到实习单位就业的,多不是那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能力特别强的最好的学生,而是那些学习、技能不是特别好但会为人处世,与实习单位领导、师傅们“处得来”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本领,特别是在实习的时候更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这些。

(四)重视外聘专家的遴选

外聘专家对于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够弥补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有利于开拓本校教师的视野,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大帮助。对于外聘专家的选择上以往多着眼于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因为这些单位的专家懂得教学,一般有着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知识。特别是一些科研院所的专家们更是多具有前沿性知识。但如若从未来大学生就业视角来看,这种选择就有着不利方面了,首先,他们所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很难容纳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因此在就业上他们是帮不上忙的。其次,这些专家多为擅长理论研究,对化学科学的前沿知识了解较多,但实际操作能力往往不足,毕竟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允许他们在操作一线工作,这对教给学生实际工作知识,提升实际工作技能帮助不大。

为此,学校应该在选择外聘专家上转变观念,将视野转向化工、医药等企业,多从这些企业聘请专家。他们可以是企业的管理者如厂长、车间主任等,也可是工程师、技术员,他们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有用的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更能通过他们的人脉关系,让学生较早与他们所在企业有所接触,沟通感情。通常这些外聘专家多愿意招收自己的弟子到自己所在企业工作,而且由于他们在企业中都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他们的建议对企业人事部门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同样情况下往往有外聘专家推荐的学生更容易被录用。据以往笔者的经验,从这些企业聘来的专家能够解决不少的就业额,而且到这些企业就业的学生往往熟悉工作时间更短,且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这都有赖于这些受聘于学校的企业外聘专家。

有助于化学专业学生就业的教学改革探索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因为就业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的主要就业方向也许过若干年后就不是了,而以前非主要的就业方向也有可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成主流的就业渠道。就业市场的这种非常态的变化就要求化学教学要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创新,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成娟.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9)

[2]石瑛.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其构建[J].教育探索,2010(11)

[3]徐晓艳.以就业为导向,以快乐学习为目标教学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9(2)

篇3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项目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59-02

一、项目教学法

为达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地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从德国引进的“项目化教学”法正广泛地运用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中。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到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便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重新构建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很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课堂教学由以往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材由以往的理论化课本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方案为主,教授内容由以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由于课程教学法的改变,“项目”从原来作为练习附属于理论知识转变成了现在课堂教学的中心。

二、教学项目设计的重要性

项目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某一具体的行业任务传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与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生产或方案设计。项目教学通过承载一定的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或把项目分解成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项目”一般由企业实际设计、生产引进而来,教师根据课程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使项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团队合作、组织计划、主动学习的机会,并学习处理在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合作探索,直到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般按照“项目选取、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评价、项目总结”4个阶段进行。[1]

项目化教学模式中,作为课程中心的项目,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如果实际项目并不针对教学,生搬硬套的结果只会导致项目设计不科学,有的项目选择覆盖面不够,有的项目案例与专业课程知识相脱节,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由于各专业实际情况各异,有的专业项目选择设计难度较大,有的专业工作型项目覆盖面相对较窄,对硬件的要求较高,教学组织比较困难,许多项目无法进行实践论证,难以实施。[2]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选取项目的时候一般都能注意到选择企业实际设计、生产中典型案例作为教学项目。但作为牵引学生学习的教学载体,应在教学实践中选择恰当的设计实例、生产项目等,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需求。并且在挑选后要对实际项目进行适当的处理,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改进,使其更加适合教学中课程的特征,这一过程即项目的教学化处理。项目的教学化处理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工作能力,是项目化教学改革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

三、项目的教学化处理

教学项目的处理必须根据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与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时与学情进行。教学项目选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难易适度,考虑学生的先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如果项目过于简单,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而太复杂,也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会降低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项目设计应便于分组,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也是较大项目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再次,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创造头脑风暴、发挥自我创意的可能。另外,项目还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化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兴趣是项目化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项目选取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所选项目的内容是否为学生感兴趣的。在实际项目的甄选中,如果能够由富有项目教学经验的教师与专业学生代表共同挑选,最终确定一个实施教学的项目为佳。除基本原则外,项目选择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性质的分析。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认为无论什么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越贴近实际项目越好,项目越完整越好,其实则不然。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三大类。专业基础课顾名思义,学习的是专业基础,学习的是完成实际项目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在项目选择时,更适宜选择典型项目的部分前期工作任务作为项目化教学的任务基础。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的项目选择要步步递进,专业课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专业实践课就完全根据实际项目的背景、要求、工作过程、角色分配等完成。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就选择实际项目中电脑制图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项目。住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设计作为课程教学项目。工作室、毕业设计等专业实践课程应直接选取实际工作项目,完全按照实际项目的操作步骤、工作要求完成,作为学生最终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衔接。

2.理论知识的分解及其与能力锻炼的结合。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技能的掌握,都是通过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操作来实现的。在项目的实践操作之前,要完成对专业理论相关知识的认知;在项目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要通过操作项目来实现知识理论化到实践化的转换。因此要将理论和实践内容分解到一个个项目和任务之中,强化技能的训练和强调知识的获取同等重要,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进行。要解决好项目的实用性和知识的系统性问题,教师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对知识按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分析归类并提取知识要点;二是根据知识要点合理地选择针对性项目,项目包含的知识要尽量避免过于离散;三是要根据选定的项目重构知识的系统性。[3]

职业学校培养的应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素养的技术人才,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才能使课程改革具有实效性。同时还要明白,项目化课程改革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才能呈现动态的发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4]

3.注重项目的开放性。项目教学法将“项目”从原来作为练习附属于理论知识转变成了现在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也由以往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在传统的教学中,“项目”一般作为案例进入课堂,教师通过完整的项目案例讲授来告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时的情况。从项目的整体设计到具体操作,从项目涉及专业知识的整理到这些知识的具体运用,教师都毫不保留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显然违背了项目教学法积极开发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创意的思想。将项目如案例一般直接、完整的搬入课堂显然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保证项目具有开放性,即不完整性。具有开放性的项目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项目的基本情况告知学生,学生自己分析、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各种变数,每个团队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不同答案,发挥各自的特长。学校不是生产标准产品的工厂,利用项目的开放性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项目设计,教师只提供住宅原平面、户主基本信息等内容。具体空间的调整、各功能空间的排布、室内设计风格的把握等内容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客户需求等学习过程逐渐完成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激情与能动力是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身临其境获得感受后被激发出来的,而教学项目的开放性正是保证学生有足够实践机会与专业感受的前提。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也是满足教学活动体验的第一步。

4.强调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我国的项目教学法是由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德国引进的,在德国职业(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注重非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如设计师的培训计划中除专业范围的技能要求外,还十分强调行动领域的组织领导与交流能力、跨职业的遵守法律与环境保护和数据安全、企业经济管理和信息交流与计划制订、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要求。[5]

项目化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与完成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除了联系各科专业知识、锻炼操作技能,同时还学习了自我管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这是学生进入职场、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设计项目在企业中的操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包含设计、制图、效果表达、施工管理等不同角色。这是环艺专业性质决定的,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优势,必须加以利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四、结语

项目设计是决定项目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实训项目的设计计划中,必须按照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知识体系规律,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按照先掌握基础,再理解专业理论,最后到综合运用规律设计实训项目,并按照专业知识点的关联性分解整体项目变成教学单元任务。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单元任务,整体掌握项目所包含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项目化教学中,需要探索、总结、完善的内容很多,随着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普遍使用,积累的经验也会大量增加,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总之,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项目化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7).

[2]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研究,2009,(9).

[3]徐峰.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4]范凤萍,李俊伟,陈红琴.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收获[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5]薛叙明.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篇4

关键词: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将“工作过程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将职业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维修电工的考证及学习是重要项目之一,该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应的职业是维修电工。因此,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以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有机地融合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以项目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重建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以解决专业教学与“维修电工”考证相互脱节的问题。

一、确立专业及其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企业调研,维修电工在不同工业部门如机械与设备制造、汽车与配件工业、电子工业,从事自动化生产。除操作自动化生产设备以外,这些设备的维护成为其专业工作的重点。此外,维修电工参加生产设备的建造和改造,进行电子维修,在车间维修并制造电子、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组件和仪器。符合专业要求的工具、测量仪器和测试材料、旨在有效完成任务的工作和工作岗位设计以及与同事进行符合专业要求的交流,都属于维修电工的任务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不同要求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职业行动的要求。维修电工能对任务进行整体性观察并在完整性的工作过程背景下对其进行组织,也就是说,借助其企业关联知识关注过程的衔接并与其他部门(机械保养、物流、制造计划等)合作。

二、提取、划分、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以电气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及营销服务等职业岗位为导向,重点突出技能培养,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提炼难度1-4级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职业定向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1)

工厂车间照明设备的安装与维修、普通机床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电机的安装与维修、小型电子设备的调整与改装、工厂供电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构建与维护。

(二)系统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2)

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设备运行的检测与控制、电气设备控制的安装于调试、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三)蕴含问题的特殊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3)

电气设备的调整与改装、数控设备的维护。

(四)无法预测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4)

生产设备的调整及生产质量保障。

三、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方向教学计划

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提炼支撑课程,形成了12门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编号 学习领域课程 基准学时

小计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电工基本技能 2周 2周

2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 4周 4周

3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 4周 4周

4 电气绘图技术实训 8周 8周

5 PLC应用技术 5周 5周

6 组态控制技术 2周 2周

7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4周 4周

8 交直流调速系统与应用 3周 3周

9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 3周 3周

10 单片机应用技术 4周 4周

11 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 5周 5周

12 自动化课程设计 2周 2周

合计学时 1196 468 286 442

四、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举例)

以《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为例,建立讲授单元和行动单元学习任务和内容。讲授单元主要对PLC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PLC的编程软件及编号范围;基本逻辑指令表示方法及其应用方法;掌握梯形图的绘制原则及PLC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对典型生产线工业控制对象进行系统的意见设计、系统的软件设计、安装调试设计,共计150课时。

行动单元中建立五个子学习领域课程:

1、控制方案的初步设计(学时:12),学生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现有自动化生产线及需改造的生产线进行调查,并据此形成初步控制方案,讨论并完善,最后提交具体可操作性的控制方案。

2、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学时:48),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交流电机的控制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使用完成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3、物料分控系统的PLC控制(学时:24),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物料分控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的使用方法,完成物料分控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4、机械手的PLC控制(学时:30),根据控制方案要求,了解并掌握机械手的使用方法,完成机械手控制子系统,并进行测试与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5、系统综合计划与调试(学时:36),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全系统进行联合调试,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完成全系统了,并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融合到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进行课程开发中,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研究,可有效的优化学校课程资源,在有限的课时内发挥课程最大的作用;可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为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的改革提供思路,使之更加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平均,王伟,韩宝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5):49-51.

[2]刘勇,段保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11(6):85-89.

篇5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熟悉原油钻采、油气集输基本知识,掌握油田化学品合成及复配技术,具备油田化学品生产操作、产品检测能力, 从事油田化学品生产操作、现场工艺运行、设备维护、分析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学生要求是能初步解决油气田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产品质量控制、油田化学剂生产等基本能力和良好的实验技能,这样将来求职是才会有求职的筹码。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钻井公司、泥浆公司及其它钻井服务公司从事泥浆配置、检测与维护等工作;可以去在采油厂、井下作业公司、集输站、污水处理厂及其它油田作业服务公司从事工程施工、生产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技术服务工作;

还也可在油田化学助剂厂等单位和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油田化学剂生产、应用与检测工作,工作会比较辛苦,一定要坚持下来。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很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也将增加。而且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尤其是对石油的需求量大,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发展得更好更快,需要更多的人才。因此,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喜欢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的同学可以选择报考。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实用英语、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表面活性剂、油田化学、高分子化学、提高采收率原理、泥浆工艺原理、油藏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