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户外活动的策略范文

户外活动的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户外活动的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户外活动的策略

篇1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策略

孩子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在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孩子们智力上的启迪、体力上的锻炼以及生活学习方面的教育等。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中体力锻炼涉及的户外活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据教育部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表明,一名幼儿每日户外运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中,安全问题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开展合理的户外运动,同时避免安全问题即为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一、强化安全问题的教育

相对于室内活动而言,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存在着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醒与排除,那么孩子们就极有可能在活动过程中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因此,强化安全问题的教育是在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户外运动之前所要首先做好的。在开展特定的户外运动之前,老师可以事前进行针对性的班级教育。这种班级教育的普遍模式就是课堂讲解,老师们可以通过口述辅之以多媒体。通过视频等形式让孩子对安全问题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模拟演练。这能够让孩子们对于安全问题有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状况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

幼儿园在安排户外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具体的年龄状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具体身体发育状况不同,年纪稍大的孩子相对于年幼的孩子有着更强健的体魄,因而在选择户外活动时,老师们也相对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选择强度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仅有利于避免出现安全问题,还能起到有效锻炼孩子们体魄的作用。例如,针对3岁的孩子们,老师们可以选择跳圈、小兔跳、跳房子等简单易操作的活动。这些活动对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弹跳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4岁的孩子,我们可以明显的观察到他们比3岁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因而在户外活动的选择中,老师们可以偏向选择踢毽子、跳房子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进一步锻炼到孩子们的平衡力以及弹跳力等。而5至6岁的孩子,他们普遍对奔跑跳跃等强度更大的动作展现出强烈的兴趣,因而老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制定出更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身体素质锻炼与发展需要,例如,丢手绢或是小兔拔萝卜等趣味性更强的活动。

三、注重循序渐进地引导户外活动的进行

在开展户外活动之前,首先老师应该对场地当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最大限度的排除,从而提高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在完成了首要的危险排除后,老师们就可以循序渐进带领孩子们开展户外活动。第一,在开展活动之前,需要带领孩子们做好热身运动,有效的热身运动能够使得孩子们的身体在开动之前得到有效的伸展,这对于孩子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起到有效的预热效果。在身体得以充分打开后,孩子们的身体对于接下来即将要开展的活动也能够更好的承受。第二,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活动状况,活动强度尽量做到由弱到强的控制,对于部分出现体力不支状况的孩子,老师要及时给予关注,若需要老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在一旁休息片刻,调整状态。最后,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大多都会出现体力耗费较多,这时候老师应当引导孩子们放慢运动的节奏,以此来适应身体的调节状况。

四、尽量给孩子创造适当的户外活动环境

为避免一些安全问题,同时又能充分让孩子们锻炼身体,享受到户外活动的乐趣,适当的户外活动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就转呼啦圈这一活动,孩子们在进行这项活动时需要相对广阔的活动空间,也只有在相对广阔的活动空间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充分展开活动。若是在较为狭窄的活动中,由于呼啦圈转动需要波及较大的范围,这就容易对其他孩子造成碰撞,从而引发人身安全问题。再比如,在走平衡木活动时,由于孩子们容易出现从平衡木上跌落的状况,因而老师最好能够给孩子们铺设相对柔软的地面防护道具,这样孩子们从平衡木不慎滑落时能够及时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减轻孩子们在意外事故中遭受的伤害。适当的户外活动环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享受到参与户外活动的乐趣,还能让孩子们人身安全得到更充分的保证,这对于保证户外活动的质量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由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做好户外活动安全防护工作一直以来都需要校园家长的共同配合,只有校方以及家长更好的配合,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与保护,孩子们才能在有益的户外活动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庄绿绒.幼儿园户外活动中运动安全的管理策略[J].吉林教育,2015(2):156-157.

篇2

关键词:大班幼儿;晨间户外活动;策略研究

晨间锻炼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分教师对晨间活动组织存在误区,现实呼吁效能课堂

1.认识不足,缺乏重视

部分教师认为晨间户外活动并不是教学活动,只是其他游戏的补充,没有把晨间游戏活动当做一日活动中的教学活动来设计组织。

2.自由游戏,缺乏组织

大部分教师晨间活动的时候都是带着孩子们在大型玩具处让幼儿自主游戏,或者是给幼儿较多材料,让幼儿随意游戏,缺乏组织。

3.教师安排,缺乏自主

即使教师组织了晨间户外活动,大部分活动内容都是教师自主选定的,在教师规定的场地,按一定的要求、规则进行游戏,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要求较高,单调机械的重复运动较多。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愉快自主地在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晨间活动呢?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以晨间户外活动为突破口,以本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二、因地制宜,利用乡土资源,选择适当的晨间活动内容

我园地处全国闻名的五金之乡――店口镇,这里是全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地之一,五金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我们园地处农村,也有较多的自然物,我们可以利用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资源,自制丰富的体育活动器具。再挑选、结合趣味性的传统民间游戏、乡土特色游戏、五金特色游戏等等。

1.传统民间游戏

“跳皮筋”“跳绳”“跳格子”等活动既不受人数的限制,也能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权。

2.乡土特色游戏

利用农村特有的各种材料,如――竹子就可以设计“跳竹竿”“踩高跷”等游戏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平衡、手脚协调的能力。

3.五金特色游戏

我园以五金为特色,教师根据自制的五金器材,根据孩子发展的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各种五金活动器材的特点设计游戏情节,或灵活使用同样的器材,对器材进行一物多玩设计,避免器材的单一枯燥,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乐体验中享受成长。

三、利用大班幼儿晨间户外游戏活动,探索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

大班幼儿的体能相较于中小班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组织晨间活动时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把原先枯燥乏味的单纯机械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

四、根据幼儿活动,探寻教师在大班幼儿晨间户外活动时的有效指导策略

1.创设合理、安全的场地,提供丰富的有挑战性的材料

大班幼儿的合作竞争意识增强,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得到提高,全身的协调性也有进一步发展,所以除了提供更多发展身体素质的器材外,提供的器材应该更具有合作性、力量性和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让幼儿获得成功,又能让幼儿的体能得到挑战。

2.注意观察,及时调整活动计划、目标,提供幼儿想要的帮助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所体现出的能力是最真实的,此时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对本班幼儿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行个别指导。

3.积极互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晨间活动中,教师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幼儿的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并和幼儿积极互动,及时对有需要的幼儿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篇3

一、活动场地应小而安全舒适

小班的孩子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走路蹒跚,易摔跟头,教师应把户外活动的场地安排在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避免摔倒擦伤。且小班孩子注意力易分散,喜欢远离成人独自玩耍,应选择离大操场较远的一块小空地作活动场地,避免大操场上喧哗声音的影响,也不会被教师忽略。

二、注重活动方式,以动带静,内容轻松

刚开学时,小朋友之间彼此不熟悉,交往很被动,因此,户外游戏中教师要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熟悉了,交往也渐频繁,自由活动的机会也可随之增加。自由活动中,教师应常暗示活泼爱动的孩子带文静的孩子一起玩,使全体幼儿都对户外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活动中看着幼儿眼睛讲话;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幼儿就会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断地探索学习。

三、用丰富的材料吸引幼儿

小班孩子的特点是比较恋旧,喜欢玩相同的游戏。那么,教师就要在材料上多下功夫,相同的游戏,不同的材料,新奇又保证安全。毕竟游戏是相同的,容易成功。这样每个孩子在每天的活动中,通过努力就都能获得成功,增强自信。例如:游戏“小兔搬新家”,第一次活动时,是用很大的海绵泡沫垫做搭建桥的材料,第二次换成小板凳,第三次换成沙包。胆小的孩子第一次玩的时候,常常是站在一边,看着别的孩子在建桥,第二次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一下了,也许只是有点胆怯地帮着搬了一张椅子,但是他还是会觉得自己成功了,同时也会觉得,原来并没有第一次看见的时候那么难,到第三次,他就会很活跃地搬沙包了。材料不只是在数量上要多,在玩法上更要会一物多玩,保持多样化。

四、活动过程情景角色化

教师可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进行运动,使幼儿围绕着内容自己想象情节展开活动,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如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把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利用器械设计成不同的游戏,并赋予它一定的游戏情节,孩子们扮演某一角色,在愉快的游戏中提高动作技能。

五、活动规则简单易行

幼儿在户外活动比在室内活跃,加上小班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如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游戏情节增添简易规则。如“开飞机”时,用“飞机和飞机相撞会爆炸”的规则加以约束,孩子就懂得了不能只顾自己玩得开心,应防止相撞。孩子们都非常乐意接受这些有趣易行的规则。

六、结语

篇4

【关键词】小空间幼儿园;户外活动;策略

根据现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知,幼儿园需要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或者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参与体育和游戏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环境适应力以及体质。此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幼儿课外每日的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低于2h,体育活动每天不能低于1h。可是在很多幼儿园,由于自身场地的限制,很难保障幼儿每天有着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老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还需要充分考虑运动的安全、材料以及互动等内容,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好,那么也很难提升体育活动的效果。

1 小空间幼儿园相关概念

所谓小空间幼儿园,通常指的是幼儿园自身的硬件设施水平相对较低,可提供的户外活动空间相对较小。这种幼儿园因为受到人均面积的限制,其中实际利用空间极小。通常幼儿活动的最佳空间密度为25%每平方米,可是小空间幼儿园难以达到这个标准。所以这种幼儿园想要开展相应的户外活动,就会出现相应的局限性。对此就需要合理布局有限空间保障这种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有效开展。

2 导致小空间幼儿园课外活动难开展的因素

2.1 活动空间较小

因为小空间这种特性的幼儿园,由于空间规模存在着极大缺陷,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很容易出现吵闹,争抢游戏道具等诸多行为。这就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引导幼儿们的正确行为,而相关的活动就难以开展,幼儿也很难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或者游戏。

2.2 形式相对单一

当前小空间幼儿园组织的户外活动大多为集体性的户外活动,而个体性的、小组性的或者自发性的活动形式则相对较少。在开展集体活动时,虽然存在着少数分散性的活动,可是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进而导致产生一种放羊式的户外活动。实际上,小空间幼儿园也在开展相应的户外体育活动,可是大多数形式都非常单一。

2.3 活动内容不科学

现在小空间幼儿园所开展的户外活动,大多数内容都是参考相关的教材来进行组织。可是现在有关户外活动的教材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特别是体育器材的使用、体育游戏等,通常没有主题,整合性也不够显著,预设内容相对较多,科学性不强。

2.4 活动材料设置不够合理

小空间幼儿园目前的活动材料种类及适用情况并没有结合本身的特点,在采购以及制作层面跟风显著。没有具体的区域性特点,也不结合具体的目标。所以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运动需求。一些活动材料让幼儿玩几次就开始丧失兴趣。而这些材料设置的不合理性必然会影响到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以及品质。

3 积极组织小空间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措施

3.1 创新组织形式

虽然小空间幼儿园的场地相对较小,但是可以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来提升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首先要提升小空间的活动效率,每周需要开设相应的体育观摩课来促进老师积极组织,同时还需要通过老师们的相互探讨和研究,经过观摩、经验分享来不断提升老师们的指导能力以及创新力。此外在组织形式上可以不断丰富,小组和集体相互交替使用。加强竞赛引导,创新单向、多向等不同运动形式。通过这些组织形式的创新,确保幼儿体育活动的强度以及密度,进而促进幼儿活动空间的使用效率。

3.2 错时使用场地

由于户外活动场地较小,不能够在同一时间存在着多个班级使用。这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排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户外空间的效能。对此可以对使用空间进行计划,根据小班、中班和大班的作息时间,制定科学的《户外场地错时使用安排表》。对活动空间区域根据相应的年龄段以及每个班级在课间、晨间以及餐前等诸多环节进行使用的科学分配,达到错时应用效果,尽可能的实现场地不间断使用。例如在早操时间段,同龄班级可以应用同一个音乐在同一个场地上进行。

3.3 拓展活动空间使之立体化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比如针对墙面的应用。就可以在墙上设置各种难度的攀爬云梯,以及云梯之间搭设滑竿。幼儿可以攀爬云梯,直到触摸到预设的手印,然后再从滑竿上下行。幼儿的运动可以实现鱼贯化,这样可以减少设施的空闲时间。另外还可以在墙面上安装大小不一的高低不一的投篮框,在攀岩墙上增加绳索,从而提升幼儿的攀爬高度。另外加强对立体空间的利用,这可以有效提升活动场地的功能,丰富活动的形式。

3.4 多功能使用器械

幼儿的体育活动少不了器械。但是由于空间有效,不可能配置大型且数量众多的器械,因此在购置或者配置器械时,应该多选择组合性的或者开放性的玩具,例如组合性的平衡木,可是通过不同组合来调整平衡木的长度以及高度,这样就可以使之满足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使用。此外还可以引导多种玩法,例如爬行、跨越和跳跃等。从这点可知,创新器械的玩法也能够在一个空间中开展更多内容,这有助于幼儿运动技能的提升。

3.5 挖掘社会资源

既然小空间幼儿园自身的空间相对有限,那么可以通过挖掘公共资源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比如借助体育场、草坪以及公共场所的一些健身器械等。通过合理的应用这些社会资源,可有助于扩大小空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进而有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

幼儿期是长身体的关键期,虽然小空间幼儿园受到自身空间的限制,但是通过错时、空间立体化,科学的利用社会资源,还能够有效消除自身的不足,从而为有效的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基础上的支持。这样也能够有效的让幼儿变得更加活泼、主动和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周颖.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篇5

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其由“被动运动”转化为“主动运动”。

(一)情景性游戏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场景。在场景中幼儿不知不觉地进入扮演的角色中,依赖着材料的支撑,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消除了紧张心理,从而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如小班幼儿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扮演鼠宝宝,走过平衡板铺成的小路,“贼头贼脑”地在稻田偷吃,教师扮演的老猫突然“喵“的一声,老鼠都吓得跑回了家。当幼儿对某一事物充满兴趣时,他们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而这种学是积极地学、主动地学、快乐地学。

(二)竞赛性游戏

合作竞赛的形式较适合中大班的幼儿。晨间活动的形式比较自由,幼儿可以自由结伴进行比赛。如玩纸球,幼儿可以比一比谁投得最远,谁夹球得跳最快等。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三)自选性游戏

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活动,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幼儿共同捕捉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游戏。

二、精选内容,正确指导科学评价

(一)要正确选择晨间户外活动内容

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例如,安排钻爬区活动内容时,三月份,我们设计的游戏是“蜗牛搬家”:幼儿用头顶球,在垫子上用手、膝着地爬行,并抱球钻过山洞。四月份的游戏是“蚂蚁运粮”:幼儿手撑垫子脚着地,然后侧身钻过“山洞”,把“粮食”运到家……这样游戏强度逐渐增加,使幼儿更喜欢。又如,一些民间游戏,如滚铁环、丢手绢、跳牛筋、踢毽子等,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使晨间活动更为丰富。

教师还可以利用器材自编游戏。如中班的游戏“好玩的拼板”,我们就利用器材拼板,设置了开汽车、乌龟爬、小马跳、顶帽子、过河、跳沙坑等游戏,既使幼儿不觉乏味,又增强了他们对晨间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园的一些环境也可以成为锻炼的载体,跳台阶、爬栏杆、走花坛……只要用心一定能挖掘到很多有趣的活动内容。

(二)教师要正确指导、科学评价

晨间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活动中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敏锐地观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行为。

1.教师要正确指导。教师可采用示范式指导、启发式指导、发现式指导和参与式指导。如幼儿在平衡区中玩“过桥”的游戏,一个幼儿把圈放到平衡板上边滚边往前走,教师发现他创新的玩法,从室内搬来辅助材料,立即转变角色,以“玩伴”的身份拿着轮胎滚球过桥。幼儿看到教师和他们一起玩,参与性更高了,“踩高跷过桥”“跳绳过桥”……生成的运动项目层出不穷。

2.教师要科学评价。晨间活动的评价是长期、随机的过程,活动的评价不仅需要及时,更需要有针对性。教师若能够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对幼儿经常投以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幼儿,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发展。比如,对轻松达到目标的幼儿,我们用肯定的语言鼓励:“不错,继续努力”,并用行为暗示,让幼儿在新的要求下尝试新的方法。对需要努力费点劲能达到目标的幼儿则给予物质奖励,并用语言鼓励。对目标完成得非常好的幼儿,则把他们当榜样,给其他幼儿做示范。所以,只有做好科学的评价,才可以让晨间活动变得极具吸引力,成为幼儿最向往的地方。

三、材料趣味有层次,一物多玩,美观有又实用

材料能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不断挖掘器械的最大教育潜能,制作了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的体育器械。

(一)材料趣味,体现层次

我们应考虑幼儿的差异,注重投放层次性的器械。例如,玩“纸箱宝宝”的游戏,教师提供了不同大小的高低纸箱供幼儿自由选择。小班幼儿看到大纸箱,一下就钻了进去,还直嚷嚷:“钻山洞喽”;中班幼儿则躺在中等纸箱中侧身滚;大班幼儿看到大纸箱便两人甚至三人钻进其中一起行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锻炼,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一物多玩,变形重组

为了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我们在研制中注意挖掘材料的多用性,使活动器械能体现一物多玩,变形重组。如我们利用轻纺市场的有利条件,用各色布贴缝成形象逼真的小袋鼠跳袋;用一块长方形布,两边缝住,自制成了民间游戏中的旱船;用布编织成布条当作辫子或拔河用的绳子……这些由废旧材料制成的材料,既美观又实用,既有趣又安全,吸引着幼儿全身心投入。

四、保证时间,提高参与质量

要使幼儿达到晨间锻炼的目的,必须使其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我们幼儿园以农村当地和周边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居多,因为生活习惯的原因,幼儿来园的时间早晚不一。这样一来,一部分幼儿晨间活动的时间就没保障了,久而久之,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幼儿园现有的户外场地有限,分塑胶场地和水泥场地,但是由于没有统筹的安排,导致水泥地经常是空着,而塑胶场地上挤满了幼儿,幼儿活动空间也受到了限制,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一)家园沟通,形成合力

我们应与家长沟通,使幼儿养成按时来园的习惯。幼儿上幼儿园都是由家长接送,家长按时送孩子上学是关键。为此,我利用家访和接送时间与家长沟通,让幼儿从小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从而保证活动质量。

(二)完善器械资源库

篇6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能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和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也有利于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思维上和身体上的发展空间,活动中幼儿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如何让户外活动更大化地发挥其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对户外活动游戏化策略进行了剖析。

策略一:游戏精神渗透其中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经典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游戏性是一种基本的精神态度,而游戏是这种精神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指幼儿园要将所有课程以游戏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在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户外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我们更要把这种“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渗透其中。(1)关注自主,幼儿每天可以自主地选择户外活动的内容,包括场地、材料和玩法,尊重孩子的决定权和选择权,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营造环境,老师根据孩子近期动作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利于其动作发展的材料,并在一定的游戏情境中,促使孩子与环境、材料有效互动。(3)关注过程,老师运用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鼓励孩子自由玩耍,在自由中生成创造的火花。

策略二:游戏元素融合其中

激发和保持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游戏元素很关键。尽管孩子在户外活动中的兴趣来源于活动本身,来源于教师的指导。可户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做到游戏化,尽可能适合幼儿的情绪特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班孩子喜欢情节单一且具有呼应性的户外活动,中班、大班孩子喜欢一些有竞争性的户外活动,情境性活动非常适宜小班孩子。如,在小班游戏“挂上萝卜跳得高”游戏中,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设置了不同高度的萝卜,孩子跳得高就能得到萝卜。又如,小班体育游戏“采蘑菇”时,活动前通过情境教学,在路上遇到扭伤了脚的袋鼠妈妈,我们要帮助它。以此来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游戏中结合主题教学,让孩子把采回来的蘑菇进行分类,按要求把蘑菇放在各个篮子里。在去采蘑菇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障碍――钻过山洞、爬过山坡、跨过小河来发展幼儿的动作,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得很愉快,活动强度也能得到很好地控制。中、大班幼儿在情境中再增设竞赛成分。另外,我们还在户外开设了活动区,在运动区域中设置跳跃、平衡等情境;在表演游戏区域设置各种角色体验,实现了幼儿园户外活动情境游戏化的策略。

策略三:有效支持应用其中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存在着差,胆小的孩子面对新的活动项目想去又有点害怕时,此时老师的支持鼓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首先会在情感上去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其体验鼓励的力量,从而接纳愿意尝试;对于动作发展良好的孩子,老师会指导其探索游戏。幼儿掌握并熟悉某一动作,必定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幼儿之间还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活动、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使幼儿的活动创意及身体动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运动量大的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孩子,老师会在一个时间段内指导玩一些安静或运动量小的活动,保证每个孩子的活动既合理科学又安全适中。活动中,老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幼儿的立场,充分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把握幼儿内心的想法,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也让不同水平、不同需要的幼儿各有选择,最终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对现代幼儿园课程的全新认识,户外活动游戏化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手段,我们通过内化游戏精神、挖掘游戏元素、实施有效支持等策略,户外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幼儿喜爱的活动情境,以尊重、信任、鼓励、呵护的态度使幼儿生活于和谐的氛围中,促进其人格成长和品质锻炼!

参考文献:

篇7

一、确立课题目标,完善管理网络

1.建立完善的课题目标

目标是课程的灵魂,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自开题论证以来,我们对户外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定位又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力求做到具有地域特色、符合季节特征、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积极吸取幼儿园社会、科学教育目标精华,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幼儿全面发展。

2.全园辐射参与课题

幼儿园非常重视户外教学课题,组建了以我为组长,行政助理、业务助理等全园骨干和中坚力量参与其中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具体实施,全园教师辐射参与这样一个课题网络。并根据组员的特长和研究方向细化分工,成立了实施研究组、档案组、宣传组、环境组等,在人人参与研究,人人参与管理的和谐氛围中开展课题研究,以完善的管理网络来保证课题研究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二、加强课题管理,打造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在“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有效策略的研究”的初始阶段,课题组成员达成共识,将研究定位在户外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大家认识到户外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关注幼儿的需要,捕捉幼儿的信息,为此我与管理组积极在园部开展一系列培训和研究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立足自培等方式,让教师了解新的户外教学幼教发展动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儿童观。同时,为了让户外课题更深入研究,保证教师在课题中的硬件与软件需求,我与行政组积极沟通,专门拨款作为户外教学活动经费。保证每月每级部一次近途或远途的户外教学,鼓励教师参与各项活动并承担教师的培训费用。教师在课题上取得成绩后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从实处管理好、实施好户外教学课题的研究。

2.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篇8

【关键词】优化 户外体育活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03-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能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大胆、自信、乐观、勇敢等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锻炼、主动探索,不断尝试,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幼儿阶段是儿童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天生爱玩,体育活动带来的动态学习过程,能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我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研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品质。

一、 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通过自身教学观察与研究,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及教师在指导策略上还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一)教师成为户外活动的导演者

教师在活动进行中指导方式过于主导,使得幼儿单一的模仿,丧失了让幼儿自由思考、自由探索、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得整个过程过于机械化。

(二)放养教学

在器械活动中,教师很简单地把活动器械随意一发,让幼儿自由任意玩,失去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对幼儿智力、体育技能的开发没有产生积极地引导的作用。

(三)保证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天气、场地、安全等等各种因素极大限制了户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空间,现在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等同于早操,时间短,形式单一,材料简单,难以长期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大型的体育活动集中于每年一次的运动会,难以体现户外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无法长时间大范围的保持。

二、 户外体育活动的合理安排与计划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活动内容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活动内容,内容选择上既要符合幼儿年龄已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的水平不一,即使参加同一项活动,要求也有所不同。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切忌"拔苗助长"设计活动的难度高于幼儿已有水平,也不能放养式教养,设计活动的难度低于幼儿已有水平。

(二)避免形式单一化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常常发现游戏进行没多久,幼儿就出现了疲倦感,无心继续参与,主要是教师在游戏活动的形式上过于单一化,毫无新意可言,只是单纯的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并没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 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融合到实际的教学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教育部在2012年9月制定的,其主要目标就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人文资源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的起始,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石,在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现我根据我们幼儿园中、大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针对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指导策略的优化,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师主导式的活动指导

教师的主导式活动指导是我们户外体育活动中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一种指导策略。首先教师的身份是活动策划者,时间、地点、教育计划决定了活动的主要性质与主要内容,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教师的角色和身份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从一开始的策划者开始教授活动方式,从活动中观察,适时参与,及时引导,调节气氛,随时掌握着活动的进程与节奏,随着身份的转换,其起到的作用也相应的在改变,所用的教学技巧也需要在不同的身份、作用转换中适时调整,无论是活动的过程,还是活动的节奏,必须掌控在教师手中。

(二)活动指导层次分明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均有个体差异,每个人在同样的户外体育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参与性、适应性、融合性、积极性等等不尽相同,一切因人而异,所以活动一定要有层次感。幼儿第一次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教师应该先知道体力消耗小难度低的活动,以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兴趣为主,再循序渐进,逐步加强难度与强度,一步步地提高幼儿对活动的适应性,再通过一些相互竞争来促使活动习惯的养成。同样在单次的户外体育活动中,起始的情景导入是激发幼儿的运动神经,动作示范是对幼儿身体的舒展,初步热身后逐渐加快活动节奏,使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促进身体与心理的全方位锻炼,适时调整节奏,时而紧张,时而舒缓,保证幼儿的体力与身心在整体活动中得到最快乐、健康的发展。还有就是教育材料的层次,在选择活动材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身体机能与承受能力,保护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够成功驾御这些材料,不会因无法使用而懊恼退却,从而丧失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情感鼓励指导

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幼儿在开放的空间里放开心情,身体各项机能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对自我情感的抒发。现在幼儿的生活环境相对孤单,林立的高楼大厦使他们失去了随意奔跑、自由狂呼的空间,压抑的社会环境让他们的情感趋于麻痹,他们渴望自由,向往欢乐,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兴奋,感受到激情,体会自信和勇敢,不断完善人格,健康、快乐的长大。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情感的牵引,多利用鼓励的言语和赞扬的表情,鼓起幼儿的自信心,发掘他们坚强的毅力,迸发他们勇敢。幼儿在接触活动初期,对新事物的恐惧让他们退缩,我们一个微笑或一个小小的鼓励动作都会给他们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迈步向前,敢于尝试,不管他们与活动的契合性多大,你的持续鼓励都是他们继续的动力,我们都应该看到孩子内心深处蕴涵着巨大的能量,而教师就是牵引这股能量的最好桥梁。我们不要忽视我们的每一个表情,不要吝啬我们一个小小动作,更不要难以启齿一句轻轻的赞扬,我们要让幼儿的成长更健康、更全面、更完美。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身心发育非常迅速的时期,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充分尊重与理解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教育计划,细致观察幼儿的不同表现,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支持和引导他们全身心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与体魄,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学前教育资源网.

[2]吴炯 .《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 .

[3]朱莉.《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篇9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额户外游戏;组织与策略分析

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重点措施就是游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结合《幼儿园工作规程》可知,其中已经明确提出:幼儿每天进行的户外活动时间是不能够小于两小时,但是目前幼儿大班额等问题的存在,尤其是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场地问题,导致因材施教成为一项难题,相对来说比较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在大班教学的制约下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怎样才能保证户外游戏活动具备高效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目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由于超大班额给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活动带来相对比较大的负荷,除早操活动外,其他一些的户外体育活动经常让幼儿自己进行嬉闹和玩耍,导致幼儿之间经常出现碰撞现象,容易受伤。所以游戏活动开展时,教师为了保证幼儿自身安全,就将幼儿掌握在手中,都是教师说了算,制定出比较多的规则,对幼儿活动带来限制。从整体上看,出现重视户内活动,轻视户外互动,重视技能型活动,轻体能型活动的现象,对户外游戏活动所存在的教育功能严重消除,完全没有体现游戏活动过程中的发展价值。结合其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户外游戏活动时不具备常规化;二是教师组织的户外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导致游戏活动属于流于形式,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有效组织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策略

1.积极完善管理长效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幼儿园要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和《规程》相适应的作息制度,同时还要重视落实程度。需要把开展的户外活动游戏按照相关规定合理的纳入到日常工作和考核中,这样做的目能保证责任到人,对日常过程监督不断优化。其次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幼儿园应该正确获得家长的谅解,让家长了解户外游戏活动对幼儿的作用和好处,对新生见面会充分利用,并且建立家园联系册、创建幼儿园网站等对户外体育活动做好积极宣传,与此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活动游戏。最后对安全管理不断的强化和提高;户外游戏活动开展的主要基础前提就是保证幼儿的安全,活动开始前要有效的保证机械场地的安全性,对活动场地安全加强,并且要求安全员要对场地做好检查,设立安全台账,消除安全隐患。活动开展前,幼儿教师要向幼儿介绍材料的使用方式和相关需要注意的事项,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活动强调某些危险。

2.对游戏道具设置进行不断丰富

首先对场地要科学有效的规划;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活动场地等联系,对幼儿园内的有限空间合理利用,不仅可以采取运用同时活动方式,还可以使用错时活动方法,保证为每一位幼儿都提供锻炼机会。幼儿教师可以结合游戏器材的不同,对活动项目给与固定,例如:钻爬或者是走平衡有效,要将地点进行固定。流动项目也就是所谓的跳绳活动,可以对活动的实际范围确定,另外还需要留出适当的场地,让幼儿自由活动。其次对材料投放要不断丰富;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其活动效果的好与坏主要依赖于材料的操作。对于幼儿园而言,应该极大投入,添加多种不同的活动器材,例如:规格不相同的木梯,利用罐类或者是一些瓶类,让幼儿教师对废旧物品制作出可以让幼儿玩耍的器械,还可以争取幼儿家长的理解,支持家长和幼儿开展亲子活动,一起制作风筝或者小纸船等相关有效材料,这样能有效弥补幼儿园户外有效材料的不足。最后为幼儿提供在自然界中开展游戏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适当的场地为幼儿创设游戏场地,满足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能贴近大自然。比如:沙池等设备,不仅幼儿对其具有极高的兴趣,并且利用率也很大,这样的游戏活动能让幼儿自由的进行玩耍,积极参与,激发幼儿想象力。

3.不断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首先对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积极保护;幼儿园应该不断努力探索幼自主、自发性的游戏开展以及研究,在教学规划中和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加大弹性,充分为幼儿自发游戏提供合理的空间和实践。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更加自主、自由,活动类型教师不需要进行硬性安全,让幼儿自己选择怎么玩,想玩什么。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游戏伙伴的参与者,保证以饱满的情绪不断的感染幼儿,支持幼儿活动,进一步为幼儿营造自由、愉悦的游戏氛围,保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其次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户外游戏。要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在游戏中扮演着不可忽的角色,积极带动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比如:在障碍接力游戏中,要保证两位幼儿教师分别带领两队进行激烈决战,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同时还能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他们会因为自己团队中的小伙伴掉队而感到紧张,会因为获得胜利抱团高兴、欢呼。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起到带头的作用,不断的感染幼儿,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最后要有选择性的对游戏组织。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大班额户外游戏,不仅具备挑战向,同时还存在灵活性以及创造性。所以要求幼儿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活动状况,做到及时的调整和分析,选择适当的游戏组织形式,积极处理由于人多导致难以组织游戏的问题,加强游戏活动中的安全性,正确引导幼儿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恺.论户外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以户外交通游戏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08)123-129.

[2]周丽.如何有效利用民间游戏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J].学周刊,2016,32(02)241-242.

[3]龚梅.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民间传统游戏开发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03)158-160.

篇10

如何将户外实践活动与幼儿自主学习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我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也一直在探索中:我在课程体系中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生活性,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年龄兴趣特征为出发点,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源泉和基础,选取孩子感兴趣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使课程面向大自然与社会中,让孩子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强调幼儿个性化的发展。让幼儿深深的体会到了在户外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乐趣。下面我就以我们参观养蚕点的户外实践活动详细展述如何将户外实践活动与幼儿自主学习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适时抓住幼儿的户外探索兴趣、引导幼儿有效学习方向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教师应从幼儿户外自主学习的焦点和热点出发,筛选出适宜的、有价值的探索问题引导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因此户外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朝着自己的关注点不断地自主探索与发展。

因此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就组织幼儿到淹城野生动物园进行户外教学实践活动。在我和孩子们参观完各种动物后,我们走进了淹城野生动物园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养蚕室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充满了好奇,他们兴趣勃勃地仔细观看蚕宝宝,还不时发出交流的窃窃私语声。在我也被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吸引住的时候,我们班的芮嘉玮小朋友突然问我:“杨老师,蚕宝宝怎么长得像毛毛虫呀?!”旁边的小朋友听到这个问题时,也都向我聚集过来。可见,这个问题孩子都非常感兴趣,都期盼我能有一个好的答案帮助他们解答心中的疑惑。我思索了下:我们班的幼儿都是生活在城市里,他们接触乡村的机会并不多。这个问题他们并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作为依托来解问,但是如果我把握住幼儿这个问题,以这个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那么幼儿这个小问号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所以,我没有立即回答他们,而是说:“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来养蚕宝宝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都顿时欢呼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自己要如何养好蚕宝宝。

二、及时满足幼儿的户外探索欲望,支持幼儿自主解开探索谜题

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有效的学习活动必然伴随着幼儿具体形象的感知、体验、操作等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是幼儿户外自主学习的必由之路。倘若没有一个具体的行动,孩子们仅仅从挂图、媒体上去感知,他们获得的只是常识,在情感、态度、能力和感性经验方面则难以有更大的收获。所以我并没有以简单的说教解惑方式去回答幼儿的疑问,而是支持幼儿去自我发现并付诸实践。

不久,我带领中二班的宝宝们又一次到乡村去参观了当地的养蚕场。在这里幼儿看到了工作人员是怎样饲养蚕宝宝的,幼儿一边看还一边向叔叔们讨教养蚕的方法。在告别养蚕场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向工作人员要了蚕宝宝的卵。回园后,我们把这些蚕卵找了一个干净的盒子放在里面然后投放到了我们的科学角,并四处寻找新鲜桑叶让幼儿亲身参与喂养蚕宝宝,体验养蚕的乐趣和艰辛。

在蚕卵还没有变成幼虫的那两天,小朋友每天早晨进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养蚕的盒子旁看一看蚕卵有没有变成蚕宝宝,看着毫无动静的蚕卵,他们不停地讨论着:“蚕卵怎么还没有变成蚕宝宝呀,是不是桑叶太少了呀?”“蚕卵要睡觉睡醒了才会变成蚕宝宝的!”……三天后,小朋友们发现蚕卵终于变成了幼虫时,都欢呼起来:“杨老师,蚕宝宝出来了,他们在动呢!”他们惊喜的看着蚕的幼虫。张劼小朋友突然问:“为什么蚕宝宝身上看起来毛茸茸的呀?妈妈给我看的蚕宝宝的图片上蚕宝宝是没有毛的呀?”“对呀,蚕宝宝看起来怎么长的跟蚂蚁一样呀?”……到了蚕宝宝蜕皮进入新的龄期的时候,孩子们讨论声有变成:“蚕宝宝怎么不动了,老师蚕宝宝是不是死掉了?!”“老师,蚕宝宝又开始动了!”……在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孩子的讨论问题一直在不停地变换着,他们的探索热情也随着蚕宝宝的成长而变得深浓:有很多小朋友为了星期六、星期天也能够观察到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主动提出这两天把蚕宝宝带回家喂养。家长们也被孩子的养蚕热情感染起来,他们也参与到养蚕的队伍中来了。

三、构建渗透多种领域的主题网络,延续深化幼儿的自主学习

“蚕卵怎么还没有变成蚕宝宝呀,是不是桑叶太少了呀?”“蚕卵要睡觉睡醒了才会变成蚕宝宝的!”“为什么蚕宝宝身上看起来毛茸茸的呀?妈妈给我看的蚕宝宝的图片上蚕宝宝是没有毛的呀?”“蚕宝宝怎么不动了,老师蚕宝宝是不是死掉了?!”……孩子在这次养蚕经历中所提出的问题,都被我牢记在脑海中,如何更好的帮助幼儿对蚕进行探索研究?在钟楼区的一次关于幼儿园课程网络构建的讲座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幼儿园教师在构建主题网络时首先要注意幼儿的兴趣所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内容来创设活动情景,尊重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并为之创造条件。教师要在幼儿的自发活动中捕捉教育时机,调整和生成活动内容。

篇11

一、幼儿园混龄定向体锻活动的优势

㈠第一方面:利于共享

⒈材料的共享

此处的“共享”,不仅是地域的共同拥有, 更多的是材料的共享。传统的幼儿园户外定向体锻活动只针对了开展本次活动单个年龄层的幼儿,材料只适合于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而在幼儿园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中,其材料的提供是面向全园幼儿的,突出的是创设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材料之间更为广泛的互动机会。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材料之间拥有了更多的建构与互动,不仅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 还避免了材料的重复投放。

⒉师资的共享

我园面临着严重的师资紧缺问题,采取幼儿园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能达到有效的师资共享。老师只需在相应的任务点指导前来游戏的幼儿,还可以空出多余的人手保障幼儿的活动安全。特别是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教师就无须时刻跟着幼儿走动了。

⒊经验的共享

幼儿园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突破了传统幼儿园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中几个同年龄段幼儿范围内经验共享的局限, 走向了更多幼儿间经验的分享。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激发, 真正实现了经验的共享。

㈡第二方面:利于发展

⒈发展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在平日的接触中,我们常会在年长的幼儿口中听到他们说自己是大哥哥大姐姐了要照顾弟弟妹妹。在幼儿园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就为年长的幼儿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得以发展。对于年幼的幼儿,通过与年长幼儿的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强,并渐渐习得年长幼儿所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

⒉发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园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中,通过玩伴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在年长幼儿带领年幼幼儿时会激发自身的责任感与参与活动的热情。对于年幼的孩子在参与难度较高的定向任务时,有了大哥哥大姐姐地鼓励和帮助,更能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提升其完成任务的决心。

⒊发展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能锻炼幼儿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此活动中年龄较大的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才能,提高了自信。年长幼儿通过照顾、带领弟弟妹妹游戏,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年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年长幼儿的行为,获得新的、成熟的经验,尽快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许多快乐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组织幼儿园混龄定向体锻活动的有效策略

㈠标记区分策略

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打破了班、年龄的界限,造成幼幼之间、师幼之间都不熟悉,为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设计了以不同年龄幼儿佩带不同颜色胸卡牌的方法:幼儿挂上不同颜色的胸卡,教师根据不同颜色胸卡判断是哪个年龄段幼儿,从而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完成适合本年龄段的定向任务。

㈡情境角色策略

在前几次活动中,我们发现结伴的幼儿在刚开展活动时能紧密地合作,但当活动过半后,往往出现合作缺失,如年龄小的幼儿完全跟随,年龄大的完全包办替代,更有甚者出现伙伴走散的情况。因此,我们创设了情境性的角色策略。在幼儿开始定向活动前,给孩子创设一个活动情境,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定位好自身相应的角色,无形中将幼儿的任务进行捆绑,他们必须完成自身任务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如主题为《看望袋鼠奶奶》的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中,年龄大的幼儿化身袋鼠妈妈或袋鼠爸爸,年g小的幼儿化身为袋鼠宝宝。他们有不同的定向任务,宝宝任务、妈妈(爸爸)任务,还有合作任务等。有了情境角色的制定,孩子们不仅清楚自己的身份,还清楚了自己相应的任务,这样在定向活动中他们就会更加密切地合作、互动。

㈢难点预知策略

在幼儿园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中,孩子的年龄、经验、能力有着更多的差异,所以在活动中对难点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因此,难点预知不可缺少。难点预知策略其侧重点在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预设,包括活动地图、活动地形选择、线路安排等是否合适不同年龄幼儿的接受程度,是否能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感受到挑战的乐趣。在开展定向运动前,要引导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相互熟悉,互动起来。要引导幼儿共同关注活动中的难点,提高幼儿定向运动的成功率,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㈣巧等助推策略

混龄幼儿们存在着经验、处理事情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势必造成孩子间需要更多时间去磨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注意适当等待,给幼儿留有解决问题的空间。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巧等观察。这种巧等观察是基于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定向运动中已有经验的把握以及对其认知发展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待观察过后,教师就可通过提问、旁敲侧击、手势指引、引导生生互动等方法助推幼儿的定向活动,使他们自己发现正确的定向探索行进行为,从而一步步获得成功。

㈤自行验证策略

幼儿园混龄户外定向活动开展时是许多队伍同时进行的,其结果如果都需要教师去检验势必会缺乏人手。所以,我园采用了在终点设置“小机关”让孩子自行验证。如在名为《拯救小动物》的幼儿园混龄户外定向体锻活动中,我们在终点设置了小锁,只要孩子完成了定向任务就会获得相应的钥匙,最终孩子只要用所得的钥匙去尝试打开锁,能打开的即为完成任务。这样大大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让孩子们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三、结语

篇12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户外活动 现状 解决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国外学者认为运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适当、合理、科学的户外活动,既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又能促进孩子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国内很多相关研究发现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户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幼儿户外活动,简言之就是在户外进行的各项活动、游戏等,幼儿既可以和家人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又可以在幼儿园和同学老师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本文重点分析讨论的是在幼儿园环境中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尤其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一)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类型。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游戏活动,是以摇摆机、滑梯等户外大型玩具区域进行的游戏活动。(2)集体教育活动,包括庆祝节日的联欢、户外参观游览、访问等。(3)活动区活动有:木工区、玩水区、玩沙区。(4)郊游、远足也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活动。

(二)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意义。大班幼儿的户外活动一般分为园内和园外两种,园内活动和园外户外活动是相互补充的,园内活动仍然是封闭的,只有师生之间的交往。园外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了自由的表现机会,没有成人过多干预,使大班幼儿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充分表现。同时,幼儿在群体生活中将受到群体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幼儿潜能得以充分开发。随着幼儿活动频率的增加,身体得到相应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增强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经常接触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了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增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促进了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

三、大班幼儿户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并未针对幼儿的户外活动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这使得幼儿的户外活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孩子的身心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幼儿园的一些教学活动必须有相关制度作为标准及保障,即使以后有事情发生,也会有章可循,有理可说。

(二)观念与行为不一致。一些幼儿园虽然有相应的户外活动设施,却并不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锻炼,他们只是口头上喊着口号,为了吸引家长,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就是观念与行为不一致。

(三)缺少教学资源。首先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场地较小,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其次是场地类型不标准、不合格,幼儿园内常见的户外活动场地即为水泥地面和塑胶地面,场地设计不科学;户外场地的功能性较少,幼儿无法体验多项户外活动;缺乏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师。

(四)家长重视不够。随着各地升学压力的不断升高,家长形成了“重智轻体”的思想观念,要从小紧抓他们的学习;孩子基本上都娇生惯养,家长担心户外活动量一旦大了就会累坏孩子。家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导致幼儿园及老师畏手畏脚,无法正常开展户外教学活动。

四、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幼儿管理制度。幼儿是学前教育的基础环节,但就目前我国及地方的法律法规来看,并没有相关规定出台,此处是一片空白。制度的存在依赖执行力的存在,一旦缺少制度,就会难以管理、监督。幼儿户外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园领导、一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组织的职、责、权不明确,严重阻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为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二)及时转变观念。虽然学前班教育的一些成果并不是立即见效的,但是幼儿园的老师和领导要有长远的眼光,要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从小使得孩子就有良好的身体。在开展户外活动时,不要怕出事,虽然说危险性处处存在,可不能为此束缚住自身的发展,要敢于做,同时必须做好所有安全措施。

(三)积极开展户外活动。首先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设施器材要适量,户外活动的场地的区域划分要科学合理,这是幼儿户外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器材数量要适当,种类也要适量,若数量、种类过少,将没有办法满足幼儿的户外活动的需求,也会影响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数量和种类过多,会造成浪费,占用太多空间。

(四)引起家长重视。要想幼儿园的户外活动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鼎力支持,只有家长支持了,幼儿园才可以全面开展户外活动。对此,幼儿园可以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家长做好交流工作,首先要解除他们不放心的心理担忧,其次要让家长明白户外活动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合适的户外活动既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又可以增强他们的抵抗力。

五、结语

只有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努力。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从相关部门到幼儿园再到教师再到家长,都不够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它既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又能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共同鼓励及参与到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发展中,为孩子的未来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瑜.潍坊市幼儿户外活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鲁东大学,2014.

[2]钱愿秋.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与组织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7:126-129.

篇13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游戏化;策略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效实施,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科学有效地组织好户外活动,可以让幼儿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和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指南》健康领域中也指出,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游戏能使幼儿主动、愉快地学习。幼儿户外活动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倡让户外活动游戏化,以进一步推进幼儿健康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户外活动游戏化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通过对活动环境、内容、指导和评价的游戏化的恰当运用,让幼儿以自愿、主动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从而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体能锻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结合我园实际,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在户外活动开展中作了许多尝试,不断寻找科学的策略,让“游戏化”的组织形式渗入户外活动的每个环节,尝试着让户外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活动,让“游戏化户外活动”点亮孩子的一生。

一、追寻“真乐园”――游戏化环境的“三融”策略

《指南》指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因此,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让幼儿自主而快乐地参加户外活动。幼儿园必须充分开发空间潜能,创设幼儿游戏环境,特别是空间、场景创设和材料提供上都能够体现游戏化的特点,从而让幼儿园成为儿童成长的真正乐园。

1.游戏场景――融入真情实景

受幼儿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更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情景性的活动和游戏场景更能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每次户外活动前,我们非常重视活动情景的设计,让活动一开始便吸引幼儿自然融入其中,愉快地参加活动。

(1)“小故事”式情境

每个孩子对故事都有浓厚的兴趣,比如,《小兔乖乖》《拔萝卜》和《三只羊》等都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因为里面不仅有可爱的动物形象,更有吸引孩子的故事情节。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可根据孩子喜爱的、熟悉的故事情节融入活动当中,让情节在活动中再现,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小兔采蘑菇》就是以孩子比较熟悉并喜爱的《小兔乖乖》的故事中截取的一段内容所创设的。把情境设为小兔从家里出发,去地里采蘑菇,然后把蘑菇送回家。在去蘑菇地的途中设置了行进跳的格子,为了采到香香的蘑菇孩子们认真地按照老师的引导开开心心地进行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的练习,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乐此不疲,积极参与,让运动量得到了保证。

(2)“器械拼拼”式情境

户外游戏区是孩子们天性释放的场所。为满足儿童对户外游戏环境的需要,在户外活动中我们运用不同的器材创设了幼儿喜欢的情境,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如,户外活动《拯救小动物》,就利用了操场旁的长围栏,用宽绸带拉成障碍网,用垫子给小勇士爬行,用平衡木当成小桥,突出的围墙摆放小动物,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当幼儿看到如此有趣的场景时,便立刻欢呼了起来,都积极要求争做“小勇士”,孩子们投入地爬过“低矮的山洞”,小心翼翼地走过“摇晃的小桥”。整个过程,孩子们情绪高涨,活动让每个孩子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创造性游戏”式情境

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开展户外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特别喜欢。如“微马路”“微广场”等的创设,让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虚拟”的世界。如:在“微马路”中,幼儿用呼啦圈作为“方向盘”,体验交通规则、安全驾驶、文明行车(不醉驾、不逆行、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微马路”的创设,让孩子们不仅练习了走或跑,还丰富了许多安全知识,幼儿特别喜爱,玩得不亦乐乎。

2.游戏材料――融洽童心童趣

在_展户外活动中,只有幼儿自主参与,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的量与质,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要让孩子主动地参与,让孩子们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材料的提供和运用是关键,游戏化的材料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自然而然地对孩子产生活动的兴趣,让材料的隐性作用得到最大的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1)读懂童心,改造材料

以往,户外活动的材料不论从外形,还是名称都是枯燥和单一的,如踩高跷、扔沙包、走平衡、钻山洞等,无法较长时间地吸引幼儿。因此,我们想到了赋予材料“生命”――给它们设计有趣的形象,让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拉瓶跑”的活动,一直以来,习惯于把可乐瓶用绳子简单地系一下,孩子们玩一次就爱理不理了,材料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好。怎样让材料真正与孩子有效互动呢?我们从材料外形上去想象,发现可乐瓶像极了人偶娃娃,于是给它们装上了灵动的眼睛、小巧的鼻子、不同的发型,里面放上了跑动时发出声响的沙子并取名为“瓶子娃娃跑起来”。简单改装后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孩子,只因你读懂了童心,让满操场都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

隐性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活动材料上作的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孩子们看一下就知道该怎么玩。如我们用草席制作的“坦克”供幼儿钻爬,教师在“坦克”上划上了两只“小手印”,暗示孩子爬行时,两只手要摁在线上不会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关注童趣,选择材料

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具有可变性、挑战性的材料更能持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它们不但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更能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好品质。比如,好玩的轮胎活动中,我们只给幼儿提供了大小、重量不一的轮胎,可孩子们却玩出了新“高度”:有的孩子把轮胎当成地洞,玩起了打地鼠游戏;有的当成小船,在划船;有的爬进里边和同伴躲猫猫;还有的把轮胎当成小桥在上面走等等,越是看起来摇摇晃晃让老师担心的时候,孩子们越是玩得开心。可见,可变性、挑战性的材料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有更多的想法,玩得特别有童趣。

3.游戏空间――融汇温情温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我们这里指的游戏空间是指为幼儿营造和谐、温馨的游戏环境,给幼儿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我们不仅在物质环境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我们更应该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使其充分感受到被教师同伴接纳、喜欢的快乐,建立自信心。

(1)体验温情――平等民主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在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经常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重视与幼儿交流,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同时,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发现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等。让幼儿深深体验到老师的爱护,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就更加浓厚,目标达成度就更高了。

(2)感受温暖――鼓励肯定

我们在面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时,给幼儿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微笑。如:在一次组织大班幼儿进行拍球活动时,发现一个男孩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在那里神情专注地往网里踢球,老师便俯下身微笑着小声地对他说:“你在玩什么游戏呢?”他开心地说:“老师,我昨天和爸爸看足球赛了,你看,我也会踢足球了。”他发现老师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欣赏他,因此这位幼儿在后来的拍球活动中也非常投入。其实每位幼儿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于胆小、内向、体质较弱、能力^差的幼儿,老师更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尽量不让他们受挫折。在活动中,教师要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认为 “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定能感受温暖,拥有自豪感,精神上获得愉悦,这样会使幼儿每天都很自信、快乐。

二、体验“真快乐”――游戏化内容的“三自”策略

户外活动内容是多样的,但一次有趣的户外活动却离不开活动内容的精心选择,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挖掘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游戏性的活动,更能吸引孩子去主动锻炼。

1.传统游戏――角色自发

体育游戏有角色、有情节,还带有竞赛性质。体育游戏的内容广泛、有趣,对幼儿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把有情节、有角色的体育游戏渗透到户外锻炼活动中,如“小兔拔萝卜”“青蛙跳荷叶”等,具有可爱的角色、形象的情节,这样一下子使活动的过程具有游戏化特征,便更好地满足了孩子的需要。

2.民间游戏――规则自创

民间体育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具有规则性,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创设良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通过组织与指导,既可以充实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内容,还可以增强幼儿体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我们会在提供这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游戏后,首先,让幼儿了解各个游戏的规则;其次,熟练学会玩每个游戏;最后,让孩子参与重新制定不同规则,进行老游戏新玩法。如:老鹰抓小鸡、滚铁环、跳皮筋、骑竹马、踢毽子、打陀螺、丢手绢、捉迷藏等,都是孩子们特别熟悉的游戏,孩子们在玩玩、改改中,增加了新鲜感,参与的积极性就不用言说了。

3.自创游戏――内容自编

我们也尝试和孩子一起改变一些体育游戏或者民间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变换游戏材料,增减游戏情节,创造出新的游戏内容,不断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我们开展了《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的改编活动,教研组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对游戏进行改编,从而生成了许多新的游戏。

可见,户外活动中传统游戏、民间游戏和自编游戏的加入,让孩子每天的户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们的参与性更高了,活动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展现“真性情”――游戏化指导的“三让”策略

教师在活动中的情绪、语调和姿态的不同往往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和兴趣。因此,在开展户外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幼儿情绪影响和感染,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活动中,并用游戏化的语言、体态等更好地引导孩子愉快活动。

1.角色语言――让互动更平等

都说语言是一门艺术,有时老师不能放下自己成人的身份,和幼儿交流时过于成人化,就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活动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使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入老师描述的活动中,有效地减少与孩子的距离感,得到他们情感上的认同,这样才能牢牢抓住他们的兴趣。如,在《青蛙抓害虫》的活动中,教师扮演青蛙妈妈,热情地招呼:“宝宝们,快到妈妈的身边来!”运用夸张的语言、表情来引发孩子投入故事的游戏情景中,孩子们被“妈妈”吸引住了,纷纷围到妈妈的身边,然后自然而然地带上孩子们跟着妈妈一边听音乐,一边做运动,情绪特别愉快,老师和孩子也在情景中变成“青蛙妈妈”和“青蛙宝宝”,在活动中,老师用青蛙妈妈的角色和幼儿进行对话、交流,孩子的活动就更加自由、轻松。

2.激励语言――让参与更积极

在游戏中,教师以自身的语言不断地去感染他们,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如:在幼儿对攀爬区里的“钻山洞”失去了兴趣后,我们就激励幼儿:“我们是一群勤劳的小蚂蚁,我们搬些粮食到洞里储存,好吗?”孩子纷纷“响应”。背着“粮食”勇敢地往前爬。在“小蚂蚁运粮食”的有趣情节中,幼儿再次练习了钻爬的技能。运用游戏语言较好地解决了幼儿的问题,将游戏语言转化到幼儿的行为动作上去,能激励孩子更积极地参与户外游戏活动。

3.夸张语言――让行为更投入

孩子有了耳朵听,也要用眼睛看。那么老师在孩子面前的肢体形态就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活动中时常需要老师夸张的肢体动作渲染活动氛围,让孩子进入活动情境,如:带领孩子在《小兔采蘑菇》中,教师在引导孩子进入有大灰狼出没的场景时,就蹲下身子,放轻脚步,悄悄地走,像是怕惊动山上的大灰狼一样,有了老师肢体动作的渲染,孩子们也就自然地进入活动场景中去了,当然大灰狼适时的张牙舞爪式的入场,也会把整个活动推向。孩子们在老师的情绪场中活动得更加投入、愉悦。

当然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我们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目标,并能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坚定完成目标的决心,以促进每幼儿的健康发展。

四、细品“真个性”――游戏化评价的“三有”策略

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情况,对幼儿户外活动情况给予科学评价。对于某个孩子来说,也许教师肯定了他的一个微小进步,就会铸就未来大的收获,因此,教师科学的游戏化评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一份惊喜,使得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做得更好。

1.小舞台有大展示

每一次户外活动结束阶段,我们会为孩子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让舞台上的主持人、演员,台下的观众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户外成果的展示,因为有了角色,孩子们的情绪不同,台上演员表现得更加认真,台下观众倾听得更加投入。

2.小现场有大愉悦

户外活动结束后,我们会让孩子把今天玩的游戏的情节再进行表演,把游戏现场再现给孩子们。或者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视觉感知中,自己去欣赏同伴的模仿过程,自己做出判断,通过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积累户外游戏的经验,从而增强对户外活动的兴趣。

3.小角色有大身份

篇14

关键词:学前教育;户外活动;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28(2015)06-69-03

作者简介:汤才虎(1970-),男,湖北保康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合唱指挥、音乐欣赏

儿童的天性就是“多动”,在活动、游戏、玩耍中逐渐成长。在学前教育中,为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应开展丰富多采的户外活动。如何保障学前教育户外活动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户外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由于户外活动的开展不再限于室内,儿童活动范围已延伸到社会和日常生活场所,因此儿童与社会产生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在户外活动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更容易诱发儿童产生不同的社会行为,从而让儿童体验自身不同的身份特征,认识社会,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例如,教师带领儿童参观某一景点时,可以教导儿童,告诉他们已经是游客的身份,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变化,了解游客身份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如爱护景区的景物,爱护景区的环境卫生等,使孩子充分融入到社会,体验社会性。

1.2有利于释放儿童的个性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儿童,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在活动中,让儿童来“自导自演”,充分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彰显儿童不同的个性特点。还可以在户外活动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观察环境中一切新奇的事物。通过这些户外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和解决事物的能力,充分释放儿童的个性。

1.3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户外活动不同于园里课堂教学的活动,它的实践性、操作性和能动性更强,所以在户外活动中孩子的身体运动得到很大的锻炼。例如在一些户外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跑、跳、以及击打等各种各样的动作、节奏运动有利于促进儿童身体各个器官的发展,从而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当然,户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儿童在户外活动中能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带来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1.4有利于塑造教师的儿童视角

在学前教育中,应遵循“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和活动都应该从儿童的角度来思考。户外活动能使教师更好地塑造自身的儿童视角,提高观察儿童和研究儿童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根据儿童的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研究儿童的爱好、兴趣和需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技能,更加适应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满足儿童的真实需求,释放儿童的天性。

2开展学前教育户外活动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2.1合理安排户外活动的场地

活动场地是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空间,合理的场地安排是户外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的保障。户外活动场地的多样化安排可以提高儿童兴趣,因此应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场地,加强场地环境优化设置,例如设置迷宫般的假山、富有童趣的长廊壁画、动手操作游戏的玩沙池、还可以设置泥土地、石子地、种植园、水池游乐场等。在户外活动中,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俱乐部、旅游景点、郊游胜地等不同的场地,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见识,加强他们的社会性培养。

2.2优化户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户外活动都是采取集体教学形式,基本上没有自由游戏时间。教师经常限定幼儿活动的“边界”,组织小组之间的“比赛”,幼儿在排队和轮流等待有限机会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儿童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活动量明显不足,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没有得到认可和发挥。因此优化户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非常重要。

2.2.1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

在幼儿园教育中,大部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进行。由于人数较多,儿童在教师的安排下服从指挥,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儿童的个性发展。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应将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使儿童在自由活动中大胆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自由地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活动,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2.2.2户外活动与各种游戏相结合

将丰富多彩的游戏带入户外活动中,增添活动的乐趣,让儿童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例如在举行户外秋游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宽阔的场地上进行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游戏,让儿童感受大自然的同时也愉悦自身,在游戏中、玩耍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从而更好地感受外在的大自然,获取更强的情感体验。再如还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大型游乐场,如果有水上乐园,在安全条件下,让小朋友们举行划船比赛,让孩子们融入其中,乐在其中。

2.2.3教师与儿童角色对换

角色的对换是有效开展户外活动的剂,教师不能时刻占据活动的主导地位,不能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家”,而应把这个角色交给儿童自己,教师应该做一个有“童心”的活动伙伴。例如在户外拔河活动中,让儿童自己来组织活动,安排活动的人数和比赛的规则,而教师只要为孩子们加油呐喊,做一个啦啦队成员就可以了。角色的对换,可以充分激发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激情,同时既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又有利于锻炼儿童的组织能力,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展现和个性的释放。教师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和情趣,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研究儿童,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融入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2.2.4户外活动与教育相结合

最有利的户外活动就是儿童在尽情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受到了某些教育,增长了见识。在活动中受到的教育是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让儿童更加记忆深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动物园实地观察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让儿童自己去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外形以及它们的习性。去植物园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教师的解说下,让孩子自己慢慢接触认识植物的类别,孩子们对这些科学活动充满浓厚的兴趣,会主动探讨、谈论,既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又愉悦了身心。

2.3保障户外活动的安全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认为有些户外活动安全系数不高,担心出现事故。为了保障户外活动顺利进行,在开展户外活动之前,教师既要对活动范围、场地以及玩具设施等事先检查,清楚不安全因素,又要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在进行活动之前对儿童衣袋有无尖利物品进行检查。要在确保安全之后再进行户外活动的开展。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随时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也要随时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儿童的危险动作,聆听儿童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学前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培养学前儿童喜欢参与户外活动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最佳结合。在学前教育阶段,户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但开展户外活动的大量资源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发掘。

参考文献:

[1]高翔.让儿童的成长像呼吸一样自然: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课程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5(4):41-45.

[2]陈月文,胡碧颖,李克建.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4):25-32.

[3]李秀梅.有效指导小班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策略[J].学周刊,2014(2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