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传统文化市场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长春;高校;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第一部分 概述
一、调研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认知情况,我们于寒暑假期间,对长春市的三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当街随机访问调查,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项:
1.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认同程度,从而了解传统文化的普及程度。
2.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而分析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
3.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现状,对以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抽样框和样本
(一)抽样框
按照调查目的的要求,调查对象主要为长春市内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财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二)样本的形成
1.将长春市区分为若干个区域。
2.从中随机抽取几个区域构成访问范围,具体范围确定为吉林大学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财经大学的校园内。
3.从被抽取的区域中按照随机原则当街随机选取访问者构成样本。
(三)样本的容量
根据调查目的的要求,将大学生样本容量确定为500份问卷。有效问卷482份。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组织采用了随机抽样法选取访问范围,在每一个被选择的区域中再按照随机原则选取被访问者,总体采用了分层抽样方法。实地调查采用访问方式进行,这就使得此调查方式和方法具有随机性,能够依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四、访问过程控制
此次调查人员由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花林竹海小组4名同学组成。正式访问前均做了认真的访前培训,另外,每天访问结束后,各组长都对本组当天的工作做了核对和总结,各组间也有一定的沟通和监督,这两个控制手段有力的控制了整个访问过程,保证了调查访问的质量。
五、数据的录入和检索
返回的问卷经过初审和终审合格后,即编号录入,录入完成再进行正确性复核,之后,开始有关数据的检索。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的被访者为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分别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吉林财经大学。其中吉林大学作为综合类大学的代表,东北师范大学属于师范人文类大学,而吉林财经大学则是财经类大学的典型代表。在长春地区一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在吉林大学发放问卷165份,收回有效问卷149份;在东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167份,收回有效问卷167份;在吉林财经大学发放问卷168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
二、调查问卷具体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
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方面,不同学校的同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一般,占到总人数的47.30%,而非常关注、关注、不关注的比例分别为2.70%,27.59%和20.95%,只有1.45%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根本不关注。另外一方面,通过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吉大和东师的同学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吉林财经大学的学生。在吉大和东师的学生中都有超过30%的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非常关注的态度,这可能缘于吉大作为国家重点综合类大学,注重培养全方位人才,而东师本身就是师范人文类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从数据中来看,东师的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示不关注的比例也是三个学校中最少的。吉财则有55.42%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关注程度一般,这从侧面表现出吉林财经大学还是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传播氛围的。
2.学校相关课程设置
总体来说,各个学校关于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不是很多,开展的相关校园活动也不很丰富,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需求。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甚至有很多同学认为可以将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设为一门必修课。
数据显示,学校在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设置方面,其中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相对而言还是比其他两个学校略多一些的,这说明师范人文类的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
3.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开展校园活动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关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现在大学内虽然开展了很多的社团活动,但是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却少之又少,我想这应当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数量与学生开展相关活动的情况是呈正相关的,可见老师的授课内容对学生的整体认识和行为活动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二)传统文化未来前景
1.发起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必要性
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的必要性,三个学校的同学的态度基本相同。从总体来说,93.98%的人认为我们有必须要发起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三个学校的被调查者中也都超过了90%的人认为应该保护传统文化,而吉林财经大学更是高达95.78%。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急需保护的事实普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2.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认可程度
从总体来看,70.1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认可程度更是高达93.98%。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在国民心中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三个学校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部分有略微差异,但并不影响对于传统文化态度的大方向。东师和吉财认为传统文化未来前景较好的同学分别占73.05%和74.70%,情况基本一致;而吉大则是61.75%,相对其他两个学校少了13%。表明吉大认为传统文化未来和传统文化对中国发展作用不明朗的同学明显多于东师和吉财。在吉大对于传统文化不看好的学生也大大多于其他两个学校。此结果将理工类学生和文科类学生的差异体现的淋漓尽致。吉大学生更偏向理性的思考。东师和吉财则更倾向于感性的感觉,对传统文化抱着极大的信心。
(三)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
1.传播途径对比分析
现在大家现在接触的途径主要还是集中在报纸书刊,影视广播和互联网,说明在现阶段大家主要还是通过自己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但是对于同学们所期望的接触途径来说,大家还是更想通过课堂讲授和校园活动来加强这方面学习,这表明校方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传播内容内容对比分析
从整体来说,现在大家接触到的传统文化主要还是集中在精神方面。在物质和行为文化这两方面,大家都觉得有所缺失,想要进行更多的了解。在制度方面,大家了解的不多,也并没有想要进行深一步了解的欲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传统的建筑,服装,饮食,民俗等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有所流失,在礼仪方面,我们现在更是懂得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们现在可以接触到一些精神层面的传统文化,但掌握的不多也不精。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除了要在精神层面上提供更多,更精的精神文化食粮,更应该注意保护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的活的传统文化。比如,保护各地有特色,有历史的传统建筑,重视对于各民族各地区特色节日民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多管齐下,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
3.缺失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总的来说关于儒学国内遇冷现象41%的人认为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传承力度不够,25%和21%的人分别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畸形发展的怪现象和中国人对本土文化了解肤浅。在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中,大部分人认为学校没有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有33%的同学认为学校过度重视考试升学,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教育。26%的同学认为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社会教育缺失。在调查中,受访者也给我们了很多他们认为的原因,总结下来,其他选项中分别有以下几类:社会发展太快,物质等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历史原因;国家宣传不够,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成熟;战争及破坏;国家不重视;生活节奏过快;老师不清楚。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习氛围都严重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
第三部分 建议
一、对政府机构的建议
(一)通过相关的法律来保护传统文化
虽然大部分人觉得没有必要将保护传统文化提高到立法保护的层面上来,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们只依靠自己的自觉学习和民间发扬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认为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立法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应该在各个层面上建立相关的法律来保护传统文化。
(二)加大对于本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
每个地方的政府都有责任保护好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包括当地的历史遗迹等。提高保护意识,对于符合要求的传统建筑民俗等,地方政府可以进行申遗,在各地开展宣传活动,或者是举办文化节等节目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传统的东西融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去。
二、对学校的建议
(一)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高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建议高校增加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多多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二)树立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
大学有责任让大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这里的责任感就当然包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教育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树立大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
三、对大学生的意见
(一)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热情
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坚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自身自省传统文化的修养高了,整个社会的素质也就提高了。
(二)积极响应国家的学习号召
积极参与社会上和学校中举办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与大家交流传统文化,互相切磋,交流心得,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能够更加正确地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吸收其中的精髓。
关键词:传统地域文化;城市广场;
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作为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人文精神,挖掘传统地域文化在其设计中的艺术魅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涵义的景观文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宣扬主题
城市广场作为一个体现城市文化的核心,其景观是这个城市民族地域的文化象征。主题标志物作为现代城市广场的景观要素,是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格、生活习俗、地域特色等,而民族地域的内容差异则是将灵感集中在本民族典型的文化内涵上,寻找一种活力的源泉,通过载体――富于结构美的景观元素来表现这些本身无形的文化,营造出具有地方风采的典范,充分宣扬本民族、本地域的主题思想,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重庆市涪陵某现代休闲广场,景观主体浮雕墙设计以地方历史文化――世上独有的“水下碑林”――白鹤梁和传统榨菜手工制作程序为内容,反映了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形式、风格和手法上体现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可见,在当今变幻莫测的景观审美倾向上,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满足人们对民族的、传统的情感依赖,也是对未来地域特色城市景观一种精神主题的宣扬。
一个整体有意义的景观设计是由相对独立的景观元素通过某种内在的秩序融为一体,利用直观的艺术形式风格来构筑,达到功能、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建筑,其形式、手法也可多样化,创造性地表现主题景观设计,生动地再现地域文化格局及民族色彩语汇,不仅景观的感知性好,还赋予了新形式的景观内容,更加鲜明地宣扬了地域文化的精神与主题。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内涵
1 地域文化
“地域性”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强调地域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与一贯性,也强调文脉,即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的综合。地域文化与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以及人们行为方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2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开放空间,是人们从事生产、文化、生活活动及科技交流的主要场所,是不同城市文化展示的舞台,更是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地方。广场作为其中一类独特的场所,将各个城市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相结合,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还能够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发扬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地域文化的形式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既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艺术价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从一种观念找出一个民族文化的踪迹,体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血脉相连。将传统地域文化符号、传统形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提炼、概括,运用形式美构成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组合,传承其浓郁的民族地域气息。每一件景观作品,都是在追寻从随时光流逝中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的艺术结晶,传承一种民族艺术美,探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重视景观要素的风格和形式美感,更应重视它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因为文化内涵是颇具信息传达功能的,它既是民风、民俗的传承,也是从精神上对文化的一种延续。同样,带有某种精神内涵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品,也是大众所关心、熟悉、喜闻乐见,以及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从这点上看,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必然。如重庆某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紧紧围绕蜀国古都的历史文化展开,其中以日(凸起向上金属圆雕,代表一种阳刚之气)月(凹下水池,代表一种阴柔之美)相辉映为主体,体现了刚柔相济、天地合一、阴阳相生的世俗传说,整个景观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象征某种寓意的神秘文化,体现了其地域作为理学发源地的特点。可见,根据民族地域的民风民俗及其历史文化合理地设计尺度空间,营造一种舒适亲切的景观环境,是一种独特文化观念的继承与发扬。总之,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融合传统地域文化,创造性地延续了地域历史文脉,传承了民族文化的信息,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 传统地域文化指导下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思路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科学发展及主观认识发生一定的变化,未来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营造,应根据地球环境变迁,总结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从人类视觉感受需求出发,创造性地沿袭与利用传统地域文化形式与风格,融合现代的观念和技术,创造科学的、各民族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另一方面,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应吸取传统文化生态知识,突出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借助自然设计一种传统的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的心理“意境”之园,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如: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形”“神”“意”综合作用下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中,依赖传统地域文化,综合运用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心理,是探求景观艺术至高境界的方式之一。
1 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广场作为人们进行交往、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场所。人是空间活动的主体,广场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支持人在广场空间中的各种环境心理和行为表达,实现城市广场空间的“人性化”。
1.2 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设计延续历史、合乎时代的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是每个城市都面临发展的问题。怎样在已有传统与时代变迁两者之间做到平衡与结合,往往成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一大难题。文化需要历史文脉的积淀与继承,同样也需要随着时代激荡而创新与发展。
1.3 突出个性的原则
西方早期的城市美化运动单纯追求视觉上的美感,造成城市景观的枯燥与空洞和雷同现象。今天出于延续地域文化目的,对古代建筑形式的简单模仿依然不能起到传递文化的作用。广场景观设计中对地域传统景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应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融汇。形式上注重对地域特色的提炼;材质上注重新材料、工艺和质感的表现;空间上注重对原有传统装饰元素本质特征的保留。
结语: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城市广场的理想景观。城市广场景观概念在文化层次上的含义也会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传统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运用使其构造方式、表现手段发生变化;发扬优良传统,借鉴现代设计观念,以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为旨归对传统设计元素进行再创造,将文化在继承中创新,使其富有新的活力;保护、开发和创造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的城市广场景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产品;游戏;营销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与起源
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定义游戏。概括来说,生物学家和生理学家认为游戏是生物和人生来的本能,其主要功能是锻炼和培养技能;人类学家倾向于把游戏看成幼儿学习求生本领的过程;社会学家往往把游戏看成是幼儿社会化的必备条件;历史学家容易把游戏看文化发展的动因。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
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认为,“游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开展的活动,游戏呈现明显的秩序,遵循广泛接受的规则,没有时事的必需和物质的功利①。”在他看来“游戏即文明”,游戏是文化本质的、固有的、不可或缺的成分。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中有一章节讨专门论“游戏”,他认为人类在游戏中追求和补足“人性的整全”,所以游戏是“人性的延伸”,就如武器是人体的延伸一样。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延伸。具有希望、动机属性的“货币”和内心生活属性的“游戏”与心理的整体延伸相关联。哲学家伯纳德・苏茨对游戏下的定义最为言简意赅:玩游戏,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本文认为此定义最为本质、全面的概括了游戏的特征。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游戏应运而生。一般采用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行业内部游戏设计性的:网络游戏是发掘、调动并满足目标玩家精神欲望的网络互动型精神产品。另一种定义是技术描述性的:网络游戏又称 “在线游戏”,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相当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此定义主要针对PC网游,是区别与单机游戏的联机而言的,强调玩家必须通过互联网连接来进行多人游戏。本文比较倾向的网络游戏概念是基于市场经济的视角而提出的,网络游戏是指为满足广大网络游戏玩家精神娱乐需求而开发、运营的一类文化产品。
(二)网络游戏的起源
毋庸讳言,游戏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必然性,并且不同阶段的游戏均有时代烙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游戏占有很大比重,每个人在一生中必可避免地不同程度上参与游戏。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游戏与文明一起诞生。最初,游戏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对生产技能的训练。原始社会中,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必要的跑跳运动与逃避野兽的追踪,或捕猎野兽,于是就产生了以跑、跳、投为内容的各种游戏,并最终发展为体育运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游戏是目前最风靡的新颖游戏种类。许多玩家误认为网络游戏的兴起起源于1994年,但事实并非如此,网络游戏的兴起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的60年代末。1969年,一名叫瑞克・布罗米的美国人编写了一款名为《Space War》的游戏。可以说,此游戏是现在所有形形、品种繁多的网络游戏的鼻祖和雏形。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与数字时代,游戏逐步褪去最初的生存用途与功利色彩,基本上成为一种纯粹的休闲娱乐手段。
二、网络游戏的市场价值
毋庸置疑网络游戏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暂且不谈其负面因素,网络游戏可以激励人的想象力,催生创新能力,正日益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并且其一经出现,迅速为网游行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各大文化公司相继投入到“虚拟世界”的打造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网络游戏开发、运营、服务的网络游戏公司。盛大游戏、巨人网络、第九城市(简称)三家公司是当前境外上市网游企业中的佼佼者,三家游戏公司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MMORPG(均占95%以上),2012年度财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6.8亿元、21.3亿元、1.6亿元。一些互联网科技服务公司瞄准机会,也参与到网游产品开发或运营中来,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腾讯与网易借助其平台、资源优势和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成功的占据较大网游市场份额,分别排在前两位。
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玩家总数将突破1亿,其中付费玩家占六成比例②。然而形势并不容乐观,我国客户端游戏市场近两年的增长空间相对有限,已然成为“红海”市场。据GPC 和IDC 近期所做调查显示,2010年最受网络玩家欢迎的三大游戏类型分别是第一人称射击(FPS)游戏、赛车类游戏、MMORPG。其中,恰恰是企业“吸金”支柱的MMORPG游戏的受欢迎度正逐步下降。面对网络游戏种类日益繁多、数量逐渐庞大的局势,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网络游戏市场中继续牢牢占据原有的市场份额,甚至抢到别人的“一杯羹”,将是网络游戏公司的营销部门的最大压力来源。
三、网络游戏产品营销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异同
网游产品营销和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创造、传播文化产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包括文化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产品促销等一系列与文化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不同于音像制品、图书报刊等实物文化产品,网络游戏产品是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科技产品。不同于电影、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网络游戏重在互动体验,不仅仅包含视觉、听觉享受,而是自己参与生产快乐。不论是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都与传统文化产品有很大不同,因此网游营销必然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有所区别。
(一)网络游戏营销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相同点
1.营销目的相同
网游产品营销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目的都是为了及时掌握消费者动态,创造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宣传与销售企业产品与服务,听取消费者回馈,做好商品售后服务,最终实现企业最小投入、最大盈利的目标。电影公司制作发行了一部商业大片,这部影片在各大电影院上映之前,一定有精密的营销计划。在制作影片环节之前就精选剧本、调查影迷喜好,选择最佳演员阵容。影片制作完成后开始采用各种包装、宣传手段以求票房大卖。网络游戏亦是同样道理,在游戏制作、游戏测试、游戏宣传、游戏环节都会利用各种有效营销策略为企业谋得最大化利益。
2.部分营销手段相同
随着近些年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为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提供新途径,网络营销开始盛行。从狭义上来讲,网络营销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体从事的营销活动强调互联网在整合营销中的商业价值;从广义上来看,网络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它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③。大多数传统文化产品直接运用网络营销手段参与电子商务活动,或者选择采用O2O营销模式带动线下文化产品营销。相比前者,网游产品更加依赖于网络营销手段,不仅仅是出于网络营销决策便利、强大互动、成本低廉、周期缩短、服务高效等优势,更是基于网游与网络的“同根性”,它们都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开展产品服务的新兴产物。
3.均需要营销组合发挥作用
网游产品营销和传统文化产品营销不是仅靠某一种策略来实现营销目的,而是通过整合企业各种资源、采取多种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最终实现企业营销预期目标。比如图书营销,可以采用广告宣传、品牌营销、E-mail网络营销、口碑营销等方式把这本书具有规模的推广给读者。而一款网络游戏即将上市,所采用的广告宣传策略也有不同,在热门网站、热门视频或者网吧、电视等地方插播广告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二)网络游戏营销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不同点
网游产品与传统文化产品各层面的不同之处决定了营销战略、方式、模式的不同。因此,不能用传统营销的眼光来衡量和决策网络游戏产品的市场营销。
1.产品形式不同
网络游戏产品是虚拟产品,与传统文化实物产品明显不同。它所占据的空间是虚拟的,不与使出产品争夺无存空间。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消费者可以通过观看和触摸了解实物产品。而在消费者消费一款网络游戏前,甚至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仍然对网络游戏虚拟产品的未知数产生好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影视节目、甚至传统游戏产品是以实物为载体的,例如利用电子游戏机打游戏,或者单机游戏,均可在不连接互联网的状态下正常工作,而网络游戏完全依赖互联网,一旦“断网”,将无法获取。
2.成本和定价不同
虚拟产品的特点就是比实物产品原材料成本低,但科技研发产品的前期投入均比一般低技术产品高。按专业人士的说法,经营一套在线游戏至少要花费五千万元,包括人事、签约金、机房设备、带宽租用、营销通路、游戏内容与技术研发、更新设备、产品上架、授权厂商权利金等费用④。网络游戏盈利模式有发展历程时间短、更新快的特点,譬如从点卡销售、包月消费、虚拟道具销售、销售实物版游戏道具到现在的“免费游戏”等。游戏收费模式大致包含以时间为基础的模式和以项目为基础的两种模式。时间模式是过去大部分MMORPG采用的旧模式,按照玩游戏时间通过点卡、月卡收取玩家的费用,据统计,平均1小时收取0.4元人民币。现在盛大游戏等公司几乎所有的MMORPG和高级休闲游戏,均采用以项目为基础的盈利模式。让玩家免费玩游戏,收入来自于虚拟游戏物品出售(游戏玩家往往会选择购买虚拟装备、武器、服装、配件和宠物等物品,来提高游戏等级和提升游戏体验)。
3.真正实现绿色营销
传统文化产品依靠实体物质生产,图书、杂志、报纸印刷产生大量污染物质,并且浪费有限物质资源。虚拟文化产品的研发采用电脑操作,研发设备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电视剧拍摄、电影放映、演出活动、音乐会演奏要依靠装修豪华的电影院和剧场等实在空间完成,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可避免的制造出一些生活垃圾,而网络游戏基本上依赖个人PC和互联网虚拟空间完成,多次消费重复使用,真正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现代社会所大力提倡的绿色消费。
4.消费形式不同
玩网游与观赏一部电影、听一场音乐会一样,消费过程伴随着体验行为。然而它的互动特性又与电影、音乐会又有所不同,网络游戏所创造的文化体验同时也是由玩家自己通过“敲键盘”这个动作生产出来的。电影、音乐会、舞台剧等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文化消费完全是演员、导演、影片后期制作、音乐演奏家和舞蹈表演家们集体创造出的,观众是吸收别人创造的文化体验,有一定被动性(不排除二次文化体验)。网络游戏玩家在打游戏时的“喜怒哀乐”是基于操作技术、经验和等级,完全由玩家自己一手打造。
四、结论
如今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玩家数量庞大、游戏产量骤增、平台复杂多变、营销费用增加使得网游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一款网络游戏从研发到最终投放市场,营销耗费已从前几年的300―500万元不等,到现在千万营销费用的行业标杆。营销费用的增加并不能够提高游戏产品的成功几率。高额的研发和营销费用是否能够物有所值?新款游戏是否能留住玩家?已成为网络游戏开发、运营商的最大困扰。
网络游戏营销策略花样百出,如网络游戏市场定位策略,如何准确定位网络游戏市场,实现精准营销?网络游戏玩家可以根据不同属性划分不同种类,根据性别可以划分为女性玩家和男性玩家,两者对游戏的喜好度有所不同。除此之外,还有网络游戏价格营销策略、网络游戏促销策略、网络游戏的品牌传播策略、网络游戏的广告营销策略、社交式营销策略、跨行业合作营销策略和反“私服外挂”策略等。(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Jane McGonigal: 《游戏改变世界》,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
[2] Johan Huizinga,何道宽译:《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花城出版社,2007年9月.
[3] Jon Radoff:《游戏经济:以社交媒体游戏促进业务增长》,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6月.
[4]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5] 曹修源、林豪锵:《网络营销与案例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注解
① [荷]Johan Huizinga(著),何道宽(译):《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花城出版社,2007年9月.
② 市场研究公司RNCOS:《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分析》报告,2013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音乐教育;民族文化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包括很多领域,如影视、新媒体、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等。音乐教育能够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对音乐教育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较大比重。文化创意产业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多个领域,音乐教育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在引进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进而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一、传统音乐教育的弊端
传统音乐教育理念无法满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了解。在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还应具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引入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运用,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创新性。现阶段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教育方向脱离了当前的市场环境。艺术本身是对人的情感进行抒发或表达,而传统音乐艺术的教育导致学生远离了社会环境,使学生不能了解当前市场经济下人的心理,弱化了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创意能力,这对学生在音乐艺术上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新与创意能力尤为重视,缺少了创新与创意的作品就相当于缺少了灵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音乐教育只是教师讲授课本知识或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缺少创意的课堂让学生无法挖掘音乐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传统的音乐教育手段使学生很难具有创新、创意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民族文化与艺术创意的深入挖掘,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应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意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忽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传统音乐教育让学生单一地学习一门课程,如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等,没有将各种流派的优点相融合,缺少创新。单一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弘扬民族文化对提高音乐作品的魅力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融合各种流派的优点,并且注重本土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结合,将民族精神与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作品中,才能在音乐创作上具备创新、创意的表现,以此适应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提升音乐教学的策略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创意产品争相进入市场。人们在生活中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自身艺术修养,因此提高专业艺术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意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要求,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研究一套适应市场发展,并且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更多的音乐艺术人才得到良好发展。结合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音乐教育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加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注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宝库,民族文化元素在音乐艺术创作中的融合对提高艺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应该在融合各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比如,在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张丰毅、段奕宏、朱亚文合唱的歌曲《中华好儿孙》。开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意新媒体文字设计,“中华好儿孙”五个大字将观众的视线引入传统民族文化的意境当中。歌曲曲调轻快、唱腔坚毅,歌词中有这样几句话:“爷爷在移山,奶奶在磨杵。奔跑的夸父,日行两万五。精卫衔石来,女娲把天补。是谁卧薪尝胆,吃的是苦中苦。嫦娥舞广袖,后羿劲头足。俯首的神农,为民谋幸福。仓颉播文明,大禹展抱负。是谁三顾茅庐,说我家能文能武。龙有龙世界,虎守一方土。是中华好儿孙,怎能无傲骨。左手进军号,右手摧阵鼓。龙行天下,喜地欢天的是中华民族。”歌词流露出对民族文化的弘扬,非常具有民族魅力,在文化创意上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再如,由吴京、张震以及河南塔沟少林武术学校共同表演的武术节目《江山如画》(图1、2)中,将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融入到音乐中,在融合本土文化的同时,弘扬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4分55秒的时间,《江山如画》所展现出来的绝不仅仅是武术,它将灯光、音乐、舞蹈、道具等完美地糅和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盛世中华的画面,被誉为春晚中最有创意的武术节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第二,加强对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文化创意是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普通事物加以创造。创意和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作品一旦缺少了自身的独特性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与创意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鼓励学生创造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第三,加强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促进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加强音乐教育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艺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另外,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虽然其创意灵感不容易被复制,但是创意产品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一些抄袭、复制的情况屡有发生。这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对音乐人才的创作成果予以保护。音乐艺术是文化创意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增强专业人才的技能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在音乐文化艺术发展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制定扶持政策,从根本上鼓励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强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增设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音乐课程,如音乐艺术市场分析,以此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和目标式的教学。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能够有效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意能力,为其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加强政府支持,有助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文化创意将普通事物加以创造,赋予作品灵魂,满足了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民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应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时,政府要予以一定的支持,并加强监管力度。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是促进音乐教育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凌靖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邱旺健.音乐产业发展中政府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
[3]傅艺.音乐技艺的教育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16.
[4]曾遂今.关于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文化产业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1).
关键词:文化产业 演出市场 边际效益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堪称“拐点”的重大转折。在2010和2011的两年中,在宏观经济逐步企稳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见表1)。
文化产业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本文将结合一般生产函数Y=AF(K,N)逐一进行解释。
(一)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引作用—F与K
第一是产业的重新定位。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并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此文件标志着我国已经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作为战略性产业,其发展过程必将受到更多产业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其实现短期内的快速崛起。
第二是产业发展具体实施方针。文化部首先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对振兴文化产业进行了总体部署。包括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我国进出口银行等在内的各大政府部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并且汇同、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开展联合调研,共同研究制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在当时货币政策宽松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在看到这一历史机遇后,各部门的联合行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启动的资本支持。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N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其改革方向也与我国渐进式改革相同,那就是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合理的市场体系构建有助于挖掘各种不同企业的机制优势,进而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文化体制改革实质是通过解放人才达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三)相关技术创新带来的提升作用—A
科技的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而言,此时要想实现后发优势,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数字新媒体就是在3G技术的大力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与网络相关的各类服务,包括视听、阅读、财经、电子商务、游戏、休闲娱乐、远程教育等等,均可成为文化产业传播的有效媒介。为文化企业形成较为成熟的网络商业运营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行业发展水准、拓展新媒体产业领域和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演出市场
(一)市场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演出市场既是文化产业内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演出具有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概念内涵有着很多流派和众多的解释。但综合而言,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演出市场应该包括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段:以剧本形式出现的文学;以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为主要体现形式的造型艺术;戏剧演出出现的各种音乐形式,包括音响、插曲、配乐,曲调、演唱等等;以演员为媒介的表演艺术。
因此,演出市场则是为上述艺术表现手段提供传播媒介,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消费者提供可以满足其相关需求的信息,最终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供需双方的对接,同时还实现提供者与需求者双方利益的实现。
演出市场集视觉、听觉、触觉和思想感化为一体,是体验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最佳体现方式。伴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演出市场无疑将形成整体活跃和繁荣的格局,同时,由于演出市场包含的内容范围广,品种和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社会影响广泛,它的繁荣实际上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的一个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明显的代表之一。
(二)市场特征
第一,演出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地区文化、地段特征等区位特定因素对演艺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二,演出市场呈现多元化市场格局。我国演出市场呈现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类文艺表演形式多元共存的市场格局。第三,演出市场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演出产业链还不成熟、演出市场分配机制还不完善、演出国有院团改革还不彻底,演出产业化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演出市场收益模式较为单一化,以票房和商赞为主。票房收入和商业赞助是演艺产业主要收入来源,衍生品收益、版权收益等辅收入在演艺产业整体收益中的地位将随着演出市场的扩大而逐步提升。
演出市场的规模与市场分析
2010年我国演出市场总值达到108亿元,高出同期我国电影市场,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见表2),同期电影票房收入为101.72亿元。可见演出市场中蕴藏的巨大发展机会。
(一)专业演出市场呈现出跨区域与区域内垄断的市场格局
跨区域专业演出市场经营的典型企业当属中演院线和保利院线,前者在广东采取演出商进行运作的松散加盟模式,目前已有近30家单位加盟。后者则以统一标准、直营管理为主体,在2010年新增5家剧院,形成将近20家剧院的规模。目前这种跨区域经营的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与此相对的是五大省际联盟和省内演出联盟发展的格局。前者以东西南北的方向为依据,主要包括了北方剧院联盟、西部演出联盟、东部剧院联盟、长三角演出联盟和珠三角演出联盟,后者包括安徽演出联盟和江西演出院线联盟等。
这样的市场格局出现绝非偶然,它是基于我国文化在历史发展变迁和地理区域上分布差异所造就的。一方面,市场化的经济改革衍生出市场化的经营文化,使得演出市场在向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模式转变,如中演和保利所采取的水平化市场运作模式;另一方面文化差异的存在又使得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要必须尊重传统。演出市场所提供的消费品与消费者需求偏好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宣传的边际成本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则演出的边际收益就会因边际成本的下降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因而在传统文化上相同或近似的地区更容易出现剧院演出联盟的经营形式。
(二)实景旅游是文化经济之间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同产业间相融合进而共同发展的情况。实景旅游是传统演出业与文化产业的层—旅游业,二者共同融合进而衍生出的一个全新市场。2004年3月,世界上第一台以自然山水为舞台的表演剧《印象·刘三姐》在桂林阳朔公演。随后,这种借力创意,通过先天自然风景资源与后天创意产业结合的新生产方式逐步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新增长点。在旅游业因此获益的同时,演出市场中的参与者也获得了突破传统院线媒介的机会,这将成为今后演出市场和文化旅游发展创新的突破口。
(三)多元化市场主体应对多元市场
首先,许多我国民营文化企业在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练后,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力量。其次,对于那些刚起步、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的中小民营文化企业而言,做好细分市场的研究工作则至关重要。大部分国内外演出商把目标市场定位在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则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而这些真空地带的文化需求普遍具有针对性强、偏好固定的特点,加之长期缺乏有效的供给,这无疑给了众多中小民营文化企业一个极好的差异化营销机会。
(四)大型场馆演唱会—繁荣背后尚存隐忧
大型场馆演唱会一般出现在一些一线和大型城市,演出会在满足消费者视听感觉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演出会也同样暴露出严重的问题。突出问题是高票价。高票价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演出经纪公司引进运作项目的这个过程,由于环节过多,最终造成了演出项目成本偏高,票价增高。二是一些演艺明星为突出自身的市场价值,刻意在商业演出中使用最高票价作为定价基准的市场策略,以此为其造势并形成人为性的市场效应。这种人为性的造势与炒作,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市场秩序,而且给票价的下降及回归到合理空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演出市场未来改革的展望
充分利用政策利好,加快体制改革。截至2010年11月15日,我国343家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并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了46家演艺集团。体制改革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展望未来:改制后的国有演出机构应该与众多的最新民营演出机构合作,在演出市场整条产业链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唯有如此,我国的演出市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着力演出市场的产业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文化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缺乏。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由于缺乏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面临着与我国其他中小民营企业一样的融资困局,这直接限制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应通过资本市场为中小文化企业进行长期战略性资本金支持,同时应以此为依托,再由商业银行为其提供市场营运的各种资金支持。在2010年9月30日,丽江旅游以2.1亿元收购印象旅游51%股权,成为国内“演艺第一股”;同年12月9日,以旅游演出项目为主营业务之一的宋城股份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这两家演艺企业的上市,实现了演艺产业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并为国内演艺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融资发展模式。
对“一小”的关注。近年来,社会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呈现快速上升之势。在文化领域中,既能够为儿童启蒙教育形成引导,又能在互动中增加亲子感情的儿童剧类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剧目创作成为儿童剧发展的软肋,剧本稀缺成为儿童剧供给的瓶颈。同时在儿童剧的制作过程中高科技的运用也应得到关注。所以,更应该充分重视儿童的品味,以简单的故事素材为基础,大量运用数字化制作科技手法,以全新的表演方式让儿童去聚焦人类所追求真、善、美。
加快走出去战略。长期以来,文化贸易逆差严重,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直接反映出对文化产业重视不足。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形势下,在各相关部委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化的崛起与对世界文化的引领之势必将到来。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演出市场的各参与方应积极借鉴美、欧、日韩等国家的经验,拓展自身的经营思路,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演出团体,力争成为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郝涛.民营企业:面向基层 走中小型演出之路.2009/7/13/09:21.文化传播报.info.audio.省略/2009/07/13092178712-2.shtml
2.2010年演出市场统计与分析.2011/1/26/19:35.北京演出协会省略/w30125.jsp
3.范淑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大众文艺,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