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统计学定性分析范文

统计学定性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统计学定性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统计学定性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R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7-0092-04

Stability Test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alidity of Yuhong Ointment XIAO Zheng-guo, LIU Xiao-shuan, LI Xi-xiang, ZHENG-Hui, SONG Wei, PAN Cong-ze (Gan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the preparation time of Yuhong Ointment under conditions of accelerated test and long-term test;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data for the production and new medicine application, and establish the period of validity. Methods Referring to the current guiding principles of TCM stability test, the conditions of affecting factors in trial test and long-term test were decided: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 content was set a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combined with the key items of stability test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its validity predictive value was deduced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Results In the 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30 ± 2 ℃, RH 45% ± 5%), high humidity (25 ± 2 ℃, RH 75% ± 5%), and hard light (4500 ± 500 Lx, 25 ± 2 ℃, RH 45% ± 5%) for 10 days, the traits, appearance and content were in line with requirements. The validity of Yuhong Ointment under 25 ℃ conditions was 41.216 months. Conclusion Under current production conditions, the stability of Yuhong Ointment is good.

Key words:Yuhong Ointment;stability;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

篇2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急性;儿童;血清;IGM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儿童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导致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明显减少,而由其他致病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对我院儿科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进行血清IgM抗体的检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儿科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05~7岁,平均年龄(4.24±1.13)岁。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于采血前夜空腹12 h,晨起89点抽取静脉血1~2 ml,分离血清进行血清IgM检测。对所有患儿进行抗MP、CpnIgM、RSVIgM、ADVIgM、COXIgM的检测。所有患儿均使用ELISA法进行检测,并在每次检测时,均进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的检测。所用试剂:抗MP检测的试剂盒购于富土瑞必欧株式会社;CpnIgM检测的试剂盒购于德国欧蒙公司;RSVIgM、ADVIgM、COXIgM检测的试剂盒购于美国LIFEKEY公司。并且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 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检测结果与性别的关系

男180例,其中61例患儿的血清IgM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3.89%;女120例,其中43例患儿的血清IgM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5.83%。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检测结果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检测结果与年龄的关系

3岁以上患儿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血清IgM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以下患儿(P

3 讨论

目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临床上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致病微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并且耐药性也逐年增加,导致传统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1]。因此,需要对患儿的病原菌进行检测,从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比较差以及呼吸系统的特点,比较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本组研究中,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出率达到30%以上。RSV病毒是儿童呼吸到感染的常见致病菌[2],在

综上所述,血清IGM抗体检测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吴华84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测定与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526.

篇3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儿童;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725.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071-02

副流感嗜血杆菌(PHI)主要寄生于人的鼻咽道黏膜中,是正常人呼吸道的常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转化为致病菌。近年来该菌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有上升趋势,成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因此,为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及药敏情况,以有效控制感染和临床用药,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进行了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并对其生物分型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来我院就诊的住院患儿,用无菌棉拭子取口咽后壁标本。

1.2 方法

标本分区划线接种于嗜血杆菌选择培养基上,35℃、5%的CO2孵箱中培养24 h左右,于巧克力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培养基制备:以胰大豆胨琼脂(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为基础,制备成巧克力血平板,冷却至60℃时加入万古霉素50 μg/ml。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 嗜血杆菌鉴定条鉴定、分型和药敏,用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菌株 β-内酰胺酶(以上产品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操作常规操作)。

1.3 质控菌株

流感嗜血菌株ATCC49247。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咽拭子检查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嗜血杆菌共检出121株,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占嗜血杆菌41.4%。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中,检出β-内酰胺酶11株,产酶率为22.0%。

2.2 生物分型

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的生物分型,见表1。8个生物分型中,以Ⅲ型为主,其他依次为Ⅱ、Ⅰ、Ⅶ型,4个生物分型的百分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物分型百分率较低,与Ⅲ、Ⅱ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Ⅶ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5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分型

2.3 药敏试验结果

5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5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n(%)]

3 讨论

嗜血杆菌属细菌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因此近年来嗜血杆菌感染,特别是副流感嗜血杆菌致病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报道[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本地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副流感嗜血杆菌占嗜血杆菌属的41.4%。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在不同呼吸道疾病中分布情况报道较少,本文资料显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其主要生物型为Ⅲ型(32.0%),其次为Ⅱ型(22.0%),Ⅰ型和Ⅶ型均占16.0%,与张艳芳报道以Ⅰ型和Ⅱ型为主[2]有所不同,与杨旭报道的成人以Ⅲ型和Ⅳ为主[3]也不尽一致,这可能与年龄、季节及地域差有关。

抗生素耐药检测结果显示: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副平、氯霉素耐药性低,分别低于10%;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4%和62%,与王冬国等报道相似[4],我院出现了耐药株,原因有待探讨。本研究副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11株,其产酶率为22.0%,与国内报道较相近[5-6],但近期有副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达37.78%的报道[7],这可能与临床大量用药有关,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生素使用,临床应考虑复方阿莫西林或联合用药,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规范化,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潘钦石,林晓梅,周铁丽.副流感嗜血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2007,9(3):321.

[2]张艳芳,张玉妥,季建军,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及药敏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6):349-350.

[3]杨旭,杨红英,吴,等.成人呼吸道嗜血杆菌属分离株生物学分型及药敏测定[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6):452-455.

[4]王冬国,李莹,赵琪,等.儿科住院患者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与药物敏感性试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302-303.

[5]卢明芹,李骥,王晓东,等.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临床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312-314.

[6]袁瑾懿,杨帆,徐晓刚,等.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5):262-267.

篇4

关键词:教师;教材使用;创造性;勾股定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53-02

本次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带来教学观念、方式的一大改变,就是要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内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和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合理、有效利用。它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目的,避免形式化、极端化倾向。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得到飞速提高。

那究竟如何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笔者拟通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课来具体阐述。在人教版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创设任务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二、课堂再现

课例1

1.提出问题。T:相传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地欢乐。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发呆,原来朋友家的地面是用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间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过去询问,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然站起来,大笑着跑回家了,他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某一些性质。同学们,你知道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性质?你能发现什么?S1:我发现图中有直角三角形,而且是等腰直角三角形。S2:我发现以直角边为边做出的正方形的两个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为边做出的正方形面积。T:我们发现A+B=C,由于这个三角形为特殊的直角等腰三角形。我们再来看几个直角边为整数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是否依然存在这样关系?

2.解决问题。T: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大家看下图。A、B、C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边长a、b、c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不会算C的面积,于是请会算的同学说说计算思路。

S:我用的方法是补的,就是把这样以c为边的斜的正方形补成一个正放的大正方形。

先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得出C的面积了。

T:非常好,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S:我用的是分割的方法。我把这个大的正方形割成4个直角三角形和1个小的正方形。我们可用三角形的面积加上中间小正方形就是大的正方形的面积。

T: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请想一下,直角三角形三边可能存在哪些数量关系?

S:a2+b2=c2

3.揭示本质。T:我们刚才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想a2+b2=c2是成立的。那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是否都有a2+b2=c2?不要忘记,刚才我们在求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如何求的?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其实历史对证明勾股定理有许多种,而我们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证明思想是“以盈补虚,出入相补”。

T: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放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会徽正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关于勾股定理证明的草图。同学们,请拿出纸笔证明一下。

S:我用大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直角三角形加上小正方形的面积。

T:运用面积不变,用割补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a2+b2=c2。

4.描述定义。T:下面我们给出勾股定理的表述。

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数学语言:ABC为直角三角形,∠C=90°AC2+BC2=AB2

5.教学总结。T: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勾股定理,那你学到了什么?S:用割补法进行勾股定理的证明。T:对,我们讲了中国古代以盈补虚的数学思想,那这种以面积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数学上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这节课你还学到了哪些数学方法?S:从特殊到一般。T:我们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再探究有整数边的直角三角形,最后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证明。

分析:张老师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定理的证明上,让学生充分体验逻辑推理的魅力。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直观理解勾股定理规律的发现,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在与同学交流学习中,通过取长补短,吸收同学意见,修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探讨出利用割补法求面积的方法,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掌握方法(割补法)和渗透学科思想(转化的思想)与知道结果同样重要。

课例2

1.引入课题(第一次活动)。T:请在方格纸上画面积最小的格点RtABC,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一位学生作品即如图ABC,并随即提问:RtABC中,BC=1,AC=1,你能否用计算面积法求AB的长?

S:可以把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得到正方形的面积为2,那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AB的长为■。

T:对于一个特殊的Rt确实有a2+b2=c2,但对于一般直角三角形能成立吗?

2.深入探究(第二次活动)。T:请各组利用手中的四个全等Rt纸板,拼出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设定两直角边、斜边分别是a,b,c)学生合作后摆出了如下的两种图案:

T:对于摆法1,大正方形面积可有几种表示法?S:两种,一种是c2,另一种为4个直角三角形和与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T:小正方形边长为多少?S:b-a,把两种表示法等同起来(b-a)2+2ab=c2,化简整理得a2+b2=c2。

S:对于摆法2,也可得出a2+b2=c2。

3.强调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4.总结拓展。T: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五百余种,在这数百种证明方法中,有的十分精彩,有的十分简洁,有的因为证明者身份的特殊而非常著名。下面我们来看几组勾股定理证明的简单介绍(介绍刘徽图、加菲尔德图),希望同学们课下也去思考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分析:课例2中的两次活动都运用了动手操作的形式,非常符合中学生好奇性强的心理特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了整个学习活动,并在教师的提问下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新课程下的学生不希望老师经常给他们一些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问题,有时他们渴望做一个探索者、研究者、论证家。而上面的两个活动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氛围与平台,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思想,整个设计提倡多样化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在活动中完成了思维的不断发展。最后老师展示了一些较为典型的证明方法激发学生思考,也为学生课下学习奠定基础。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上述两位老师都在课堂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究竟有哪些可取之处呢?笔者认为有三点:首先,它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以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来重新审视、规划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以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看待孩子,而不仅仅局限在教材和一时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中应充分认识明确教学目的的重要性。每节课、每次活动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不是为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轻率、刻意地去更改教材内容等等。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的原则是创造性教材使用的基本着眼点与归宿。最后,希望教师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一是广泛吸收各种教材的精华与长处,进行合理整合,逐步形成自己的东西;二是结合个人教学经验、研究成果和本地实际,尝试编制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行的教材体系。当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有了明显的课程意识和研究、探索意识,教师就不再是普通的“教书匠”,而是已经步入到学者型、专家型的实践研究者行列,其专业化教学水平必然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金立淑.指向最佳教学教学路径[J].中学数学,2012,(10).

篇5

【关键词】 心电图;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2.04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oincidence between localization diagnosi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vasculopathy by electrocardiogram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and to pinpoint accuracy of diagnosis by electrocardiogram.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40 patients with diagnosed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Electrocardiogram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outcomes in 40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o observe vasculopathy. Results There were 13 cases with 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including 6 cases with single-vessel lesion shown by coronary arteriography (4 mild stenosis cases and 2 moderate stenosis cases) and 7 cases with multiple-vessel lesion (6 moderate stenosis cases and 1 severe stenosis case), and 27 cases with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including 4 cases with ingle-vessel lesion shown by coronary arteriography (1 mild stenosis case and 3 moderate stenosis cases) and 23 cases with multiple-vessel lesion [23 severe stenosis cases (5 cases with single block)]. Conclusion As a common method in diagnos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vasculopathy, electrocardiogram may lead to misdiagnosis due to inconspicuous manifestation,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is necessary for certain condition.

【Key words】 Electrocardiogram;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oronary arteriography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类型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1, 2]。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如果不能准确诊断、及时的治疗, 患者则有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3,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的标准是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ST段是否抬高直接影响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会发展为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0例不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从而达到深入了解心电图诊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30例, 女10例;年龄30~68岁, 平均年龄46岁。患者住院治疗之前, 2 d内都有心绞痛发作的经历, 并且发作时间在20 min以上。

1. 2 研究方法 为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 选取患者入院后1 d内首次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每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研究, 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正常时, 采集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

1. 3 判定标准[6]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轻度狭窄:狭窄50%~69%;中度狭窄:狭窄70%~89%;重度狭窄:90%~99%。

2 结果

正常心电图13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6例

(4例轻度狭窄, 2例中度狭窄), 多支血管病变7例(6例中度狭窄, 1例重度狭窄);不正常心电图27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4例(1例轻度狭窄, 3例中度狭窄), 多支血管病变23例[23例均为重度狭窄(5例单支堵塞)]。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7, 8]。导致心绞痛的重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力学改变, 冠脉狭窄、冠脉痉挛、血管收缩性增强是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原因[9-11]。本文研究对象都具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初发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间在1个月内, 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的情况都存在, 疼痛较为严重, 在Ⅲ级以上。②静息性心绞痛:是指患者在休息时发作, 发作时间通常在20 min以上。③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有心绞痛病史, 1个月内病情恶化加重, 频繁发作, 持续时间延长, 或疼痛阈值降低。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条件是缺血性ST-T改变[12, 13]。有的患者心电图正常, 无缺血性ST-T改变, 但是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却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堵塞。冠脉粥样硬化多会引起心肌缺血。管腔狭窄的程度过高时, 便会破坏血氧供需平衡, 心肌耗氧量增大, 侧支循环建立, 从而使心电图显示正常。这种供血情况如果经常出现, 则很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 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14]。因此, 心电图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病变正常时, 不能彻底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想要进一步确诊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心电图正常的情况下, 多存在2~3支血管病变, 此类患者的侧支循环一般较好。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管状狭窄甚至闭塞, 所以患者的心肌耗氧量便会增大, 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血管两端的压力状况发生改变, 血管进一步开放, 从而建立起了有效的侧支循环[15, 16], 虽然患者的侧支循环良好, 但长期存在这种症状的患者, 易发生心肌梗死或在几年之内发展成心力衰竭。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或有吸烟史, 并且出现胸闷、憋气、大汗、呕吐等症状时, 医生进行检查时, 即使心电图检测正常, 也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诊断, 必要时要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具体的病情状况, 避免因误诊而造成患者病情延误, 甚至加重病情[17, 1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正常心电图13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6例(4例轻度狭窄, 2例中度狭窄), 多支血管病变7例(6例中度狭窄, 1例重度狭窄);不正常心电图27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4例(1例轻度狭窄, 3例中度狭窄), 多支血管病变23例[23例均为重度狭窄(5例单支堵塞)]。

总之, 心电图在检查患者血管病变情况时, 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不能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实际血管病变状况。因此心电图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不能完全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医生诊断时还要注意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他症状进行判断, 及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确定血管病变情况。

参考文献

[1] 王崇屹, 宋福春. 心电图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0):88.

[2] 董红晶.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诊断.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18):79-80.

[3] 吴凤英, 刘凤君, 孔亚娟, 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段改变临床意义分析. 医学信息, 2011, 24(4):698-699.

[4] 刘艳娜. 68例心电图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2):170-171.

[5] 任晓兰, 李波, 李卫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 2015(2):255-258.

[6] 梁岳觯 张晓刚.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分析.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 31(3):464-468.

[7] 杨婧, 高欣, 徐文贵, 等. 正常心电图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中国医药研究, 2004, 2(3):13-14.

[8] 阮萍, 陈志强.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结果的比较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5):769-772.

[9] 王治, 张馥敏, 王连生, 等. 不稳定性心绞痛62例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3(6):601-603.

[10] 徐开芳.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结果的比较研究. 医学信息, 2016, 29(12):98-99.

[11] 王砚青, 赵艳芳, 徐建新, 等. 36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东南国防医药, 2013, 15(4):358-360.

[12] 王彬尧.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诊断. 新医学, 2004, 35(9):

2157-2158.

[13] 周瑾.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16):51-53.

[14] 高伟, 伊莲花, 廉亚光, 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 7(1):20-21.

[15] 朱久珍.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心电图变化关系探讨. 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4):151.

[16] 马素霞.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变化意义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1):135.

[17] 戴振林, 陈绍良, 段宝祥, 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 临床内科杂志, 2004, 21(7):452-454.

篇6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炎症是斑块破裂的中介和中心环节,导致粥样斑块的不稳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是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ractant protein-1,MCP-1)对单核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能使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迁入内膜下并活化为巨噬细胞,进而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促进斑块不稳定与破裂[1]。瑞舒伐他汀钙是他汀类的新成员,具有调脂、抗氧化、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A及MCP-1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是否可使患者获得更大的益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描记心电图、冠状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CTA)、心肌酶学测定和其他常规检查结果,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62例,均符合2010年卫生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3~85岁,平均(52.8±2.6)岁;吸烟者30例(48.4%);冠心病家族史18例(29.0%);高脂血症26例(41.9%),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A组(瑞舒伐他汀钙20 mg)和B组(瑞舒伐他汀钙10 mg),每组31例。所有入选者均排除瑞舒伐他汀钙过敏者;入选前3个月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者;风湿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使用环孢素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及有可能怀孕的妇女;心肌炎;周围血管病;肝肾功能异常者;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痛风、糖尿病、肿瘤等病史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入院后次日清晨及治疗6周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肝肾功能、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另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层清亮血清分装入EP管中并编号,置于-70 ℃冰箱中贮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AA及MCP-1。

1.2.2 治疗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抗缺血(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或40 mg,2次/d,口服)、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盐酸氯吡格雷片150 mg或75 mg,1次/d,口服)、抗凝(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 U或5000 U,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调脂治疗(瑞舒伐他汀钙每晚口服10 mg或20 mg)及对症处理等药物治疗。调脂治疗根据入选组别不同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商品名:可定,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90092,10 mg/片)治疗,A组每晚口服20 mg,B组每晚口服10 mg。住院7~10 d出院。出院后,持续服用常规抗缺血及抗血小板药物及瑞舒伐他汀钙共6周,回访复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AA、MCP-1、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AA、MCP-1、TC、LDL-C、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均未见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的形成,慢性炎症反应可使泡沫细胞浸润在斑块表面纤维层,促使斑块破坏而使病情加重[1]。研究发现,在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大多数内皮细胞、外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少数泡沫细胞、脂肪细胞中均有SAA mRNA表达,包括SAA、MCP-1在内的几种炎症指标为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2]。MCP-1对单核细胞具有强大的趋化活性,使单核细胞渗至内皮下,并活化为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3]。Werle等[4]研究表明,MCP-1和CCR2结合后,介导多种转录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活化, 导致斑块不稳定,造成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他汀类药物可以调节血脂水平,减低炎症反应,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5-6]。瑞舒伐他汀是2002年在欧洲获得上市批准的最新他汀类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内胆固醇逆转运基因ABCA1和上调胆固醇合成的基因SREBP-2两种途径降低LDL-C浓度,同时升高HDL-C,具有调脂的双重功效,还有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抗氧化、干扰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7-8]。

本研究表明,经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后,患者SAA、MCP-1、TC、LDL-C及TG较治疗前水平均降低(P

综上所述,相对较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可更好地调节血脂,降低冠心病患者SAA及MCP-1水平,发挥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评价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3-24.

[2] Serrano-Martínez M,Palacios M,Lezaun R,et al.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concentration in coronary sinus blood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disease[J].Circulation,2003,108(10):e75.

[3] Kumar S N,Boss J M.Site A of the MCP-1 distal regulatory region functions as a transcriptional modulator through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NF1[J].Mol Immunol,2000,37(11):623-632.

[4] Werle M,Sclmal U,Hanna K.MCP-1induces activation of MAP kinases ERK, JNK and p38 MAPK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Cardiovasc Res,2002,56(2):284-292.

[5]李道远,玛依努尔・斯买拉洪,晏程远.阿托伐他汀联合心可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93-94.

[6]刘红美.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控制与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发作频率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18-119.

[7] Corsin A.Fluvastatin:effect beyond cholesterol lowering[J].J Cardiovasc Pharmacol Ther,2000,53(12):161-175.

[8] Liu Z,Zhao Y,Wei F,et al.Treatment with telmisartan/rosuvastatin combination has a beneficial synergistic effect on ameliorating Th17/Treg functional imbalanc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14,233(1):291-299.

[8]鲁长胜.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31-32.

[9] Ashton V,Zhang Q,Zhang N J,et al.LDL-C levels in US patients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receiving Rosuvastatin monotherapy[J].Clin Ther,2014,23(14):177.

[10] Luigi M,Biasucci K.CDC-AHA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04,108(25):560-567.

[11]王旋.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12):745-747.

[12] Delemos J A,Morrow D A,Sabatine M S,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long 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03,107(5):690-695.

[13] Werle M,Sclmal U,Hanna K.MCP-1induces activation of MAP kinases ERK, JNK and p38 MAPK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Cardiovasc Res,2002,56(2):284-292.

篇7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篇8

关键词:统计学;辩证统一;统计规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统计学为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必须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总体中诸个体某种数量标志表现偶然,而诸标志值平均则为必然。重复测量某种同一客体出现不同的数值属偶然,而同一客体本身真实数值则为必然。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的数量差异为自己开辟道路。统计研究中经过综合平均,将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数量差异,互相抵消,显露出平均则为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计抽样调查问题上表现极为明显。客观事物极其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同一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也非常大,从个别单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然而,通过大量观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响,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显现其本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只有随机抽取的个体足够多,消除诸多偶然因素影响,才能通过抽样总体的数量特征正确地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2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实践和科学都证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着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况且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对于每个事物或过程的矛盾也各有其个性。因此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或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计学中存在着各种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在统计认识中,个体的差异性中蕴含着总体的同一性。统计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抽象掉各个个体的差异性,探求总体的同一性,并用差异性去标志同一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是统计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差异性就没有统计;而同一性则是统计的目的,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进行统计。因此,统计研究要运用大量观察法与个别观察法相结合使用的统计方法。

统计研究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实现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认识过程。同时,根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统计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别观察所搜集的资料来说明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使认识更深刻、更具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导统计研究必须是将统计中的平均数与分组法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反映现象的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与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结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统计学的研究着眼于总体,着手于样本,立足于个体;同时从总体出发,分解剖析,认识局域(类、层、组)甚至个体,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计量,搜集资料。接着对个体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或归纳演绎,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即为“统而计之”和“计而统之”的总和,以实现以统定计,以计达统的目的。所以,统计学的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要求一切认识对象不仅它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而且它还要作为某个更大系统的要素来认识。这种对系统客体的“主体”认识,是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度量的系统思维方式。

因而,统计认识充分体现了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这是统计研究的一大优点,也是统计认识比较接近客观、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认识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统而认识某一系统,忽略或没有充分重视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统环境对系统的制约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从统计认识过程而言,充分体现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统计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统计的定量分析不是纯粹数量意义的,即不是就数量论数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点,并且从所研究事物的有关联系或现实背景中,紧紧扣住认识所研究事物内在本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也正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所在。那么统计研究怎样才能通过数量来体现其具体含义与现实意义?这就必须结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为起点,并以定性分析为终点。具体来说,统计研究总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认识——客观科学的定量认识——高级(理性)的定性认识”这一过程来进行的,即从定性开始,确定认识事物有关方面的指标,经过定量过程,搜集,整理,进而对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质,完成定性认识。统计认识活动遵循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从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设计的科学的方案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按要求搜集有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对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就是说统计的定量分析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个飞跃的重要途径,是避免产生认识主观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统计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定性认识服务的,是为了定性认识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讲的统计的方法性、应用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实际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统计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探求质与量变化的规律和界限,研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关系,将质与量同一与度中,即量的规定性定性于度中,质的规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统一。

5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方法。统计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各个局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达到对总体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基础或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有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将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外界条件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之目的。可见,分析方法是以客观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为客观基础的。在统计研究中诸如分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这些分析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认识变为对整体的认识,揭示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就必须进行综合。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办法。与分析方法相比,综合方法认识过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结为整体,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从事物各部分及其属性、关系的真实联系和本来面目,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在统计中,诸如人口统计的将分组、结构、比例分析化为对整个人口状况分析;商品销售总额分析时分解为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进而从总体上分析其因素影响;社会总产值的变化,分解成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进而综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与综合是对立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统领分析。没有具体的分析,就不能具体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侧面和各种属性与诸因素,从而也就无法综合;同时,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它在综合统领下,以综合为目的,达到确切地揭示事物的总体和本质和规律性,使认识升华。因此,没有分析的综合,其结论就只能是空洞的、无根据的,是一个混沌的、外在的、直观的整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页)。”分析的结果,也就是综合的出发点。统计认识的发展总是沿着“分析——综合——新的分析——新的综合……”轨迹不断前进的,促使统计认识活动不断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6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给出新认识;但新认识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错的;特殊材料的组合不同,给出的认识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质信息作出决策。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前提(公理)到命题,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识;容许选择多个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错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统里的不同子集合)会给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结论。以观察为基础对事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主要属于归纳推理问题;但若已知各种事件发生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则可以转化为演绎推理问题。

统计认识是通过个别研究认识一般的,所以统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归纳(即必须通过归纳才能实现)。统计不仅要根据所构建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推理获得一般的“知识”,而且还必须进行假设检验、机理检验等,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论证。所以说,统计思维是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归纳方法论强调了方法和外来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绎方法论则强调了问题和先存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相互补充和协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比如在统计思维中的回归分析既是归纳,又是演绎。所以说,统计思维将归纳和演绎高度而有效地结合运用,收到了很好的认识效果。也只有通过归纳、演绎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学真理。

7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按照统计认识要运用材料来看,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具有具体性,它是依据一定的数据和事实,使人们得到启发,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迅速的识别和直接的理解,并对对象的总体状况作出判断。统计认识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首先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数据整理手段(如分组、直方图、茎叶图、频率图等)和统计研究人员积累的统计认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获取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统计数据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还要进行典型剖析或抽样验证。所以说,在统计认识的数据收集、分析与所做结论需要具体化。同时,对统计理论方法研究时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数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它舍弃具体向客体的规客规律性逼近。因此,统计学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8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

统计认识过程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实证性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动。它自始至终都是理性认识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

按照统计认识属于实证性研究来说,它具有经验思维

的特点。经验思维就是运用实践经验、感性认识和感性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状况、表面联系和现象,通过经验思维能够对丰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描述性统计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经验思维。它依据的是客体的个体的实际状况或者是客体过去的、现在的状态,是事实的归纳、概括、整理。从推断性统计来看,它在描述性统计提供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依据严密的逻辑规则和推理过程进行假设检验、数理推断、悖论分析,对描述信息、经验认识进行理论思考,使经验认识升华,这又是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它抽象掉具体个体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有关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认识;抽象掉所依据的经验材料的特殊,得出有关“类”的一般的认识。

实际上,描述性统计是推断性统计的重要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讲,推断是另一种描述;有时候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统计认识是经验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兼具有两种思维的成分,两种思维相互交叉,相互补充,使统计认识更系统、更具体和更深刻。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统计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要研究探索和发现认识客体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它和统计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学起着指导作用,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提供一般指导原则和思维方法;统计学是哲学一般认识方法的具体化。所以,对统计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和归纳,有利于推进统计理论研究,廓清人们对统计的认识,有助于更合理、广泛的运用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5).

篇9

【关键词】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经济学研究

研究是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事实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思维活动。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不断引进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开创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之服务。这些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我们也必须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确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经济研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学界,主张定量分析的观点认为,采用数学语言,遵循数学所固有的逻辑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概念精确,论证富有逻辑性,避免曲解和混乱,混乱,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这种转换不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转换有助于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对立的观点认为,虽然严格地遵循数学逻辑程序,能使混乱的思想呈清,但数学只是经济认识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质的分析,滥用数学手段,也会产生许多谬误。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无益,而且涉及到一种陈腐的智力几何学。结合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对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争论,本文试图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义其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如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意见集合法、相互关系分析法、历史经验分析法等等,都是属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图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边际革命”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李嘉图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对等级地租、工资、资本周转和比较成本等问题的论述,就多次运用了数学图表分析。20世纪初,计量经济学鼻祖费里希·丁伯根也将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计量数学结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凯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将经济分析体系形式化了的符号伪数学方法”,认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却无所助益的符号迷宫里,作者会丧失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的洞察力。”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使论文和研究满足数学逻辑一致性,编造经济数据,并拼凑参数范围,从而得到“理想”的实证结果,最终不是使经济研究的内容脱离现实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义。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建构、假设验证、结果评价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定量研究中的逻辑命题、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都自然应当建立在对基本问题或理论假设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并通过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和范围,来把握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因此,经济学研究中,不应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过对经济学现象本身的量变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3]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5).

篇10

关键词 现代企业 统计理论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1.1 提出的背景

统计理论其实质是一种活动,通过采集、整理、反映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探索,反映事物本质,在现代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创新对企业的进步至关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统计可以获取大量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帮助完成市场经济的规划;在企业的市场经营管理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各方面的数据信息,来进行企业建设。现代企业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但又不能等同于统计理论,它必须能够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现代企业理论体系必须有所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1.2 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并且不断得到完善,企业是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的独立主体,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对于企业统计来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进行,原有的企业统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容乐观,企业统计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对优势资源之间的充分结合及正确的战略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进步。因此,企业应该做好一切基于对企业现状和竞争对手及市场信息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从这个方面来入手,我们应该借助企业统计的特有职能,正确、及时全面地采集数据,科学有效地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以减小企业的损失。

2 企业统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统计学不同体系的比较

迄今为止,相关企业统计理论方面有几本不同的理论论著,比较著名的两部是《企业统计学》和《企业经济统计学》。后者比较适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是我国统计学的历史性突破。目前来看,我国市场经济进程脚步加快,市场化加剧,要求各部门之间要联系紧密,跨行业的经营行为也在不断增加,基于各行业的共性建立企业统计理论是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理论的企业发展形势的。

2.2 企业统计理论改革的原因

2.1.1反映经济环境关系的需要

企业统计学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利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引导企业发展的,它不仅要研究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市场变化规律,还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政府统计改革、民间统计调查机构、企业统计改革等采取的措施都充分反映着我国统计管理制度改革的实事求是,通过系统地研究统计宏观、微观环境之间的联系,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2.2 企业制度建立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要使企业成为能够进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和约束的经济实体,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过程包含着两个重要阶段:第一,政府需要制定具有战略性的经济政策和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市场经济体系进行宏观调控。第二,企业要依据政府制定的政策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生产和运营条件等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运用各种管理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发展,协调监督好各种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各种市场信息。

3 企业统计理论体系的完善

3.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指用数字和量描述事物的多少,定性分析是指用文字描述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中,要求必须要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使企业的发展制度更加具有科学性。因此,(下转第83页)(上接第76页)企业的统计分析体系应该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定性分析为主的策略促进企业的发展,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3.2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相结合

不同的统计指标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单项指标简洁但是不能够全面的反映企业统计的总体特征,综合指标虽然可以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但对局部的统计非常模糊。因此在统计过程中应该是两者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保障。

3.3 全面性和前瞻性相结合

统计指标包含的范畴越广,越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因此,统计要做到全面性,同时还要具有前瞻性,能够通过统计分析来反映企业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要做到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创新性,能够跟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

4 结束语

我国企业统计理论与实践创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是了解企业发展的有效工具,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本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统计体系理论应该不断改革和创新,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百洲.构建现代企业统计新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5).

[2] 郭联书.现代企业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J].科学之友,2011(36).

篇11

关键词:统计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Study on Statistical Methods of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LI Xiao-jiang

(Review and Certification Center,Guangdong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51008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just focuses 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clinical test of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It discusses of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conditions, limit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The qualitative methods include Four grid, Kappa and Chi-square test.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include the linear correl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bias estimate, Bland -Altman method.

Key words:Statistical methods;Qualitative methods;Qualitative methods

临床试验是二三类体外诊断试剂除校准质控品外申请注册上市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评估考核试剂和对比试剂或金标准方法的可比性。临床试验结果统计方法种类繁多,每种方法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在设计临床试验方案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试验的各种因素,容易造成统计方法的选择不合适而得出错误的试验结果或者是分析不全面不充分,直接影响考核试剂的评估。因此,统计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笔者作为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技术审评员,根据多年的技术审评经验,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限制和接受准则进行探讨。

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包括与金标准比对和与对比试剂比对。通常用四格表进行统计。

与金标准比较通常用敏感度(真阳性率)和特异度(真阴性率)来表示两种方法的符合性:敏感度=a/(a+c);特异度=d/(b+d);总符合率=(a+d)/(a+b+c+d)。而与对比试剂比较通常用阴阳性符合率来表示:阴性符合率=a/(a+c);阳性符合率=d/(b+d); 总符合率=(a+d)/(a+b+c+d)。虽然两种比对方法的四格表形式是一样的,但表示的意义不同。阴性符合率不等于敏感度,阳性符合率不等于特异度,两者不能混用,因为对比试剂准确度不一定100%。

定性分析除了进行四格表统计符合性之外还需进行统计学检验(可使用SPSS统计软件),通常使用Kappa检验或配对χ2检验。

Kappa是作为评价判断的一致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取值在0~1之间。Kappa≥0.75,表示两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0.4≤Kappa

2 定量分析

2.1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需进行离群值检验,离群值的个数一般不得超过2.5%,即在100个样本的临床试验中,不得出现3个离群值。如出现3个或3个以上离群值,应寻找原因,如仅仅是样本问题,则更换这些样本;如找不到原因,又影响"等效"的分析时,停止试验并通知试验申请者。

相关性分析通常用散点图来辅助分析。首先以考核试剂每次测定值(作Y轴)与相对应的对比试剂每次测定值(作X轴)作散点图;目测线性,找出线性范围,删去非线性段,如线性范围宽还可以增加分段统计。如线性范围太短,则停止评价。对线性段作相关分析,根据EP9-A2要求相关系数r>0.975[1](或r2≥0.95),如r

2.2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线回归分析,Deming回归和Passing-Bablok回归。三种方程的基本形式都一致,为Y=bX+a,但回归系数b的估计方法不同。传统的直线回归分析前提条件是正态分布;对照试剂应是金标准或近似(较好的),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若两种试剂都存在误差,则不能满足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条件,可考虑Deming回归。该法考虑了两试剂的随机误差,且假定两种试剂的标准差比值恒定。Deming法适用于两个试剂的测量误差有着独立的、均数为0的正态分布,误差的方差为成比例的(在数据范围内,方差并不必须恒定的)。如异常值较多,可选用Passing-Bablok法。即任取两点确定直线,屡次反复,得到多条直线并计算斜率,而后对多个斜率值取中位数并调整。该法假定两器械随机误差遵循同一种分布,标准差比值恒定。线性回归斜率b一般推荐在0.9~1.1之间可接受。

2.3偏倚估计 按下列方程式计算平均偏倚B及试验系统与对照系统测定值差值的标准差SD。

将医学决定水平预期偏倚的可信区间与允许误差的限值相比较(允许误差推荐为小于或等于1/2CLIA88或者室间质评可接受范围)。预期偏倚可信区间小于规定的允许误差的限值,试验系统可被接受;预期偏倚可信区间大于规定的允许误差的限值, 试验系统不被接受。

2.4 Bland-Altman法 Bland-Altman法是1986年Bland和Altman提出的,并发表在Lancet杂志上[2]。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两组数据的均值和差值,分别以均值为横轴,差值为纵轴做散点图,计算差值的均值(d)以及差值的95%分布范围(即为一致性界限,LoA,d±1.96Sd,其中Sd为差值的标准差),认为95%的差值应位于该一致性界限范围内。分析散点的分布与一致性界限的位置关系,并且与临床上可接受的界限值相比,如果一致性界限在临床上可接受,则认为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互换。检测项目不同,方法学不同,临床上可接受的界限值不同,界限值还与临床预期用途有关,可参考室间质评的相关要求。当样本量较小时,由于抽样误差的影响,有时不一定满足95%的差值落在LoA范围内,这时,可以考虑LoA的可信区间(LoA CI)。计算LoA CI所对应的标准误一般为1SE(d)=Sd/,一致性界限的上、下限的标准误近似等于1.71SE(d)[3]。在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除了用两种试剂的结果的差值反映一致性外,还可以用两种测量结果之间的比值(或差值与均值的百分比)进行Bland-Altman分析。由于检测结果的差值或比值都与两种试剂的测量值都有关,因此横坐标应为两者的均值,而不是对比试剂的测量值。

在应用Bland-Altman分析时,需要注意一定的应用条件[4],均值和差值应相互独立,即两种试剂的测量结果应具有方差齐性,差值应服从正态分布,在测量范围内的差值不随着测量结果变化的扩大而变化。假如不满足条件,如Bland-Altman图呈喇叭状,建议通过对数转换达到要求,也可以通过对用比值来进行分析。

一致性分析时,一般不建议用配对t检验来评估两个试剂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配对t检验的本质是对"差异"的检验,而非对"一致"的检验[4]。因为配对t检验主要是比较均数的差异,只能反映总体均数可能相同,却不能反映数据的一致性,即对系统误差敏感,却无法检出随机误差。

3 结语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应根据预期用途来选择是用定量还是定量的分析方法。但在实际的临床试验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符的结果,需要查找原因,在定量分析的时候可以辅助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时候也可以辅助定量分析。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多种,一定要清楚每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否则不满足使用条件得出的结果可能没有实际意义。由于每种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多种分析方法联合分析,往往更全面更可靠。如在定量分析的时候,可以线性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Bland-Altman法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文献:

[1]NCCLS.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EP9-A2.Wayne,Pennsylvania:2002.

[2]萨建,定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及Bland_Altman法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4):409-411.

篇12

一、统计工作的意义

1、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

(1)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2)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

2、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撮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几个不利因素。

(1)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3)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

3、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

(1)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

(2)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检验思想、均值思想、相关思想、估计思想。

1、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3、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4、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5、统计思想的特点

篇13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统计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49-01

1、统计学概念及其应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根据事物的随机性规律来收集、分析数据并利用于进行推断的科学;其贯穿社会生活的全部,是自然,经济,工程等各个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对于当前工程项目建设来说,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工程性项目管理贯穿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具有一次性的特征。而统计在项目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反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中的统计学具有数量型、综合性的特征,实现对工程项目定量、定性的分析。而利用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对工程项目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对于项目管理人员做出准确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对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做出阐述。

2、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统计特征

2.1 数量性

工程项目管理中搜集、汇总、计算等一系列工作是由统计学工作来完成的,是由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的。数量性统计信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最鲜明的体现和最普及的应用,即通过数字揭示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过程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施工管理方案。

2.2 综合性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结合其它信息对自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对与工程项目管理有联系的劳动力资源、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的供应来源、价格、条件以及市场预测等情况;并且以统计数字、统计指标来核算银行贷款利率、担保收费、保险费率及投标报价等有关的因素;同时各项法规,如企业法、合同法、劳动法、税收、工程管理条例以及技术规范、竞争对手情况等也与统计学相融合既统计学综合性分析特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3、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应用

3.1 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应用

在一些工程项目管理中,因为工期长,而且场地铺展比较长,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而在确定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能、结构以及各项制度的时候就需要参考统计上报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量化分析和综合性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机构,而应用统计学中的普遍性原理可以对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掌握,从而对一些异常情况能提前做出反应。另外,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以统计信息为依据,将各级工作进行细化,能在全部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网络。

3.2 统计学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开始之前统计工作就必须首先要进行,在工程前期的地质测量中,对于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要做出准确的测量,然后利用统计学原理将所得信息进行汇总,做出量化的分析。在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因为工期较长,要利用统计学原理将工程实际的施7-'情况与原先的预计目标进行对比,对存在差距的地方进行调整。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也离不开统计学,因为在一些工程建设中,例如燃气过铁道、穿绿地的建设中,影响到工程成本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加上施工的时间较长,各种物料、人工费用都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而统计学的应用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有很大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之前,根据以往的工程施工统计资料对本次工程成本进行计划和确定,在每一阶段的工程完成之后,都需要对当期的成本,包括材料、机械、人工以及工程量进行统计,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就能及时发现存在差异的地方,避免工程项目施工中各种超支现象的发生。

3.3 统计学在项目结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纵向上涉及到项目建设单位、工程项目部、施工队以及施工小组等等,在横向上涉及到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等等!在工程性项目结束中要对整个工程进行评价就需要用到统计学,例如:在燃气建设项目中,在最终的工程结算中利用统计方法将工程量进行统计,确定实际的工程量,然后按照工程量做好结算工作。另外,在对整个工程总体的施工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时也要用到统计学知识,将各方面的情况做量化分析和汇总,做出精细化的工程项目档案,从而为相关的评价提供真实、可靠、清楚的依据。

4、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方法的应用

4.1 抽样调查统计

抽样调查统计是在全部需要检测的构建中随机的抽取一部分样品惊醒检测,如桩基检测过程中,随机的抽取一部分桩进行静载荷试验适当比例的抽样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控制质量以及控制成本的作用,更能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所以,采用抽样调查统计对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2 控制表

控制表是对项目是否在计划的时间达到预期节点的一种相对直观的图表展示,常常用来判断项目的进度或成本是否在预期的范围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对项目的进度和成本控制具有监督和及时修订的作用。

4.3 排列图

排列图由管理事件发生的频率组织而成,是一种直方图.用以显示已确定的各种类型的原因产生多少成果等级序列是用于指导纠错行动的管理项目小组首先采取措施去解决导致最多缺陷的问题。

篇14

确定目标,进行目标分析,是分析评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以往研发失败的农机新产品中,很多是因为目标分析不明确导致的。对目标分析的精准把握是农机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错误的目标分析会导致整个新产品开发工作的失败。确定目标就是要明确农机新产品开发要取得的最终成果,诸如新产品系列的开发、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的提高、销售收入和净收益的增加等。目标的实现往往受各种条件限制,因此限制条件分析即可能性分析必不可少。限制条件分析的重点在于物质资源限制方面,比较选择,找出敏感因素,进而分析和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技术方案的抗风险能力。

2搜集整理资料

作为分析评价的基础,资料收集要尽可能完备,且与所要开发的新产品项目有相关性。对于农业机械行业来说,收集的资料包括行业结构特征、经济、技术和生产4个方面,来源于农机行业和各个农机企业。行业结构特征包括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情况、用户和市场的情况等;经济方面的资料包括产品制造成本,按项目、按零部件分解的成本资料和使用成本资料、经济效益资料等。技术资料包括农机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参数,通用件和标准件的使用比例,产品的设计规律、使用范围等;生产方面的资料包括企业的硬件基础设施、研发能力、产品产能、专业化协作水平、工艺装备程度、销售和供应采购情况、售后服务能力等。在资料收集完备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对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较为清晰地反映所开发农机新产品的特征和全貌。

3列出备选方案

在全面掌握信息资料,正确衡量企业进行农机新产品开发所具备的资源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目标拟定多项备选方案,列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一般而言,拟定的备选方案越多,被选中的最优方案的相对满意度就越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行分析评价前,应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先策划和编制若干可行方案,进行初步筛选,留下若干备选方案供进一步评价择优。

4分析评价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的分析与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定量分析指分析一个被研究对象所包含成分的数量关系或所具备性质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对几个对象的某些性质、特征、相互关系从数量上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的结果也用“数量”加以描述。备选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后,采用综合分析评价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排序。

4.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采用比较、归纳、总结、演绎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认识其本质规律。定量分析客观、准确,应用愈益广泛,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定性分析,特别是在农机新产品开发中,许多因素,如学术效果和社会效果等难以定量,只能采用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时,要重点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他们的经营战略和方式、技术和经济实力等。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长处,弥补缺漏,确保开发出的农机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2定量分析

对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是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重要内容。定量分析就是利用统计学上数据分析和检验的方法对调查资料、数据等进行数量上的分析研究,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从而反映出各个方案的实施效果。技术经济指标是一组指标,如反映项目盈利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利用率等,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反映备选方案的实施效果。

4.3综合分析评价

综合分析评价是对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列出企业进行该项农机新产品开发工作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并从利、害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还要结合技术经济指标、利弊等多方面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在综合分析时还需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是分析技术方案中某些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的综合分析。在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中,技术方案包含的不确定因素有多个,例如:产品产销量、产品价格、投资规模、生产成本要素等,各因素的变化对方案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同。技术经济分析的对象和具体内容是对各个备用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价其经济效益,进行方案选优,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对技术方案的分析评价所采用的经济数据大都来自预测和估算,而实际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方案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可能与实施前的评估结果不符,影响了技术经济评价的可靠性。为使技术经济分析更科学,评价结论偏差减小,对某些主要技术经济因素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评估其变化对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对策尤为必要。

5选择最优方案

方案择优是整个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工作的最终目的。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对比综合评价结果与方案要实现的目标,选择最优的可行方案。如果没有最优可行方案,应重新确定目标或进一步修改完善备选方案。

6提供决策

把所选择的最优可行方案推荐给农机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由其进行最终决策。至此,一个农机新产品开发策划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完成。

7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