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 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是由Ross(1999)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炼而成的概念:技术失败,指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按时偿还已到履约期的债务合同;会计失败,指企业的账面净资产为负数,资不抵债;企业失败,指企业依法进行清算后所得的资金仍不足以偿还债务;法定破产,指企业无法持续经营,依照破产法向司法机关申请破产。针对我国金融市场实情,上市公司鲜有被破产清算,若将企业破产等状况界定为“财务危机”作为研究的对象,那么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用意义也就降低了。因此,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以上市公司是否被“特别处理(ST)”作为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危机判断标准。
2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现状
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和模型,本文将其归纳为定性预警模型和定量预警模型两大类。定量预警模型进一步细分为统计类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和人工智能类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2.1 定性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财务危机的定性研究,通过人为经验主观识别风险,实现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目前定性研究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标准化调查法:指借助外界因素即通过专业人员或咨询公司等就公司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形成报告供公司经营者参考的方法。标准化的问题就是财务预警指标,其对警情的预报则体现在公司对问题的回答中。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公司财务运营情况不佳在各个阶段伴随有特定的症状,因此把公司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的恶化期和财务危机爆发期。通过财务分析来确定公司的财务状况处于哪一个阶段,然后再“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企业风险,使企业经营回归正轨。3)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以三个月作为时间段,通过制定该阶段的资金周转表来分析指标异动原因及合理性。若企业很难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提供宽松的现金流转表,则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正在加剧。4)管理评分法:首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比打分,再根据这些项目对破产影响的大小进行加权处理,最终得出加权总分。根据总分落入的分数区间,判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
定性研究能够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对于一些无法或很难量化的指标,我们可以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着重分析事物因果关系。
2.2 定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2.2.1 传统统计模型
(1)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单变量分析是最早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的模型,Fitzpatrick(1932)提出以单项财务指标比率作为标准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状态。他采用单变量指标将样本公司划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最后发现“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指标在财务风险判定方面的效果最佳。Beaver(1966)采用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他经过研究证实在排除行业因素和公司资产规模因素的前提下,债务保障率、总资产净利润率等财务比率对预测财务危机是有效的。陈静(1999)对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1995-1997年三年的财务数据也进行了单变量研究。虽然单变量模型运用广泛,但也存在许多缺陷:多个单一指标指示结果之间相互矛盾而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特征,易发生企业管理人员有意地粉饰单变量指标使得财务预警效果失真等。
(2)多元线性判别模型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进行危机预警的模型,其典型代表有Z Score模型和Fisher判别模型。
Z Score模型,最早是由Altman(1968)建立,他从22个财务指标中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从企业资产利用率,资产规模,偿债能力,财务结构,盈利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对33组制造性上市企业的研究,综合分析后建立多元线性Z Score模型。通过统计分析,Altman得出当Z2.67时,公司处于安全状态。向德伟(2002)针对性地选8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Z模型对样本2000-200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Z模型对某些特例可能失效,但总体上有效。麻鹏波(2010)应用Z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和模型判别标准,判定企业财务状况并提出相关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严碧红、马广奇(2011)选取深市6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运用Z模型对其2010-2011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判断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危机。Z模型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根据实证研究表明针对不同财务状况具有一定判断能力,故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但该模型不适于时间跨度较长的企业危机预警。
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是统计性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所有数据的总离差平方和分解为组内差和组间差两部分,而组间差与组内差的比值大小作为衡量总体差异大小的标志。基于重要性考虑,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具体算法与运用就不在本文详述了。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是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工作量庞大;第二,时间跨度越长,其精确度越低;第三,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具有两个很严格的前提假设,一是假定自变量是呈正态分布的,另一个是要求解释变量之间完全独立;第四,要求在财务危机组与控制组之间进行配对,但配对标准如何恰当确定是一个难题。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财务危机研究人员引进了Logistic和Probit回归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
(3)Logistic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主要目标在于寻求所观察数据的条件概率,根据其条件概率来判断观察对象是否存在财务风险。Martin(1977)首次尝试将Logistic模型应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以1969-1974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5个财务指标来预测两年后样本公司的破产概率。实证结果显示“净利润/总资产”等六个财务比率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Ohlson(1980)设计的Logistic模型使用了9个自变量,选取1970-1976年间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非破产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0-1]上的分布,他发现了四类显著影响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资产变现能力。Lau(1987)选用了10个自变量,使用多元逻辑模型构建了财务危机的五阶段预警模型。姜国华(2004)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公司ST的因素,结果发现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且得出影响公司财务危机两个主要因素是主营业务利润和大股东持股比例。浦军(2009)选取40家ST公司和103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股权集中度等8个变量指标作为建模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相应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4)Probit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Z.mijewski(1989)提出的Probit回归模型,其假定公司破产的概率为p,并假设公司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概率p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其计算方法和Logistic模型相似,先是确定公司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通过求似然函数的极大值得到参数a和b,然后利用公式求出公司破产的概率。
2.2.2 人工智能财务危机模型
(1)神经网络模型
Odom和Sharda(1990)是最早把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财务危机预测研究中的。Tam和Kiang(1992)以Texas的1985-1987年118家银行(59家破产59家未破产)为样本,建立了一个三层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该篇以神经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文献为财务危机预警带来了巨大贡献。黄小原和肖四汉(1995)提出了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构建。杨宝安等(2001)应用前馈神经网络进行了示范性设计和验证。杨淑娥和黄礼(2005)选用深交所18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其中选用120家上市公司作为训练样本,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预测上市公司是否面临财务危机,又以60家上市公司作为检验样本,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分别取得了建模样本90.8%和检验样本90%的判断正确率。朱燕妮(2008)选取了44家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1998-200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发展能力以及公司治理等8个方面选择了能够全面反映出公司经营与管理各个方面的63个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分警度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进行仿真检验时获得了92.38%的正确率。
(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模型存在的小样本、高维数、非线性等问题,张在旭(2006)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SVM)建立了一种新的公司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此后,阎娟娟、孙红梅和刘金花(2006),邱玉莲和朱琴(2006)也对支持向量机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上做了深入研究,也都得出该方法运用于财务危机预警中是有效的,为财务危机预警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3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述评
摘要:在我国,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过去的研究主要以沪深两大证券市场的ST公司为样本数据,很少分行业进行研究。由于各个行业的特色不同,其企业的运作特点也千差万别,因此需要对每个行业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Z分数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适用性。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Z分数模型;制造业上市公司
如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企业的良好发展,由此可见,企业在其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然而,企业处在市场经全球化这样的大环境中,既能获得广阔的市场和资金来源渠道,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会使企业的财务状况逐渐恶化,以致于出现财务危机。为此,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1.1样本的选取
本文以我国证监会分类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将沪、深两证券公司的ST公司鉴定为处于财务危机的公司。选取2010-2012年间,13家曾经处于或正处于财务危机的公司作为样本。利用样本公司被ST前三年的财务数据资料,即ST公司在第t年被ST,则上市公司被ST的前1、前2和前3年就分别表示为(t-1)、(t-2)和(t-3)年。
为了使各企业更具有可比性。选择了与ST公司研究年限、资产规模、所属行业相同的13家健康的公司做样本配对。本文具体选取的样本公司如表1。
1.2实证分析
将样本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分别代入Z值的计算公式,得出正常公司和ST公司的Z值分布情况,如下表:
1.3研究结论
通过对Z值的计算,总结出以下结论:
(1)Z分值模型在我国制造业ST公司的运用相比在正常公司的运用,其适用性较强,且越靠近被ST的年份,适用性越强。
具体可以从以上所得数据看出,正常公司t-1年Z值在2.675以上的有7家,误判率为46.15%,而ST公司t-1年Z值在1.81以下的有12家,误判率为7.69%;正常公司t-2年Z值在2.675以上的有6家,误判率达53.85%,ST公司t-2年Z值在1.81以下的有13家,误判率为0;正常公司t-3年Z值在2.675以上的有7家,误判率为46.15%,ST公司t-3年Z值在1.81以下的仅有4家,误判率达53.85%。
(2)我国制造业ST公司的Z值相比正常公司Z值较小,主要是在ST公司被处理的前两年呈现出来。被ST的前三年,ST公司的Z值大幅度下降(其中有3家ST公司为负数),财务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趋势。(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2):59.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非财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一、财务指标的选取
(一)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选取标准
1、可操作性。能够代表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指标有很多,有些指标的数据相对容易取得,如资产负债率等可以直接从企业年度报表或数据库中获取。但有些数据指标数据很难得到,或即使能够取得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故本文选取的指标变量都是数据相对容易取得的指标。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2、体现盈利能力。盈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从长期来看,不盈利或利润低的企业很难保持投资者信心,最终难逃消亡的后果。本文选取营业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四个指标来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
3、体现现金流量状况。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现金流量研究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在某种程度上,现金流可以说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若现金流发生断裂,一个盈利能力良好的企业也难免陷入财务危机。本文选取现金到期债务比、营业收入现金比率、每股现金净流量三个指标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
4、体现偿债能力。企业有无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与财务危机也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下,偿债能力差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也相对较大。因此,选择的指标要能够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本文选取速动比率、营运资金比率、营运资金对净资产总额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5、体现营运能力。资产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指标,资产管理良好的企业往往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因此,反映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也是考察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可能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五个指标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6、体现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往往代表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没有潜力的企业即使现在拥有可观的业绩,也难免陷入财务危机。从长远来看,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迟早会步入消亡。本文选取资本积累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来体现企业的发展能力。
7、体现股东获利能力。股东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出资目的就是为了获利,企业若不能满足股东的获利要求,股东迟早会抽资退出,企业失去了股东资本支撑,财务状况就可能会恶化。本文选取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净率、每股营业收入、每股息税前利润、留存收益资产比和每股留存收益七个指标反映股东获利能力。
8、体现风险水平。本文所指的风险水平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资产组成结构而使企业固有的风险。本文选取综合杠杆系数来反映风险水平。
(二)财务指标汇总。(表2)
二、非财务指标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关系分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危机关系分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推动公司成长发展、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安全等级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协调公司内外部各种关系的制度,公司治理的目的在于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仅应当调整好公司内部员工、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同时还应尊重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危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股权治理结构、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三个方面。
第一,股权治理结构对公司财务危机风险有明显影响。部分学者认为,他们之间存在正向联系,如果股权集中度较高,容易形成一股独大的状况。由于股东大会负责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在股权过于集中的情况下,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可能成为控股股东的代言人,公司内部监督效率下降;同时,股权过于集中容易降低经理层的积极性,控股股东由于利益驱动,可能会干预经理层决策,使公司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加大。但也有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和财务风险存在负向联系,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时,大股东就趋向于提升公司管理绩效,企业财务危机风险将会降低。
第二,董事会规模与财务危机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规模较大的董事会比规模较小的董事会对公司财务危机的控制和规避能力更强,较大的董事会有更充分的能力和资源帮助公司走出困境。也有学者研究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财务危机呈U型关系,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好,规模适中最有利于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
第三,独立董事制度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独立董事制度能够有效制衡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维护中小股东利益,降低委托-成本。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机构,对公司运营进行全面监督。独立董事与监事的存在提高了公司内部的监管力度与运营规则,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的建立健全均有助于提高公司价值,抵抗财务危机。
(二)年报审计意见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对于年报审计意见与财务危机的关系,一些学者研究了审计意见对公司破产或财务困境的预测能力,发现审计意见对破产或财务困境概率的预测和解释能力均极为显著。审计意见是识别公司破产的一个重要信号,注册会计师根据中立性和持续经营原则出具审计报告,揭示公司运营中存在的潜藏风险,对财务困境发生的可能性具有解释作用。
(三)多元化水平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对于多元化水平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分析,一些学者认为在资本市场弱势有效的情况下,容易诱导企业多元化。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发展建立内部资本市场,起到分散非系统性风险的作用。还有学者认为多元化战略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降低收益的波动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但随着负债的增加,多元化发展能够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
(一)成立财务危机预警组织机制。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并保持独立性。预警组织机制的独立性直接关系到预警系统功能发挥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专门设置,负责财务预警的日常分析工作。预警组织不应成为公司原有组织架构的一部分,应由公司董事会聘请外部财务专家、内部高管人员和熟悉风险控制的管理专家组成。具备条件的公司应该建立预警组织体系,从价值链的角度,纵向考虑与企业有联动关系的上下游企业,从整体上评估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建立后,应保持工作的独立性,最终的分析结果只对公司董事会负责。
(二)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传递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及时性,因此有必要统一信息平台,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分析可能存在的财务危机信息因素。在引入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存在不同的信息源,要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收集公司的非财务信息,通过公司的运营部门、财务审计部门和外部独立机构获得公司的财务信息。通过预警组织机构,利用已经建立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将收集来的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运用模型进行分析。如果财务风险较小,未达到临界值,则为无警,返回预警组织进行下一期分析;如果财务风险较大,超过临界值,则为有警,需进一步分析引起财务危机的风险因素,并通过公司的预警组织进行后期危机治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徐莉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
[2]宋鹏,梁吉业,曹付元.基于邻域粗糙集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选择[J].经济管理.
[3]李豫湘,胡新良.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危机关系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
【关键词】财务危机 预警模型
引言:财务危机的界定
对财务危机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因研究目的不同而异,使用了不同的标准。Beaver(1966)认为,破产、拖欠偿还债务、透支银行账户或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四项中的发生任何一项的企业,,即可定义为发生了财务危机的企业。Altman(1968)认为,财务危机企业是“进入法定破产的企业”。在国内,多数学者在研究中倾向于直接使用披露的上市公司数据,并以是否被“ST(特别处理)”作为判断该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判断标准。
一、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而到1996年以后,才陆续出现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周首华、杨济华、王平(1996)在埃特曼(Altman)Z分数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预测模式――F分数模式。他们选取了31家破产公司及31家非破产公司作为样本建立F分数模式,并用4160家公司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了验证,得出其准确率近70%。F分数模式充分考虑了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其选取的五个判定变量完全基于财务理论,而非像其他模式的变量系数取自实务选定方法。研究指出,如采用F分数模式进行趋势分析,较之时间序列上任一时点的单一F分数分析都重要得多。
陈静(1999)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预测模型对国内市场27家ST公司和非ST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单变量分析中,发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在宣布ST前一年的误判率最低,而在宣布前三年时,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的误判率较低。在其建立的多元线性判别分析中,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以及总资产周转率六个指标来构建预警模型,并通过对三年判定函数预测正确率的计算和比较,发现多元判定模型在宣布前一年的成功率较高,离宣布日越远,成功率越低。
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取1998-2000年发生ST的样本公司70家和相对应的非ST样本公司70家,首先应用剖面分析和单变量判定分析,选取盈利增长指数、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营运资本与总资产比、资产周转率6个指标作为多元判定分析得变量,并以此构建LPM模型、Fisher二类线性判定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表明,LPM模型与Fisher判定模型在财务困境发生前1年的误判率均为10.07%,从应用上可证明两个模型是等价的。三种模型均能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且就同一样本集而言,Logistic回归模型误判率最低,判定效果最好。
杨淑娥、黄礼(2005)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选取了以工业板块和综合板块为主的90家ST公司和相应的90家非ST公司,选择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等10个指标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构建的模型对建模样本进行回判以及对检验样本进行判定,其正确判定率分别达到90.8%和90%,证明了基于财务指标信息的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预测企业财务是否会发生危机的有效方法。同时,该文也指出,预警模型在研究同类行业时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本评价
纵观大多数学者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周首华、陈静等在国外研究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符合国内实情的财务预警模型,杨淑娥、黄礼等则采用新的思路,结合其他学科对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新方法进行的探究。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更加重视现金流量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强调进行时间序列上的趋势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误判率明显降低,证明近年来国内在该领域上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1.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国内研究更大程度上是在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下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建模,获取的数据是否真实可信,对数据的处理是否得当,这些都是影响模型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在研究中没有得到适当的保证。
2.财务指标的选择,不同行业各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及衡量标准有所区别,国内研究一味强调ST公司的选择而忽略了公司行业性质的影响,可能使构建出来的模型“被综合”,从而无法做出更加精确的判定。
三、继续研究的价值和方向
如何有效控制企业风险、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可以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对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和深化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或整合利用其他学科研究,建立更为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当前研究的一个主流趋势。另外,可以考虑在对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建模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对触发事件、披露事件等的定性分析,提高模型的效度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 1999.4.
[2]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 经济研究,2001.6.
[3]杨淑娥,黄礼.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1.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财务指标
序言
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促使企业全面走向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资金和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市场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每种风险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的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的话,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然而,在企业遭遇风险之前,财务状况会逐渐恶化产生企业的财务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财务危机加剧到企业无以承受的极限时,全面危机将会随之爆发。
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企业外部条件会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内部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也会促发企业的财务危机,为此就必需选择恰当的财务指标,建立合理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财务危机含义及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
财务危机从总体上说是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能力丧失,但具体地看,却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1、从资产存量角度看,企业总资产的账面净值相当于或小于账面记录的负债金额,即企业净资产小于或等于零。当企业净资产为负值时,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表明企业已经事实上破产。
2、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主营业务量持续负增长,市场销售黯淡,盈利能力差,存在数额巨大的未弥补亏损。
3、从现金流量角度看,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并常常伴有资金流量萎缩的情况,一些必要的约束性支出被压缩或拖欠,且这种现金流量的非正常情况处于长期的持续状态,其应履行的偿债义务受到阻碍。
4、由于经常拖欠应付款项,企业信用丧失,难以从供应商、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相应融资渠道筹集必需的补充资金,用来维持日常支出或基本的偿债需求,使企业资金来源日益枯竭,从而步人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危机而不得不宣告破产。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
从财务危机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财务危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即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
2、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
3、多样性。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4、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1、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
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
2、企业丧失筹资能力
企业债务的一种重要清偿方式是以新筹资金还债。新筹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一个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或者无筹资能力),企业现金又不足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此时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就为必然,所以,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首要原因。
3、企业现金流量不佳
合理的现金流量,是维持企业在一个适当的资本和财务结构下经营及运作的需要,也是维持企业在较强的流动性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有时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也会走向破产。一个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质量、现金流量结构和支付能力等方面。
4、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5、企业负债结构和企业资产占用期限搭配(即筹资政策)不合理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解析
企业财务危机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企业财务危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其形成过程有规律可寻,因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含义
财务预警体系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根据企业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企业在构建企业外务危机预警体系时,首要的问题是财务指标的选取,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和运行规律,及时对企业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迅速做好防范和控制措施。一般说来,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预警体系的构造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即预警指标必须与企业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使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风险判断做到真实可靠。
2、全面性原则。即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设计的指标能够充分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到预警指标不重复、不遗漏。
3、动态性原则。即必须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补充指标体系的内容,确保预警的时效性。
4、可行性原则。即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危机之前,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预警的信号要明确,判断要简单,不应把指标设计得于复杂,缺乏实用性。此外,还必须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其所能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程序
企业财务预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逻辑分析过程,即应用因果分析法,从结果出发寻找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再分析原因又是如何影响结果—警情及影响程度大小。财务预警遵循的逻辑过程即预警系统研究所遵循的思路依次是:
1、确定警情。确定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可以通过预警系统中所选择的若干重要预警指标的预测景气信号来反映。
2、寻找警源。确定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一般说来,警源有两类:一是可控性较弱的警源,主要是客观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外生警源;另一类是可控性较强的警源,主要指一些内在因素的作用
3、分析警兆。分析警兆是预警的关键环节。预警不能只停留在对警源的分析上,而应该作进一步的分析,即根据警兆分析来预报警情的程度。警兆根据可否直接表现为外部现象特征指标,分为景气警兆和动向警兆。
4、预报警度。预报警度是预警的目的。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通过监测预警系统中景气信号,可确定下一个景气信号,从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警度,即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
5、处理警情。即当警情出现后采取什么措施去处理,企业财务危机的警情处理十分重要,一个可操作的警情处理方法和路径能够较好的防范企业危机,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依据警情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别对待,重要的警情必须报告高层管理人员。
(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监测作用。财务危机预警活动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及对企业运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活动与领域为监测对象。
2、识别与诊断作用。通过监测信息的分析,可确立企业经济活动中己发生的危机现象或将要发生的危机活动趋势。
3、预防和控制作用。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预防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记录,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建议,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复到正常的运转轨道上。
4、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的价值就是以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目的是要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企业财务失败的出现。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构
不可否认企业财务危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一般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四、结束语
虽然企业财务危机的积累性、多样性、突发性等特点,但事实证明其形成和作用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就不可避免的被提高到重要位置,合理的确立企业财务指标,建立短期、长期财务预警系统,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梅.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及其建设[J].计划与市场,2002,(6).
[2]龚巧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防范企业风险[J].新疆农垦经济,2002,(4).
[3]苗润生.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8).
[4]陈功.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00,(10).
[5]高天宏.财务预警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北力经贸,2004,
[6]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