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教学基本要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语文教学基本要求

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挖掘文本价值,构建读者与坐者的心灵连接

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学生对文本是积极的交流和认真的审视过程。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心灵交流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以人为本,构建学生与文本的自主心灵交汇。教师不需要做过多的提示,只需要帮助学生复习一下已有知识,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保证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当然,由于学生初读感知的水平不同,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可巡视指导,以便于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适当给予学生自学指导,让学生保留有价值的问题,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成立不同类型的阅读小组

根据一个丰富的世界才易接纳另一个丰富的世界,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有一定阅读量的积淀。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确定读物,并且长期坚持阅读下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也可以关注身边琐事或某一电视栏目或名人传记,随时积累材料或写随笔、读后感等。其目的是以一点为突破口扩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养成勤动脑、勤用眼、勤动笔、勤用口的良好习惯,以达到由自觉学语文到不自觉学语文的阶段。教师将根据学生喜好不同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如①文学爱好小组。(可以选择刊物有《读者》《读者文摘》《意林》《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等)②实事新闻小组。(提供资料来源:中央新闻4台,以及各电台新闻栏目、报刊杂志的新闻部分等)③生活琐事小组。(自己身上的小事、家庭班级身边发生的琐事、寻常人寻常事等)④文娱体育轶事小组。(关注文体界明星生活以及他们的艺术生涯,最新动态)⑤名人探究小组。(古今中外名人传记及他们代表性的作品)⑥学科探究小组。(学生可以针对最喜欢某一学科进行研究和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组成其他的更多的小组,因班级而异,因实际情况而定。

三、理清文脉

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并有计划提高阅读能力,使之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文本想要表达的意义。一千一万个人读的哈姆莱特都是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唯一的哈姆莱特!文学文本带给你的喜怒哀乐来自于对文本基本的理解和把握。弄懂文本才能谈不同的感受。先读懂莎士比亚作品中这唯一的哈姆莱特,才能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哈姆莱特。所以阅读根本是还原性阅读,即读懂莎士比亚笔下的唯一的哈姆莱特是什么样的人。余彤辉在《也谈“创造性阅读”》之中,从内容的角度,把阅读的文本大致分为三类,文学文本、科学文本和一般文本。文学文本指各种文学作品。文学文本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灵活性。首先他的“文本所指”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样的客观对象由不同的人去描述,都不会相同。其次,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是作者对世界的观察、理解和感受,是作者的主观世界作用于客观世界的结果。第三,描述的语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文本增加了一层虚幻的色彩。正是由于文学文本的这些特点,造成了文学文本的“空白点”“未定点”。于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们首先尽量读懂作者笔下的那一个。科学文本可细分纯科学文本,准科学文本,泛科学文本。纯科学文本主要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论著和教科书,也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一些交叉学科,例如数量逻辑,教育统计学等等。这类文本兼具了确定性,精确性和严密性几大特点。泛科学文本,指传统的人文学科学术论著(包括教科书),例如哲学、历史、美学、神学、语言学、文学理论等等。这类文本在确定性和严密性上无法与自然科学著作比肩,这些特点决定了泛科学文本也具有“空白点”和“未定点”。

四、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与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有机融合

网络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内在需求。利用网络着力给学生搭建听说读写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更好地从事听说读写活动。网络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多媒体的展示、网络学习专题网站的建立等都应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过程应该始终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应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一定要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加强语言实践,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的时间。网络语文教学不能也不应该排斥传统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注意加强教学手段的“融合”,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应有的成效,也才能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国家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顾黄初.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J].语文学习,1997(1):2-4.[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3.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美学素养

当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语文教师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考等考试的影响。而我们冷静思考以后,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其中学生写作、阅读等能力的发展,必须要以学生健全的心智和良好的审美观做基础。因此,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美育作为对世界的认知与实践的行动过程中,发展个体的审美意识,提升个体的审美情操与审美能力的总称。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是以高中语文阅读、写作等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行为。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的构成内容,是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路径。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与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就指出要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不同时期的语文大纲,到现在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指出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审美教育的指向性与定位,是以课堂为基础,以语文教材、写作素材、阅读书籍等为载体开展的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教育实践。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当前对高中生语文审美意识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教学的过程当中。表现为:审美意识的培养以文本为主,缺乏实践层面的落实与检验。审美能力的发展更多的也是停留在文件等层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更加有必要深入地剖析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策略。

三、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策略

1.以阅读教学为抓手,丰富审美教育的手段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各个时代的名篇著作。这些优美的著作大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丰富的语文教学文本,需要教师以专业的眼光与教育能力,来帮助学生学会欣赏这些文本,并且在不断地理解中,实现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内化。

2.以写作为手段,创新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

在高考阅卷的过程中,很多阅卷的老师都深刻地体会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成绩的影响。高考作文表现出了内容空洞、用词苍白、细读乏味等不良问题。纵观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阅读基础不够扎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领会文章的美,缺乏对文章美的品味与提升。其次,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作为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手段,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缺乏对审美与写作的讲解,造成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仅仅是停留在模仿与搬用的层面上,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学呈现与文字表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少地启发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美的事物。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离不开审美教育的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呼唤美丽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认识到审美教育与知识考查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其阅读领悟与写作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领会审美教育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语文审美教育方法,提高审美教育的创新水平,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一、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体制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国家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应试能力,却缺乏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且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存在低下的现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有利于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下,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时代教育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应试化和灌输式的知识灌输模式,难以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征。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功能,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功能,这对于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渗透的现状

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人文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缺失。对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一门心思地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是广大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忽视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资历浅,人文素养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其次,过于模式化的教学,严重影响了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模式,影响了人文素养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使得高中语文的人文精神缺失。

三、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彻底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强化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育目标。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不断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为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1.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一般而言,教师的人文素养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产生的榜样作用是极大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为实现人文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奠定基础。首先,教师要学会自律。这种自律是指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和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将这种阅读的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也热爱阅读。从根本上讲,这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一种感染,却也是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其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身的教学进行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对于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实现良好的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渗透良好的人文教育理念,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奠定基础。3.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人文光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学科是渗透这些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传统文化的光环,让学生感受人文的光辉,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的教学应当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精神缺失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通过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高中语文的教学,实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

作者:黄霞 单位:遵义市习水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互动意识;团队小组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已经逐步从传统教学逐步转向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行为。高中语文课程提倡自主、创新、探索的学习模式。能够根据学生才智及语文学习实践性特征,以人为本,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不同的学习要求,主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热爱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诚恳的引导者,担当组织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对待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不在是机械的回答或者耐心的讲解,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点迷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深刻交流。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会乐在其中,构建了新兴的自主学习体系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这势必会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实行自主学习策略来改变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基本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通常是学习的主宰者。大多数都是老师在前面侃侃而谈,大讲特讲。这种单调的传授成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2.师生互动不足

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语文的教育有针对性这是新课标的的基本要求。毫无疑问,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然而,经调查发现,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通常是老师在讲台前唱独角戏,这就导致学生思维定势,创造力丧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

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由教师按时按量的布置任务,学生被动的接受,并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结果造成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个体间的差异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之间,只有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据此还有很大的欠缺,这制约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速度。

二、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凭借的是自己能力,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前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准备,充分的计划和合理的安排;第二,课后对自己所学所得进行系统的复习与严格的评价;第三,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语文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单纯的教学生知识点,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优秀的语文教育者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使其形成与自身特点相符的学习体系,并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尽力完善。只有这样的教育与教学,才会使学生形成自主性,才会使语文课程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式。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建议

1.教学观念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课堂,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调节能力,能够把握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最大潜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对待每个学生的定位,要清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能够长远的影响和帮助学生。

2.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教师要懂得学生之所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的不足,要时刻把握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最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老师也会变得很轻松。以文言文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与之有关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历史大儒的观点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然后才是知识点的学习与梳理,教师可采取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鼓励。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调动气氛,与注重学生积极互动,打破以老师一家之言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孩子成为主体,真正的乐在其中。

3.团队型小组的建立

团队型小组的建立会使学生感受到团队意识,会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如何与人协作,更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团队型小组的建立符合整个社会整体要求,团队型组织的建立会让学生增加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竞争意识,并能够实现终生学习。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团队型小组,对待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深思熟虑,让团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只有建立团队型小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彼此交流,感受团队的重要意义,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相信这一定会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达到质的飞越。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型小组成员的组成要进行定期的优化和配置,才能够让团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启蒙者。

【参考文献】

[1]姜灵妍.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5:112.

[2]高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2012(11).

篇5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联系文化的纽带。语文让我们结识朋友,让我们了解自己。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在不断提高,我们也越来越追求美,更追求教育的发展。展开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奥妙和精华。

关键词:

高中语文;精神时空;审美教育

一、高中语文的重要性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语文。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语文从来都没有离开。渐渐地,有些人不像以前那般重视语文,但是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一直不容忽视。高中语文是升华,更是生活的体验。我们知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将我们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语文让我们将物品分门别类,语文沟通人类的爱情、友情、亲情,让人类的各种感情得以维系,语言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让人与人之间能和谐相处,另外语言让我们欣赏到优美的文章、精彩的剧情,使我们得到精神食粮。语文让我们回忆过去、了解现在、展望未来。语文纪录人生的点滴,让我们明白一些大道理,让我们了解人生活的意义。语文激励我,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没有语文,什么事也做不成。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学习语文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对语文教学的探索和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语文教学,只有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语文教学,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将语文融入生活,追求美好。客观来说,语文教学原则是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语文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订的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行为法则。语文教学方法很重要,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并且产生厌烦的不良情绪。因此,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是必要的,当然,书面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改革;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形象地借用幻灯片、视频、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中,在听教师讲课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反之,陈旧、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思想,使学生容易分神,搞小动作,甚至扰乱课堂。创新的教学方式应该考虑到语文独特性的运用,能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师生一起进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也都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考虑到每个人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通过接触、交流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及相似之处,语文教学应该做到更多,以帮助每个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奥妙和精华,并且喜欢上语文。

三、审美教育浅析

其实,在前面所陈述的信息中,无不透露着审美教育。何为审美教育?客观来说,审美教育是以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创新求异的能力,它具有形象性、娱乐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潜移默化性等特点。作为一种完善人生、强化人格、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审美教育传输着独特的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魅力。审美教育其实更是精神方面的提升,随着世界不断地发展和前进,人类不但要面对现实的物理时空,更要有自己特有的精神时空。所谓精神时空,就是人类借助自己发达的大脑和严密的符号系统,逐渐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信息积累起来,在心灵中形成一个相似于现实时空,又比现实时空更为博大和丰富的精神天地,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可以以想象的方式在其中展开。在精神时空中,人不但使自己以往的生活得到显示,也可以使自己将要从事的活动得到预演。审美教育就是精神时空的体现。对所有人来说,精神生活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只有人才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精神时空的人,就是没有精神生活的人,就是缺乏审美教育的人。审美教育提高了生活的品质,升华了精神。

参考文献:

[1]杨惠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1).

篇6

教师是课改实验的主力军,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与新课程教学同行,形成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并尽快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一、紧跟时代,把握脉搏,造就博学而进取的语文教师

1.深刻领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从课程性质上说,语文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做到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领会语文新课标的基本体系,明确教学性质、地位及作用;二是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学科内容;三是根据新课标的基准,时时反思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积极改进语文教学水平。

2.注重更新高中语文教学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时时关注教学知识的更新,改变不正确、不准确的教学知识,树立强烈的知识更新意识。实践中的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二、提倡争鸣,鼓励创新,塑造开放自由的学术讨论环境

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面,同样可以认为“独教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学争鸣”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学经验交流,塑造开放自由的教学讨论环境。实践中,主要的交流研讨方式有:

1.课改交流会

在语文教师之间定期进行课改交流会,集中学习新课改精神,研讨课程标准,探讨教学方法的革新,在教师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当然,也要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多总结经验,积累教学案例。

2.课改论文与专家引领

提倡高中语文教师将源自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反思总结成相关课改论文,这样既可以实现对教学经验的理论概括,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老师能够从中汲取思考和启发。此外,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省内外的专家来校讲座,及时将最前沿的高中语文教育信息引进校园。

三、注重教学,关注实践,构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这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自我实践检验;第二则是来自于学校(或其他教师)的评价检验。下面我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相应论述。

1.自我评价检验

自我评价检验是一种语文教师进行“自省”的过程,这通常很难为外人所观察,而主要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来实现。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的自我发现、自我引导将形成有效的内驱力,从而推动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过程。如许多老师在讲授完一节课后,都会在课下把自己这节课中完成好的环节和内容予以系统归纳,从中找出今后值得发扬的方面,同时也会将完成不好的地方进行梳理,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避免,从中找到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2.他人的评价检验

他人的评价检验是来源于外部的推动力。举一个简单的听课例子来说,有位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赤壁赋》时预先设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要学生理解课文展现的情、景、理的关系;二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而这位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中却重点概括了各段落的讲述内容,同时画出了一条“喜――悲――喜”的情感线索。有听课老师就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这样的情感线索虽然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却难以达到预设目标的目的。可见,通过这种他人的评价检验,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不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专业化成长过程。

四、注重引导,多种激励,激发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

对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和引导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开展“自学――反思”式的校本培训

正如上文所说,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内驱力的推动。而这种内驱力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的自学与反思。在这方面,学校可适当指定部分教师阅读书目,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总结心得体会,同时将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思想认知,并进一步转化为教学中的有用工具。从而改进教学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2.坚持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教改考评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口语表达;优化策略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中重要的能力之一,而当下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在当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这是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具体实际相脱节的具体表现,也是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持续影响的结果。众所周知,教育部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就已经很明确地要求:高中语文的相关教学工作要立足学生已有的学习成绩,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要让学生具备与现实需求相适应的口语能力。因此,广大教育教学各个相关主体要加强对于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加强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力度,不断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和优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这在新时期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而现实的紧迫性和一定的必要性。本文笔者认为问题的第一步需要我们加强相关的认识,分析和梳理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症下药地探讨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措施,以使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以下本文作者将以上述的基本思路和逻辑展开阐述和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于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如前所述,我国当下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于口语的重视程度相当有限,基本还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具体做法,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的进步,社会经济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在悄然发生较大的改变,更多具体的工作都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去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准确、及时地表达和表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实现与整个团队或公司的交流,传统的教育教学已经显得有点滞后了,由于我国当下的教育体系特别是语文教育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口语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毕业走向市场社会的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这是巨大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状况之下,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就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紧迫性,要求我们要及时地将口语能力的培养纳入到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去,逐步使口语的相关教学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面对大众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同学、与老师实现良好的互动,应该说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基本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应和了时代和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这项工作应该是接下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

二、切实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因为很明显地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其余学科也可以进行一些工作,如历史学科,就可以组织学生讲历史小故事、历史人物功过辩论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语文课堂的相关口语表达教学工作可以使这一工作细致化、精致化,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主要阵地。具体地想要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这一工作具体落实到实处就需要我们其实采取多种方式,多管齐下,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服务。语文教师可以就一些有争议的话题组织相应的辩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使整个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除了这些定期组织的较为正式的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我认为应该将这一工作落实到每天的日常教学中去,可以随时课堂提问,让学生实现表达,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互动,长此以往地坚持下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势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样的学生在走出校门才能更好的在相关单位中得到生产和发展的机会。因此,切实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学校和班级要定期开展演讲、主题辩论等活动,积极营造口语训练的良好环境,引导和监督学生使用文明语言

学生口语训练的主要阵地应该是常态化的语文课堂,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就一定的主题或议论、或表述,总之要表达,这个过程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除此以外,学校和班级要定期展开诸如主题辩论会、演讲等多样化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带动更多学生重视并加入口语能力训练的队伍。

沟通和交流能力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中出于重要的地位,而口语表达能力是交流合作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相关教学,需要相关教育主体统一思想,逐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方式。

⒖嘉南祝

[1]蒋丽丽,高中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学周刊,2015年20期.

[2]葛威延边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调查报告,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篇8

在高中课程中,语文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美育德”,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形成自己的高尚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遵循实施原则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以美育德”目标的实现。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以美育德”?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策略:

一、“以美育德”策略的实施原则

(一)语文学科的本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美育德的实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学科的本体性”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美德教育应与语文学科基本要求及本质特点相符,体现出学科的基本特性,不可顾此失彼。

(二)美育渗透的适切性

该原则强调的是“以美育德”应能充分利用文本中体现的科学美、形象美及情感美等内容,实现最终的美育、德育目标。因此,在实施“以美育德”策略的过程中,应做到合理选择渗透的内容、角度及方法,注意保持渗透的适切与适度,保证渗透的有效性。

(三)“以美育德”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实施“以美育德”,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达到最终的目标即可。因此,教师可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只要让受教者产生愉悦感与审美享受,目的是实现改造学生意识及心灵,提升其道德品质等美德教育目标。

二、以美育德的实施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美育德”,最好借助审美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避免以往采用单纯道德说教模式。只有在良好的人文陶冶下,才能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灵、丰富的情感与高尚的人格。

(一)要积极营造“美”的氛围

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有密切联系,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若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顺利实施“以美育德”,首先应注重“美”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因此,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积极为学生创设“美”的氛围,利用良好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其情感因素,从而能够走入学生心灵,为其传达各种美。

比如,在学习《雨巷》该首诗时,教师可事先寻找一些该首诗的朗诵、表演,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例如,在课堂导入时,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以“雨巷”为主题的舞蹈表演,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舞蹈中“撑着油纸伞姑娘”传达的美。当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了解后,再播放一遍该首诗的朗诵文件,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文字的美及文字所表达的美,形成一种美的陶冶、净化。

除此之外,美的氛围还要求教师学会倾听。高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文学作品解读,而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由理解与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并与学生真诚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适当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美”的品质。

(二)要善于运用“美”的文本

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文本,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可以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世界、社会。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讲,语文教材其实就是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审美系统。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美育德”,要求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自然、社会及人性的美,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形成高尚的人格。

比如,在名著导读环节中,有一本名著为《巴黎圣母院》。实际上,大多小说的创作往往以社会现实为蓝本,作品中的人、事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或是启迪人们反观现实社会,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巴黎圣母院》中,有一个长相丑陋的人,但他有着人性的美好。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该部分素材,引发学生共鸣,并从小说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之人、平凡之事给予更多关注,发现这些潜藏的道德美,使其领悟与感受世界与人性的美好,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与方式。

(三)要积极创造“美”的手段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手段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结合中国传统和近代国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行―知―行”的生活教育理论模式,这对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脱离了社会现实,不能抓住现实以及学生当前更关心的问题,也就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时效性等的真正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及实施现状

1.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高中的语文课堂生活化就是要将语文教学放在广阔的社会现实和生活背景之中,让课堂成为圆心,以思维作为辐射半径,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延伸。从具体内容上来看,语文教学需要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学生对课本、课堂以及生活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讨论。而在方法上,语文教学生活化则是要把听、说、读、写等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激发主体学习的强烈愿望,获得具有实践作用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知识。从情感教育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生活化主要指的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强烈愿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增强生活活力,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现状

目前,语文教学出现的一个状况是,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升入高中后,学生尽管已经能够识别大量的常用汉字和语法修辞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文字组成一些基本的文章。但部分学生开始逐渐不爱学习语文课程,因为他们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动力。这主要是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隐性影响,教师、家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将“分数”作为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为了分数而教学,为了分数而学习,最终导致了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化倾向。功利化的倾向让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表达和兴趣互动,只注重教学的重点、难点,而并不把语文教学和生活进行结合。这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陷入了题海之中,从而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这是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师在高中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注重将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

1.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

当前,高中语文课本上存在着一部分时代较为久远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与学生当今的生活并不相关,但是其文章的内涵却能够引导学生去感悟和思考。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通过多层感官来实现语文的生活化学习和体悟。

例如教材中鲁迅的《孔乙己》,其年代和内容都十分久远,而其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却能够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体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综合声、像、影等技术,利用《孔乙己》《》等电影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让过去的生活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文章整体来让学生接触作品、感受作品,达到贴近当时生活,思考当下时事的重要效果。

2.模拟情境,让学生实现自主体验

陶行知先生在提到“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在现实生活中做,一种是在模拟情境中做。后者,则是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将情景模拟带上课堂,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本,而且能够实现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主人公的心态等。

例如,在《鸿门宴》一文中,如果知识运用单纯的语文教学方法,只是过于注重课文的中心思想、词法、句法等,自然不会吸引学生对文章产生更多的兴趣和思考。但是如果教师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整篇文章变成一部剧本,让学生变成课文中的历史人物,那么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热情,更好地把握主人公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内涵,在自主体验中实现自我价值判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应当走生活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语文,让语文学习更加具备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167.

篇10

从教学目标来看,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同时,开设选修课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不同学生间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使用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要求是选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从教学目标上看,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有的选修课侧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有的选修课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因此,在必修课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拓展和提高是对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从教学方法上看,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方法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所以,选修课需要特别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是对选修课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呈现的“专题”特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为实施专题式教学提供了保障。主要原因在于此教材的“专题”性特别突出。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某个领域的“上位”文化知识作为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专题”。首先,选修教材内每个单元的文章都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解释。他们不仅在文章选择上相互补充,而且在专题内容也相互补充。例如,选修教材《天工开物》两则《稻》和《冶》中介绍的是古代的科学技术,而“相关读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个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是科学探险,从古代的科学技术到现代的科学实践,形成了内容的互补。其次,教材在每个单元内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材料。使得专题能够纵向深处发展。例如,在选修课“佛理禅趣”中,在阅读指南中提供了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怎盐的关系等相关辅助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选修课中讲述的内容,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使得同学们的文学知识得到纵向的深度发展。

三、专题式教学中“专题”的选择和确立

所谓专题式教学,指的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所谓的“专题”既不是简单的知识点,也不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它是在教材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可以统领全部教学的“专题”。这种“专题”不仅是教学的切入点而且是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点。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之部”中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向”。根据这个专题,可以设计的教学专题是“具有特定意象词语在古典诗歌中的使用”,学生通过这个专题,不但可以了解到有关“意象”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实施专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程内实施选修。所谓选修,其实就是学生对专题的选择。因此,实施专题式教学既有教师为学生选择的专题,也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专题。教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根据这些教学任务、问题和相关材料确定自己喜欢的、符合语文发展需要的一些专题。

四、“专题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1.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专题。如果把选修教材比喻成“大餐”那么,选择专题就是挑选适合自己的“味道”,作为语文老师,可以考虑从教材中选取可供学习的专题。例如,“儒道互补”这个专题,这个专题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专题,它不仅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而且没有“儒道”知识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去分析两者的互补也是勉为其难。因此,教师在选取这方面专题的时候,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个恰当的“专题”。2.细化专题内容。如果一个专题所设计的知识面非常广,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时就要采用细化专题的教学方式将所要学习的专题进行细化。教师在细化专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专题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块的专题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专题进行学习和研究。3.依托文本,融汇专题内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托于文本的,这是专题式教学的基本途径。通常是以一个文本作为基础,然后选取其他的相关材料作为辅助,通过采用穿越式的方式步步深入,由一点而引发整体,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与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层层深入地了解专题的概念和内涵。

五、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防止学术化。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现在的大部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都编写的过于学术化和专业化,如果我们把选修课当成学术课来学习,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混乱、学习压力增大,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专题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切合可行的专题,便面出现学术化的教学模式。2.密切联系必修课。必修课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选修课一定要联系必修课,把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的基础。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利用原有的必修课的基础知识来理解和掌握选修课中的知识和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能够重温必修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还不会让学生因为选修课难以理解而丧失学习的兴趣。3.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不仅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专题的选定,而且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专题内容进行吸收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专题课上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六、结束语

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教学号召,积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普及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加以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专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者:鲁文地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媛.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张景婷.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原喜娟.高中语文选修课模块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篇11

关键词:语文;兴趣;积极性;新课标

高中语文平时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为了适应新课标的需要,就需要我们提高学生的这四个能力就需要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次一次说话的训练、一个一个片段的描写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有了不少新气象、新景观,改变了过去那种死板、沉闷、刻板的教学格局,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新课标大纲中详解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本质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母语,学会灵活运用母语从事社会工作,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新课标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教师能够把教学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实现从教师的教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突出的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改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标的核心目的。

其次,新课标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教育部把新课标下发以后,广大语文教师即刻就放下了思想包袱,更有利于教师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尤其在部分适宜运用多媒体的课上,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来弘扬语文的人文性,无限地增大了教学的文化意义,通过音乐、图像、视频、课本剧等形式,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耳目一新。正是借助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够把以往仅靠用语言讲明的意境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新形式展示出来,收到了“教师动一键,学生懂一片”的良好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思想修养,培养了审美情趣。

通过进一步研究高考语文卷,可以全面掌握高中语文复习的规律。高中语文教学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整个新课程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搞好高考复习。在正式进行复习之前,教师要明确认识高考的新形势,认真学习语文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尤其是关注全国5个已经进行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卷,认真分析并深刻领会,领悟新课改地区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出改革前后的变化。在形式上,新课标语文试卷分为必考题与选考题两部分,考试内容增加了探究能力试题和选考试题,语言表达部分的考查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等,可以说考纲规定的考点更细实,要求更全面,内蕴更深广。

最后,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注重知识的基础上,只有努力培养语文学习的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古语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个人腹内空无一物却想让他拿出一点东西来,那是不可能的。要想真正掌握,就要对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回头复习,以便达到“温故而知新”。平时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有点成就感,适当降低语文练习的难度,并且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改语文教学更加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语文是最接近人的心灵的一门艺术”作为展开教学的出发点,牢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人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内容。之所以说语文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艺术,是指语文教学不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活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力求做到既关注人文精神,又要让自己成为教学中自觉的实践者,认识到教语文就是在教会学生如何生活,教语文就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除了升学,语文教学还应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单一灌输的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互动交流,让语文教学真正变成民主和谐的教学,让语文课堂沟通合作的平台,探究创新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使教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导演者和参与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真正主宰学习,积极参与、探究、接受知识。

语文教学中要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做中心任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力,要理所当然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管什么样的课,都要让学生成为活动主角,让学生自己全新地面对每一个文本阅读,让他们能够说出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写出他们对阅读的内心认识和亲身体验,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才能写自己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才能让语文课转变为学生开发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

语文教学要全面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培养能力,养成敢于刨根究底的科学精神,让“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彻底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活跃、更加主动、更加积极,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愉快,学习效率更加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目标,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篇12

(一)转变教学理念,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支撑。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学生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在于将“教中心”变为“学中心”。其次,重新构建课堂师生关系,将“师中心”变为“生中心”。为了实现这教学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让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单方向的知识输入,而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多方向的交流,使高中语文课堂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性、选择权与主动权,向学生呈现一个丰富性和多义性的课堂。另外,教师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意愿去安排授课内容,采取合适的授课方式,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建优雅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说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画面,让学生自然、轻松地融入到这种优雅的教学情境当中。总之,学生在一个充满意境的教学氛围中,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之余,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样让学生们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然而,通过分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彼此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在互相讨论、团结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小组讨论完之后,教师将学生们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汇总讲解,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只是一味地追求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传授的内容也是以考试大纲为核心,缺乏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而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埋没了学生的才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充分发扬语文的传统人文魅力,营造人文性教学。人文性教学就是人性的引导和教育,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高中语文是一门最具人文情怀的学科,老师既可以通过教材内容锻造学生的人文情怀,还可以从课外知识的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高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首先,构建高中语文高校课堂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创建高效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中,更便于对知识点的掌握。语文知识点包含很多难于理解的内容,如果教师采用以往的完全遵照教材生搬硬套教学方法,则很容易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没有学习兴趣,被动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发展。其次,高中语文高校课堂的构建便于提高学生能力。在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校课堂非常必要。

三、结语

篇1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氛围;自主学习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的方式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笔者就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要求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自身主体地位的存在,从而使学生所表达的想法也更具有真实性。例如,在讲到《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情景演练,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并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判,教师根据学生做出的评判再进行最后的补充。这样就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创造有效学习课堂

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简而言之,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样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带着疑问学生就会很认真地听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根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

当前,具备明确的文体意识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通过学习语文教材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同时要认识到,学生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以学定教、以学定讲来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笔者就从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以及优化教学环节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景教学;优化

语文知识代表着中国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载体,具有高度的存在价值,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高中语文除了白话文外,还有古诗词、文言文,其内容更加丰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学知识的灌输,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将具有创新性的情景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语文兴趣,在融洽的氛围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一、高中语文课堂应用情景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高考的成绩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之路。由于高中科目众多,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而语文需记忆的内容又较多,若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学生会产生厌学、烦躁的心理,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笔者针对当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了解到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教师还保持着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差,参与课堂的机会相对较少,未遵循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的要求,这些都是语文教学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将情景教学模式应用其中,通过教学情节的设定,让学生参与、融入到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语文知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文言文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模式来构造文言文的故事情节,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所以,情景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必要性。

二、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设计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典型代表。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强大的数据库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文本、图片、视频动画文件等都可应用到情景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制作课件PPT,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示出来,使教学更方便、快捷。学生也可以将教师制作的课件拷贝到自己的U盘中进行更为全面地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苏轼的《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对苏轼的生平进行简介,“唐宋家”、“三苏”都可作为普及类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东坡先生与狼》的典故,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为课程的开展提供基础。另外,运用多媒体文本、图片或视频来呈现赤壁之景,更容易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张角色扮演,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灌输上,未考虑学生的感受和语文基础能力,课堂活跃度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针对此问题,可主张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在扮演的过程中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对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中的人物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前每个学生都应对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予以了解,进而调动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的积极性。学生分别扮演虞姬、项羽、刘邦、樊哙、范增、张良和韩信,针对本文内容进行情景再现,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参与度

小组合作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模式。它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开展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到情景教学之中,不同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注重小组之间的配合和默契程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实现观点的共享,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播放古典名著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饰演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以体会三个代表性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在分组时,应保证分组的层次性和平均性,每个小组的语文水平相当,以保证语文知识学习的公平性。综上所述,转变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应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视角,代替原有纯灌输、记忆式的教学模式,能使课堂充分体现趣味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情景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融入其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情景之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滨忠.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设计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