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范文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

篇1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

目前,全球升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地的环境也在急剧恶化,导致这种情况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使用汽车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燃油的消耗,对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不足问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要解决问题,则需要从汽车的新能源以及节能技术方面下手,来减轻汽车出行对环境方面带来的污染,以及找到新的能源来替代原有的燃料。

1现有汽车能源环境污染分析

传统的汽车燃料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等。这些燃料燃烧后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醛类等。其中,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十分大的伤害。甲醛属于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眼睛都会产生刺激性作用,在甲醛浓度较高的地方,人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痛和咳嗽等症状。丙烯醛也属于刺激性气体,会给支气管细胞、眼睛、呼吸道等带来刺激和损害。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带来的危害则主要是环境危害。

2节能技术研究

随着人们出行使用汽车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燃料的消耗也越来越多,地球上的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汽车节能技术不到位,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要解决这一问题,需研究出更先进、更易用的节能技术。

2.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节能技术,是指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组合,目前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电动机直接驱动的驱动方式;二是并联式混合动力,发动机既发电也驱动,电动机直接驱动的驱动方式;三是混联式混合动力,发动机既驱动也发电,由两个电动机驱动的驱动方式。

2.1.1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

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也称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其代表车型是雪佛兰-沃蓝达。这种动力技术的优点有三个:一是只要有燃料就可以行驶,不用担心电池的电量不足;二是汽车的电池可以直接充电;三是发动机能够在最舒适的转速区间工作,以保证较低的油耗。但这种动力技术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一是由于能源经过两次的转换,其效率偏低;二是由于只有电动机驱动车辆,所以电动机功率较大,同时为了保证电动机的续航,对发动机的功率和电池的容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2.1.2并联式混合动力技术

并联式混合动力技术的代表车型是比亚迪-秦,这款车体内有一个发动机和一个电动机,而且车体内的电动机和发动机都可直接驱动车轮。这种动力技术的优点有两点,一是这种动力技术的成本是最低的,只需要在车内安装电动机和电池;二是其起步扭矩大,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推背感。而这种车的缺点也有两个,一是两者同时工作的时间不长,不能保持太久的高功率高扭矩;二是在正常的行驶情况下,只有发动机工作,与其他汽车相比没有节省太多的油耗。

2.1.3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

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的代表车型是凯美瑞尊瑞。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更有效地结合了上面两种动力技术,在这种技术中,发动机的动力由动力分割机进行分割,一部分直接对车轮进行驱动,而另一部分则被用于发电,所产生的电能用来驱动电动机,电动机的使用比例比并联式中电动机的使用比例更大。这种动力技术的优点也有两种:一是摆脱了充电桩的限制;二是能真正实现电动机与发动机长时间同时工作。其缺点也有两点,一是结构复杂而且成本最高;二是汽车的车身重量会有所增加。

2.2汽车压燃技术

目前汽车传统点火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火花塞点火和活塞压燃点火,活塞压燃点火的压缩比更高,而火花塞点火则使发动机的噪音和工作震动更小。汽车压燃技术是将传统的火花塞点火方式和活塞压燃点火方式进行结合,通过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使燃料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燃烧,从而达到提高燃油使用率的目的。采用压燃技术能使发动机的燃烧温度降低,减少辐射热传递,而且燃烧周期更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3汽车可变排量技术

可变排量,也称为切缸工作循环,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通用汽车公司运用于凯迪拉克汽车上。目前在中国已经研究出通过控制发动机的进气温度来控制排量的技术。这项技术是根据空气冷缩热胀的原理,在汽车刹车或者怠速时,汽车的热气管道会向发动机输入热空气供内燃机燃烧,空气密度的降低使得在保证理想空燃比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喷油量,而同时因为进气密度的降低,压缩进程时压缩空气所需的能量也随之而降低。因此,我们可以在发动机体积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在刹车和怠速时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减少喷油,降低排放。

2.4汽车结构节能技术分析

汽车的结构和部件的设计,都对汽车的油耗高低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例如更贴近流线型的车身,受到的空气阻力会更小,也更能节省能量。下面我们将从汽车的结构方面对汽车的节能技术进行分析。

2.4.1车身设计节能分析

由于汽车的行驶过程是在空气中运动的,而空气自身无时无刻都在运动,因此,汽车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会给汽车的行驶带来阻力。汽车与空气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越高,则给汽车行驶带来的阻力就越大;汽车与空气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越低,则给汽车行驶带来的阻力就越小。想要减小空气阻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减小汽车的空气阻力系数以及减小汽车的迎风面积。

2.4.2车辆自重节能分析

相同车辆的油耗一般会随着车身重量的升高而升高。因此,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也会对降低油耗有很大的帮助。应用镁合金、铝合金等材料来制造汽车,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汽车的车身重量。

3新能源技术

除了对节能技术进行研究,尽快找到更加环保的新能源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方向之一。

3.1混合动力技术

目前我们所指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指使用发动机和电动机同时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即油电混合汽车。汽车的行驶功率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由电动机或发动机单独提供,也可以由两者同时提供。相比起传统的汽车,这种汽车的油耗非常低而且燃料燃烧充分,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这种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3.2氢动力技术

氢动力技术主要应用于氢动力汽车。与传统的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不排放尾气而排放纯净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排放,而且可以储存更多的能源,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但与此同时,应用这种技术的车辆与传统车辆相比,成本高于20%。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氢动力技术有很多的优点。一是能源转化效率高,氢动力技术的能源转化效率为60%~80%,是传统内燃机转化效率的2~3倍。而且氢动力电池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没有损耗,燃料电池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噪音和震动,因此,这种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新能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3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也可以看作电动汽车的一种,但与电动汽车不同的是,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充电,在汽车没有电的时候,只需要给电池装满燃料就可以了。和普通的电池相比,燃料电池的特点在于可以自行补充燃料,而不需要反复充电。这种技术的原理是,氢在燃料电池中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此产生出电能,来推动电动机工作。燃料电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不排放废气,直接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三是没有噪音、运行平稳,减少了噪音污染;四是提高了燃料的经济性;五是减少了汽车的机油或者汽油泄露带来的对水资源的污染。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主要包括控制器技术、电机技术与电池技术。

4汽车节能技术应用——以卡罗拉双擎为例

下面我们对卡罗拉双擎进行分析。卡罗拉双擎是丰田旗下的一款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这款汽车的动力由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提供,卡罗拉双擎在启动时只用电动机进行启动,这时的发电机不工作,而在加速时,则由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提供动力,以提供更强的加速性能,同时在减速和制动时可以回收能量,给电池充电。从节油方面来看,卡罗拉双擎的发动机燃烧效率达到38%,比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汽车的燃烧效率都高。因为汽车的热燃烧效率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因此燃烧效率越高,汽车的节油性能也就越好。与传统汽车相比,这款汽车可以智能控制发动机,从而达到有效延长发动机寿命的目的,而且其日常维护方式跟普通汽车差不多,对于车主而言也十分方便。

5结语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着很多的节能方法。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这一方面在将来也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我们也需要持续关注这一方面的发展,只有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共同提高,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臧秀源 单位: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0.引言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是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1.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走节能环保发展道路,降低汽车排放污染、摆脱对石油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培育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型产业共同决定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

目前,我国已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开发,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3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

同时,国家和地方两层面的政策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整车企业也逐步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不断加快电动汽车研制开发,将电动汽车纳入企业产品规划,积极着手进行产业化布局和能力建设;相关产品标准、法规、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也显著提升。这使得我国具备了相对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环境。

2.汽车节能技术

2.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技术。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作为先行者凭借混合动力的环保理念取得了极好的成级。目前所采用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有汽油机与电动机混合、柴油机与电动机混合两种。实际上,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是应用电动机和发动机相配合,以获得加速成和爬坡等工况下所需要的爆发力,而在汽车高速巡航状态时,则减少发动机出力,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油耗。此外,混合动力技术还有能量回收技术的应用,在汽车制动情况下,可以将制动所产生的热量进行转变,提供给电动机作为能量。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选择单独使用电动机驱动。从电机输出功率在整个混合动力系统功率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可分为混合动力系统、轻混合动力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第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所采用的混合动力,是在内燃机上增加启动电机的方是所获取的,所采用的启动电机是发电启动一体式电动机,以此为基础控制发动机启动和停止。轻混合动力系统则采用集成启动电机,这一第汽车减速成和制动时,能够吸收部分能量,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则等速运转。中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电压电机,当汽车在加入或大负荷状态时,电机辅助驱动以补充发动机自身功率的不足。完全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压启动电机,其混合程度可达50%以上,是当前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2.2蓝驱技术

蓝驱技术是在原发动机和车型基础上进行优化,以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节能技术。相较于普通车型,应用蓝驱技术的车型调整了变速箱3 挡到5 挡的传动比,使汽车在高速成巡航状态下能够更省油。同巅,蓝驱技术还从空气动力学原理出发,对车身设计进行了优化,如底盘高度、风阻系数、胎压、滚动阻力等。

2.3汽车压燃技术

目前汽车所采用的往复式内燃机,所采用的燃料主要为汽油和柴油,汽油采用火花塞点火,柴油采用活塞压燃方式点火,点火方式的不同使得紫油机压缩比比汽油机更高,燃油效率相对较高,但汽油机所采用的火花塞点火方式,使其发动机工作震动小,噪音小。汽车压燃技术则是将两种技术进行融合所产生的新技术,采用汽车压燃技术的发动机,其技术结构相较于普通发动机更为复杂,其压缩比更高,燃料能在同一时间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油使用率,同时由于采用了稀薄的混合气压缩点燃, 能有直接通过调节喷油量来调节扭矩而不用节气门。此外,由于采用压燃技术,发动机燃烧温度极低,能有效减少辐射热传递,且燃烧周期短,其燃烧过程更多是化学反应,在目前污车节能技术中发展相对成熟。

新能源汽车发展建议

3.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所遇问题的建议

3.1 继续加强对传统汽车产品的开发、改进工作

我国在传统汽车,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总成方面的开发、制造等方面还远落后于欧美日等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对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更新改进,传统汽车搞不好,将来新能源汽车产品也会落后于汽车发达国家。因此,中国汽车工业还需继续加强对传统汽车产品的开发、改进工作,真正理解汽车的理念。应实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改造传统汽车产品“两手抓”的政策,共同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3.2 鼓励并加强国内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巨大且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单个企业难以承受沉重负担,需要国家的支持。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投入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贯彻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方针,通过整合国内科技、资金和人力资源,集中有限的资金和科研人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直接投入资金鼓励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的零部件、动力总成,如电池、电动机等,形成标准化和产业化[1-3]。一定要在汽车节能、环保技术上面取得突破,掌握核心技术,避免步传统汽车发展被动老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到海外注册专利和购买专利,增强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政府还应重视新能源汽车基础科研投入,因为基础科研能力强的国家,即使起步晚,发展也可能后来居上。

4.结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让我国汽车工业可通过对全新领域的探索,跨越传统汽车领域技术壁垒,而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作用,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产业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朝新能源汽车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史永基,高雅利,王宇炎.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11(07).

篇3

本文通过对机械工业中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机械;新能源;节能技术

0前言

对于机械工业来说,要想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实力,必须进行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采取相应的节能工艺与技术。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械工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能源的消耗方面更是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集中体现在:人工费用所占成本比例相对较大;原料成本持续增加;能源投入数额较大;环保投入也持续升高等方面,使得机械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捉襟见肘。只有通过加快新能源的研发速度,推广使用节能工艺与技术,全面梳理现阶段能源消耗与节能中所出现的问题,才可以显著地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企业效益。

1机械工业中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逐步的将新能源推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机械工业方面,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有了不少的成果。如今,我国已对新能源的节能技术的研发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实际研发中,一些产品已被应用到机械工业中,并可以满足相关的要求。而有一些新能源节能技术产品开始走向产业化的道路,其生产规模正逐步扩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工业化生产。不过,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依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首先,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国内关于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研发要晚一些,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要少,而企业的资金投入更是不多。现今,关于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很多都处于试验时期,即便有些企业逐步的增加了研发的资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上来说,还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其次,在应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机械中,很多核心部件不具备产业化生产的技术与条件,需进一步的加强。第三,我国对于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相关的机械产品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从环保的层面上来说,采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产品,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给予相应的优惠和补贴政策。最后,我国没有统一的关于新能源和节能技术规范与标准。要想机械工业逐步的应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应当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标准与规范,以达到促进机械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发展的目的。

2机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2.1LNG机械的应用

天然气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包含两种类型: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CNG是通过加压的方式,让其以气体状态的情况下储存到相应的装置里,和我们通常使用的管道天然气组成一致。而LNG则是将天然气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进行冷凝等处理,让其处于这种低温(一般在162℃左右)环境中逐渐的被液化,从而产生了液化天然气。因为此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要大得多,因此LNG机械相应的具有更长的工作周期,也使其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更大LNG机械大部分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工业生产中,其采取特定的设备将LNG液化,然后将气化天然气的压力进行调节以后将其输入发动机,进而完成动力输出操作。通过采用这种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新能源的消费成本可降低30%以上。不过,LNG机械依然有着多种问题存在。第一,用于汽车发动机的LNG机械和以柴油为动力的机械比较,其性能依然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动力调节方面,相对的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完美地适应负荷的随时改变。第二,无法实现密闭的作业。因为LNG所储存的装置其内部会存在非常高的压力,而如果其内部的压力超出一定值以后,就会自动的将天然气释放出去,以确保天然气储存装置的安全性。但是,在密闭的空间内,天然气就无法实现释放。最后,在LNG机械加注天然气的过程中,要依靠专业的设备完成,而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限制,极大地阻碍了LNG机械的应用与发展。但是,和一般的柴油为动力的机械相比较,LNG机械是具有非常显著的环保效益,其可明显的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一氧化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在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意义非凡。

2.2电驱动机械

很多大型的工程机械,逐步开始使用大功率的电驱动马达以代替传统的发动机驱动。而相应的电驱动马达所需的动力来源为电网的电能,与电动机所连接的控制器和变频器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与交换,从而实现按照外界载荷情况而实时的变频,达到调整电动机功率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节能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还具有较小的噪音污染、较小的污染物排放等特点。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又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2.3混合动力机械

机械工业中汽车行业对于混合动力的使用已逐渐的成熟,并为混合动力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现阶段,机械工业中经常使用的混合动力能够分成三种,分别是油电混合动力形式、油液混合动力形式以及由电液混合动力形式。在油电混合动力机械中,加入电动力,可以较相同能力的机械减少很大的功率,也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减少。相同情况下,采用混合动力可较单一柴油动力机械降低20%左右的能源消耗量,同时可减少20%左右的污染物排放量。

3结语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定会给机械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未来机械工业的发展要求和方向。

作者:龙腾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文章首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并总结了新能源应用后对节能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重点探讨系能源汽车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形式,以及节能目标的实现原理。最后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期间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整理,论述有效的改进方法,促进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

汽车新能源;汽车节能;节能技术

1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汽车行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同时也增大了能源的损耗,油品燃烧所产生的废气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增大了空气污染的速度。采用新能源代替油品消耗,能够节省大量的石油资源,同时在汽车的尾气排放治理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因此新能源汽车应用得到了高度重视,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也会重点考虑在使用中新能源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燃烧,为汽车行驶提供动能。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压缩混合气体,配合汽油使用后能够为汽车行驶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也减少了汽油的损耗量,混合气体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到燃烧装置中,被点燃后所释放出的能量可供汽车行驶运行,并且这样的环境下所进行的动力传输形式更合理,不会造成使用隐患问题。检测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成分,可以发现仅仅有少部分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在环保部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混合能源供应形势来实现动能转换的,由国外传入到我国,今年来发展迅速,已经能够实现自主研究,在国内大型汽车生产厂家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由于汽车的供能形式发生转变,在燃烧技术上自然也有明显的变化,充分运用HCCI模式,能够在基层中形成稳定的传输体系,在燃烧气体被传输前,就已经进行了压缩,提升混合气体的浓度,这样在启动的瞬间动力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单一油品功能标准,内燃机中的传输流程有所增加,但燃烧以及动能传输的时间却并没有增加,这是新能源汽车中独有的优势。

2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应用

2.1混合动力汽车

电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在汽车设计生产环节得到了大力应用,处于清洁自然能源,混合动力是新能源汽车中常见的能源供应形式。通常情况下是将多种能源混合应用,汽油、天然气以及电能。这样的功能形式下将汽车不同区域的能源需求详细区分,虽然是混合动力,但燃料仍然是独立存储的,同时功能达到汽车的形式能量需求,在这样的供能形式下汽车得到了稳定的动力,能够满足各类行驶需求。燃烧油品不但行驶成本增大,同时也会造成排放尾气中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新能源汽车行驶中只燃烧少量油品,结合电能共同使用,这样在总的能量输出上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石油资源。电能存储需要蓄电池的参与,设计阶段对蓄电池的使用年限进行了严格的检验,避免汽车更换的废品造成环境污染。汽车驾驶人员可以自由的切换供能形式,在电能与油品方面,人群基数较大的市区内应用电能,这样就不会排放出尾气,在路面状况比较复杂的野外区域应用汽油供能形式,能够节省行驶时间。

2.2电动汽车

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逐渐的完善,使得电能成为新能源汽车设计阶段首要考虑的,电能汽车产品也逐渐增多。以电能为消耗能源来实现汽车行驶供能需要对车载蓄电池进行设计,尽量在满足蓄电需求的前提下减小体积,这样汽车的外观设计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系统内部电能被转换成为动能,带动发动机设备运转,汽车达到了行驶的能源供应标准,进而驱动行驶。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以及使用数量不断的增大,城市内也建立了大量的充电站,可以为汽车的蓄电池补充电能。电动汽车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这一点是柴油以及汽油汽车所不能实现的,所补充的电能也由清洁环保的方法所生产出来,符合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的设计生产技术能够达到合理的充电间隔时间,并且动能也完全能够达到行驶需求标准。不过电能汽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缺点,蓄电池部分的体积大重量大都会影响到汽车行驶速率,并且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反复充电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新的电池装置,增大了使用阶段的成本投入,相信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上述问题都能够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2.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是通过气体燃烧反应来为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与传统的功能形式不同,在使用阶段会将预存的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相互结合。这两种气体混合后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被点燃后所释放出的能源补充给电池,使电能永远更持续长久的能量,解决运行使用解读所遇到的不合理问题。这种功能方式中所产生的尾气排放仅仅是水分,并不会产生污染物质,符合汽车节能设计理念。采用该种供能模式的汽车需要安装蓄电池,氢气存储装置,运行使用的成本较低,但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所占有的体积比较大,限制了对汽车外形的美观设计,该技术目前正在全面研究中,仅仅在小范围内投入使用,完全研究成功后,必然能够代替传统功能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3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中的建议

面对新能源汽车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好处,政府需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中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宏观调控来整合国内有限的资源,从而高效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技术。从新能源汽车节能方面进行突破,避免在传统汽车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同时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鼓励国外投资者对国内的汽车企业进行投资,增强与国际一流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技术交流,提升世界影响力。

4结语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对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大幅度缩小我国汽车行业与世界汽车行业之间的差距。随着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不断加大,我们应积极响应,通过自主研发与整合资源,切实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范志强 杜闯 董天宇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工程车辆 应用背景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

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宣布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要降低40%一45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推动整个社会逐步向节能、环保、低碳转变,实现和谐科学发展。大部分的工程车辆侧驱动在操作时,总能量消耗,在工作变动频繁的负载变化范围,有各种形式的功率损耗,其能源消耗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它已成为更重要的是节省能源。我国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将节能减排成为基本国策,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出台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和通知,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随着全球工程车辆的快速发展,各种工程车辆和工程机械社会总拥有量的总功率远超过道路运输车辆,因此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也越来越大;作为目前工程车辆主要能源之一的石油资源的储量是十分有限的,为了保证各种车辆工业能够维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研究节能技术以减少燃油的消耗量。随着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在汽车上的成熟应用,移植在工程车辆领域进行应用已具备可靠的条件,节能环保的工业车辆更具有市

场竞争力。

二、工程车辆的主要节能技术和应用情况

节能技术是通过技术上的改进和应用,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能技术包括减少能源浪费和增加能量回收两个方面。

1.低能耗技术

工程车辆低能耗技术主要包括:

(1)发动机低能耗技术,如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

(2)整车低能耗设计,如通过减小整车质量和合理匹配传动系来降低消耗;

(3)液压系统负荷传感技术,采用节能的液压元件和先进的节能液压系统,以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

(4)起升无级调速系统,根据工况需要控制动力输出,提高液压油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高效等等。

2.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指具备两个以上动力源,并发挥各自优势以提高动力系统的性能和能源使用的效率。按混合方式不同,混合动力可分为并联式、混联式和串联式三种。现在常说的混合动力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即燃料(汽油、柴油)和电能的混合。随着对混合动力研究的深人,现在的混合动力不仅仅是油一电混合动力,也包括电一电混合(即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混合动力的工程车辆,一般节约能耗约为20一40% o

油一电混合动力车辆目前油一电混合动力车辆根据混合动力的不同,目前主要也分为并联式、混联式和串联式三种。

①并联式(PHV)主要以发动机驱动行驶,利用电机所具有的再启动时产生强大动力的特征,在车辆起步、加速、爬坡等发动机燃油消耗较大时,用电机辅助驱动的方式来提高整车动力性能,降低发动机的功率配备,使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高效区,降低油耗和排放。这种方式的结构比较简单,只需要在车辆上增加电机和蓄电池。

②混联式(PSHV)在低速时只靠电机驱动行驶,速度提高时发动机和电机相配合驱动。启动和低速时是只靠电机驱动行驶,当速度提高时,由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高效地分担动力,这种方式需要动力分离装置和发电机等,因此结构复杂。

③串联式(SHV)只用电机驱动行驶,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带动发电机,通过电能中间储存来平抑峰谷,以提高系统效率。车辆只靠电机驱动整机的行驶,驱动系统只是电机,但是因为同样需要安装燃料发动机,所以也是混合动力的一种。

3.新能源技术

①新能源

新能源又名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或者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将不同能源用到同一个动力系统中等),包括刚开始开发利用以及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等。还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②工程车辆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情况

汽车工程的发展往往是叉车工业发展的前奏,新能源技术上在汽车工业的先行运用,给新能源叉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国际主要叉车企业早已着手开发新能源技术和推出新能源叉车,如:林德于2008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世界第一台带涡轮增压的直喷式氢发动机叉车和燃料电池叉车,前一种是直接将氢燃料注人内燃机燃烧,另一种是将氢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驱动电机,两种方式的排放物都是纯水,作业时不产生任何污染,效率相比传统叉车可以提高30%一50%。

今年5月,林德推出了第一台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叉车―林德E30电动平衡重叉车;2008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丰田叉车展出了氢动力叉车,日产已于2009年推出环保型的铿离子电动叉车,还有其他的正在研究中的新能源工业车辆,如美国的雷蒙德(Raymond)和科朗(Crown)也均在致力于氢动力叉车的研究,三菱、力至优也在联合开发特制的燃料电池叉车,永恒力正在致力于研发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叉车。

很明显,国外的工程车辆制造和研发技术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国部分叉车制造企业也开始开发叉车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但受限于对燃料电池的供应及相关配套的影响,还处于初期的研发阶段,需要加倍努力。

三、工程车辆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1.混合动力车将成为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过渡的主流车型

在相当长时间,中国还是要走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道路。混合动力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是毫无疑问的,因而,当前发展混合动力技术是势在必行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传统能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经济基础决定了仍无法放弃传统能源,经济的发展大部分还需依靠传统能源。

2.节能水平将成为工业车辆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各种节能措施将在车辆上得到综合性应用,车辆的节能效果进一步提升。举例来说长期以来内燃叉车一直占领中国工业车辆销售市场的主导地位,时至今日,电动叉车仍仅仅只占到总销量的20%左右。和先进国家电动叉车占40%一65%相比,应该说中国电动叉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鉴于对低碳、环保的要求,这将会成为促使我国电动叉车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

3.石油燃料的成本越来越高,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包括混合动力)取代内燃车是必然的趋势。

4.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基于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的混合动力车将会逐步发展起来,中国电动车辆市场的发展前景将会逐步向发达国家跟进看齐。工程车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工程车辆的节能技术将成为未来推动车辆行业的发展的重要动力。也可以说由未来在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的经济增长点。谁掌握了节能和新能源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低碳经济国际竞争的话语权。因此,新能源,混合总功率,能量回收等节能技术将在今后的工作广泛应用于工程车辆的发展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顾玲,管荣根,张瑞宏.自行式作业机械中的节能技术[J].建筑机械,2003(12):46

篇6

关键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低碳经济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日本福岛核事故等问题出现,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一个举世关注的经济和政策议题,发展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能源的消耗为基础,对能源的依赖作用大,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同时,随着汽车数量不断的增加,尾气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汽车产业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状不改变,将会对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为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开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是一条有效途径。

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新要求

1.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

伴随全球能源、环境、气候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各类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发展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双向驱动"作用,将技术创新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起来[2]。

基于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将主要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是趋向于节能汽车的研发生产;二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此,国内汽车企业应该抓住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把握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以需求为导向,适时优化调整研发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加大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2.技术创新与汽车政策相适应

能源与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的威胁让全球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为应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发展环保型汽车是各国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饱受碳排放量过大的指责,政府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很大。针对我国汽车数量巨大、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国务院、国家环保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先后出台了多项汽车节能减排政策,旨在鼓励汽车企业提升节能水平,提高燃料燃烧效率。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等节能环保型汽车。

对于汽车生产厂家而言,国家不断提高新车的排放标准,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达到不断提高的排放标准,汽车生产企业应该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传统汽车提高燃料燃烧效率,以适应政策要求。此外,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能够缓解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以及环境污染等压力,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全球汽车企业差距相比与传统汽车更小,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提供了机会。

因此,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应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加快对小排放量汽车、节能型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高汽车节能技术和燃油利用效率,降低新车碳排放量,推动技术升级,开发清洁能源,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途径

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逐年增加,但是我国汽车企业主要是掌握一些低端技术,市场上现存的汽车产品表现出高能耗、高排放等特点,节能效率低下,对环境和能源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不断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与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汽车产业在能源利用方面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创新。

针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从能源效用技术创新的角度,结合目前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解决我国汽车产业车用能源短缺问题的两种途径:一是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二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1.大力发展节能汽车

发展节能汽车是在传统汽车高污染、高能耗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所谓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加大对节能汽车的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节能汽车产业发展。

(1)调整汽车产品结构

汽车企业应该优化研发投资结构,加大对小型车、柴油机车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研发出更多品种的小排量车车、柴油机车,丰富车型,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提高小型车、柴油车等市场份额。

(2)提高汽车节能技术

传统汽车能耗高,对燃油的利用效率低,碳排放量大。对此,应加大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技术创新,增大R&D投入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内燃机的供能效率,以降低能耗。同时,开发出高效变速器,提高整车优化、轻量化技术,减少阻力,节约能源。

(3)推行行业标准

大力推行燃料消耗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技术突破,研发出世界上先进的发动机系统,降低每公里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量。

(4)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加大对新型公交车的技术研发力度,发展节能型公交,缓解出行压力,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2.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在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新能源汽车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电池技术,应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集中力量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2)加强关键零部件研发

零部件发展应该与汽车整车同步发展,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化附件的研发。大力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研究。

(3)加大节能技术研发

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创新,以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技术、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子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

(4)加大新型发动机开发

积极开发新型替代能源,诸如天然气、乙醇、液态氢等低污染燃料,加大对这些新型动力发动机的研发力度,获得技术上的突破,研发出新产品,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总之,加大技术创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产业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手段[3]。为解决我国汽车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缓解能源稀缺和环境问题带来的压力,应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开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 (7):8-12.

[2]姜江、韩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产业经济,2011(7):57-62.

篇7

大庆应通过鼓励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完善公交体系、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等措施构建低碳交通体系,不断降低交通能耗。1.要完善公交体系。大庆交通体系应由私家车出行占优模式逐步过渡到私家车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发展的模式,最终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以私家车交通为辅的交通体系。2.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庆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依托沃尔沃项目,积极谋划“十城千辆”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庆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鼓励大庆市机关事业单位采购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和换电设施,为新能源汽车使用创造条件。

二、提升能源效率,构建低碳服务体系

1.要推广和普及节能产品。大庆市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工作,大力推广LED节能灯在厂房的使用。在办公楼和宾馆促进智能家居系统和产品示范应用,新建公共建筑应选用节能环保空调。2.要开展企业节能培训。大庆应积极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参加节能培训,提高企业节能意识,推广低碳经营理念和节能技术,引导企业建立产品碳标识制度,实施低碳管理。3.要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大庆应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优先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开展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服务和审计,引导用能单位不断改进用能方式,提高终端能源的使用效率。

三、开展低碳技术研究,构建低碳创新体系

大庆应积极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各种形式的低碳技术战略联盟。有效发挥大庆现有科研院所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关低碳技术研发机构、人才和国家级技术中心以及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低碳创新系统,积极发展低碳咨询评估、研发设计、职业培训、创意策划等低碳技术服务业,为低碳科技创新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加快低碳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发挥低碳技术平台的作用,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节能新技术、清洁能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应用;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相关产品,提高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及其产业化水平。

四、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三大低碳转型

篇8

我个人保守估计,按照每年6%的增长,中国汽车保有量到2020年达到3000万辆。抛开其他因素,生产规模将使中国成为造汽车最便宜的国家,成为“中国制造,世界销售”的主流生产模式,预计仅自主品牌的出口将达到500万辆。

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夜之间进入汽车社会,这期间遇到的问题应该变化地去看。如果国家能在2004年预测到现在的汽车问题,那么汽车政策一定不是现在的产业政策。中国人应该有智慧解决西方国家用百年时间解决的进入汽车社会问题。

汽车产业是正常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汽车产业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未来要以国家为主,全民为辅来解决进入汽车社会的面临的问题,打造节能环保的社会。

由于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对整车厂和配套厂面临新的技术战略挑战非常高:一是能源安全: 58%的油靠进口,油价很敏感;二是排放法规的急剧升级,2 015年实施百公里6 . 9升油耗。2020年可能实施百公里5升油耗的法规,国家已经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新的国Ⅵ标准也许不再参考欧洲的法规,可能参考美国的法规,这对大多数企业都是挑战。

有油但是不节油也不可行。法规实施的落地比新法规更加重要,现有很多法规已经很严格,但是落地实施不佳。

三是愈加挑剔的消费者,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都在中国卖车,消费者选择极多。

针对这些问题,开源节流作为能源问题的解决通道。首先要系统的看待能源问题,企业应该注重节流,国家及研发机构应该注重开源,比如新技术的使用。另外,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新能源不断成熟赢得时间。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为发动机在特殊应用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两者之间的互补,才能保证汽车产业本身动力源可持续发展。汽油机、柴油机等传统石油发动机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将是多元化的,会依据区域的特点和某种技术的特点去发展。

节油技术

节油技术在三个方面可以有可开发的空间。在传统动力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上还有15%的上升空间,才能与国外的竞争对手持平。加入可变的电控技术和其他技术的优化,还可再有15%的上升空间。另外,替代燃料的涌现和经济规模的提升可延长传统发动机的寿命。柴油机的推广虽然遇到阻力,节油的先天优势,中国轿车的柴油化仍然是个趋势。内燃机仍旧可以使用30、40年。

在变速箱技术上,以前开发注重两点:实现自动换档和成本控制,但实际上新一轮的技术应该更注重节能。变速箱比发动机和整车更加需要规模效应,中国目前变速箱市场百花齐放的现状并不合理,最终会面临整合。中国关于变速箱方案的选择,更应该注重油耗和经济性轿车的自动换档,同时考虑中国的技术基础。中国的产业基础是手动挡,而消费者对自动换档的关注,促使DCT有天然的成本优势,在中国更有前景。

总成零部件的节能方面来看,很多节流技术并不因为开源而失去作用。传统车的技术都很重要,比如车重轻量化,车重降10%,车重1吨半的车油耗下降6-7%;增加300公斤电池的时候,车重一吨半油耗又能下降多少呢?节油的轮胎、空调智能,电动助力转向,减少连接环节提升摩擦符的效率都能达到节能的效果。未来技术选择就是不能忽略任何节能技术,10%的节能效果就是100个0.1%的节能技术实现的。产业决策者要思考消费者要花多少钱买油耗的改善,最终消费者要买的是油耗的降低,而不是用某种技术的宣传。

还应该考虑系统的集成作用,发动机和变速箱有机的结合,动力总成和整车的标定匹配,整车在各种工况下的使用,不同的速比,相同的速比,详细地标定,是强调动力性的标定,还是强调燃油经济性的标定。个人认为市场需要节油的技术,每一个零部件的节能技术提高都能改变节能的效果。

新能源突破

中国以插电式电动车和纯电动作为新能源,但是制约新能源向前发展的耐久问题,成本的问题都没解决。据我估计,未来20-30年新能源不能替代传统动力能源,单一原料的传统动力发展了120年之久,新能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篇9

东风:30亿砸向新能源

近日,东风汽车正式该公司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明确该公司第一批共16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

在对公司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阐述中,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周文杰表示,“东风将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中长期战略重点,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现阶段产业化目标,并与传统汽车节能技术相结合,立足整车集成与整车控制,整合与掌握核心资源,并积极探索纯电动汽车的商业应用模式。”周文杰透露,未来5年内,东风将陆续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开发和建设。

目前,东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内容,也尽量向规划“靠拢”,将“在传统内燃机的技术进步和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两个技术方向上持续发展,一方面研究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和替代燃料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建设,进行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与产业化。”

一汽:3种路径同步进行

事实上,作为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之一,此前东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姿态”并不积极,而上汽和一汽均已了各自的新能源战略。

一汽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表示,一汽集团核心技术已梳理成5大技术品牌,并设立了10个核心技术。其中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将实行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插电式三种路径同步进行。

李骏表示,一汽对新能源车的规划是从两头走的多元化技术为主的,具体分为大于1200公斤的车做混合动力,小于1000公斤的车为纯电动,而在1000公斤-1200公斤的车正在研究是用插电式。一汽研发高层指出,目前整个一汽所提供的混合动力的公交客车包括控制系统都是自己研发的技术。

上汽:欲做新能源车老大

上汽也透露了自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雄心。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表示,近年来,上汽集团已全面布局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汽集团计划占领20%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按照集团的“十二五”规划,2015年上汽集团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胡茂元称,“与其他企业不同,上汽从研发新能源汽车着手,以求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通过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带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和产业化。”

篇10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一、城区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应用示范

1、中心城区既有中小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中心城区既有中小型公共建筑的用能特点,提出适用于中心城区既有中小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方法与路径,为大面积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支撑;选择1幢区属科技馆,进行围护结构和用能设备的综合改造,满足现行建筑节能50%的要求,并实现节能综合技术应用与展示功能;选择1~2幢中小型养老院开展综合节能30%以上的改造示范。

研究内容:中心城区中小型公共建筑用能特征、节能改造技术与体系、节能改造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示范与展示一体化的整体优化实施方案研究;营造室内舒适环境的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2、“环境友好型”社区节能减排适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在一个已建成社区内,实现居民楼的外维护结构保温隔热、空调节能和遮阳等节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示范工程,完成社区公共部位的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绿化浇灌系统的建设,达到社区节电15%以上的目标,并制定“环境友好型社区技术导则”。

研究内容:节能技术在居民住宅小区中应用的示范推广模式研究;建筑能耗与小区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公众参与平台建设标准与技术研究。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3、历史建筑节能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历史建筑这一特殊建筑群体,以公寓、花园洋房为重点对象,通过对现有的建筑节能技术进行评估,实现节能改造技术在1-2处花园洋房历史建筑的集成示范应用,和1500平方米的历史建筑适宜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并建立适合于历史建筑的节能改造技术体系和历史建筑节能改造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历史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

研究内容:建筑节能关键技术适用性的研究;历史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的研究;历史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

专题二、建设工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应用示范

1、大型交通枢纽市政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集成技术及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通过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内的耗电设备节能潜力分析,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照明智能控制和空调变频控制等节能技术,达到降低能耗20%以上的目标;为解决传统城市雨水管理带来的排放设施投资大、运行能耗高及面源污染问题,对虹桥枢纽高架道路、屋面等进行雨水蓄渗利用,实现削减雨水排放量40%以上。

研究内容:大型交通枢纽新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道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地下空间变频通风空调系统的开发;景观一体化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2、*国际机场北通道节能减排综合技术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结合机场北通道建设工程,多途径、大规模研究应用废旧材料的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综合技术,使工程建设过程中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同口径减少6%;建立工程建设过程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模型,形成一套道路工程建设能耗和排放信息与分析系统软件,量化道路工程建设节能减排情况。

研究内容:工程建设过程中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模型研究;旧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研究;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应用技术研究;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施工临时设施和其他管理活动中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专题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区域性供电综合节能示范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区域性供电系统,应用综合节能技术,形成相应的示范工程;根据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理念,建成一座集成新能源利用等多项节能技术的110kV新型变电站,达到总能耗减少50%的建筑标准;建成可转移30~50%高峰电力的蓄能空调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区域电网科学规划、节能控制和管理综合技术研究;节能型变电站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蓄能空调节能量定量研究。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2、钢铁行业低热值煤气规模化利用和系统运行优化的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钢铁行业中高炉、焦炉和COREX所产生的大量低热值煤气,通过大型燃煤电站掺烧煤气、全烧煤气大型蒸汽轮机发电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多种利用方式,实现高炉煤气100%回收利用;通过综合考虑电能调度、能源平衡和多种燃料混配的经济运行方式,开发出在线优化系统和远程分析平台,实现煤耗下降5g/kwh以上。

研究内容:高炉低热值煤气综合利用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评价方法的研究;高炉煤气燃烧经济运行在线优化系统及远程分析平台的研制;先进控制和节能技术在高炉煤气利用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期限:*年12月31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3、以煤为燃料的热电冷三联产新型工艺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为改变目前煤炭粗放型的利用方式,研究开发以煤为燃料的热电冷三联供的新型工艺技术路线,实现煤炭热能高效梯级利用,并建立制冷量50万大卡/时规模的热电冷联产示范系统,与热电联产和供冷分产相比较,达到节能15%以上。

研究内容:热电冷联产系统优化配置的研究;热电冷联产系统优化运行的研究;热电冷联产系统协调控制的研究。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专题四、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1、城市垃圾多元化能源转化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为构建城市可持续能源供应体系,通过城市垃圾生物质组分拆分、混合气化和微藻光合作用捕获二氧化碳等集成技术开发应用,建立城市垃圾及二氧化碳多元化能源转化系统,形成相应的系统集成工艺流程与示范装置。城市垃圾木质纤维材料的拆分回收率在85%以上,混合燃料的气化气热值达到6~7MJ/kg,微藻的生物量达到40~50g/m2?d,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90%以上。

研究内容:城市垃圾木质纤维材料的分拆工艺与装置研究;多种燃料混合气化工艺与装置研究;利用微藻吸收二氧化碳生产生物柴油的工艺与装置研究;油藻基生物柴油的发动机燃烧性能研究。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2、新型多光谱太阳能器件研究

研究目标:为促进太阳能的高效率光电转换和应用,研制和采用新型多光谱(光谱区≥4)集成的光电池器件和结构,与太阳能的光谱图匹配,使光电转换效率达到40%以上。

研究内容:高效光谱分区采集和光电转换的新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太阳光谱匹配的高效率光电器件的研制;光电器件的结构优化、浓缩和光电集成设计和制备。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3、50kW级燃料电池测试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研究目标:针对国内大功率燃料电池测试系统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问题,在完全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综合性能测试台的基础上,完成系统50kW大功率关键技术的优化升级,使电子负载实现50kW以上功率600伏耐压,CVM电压扫描速度1次/秒、电压精度1‰FS,使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研究内容:50kW大功率燃料电池测试增湿系统的开发;50kW大功率燃料电池测试专用电子负载的开发;燃料电池256通道电压扫描CVM系统的开发。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专题五、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

1、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开发

研究目标:通过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纤维复合材料等以及采用零部件结构的薄壁化方法,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减重10%。

研究内容:围绕四门两盖、轮罩等车身覆盖件,车身立柱、横梁、纵梁等车身结构件,以及底盘开展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及结构设计优化,电机轻量化小型化开发与研究。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2、轿车用节能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控制系统开发

研究目标:建立控制系统开发及测试技术平台,开发DCT控制系统,通过实车匹配和标定,与同档位MT的原型车相比,整车加速性和燃油经济性提高5%。

研究内容:研究换档及起步离合器控制策略,开发电控系统软、硬件,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技术,建设测试平台,开展样机台架、装车性能试验及品质评价。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3、电控SC9DF国四型(相当欧四型)重型商用车柴油机开发

研究目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满足国四排放的重型商用车柴油机并产业化。

研究内容:开发满足国四排放的重型商用车柴油机整机,研究选择性还原催化剂(SCR)的配方及制备工艺,开发控制NOX排放的喷射系统,研究SCR系统的故障诊断、定位和拾取技术。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4、水平对置式两缸模块化发动机样机研制

研究目标:开发第一代快速成型样机和燃油系统,达到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并通过可靠性试验。

研究内容:开展发动机和燃油系统详细设计,CAE设计验证和优化,研究试制发动机和燃油系统。

研究期限:*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及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如实填写。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具有实施项目必需的研究开发设施及匹配资金(企业牵头申报的匹配资金不能少于1:1);鼓励以产学研联合方式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市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4、本专项课题的申请起始日期*年8月22日,截止日期为*年9月5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及其附件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其他所有表格。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9月1日至9月5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5、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6、网上填报备注:

1)点击连接可进入《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申报页面;

2)首次登录必须选择“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开始申报;

篇11

关键词:道路运输 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FS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23-02

自从 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国家发改委2009年2月报告称:“2008年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49.8%”。 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进口国。 2009年《能源蓝皮书》认为, 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截至2008年,我国汽车燃料消耗占石油消耗总量的40%左右。据日本新能源开发研究报告认为,以目前的开采和使用速度计算,地球上的石油储备只够世界消费40余年。节能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公安部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亿辆,比2008年增长9.83%。北京市机动车2009年底突破400万大关,每天新增1900余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道路运输节能已经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从汽车燃油经济性和运输节能等方面均拥有相当大的节能空间,下面仅从技术的角度分别从车辆、运输和人员三方面论述相应的节能措施。

1汽车节能技术措施

在道路交通众多节能措施当中汽车节能最为重要,节能空间也最大。我国的汽车燃油经济性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机动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因此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尚存在较大的技术节能空间,到2020年中国机动车燃料经济性水平提高50%左右从技术上来说是完全可行的。

1.1直喷稀燃技术

直喷稀燃是直接把汽油喷入气缸燃烧室不经过进气歧管,不需节气门, 没有节流损失; 利用进气道与活塞弯曲顶面形成的空气流动,使缸内混合气分层,保证点火瞬间在火花塞周围形成易于着火的浓混合气,而燃烧室其余区域为稀混合气。 稀燃的空燃比最高可达65:1,有效地提高了燃烧效率。

1.2可变排量技术

可变排量是根据负荷的变化改变发动机的排量,便可降低泵气损失,确保空燃比一定,提高燃油的经济性。

1.3改进燃烧方式

均匀充量压缩燃烧是综合了传统的压燃式和点火式发动机优点的全新燃烧方法,即利用了低负荷下均匀充量压缩燃烧的优点和高负荷下火花点燃式燃烧的优点。可以同时实现排放和燃料消耗的降低。另外还有汽油机分层燃烧等新的燃烧方式的应用,均可实现低碳和燃烧效率水平的提高。

1.4采用节能结构

减轻汽车自身重量是汽车降低燃油消耗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车重减轻10%, 可降低燃油消耗量8%。开发和应用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车用塑料等高强度轻质材料大大减轻车体的自重。另外减少行使阻力,采用子午线轮胎、流线形车身等 ,提高汽车的传动效率,采用高效率的变速箱,自动变速器可以选择最经济的档位,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低油耗的工况区域,均可提高燃油经济性。开发、使用储能系统,吸收汽车制动能, 并通过储能系统吸收和释放能使发动机在最佳经济区域内工作,也可降低燃油消耗。采用新型高效空调,提高匹配技术, 保障车辆最佳技术性能与使用环境相适应。如长期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提高其经济车速等。

1.5发展柴油轿车

柴油车的燃烧效率要高于汽油车,一辆2t 重的轿车,柴油车的燃烧效率要比汽油车高20 %。开展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研发,不断完善柴油车的减排技术。随着我国私人拥有轿车的不断增加,从节约能源角度出发,应适当发展柴油轿车。

1.6开发替代能源

在传统能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寻找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成了必然选择。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就成为汽车业新的方向。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发动机新燃料主要有: 醇类燃料、二甲基醚、天燃气、植物油、生物柴油等。据2009年11月的新闻调查电视节目介绍巴西目前甘蔗提炼的乙醇燃料替代汽油燃料达50%,巴西为此研究种植甘蔗28年。我国专家认为甜高粱与甘蔗拥有相同的含糖量,并可以在我国西部盐碱地种植,甜高粱可以通过技术提炼转化为乙醇燃料,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在开发新能源方面美国300多所大学投入研发海藻转化为生物质能源。人类利用生物质能源已是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我国东北三省、河南、安徽等省为试点进行乙醇汽油推广使用,燃料/汽油双燃料发动机也在汽车上投入使用。

2道路运输节能措施

2.1改善道路运输条件

大力改善道路运输条件,尽可能降低无效消耗。改善公路运输条件包括提高公路等级,提高路面铺装率,改进交通信号,建立单行线网络,拓宽交叉路口,平交路口改立交路口,高速公路监控,尽可能减少堵车,缩短车辆在路上的等待时间等等,可以降低车辆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2.2开发智能运输、优化交通结构

有效地管理货车运输和行驶, 合理安排行程, 减少空车行驶。车辆平均吨位每提高1 吨,车辆的单耗就可降低6%; 拖挂车运输比单车运输平均降低油耗30% 左右;车辆的里程利用率提高1% 可使汽车油耗降低3% 。因此,提高汽车使用水平,将是道路运输节能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不同客运方式之间的能源单耗水平相差很大,其能耗比分别为铁路∶公共汽车∶汽车=1∶3∶20,因此优化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是节约能源消费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积极开发智能交通系统,有效的增加道路容量或提高交通流量。可达到减少交通用油,降低油耗的目标。

2.3合理配置车型

开发节油型汽车,加快淘汰油耗较高的老车型; 提高柴油发动机比例; 轿车以发展经济实用型为主, 限制高档豪华车的生产; 提高汽、柴油和油的质量, 并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替代燃料和混合动力等节油型汽车,开展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在政策方面应促进汽车厂家生产高燃效汽车, 实现燃料经济性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采用经济手段指导消费者购买节油型汽车。

3驾驶节能措施

研究表明,不同操作水平的驾驶员驾驶车辆油耗相差达7%~25%,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操作水平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良好的驾驶习惯经验如下:

3.1冷启动

冷起动时应注意发动机的温度,特别在冬季低温环境发动机油粘度增高,运转阻力加大,蓄电池供电能力受到影响,起动转矩降低,燃油气混合质量变差,难以形成可燃混合气,致使起动困难,从而增加油耗。故发动机启动后要怠速运转一段时间,待发动机水温达到40℃时,才能平稳起步。

3.2均匀驾驶

均匀驾驶不必要的加速、减速和停车都将增加油耗。平稳加速避免起步和停车过快。起步过快使发动机超载,要比正常驾驶多耗费60%的燃料。道路条件允许时应在经济速度下行驶。

3.3经常检查轮胎气压

轮胎充气不足会增加油耗。当轮胎气压比厂家规定的压力低4.9Pa时,大约增加2%的燃油消耗。

3.4合理制动

汽车行驶中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耗油较少的制动方法,尽量不使用紧急制动。对于预见性情况,可利用惯性前行,利用行驶阻力降低车速,达到停车位置时,轻踩制动平稳停车。

3.5安全滑行

安全滑行是汽车在行驶中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惯性行驶。此时发动机只需怠速运转,不输出动力。行驶前方有障碍物,可采取以滑代刹的方法。对于长直下坡道路,一般在坡度小于5%,坡长超过100m的直坡,可采用下坡滑行,并把车速控制在30km/h。若车速太快应用点刹减速,防止越滑越快而发生事故。滑行比平路上同样车速节油9%左右。

3.6合理使用空调

合理使用空调,在低速和环境允许情况下,打开车窗代替空调可降低燃油消耗。但车速超过80km/h时,开窗行驶阻力油耗大于空调油耗,此时应使用空调。

3.7严禁长时间空转

在堵车或等人时,尽量避免发动机处于空转状态,试验证明发动机空转1分钟,其油耗相当于重新起动;空转3分钟油耗可供汽车行驶1km。

4结束语

大力推进汽车节能技术、运输节能及驾驶节能技术的推广,积极应用高新节能运输工具。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引导交通行业采用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强制淘汰高耗低效运输工具。从运输部门、汽车生产企业到驾驶员都应有节能意识,能源危机感,对交通节能负起责任。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交通运输节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有景.影响公路运输能耗的因素和节能途径[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4):11.

[2]许文靖.现代汽车节能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4):78.

[3]孙贵安.公路交通运输的节能对策[J].综合运输,2005,(5):20.

[4]刘强,易先中.汽车节能与对策[J].中国汽车制造(新年专刊),2007:34.

篇12

近年来,中国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

但与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尚未完全掌握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燃料经济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总的来讲,我国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较大资金投入

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真正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

首先,产业化技术瓶颈仍需大量投入。尤其在基础技术研究、关键部件和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次,充电站、加氢站的广发就爱难舍需要大量投入。最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示范推广工作和政策、资金投入。与传统汽车比较,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成本要增加30%-40%,纯电动汽车成本增加40%-50%,燃料电池汽车成本要增加100%以上。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商业化示范运行的范围仍然有限,未来国家主导的大规模示范工程,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多项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机会

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整体规划指出:“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到2010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此外,还有中央财政对“13城千辆”新能源公务车进行补贴,加大新能源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2012年0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更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树立了合理的目标:

一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稳定增长,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同步。

二是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到2015年,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掌握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和普通混合动力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

四是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相适应,满足重点区域内或城际间新能源汽车运行需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完善。

五是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建立起有效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体系,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体系。

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将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快速成长,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的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机会分析

从时间上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短期看混合动力、中期看纯电动、长期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采用油电混合驱动,不需要充电,又能达到一定的节油要求,是目前最适于产业化得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短期受电池技术、成本、动力性能、充电设施等因素制约,但在客车、行政用车、特种车等方面因可得到财政补贴,而有一定的产业机会。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技术不成熟,离产业化差距大。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混合动力车产业链,除了行驶系统、动力系统、车身系统将传统汽车产业链进行延伸以外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组件组成的新能源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相似,只是去掉了传统的发动机、油箱等组件,汽车的行驶能量完全由电池组储能提供,因此对电池储能规模、电机率大小的要求比混合动力汽车更大。

从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链来看,投资机会包括:具有锂、铂、镍、稀土等上游资源的矿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厂商(包括电池、电驱系统等);其中电机电控值得关注,而整车制造不大适合于风险投资,动力电池则是新能源汽车投资的核心。

锂电池的投资机会。《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形成10 亿安时(Ah)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促进电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人民币。

按照电池种类,动力电池包括:锂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其中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过低,或可用作辅助电源;镍氢电池目前为动力电池的主要类型,但潜力有限;而锂电池应用前景最好,将逐步取代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总的来说,2015年之前镍氢电池仍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主流电池品种;而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突破以及成本降低,锂电池有望广泛应用,其需求将于不久之后爆发。

锂电池中,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构成其产业链的核心。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性能的关键:磷酸铁锂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相对较大,是目前最好的正极材料;截至2008年10月不完全统计,全国有40多家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生产厂家,其中进入工业化批量生产并向市场稳定供货的企业有近10家。负极材料中,石墨类碳负极材料由于其来源广泛和价格便宜,一直是负极材料的主要类型;此外,改性天然石墨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也逐步开始使用钛酸锂作为负极。相对而言,负极材料整体投资价值相对较小。

除了正负极材料之外,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六氟磷酸锂)和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构成,国产电解液从2002年进入市场并逐步取代进口产品;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作用,隔膜产品目前基本依赖进口,国内仅少数企业可以生产,逐步进入市场。

篇13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在亚洲制造业论坛2009年会上表示,要把低碳绿色工业的发展,纳入到工业发展的规划,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把绿色发展的目标、重点、方向都纳入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去引导社会、引导市场积极地推进。“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到底在哪里?企业应该如何在低碳经济潮中掘金?

太阳能产业将迎势前行

随着能源供应紧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开始谋求合作来改善全球的能源、环境、气候现状。随着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召开,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走低碳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提振国内经济的唯一选择。要选择低碳经济就要开发可再生能源,要开发可再生能源就不能不重视太阳能产业。

太阳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中国政府已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鼓励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太阳能产业在内的清洁能源正步入发展快车道,这对发展低碳经济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然而,总体而言,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太阳能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太阳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借助学界和科技界专家学者的建言和技术创新,借助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借助各路资本的积极推动,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必将迎接快速发展的春天。这不仅是对中国能源供应的贡献,也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贡献。

新型环保汽车产业将驶入快车道

新能源汽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脱离了汽车产业本身的局限,所有迹象都显示这将是基于低碳经济的一场技术革命。基于对已有政策信息的脉络整理,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的格局已逐渐明朗。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意志的特性日见清晰,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确定性已大大加强,中国新能源汽车业的发展不可限量。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未来中国汽车业发展速度和汽车保有的增速会是很惊人的,发展低碳汽车是汽车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中国电动汽车方面的技术基本与世界同步,甚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混合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成为低碳汽车业发展的首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将围绕最为核心的电池业务展开,并逐步延伸至电气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整车(乘用车、客车)以及上游资源(锂、镍、稀土)领域。在产业化进程或产业链深度或技术储备上拥有明显优势的汽车制造商,将是未来各自领域内的龙头企业。

节能设备与技术乘势而上

低碳经济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龙头,被政府高度关注。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总理指出,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低碳经济”这个词语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又一个关注度极高的话题。而作为具有“节能”魔力的变频节能技术,在全球提倡的“低碳经济”后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技术之一。当变频节能技术遇到“低碳经济”,变频节能技术必能成为实现低碳经济最好的方法之一。

那么,变频器如何实现节能呢?在很多设备制造行业,通过变频技术的应用,节省很多烦琐的机械传动机构,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这其实是更重要的变频节能方面。应用变频调速,可以大大提高电机转速的控制精度,使电机在最节能的转速下运行。以风机水泵为例,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轴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当所需风量减少,风机转速降低时,其功率按转速的三次方下降。因此,精确调速的节电效果非常可观。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并架齐驱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关系当中,能源是一个结合点。现在公认点都是讲低能耗,这不仅仅是低能耗的问题,而是低碳耗。由于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降低能源消耗非常重要。那么促进能源替代主要是降低高碳能源的消耗和开发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是指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自然资源的生态循环来发展,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发展模式。从上述概念来看,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经济模式,都是当今社会极力推崇的发展新方式,都是从结构和机制入手,以新思维、新办法解决日渐明显的全球性资源环境劣化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新举措。

低碳经济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中国目前处于以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消费需求还在持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就业新机会。

篇14

一、**期间本市能源发展基本情况

**期间,本市大力推进能源建设,不断提高能源供应能力,积极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努力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约束瓶颈,能源工作取得较大成绩,能源供应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能源消费较快增长

**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069万吨标煤,与**年相比,年均增幅达到8%。其中,全市用电量达到92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0.5%;最高用电负荷在采取错避峰措施的情况下年均增长9.9%,按本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用电负荷接近1千瓦;成品油消费1500万吨,年均增长11.9%;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8.7亿立方米,比**年增长了6倍。

(二)能源建设不断推进

**期间,本市顺利接收了三峡水电,建成了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2台9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化工区2台30万千瓦联合循环机组,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50万千瓦,形成了以500千伏双回路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东海平湖油气田扩建工程投产,年供应能力从4亿立方米增加到6亿立方米。**年1月西气东输天然气供应**后,形成了双气源供应格局。基本建成了城市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框架。

(三)能源结构逐步优化

**期间,本市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成效显著,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煤炭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从**年的65%左右,下降到**年的52.8%;天然气和市外来电等清洁能源的供应量快速增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实质性起步,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4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达到195千瓦,太阳能光热利用集热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绿色电力机制。

(四)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本市积极推进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相结合,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年,本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以下简称“万元GDP能耗”)为0.88吨标准煤,比**年下降了16.5%。其中,通过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淘汰了一批高能耗、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劣势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29.9%。强化建筑节能管理,颁布实施了《**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推进节能机制创新,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

万元GDP综合能耗变化情况

(五)能源技术取得突破

结合能源工程建设,能源技术水平进步显著。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机组是目前国内已建成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电机组。**化工区热电联产机组在国内率先采用国际先进的2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热效率超过80%。在燃料电池、光伏发电等先进能源技术的科研、制造和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本市在能源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能源供应能力依然不足,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备,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环保治理措施相对滞后等。

二、**期间本市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期间国内外能源形势

**期间,国际能源形势总体上比较复杂,能源高价位运行的局面仍将持续。我国能源供应面临着资源、环境、运输和安全生产等多重制约。国家在《**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我国能源方针: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时,确定了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明确了**期末全国万元GDP能耗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

(二)**期间本市能源发展形势基本判断

1、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由于一批钢铁、石化等耗能较大的项目将集中投产,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本市能源需求总量仍将较快增长。按照本市《**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年万元GDP能耗比**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期间全市能源消费量的年均增速要从**的8%降到5%左右,难度很大,但必须如期完成。

2、能源供需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在LNG项目建成之前,本市天然气供应存在一定的缺口,这将是**期间本市能源供应和安全保障中的主要问题。电力供应矛盾将随着华东电网及全国供应形势好转和市内电源建设而进一步缓和,关键是要解决市外来电通道和市内电网建设落地难的问题。

3、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加重。国家要求到**年,本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应从**年的51.3万吨下降到38万吨,其中电厂的排放量从30.6万吨下降到13.4万吨以下。**要成功举办世博会,必须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4、能源价格存在上升压力。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进口国外资源比重增加等因素,都将推动本市能源价格水平上升,这对用能多的产业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新能源发展既有挑战更面临重大机遇。由于成本和技术等因素,新能源在**期间还不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随着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技术的突破,新能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在燃料电池及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上在国内已具有相当的优势,应进一步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从长远看,本市缺乏一次能源,利用国内外能源资源都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能源问题将是长期制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期间本市能源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和总体方针

发展目标:着眼于**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立足于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实现本市能源可持续发展。到**年初步形成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为全面实施本市**规划提供良好保障,并与“**”发展做好充分衔接。

总体方针:保障能源安全,强化能源节约,重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建设要适度超前。坚持能源来源多渠道,能源供应多主体。一次能源品种多样化,以煤炭为主。电力建设市内外并举,以市内为主。天然气建设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多源并进。加快构建能源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

——强化能源节约。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节能降耗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培育科学的生活方式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宣传教育手段,确保实现本市节能降耗目标。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瞄准未来世界能源技术革命的方向,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本市科教兴市重点领域,坚持开发与应用并举,使本市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之一。

——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推进能源的清洁利用,扩大清洁能源的利用。煤炭消费既要控制总量,又要优化结构,主要用于大型发电机组。全面完成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用天然气替代分散烧煤,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硫控制目标。

(二)能源总量和结构

**期间,按照GDP年均增长9%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20%左右测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5左右,**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1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将从**期末5300万吨增加到近6000万吨,但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下降到46%左右;天然气比重将从3%增加到7%,市外来电比重将从7%增加到10%左右;石油消费比重基本保持在37%左右;可再生能源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能源规划布局

1、电力布局。规划市内、市外电源分别占全市电力供应能力的2/3和1/3左右。市内电源规划形成5+X格局:即五大发电基地(外高桥、石洞口、吴泾-闵行、漕泾和临港)和若干个调峰与热电联产电厂,发展分布式供能系统。市外电源规划形成2+X格局:即一是华东电网内的安徽煤电基地,二是华东电网外的三峡和金沙江等西南水电,并在华东电网内参与建设核电、抽水蓄能等。**期间市内电源建设的重点是外高桥电厂三期和推进黄浦江沿岸燃煤电厂向漕泾转移;市外来电重点是落实输电通道、增加皖电东送。基本建成网架结构坚强、安全可靠的城市电网。

2、天然气布局。长远规划形成西气、川气、进口LNG和东海气等多气源供应格局。在五号沟、漕泾等地区规划天然气应急备用站。

**期间建成进口LNG一期工程、接收川气东送,扩建五号沟应急备用站,并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系统。

3、煤炭和石油布局。煤炭存储设施主要与燃煤电厂布局相结合,黄浦江沿岸的煤炭码头和堆场转移到长江口和杭州湾沿岸。炼油设施发展重点在漕泾地区,石油存储设施主要分布在外高桥、漕泾地区和洋山港区。

4、可再生能源布局。风力发电主要布局在三岛两区(崇明、长兴、横沙岛和南汇、奉贤区),重点在海上。太阳能利用主要是结合建筑物一体化建设。结合城市垃圾处理,建设沼气回收发电示范工程。将崇明岛和世博园区建成新能源利用综合示范区。

四、**期间本市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能源建设,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

1、增加天然气资源

全力以赴增加气源供应,西气要争取增量,东海气要确保稳产,LNG项目要加快建设,积极做好接收川气的工作。确保进口LNG项目一期工程在2009年建成投产,形成西气、川气、进口LNG和东海气多气源供应格局。确保如期建成五号沟LNG应急备用站扩建工程,并在应急情况下发挥过渡气源作用。**年,全市天然气的供应量将达到55-60亿立方米。为满足“**”期间本市能源需求,**期间本市要启动LNG二期扩建工程,还需着手开展第二个LNG接收站选址工作。

做好天然气供需平衡和新气源衔接,确保安全、平稳供气。一是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优化用气结构,确保居民和城市正常运行的用气需要。二是合理安排燃气电厂的建设进度,现有燃气机组主要用于调峰。三是在进口LNG项目建成前保持现有人工煤气的生产能力。四是合理提高天然气价格,促进合理、节约用气。

2、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按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布局优化的要求,加快黄浦江沿岸的南市、吴泾、闵行、杨树浦电厂以及崇明堡镇电厂老旧煤电机组改造,“上大压小、以新代老”,实施煤电厂布局的重大调整。南市电厂结合世博动迁予以拆除;吴泾热电厂改建2台30万千瓦高效供热机组;闵行电厂和杨树浦电厂进行“拆二建一”易地改造,在漕泾地区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的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崇明堡镇电厂易地建设适当规模的清洁、高效发电机组。积极研究建设煤整体气化联合循环(IGCC)示范机组的可行性。

全面实施煤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确保**年全市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国家要求的减排目标。对其他用煤也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在有天然气资源的情况下,鼓励使用天然气替代分散燃煤。

3、加快市外电力通道和城市电网建设

抓住市外来电资源较为充裕的时机,着力打通市外来电通道。

全力配合国家建设皖电东送通道和金沙江送**80万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年,接收市外来电能力超过1000万千瓦,并为“**”期间接收西南水电创造条件。

城市电网的建设重点是建成500千伏外半环网架,以及世博、虹杨、南汇、三林、练塘、漕泾等6座500千伏变电站和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架空线入地。输变电设施建设采用节能、省地技术。

4、保障石油供应

继续发挥国家石油公司的主渠道作用,顺应国内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市场逐步开放的趋势,建立石油交易市场,吸引国内外多种渠道油品资源的流入,保障市场供应充足、稳定。同时,增加石油储备的规模,在五号沟地区建设航空油料码头和油库。

(二)加大节能工作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降低高能耗产业的比重,加快提高工业附加值率。加快淘汰高能耗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业,有步骤地实行关、停、改。控制高能耗低附加值项目的准入,严格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严格把关。

2、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应用

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把节能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加大投入,争取在新型照明、节能型空调、混合动力汽车、高效电机、蓄冷蓄热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升节能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节能材料,组织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实施工业设备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窑炉节能改造、空调和家用电器节电、绿色照明、能量系统优化、热电联产和分布式供能、政府机构节能十项重点节能工程。

3、强化节能管理

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做好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耗能多的行业的节能工作,把年用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作为节能管理的重点。对汽车、空调、冰箱、风机、水泵等节能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产品,严格实施能效标识制度。

加强能源供应侧的节能管理,努力降低厂用电率、线损和燃气产销差;优化电厂调度,降低全市发电煤耗。做好能源需求侧管理。经济和行政手段并用,进一步依靠技术进步,优化用电负荷特性,继续做好电力错避峰工作,缓解峰谷矛盾。强化燃气需求侧管理,促进燃气和电力互补利用。

4、创新节能机制

发挥大型能源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能源企业要承担为用户节能降耗服务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扶持节能服务公司(ESCO)发展,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管理等专业服务。推进“能效电厂”建设,研究设计合理可行的电价和投融资机制,使投资节能与投资新建电厂取得同样的投资收益。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节能经验。

5、加强节能宣传教育

积极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进行批评曝光,形成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风尚。以区县和重点用能企业为重点,开展节能培训;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能源资源国情和节能教育;利用社区等平台,普及节能知识和措施,引导居民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培养科学的用能方式,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能源技术创新,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

1、大力发展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

将氢能作为能源长远发展战略的重点,以氢能汽车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已有的领先优势。利用吴泾、漕泾、宝钢地区的副产氢气,围绕形成万辆级氢能汽车生产能力的目标,加大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强氢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氢储存、运输和加注技术规范,形成安全可靠的氢气供应链,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氢能产品和技术应用及产业化。

2、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

重点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建设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和临港、崇明、长兴等风电项目。**年,风电规模达到20-30万千瓦。太阳能利用主要是结合建筑物一体化建设,积极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年光伏发电规模达到7-10兆瓦。发挥科技、产业、资金等综合优势,加大生物质能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积极研究二甲醚等煤基燃料替代石油制品的可行性,抓好关键技术攻关,做好与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的衔接。

3、发展能源装备产业

进一步加大能源装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力争使**成为国内最大的能源装备产业基地。重点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IGCC技术、LNG船和燃气轮机的国产化关键技术研发,提升超超临界火电、核电和脱硫脱硝制造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装备产业。

4、培育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发挥**紫竹科学园区研发力量聚集优势,以洁净煤、可再生能源、核电、氢能等新能源技术领域为重点,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加快推进能源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的集聚,争取成为国家级新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五、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能源工作组织领导

建立本市能源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确定能源开发与节约、能源安全、能源对外合作等重大政策和重大事项。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工作力度。建立能源研究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二)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制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能耗下降责任相结合、行业主管和企业主管部门形成合力、市政府各部门和区县政府工作相衔接的原则,建立节能降耗责任体制。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对节能工作总负责、总协调,各主管部门、各区县分别对本行业、本地区的节能工作负责。分解节能降耗目标,将节能降耗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力量,完善统计体系,建立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

(三)完善能源价格机制

发挥价格杠杆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状况、体现能源稀缺程度、有利于吸引优质资源流入、有利于形成能源安全体系、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价格机制。

建立与上游资源价格涨跌同向联动的机制。成品油、天然气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继续完善峰谷、季节差价,促进削峰填谷。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价格激励政策。逐步理顺能源比价关系。

实施差别化价格政策。制订分行业万元增加值(产值)能耗或产品单耗限额标准,超过限额标准的耗能,实施累进加价;对列入计划应予淘汰的高能耗劣势产业的用能,实施加价。完善阶梯式价格管理政策,对满足基本需求的生活用能,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对超出基本需求的能源消费,实行分级递增的价格政策。

建立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对垄断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管机制,对调价收入使用建立合理的调节机制,对公交等公益性行业实行补贴机制,对困难群体采取社会保障措施,确保价格改革平稳实施。

(四)加强财税政策支持

加大节能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并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集中部分能源调价收入,用于能源安全与平衡和支持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中,优先选用节能产品、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并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

(五)推进规划落地实施

将能源规划与城市布局规划相结合,由市规划部门统一规划预留能源通道及能源项目用地,各区县要将电源、变电站、天然气门站、能源通道走廊和能源储备站场等重大能源设施的规划纳入区县规划并严格控制,积极支持、配合能源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