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师财政与税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本文主要以我国的GDP来代表经济增长的指标变量,CZSS代表财政税收变量,TZZE代表资本形成额的投资总额指标变量,整个分析的时间为过去的30年,相关资料数据为1999年到2006年间的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从数据中去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量,来确定财政税收、投资总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下主要针对这三方面提出一点浅薄的分析。
一、Johansen协整分析过程相关解析
为了使分析的结果更加有意义,需要明确的是它们之间要满足同阶单位同根,存有因果关系,然后才能对三者进行分析,分析时采用的是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就是把它们的指标进行10为底的对数值和差分序列值进行的检查工作,从中去观察三者在同水平表现形势下的二阶差分的变化规律,然后对三者的指标变量进行VAR建模,值得注意的是VAR建模是否规范将直接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好坏,所以协整关系的分析正确与否,关键在于VAR建模。比如我们用1阶滞后系数来进行建模,我们知道没有趋势项生成仅仅只有截距项的VAR模型是最优的。根据VAR模型中的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数据可以确定LgGDP、LgCZSS、LgTZZE三个变量会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从VEC模型分析和Granger关系过程分析两方面来进行。
(一)VEC模型分析
通过上诉的说明,财政税收、投资总额和经济增长之间确实有一种长久持续的平衡关系,至于它们是不是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还尚未可知,所以还需进一步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测手段来确定,并确定其最优化的误差修正模型,综合所有的情况来进行预测。而针对误差修正模型,需要提到vecm指标系数,它是三者各个关系变量偏离基本平衡情况下的调控力度,使关系变量能够趋于平衡,并且它和一阶对数差分经济调整速度是成正比例关系,这让我们可以认为财政税收、投资总额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长时间调整与规模之间关系并不太大,加上目前社会经济下的财政税收和经济增长指标保持着负相关关系,这使得投资总额带来的经济增长效果要比财政税收带来的经济增长要显著的多。
(二)Granger关系检测分析
我们不考虑其他重大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仅仅对投资总额、财政税收和经济增长的指标进行讨论,在Granger因果关系下,并通过以往的数据,对该三者存在的潜在影响可以大致得出财政税收和经济增长指标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几率是很小的,换句话说,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利用财政税收来提高经济增长是不靠谱的,相对而言,投资总额带来的经济增长效果要好的多。
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析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财政税收、投资总额分别和经济增长指标的脉冲函数,通过函数曲线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比如我们以滞后期10年作为分析例子,可以看出几条比较明显的规律:第一,当当地的财政税收收入标准差是正值时,通过曲线看出在未来的1到3年内经济增长指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随后的两年内这种趋势将会下降,在5年过后,又有回弹的趋势,总体平均来看,它的推动能力范围在0.00-0.02之间;第二,经济增长指标在投资总额的作用下出现的是比较平稳的上升到下降规律,波动性不是很强烈,它的推动能力范围在0.02-0.04之间,这也可以看出投资总额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比财政税收带来的增长作用要大。
通过上诉得来的结论再利用方差分解的形式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财政税收、投资总额分别和经济增长指标间的贡献程度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针对财政税收而言,在未来的1到3年内,经济增长指标上升的趋势很明显也很强烈,随后会放缓呈现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平均的贡献率在20%左右,在滞后期10年时,贡献率达到最高为40%;第二,针对投资总额而言,在滞后期3年,投资总额带来的贡献率最高,平均的贡献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在随后的7年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虽然一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投资总额带来的贡献率在随后7年都会保持在80%以上,总体来说,投资总额带来的贡献率是很平稳而且效益是很高的,这就说明了投资总额和财政税收相比,投资总额带来的经济贡献程度远远高于财政收入。
三、相关结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简单的得出几点:在通常的情况下,目前的社会经济制度下,财政税收和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财政税收的调整会在短期内得到比较好的效果,贡献率能达到最高40%,投资总额的调整对推动经济增长有比较显著的作用,并且呈现的状态也比较平稳,而对经济增长指标的贡献率能高达90%,最低时也是财政税收最高贡献率的一倍,所以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采用投资总额调整要比财政税收调整带来的经济指标增长要有效的多。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共同进步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代的经济问题已成为了各界人士关注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加上财政税收、投资总额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济增长指标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也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一大指标,本文分析了财政税收、投资总额带来的经济增长指标,研究了三者指标间的关系,为以后的研究和参考提供了一点浅薄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姚震.浅析如何协调财政税收、投资总额与经济增长[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
[2]罗贤东.财政预算支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关键词:财政税收;问题;改革策略
为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一定要加强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去除财政税收工作中一些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只有对我国目前的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清醒的认识和反思,不断加大财政税收工作的改革力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认识财政与税收问题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日益得到提升,市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所占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某些问题的根源就是财政税收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总结财政税收工作中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质量。
二、目前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财政税收监督。我国现在的财政监督制度建设不是非常完善,某些企业和个人会利用监督体系中的漏洞而偷税漏税,有一些非法犯罪行为也时有发生,例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税收福利会伪造或者代开增值发票,这样就能够使企业获得国家发放的增值税收福利,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减少了企业本身应该缴纳的税款。另外,我国还存在着数目较大的税收差额,产生税收差额的原因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我国的财政监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些企业还会通过对经营指标进行造假,谎报或瞒报财务核算款项,这样就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对于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而言,财务报表的数量一般在两套或两套以上,以便在交税时可以为企业降低缴纳税款的金额,从而为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现象会导致国家的税收收入减少,长期来看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缺乏完善的预算体制。我国的财政预算机制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需改进的部分。对于中长期的财政预算以及周期预算相对比较忽视。另一方面,财政预算设计的范围不够广泛,因此容易出现资金挪用等现象,这会对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产生负面影响。还需要强调的是针对财政预算环节,有关部门并没有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监督机制,财政预算的审核和审批工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3.地方财政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各地区的财政实力有明显的差异,地方政府的财力和职能的发挥并不对等,例如: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建立起比较科学的制度和专门的财政机构。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不能做到横向均等,转移支付资金在管理和支配上存在很多不足。因此也会对税收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4.现有财税制度的缺陷。我国当今的财政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因素,例如:税收种类不全不利于税收在社会调节方面的功能发挥。政府还没有将非税部分的收入还没有进入到财政体系中。 对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税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这样不利于树立企业的环保意识。某些地方政府对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这对于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稳定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各级政府的财力分配不合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分税制的改革力度也不够充分,这些现象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深化财政税收工作的改革策略
1.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为了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公共服务的平衡,当今我国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对转移交付制度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首先,一定要保证转移支付资金来源的安全性,强化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的力度,同时,应该加大省级单位对市级单位的转移支付力度。其次,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不断改进转移支付的分配。再次,强化对专项转移支付的相关管理,促进转移支付资金的合理利用。最后,完善主题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建设。
2.健全财政预算体制。第一,要适度加大国家的财政预算覆盖面,建设复式财政预算体系,丰富财政预算体系的内容。在这个体系当中应该包括资本性预算、经常性预算、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等内容,这样就使财政预算覆盖其能够覆盖的所有范围。第二,强化国家财政中的长期预算工作,进一步完善中长期财政发展的相关政策。最后是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机制,使财政预算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3.建立完善的支付方式。首先,要适当地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合理的比例搭配;其次,对转移支付分配方法进行改革,建立合理、科学、公开的财政资金分配制度;再次,通过考虑各地区人口数量、人均的占地面积、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均的收入状况等来确定财政的科学预算方法;最后,建立健全科学的支付体系,保证资金的稳定来源。
4.加强会计制度的改革。在我国现有的税收会计中,是以申报的应征数做为和核算的起点,但是有一些数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存在着一些失真现象,所以弱化了会计资料在税收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必须对现有的税收会计进行一定的改革,提高计算机处理会计问题的应用水平,使得税收会计能够更好地反映税收收入和税源,加强会计在财税工作当中的作用。 只有充分重视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和规划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数额的准确性,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制定经济发展方针,完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
四、总结
财政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政策,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更加有利于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财政与税收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当前的税制改革,不断完善征税制度和财政政策 ,这样我国的经济建设才能有更为强大的物质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经济师专业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十个类别。
经济师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初级、中级经济师考试均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高级经济师考试设《高级经济实务》一个科目。
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科目和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设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考生在报名时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其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职业分类要求和从业人员队伍情况,适时调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设置。
(来源:文章屋网 )
中级经济师报名要求: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0年,取得经济专业初级资格;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获第二学士学位后或研究生班结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获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获博士学位。
“中级经济师”是我国职称之一,属于经济师类别。要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初的第一个周末。
按专业可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财政;经济增长
财政一词,是清末由日本引进的外来词。我国使用“财政”一词尽管较晚,但却很早使用过相当于“财政”的若干术语,如“国用”、“国计”、“邦计”、“理财”、“计政”、“度支”等。其中“度支“一词较为接近财政的含义。从财政的内容看,它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活动。从财政的实质看,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或商品与劳务产品的增加。
一、国家财政收入机制基本要义
1.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财政收入的渠道主要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目前,我国经济总量排位世界第二。2011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其中税收8.972万亿元,占主要部分。经济保持增长是主要因素。但资源配置还不够优化,仍属粗放增长方式,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其次,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仍然偏重,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偏低。第三,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还较低,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还有差距。
2.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政策
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个人三者相辅相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只有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分配关系的目的。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等让利于民政策,如提高所得税起征点等,实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如改革税制,避免重复征税等。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加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有着重大意义。
二、国家财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1.人才培养的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家间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主要是教育水平差距的结果。正规的学校教育在一个民族中产生了一种有利于获得现代技术的特性。知识产品和人力资本产生了所谓外部性效果。正因为投资于人可以产生最大的回报和最好的结果,因此它是有力的获益保障。我国受教育人口数占世界总量的20%,2007年公共教育开支仅占世界总量的4.2%,在公共教育上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3.2%)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5%)。今后提高投入比例是方向,因为科教兴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
2.科技创新的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生产产品的先进方法和组织生产的科学管理以及产品的更高质量上。因此,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正在加速吸收科学知识(主要来自于北美、西欧和日本),大力鼓励自主创新。研发投资比重与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密切相关。从1995年至2009年,我国的研发费用以平均每年21.7%的速度增长。世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走出低效率增长的根本出路,就是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
3.投资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投资主要是填补市场空缺而进行的。这种补缺口的投资带来的深层次结构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英、美、法、德等四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它们的投资结构水平发展模式,即农业、面向农业的产业——交通运输部门——资本品和能源——第三产业。在投资结构优化上,国家财政发挥引导作用,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加大农业、中西部以及外部不经济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以市场机制来达到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4.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要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要通过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和升级来促进产业结构变动和升级。其次,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直接推动作用。因为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创新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对产业结构起到拉动作用。最后,要调整贸易进出口结构,把生产低附加值、科技含量低的向生产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转型。在这里,国家财政可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如对“三农”与社会保障的投入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等。
5.资源配置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资源重新配置也是促使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资源再配置效率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因此,优化资源配置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今后我国发展经济的主题。国家通过减免税费等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创造新工艺,实行创新管理,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收益。通过征收资源税等措施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率的企业。根据社会总供求状况,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在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条件下,促进企业形成或选择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三、总结
经过实践与研究,如果说人才培养与技术进步以及结构优化等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或关键因素,那么,可以说国家财政的投入或调控,就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或催化剂。
参考文献:
[1]胡鞍钢著: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级大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
[2]王积业:关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思考[J].经济师.2000.(7).
[3]郭国峰: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J].经济师.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