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国大学生创业对于解决就业、激发社会正能量、改变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具有正面作用。但是创业不能只靠激情,理智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创业创新。这就需要了解当前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现状和问题,改善创业创新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通过对三百多位学生的实践模拟课程的调查、以及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比赛的观察来看,大学生创业缺乏关于创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尚不足够,较多的创业创新项目缺乏资金来源或者来源不足,;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大学生创业技能欠缺。据调查,78%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其中仅有42%的学生愿意接受创业课程的指导。创业的成功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的外部环境还不足以支撑大学生创业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氛围需要大力改进.
创业教育意识薄弱,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束缚。学生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业能力比较弱,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热情,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等、靠、要”的依赖情绪。
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授课教师大多是学术专家出身,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大学生普遍缺乏资金。技术、经验和能力.思想准备不足,创业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市场化经营运作经验不足,资金贷款困难重重,创业带有一点盲目性。创业项目技术含量和层次普遍不够高,“质”与“量”不并重。
二、SMELL模式内涵与教学实践检验
(一)SMELL模式内涵
SMEiL模式(STRATEGIC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Learning),即战略性创业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该模式是一些大学自2006年以来,结合国际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围绕强化学生创新知识转化能力建设以及创业精神的培养教育理念,通过基于全球商业竞争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力求探索出一套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业创新型综合能力人才的新路径。
其中STRATEGIC是指(如图):
Simulation Learning----商战模拟学习。主要学习形式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全球创业实战模拟、全球创业计划大赛、案例大赛以及各类科技作品大赛;
Team-based Learning----团队协作学习。即学生是创业创新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学习者之间是协商、合作的;
Role-play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角色扮演和互换学习。强调创业创新教学过程的角色扮演和互换性,以及学生积极参与创业问题的解决过程;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ntegrated Learning ----知识整合应用学习。强调创业创新教学导向是以引导学生整合运用所学综合管理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为前导;
Target-oriented Learning ----目标导向型学习;教学的目标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
Entrepreneurship Chain Learning----创业学习链;教学程序是基于“创业活动 + 双导师制+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引导基金” 的创业学习链进行的;
Global Environment Learning----全球化商业环境学习;创业创新教学背景是基于全球化商业竞争的环境的,国际创业论坛,国际创业交流平台,国际创业培训师的培训项目为此提供良好的全球化商业学习环境;
Innovation-driving Learning----创新驱动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成功,这也是创业创新教学效果最终评价的依据。
Competition-pushed Learning----商业竞争推动式学习。创业竞赛、模拟实验室和创业平台是主要教学工具,通过竞赛机制,这些工具能够为学生的商业竞争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SMELL模式下教学实践检验
在SMELL内涵理念下,对五个班级学生进行了实战模拟教学,通过实战模拟教学实践,使学生体会到真实企业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思维效果,并对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方式方法进行了锤炼。通过对教学结果的统计以及实践教学的体检,发现了以下成果与问题:
1.smell模式下实践教学检验的成果
(1)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和体会。
五个班级共二十五组,每个组都进行了职务分类,每个组成员根据自身的性格、特长、专业等特征进行了适当的安排。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分工合理的工作效率,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并能通过讨论、会议等形式灵活处理团队工作的效率问题。较好的领会了团队合作的实际问题以及处理方式。
(2)商战模拟与角色互换提高学生的实践领悟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面临着未知的模拟实战环境,往往会发现角色担任中的不适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分析进行角色互换等手段进行解决。另外,在商战中,还存在违约、欺诈等情景设置,为提高学生的契约意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而这些是一般的课堂教学所无法体会的内容。
(3)以最终综合实力比较为目标,推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在最终考核中,以商业运作战绩作为考核结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业积极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多个小组又参与了挑战杯竞赛以及实际创业项目,目标导向在此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4)专业知识的整合过程得到深化。
在实践教学学习过程中,财务、营销、生产运作管理等知识需要完美的组合,深化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体现。讲述性的专业链条无法让学生充分领会,但在实践教学中得以较好的贯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与使用得到很好的深化。
(5)教学各环节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创业促进了学习、商业化的环境以及商业竞争模拟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通过仿真的实践教学,结合着竞赛等的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主要是由于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觉知识的缺乏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学习,弥补由于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缺乏所造成的缺憾。
2.smell模式下实践教学检验中发现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与竞赛等的综合观察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搭便车现象严重
在团队合作中,有部分小组成员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影响了团队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小组的工作效率。由于没有解雇机制的存在,所以团队无法顺利的解决搭便车问题,这与实际环境有差异。如果设置解雇机制,则会造成学生考核没有分数,也包含了一定的强制性的特点。此问题需要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
(2)面对违信等社会常见问题,学生不知如何处理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发生多起违信现象,经过统计:企业间交易出现三次违约现象。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未签订合同,口头协议被违信,导致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等现象。学生的社会经验需要得到提高。
(3)战略思维有待提高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大多缺乏战略规划,对战略型问题忽视情况比较严重。经过访谈,得知学生对于战略问题忽视的主要原因在于:战略被认为是纯粹的理论,认为理论性的东西不适合实战创业创新。这种错误的认识主要是由于大学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
(4)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略显不足
在所有几百名学生中,最终参加相关比赛的经过考察大约为20%,大部分学生对于创业创新的理念不积极,更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创新的条件和能力,其中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外部环境不允许进行创业创新。
三、基于SMEiL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学模式推广建议
综上所述,推广smell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学模式需要从外部环境与内部改进两方面进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效率与积极性,并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促进学生就业和发展。
(一)外部环境方面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和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社会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背景之下,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上升到整个大学教育体系的关键地位,对于地方应用型大学更是如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更是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也就是说,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逐渐成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教学成果与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文章主要从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地方应用型大学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提升其育人质量以及社会影响提供思考。
二、构建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构建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显而易见的是,无论开展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及课程体系的设计都是高校需要开展的首要任务,否则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对于贴近经济实际、贴近市场活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如此。
第一,理论性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首要原则。地方应用型大学需要将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纳入课程内容中去,包括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管理运筹学、公司理论等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更让学生掌握成本-收益、质量-效率等项目分析方法。第二,应用性原则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更加需要我们重视。地方高校需要深入把握当地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学校的优势资源来挖掘潜在的课程创新点,在结合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
三、搭建“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除了需要重视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在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搭建该平台的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非只是大学自己的任务,更需要发挥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其实践逻辑在于,高校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高质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在获得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创新活动,其研发结果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与自主创业的形式与市场建立紧密的关系,从而实现完整的协同创新路径。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基于“创客空间”的产学研耦合、园区孵化的实战综合平台。具体而言,“创客空间”是一种新型孵化器载体,包括天使投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和技术转移等平台,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咨询、投融资、中介、品牌宣传和技术认定、评估、交易等服务和保障,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成长壮大。由此可见,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是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有序进行的支柱,是决定项目实施质量以及项目成果能够达到预期的关键所在。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在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评价体系。无论从内部风险控制还是外部收益衡量的角度来看,完善的质量评估系统、严谨的质量评估方案都是科学衡量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效益的重要支撑。具体而言:其一,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地方高校需要设计差异化、层级化的质量评估方案。同时需要摒弃以“绝对分数”作为量化考核的指标,而需要采用以“相对程度”作?榱炕?考核的指标,后者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学习与实践成果。
其二,学校构建多元评价机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考察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成果,更重要的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评促教”,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从意识上、态度上以及行动上意识到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构建质量评估体系的另一个核心目的为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从而形成与“终身学习”类似的“终身创新”、“全民创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关键词:体育经济管理;理论;实践;课程;创新
1.前言: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社会各个领域从各个层面之上对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由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培养之后的人才是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和周遭环境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所以由此可知专业性强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来说重视的是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也是十分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致力于以此危机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来。
2.首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展开分析
2.1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
紧密结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进行校企资源整合,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结构布局,建成“岗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教学,突显就业、研发、实训一体的综合效益功能。校内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整合实训场地和购买设备,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建成高尔夫服务与管理实训中心、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实训中心、职业通用技能实训中心。其中通用技能实训中心实现在专业群内共享,涵盖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岗位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实训室使用率和共享能力,制定了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的实训标准。形成具有专业辐射效果的校内职业技能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此实践教学平台上可完成本专业体系中60%以上的实训内容的学习。校外与本地区体育场馆行业、高尔夫行业、体育培训行业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可满足校外实践教学、实习的需求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2.2现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不强
因为在开展实践教学相关活动之前制没有制定出来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系统性也就成为了一项有待提升的项目。没有针对实践教学展开系统性的规划工作,一般情况下开展的设置和安排工作的随意性都是比较强的,产生的结果就是实践教学的质量较为低下,学生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掌握的专业技能的零散程度是比较高的。所以就需要在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展开详尽的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实现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从而就能够使得实践教学的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现阶段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当使用到的创新措施
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的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开展,就能够使得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牢固程度和灵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实现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主要形式有:课上的小组讨论、课余实践的理论教学拓展等等。课上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以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为主题,教师在讨论正式开展之前是需要设定出砻魅返奶致壑魈夂涂己朔绞降模小组中的各个相关成员以主题和考核方式为基础展开讨论活动。课余时间理论知识拓展其实就是以一门专业课程或者多门专业课程为基础,在教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进入到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等相关的体育性质的组织中开展调研工作,并在调研相关工作结束之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之后,拿到课堂当中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之所以会开展课程中实践教学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及时的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且逐渐的将这种实践能力的深化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认知实习其实就为为了能够使得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学生对体育组织以及体育企业形成一个感性层面上的认识,,以便于能够使得学生对体育组织施行的经济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经济管理知识形成大致的了解,从而就能够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涉及到的知识的范围、工作特征以及工作性质形成一定的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的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来,以便于能够使得后续的理论、实践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专业思想。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学生需要开展的认知实习是可以划分为学校内部和小学外部两个方面的,在校外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实习能够对体育组织的销售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形成大致的了解,在对问题展开详尽的分析的基础上找寻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就能够将学生使用体育经济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许睿博.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
[2]李军岩.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85-87.
[3]刘雪. 关于构建我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3.
[4]叶心明,王跃,朱晓东. 关于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2005:1.
关键词:法学理论;法学实践
一直以来,我国法律教学过于倾向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造成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相脱节。应该认识到,法律理论教学与实践密不可分,应从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以培养一批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
一、当前法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重视度不足。
目前法律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多是法律基本原理概念等内容,而教学过程则是“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学方法仍以“灌输”为主,考核则采取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另外,在法律教学中,缺乏基本的服务于实践教学的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技能及法律方法论等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与实际需要相符的实践式教学。
(二)实践组织不合理。
当前法律理论教学中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统筹规划,造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例如在模拟法庭教学中,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法学实践经验、法律知识储备以及审判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如果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参与模拟法庭,而他们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很难获得良好效果;另外,有些模拟法庭的组织多按照事先排练的模式开展,只是表演形式,严重挫伤学生积极性。还有些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而此时毕业生正面临毕业论文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最后只是实习单位盖章了事,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三)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评价与激励体制。
在法律理论教学中,对教学大纲及教学规划有明确反映,对撰写教案也提出明确要求,并通过一定激励方式促进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方案等。而相关教育部门也以进行教学检查、召开教师交流会、网络测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但是针对实践教学来说,却缺乏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而由于实践教学需要教师的亲临指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应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但是学校并没有将此纳入教学评价与考核的范畴内,更缺乏相应激励机制,所以很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动力。另外,对于学生来说,也缺乏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再加上没有强制的学分要求与奖惩机制,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四)实践教学投入力度不足。
当前法律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资金和人力两方面。一般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经费投入实践教学,如果需要校外调查、旁听、咨询或者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学生只能临时报告校方批款,而更多时候需要学生单方面承担费用,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兴趣。另外,实践教学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也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全面性的指导与评价,这就要求加大师资的投入与培训力度,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学队伍。
二、法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实践
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相结合法学教育离不开法律实践,不能只是单一地在课堂讲授教材理论知识。推行实践性教学是一种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较好的教学模式,建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法学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
(一)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是法学教育的改革方。
纵观各高校的法学教育,普遍的模式是注重课堂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教与学相脱节,教学的侧重点在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较少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也没有重视学生法律实践经验的交流和培养。法律的价值在于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法学教育,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法律人才。由于目前高校法学院师资水平还难以支撑实践性教学,绝大多数法学教师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多是高校一毕业又走进高校从事法学教学,不具备司法实务经验,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法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法学教学需要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缺少这一条件,实践性教学的郊果将大打折扣。要提高法学教育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的成效,就需要对现行法学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强与司法实务界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使一些优秀法律实务人士走近学生,走进课堂,在学生课外开展一系列法律实践活动,重视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促进实践性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导致教与学脱节。尤其是法学,理论深奥难懂,法条多如牛毛。有限的教材内容,学生多能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作为学生而言,不愿意单向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他们更愿意主动式的学习,更愿意接受司法实践经验和技能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外,有必要举行和开展审判观摩、辩论技巧、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司法交流、法律咨询和案例讨论等实践性法律教学活动。通过组织校外法律界人士开展相关法律实践活动,让他们接近学生,开展系列讲座,把自己的司法实务经验传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增加学生必要的法律实践经验知识。例如,经常邀请公、检、法相关专家及律师、企业法律顾问为学生开展相应法律实践活动,加强教师与法律实务人员的联系,提供机会让学生与法律实务工作者的交流。同时,教师也因常与法律实务人员交流,可以弥补自身法律实务知识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兴。趣对学习好法律很重要。法学理论,多是枯燥无味,如果初学者一开始始就接受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被动接受深奥的法学理论知识,多数学生难以适应。如果创造条件和机会,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法律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与更多的法律实务人员交流,有机会学习优秀法律工作者的成功办案经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法学的兴趣。成功的法律人士,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实务经验,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堂教学之外,加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重视学生开展相应法律实践活动,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加学好法律的动力。这需要研究加强法学教育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充分认识到法律实践交流的重要性。学习法律重在实践,没有法律实践教学等相关环节,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法律人才。组织和开展相应的法律实践交流活动,能碰撞出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交际口才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形成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
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要基础。通过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践,完善自己,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前,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自为政,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同时高校与地方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而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主体多元化,缺乏统一组织领导等原因所致。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明确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与权力范围,积极转变管理职能,下放管理权限,重视对高校的管理服务,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制度建设,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等。可见,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可以有效破解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自为政这个难题。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的重要指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要把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高认识,形成制度,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地方各级政府要把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列人政府财政统筹规划,给予具体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合力。
二、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整合校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
目前,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比较分散,主体多元,具体有学校宣传部、组织部、武装部、学工处、后勤处、校团委、各系部党团委、社科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由于它们是平行的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因而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我们知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或社科部对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没有支配权,因此,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就很难准确把握和掌控,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
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特别需要进一步理顺校内各部门的权力,明确各部门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党委权力的关系,处理好决策、行政和监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校院系三级管理者的责、权、利等关系,要形成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参与、民主管理”的制度和管理体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高校各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和职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既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社科部个人和部门的事,也不是学校某个部门能做好的。因此,通过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可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合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其次,明确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责、权、利;最后,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三、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促进教育规模、结构、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在高校内部正确处理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要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道路,走质量数量兼顾、质量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现代大学,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展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决定了一所大学的质量和声誉。是否站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上设计和规范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标志。可见,高校树立和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首先,要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我们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和满足学生的呼声和需求,才能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改变“一言堂”式的讲授式教学,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互动。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第三,建立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教学依然是高校生存的命运线,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是提高本科教学,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高校应坚持以师生为根本的理念,以教学为中心的态度,以学科为核心的思想,教学与学术并重的管理方法,健全科学研究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对教学工作评价要以学生评价为主,定期对教学工作搞得好的老师给予表扬和嘉奖,在评优、评先和评定职称优先考虑,充分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弘扬和传承大学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氛围
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是“大学精神”的展现,“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其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其大学使命时全面人才教育。首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让学生明白,我国目前离建立创新型国家还很遥远,虽然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创新意识。其次,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大学批判精神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大学是知识和文明产生的摇篮,这里会产生新的思想和理念。组建各种学术社团,定期开展学术探讨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学校电台、校园网、辩论赛等平台对社会现实的不正当和丑恶现象等问题进行批判,使学生明辨是非,弘扬正义和正气,为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培养学生社会关怀精神。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已经被越来越深入地卷进社会机器的运转之中,高校要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因此,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关心天下大事,使自己服从于社会,服从于国家,服务于人民,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大学生既服务了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同时又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切实增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对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