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内部审计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内部审计也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经营效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企业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提高,特别是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内部审计的内含
我国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这些定义表明:一、独立性重要性。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对独立性的定义是:“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一系列内部审计准则及实施指引中也可以看出独立性始终是其重要特征。独立性应当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二、增值性的目的。内部审计由过去合规性审计转向增值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合法合规,而增值性审计的目标是为组织增加价值,使内部审计工作更靠近企业的价值链,并通过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企业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来从而达到增值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已得到了企业认同和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内部审计实施的时间不长,加上企业自身的局限以及所面临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等问题,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我国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只是处在初级阶段。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占60%左右。广大中小企业中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不到50%。说明现阶段企业特别是小规模企业对内部审计作用认识不足。即使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很多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合规性审计上,以查错防弊为主,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中。虽然有的民营企业对管理、经济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审计,但还比较肤浅、不够深入,远达不到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查找企业经营漏洞和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创造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是内部审计参与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但其内部审计一开始就有双重身份,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来源都隶属于企业本部,从而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在利益上是一致性,影响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大中型民营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的分离。内部审计机构往往由董事会或下设审计委员会主管,也可由公司总经理主管。不同领导模式,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程度不同,内部审计部门所发挥的职能也不同。其中前者的内审机构独立性较强,但其并非常设机构,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不能做到实时、及时了解,无法有效发挥对内审部门的指导作用。总经理主管下的内审机构更有利于经营层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但其内审机构独立性仍然较差,尤其是对总经理监督的独立性受到威胁。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审计权利高度集中于所有者手上,其独立性更差,更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内审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起步较晚,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人中较少,学历和教育水平偏低,缺乏专业的内审人员培养机构和部门,后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规范。一方面,很多内部人员是从企业财会部门或非相关专业抽调过来的,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所占的比重较少,获得CIA国际资格认证的更少,这都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四)内部审计职能单一、方法滞后。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其目的仍停留在查错防弊上。而内部审计已由财务导向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及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阶段。现代内部审计已经将其作用的范围从内部控制的层次提升到治理的层次,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和评价,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整个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
正确认识和理解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步。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可持续中具有积极作用。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服务活动,其职能是查错防弊、对经营现状、经营效率及经营风险进行审计,根本目的在于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为此,内部审计协会及政府相关职业部门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内部审计学术研讨、先进经验推广等活动,促进广大企业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当进行审计工作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或内部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宣传内,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提升内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能职,达到改善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IIA《内审实务标准》中建议公司的内审部门实行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和行政上向首席执行官报告的双向汇报机制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包括董事会、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和非营利组织的理事会领导。”因此,企业应当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领导之下,以保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增强内审的权威性。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内审工作对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单一财会知识背景的内审人员已不能满足内审工作的需要。为适应现代内审工作的发展,企业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根据《2010年全球内部审计调查:知识共体研究的要素》显示:各级内部审计人员包括首席审计执行官,更新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报告《当今内部审计人员核心能力》研究成果表明,内部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包括沟通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能力。为此企业优先聘用具有审计专业背景和审计资格的从业人员,同时为审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以便其企业管理、法律、金融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企业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转变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应该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中心,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经营效率。为此,应将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转移到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将传统的事后审计转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将传统审计方法转为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在信息化技术高度普及的环境下,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进行高效的监控与评价,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此外,改变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单纯依靠内审人员的现状,可以适当借助外部审计的力量,实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优势互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有机地结合一起.既有利于缓解内部审计人员的压力.又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凌云,卫娟.独立性与上市公司内审组织模式的选择性[J].会计之友,2010,(10)
[2]. 张建军.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1,(01)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
1.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它的基本作用首先是经济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监督的第一个窗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单位的经营行为,使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自我约束。具体来说,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重点部门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揭示,促使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为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
2.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作用。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之一,实质是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议。鉴证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鉴别和证明,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通过开展绩效审计、经营目标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及评价,协助管理者更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二、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作用难以发挥。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根本指导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有在组织上、行为上都是独立的,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将内审机构合并到纪检、监察或财会部门,或者由会计人员兼任,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
2.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技术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许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收费价格等方面的审计,没有或很少开展对经济责任制和内控制度的评价。少数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能严格履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导致相关审计准则的运用流于形式或没有得到正确运用,使得很多部门内审工作不能为单位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不利于两个效益的提高。
3.单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内部审计工作要向事前、事中转移,要求内审人员具有综合性管理知识,但实际工作中,搞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科班出身的人少,有的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调来的,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甚至对审计业务一窍不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技巧,而且对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缺乏了解,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三、加强单位内部审计的方法
1.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严把审计取证关,审计人员所取得的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充分、有力、合规;严把审计复核关,通过实行审计复核,强化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随着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它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1.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一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也有极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对财务、会计、法律等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审计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从业人员大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导致审计工作问题频发。而且,由于专业的审计人员匮乏,为了满足繁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有的事业单位不得不从其他岗位,如财务会计岗位抽调人员。这种跨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虽然满足了审计工作对人员的要求,但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系统的知识,难以胜任审计工作。还有的事业单位因为编制不足等原因,长期借用企业人员或者使用人才公司派遣工,这些人员并不属于单位在编人员,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事业单位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忽略了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一系列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有效性的分析、评价和改进,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事业单位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财经纪律混乱,规避风险的效能大大降低。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过度闲散,甚至造成严重的浪费。所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刻不容缓。
3.缺乏系统的审计机构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工作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审计机构,有的挂在财务处,有的挂在纪检部门,还有的附设在办公室。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占据市场的主导位置,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开始凸显。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由于缺乏统一指导而成效不大。因此,设立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审计机构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4.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有法可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给予保障,以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纵观我国的法律法规,可以发现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其强制性作用,导致审计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且审计效果难以达到单位要求。审计工作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能找到法律依据,审计时无章可循,后续的审计工作也难以进行。
二、关于改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建议
1.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的成效。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中的唯一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其具有的强烈的主观性导致审计工作很难保持客观性,审计结果存在争议。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要完善审计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还要注重他们工作心态的摆放,确保他们能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投身于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2.全面认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真正认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转变陈旧的审计理念,重新以科学的审计认识开展审计工作。必须将新的审计理念与审计工作的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新的审计理念。
3.建立系统完整的审计机构
系统化、完整化、规范化的审计机构是保证审计工作高效运行的必要前提。而且,审计机构还必须保证其完整、独立性,能独立、不受干扰地客观开展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因此,在设立审计机构时,在满足审计机构系统性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其独立性,审计机构能完全独立于其他部门,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4.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专业审计人员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比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专业的中介机构,他们长期从事审计业务,程序比较规范,而且第三方机构直接对委托人负责,不受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影响,可以保证相对的客观、公正性。
5.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强硬的法律法规支持是审计工作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因素。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审计人员,强化其法律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还应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明确自己担负的法律责任,从而认真对待审计工作。
三、结束语
【关键词】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改进措施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行为。政府部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和监督本单位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财经法规、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情况,在规范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6年中内协成果展示会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名誉会长李金华指出,内部审计在国家整个审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审计不同,内部审计应当紧紧围绕“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这8个字开展工作,各项风险防范好了,效益就上去了,组织的健康发展就有了保障。内部审计在整个审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一、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
1.内审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
(1)依据市政府2016年1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批示,公安、教育、卫计委和市总工会等31个政府部门和单位中,其内设机构的职能涉及内审工作的单位20个,占比64.52%,但是仅公安部门内设专职审计科、市总工会内设经审办负责内审工作。
(2)本市纳入统计范围的上报内部审计情况的单位性质包括企业、金融、行政、事业和其他。其中,政府部门内审机构、人员占比情况2014年、2015年分别为:内审机构14.29%、22.22%;专职机构10.53%、13.33%;内审人员18.25%、11.01%;专职人员占比7.00%、7.32%。专职内审机构2015年与2014年持平,专职内审人员减少14.29%。
2.内审机构完成审计项目情况
2014年、2015年内部审计情况报表汇总发现,政府部门内审机构完成审计项目占当年全部审计项目数分别为9.78%、2.08%;财务收支审计占比72.73%和1.19%;经济责任审计占比8.93%和2%;信息系统审计为0和14.29%;基本建设审计为0.31%和0;其他为1.58%和7.5%;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均为0。审计总金额占比分别为0.02%和0.01%;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分别为14.58%和2.85%;增收节支两年均为0。
二、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不容乐观
1.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程度参差不齐
一是有的部门内部审计基础工作扎实有序,如工会系统的内部审计,《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对工会审计机构和人员、审计职责和审计程序等有明确规定:经审会下设办公室即经审办,承担经审会对本级和下一级工会审计的职责。该市总工会经审办每年会有计划地对市总本级收支预算、预算执行情况、工会资产、工程项目和市总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县(市)区、基层工会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受经审委的委托向市总全委会报告工会经费审查工作情况和下年主要工作安排。
二是有的部门内部审计局限在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如某主管部门内设财务中心,负责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会计核算,建立并执行本系统财务工作管理办法。局本级负责对下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发挥了审计监督的作用,但仅有的财会人员,受人力、时间和职责的限制,管账和管事脱节,内控制度未得到全面有效执行,个别下属单位仍存在违反财经法纪的现象。
2.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力量薄弱,效果不佳
调查资料表明,该市政府部门仅工会、公安系y设置内部审计专职机构,其他各部门、各单位均由财务部门承担内审的职责,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下发之后,建立健全专职内部审计机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未设专职审计机构,被授权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多为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人员少,与其承担的财务、审计工作量不相匹配,势必影响内审的覆盖面,审计成效不佳。
如某主管部门所属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36个,其中副县级以上单位9个,科级单位27个,财务科工作人员5人,尽管每年由财务科牵头,抽调下属单位的财务力量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但人力不足、时间有限,仍是财务部门面临的困难,内审范围多局限在27个科级单位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没有更多的力量有计划地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基建项目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国家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等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从审计对象到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很难实现,没有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检查和规范作用。
3.审计部门对本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量不足力度不够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该市审计部门对政府部门内审情况的指导和监督从未放松,一直贯穿在相关审计业务中。业务科室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在评价内部控制建立和是否有效执行方面,要对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监督和评价。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例,两办《规定》之前,该市根据《XX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量化办法(试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实现的工作目标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给予量化评定。“对下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作为量化考核的一项内容,有无内审制度、是否开展内审工作,会影响所得分数与分数标准及对应的评定档次。
两办《规定》后,“对下属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仍是党政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I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必须反映的内容。审计实践中,因审计部门内审协会专职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指导和监督工作的专项指导和监督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对其指导和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的措施分析
1.加快内部审计立法
从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15年的新闻会获悉,在审计署和协会的推动下,内部审计规范化进程加速。2013年,协会修订了新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实务指南等,《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16日)正在积极修订之中。而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已颁布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但还没有出台注册内部审计师法。建议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要求且与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法规,用法律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结构等,从而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轨道,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2.制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各地及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浙江省温州市审计局出台内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对指导监督的范围、职责、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辽宁大连、上海浦东新区等制定了相关文件,从内审工作的职能定位、组织体系、质量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明确和规范,并对发挥协会作用和强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四川省政府日前印发了相关文件,明确规定6种情形下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中包括对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要求。2015年12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要根据财政部的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制定内部审计制度,从而让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扎实有效地履行职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审计部门创新审计方式,与内审机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
专职内审机构和专职内审人员能够熟悉掌握本单位有关的政策法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流程等,可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建议,有效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加大内审工作力度,为领导决策、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提供强有力的内部保障。
审计署《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提出关于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的总体要求。一方面,国家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内审机构和人员的指导,提升内审审计质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内审人员熟悉本单位或本系统业务情况的优势,与国家审计部门有机结合,参与审计组,适当分工,合理确定职责,让内部审计在审计项目实施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率,弥补国家审计编制不足与全覆盖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从审计理念上应当从监督为主转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审计内容上应当从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转向真实、合法、效益性并重;审计方式方法上,应当从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充分适应不同审计工作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综上所述,各级审计机关要认清形势,努力成为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的实践者,积极履行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职责,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把内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机构,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谋求实现内部审计管理发展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
[2]《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年审计署令第4号)和《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16日).
[3]《辽宁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15号).
【关键词】内部审计 管理 现状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它主要包括内部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审计业务管理两方面内容。内部审计管理可以有效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体现审计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独立性,使得审计的职能作用得以很好的发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各企业已经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同时也成为市场环境中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此过程中,单纯的依靠外部审计控制已经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内部审计管理就变得愈加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计划制定机制不够科学严密,缺乏可行性分析
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就是对审计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计划的安全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在计划的安排上缺乏长远性,往往带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审计计划过于主观,缺乏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缺少科学严密的计划机制,这就造成了审计项目质量下降,进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管理的职能定位模糊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都是根据政府部门的要求而组建起来的,其目的是更好的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查错防弊,并对企业的管理活动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然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将精力投入到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合法性进行考察,并主要对其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且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管理在建立时,带有很大的强制性的因素,这就决定着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企业管理行为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配合外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同时还要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导,这种身份上的矛盾使得内部审计的职责模糊不清,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长期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内审教育,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职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不仅如此,现阶段,我国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的地位不高,难以吸纳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队伍当中,缺乏对内审工作的科学的、客观的正确认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最终使得内审失败。因此,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科学认识,注重对内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内审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改进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并对计划的执行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的时候,编制人员要充分考虑人力、时间、费用和工作量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的制定内部审计计划。首先,工作人员要将内部审计的可审事项列为审计对象。其次,要充分考虑每个可审事项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确定高风险可审事项。最后,要充分考虑审计资源和投资者的要求,以及被审事项的特殊情况来确定审计项目以及先后顺序。此外,制定好科学的内部审计计划之后,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计划的执行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审计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组织和控制,并针对具体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改或补充,从而加强审计计划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二)明确内部审计职责
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内部审计的权利、建立审计人员,只有权责明晰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内容与职责达到统一。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领导体制的选择上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
(三)提高内审人员职业素质,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审计从业人员道德素养是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的最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及后续教育工作,使之具备专业胜任能力。要立足企业,吸纳优秀人才充实到审计部门中来。同时,要进行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观念和敬业精神教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内部审计领域在企业的不断延伸,审计风险必然加剧,繁重的审计任务、专业的审计人才的缺乏等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充实审计队伍建设,吸引更多高学历、高工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专业审计人才,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更好执行,提高内部审计管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武晓红.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J].经济师,2004(05).
[2] 陈厚德.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3(07).
[3] 贺荣华. 会计集中核算下如何加强内部审计 [J]. 商业会计,2005(24).
[4] 刘虹,刘加恒.浅谈我国内部审计法规变迁[J]. 技术与市场,2012(10) .
[5] 周立奉.内部审计的影响因素及完善建议[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