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内部审计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内部审计也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经营效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企业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提高,特别是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内部审计的内含
我国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这些定义表明:一、独立性重要性。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对独立性的定义是:“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一系列内部审计准则及实施指引中也可以看出独立性始终是其重要特征。独立性应当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二、增值性的目的。内部审计由过去合规性审计转向增值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合法合规,而增值性审计的目标是为组织增加价值,使内部审计工作更靠近企业的价值链,并通过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企业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来从而达到增值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已得到了企业认同和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内部审计实施的时间不长,加上企业自身的局限以及所面临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等问题,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我国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只是处在初级阶段。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占60%左右。广大中小企业中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不到50%。说明现阶段企业特别是小规模企业对内部审计作用认识不足。即使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很多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合规性审计上,以查错防弊为主,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中。虽然有的民营企业对管理、经济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审计,但还比较肤浅、不够深入,远达不到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查找企业经营漏洞和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创造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是内部审计参与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但其内部审计一开始就有双重身份,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来源都隶属于企业本部,从而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在利益上是一致性,影响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大中型民营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的分离。内部审计机构往往由董事会或下设审计委员会主管,也可由公司总经理主管。不同领导模式,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程度不同,内部审计部门所发挥的职能也不同。其中前者的内审机构独立性较强,但其并非常设机构,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不能做到实时、及时了解,无法有效发挥对内审部门的指导作用。总经理主管下的内审机构更有利于经营层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但其内审机构独立性仍然较差,尤其是对总经理监督的独立性受到威胁。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审计权利高度集中于所有者手上,其独立性更差,更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内审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起步较晚,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人中较少,学历和教育水平偏低,缺乏专业的内审人员培养机构和部门,后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规范。一方面,很多内部人员是从企业财会部门或非相关专业抽调过来的,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所占的比重较少,获得CIA国际资格认证的更少,这都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四)内部审计职能单一、方法滞后。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其目的仍停留在查错防弊上。而内部审计已由财务导向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及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阶段。现代内部审计已经将其作用的范围从内部控制的层次提升到治理的层次,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和评价,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整个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
正确认识和理解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步。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可持续中具有积极作用。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服务活动,其职能是查错防弊、对经营现状、经营效率及经营风险进行审计,根本目的在于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为此,内部审计协会及政府相关职业部门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内部审计学术研讨、先进经验推广等活动,促进广大企业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当进行审计工作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或内部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宣传内,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提升内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能职,达到改善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IIA《内审实务标准》中建议公司的内审部门实行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和行政上向首席执行官报告的双向汇报机制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包括董事会、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和非营利组织的理事会领导。”因此,企业应当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领导之下,以保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增强内审的权威性。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内审工作对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单一财会知识背景的内审人员已不能满足内审工作的需要。为适应现代内审工作的发展,企业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根据《2010年全球内部审计调查:知识共体研究的要素》显示:各级内部审计人员包括首席审计执行官,更新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报告《当今内部审计人员核心能力》研究成果表明,内部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包括沟通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能力。为此企业优先聘用具有审计专业背景和审计资格的从业人员,同时为审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以便其企业管理、法律、金融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企业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转变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应该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中心,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经营效率。为此,应将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转移到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将传统的事后审计转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将传统审计方法转为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在信息化技术高度普及的环境下,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进行高效的监控与评价,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此外,改变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单纯依靠内审人员的现状,可以适当借助外部审计的力量,实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优势互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有机地结合一起.既有利于缓解内部审计人员的压力.又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凌云,卫娟.独立性与上市公司内审组织模式的选择性[J].会计之友,2010,(10)
[2]. 张建军.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1,(01)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
1.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它的基本作用首先是经济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监督的第一个窗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单位的经营行为,使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自我约束。具体来说,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重点部门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揭示,促使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为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
2.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作用。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之一,实质是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议。鉴证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鉴别和证明,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通过开展绩效审计、经营目标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及评价,协助管理者更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二、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作用难以发挥。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根本指导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有在组织上、行为上都是独立的,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将内审机构合并到纪检、监察或财会部门,或者由会计人员兼任,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
2.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技术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许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收费价格等方面的审计,没有或很少开展对经济责任制和内控制度的评价。少数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能严格履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导致相关审计准则的运用流于形式或没有得到正确运用,使得很多部门内审工作不能为单位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不利于两个效益的提高。
3.单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内部审计工作要向事前、事中转移,要求内审人员具有综合性管理知识,但实际工作中,搞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科班出身的人少,有的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调来的,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甚至对审计业务一窍不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技巧,而且对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缺乏了解,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三、加强单位内部审计的方法
1.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严把审计取证关,审计人员所取得的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充分、有力、合规;严把审计复核关,通过实行审计复核,强化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随着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它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1.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一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也有极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对财务、会计、法律等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审计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从业人员大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导致审计工作问题频发。而且,由于专业的审计人员匮乏,为了满足繁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有的事业单位不得不从其他岗位,如财务会计岗位抽调人员。这种跨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虽然满足了审计工作对人员的要求,但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系统的知识,难以胜任审计工作。还有的事业单位因为编制不足等原因,长期借用企业人员或者使用人才公司派遣工,这些人员并不属于单位在编人员,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事业单位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忽略了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一系列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有效性的分析、评价和改进,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事业单位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财经纪律混乱,规避风险的效能大大降低。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过度闲散,甚至造成严重的浪费。所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刻不容缓。
3.缺乏系统的审计机构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工作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审计机构,有的挂在财务处,有的挂在纪检部门,还有的附设在办公室。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占据市场的主导位置,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开始凸显。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由于缺乏统一指导而成效不大。因此,设立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审计机构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4.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有法可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给予保障,以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纵观我国的法律法规,可以发现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其强制性作用,导致审计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且审计效果难以达到单位要求。审计工作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能找到法律依据,审计时无章可循,后续的审计工作也难以进行。
二、关于改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建议
1.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的成效。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中的唯一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其具有的强烈的主观性导致审计工作很难保持客观性,审计结果存在争议。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要完善审计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还要注重他们工作心态的摆放,确保他们能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投身于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2.全面认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真正认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转变陈旧的审计理念,重新以科学的审计认识开展审计工作。必须将新的审计理念与审计工作的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新的审计理念。
3.建立系统完整的审计机构
系统化、完整化、规范化的审计机构是保证审计工作高效运行的必要前提。而且,审计机构还必须保证其完整、独立性,能独立、不受干扰地客观开展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因此,在设立审计机构时,在满足审计机构系统性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其独立性,审计机构能完全独立于其他部门,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4.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专业审计人员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比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专业的中介机构,他们长期从事审计业务,程序比较规范,而且第三方机构直接对委托人负责,不受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影响,可以保证相对的客观、公正性。
5.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强硬的法律法规支持是审计工作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因素。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审计人员,强化其法律意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还应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明确自己担负的法律责任,从而认真对待审计工作。
三、结束语
【关键词】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改进措施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行为。政府部门内部审计通过关注和监督本单位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财经法规、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情况,在规范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6年中内协成果展示会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名誉会长李金华指出,内部审计在国家整个审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审计不同,内部审计应当紧紧围绕“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这8个字开展工作,各项风险防范好了,效益就上去了,组织的健康发展就有了保障。内部审计在整个审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一、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
1.内审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
(1)依据市政府2016年1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批示,公安、教育、卫计委和市总工会等31个政府部门和单位中,其内设机构的职能涉及内审工作的单位20个,占比64.52%,但是仅公安部门内设专职审计科、市总工会内设经审办负责内审工作。
(2)本市纳入统计范围的上报内部审计情况的单位性质包括企业、金融、行政、事业和其他。其中,政府部门内审机构、人员占比情况2014年、2015年分别为:内审机构14.29%、22.22%;专职机构10.53%、13.33%;内审人员18.25%、11.01%;专职人员占比7.00%、7.32%。专职内审机构2015年与2014年持平,专职内审人员减少14.29%。
2.内审机构完成审计项目情况
2014年、2015年内部审计情况报表汇总发现,政府部门内审机构完成审计项目占当年全部审计项目数分别为9.78%、2.08%;财务收支审计占比72.73%和1.19%;经济责任审计占比8.93%和2%;信息系统审计为0和14.29%;基本建设审计为0.31%和0;其他为1.58%和7.5%;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均为0。审计总金额占比分别为0.02%和0.01%;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分别为14.58%和2.85%;增收节支两年均为0。
二、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不容乐观
1.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程度参差不齐
一是有的部门内部审计基础工作扎实有序,如工会系统的内部审计,《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对工会审计机构和人员、审计职责和审计程序等有明确规定:经审会下设办公室即经审办,承担经审会对本级和下一级工会审计的职责。该市总工会经审办每年会有计划地对市总本级收支预算、预算执行情况、工会资产、工程项目和市总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县(市)区、基层工会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受经审委的委托向市总全委会报告工会经费审查工作情况和下年主要工作安排。
二是有的部门内部审计局限在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如某主管部门内设财务中心,负责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会计核算,建立并执行本系统财务工作管理办法。局本级负责对下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发挥了审计监督的作用,但仅有的财会人员,受人力、时间和职责的限制,管账和管事脱节,内控制度未得到全面有效执行,个别下属单位仍存在违反财经法纪的现象。
2.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力量薄弱,效果不佳
调查资料表明,该市政府部门仅工会、公安系y设置内部审计专职机构,其他各部门、各单位均由财务部门承担内审的职责,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下发之后,建立健全专职内部审计机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未设专职审计机构,被授权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多为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人员少,与其承担的财务、审计工作量不相匹配,势必影响内审的覆盖面,审计成效不佳。
如某主管部门所属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36个,其中副县级以上单位9个,科级单位27个,财务科工作人员5人,尽管每年由财务科牵头,抽调下属单位的财务力量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但人力不足、时间有限,仍是财务部门面临的困难,内审范围多局限在27个科级单位离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没有更多的力量有计划地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基建项目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国家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等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从审计对象到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很难实现,没有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检查和规范作用。
3.审计部门对本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量不足力度不够
《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该市审计部门对政府部门内审情况的指导和监督从未放松,一直贯穿在相关审计业务中。业务科室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在评价内部控制建立和是否有效执行方面,要对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监督和评价。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例,两办《规定》之前,该市根据《XX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量化办法(试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实现的工作目标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给予量化评定。“对下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作为量化考核的一项内容,有无内审制度、是否开展内审工作,会影响所得分数与分数标准及对应的评定档次。
两办《规定》后,“对下属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仍是党政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I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必须反映的内容。审计实践中,因审计部门内审协会专职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指导和监督工作的专项指导和监督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对其指导和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的措施分析
1.加快内部审计立法
从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15年的新闻会获悉,在审计署和协会的推动下,内部审计规范化进程加速。2013年,协会修订了新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实务指南等,《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16日)正在积极修订之中。而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已颁布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但还没有出台注册内部审计师法。建议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要求且与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法规,用法律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结构等,从而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轨道,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2.制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各地及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浙江省温州市审计局出台内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对指导监督的范围、职责、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辽宁大连、上海浦东新区等制定了相关文件,从内审工作的职能定位、组织体系、质量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明确和规范,并对发挥协会作用和强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四川省政府日前印发了相关文件,明确规定6种情形下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中包括对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要求。2015年12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要根据财政部的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制定内部审计制度,从而让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扎实有效地履行职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审计部门创新审计方式,与内审机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
专职内审机构和专职内审人员能够熟悉掌握本单位有关的政策法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工作流程等,可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建议,有效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加大内审工作力度,为领导决策、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提供强有力的内部保障。
审计署《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提出关于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的总体要求。一方面,国家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内审机构和人员的指导,提升内审审计质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内审人员熟悉本单位或本系统业务情况的优势,与国家审计部门有机结合,参与审计组,适当分工,合理确定职责,让内部审计在审计项目实施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率,弥补国家审计编制不足与全覆盖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从审计理念上应当从监督为主转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审计内容上应当从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转向真实、合法、效益性并重;审计方式方法上,应当从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重,充分适应不同审计工作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综上所述,各级审计机关要认清形势,努力成为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的实践者,积极履行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职责,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把内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机构,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谋求实现内部审计管理发展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
[2]《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年审计署令第4号)和《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16日).
[3]《辽宁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15号).
【关键词】内部审计 管理 现状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它主要包括内部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审计业务管理两方面内容。内部审计管理可以有效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体现审计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独立性,使得审计的职能作用得以很好的发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各企业已经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同时也成为市场环境中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此过程中,单纯的依靠外部审计控制已经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内部审计管理就变得愈加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计划制定机制不够科学严密,缺乏可行性分析
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就是对审计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计划的安全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在计划的安排上缺乏长远性,往往带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审计计划过于主观,缺乏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缺少科学严密的计划机制,这就造成了审计项目质量下降,进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管理的职能定位模糊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都是根据政府部门的要求而组建起来的,其目的是更好的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查错防弊,并对企业的管理活动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然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将精力投入到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合法性进行考察,并主要对其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且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管理在建立时,带有很大的强制性的因素,这就决定着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企业管理行为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配合外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同时还要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导,这种身份上的矛盾使得内部审计的职责模糊不清,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长期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内审教育,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职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不仅如此,现阶段,我国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的地位不高,难以吸纳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队伍当中,缺乏对内审工作的科学的、客观的正确认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最终使得内审失败。因此,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科学认识,注重对内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内审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改进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并对计划的执行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的时候,编制人员要充分考虑人力、时间、费用和工作量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的制定内部审计计划。首先,工作人员要将内部审计的可审事项列为审计对象。其次,要充分考虑每个可审事项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确定高风险可审事项。最后,要充分考虑审计资源和投资者的要求,以及被审事项的特殊情况来确定审计项目以及先后顺序。此外,制定好科学的内部审计计划之后,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计划的执行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审计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组织和控制,并针对具体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改或补充,从而加强审计计划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二)明确内部审计职责
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内部审计的权利、建立审计人员,只有权责明晰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内容与职责达到统一。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领导体制的选择上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
(三)提高内审人员职业素质,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审计从业人员道德素养是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的最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及后续教育工作,使之具备专业胜任能力。要立足企业,吸纳优秀人才充实到审计部门中来。同时,要进行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观念和敬业精神教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内部审计领域在企业的不断延伸,审计风险必然加剧,繁重的审计任务、专业的审计人才的缺乏等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充实审计队伍建设,吸引更多高学历、高工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专业审计人才,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更好执行,提高内部审计管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武晓红.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J].经济师,2004(05).
[2] 陈厚德.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3(07).
[3] 贺荣华. 会计集中核算下如何加强内部审计 [J]. 商业会计,2005(24).
[4] 刘虹,刘加恒.浅谈我国内部审计法规变迁[J]. 技术与市场,2012(10) .
[5] 周立奉.内部审计的影响因素及完善建议[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现状;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083-02
国际资本市场必须大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审计控制,单纯依赖外部审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例如,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成因分析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丝毫不逊于外部审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行为越加国际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它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内部审计在认识、地位、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模糊,内部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既要监督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配合外部审计人员工作,又要为企业管理工作服务。这种身份上的矛盾使内审人员进退两难,进而造成其对内部审计职责不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因资源被严重浪费而大打折扣。目前,企业大多存在着重视生产经营轻视内部深层次管理的弊端,管理意识不到位,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准确定位。例如,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机构调整时,撤并了内审机构,调走了内审人员,削弱了对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管;有的企业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财务监督部门,或令其从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纪检监察部),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影响,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另外,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对其工作性质、内容等的认识有待提高,进而影响内审职能的充分发挥。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思想,仅靠一知半解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要求企业依自己的意愿办事,把自己摆在国家监督者的地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无非是协助领导者用以掩饰群众、应付检查,这样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其次,内部审计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削弱了内部审计决策的质量。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和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所以,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独立性有关。然而,经验证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严重不足,主要源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以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素质。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机构,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企业的利益限制。于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企业领导者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如若服从于管理层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导致审计风险。此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也要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从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极易受损害,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业务人员兼任,也没有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受执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限制,也很难开展内审工作。
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不高,进而难以采用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没有接受专业的内审教育,而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其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尚待提高。此外,由于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不高,也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无法完成自身的群体良性循环,进而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导致内部审计失败。
二、提高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建议
根据前述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产生原因,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首先,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组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监管工作,以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各个层次管理层的思想要实现由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邀请审计人员参与本部门审计工作的转变,要把内部审计工作视为是提高本部门(企业)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阶段。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达成加强内部审计的共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其充分发挥为企业改革服务的作用。
(二)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出发点,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
经验表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必须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使其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其领导体制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一人既负责财会工作,又参与审计工作、既负责某项业务,又指挥对这项业务活动的审计等职责不相容现象发生。此外,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
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手段。应当建立审计人员首先要明确其职责,以职责来决定人员,而不是确立人员后再赋予职责,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内部审计的权利,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和内容与其职责达到统一。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时俱进,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完成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仅决定了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及后续教育工作,使之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审计人员自身道德素养。内部审计职业特性要求其从业人员运用一定的执业判断。因此,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将审计风险在最低限度的最根本保障。
第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后续教育工作。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根据科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技巧外还应具备生产、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部分企业已摆脱了手工记账方式,而采用计算机处理业务;随着会计工具的发展也势必导致审计工具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尽快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以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完成更多的审计任务。
第三,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务必要强化风险意识,及时甄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便防患于未然。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关注意识对内部审计结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点在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在方案制订阶段,应根据被审计阶段的基本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测评,恰当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程度;在实施阶段中,保持高度的职业关注,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来控制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在当今国际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一体化程度加剧的现实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这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内涵式发展的能力,也就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改善管理、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南论坛,2007,(7).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公司治理;确认;咨询
现代内部审计是基于验证和报告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内部审计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在我国,如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做出及时调整,以使我国的内部审计最大程度地适应我国目前特殊经济形势的需要。
一、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与职能发展相关的问题和不足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把握客观环境和经济形势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对内部审计核心职能、职能作用的内容和职能的服务对象进行了倡导性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部审计做了全新的定义。该定义反映了内部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和咨询活动扩展的强烈倾向。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并与国外先进国家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与职能发展相关的问题和不足。
(一)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状况
公司治理是公司的投资人代表所遵循的程序,旨在对管理层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一环。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审计委员会的设置直接制约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正确确定,同时内部审计又是完善的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系列问题是内部审计职能能否成功扩展、职能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的重要环境因素。但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其具体表现为:
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在动力不足。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遵循按需自愿的设置原则。一个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否,主要由内部审计对该单位是否必要和内部审计工作量的大小决定。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往往是迫于政府压力,并非是单位的自觉认识。作为只是企业资产的经营者,而非资产所有者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不自觉地存在排斥内部审计的观念,从而不愿意在内部审计机构中配备较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加之我国对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法律上没有强制规定,一遇精简机构,内部审计便首当其冲。这样就造成了内部审计机构队伍不稳,内部审计力量单薄,很难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更难赋以内部审计咨询的职能。
2.内部审计监督权低置。经济监督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而该职能要有效发挥,主要取决于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是否恰当。内部审计应该隶属于谁、受谁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一般内部审计机构隶属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职能发挥得也越充分,反之则越低。内部审计机构受董事会或其下设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和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是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形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尽管没有明确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但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应“向拥有充分权力的人或机构负责”。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要么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要么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内部审计只被作为经理人员对下级单位财务、经营的监督手段,仅对经理人员负责(即使直属于董事会,也因董事与经理人员的高度重合而使董事会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企业管理层蓄意操纵财务报告,在企业内部控制权被扭曲的情况下也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因此,监督与确认的职能难以有效地发挥。
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监督机构要发挥作用,高地位和高独立性相当重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必须对他审核的活动保持
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能使内部审计师自由客观地工作,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就不能取得所期望的成果。”而地位低下则会极大妨碍独立性。现实中,我国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都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工作,内部审计人员既受经营者领导,又受聘、受雇于经营者,不可避免地为经营者意志所左右。这样内部审计很难对经理层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监督和评价,很少对企业本级职能部门的业务进行监督。因此,评价确认职能的作
用领域非常有限。
4.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审查和评价活动,要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配备政治与业务素质都较高的人员,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中得以顺利开展。但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其具体表现:一是人员配置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法律、工程技术等人才奇缺;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少审计人员仅仅通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对财政、银行、税务、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知识掌握不够;三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不强或缺失;四是个别内部审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缺乏基本的处事原则,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职业形象。这些问题使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既难以有效发挥评价或确认职能,更难以有效发挥咨询职能。
(二)我国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的状况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内部审计与国外内部审计较先进的国家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要求更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
1.我国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还停留在审计的最初层次――
财务审计上。就工作领域来说,审计的发展可分为财务审计、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三个阶段。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就是通称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已日趋成熟并广泛采用,特别是管理审计更成为西方国家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主流,它不仅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视野,而且吸引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人,从而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但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还主要停留在以财务活动为内容上。对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探索与发展严重滞后,这既制约了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作用领域,又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向咨询方向发展。
2.审计行为的导向上。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主要以账项为基础,很少关注风险因素。在审计行为导向上,内部审计已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个阶段。长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对风险基础审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更是通过修订内部审计定义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把内部审计全面推向风险基础审计和风险审计。而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时很少关注组织的风险因素,甚至对组织的内部控制都不做过多了解,纯粹将审计工作机械地停留在账目的具体审查上,这样的审查根本不能适应目前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形势和经济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使内部审计难以有效发挥其确认职能。
3.审计服务内容单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99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定义中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这说明内部审计的职能正从评价确认向确认与咨询转变。随着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向经济效益审计倾斜,内部审计除了对组织的财务资料是否合法、公允,经营活动的目标是否恰当,管理组织是否合理,管理机能是否健全,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做出确认评价外,还应该积极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就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经营目标的确立,经营方式的选择,管理理念的确定,管理措施的实行等方面为管理层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与确认服务一道为组织增加价值。而我国的内部审计长期局限在财务信息的查错防弊上,很少涉及组织的经营管理,不注重也难以为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使咨询职能不能得以充分体现。
二、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扩展及创新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做出的全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核心概念,无论是对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认真解读内部审计的这一最新定义,并结合我国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实际,合理确定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方向。
(一)在核心职能上,我国内部审计应从确认向确认与咨询转变
为组织提供确认服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传统职能,但是随着内部审计能力的提高,它还可以对内、对外提供咨询和非审计服务。“确认与咨询服务”就是在内部审计传统定义中“确认”职能已不能适应组织在当今市场日益注重未来导向的情形下,对内部审计职业提出的更广泛的需求,它不仅在很重要的意义上向市场传达了内部审计核心职能的转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出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所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性质。
1.确认。确认服务不仅包含了所有传统的审计服务,还包括了从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发展而来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服务。
2.咨询。内部审计部门在以往执行评价职能的同时,也从事咨询活动,只不过当时的这种服务主要是防护型、消极性的,只是为了辅助控制。如今的咨询服务则是主动型、积极性的,内部审计通过向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达成对组织经营与控制的直接改善。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本组织的情况最为熟悉,对内提供咨询服务有独特的优势。
(二)在职能发挥的目标上,我国内部审计应转向为组织增加价值
在过去,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设计的,人们并不关心它对组织增加价值所做的贡献。但在现阶段,内部审计作为职业标志的“内部”一词已被舍弃,这反映了当前许多企业向服务的外部提供者购买“内部审计服务”的现实。因此,内部审计如果不改进原有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就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众所周知,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内部审计师虽然不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收集生产和销售过程的资料,查明和评估存在的风险,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建议、忠告、报告或其它方式通报给管理层或全体人员,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利益。在新定义中“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提出,同样给我国内部审计职业提出了一个带方向性的指导,将有助于我国内部审计保持和提高职业地位,并使这一职业充满前所未有的活力。
(三)在职能作用的内容上,我国内部审计应确定为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率
传统的内部审计多关注于对企业内部系统的控制,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控制活动与其各种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所需承担的风险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控制不可能脱离企业的活动而静止存在,而灵活、动态的控制又必将导致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发生持续变化。为此,内部审计的目标被定位在为风险管理与控制和治理过程提供服务,它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关键作用。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应当成为我国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职能作用的重要内容。
(四)在职能的服务对象上,我国的内部审计应转变为为组织完成其目标服务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中提出,内部审计要为组织完成其目标服务。这表明新定义把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到了组织整体水平上,使其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使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联系在一起,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这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也必须站在维护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贝利,格拉姆林,拉姆蒂著.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内部监管
1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1)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内涵是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职员,通过对高校使用资源情况以及内部运作的科学情况开展审核和检查工作。通过使用合理以及有效的审核方法来保证高校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高校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审计环节的效率。之所以大力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因为该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不但可以帮助进行职责权力的划分,还可以实现体系之间的相互监管,使得高校内部各个监管任务合理、科学地进行。久而久之,还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降低违法行为的出现,从各个层次保证教育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资产得到最合理的分配。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力发展内部审计工作,还可以有效响应时代号召,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审查以及监管的能力,提高高校廉政构建速度,各项利益也得到有效保证。(2)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监督的特征。在高校进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其法律法规主要以财经制度以及审核法规为基础,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财务流动状况和学校的经济波动现象,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监督,进而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第二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管理的特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高校内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也是学校在进行内部监管时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所以不难看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对高校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评判的基本特征。在完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之后,相关工作者需要对所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对被审计部门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并进行科学评判,根据有关法律、制度来审核其是否符合高校的基本要求,倘若存在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保证高校的快速发展。
2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
(1)内部审计氛围的制约。高校内部审计氛围是目前影响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内部审计氛围的制约主要指的是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以与自身同级别的部门或是单位为主,倘若高校部分管理层存在分歧,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或是相关工作者给予大力支持以及援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便很难得到有效开展,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改革进程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制约。第二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最终提出的要求一般都是由被审部门自己独立解决,被审部门是否有效进行整改,基本不会公开声明,所以,久而久之便会出现部分部门屡教不改的现象,不难发现,这与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氛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2)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也是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相关的法律条例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分配、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内部审计环节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情绪的调动等内容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以及对应的改进措施,然而,很少有体系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进行规划与制定,即使存在一些内部审计结果的相关规定条例,大多数也都存在于高校其他的审计体系之中。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所取得的结果如何能够得到合理使用仍然处在理论分析以及实践探索过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结果使用情况都较为低效,有关体系构建力度也不够强大,从而往往导致高校自身没有有效的弥补措施,一旦在审计结果中发现问题,便要从头开始寻找问题根源,既浪费时间,又增加审计成本。
3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现状
(1)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能力较差。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相关体系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目前所制定的制度还未达到覆盖所有高校经济项目的目标,而高校管理层把目光都放在如何提高学校财务审计效率层次上,所以往往事倍功半。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不但要根据现阶段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策略进行,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改变或是微调,高校把内部审计工作的中心放在财务管理方面固然没错,但不能只关注这一方面的内容,还要在其他领域加强审计的力度,比如说:对签署的合同进行复查、对高校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以及维护保养问等。只有有效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能力,才能确保高校内部审计环节能够按照预期执行。(2)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较少。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较少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都只有与财务审核相关的职位,缺少技术方面的审核职位,所以导致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才稀缺的现象。而且参与高校相关财务管理的职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往往有限,只对基础设施的组建以及维修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对内部审计工作其他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并且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不重视的情况,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只要做好前期工作,并且在日后的管理监督中不存在问题,就可以不进行其他方面的审查以及统计工作。
4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查错体系。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查错体系,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能;其次,需要了解高校审计部门、监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维修保障部门的基本权利以及执行水平,根据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审计工作的各个部门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查错体系就是为了使工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2)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建设的环节中,必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旦发现风险便可以进行前瞻性预测的能力。在该环节中,一定要有效完成查错工作,比如说:在对高校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审核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不科学现象进行快速的诊断。由此不难看出,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能力,使学校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5结论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监管以及评判等基本特征,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使财务运转更加科学与有效。可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高校整体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加强体系、制度的完善力度,提高内部审计的基本能力,笔者相信未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本篇文章主要从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出发,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应采取的解决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包晓红.浅析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6):100-102.
[2]张祖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17):61.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货币经营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较低,风险聚集性较其他行业更强,但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在社会和经济稳健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逐步脱离了国家保护,业务不断丰富和复杂化,经营风险逐步加大,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公正的客观评价体系,引入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内部进行评价,及时有效的揪出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并采取各种防范对策来避免风险损失,从而改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以它是商业银行系统运转正常的重要保障。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相继进行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以企业整个业务运行系统为核心、以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但与当今金融业的整体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仍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针对商业银行自身特有的运行模式,如何加强和完善银行内部审计机制成为所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管理体系不合理,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中两项最重要的原则。独立性在于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主要指银行的内部审计要独立于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当内部审计部门被赋予一定地位,拥有相应的职权时,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对银行的经营状况作出真实合理的评价。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仍停留在内部审计“形式的高地位”阶段,实际的管理设置模式是层级管理。内审部门由总行和各级支行行长管理,审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报酬、晋升由管辖的行长决定。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不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混乱的隶属关系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甚至丧失了独立性。银行是自主盈亏的特殊企业,行长的决策很可能因注重盈利而忽略高风险,董事会得到的信息经过了管理层的过滤,及时性和真实性自然得不到保证。而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对象同属银行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千丝万缕、不可避免的利益关系。二者的地位不相上下,内部审计机构权限受到限制,无法以客观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监督指导,从而流于形式。
(二)审计风险得不到重视,防范范围过窄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包括:银行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漏报或重要的金融业务活动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其合法公允或健全有效,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以及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日后暴露而产生了不良后果。这两方面都会使被审计对象蒙受损失,引起内部审计部门承担责任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风险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使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率无法得到明显改善。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核心仍然是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材料的真实完整,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合规合法性,风险业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注重事后审计,不注重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的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审计,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往往只是采取“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措施。内部审计的风险预警模型的设置尚不完善,风险管理监督和控制职能缺乏。
3、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拓展,业务更新十分迅速,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而审计内容却反应过慢,跟不上业务变化的需要,无法及时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和风险评估。
(三)审计手段单一,方法技术陈旧落后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还普遍停留在原始的账目基础上,采用详细审计或抽样审计的方法,与国际先进的风险导向审计相比,差距还很大。陈旧的审计方法和单一的审计手段势必导致审计期长、成本高、效率低下,并使得内部审计风险增加,审计结果过于主观,科学性变差。另外,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飞快发展带动几乎所有被审计对象,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业务处理和管理系统。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其审计手段的信息化仍处在“摸石头过河”的阶段。系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致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控制上无所适从,风险防范举步维艰,严重约束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四)审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综合素
质不高
内部审计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商业银行业务越来越复杂化,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企业需要的是一批能够适应现代银行业发展要求,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同时具备法律、计算机和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来自基层岗位,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使得工作衔接不利,业务开展起来困难重重,极大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改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商业银行的发展迫切要求其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就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全面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手段,明确定位管理职能边界,增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对重要经营活动实施专项审计,同时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内部控制模式,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的整合优势。为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适应银行治理结构,我们还应主动调整和改革现行的“层级管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式。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对象的平行地位是影响独立性的关键因素,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实行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垂直组织管理机制。
(二)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拓展内部审计范围
将风险管理引入内部审计,旨在帮助银行建立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风险控制机制,保证内部审计的监督质量,依靠紧密的检查程序把风险降低至设定范围之内。首先,建立风险管理评价模型,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找出高风险部分或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分析其产生高风险的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审计计划,集中力量实施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控制风险的职能。最后,商业银行还不应忘记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传统的内部审计通常是以已经发生的损失或者错报漏报造成的不良后果为基础进行的事后审计。而对于正要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被审计对象,我们更应予以关注,把内部审计范围的切入点逐步前移,同时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预测潜在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及时监督和防范,推动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深层次发展。因此商业银行既要搞好风险评估工作,又要努力预防风险。
(三)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改进和创新审计方法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尽力开发高技术含量的审计软件,以计算机软件作为审计工具,将实际应用的专业技术和审计经验转化为数据分析模型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然后,利用银行内联网,对会计凭证到报表逐项检查、复核,同时对银行各项业务实行不定期经常性的监测。最后,运用数学模型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风险评估报告。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改进审计质量。
(四)加快内部审计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银行业务的变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单一的财会型审计人员已无法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综合实力的审计人才,是强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银行应该建立一套有效健全的聘用制度,实行竟聘上岗,择优聘任,选择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素质人才,吸引并激励其加入,妥善安排工资薪酬,设法调动其积极性,确保他们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作用。另外还要搞好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拓展他们的知识层面,完善人员的科学配备,尽力建立一支新型的内审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Abstract: According to our school's new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n internal audit work, the key and hot issues in school's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re focused and the keys in future internal audit work are clearly pointed.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udit to improve the audit is described.
关键词:内审现状;对策分析;研究重点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research priorities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133-01
0引言
今年,我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新校区资金投入的不断扩大以及二期工程的即将竣工,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和整体办学实力得到不断增强。面对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我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现有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如何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形势,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已成为我校内部审计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
1我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1.1 独立性不够强。我校的监督审计处虽然刚从财务审计处独立出来,但又与纪检监察部门合在一起。内部审计机构与监督部门职责不同,实行合署办公会影响各自的工作,更难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1.2 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部分领导及干部职工往往仅从查帐与监督的职能上去片面认识内部审计工作,有的还认为审计是经济监督部门,内审工作的开展会导致审计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矛盾,阻碍我校改革并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甚至认为会束缚财务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内部审计工作通常被放在了次重要的地位。
1.3 审计力量配置不足素质不高。目前内审人员只有专职1人,兼职2人,且以前从事财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随着我校新校区的逐步建成及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要求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工作,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从管理角度为学校加强经济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但目前,繁重的审计任务与薄弱的审计力量不相适应,很难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4 审计工作思路与方法落后。目前我校内部审计大量的还是沿用传统的一套审计方法,搞事后审计,忽视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对学校教育经费整体运作的定性分析、未来效益的预测、偿债能力研究以及经济责任的界定等涉及不多,造成审计的深度不够,内容单一,范围狭窄,作用层次低等问题。
2应对策略
2.1 完善有关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此,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2.2 加强审计力量,优化人员结构。搞好内部审计工作,不仅需要懂财会、经济管理与工程等方面的专家,并且应是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这样才能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力保障。同时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范围的扩展,要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开展高校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培养,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尽快适应现有工作的需要。
2.3 转变观念,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高校审计工作一直以事后监督为重点内容。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审计职责应该前移,应参与到事前决策中来。对财务预算管理,应该从预算的制定开始就要严格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对外投资项目的审计也要在决策之初进行审计。对其他部门实施决策的具体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事中监控。所以高校审计工作只有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以事中、事前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为主,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前控制,才能为学校管理提供更充分有效的服务。
2.4 将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自去年以来,我校招生规模和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投资额在我校资金数额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基建、修缮工程审计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这项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投资成本的核算和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此项审计应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首先,内审机构应提前介入,参与项目决策与评估,重点做好对工程预算的审核。其次,对大中型工程项目应实行定期或不定期预审,监督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拨款的一致性,检查工程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最后,全面审查工程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审查有无虚列项目、乱套定额、多计工程量等问题,对于不合格工程坚决不予结算和办理验收手续。
2.5 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管与审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支出是高校办学经费支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通过开展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使用等方面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重点查处借采购之机收受回扣,非法占有使用教学仪器设备,以及由于使用保管不当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严重问题。
2.6 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增强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继续推行和完善部门负责人聘任制,明确有关负责人的任期目标。积极参与任期目标的制定和考核工作,重点是在任期结束时,通过审计掌握第一手资料,客观地评价部门负责人应负的经济责任。对部门负责人自身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对于教职工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问题,且涉及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应坚决一查到底,逐步树立内审的权威。
2.7 通过对国家财政拨入的专项资金(如重点实验室、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建设资金以及高校迎接教学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评估投入的资金)进行审计,以确保专款专用,使专项工程达到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内部监管
[DOI]10.13939/ki.zgsc.2017.10.294
1 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1)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内涵是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职员,通过对高校使用资源情况以及内部运作的科学情况开展审核和检查工作。通过使用合理以及有效的审核方法来保证高校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高校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审计环节的效率。之所以大力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因为该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不但可以帮助进行职责权力的划分,还可以实现体系之间的相互监管,使得高校内部各个监管任务合理、科学地进行。久而久之,还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降低违法行为的出现,从各个层次保证教育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资产得到最合理的分配。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力发展内部审计工作,还可以有效响应时代号召,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审查以及监管的能力,提高高校廉政构建速度,各项利益也得到有效保证。
(2)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监督的特征。在高校进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其法律法规主要以财经制度以及审核法规为基础,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财务流动状况和学校的经济波动现象,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监督,进而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第二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管理的特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高校内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也是学校在进行内部监管时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所以不难看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对高校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三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备评判的基本特征。在完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之后,相关工作者需要对所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对被审计部门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并进行科学评判,根据有关法律、制度来审核其是否符合高校的基本要求,倘若存在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保证高校的快速发展。
2 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
(1)内部审计氛围的制约。高校内部审计氛围是目前影响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内部审计氛围的制约主要指的是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以与自身同级别的部门或是单位为主,倘若高校部分管理层存在分歧,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或是相关工作者给予大力支持以及援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便很难得到有效开展,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改革进程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制约。第二个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最终提出的要求一般都是由被审部门自己独立解决,被审部门是否有效进行整改,基本不会公开声明,所以,久而久之便会出现部分部门屡教不改的现象,不难发现,这与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氛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2)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也是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因素,相关的法律条例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分配、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内部审计环节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情绪的调动等内容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以及对应的改进措施,然而,很少有体系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进行规划与制定,即使存在一些内部审计结果的相关规定条例,大多数也都存在于高校其他的审计体系之中。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所取得的结果如何能够得到合理使用仍然处在理论分析以及实践探索过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结果使用情况都较为低效,有关体系构建力度也不够强大,从而往往导致高校自身没有有效的弥补措施,一旦在审计结果中发现问题,便要从头开始寻找问题根源,既浪费时间,又增加审计成本。
3 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现状
(1)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能力较差。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相关体系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目前所制定的制度还未达到覆盖所有高校经济项目的目标,而高校管理层把目光都放在如何提高学校财务审计效率层次上,所以往往事倍功半。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不但要根据现阶段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策略进行,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改变或是微调,高校把内部审计工作的中心放在财务管理方面固然没错,但不能只关注这一方面的内容,还要在其他领域加强审计的力度,比如说:对签署的合同进行复查、对高校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以及维护保养问题等。只有有效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能力,才能确保高校内部审计环节能够按照预期执行。
(2)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较少。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较少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都只有与财务审核相关的职位,缺少技术方面的审核职位,所以导致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才稀缺的现象。而且参与高校相关财务管理的职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往往有限,只对基础设施的组建以及维修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对内部审计工作其他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并且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不重视的情况,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只要做好前期工作,并且在日后的管理监督中不存在问题,就可以不进行其他方面的审查以及统计工作。
4 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查错体系。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查错体系,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能;其次,需要了解高校审计部门、监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维修保障部门的基本权利以及执行水平,根据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审计工作的各个部门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查错体系就是为了使工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2)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建设的环节中,必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旦发现风险便可以进行前瞻性预测的能力。在该环节中,一定要有效完成查错工作,比如说:在对高校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审核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不科学现象进行快速的诊断。由此不难看出,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审计能力,使学校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5 结 论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监管以及评判等基本特征,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使财务运转更加科学与有效。可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高校整体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加强体系、制度的完善力度,提高内部审计的基本能力,笔者相信未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本篇文章主要从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出发,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应采取的解决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包晓红.浅析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W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6):100-102.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对自身内部的活动进行客观咨询和确认的活动,它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我国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审计机构独立性差、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层来说,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对自身内部的活动进行客观咨询和确认的活动,是企业对自身评价审视的一个过程,它能够增加企业的价值,改善企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通常是以一些系统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企业进行评价,并且注重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改善以及对控制过程进行评价。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以及合法性,以实现企业的目标[1]。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并列称为三大审计[2]。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依据。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可以准确地了解企业自身的财务运营状况,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的投资、融资等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的发展对于信息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就很难比较准确地了解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从而无法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决策风险和经营风险。
2.内部审计可以将企业风险最小化。内部审计可以将企业风险最小化[3]。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对企业的经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加强内部审计可以使企业对一些高风险业务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并且及时做出改善决策。
3.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内部审计可以让企业对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可以提高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一个企业不但需要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提高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概率。
4.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行为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可以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它能够让企业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对企业内部的组织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得到最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从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来看,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审计机构的人员设置不合理,缺乏灵活性和独立性。在目前很多企业中,企业审计机构的人员设置不合理,灵活性和独立性较差。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为财会部门或监察部门的附属部门,这些部门中很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和其他相关部门会被整合在一起,有的虽然和财会、纪委监察等部门已经分离而独立存在,但是内部人员还受到履行相关负责人的领导,因此这些内部审计机构不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从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选拨来看,这些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人,而并非是专业的审计人员。这些审计人员对于专业的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运用水平并不是很专业,也没有很高的审计能力,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
3.内部审计对企业资金使用权、责划分不明确。企业经营的资金主要是以流动资金和代付资金为主,但是很多企业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权、责划分不够明确,以致于企业财务管理对于资金的使用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严重则会使企业陷入资金危机,同时没有对资金使用权、责做出明确划分,导致很难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限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事后审计,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内部活动信息。
四、企业做好内部审计的方法
1.提高内部审计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予以全面支持,给内部审计更大的权力,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地进行处理。并让相关责任人及时做出改进。一旦出现制度问题,企业需要及时地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同时要确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任何部门都不能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阻碍破坏。
2.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应有作用重要因素[4]。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并对内部审计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可以联合财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检查监督工作。
3.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企业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和素质培训,还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加强后续的教育工作。努力让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熟悉内部审计业务,将审计人员培养成一个复合型人才[5]。
4.扩大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企业要扩大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既要进行风险管理,还要进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可以通过系统的预测分析,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判断鉴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进行适时适当调整,而不能一成不变。
五、结语
企业内部审计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不够完善,这也阻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制定并运用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制,才能更好的引导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02):83-84.
[2]张天姣.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2):316-317.
[3]刘美琴.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11(12):258.
[4]王英.论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7):144-145.
关键词:国有企业 审计 人力资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也呈现日益激烈化的趋势,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经济预算的保障,是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无疑具有相当的重要性。然而,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仍然比较薄弱,面对这一现状,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讨显得十分必要。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结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的任何结论将失去独立的控制作用。国有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确保其独立性,只有独立了,在鉴定和评价上才能公正、公平。然而,就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来看,还不够合理,不够完善。在一些企业中,审计机构与监察合并在一起;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则是财会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有的甚至没有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有的尽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的设置,但其地位平行于其他部门。这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障,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的重点多为事后审计,审计结果难以运用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项目一般有三种: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和发现违规行为后的经济问题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都属于事后审计,因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往往是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审计部门才介入,无法使企业及时避免经济损失,降低经营风险,没有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所以内部审计在许多国企中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部门,并不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
国有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也就是按照财务报表项目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审计,这种审计形式存在着其固有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很难科学有效地防范风险,对于一些报表之外的事项不能进行审计,增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扩展到有关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的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多数仅仅重视财务与审计知识的学习,却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专业技能,复合型的人才尤其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比较薄弱,不能够灵活地应对复杂的内部审计工作局面。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许多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已经实现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然而,部分内部审计工作者仍然采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不能够熟练地掌握联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撑专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测试方法。另外,从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与专业构成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不能很好的胜任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风险管理意见,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的防范。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亟待改善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主要包括监督、检查、评价、鉴证等。一般认为监督是包括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在内的各种审计的基本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也是内部审计的基本任务。受到这种传统认识的影响,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通常会更加偏重于监督这一职能,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完善企业会计监督、加强风险管理、改善组织经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要注重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要尽快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不断优化内部审计环境,着重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02).
[2]陈平.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应对[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6).
[3]张会娟.决策权、组织内风险与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思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
[4]刘昱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9,(06)
[5]谢晓燕,张心灵,陈秀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实选择——基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关联的分析[J].财会通讯,2009,(09).
[6]辛如冰.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一个小金库案例的评析[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
关键词:供电局;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或企业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及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1]。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电局的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影响工作开展的瓶颈。本文针对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分别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推进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并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模式,来促进供电局内部审计的“创先”工作。
1.供电局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显得日益重要[2]。但是从供电局近年来的情况看,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工作难做,不好开展,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
1.1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独立性难以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机构怎样设置,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审计的权威性和作用的发挥[3]。目前,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机构与监察或党群工作等部门合并一起,审计人员兼职做监察、党务工作的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在日常工作中,供电局对县级供电企业审计人员的指导、要求,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在大部分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里,审计专责岗位偏低于财务、基建、营销等部门的专责岗位,很多有技术专长和经验丰富的员工不愿意到审计岗位上来发挥更大的能量,而新员工受到工作经验的限制未能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审计人员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当前的管理体制、审计方式等也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网省公司、供电局在开展供电局或县级供电企业的重点审计项目上,主要采用抽调其他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审计或财务、营销、基建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但这种模式会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其他部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矛盾体,这个矛盾体涉及到多个部门与供电局的沟通和联动,由于级别的限制,审计组成员在这个矛盾体的“话语权”下降,不能保证审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发挥作用也受到局限。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若审计对象已提升至供电局审计部门的上级领导岗位,便会给审计人员增加心理压力,导致审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审计的独立性无论在主观上、客观上都受到影响,审计报告很难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若涉及到相关部门、或被审计单位切身利益的问题,迫于各方的压力,就很难以书面的审计报告进行披露,失去了决算审计的真正意义。
1.2专业人员数量少,专责人员调动频繁,审计队伍亟需稳定发展
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财务、基建、营销、物流等各方面专业技能。近年来网省公司内部加大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到公司讲课、培训,与本企业其他部门的专家能手开展交流活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审计指南》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但由于供电局内部审计专责人员较少,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审计岗位仅有一人,在兼职监察、党群等工作的情况下无法专研审计业务;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调动频繁,以致刚熟悉、掌握审计业务要领的员工又流失到其他部门,没有审计经验的新员工难以发现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难以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更无法做到服务职能的发挥。最终,在供电局层面不能形成一支素质高、质量稳定的审计队伍。
1.3工作方式和内容单一,缺乏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供电局内审部门近年来比较重视经济责任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审计工作,严格执行经济责任“三年一审”和基建工程必审的要求,并且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自主实施审计项目,导致部分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并且未将审计工作监督和服务结合起来去做,即建立一种内审工作主动地参与到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供电局内部审计的对策
2.1合理进行机构职能设置,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鉴证、咨询职能,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据供电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内部审计独立性关键在于各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审机构的独立,并且其独立性要能得到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承认和支持。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不能从属与办公室、监察部等其他职能部门,并且有专职的人员开展工作,直接对接上级审计机构。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3]。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的能力,才能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变化。从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上看,内部审计人员属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应给与相匹配的职能岗位及地位。从现今联合审计的模式上看,将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优秀审计人员收编为网省公司直属管理、调配,审计人员才能保证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在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项目上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2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
为稳定供电局内审队伍,主管单位应该在薪酬待遇、升迁考核、工作硬件设施等方面多多关注内审人员,不仅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还能使审计队伍年龄老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后继乏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供电局大部分内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会计专业,在今后的队伍建设中可以吸纳营销、基建、物流等部门的专家人才,不仅增强审计队伍的硬实力,更提升了审计的质量。
针对审计专责调动频繁的问题,笔者认为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调动,必须由供电局的审计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提出,经供电局审计联席会同意通过。稳定的审计专业人员加上不断地培训学习,不久的未来供电局将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有奉献精神,高素质的优秀审计队伍。
2.3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创新,建立内审外部协同的新模式
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模式,是现今流行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现状,并能有效地利用各类社会审计资源[4]。结合供电局实际情况,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优化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模式,给予参加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专业部门人员、县级供电企业人员更多的独立性,增强其责任心,并且加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合理组织优秀人才共同完成供电局审计项目,提高供电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模式还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推进开展电费专项审计、物资管理审计等形式多样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
综上所述,在创先争优的背景下,我们将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推进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三个方面开展供电局“创先”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本文也仅从几个角度对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期望能与同行一起进一步的进行交流和探讨。(作者单位:曲靖供电局)
参考文献:
[1] 吕瑜,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6)
[2] 韦德贞,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地位的途径[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