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范文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环保事业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环保事业的认识

篇1

关键词: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89-1

随着一系列富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更使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正在不断恶化,有些地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严重破坏了农业基础条件,农产品安全出现问题,威胁着农民生命安全。

1 污染来源

1.1 生活污染

1.1.1 生活垃圾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由于受农村财力不足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影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填埋、焚烧,随意倾倒等单纯的方式,污染周围环境,又造成二次污染。

1.1.2 生活污水 最近几年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为农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而客观上也增加了农村污水的排放量。农村污水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影响农村的人居环境,渗入地下或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1.1.3 炊烟污染 我国农村多数农户炊事采用作物秸秆或薪柴,产生大量烟尘,不仅危害农民自身健康,而且污染空气,部分地区依靠薪柴做饭取暖,大量砍伐树木,破坏地表植被,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

1.1.4 粪便污染 广大农村各户多为旱厕,人的粪便露天堆集,不仅直接污染居住环境,也成为苍蝇和病菌的孽生地,传播疾病,危害健康,更有甚者,部分本地农民,直接将粪便倾倒于沟渠、池塘、荒地,污染更大。

1.2 农业生产污染

1.2.1 化肥农药污染 大量施用化肥且施用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板结,而且大量施用的化肥得不到吸收,随灌溉和降水流失,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农药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特别是大量施用巨毒农药,随意丢弃农药瓶及回收农药保管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现行推广的“白色农业”,造成大量使用塑料薄膜,由于回收不力,形成“白色污染”。

1.2.2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养殖小区、养殖场和散养户排出的粪便、污水、废气物,其中大部分尚未有效处理和利用,随意露天放置或在粪沟中流淌,病菌在其中繁殖,成为重大的污染源。许多养鱼农民向库塘投放畜禽以便催肥水体,造成农村塘库水源的污染。

1.2.3 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作物收获后产生大量秸秆,有的农户将作烧材放置于房前屋后、村边街道,影响村容村貌,秸秆年久腐烂,也污染农村环境,并且,大量秸秆存放于村落庭院也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部分燃料充裕的农民在田间直接将秸秆烧掉,对大气造成很大污染。

1.3 工矿企业和城市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

1.3.1 乡镇、村办企业的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乡镇、村办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落后,不具备必要的环保条件,加之追求眼前利益,根本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大量排放污染物,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1.3.2 “五小”企业和城市的重污染企业大量向农村转移 由于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五小企业和城市里的一些重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立足,纷纷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给当地农村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1.3.3 工业园区,城市工业企业退城进郊,城市生产生活废水给农村环境带来污染 由于一些企业环保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不足,部分园区污水经管网集中收集后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河流,湖泊水库中;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水,也由于污水处理能力限制,直接排放,给城郊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1.3.4 城市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所产生垃圾的数量加大,城市规模膨胀,使城市地域不断向郊区农村扩展。而由于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大量城市垃圾得不到处理,城市不断向周边农村输出垃圾,许多村庄周围变成城市垃圾场,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加剧了农村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

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环保知识,认清危害,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也可在农村中学中增加环保知识教程,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

2.2 遏制企业污染、强化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强环保审批

环境监管不应只设在城市,针对农村乡镇企业的增加、污染加重,必须加强环境监察力度,对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加强审批管理,严格把关。

2.3 科学处理垃圾、遏制企业污染和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

杜绝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堆集,及时清理,合理处置。

2.4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针对我国农村化肥过量施用的情况,各级农技部门应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工作,及时向农民当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信息,指导农民及时有效的施药,并大力提倡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危害。

2.5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篇2

关键词:环保产业 投资 融资 效应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71-02

在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不断加剧。想要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目标就需要努力发展经济,而部分产业想要实现发展就必须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当前由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问题已经频繁发生。为了补救,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包括我国。

1 我国环保产业投融资现状

我国环保产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末期,市场经济初期。目前我国环保投资项目主要有工业污染问题的防治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各项环境保护机构的能力建设,通常情况下环保投资工作不包括生态建设项目。自该产业产生以来,我国针对其的投资力度正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巨大。据统计数据表明,在“七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资金有476亿元,而在“八五”期间此项资金增加至1306亿元,“九五”期间更是达到了3447亿元。针对不同项目污染的治理资金投资力度从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环保投资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国家财政,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财政能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我国环保事业的需求,此后国务院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此项法规规定了环保资金的来源,拓宽了资金的来源渠道,形成了多元立体化的融资格局,有效保障了我国环保融资项目的不断发展。

2 我国投资融资与环保产业的发展

2.1 我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投融资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前我国环保建设资金的来源大都是财政拨款,则可以概括为“拨款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财政拨款的限制性,产生了“贷款制”,此后进一步拓宽了环保建设资金来源,发展出了“多渠道并存”的体制。计划经济下实施“拨款制”是将国家作为发展环保产业的主体,国家所拨财政款项多用于环保工程的建设以及购置大型环保设备从而推动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贷款制”也就是环保建设工作的主体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发展环保事业,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从前无偿使用资金进行环保建设的方式,进行了有偿使用资金的创新,对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渠道并存制”在20世纪开始实施,国家限定了环保事业投资与融资的主体,并对环保投资项目进行了企业式的管理,环保项目的建设单位选用实施招标,实现了“拨款制”、“贷款制”以及“股份制”的有机结合。我国目前的环保产业正处于此种阶段。

2.2 投融资机制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2.1 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

政府进行投融资,对环保事业不仅仅能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还能让国家政策引导环保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实现环保项目建设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能让市场上的资金向着环保产业领域流动,实现我国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政府对于环保项目的投资多集中于水流域污染治理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通过这一系列的建设能让各企业的资金流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完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此外,政府构建的环保产业金融投资体系对企业的环保项目投资融资业务能形成较为可靠的保障,让企业的发展更加平稳。总而言之,政府对于环保事业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这项作用不仅仅限于示范带头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同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以也能让我国居民正确认识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养成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2.2 资本市场为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

在资本市场中进行投融资工作形式大都有发行股票、债券、基金以及各类金融衍生品。当政府对于环保事业的投资出现问题时完全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完成环保事业的融资工作。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此项工作不仅能分担政府的难题,完成对环保事业发展的促进,也能够让金融市场方面的投资者通过环保项目获益。企业想要通过投资获益就需要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以及退出,想要获取高额回报通常需要面临较大的风向,而能够满足风险一般而受益较高且能及时进入、退出的只有资本市场。为实现我国环保产业的更好发展,应当对充分重视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作用。

2.2.3 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的介入

由于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在其发展初期,商业银行能发挥的作用较小,但是一旦当其发展至一定的规模之后商业银行便能利用为其贷款或是提供各项结算业务实现对其未来发展的支持。此外商业银行还能通过将自身资金投入环保项目融资中充分发挥自身对环保事业的促进作用。而投资银行此种机构则能使环保企业顺利实现上市,或是让一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确发展的较好的环保企业实现资金的募集,帮助其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实现上市。

3 以投资融资机制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篇3

关键词: 环保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在素质化教育大潮的推动下,环保教育不断融入教育改革之中。在高中各项课程中,生物课程与环保事业联系更加密切,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环保教育与日常学生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推动文化教育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一、将环保教育融入到日常生物教学中

在高中课堂上,课本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第一面镜子,教师是科学知识传授的第一人。一个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将课堂内容准备充分完善,做好课前备课工作。高中生物课本中与环保教育联系密切的知识包括生物物种、资源多样性、环境保护、社会人口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该充分将课本知识与现实中学生熟悉的例子相结合,充分做好教学素材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举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危害环境的严重后果,从而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课本内容讲述生物多样性时,可以讲述人类乱捕滥杀青蛙,造成鼠虫类泛滥,危害正常生物链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生物链的重要性;在讲述资源多样性的生物知识时,可以讲述人们乱采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沙漠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危害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具体的环保例子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既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又强化环保意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注重学生环保兴趣的培养

学生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的群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授生物环保知识时,应当采取良好的、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对生物与环保的相互联系性产生兴趣,主动了解生物环保知识。

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讲述与环保联系密切的生物知识时,可以留出一部分谈论时间,提出生物课本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每个学生都要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培养积极思考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酸雨课程时,可以将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应对保护措施作为课前讨论问题,让学生小组谈论回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阐述酸雨形成原因时,有的同学会回答工厂排放超标废气的原因,有的同学会回答汽车尾气的问题等。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酸雨危害视频及图片,让学生加深对酸雨的危害性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大气,排斥乱排乱放的恶习。在阐述应对措施时,学生就可以根据之前总结的酸雨形成原因,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参与,认识到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认识到保护大气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密切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环保观念的加强,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保意识在生物实验中的渗透

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自身实验的过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生物元素与环境的碰撞,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

在进行酸雨危害实验时,教师通过自身示范,将一定程度的与酸雨酸度相同的酸性液体及实验的小植物等试验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一定量的酸性液体滴露在植物叶面等不同材料上,观察不同材料表面的变化过程。随着液体酸性的加强,实验材料表面受到的破坏的程度越大。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感受到酸雨对于不同材料的破坏性,体会到酸雨对事物的破坏程度,从而加深学生减少酸性气体排放、植树造林、保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实验结束时,让学生将未用完的实验材料归纳整理,合理放置,既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资源的有限性,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活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树立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并让学生意识到环保事业不分大小,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环保小事做起。

四、结语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将环保教育融入生物知识教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将环保教育与日常学生科学知识教学相结合,以学生教育为切入点,推动环保事业的不断进步,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我很庆幸能加入绿色天使环保协会,也很高兴能在这里和众多的兄弟姐妹在一起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做出绵薄之力.在这个大家庭里,我看见了大家一起努力工作,一起玩乐的场景,更让我感觉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快乐。

作为环保协会的一员,我深深的知道,环境保护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以及我们成立环保协会的美好愿景,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环保,关注环保。以我们的行动来激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这项公益事业中来,所以我热爱这份工作,我渴望能为环保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我踏入了这所梦幻般的校园——重庆理工大学。这里的自然环境,葱郁的树木,清澈的溪水都深深的打动着我。怀着对环保事业的热爱与向往。我加入了环保协会,前几次的活动-制作条幅,设计标语。看到了一张张宣传海报上所展示出来的当今的环境问题,让我感到心寒,更让我坚定了参加这个协会的信心体会到了参加这个协会的意义。正是怀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让我有了站在这个讲台竞选干事的勇气。同时,我也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教育;生态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82-0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观代表了社会知识阶层的发展方向,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高校中普遍开展环境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环境教育

1.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和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教育逐渐兴起,成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上,“环境教育”的名称被确定下来。这次会议以后,世界各国对普及和发展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也逐渐达成共识。1975年10月,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环境教育专题研讨会,标志着环境教育的确立。会议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对环境教育的目的、环境教育的对象和环境教育的内容作了规定。1977年10月,在第比利斯举行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和建议》,该宣言明确规定了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此后,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组织召开了地球高峰会议,这次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是人类环境保护事业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的召开,明确了新形势下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环境教育,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发展。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经历了一个逐渐兴起的过程,环境教育在世界各国不断普及和深化。

2.环境教育的内容。环境教育并不是单独的专业教育,而是综合教育,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相关的各个领域。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①环境科学知识。环境科学、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掌握关于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②环境法律法规。对公民进行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形成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认识,自觉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减少和制止对环境产生的破坏。③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学是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所作的研究,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学说,是确立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的理论。环境伦理学是建立环境伦理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环境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大学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其目的是使人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每一个公民来讲,接受环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教育过程,应根据人的不同发展时期的认知特点,对环境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应实施方案。而大学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对公民形成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环境教育是指大学,包括研究生阶段的环境教育,包括专业环境教育和通识教育。专业环境教育,如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目的是培养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识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覆盖所有专业、跨学科的普及式环境教育,教育内容以环境伦理学为主。在校大学生将来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环境行为习惯对整个社会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通过实施大学环境教育不仅传授给大学生保护环境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这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中学环境教育相比,大学环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和谐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我国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在高校中普遍进行的环境教育实践,我国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有较大差距。因此持续开展和普及高校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目前我国大学生环保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保知识肤浅。大多数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基本的生态环境科学常识,这在非环境专业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说明对于非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引导力度不够。

2.生态环保目的不明确。环境保护目的是不断深入研究环境系统,探索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环境问题途径和方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使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目前多数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认识不全面、不准确。

3.生态环保整体意识缺乏。大多数学生对生态环保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还没有形成整体认识,对环境恶化的严峻性还没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需要通过普遍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系统性、整体性的认识。

4.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素质之一。而目前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欠缺以及日常行为习惯不文明的现象在高校中还较为普遍。

5.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参与环保活动没有热情、缺乏积极性。

三、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对策措施

1.开设与环境保护知识相关的必修课。在大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增加环境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国家环境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有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大学生认为现有的学校环境教育不能够满足他们对环境科学知识的需求。大学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共必选课,授课对象是全体学生,其设置要兼顾各专业的特点,教学的重点是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意识。二是专业必选课,如“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选修课要结合各专业本身的特点,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能力。

2.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生态环保活动包括广泛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一是以展览、讲座、座谈等形式为主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调动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二是利用地球日、环境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参与型生态环保活动,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环保事业的自觉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三是利用多种校内宣传媒介定期向学生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在全校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四是开展校外活动。动员学生建立环保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也可以在学生中成立环保协会等,开展环保活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目前高校中有些大学生表现出高消费、追求享受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除了要结合环境保护宣传绿色消费,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消费意识,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综上所述,高校能否培育出大批具有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的人才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行为习惯,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译.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崔建霞.环境教育:由来、内容与目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4):1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