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招标采购管理风险点范文

招标采购管理风险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26

招标采购管理风险点

篇1

关键词: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分析及防范

一、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管理流程分析

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管理是指对政府招标采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意外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并据此做好后期防范工作,实现控制或减少意外经济损失,最终实现政府招标采购预期的目标[1]。在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需要深入的分析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严格按照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计划以及应对等等。通过对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提升风险实施的有效监控与妥善处理,期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二、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识别与评价

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识别与评价包括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识别和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2]。其中,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识别是首要步骤,是整个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缺少风险识别,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管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识别主要包括对未来可能风险事件来源以及结果的调查、识别风险的持续性以及严格分类风险等级程度等等方面。政府招标采购风险是指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以外情况的发生,违背了政府采购制度及原则的行为,从而造成政府招标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可能性。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识别首先需要通过对可能性的风险进行分类,加强对风险的了解[3]。另外,在对风险归类的基础之上,辨清风险的属性,从而制定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管理的目标。最后,按照政府招标采购的目标,将目标风险划分为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政府招标采购实施行为中本身所带来的风险,而外部风险是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风险。并且将内外部潜在风险因素进行仔细的甄别,从而针对性的制定防范风险发生的紧急应对措施[4]。

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评价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将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程度及可能性。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评价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包括活动网络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影像图及控制区间及记忆模型方法等等[5]。考虑到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具有层次性、因素多的特点,可以通过建立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基于模糊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方法以及综合评价FAHP模型对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进行分析。基本实现途径包括建立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综合指标体系、应用基于FAHP的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评价模型。后者又可以细分为建立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因素集合、风险因素权重集合、风险因素评价集合、最末层风险因素概率分布确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下的各级风险因素概率分布计算以及基于各级风险因素权重下的政府招标采购总风险概率分布实现。

三、加强政府招标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基本策略

加强政府招标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离、风险转移以及风险自留几种方式。具体而言,政府招标采购风险回避是中断风险源,从而使其不再发生或者遏制其发生的有效手段。采取风险回避手段有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不必要的牺牲,但是与承担的可能性风险损失而言,这些牺牲在很多时候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有时候是异常巨大的。为此,对于是否采取风险回避的手段来实现对政府招标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决策。

政府招标采购风险损失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也就是将损失预防。二是降低损失的严重程度,也就是遏制损失的加剧,设法促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预防损失是采取各种各样的防范措施杜绝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损失是在风险损失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措施限制和降低损失扩展的范围,从而减轻后期损失的程度问题。

风险分离、风险转移以及风险自留也是政府招标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有效手段。风险分离是将各种风险单位分离间隔,从而避免发生连锁反应、相互牵连。风险转移是通过寻求外援及补偿的方式降低风险损失,包括了保险转移以及非保险转移两种方式。风险自留是指将风险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风险自留在许多时候是一种必要的、最好的选择,也是政府招标采购主体承担风险的必要选择。

四、结语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强支出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是采取的方法大都具有临时性与局部性,根本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并且不符合经济市场运行要求的制度,从而导致政府招标采购在实际落实中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风险。作为一种优化财政支出、调控国家经济的重要方法,政府招标采购不仅成为了当前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为此,本文从政府招标采购风险管理流程分析出发,然后就政府招标采购风险识别与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对实现加强政府招标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基本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今后加强政府招标采购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实践工作奠定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础。(作者单位:陕西省采购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缪昊轩.浅析政府招标采购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81-83.

[2] 赵春.招标采购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以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36:13-14.

[3] 谢哲明.招标采购中的风险与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141-143.

篇2

关键要: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本文针对石油企业物资消耗种类多、专用性强、采购资金量大的客观实际,结合物资采购存在的廉洁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于有效防范物资廉洁风险,保证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依法合规运行,确保采购物资质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面临的现状分析

(一)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的特殊性给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带来了困难

石油企业的生产所需物资具有技术复杂、专用性较强,部分物资压力等级高、易燃、易爆等特点,因此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要求比较高,部分物资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易产生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产生腐败问题,从而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问题,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石油企业的形象。

(二)高度集中统一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增大了物资采购廉洁风险管控难度

当前,石油企业普遍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的物资采购运行模式,按照物资属性,实行分级采购,对于关键重要物资、资金量大的批量物资实施集中统一采购,一般物资、零星物资由使用单位自行采购。分级采购后,发挥了批量采购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采购资金,同时也应看到,增加了集中采购人员的权力,也相应增加了企业的物资采购廉洁风险。

(三)物资采购供求关系的变化给物资采购廉洁防控带来困难

目前,我国的物资供应市场绝大多数物资买方市场,采购人员变为供应商竞相拉拢腐蚀的对象。因而,物资采购业务人员中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二、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主要廉洁风险点

根据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现状,结合物资采购业务流程,梳理出物资采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廉洁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运行不规范带来的违规采购风险。(二)物资采购权利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权利滥用产生腐败问题的风险。(三)物资采购方式选择不合理,导致采购的物资质次价高,给石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四)采购人员串通供应商,导致损公肥私的腐败问题带来的风险。(五)物资采购质量把关不严,导致采购物资质量不合格带来的安全事故风险。(六)物资采购监管制约机制不完善,诱发物资采购及管理人员行为失范的风险。

三、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应坚持以合规合法采购为核心,不断加强物资采购廉洁防控体系建设,明确物资采购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物资采购业务流程,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物资采购监督、制约运行机制,有效地防范物资采购廉洁风险。

(一)完善物资采购防控制约机制,防范违规采购风险

建立物资采购防控制约机制。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应实行“管采分离、采办分离、分级采购、专业部门参与把关、审计部门参与过程监督”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物资采购运行机制。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物资采购部门负责集中物资采购工作;专业技术部门负责集中采购物资的技术审查;审计、监察部门负责集中采购过程的监督,从而建立起职责清晰、相互制约的风险防控运行机制。

(二)梳理业务流程,加强关键环节风险防控

持续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根据物资采购业务实际,梳理物资采购流程和权力清单,从物资采购计划编制及审批、采购方案制定及审批、采购实施(招标、商谈)、物资采购结果的编制及审批、入库验收(检验)、仓储、供应、使用、质量反馈、责任追究全过程进行梳理,理清工作流程,查找风险点,针对工作流程中确定的风险点,进一步完善《物资管理业务内控与风险管理手册》,通过过程控制,有效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实行分级采购管理,避免权利滥用产生腐败问题

1、分级采购,避免权利过于集中。石油企业对物资采购实行目录管理,进行分级采购:对于集团石油企业一级物资,由各使用单位严格按照集团石油企业采购结果执行,通过《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目录点击采购;对于采购资金量大的大宗物资、在石油企业范围内能形成批量的通用物资以及涉及安全的一级以外的其他物资,列入石油企业“三集中”二级采购物资目录,由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部集中组织采购,各单位严格按照川庆石油企业采购结果执行,实行目录式采购;对于采购资金量小和采购品种繁杂、不能形成批量的一级和二级目录外的零星物资,列入授权采购物资,由各单位自行组织采购。物资管理部日常加强对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各单位越权采购。2、“三集中”采购物资实行专家会审制,进行集体决策,避免个别人员人为因素影响采购结果。石油企业集中采购物资先由使用单位对拟采购物资的技术要求、供应商资质要求和采用的采购方式等提出建议意见,然后由石油企业机关专业处室以及法律、财务、质量等处室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采购方式、供应商资质、技术要求、评分办法及评分标准、入围供应商确定的原则等进行评审,作为制定采购方案和招标方案的依据,通过集体决策,避免因个人决策权利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权利滥用产生腐败问题的风险,保证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结果的公平性。3、严格采购方案审查把关,避免采购方式不合理带来的风险。机关专业处室共同参与物资技术方案、采购方案和招标方案审查把关,从而保证采购方案的合理性。

(四)推行公开招标,实行“阳光”采购

1、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大力推行公开招标。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物资采购原则上采用目录式采购和招标采购方式。不满足目录式采购和招标条件的可选用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谈判采购等方式”;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对于满足招标条件的物资,尽量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对于采购批量超过100万元,不能实行招标采购的,对拟采购物资的名称、金额、采取的采购方式、选择的供应商以及不能招标的理由等信息在《中国石油招投标网》和《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可不招标审批》,经石油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申报非招标采购方案。2、成立专业招标机构,实行专业化运作,实现“阳光”采购。石油企业成立招标中心,负责石油企业集中采购物资的招标工作。3、加强对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审查,提高招标工作质量。对“三集中”物资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实行“会审制”,提高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质量,确保招标结果公平、合理。4、合理组建评标委员会,保证评标结果公平合理。注重评标委员会的组建,通过石油企业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评委,并对评委采取保密措施,在招标前一天抽取评委,防止评委与供应商串通,避免暗箱操作、泄漏标底等违规行为。

(五)深化廉洁风险防控,推进物资采购“阳光”建设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国石油集团石油企业、川庆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实施石油企业“三集中”物资采购,确保物资采购规范运行。2、加大公开招标力度。凡具备公开招标条件的物资,全部进行公开招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阳光、透明”采购,确保满足招标条件的物资招标率达到100%。3、推行网上采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逐步通过《中国石油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网上招标,减少与供应商直接见面机会,防止暗箱操作。4、实施集中采购。坚持推进物资“三集中”采购,充分发挥批量采购优势,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六)加强采购、采购管理人员管理,避免腐败问题带来的风险

1、注重采购人员的配备。在《物资管理业务内控与风险管理手册》中,明确了物资管理部各岗位人员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及经验、综合素质等要求,同时,选择有责任感、政治素质强、党性强、纪律性强的人员,配备到物资采购及采购管理岗位;对于招标中心人员的配备尽量取得招标师资格的人员中选聘。2、加强采购人员的日常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一是加强物资采购人员业务知识和采购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二是要求物资采购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三是日常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培养物资采购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避免物资采购人员腐败问题带来的风险。3、实行轮岗制。定期对关键岗位采购人员进行岗位轮换,避免采购人员长期在同一业务岗位上经常与供应商交往而发生腐败问题。

(七)严格把好物资采购质量把关,避免不合格物资带来的安全事故风险

1、严格把好选商入口关。对于石油专用物资,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求须具备中石油物资采购准入资质;对于部分技术性强,质量、安全要求高的石油专用物资还需具备技术准入、质量认可、HSE准入资质。2、专业技术部门把好采购物资技术关。物资采购前,根据物资专业属性,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由专业技术对物资标准、技术要求进行审查。3、合同中明确质量条款。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时,明确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及发生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4、加强采购物资质量抽查。石油企业每季度开展物资质量抽检,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物资,立即停止采购,及时做好退货处理,并暂停供应商的交易资格。

(八)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监管制约机制,避免物资采购及管理人员行为失范的风险

1、为保证物资采购过程规范运行,避免不合规现象发生。在物资招标、商谈采购全过程派专人进行现场监督,保证采购过程公平、公正。2、公开招标信息,增强透明度。对公开招标项目,在《中国石油招标投标网》和《中国招标投标网》同时招标公告,向社会公开招标信息,畅通潜在供应商参与投标的渠道,并对招标结果在这两个网络进行公示,接受供应商和相关人员的监督,若供应商对招标结果提出异议或投诉,进行合理的处理,并以此为契机,及时整改招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九)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发生

1、畅通物资采购廉洁举报渠道。以实名或者匿名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反映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不廉洁行为和事件,打造物资采购管理廉洁风险防控阵地。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发现物资采购中出现的腐败问题,逐级追溯问责,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严格处理。

四、结论与建议

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工作,通过构建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物资采购各岗位人员职责,抓好物资采购关键环节的廉洁风险防控,加强对物资采购工作的检查考核,有效地防范物资采购廉洁风险,营造良好的物资采购廉洁从业环境,从而形成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人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胡玉敏;同步防控执法和廉政风险的探索[J];中国监察;2009年18期.

[2]石见元;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工作的规范完善[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3]葛平;项目审批环节廉政风险分析及治理[J];中国监察;2010年04期.

[4]谢一帆;关于廉政风险管理的理论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祝鹏飞;试析“岗位廉政风险教育”的理念[J];中国监察;2010年10期.

篇3

【关键词】企业;招标;风险控制

引言

企业招标采购是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从中择优选择中标者的物资采购方式,是招标人以招标形式有偿获取资源来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经济活动。招标采购是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降低企业制造成本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招标过程中也蕴含着各种风险。预防招标采购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既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笔者试图对招标过程的风险控制做一些探讨。

1企业招标的组织模式及招标采购方式

1.1招标采购的组织模式

企业要做好招标采购工作,首先必须建立好招标机构,组建招标委员会,建立健全招标采购制度和规定,形成有效、迅捷的组织模式。招标评标委员会由采购部门领导小组成员、业务代表和受聘的技术、经济、纪律监管等方面的人员组成。招标评标委员会总人数为五人以上的单数,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能作为招标评标委员会成员。招标评标委员会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确定投标结果和中标供应商。

1.2招标采购方式

是指通过招标邀请所有或一定范围的潜在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部门通过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人中评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招标采购依其是否邀请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区分为公开招标采购和邀请招标采购。企业公开招标采购是指由招标部门向社会招标公告,有且至少有三家符合招标资格的供应商参加投标,最终确定中标人的采购方式。采购部门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物资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由采购部门向三家以上符合招标文件规定数量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至少有三家投标人参加投标并确定中标人的采购方式。

2企业招标采购风险控制的内涵及成因分析

企业招标采购的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前对采购原材料、设备、备品备件等招标各个环节可能遭受到的损失与威胁及时进行识别,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使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业务运作。招标采购风险一般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2.1外部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供应商和自身难以避免的风险。一是价格风险。一方面:市场瞬息万变,在价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批量采购后,这种材料又可能出现跌价,引起采购价格风险;另一方面:物资采购中由于利益的驱使,投标厂商有可能操作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采购方蒙受损失。二是质量风险。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使企业在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造成损害;另外,由于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三是合同欺诈风险等。

2.2内部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

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缺乏执行力而引发的问题和风险。一是招标采购计划风险。物资采购部门及相关使用部门计划管理不科学、不周全,导致采购中的计划风险,如采购数量不准、供货时间不留余地、质量标准不明确等使采购计划发生较大偏差而影响整个采购工作。二是招标采购标书制定风险。标书决定了合同条款的核心内容,标书订立不严格,权利义务不明确,可能导致合同执行风险。三是招标采购验收风险。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所采购物资在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未能达到合同条款要求,而管理者又未能在材料使用或设备安装前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使之造成损失而引发验收风险。四是招标采购责任风险。经办部门或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有限等引起的风险;经办人员假公济私、收受回扣、牟取私利而引起的风险。

2.3物资招标采购的风险贯穿于招标采购的全过程

完成一次招标采购一般要经历招标准备、招标、决标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风险控制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招标准备阶段风险控制的重点是招标方案设计、潜在投标人调研、招标文件编制等;招标阶段风险控制的重点是招标公告、资格预审、答疑、投标等;决标阶段风险控制的重点是开标、评标、定标和签订合同等。

3招标采购风险控制的应对措施

招标采购的风险控制贯穿于采购工作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科学合理地进行招标采购风险控制,既完善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又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对安全的经营环境,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途径来进行风险控制:

3.1整合内控资源,建立招标采购制约机制

除外部的司法监督、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外,企业的招标采购活动约束工作要最大限度的整合内控资源,在招标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企管、财务、物资管理、审计、法律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统筹发挥各职能部门专业内控作用,建立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形成合力、内控到位的约束制约机制,确保采购依法合规。

3.2强化物资招标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全过程的监督,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招标计划制订、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4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对招标采购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制定科学的招标采购流程,建立规范的招标采购机制,完善各个环节的监控,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3.3科学评估采购业务

要通过建立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和货物的价格目录等,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从而进行多方位地比较和选择;要善于风险识别,特别是对方案无法实现采购目的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问题要及时规避。

3.4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管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要想使招标采购工作更加有效,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一是加强物资计量,质量检验、验收入库等原始记录的基础工作,防止个别内外串通,以少报多,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二是强化招标工作的内部考核制度,指定监督部门对招标工作进行检查,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和行政处理;三是加强招标工作的财务监控,资金支付方式和支付速度上向价廉物美、信誉好的供货单位倾斜。

4结束语

在企业物资管理中推行招标采购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物资采购的过程,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质量、节约采购资金、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措施;做好招标采购的风险控制,对规范企业招标采购行为、强化采购各个环节的监督、抑制浪费和腐败现象,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篇4

一、推进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全面推行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部署,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2.推进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科学防范、加强预防招标采购工作腐败的有效手段。

预防腐败是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都很高,坚持预防在先,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积极探索预防腐败的新机制,提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种诱发腐败的风险,才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3.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加强招标采购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现实需要。

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掌握一定的权力,控制一定的资源。而且掌握的权力越大,控制的资源越多,受到的诱惑也越大、越多。特别是人、财、物等重要岗位的党员干部和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往往成为拉拢腐蚀的对象。

二、招标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招标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

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针对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建立的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把腐败程度降到最低,提前化解权力运行中腐败的风险。但有的招标采购工作人员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研究它的作用和效果,在工作中注重个人的得失,注重政绩,对廉政建设不是很重视。更多的错误认识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管好招标和干预招标的关系,利用职权干预招标项目或“缺位”放手不管、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廉政风险点产生的关键所在。

2.招标采购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开展不到位。

虽然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但很少认真地开展这项工作,缺少认真地宣传和落实。或者虽然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但没有一套完善的实施方案,形同虚设的防控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掉在地上”,在实际工作中起不到防控作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着力点就是预防体制的建设,预防就是要紧紧围绕“教育、制度、监督”这三方面开展工作。由于没有实质性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工作方案,也没有认真开展此项活动,难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导致反腐的力度不强。

3.招标采购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监督检查不到位。

建立科学的监督检查机制,对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得当,掌握得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工作中,一系列监督检查制度、办法难以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1)招标单位以某种理由要求招标采购部门帮助“走捷径”,招标采购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好人”;(2)招标单位对招标条件“量身定做”、“量体裁衣”、意定中标人,招标采购管理部门不闻不问,或者由于招标采购管理部门人员业务不熟或责任心不强,而给违规操作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3)标前的监管力度弱化,一般是等到问题出现了再处罚,不良后果也已经产生了;(4)标后的跟踪监管缺位。中标项目的合同履行情况,违法分包、转包行为,工程变更,质量要求,售后服务等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

三、强化招标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途径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任务是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腐败可能发生在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跟进到哪里。因此,必须认真找准途径:

1.找准廉政风险点。注重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分析:一是从工作流程方面进行正面推理,如在招标采购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用职权指定投标人或为投标人中标提供便利条件等;二是从反面案例逆向思考,如结合目前招标采购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的环节进行查找;三是围绕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查找;四是从制度机制层面分析查找;五是从招投标的投诉举报中去查找;六是从社会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中去思考。

查找廉政风险是将权力公开化的行为,按照自己找、互相查、群众提、领导点、组织审查、张榜公示的步骤深入细致排查廉政风险。查找风险点不能脱离工作实际,风险点越具体,防控措施就越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综合运用“个人查与互相找相结合、下级查与上级点相结合、分组研究与集体审核相结合”的“三结合”形式,全面找准找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出现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公示出查到的廉政风险,对外采取召开特邀民主监督员、防控指导小组成员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廉政风险再修正、再完善,对内由班子集体讨论确定,确保风险排查全覆盖、无死角,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根据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对原有制度有效性、执行性进行一次性评估,有利于制定出完善的相关制度,形成高效的制度体系。

2.着力强化廉政监督,实现预防的关口前移。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召开特邀民主监督员座谈会,拓展完善招标采购投诉举报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公开招投标政策、公开工作程序、公开集中采购目录、公开招标采购信息和中标结果,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3.要建立科学严密的预防管理体系,形成教育引导有频率、岗位操作有标准、内控管理有制度、有效监督全方位、量化考核有依据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确保风险防范监督考察及时跟进到权力运行的始终,形成规范化的廉政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应对与处理措施,提升制度执行力,消除潜在隐患,逐步形成廉政风险“不敢碰、不能碰、不必碰、不想碰”的良好局面,促进党风、政风、行风的全面优化,真正从源头上遏制廉政风险,为招标采购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篇5

关键词:管理风险;铁路物资;招标;采购控制

铁路物资招标采购过程不严谨,会带来许多风险隐患,特别是采购的重要物资质量,如不过关将直接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此,控制物资招标采购风险,保障供应物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铁路物资招标采购内部风险主要类型

铁路物资招标采购风险是指在铁路物资招标采购中,因为一些不确定的突发事件,招标结果可能与预期目标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造成风险。由于铁路物资招标采购会受到人为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内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管理风险和人为风险。

1.1管理风险

一般的管理风险是指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因素影响管理的效果。招标采购过程中的管理风险,是由于招投标选择不当、资格预审不严格、招标公告公开的程度不够及评标过程不公平等原因而造成的风险。

1.2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主要指的是决策风险、合同风险及道德风险。决策风险包括屈从上级领导决定、忽视专家建议及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合同风险包括合同价格风险、合同条款遗漏或模糊风险、交货拖延的风险等。

1.3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指招标采购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私欲膨胀等因素,致使采购行为存在侵蚀企业利益的潜在风险。

2内部风险成因

2.1程序不严格

招标采购文件编制不够规范,缺项、漏项较多,评标方法和评标程序不够科学合理。编制人员没有针对物资招标采购实际项目的特点来制定科学合适的用户需求说明书。招标采购文件的审查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如评标环节不够完整,询价采购没有采购过程的记录表等。招标采购过程存在走形式、省环节等现象。

2.2合同管理执行不严肃

一般企业合同管理都有一套制度。但现实中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合同只有采购数量而没有明确采购金额,有的只有单价而没有采购数量,有的尚未签订合同就实施招标采购等等。合同管理有章不循、执行随意,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

2.3有意逃避招标约束

将招标项目进行拆分,将达到强制招标的大项目分割成几个不需要进行招标的小项目,每一个小项目金额都在强制招标额度以下,从而达到逃避招标的目的。一些站段的物资招标采购工作没有纳入到招标平台中,在有效报价人符合相关规定的条件下多头报价。

3招标采购内部风险控制措施

3.1建立健全铁路物资采购监察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

遵循总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及供应相互分离的模式,建立起高效协调、权利制衡的管理机制,规范监察程序,丰富监察内容。可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定期检查等方式,强化内部监督与管理,使物资招标采购透明化、公开化。建立物资招标采购内部审计制度,对采购合同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2规范合同签订及履行过程

制定合理的评标方式,招标采购文件应说明评标标准。对项目参数复杂程度较低,近年来有过历史采购,需要标准规范的,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评标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公开招标可选择经过评审的最低价法,询价采购的竞争性谈判。规范合同签订,主要是条款是否完整,约定是否明确,合同是否能够按时履行,这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按照相关法律要求签订招标采购合同,确定物资招标采购质量、价格及交货时间等,从而准确体现物资采购需求,并定期对合同执行状况进行评价及分析,加强合同相关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3.3严把采购物资验收入库环节

铁路物资招标采购后,应及时进行物资验收入库。按照谁验收、谁负责原则,确认供应产品是否满足技术参数、质量及数量等方面的要求。如发现不符合采购合同的情况,或是没有按照约定时间、约定方式供货的,或者产品技术参数、数量等不符合要求的,验收人员应明确违约情况及相关责任。物资验收合格后,验收人员应填写验收报告。如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假冒,供应商在后期的调试、维护方面存在违约等情况,应及时上报。

3.4探索集中招标采购模式

将各单位所需采购数量较大的物资进行汇总,进行大额度、批量招标采购。主要方式是集中订货、分开收货、集中付款。集中采购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可以充分发挥批量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制约和监督,净化采购渠道,保证供应质量,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物资集中采购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采购管理模式,突出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采购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强制规范采购、物资验收、货款支付的分开管理,体现采购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趋势.

作者:王爱军 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物资招标采购所

参考文献:

1程砚华.浅议铁路物资招标采购内部风险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5,12.

2刘欢.关于铁路物资招标采购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4.

篇6

【关键词】核电项目;设备采购;采购模式;采购风险;防控分析

在能源需求、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基础上,核电项目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强对核电项目的监督。核电项目的实现就需要采购大量的核电设备,但是在核电设备采购过程中,由于核电设备采购模式的影响,以及市场动态因素的干扰,导致核电项目设备采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风险,这也对核电项目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尤其在迫切需要环境保护的当下,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加强核电项目建设,保证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基础上,保护环境,还能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因第个核电项目均需要采购大量设备,这就需要不断对核电采购设备风险进行科学控制,严格控制核电设备采购期间的各种问题,同时及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防控,强化核电项目设备采购的管理效果。作者根据核电项目设备采购中的热交换器设备为出发点,进行详细分析以及研究,积极提出相关优化建议,希望能够为核电项目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核电项目设备采购风险

在进行核电项目设备采购过程中,因为核电项目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加上采购模式的影响,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以及潜在风险,其中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内容:

1.1 核电项目设备招标风险

对于核电项目设备研究来讲,其中的设备采购需要通过招标的方式,这种招标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的招标形式,一种是邀请的招标形式。对于设备采购来讲,两种招标方式各有利弊。

首先是公开招标的方式。对于公开招标方式来讲,能够为核电项目的设备采购提供更多的发展以及选择空间,核电项目业主方完全可以根据项目基本需要选择性价比比较高的设备,或是一些品牌性较强、技术成熟的设备企业进行设备采购。当然,在这种便利的优势下也包含一些缺陷,比如说选择的机会多了,工作人员或是专家等的工作压力也就大了,工作量也会随之增加,工作时间安排上也是非常紧凑,在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设备采购的科学性降低,影响采购的质量[1]。并且在进行整个设备采购周期期间,经常会超出实际招标的预算,并且拖延时间非常长,时间越长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就越高。同时采购工程师可能重质量和进度,而对设备费用关注不够,合同签订期间也会出现问题,影响整体的核电项目施工进度。

其次是邀请招标的方式。在进行采购期间,一定要初步掌握设备采购的基本方向,同时这种邀请招标的方式能够帮助核电项目进一步采购设备的各种要求,并且对招标企业进行详细筛选以及甄别,这样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减小供应商的选择以及采购的范围。邀请招标的方式能够帮助核电项目降低相关的设备招标成本,以及各种宣传或是服务等费用,并且合理控制核电项目工程招标以及设备采购的时间。但是这种招标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核电项目设备采购期间,权利控制力度过大,经常出现个人判断失误的现象,加上竞争力度比较小,所以在设备监管等方面都会出现不严格或是欺诈等问题,甚至还会有严重的腐败现象发生。

1.2 定标设备采购风险

对于设备采购的风险,还包含定标期间的风险。其中定标风险主要体现在围标价格过高,抢标设备比较低,质量保证性不强。在实际投标期间,很多投标人已经私自进行了价格商议,并且达成价格标准协议,所以在实际标价期间,经常会过高的报出设备价格,胁迫采购方签订高价协议合同[2]。因为设备在采购过程中,为了能够更理想并且迅速的投入工程建设,并且保证核电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经常是在设备购进期间高价低买,这样虽然能够方便设备采购,但是却存在很多的风险。低价竞标的虽然竞争的过程比较漫长,但是相比较这种风险来讲能够更低一些,并且设备更新期间不能按时进行措施保护,同时对质量等不能保证基础上还会影响正常的施工进程。核电设备核核级要求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核电项目中的核级设备,一种是非核级设备。这两种设备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是否有安全相关要求标准进行类别划分,核级设备在制造上以及监督等方面都非常严格,非核级设备相比较来讲稍差一些。所以在很多风险中,设备定标风险非常值得关注,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深入研究。

1.3 接口控制O备采购风险

在进行核电项目施工建设期间,设备采购中还包含接口控制风险,因为核电项目中的设备购进基本属于采购部门以及制造部门,但是正式因为这两个部门的负责造成严重的管理范围狭窄以及控制力较弱。在实际设备采购期间,经常会出现脱离在设备需要或是设备权利不清晰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2 核电设备采购风险产生原因概述

对于核电设备采购期间的风险原因等一直在不断研究以及分析,核电项目设备采购需要很多的材料作为基础,同时设计的设备型号等也非常多,因为在采购中若是不能及时控制,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若想更好的解决设备采购期间的问题,就需要详细掌握出现风险的因素,作者根据上述风险特点等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因素:

2.1 招标环节的风险因素

上述文章中也讲到招标期间的设备采购存在一定的风险,针对这方面的风险产生原因,需要详细到招标环节以及设备采购的需要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设备在采购处理期间需要固定的程序,加上核电项目招标是一个核心非常凸显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若是不能及时控制投标的时间,过早或是过晚都会出现问题[1]。招标期间对各种招标内容控制不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备购进,存在一些的现象。很多企业之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私底下已经签订了协议,这对核电项目的开发研究都会造成困难。主要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够严格,招标的各个过程执行力度不够。

2.2 设备质量监督的风险因素

对于核电项目的设备采购来讲,设备生产质量非常重要,需要严格进行监督才能保证设备自身的安全。但是还是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以及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设备本身的监督以及执行等不到位,各方面都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不过关,为设备应用风险埋下伏笔。加上设备生产期间不能单方面针对设备自身生产制造等展开,导致整体效果较差,影响设备本身的可靠性。

2.3 设备资金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

设备在采购期间,资金方面也存在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环节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资金流通过程中,经常因为交付时间不合理或是在审查过程中出现延误等,都会影响最基本的资金链运行[2]。同时在进行流通期间出现审查不严格等风险,严重影响整体的施工效果,并且构建质量等也会出现问题。

3 核电项目设备采购风险优化控制措施

针对核电项目设备采风险的提出,以及后期的操作等为基础,积极提出相关优化控制意见,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加强管理的严格性。

3.1 合理控制设备采购进度

对于设备采购来讲,一定要不断优化过程,对其中的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控制管理,并且制定科学的管理目的以及计划,保证设备能够按照预期的想象以及规定正式投入使用。加大对核电项目设备采购的计划管理要求,尽量减少计划偏离的影响以及干扰,同时保持设备制造的有序进行。当然这种合理控制设备采购进度的措施需要很多客观因素的支持,同时最终环节全部控制在付款交付过程中,所以在工作量分配上还有待改善。在具体实施期间,需要根据核电设备的整体需要为基础,对核电项目设备的采购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对全程的步骤以及内容等都进行详细记录,认真严格的把好关,这样才能保证招标或是使用等顺利实现。特别是在设备的招标环节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招标时间,并且保证招标环节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对设备的类型等进行了解,掌握最基本的设备信息之后再投入到招标中。还需要为真正的招标过程预留充足的时间,能够在招标期间有时间对设备进行严格考察,分析选择最适合的设备作为选择对象,这样也为设备的制造单位提供了方便。从整体上来讲,设备的制造环节对设备采购非常关键,一定要积极保证设备的制造环节,对其严格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核电项目的设备采购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目的。保证施工制造的过程顺利,并且还要避免在制造期间时间上受到延误,对设备制造的各种信息及时提醒,同时积极保障设备制造生产的过程,对设备的采购进度进行严格控制,保障核电项目的顺利进行。

3.2 坚持做好质量管理

坚持做好质量的控制以及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对核电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从各个流程以及角度对质量进行监督,保证设备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以及要求。对于质量的有效控制以及管理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整个采购的流程,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督,保证所有的采购都符合相关的要求,并且还要及时对环节的内容进行记录,方便后期采购查询。其次是在采购的招标环节,招标环节一直是采购风险的多发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需要详细掌握招标的各个步骤,保证招标的各项目的都能够落实,同时制定适当的核电项目招标计划,对于质量比较好并且品牌比较稳定的企业或是生产厂家,可以试试反招标,将其纳入项目建设中。对一些公开的招标处理一定要及时进行了解,制定理想的采购方案,坚决杜绝在采购期间出现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对采购后期的步骤等进行严格监督,并且安排更多的专业人士针对设备质量等进行详细研究,对设备的试用效果进行专业评价,这样能够很好的减少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能保证设备的自身质量。注意设备采购期间坚持做到与自身的项目施工需要相结合,若是遇到存在质量问题的设备应应有相应的不符合项管理制度。

3.3 优化设备成本管理

不断优化核电项目的设备成本管理,提高采购期间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对设备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还会影响核电项目的正常建设。在核电项目设备采购期间,不断优化设备的成本管理,及时对设备成本进行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成本优化方案,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严格处理,不断提高设备采购成本控制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电项目中的设备采购期间,因为涉及的原因非常多,所以根据产生风险的具体因素为基础,积极对核电项目设备采购进行优化,不断提升设备采购质量,保证设备采购进度,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企业物资 招标采购 存在风险 防范措施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企业的招标投标作为商品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适用于大型的交易活动,并且其特点就是由一个买主或是卖主进行标r的设定,然后再邀请若干个买主或是卖主以秘密上报的形式展开竞争,进而选取出优胜方进行交易协议的签订,然而根据目前的招标现状来看,在招标采购期间,出现意外情况进而导致招标采购结果与预期效果有着较大差距的情况是频繁发生,这对企业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现阶段企业物资招标采购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的外在风险

一般情况下,企业物资招标采购存在的外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自然风险。通常自然风险包含以下三种形式:其一,由于一些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情况导致企业物资招标不能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开标、评标等工作,如出现火灾现象或者是运输途中的中断等,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二,出现一些不可抵抗的外力因素导致工程项目取消,而其中的物资招标采购项目也就自然而然韵取消了;其三,一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导致招标文件受损,进而无法开展招标工程项目。第二,相关政策存在的风险。在新时期的发展下,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也是层出不穷,进而容易导致已经决定的招标采购项目受到调整或是阻碍。第三,市场存在的风险。具体是指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物质招标采购的供应关系和市场价格也在发生剧烈的波动,进而致使投标人的意向和措施也改变,对招标采购造成影响。第四,质量安全存在的风险。具体是指中标方在严格落实合约中的产品质量规定和投标承诺内容时,一旦出现不符合情况,就会对该企业的经济水平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带来严重的损坏,而其与物资招标采购还有这直接的联系。

(二)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韵内在风险

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的内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健全,且具体采购流程不具有一定的规范化,根本不符合相关招标采购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第二,计划存在的风险。一是针对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的计划不及时上报,导致相关单位的物资使用情况紧张、招标采购周期严重缩短及招标采购文件编制不合理的问题逐渐暴露;二是企业的物资招标采购计划没有严格按照消耗规律进行,从而容易致使招标采购中的物资出现大量积压和报废的现象。第三,招标文件存在的风险。招标文件主要是由招标人对于一些潜在的投标人进行邀请的一种文件形式,属于企业招标工程项目的基础和核心,对于双方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然而根据目前的招标采购情况来看,招标文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条理不清楚、前后矛盾化、具有一定的歧视倾向及评价标准不合理等。

二、针对企业物资招标采购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一)关于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的分担

在目前的企业物资招标采购过程中,必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情况,进而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因而产生的风险损失也应当由招标人和投标人二者进行共同承担,进而才能对风险展开有效合理的管理。同时物资招标采购风险的分担在相关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具体如下:第一,风险分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第二,安排能够有效控制招标采购产生风险损失的人进行风险的承担;第三,风险分担政策有利于提高招投标双方控制风险的整体水平,进而使其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促进招标采购项目的顺利展开。

(二)关于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的有效转移

所谓招标风险的转移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招标采购存在韵风险转移到另一主体结构中,其中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及质量安全风险等。其中对于自然风险,不但可以在相应的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由投标人来承担,还可以与投标人进行约定由保险公司或是金融机构来承担。而对于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来说,可以在招标相关文件中的合同明确规定由投标人进行风险的承担。

(三)关于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的自留招标风险

通常对于以下不可预知并且不能转移回避的风险只能由招标人独自承担,但其可以采取一定预防措施,来将其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如针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风险的防范措施,不但可以加强对其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能力,进而使物资招标采购更具规范化和高效化,还可以定期对从事招标的工作人员和评标专家进行教育引导,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能够积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工作,有效避免出现廉政风险。同时,监察部门还要对企业的招标采购过程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工作,防止出现任何的违法行为,从而保证物资招标采购项目的顺利进行。

篇8

一、大型发电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背景

招标采购是市场主体通过有序竞争,择优配置工程、货物和服务要素的交易方式。招标采购方式的特点是变“买卖双方博奕”为“投标人之间的博奕”,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对买方的不利,目前,招标采购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招标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事件的出现,会使得招标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偏离就是招标采购风险。招标采购风险一旦发生,就可能影响招标项目的进程、效率、效益、目标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法律责任方面:如果在招标过程中发生违法行为或者参与招标投标的利益相关方提出异议、投诉、起诉等,相关责任人有可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第二,成本方面:增加了招标采购组织方面的费用,增加了人力成本;导致工期延长、甚至工程质量问题而发生的费用,增加了项目隐形成本。第三,工期方面:由于招标进度改变,导致采购周期延长、交货期推迟,必然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第四,信誉方面: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对招标项目产生影响,必然会对公司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大型发电企业的机组装机容量大、机组数量多,相应的生产运行所需备品备件、大规模的技改项目和机组检修就多,物资招标采购需求随之急剧增长,招标采购风险发生的几率也在变大。另外,在招标方式的确定、招标文件的编制、开标、评标、定标、确定中标人等环节,都可能存在重大的廉政风险。因此,为了避免招标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构建招标风险控制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大型发电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控制体系的内涵

招标采购本身就具有特定目标的唯一性、临时的一次性、不断完善的渐进性、风险与不确定性等项目属性,故借助于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以物资招标采购各环节的风险辨识及分析为基础,以招标采购流程为主线,以内防外控为抓手可构建出大型发电企业物资招标采购“3S4M”风险控制体系。

大型发电企业物资招标采购3S4M风险控制体系是以招标采购六大环节的顺序作为招标流程,以“降、转、消”三策略(3Strategies,简称3S)作为外部防控层,以四“规避”措施(4Measures,简称4M)作为内部管控层,形成两层防护,实现招标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招标采购过程的顺利“流动”,为物资招标采购的风险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该体系中3S即外部防控三策略具体是指“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消解风险”。4M即内部管控的四措施是指“规避投标人风险、规避制度风险、规避物资计划风险、规避招标方案风险”。中间“流动”的六环节是指“招标、投?恕⒖?标、评标、定标、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将经验应用于下次招标,形成一个闭环。

三、大型发电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控制体系的做法

1.外防抓降转消

1.1降低风险(S1)。设法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或同时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如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可以选择资质等级高并有同类项目采购业绩的招标代理机构,从而有效地抑制风险。

1.2转移风险(S2)。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招标人可以将无法避免的风险,部分转移给投标人或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承担风险,一般有三种方法:第一,投标担保。通过投标担保可以有效控制招标采购中投标人开标后弃标的风险,是转移违规行为风险的有效方式,通常采用递交投标保证金的方式。第二,合同履约担保。根据相关规定,是否采用履约担保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如果没有规定则不能要求投标人提供。履约担保可以转移中标人违反合同的风险,将风险转移给担保人。第三,合同履约保证保险。保证保险是保险人为被保证人(中标人)向权力人(招标人)提供担保。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可采用合同保证保险和商业信用保证保险来转移中标人行为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所提供的商品质量风险。

1.3消解风险(S3)。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招标人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只能自己承担,或因转移风险成本太高而由自己承担。如内部人员风险,招标人只有自己制定措施来进行防范:一方面要加大招标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招标从业人员和评标专家的廉洁自律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避免廉政风险。

2.内控重四规避

在招标采购中,规避风险是指招标方和投标方设法远离、避开风险发生的事件和环境,避免风险发生,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实施:

2.1规避投标人风险(M1)

招标过程中投标人的风险是主要风险之一,这种风险是招标人可以设法消除的:一是严格执行资格审查制度,潜在投标人或投标人的资质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法定条件)、符合集团公司和基层企业的相关规定、符合招标文件对资质的要求(特定条件)。二是科学策划和编制招标文件,防止投标人利用招标文件中的漏洞设置陷阱而带来风险。三是严密监控、严肃处理投标人的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

2.2规避制度风险(M2)

规避制度风险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招标采购规章制度;二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在招标采购各环节做到有法必依、遵章守纪,执行力应与相关人员的绩效挂钩。

2.3规避物资计划风险(M3)

需求计划合理提报对规避招标采购风险至关重要,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需求计划时效性管理,根据公司的生产安排及检修计划提前上报,尽量避免紧急采购。二是提高物料描述的准确性,保证描述准确、编码唯一,以便于计划汇总和标包划分。三是对设备类物资,使用专业应做到技术要求编写规范、标准、明确,使得各潜在投标人的报价依据统一。

2.4规避招标方案风险(M4)

招标方案是招标采购的综合计划性文件,科学合理地编写好招标方案,可以有效地规避招标采购风险。编制招标方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适当的招标组织形式,即自行招标与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招标。

二是尽可能选择公开招标采购方式。采用公开招标,可以为投标人提供公开、公平的竞争条件,同时可将招标环节置于各方监督之下,减少争议。

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招标工作计划。招标机构应当合理安排招标计划,绝不能为了满足采购进度的要求而改变招标的合法程序。

四是科学和合理地划分标段或标包,不得利用划分标包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化整为零规避招标。

五是科学策划和编制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投标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招标采购风险防控最重要的一步。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编制招标文件前,做好充分、准确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工作。如对所需招标物资的行业特点、制造加工难度,运输及安装调试周期等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第二,?O定合理的资格条件。保证既能使投标人形成充分的竞争,又能使招标人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第三,选择合适的评标办法。对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对其技术、性能无特殊要求的设备,应选择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使招标人既能完成采购需求,又能获得最大效益。对于功能复杂、技术含量高或技术要求特殊、通用性和可比性较低的货物,应选用综合评估法。第四,设定合理的合同条款,货物合同条款及格式应明确合同项目情况、供货的内容范围与要求、招标人与中标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等。

四、大型发电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控制体系实施的效果

3S4M风险控制体系的运用,实现了风险管控机制的转轨变型,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出击”, 建立并完善了精细、标准的风险控制细则,实现了招标采购环节中的各个细分目标,从而保证了企业采购总体目标的实现,提升了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管理水平。

该体系运用后,不仅可以满足生产现场的物资需求,从时效性方面也可间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招标采购成功率,避免重新招标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损失。合同履约风险的控制,使得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保证了资金安全,法律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

篇9

关键词:招标采购;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对策

Abstract: bidding as an orderly market competition, transactions and norms selection of trading body, entered into a transaction contract proceedings consequences of their behavior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bidding, although onl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work of one, but it risks will affect the overall success of the project, at the bidding stage the bidding risk managemen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 is the basis of the success of the entire bidding process risk management key.Keywords: Bidding; risk management;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招标采购风险管理的概念

招标采购风险是指在招标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招标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和可能性。

招标过程事实上就是买卖双方的博弈过程,始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决策时相互影响和作用。对于招标方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投标方的信息掌握的不完全,其主要风险来自于投标方的行为,目前主要控制风险的手段是通过评标和签订采购合同来控制风险。另一方面,招标人的行为规范,意志和价值观不统一也是重要的风险,对此应从招标人的内部管理及办事程序上来控制风险。招标采购“项目”虽仅是项目全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之一,但它的风险会影响整体项目的成功,这也就是要进行招标采购风险管理的目的所在。

招标采购风险管理是对招标采购中有关环节上的外部或内部风险予以识别,并对其风险作出定性或者定量的衡量和评估,在此基础上探讨和研究风险规避、防范及应对措施,达到控制或减少各种意外损失,实现招标采购预期目标的活动。

二、招标采购风险的分类识别

(一)准备不足带来的风险

招标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往往与采购活动的绩效指标,如成本、采购周期或采购质量等息息相关。例如,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业主经常需要对所招标的标的物采购过程拟定时间进度安排,并安排必要的人力和时间去完成过程中的每个任务或工作单元。而在实施过程中,业主有时对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说达到一个工作时间节点所需要的努力没有充分预估,通常原因源于:业主对所招标的标的物缺乏明确的要求或规范业主对采购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生疏,缺乏应对经验;影响因素相互关联从而导致复杂程度高,完成的难度超过预期;业主对招标采购存在偏见,或对完成采购过于乐观。

这类风险产生的主要根源,可概括为业主对招标采购管理模糊不清。例如,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必须给出项目的招标范围,即明确采购的内容和供货(服务)范围。招标范围不明确,一方面造成投标人投标报价不准确,产生多报漏报现象;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投标人钻空子,在中标后引起合同争议,影响项目的后续进展。而招标后进行设计变更容易造成索赔或者诉讼。对于业主而言,这种变更风险往往造成投资额的增加,使项目的预算难以掌握和控制。对于投标人来说,也会感觉招标人不严肃,无所适从,对招标的严肃性产生质疑。

缺乏充足的信息支持或有效管理体系进行采购活动,势必导致这类风险产生,使得预期的采购进度与采购绩效无法顺利实现。

(二)业主方内部意见不同导致的风险

在很多项目,特别是大的项目中,业主方内部对某一项决定常常会有不同意见。即使业主方成员的本意都希望招标采购活动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但是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及专业水平不同,或者为了个人或小群体的利益,都可能引起采购过程中推诿与扯皮情况出现。

这类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情况:业主内部对招标采购活动的采购绩效认识不同;业主内部分工不明确,导致无人对延迟的采购进度负责;被分配任务方无能力按时完成所分配的任务;个人或小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而罔顾业主方的整体利益。

这类风险较之第一类由于准备不足带来的风险,有更大的危害性和隐蔽性,往往是随着采购过程的深入逐渐暴露出来。而事后进行亡羊补牢,需要业主方付出很高的代价。严重的情况,可能直接导致招标采购周期无限期拉长。

(三)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风险

2008年2月,国内媒体爆出一则新闻:“国内铁矿石价格飙涨,钢价一路全线追涨”。根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2008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由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CRVD)率先公布价格开局,当地时间2月18日晚间,巴西淡水河谷在其官方网站上确认2008年铁矿石基准价上涨65%。

自2003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年年上涨、岁岁翻新。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国内铁精粉已由663元/吨飙升至1238元/吨,涨幅高达87%,焦炭上涨79%,生铁上涨71%,废钢价格上涨50%。原材料的上涨,推动国内钢材产品全线追涨。自2003年以来,国际铁矿石每年海运贸易量近50%运到中国市场,且每年净增量达80%以上。中国市场的这一强大需求,为国际铁矿石巨头大幅抬高价格提供了最重要的注解。

这则新闻传递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采购方的业主而言,外部因素瞬息万变,这种变化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从招标采购的角度上看,虽然招标文件对投标价格在投标有效期内可以约定为固定价,从而规避招标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但是,由于存在上面分析的风险,一旦原定的采购进度延迟,承包商就无法按照原有投标价格供货,这时诸如原材料上涨等风险还是会导致业主采购成本激增。

篇10

招投标工程对于承包商来说风险很大,从决定响应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开始风险就产生了。在投标价格计算时有风险,价格高了不中标,丢项落项也不中标,一旦中标就可能有亏损的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存在着风险因素,有市场价格变化风险、设计风险、物资采购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等,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工程款、质量保证金如数收回,人员、施工机械安全撤回基地或转移到另一个工程现场,这个工程的风险才最终消失。因此,招投标工程必须做好风险控制,而工程招投标价格的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 财务控制

传统的会计记账式事后管理思想模式,使得现行的概预算制度一直只是重视承包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管理,而忽视整个项目的造价管理,不重视总体效果的最优化,没能把现代化管理思想即先预测、后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纳入到体系内。事后核算式的概预算管理制度不能防止和解决决策及设计阶段的失误、浪费和钓鱼工程,也不能防止和解决设备材料采购保管中的价格问题、质量问题及库存等问题。概预算管理离不开定额,甲乙双方都要以定额为基础开展工作,相互沟通、理解,离开这一标准尺度就无所适从,上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和仲裁机构也都以定额作为评判的标准,这是一种静态的投资控制。

招投标价格计算与概预算管理不同,工程招投标价格的计算事先就要考虑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考虑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价格的变化因素。要了解工程的地理条件和工程范围,要了解项目运行的全过程、项目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要研究折旧、技术措施、临时设施的摊销、风险分析。还要与采用的施工方案、标准规范、选用的施工机械、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等相结合对投标价格进行分析,作出财务决策,这是一种微观管理。因此,应将“控制”立足于事前,在投标报价时就要主动地采取财务决策,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控制工程造价,保证中标和赢利。

2. 合同价格形式控制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签定合同不仅仅是种经济业务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法律行为,是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来管理经济的一种措施。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招投标不仅仅是一个定价的问题,而是要把设计文件、合同条件、文本管理和招标、投标都结合起来。不仅要算准价格,还要报出合理的有竞争性的标书价格。工程招投标结束以后,通过招投标所形成的价格,要通过合同价格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合同管理实现对招投标价格的有效控制。

3. 实施限额设计

对于一个工程来说,在其投资建设期涉及到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管理三个方面。工程投资效益的好坏,工程造价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是设计。工程设计阶段是形成工程价格的首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节约投资的机会多、金额大、付出的代价小。工程质量、建设周期、项目功能、项目寿命和项目投资回报率等都在设计阶段以技术和投资费用的形式表现出来。目前的概预算管理往往只重视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而忽视设计阶段和物资采购阶段的造价管理,出现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在工程招投标机制下,工程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技术决定经济,经济制约技术。因此,要做好工程招投标价格的有效控制必须实行限额设计,即实现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深度、工程数量与投资额等各个方面的有效控制。

4.工程索赔及风险控制

工程招投标价格控制的另一个特点是工程索赔管理。索赔是法律和合同赋予的正当权利,我们应当树立起索赔意识,重视索赔、善于索赔,建立健全索赔管理机制。目前的概预算管理制度中结算常采用预算加设计变更加签证的做法,是一种事后算账的做法,而招投标工程中价格要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设计变更、超合同范围的工作量、不可预见费、不可抗力以及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则要通过索赔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招投标工程的索赔有其独特的规律,是一种先算账后干活,算好帐再干活或边算账边干活的动态控制方法。要求承包商具有很强的经营意识,从合同的缔结直致履行完毕,始终追求扩大经济效益这一根本目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承包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等到亏损了再来想办法,而是要把索赔当作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事件发生前就考虑应采取的措施,走在时间的前面,积极主动地研究利用和控制风险的办法。在索赔时效内,按照索赔程序,依照可靠的证据,提出索赔理由和索赔内容,编报索赔文件。

5. 物资采购及使用控制

目前,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计算主材费时普遍采用的计算依据是当地建委编制的《XXX地区XXXX年材料预算价格本》,实际供应价与价格本中的价格之差,在结算时找补。这种管理方法不能控制采购渠道、采购价格,不能做到事前的成本控制,使工程投资无法控制,工程结算价往往超过概预算价格或招投标合同价格。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采购物质,都要在投标报价或合同规定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范围内实行限额采购,努力降低设备材料费。比如,实行比价采购管理,要货比三家,采购价不能高于预算价、成本价;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内部采购审核制度,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审核权三权分立,等等,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物资采购及使用控制。

6.总结

工程招投标对招标人和投标人双方都存在很大风险,招标人一旦选错投标人,就有可能造成工期延误、投资加大等风险;同样,投标人从响应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时就开始产生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双方来说,一直存在风险因素,即设计风险、市场价格变化风险、物资采购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等。由此,招投标工程必须做好风险控制,而其中工程早投标价格的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在研究工程招投标价格机制形成的基础上,对工程价格的有效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主要通过财务控制、合同价格形式控制、限额设计控制、工程索赔与风险控制以及物资采购和使用控制等几个手段,结合案例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控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工程项目的功能与价值进行优化组合,达到功能最大状态下的造价最小化。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确定价值工程在工程招投标价格控制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武振、刘应宗. 新型建筑工程价格形成方式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51~53

篇11

关键词:高校招标采购;廉政风险;制度建设;制度笼子

在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背后,应该意识到,高校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机构,本应是一片净土,但近年来各种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呈现多发的态势,正在玷污这一片净土。以北京市为例,2008~2012年,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教育领域职务犯罪案件68件97人。教育领域“七大关口”(高等教育领域招生录取、基建项目、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校办企业、学术诚信)中,物资采购在高校违纪案例中位居第二,物资采购领域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已然成为重点防控之一。

规范权力的运行作为反腐败工作的核心之一,重点不是用什么规范,而是怎么规范的问题。某省原副省长在因腐败问题落马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可以看出形同“牛栏”般的粗陋制度并不能管住腐败分子这样的“滑猫”,导致了制度形同虚设,腐败案件频发。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做了很好的诠释,“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本文认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从无到有是基础,制度管用是必要条件,强化执行是保障,现阶段防控廉政风险应主要从后两方面着眼,构建结构合理的制度笼子。就高校的招标采购领域来看,现阶段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基本解决了“制度有无”的问题,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些制度根基不够牢固,内容不够科学缜密,不能刚性规范权力的运行,未形成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给腐败的滋生预留了空间。

1 高校招标采购过程中廉政风险的表象

近年来,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不断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物资采购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为了降低成本、规避风险,普遍引入了招标机制,出台了各种关于招标采购的相关制度,并且纪检监察部门不同程度地参与各项工程项目和设备采购的招标活动,规范、监督招标制度的执行。高校的招标采购流程具有流程长、涉及面广、目标多维等特点,随之对应的风险点繁多,怎样利用制度防控廉政风险,让制度更具刚性,克服纪检监察工作“两张皮”(廉政制度建设和重点监控部门的业务管理制度脱节,离开业务管理规范空谈制定廉政规范)现象的发生,已成为高校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课题。

从高校招标采购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招标采购的需求确定、方式选择、业务、专家评审、合同签订及履约验收等关键工作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廉政风险。

1.1 采购需求的确定

当校内采购方提出需求意向时,有的供货商得知需求信息后,通过赠送礼品、组织外出考察参观、宴请等方式向采购方进行需求诱导,使采购人提出的采购需求、技术参数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排他性。采购人因对采购项目认识不充分,加之专业认知不足,前期调研论证不够充分,直接委托供应商编制技术需求等。这些做法,最终达到了直接或间接选定意向供应商的目的。

1.2 采购方式的选择

在采购过程中,有的采购者为了让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供应商入围,恶意分包、拆包,将采购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正常的采购方式;另有采购者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由,申请更改招标方式,或者通过洽商的方式肆意追加采购支出。

1.3 招标业务

招标业务在现阶段是高校招标采购的主要方式之一,有些招标公司为了维系自身利益,在编制招标文件、制定评标办法等环节违规操作,私自沟通供应商甚至专家,从而给采购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1.4 专家评审

大多数专家来自财政部门的专家库,虽然专家总数较多,但是单一地区、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较为集中,人数不多。工作中发现,专家评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专家被供应商利诱,违反职业操守,评标时带有倾向性意见;一些校方的规定,允许派校方专家参与评标,但选派较为随意,经常指派与项目有直接关系的专家参与评标,表面上可以对项目进行客观评审,选出最适合的预中标商,但是校方专家的评审意见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评审的最终结果,增加了廉政风险。

1.5 合同签订及履约验收

评标工作完成后,有的采购人不满意中标结果,千方百计以技术指标不达标、中标方信誉不达标、与前期项目不能接轨等理由拒绝与中标方签订合同,或者百般为难中标方,“逼退”中标商,让自己认为“合理”的供应商入围;有的中标商擅自与采购人洽商,增加或减少项目的条款,提高洽商金额,不按照招标文件签订合同;有的中标方与采购人串通合谋,不按规定进行验收,虚报技术指标和数量等。

2 高校招标采购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高校招标采购领域的制度建设上看,上位立法主要来源于国家的立法、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以及部委的行政规章,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作为地方性的法规,以北京市为例,对于招标采购的管理规定,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发改委等根据各自职能分别出台相关规定,包括《北京市政府采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资格预审评审办法编制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资格预审办法》《北京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定》《北京市评标专家库专家管理细则》等。各高校为规范管理学校招标采购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目的在于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学校招标采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但是在相关制度规定运行中,一些制度规定流于形式,不能实现分权、确权,还有些制度虽然制定规范、严谨,但是执行起来缺乏刚性,没有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工作机制,为权力寻租从而滋生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笔者认为高校招标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方面:

2.1 立法层面不规范

以招标管理办法为例,大多数高校在制定总则时,过于笼统,只说明了执行办法中依据的上位法和既定的目标。没有明确该文的适用范围、适用原则、立项规则、招标监察等。这样的做法势必会使制度笼子的根基不够扎实,权力的运行处于“亚健康”状态。

2.2 组织机构不明确

有的招标管理办法在机构设置上,只规定牵头单位和协调小组,对职责进行了简单的表述。许多高校的招标采购分别由负责工程项目的基建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部门以及后勤集团等分头采购,招标主体多元,招标制度各家自成体系,权力具有扩张性,筑牢的制度笼子,必须合理配置权力,有效分解权力,严格界定权力。

2.3 具体操作性不强

一些高校的招标管理办法中,只是在操作流程上有宏观描述,例如:负责采购项目论证的校内专家组成方式、校内委派评标专家的原则、机构的选择等都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以致于招标采购各个环节中出现大量的廉政风险,也就是关键的廉政风险点。一个切实管用的笼子,要有稳固的框架,结构要科学合理,既不能牛栏关猫,又不可僵化权力,束手束脚。

2.4 执行缺乏透明和刚性

制度笼子的价值在于透明,避免暗箱操作。在大多招标采购制度中,只在总则中描述了招标采购业务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至于以什么方式遵循,少有指导性的规范,更未强调“制度+科技”的形式和利用信息化技术反腐的重要性,制度的刚性化执行难以得到保障。

2.5 未能与时俱进

笔者通过走访一些高校发现,有的招标管理制度从21世纪初一直沿用至今,即便修改也是微调而已。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导致腐败行为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制度为权力的寻租行为提供了机会,而完善制度,势必使某些权力寻租者“削权”“断财”,导致了制度在与时俱进时各方呼声较多,阻力较大。

3 完善招标采购制度笼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是针对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的重点要求,作为廉政风险防控重点领域,高校招标制度要在制度的根基上下功夫,更要关注制度的结构、环境和保障。

3.1 稳固制度笼子根基

稳固制度笼子根基,首先要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及滥用,科学合理配置权力,有效分解权力,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原则科学分解权力,对关键岗位的权力分解细化,实现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不同环节相互制约的局面。

各校应根据自身机构设置和工作流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上位法作为招标采购领域的基本法,起到规范招标行为的奠基作用,因地制宜地完善招标制度建设,使招标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招标活动有法可循,同时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原则,立项规则及配套的执行、监督办法等内容,确立立项权、招标权、评标权、委托权、监督权、验收权等权力结构,优化权力结构,保证权力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3.2 优化制度笼子结构

目前制度建设基本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规范权力初见成效,但制度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制度是否管用。由于制度设计得不合理、脱离实际、缺乏配套制度,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从而造成了可操作性不强或执行不力,未能有效防控廉政风险。一个设计合理的笼子,应当稳固坚韧,拥有科学的结构,不能漏洞百出,也不可僵化权力的运行。

招标采购工作具有流程长、涉及面广、目标多维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度建设应该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在重视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具体制度的实施,加快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设。例如在招标采购制度的基础上,招标采购实施层面制定各部门程序性制度,规定业务流程各环节的负责人和权限等;招标采购操作层面制定规范性制度,如《招标采购论证办法》《招标采购机构遴选办法》《校内专家选派办法》等,另外招标采购监督层面除监督办法以外,还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的效果。各种制度相互联系、彼此衔接、相互补充,形成有机的闭环效应,“笼子”才能关紧、关牢。

3.3 “照透”制度的笼子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前提是制度的笼子要透明,才能避免权力的暗箱操作。笼子透明体现在权力事项的公开化,如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一方面,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确保权力运行公正、客观、透明,运行轨迹可追溯;另一方面,通过严谨的程序设置,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规范权力运行及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方面发挥出强大功能。

笔者认为,“照透”制度的笼子,正是信息化防控廉政风险的形象比喻。做好高校招标采购的信息化防控廉政风险应体现在以下两个工作层面:一是在高校招标采购工作中通过分析业务流程,确认风险点和划分风险等级,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业务系统,将业务流程信息化、公开化,充分去除“人为”因素,避免跨级、越权行使权力和“暗箱操作”,刚性化执行制度。此外,记录权力运行的全程轨迹,达到权力运行可追溯。二是在招标采购业务系统的基础上搭建监察平台,把风险点转化为监察点嵌入监察平台,对招标采购中各项权力运行流程进行监督,通过设置条件,判别业务工作的时效性或对不符合要求的业务流程进行监测预警,及时防控廉政风险。

3.4 给制度笼子“过电”

要切实管好、管住权力,必须加强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惩治,给制度笼子“过电”,加强责任追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

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与国有资产管理、基建、后勤工作的有机结合,提高科学化监督水平,对关键环节严格把控,例如采购立项、论证、预算编制、专家抽取等环节,严肃责任追究。同时,增强追究、惩治的及时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实时性,对反映出的问题快速处理并及时纠正,同时建立招标工作相应廉洁诚信档案,与机构遴选、绩效考核、干部选拔等工作挂钩。加强责任追究,让有腐败萌芽的人不敢腐,让敢于出笼的人得不偿失,使人人敬畏制度,将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笼中。

参考文献

[1] 池强.教育领域职务犯罪预防与警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 王涛.采购三化变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落实“三个体系”的报告[R].北京:首都教育廉政研究中心,2013.

篇12

[关键词] 招投标; 风险防范; 初探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影响着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运作和生活。招投标的范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到某幼儿园教室配备的课桌椅和小朋友们每天的午餐和玩具,大到国家为建设某个核电站工程举行的国际性招投标活动。招投标的结果同样跟社会中的每一个企业和个人息息相关,它总是在不经意的过程中影响着人们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招投标已经成为社会公平交易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招投标中的风险与信用管理

国家为了保障和规范招投标的活动也出台了很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2000年元月开始就正式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也都配套了很多跟招投标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从项目的分门别类,到招投标各流程环节的程序规范,招投标代理人资格管理、专家库管理等门类相当齐全,措施相当详尽。但是事实上招投标在实际操作当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当中,主要是如何防范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和制度风险的问题。

1.1招投标中的风险

风险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起作用的不确定性”,它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影响一个或者多个目标。风险并不是存在于真空当中,因此我们需要定义什么“处于风险之中”,也就是说,如果风险发生的话,什么目标将受到影响。招投标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损害“公平、公正、公开”基本原则的事件那肯定就是由于某些人追求某种不道德的目标而产生的,所以就产生了风险,而这种风险必然会带来各种社会成本的增加,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防范风险是首要任务。

1.2信用管理

所谓信用管理,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信用管理就是提供信用的一方利用管理学的方法来解决信用交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信用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并用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性地处理风险。

2建立招投标风险防范体系

按照国际惯例,政府采购总量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15%,以此衡量,未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呈现逐年快速递增的发展势头。但是,作为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员编制紧缺与日趋繁重的政府采购业务之间的矛盾,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与效率低下的矛盾,透明度要求高与信息披露手段相对落后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由于招投标过程中,涉及的关系人众多,其中包括采购人、采购代理人、投标人甚至是产品供应商和采购人的上级主管部门等。巨大的市场很容易产生腐败行为。要防范腐败行为的产生,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工作。

2.1加强道德培养,从源头控制风险

本文将招投标当中出现的风险分为道德风险和制度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道德教育,从生活点滴开始,培养一个人为社会公开公正和社会正义奋斗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创造一个保障社会中不同经济主体的公开公正交易活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我们可以从道德的基本涵义出发,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程比较广泛,形成共识。道德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作为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

再完善的体系也是由人来制定操作的,一个缺乏道德准则的管理体系是极其危险的,即使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招投标管理法律法规,制定一整套完整的流程标准,那也要依靠人来实践和实施。因此,控制道德风险是第一位的,防范制度风险是对道德风险的强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2.2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技术,用制度控制风险

从制度上防范风险是重要手段之一。《招投标法》第五条当中指出,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也预先提出了这些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用制度建设来防范风险。

2.2.1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

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招投标各个环节参与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系统,包括采购人、投标人和采购代理人、采购专家库成员,甚至是涉及采购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的关系人。他们都可能是受到一个招投标环节活动影响的关键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需要全社会来参与,在各个专业各个环节当中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给企业打下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这个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信用体系的建立要能够起到长效的威慑作用。谈到这里,笔者想起了两件事情:

一是2009年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份资料,是有关某市取消某几位市级政府采购专家的评审专家资格的文件,其中有的还是业界知名的退休专家,取消资格的原因主要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违规行为。这样的下场不仅使他们失去了用几十年工作中积累的专业知识继续为社会贡献的可能,更重要是的将他们自己的社会信用丧失殆尽。如此严厉的措施,是让人拍手称快的事。这个事情说明了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必须有制度的保证,但是更重要的是行之有效的执行,杀鸡儆猴有的时候能起到很大的效用。

转贴于

第二件事情是笔者2009年4月份到美国联邦政府交通运输部的一个西部办公室参访考察有关危险货物运输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在跟对方探讨货物运输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有关运输方面的行政许可问题以及由谁盖章的事情时,对方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盖章,因为他们对货物供应链的全过程采取一种全程跟踪、信息报告的原则,所有的供应链参与人都必须如实报告货物在他们手中的状态、发生的或者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以确保下一环节的人能及时准确地预防和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某一环节的参与人漏报和瞒报,他将面临灭顶之灾,企业被关闭的唯一选项,而责任人的信用记录将被烙上一个不诚信的烙印。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还是相当欠缺。值得欣喜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的重要性,除了出台各种专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信用制度并且在其他各个方面予以不断强化。

2.2建立有效的招投标内部控制流程与制度

“好的结构可以使魔鬼变成天使,不好的结构可以使天使变成魔鬼”,要防范招投标工作中的各种风险,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在容易滋生腐败的采购领域需要构建合理健全的流程管控措施。分析各类采购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内外勾结的泄密,供应商的串标是招投标制度防范的重点。

控制吃回扣,靠人管人不管用;要从源头控制;要把大权化成小权控制;要用规则法律控制;要让人自己控制自己。只有利用上述思想与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将“魔鬼”控制住。下面举厦门一个招标公司的内部控制流程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一个招标项目基本可以分为标书制作、标书出售、专家抽取、保证金收取、评标和资料归档等6个步骤,如果项目由一个人全权负责,那么非常容易滋生腐败情况,因此公司运作过程中,实行6个岗位分离,标书制作人不能主持评标工作,但可以负责合同的签订工作。纸质标书出售前必须情况严格保密,参与投标的供应商名称与数量也要严格保密,防止串标;同时公司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下,开放标书的自由下载,这样可以吸引众多的潜在投标人。经验表明,在多于4家投标人参与并且互不知道对手的情况下,供应商之间的串标较难实现。在缴交保证金阶段,与银行签订协议,要求他们对缴交保证金的投标人予以保密。设立专人负责资料封存与归档,做好交接记录。同时,这6个岗位可以按照功能划分给不同的部门管理,以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样就把“魔鬼”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因此相应招投标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也最低。由于规范运作,该公司成为厦门市营业额最大的一家招标公司。

2.3利用新技术新模式降低招投标风险

一般的采购网只发布采购信息和公布中标结果,采购过程并不在网上显示。和其他的采购网站不同,珠海政府网上采购中心,不仅仅是普通的采购信息发布平台,而是一个完整的采购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采购的所有操作。采购单位和厂商的所有交易过程都完全透明化。和其他采购网站相比较,珠海政府网上采购中心显然多了许多“料”:这里不仅有买方所需商品的型号、数量,还有参考价,即买方心目中的理想价。并且还声明,投标单价超过参考单价视为无效,还公开参考品牌、技术性能、经手人的姓名、联络电话、投标开始时间、投标截止时间。如果是供应商,还可看到财政预算价。最重要的是预中标公告,不仅中标单位、中标价格、中标理由、投标时间都一目了然,落标者的出价和投标时间也同时在网上公示,在规定时间无异议,便自动生成中标结果通知书。这一方式实现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另外在系统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除公共系统平台搭建外,珠海市政府、财政、监察、审计和机关事务管理局还联合发文要求全市镇、街道办以上各行政事业单位一定实现上网采购,促使平台实现应用。再加上培训到位,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珠海市政府采购网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功效。据统计,从2002年8月到目前为止,通过政府网上采购平台已经实现了采购14.2亿元,资金节省率为12.8%,节余资金1.8亿元。

通过网络监督、政府监管将整个招投标全过程置身于网络这个“玻璃盒”之中,所有采购程序环节均被在线监控,采购流程对全社会公开,最终实现从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并在严厉监管下执行。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其实也是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从而有效降低招投标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进. 信用管理基础教程[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篇13

[关键词] 招投标; 风险防范; 初探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影响着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运作和生活。招投标的范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到某幼儿园教室配备的课桌椅和小朋友们每天的午餐和玩具,大到国家为建设某个核电站工程举行的国际性招投标活动。招投标的结果同样跟社会中的每一个企业和个人息息相关,它总是在不经意的过程中影响着人们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招投标已经成为社会公平交易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招投标中的风险与信用管理

国家为了保障和规范招投标的活动也出台了很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2000年元月开始就正式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也都配套了很多跟招投标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从项目的分门别类,到招投标各流程环节的程序规范,招投标人资格管理、专家库管理等门类相当齐全,措施相当详尽。但是事实上招投标在实际操作当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当中,主要是如何防范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和制度风险的问题。

1.1招投标中的风险

风险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起作用的不确定性”,它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影响一个或者多个目标。风险并不是存在于真空当中,因此我们需要定义什么“处于风险之中”,也就是说,如果风险发生的话,什么目标将受到影响。招投标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损害“公平、公正、公开”基本原则的事件那肯定就是由于某些人追求某种不道德的目标而产生的,所以就产生了风险,而这种风险必然会带来各种社会成本的增加,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防范风险是首要任务。

1.2信用管理

所谓信用管理,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信用管理就是提供信用的一方利用管理学的方法来解决信用交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信用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并用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性地处理风险。

2建立招投标风险防范体系

按照国际惯例,政府采购总量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15%,以此衡量,未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呈现逐年快速递增的发展势头。但是,作为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员编制紧缺与日趋繁重的政府采购业务之间的矛盾,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与效率低下的矛盾,透明度要求高与信息披露手段相对落后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由于招投标过程中,涉及的关系人众多,其中包括采购人、采购人、投标人甚至是产品供应商和采购人的上级主管部门等。巨大的市场很容易产生腐败行为。要防范腐败行为的产生,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工作。

2.1加强道德培养,从源头控制风险

本文将招投标当中出现的风险分为道德风险和制度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道德教育,从生活点滴开始,培养一个人为社会公开公正和社会正义奋斗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创造一个保障社会中不同经济主体的公开公正交易活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我们可以从道德的基本涵义出发,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程比较广泛,形成共识。道德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作为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

再完善的体系也是由人来制定操作的,一个缺乏道德准则的管理体系是极其危险的,即使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招投标管理法律法规,制定一整套完整的流程标准,那也要依靠人来实践和实施。因此,控制道德风险是第一位的,防范制度风险是对道德风险的强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2.2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技术,用制度控制风险

从制度上防范风险是重要手段之一。《招投标法》第五条当中指出,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也预先提出了这些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用制度建设来防范风险。

2.2.1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

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招投标各个环节参与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系统,包括采购人、投标人和采购人、采购专家库成员,甚至是涉及采购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的关系人。他们都可能是受到一个招投标环节活动影响的关键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需要全社会来参与,在各个专业各个环节当中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给企业打下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这个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信用体系的建立要能够起到长效的威慑作用。谈到这里,笔者想起了两件事情:

一是2009年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份资料,是有关某市取消某几位市级政府采购专家的评审专家资格的文件,其中有的还是业界知名的退休专家,取消资格的原因主要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违规行为。这样的下场不仅使他们失去了用几十年工作中积累的专业知识继续为社会贡献的可能,更重要是的将他们自己的社会信用丧失殆尽。如此严厉的措施,是让人拍手称快的事。这个事情说明了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必须有制度的保证,但是更重要的是行之有效的执行,杀鸡儆猴有的时候能起到很大的效用。

第二件事情是笔者2009年4月份到美国联邦政府交通运输部的一个西部办公室参访考察有关危险货物运输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在跟对方探讨货物运输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有关运输方面的行政许可问题以及由谁盖章的事情时,对方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盖章,因为他们对货物供应链的全过程采取一种全程跟踪、信息报告的原则,所有的供应链参与人都必须如实报告货物在他们手中的状态、发生的或者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以确保下一环节的人能及时准确地预防和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某一环节的参与人漏报和瞒报,他将面临灭顶之灾,企业被关闭的唯一选项,而责任人的信用记录将被烙上一个不诚信的烙印。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还是相当欠缺。值得欣喜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的重要性,除了出台各种专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信用制度并且在其他各个方面予以不断强化。

2.2建立有效的招投标内部控制流程与制度

“好的结构可以使魔鬼变成天使,不好的结构可以使天使变成魔鬼”,要防范招投标工作中的各种风险,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在容易滋生腐败的采购领域需要构建合理健全的流程管控措施。分析各类采购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内外勾结的泄密,供应商的串标是招投标制度防范的重点。

控制吃回扣,靠人管人不管用;要从源头控制;要把大权化成小权控制;要用规则法律控制;要让人自己控制自己。只有利用上述思想与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将“魔鬼”控制住。下面举厦门一个招标公司的内部控制流程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一个招标项目基本可以分为标书制作、标书出售、专家抽取、保证金收取、评标和资料归档等6个步骤,如果项目由一个人全权负责,那么非常容易滋生腐败情况,因此公司运作过程中,实行6个岗位分离,标书制作人不能主持评标工作,但可以负责合同的签订工作。纸质标书出售前必须情况严格保密,参与投标的供应商名称与数量也要严格保密,防止串标;同时公司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下,开放标书的自由下载,这样可以吸引众多的潜在投标人。经验表明,在多于4家投标人参与并且互不知道对手的情况下,供应商之间的串标较难实现。在缴交保证金阶段,与银行签订协议,要求他们对缴交保证金的投标人予以保密。设立专人负责资料封存与归档,做好交接记录。同时,这6个岗位可以按照功能划分给不同的部门管理,以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样就把“魔鬼”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因此相应招投标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也最低。由于规范运作,该公司成为厦门市营业额最大的一家招标公司。

2.3利用新技术新模式降低招投标风险

一般的采购网只采购信息和公布中标结果,采购过程并不在网上显示。和其他的采购网站不同,珠海政府网上采购中心,不仅仅是普通的采购信息平台,而是一个完整的采购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采购的所有操作。采购单位和厂商的所有交易过程都完全透明化。和其他采购网站相比较,珠海政府网上采购中心显然多了许多“料”:这里不仅有买方所需商品的型号、数量,还有参考价,即买方心目中的理想价。并且还声明,投标单价超过参考单价视为无效,还公开参考品牌、技术性能、经手人的姓名、联络电话、投标开始时间、投标截止时间。如果是供应商,还可看到财政预算价。最重要的是预中标公告,不仅中标单位、中标价格、中标理由、投标时间都一目了然,落标者的出价和投标时间也同时在网上公示,在规定时间无异议,便自动生成中标结果通知书。这一方式实现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另外在系统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除公共系统平台搭建外,珠海市政府、财政、监察、审计和机关事务管理局还联合发文要求全市镇、街道办以上各行政事业单位一定实现上网采购,促使平台实现应用。再加上培训到位,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珠海市政府采购网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功效。据统计,从2002年8月到目前为止,通过政府网上采购平台已经实现了采购14.2亿元,资金节省率为12.8%,节余资金1.8亿元。

通过网络监督、政府监管将整个招投标全过程置身于网络这个“玻璃盒”之中,所有采购程序环节均被在线监控,采购流程对全社会公开,最终实现从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并在严厉监管下执行。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其实也是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从而有效降低招投标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进. 信用管理基础教程[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篇14

[关键词]招投标;风险防范;初探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影响着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运作和生活。招投标的范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到某幼儿园教室配备的课桌椅和小朋友们每天的午餐和玩具,大到国家为建设某个核电站工程举行的国际性招投标活动。招投标的结果同样跟社会中的每一个企业和个人息息相关,它总是在不经意的过程中影响着人们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招投标已经成为社会公平交易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招投标中的风险与信用管理

国家为了保障和规范招投标的活动也出台了很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2000年元月开始就正式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也都配套了很多跟招投标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从项目的分门别类,到招投标各流程环节的程序规范,招投标人资格管理、专家库管理等门类相当齐全,措施相当详尽。但是事实上招投标在实际操作当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当中,主要是如何防范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和制度风险的问题。

1.1招投标中的风险

风险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起作用的不确定性”,它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影响一个或者多个目标。风险并不是存在于真空当中,因此我们需要定义什么“处于风险之中”,也就是说,如果风险发生的话,什么目标将受到影响。招投标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损害“公平、公正、公开”基本原则的事件那肯定就是由于某些人追求某种不道德的目标而产生的,所以就产生了风险,而这种风险必然会带来各种社会成本的增加,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防范风险是首要任务。

1.2信用管理

所谓信用管理,就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信用管理就是提供信用的一方利用管理学的方法来解决信用交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信用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并用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性地处理风险。

2建立招投标风险防范体系

按照国际惯例,政府采购总量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15%,以此衡量,未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呈现逐年快速递增的发展势头。但是,作为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员编制紧缺与日趋繁重的政府采购业务之间的矛盾,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与效率低下的矛盾,透明度要求高与信息披露手段相对落后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由于招投标过程中,涉及的关系人众多,其中包括采购人、采购人、投标人甚至是产品供应商和采购人的上级主管部门等。巨大的市场很容易产生腐败行为。要防范腐败行为的产生,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工作。

2.1加强道德培养,从源头控制风险

本文将招投标当中出现的风险分为道德风险和制度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道德教育,从生活点滴开始,培养一个人为社会公开公正和社会正义奋斗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创造一个保障社会中不同经济主体的公开公正交易活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我们可以从道德的基本涵义出发,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程比较广泛,形成共识。道德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作为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

再完善的体系也是由人来制定操作的,一个缺乏道德准则的管理体系是极其危险的,即使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招投标管理法律法规,制定一整套完整的流程标准,那也要依靠人来实践和实施。因此,控制道德风险是第一位的,防范制度风险是对道德风险的强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2.2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技术,用制度控制风险

从制度上防范风险是重要手段之一。《招投标法》第五条当中指出,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也预先提出了这些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用制度建设来防范风险。

2.2.1建立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

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招投标各个环节参与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系统,包括采购人、投标人和采购人、采购专家库成员,甚至是涉及采购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的关系人。他们都可能是受到一个招投标环节活动影响的关键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需要全社会来参与,在各个专业各个环节当中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给企业打下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这个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信用体系的建立要能够起到长效的威慑作用。谈到这里,笔者想起了两件事情:

一是2009年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份资料,是有关某市取消某几位市级政府采购专家的评审专家资格的文件,其中有的还是业界知名的退休专家,取消资格的原因主要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违规行为。这样的下场不仅使他们失去了用几十年工作中积累的专业知识继续为社会贡献的可能,更重要是的将他们自己的社会信用丧失殆尽。如此严厉的措施,是让人拍手称快的事。这个事情说明了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必须有制度的保证,但是更重要的是行之有效的执行,杀鸡儆猴有的时候能起到很大的效用。

第二件事情是笔者2009年4月份到美国联邦政府交通运输部的一个西部办公室参访考察有关危险货物运输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在跟对方探讨货物运输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有关运输方面的行政许可问题以及由谁盖章的事情时,对方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盖章,因为他们对货物供应链的全过程采取一种全程跟踪、信息报告的原则,所有的供应链参与人都必须如实报告货物在他们手中的状态、发生的或者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以确保下一环节的人能及时准确地预防和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某一环节的参与人漏报和瞒报,他将面临灭顶之灾,企业被关闭的唯一选项,而责任人的信用记录将被烙上一个不诚信的烙印。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还是相当欠缺。值得欣喜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的重要性,除了出台各种专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信用制度并且在其他各个方面予以不断强化。

2.2建立有效的招投标内部控制流程与制度

“好的结构可以使魔鬼变成天使,不好的结构可以使天使变成魔鬼”,要防范招投标工作中的各种风险,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在容易滋生腐败的采购领域需要构建合理健全的流程管控措施。分析各类采购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内外勾结的泄密,供应商的串标是招投标制度防范的重点。

控制吃回扣,靠人管人不管用;要从源头控制;要把大权化成小权控制;要用规则法律控制;要让人自己控制自己。只有利用上述思想与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将“魔鬼”控制住。下面举厦门一个招标公司的内部控制流程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一个招标项目基本可以分为标书制作、标书出售、专家抽取、保证金收取、评标和资料归档等6个步骤,如果项目由一个人全权负责,那么非常容易滋生腐败情况,因此公司运作过程中,实行6个岗位分离,标书制作人不能主持评标工作,但可以负责合同的签订工作。纸质标书出售前必须情况严格保密,参与投标的供应商名称与数量也要严格保密,防止串标;同时公司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下,开放标书的自由下载,这样可以吸引众多的潜在投标人。经验表明,在多于4家投标人参与并且互不知道对手的情况下,供应商之间的串标较难实现。在缴交保证金阶段,与银行签订协议,要求他们对缴交保证金的投标人予以保密。设立专人负责资料封存与归档,做好交接记录。同时,这6个岗位可以按照功能划分给不同的部门管理,以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样就把“魔鬼”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因此相应招投标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也最低。由于规范运作,该公司成为厦门市营业额最大的一家招标公司。

2.3利用新技术新模式降低招投标风险

一般的采购网只采购信息和公布中标结果,采购过程并不在网上显示。和其他的采购网站不同,珠海政府网上采购中心,不仅仅是普通的采购信息平台,而是一个完整的采购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采购的所有操作。采购单位和厂商的所有交易过程都完全透明化。和其他采购网站相比较,珠海政府网上采购中心显然多了许多“料”:这里不仅有买方所需商品的型号、数量,还有参考价,即买方心目中的理想价。并且还声明,投标单价超过参考单价视为无效,还公开参考品牌、技术性能、经手人的姓名、联络电话、投标开始时间、投标截止时间。如果是供应商,还可看到财政预算价。最重要的是预中标公告,不仅中标单位、中标价格、中标理由、投标时间都一目了然,落标者的出价和投标时间也同时在网上公示,在规定时间无异议,便自动生成中标结果通知书。这一方式实现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另外在系统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除公共系统平台搭建外,珠海市政府、财政、监察、审计和机关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