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状况范文

经济发展状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4: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发展状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发展状况

篇1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状况

房地产经济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市场需求令房地产事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宏观经济策略的不确定性也映射出房地产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弊端问题。主体体现为,对生态环境没有进行良好保护,对于资源的利用分配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且构建的基础金融体系包含一定不完善性。一些开发单位为了最大化追求效益目标,令建设工程建筑过于密集,容积率水平较高,形成了钢筋混凝土构成的“丛林”景观。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本来就欠缺良好的绿色空间,令市区逐步蓄积的污染无法快速向四周扩散,城市空气质量则每况愈下。倘若人们再长期生活在密集分布的建筑环境中,将更加感到紧张压抑,无法舒缓心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一些房地产项目在快速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的渗透,无法创建内涵气质、体现人文特点、乡土特征的优质精品建筑。加之开发方无法注重对社区环境的良好建设与保护,而是过分注重安居,忽视了乐居建设,令居民欠缺良好的公共活动场所与绿地空间,无法令其放松身心、自由的亲近自然。当前,我国较多房地产注重粗放型管理,其效益目标的增长则主体靠土地、水资源以及能源的过度消耗,对于空间资源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房地产金融领域在我国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阶段,然而其仍需促进信贷整体结构的继续优化调整,应由重视开发贷款逐步向消费信贷扩充更新,并应拓宽房地产资金来源,提升贷款资产合理流动性,扩充二级金融市场的发展建设。

二、房地产经济建设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经济建设发展,在未来会持续保持投资增长趋势,但其幅度将会有所回落。导致这一现象的成因在于我国宏观政策的良好调控。同时我国在今后的几年时间中,将继续调控投资增长。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则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股票上市手段基础上,还会涵盖企业债券发行、开发商及购房业主合伙入股建设等方式。同时还可基于资本市场,继续促进金融产品的优化创新。基于宏观政策方针的有效调控,我国房地产行业经济适用住房将持续发挥效用。其主体改革发展目标在于促进住房供应与分配的合理商业化,并实现良好的社会化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策略方针的实施正是基于特定条件,为合理实现该目标应用的措施。

1.房地产开发发展

房地产开发阶段中,其土地市场将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且建设用地总量的提升管控将更为严格。我国对于地方政府单位的应用土地以及管理工作应提升监管力度,做好预审管控,并有效抑制利用土地低价策略进行的招商引资发展行为。另外应有目的性抑制空置商品房的不良现象,应对其同销售商品房不断提升的价格矛盾问题做好有效处置。在一般竞争市场发展中,价格机制体现的作用为,一旦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将令产品形成较多的积压,这时厂商便会采用降价策略应对。而当产品供应无法满足需求时,厂商便会令产品价格提升。然而当前房地产发展的状况为,产品空置现象同价格提升一同存在。导致该矛盾现象的成因在于,一些地方在分配土地阶段中包含违规黑箱操作现象,势必为特定开发房地产项目区域范畴增加了较多进入壁垒。一些有一定发展实力的单位则无法实现健康良好的成长。同时一些小规模、运作不规范的企业却能够依据特殊关系实现生存发展。为此,我们应创建良好的管控机制,制定法律规范,加强政策宣传,做好资质审核,严格杜绝违规操作现象。

2.房地产销售经营发展

房地产在销售经营阶段中,其价格水平将会持续上涨。由需求层面审视,当前对其产生变动影响的成因主要包括,我国上调银行贷款与存款利率,对二次购房行为进行调控,并抑制投机购房,做好拆迁建设规模的良好控制等。当前,我国居住水平仍然呈现出平均较低的特征,市场住房刚性需求较大。房地产市场则形成了首次购房以及改善购房需求为主体的发展环境,因此通过利率上调以及管控投机与二次购房行为,则无法对根本需求量形成显著影响。而在调控拆迁规模阶段中,虽然可影响需求状况,同时也会对供给状况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应做好预测管理,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较快发展,城镇居民生活用于可支配的收入持续提升。加之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近期房地产市场的综合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状态。由供给层面来看,我国政府近期采取的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土地严格管控、做好存贷款与项目资本金相关比例的调控,管理拆迁规模等宏观策略,则会对房地产发展的市场供给形成较大程度影响。由供求关系特点不难看出,近期虽然房地产价格将持续攀升,然而其升幅将形成一定回落。这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中,其自身含有价格机制影响,可发挥资源配置调整的良好功能。房价的攀升将会令市场供给有所扩充,并形成部分需求。而政府单位则通过调控扩充了中等与低价位的房地产产品供应,对投机炒作行为形成了一定控制,并进一步抑制了房价的过高上涨。再者,政策调控初期阶段中,会对市场预期形成显著的影响,因此将进一步减缓房价增幅步伐。另外,房地产经济发展阶段中,做好二手房市场调控,可进一步令其对新楼盘开发销售价格的提升形成一定抑制作用。目前,我国二手房市场逐步呈现出房源丰富性、购买人群多样性、整体消费需求呈现升级发展、热点地区呈现扩大提升等特征。然而由于银行借贷政策的不完善,形成了一定申贷难度,令二手房源无法充足释放,并形成了有效供给欠缺的状况。为此,我国应由中央至地方继续拓展一系列有关二手房市场交易管控的有利政策,并应推进已购公房的扩充上市,令二手房源呈现持续放量的发展状况,并伴随购房需求的显著提升,将令二手房市场提升活力,呈现出价格趋稳、合理上升的良好发展趋势。

三、结语

总之,针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实践阶段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我们只有科学探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做好预期发展策略制定,才能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发展环境,促进房地产经济实现优质、健康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1、理论依据

SSM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研究中,它将一定时期内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标准区(即在比较过程中所选取的参照量)作比较,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区域内各部门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标准区相关部门或产业相比竞争力的大小,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SSM将一定时期内所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总量分解为三部分: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即区域经济增长总量(G)=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竞争力偏离分量(D)。其中份额分量是在计划期间特定区域按标准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到计划期末应增加的量。结构偏离分量是指计划期内区域各产业按标准区相应产业的增速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与按标准区整体经济的增速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之差。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指计划期内区域各产业实际增长额与按标准区相应产业的增速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之差。

2、模型建立

假设Yij(t)表示t时期j地区i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Rij表示一定时期内j地区i产业的增长率,则Ri(=ΣjRij)为标准区域的i产业的增长率,R(=ΣiΣjRij)为标准区域整体经济的增长率,那么:

ΔYij=Yij(t)-Yij(t0)

=Yij(t0)×R+Yij(t0)×(Ri-R)+Yij(t0)×(Rij-Ri)(1)

(1)式两端对i求和,则:

G=ΔYj=ΣjYij(t0)×R+ΣjYij(t0)×(Ri-R)+ΣjYij(t0)×(Rij-Ri)(2)

(2)式即为偏离份额方程。其中ΣjYij(t0)×R项为份额分量N,反应了研究区域按标准区域的增长率应该达到的水平;ΣjYij(t0)×(Ri-R)项为产业结构分量P,反应了研究区域的产业结构合理程度;ΣjYij(t0)×(Rij-Ri)项为竞争力分量D,反应了研究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苏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是相对于苏南以及上海等长三角发达地区而言的,放之全国,苏中的经济水平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所以本文选取江苏省作为标准区域,考察了苏中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数据来源于2001—2008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2000—2007年跨度为8年,本文以2003年为界,分别考察了2000—2003年和2004—2007年的情况。运用SSM和(2)式,得到结果如表1、表2所示。

2003年之前苏中地区发展缓慢,多项指标落后于省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苏北。2000—2003年全省GDP增长45.18%,而苏中只有38.43%,GDP实际增长量与份额分量差额达108.96亿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下降29.24亿元,竞争力劣势拖累了79.68亿元(见表1)。2003年以来,苏中经济明显好转,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增长显著,超过全省及苏南近20个百分点。在GDP实际增长量超过份额分量的部分当中,竞争力的加强贡献了4.94%,产业结构的优化虽然贡献了-0.78%,但比2003年之前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均比2003年之前有所提升(见表2),整体经济增长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逐步增强。

苏中在2003年之后快速发展,渐呈崛起之势。本文认为,其原因之一是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目标以及中央对江苏提出的两个率先的要求,省委省政府认识到苏中的崛起是关键,为此省委省政府自2003年起先后提出了沿江、沿海开发战略,加大了对苏中地区的投资,相继建成通车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崇启大桥等过江通道,建成通车宁启铁路等基础工程,大大完善了苏中地区的投资环境。此外,苏中地区在汽车与船舶制造、化工化学等工业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放经济也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苏中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的快速增长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2003年以来,苏中工业增速高于全省及苏南水平,2003—2007年,苏中工业累计增长129%,全省和苏南为116.8%和116.4%。

八年来,第一产业总体上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有所提高,但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也不断减弱。2000—2003年苏中第一产业增长比全省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少36.54%,而2004—2007年差距扩大到44.63%,其中因为竞争力的减弱就影响了16.77%。尽管产业结构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结构的不合理依然是导致苏中第一产业落后全省平均水平的最大因素。

第二产业增长显著,实际增长量超过份额分量的部分由前4年的23.04亿元扩大到后4年的214.83亿元,增长达9倍,特别是2004—2007年,苏中第二产业增长了80.61%,分别比全省和苏南多17.04%和17.73%。在产业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竞争力也大幅提升,成为推动产业发展超过全省增速的最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后4年与前4年相比,产业结构没有更加优化,反而变得不合理,与竞争力的显著增强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影响产业发展超过全省增速的因素。

第三产业增长质量良好。实际增长量由落后份额分量变为赶超,其中后4年结构优化带来的增长量为106.71亿元,比前4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竞争力也有微弱提升,但提升还不够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苏中三大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迅猛,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仍然慢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甚至呈不断恶化的趋势,与工业制造业大相径庭。另外,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以机械制造、化学化工、汽车与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为主,电子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不高,与苏南相差甚远。

为了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发展苏中经济,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加工业,以工业现代化带动农业发展

苏中仍就以传统农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因此要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进苏中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以乡镇企业的繁荣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

2、加快苏中地区南通、扬州、泰州中心城区建设

加速中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利用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进而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繁荣是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的重要途径。苏中地区要抓住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过江通道建成通车的时机,完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主动承接上海、苏南等地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3、继续加大引资力度,整合提升产业链,坚持工业第一的方针

要引导外商投资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传统工业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内和各产业间的关联度,扩大经济的正外部性。

4、重视和发展民营经济

积极进行体制创新,活跃市场,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也要充分吸收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挥民资作用,使得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国有经济成为推动苏中发展的三驾马车。

篇3

【关键词】蓝色经济 海洋经济 协调发展

一、蓝色经济的发展环境

海洋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蓝色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山东半岛的蓝色经济区是联接东三省工业基地和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热点区,也是华东沿海海洋产业发展的排头兵。青岛作为山东的龙头城市,加上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蓝色经济相对于其他城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1]。

二、蓝色经济的界定

(一)蓝色经济的概念

蓝色经济是指包括临海经济、涉海经济、及海洋经济在内的多种复合经济的集成概念,其中涉海经济与临海经济是分别从产业经济及区域经济的观点出发来划分和界定的相关产业活动的统称,而海洋经济则是从海洋资源及与其相关的空间利用观点出发,包括海洋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等各种产业活动的总体。

(二)蓝色经济范围的界定

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及海洋资源用途的广泛性,共同决定了蓝色经济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本文在之前文献对蓝色经济产业现况测算研究的基础上,依照核算和统计上的操作可行性,参照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蓝色经济所涉及的产业及其范围做出了界定[2]。为便于不同地区测算资料的相互比较,本文将蓝色经济按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和生产活动的性质,分类为蓝色经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具体包括:

1.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水产服务产业、海水养殖产业和海洋捕捞产业。

2.第二产业。包括海洋相关工程建筑制造产业、海洋相关加工制造产业、临港工业以及涉海工业。

3.第三产业。包括滨海观光产业、涉海商品贸易产业、临港仓储产业、海洋餐饮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产业、滨海度假住宿产业和其他涉海服务产业等。

三、青岛市蓝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测算,2013年青岛市蓝色经济总产值达1317亿元,同比增长18.2%。

(一)第一产业基本稳定

青岛市海域面积远远大于其陆地面积,达1.38万平方千米,辖内自然港湾多达49处,各海湾内栖息的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这些天然的条件使青岛发展海洋生物养殖有了巨大的资源优势。2013年,青岛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5亿,增长1.7%。近年来,青岛市在海洋科技的支持下,组织实施海洋水产科技立项,推广了一批试验成功的项目。蓝色经济实体得以壮大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洋渔业及海水养殖业经济总产值保持稳中有增。

(二)第二产业发展壮大

经过数年的培育与发展,第二产业已经在青岛蓝色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013年,青岛市海洋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6亿元,增长17.4%。

1.传统海洋产业快速发展。(1)水产品加工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呈现了“三化”的特点:一是市场开发呈现多元化;二是海洋水产品开发呈现精深化;三是海洋水产品经营推广呈现产业化。(2)海洋化工业:全市烧碱产量达25.7万吨,纯碱产量达121万吨,海盐等化工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3)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船舶制造业为青岛蓝色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已成为青岛蓝色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2.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借助和利用海洋资源以进行高新技术研发及生产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据统计,2013年青岛海洋高技术产业完成产值约356.3亿元,同比增长16.2%,约占海洋产业产值的20.8%。目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青岛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临港工业迅猛发展。临港工业充分利用其接近港口可大幅降低运输成本的优势,发挥储运及中转集散特长,经过数十年的大力建设和发展,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电力、重化工、通信电子和钢铁四大临港工业基地[3]。

(三)第三产业异军突起

2013年,海洋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6亿元,增长21.5%,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3%。青岛蓝色经济第三产业已然形成了海洋科研教育及服务、海洋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四、青岛蓝色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岛的优势

1.充足的海洋资源为蓝色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舞台。青岛辖区海域1.38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达711.2公里,海岛总计69个,海湾共计49处,董家口、胶州湾、鳌山湾等都是海港建设的优秀选择。青岛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多样,自古就是海洋鱼虾的繁育场所。另外,青岛风光秀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蓝色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青岛港口集群建设基本成型,现已拥有生产性泊位100多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前六位。已开通的国内国际航线逾百条,空港客货运输能力达到4E标准。路网不断完善,铁路、高速公路联接国家网络。

3.众多的科研机构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作为我国海洋教学研究及国际交流基地,青岛有着全国密度最高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它们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专业海洋人才。

4.较完整的产业生态为蓝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岛现已形成了比较齐全的海洋产业生态。目前,海运业、渔业、海建业等传统产业发展态势保持平稳,海洋生物制药、船舶建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科教、海洋新材料等产业正在形成。

(二)青岛的不足

1.已有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渠道不畅。新兴海洋科技产业的产值仅占第二产业中逾千亿海洋产业总产值的一小部分,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不成规模,有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技术成果转化率不尽如人意。

2.青岛缺乏叫得响的文化旅游品牌。虽然青岛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却没有形成强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相关产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二是现行各自为政的条块化管理体制妨害了新型高端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

五、对加速蓝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对蓝色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推进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以更好地发挥青岛产业科研、海洋环境等优势,进而创造发展的新优势,展示海洋科研强市特色;有利于提升青岛竞争力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二)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尽快形成蓝色经济的竞争优势

结合实施“拥湾发展,环湾保护”战略,构筑“五区一带、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发展总体格局。

(三)大力推动蓝色科技水平发展

培养海洋高端人才,打造一流的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鼓励海洋企业以科技促发展。把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上日程,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促进校企联合。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交流。

(四)促使多元投资环境的形成

详细策划海洋项目的开发,把外部资金引入海洋高科及滨海开发等重点领域。引进国外人才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互利互补方针的指导下,与其他省市加强合作。

(五)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快相关法律的出台,加强执法力度,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海洋灾害预警机制和应急对策[4]。与沿海兄弟城市及国际组织联合建立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凯.巴多关于加快辽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2(6).

[2]张樨樨.朱庆林海洋科技人才集聚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东岳论丛,2011(9).

篇4

从2007年到2012年,广西地区的生产总值在短短的5年中,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8%,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财政收入的提高。除此以外,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金融结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多方面多出现了平稳快速的增长,最多的年均增长为51.9%,最少的年均增长也达到了18.3%。这种经济数据的增长和翻番,说明了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良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市场前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省市官员的管理下,企业的发展有了良好的保障和基础。通过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在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为社会贡献了GDP,促进了广西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随着一批大型工业园区的建成,广西地区在冶金、石化、机械等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产业上逐步发展和壮大,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出一批行业内领先的企业。通过道路铁路的建设,为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桥梁,圆满完成西气东输等国家的战略实施建设。由于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广西地区的农牧业是支柱型产业,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农牧业的发展并没有减弱的趋势,相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产品的质量和销量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除此以外,广西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了文明生态的理念,通过技术上的支持和产品上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造福于子孙后代。

2.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指标及其选取原则

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指标能够充分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而评价指标在不同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要合理的选择评价指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系统性和全面性,评价指标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的总体状况,满足系统论的有关观点;第二,客观性和可比性,评价指标应排除主观上的干扰,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保证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客观性,提高指标的横向可比性;第三,科学性和可行性,指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又要和当代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

3.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因子分析

3.1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伴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分量分析法也开始不断发展,逐渐健全和完善了因子分析法,为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因子分析法是利用数学公式,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在运用因子分析法时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确定具体的因子模型,只有确定了因子模型后,才能分析全部变量和变差,从中确定公共因子的作用大小,分析变量和变差之间的联系,这往往通过公共性大小就可反映出来。因子分析法能多元分析法的延伸,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做到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建立原始数据矩阵。因子分析法是对相关矩阵进行的数学处理,必须将原始数据通过矩阵的方式反映出来。比如现有A个地区,B个评价指标,于是在建立原始数据矩阵时就需要建立 这样的矩阵。

(2)对原始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常用的转化方法有Z-scorc法。

(3)求出标准化矩阵的相关矩阵R。

(4)对相关矩阵R求解特征值,然后根据所求解的特征值确定相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5)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利用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根据每个主因子的信息贡献率确定相应的特征数,其大小由指标间的差异确定。

(6)说明因子含义。

(7)估计因子总得分值。

(8)计算总因子得分估计值。如果总得分越高,则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越好。

3.2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子分析简要计算过程

对广西地区的经济数据分类计算和整理。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利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R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如下表2所示。通过表2,我们可以得到变量相关系数矩阵的三大特征根,它们分别是6.665,1.755,1.026,选取这三个特征根时,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871%,满足了累计贡献率达到85%的原则,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对主分量编号,分别为F1,F2,F3,针对这三个主分量,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然后对各个因子载荷进行有关处理,比如在结构上进行简化,这样经过处理后的载荷因子在反映数据时更加明显和清楚,在提高简洁性的同时,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在表3中,主成分方差分布在0.725到0.941这个区间内,而主因子能够对这个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在主成分方差和主因子之间建立了联系,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检验,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的效果。

将主因子对应下的数据和变量数据相乘,就可得到主因子的得分,分别计算F1,F2,F3的得分。然后根据各因子的信息贡献率,确定相应的加重全数,这样得到的分数就是综合因子得分,减少了因子之间因差异性造成的分数差距,提高了总得分的科学性、合理性。计算公式如下:

F=0.706F1+0.186F2+0.108F3

通过这个总得分的计算公式就可计算出因子得分和K-means聚类,为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3综合评分简要分析

综合总得分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表4,可以看到南宁市的总得分最高,而贵港市的总得分最低,由此可见,对于广西地区来说,南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最好,而贵港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法,对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分类的标准是严格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划分,在第Ⅰ类中只有南宁和柳州两个城市,作为广西的省会城市,南宁的发展受到了格外的重视,而柳州是重工业基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在第Ⅱ中,都是新兴城市和旅游城市,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第Ⅲ类,虽然具备发展潜力,但是发展步伐较上面的城市来说不是很快;第Ⅳ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应找到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的全面、快速、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

4.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

4.1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梯度有所变化

在广西地区,传统观念一般认为有三个社会经济发展梯度。第一梯度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第二梯度是具有工业实力,经济逐步发展的地区;第三梯度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梯度也出现了变化。第一梯度凭借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仍然在稳步发展,第二梯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了切入点,抓住经济增长点不放,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经济呈现迅猛发展,不断缩小和第一梯度的差距,第三梯度也找到了经济发展之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呈现了良好的势头。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坑洼效应”,有关政府应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出台优惠措施,加大人才和资金的引入力度,在减小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这样,广西地区的整体社会经济才能发展。

4.2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搞好战略定位和措施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广西地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放眼于未来,制定合理的战略定位和措施,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利用东引西联战略和南北钦防等战略,吸引沿海地位的企业进驻广西,一方面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引进人才,为广西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以外,广西应不断创新和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优势重点继续发展,薄弱环节及时改善,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另外,广西应注重铁路、港口、旅游、边贸这四个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全球经济迅猛发展这个契机,打造出新的广西,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提高广西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篇5

一、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不断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贵州省县域共计78个县(市),县域面积达16.31万Km2占贵州总面积17.61Km2的92.6%,县域人口3552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9%[2]。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8亿元,增长13%,占全省生产总值3912.68亿元的69.5%,其中突破100亿的县(市)有4个;县级财力进一步增强,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增长26.18%,占全省总量416.48亿元的41.05%,其中突破5亿元的县(市)有4个;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91亿元,增长15.8%,高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1个百分点;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贵州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4:42.3:41.3,与1999年的29.4:38.3:32.3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4个和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增长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为一、二产业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对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贵州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141.45亿元,增长21.18%,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入的54.5%。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突破4400亿元。2009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2562Km,公路里程密度达80.91Km/100Km2,是1999年的4.2倍,实现县县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高速公路由2000年的258Km增加到1189Km;铁路由1340Km增加到2117Km;通航里程达到3322Km;通讯、网络覆盖全省县域;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全省电网总装机规模达到2637万千瓦,是2000年的3.04倍。全省县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贵州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由于西部大开发、扶贫力度加大,贵州县域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县域经济总体仍然弱小。

贵州县域经济总量虽有所增强,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比较差距太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6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贵州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2元,统计数据表明,贵州县域经济规模还不足全国县域平均经济规模的一半,与百强县的平均经济规模的差距更大,整体来看,仅相当于全国百强县平均经济规模的10%左右。据中国县域经济网公布数据,在连续十届县域研究所所组织的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排序中,贵州省榜上无名。

(二)县域财政困难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县域财力不足一直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

根据贵州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省78个县域财政平均支出9.1亿元,财政收入为2.1亿元,收支相抵财政赤字7亿元;其中25个县财政收入在1亿元以下。绝大多数县(市)要依靠中央、省财政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三)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

2010年贵州城镇化率33.81%低于全国49.68%平均水平15.87%,城镇化率增幅(贵州9.85%、全国13.46%)也明显低于全国。一是贵州城市数量少,规模等级低,城镇化容纳空间小,二是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为进城农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小,不利于城镇化发展。三是贵州是一个传统农业省份,城镇化率低有其历史原因。贵州人口约70%分布在农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6人,分别比世界、全国高165人和74人[3]。(四)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贵州78个县(市)资源禀赋各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贵州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省经济总量居前l0位县域经济单位的生产总值总和为1024.79亿元,占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37.7%,是经济总量居最后的l0位县(特区)总和的10.5倍;地方财政收入居前10位县的合计为70.7亿元,占全省县域地方财政收入的41.34%,是地方财政收入居最后10位县总和的14.6倍。其中,县域内经济总量最大的是盘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75.6亿元和15.5亿元,相当于经济总量居末位的万山特区的27.4倍和43倍,其经济总量也相当于县域经济内居最后16个县(市)的总和。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贵州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三、贵州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政策支持。

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将为贵州发展提供难得契机,为贵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中央企业转型发展和向西部扩张加快,东部产业加快转移贵州具有产业发展的资源和物质条件,再加上全省交通跨越式发展,交通区位优势日趋突出,“更好、更快”发展的优势日趋明显,使贵州更好地寻求区域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并为推动贵州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快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一是能源资源优势明显。全省能源资源以水能和煤为主,具有水煤结合、水火互济的特点。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十分有利于水电的开发,水资源总量为1141亿立方米。二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28种,其中76种探明储量,磷矿储量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三是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4]。

(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贵州有近4000万人口,其中有70%居住在农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技术和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有待转移,将为县域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四、贵州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贵州县域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体制和机制落后,严重制约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观念就是要使其逐步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要我富”向“我要富”转变,由“等靠要”向“思进取”转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可以焕发出摆脱贫困的巨大动力。为此,政府要深入调查县域地区阻碍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主客观因素,大胆创新,按国家政策的要求,在用人制度上、激励措施上、财经制度上、考评标准上进行全面创新,彻底打破旧框框、老套套,让政府的工作职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增加财政投入,努力改善县域基础设施。

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要把握机遇、正确理解、深入吃透,积极主动地作好相关的前期工作。贵州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资金短缺的制约,需要国家对贵州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资金上增加投入,每年集中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当地的交通、能源、水电、通讯以及教育、科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中,应当结合实际,减少或免除项目配套资金。当地政府应研究、论证、储备和争取实施一批发展项目,并努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力争在几年内使全省县域的基础设施有一个大的改观,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三)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县域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最根本的是工业化过程。工业化伴随着县域农业人口城市化、经济货币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可以说,工业化是推动县域从经济不发达到发达过程最重要的动力。因此,贵州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工业的支持。一要推动县域工业向园区集中。树立大园区支撑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工业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吸引和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发展的集群化和基地化。二要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县域特色经济品牌。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县域经济中的各种资源特别是资金资源相对是有限的,只有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在最有前景或最有优势的产业上,才能获取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要避免县域经济发展趋同化现象,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努力挖掘特色、创造特色、放大特色。如县域矿产资源丰富的,应当突出以矿产开采、加工为主的矿业经济特色,县域水能资源储备量丰富的应当突出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产业特色。三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重中之重,通过招商促进开放、引进、发展,把县域经济发展落实到项目上。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特别要强化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从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各个环节入手,找点补链,“强筋壮骨”,延伸和壮大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四)加快发展县域服务业。

把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新兴服务业相结合,把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以发展生产业为重点,全面提升生活业发展质量,着力提高服务业在县域经济所占比重。突出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生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生产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信息咨询、旅游文化等生活业,加快县域服务业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服务领域。

篇6

关键词:河北省;经济发展;分析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经济贸易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国GDP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过去由于对GDP的片面追求而忽视对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造成了过度的资源掠夺、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当代人的所得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后代人的生存资本为代价换来的。为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我们就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考虑环境、资源、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

  河北省位于渤海湾的中心地带,有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等国内国际港口,物流顺畅。河北又环绕首都北京、毗邻天津,随着国家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开发,京津冀一起化的进程正在加快,河北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

  河北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具有优势。另外,天然气、水资源也很丰富,这就为河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后的先天优势。

  (2)人力资源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驻人口中,15-64岁人口为53841435人,占总人口的74.93%,这表明劳动年龄人口尚处于红利期;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42511人,占总人口的9.74%,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由于近邻京津,京津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对河北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显著。

三、河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河北省的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虽然已有些进步,但总的来说技术含量还不高,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不足,这就造成了部分产品生产成本高、出售价格低的被动局面。鉴于此,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科技要素融入到新产品当中,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注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创建支柱性基础产业,建立颇具规模的工业聚集区,实现聚集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是绿色产业,要把第三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如西柏坡的红色旅游大开发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第三产业,推动第三产业扩规模、上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的同时,做好技能培训、劳务合同管理等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3、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承接京津转移产业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已形成了资金、技术、物资、人才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格局,在促进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河北省的经济振兴,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融入京津冀这一大区域,并以此为依托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随着京津两地的产业饱和以及两地产业调整的需要,部分产业要从两地转移出来寻找新的落户点,河北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积极为转移产业落户河北开创政策环境、培育人文条件,先后有首都钢铁等一大批企业迁入河北,为河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4、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效显著

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统筹城乡发展是河北省率先推出的改善人民居住条件、解决经济发展受制于土地瓶颈约束的创新举措。在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实施了156项重大城建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于前7年的总和,新增城市道路2500公里、绿地面积1.2万公顷,保障房建设大幅提升,统筹城乡发展释放出来的土地得以合理利用。

(1)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力争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使全省城镇面貌明显改观”的城镇化思路推动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是一个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重要产业。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既是经营城镇的需要,也是保障群众住有所居的需要。河北省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对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期间有大量的土地上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极具吸引力。土地的放量供应既调整了住房供应结构又改善了住房供求关系。实施“三年大变样”使得商品房、保障性住房供应充裕,有力地维护了房价的稳定,解决了当地居民的住房困难,推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2)投融资模式科学创新

随着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战略的推进,资金供求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河北省在2008年开展的“三年大变样”中投入资金1400亿元,2009年约投入3000亿元,距8000亿元的计划尚有很大的差距,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在河北的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信贷市场紧缩的宏观背景下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就要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努力打造城镇建设融资新平台,就要综合运用主体融资、土地经营、规划引导、政策撬动、资本市场、项目招商等有效途径,建立政府与市场的联动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供求矛盾问题。

结束语:解决河北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就要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三位一体综合发展模式,使之相互促进协调推进;就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综合施治,提升“三化”水平;就要着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配套经济、园区经济和劳务经济,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河北特色,这样才能够将河北的经济做优、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篇7

一、发展现状

(一)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XX年全乡输出劳动力5100多人,年人均收入按4000元计算,总收入可达2040万元。劳务输出的性质已由过去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向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一种重要经济成份转变。

(二)劳务输出的行业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过去的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却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从事装璜、磨工、焊工、车工、钳工、机修工等技术工种的人员已占相当比例。

(三)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劳务输出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于调整农作物布局,又使林、牧、副、渔等产业得到有效调整。近年来我乡蔬菜产业的迅速崛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以前,老百姓农闲时无事可做,赌博、打架等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劳务经济发展起来,人们没有了闲工夫,都一心想挣钱、一心想发家,扰乱社会治安、聚众闹事等不良行为减少了许多,农村出现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较大盲目性。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劳务信息渠道不畅,劳务经济中介服务主体发育滞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我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有组织输出虽有进步,但进展不快,比例较低,主要是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数量偏少,没有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二是对劳务输出的服务不够到位。乡镇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上没有比较成型的组织,没有各种健全服务机构,无法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信息。

三是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大部分外输人员都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外出务工,没能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进行一定技能培训,素质不高。据统计我乡5100多外出务工者当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达4380多人,占总数的86%。

三、对策建议

篇8

摘要: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是根本差距。所以,加速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是实现兴国安邦的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和生产增长率之间的纵向、横向对比,简要分析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差距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长率

一、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总体上有以下趋势:首先,经济发展总体速度加快;其次,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最后,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趋于合理化。

(一)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整体稳步上升

通过图1可知,同全国一样,民族自治地方的地区生产总值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增长率却波动极大,2005―2007;2009―2011年两个区间段,增长率都迅速上升,2011―2013年增长速度有显著下滑,这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大有直接关系,但是究其根源,还是民族自治地方依靠丰富的资源进行粗放式的发展,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条,容易受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二)民族自治地方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从图2,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第三产业比例变化不明显。支撑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导产业总体来看还是第二产业,一直保持占比40%以上。

2013年国内三次产业所占比例依次为:10.0%、43.9%、46.1%,第三产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民族自治地方2013年三次比例依次为:15.2%、48.2%、36.6%,与全国相比,产业结构比例欠佳,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而且,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例较大,这就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不确定性;第二产业主要依靠煤炭、石油等资源,以原材料及其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二、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年9月份,中央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和展望。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但是矛盾问题也随之增多。通过前面的分析,对于民族地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八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依据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努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方式,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用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所以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把政策的驱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真正把党的民族政策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转化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改革。民族自治地方与全国一样,都要深化产业机构和投资体制改革,搞好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通过市场机制与沿海地区连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第三产业比例最大,但是民族地区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发展好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需要民族地区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利用独特地理风貌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镇,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大对地质灾害、草场退化、沙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治理,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其次,要优先建设农田水利、农电改造、乡村公路、民房和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2013年,民族自治地方的铁路运营里程达2.52万公里,公路运营里程达102.99万公里。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民族地区农牧民文化素质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主动获取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要求紧扣民生抓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搞好双语教育,发展与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高职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种植养殖技能,使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变,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优化升级。(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俊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5-17

[2] 雷振扬.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论述[J],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 32-35

篇9

【关键词】: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1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林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还在生态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调节生态系统内部的环境资源,使其达到平衡。正因为林业的这种特殊作用,使得政府对其发展状况非常重视,还将其看作是让自然生态得到改善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经济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首先,区域发展不平衡阻碍了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的均衡发展。在林业生态方面,东北和南方地区的林业生态较好,但是其他各省份的林业生态相对较差,华北、华中和西北地区的森林生态资源较匮乏。其次,林业生态建设方面面临严峻的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国家的林业发展规划中,逐渐把林业生态建设提上日程,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中以生态建设为主要目标被提出。但是,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却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长期以来林业的投入不足,高速长的经济,人口对森林生态资源的巨大消费,森林资源底子薄、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林业改革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林业的生态建设。

2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予以解决。

2.1加强林业技术的推广

我国的林业要想实现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以科技来进行引导,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林业的科学化发展,生态林业的建设,就是要让我国的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跨越到以发展生态和维护林业产业可持续利用为主的新的阶段,将我国的生态环境从现在的这种单纯治理和保护生态,转化为生态环境稳定和持续发展,生态林业建设要实现林业经济目前的这种低效益,高耗损的落后的技术向高新、实用、低损耗、高收益的先进科技发展。

我国的林业正在处于一种加快发展的关键的时期,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支持,实现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传统的林业向现代林业的根本转变,想要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就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科技对于林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加强林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林业的高科技以及培养优秀的林业人才放在首要位置,生态林业的建设,要通过科学技术的教育,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和智力的支持,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的研究、应用和高新技术的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要通过科学的林业技术,推动生态林业的建设,通过创办科技企业、建立示范点、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等形式,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积极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林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加强林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快我国林业的发展,促进生态林业的建设。

2.2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一方面要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因为森林是林业的基础,但是根据我国林业部门的相关数据调查得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虽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所占的比重仍很低。所以,要想实现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先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如坚持“植树造林和节约木材并举”的方针,采用短周期生长资源取代长周期生长资源、利用人工林为主取代利用天然林为主的策略来节约木材,努力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另外,在森林防火方面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每年因为火灾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另一方面,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在森林资源的保护过后,需要进一步做的就是森林资源的培育。其是林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应积极地发展科技,培育出更加优良的森林资源品种,改善森林资源品种的结构,加快森林资源的生长速度,使得能有更多更好的林木资源被生产出来而被人们使用。此外,调整森林资源结构也是保证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的危机就是长期以来只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大量砍伐森林资源,使得其内部结构失调。所以,要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调整森林资源的结构,如森林龄组结构、林种结构以及森林的经营周期结构等,更科学地经营森林,使得森林资源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3促进林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想要促进林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单靠单一的林业发展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林业的多种发展模式相结合,才能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带动多种模式的林业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合理分布林业产业的布局,林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急需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另外,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增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在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要结合产业的结构调整,依靠民办企业及民间投资来支撑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采用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指导着小企业能和大企业生产相互配套的林业产品,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另外,还要注重发展科技型和生产型的私营企业,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从而壮大个体私营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投资资本,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林业投资机制,从而保证我国在建设林业生态经济的过程中资金、劳动力等的持续稳定投入。

结语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对森林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服务,并且在这种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物质产品的经济价值。生态林业与人口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林业的发展,同时又能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的生态林业的基础上,保障能源、资源和资金的协调发展。 在生态方面,需要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在经济方面,要加快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能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改善,就可以实现林业生态和经济综合效益的可持m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2001年,阳江市个体私营企业达36171户,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9%;工业产值112亿元,增长21.70%;出货值42.62亿元,增长9.60%;入库税收6.64亿元,增长61.40%;新增投资11.54亿元。

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发展越来越快。2001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的户数比1997年增加7178户,增长24。8%;当年实现的国内总产值、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长102.06%,173.17%和309.24%;比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总额的增幅高出44.23%,91.35%和203.24%。

2、地位越来越高。2001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值、工业产值和税收入,分别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收入总额的52.95%,67.50%和61.50%。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3、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增加较多,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已由过去单纯的总体数量扩张向个体规模扩张的方向转变,一些企业不断增资扩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现有7574户工业企业中,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有86户、1001—5000万元的有145户、5001—1000万元以上的有19户、亿元以上的有9户。

4、层次越来越高。私营企业家不但投资兴办工业,而且投资家业和其它产业,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构筑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发展的私营企业体系。

5、外向型企业越来越多。一是企业出货值增加。2001年,全市私营企业出货值42.62亿元,占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8.05%,比1998年增长64.87%。二是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加。2001年,有24户私营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值亿元以上的9户私营企业中,有6户是进出口生产企业。

6、品牌越来越响。一些发展基础较好、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树立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策划,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文化。目前,“喜之郎”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乔士”、“十八子”、“银鹰”、“盛达”等品牌在全国知名度较高,颇受欢迎。去年,阳江市在获得“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的基础上,又获得“中国刀剪之都”的称誉,品牌效应正在形成。

7、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全市在私营企业中从业的人员,2001年达到20.97万人,比1996年增加了42.27%。

我们认为,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他们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建立了“五个互动”机制。

一是政策拉动。阳江市委、市政府于1997年11月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六个放宽”、“六个优惠”的“蜜糖”政策:放宽从业对象,放宽经营范围,放宽注册资金标准,放宽出国(境)从事商务的限制,放宽内资、外资经营审批手续和给予用地价格、税收(地方留成部份)、规费减免、信贷、用人、入户优惠。

二是服务推动。通过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和“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积极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行扶持和引导。1997年阳江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民营经济领导协调小组,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1998年又成立了市投资服务中心(与民营经济领导协调小组合署办公),市直24个职能部门在“中心”设置办事窗口,12个单位在“中心”设置特派员,实行“四个一”服务,即:一幢楼办事、一个窗受理、一个口收费、一条龙服务。2001年,建立了市领导挂点扶持制度,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主要领导带头,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挂点扶持35家重点企业。通过几年努力,在各级领导层中形成了对个体私营经济时时关心、事事支持的局面。

三是外向带动。市委、市政府把引进外资作为确保民营经济资金来源的重点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举办各种洽谈会、交流会、招商会和组团上门等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四是科技驱动。市委、市政府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开展创新活动,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科研机构,增大科技投入,用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鼓励企业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五是市场牵动。适应“入世”需要,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分析,认识到加入WTO对阳江来说是利大于弊,必须充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所以,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同时,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加快市场营销营网络建设。目前,全市重点私营工业企业普遍建立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比如喜之郎集团,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从生产制造到网络销售,构筑了一条龙的工程体系,形成了“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便做什么;我们做了什么,消费者就喜欢什么”的良性互动关系,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中居于世界第一位,产品远销英国、北美等海外市场。

二、阳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还创造了一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成功经验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思想和观念还要进一步解决。“补充论”、“社资论”的观念在少数部门和少数干部中还有定的存在。一是前置审批过多。二是个别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

(二)行业结构不合理,规模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三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四是资本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私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仍以家族式资本为主,实行家长式的管理,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难以建立完整的社会信誉,从而影响有效的融资和资本扩张,并最终影响企业的资本运营效果和经营规模,限制了企业的优化升级。

(三)个体私营经济融资困难。银企之间良性互动的正常关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私营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缺乏有效的融资管道。

(四)管理模式滞后,影响自身发展。私营企业普遍存在家庭式管理和家长式决策。这种模式适应不了企业再扩大、再发展的需要,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和致命的弱点,导致企业决策科学性、准确性差。

(五)人才严重缺乏。私营企业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数企业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加上未能建立一支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队伍,造成企业素质不高,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薄弱。

三、推动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省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确立,但在国民经济三大构成中,民营企业这一块发展不太理想,针对上述原因,结合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要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加强指导,打好“品牌”,营造政治上认同,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有利于民营企业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大力营造发展私营经济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做好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优化发展环境。一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对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不同所有制企业采取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打破行业垄断。二是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以改革和加入“世贸”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政府的审批事项,可由企业自主决定、市场自行调节和社会中介组织办理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三是改善融资环境。金融机构应按照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的要求,解决好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投入问题。四是加大维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查处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逃税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它合法行为。五是加强和改进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服务。在内容上,拓宽服务领域,从技术支持、人才引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拓展、对外合作、资本运作、安全生产、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

篇11

所谓劳务经济,就是通过开发劳动力资源,调整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再分配、再利用、再开发,创造更高经济效益,使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一种经济形式。党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小康,关键是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就是把大批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转移出去。**乡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截止目前,全乡输出劳动力*多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年人均收入按最低标准3000元计算,总收入可达**万元。一、基本特点

经调查发现,我乡劳务经济已实现了五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劳务输出的性质已由过去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向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一种重要经济成份转变。以往农民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即使有一些外出搞劳务的,也只是小打小闹,偶尔出去挣点零花钱而已。但近年来,随着政府抓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外出的劳务人员日渐增多,出现了长期在外、常年在外,甚至举家搬迁的输出形式。其安置富余人员的数量、所创造的经济价值,都是其它产业所无法相比的。由此可见,它已经成为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成为农村的一种重要经济成份。

二是劳务输出的形式已由过去的自我分散输出,向有组织的规模输出转变。我乡劳务输出工作曾一度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无人抓、无人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心计、头脑灵活的人先走了出去,但大部分是投亲靠友、奔熟人,你东他西,你南他北,不集中,没有形成规模。随着劳务输出工作重要意义被逐渐认识,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此后,有组织、有规模成为劳务输出的主要特点,有干部带的,有能人领的,有经纪人联的,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体现出了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

三是劳务输出的领域已由过去的县内省内,向省外国外转变。过去人们对劳务市场不熟悉,怕跌倒、怕摔跟斗,不敢出县、出省、出国务工,即使大胆走出去的,也都心里没底。20__年,我乡进县城务工的有421人,县外省内的有584人,省外的有312人,出国务工的没有。而20__年前10个月,进入县城的就达738人,省内的1975人,走出省外的1046人,国外的17人。如果说进入县城务工是利用了地缘优势,那么众多走到县外、省外、国外的人,则更多是因为具备足够的能力、创新的魄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输出人员层次的提高。

四是劳务输出的行业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过去的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却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从事装璜、磨工、焊工、车工、钳工、机修工等技术工种的人员已占相当比例。特别是去年以来,向哈药厂、哈轴承厂等一些单位输送了一批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这些单位的岗前培训,将来成为这些企业的技术工人。这一方式架起了我乡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的金桥。

五是劳务输出的效益已由过去的补充收入,向主导收入转变。过去,劳务输出大多是农民在农闲时出去干一点零活,土地完全转让、远离家乡一心在外搞劳务的少,收入少,只能作为农民的补充收入。而现在,劳务输出的一些农户把土地全部转包出去,举家搬迁;或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外,妇女或老人在家经营土地,劳务收入远远高于在家从事农业的收入,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的主体收入。

二、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发展劳务经济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外出搞劳务的人员,把土地转让出去可以得到一份收入,在外务工又可得到一份收入,而且在家农户的土地因此增加,收入也随之增加。因此说,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2、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劳务输出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于调整农作物布局,又使林、牧、副、渔等产业得到有效调整。

3、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民富裕后必将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速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有利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兴修,会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

4、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广大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劳务输出不仅仅是出去务工,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一是转换了脑筋。在外面怎样能挣钱,怎样挣大钱?环境迫使他们要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思想也更加解放。二是开阔了视野。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不断接触新事物,使他们视野开阔。三是练就了本领。新的工作岗位需要新的技术和本领,厂矿、车间、单位定期不定期辅导培训,也能增强他们的本领。四是提高了素质。人际沟通、交流机会增多,使他们掌握更多新知识,了解更多新事物,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5、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以前,老百姓农闲时无事可做,赌博、打架等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劳务经济发展起来,人们没有了闲工夫,都一心想挣钱、一心想发家,扰乱社会治安、聚众闹事等不良行为减少了许多,农村出现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问题剖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制约劳务输出发展的一些倾向性问题。

1、群众身上的问题主要是“两低”:一是认识程度低。农民群众文化 水平较低,对一些新生事物认识不清,理解的不透。对劳务输出还有少数人不认帐,不接受,有排斥心理。二是自身素质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两个方面。因此,他们做不了复杂的工作,从业有局限性,大多数是从事体力劳动,故收入较低,也影响了他们输出的积极性。

2、乡村组织和干部身上的问题主要是“四个不到位”。一是组织服务不到位。虽然有比较成型的组织,各种服务机构健全,但由于责任心、工作方法等方面原因,许多工作还是不细,做不到点子上。二是信息服务不到位。局限于上级发什么信息,就传达什么信息,缺少对信息的广泛收集,信息匮乏,反映不灵,时效性差。三是培训服务不到位。培训的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外输人员没能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四是政策服务不到位。对农民外出的各种实际问题没有统筹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特别是政策性措施。如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出台就晚了些。

四、思路对策

要推动劳务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用新措施开创新局面。

1、要创新思维方式。一方面,更新群众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陈旧的思想观念会束缚人们的行为,阻碍事业的发展,只有实现了思想观念的创新,我们才能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从而使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首先,要教育群众摆脱宿命论思想的束缚。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培养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敢于追求未来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他们认识到:要想生活好,就要挺直腰杆走出去,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发图强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会好起来。再次,还要帮助群众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要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双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桥,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另一方面,创新抓劳务经济的思路。一要辟建劳务基地。今后基地的辟建不应只是单一体力型的劳务基地,应多一些技术型、智能型的劳务基地。要开展好各种培训,培养各类人才,为将来占领各类市场做准备。二要发展中介组织。近年来中介组织广泛兴起,但作用发挥不是十分突出,辐射范围不够宽广,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努力寻求创新之路。三要创新输出方式。输出方式要以集体组织为主,本着便于管理、便于解决问题、便于协调关系、便于维护权益的原则,进行有组织、有规模的输出。

2、要创新组织方式。一要变自由输出为组织输出。要健全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把劳务工作时时抓在手上,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的输出。输出的每个环节都要有人抓,有人管,使劳务输出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要变盲目输出为定向输出。以前大多数劳务输出属于盲目输出,听到哪个地方有活干、有钱赚,不考察、不了解,就急忙组织人员去,许多时候劳务人员去后就返回,不但没有挣到钱还白花了路费。今后政府要多联系一些输出渠道,多辟建一些劳务基地,多提供一些劳务信息,使劳务人员输出有方向,立足有根基,挣钱有把握。三要变就地输出为异地输出。本地经济不发达,内转人员收入较低,加之市场狭小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而向发达的大、中城市输出,活好找,钱好赚,收入远远超过本地。因此,今后要大力组织异地劳务输出,拓展劳务输出工作的发展空间。

篇12

一、××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目前,在××镇共有个体户___户,私营企业__户,主要涉及百货、饮食、农业开发、农村专业合作社、食品经营,道路运输,废旧物资收购等多个行业。上述个私经济主要分布在××镇的东门、南门和下街,构成了××镇的市场经济结构。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镇市场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镇地理条件虽然较为优越,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_、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作为市场经济,不仅仅是指从事市场经营,它应该是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镇作为一个农村大镇,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发展相当不充分,基本上还处于一个自给自足的阶段;其次,作为经济发展中重头戏的第二产业即工业相当欠缺,个体中根本没有,而企业中也仅仅只有_、_户而已;而发展得较好的第三产业即商贸服务业却因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制约,举步维艰,且主要为商贸业,服务业特别是较高档次的服务产业欠缺。

_、市场发展不充分。现代市场经济的概念不再是仅仅依靠市场经商做生意而已,它应该是依托于市场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模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镇市场发展中存在着规模化和专业化上较为落后的状况。如我们熟知的蜘蛛王、海尔等专卖店,事实上是经营者在经营这些品牌的同时,大量经营其他品牌的商品。

_、市场规划较为零乱。目前的××镇要想去买点东西,你为了达到货比三家的目的可能得跑遍整个××场,这不仅不利于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的管理,也不利于××镇市场经济的发展。

_、市场占有率以零售为主,批发企业规模较小。作为××镇,远离××县县城和垫江县城,可以说是一个能辐射周围很多乡镇的天然批发市场。但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反而使其批发市场没有形成,这可以说是××镇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缺陷。而少数的几家批发企业其经营规模较小,经营理念及意识也较差。

_、水电资源极为贫乏。××镇的用水条件非常艰苦,有的居民甚至半个月也无法用上自来水,还得去提水来用;电力资源也不能满足居民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水电资源的贫乏是制约××镇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_、对个私经济发展中的行政事业收费有待进一步规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个私经营者对收费意见颇多。一是收费不公平,有部分小经营者的费用几乎与大企业的收费一样;二是对网吧、茶馆等特殊行业存在着隐性收费问题。三是对食品经营者进行体检时卫生部门有硬性规定,必须两人以上去参加体检,增加了经营者的负担(多数个体户只有一个人经营);四是对个体户当中如烟花爆竹、香烟等存在着不合理的收费。

_、各部门间的协作问题亟待解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辖区内遇到问题时各部门间要么是相互推诿、要么是大家都不管。如办理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几乎不进行催办;居委收取卫生费,全由工商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时要求个体户到居委或村委开据场所证明而收费,从而易加深工商部门与个私经营者之间的矛盾等。

三、对××镇市场经济发展的建议。

××镇这一××县的农村大镇,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特点去发展,如何去实现建设中小城市的目标,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对此,通过对××镇的调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_、加大引进龙头企业的力度、注重引进企业的方向。引进企业其实是地方政府和各部门都一直重视的问题,可是作为××镇一不靠山、二不靠水、三不靠铁路的农村乡镇,怎样去引进呢?其实我们不一定把目标盯上那些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企业。我们可以更实际一些,如引进制衣、制鞋等行业的企业(我们常说的劳动密集性行业),这些企业只需加工生产就行,不需要太多的自然资源,一旦有了大企业的进驻,不仅可以增加××镇长期的流动人口,还能解决××镇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_、加快农业开发速度。目前,××镇有农业开发公司_户,农村专业合作社_户,从数量上来看完全可以使××镇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基地。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业开发公司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农村专业合作社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瘫痪半瘫痪的境地,甚至可以说××镇农业开发只是有其形而无其实。因此,我们可以扶持××、××等农业开发公司去投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项目。如:在××镇可以开发一家生猪养殖中心,在养殖中加入配套设备(用猪的粪便生产沼气,解决燃料问题,或者在生猪养殖下游建一池塘用于养浮萍或其它猪吃的植物,再下游可以建鱼塘养鱼再让水流到河里,不仅解决养猪中的物资问题,还能既环保又能增加农副产品收入)等。

_、鼓励个体户和企业走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道路。现代市场经济不再仅仅是依靠市场进行调节而实现经营目的的模式,应该是在充分掌握市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走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的现代经营理念。但在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中,有的经营者由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就只能安于现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它们的发展给予充分重视。一是要加强宣传,使个体户和企业明白走规模化、专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协调好金融机构的关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便利;三是可以实施政府补贴,如在门市租赁上给他们开方便之门;四是加强对他们诚信经营的教育等。

_、做好对××镇的市场规划。零乱的市场规划显然不利于××镇的经济发展。虽然对于老街区重新规划有一定难度,但对于××镇开发区和新开的个体户、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应合理规划与布局。一是做到合理,二是做到集中。有了良好的市场规划,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户和企业做大,也有利于提升××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_、加快开发××镇批发市场。××镇批发市场难以形成有三:一是成本过高导致售价偏高;二是经营者经营理念落后;三是资金欠缺。因此,开发××镇批发市场这一辐射周边多个乡镇的亮点就要做到:一是切实打造物流中心功能,让××成为能覆盖××县、丰都、垫江等地的货物集散地;二是转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不要因小利而失去市场;三是加强经营者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使他们之间相互融资,解决资金中的问题;四是加大政府和各部门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市场规划和经营指导上多为他们出谋划策。

_、尽力解决××镇经济发展中的水电资源问题。现代社会水电资源贫乏必然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党委政府要下决心做好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_、加强人文教育,特别是对企业家的大局意识和协同合作能力。目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镇是一个相当富裕的乡镇,资产上百万的老板就有__个以上,但由于他们的个人主义较浓厚以及小富即安的落后思想,使他们不敢对经营或新的项目大胆投资。例如:××镇的农业开发公司完全可以进行重组,因为有_个农业开发公司而不敢大胆去闯、大胆去经营,倒不如重组成一个资本充足,敢于从事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公司。

_、规范对个私经济的收费。发展个私经济,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为此采取了许多的措施,如停止征收工商部门的“两费”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个体户和企业仍然负担较重。因此,规范收费,不仅体现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能提升我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也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_、加强各部门职能关系的协调。推动××镇的经济发展是各个职能部门共同职责,党委政府要尽可能使他们统一到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中来。一是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二是要求各部门明确支持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农民式返乡创业要进行积极的支持,如凯光太阳能热水器厂在投资___万后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有的部门却还对其紧抓不放,使其发展困难重重。这种情况下除了党委政府帮助宣传其产品外其他部门也应帮助宣传,有的手续费能延期的就尽可能给予其发展的机会。

篇13

一、 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XX年,阳江市个体私营企业达36171户,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9%;工业产值112亿元,增长21.70%;出****货值42.62亿元,增长9.60%;入库税收6.64亿元,增长61.40%;新增投资11.54亿元。

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 发展越来越快。XX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的户数比1997年增加7178户,增长24。8%;当年实现的国内总产值、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长102.06%,173.17%和309.24%;比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总额的增幅高出44.23%,91.35%和203.24%。

2、 地位越来越高。XX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值、工业产值和税收入,分别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收入总额的52.95%,67.50%和61.50%。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3、 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增加较多,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已由过去单纯的总体数量扩张向个体规模扩张的方向转变,一些企业不断增资扩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现有7574户工业企业中,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有86户、1001—5000万元的有145户、5001—1000万元以上的有19户、亿元以上的有9户。

4、 层次越来越高。私营企业家不但投资兴办工业,而且投资家业和其它产业,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构筑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发展的私营企业体系。

5、 外向型企业越来越多。一是企业出****货值增加。XX年,全市私营企业出****货值42.62亿元,占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8.05%,比1998年增长64.87%。二是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加。XX年,有24户私营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值亿元以上的9户私营企业中,有6户是进出口生产企业。

6、 品牌越来越响。一些发展基础较好、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树立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策划,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文化。目前,“喜之郎”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乔士”、“十八子”、“银鹰”、“盛达”等品牌在全国知名度较高,颇受欢迎。去年,阳江市在获得“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的基础上,又获得“中国刀剪之都”的称誉,品牌效应正在形成。

7、 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全市在私营企业中从业的人员,XX年达到20.97万人,比1996年增加了42.27%。

我们认为,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他们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建立了 “五个互动”机制。

一是政策拉动。阳江市委、市政府于1997年11月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六个放宽”、“六个优惠”的“蜜糖”政策:放宽从业对象,放宽经营范围,放宽注册资金标准,放宽出国(境)从事商务的限制,放宽内资、外资经营审批手续和给予用地价格、税收(地方留成部份)、规费减免、信贷、用人、入户优惠。

篇14

20__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6.1万亿,同比增长39.3%。为加强扶持引导和帮助,促进__网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网络经济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加速器作用,共青团__县委和__县工商局一同对全县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网店和机床工具、灯管等部分行业协会的网络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近年来,__依托优势产业和便利的立地条件,通过政府引导,借力三大服务中心和三种成功经营模式,帮助农村青年快速迈上电商品牌路,今年已累计完成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2.3亿元,已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50家,网店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6家,并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电子商务集聚村——__村。通过网络经济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和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优化了社会劳动就业结构。特别是__村的电子商务发展被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称之为——“__模式”,并得到中央电视台在内的15家媒体和近百家网站报道转载。

1、企业涉网意识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县上网用户达到1万多户,很多企业开始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涉足网络宣传和网络交易并尝到了甜头。从调查结果看,我县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总体尚可,虽然不能和金华地区的义乌、永康相比,但由于接近永康的区位优势,在__来说电子商务意识是最强的。据初步统计,全县目前有343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宣传和拓展销售渠道,总网站数量624个,其中一级域名网站386个,二级域名网站238个。其中自建网站占比达61.8%,在其他网络平台建网页达38.1%。通过网络销售商品的比例达18%。也有部分企业开始通过进驻淘宝商城等方式开拓网络销售市场,并取得成功,如浙江天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从5月份开始进驻淘宝商城,到目前已经达到月销售额50多万元,成为淘宝炊具行业上升最快的明星店铺,发展非常迅速。

2、网商得到迅猛发展。近年来__网商发展非常迅速,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有在淘宝网上经营的各类网商400多家,按行业划分:经营食品土特产类网店27家,服装鞋百货类网店140家,户外用品38家,汽车装饰用品55家,数码电子产品20家,五金机械类5家。本地__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服装百货的网商7000多家(__县本地约1000多家)。其中经工商登记注册的淘宝商城有80家、皇冠级信用卖家27家,网店年经营额达上千万元的有3家,实现年网上销售额近3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户外用品、数码电子、五金机械等为主的几大网络特色行业。

3、网络交易平台实现零突破。4月19日,全市首家区域性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在浙江怡木公司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__县网络交易平台的零突破。该平台以“零成本投资”和“30秒开网店”为独特创意,以家纺、服装、日化用品等为主打产品,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已经加盟的中外知名品牌五十多个,上线产品一万多种,发展会员一万多名,发展网商7000多家(本县约1000多家)。以后可能会涌现出更多的__县的网络交易平台。

4、行业网站发展开始起步。经调查全县19家行业协会中有3家行业协会(即__县灯管行业协会、__县网商协会和__县建材装饰网)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并通过行业网站的建设对行业协会及协会会员开展网络宣传和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企业对网络经济的重视度仍显不够。虽然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企业都开始触网,介入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但仍有相当多的传统制造企业没有介入电子商务,自主建设网站或通过知名商务网站建设网站的仍只占少数。企业大都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据统计,目前全县只有不到3%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网站或网页开展网络营销宣传,不到1%的企业有开展电子商务的成功记录。在行业网站调查中,行业协会和企业对建立行业网站开展宣传的需求和意愿也不强,目前__县现有的19家行业协会仅有3家行业协会(灯管行业协会、网商协会、建材装饰行业协会)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行业协会会员仍缺乏网络经济宣传意识,如调查中的灯管行业目前开展网络营销和宣传的有17家企业。

2、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层次较低。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县99%以上的企业网站不具有电子商务功能,同时企业网上销售商品的交易额普遍不高,电子商务在行业中应用范围小、应用率低。企业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缺乏了解,甚至网站建成后没有专人负责。被调查的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主要以企业自建宣传性网站或参与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主,一般实行网上询价、网下签约的交易模式,基本上都不能实现在线商城、在线支付交易等电子商务功能,网站和网页的主要用途基本仍处于和获取信息,没有或很少有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在线采购或在线销售。

3、缺乏网络经济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资金。人才和资金是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二大重要因素。作为一项新型商业模式,网络经济发展需要既懂传统生产营销又要懂电子商务的双料复合型人才,这是目前制约我县网络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而此类人才在__这样的山区县城相当缺乏,即使有,工资待遇要求也较高,一些小企业难以承受,__由于各种生活条件制约也难以留住外来的高

端人才。同时,资金短缺也是一些中小企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普遍遇到的困难。交易平台的开发、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网上产品推广等都需大量的资金来支撑,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4、网络交易安全因素制约。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部份企业的了解,我们发现网络交易安全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电子商务积极性的一个原因。一方面是网上交易的技术安全得不到保障,现有的安全和保密技术难以让人放心,黑客威胁严重。另一方面是网上企业信誉难以辨别。网上诈骗、虚假广告层出不穷,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由于交易双方的地域距离等问题,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出现交易问题后难以用法律的手段解决。如__县警方最近查获的利用网络钓鱼的手段盗窃淘宝网用户帐号内金钱的犯罪团伙一案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嫌疑人利用“网络钓鱼”盗窃淘宝网用户的帐号、密码、支付宝密码。并以“第三方诈骗”、“支付后退款”、“用假身份证补办淘宝用户手机卡”等方式不断变换盗窃手法,入侵淘宝网用户一千多个,其中被盗取金额的受害人达一百多名,受害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涉案金额八万多元。

5、行业网站建设相对滞后。经调查全县经民政部门登记的行业协会的有19家,现有的19家行业协会仅有3家行业协会(灯管行业协会、网商协会、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行业协会对上网的需求和意愿不强,行业协会会员仍缺乏网络经济宣传意识。行业网站建设缺少资金投入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大部分行业协会除个别大行业有政府专项补助外本身活动经费有限,只有通过收取有限的会员费,同时行业网站要实现有效的赢利模式也比较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对行业网站建设不重视,缺乏对行业协会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补助政策。由于缺少政策很难向政府申请到专项的行业网站建设资金。

6、物流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对__县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快递行业发展是随着近年来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县统一集中的物流基地,物流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规范配套的市场,导致物流成本高。快递行业管理不规范也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伴随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消费方式的兴起,快递行业的投诉在迅速增加。快递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经营行为不规范,在物品派送时常常出现遗漏、损毁、丢失以及错送、误送,以及旺季爆仓等问题。特别是我县的快递行业还存在着垄断经营、人为划分市场等,导致价格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建立货运流畅的高效率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物流快递行业的监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7、缺乏政府政策的强有力扶持。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出台有关促进服务业方面的政策,包括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因此我县的网络经济发展既缺乏区位优势,又与周边地区相比缺乏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导致我县大批网商到义乌、杭州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去经营。据了解,我们的周边一些县市已经出台了许多针对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如金华、义乌等地,但目前我县仅有对电子商务平台有个别政策,众多的网商和开始涉足电子商务的企业仍无法享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足够的政策支持。

8、税收政策不明确限制了网商的大胆发展。税收政策是众多参与网络经济的企业和网商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虽然国家对网店征税还没有确定,但税务部门近期开展的网店税收调查,特别是“武汉开出内地首张个人网店税单,一网店被征税430万”的消息以及我县规模最大的网商神州数码去年被国税征收了二十多万元税收等引发了众多网商的担忧。众多网商对电子商务税收方面的担忧限制了其大胆发展经营,导致网商只能是选择“潜水”经营,无法做大做强。

9、网络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对网络信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互联网诚信缺失及网络欺诈问题日渐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网店侵权、售假等问题日益暴露、网络团购成消费者投诉热点、3q大战无视消费者权益等,这都对网络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国家工商总局早已出台了要求网店实名制的规定,但网络诚信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为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繁荣市场、扩大居民消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再就业和推动当地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加快我县的网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制定__县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努力创建和优化__县的网络经济发展环境,建立积极有效的政府政策助推平台,以此来推动__县的网络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跳跃。

1.加快制定__县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网络经济作为一项发展迅猛的新生事物,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培育和扶持。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于20__年6月出台,我县应结合本县十二五规划,尽快出台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中远期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与中长期发展目标,并纳入各级规划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管理指导、规划引导和协调服务,探索搭建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及有关标准规范的总框架。

2.研究制定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政策和办法。成立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参与的网络经济指导服务中心,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研究制定促进全县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发展办法和规划。加快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争取配套出台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设立网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出台对电子商务平台、从事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发展相关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积极鼓励和推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

3.积极发展网络经济技术支撑服务。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国际、国内优秀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企业及电子商务策划机构的资源,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为我县企业从事网络经营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服务。并鼓励设立一批专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模式设计、网站设计制作、支付方式设计、物流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发展需求。加快电信光纤入户工程,提高网络带宽,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高速优质的服务。

4.加强网络经济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大本地人才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本地职业技术类学校的作用,开设或增设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引

进或培养高水平的师资,提高教学效果。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要加强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企业信息化人才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及信息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项资金开展网店经理人培训等高端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引进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具有创新商业模式的网络、计算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网络经济创业人才,以满足我县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急需。并安排专项奖励资金,积极鼓励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高级人才回乡创业,并提高待遇,确保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培养新一代的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主力军。5.加强电子商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金融数据通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逐步将银行传统业务移植到网上,在跨银行、跨地区的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支持,帮助引进风险投资,充发发挥现有各银行的“__通宝”、联保联贷等融资工具和网银、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的作用;创新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对网店提供免息小额贷款支持,按信用等级提供免担保信用贷款等,解决网络经营企业资金困难。

6.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快建设__县物流中心,建立以__县商贸物流、货运市场和信息中心为主,新碧、__以工业仓储配送为主的物流基地模式。充分发挥物流基地的作用,以市场运作的模式,加以政策引导,使其逐步成为电子商务条件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以满足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支持的快速性和全方位性要求,形成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健全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1.建立网络经济的政府政策助推工程。及时推出助动网络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对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创业者给予财政、税收、贷款、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快速地推动__县网络经济的发展,从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一是明确税收政策,在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明确的电子商务(网店)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借鉴其他地方,明确对淘宝商城类公司制企业采取从低税收定额征收的办法进行征税,对其他普通的c网店免予征税,以减除网商的经营顾虑。二是设立网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优惠和减免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积极鼓励和推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三是制定相关财政扶持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服务提供入门资金补贴,降低应用电子商务门槛;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供基础营运平台支持或者补贴(企业资格、办公环境、网络接入、策划辅导等)。四是加强和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网站建设的重视,出台扶持行业网站建设的专项扶持政策和相应的资金补助,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2. 搭建网络经济和网商孵化平台。规划建设__县网络经济科技创业园,也可以结合我县当前已经规划出台的物流基地建设,把物流基地建设成为集物流集散信息、电子商务应用和网商创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和电子商务(网商)创业园。创业园以优惠的税收、金融政策以及低廉的租金吸引网上创业者,形成商贸型电子商务企业的集聚,促进__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__县特色工业品和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通过网商创业园的建设,培育和孵化更多的网商,促进更多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带动__网络经济整体上水平。

3. 实施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一是制定相关财政扶持政策,为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解决在发展壮大中亟需的土地、仓储、贷款等问题,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引导、鼓励重点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电子商务投入,探索开发b2b、b2c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及相关领域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超过1-2家,超5000万元企业5-10家,超1000万元企业20-50家,并在户外用品、汽车用品、农副土特产品等领域形成产业新优势;二是坚持把农村电子商务与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注重引导传统优势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网络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产品销售量,扩大企业知名度,从而使得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化的同时带动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来,天喜控股集团(厨具)、__县涛涛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休闲健身用品)、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运动器材)、浙江固驰电子有限公司(益智玩具)等多个知名品牌,依托本身产业优势和企业资源,纷纷投入电子商务经营,取得良好成效。比如:天喜控股集团从20__年7月份开始,设立网络推广部,短短的6个月销售额达到1000万,在淘宝网厨具类目销售量位列第二(第一为苏泊尔)。电子商务销售额占该集团当年增长销售额(2亿)的5%,增加青年网创就业岗位30余个,一个公司带动了一个网商类目的发展。

4.开展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工程。鼓励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资助企业建立和使用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等,并根据企业实际投资额按百分比给予补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引导鼓励企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帮助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服务提供入门资金补贴,降低应用电子商务门槛;由政府对开展网络营销推广的企业进行专项补助、或委托专业性网络推广公司或知名商务网站对企业进行整体打包推广。

5.开展网络创业帮扶工程。一是突出“三心一库”功能发挥。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电商培训和技术咨询中心”,整合电商协会和电商志愿分队等新兴力量,有效加强了培训和技术普及服务。建立__县全程网络科技培训中心和__网货供应平台(供货数据库),提供了较为完备的供货企业产品链接,为青年初创者提供货源渠道保证;二是做好“两项服务”强势带动。在电大__分校,__成技校等培训基地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将网创青年作为信贷扶持优先帮扶对象,开通绿色通道,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已完成初创技能培训200余人,精英提升培训60余人,累计发放贷款300余万元,通过一站式服务,扶持140名青年成功开出网店;三

是借助“高校智力”顺势推动。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定期指导,与高校达成电子商务的专项合作等形式,为__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选取行业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推进团属阵地建设,通过建立企业团组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组建网创志愿服务队、电商导师团,评选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有效举措,不断丰富青工创新创效行动,将青年员工的“比、学、赶、超”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坚持企业文化形成和生产效益的齐头并进。6.开展网商知名品牌培育工程。一方面通过总结推广电子商务成功经营模式,着力推动青年网商“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的发展之路。积极开展网商知名品牌培育,运用行政指导手段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店发展壮大,确定一批皇冠级和淘宝商城网店作为网商知名品牌的重点培育和监管对象,鼓励引导其申请注册自有品牌商标,引导网店大卖家逐步摆脱低价竞争赚快递费的做法,指导他们通过创建自己的品牌从销售模式走上定牌生产和加工制造等自主品牌发展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帮助青年网商申报省、市级名优产品,力争十二五期间通过网络的发展培育2-5个__县本地的网络知名品牌,并帮助申请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2-3个市著名商标。

7.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工程。引导、鼓励建立行业性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建设和发展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及网上市场,以此来推进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的转型提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积极支持全县的几大特色产业建立行业门户网站,力争十二五期间建设2-3家年交易额上千万元甚至是上亿元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依托平台建立网上公共交易和服务平台,帮助广大企业设立网上商铺,信息、展示商品、洽谈交易,促进网下店铺与网上店铺的有机结合,利用两种业态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我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1.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以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抓手,突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加强网络安全风险检查评估,强化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保障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网络交易安全,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的信息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