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宏观经济增速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4: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宏观经济增速,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宏观经济增速

篇1

国家统计局20日公布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GDP增长率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第三季度增长9%,为4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经济增速有加速下滑的势头。交通银行研究报告认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导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和投资的实际增速下滑。“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正在改善,经济增长正由依靠外需向内需拉动转变。”

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9 月份名义消费虽继续高位加速,但仍未能有效缓冲净出口和投资增速相对去年同期下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鉴于房地产持续低迷、未来收入预期悲观等因素,未来消费将难以继续保持当前水平。

预期明年增长继续下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任若恩表示,从第三季度的数据看,下一步下滑速度会加快,因为全世界面临的衰退风险也比原来预计的要糟糕。任若恩估计,今年全年GDP增长大概在9.5%左右,明年则会继续下滑。如果按支出法计算,明年的GDP增速可能在8%左右;如果按国家统计局运用的生产法计算,明年下半年GDP的增速可能会降至8.5%左右。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彭程在分析报告中指出,花旗银行将2009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之前的9.4%下调为8.8%。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就是“保8”,因而8%的增长率被业内默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不过,任若恩表示,由于国家统计局的计算方法在2004年进行过调整,按目前的计算方法,如果GDP的增长下降为9%,居民和企业面临的实际痛苦会与1998年时经济增长下滑至8%相当,因而明年将经济增长保持在9%以上的速度,非常重要。

不过任若恩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明年“保9”会很困难,因为从全球环境来看,虽然金融体系的问题大部分已经爆发出来,但是实体经济的恶化才刚刚开始,实体经济受影响会有多大,目前还不明确。如果明年9%的增长率保不住,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日子会很难过,产品卖不出去,又贷不到款,许多企业会破产;普通老百姓则会感觉自己的收入减少,尤其是企业的就业者,收入下降会很明显,就业也会出现较大的问题,首先受打击的是农民工。其次由于农产品的价格大幅下滑,农民的收入也会减少。

对于CPI数据,任若恩指出,很明显,目前通胀已经不是问题,下一步的主要问题可能是出现通缩。任若恩指出,今年年底CPI有望下降至2.5%~3%,今年全年CPI大概在6%~7%,到明年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初,CPI同比可能出现负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分析师诸建芳则认为,明年CPI会大幅回落,个别月份可能会出现负增长,但是全年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全年CPI涨幅可能在2%左右,甚至更低。花旗银行预期,明年中国的通胀水平可能在2%左右。

宏观调控转向“保增长”

从预期的经济增长形势来看,宏观调控转向迫在眉睫。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已经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未来我国出口前景不容乐观。投资方面,由于房地产销售持续下降、房价开始回调,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开始显示出下降的趋势。交行预计,如果房地产投资下降20个百分点,则将导致我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

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体现以财政政策为主导的扩张倾向,“若以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解冻部分央票等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将发挥最佳效率”。

交行研究部同样认为,在近期央行连续两次“双率齐降”之后,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已经开始转向“保增长”这一目标。未来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放松信贷和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来刺激内需增长,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潜力和弹性。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时已明确指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尤其是在当前通胀压力逐步消除后,政府出台刺激经济政策的可选择余地大大拓宽。

首先,在货币政策操作层面将更加灵活。近期,央行已连续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利息税也被暂停征收。在通胀得到有效控制后,未来利率与准备金率调整空间加大,偏紧的货币政策将逐步转向宽松。当然,在银根由紧缩转为放松过程中,尤其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以及农业的贷款,以便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财政政策有望由稳健转向积极。回顾历史,在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在面临冲击力更强的美国金融危机时,财政政策仍堪当重任。而且,我国目前的财政实力较10年前已大大增强,仅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就达34808.19亿元。尽管进入下半年,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同时面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大笔支出,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有很大施展空间。比如,在必要情况下,国家可以加大国债发放量,增加基建、农业、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投资,同时配合适度的减税政策,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取消股票红利税等,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篇2

2003―2007年,中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围绕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正确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既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避免了出现大的起落。

2007年下半年,根据当时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压力较大,价格上涨的压力较为突出,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双防”目标,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

进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许多国家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国内接连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灾害和洪水灾害,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适应形势变化,7月份中央及时提出了“一保一控”方针,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多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我们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较好地把握了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价格涨幅趋缓、结构有所改善的较好态势。

但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蔓延加深,对我国经济影响逐步加大,外部冲击使正在抑制经济过热、减缓增长速度的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步伐较快。经济增速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12.7%下降到了2008年第二季度的10.1%,下降了2.6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只有9%,下降近3个百分点。从年度看,可能下降2个多百分点。

对此,我们既应该高度重视,又不要反应过度。这既是挑战,又是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

二、关于2009年的经济形势

预计2008年全年中国GDP将增长近10%,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据估算,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50%左右,约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53%左右,约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和对GDP增长的拉动可能是负数。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2009年的世界经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9日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幅仅为3.9%;该组织7月份的预期增幅为4.1%。IMF还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3.9%下调至3%,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IMF将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预期由7月份时的1.3%小幅上调至1.6%,将2009年美国经济增幅预期由之前的0.8%下调至0.1%。IMF将欧元区2008年经济增长预期由7月份的1.7%下调至1.3%,并将2009年经济增幅预期由1.2%下调至0.2%。IMF预计,经物价因素调整后,日本经济今年将增长0.7%,低于7月份预计的1.5%,IMF还将日本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1.5%下调至0.5%。IMF将对中国2008年GDP增长率的预期维持在9.7%不变,但将2009年增幅预期从7月份时的9.8%下调至9.3%。

受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及2009年发达经济体的内需将进一步下降,进而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造成影响。美国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根据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近期数据(2002―2007年)粗略测算,中国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美国GDP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率平均将下降5.2个百分点。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将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减速的程度。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受次贷危机影响,如果2008年美国GDP增速下降到IMF所预测的1.6%,则2008年中国出口增长率将比2007年下降3.1个百分点左右;如果2009年美国GDP增速下降到IMF所预测的0.1%,则2009年中国出口增长率将比2008年下降7.8个百分点左右。

初步判断,2009年虽然仍然存在重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只要我们宏观调控措施及时得当,在外需增长显著减缓的条件下,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稳定投资,适度增加非生产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关键性领域改革步伐,则2009年GDP增长率虽然可能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有望保持9%以上的增长,同时可以把通货膨胀控制在5%以下。

三、采取灵活审慎的态度搞好当前的宏观调控

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灵活审慎的态度和方法搞好当前的宏观调控。调控的重点应由主要防通胀转为主要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为此,财政政策要从稳健转为适度扩张,货币政策要由从紧转为适度放松,并注意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防通胀虽然仍是宏观经济政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虽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这样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当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相反,如果要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迅速降下来,通货膨胀率肯定也可以降下来。但是,在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加深、国际经济不确定性显著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让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过快,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即可,不必苛求把通货膨胀率过快降下来。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情况来看,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9%左右较为合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会加剧许多结构性矛盾,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过低不利于增加就业,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在充分吸取以往历次宏观调控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今后我们应更好地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保持经济适度的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第二,处理好农民增收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中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扭转了农民收入一度低迷徘徊的局面,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增收。

受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的谷物燃料化、新兴国家粮食需求上升、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已显著上涨。虽然近几年我国粮食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在限制粮食出口等政策的作用下,目前我国粮食价格仍然显著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粮食食品价格上涨有合理性的一面,有利于农民增收。我国农产品价格显著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为我们进一步理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提供了外部条件。逐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兼顾消费者承受能力和生产者利益,使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在通货膨胀压力趋缓时,逐步提高粮食价格。因此,要处理好粮食涨价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粮食涨价后,对城镇低收入者的影响可通过加大补贴力度来解决。

第三,处理好理顺资源要素价格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今年初开始实施的价格管制是应急的措施,对成品油、电力实施的价格管制以及对食品、钢材、水泥等商品实施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于短期抑制高通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长期持续的价格管制,不仅不利于消除通胀压力,而且还会导致供给短缺与资源配置不当。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资源要素价格扭曲相当于我国对全世界的补贴。从长期来看,一旦通货膨胀压力趋缓,应抓住机遇,理顺资源要素价格机制。

理顺资源要素价格、逐步消除价格扭曲,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当前,要处理好理顺资源要素价格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在通货膨胀压力趋缓时,应继续有步骤、分阶段地理顺电力、煤炭、液化气、天然气等资源要素价格,不断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在防止经济增速过多过快下滑,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时,还必须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业较为充分,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增加较多,许多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被掩盖下来。当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过快发展时,即使总量供给能够满足需求扩张的需要,结构性供需矛盾也能产生通货膨胀问题。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加剧而采取的紧缩性政策将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进而使原先在高速增长时期被掩盖下来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暴露出来。因此,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减慢是解决经济增长过快时期积累的问题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增速减缓时期价格涨幅同时减缓的条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的减慢具有积极意义。

在目前外需有所放缓的条件下,处理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系具有尤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篇3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经济因素 交通量增长 预测模型 蒙特卡罗

交通量是决定高速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内容。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做过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交通量的预测大多数采用了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分析影响某条高速公路所在地的国道、县道等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学者也利用影响交通量的其他因素直接对交通量的大小进行估计。分析过程中很多不确定因素只能依靠预测者的主观猜测,因此,找到影响交通流量的宏观经济因素是十分必要的,而得出一种基于宏观数据的准确预测模型更是迫在眉睫。

一、影响交通量增长的经济因素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收费公路本身的一些物理参数(比如:隧道和桥梁的数量,这一地区受洪水、山崩等的倾向);二是国家的经济指标或者地区的经济指标。

Matas(2001)的研究模型是建立在1981年~1998年的72条公路的数据的基础上回归而得出的。Matas利用GDP作为国家经济指标进行研究。他的研究显示交通量变化的百分比直接受国家经济指标变化的百分比影响。与他的研究相符和的是,一些学者利用地区经济指标的变化量作为影响交通量的变量。影响交通量的地区经济指标包括: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率,工资,零售量,税收收入,CDP和人口数。

Ash and Bazile 在2004年做过的相关研究显示:在发展中国家,长期的交通量增长近似等于经济增长的水平。而Matas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交通量变化的最显著因素是地区经济变量中的失业人口。因而,本文的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数,地区失业人口作为影响交通流量变化的经济因素。

二、交通量增长预测模型

1.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模型

本文利用的回归方程模型为:

Yit=β0+β1iEIt+μit

其中Yit表示在第t年,高速公路的第i段交通量增长的百分比。

EIt表示第t年,经济指标的增长百分比。

μit表示误差项。

回归选定的经济指标因子包括:GDP,地区人口总数,地区失业人口数,分别用这些经济指标的年变化百分比进行计算。

2.数据的选取与回归结果

交通量的数据是建立在1996年~1999年西安―宝鸡高速公路的10条支线,1997年~2000年杭州―宁波(杭甬)高速公路的5条支线,2002年~2005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38条支线的基础上。各个经济指标的数据是在分析各条支线所属市的基础上。利用的统计年鉴包括河北经济年鉴2003、河北经济年鉴2004、河北经济年鉴2005、河北经济年鉴2006、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03、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04、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05、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06、河北经济年鉴2003、河北经济年鉴2004、河北经济年鉴2005、河北经济年鉴2006、河北省2003年各市生产总值及指数统计。

回归结果:

a.Predictors:(constant),X2,X1

b.Dependent Variable:Y1

a.Predictors:(Constant),X2,X1

b.Dependent Variable:Y1

a.Dependent Variable:Y1

回归的结果显示,影响中国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的经济指标包括:地区失业人口和地区GDP,地区人口总数为不显著因素,回归方程为:

Y1=-0.023X1+0.867X2+0.086

其中Y1表示支线交通量的增长百分比,X1代表地区失业人口变化百分比,X2表示地区GDP变化百分比。

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对Ash and Bazile在2004年做过的相关研究的一种验证,与其得出同样的结论:在我国(发展中国家),长期的交通量增长近似等于经济增长的水平。

3.蒙特卡罗模拟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是一种基于“随机数”的计算方法。它实质上是利用服从某种分布的随机变量来模拟现实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随机现象。通常使用专门的风险分析工具来进行Monte Carlo模拟分析。利用蒙特卡洛进行交通量预测的步骤如下:

(1)确定影响交通量增长的表达式,在上节中已经回归出Y1=-0.023X1+0.867X2+0.086这一方程。

(2)分析确定方程中各个风险因子的概率分布模型。

(3)应用计算机软件产生各个风险变量的随机数并带入风险模型中计算出预测年度交通量增长的幅度。

(4)重复模拟100000次,求得100000个值。

(5)对这100000个值作概率统计计算出其概率分布曲线。

三、案例分析

1.预测参数

以福建省某条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对该项目某年的交通量增长进行预测。利用福建省1995年~2006年的失业人口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1998》、《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6(劳动就业篇)》)进行分析,确定失业人口增长百分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分布函数为:N(0.0764,0.141)。利用福建省1952年~200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地区GDP增长百分比服从正态分布,分布函数为N(12.9,4.6)。

2.分析结果

根据影响因素的概率分布,利用分析软件,得到福建省某条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曲线,见下图:

可见该条公路年交通量增长最大可能在6.22%~16.98%之间,在这个增长幅度内的概率为82%,而且这条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增长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本文通过回归首先指出了影响中国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增长的经济因素,最主要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失业人口,长期的交通量增长近似等于经济增长的水平,进而得出中国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蒙特卡罗方法在交通量增长预测中的案例。试图从客观的角度和量化的角度出发,得出中国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的一般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Matas,Anna,2001,The demand elasticity on tolled motorway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1~25

[2]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后评价总报告,2002

篇4

从未来经济景气变动方向看,全区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继续上升,一致指数下行趋缓,全区经济景气在未来一段时间呈现上升的预期渐趋增强。

一、先行指数继续上行,一致指数下行回稳,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再次走低

(一)一致指数降幅缩窄,经济景气回落态势有所放缓

3月份,受全区消费持续低迷、收入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全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下行至88.53,低于2月份1.59点。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构成一致指数的5个指标呈现 “四降一升”的格局,其中,发电量指数呈现上升,工业指数、就业指数、社会需求指数和社会收入指数均呈现下降,拉动宏观经济一致指数继续回落,但降幅有所收窄,表明当前我区经济景气下行态势趋缓。

注:一致指数是选取5个与经济运行同步的指标合成,反映全区当前经济运行走势,展现全区经济波动轨迹。

先行指数是选取6个领先于经济运行的指标合成,可反映全区经济运行变化趋势,预测全区经济未来走势。

(二)先行指数延续上行趋势,经济景气一段时间内将现上升

3月份,受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全区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继续上升,达到100.08,高于2月份 0.35点。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构成先行指数的6个指标呈现 “三升三降”的格局,其中,产销率指数、平均消费倾向指数和贷款指数呈现下降,产成品资金占用指数(逆转)、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指数和新开工项目指数继续上行,拉动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延续上升态势,增强全区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见底回升的预期。

(三)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继续在过冷的“蓝灯区”下探

3月份,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6,较上月回落2个点,在过冷的“蓝灯区”延续下行态势,创下2001年以来的历史低点。

从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10个分项预警指数看,3月份,消费指数继续回落,由偏冷的“浅蓝灯区”进入过冷的“蓝灯区”,居民收入指数结束了长达27个月在正常的“绿灯区”运行状态,下行至偏冷的“浅蓝灯区”,与消费指数成为本期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再次下探的主导力量。其余指数均无灯号变化,其中,工业指数、投资指数、工业企业利润指数、财政收入指数和商品房销售额指数继续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贷款指数仍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外贸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处于正常的“绿灯区”。

由以上监测结果分析,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再现下行趋势,表明当前全区宏观经济增长态势明显放缓,但反映当前全区经济运行走势的宏观经济一致指数下探幅度逐步缩小,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继续走高,以此判断,一致指数在未来一个时期呈现上升的预期渐趋明朗,全区经济景气有望回暖。

二、主要指标走势分析

(一)工业预警指数继续在过冷的“蓝灯区”下行

3月份,受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影响,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明显,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工业预警指数为110.7,比2月份下降0.96点,继续在过冷的“蓝灯区”下行,降至2002年以来的历史较低水平,全区工业经济增长依旧低迷。

(二)投资预警指数在过冷的“蓝灯区”降幅收窄

3月份,全区采矿业、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下行,拉动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低位,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投资预警指数为109.25,比2月份小幅下降0.3点,降幅逐步缩窄,全区投资态势趋稳。

(三)消费预警指数由偏冷的“浅蓝灯区”进入过冷的“蓝灯区”

3月份,全区石油及制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等主要商品消费增速回落,拖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入历史低位,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消费预警指数为109.98,比2月份下降0.78点,由偏冷的“浅蓝灯区”进入过冷的“蓝灯区”,这是消费预警指数自2002年之后,再次踏入过冷的“蓝灯区”,全区消费回落态势仍在延续。

(四)进出口预警指数连续两个月运行于正常的“绿灯区”

3月份,全区进出口总额增速同比下降7.8%,降幅较上月缩窄2.75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外贸预警指数为105.11,比2月份上升0.65点,运行于正常的绿灯区,全区外贸形势继续向好。

(五)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在过冷的“蓝灯区”继续小步上行

3月份,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05%,降幅较上月收窄10.68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财政收入预警指数为111.34,比2月份小幅上升0.73点,延续回升趋势,继续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

(六)居民消费价格预警指数在正常的“绿灯区”继续小幅上行

受食品类价格涨幅趋缓,尤其是蛋、蔬菜类价格涨幅回落影响,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收窄,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价格预警指数继续微幅上升,达到103.13,比2月份上升0.3点。受禽流感疫情、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影响,全区蛋、禽、猪肉价格回落将对食品价格形成下拉作用,加之上年CPI基数呈前高后低走势,近期全区物价涨势将相对温和。

课题组负责人:杭栓柱

篇5

一、固定资产投资先行指数结束上涨态势、一致合成指数继续下降

图1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先行一致指数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进入2013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一致指数持续下降,而先行指数一路上涨。从构成指标看,先行指数中的国内贷款和PPI(逆转)处于下降走势,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逆转)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则在持续上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上涨速度较快,带动了先行指数的持续上扬。但先行指数的上涨速度明显减缓,7月份仅比6月份提高0.23点,几乎持平,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先行指数将掉头向下,进入下行区间。

一致指数中,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自筹资金结束了下降趋势企稳回升,表明我国民间投资的动力增强,而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扩建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新建投资增速虽然仍处于下滑区间,但下滑速度明显放缓,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下滑速度减缓。

二、基于扩散指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的走势判断

利用先行和一致指标建立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的一致扩散指数和先行扩散指数,如图2所示。先行指数在2012年7月超过了50%线,并在今年5月达到了本次周期的极大值点,表明先行指数的峰已经出现在2013年5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致扩散指数在2012年6月达到了极小值点,表明上轮峰点已经出现,此后扩散指数曾出现过快速拉升,但是在2013年出现了小幅回调的走势,目前处于再次上升的阶段,但是从数值上看,并未达到50%的临界点,因此判断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景气的一致指数的谷底尚未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先行扩散指数极大值点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的峰先行半年左右。因此,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判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在2013年下半年将维持缓慢回升态势。

三、宏观经济一致指数止跌,扩散指数显示拐点初步形成

篇6

根据我们今日投资对国内70多家券商研究所1800余位研究员盈利预测数据的最新统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和沪深300成份股08年的整体盈利预测持续调低。有分析师给出盈利预测值的上市公司08年对07年的整体盈利预测增长率为14.06%,较上月调低4.6个百分点,这些上市公司07年较06年的增长率为44.51%。沪深300成份股08年盈利预测增长率为12.12%,较上月调低4.45个百分点,持续第八个月调低,这些上市公司07年较06年实现的增长率为41.50%。上市公司盈利的宏观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从最新公布的11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当期经济所面临的环境仍十分恶劣,各项指标纷纷负增长,PPI回落的速度超预期,进出口增速快速下滑成负增长,FDI大幅负增长,这些都表明宏观经济正在快速的下坠。同时,特别工业增加值增幅也在继续放缓。作为最能反映企业运行的指标,工业增加值增幅创下新低意味着宏观经济进入“严冬”。

双重威胁可能导致中国进一步加大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

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持续下滑和宏观经济的不断恶化,也促使近期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即将出台的政策,这些都将强有力保障未来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德邦证券预计这些政策的效果将在2009年逐步体现。另外,近期国家发改委通知解除了自年初开始实施的对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表明了宏观当局对未来物价可能持续回落预期的确认。物价的回落也将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打开空间,下一阶段央行还会继续加大货币政策的放松力度。一方面,为支持扩大内需,增加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另一方面,通过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和引导市场预期。

经济增长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有所恢复

在1992年至1999年期间,GDP增长率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运行趋势十分吻合;虽然1999年之后,两者运行节奏出现明显的不一致,但趋势上还是保持同向的。宏观经济在1999年见底出现向上的拐点,但上司公司每股收益低点出现在2001年。通过两者运行之间的规律,西南证券认为,宏观经济出现向下拐点的时候,会迅速体现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当中,业绩随之下滑;而当宏观经济出现向上拐点的时候,上市公司业绩转好会有上2年的滞后。2008年前三季度为9.9%,08年全年GDP增长率下滑已成定局,普遍预计在9%-10%。面对国内经济的下滑,政府推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货币政策也转为宽松,保经济增长(“保八”)成为当前第一要务。种种迹象表明,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达到了本轮经济增长的波峰,2008年开始进入回落期,经济向下拐点已经出现。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33元,估计全年业绩略高于07年(0.42元)。虽然每股收益的绝对数还没有体现出下滑,但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放缓,部分公司出现亏损,经营压力已有显露,估计09年业绩将有所体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内需刺激政策经验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幅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缓冲经济的下滑;因此,中金公司预期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有所恢复,这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其持续性仍面临不确定性1、大幅降息和房价的下跌有助于恢复居民购房能力;财政支出的加大对有助于拉动钢铁、水泥、建筑、电力设备、工程机械以及电力、煤炭等固定资产投资相关行业的需求。量化分析显示,考虑到财政政策的作用,钢铁、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好于电力和煤炭,在市场预测普遍比较悲观的情况下,钢铁、水泥盈利存在超出预期的可能;虽然利用率的压力将依然存在,但煤炭价格进一步下滑则有助于降低火电行业的成本。2、消费对利率不敏感而与收入增长更相关,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收入增速下滑才刚刚开始,表明周期性消费品种盈利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相对来说,非周期性消费品表现出更好的防御性。3、考虑到政府最近出台刺激政策的力度和频率都超出市场此前的预期,显示政府力保经济增长的决心,未来政策力度还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而市场对政策的短期反应一般也将是正面的。

A股2009年净利润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

篇7

《报告》指出:经济低速增长时期需要更高货币规模,经济不景气时期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不会刺激经济泡沫,中国需要协调短期适度宽松与长期紧缩管理的关系。对于当前的较低经济增长而言,较大的货币规模恰恰是必需的。

笔者认可上述判断,这恰恰是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的必然要求。《报告》对比1991—2012年的经济增速与货币规模发现,经济增速与货币规模存在反向关联,当经济增速较高时,M2/GDP较小;当经济增速较低时,M2/GDP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低迷时货币周转速度减慢,为维持同样甚至较低的经济增速,需要更大的货币规模。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表示,经济增速与货币规模的反向关联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发达经济体,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

《报告》同时阐释了“货币超发与经济泡沫”之间的关系问题。理论上说,货币超发与经济泡沫之间存在正向关联,这也是2012—2013年间反对货币宽松的重要理由。“但是货币供给与消费品价格(所谓通胀)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性,主要的影响体现为对房价的影响,这表明货币供给对房地产价格泡沫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报告》说,虽然通过结构化的货币政策可以限制向房地产行业的直接货币投放,但是仍存在货币通过其他渠道流入房地产市场并促使泡沫加剧的疑问。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分析认为,虽然货币供给与房地产市场泡沫有一定关联,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稳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分经济增长阶段来看,货币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程度会随着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变化而改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认为,中国货币适度宽松的上限尚未达到,管制利率、拉动经济等政策均需要货币适度宽松予以配合,并且在宏观经济景气程度较低时,货币适度宽松对经济泡沫的推动作用也较弱。因此,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维持必要的宽松幅度,并在之后随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进行逆向调整,再逐渐回收流动性。

笔者认为,我们的确需要通过改革释放经济活力,但我们必须清醒,要使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水平必须同步提高,必须更具科学性。

篇8

一、引言

一般来说,国家相关统计部门都会定期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披露,比如消费者物价指数、贸易顺逆差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这些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一旦公布出来后将影响金融市场,通常情况下市场预测值和实际宏观经济统计数据间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所以客观准确的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及外汇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把预期值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差距引入garch模型,探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宏观经济变量与市场预期

1.宏观经济变量

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国家统计部门每月公布的比较常用的五个宏观经济变量,比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货币信贷信息及贸易顺差或者逆差等。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时期内变化的速度与程度;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和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一般情况下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程度,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速度;货币信贷信息是指关于货币增长速度、货币政策以及与货币市场相关的一切信息;贸易顺差是指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通常又叫“出超”,它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处于有利的地位,相反贸易逆差则是指特定年度一国出口的贸易总额小于进口贸易总额,一般又叫做“入超”。

2.市场预期

一般来说,在国家统计部门公布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之前,市场参与者会依据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积极主动地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预测,这些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的数据叫做市场预测数值,然而市场预测值和实际的宏观经济数值往往有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的程度叫做偏差,本研究衡量这种偏差量采用的是实际公布数据与市场预测值之比,再乘以一百,然后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进而可以发现正偏差或者负偏差对金融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中采用的是朗润预测,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预期检验模型对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由于金融市场的收益率数据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所以探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效应的模型不能简单地采用回归模型,而应当从arch族模型中选择其中一个,本研究中采用的是garch模型,采用这一模型来探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对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及债券市场的价格行为。

(1)未引入预期检验模型对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从未引入预期的garch模型结果来看,如果股票市场方差方程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回归系数为负且具有显著性,这表明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及新增贷款数额统计数据的公布使得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率降低,如果cpi回归系数为正,但没有显著性,则表明cpi统计数据公布加大了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如果债券市场货币信贷信息系数为负且显著,则表明货币信息统计数据的公布对债券市场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货币信贷统计数据的公布不仅降低了债券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率,且降低了债券市场日收盘的收益率的平均值;如果外汇市场cpi与货币信贷信息系数为负且显著可以知道,cpi与货币供应量等统计数据的公布提高了人民币升值的日幅度,如果外汇市场方差方程回归结果中各个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系数皆不显著时,则表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公布对人民币和其他币种收益率的波动影响降低。

(2)引入预期检验模型对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引入市场预期之后,如果股票市场均值方差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时,则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期值要低于实际值,股票市场的日收益率降低。如果其他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公布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时,不管实际数据公布与预期数据之间的偏差的正或者是负,都会降低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率;对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而言,在引入预期检验模型后,其功效比未引入预期检验模型要差,主要是由于外汇市场化程度较低及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国家及大型金融机构。

三、结论

篇9

从经济景气未来变动方向看,全区宏观经济景气有望继续小幅回暖。

一、一致指数、先行指数双双回升、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继续上行

(一)一致指数转而上行,经济景气企稳回升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为88.52,比7月份上升0.09点,结束2011年7月份以来持续下行态势,连续3个月小幅上升,经济景气呈现回升态势。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一致指数分项指标呈现“四升一降”,除就业指数呈现下降外,工业指数、发电量指数、社会需求指数和社会收入指数均呈现上升。

注:一致指数是选取5个与经济运行同步的指标合成,可反映全区当前经济运行走势,展现全区经济波动轨迹。

先行指数是选取6个领先于经济运行的指标合成,可反映全区经济运行变化趋势,预测全区经济未来走势。

(二)先行指数小幅抬头,经济回稳支撑犹存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先行指数为100.7,比7月份上升0.09点,结束7个月小幅波动下行态势,继续呈现上升。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先行指数分项指标呈现"四升两降",贷款指数、产成品资金占用指数(逆转)呈现下降,平均消费倾向指数、产销率指数、新开工项目指数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指数均呈现上升。

注:产成品资金占用指数(逆转)的坐标轴为右轴。

(三)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继续上行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23,比7月份上升3点,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回稳势头逐步增强。

从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10个分项预警指数灯号看,工业指数、消费指数、工业企业利润指数成为本期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回升的主要力量。其中,工业指数、工业企业利润指数分别由过冷的“蓝灯区”上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消费指数由偏冷的“浅蓝灯区”上升至正常的“绿灯区”,投资指数、进出口指数、财政收入指数、居民收入指数、贷款指数继续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商品房销售额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行于正常的“绿灯区”。

从以上监测结果分析,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呈现较大幅度上升,其分项指标已无指标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先行指数均双双小幅上行,总体看,全区宏观经济景气企稳回升态势渐趋明朗。从未来经济景气变动方向看,由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再现回升态势判断,全区宏观经济具有一定回稳基础,宏观经济景气有望继续呈现小幅上升。

二、主要指标走势分析

(一)工业预警指数由过冷的“蓝灯区”回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

8月份,工业预警指数达到114.58,比7月份上升 0.91点,结束自2012年12月以来8个月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历史,突破临界值上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全区工业形势逐步回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及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增长提速成为本期工业预警指数上升的主推因素。

(二)投资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小幅下行

8月份,投资预警指数为120.14,比7月份下降0.6点。受7月、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影响,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原本已回归到正常“绿灯区”的投资预警指数又重回偏冷的“浅蓝灯区”,表明全区投资态势仍需进一步稳固。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大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5个和1.4个百分点,成为本期投资预警指数回落的主因。

(三)消费预警指数由偏冷的“浅蓝灯区”进入正常的“绿灯区”

8月份,消费预警指数达到111.19,比7月份上升0.2点,结束自2013年3月以来5个月在过冷的“蓝灯区”、偏冷的“浅蓝灯区”运行历史,进入正常的“绿灯区”,全区消费形势逐步向好。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加快是推动本期消费预警指数走高的主要因素。

(四)进出口预警指数小幅上升于偏冷的“浅蓝灯区”

8月份,进出口预警指数为96.74,比7月份上升3.83点,继续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全区外贸形势略有回暖,主要归因于我区与俄蒙贸易增速降幅收窄,与日韩贸易规模的扩大。

(五)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微幅走低

8月份,财政收入预警指数为111.72,比7月份下降0.52点,继续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全区财政景气回升动力仍显不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行业、电力行业税收环比降幅分别扩大1.7个、3.4个和4.8个百分点,成为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回落的主要影响因素。

(六)居民消费价格预警指数继续上升于正常的“绿灯区”

篇10

(一)“新常态”的提出及本质

我国GDP增速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处于波折阶段,总的来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新常态” 内涵反映出的是绝非以往只注重经济总量增加,而是向宏观经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由于不同于“三期叠加”之前表现出的宏观经济政策难以为继,故而体现了“新常态”中的“新”字;此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国家经济状态则直接反映了“新常态”的“常”字。可以简单地说,“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哺经济的健康增长。

(二)“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

我国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表现出相当一些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可以说是提前预知了“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这些提前预知的变化来看,我国经济的运行有如下重要特征。

1.经济潜在增长率在7%左右。经济潜在增长率就来源来说主要取决于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通过改善生产要素供给和提高生产率予以提升。

2.我国消费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了“半壁江山”,出口和投资已难以超越。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制造品生产国家,逐渐超越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方式由改革开放20年来以投资等为主导的外部需求结构向以“三驾马车”为主导协调拉动经济结构调整,完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升级。

二、“新常态”下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一)金融风险暴露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稳中有险、稳中有忧,潜在的金融分析按不可忽视。尤其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和结构性问题的背景下,要特别注意重点领域的三大区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产能过剩风险。

(二)产业空心化风险

决策者出台了一些列扶持政策,促进我国创新型工业和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资源更多地向这两个部门倾斜,而处于价值链的底端的一些产业必然会促使本产业向资源方转移,努力使自身走向价值链的两端,产业的稳定毫无疑问经受了冲击。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等的转移引起了产业空心化风险;第二是第三产业在GDP的占比持高不下,产业的结构逐渐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空心化风险;第三是我国外贸政策向外倾斜导致的产业空心化风险。

三、“新常态”下我国几个重要经济政策转变分析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领导层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基本倾向于需求管理,决策者为维持我国GDP增速差不多是10%的高速增长而以长期的扩张性政策来刺激国内总需求。然而,“新常态”下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供给面的问题,而这个供给面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长期性趋势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的需求管理对于解决结构失衡的长期问题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此时我们就应从供给端、从体制改革等顶层设计来着手调整。

(一)“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转变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结尾之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异常复杂,在这种经济增速下行态势下,决策者需要看清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与国际不稳定因素,通过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适度宽松。

曾经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是不管不顾、一心着重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增速的加快,根据短期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形势的变化,频繁使用强刺激手段来调节经济,进而导致如产能过剩、地反政府债务、金融风险和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等后遗症。

(二)“新常态”下财政政策转变

加强民生投入,激发消费潜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的财政政策,加强对民生、社会保障等惠及大众的财政投入,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能力。在我国经济下行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可抑制的进一步减缓我国经济增速,这又无可避免的造成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压抑。但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望加速提升,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逐步解决居民消费的一大后顾之忧,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得益于政府对民生投入力度的加大。

四、“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变要点

(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的很好切入点和抓手

19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偏向于需求而忽略供给,决策者为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以长期的扩张性政策来刺激国内总需求。然而,我们在“新常态”下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个供给面的问题,而这个供给面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长期性趋势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的需求管理对于解决结构失衡的长期问题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此时我们就应从供给端、从体制改革等角度来着手调整。

篇11

事实上,自从1998年我国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价格亦开始稳步上扬。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房价不断上涨的同时,全球多数国家都出现利率不断降低和房价不断上涨的现象。本文将近年房地产价格变化与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客观分析近期我国房价的上涨与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

一、通货膨胀调整前后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对比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通常被认为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水平,本文利用CPI对房地产价格指数进行平减调整,调整后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反映了房地产价格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土地稀缺、收入增加等需求变化的真实变化。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2004年快速增加,最高达到110.8,但经过CPI调整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变化幅度则大大减小。2004年起,宏观经济景气大幅释放,中国经济彻底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CPI不断上升,2004年第3季度达到最高,为105.27。相比较而言,2004年起,经过CPI调整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小,最高为2004年第4季度的106.3,比2002―2003年的平均房屋销售价格指数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

分析表明,2004年以来房屋销售价格增长有所加速,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修正,房屋销售价格的实际增长速度则大大减小。

二、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对比

本文选取的宏观经济指标为:CPI、GDP增幅、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率。在本文的分析中,GDP增幅是以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经过通货膨胀因素的调整为城镇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利率也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而成为实际利率。

(一)房屋销售价格变化与CPI的对比

1998―2003年期间,CPI与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呈反向变化。CPI上升则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下降,并且,通货紧缩初期房屋销售价格一般有一个比较大的上涨,随着通货紧缩程度的减轻,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逐步减小,该规律在1998―1999年和2002―2003年两次通货紧缩期间均有体现。

2004年之后CPI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关系则发生变化,由反向关系改为同向关系,房屋销售价格指数随着CPI的升降而升降。这种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与CPI关系的变化是2004年宏观调控效应的表现。关于货币和土地的双紧调控政策改变了消费者的预期,造成了2004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不断上涨;2005年又受价格调控政策的影响,消费者持币观望导致房价增幅而有所减小。因此,消费者预期变化改变了2004年以来CPI与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分析表明,2004年以后宏观调控因素导致的消费者预期变化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与CPI之间的变化规律有所影响,但1998―2003年二者变化的规律性仍然可以说明,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房屋销售价格的变化与CPI 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二)房屋销售价格变化与GDP增速的对比

未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的房屋销售价格在2004年下半年―2005年上半年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同期GDP增速,但是1998年以来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增幅均低于同期GDP增幅。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提高,GDP增幅开始超过9%,2003年第4季度达到10.69%,2004年以来的各季度GDP增速平均达到9.51%。2004年以来,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增幅为6.07%,比同期GDP增速低2.5个百分点左右。

分析表明,从全国整体来看,1998年以来,房屋真实价格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房价的上升没有超过经济基本面的支持。

(三)房屋销售价格变化与收入增速的对比

1999年至今,城镇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各季度的平均增速为9.74%,同期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的平均增速为3.19%,收入的增长速度比房价真实的增长速度高3倍。2004年以来,房屋销售价格增速加快,平均增幅达到6.07%,未调整的房屋销售价格在2004年末超过了同期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但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房屋销售价格的真实增长仍低于同期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10.98%的增长,增幅比较相差3个百分点。

分析表明,从全国整体来看,1998年以来收入的增幅都远远超过同期房价的增幅,房价的增长是以收入增长为基础的。

(四)房屋销售价格变化与实际利率变化的对比

1998―2003年,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化与实际利率的变化呈反向关系。1998―1999年和2002年3年时间里,实际利率均为负值,在负利率的初期,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涨幅;随着实际利率由负值逐步转为正值,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增幅有所下降。但在2004年以后,真实房价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则有所改变,二者变化基本为正向关系,这种变化与宏观调控政策有直接关联。

分析表明,真实房价的变化与实际利率之间有确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实际利率由正值转为负值并在负利率存在期间,房价都有比较大的涨幅;但如果宏观调控方向发生变化,这种规律则会随之发生改变。

三、结论

(一)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房屋销售价格可以反映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土地稀缺、收入增长等因素而引起的房价真实上涨。2004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程度的逐步上升,调整后的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比调整前的数值大大减小。

(二)房价的真实上涨与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近年数据分析表明,通货紧缩和负利率均与真实房价涨幅增加相联系。2004年以来,虽然宏观经济走出了通货紧缩和负利率,但由于宏观调控措施导致消费者预期变化增大了对房屋的需求,从而使真实房价的增幅进一步上升。

(三)从全国整体来看,近年我国真实房价的上涨均有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即使是在房价上涨较快的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真实房价的涨幅仍低于同期GDP增幅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篇12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近日正式“出炉”。报告预测,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我国GDP增速将在波动中减缓,预计今年GDP全年增速达到11.8%,2008年减慢到10.8%;同时,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将逐季攀升,到2008年第二季度达到峰值7.68%,此后逐步下落,报告预计今年年均通胀率为4.72%,2008年则将达到7.34%。

经济增长“拐点”到来?

这份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的报告认为,今年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峰”之年,第四季度GDP增长为11.79%,而全年增速可达11.8%;从明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将逐渐放缓,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59%、11.32%、11.01%和10.81%,全年均值比今年下降一个百分点,达到10.8%。

与此同时,报告认为我国的出口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将在明年逐季下降,今年预期出口增速为25.7%,明年降至20.9%;固定资产投资今年预期为26.9%,明年降至24.1%;同时,进口则将加速增长,由今年的20.3%大幅增加到明年的26.8%。

国家经济研究所主任范剑平在讨论会上表示,上述GDP、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同国家经济研究所的预测结果非常相似。而此前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曾表示,2007年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周期中的一个“拐点”,GDP增速将在今年达到峰值,2008年以后逐渐减慢。

然而也有专家表示了不同意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消费对GDP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从去年至今,我国居民消费稳步上升,高、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保持着同步提高,消费增长会直接改善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效益不高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年经济走势恐怕未必会低于今年,各方面经济指标也可能继续向好。”王小鲁表示。

大多数专家在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尽管我国GDP保持着高增速,但目前宏观经济仍未走向“过热”。“即使明年经济增长率超过今年,达到12%甚至13%,也不一定就意味着经济过热了。”王小鲁表示,经济过热不过热,关键要看经济内在结构是否协调,而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速是百分之几下定论。

“温和通胀是好事”

清华大学的预测报告为明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描绘了一条先扬后抑的曲线,报告预计,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四个季度的增长分别为7.09%、7.60%、7.68%、7.52%和6.54%,价格上涨要到2008年中期方可见顶。

对于消费价格的走势,不少专家的意见与该预测数据相左,范剑平表示,国家经济研究所在CPI方面的预测结果同该报告差别较大,经研所认为明年的CPI相比今年将有所回落。

王小鲁认为,我国明年的价格走势可能有所下降。“到目前为止,带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是食品,食品涨价会很快带来供给增加,虽然反映在实际中要有一个过程,第四季度CPI可能仍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明年食品价格很可能回落,CPI也会下降。”他表示,“考虑到居民收入增加对物价上升的温和推动作用,我认为明年可能是一个温和通胀的状况,但通胀率不会高过今年。”

面对前三个季度不断攀高的CPI数据,以及预测报告对于明年通胀率继续看高的预测,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不应当“谈通胀色变”。

篇13

关键词:矿业行业发展;短期宏观经济波动;退出时机;财务投资

一、背景介绍

在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时,全球经济经历了大规模的冲击,特别是一些与宏观经济系统性强相关的行业受到的冲击很大,矿业行业就是其中之一。矿业行业与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具很强的相关性,表现为在短期宏观经济波动时,矿产品的价格大幅度波动。在2008、2009年当时,许多国内的矿业公司积极去海外收购矿业资源,趁机去海外抄底他们拥有的矿业资源。随着在2009年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后,宏观经济表现出短期内的复苏,这些海外上市公司的股价短暂地大幅地回升。但是在2011年特别是2012年受到欧债危机不断升级时,宏观经济继续表现出下滑的趋势时,这些海外矿业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下滑,甚至下滑到超过2008年的底部价位。为了降低宏观经济波动对投资海外矿业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影响的风险,我们可以考虑适度地从投资中退出一部分来控制风险,所以研究投资海外矿业上市公司的退出时机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外部影响因素

(一)外部影响因素的概述

本文是从影响股价的矿业行业发展和宏观经济波动的角度分析投资海外矿业公司的退出时机,没有考虑海外投资各国差异性的政治因素、法律因素和市场成熟度等外部影响因素,同时也没有考虑被投资企业的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在具体的投资行业越来越被看重,越来越需要详尽的尽职调查获得公司详细情况包括潜在资源和风险等,需要对被投资公司进行合理的估值。

(二)矿业行业发展的规律

1.全球矿业产业的传递性。从世界矿业发展角度来看,矿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在各个国家间传递性的影响而继续发展。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处战后重建的在工业化时期,这期间世界市场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矿业资源的需要量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对矿业资源的需求进入稳定的平台式,这期间矿业资源的价格相对平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在国家间传递。随着新世纪以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新兴市场国家是支撑着当前的世界矿业市场的主要需求力量。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工业化的进程支撑着全球矿业上市场的繁荣,同时矿产资源的价格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特别是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工业化的进程会先后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波次性传递。

2.矿业行业的阶段性。一个国家的矿业产业发展有自身产业生命周期:形成期、成长期、强盛期和衰退期。一个国家的矿业行业发展水平和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随着一个国家的人均GDP的提高,国家对矿业资源的需求也是增长的。矿业行业在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在经济工业化初期是矿业产业的形成期,在工业化加速进展时是矿业产业的成长期和强盛期,在完成工业化后,对矿业资源的需求降入平稳阶段,矿业行业发展也进入衰退的平台期。矿业行业在一个国家发展所处的阶段性是受这个国家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3.矿业行业在一国发展中的矿种的波次性。对矿业资源的需求不仅仅在总量上随着国家间工业化进程的不同而产生的需求量变化,同时,在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在各个矿种上也会有需求量发展的不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在一个阶段,对不同的矿种资源的需求量的阶段也是的不同的特性叫着波次性,具体的见图1人均矿产资源需求的波次性。一个国家在工业化中期人均对钢的需求就进入了高峰期,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以后的人均对钢需求量会降低,表现为整体国家对钢的需求进入一个稳定的时期。在工业化中期,人均对矿产资源的需要会按照不同的矿种(铝、铜、镍等)依次进入高峰期,在工业化的后期人均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也进入了高峰期,随着工业化完成后整个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要进入一个稳定的平台期。

(三)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

矿业行业与宏观经济走势呈现强正相关性,在宏观经济波动中,矿业资源的价格波动也呈现大幅波动。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的原理解释了宏观经济波动的现象。投资乘数是指总投资的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的倍数。边际消费率决定投资乘数的大小。加速数的原理是指人们收入的增减必定引起消费量增减,而消费量的增减必定引起消费品生产的增减,消费品生产的增减又必定会引起资本品生产的增减。加速作用有双重的意义,当产量增长时,投资是加速的;当产量持平时,投资不增加;当产量减少时,投资的加速度为负(实际上是设备闲置,而非出售、损坏)。只有把乘数和加速数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投资对经济周期的波动的影响。

在现实世界中,短期内(3-5年内),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机制相对稳定,国内的消费水平基本上也是相对稳定的,净出口因素受到国外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很大,所以在现实世界中投资和净出口解释了现实的经济波动现象,特别的是由于乘数—加速数的作用,在短期内投资在解释现实经济波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三、对选择投资海外矿业上市公司退出时机的选择意见

综合前面的分析内容,从外部角度分析海外矿业上市公司退出的时机需要分析矿业行业的发展规律的影响和短期内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一)矿业行业发展规律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矿业产业发展与其经济发展具有强相关性。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工业化的进程支撑着全球矿业上市场的繁荣,同时矿产资源的价格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研究工业化的进程可以借鉴发达的国家经验从研究人均GDP的角度考虑,当前中国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一线城市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0%,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是进入工业化后期。我国当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未来二三十年对矿业资源的需求量依旧巨大,只是需求量的增长率会有所降低。

在矿业行业发展中也需要注意波次性对矿种的选择。随着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当未来中国人均GDP的提升达到人均10000美元时,中国对钢的需求进入平稳期,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长率是降低的。对于铁、铝资源的投资需要谨慎,近十年内世界市场对铁矿资源和铝矿资源的需求会进入衰退的平台期;对镍矿资源、稀土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投资可以保持乐观,世界市场对镍资源的需求会在未来二三十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甚至对稀土资源和能源资源的需求会在未来的五十年内都会高速增长;对铜矿资源投资需要保持适度,世界市场对铜矿资源需求介于前两者之间。所以在投资海外矿业上市的退出时需要注意不同矿种的选择。

(二)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本文分析短期内宏观经济波动对矿业行业的影响,主要考虑中国经济波动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波动的情况。在分析短期宏观经济波动时,选择了具有指引性的指标,中国两季度前的银行信贷增速指标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PMI指数。两个指数都是领先经济波动几个月的指标,对宏观经济走势具有很强的预测性。

在短期内一个国家内部的消费水平基本上也是相对稳定的,净出口因素受到国外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很大,所以在现实世界中投资和净出口解释了现实的经济波动现象。从分析预测短期内中国经济波动来看,短期内消费相对稳定,投资和净出口变化较大。投资方面可以用两个季度前的中国银行信贷增速来预测经济波动情况,具体见图2两个季度前的中国信贷增速和GDP增速对比。国外经济波动主要参考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来预测经济波动情况以及对中国净出口的影响。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则显示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一般在40%-50%之间时,说明制造业处于衰退,但整体经济还在扩张。

当中国两季度前的银行信贷增速指标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PMI指数持续几个月同向大幅增长(或降低)时,我们可以在未来的几个月后在海外场内证券交易所市场或者场外协议转让方式选择追加投资(或选择退出)。当中国两季度前的银行信贷增速指标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PMI指数出现反向波动时,我们需要更多的观察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措施和力度,特别是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都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干预时,中国两季度前的银行信贷增速指标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PMI指数出现同向波动时,我们可以很好地对投资海外矿业上市公司退出进行财务投资。

综上所述,结合整体的矿业行业的背景下和中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投资海外矿业上市公司的退出时机的意见有:首先,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中国和新兴市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在这期间中,矿业投资的以战略投资为主,特别注意不同矿种的行业发展的波次性,对矿业投资进行选择性战略投资。同时,也要注意这期间的短期宏观经济的波动对矿业行业的影响,在这期间,受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应当选择择机的财务投资;其次,在未来二三十后,中国等新兴市场完成工业化后,而且没有相应规模的工业化在后起国家之间的转移,矿业行业和其他资源性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期,这期间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表现为波动不大,但是其不变价格表现为下降趋势。矿业上市公司这平台期期间,市值升值空间有限,所以在分析投资海外矿业上市公司的退出时机时,要从整体角度分析当前的中国等新兴市场工业化程度和完成工业化时期,在矿业行业进入新的平台期之前要适度的选择大规模的退出;再次,研究新一轮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在后起国家之间的转移时期对研究矿业行业的发展有着前瞻性意义,研究南亚国家像印尼、印度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有助于分析未来二三十年后矿业行业在这些国家的转移;最后在选择海外矿业上市公司退出时机时,需要在分析矿业行业发展的大的背景下选择战略投资的前提,同时也需要考虑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而择机的进行财务投资,以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对投资效益的影响。在中期内(10-20年),研究投资海外矿业上市公司的退出时机需要研究矿业行业发展变化;在短期内(3年以内),在整的矿业行业发展规律下,需要预测短期经济波动时,可以监控中国信贷增速和和主要国家的PMI来预测短期内宏观经济波动的情况,来选择时机进行海外矿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投资的退出。

参考文献:

1.曹新元,王威.中国矿业宏观经济定量分析[J].资源经济,2008(2).

2.张文.海外矿业投资的风险分析及对策防范——中国投资者的视角[J].中国矿业,2010(S1).

3.徐铭辰,陈其慎.全球主要国家矿业发展模式及趋势分析[J].中国矿业,2011(S1).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顾晓莉.PMI:预测GDP的“晴雨表”[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0(1).

篇14

2012年GDP增速将前低后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

我认为2012不仅将延续2011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问题:实体经济加速放缓、虚拟经济扭曲加剧和风险上扬、结构问题持续恶化,同时还要面临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带来的外部环境冲击和房地产深度回转带来的泡沫经济的问题。关于明年的经济增长,我认为2012年GDP增速将出现前低后高的模式,明年1、2季度跌破9%的概率非常大。

虽然我对于明年的经济并不看好,但也不是一种完全悲观的态度。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控空间很大,调控能力很强,能有效地对冲一系列的冲击。所以,我认为明年经济虽然并不看好,但是下降的幅度比今年要小,所以还是不错的。

房地产是影响经济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隆国强

到目前为止,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是按照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不断地演变的,通胀率在回落,经济增长在高位逐季回落。

大家可以看到,至少是过去的七八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龙头就是房地产和汽车。房地产在过去这么多年第一次面临重大调整,可能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是重大的。房地产的走势会怎么样?最理想的结果是房地产的价格总体保持稳定,通过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来逐渐地消化其中的泡沫,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结果。但是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说,也是最难的。

中国宏观经济难就难在短中长期问题交织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常务副院长 王一鸣

未来宏观经济会如何走向呢?我个人觉得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从短期来看,通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根本的抑制。2009年以后的这一轮通胀已经调头了,指标已经下来了。但是这种通胀的回落是不是具有稳定性,能不能持续,这是我们需要论证的。其二经济增速、回落能不能稳定在合理的区间,而不是过度的下滑、持续的下滑。怎么稳定增长,这是中期的任务。其三结构调整,比如需求结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依然不是很理想,这是长期任务。

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中国宏观经济难就难在这,短、中、长期问题交织着。我认为明年经济总的来说,基本面应该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当然也要增强风险意识。一个最大的不确定风险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欧债危机怎么演化,这个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明后年面临比较艰巨的任务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李稻葵

中国经济在2012年包括2013年面临着比较艰巨的任务,要在完成软着陆的过程中,启动新一轮的改革。软着陆和改革这两件事情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经济为了启动新一轮改革,需要实现三个软着陆:

第一个软着陆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我们预测最早明年、最晚后年基本上能够实现外贸平衡。总的来说,在经济增长速度、在对外依赖的问题上,有望实现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