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农村行业发展趋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村行业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行业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农村地区 女教师 职业发展 困境

与大多数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如善于与人沟通、注重个体间差异等。Marian[1]在其研究中也证实,女性领导占主导地位的学校中,领导和教职工目标共享、合作互助、工作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且强调学校与家长、社区之间的联系,所以学校文化平等和谐、效能也高。而据2007年中英基础教育项目前期基线调研显示,在被调查的365位的小学校长只有1位女校长,87位中学校长中只有一位女校长,女性在学校中层干部参与比例也非常低。而且与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在成为校长之前要经过更长时间的等待。同样是教师,为什么女性领导者会比男性少?

一、自身因素

女性自身因素是制约女性教师晋升的首要因素。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不但能更好地发挥女性领导的独特优势,也有利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良性发展。调研中某县城教育局局长表示,很多女性领导工作细腻,尤其在化解矛盾时能做到很好地沟通,有些比很多男性领导还优秀。女性教师成为领导反映着女性教师的需要,领导能力则反映着女性教师晋升为领导的可能。但事实上,很多女性教师迫于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和男尊女卑的社会偏见不想当领导;有些即使当了领导却畏首畏尾,如因怕受打击而不敢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处理需同事间共同协作的事情时因怕同事不愿配合而不好意思安排工作等等。如此的工作心理和工作状态很容易使人产生负面的、消极的情绪甚至丧失奋斗的激情,不但不利于自身领导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学校工作的良性开展。有调查研究发现,1965年以前出生的女性往往以工作为乐、以事业为荣。

二、家庭因素

父母或配偶是农村地区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的最大支持者和最大阻力。在女性教师面临工作晋升的压力调查中,50.2%的女性教师遇到至亲(父母、丈夫、孩子等)的反对,而当女性教师在面对这些反对时,更多的人表示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甚至有些人在困惑中选择了妥协。如曾经某县准备提拔一位女性教师当校长,家里人强烈反对,最后教育局领导做了几次思想工作,这位女教师依然因为家庭的因素而放弃。而一位女校长在访谈中也提到,工作中的压力主要来自家里,女人不但在家主要承担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等,还要面临工作,很多女性领导都是家庭关系一团糟,离婚的很多。有的教师还说,自己工作最大的压力来自丈夫,感觉他总是影响你、打击你,“有什么好做的,你做好有什么用,现代社会再做好又怎么样”,他非但不支持你工作,还拉你后腿,自己在工作中劳累或受委屈时,他就说“活该”。所以现如今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女性领导还难以摆脱来自家庭的沉重负担,承重的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的女性领导需要具有无私的精神和更强的耐受力,这种超负荷的心理上、工作上和家庭上的负担,必然影响女领导者的成长和提高。

三、学校因素

组织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阻碍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因素。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定思维使得部分领导对女性领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对女性领导者的潜力特征也认识不清楚,所以他们把培养选拔女性教师的政策解读为女性教师的福利。所以这样的认识和态度必然使得他们在选拔培养女干部的措施上缺少实质性保障,很多女性教师尤其是女性领导在学校里也因此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女领导面对的情况是很多男性教师表面上服从,但是背后却被说女性头发长,见识长,对于被安排做得事情只是敷衍塞责,并没有实际行动,不但不会为女性领导排忧解难,反而是等着笑话的出现。此外,女性领导也面临着来自同性的不满。有女性领导表示,有些女同事认为自己的提拔纯属领导的偏爱,所以刚被提升时,有的女同事压根就不和你说话,就是你喊你也不搭理你,有的甚至到处三个一群,两个一堆的把你说的一文不值,让本来很好的同志对你都有看法。有时候学校组织活动带队开展活动,个别女性就特别不支持,故意唱反调,还怂恿别人不参加。

四、社会因素

社会偏见依旧是制约农村地区女性教师职场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观念对男性的要求只有事业有成,对男性作为“贤夫良父”的预期很低,但人们却认为女性天生的职责是相夫教子,所以对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的要求远远高于男性。职业女性既被要求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好职员、能成就事业,又被期待是一个柔顺耐心的贤妻良母。在阻碍农村地区女性教师成为领导影响因素中,52.4%的人认为是社会偏见导致了农村地区女校长的数量较少,其比率远远高于家庭、自身心理素质和个人能力因素。“男女平等”的口号虽然提出多年,但农村因其地理位置的偏远和蔽塞,封建观念残余较重,女性教师在看似男女平等、一片祥和的现代社会也面临着难以隐忍的社会偏见。有些人还守旧地认为,世界的天经地义是男性,女性只能相夫教子。有些人认为女性天生能力就不如男性,最多只能当个副职。另外,部分受访教师认为,80%以上女性领导提拔不是靠能力和个人拼搏,而是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的,如背景、交际能力等。这里且不讨论这种事情的真实可靠性,但这种印象的产生无疑不利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

由此可见,男女平等已然成为全社会共识,但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并不如男女平等那般真实。即使有政策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男尊女卑的思想依旧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国人。女性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也没有幸免,自身观念、家庭因素和世俗舆论等仍旧是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John Collard,Cecilia Reynolds.(Eds)(2005).Leadership,Genter and Culture in Education:Male and Female Perspectives.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Pp.1-17.

篇2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改革;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237-0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某一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而设计制定的教学活动总体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其核心是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进程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考核体系等。四川理工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2005年开办的新专业,经过四年的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上仍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创新型教学方法欠缺等问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而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借鉴国外经验,构建适合我校情况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国外大学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现状

1. 注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英国几所著名的大学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牛津和剑桥都采用精英化教育方式,规定了严格的招生和教学管理制度。在学生管理方面,两所学校均实行导师制,这样可以使师生有更多的机会密切交流。导师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学习导师,他们专门负责解决学生在专业上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另一种是生活导师,负责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导师制的实行,使得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和教师密切交流和沟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通过一定的教学制度予以体现。学分可以积累、存储和转移,并能够在各学科领域、各高等院校和若干年内流通,由此造成了各高校在教学上的竞争,但也使美国的高等教育具有适应性强、灵活性高和开放性等优点。

法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主要是它的专才培养模式,其中,巴黎中央理工大学是专才培养模式的代表。该校非常注重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入学的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学习广泛的理工科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两年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业状况划分专业领域。另外,众多的有着很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社团,成为学校管理的有益和有效补充,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日本经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如联合研究制度、合作研究制度、合同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日本具有职业培训性质的课程较多的是由学生就业的场所(如企业、政府部门等)承担的。日本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甚至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所以,日本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无需花很多时间学习这些知识,这样就会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基础理论和接受素质教育。

2.重视本科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

国外大学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将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美国高校希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本科生可直接参与以前只有研究生才能参加的科研活动。并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对其专业修读、职业设计等予以指导。导师制最初源于14世纪的英国,当时由牛津、剑桥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后逐渐在伦敦大学及其他许多学校推广。

国外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在课堂上,许多大学把《科学研究方法》当作大学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开设,以便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久就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掌握科研知识和科研方法,还要训练他们的科研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和辩论。在上课结束以后,教师还要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往往是和生产或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具有探索的价值,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调查研究、总结分析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外,各大学普遍实行本科生科研计划,并且成效明显。除了指导学生参加本科生科研计划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专家座谈等,对于学习优秀、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作为“种子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

二、国外大学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趋势

1.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

在培养目标上,国外高校既重视知识学习,更注重能力培养,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对学生来说,最持久的甚至是终生有用的是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把促进学生从具有能力到承担责任作为本科生教育的最高目的,尤其强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产学研紧密结合

在教育模式上,改变传统的封闭模式,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同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产学研”合作是西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最近的30年里,美国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了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办学新模式。美国“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和合作内容主要包括:高校与企业联合组织咨询小组或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双方关心的事情;企业向高校学生提供资助、贷款或奖学金;企业支持高校的科研,这种合作的发展趋势是集中利用资源,联合使用设备;高校参与企业的训练活动,帮助企业开设培训课程,训练雇员;高校与企业联合开设学位课程;等等。

3.教育机构多样化

在教育机构设置上,高等教育机构由单一走向多样化,在更大范围内来整合教学资源,实施跨系、跨院和跨国的联合培养。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单一的、正规的高等教育系统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尝试设立新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国立大学、私立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还有培养实用人才的社区学院、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以便满足劳动力市场和受教育机会均等等各种各样的复杂需要。高等教育机构走向多样化以履行其作为知识创新与传播中心、专业培训场所、终身学习聚集点和国际合作伙伴的职能和义务。许多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已具有国际通用性、开放性和交流性的国际化特征。

三、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借鉴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构建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培养目标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毕业后能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农业企业集团、农村协作服务组织、农业推广部门等从事农村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实施、区域发展项目的管理与评价、企业和农协的组织与管理、农产品策划与营销、农业综合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改革课程设置和安排

目前,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中涉及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课程偏少,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已设置的专业课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专业课程较少,培养的学生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不系统全面;选修课程设置较多,但基本上是根据学生学分需要安排选修课程,缺乏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前提,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条件。创新型人才的产生正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结果。所以,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增加发展经济学、农村发展规划、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参与式发展理论等专业课程,尤其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尽可能都开,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修,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改革教学方式

目前,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环节”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倾向。这种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寻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形成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到教学相长。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或辩论、撰写文献综述、学生当“小老师”、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建立科学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效果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实践课、专业认知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专业实践课和专业认知实习环节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教学实习基地;专业认知实习欠缺,学生到农村、农业企业、农业部门、农户家庭、农产品市场等调研较少。学生理论不能与实际很好地结合,学到的知识是书本的、抽象的、滞后的,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重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学院与信誉良好的农业企业或地方政府通过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定期到企业或地方部门参观考察,增强感性认识,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更好地结合;企业或地方部门则根据现实发展需要提供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依托高校的智力资源,解决各种难题。教学学习基地,是学校与社会的接轨点,对于学生今后的社会工作生活是一种很好的准备与保障。

(2)聘请专家做专题报告。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边界,使学生深切感受专业文化,形成专业思想,提升专业素质。

(3)指导学生成立研究学会。教师选择学术界的前沿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实际调研,创造性地对相应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老师、同学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掘出新的研究方式和方法。研究学会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4)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是一种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以老师的课题或学生自选课题为核心,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利用暑期时间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实情、探寻原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地方服务,展现大学生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现状,认识自身知识的不足,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5)指导学生课题研究。包括课题实施方案设计、实地调查、问题处理和撰写研究报告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师较少,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专业课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钻研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手段不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这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是鼓励现有专业教师钻研专业课程,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利用教研室教师高学历的优势,挖掘潜力,鼓励非专业教师通过进修、培训,转到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从事教学科研;三是引进专业对口的教师;四是使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教学科研有机统一起来,走一条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素菊.国外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观的变革[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2] 崔盈.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趋势及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06,(11).

[3] 陈超,赵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4] 范新南,黄波,朱昌平,等.研究生模式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

篇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商业物流;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8-4546-05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其发展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因为物流产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综合性产业,直接反应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而在物流产业中商业物流更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当前商业中的较高业态连锁、百货公司和商业中心的运转基础。同时一个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也和很多因素相关,城镇化的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1]。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转化为城镇型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速度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但是在数量得以提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环境污染、留守儿童、农村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影响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是一个立足于建立在整体战略的基础之上,统筹各种因素使农村得以进一步发展的观点。同时,中国的西北地区一直以来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对象,但是因为区域以及历史的原因,物流产业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西北地区为例,用新型城镇化的视野来研究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希望给西北地区进一步发展农村商业物流予以借鉴。本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研究是建立在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解析,明确新型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的区别,以及新型城镇化对构建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的要求;另外一个层面上,以西北地区为例,研究农村商业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问题所在,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农村商业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1 概念解析

虽然城镇化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为了更好的区分新旧城镇化的概念,有必要对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解析。

1.1 城镇化

城镇化的概念源自城市化,是不同研究者为了区别彼此的研究切入点进行的概念区分。城市化其本身包含两层含义[2]:第一是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第二是城市的生产以及生活特征开始影响城市周边的地区。当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于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人口的非农化转变、地域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都是城镇化研究的对象。总体来说,城镇化意味着务农人口的不断减少、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生活观念的不断延伸。

1.2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城镇化概念提出的,更强调人的本质性特征,发展现代工业、统筹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同时实现其与农村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高效集约、功能完备、环境友好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1.3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对城镇化过程质量的重视。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注重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在注重城镇化硬件措施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农村居民的就业、居住、升学、医疗等社会问题,是一个观念的彻底革新。同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提出了特色化的发展,也就是不同地区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色[3]。

1.4 农村商业物流

农村商业物流的概念是从区域物流的概念延伸而来,区域商业物流是区域物流的一个小分支,强调一定区域内商业物品的物流,所以必须首先弄清区域物流的概念。区域物流是国家物流体系的分解,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心、建构在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之上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一个包含货物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传递全过程的总体。

2 农村商业物流的特征

区域商业物流作为一种有别于国家物流的相对独立的体系,其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区性、独立性、开放性和区域紧密相关性。地区性是由于自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形成的相对独立空间,区域物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表现为区域内的系统性、综合性、层次性以及实体性。独立性表现在区域商业物流是区域内部各个物流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紧密关系,不同的区域商业物流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表明区域商业物流之所以形成是基于一定的区域内,其利益主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利益[4];开放性说明区域商业物流的独立性并不代表其是完全封闭的,其发展的过程也是和外部相互联系的过程,需要和其他的区域物流进行分工协作,以及职能调整,最为重要的是,在明确其他的区域物流的特点之后,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区域特征形成自身的区域优势;区域紧密相关性表示区域商业物流归根到底是和一定的区域相联系的,那么所处区域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商业物流带来影响。

3 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理论的提出对中国整体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过度追求数量以及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状以及制约因素,对于在西北地区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1 西北地区城镇化的现状

1984年是全国范围内城市数量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1984年以前由于国家城市发展的重心在于中西部地区,则西北地区的城市得到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城市的数量是全国城市总数的35%,但是1984年以后,随着国家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滞后,目前,城市数量仅仅占到全国的18.3%,在数量上明显滞后于东、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城市非农人口仅占全国的16.6%。城市等级层次,不同规模,发展战略意义是不一样的,和东中部地区进行比较,西北地区在超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的数量上都明显落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分布是其优势所在,但是这也导致了西北地区的城市密度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同时,在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上,西北地区居民处于落后状况。从这些衡量指标综合来看,西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国,亟待调整思路,进行跨越式的发展。

3.1.1 西北商业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分析 物流运输是物流产业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衡量物流运输水平一般是以各种运输方式的总里程以及单位里程。西北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情况可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物流运输主要依靠的是公路运输,而铁路运输以及高速运输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也显示出西北物流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3.1.2 西北地区商业物流发展增长率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较慢,只有甘肃省6年的平均发展速度超过了20%,同时西北地区的地区之间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其中新疆地区在西北地区呈现明显的落后态势。

3.2 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分析

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本身的地理因素制约,也有主观战略发展因素,只有清晰了解这些制约因素,才能打破发展的壁垒,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观念来实现发展。

3.2.1 地理环境恶劣 对于区域的发展,尤其是物流产业的发展,地理环境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因素。但是西北地区相对于东、中部地区,交通条件比较恶劣,同时,由于水资源的普遍缺乏,大型商品物流的重要依靠水运是其发展的致命伤。

3.2.2 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但是西北部地区在这一方面明显滞后。卫生问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交通及通信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西北地区进一步的发展。

3.2.3 观念与管理水平落后 西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水平的落后。服务意识差、管理模式落后、制度创新难都是其落后的重要原因。

3.2.4 城镇化特色挖掘不足 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不同地区挖掘自身特色,实施特色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国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民族风情以及地理环境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对其特色没有加以很好的利用[5]。

4 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构建

中国西北地区,要想突破现状,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总体战略的基础上必须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新型城镇化的构建。

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各种协调的过程,是重视发展质量的过程。规模协调包含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规模等不同的层次,要实现规模协调,就要在不同地区实行产业结构的合理分布,国家要协调发展大、中、小型城市的数量;要加强不同地区的协作,注重合理流动农村人口;功能协调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城镇化还必须发挥文化和政治的作用,要使城镇的各个功能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协调要强调在不同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是新型城镇化注重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使人口、环境、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协调的发展。

西北地区在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普遍的因素,还要关注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自身的发展。对于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城市,要重视其不同的作用,对于中心城市强调综合服务型功能,要进一步进行中型城市的建设,要重视镇这一层级的发展,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在职能上突出重点,依托西北地区特殊的风俗民情,打造特色专业城镇。

5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区域商业物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西北地区的商业物流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东、中部地区的商业物流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因为物流行业在成立之初,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加之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大量的物流设施虽然已经老化,但是依然长期运作,使很多物流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物流体系分割不合理,资源不能完全利用,商业物流不同于其他的物流,批发企业、物资企业、储运企业等密切联系在一起,在西北地区最初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的战略思维,商业物流一般散落在各个商业企业中,资源处于无法进行合理利用状态,设施也不能进行相互利用和集中管理;没有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在中国的东、中部地区,一些大型的商业企业现在已有或者正在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是在西北地区,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限制了西北地区商业物流的进一步发展[6];第三方物流发展进程缓慢,因为物流的高额的基础成本性,在一个地区,形成第三方物流,从而进行统一管理,是一个地区发展商业物流最好的模式,但是西北地区因为观念和历史原因,往往没有这种第三方物流的意识,而是选择建立自己的物流团队,但是由于其规模的限制,又常常带来季节性等资源浪费;信息化水平低,中国的西北地区的商业物流体系在信息化技术上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商品识别码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传递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技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也导致了西北地区商业物流发展的落后。

5.1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现状

农村物流因为和农业结合在一起,而农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所以农村商业物流也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包含了从农产品的形成、存储、加工、消费的全过程,以及农村人口生活用品获得全过程的物流形态。在中国的农村物流发展中,西北地区比较滞后,研究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的现状,有利于准确发现农村商业物流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5.1.1 农村商业物流交通状况 中国西北地区的农村商业物流所依赖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传统型的运输工具,例如铁路、公路以及水路运输。近七年建成新线8 431 km,到2004年末,全国铁路复线总里程24 908 km,电气化总里程 19 102 km。2004 年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24.9亿t,比1997年增加7.7亿t;完成货物周转量19 086亿t/km,比1997年增加5 832.7亿t/km;完成旅客周转量5 712.2亿人/km,比1997年增加2 127.3亿人/km。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在农村构建起重要的铁路运输线。公路运输是连接农村点对点物流所依赖的最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到 2004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42万km,乡镇通公路率达99.5%,行政村通路率达92.9%,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1个和8个百分点。公路密度增大,2004年末达19.5 km/km2,比1997年末增加3.86 km/km2[7]。综合物流运输方式,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铁路和公路对于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更为先进的运输方式在农村商业物流的应用非常有限。

5.1.2 农村商业物流信息通讯状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商业物流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农村基本的信息通讯工具例如固定电话以及移动电话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2004年,中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由8 354万部增加到6.47亿部。全国形成了“八纵八横”格状光缆干线,移通信网、数据网、IP电话业务覆盖全国所有地(市)。

5.1.3 农产品物流现状 在农村商业物流中,农产品物流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物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农产品交易市场开始出现,随着点对点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大型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但是就全国的农产品交易数量的比例分配而言,全国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

5.2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问题分析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在基础设施、信息设备都呈现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农村的农产品物流更是城市商业物流的空白项。但是单单研究现状是没有作用的,必须深刻了解现状背后隐藏的农村商业物流的现实问题,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

5.2.1 商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的商业物流所依赖的运输工具最主要的还是铁路、公路、水运这些传统型的物流方式,对于运输速度更快的运输方式应用在农村商业物流上较少,同时基础设施落后不仅仅表现在物流运输工具上,农村商业物流在物品的保管以及包装和设施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5.2.2 农村商业物流专业化水平低 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本身就是分工的结果,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农村商业物流在发展的初期就是作为一个农村经济的辅助工具,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商业物流对农村经济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商业物流存在大而全的管理方法,农村商业物流的很多方面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统筹发挥作用。

5.2.3 农村商业物流的政策调控不到位 因为商业物流在投资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短期内不易收回资金,并且具有较大的外部性,所以需要政府的有效调控和介入。但是,相对于政府部门对城市商业物流的调控,其对于农村商业物流的调控,显然存在较大的管理不足,使得不公平竞争、无序竞争、不公开交易、不规范操作经常性发生。

6 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发展建议

新型城镇化理论相比较传统的城镇化理论,有了很多方面的改进,那么新型城镇化理论对于西北地区的商业物流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为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6.1 重视西北地区商业物流的规划建设

物流作为一个产业,近几年来其对于地区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各个地区也都非常重视区域商业物流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特别强调事前的规划,联系到商业物流的建设,西北地区本来的地理条件就比较恶劣,在建设区域物流的时候,更要做好规划,同时联系当地的商业规划、交通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等等,要借鉴东、中部地区发展商业物流的经验,在进行具体的商业物流建设前做好区域的规划。

6.2 对现有的西北地区农村商业物流设施进行整合改造以及新建

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节约和整合。同时对于物流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有必要先对地区的现有资源进行调查,由于当前西北地区的物流资源散落在各个商业机构中,做好对当前资源的充分利用,翻建、改建以及新建设施要同步实施。必须利用先进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支撑,对当前的设施进行集约化的管理。

6.3 重视商业物流的信息技术的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理论重视创新,以及新兴技术的利用,而物流系统如果想做到高效,就必须发展信息技术。物流信息化的内涵是通过建立商品数据库,使商品代码化、运输网络合理化、经营管理电子化,从而实现从订货、运输、分配全过程集约管理。

6.4 更新发展理念为农村商业物流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物流行业是21世纪的重要的利润来源。但是相对于互联网行业,知识型人才的高度密集,商业物流特别是农村商业物流,人才是特别稀缺的。对于农村商业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采取实地培训的方式,在实际的物流操作中增强管理以及组织能力。同时因为农村商业物流是建立在城市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在发展农村商业物流的时候借鉴城市商业物流发展的经验。

6.5 将农村商业物流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

物流行业是牵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动脉,但是正如其特点所示,其初始投资巨大,且具有较大的外部性,所以发展农村商业物流必须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政府可以采取有关税收减免、土地使用费缓交等手段来刺激民间资本对农村商业物流的投资。由于目前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需要投入一定的研发资本,政府可以通过设立项目的形式,对农村商业物流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娟娟.西北地区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07(5):92-94.

[2] 姜大立,王 丰,甘 明.西部商业物流中心发展思路[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2):5-8.

[3] 薛 荔,陶德馨.中国商业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J].物流科技,2006(5):1-3.

[4] 谭春平,王 烨.甘肃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基于西北地区的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9(5):53-55.

[5] 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现状与政策性建议[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6):99-103.

篇4

充满变数的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引起经济金融新格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的变化。“互联

>> “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语音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宝鸡大型超市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思维or互联网世界 地下互联网世界 “互联网+”峰会 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晋江模式”发展趋势的新探索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趋势探讨 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快递业的发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动画的发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808.

[11].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N].人民日报,20161010.

[12]马云.让全球二三十亿年轻人通过手机就能做生意[N].钱江晚报,20160904.

[13].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70218.

[14]刘变叶.互联网金融时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的破解[J].学习论坛,2015,(9).

篇5

饮料行业发展趋势日渐明朗:中国饮料市场未来发展的格局将是五大饮料系列并存(碳酸饮料、纯净水和矿泉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和功能性饮料)以及相互之间的不断组合、细分创新,革命性新饮料诞生的可能性不大,而一般的新品类则难以形成气候,更无法撼动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因此名牌的多元化发展将是未来饮料行业发展的主流。另外,一线城市已接近饱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有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市场向纵深化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统一可以说正是看到了饮料行业的未来走势,才选择在如今这段竞争的关键时期合纵联横,跑马圈地。收购健力宝为统一日后产品线的延伸打下基础,健力宝的橙蜜汽水填补了统一碳酸饮料品类的空白,增加了与“两乐”抗衡的砝码,另外健力宝以农村为主的销售网络和160万吨的饮料生产能力也是统一所看重的。与此类似,统一参股完达山以及想入股汇源果汁都是为了在短期内丰富自己产品系列。完达山拥有庞大的乳源基地和城乡为主的渠道,借着完达山的奶源优势,统一旗下的乳酸菌饮料新产品“罗比多”已经在全国上市,凭借这一产品意欲进军有着年增长速度30%的乳酸菌饮料市场。当初想入股汇源果汁,统一也是相中了高价位的纯果汁饮料市场。至于联手华龙日清更是意图明显:统一看中的就是其在二、三级市场的渠道掌控能力,华龙日清拥有11个销售部,63个分公司,280个营业部,销售人员4000余人,销售网点60万个。 通过这一系列大手笔的布局,统一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系列,增强了与各大竞争对手的特别是老对手康师傅博弈的筹码,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并购,统一完成了目标消费群从城市的3亿消费者向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10亿消费者的扩展和过渡。

其实,品类的多元化趋势既是饮料制造商面对中国市场品类日渐稳定而主动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分担经营风险的一种明智选择。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在中国已加快了多元化发展的步伐,非碳酸饮料产品正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2005年末,可口可乐宣布与香港本土饮料“健康工房”结成策略性合作伙伴,吹响了它向茶饮料领域进军的号角。

篇6

关键词:建筑业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field of all walks of life have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mong them, and it is always in a state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Conten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o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under the expansion have been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and prospec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正文:中国现阶段建筑行业处于持续扩张状态,建筑行业销售额的持续扩张是这种扩张态势的主要表现,同时从业人数的持续增加也表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扩张状态,除了行业销售额和从业人数的持续增长,行业内资质以上公司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等等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建筑业行业正处于持续扩张状态。现阶段建筑业行业发展势头相当茁壮、旺盛,如不管其他行业的发展如何,建筑业行业的资金和劳动力始终保持持续流入,各类新型的相关建筑的公司不断涌现,很多出产值百亿的超大型超市被建筑业行业拥有并还在不断孕育,同时,经济界也很认同建筑业行业经济发展势头的茁壮与旺盛。只是,在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中国建筑产业的现状究竟是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辉煌,那么难以控制其继续发展,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行业内日益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原因是这段时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同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建筑业中,各种发展指标超前完善,其中工程建设成就尤其辉煌。一些要求严格的重大工程都由建筑业完成了,这些工程要求具有一系列超前的设计理念、复杂的结构造型、较高的科技含量,同时,它们在建筑施工时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因此,这些工程可以说是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建筑工程。当然,建筑行业的成就远不止这些,除了这种高消费档次的消费建筑,它还完成了上百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工程建设成就辉煌的基础上,建筑业行业的产业规模也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建筑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也在不断加强,它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使得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从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行业的发展成就当然不止这些,集体、民营建筑经济的崛起、国际市场开拓取得的新进展、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明显成效、监管体制的逐步健全等等都表现了我国建筑业行业在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就。

虽然取得的成绩很显著,但是在发展探究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筑行业人才匮乏、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少、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创新机制、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还很巨大以及政府监管也有待加强。说到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不得不提到很多和建筑业息息相关的行业,因为建筑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它的发展模式相对来说也比较粗放,而很多和建筑业行业息息相关的行业信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研投入较低,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这些只是我国建筑业发展中诸多问题的一小部分,很多建设单位违反法定程序进行键鼠施工等情况比比皆是,他们规避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很多可以避免的错误仍会时有发生,这些大都是建筑企业出卖、出错资质,围标、串标、转包、非法分包等情况的原因。在那么多的不规范中,建筑工程各方主体责任的不落实是最重要的,有些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门注册人员执业责任也往往落实不到位,这样就导致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基于这样各种的问题,很多相关人才外流,导致庸才增多,目前在我国建筑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3%,这样的数据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思。

各行各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说到建筑行业的挑战,它们面临高、大、难、新工程的增加,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这些挑战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都是很严峻的,也关系到我国以后的建筑业行业发展,所以说要努力克服现在所遇到的困难,尽量把握各种基于和迎接各种挑战。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进行的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活动之一就是建筑,所以说现在的建筑具有全球化和地域化。其实建筑行业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全球信息网的建立和使用,世界交通的高速和便捷,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这些种种原因使得往日庞大的地球现如今变成了“地球村”。随着信息传递的日趋快速,各国的建筑文化、科技、艺术的交流、合作、渗透、融合、影响等也越来越快。建筑行业的这种全球化趋势使得我们可以快速的了解和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同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打击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建筑,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舍弃,做到吸收国外好的建筑理念,同时也能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得我国的建筑在不失时尚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色。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建筑业行业发展除了全球化,现今也面临着严重的大型化、多元化、工业化、自动化、高强化、优质化、生态化、节能化和智能化等。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这主要是由于它的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也就表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长河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张纯红新世纪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J],重庆大学学报,2010,2,(4)

3:桂立平建筑市场发展趋势与挑战,[J],施工企业管理,2011,5

4:高洪亮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J],房地产业,2000,8

篇7

关键词:机械;现状;发展

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特别十五”期间,中国机械行业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在国内和国际上已取得一定地位,从业企业在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都初具特色,为中国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仍要对行业形势及企业自身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机械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它很大程度上牵制和引领着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方向,因此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机械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影响非常重要.

一、我国机械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生产大国,但离机械强国的距离较远,一方面国产机械产品的技术、质量距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行业的生产集中化程度差,企业经营效率仍低,自主开发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差距大,还缺乏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品牌。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的引导,通过引进技术、与跨国公司合资和合作生产,在技术要求上力争贯彻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仍处于二流水平,现实不容乐观。作为市场核心因素的产品技术质量上看,问题还很严峻,主要表现为可靠性差,寿命低,早期故障多;从产品的市场包装看,外观造型呆板,设计单一;这些来自产品的低恶因素,导致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反应差,在国际市场上其占有率相比发达国家差别较大。 同时,部分工程机械行业由于仅限制于国内市场,在量上大做文章,使生产的机械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的危机;尽管“十五”规划的实施,使产能过剩逐渐降低80%以下,但20%的过剩产能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不仅暗示着国内企业的效益低下,也指示了国内企业所面临的企业生存及优化发展的困境。所以工程机械行业的长远发展依然得从产品技术质量着手,工程机械作为技术含量很高的机械产品,它的质量水平受制于国内整个经济技术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已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范畴,实施全球采购已成必然趋势,在国家“十五”优厚内部环境以及国际大熔炉的大好时机下,我们应该完全有条件在短期内把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质量提高一步,加快对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工程机械发展趋势以及相应措施

先进的制造业是将物料、能源、设备、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资源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制造过程转变成人类需求产品的行业。因此,面向21世纪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1)精密化。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是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研磨加工以及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三大领域。纳米技术己在纳米机械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材料技术得到了应用。 (2)自动化。自动化技术不但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还可代替人去完成危险场合的工作。在末来的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将更加重视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 (3)信息化。信息、物质和能源是制造系统的三要素。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投入,己成为决定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制造过程的实质是对制造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采集、输入、加工和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就是信息的物质体现。 目前工程机械发展总的趋势:发展快,水平高,工程机械产品向着系列化、模块化、大型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这几个方面高度交叉融合,彼此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环保节能新技术将得到推广;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将得到高度重视;面向工程机械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将广泛采用、面向施工工艺的研究将不断加强。工程机械发展正由动力革命变成控制革命,由液压手动控制发展为机群集中控制,电气设计由仪表检测、断电器控制发展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的发展走过了从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到机器人化的过程。

三、我国机械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国内外机械行业这些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自身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为数纵多,可规模较小,近几年在政策的调控下,尽管行业中兼并、重组、联合已有较大进展,但是行业的利润空间仍然带来了不少自主出击的中小型企业,它们采取一系列变化无常的运行机制,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无法形成一股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现在国际工程机械行业重组联合兼并之风日盛,跨国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产品品种齐全,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抓紧行业结构调整,不把企业做强做大,不减少内耗并规避无序竞争,就不可能与这些跨国公司进行同台竞技.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应先内市场需求进行,再发展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于原已占有市场的优势产品,要增加新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气候的工作环;要缩短产品开发和更新周期,减少重复建设项;产品开发要着眼于国际市场水平和国内建设项目以及农村发展的需要,多做用户调研和市场分析;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战略,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产品的技术质量,加强各行业的融合,发展适合我国工程建设的机械,同时着眼于国内外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提高我国机械行业工程产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尊秋,邓爱民,李万.现代工程机械].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5.

[2]皮钧.工程机械的技术发展动 [J].工程机械,2003,11:27-32.

[3]张金工程机械发展的思 [J1.工程机械,2001,12:26-28.

[4]加快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J1.工程机械,2003,12

篇8

但是,2008年各季度的增幅极不平稳:一季度同比增长20%至30%,二季度维持在20%左右,三季度普遍滑落至10%,到四季度一般维持在0%至5%。金融危机给连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快速发展与调整的契机。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同比增长18.4%,是“连锁百强”统计以来首次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的增幅,且销售规模增幅继续放缓(2003年至2007年:45%、39%、42%、25%、21%)。而“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同比增长10.6%,是10年来增幅最低的一年。

从业态情况看,得益于快速消费品的刚性需求,食品零售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并以55家入围数构成“连锁百强”的主体,其中以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为代表的13家外资企业的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百货企业面临下半年经济回落、市场不振的压力,通过加大促销力度、及时调整商品结构等措施,依然保持了较好的业绩,以10%的门店增幅带来21%的销售增长;家电、家居建材连锁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严峻,家电企业2008年销售增幅和店铺增幅分别为7.1%和10.8%,家居建材企业分别为8.7%和14.1%,销售增长明显低于店铺增长。从区域分布看,二、三线城市的销售增幅快于一线城市的情况较为普遍;有15家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超过30%,其中8家总部在二、三线城市,另有5家为海外品牌。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迅速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得益于条形码的开发和应用,得益于销售时点系统、电子转账作业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等的发展。日本的连锁店在总部(本部)与各连锁分店、物流配送中心之间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使庞大的连锁店网络得以高效运作等等,可以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连锁经营手段将更趋现代化和电子化。

连锁经营竞争将表现为:集约式的价值竞争取代粗放式的价格竞争,开放式竞争将进一步取代封闭式竞争,流通领域提供商品和营销技术服务将在相互依赖中产生,国内流通竞争将进一步体现出全球性的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多种竞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公开式竞争;信息武装下的专业化连锁企业竞争将取代传统式综合化竞争。商业街的建设、改造将成为大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力、走向国际化的举措之一,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商业街将出现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采购的现象。布局合理、网点多的商业街将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对象,进而引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念。在零售业态竞争发展中,以经营鲜活商品、食品等为主的中型超级市场、便利店,将伴随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成为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购物好去处,并进一步与大型综合超市和部分餐饮业形成竞争态势。

另外,各种商品的大型专业店将呈现更大的发展,并与百货店形成既竞争又介入的关系。连锁经营企业强强联合,跨区域、跨省间的合并、兼并等将不断出现,我国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内资连锁大企业,并与外资合资企业形成更加明显的对抗局面。

本研究咨询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国内连锁经营发展的大量数据和资料,结合对连锁经营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实地调查走访,对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规律、国内外连锁经营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作了详尽的分析说明。连锁经营模式在零售、餐饮和服务三个行业的具体应用部分是本报告的重点之一,其中,零售行业是连锁经营应用最为成熟的行业,餐饮业特许经营的发展也不可小视,服务业的连锁经营作为连锁经营最新的拓展领域,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本报告结合了我国连锁经营、零售商业方面的政策,并对国家连锁经营模式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研判,是连锁企业和研究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连锁经营发展动态,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资料,将对我国各类连锁企业构建竞争力,克服经营风险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中国零售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中国零售业发展概况

一、零售业态定义

二、零售业态分类和基本特点

三、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

第二节我国商业零售业发展分析

一、2009年上半年零售行业发展态势

二、2008-2009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态势

三、我国商业零售业发展存在问题

四、我国商业零售业发展策略

第三节零售业市场竞争分析

一、中国零售民企竞争发展状况

二、本土零售企业优劣势分析

三、中国零售业竞争格局

四、2009年中国区域零售业竞争格局

五、我国零售业竞争战略

第四节零售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零售业公司品牌化趋势

二、零售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零售业发展趋向分析

第二章中国连锁经营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连锁经营发展概况

一、连锁经营定义

二、连锁经营发展历程

三、连锁经营特点

四、连锁经营条件分析

五、连锁经营分类

第二节中国连锁经营分析

一、连锁经营困惑分析

二、创业者加盟连锁困惑分析

三、中国连锁经营沿革情况

四、连锁经营市场机会分析

五、连锁经营基本内容

六、连锁经营“四化”管理

七、连锁经营特征

八、连锁经营条件

九、中国连锁经营现状

十、2009年中国连锁业发展趋向

第三节中国连锁经营人才策略分析

一、连锁经营人才状况分析

二、连锁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三、连锁企业人才战略

第三章连锁经营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2009年行业发展分析

一、2009年连锁行业总量扩张速率分析

二、2009年连锁行业结构变化和特点分析

第二节2009年连锁行业发展分析

一、2009年行业总量变化及速率预测分析

二、行业结构变化趋势

第三节中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商业连锁经营的对策和措施

第四节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二、按业态情况分析

三、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析

四、各地区状况分析

五、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集团(企业)状况

第四章连锁超经营业态发展分析

第一节连锁超市经营业发展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连锁百货业发展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家电业的连锁经营市场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节餐饮业的连锁经营市场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五节医药的连锁经营市场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六节图书零售连锁经营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七节美容化妆品连锁经营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八节建材连锁经营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九节酒店连锁经营发展分析

一、2008-2009年行业发展现状

二、2008-2009年行业竞争格局

三、2008-2009年行业市场规模

四、2009-2012年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行业竞争格局

第五章连锁经营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国外连锁经营在华竞争状况

一、国外连锁经营在华发展问题

二、国外连锁经营在华发展状况

三、本土与国外连锁经营竞争状况

第二节中国连锁经营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一、目前市场上的参与者之间的竞争

二、有威胁的替代行业现状

三、具有进入可能性或进入中的新参与者

四、上游供应商、参与者与下游客户的关系

第三节2008-2009年中国连锁经营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

一、2008年连锁经营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二、2009年连锁经营市场竞争形势分析

三、2008-2009年集中度分析及预测

四、2008-2009年SWOT分析及预测

五、2008-2009年进入退出状况分析及预测

六、2008-2009年生命周期分析及预测

第六章连锁经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连锁经营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09年连锁经营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2009年连锁经营主要潜力项目分析

三、现有连锁经营竞争策略分析

四、连锁经营潜力项目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项目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连锁经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连锁经营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后连锁经营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09-2012年我国连锁经营市场竞争趋势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六、2009-2012年连锁经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七章重点连锁经营企业分析

第一节超市连锁主要竞争企业

一、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二、华润集团—华润创业有限公司

三、家世界

第二节百货业连锁主要竞争企业

一、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节家电连锁业主要竞争企业

一、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

二、苏宁电器

第四节餐饮连锁主要竞争企业

一、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

二、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节医药连锁主要竞争企业

一、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

二、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第三部分行业前景预测

第八章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连锁经营行业前景分析

一、未来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展望

二、中国连锁经营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三、2009年我国连锁经营产业发展趋势

四、2009年中国连锁经营市场发展预测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发展方向探讨

六、2008-2011年连锁经营市场规模预测

第二节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趋势分析

一、2008-2009年连锁经营市场趋势总结

二、2009-2012年连锁经营发展趋势分析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发展空间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产业政策趋向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预测

一、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结构预测

二、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需求前景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市场价格预测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集中度预测

第四部分投资战略研究

第九章连锁经营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2008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08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08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08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08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08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08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二节2009年上半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09年上半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09年上半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09年上半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09年上半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09年上半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09年上半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十章连锁经营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8-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2009-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2009-2012年投资趋势及其影响预测

第二节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2009年连锁经营行业政策环境

二、2009年国内宏观政策对其影响

三、2009年行业产业政策对其影响

第三节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社会环境发展现状

二、2009年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三、2009-2012年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十一章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08-2009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的投资方向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的建议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节影响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09-2012年影响连锁经营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09-2012年影响连锁经营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09-2012年影响连锁经营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09-2012年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09-2012年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连锁经营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09-2012年连锁经营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二章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连锁经营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业务组合战略

三、区域战略规划

四、产业战略规划

五、营销品牌战略

六、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对连锁经营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连锁经营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连锁经营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连锁经营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连锁经营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一、2008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

二、2009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

三、2009-2012年连锁经营行业投资战略

四、2009-2012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

图表目录

图表:服务业三种类型的营销

图表:西方连锁商店的兴起

图表:顾客在超市选购商品时最看重的因素

图表:影响顾客光顾超市的因素

图表:顾客判断超市价位的依据

图表:顾客对卖场人员服务的需求情况

图表:顾客对超市叫卖和促销员推销商品的看法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验证性因子分析

图表:综合超市消费者满意度测量模型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PLS模型系数与结构变量的平均分值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满意度影响要素重要性与企业表现二维平面图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价对格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品牌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店内商品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购物环境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人员服务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结账过程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售后服务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商店政策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商店设施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购物便利对顾客的影响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忠诚度调查

图表:中国大型连锁综合超市顾客对内外资超市比较

图表:中外连锁超市毛利率对比

图表:中外食品超市平均利率对比

图表:中外大型超市平均利率对比

图表:中外连锁超市长期负债/中资产对比

图表:中外连锁超市短期负债/总资产对比

图表:中外连锁超市长短期负债/总资产对比

图表:2008-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图表:2009年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类别零售额同比增长

图表:2009年上半年预增零售上市公司

图表:200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图表:200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

图表:2008-2009年零售业数据预测与估值

图表:家乐福发展历程图

图表:家乐福在中国发展情况

图表:2008-2009年5月CPI、PPI涨幅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5月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5月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9年上半年GDP累计增速

图表:2009年6月CPI增速情况

图表:2009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情况

图表:2009年上半年投资、消费及出口增长情况

图表:2009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图表:2009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分析

图表: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价格指标

图表: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长指标

图表: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外贸指标

图表: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金融指标

图表:1995-2009年6月我国CPI走势图

图表:1995-2009年6月我国PPI走势图

图表:1991-2009年上半年GDP增长趋势

图表:2008-2009年6月CPI&PPI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银行新增信贷走势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增幅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外储余额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FDI趋势图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幅走势

图表:2008-2009年上半年我国主要税种同比增幅

图表:2008-2009年7月我国财政收入同比、环比增长速度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7月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8-2009年7月CPI、PPI涨幅走势图

图表:2009年7月工业增加值增幅走势

图表:2008-2009年7月房价走势图

图表:2008-2009年7月银行新增信贷走势

图表:2008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6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10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8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6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

图表:2009年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3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6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2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3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4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5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6月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2月各地区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3月各地区城镇投资情况

图表:2009年1-4月各地区城镇投资情况

篇9

(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及对我国电信业的影响

分析影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十二五”期间影响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各种关键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判,评估金融危机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影响,参考国外电信行业发展情况,评估我国电信行业的总体竞争能力,判研电信行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

(二)电信业和相关行业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业与软件业、广播电视行业等相关行业之间的融合或相互渗透的可能性、融合程度及发展趋势;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趋势,评估行业之间的融合或相互渗透对电信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电信业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业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行业自身优势和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问题,评估电信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四)新技术、新形势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分析研究以3G及宽带移动为代表的新技术和全业务经营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及对策。

二、总体框架

(一)发展战略

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的战略定位,以及推进电信行业转型、发展信息服务业、电信业支撑“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完善TD产业链、固网发展演进策略、移动通信总体发展战略、互联网总体发展战略、宽带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提出电信行业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并保持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发展战略框架。

(二)发展思路

根据对“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电信业自身的发展变化情况的预判,从电信市场、技术、网络、企业管理、监管等多层面、多角度研究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研究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思路。

(三)发展目标

根据电信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研究确定“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发展的宏观目标,并对业务发展和网络能力的主要指标进行预测。

(四)指标体系

分析现有指标体系,根据对“十二五”和“十一五”后期的市场变化情况的预判,特别是结合3G和TD业务的发展,研究引入新的指标,完善现有指标体系,实现全面、准确、真实反映电信行业发展情况和电信行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将关键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五)实施措施、政策保障

根据现实情况和对“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的研究和把握,对实施措施和政策保障进行研究,并研究提出重点建设项目建议以及相应的支持措施。

三、用户和服务

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用户和服务的发展特点及联系,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

(一)普遍服务

从国家推进电信普遍服务的角度,分析新时期、新形势下电信普遍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类型、实施办法、推进策略等,研究电信业服务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十二五”期间普遍服务阶段性目标、未来发展方向。

(二)消费行为

全面分析我国不同消费群体,包括企业、家庭及个人的电信消费特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收入、支出、技术、业务等影响居民消费心理行为和电信消费决策行为的重点因素。

(三)服务质量

研究分析现有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全业务竞争、3G业务逐渐推广的条件下,电信服务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保障用户权益。研究提出新形势下的电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完善服务规范、标准,明确“十二五”期间服务质量改进的方向。

四、业务

(一)业务发展

根据对“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发展状况的预测和把握,分析业务整体发展情况,对“十二五”期间的市场需求、业务发展形态、发展趋势、生成模式、盈利模式等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

(二)典型业务发展研究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信业将面临3G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定位、推广和完善产业链等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领域将研究3G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移动电子商务及增值业务等典型业务的发展,并重点研究融合业务的融合路线、融合方式、最先开始融合的业务及衍生出的融合业务产品等方面的问题。

五、技术和网络

(一)技术方面

分析研究各种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重点研究互联网、传输、无线、核心网、接入网、IT支撑等方面的新技术。

研究三网融合技术,对电信行业如何有效引进三网融合技术进行分析;研究3G和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运营支撑系统等有关新技术。

(二)网络方面

研究下一代网络的总体发展趋势,互联网、移动网、传输网以及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和网络架构,结合新技术的发展,研究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策略和技术路线。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发展趋势,研究业务支撑网络结构变化和实现目标网络的技术路线,以及业务支撑平台的发展思路。研究我国国际电信业务和网络的发展趋势、研究国际电信出入口等网络设施布局。

六、市场开放和开拓国际市场

(一)国内电信市场开放

根据重组后国内电信市场竞争状况和国内外市场、技术、业务的发展趋势,结合WTO机制,借鉴其它国家市场开放的经验并参考其配套制度,研究我国电信市场开放的总体思路及配套政策制度,并对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开放对策和措施,VOIP、虚拟运营等业务开放的可行性等问题有针对地开展重点研究。

(二)电信运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电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能面临的有利或不利因素,并对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优化企业人才、知识、技术储备、开拓国际市场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增值电信运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电信建设企业、咨询企业联合开发国际市场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七、安全与应急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

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评估、研究互联网、3G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网路融合演进和业务创新对信息安全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研究互联网、电信网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安全标准体系、主要政策措施等问题,重点关注互联网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举措。

(二)应急通信

梳理我国应急通信的现状,借鉴国外应急通信发展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成熟经验,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应急通信建设的总体构想、体系框架、发展模式等,研究公众通信与应急指挥平台的构建体系和法律定位、针对我国应急通信的资金投入方向、政企职责划分等问题开展重点研究分析。

(三)安全生产

分析我国电信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的上报机制和责任认定制度,制定“十二五”时期的安全生产目标。

八、政策与监管

对现行监管体系、监管政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调整、完善的建议,以适应电信重组、3G牌照发放、全业务运营等新形势下对行业监管提出新的要求。

(一)监管方面

研究电信行业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号码携带、实名制、重组后三大运营企业市场竞争结构、电信资费、互联互通、上下游产业链协调与管理、新形势下有害和不良信息治理、净化网络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监管措施。

(二)政策方面

分析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是否与“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并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电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的重点方向。对电信行业战略转型、促进新技术研发、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信息化建设、促进TD-SCDMA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强TD后续建设能力、电信企业走出去战略、鼓励电信企业技术和业务创新、鼓励和引导电信业制订和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合理配置电信资源、网元资源共建共享、新形势下的网间结算问题、完善适合新业务形态的资费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电信企业信誉管理机制、加强互联网接入管理等重大政策进行深入探讨。

对促进增值电信企业的发展、活跃增值服务市场、推动“三网融合”等政策法规开展研究。结合“十二五”期间新业务的发展,为制订业务发展指导及监管政策提供建议。

(三)电信行业标准

结合当前电信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情况,研究电信标准战略和标准体系。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研究电信业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

九、可持续发展

研究如何促进电信行业可持续、良性发展,并关注电信行业对社会、环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一)自主创新

结合我国电信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特点,研究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探索建立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机制。

(二)节能减排

分析电信行业能耗状况,对“十二五”时期电信行业节能减排、加强电信行业污染预防和清洁生等主要问题展开预研,并对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向、节能目标、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及相关措施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三)共建共享

分析研究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探讨“十二五”期间共建共享的目标、相关法规制度和配套机制等问题,推进共建共享。

(四)资源有效利用

研究合理分配、充分有效利用电信网码号、互联网域名、IP地址等资源的问题,制订相关资源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策略。

十、区域发展

结合“十一五”时期国家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区域通信的发展进行研究。

(一)区域通信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十二五”期间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指标体系对各区域电信业是否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开展研究。

篇10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监测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行业报告研究标准

第一节 计算机行业研究背景

第二节 计算机行业研究方法及依据

第三节 计算机行业研究基本前景概况

第二章 计算机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计算机概念

第二节 计算机行业特征分析

一、计算机作用分析

二、计算机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计算机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第三节 最近几年中国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五、风险性

六、行业周期性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

八、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四节 **行业产业链及上下游之间关联性分析

第三章 XX年世界计算机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XX年世界计算机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一、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二、经济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第二节 XX年世界计算机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第三节 XX年世界部分国家计算机市场分析

一、欧洲地区

二、北美地区

三、亚洲地区

第四节 XX-2019年世界计算机行业新趋势研究分析

第四章 XX年计算机行业当前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XX年中国计算机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一、XX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二、XX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政策法规解读

第三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当前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第五章 我国计算机行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阶段

二、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三、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四、我国计算机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第二节 XX-XX年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

一、XX-XX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

二、XX-XX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分析

三、XX-XX年中国计算机企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总体情况

二、XX-XX年重点省市市场分析

第四节 计算机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一、细分产品特色

二、XX-XX年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速

三、重点细分产品市场趋势分析

第五节 计算机产品价格分析

一、XX-XX年计算机价格走势

二、影响计算机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

1、成本

2、供需情况

3、关联产品

4、其他

三、XX-2019年计算机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四、主要计算机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

第六章 XX-XX年中国计算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计算机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第三节 计算机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XX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分析

第七章 XX-XX年中国计算机市场运行情况

第一节 行业最新动态分析

一、行业相关动态概述

二、行业发展热点聚焦

第二节 行业品牌现状分析

第三节 行业产品市场价格情况

第四节 行业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八章 XX-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XX-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XX-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XX-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九章 XX-XX年中国计算机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四、行业周期

第二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第十章 XX-XX年计算机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

第十一章 XX-2019年计算机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分析

二、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三、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供需预测

一、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供给预测

二、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需求预测

第三节 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第四节 XX-2019年中国**行业盈利水平分析

第十二章 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XX-2019年中国**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政策投资风险

一、政策和体制风险

二、技术发展风险

三、经营管理风险

四、供需波动风险

五、其他风险

第十三章 XX-2019年计算机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 经济形势给我国计算机企业带来的机遇分析

一、为享受调控政策带来机遇

二、为搞好战略转型带来机遇

三、为吸引国际投资带来机遇

四、为招聘高端人才带来机遇

五、为实施战略重组带来机遇

六、为降低制造成本带来机遇

第二节 经济形势下计算机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一、经济形势为计算机企业提供了并购国外企业的机会

二、经济形势导致部分 经营不善的计算机企业退出市场

三、经济形势中我国计算机企业发展机遇分析

第三节 计算机企业战略规划不确定性风险

一、客观事件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三、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四、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五、战略规划者的主观不确定性风险

六、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风险

七、工具方法的局限性风险

八、战略规划系统的不确定性风险

第十四章 计算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计算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技术开发战略

二、产业战略规划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营销战略规划

五、区域战略规划

六、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第二节 计算机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品牌的基本含义

二、品牌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计算机品牌的特性和作用

四、计算机品牌的价值战略

五、我国计算机品牌竞争趋势

六、计算机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七、计算机行业品牌竞争策略

第三节 计算机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一、企业经营策略综述

二、企业产品经营策略

三、企业渠道经营策略

四、企业并购策略分析

五、当前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计算机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XX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XX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XX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XX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计算机行业产业链

图表:XX-XX年计算机行业市场供给

图表:XX-XX年计算机行业市场需求

图表:XX-XX年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计算机所属行业生命周期判断

图表:计算机所属行业区域市场分布情况

图表: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供给预测

图表: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需求预测

篇11

地板产品是地面铺装材料中唯一使用可再生原料并可重复循环利用的产品,具有美观大方、自然简约、温馨舒适的特点。从整体家居环境而言,地板是家居及商铺装修的良好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木地板以其脚感舒适、自然温馨、冬暖夏凉、高贵典雅等突出的优点, 成为人们装饰地面的首选材料。虽然地板行业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在近30 年的时间内开拓了多种类、多规格的多元化产品格局,建立了从生产、销售到配套铺装的完整服务体系,并形成了一定企业规模的产业集群,整个行业已进入稳步发展的成熟阶段。同时,由于木材资源紧缺、市场竞争不规范、企业创新能力弱,国内房地产市场疲软,出口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我国木地板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2 地板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运输等成本不断提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外,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国际贸易壁垒意味着今后中国木地板出口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同样使得出口企业将负担更高的成本。对木材产品贸易影响较大的非关税壁垒有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壁垒,比如各种认证、雷斯法案、反补贴、反倾销等,加大了地板行业的出口难度。同时由于出口受阻,部分木地板企业由以出口为主转向内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2.1 主要产品现状

2.1.1 实木地板因资源制约,产量增长受限

实木地板在我国属于中高端的耐用消费品,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要求、以及实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实木地板的 原生态特性得到了中高收入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们地面装饰材料的重要选择。

目前我国实木地板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三角、环渤海及东北林区。浙江南浔是实木地板生产企业最大集群所在地,拥有几十个品牌和数百家生产企业,年产销量列全国之首,有中国实木地板之都称号。

实木地板是受资源约束影响最大的木地板品类,其原料多是生长期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径级阔叶树种。由于木材资源日益匮乏和国际环保组织对热带雨林保护的呼声高涨,我国实木地板产品价格跟随原材料不断上涨,生产量大幅下降,逐渐成为高端消费品。

2.1.2 实木复合地板结构优化,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实木复合地板主要分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和多层实木复合地板两类。实木复合地板对珍贵阔叶材的消耗远低于实木地板,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充分利用了速生木材和小径材,产品美观、高雅、温馨,使用舒适,适用于地热采暖,能够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可满足对天然木材的消费需求。其产品性能稳定、不易变形,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同,也逐步成为地板消费的主流产品。

我国实木复合地板生产企业约有500 多家,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吉林、江苏、广东、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 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吉林、上海、浙江等地。

2.1.3 强化地板物廉价美,发展前景广阔

强化地板学名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是一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环保产品。它的主要原材料是速生小径木材和枝丫材,产品采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工艺和装备加工而成。强化木地板自1994 年进入我国,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使其远远领先于其他品类地板独占行业鳌头,成就了一批与国外著名企业实力相当的民族企业,打造了一些国内外市场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牌,建立和完善了产品质量标准,培育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一批令世界瞩目的生产基地。主流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在原料基地、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营销理念等各环节都与国际接轨,企业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其他木地板品类相比,强化木地板具有价格和成本上的优势,满足了广大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其以耐磨、美观、环保、防蛀、安装便捷、易清洁护理、经济实用等诸多优点获得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木制品建材下乡的不断深入,强化木地板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由大、中城市逐步进入小县城,直至乡镇村庄。

目前,我国强化地板生产企业超过1000 家,年产销量超过2 亿平方米。有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称号的江苏常州横林镇是国内强化地板行业最大的生产( 出口) 基地,拥有一百多个品牌和数百家生产企业,产销量和出口量列全国之首,在行业内起到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1.4 竹地板绿色环保,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竹地板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产品。因竹子再生能力强,生长速度比木材快,加工成地板独具天然美感,具有质地细腻、光滑平整、纹理清晰、色泽典雅、清香怡人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竹地板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均处于领先水平,国内生产的竹地板中有60% 以上出口到国外,销往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主要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

我国竹类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福建、浙江、江西、江苏、湖北、安徽等省,竹林面积及产量居世界第一。世界约90% 的毛竹分布在中国,它在竹子中性能优良、利用价值高。作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地板种类,竹地板深受海外消费者欢迎,竹地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符合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2 地板行业现状

2.2.1 地板行业门槛低,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

地板行业的生产技术较低,低技术带来的缺点之一,就是产品同质化,由于技术含量过低,新产品入市后很容易被人模仿,甚至有些生产者在模仿的过程中加以改进,推出比原有的新产品更具吸引力的翻新产品,但这种产品往往没有质量保证。地板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在新一轮信息化革命中,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地板产品的技术含量、拓展企业的服务范围、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以促进地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2.2 地板产品环保问题频现甲醛超标、品牌曝光、质量黑榜等一系列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地板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之所以地板行业中的曝光投诉事件会频繁发生,其原因即在于许多地板商家缺乏责任意识,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地板门槛过低,也导致很多企业技术不到位,难以控制甲醛含量。近来消费者对环保地板更为青睐, 要求地板行业的各项技术也将不断更新,而对于地板生产企业就更加需要强化自身的竞争力,随环保潮流前进,以免被淘汰出局。

2.2.3 品牌分散,竞争力不足

因地板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造成了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且分散的特点。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标志,而且是承载产品的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可靠程度的综合指标载体。尤其对于地板行业来说,品牌更是竞争力的灵魂。如何做出品牌、做大品牌、做强品牌,对于增强我国地板行业品牌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2.4 地板行业产能过剩

我国地板产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反映出长期粗放式产业发展方式导致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形成的是一种结构性产能过剩,其特点是低水平、同质化的产能过多,高端产能缺乏。虽然我国地板总产量位于世界前列,但落后产能过剩,大量地板需要淘汰,高端领域所用优质地板却供不应求,有的品种还处于空白,特别是在民用地板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导致我国地板产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比较落后。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创新能力不强,同行企业扎堆在中低端市场拼杀,打价格战,新技术、新产品难以满足需求。行业发展方式粗放,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严重。

3 地板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业发展不景气。地板行业在这一背景下,整体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近年来,国家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带动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地板行业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一些政策的给地板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未来地板行业的发展将有以下趋势:

3.1 产业重组、品牌集中是地板行业发展的必然

目前我国市场上地板品牌林立,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并非好事,数量繁多,品质参差的中小品牌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以廉价、低附加值甚至是品质不过关的产品抢占市场,反而使很多大品牌大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行业发展受到阻滞。

近几年来,关于地板品牌整合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强,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消费者都希望见到我国的地板行业能够进入良性竞争、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纯粹的价格竞争,甚至是以虚假的经营行为来损害厂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由于地板行业洗牌、小企业大批消失、行业环境剧烈恶化,产业链重组将展开,产业中通行的一些规则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少数企业难以保证信誉,未来的企业在行业里经营环境将会完全不同,未来企业如何定位自己在行业的地位,将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小企业会更多专注于生产某一配件的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大企业在经过艰苦的市场争夺,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后,对于生产、营销、渠道的看法也会大为改变,因此将会对产业形成全新的市场需求,加速产业重组。

未来将出现一批准确定位于自己细分市场的品牌,形成小而精的品牌群。这类品牌寻求自己独特的渠道和营销方式,通过精准的人群定位及优质服务少数人群获得市场。三层实木、多层实木、拼花地板等等产品创新的同时伴随服务创新,在经济发达城市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的企业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这些企业未来在细分产品及细分定位的竞争中会出现一些有竞争力的品牌。

地板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将出现规模性的大品牌十家左右,区域性或个性化优势的品牌四五十家,合计五六十家地板品牌流通于市场环节,现在庞大的地板品牌群中,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品牌,最终必将淘汰,没竞争力的企业只能为其他品牌做代工,甚至退出地板行业。

3.2 渠道下沉将是未来地板市场的发展趋势

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看,地板行业主要的增长点在三四级市场。目前,发达城市的发展趋向放缓,尤其是经济发展前100 名的城市,房地产的增速放缓,装修需求低速增长,因此,扩张出庞大的市场容量是不现实的。而对于三四级市场,地板消费潜力巨大,未来进一步拓展到乡镇和农村的装修消费需求的放大。以往,这一市场往往被中低端品牌占据,但随着城镇居民的消费力的加强,这一市场尤其值得行业内规模品牌的重视。

如何针对这一市场生产针对性的高性价比产品,如何在三四线城市做好品牌传播,如何做好网络下沉和布局,是众多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前,一线品牌忙于巩固地级市以上核心区域的销售,仅仅初步布局了三四级市场,这是给行业内终端品牌留下的机会,例如建材下乡,占据三四级市场,也能创建新的品牌领域。

3.3 节能环保是地板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近年来,环保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随着低碳概念不断被市场提及,人们对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给予更多关注,并向之转变。时至今日,环保已然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在健康成为首选、绿色成为时尚的当下,环保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当中。

地板企业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紧跟节能环保的步伐,迎接新的挑战。新环保法实施后,地板企业转型之路也已经启程,但无论怎么转变,环保都将是永恒的主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地板行业应更加关注低碳环保产品的研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使之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目前,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经济即将迎来的第四次浪潮,低碳化成为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板行业构建低碳化发展新体系,重视绿色制造,发展节能工业,鼓励循环经济。地板行业的产业结构将向着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3.4 进入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成为地板行业发展新方向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商机,吸引了业内外众多投资商对林业的进一步关注。不少地板企业借助政策推力和多元资本渠道,通过并购整合、扩张规模、延长产业链、从单一产品生产,向林板一体化、产品多元化发展,多家上市企业的管理已从产品经营上升到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平台。

未来几年,通过资本市场杠杆引导兼并重组、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地板企业,将成为我国地板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共赢,进而有效整合全球资源,跨入世界地板企业的先进行列,培育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中国制造地板团队的国际竞争力。

3.5 发展电商,提供定制化服务成为地板市场新渠道

电子商务帮助传统制造产业进行全方位的转变,执行的消费者定制化需求模式称为B4C,强调与客户为中心的双向互动沟通。目前,中国家居建材类电子商务网站有百余家,大致分为垂直交易、平台式购物、网上商城和综合门户建材频道四种类型,其中垂直交易平台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增长速度最快。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必将对传统经营、经销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地板企业应以网络平台运营为核心,以与之相适应的品牌展示、营销渠道和服务模式打造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型,解决传统渠道与网销渠道可能产生的冲突,将经销商、分销商转变为服务商,将经销商、分销商转变为服务商,将传统的B2C电商模式结合地板行业现状,演变为O2O 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电子商务与地板销售相关要素的逐步融合,势必派生出新的合作伙伴体系、产品展示与交易体系、配送和安装服务体系、个性化定制设计和施工服务体系,出现全新的地板及家居生产产业链。

篇12

关键词:陶瓷砖;发展;预测

1引 言

2009年对我国陶瓷砖行业来说是兴旺的一年,全球虽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但是对我国陶瓷砖行业影响不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未来两年我国陶瓷砖行业发展将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受房地产影响较大,但笔者分析预测,我国陶瓷砖行业不会出现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局面,因为我国陶瓷砖行业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提升,其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2我国陶瓷砖行业发展预测

2.1发展热点

目前,我国陶瓷砖行业的发展热点见图1,包括喷墨印刷、薄板砖、全抛釉瓷质砖、全自动分级包装设备与陶瓷行业的产业转移与清洁生产五大方面。

2.1.1喷墨印刷技术

由于喷墨印刷技术与设备可以实现陶瓷砖凹凸不平表面的非接触印刷,图案解析度高,花色自然变化,生产量可灵活控制,可快速供货,品种转换快,无需使用网版或胶辊试色;新产品试制快速,长期运行可节省色料与印油等,它将是陶瓷砖装饰技术的一场革命。为了提高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至2010年4月,我国陶瓷砖企业进口或购买国产各类喷墨印刷设备约15台(含签订合同),正式投产使用7~8台(含调试),这些设备主要用于釉面内墙砖装饰印花。喷墨印刷技术与设备将成为未来我国陶瓷砖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2.1.2 薄板砖

我国已成功生产出1.8m×0.9m、厚3.5mm、吸水率E

2.1.3 瓷质全抛釉

瓷质全抛釉(E

2.1.4全自动分级及包袋

全自动分级及包袋设备已在少数企业中使用,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2010年有望迅速在全行业普及与推广,它将给劳动密集型的陶瓷砖行业带来新一轮曙光。

2.1.5 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受到全行业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给予了报道,股市将受到影响,2010年“清洁能源”推广与普及将加快。

2.2 陶瓷砖行业发展预测

2.2.1 陶瓷砖产量预测

未来两年我国陶瓷砖的产量预测见表1。从表1可看出,我国各类陶瓷墙地砖每年生产量增长5~10亿m2,增长率>10%(2009年实际产量67.25亿m2)。乐观估计,中国未来5~10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预测到2012年,我国陶瓷砖总产量将大于100亿m2,我国将持续保持全球陶瓷砖产量第一的地位。

2.2.2 陶瓷企业的布局

(1) 在广东省,陶瓷砖企业正由佛山市向其他地市迁移,向全国各地扩散,由1~2个主产区向多个产区发展,如图2所示,陶瓷砖生产布局趋于合理化;

(2) 陶瓷砖企业迁移的特点是由沿海向内地,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由城市向山区迁移,广东(佛山)是陶瓷砖产业转移的助推器;

(3) 我国陶瓷砖产能的增大主要来自于中低档产品,陶瓷砖企业的扩产及外迁,主要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仍没有出现;

(4) 江西陶瓷砖产区是全国发展最快的产区之一,兼有高、中、低品牌;

(5) 陶瓷砖企业从佛山外迁,但是陶瓷机械、化工、色釉料、零配件、配套企业仍保留在佛山及周边,由于政府重视,佛山仍有希望打造成为我国瓷砖会展、设计、销售、信息、标准化、培训、研发、陶机制造、色釉料中心;

(6) 未来几年,政府、行业协会、大中型企业、研发设计单位将通力合作,科学规划,力求使陶瓷砖产区的规划更合理,过快增长的局面将会得到调控;

(7) 我国陶瓷砖生产与销售模式将逐步实现“本地生产,就近消费”。

2.2.3进出口预测

未来两年,我国陶瓷砖的出口预测见表2。

(1) 我国2009年出口各类陶瓷墙地砖占总产量的10%左右;

(2) 2009年我国进口高档陶瓷砖281.75万m2,比2008年减少4.50%;进口额5266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6.27%,说明进口产品的价格在上涨;

(3)我国出口陶瓷砖的总量超过意大利全年产量;

(4) 受全球经济好转的影响,预测2010~2011年我国陶瓷砖出口量和出口平均单价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5) 意大利、西班牙瓷砖等高档产品的进口量可能会上升。

2.2.4 内销预测

我国陶瓷砖这两年的内销总额预测如表3所示。

(1) 2009年我国陶瓷砖内销总量=67.25亿m2(生产总量)-6.85亿m2(出口总量)+0.029亿m2(进口总量)=60.43亿m2(实际没有消费这么多,因为企业和流通领域还有不少库存);

(2) 2009年我国人均消费陶瓷砖约为4.5~4.6m2/人・年,超过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陶瓷砖消费大国(这是计算结果,实际上达不到该值);

(3) 若以内销均价30元/m2计算,2009年我国陶瓷砖销售额约1812.9亿元人民币(以均价35元/ m2计算,则为2115.05亿元人民币);

(4) 内销的推动来自于农村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低档产品销售大幅度上升,中高档产品销量增加主要来自于城市中高档消费。201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大于20%,全国多数城市房价将维持高位并呈上升趋势,但涨幅会趋缓,部分城市供不应求;

(5) 2010年内销市场将持续看好,陶瓷砖总内销价值将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可能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6) 2011年内销陶瓷砖总价值将达3500~4000亿元人民币;

(7) 我国国内陶瓷砖市场在未来几年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市场过饱和现象。

2.2.5 瓷砖品质预测

我国陶瓷砖品质走势预测见表4。

(1) 广东大佛山产区的陶瓷砖产品品质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 全国新扩张的陶瓷产区由于管理、原材料、生产技术、员工、设备等的不稳定性,产品品质波动将较大;

(3) 面向农村市场的企业,产品品质欠佳;

(4) 我国陶瓷砖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来自于中低品质,总体上看,2009年全国陶瓷砖品质呈下降趋势(2008年陶瓷砖“国抽”合格率94%,2009年“国抽”合格率73.35%);

(5) 2010~2010年,随着各产区生产趋向稳定,广东各地企业抓品质工作力度上升,相关标准出台,全国陶瓷砖品质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预测“国抽”合格率将上升到80%~90%;

(6) 为维持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未来两年国家相关部门将会加强对陶瓷砖品质的监控;

(7) 为了使我国陶瓷砖行业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将对陶瓷砖质量标准提高要求。

2.2.6 瓷砖品种预测

(1) 瓷质抛光砖、瓷质/炻质有釉砖、陶质内墙砖仍将是三大主角;

(2) 艺术化、个性化、功能化产品的比例将上升;

(3)“配角主角化”、“配件主砖化”将成为潮流;

(4) 马赛克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5) 薄砖、薄板的产量上升,特别是喷墨印刷与薄砖/板相结合将普及提高;

(6) 中国人俗称的“仿古砖”(瓷质/炻瓷质有釉砖)将会快速发展;

(7) 炻瓷质“抛晶砖”产品(3%

(8) 瓷质全抛釉产品(E

(9) 瓷质抛光砖、瓷质/炻质有釉砖在与陶质内墙砖争夺一部分市场,而瓷质/炻瓷质有釉砖又在争夺瓷质抛光砖的市场份额;

(10) 薄砖、薄板又将与“传统三大主角”争夺市场;

(11) 轻质外墙砖、太阳能瓷砖正悄然升起。

2.2.7 原料、设备发展预测

(1) 坯用优质原料在不断减少,全国陶瓷砖产能扩展很快,而原材料行业发展跟不上,长石、叶腊石、硅灰石等原材料将会涨价;

(2) 化工、色釉料企业产能扩大的速度跟不上陶瓷砖的发展速度,ZnO、Pr2O3、熔块等价格也将上升;

(3) 压机、窑炉等主要设备供应趋紧,价格将上升;

(4) 包装材料供应将趋紧,价格将上升;

(5) 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与陶瓷砖行业快速发展的矛盾将越来越剧烈,而未来几年国家又将加大对资源开采的限制;

(6) 由于许多坯用原料尚未标准化,所以陶瓷砖企业需大量购进原料进行均化、库存,陶瓷砖企业争购原料及矿山的现象将更加激烈。

2.2.8 员工、工资预测

(1) 由于全国大上陶瓷砖企业,熟练的工人偏紧,技术人才招聘不易,优秀的管理人才难求,有创意、有水平的设计师更是抢手;

(2) 陶瓷技术人才不断从广东回流到内地,对内地陶瓷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未来两年人才流动将更频繁;

(3) 陶瓷企业员工的工资将上升5%~10%,关键岗位工资上升>20%,工资上涨是今后的主流,如何科学处理企业发展与人力成本上升的关系成为未来陶瓷砖企业的重要课题;

(4) 广东产区正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来减少企业用工量,让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工作中解放出来;

(5) 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陶瓷砖企业未来两年的头等大事;

(6)未来两年陶瓷砖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将进一步加强;

(7) “减员增效”将是陶瓷砖企业的管理方针,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2.2.9 生产技术发展预测

2010~2011年全行业将在以下技术与设备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1) 原料除铁工艺与设备不断完善并普及;

(2) 大吨位(100t)球磨机技术与设备趋于成熟,并进入企业实际生产;

(3) 球磨机节电技术取得进步并开始普及;

(4) 大产量(超宽/超长)的辊道窑(内宽3~4m/长300~400m)技术逐步成熟(节能10%~15%),并大量应用于企业生产;

(5) 多层快速干燥器技术与设备取得新进展;

(6) 无釉瓷质抛光砖的抛光加工设备速度更快、抛光表面更平、更节能;

(7) 有釉瓷质砖、半抛/全抛釉产品的设备与技术已成功用于生产,将进一步扩展;

(8) 陶质内墙砖干法磨边工艺与设备在全行业推广,将有更多的企业使用;

(9) 清洁燃煤系统技术与设备将在陶瓷企业推广使用(低质煤得到使用,热效率提升15%);

(10) 全自动包装设备进入企业正式使用,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将推广;

(11) 国产陶瓷砖墨水研发取得新进展,国产墨水进入工业性试验;

(12) 全抛釉熔块配方及制备技术取得新进步,产品的耐磨性、防滑性得到显著改善;

(13) 进口喷墨印刷技术与设备已在全行业5个企业中调试和生产,喷墨印刷产品成功推向市场,不少企业将购进喷墨设备;

(14) 国产喷墨印刷设备已进入生产线调试阶段,随着技术的成熟,其使用量将迅速扩大;

(15) 废渣、废料用于陶瓷砖生产的技术,将在许多工厂大量推广;

(16) 太阳能技术已在瓷砖中得到应用;

(17) 陶瓷企业脱硫、除尘、污水处理系统与设备将有新的进步;

(18) 瓷质抛光砖压机布料系统与设备更加先进;

(19) 薄板/薄砖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更加成熟,该产品的生产企业将增多;

(20) 2010~2011年,全行业围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喷墨印刷技术与设备、薄板/薄砖等方面将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

3总 结

(1) 2010~2011年,全行业出口增幅不明显,但是强劲的内销市场,将支持着陶瓷砖行业的高速发展;

(2) 2010至2011年全行业的技术与设备迅速发展进步,我国陶瓷行业与意大利、西班牙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3) 全行业应关注农村、镇县市场,“建材下乡”一定要提供品质好的产品,合理控制过快增长的产能,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才是陶瓷砖行业健康发展之路;

(4)2010~2011年,陶瓷砖的品质将会提高;

(5) 2010至2011年,全国陶瓷砖生产布局将进一步合理化,逐步实现“本地生产,就近消费”的局面;

(6) “喷墨印刷技术与设备”与“薄板/薄砖技术与设备”、“清洁能源”三大技术将推动我国陶瓷行业快速进步与产业升级;

(7) 陶瓷砖制造成本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各种材料与设备的供应将趋紧;全行业工资水平将上升,陶瓷砖产品价格将会有一定的上涨;

(8) 2010年我国陶瓷砖总产量将达到70~80亿平方米,内销价格将会上涨,国内销售总额将达到2500~3000亿元人民币;2011年总产量将达80~90亿平方米,国内销售总额将可能达到3500~4000亿元人民币;

(9) 2010至2011年,我国陶瓷砖行业仍将快速发展,前景乐观。

参考文献

[1] 陶城报.2009(1-12),2010(1-4).

[2] 陶瓷信息.2009(1-12),2010(1-4).

[3]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年鉴[M].2008.

[4] 尹虹,2009年陶瓷砖行业发展回顾[J].中国陶瓷,2010(3):3-4.

[5] 建材周刊.2010(1-4).

[6] 缪斌.2009年中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报告[J].中国建筑卫生陶瓷,2010(2):36-37.

篇13

购买推荐

将于2015年1月在全国书店及电商平台上发售。

作者简介

费琦丽,资深品牌营销专家,专业电子商务研究人士,沃土教育特聘专家,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引爆网上创业》教材副主编。在传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领域均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先后服务过珀莱雅、吉利汽车、苏宁电器、网盛科技等大型品牌企业,擅长电商品牌化运营策略、整合营销规划、网店推广计划等,对于新技术、新趋势、新模式等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吕继仁,创业的实践者和分享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国际劳工组织和人社部授权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师,宁夏西部创业管理学院创始人,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

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咨询服务工作。曾参与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创业咨询师》教材、《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大学生版》教材、《残疾人创业指导手册》以及《引爆网上创业》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网络创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从创业的角度解读电商,又从电商的角度诠释创业,娓娓道出电商创业的“道”“形”“术”,引领读者领略电商风云变幻,一览跨境电商新蓝海、移动电商新契机、农村电商新趋势、社交电商新版图、O2O电商新征途,再从项目选择到市场分析,从团队组建到资源整合,指导创业者一步步迈出电商创业的征程。全书内容迎合了当前最新的网络创业趋势,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目录

上篇:电商创业之“道”

第一章 走向电子商务创业

1.1 什么是创业和网络创业

1.1.1 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1.2 网络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2 电子商务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系统

1.2.1 电子商务的概念

1.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1.2.3 电子商务的模式分类

1.3 电子商务创业要素评估

1.3.1 创业意识与心理准备

1.3.2 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第二章 揭启电子商务新纪元

2.1 新商业文明:电商时代的崛起

2.1.1 电子商务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2.1.2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

2.2 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2.1 全球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2.2.2 全球电子商务的鼻祖:亚马逊和eBay

2.2.3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3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略读

中篇:电商创业之“形”

第三章 描绘跨境电商新蓝海

3.1 跨境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平台概览

3.1.1 跨境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3.1.2 跨境电商出口平台简介

3.1.3 跨境电商进口平台简介

3.2 数字化解读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3.2.1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概况

3.2.2 全球主要跨境电商市场掠影

3.2.3 跨境电商的物流与支付

3.3 跨境电商的政策扶持和发展趋势

3.3.1 政策红利:跨境电商提速快跑

3.3.2 解析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3.4 跨境电商:风起云涌的“创业蓝海”

第四章 发现移动电商新契机

4.1 移动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发展之由

4.1.1 移动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4.1.2 移动电商迅速发展之由

4.2 指尖上的商机:移动电商风生水起

4.2.1 电商巨头间的“移动资源争夺战”

4.2.2 移动购物市场份额:手机淘宝依旧是老大

4.2.3 移动支付的两大阵营

4.3 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和发展趋势

4.3.1 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

4.3.2 移动电商的发展趋势

4.4 撬动“拇指经济”:移动电商创业机会

第五章 发掘农村电商新趋势

5.1 农村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条件

5.1.1 农村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5.1.2 农村电商的兴起条件

5.2 “菜篮子触电”工程:农村电商掘金潮

5.2.1 电商巨头间的“菜篮子争夺战”

5.2.2 在竞合中升级:多种地域模式并存

5.3 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及发展趋势

5.3.1 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

5.3.2 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

5.4 乡野商机:下一站电商金矿

第六章 解析社交电商新版图

6.1 社交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之由

6.1.1 社交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6.1.2 社交电商的兴起之由

6.2 社交电商的分类、平台及资源争夺战

6.2.1 社交电商的分类及主流平台简介

6.2.2 阿里、腾讯、京东的社交电商“博弈”

6.3 社交电商的运营关键点及发展趋势

6.3.1 拿捏社交电商的两大运营“穴位”

6.3.2 解读社交电商的发展趋势

6.4 社交电商的创业机会

第七章 布局O2O电商新征途

7.1 O2O电商的概念、特征及与B2B、B2C的比较

7.1.1 从团购到O2O电子商务

7.1.2 O2O电子商务的特征

7.1.3 O2O电商与B2C、C2C的比较

7.2 大型电商平台O2O布局概览

7.2.1 阿里系:携“UC+高德”布局O2O大前锋

7.2.2 腾讯系:借“微信”打造O2O生态

7.2.3 百度系:技术为王,开放协作

7.3 O2O电商的主流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

7.3.1 O2O电商的四种主流应用场景

7.3.2 O2O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7.4 O2O电商模式中的创业机会

下篇:电商创业之“术”

第八章 选择电商创业项目

8.1 电商创业项目的内涵和特征

8.2 电商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8.2.1 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

8.2.2 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8.3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评估

8.3.1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类别

8.3.2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规避方法

8.4 电商创业项目的综合评估体系

第九章 评估电商市场环境

9.1 选择电商平台:电商创业平台为王

9.1.1 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分类

9.1.2 电子商务创业平台的选择思路

9.2 定位目标客群:视客户如生命

9.2.1 目标客户的概念及特征

9.2.2 目标客户定位基础——客户需求理论

9.2.3 目标客户的定位与分析方法

9.3 解析竞争对手:扬长避短以变应变

9.3.1 竞争对手的概念、界定指标及分类

9.3.2 如何与竞争对手较量

9.4 电商创业项目的营销战略

9.4.1 网络营销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9.4.2 有高度接地气: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第十章 组建电商创业团队

10.1 创业团队的概念、特征及人员构成

10.1.1 创业团队的概念及特征

10.1.2 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

10.2 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及组建流程

10.2.1 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

10.2.2 电商创业团队的组建流程

10.3 电商创业团队架构策略

10.3.1 电商创业团队的架构类型

10.3.2 确定电商团队架构的流程

10.3.3 电商团队核心岗位职能

10.4 电商创业团队招聘、培训与管理

10.4.1 招聘员工的流程与渠道

10.4.2 重视新员工培训

10.4.3 有效管理员工

第十一章 整合电商创业资源

11.1 创业资源整合概述

11.1.1 什么是资源及创业资源

11.1.2 创业资源整合的概念、特征及类别

11.2 创业资金整合—预测电商创业投资与效益

11.2.1 电商创业投资预测

11.2.2 电商创业的融资渠道

11.2.3 电商创业的融资原则

11.2.4 电商创业投资回收与利润预测

11.2.5 预测网店销售与利润——以淘宝开店为例

11.3 人力资源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及人才服务

11.3.1 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创业者孵化的利器

11.3.2 整合电商人才服务:提升员工整理素质

11.4 信息资源整合—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

11.4.1 初创型电商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11.4.2 电商信息资源的整合原则

附录一:本书提及的主要网站

附录二: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简介

附录三:杭州沃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附录四:相关政策文件要点摘录

篇14

【关键词】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主导行业 职业教育 发展方向

本研究对《西安统计年鉴》数据作了大量分析,总结西安市的产业结构和主导行业,以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西安市的产业内部结构

农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农业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第一产业的优化发展对西安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意义。

从表1中可见,西安市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从1952年的47.18%下降到2010年的4.05%,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一定阶段呈上升趋势现已趋于平稳,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呈上升趋势,而且慢慢地将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变成西安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力量。

过去西安市曾经是一个军工业十分发达的重工业城市,第二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属于支柱产业,这里选取几个占比重较大的行业通过工业总产值比重进行比较(表2)。

通过上表可见,西安市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所占比重较大,2009年占整个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可见西安市传统制造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但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见西安市的优势行业已经在激烈的竞争中有退缩的趋势,显然行业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西安市经济规模的逐年扩大,第三产业也在不断地拓宽其服务领域。通过《西安统计年鉴》可知,社会服务产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是上升的,体现了西安市对社会服务业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西安市的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也是急剧上升的,这也符合陕西是文化教育大省的现实,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渴望,这种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关系着西安市第三产业未来的走向。

西安市主导产业综合评定

综合以上论述,结合《西安经济年鉴》的各种数据,利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产业比重等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主导产业的前15名,如表3。

劳动力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1.西安市的产业结构分析

在西安市的行业评定中前15位的行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加入推动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需要行业人才。从《西安统计年鉴2011》中数据分析可知,西安市的劳动力结构不合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例过高,2008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为28.5%,而第一产业的产值仅有4.72%,这不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过剩,严重制约西安市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所以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调整需要加大步伐。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大都是学历低、文化基础较差的人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工作者职业素质的改善与提高必须依靠就业前的岗位培训来完成,并且进行上岗前的技能鉴定和考核,确保合格才能上岗从事某行业,这种培训和培养的职能正是职业教育的初衷。职业教育院校从我市行业实际出发培养出实用型人才,适应当地环境,了解当地行业情况,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岗位需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担当区域发展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地职业院校责无旁贷的义务。

2.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从表3中同样可以发现,职业教育要紧跟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而变化,像交通运输产业、医药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等行业都是西安市的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地方职业教育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应积极申报这样的专业,并与地方对应企业保持联系,及时把握行业动向,制订合乎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调整职业教育不同专业的招生比例,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技能人才是行业发展的血液,行业发展是职业教育前进的舵手,所以关注地方主导产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参考文献:

[1]西安统计年鉴201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