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校园文化推广范文

校园文化推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校园文化推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校园文化推广

篇1

关键词:新媒体;阅读推广;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并存,数字阅读、网络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大学校园里,同学们的阅读方式已不局限于手捧书本,而是变得更加多样化、时尚化。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必备的通信工具,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生活、学习、健康等方方面面[1]。大学生身处在网络数字时代,学习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少学生已不仅仅局限于安静地坐在图书馆里看书,而是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阅读。同时,由于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也让一些大学生对纸质阅读望而却步。正因为如此,一些全新的阅读方式,如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阅读保障机制

在高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学工处、图书馆等部门经常开展阅读活动,但阅读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学生参与度低,影响不大、效果不佳。为了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开展全年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打造书香校园。

1.1加强组织保障

高校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把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为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高校成立校园阅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书香校园”工作的规划、统筹、实施和考核等工作。该小组由学校校长、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工处、图书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担任成员。全校形成了由学校牵头、各二级学院、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网络。

1.2加强制度保障

高校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之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之中,制定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不断健全阅读活动经费投入机制,党委宣传部、图书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经费预算,按照一定比例划拨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活动经费。高校制定实施培育典型、奖励先进和激励创新的措施,总结阅读推广特色做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图书馆每年评选优秀读者,给予表彰和奖励,举办优秀读者座谈会。在每年新生进校入学教育中,推荐必读书目、指导阅读成为必上的一课。日常教学中,教师结合所教课程,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督查和考核。

1.3加强队伍保障

高校重视图书管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各二级学院建有一支由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阅读指导队伍,不定期开展交流培训和经验分享。成立大学生读者协会,该协会隶属于图书馆。大学生读者协会秉承着“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的宗旨,营造读书氛围,贴近读者,以书会友,引领读书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创新。

2加大投入,不断优化“线上+线下”阅读设施建设

要打造“书香校园”,就必须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舒适的读书环境,高校把图书馆建设作为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不断优化“线上+线下”阅读设施建设。

2.1加强网络阅读保障

网络阅读逐渐成为时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吸引大学生的阅读自觉。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由电脑阅读逐渐发展为手机阅读,从文字阅读逐渐发展到图片阅读、视听阅读,这些阅读方式为传统高校图书馆阅读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现在图书馆不仅要有桌椅板凳、空调等硬件设施,还要有24小时免费开放的网络系统,有移动图书馆、微信平台等现代服务手段,建立开放性、分布式的数字信息网络系统,收藏并提供各类数据库,这些是图书馆最基础、最实用的阅读保障。设有移动借阅机,刷移动借阅机上的二维码,就可阅读电子书刊,建有多媒体阅览室、报刊阅读机、音乐欣赏厅和影视欣赏厅。校报、校园网、客户端开设阅读专栏,推荐精品书籍,选登优秀书评和读后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定期和推送阅读推广活动,宣传优秀阅读典型。学校图书馆因势利导,加快推进传统馆藏资料的电子化进程。

2.2实现馆际资源共享

由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仍处于传统阶段,高校图书馆很难做到服务全国大学生[2]。图书馆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从外馆获取文献资料的服务,同时也提供外馆或个人从本馆获取文献的服务。在本馆数据库资源不全,无法满足本馆读者需求时,也可以通过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多家高校图书馆的调查,普及存在数字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宣传与推介不足,导致师生不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另一方面是读者对如何使用数字资源同样不甚了解,需要在技术上加以指导。因此,图书馆应向读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帮助读者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2.3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图书馆有优雅的环境,是最佳的阅读场所,对读者本身就是一种陶冶和熏陶。高校校园内设有读书廊道、校园橱窗和书店。图书馆内有专门的报刊阅览室,订有时政、科普、文化教育等各类报纸。图书馆有读报机,教学楼、行政楼、食堂和宿舍等公共区域设有人民日报电子显示屏,为师生随时阅读各类报纸提供方便。校园主干道、教学楼、食堂等区域布置有读书格言警句、公益海报等,教学楼悬挂有用语用字规范。

3精心筹划,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校园阅读文化是指以校园为依托,以读书活动为目的,以阅读物质、阅读行为、阅读制度、阅读精神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3]。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突出体现学校的书香特色,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在注重学校阅读推广活动传统的基础上,在开展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开展阅读推广主题活动等方面下功夫。

3.1开展读书节宣传推广活动

高校每年在结合全国阅读推广的主题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开展有特色、高格调、广参与的读书文化节,以“悦读青春”“书香雅韵,执梦起航”等为主题,活动周期为一个多月,形式有游园会、征文征联比赛、文化社区行、名著阅读座谈、魅力职业秀、诗词吟诵会、成果汇演等。读书文化节发扬“书”文化,宣扬读书之美、读书之乐,拉近心与书的距离,让大学生在浓郁的书香中享受大学生活。文化社区行活动中,师生走出校门,走进附近社区,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国学推广活动,内容涉及书法、国学知识猜谜、国画、与“信仰对话”主题宣讲等。学生们徜徉在书韵墨香的氛围中,接受着文化美、生活美的浸润和熏陶。大学生深入参与阅读推广活动,使阅读推广的理念深入广大市民心中,推动了全校读书风气的基础,也推动了全社会读书氛围。

3.2加强图书馆网络平台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阅读网站应运而生,人们的阅读渠道更加多样。高校图书馆应适应大学生网络化阅读的需求,开发更多的网络阅读产品,利用社交网络将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多样化。(1)开设实时咨询服务。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果,图书馆开通了实时咨询通道,有MSN,QQ,也有虚拟咨询平台,学生根据自己需求与图书馆及时沟通交流。(2)开通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公众号、扫描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图书馆通过微信图书馆最新公告、与读者沟通、自助查询等功能。(3)开通微博帐号。微博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实现及时分享,具有时效性、随意性的特点,可以随时表达当下的思想和最新动态,图书馆及时通过微博更新信息进行宣传与阅读推广活动。

3.3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主题活动

每年“世界读书日”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图书馆和各学院也纷纷举办读书会、读诗会、捐书助学等系列活动。(1)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是对传统阅读的一种创新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阅读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人。读者通过网络事前了解真人图书的基本情况,读者阅读真人图书馆的方式是通过提问题交流。图书馆在选择真人图书时对真人的能力也要进行综合考虑,选择表达能力强、相对外向的真人图书阅读。(2)读书达人秀。借鉴中国达人秀的理念,融入时尚、竞赛、娱乐等诸多元素,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为阅读找到新的表现形式。(3)阅读氧吧。为了纠正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功利性和被动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学生的日常阅读和心理困惑,运用多媒体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立体式介绍,加强导读活动效果。

4与时俱进,阅读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促进

阅读推广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在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同时也具有推动作用。

4.1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终身学习理论深入人心,阅读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阅读推广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1)阅读推广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通过参加阅读推广活动,不断提升自我认识,远离强制与服从,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激发,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2)阅读推广活动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可以阅读专业书籍,还可以阅读中外名著和各类喜欢的图书,把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3)阅读推广活动能够调节大学生心理压力。在高校,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时常困扰着大学生,有的压力处于隐性状态,不易察觉,就需要大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进行自我调整,舒缓心理压力。

4.2校园文化建设助推阅读推广工作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历史的沉淀、选择、凝聚所形成的能够体现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气质、精神风貌、道德水准和文化品位[4]。高校结合学校传统,重视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位,“一学院一品牌”“一社团一特色”等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推广活动。(1)导向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会有[参考文献][1]田义勇,王宁宁.手机文化地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22):117-119.[2]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2(2):65-69.[3]李翯.高校图书馆建设校园阅读文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4]王凌.大学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N].广州:光明日报,2010-12-25(06).什么样的大学生。高校深入持久地做好阅读推广活动,把大学生引导到健康、积极的轨道上来,引领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向,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起到导向作用。(2)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习兴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阅读、文化的有机整合必将净化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提供正能量的阅读文本,促进阅读推广活动健康持续发展。(3)宣传作用。在开展校园文化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营造深厚的阅读氛围至关重要,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掌握阅读的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田义勇,王宁宁.手机文化地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22):117-119.

[2]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2(2):65-69.

[3]李翯.高校图书馆建设校园阅读文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篇2

关键词:阅读推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崔芳(1963-),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读者服务、阅读推广。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社科规划项目“数字时代江西省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编号:16DQ55),主持人:崔芳。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5-0043-03

阅读推广已成为各国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的一项职能。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大众,都对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寄予厚望。我国各类图书馆都在主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和阅读推广的学术研究。这些阅读活动和学术研究对于全民阅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与第一次到第五次调查中国民图书阅读率逐渐下滑的趋势相反,第六次到第十次调查中国民图书阅读率呈缓慢上升趋势[1]。但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国民阅读状况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2]。如何进一步加快阅读推广,提高阅读推广效果,提高国民图书阅读率,进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本文拟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的阅读推广工作。

一、阅读推广在我国推行的现状

(一)阅读推广在我国推行的情形

“全民阅读”被写进2013年至2016年召开的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民阅读”还写进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等重要文件中。仅此一端,便足以f明我国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从理论上说,我国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由各级政府宣传、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各种民间社会团体,各类教育机构以及众多的图书馆、出版单位、传媒机构共同承担[3],可谓人多势众。但在实际工作中,阅读推广重任几乎成为图书馆一家的职责,其他党政部门、文宣机构很少介入,并未形成阅读推广合力,故对全社会阅读风气和国民阅读习惯的形成推动乏力,这是我国国民阅读状况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

阅读推广的研究情况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这一点。近些年针对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发表论著也比较多,涉及方方面面。但迄今为止的阅读推广研究,基本上囿于图书馆,讨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根据彭年冬统计,阅读推广的研究者分布广泛,但主要来自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高校信息管理院(系)等,来自中小学等其他研究机构的仅占5.43%,说明我国阅读推广研究还是以高校和公共图书馆为主力军,其他研究机构还很少参与到阅读推广研究中来[4]。事实上高校和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阅读推广研究的主力军,更是阅读推广实际工作的主力军,而图书馆(含各类学校图书馆)以外,除作家热心于推广自己的著作外,其他机构和个人极少参与阅读推广研究,也很少参与阅读推广工作,他们只是在图书馆组织阅读推广时,偶尔参与一下。

(二)高等院校进行全员阅读推广的意义与特点

在社会上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是图书馆,同样,在大学校园内经常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也主要是本校图书馆。以2012年上海地区高校读书节阅读推广为例,可以看出其主办者也是各个高校的图书馆,其他部门仅担任配合角色[5]。究其原因,高校各个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推广的意义,更没有认识到大学阅读推广与图书馆界实施的阅读推广存在根本性不同点。

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阅读推广与图书馆界实施的阅读推广的不同处,表现在阅读推广的目的、阅读推广的对象、阅读推广的主体、阅读推广的内容和阅读推广的动力机制这样五个方面[6]。这五个方面的不同决定了高等院校对于阅读推广比图书馆界面向全民的阅读推广更加需要、更加重要、更加可行。

首先,高等院校的职责是培养人。它不仅要教给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适应变化、与时俱进的能力――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年轻人读大学期间要着重培养的能力,就是通常说的教给学生“渔”的本领。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有利于培养其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其终身学习。

其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骨干。国家未来各个领域、各级机构的领导、骨干都来自今天的大学生。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会对他们未来供职单位周边人群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示范引领作用。因此,高等院校的阅读推广不仅能促进在校大学生的阅读,而且可以为未来全民阅读培养骨干,为营造社会阅读风气造就中坚。

第三,高等院校的阅读推广拥有更多有利的条件。阅读推广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应有之义,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涉及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整个过程、全部环节。这种阅读推广活动的范围更广、人员更多、内容更全面、方法更丰富,应当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实现大学校园内全员阅读推广。

二、高职院校进行阅读推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

高职院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也有其个性,这是由高职院校的特点所决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是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7]。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是重视职业技能训练,重视胜任岗位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务实够用。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学校领导与教师都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对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有所淡漠。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录取分数大多低于普通高校,因此其生源素质较普通高校要偏低,其最直接的表现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比普通高校学生学习习惯要弱。

(二)高职院校的阅读推广现状

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高职院校学生阅读主要存在阅读时间少、阅读质量不高的问题。据调查分析,69%的高职院校学生一周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不足2小时,46%的学生阅读频率为“一周难得读一些”,只有26%的学生“坚持每天读一些”[8]。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我国国民传统纸质媒体每人每周的阅读时间大约为2.3小时[9]。高职院校有69%的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低于全国人均水平,这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阅读时间严重不足。调查结果还发现,70%的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目的是为了消遣娱乐、追求时尚或刺激,而为了扩大知识面的学生只占20%[10]。即使在阅读时间不足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阅读质量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既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弱、阅读习惯差,也暴露出了高职院校阅读推广薄弱,凸显了在高职院校加强阅读推广的重要性、紧迫性。因此,要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能力,高职院校的阅读推广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要使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通过阅读推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要使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培养同等重要。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面临在校期间没有学习、训练、培训过的新设备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决定了学生使用、操作新设备的能力,这时学习能力就是动手能力,就是职业技能。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的耦合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定职能,决定了其阅读推广除了一般图书馆阅读推广所举办的活动外,还应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开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促进高职院校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则有利于促进阅读推广。反之,阅读推广也有利于校园阅读文化的形成,校园阅读文化形成又可以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二者相辅相成。高职院校的阅读推广应在校园阅读文化中推进,校园阅读文化应在校园建筑、环境、制度等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来,在师生的日常行为文化中体现出来,在师生的精神文化中体现出来。

(一)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阅读推广

在校园文化要素中,物的载体有建筑、器物、绿化植物、各类文件等等。高职院校在物的载体中要突出本校的行业特色、职业特色,促进阅读推广的原则是劝学、劝读、劝行。

1.整体规划。校园整体规划要方便学生阅读。如有的高职院校在新校园建设中,将图书馆设计在新校园的中心位置,无论学生从宿舍,还是从教室或实验室都能很方便地到达图书馆。图书馆的新书介绍、讲座等各种阅读推广活动能让学生及时知晓。

2.建筑设计。学生活动较集中的大建筑,如教学楼、实验楼、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不仅仅在宏观的空间结构、整体风格方面要体现高职院校的行业特色、职业特色,同时也要体现阅读文化,局部的细节设计也要能促进阅读。

3.装饰美化。校园环境及建筑室内的装饰,注重校园阅读文化的设计。如有的农林类的高职院校,在校内的每一株植物上都贴上二维码,学生只要用手机一扫,立刻能看到该种植物的名称、用途,所属科、属、种,原产地等信息;有的高职院校将要求学生背诵的经典知识刻在其经常经过的道路上;有的高职院校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定期更换教室墙壁上的张贴物;有的高职院校在学生食堂张贴有关饮食营养、健康养生的知识,引导他们去阅读营养保健方面的读物。

(二)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与阅读推广

文化者,以文化人也。校园文化最终要化育人,把阅读推广融入校园文化最终要在人的身上体现出来。通过阅读推广形成校园阅读文化,进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来实现。通过制度来落实阅读推广,通过文化来推动阅读推广,是高职院校在开展阅读推广中的特色优势。可将阅读推广融入校园文化最关键的制度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教学计划等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将学习能力融入职业能力的培养中。高职院校不仅要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也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贯穿整个育人过程。因此,在每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应对学生明确提出阅读的要求,要把学生完成阅读计划的情况作为考核其学业的重要依据。学生只有按要求完成阅读计划,才有可能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标才不会落空。

2.完善教师、干部的考核方案。要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阅读文化,教师、干部要为人师表,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只有教师、干部重视阅读、带头阅读,才能引领学生阅读。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职业技能要扎实,而且学习能力也要较强。要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规定教师、干部每年最低阅读量,并将其阅读情况、阅读效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全校师生通报。

3.将阅读推广从制度层面渗透到高职院校各个学生社团、各种文化活动中去。阅读不能仅在读书节受到重视,在高职院校的其他文化活动中,如创新比赛、校庆纪念日、创业设计竞赛、职业操作比赛等,都要将阅读作为其中的一项规定内容。各种社团都要结合自身性质,开展富有特色的阅读活动。

4.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对上述方案制度不仅要建立完善,更要切实执行。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制度制订得再完美,不能坚决贯彻落实,就是一纸空文。要将高职院校阅读推广真正落到实处,重要基础是对阅读推广工作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根本保证是推进阅读推广的制度完善,并能切实执行。

参考文献:

[1]卢宏.近五次我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4(1):71.

[2]聂震林.国民阅读的状况与全民阅读的意义[J].现代出版,2015(1):5.

[3]王翠萍,刘通.中美阅读推广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5):96.

[4]彭年冬.我国阅读推广研究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93.

[5]查宇.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4(2):41-50.

[6]崔芳.高校阅读推广须举全校之力[J].职教论坛,2015(23):94.

[7]百度百科.高职院校[EB/OL].http://.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文化建设;图书馆推广

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但职业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更加强调服务,倡导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技能与素养并重,信息网络的高度发展也使得中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习惯、方式和倾向性有了很大转变。这种情况下,另一方面图书馆在中职文化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亟待发挥,一方面又给中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挑战,采取何种推广策略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成了新形势下各教育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中职院校为例,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当前阶段中职学生阅读习惯、方式和倾向性分析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习惯、方式和阅读的倾向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现在的学生更愿意通过这些可移动、便携性强的阅读器阅读电子文献信息,而不是厚重、不方便携带的纸质文献,相较于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图书馆阅读行为,学生更愿意采取这种自由、灵活的阅读方式。第二,从当前社会整体阅读趋势来看,很多现代人阅读的出发点都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是寻求某种实际功用,大多数时候阅读只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和途径[1]。对于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年龄特点以及所接受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在阅读对象上往往会更趋向于娱乐性、功利性。比如,言情、推理、科幻、武侠等文学类以及高考、就业类书籍。

二、实现中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做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与导读员队伍建设工作,为阅读推广工作打基础。

第一,鉴于中职院校自身教学特点,首先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贮备方面应该把自身院校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以及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并深入调研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学生实际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建设与自身院校实际更相符合,具有多样化特点的文献信息资源库。比如,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趋向娱乐化特点,可在图书馆当中加入一些漫画类、科幻类以及爱情玄幻、悬疑类、生活娱乐类的图书、杂志等[2]。此外,还可以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加入有关各类不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等信息。同时,在考虑自身院校办学条件、投资计划的基础上组建专业的学科馆员队伍和通讯员队伍。第二,当前阶段中职院校图书馆并没有专职的图书导读员,通常都是其他部门人员兼职,以致导读员队伍整体专业素养不高,相应也就无法为学生、读者提供专业的高质量导读服务,不利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中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建专门的读者服务部门,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素养和能力,又有责任感,对工作积极的导读人员,导读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熟练的文献检索技能和敏锐的信息情报意识以及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这样才能为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服务保证,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二)创新阅读推广形式。

第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打破固有工作观念和模式,充分利用院校自身师资资源,借助图书馆场地邀请知名教授、学者开展阅读讲座活动或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阅读思维,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第二,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展网络阅读的推广工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在综合了解院校各专业学科方向、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各专业学科有关的,且具有较高学习价值的网址、网站、微信公共平台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归纳整理出来,通过院校图书馆网站多种途径推荐、分享给学生。二是针对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创建一个可供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因为网络期刊或是其他专业学术信息都有一定时效性,所以,还可通过这个平台把有关的动态发展信息在平台上,为学生提供链接阅读[3]。此外,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成为中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同时,通过手机这种携带方便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网上阅读,阅读那些数字化信息资源。所以,完全可以把手机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一个途径,创建手机图书馆,开展手机阅读推广工作。第三,将学生和导读员等其他图书馆工作人员组织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其在图书馆阅读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开展多样化阅读推广活动。

中职院校在阅读推广工作当中可以借鉴新闻阅读端线上到线下的OTO经验,当学生线上登录,并进行了在线阅读、评论和发言、分享等操作后,图书馆方面应采取积分、等级提升等方式分别将其转化成相应的积分和等级,学生或教师等读者则可以凭借积累的积分到线下图书馆换得相应奖励,比如,获取阅读资格、拓展阅读权限、延长借阅时间等[4]。这样一来既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线上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又能够提高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同时,当图书馆组织开展书展或讲座、读书会、书友活动等线下实际活动时,通过网络推广可以大大增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辐射范围;读者在线上的阅读行为可转化成线下实际奖励的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参与线上活动的热情。在实际践行的时候,图书馆方面可以适当面向社会开放阅读服务,先针对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开放。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比如微博、微信、论坛、社交网站等,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推广面向的群体对象、阅读推广目的以及不同种类社会化媒体所具有的功能与管理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选择。如,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就选择微博、论坛这类受众面广,且比较成熟的社会化媒体;针对年轻人群或是更注重交流互动、阅读指导的话就选择像微信、论坛这样的平台。

(四)针对图书馆阅读的开展情况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将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情况划入到各级学校部门文化建设的目标考核当中,以校长为首,逐级将此项工作贯彻落实下去,定期评选出在图书馆阅读方面有良好表现的部门、班级和教师、学生,发挥出相互之间的带动作用[5]。

三、结语

众所周知,阅读对于学生素养提升和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一直以来校内图书馆就是其进行阅读、学习、文献信息资料查询的主要场所,是教育院校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形势之下,学生阅读习惯、方式和倾向性的改变给中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挑战。所以,中职图书馆应认清发展形势,结合自身院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需求,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导读员队伍建设和多种阅读推广活动以及监督考评机制建立都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郑庆华.中职院校图书馆阅读策略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9):92~94

[2]马红亚.经典阅读推广在中职学校书香校园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大众文艺,2014,21:247~248

[3]余元秀.中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J].科技资讯,2014,12(19):246~247

[4]赵铭.浅谈中职图书馆阅读现状与推广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4:191~192

篇4

【关键词】普通高校;篮球文化;推广模式

Research of Private Colleges Campus Basketball Culture Promotion Mode

――Taking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DENG Hao ZHANG Lei

【Abstract】College sport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llege basketball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ports culture, is a kind of invisible but powerful for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xert a subtle influence on education function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With the rise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ulture more and more had got the attention of related people. Among them,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 basketball culture also has its particularity and urgency. How to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making full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private college basketball culture is a realistic research topic.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overviews basketball culture promotion mode of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same ki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ketball culture.

【Keywords】university and college; basketball culture; promotion mode

收稿日期:2013-07-10;修回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邓浩(1967-),男,河南郑州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2012-PKJ-021

引言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大学体育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高校人文环境、倡导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篮球文化作为学校体育文化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对于促进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研究高校篮球文化对于进一步加强篮球文化在高校的建设,营造浓厚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将校园文化与篮球文化更好地结合,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高校的育人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借鉴作用。

1中国高校篮球文化概况

作为高校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校篮球文化,正以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深远影响〔1〕。高校篮球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依托,以篮球文化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塑造校园风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最高追求的一种校园文化现象。高校篮球文化其实就是高校学生在观赏和参与篮球相关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关于篮球的思想、观念、价值、意识、行为等〔2〕。

如今,篮球运动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每所大学里都有篮球场地,篮球运动也已成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方式。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篮球队,经常进行比赛交流,活跃了学校气氛,增进了学校之间的交往。高校篮球文化已成为高校体育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中国民办高校篮球文化概况

在我国公办教育资源难以充分满足大众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运用市场机制,自筹资金,自主办学,改变了建国后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3〕。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如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4〕〔5〕。近年来全国各地民办教育蓬勃兴起,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工作开展得如何是衡量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条件、规模、体制及指导思想的不同,办学效益也有很大的差别,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6〕〔7〕。

3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发展模式现状

本文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及博士硕士论文百余篇。通过超星数字图书、读秀学术搜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图书馆查阅了有关文化学、社会学、体育学、品牌学、营销学、管理学、传播学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专著十余部。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谷歌搜索引擎,检索了相关的网页。发现针对我国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的研究较多,而专门针对我国民办高校篮球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尚属空白。

研究者张洁在《普通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中指出:高校篮球文化的建设实质上就是参与高校品牌建设,推动高校向高水准、高品质目标迈进的过程。高校篮球文化建设应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中规范、科学的管理和广泛、持久的行为是决定性的因素。高校篮球文化的建设中应积极开展与社会各个层面的交流,方能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注入持续不断的活力。高校篮球文化建设需要一支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富有进取精神、团结的骨干力量。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将“篮球”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推广的很多。在推行“篮球文化”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开展篮球比赛、举办篮球活动周、举办篮球文化节、开展篮球知识竞赛、开展篮球技能培训、开展篮球知识讲座等,其中,常见的推广模式有:“比赛+培训”、“比赛+培训+活动”等。

4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篮球文化推广模式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篮球文化推广模式为“篮球联赛+人才选拔+技能培训+专家讲座+精英培养+活动应用”模式。此模式是学院启动体育启明星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体育人才

培养模式的成功典范,是学院推广篮球文化的经验之谈。

篮球文化推广模式示意图 “启明星培养计划”塔形图

“篮球联赛”是路径。以开展篮球比赛的形式作为锻炼和检验在校生篮球技能水平的一种方法,以学院的名字命名,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篮球联赛”,取学院缩写名字“成功”,联赛缩写为“CGBA”。主办方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体育部篮球教学组,旨在将“CGBA”打造成学院体育文化的主打赛事、篮球文化的支撑,学院名片的一部分。“CGBA”联赛,充分激活了郑州成功学院一切篮球力量,调动了相关组织和个人的全部力量和热情。联赛允许校园单项协会自发组织比赛形式,鼓励学生自由组队参加比赛。联赛贯穿整个学年,并且争取做到每周有球赛,保证学生定期有活动。联赛还借鉴“NBA”、“CBA”、“CUBA”等极具影响力的联赛运行模式,采用了“常规赛”+“季后赛”+“总决赛”的完整分层赛制。这样的比赛模式增加了联赛的影响力,增强了联赛自我完善能力。并且为后续与“CUBA篮球联赛”接轨增加了吻合度,为“纳新”、“新生选秀”等环节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让更多的篮球爱好者通过比赛,享受到篮球文化的大餐。

“人才选拔”是关卡。在“比赛”的基础上,将比赛环节表现出来的技术良好、意识良好、素质良好的同学,或者是具有较大潜力的同学、极具热情的同学,选,组成一支相对于第一阶段层次要高一些的队伍。

“技能培训”是加速器。有不少高校的篮球文化推广模式缺少这个环节,而正是这个环节给广大篮球运动爱好学子提供了充电、提高的机会。如果仅仅是比赛,完了就没有下文,那么比赛的意义就仅仅停留在“知道输赢”的层面。而“培训”这个环节使得篮球优等生有了进一步提升的阶梯,有了实现篮球梦想的有力抓手。

“专家讲座”是博览会。在联赛之后,同学们对篮球技术充满新的求知欲望,而“培训”之后,同学们常常会出现一种错觉――在学院我们这些同学是篮球最棒的,现在又经过了培训,那我们就更棒了。这样的情绪如果蔓延下去,就很有可能滋生自满、骄傲的情绪。恰恰在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环节,能够站在较高的高度,以绝对的广度、远度和深度来认识、剖析篮球运动,传播正面的、博大的篮球文化。要解决这些问题,“邀请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无疑是高效且可行的方法。“专家讲座”是篮球联赛的补充,不仅能提高联赛的层次,而且更大程度推动了篮球文化的普及。

“精英培养”是点金石。通过前面的比赛、选拔、培训、讲座几个环节之后,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组成一支篮球竞赛团队、一支篮球教练团队和一支裁判团队,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技能培训和裁判知识传授,旨在培养一批知识全面、技能过硬的篮球人才,彻底地贯彻“启明星”培养计划,突出显现“精英人才”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精英人才”的影响力,让有潜质、肯努力、进步快的优秀篮球人才借助“精英培养”的平台,快速、茁壮地成长起来。

“活动应用”是检验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人才,也一样适用。通过组织学院系部篮球对抗赛、校际联谊赛、社区交流赛等各级别赛事,尽可能多地给精英团队成员创造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同时,在活动应用中,加强了“CGBA”联赛品牌的开发,增加了篮球文体用品的开发,加深了与商家的联合,促进了校内、校际、社区不同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为以后更好地推广篮球文化增加了条件。

5结论与展望

经过“篮球联赛+人才选拔+技能培训+专家讲座+精英培养+活动应用”模式历练后,篮球人员得到了增加,学生的篮球技能得到了提高;部分曾经以技术高超自居的同学懂得了运用规则制胜的更有利武器,变得谦虚起来;仅仅以为打篮球就是拼体力的愣头小伙竟然发出“团队才是制胜法宝”的感慨。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的这种篮球文化推行模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最终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的带动施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校园体育启明星计划。实实在在地施行体育人才选拔的“厚基础、精选拔”的方针政策。在民办高校办学实力尚不够强大的现实情况下,快速将民办高校体育工作推向快车道,让民办高校的在校生能够有机会享受到与其他知名高校相媲美的体育培养和角逐平台,为实现民办高校学生五育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恒星,申怀松􀆰从新篮球观探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82-84.

〔2〕孙民治,杨伯镛􀆰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30-34.

〔3〕王家宏,于振峰,杨改生􀆰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

〔4〕许奋奋􀆰高校篮球文化的教育功能剖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4):26-28.

〔5〕冯洪,郭苏芝􀆰对校园篮球文化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6(1):14-15.

〔6〕林克明,王哲中􀆰篮球文化价值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34-38.

篇5

【关键词】校园动漫文化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动漫展览

当前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课余时间该如何安排,稍有远见的会选择强化个人素质,有些会选择体育锻炼,但这些都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或是把时间浪费于玩电脑游戏,或是追韩剧和追星。动漫文化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不仅具有娱乐和商业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组织规范的校园动漫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创新创意能力。

一、将动漫文化引入校园的必要性

动漫是一种很有教育意义的媒体传播形式,通过诙谐幽默的卡通人物形象传递比较深层次的寓意。同时,动漫相关的周边文化也在不断萌芽,比如动漫设计、动漫Cos道具制作、摄影等等一系列文化活动都在蓬勃发展之中。将动漫文化引入校园可以创新活动形式,选择广大年轻人感兴趣的题材,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校园文化活动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要有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要找准和把握其切入点和着力点,让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比如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角色扮演、职业动漫人的舞台表演、专业Cosplay展示秀、创意服装展示秀、动漫游戏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动漫爱好者亲身体验制作动漫服装、道具、饰品的乐趣,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引导性,激发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推广校园动漫文化的活动实践

我校学生动漫社团的骨干成员组成了一个创业团队,通过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一笔活动资金,在全校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来共同举办以“糖果祭”为主题的动漫节和动漫展览,并利用商业运作手段将动漫展览直接推向市场,以求在这次活动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并推动整个地区的校园动漫文化发展。

本次活动采用了O2O模式进行动漫展览推广。我们首先联系了知名动漫媒体,如新浪动漫、腾讯动漫等,同时开通了微博,以微博为主阵地进行宣传推广,邀请资深职业动漫人以及著名Coser和当下知名歌姬、舞见组合来进行动漫表演,并举办Cos比赛等活动。此次漫展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也得到了电视台的关注,众多知名动漫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另外,我们建立了校园QQ群,通过在群内公布信息以及发放福利等方式吸引相关大学生动漫爱好者入群,同时在群内开展吉祥物二次创作的比赛,让大家的创意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我们在实体动漫店方面也进行了大力度的推广,一方面与实体店签约,通过一定的资源交换让其对“糖果祭”进行推广,另一方面结合我们购买的公交车车体广告,联动一些有意思的互动项目,使大学生能通过参加社团活动的方式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同时还能得到漫展的相关奖品。

本次漫展的主办方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动漫爱好者,从整个动漫文化展览的初期团队构建,到场地选取,再到职业动漫人和相关嘉宾的邀请名单确定,以及一个个去与嘉宾或嘉宾的经纪人沟通,同时与国内各大知名的动漫品牌进行联络,并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型动漫公司进行商谈,这些全部都是学生们自己所为。在走南闯北与各大公司、嘉宾签订合同的同时,也在宣传推广方面下足了功夫,不停地构思宣传推广的方法,不停地扩大推广的范围,加强推广的力度,使得展览成功地登上了腾讯动漫、新浪动漫宣传首页的滚动幻灯片区域,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漫展。另外,此次漫展也得到了业界的巨大支援,票房超过九亿的国产动漫电影《大圣归来》与“糖果祭”是唯一的漫展合作方。本次展览两日,共计超过两万余人观展,成为业内较为成功的一次案例。同学们也通过本次活动获得了很多办展经验,并充分锻炼了每个人的能力,大家都感觉受益匪浅,实现了动漫文化推广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双丰收。

篇6

部分精品图书展示

《教育新理念》: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从课堂到课程、从学科到学术观念更新的问题,揭示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思想转化为性格的真谛。

《思想肖像:中国知名教育家的故事》: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实现“知人论世”,细致刻画11位教育家的成长历程、事业发展与学术贡献,生动再现中国近百年来的政治、文化与社会变迁。

《说课的变革》:启发教师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指引教师将教学当作是一种充满智慧挑战、不断反思提升的行为,在说课中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教师印迹: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图文并茂地再现课堂生活,揭示看似平常甚至习焉不察的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内涵,生动呈现教师课堂生活的意义世界。

《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描绘一个多世纪以来华北地区一个村庄的学校和教育发展轨迹,呈现一个真实村落教育的历史演进历程。

《江南名校的中国文化教育》:生动再现昔日江南名校非凡的学校文化与中国文化教育成就,细致刻画诸多国学大师的学术薪火、教育智慧与伟岸人格。

《过去的教师》: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投身到“教育救国”的历史洪流中,开创了现代教育本土化的艰难实验,谱写了中国新式教育一时的辉煌。

《做研究型教师》:阐述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特征和价值,展现了其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技术,详细说明了其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要求和技巧。

《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紧扣“教师智慧的类型及其获得途径”展开,系统论及教师思维的优化、教师实践知识管理、教师研究、教师伦理等与教师实践智慧养成相关的问题。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作者以其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体验,特别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精彩书摘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问题是我们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从孩子尚未具备识数能力的时候起,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教给他们1、2、3、4、5;从孩子还在呀呀学习母语的时候,我们就艰难地教给他们A、B、C、D;而对发自孩子内心世界的“为什么”,我们却常常以漫不经心的态度,以“将来长大了就知道”来搪塞他们。

――摘自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修订版)》

感悟读书

人生是一条长长的路,欢愉之时,是什么,最能盛起那份快乐?悲伤时刻,又是什么最能平息那些痛苦?凝神而思,我想,答案,唯有书。为人一世,要带着书本上路。

西班牙作家卡洛斯说:“你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但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留下来的灵魂。”读书的幸福就在于它是灵魂与众多灵魂间的对话。如果有一天,能坐下来静静地捧读一本好书,我们也能感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内心,慢慢开始改变。在自己内心深处,有那么一个角落,开始变得宁静,变得空灵,那是零距离贴近一个个高远灵魂带来的震动。真正有益的阅读就好像思想的朝圣,可以让心灵崇高,让人格独立。

选择做一名教师,就必须选择读书。

篇7

关键词:体育欣赏;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79-02

一、发展体育文化,塑造软实力的重要性

1.体育文化之于社会的地位。2008北京奥运潮水般地在中国大地上退去,留下了辉煌的金牌成绩和“无与伦比”的赞赏,以及非常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但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发言人却说“我们只是体育大国,并非体育强国”。难道这是在体现我们的谦恭之礼么?应该可以看到我们的金牌分布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在奖牌大项田径比赛中,在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中,在众多体现团队合作的项目中,我们甚至连前四名都无法染指。我们的体育文化实在薄弱,对于体育接待礼仪、观赏礼仪、运动项目的门道甚至在奥运之前需要普及型的宣传都有欠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渗透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中。进入新世纪后,体育文化作为人们生活的必然需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赋予了崇高的使命,体育文化的普及、提升发展,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旺。体育在美国,恰如米勒?莱特所言:“它是美国人生活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元素以致事实上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与体育无关……美国是一个由体育迷和体育参与者所组成的国家……”应该笃信无论从体育非常发达的美国还是当今体育生活的最大盛宴——奥运会都可以看到对于体育文化的器重,都可以看到体育文化之于一个国家的人们、之于一个全球级别的体育盛宴都是多么的重要。

2.体育文化之特性与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沉淀和国力兴衰的体现。一国文化如果具有了领导地位,就可以看出其国力的强盛和它对于别国的影响。一旦某个国家实力强盛,那么它的文化会通过强迫的渗透,慢慢融入别的国家,最终那些国家的人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强国的文化和习俗,并贯穿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东西。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体育文化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无国界文化更是一种强劲的通用的软实力。体育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所产生的文化互动现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影响着人的价值观,通过价值观发挥着某种作用。体育文化具有群体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地塑造着群族文化原型的精神价值,体现着民族的特质和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体育文化的创造与积累,使体育文化层面愈来愈厚,也使体育文化的价值更能显现出来,进而形成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沉积的过程结果;也不是简单就能改变和影响的,成为一种文化就会形成一种力量。除非经历大的变迁和强有力的长时间的侵袭才能有所改变。那么相对稳定性也体现了培养体育文化的重要性。体育文化的价值只有在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中才能被人认识、理解,才能构建人的价值意识。加强体育文化传播和体育文化的养成教育对体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传播不能忽视人作为主体的价值需求和动机,只有将人的经验、知识、意志、兴趣、价值观念等认知系统在对体育文化传播的价值进行判断和选择时起的主导作用考虑在内,才能充分体现体育文化信息的价值和意义。

二、推广体育欣赏,促进软实力的形成

篇8

关键词:西部;学校;武术操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武术文化”具有民族传统特色,植根于“礼仪之邦”的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仁义”为内核的伦理思想,讲究“武德”的修养,培养的是讲理守信,德艺兼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善良、诚信等美德,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武术进校园对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

1.我国西部融各种文化为一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带,是我国早期文明最辉煌的地方之一,在中国中西部形成一道神秘而独特的文化风景。西部城市民风朴实,强悍尚武,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民间武术的地域性和局限性注定了在校园开展存在很多困难,而学校却是推广传统体育项目的最好阵地,在校园开展武术健身操恰恰是武术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切入点,对弘扬中华武术,倡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思想道德培养、人格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是我国独有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体育教学都应和全民健身计划一样,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发展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二、西部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部学校体育教学大部分存在很多问题,受经济、观念、场地、师资等原因的制约,除了部分城市学校开足了体育课外,很多学校和农村学校体育课 “稍息、立正、解散”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谈不上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划,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

2013年8月,在湖北宜昌举办的首届全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武术比赛中,教育部青少司传达了有关武术进学校的重要讲话,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两部委就武术进学校和体教结合未来的发展做了规划性的展望。对于经济强省来说,武术文化进校园已经在实施,也有很多经验可取,但对于西部城市来说,政策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是政策的落实和连贯不统一,武术传承意识淡薄,教学方法、教材落后,师资匮乏等等。

三、以武术操为切入点,构建和谐校园

武术文化进校园,以武术健身操为切入点,会极大地调动师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1.我们都知道,练习武术具有特别重视基本功、训练周期长、受派别和地域影响,短时间见效慢等特点,导致学生喜欢武术反而厌烦上武术课的现象出现,在学校开展武术健身操,可以改变这一现象的发生。

2.此次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创编的武术健身操,是首次将传统武术的基本功用广播体操形式相结合创编而成的。4套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雏鹰展翅》(小学)《英雄少年》《功夫青春》(中学),可以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练习,每套操的“形、意”分明。武术操动作均提炼自武术基本技法,简单易学,音乐动感强烈,充满了武术倡导的“精、气、神”。特别是每套操均以“抱拳礼”开始、结束,展现了中华民族典型的礼仪文化,简单的一个“抱拳礼”,会使学生从小受到“学拳先明礼,尚武先崇德”的武术文化熏陶。而《功夫青春》则采用既可单练,又能对练的编排结构,充分展示了武术运动中形态多样、攻防合理的运动特性,区别于广播操以横平竖直为主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也充分体现了武术健身操的特色。

3.在西部学校硬件设施缺乏的情况下,大力开展武术健身操,可以和西部崇尚武德的民风相得益彰,容易被师生接受。武术操教学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在深化新课标实施下,可以逐步改变西部学校体育课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开展武术操教学,可以营造一个充满民族文化氛围的校园,通过武术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结,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建议

1.西部地区学校在制订体育课程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状况,要找出西部学生的特性和共性,尽量少制订受场地、器材限制的项目,尽可能把体育游戏、武术、乒乓球、小足球、小篮球、田径基础项目和有氧耐力为主等课程内容安排进去。同时,既要安排体育心理、体育保健知识课程,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贯穿于日常教学中。为了贯彻新课标,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育部门、学校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认真贯彻和落实新课标,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学校开展武术课要树立三维健康观,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两翼,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围绕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规范体育教师及武术专业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教育、体育部门要定期对体育教师业务水平进行培训、考核,更新知识结构,培养课程设计能力,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和教学能力,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提升西部体育教学的质量。

3.在武术健身操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体差异,打破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练习武术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主导思想,以养成学生终身锻炼为目标,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武术操可作为大课间操的一种新的锻炼手段,与目前学校实行的广播操轮流锻炼,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武术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利于武术健身操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

武术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武术应以多种形式求发展,奥运不是目的,切实将国粹武术落实到学校。武术也应该从“娃娃抓起”,打好基石建设,积极向世界推广武术,传播民族文化精粹。推广武术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事。希望国家给中西部省市多给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的扶持和力度,政策等级挂钩,加强项目规划设计,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武术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学校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

篇9

关键词:园林专业;技能转化;校园文化产品;甘肃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16-04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在长期发展的历程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精华所在,是学校的灵魂和潜在的无形资产[1]。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体现,并以高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呈现。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外在形象,更有利于促进校内师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能大力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作为知识传承、文化传播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高校中具有时代特点、以校园文化消费为载体的校园文化传播方式应运而生。作为大学生最普通的一种消费途径,校园文化产品消费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技能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情操修为,等。校园文化产品体现一种精神,对于提升文化认同度、外树形象、内聚人心、传承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2]。而校园文化以及校园文化消费的传播与推广需要借助校园文化产品等具有实物形态的物体来展现。所以,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非常重要,对于校园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研究了以园林专业技能转化而成的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及其推广途径,为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及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园林专业的基本技能

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3]。同时要求把专业课程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园林专业也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许多高校将园林专业分为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工程三个模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能训练也应呈现出多样化。园林专业技能是学生们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而掌握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力、园林规划设计能力、植物景观配置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手绘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插花设计等技能,而这些技能均可以运用于校园生活日用产品、装饰产品及具有纪念意义的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

2技能转化的校园文化产品类型

校园文化产品作为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形式,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有传播校园文化的作用,故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收藏和纪念等多重价值。大学生是校园文化传播和校园文化产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因此,以专业技能为依托而转化的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应该以大学生需求为主。

2.1校园印象手绘明信片

明信片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最普遍的情感表达载体,而手绘明信片用专业技能手绘形式和表现技法来记载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精神的直观表达和充分展现很重要 [2]。现在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在逐渐缺失,而有情怀的纪念品,可以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学校的每个地方都印着大学生的足迹,留有美好的回忆。手绘的校园明信片不仅仅是纪念品和礼品,还具有校园的文化内涵,并且有感染力的手绘表现方式能唤起着消费者对校园的向往与怀念。手绘校园景色,然后制作成明信片让即将毕业的学生带走作为纪念。同时,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校园景点所创作成的作品风格也不同,有收藏爱好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收集起来作为收藏品。

2.2园林植物鉴别扑克牌

园林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主要植物类课程。植物认知是园林专业的学生的必备知识。但现在学生人数多、实践基地偏少等导致许多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植物的认知能力较差。同时,非本专业的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花卉也缺乏基本名称认知。为了提高和普及学生的植物认知能力,可以结合园林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知识制作出园林植物花卉识别图鉴扑克牌。这样一方面让制作的学生了解和熟悉这些花卉的名称、生态习性、栽培特点等知识;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作为娱乐使用的同学的植物认知能力。此外,如果将扑克牌推广到校外市场,也能普及大众的植物认知能力。

2.3艺术产品

插花艺术是园林专业的选修课程,是在园林花卉学课程的基础上对园林植物应用的进一步升华和创造。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其作品类型多样,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和场所。当今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对于校园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用鲜花来装饰活动场所以提升活动效果,在各种节日用鲜花来表达感情。这些花卉通常来自花卉市场,价格昂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而园林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课程实习或对插花艺术的掌握,制作出各类插花作品在校园中销售。所用材料都是批发,价格较便宜,再加上销售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所以整体价格也较低,价格和花材形式均可满足大学的需求。

2.4校园画册设计

甘肃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诚朴博学、慎思敏行”的学风,作为其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一代一代的传递着。为了能让大家对甘肃农业大学有更加直接深入的了解,可通过制作校园画册,向社会消费者及在校大学生展示本校良好的公众形象,即把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成果和未来追求(优秀的教师团队、一流的设备设施、创新的课堂教学、扎实的技能教育、兴旺的成人教育、实效的养成德育、多彩的校园文化、主要的专业介绍、历年的荣誉成果等)以校园画册为载体展示于人。

通过校园画册的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运用和提高所需的专业技能,还可以让更多学生和社会人士对甘肃农业大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可以将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照片采集制作精美的校园画册,值得大学生收藏。

2.5校园纪念币、徽章、信封等具有景观设计图案的文具

园林景观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主要设计类课程。通过运用Photoshop、AutoCAD、3DMax、Sketchup等设计类软件来完成相关的设计,是园林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但是结合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现在学生人数偏多,实践基地以及可参与的实践项目较少,这些都导致学生通过实践展现自己设计技能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为了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们有更多实践、提高、运用设计技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们参与设计一些体现校园文化、传递校园精神的校园纪念币、徽章、信封等具有景观设计图案的文具类产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充分展现和提升自己的设计才能;另一方面,通过产品的销售,可间接宣传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让更多人深入去了解。此外,通过纪念币、徽章、信封等作为传播校园文化的载体,有助于校园文化的传播。

3转化途径

园林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虽然学到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要将其转化为校园文化产品还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如下:

3.1培训机制的建立

首先,针对园林专业相关的设计和制图软件学习,可邀请比较专业的培训机构定期对学员进行较深层次的培训指导,巩固校园理论知识,提升学员的水平。同时与这些培训机构做好长期的联系,学习他们的培训经验和策略。其次是邀请校外专家和从事本专业多年的优秀行家对学员进行专业与技术指导。让学员了解社会中的专业与技术运用特点,使学校理论知识与校外实践知识相结合。再次,从学院中选出优秀的高年级学员来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这样一方面能够巩固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现有参加培训人员的统计分析,发现学习手绘的同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学习软件的学生则随年级的增长而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图1)。在参与软件和手绘课程培训的159名学生中,大一与大二的学生占主体,达87%。其中大一学生更偏向于手绘培训,占总培训人数的26%,大二学生更偏向于计算机辅助软件培训,占总培训人数的23%。这主要是由于每个年级所上的专业课程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内容上的选择也不同。

其他培训常规培训主要是学员自主选择相应技能(如:PS、CAD、3DMax、工程测量仪器使用、工程测量图纸绘景观手绘、Logo设计明信片制作全景照片等)报学不同的培训班。

3.2校园文化产品开发

校园文化产品吸引消费人群的主要因素是外观设计和实用性,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有高水平的产品开发人员。园林专业技能转化的校园文化产品开发要求开发人员对本专业比较熟悉,并对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因此,这些人员应该是培训中选出的优秀学员,这样有利于促进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和人才的循环利用。校园文化产品开发出后对开发人员的酬劳可以按劳分配。

3.3校园文化产品的有效方式

校园文化产品作为消费品之一,必须通过一定的营销方式才能实现盈利最大化。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最愿意接受快捷、新颖、方便的消费方式。因此,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除了开设产品销售店铺等传统的营销方式外,还可以在产品营销时利用智能手机作为营销的主要战地,如借助建立微信、微博平台,创立校园产品APP等网络宣方式,形成一个整体销售网,从而建立校园文化产品销售平台。

4产品应用

4.1消费人群分析

校园文化产品因其设计元素的特殊性在传统意义上仅被认为是官方交流时的馈赠礼品[4]。但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和狭窄的,主要是因为对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对将园林专业技能转化为校园文化产品的认识度不够。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购买校园文化产品的200人样本群进行了分析,结果(图 2)得出,在校学生有192人,老师6人,其他人员2人,说明园林专业技能转化的校园文化产品消费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同时对接受调查的192名(男生72人,女生120人)大学生就男女性别差异对于校园文化产品的接受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图3),女生比男生在直观上更容易接受校园文化产品,其中47%男生和68%女生容易接受,在54位有异性朋友的学生中有46人从直观上容易接受,占85%。

4.2购买力分析

高校的校园文化产品只要在多数情况下被认定为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其生产成本与售卖价格也就相对较高。与全球资源共享的商家相比,校园文化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高校的消费者大多是经济还未独立的大学生,所以一般会考虑物美价廉的产品,价格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购买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在100名在校学生中(其中一年级43人,二年级25人,三年级15人,四年级17人)有35%的认为价格适中,55%的认为价格偏高,10%的学生认为价格偏低。

从图4中体现出主要消费者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这些表明新生对校园文化产品比较感兴趣,随年纪增长而逐渐淡忘,但是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对校园生活更为留恋,消费百分比也随之有所提升。

5园林专业技能转化为校园文化产品产生的效益

校园文化产品的制作和销售主要依托了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SRTP)项目,参与人员既有园林专业的学生也有业余爱好者,在时间、人力投入方面都较廉价。在资金方面,既有项目经费支持,同时在项目进行中通过产品的售卖,实现了前期资金投入的回笼,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最重要是对甘肃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宣传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带动了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产品的关注,在学校中也带动其他学生组织以及个人对校园文化产品进行制作与开发。此外,通过本项目的培训使得学生在计算机软件、创意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有了新的方向,在毕业时不仅仅依靠专业找工作,也可以依靠所学的计算机软件在平面设计、影视传媒、室内设计等行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还可以在创意产品售卖方面自主创业。

可以看出,园林专业技能转化的校园文化产品开发和推广对于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播、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提高、就业创业的指导等均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前景和展望

现在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教育在不同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而通过开发和推广校园文化产品还能有效地提高校园文化氛围。运用园林专业技能的表现手法进行独特的、具有趣味性与美观性的艺术设计,并积极运用创新设计手法进行校园产品的宣传、推广与营销,使其成为甘肃农业大学的校园品牌,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但是,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本身就任重道远,而以园林专业技能为依托的校园文化产品开发才刚刚起步,未来在产品开发的形式、功能、途径及推广等方面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校园文化的传播也是面向社会的,譬如华南农业大学的紫荆节、武汉大学的樱花节等高校特色节庆日和旅游每年都吸引无数的社会人员来参观。因此,校园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对象不仅针对在校学生,还应面对社会人群。今后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也应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广.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 ,26(10):54-57.

[2] 吕文娟.基于高校校园文化的手绘创意产品开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7):76-77.

篇10

关键词:朋辈教育;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汲取文化知识,养成思想观念以及培养能力素质的重要外部环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之中,其思想认识、道德观念、能力素质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因而高校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出现学生参与性不高、活动影响力不大、校园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效。实践证明,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推广朋辈教育,更大层面调动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力地拓宽了教育的覆盖面,满足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一、朋辈教育的新内涵与特点

朋辈,很多时候也称为同辈或者同伴,指的是年龄接近、具有相同背景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大多以非正式群体的形式存在。因此,高校朋辈教育指的是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具有相同背景或者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分享经验、知识、观念或者技能,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朋辈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最早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工作领域,通过同伴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实现彼此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发达国家,朋辈教育的理念与机制被广泛地运用于预防艾滋病及其他的安全教育领域,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必须创新性地将朋辈教育的理念与机制融汇其中,是因为朋辈教育平等性、双向性等特点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诉求直接契合。

(一)突出的平等性和双向性

朋辈教育的主体和受体一般是由在年龄、兴趣、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个体构成的,因此在朋辈教育中,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之间无论是实际年龄、心理特点还是生活的时代背景都比较接近,这就有效地消弭了传统课堂教育中师生之间强烈的年龄、身份和学识的反差。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都是以同辈大学生的身份进行的,双方之间地位平等、话语特点相似,教育的方式开展也灵活,这有助于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技能,具有突出的平等性。再者,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学相长的方式巩固专业知识,还能够挖掘同龄人身上的优点,觉察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朋辈教育的双方可能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也能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转换教与学的角色,汲取不同学科的养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开拓自己的学科视野。

(二)强烈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朋辈教育的开展是在充分了解朋辈教师的知识技能以及朋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科学匹配的。朋辈教师的专业优势与朋辈学生的学习诉求在朋辈教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保证了在朋辈教育中真正实现供需的紧密对接,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朋辈学习效能达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相近性和趋同性使朋辈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同辈群体更好地提供了个体间交流各种社会信息、看法的平台,其成员间可以平等自由地探讨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增加了个体社会经验和社会思考力。”[1]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之间的年龄背景、社会地位、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性使朋辈教育的内容更容易为朋辈学生所接受并认可。在朋辈教育中,朋辈教师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话语特点与同龄的朋辈学生都是相契合的,能够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观念、技能的有效传递。

(三)显著的互动性与示范性

一方面,朋辈教育的双方都是来自大学生群体,生活空间和时间的重叠性增加了朋辈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当前许多高校教师因为时间或者居住地点的关系,当大学生出现思想困惑或者认识错位时候,很难及时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疏通。但是朋辈教育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优秀朋辈群体来源于广大学生,成长于广大学生中间,更易于感染和激励同龄人的心灵,更易于营建共同提高、共享新知识和文明的学风、校风”[2]。在教育互动中,双方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很容易被对方发现、欣赏并接纳,成为对方学习、模仿的榜样,实现优势互补。所以,朋辈教育无论是对于教育者还是学习者而言,在思想引导、才艺学习、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教和学的示范性。

二、朋辈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广朋辈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耦合。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是策划者、参与者、推广者、受益者,而朋辈教育作为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两者之间的耦合是实践的基础。

(一)朋辈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耦合

国外的朋辈教育缘起于朋辈互助,大学生之间的互助善用彼此资源,通过学生主体的参与来实现学生“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大学生往往喜欢朋辈教育者,因为其年龄、背景等相似,在交流过程中能注重共情,给予求助者积极关注和主动反应,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朋辈教育依靠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模仿,实现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其实施主体无疑是大学生,这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性诉求是契合的。高校校园文化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大学生的成才发展,其文化理念与文化内容只有为大学生所接纳、认可才有可能实现其育人旨归。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避免出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由学校党政职能部门、辅导员“唱独角戏”的局面,让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彰显。朋辈教育通过鼓励大学生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恰好满足了校园文化建设强调大学生主体性、参与性的诉求。

(二)朋辈教育追求覆盖面与高校校园文化扩大影响力诉求耦合

朋辈教育颠覆了传统的只是依靠专业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模式,让具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扮演朋辈教师的角色,指导其他大学生更加顺利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朋辈教育将具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聚集起来,共同服务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局,不仅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将大学生凝聚起来,而且无形中培育扩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师资力量,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受益于校园文化。传统 “师―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因为局限于师资力量、场地经费不足等原因,校园文化影响力的覆盖面远远不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运用朋辈教育模式,让大学生群体内部力量进行自我教育,使校园文化活动有更多的可能性惠及全体学生,有效地破解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三)朋辈教育的渗透力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潜移默化作用耦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这种教育力的实现是以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作为重要的前提。朋辈教育运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他们之间相似的心理特点、生活背景等使之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更加成为可能。在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交往过程中,心理相容程度更高,朋辈学生对朋辈教师具有更强的信任感。换言之,朋辈教师指导朋辈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让朋辈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能够更加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剔除自身错误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的文艺才能素质,体现了教育的渗透力。

三、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的意义与优势

20世纪中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被正式提出来。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无论是理论或者实践维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变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广朋辈教育,可以由学校挑选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专业的学生来担任其他专业学生(下称非专业学生)的指导老师,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以及深化校园文化教育力。这种寓文化教育力于日常生活的教育模式与校园文化影响力的作用机制相契合,能更大程度、更广层面地调动大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与渗透力,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与创新。

(一)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从自为存在到自觉发展的转变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将朋辈教育的模式引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更加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列中去,实现大学生从校园文化纯粹的享受者、受益者向校园文化的发展者、创造者转变。一方面,将大学生嵌入到校园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能为大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才能、品格、思维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开拓空间,从而让他们不仅展示能力,而且有机会、有平台为繁荣校园文化“添砖加瓦”;另一方面,朋辈教育也为教与学寻找到重要他者来观照自身,有力地激发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所有的育人的活动都只有通过同学们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3]在朋辈互动过程中,教育双方都能从对方身上发现别人的优势,觉察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调整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建构朝向良性的方向发展、进步。

(二)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从部分受益到全员覆盖的转变

大学生身处大学环境之中,校园文化以文化活动等有效形式促进大学生高尚理想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然而,在现实中因为师资或者空间等资源的限制,部分大学生却只能充当校园活动的“看客”。校园文化未能很好地凝聚和引导全体师生,构建起全体师生与校园文化互融共生的格局,使得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而利用朋辈教育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则能够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由“被参与”、“看客”的状态向“主动参与”、“主人翁”的状态转变。另一方面,朋辈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各具不同的文艺、体育等方面特长,将这股力量补充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去,不仅在数量上能够满足文化活动的师资力量要求,而且在兴趣爱好方面也能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从零敲碎打到长效机制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活动,尤其是需要教师指导开展的文艺、体育活动,指导教师往往是聘请相关院系的专业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本身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时间和精力相当有限。他们在指导校园文艺、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就只能采取“打游击战”的形式来进行,无法建立长远的、系统的、全面的规划与体制。校园文化活动受制于资源的紧缺,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无法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长期、有效、稳定的互动,窄化了校园文化的价值,而朋辈教育的引入则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力量的扩充,有效地解决了资源紧缺、师资有限等问题,保证了高校能够将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统一起来,进行长远的布局规划,形成稳定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制。

四、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创造性地发挥了艺术、体育等专业学生的力量,让他们去带动非专业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才能和修养,以更好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这是一个持续系统的过程。朋辈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促互进需要组建专业的队伍,构筑有效的平台以及建立长效的机制,以保证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力、有序、有效运用。

(一)重视选拔培训,保证朋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高校依靠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专业学生对非专业学生进行指导,朋辈教师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导者与承担者,他们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因此,朋辈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坚持“精心选拔,全面培训”的原则,确保朋辈教师的专业性与适应性。首先,可以通过学生自愿报名、院系审核推荐、学校答辩面试的形式,重点考核申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真正挑选出专业知识扎实、文艺技能出众、奉献精神突出的朋辈教师。其次,学校重点培训他们的教学技巧,保证他们不仅有优秀的专业技能传授给非专业学生,而且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与非专业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因为朋辈教师实施朋辈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与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也直接相关。

(二)搭建对接平台,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性

“朋辈教育者应积极开展朋辈交往,建立彼此信任的、平等的生活化的同伴情感。”[4]为此,朋辈教师队伍组建以后,学校应该积极为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搭建长效互动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进行互动,建立稳固的朋辈情感,进而能够在稳定良性的情感共振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首先,学校可以采用点对面的运作机制,为每个班级分别配备一到两名朋辈教师,并要求他们定期组织文艺培训活动。其次,学校应该积极创设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的平台,推动朋辈教育的理念与机制最大限度地运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每年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的形式,组织校、院、系多层级的歌曲串烧、舞蹈比赛等,并要求朋辈教师积极指导班级文艺赛事的组织排练,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表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5]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广的进程中,善于依托活动或者比赛的形式,为每位大学生提供展示文艺风采的舞台,不仅是扩大和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力的需要,而且还有力地激发了朋辈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

(三)凝练明确目标,保证两者有机交融的自觉性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广朋辈教育,要科学准确地凝练出两者交融的目标,反过来还要用这些目标来调节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朋辈教师自觉地用这些目标来导引自己的教学。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广中可以确立“四个一”的目标,即“一首歌,一支舞,一套拳,一件乐器”。具体说来,高校可以要求朋辈教师培养所对应班级的每位学生掌握一首歌曲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能够对一个舞蹈剧目进行理解,掌握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编排能力;能够对一套基本拳法有所了解,并熟练地表演出来;通过器乐学习,能够初步掌握至少一种乐器,并能熟练弹奏一首曲目。教育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而全面准确地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实效和工作状态,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更加具体细致的参考。

(四)重视大众普及,保证校园文化影响的广泛性

高校通过挖掘艺术和体育等专业学生担任朋辈教师,带动非专业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参与面和质量水平。但是,要建设更加开放、多元、繁荣的校园文化,还要发挥非专业学生骨干的带动作用,掀起新一轮的朋辈教育,逐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普遍受益”的新局面。新的朋辈教师可以从非专业学生骨干中培养和挑选,扩大朋辈教师的数量,甚至可以直接为每间宿舍配备新的朋辈教师;还可以拓宽教学改革的思路,挑选专业素质强的学生组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为非专业学生开设相关课程。

高校发挥朋辈的教育作用,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文艺、体育素养,从而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各高校的应然选择。然而,朋辈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姻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馈、调整、升华。

参考文献:

[1]边社辉,王湃,郑建辉.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3-85.

[2]张勇,王峰,李永山.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114-116.

[3]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8):29-31.

篇11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培育校园文化成果是将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无形转变为核心竞争力建设的有形,是校园文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形成的,它可以将学校的各个系统机制有机地融合,产生领先竞争对手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具有无形化特点,更具有长程性和稳定性。关注和研究高校校园文化成果的培育工作为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了一个新观点,同时引入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和延展性。

1 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现状阐述

1.1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缺乏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深远意义的认识。高校在潜意识里还是更看重直接的、快速的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比如课堂教学、考试考核、论文形成等,而没有把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做为重要途径,从而弱化了校园文化这个意义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1.2校园文化成果的培育没有重视内涵却看重包装,把成果数量做为工作指标而忽视其质量,甚至追求个体成果而偏离整体的现象也还是有的。有的校园文化成果在培育过程中没有长期战略规划,只期望速成,而不考虑成果的内涵价值,或者短时间内培育多项成果后未考虑起运行情况和实际成效,只看重社会效应就与远离了校园文化成果培育的初衷[1]。

1.3校园文化成果只是停留在荣誉层面,没有进行传承和创新,没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向社会文化趋同,难于创造出对社会文化具有指导意义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大学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日趋衰落[2]。

1.4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创新中没有与大众文化相接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具备教育的基本功能,功能的实现则需要通过榜样、环境风气的渐进影响。构建成果培育体系就是通过典型来渲染和带动全国高校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主流文化属性的培育原则。培育成果应是能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对高等教育秩序起着维护和支持作用的可评比文化,培育内容必须是主流的、大众的、优秀的、积极向上的[3]。

2 当前成果培育工作现状成因

2.1经济发展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新时期,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社会教育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西方道德价值观念不断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之中,很容易使一些大学生对西方价值观念产生盲目的崇拜,使得一部分人对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产生了动摇。

2.2网络传播信息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网络的出现给高校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但机遇背后存在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大学生热衷于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等,自控力欠佳的学生,沉迷网络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受山寨文化影响,严重冲击了高校健康的主流校园文化。

2.3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新挑战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利益多样化的现实和多种社会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带来历史进步和文化活力的同时,也对社会生活产生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比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等,影响到校园文化成果的主体-高校师生,导致部分人注重金钱名誉,使高校文化成果功利化。

2.4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新问题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迈向"大众化"的教育时代,突出的变化是规模的扩张、学校的升级合并。各校纷纷新建校区,扩大招生人数,新增专业,尤其新的"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的实施,引发了高校新建校区带来的文化传承问题和校园文化成果偏离趋势[4]。

2.5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对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掌握成果培育工作规律和体系构建思路。

3 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运行规律

3.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实现主流主导与多样丰富相结合。同志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在校园文化成果培育过程中,学校必须重视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多元性特征,明确校园文化成果培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培育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服务,为实现"中国梦"服务。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的引领,以"三个倡导"为目标,培育符合核心价值观体系要求的校园文化成果,构建一种道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美育教育、情商教育等多元融合的校园文化[5]。

3.2秉持文化育人宗旨,注重人文关怀与文化育人相结合 成果培育体系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培育、宣传和推广,能够将成果所富含的大学人文精神、时代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及大学生追求人生理想信念、自我服务与教育价值观融合到培育过程之中,通过将抽象的精神文化具体化为各类成果,给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典范,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成果培育体系自身的发展来看,它遵循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建设高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主要目标,其客体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使高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3.3弘扬高校文化精神,突出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相结合。高校校园文化相对来说是整个社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文化,其特色则是保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法宝,而校园文化成果则是展示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为高校校园文化主体的师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层次,不满足于校园文化在低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对其更充满高品位、高境界的渴望,具有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成果会激发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竞争力,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进步。

3.4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促进传统传承与时代创新相结合。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在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文化中,必须采取"扬弃"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不断进行校园文化成果的物态创新、制度创新、行为创新和精神创新,才能形成激励学生认清使命和责任、把握方向、刻苦学习、锐意进取、全面成长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6]。

4 加强成果培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4.1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

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全过程,渗透到学校规章制度、学生手册、教师从业规范等日常管理和工作中来,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规范师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7]。

4.2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要加强高校组织领导,营造氛围,增强高校的成果培育意识。

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的进行需要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对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共识,培养师生对校园文化成果的认同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广泛发动每位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成果培育的工作中来,并从中接受陶冶,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4.3校园文化成果培育要体现办学理念,合理定位。办学理念是高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反映,也是高校今后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理念,更是师生建设学校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定位是指一所高校依据其制定的办学理念、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师生需求、时代要求和兄弟高校的现状之后,确定比较清晰的校园文化目标要求,这是成果培育的关键。

4.4校园文化成果培育要整合资源,推进项目化运作。校园文化成果项目化运作,是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以活动项目为基本单位,是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方式。校园文化成果一旦形成,既有利于对大学生的无形资源以及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管理等进行整合,也有利于对大学的有形资源进行整合,使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4.5校园文化成果培育要规范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结合高校的发展目标,明确校园文化成果培育的方针、任务、发展规划、管理细则、队伍建设等,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规章体系,加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干部人事和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制度文化建设,使高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4.6校园文化成果培育要充分利用校园思想文化宣传阵地,注重传播和推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白发形成, 而各种煤介是推广校园主流价值的重要条件。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更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来加强道德c论导向, 发挥学校报刊、 广描电视及网络在宣传方面的作用。当今,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裁体, 也是推广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渠道。利用校园网、网上图书馆、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 采用富有青春活力的形式, 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语言,结合专业学习、社团活动、实习就业等内容阐释社会主文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真正形成影响力强大的网络传播阵地[7]。

总之,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必须以树人为目标,在学校重视及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评价体系,考评认证方案, 遵循以体现大学精神,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专业特色,体现传承与发展等原则,做好形象设计,整合资源,项目运作,成果传播、推广等工作。将优秀校园文化成果的价值性、延展性特点引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

参考文献:

[1]沈威,姜国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1):101-104.

[2]汪杰.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世纪桥,2012(9):20-21.

[3]杨殿军,杜会永.高校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体系的理论试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87-89.

[4]杜晓红.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5]闻靖灏.基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47-50.

篇12

>>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探析 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 论高职院校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园文化与苏州城市精神融合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图书馆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与创新 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阅读推广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校园文化,塑造教育品牌 基于校园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精神塑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研究 浅谈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塑造 用十七大精神指导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契合与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展立新.大学精神释义[J].教育学术月刊,2016(1):3.

[5]傅文第.用大学精神引领文化校园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12):64.

[6]叶桉.八一精神内涵的概括表述[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4):29.

[7].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篇13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育人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如何让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力像原子核裂变一样深入人心,学校的视觉品牌形象设计在校园文化中的视觉化表现,是学校树立名校品牌对外理解和认知的基础。本文就校园文化视觉系统的设计,从艺术设计视觉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觉化表现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谈视觉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必要性。

关键词:视觉设计;校园形象;校园文化

立项课题:项目编号: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6T072;

广东省省级科技划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13B040200036、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87-02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形的世界里、除了第一自然我们形形的物体都是概念的物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它们通过我们的视觉或触觉传递其有关的信息:所以我们看到或触到的线条、纹理和形态、质感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比如喜悦、安全、优雅……。所以视觉设计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的环境、建筑、雕塑、精神标语等一草一木等,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强校名校是学校奋斗的目标,而树立鲜明的强校品牌是才是对外理解认知的基础,如何让一个学校的形象像原子核裂变一样深入人心,学校的视觉品牌设计在校园文化中的视觉化表现,是树立名校品牌形象的直通车。如果我们能结合设计概念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将其内涵深化表达,无论是在校园还是教室、图书馆或学生公寓视觉化应用教学理念,通过视觉传达校园文化精神一定会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起到熏陶教育的目的。同时特别有利于树立一个学校对外传播的品牌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认识和升华一所学校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理念,形成学校的育人精神、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生、教师都能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出积极高效的教育效应,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一、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1.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每所学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不容忽视且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整合和升华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自觉运用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一所学校的精神和氛围,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与效应,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优秀人才服务,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丰富内涵;校园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在于精神;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行为、物质的背后是精神和文化。例如,雕塑是物质的,但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精神的、文化的。可见校园文化的视觉化表现多么重要。

2.校园文化的实质

校园文化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强大的磁场效应,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应。“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都在说话的远大目标”。

名校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质。这是由其与众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取向决定的。每一所学校都在追求发展,但发展的路子各不相同,所以办出的学校也各有特色。一所学校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活在学校每一个人的心中,流动在每一个人血液之中,并表现在全体师生一言一行之中,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3.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

校园文化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熏陶功能、规范功能、提升功能,他们总是综合发生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确立发展战略,展示特色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在不断寻找和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特色,寻找自己立校、兴校方略和办学策略。例如,情景教学、科研带动战略;有的学校以打造品牌为平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等。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新的突破口,是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平台,并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确立发展战略,展示学校特色。

(2)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管理是连接学校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是统领整个学校工作的关键。当代学校管理呈现出新的发展走向,即从粗放式、规模化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境界、新趋势、新阶段。

(3)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

品牌代表优质,代表特色,代表被广泛认可,品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时尚追求。学校品牌形象是一个包容面非常广泛的综合体,它既包括校名、校徽等有形要素,也包括信誉、办学思想、科研水平、创新精神、人才质量、行为规范等无形要素。VI设计通过对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所有形象要素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学校形象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学校把品牌作为办学目标,体现了对优质教育的诉求。对内能够激励师生员工办好学校的积极性,对外树立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理念。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品牌的支撑是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没有文化含量,没有足够的文化支撑,品牌是打造不出来的。

二、校园文化的视觉体现

一所学校良好的形象,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顾客”。一般说来,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社会。校园文化有利于学校与政府、企业、家庭、社区等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交流与沟通中,形象非常重要。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打造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高效促进学校形象的定位与传播。就一所学校来说,素质提高了,内涵发展了,优秀的形象树立了,学校的地位就会得到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得到提升。所以校园文化的视觉化设计应该体现在以下基本设计系统和应用设计系统两个方面:比如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吉祥物等标准应用及校园标志性建筑、读书长廊、操场一角、标语、口号、形象墙、学生校服、办公用具等做统一化规范设计和形象推广。

1.学校基本系统视觉设计

学校基本设计系统包括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学校导视标识设计、装饰纹样、组合模式等规范设计。特别是学校的标志设计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灵魂。学校标识是通过造型简单、意义明确的统一标准的视觉符号,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战略目标、办学特色等要素,传递给社会公众,使之识别和认同学校的图案和文字。 学校标志是视觉形象的核心,它构成学校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学校内在素质。学校标识不仅是调动所有视觉要素的主导力量,也是整合所有视觉要素的中心,更是社会大众认同学校品牌的代表。因此,学校标识设计,在整个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和校园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下图1―2所示

例如清华大学的标志形象深刻的突出了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时间,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清华大学以此孔子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同时,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造就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再如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学校的标准字体和标准色彩识别设计也很重要,它们都是经过设计的专用以表现学校名称或品牌的字体和色彩。例如很多学校用毛体的组合字体或隶书的变体设计作为学校的专用字体以便识别应用。

2.学校应用系统视觉设计

学校应用系统设计包括办公事务用品设计例如:名片、信封、信纸、传真纸、档案袋、合同书、招标书、工作牌、工作证、纸杯等设计。还有办公环境、教学环境、校园环境与课室环境设计、校园文创产品的推广设计、学校对外广告活动视觉统一设计等一切需要视觉规范的设计。如下图所示济南大学的办公信纸及VI树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设计。

此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校品牌文化的塑造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品牌设计中有三大核心,他们分别是学校标志、标准色彩以及学校标准模式的设计及应用。他们就像核裂变一样可以应用到学校的办公、环境、活动宣传及对外交流之中,为学校产生无限大的附加价值,所以校园文化力的表达是视觉符号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行之有效的设计再现。

三、校园文化力的品牌传播思考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艺术性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精心设计校园物化环境,视觉形象符号,统一学校标识导视等对外传播的视觉内容。使校园具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

2.利用视觉设计系统统一规范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

学校从政治文化到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建设不但要健全还要充分视觉化,这样才能对内产生一致的价值观,对外产生认同感。所以要强化学校的精神文明并使之成为标识符号统一设计,同一应用。当学校有了凝聚校园文化的标志、独特的色彩和易识别的字体作为规范,应用到社会或校园中就会产生强大的校园文化力,例如校园绿色植被的科普知识可以设计导视牌介绍,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的设计,办公室课室的文化牌设计,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甚至墙体外观的涂鸦设计等会无时不刻对学生产生耳闻目染的文化熏陶作用。

3.利用统一识别的校园文化对外打造学校品牌影响力

(1)积极参加对外活动

学校应该结合当地文化与旅游产品紧密结合,通过设计包装媒介推广学校与当地的文化衍生品设计,设计的形态多样,可以是动态的网络媒介,比如学校可以借助2016年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大事件,做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纪念章、挂历、年画、体现珠海航展主题的工艺品、陶艺纪念品、体恤衫、手提袋、车体靠枕、沙发抱枕、旅行杯、、绘画等产品设计。重点体现学校对国家大事及当地海域风情的文化建设及推广应用,这样不但可以借助媒体传播名校也可以发展强校。

(2)通过创意设计开发学校的文创产品

视觉传达的最终目标是将抽象的概念视觉化,最终研究成果是设计生产。

教学,科研,生产三者融通,学校强调的产,更重要的是将一部分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或物质形态。所以我们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创意工坊,利用现在的交互媒体创意创业,建立微商,电商,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及文化衍生品设计及推广平台。真正在学校中就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和商业设计市场,让学生的课堂符号能在学校就形成商业集市的产业需求。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设计目标和设计的实用性价值,提高课堂的主动创作能力和兴趣。如果我们有统一的学校视觉识别符号,那么我们的文创产品都会在学校统一的视觉传播系统下对学校创名牌得到最大化传播。

总之,学校视觉设计是展示教学科技水平和人才形象的学校形象设计系统,是集教学、科研、公关、管理、营销、组织行为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创造性活动。校园视觉系统设计能很好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整体的视觉形象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融校园建设的实用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通过优化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无声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陶冶,养成美的行为,形成美的品质。因此,实施学校视觉设计,塑造有特色的学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构建和谐学校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

作者简介:

闵文婷(1979-),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就职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广告品牌的形象推广和广告创意设计的思维方法及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学院奖金奖、大师奖优秀奖等。

教材:《企业形象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10

《Photoshop图像处理实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年8月

论文:

《创意是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结果》美术大观CN21-1173/J

《企业品牌与CIS战略性研究》中国商贸CN11-3443/F

《自然形态的图形设计仿生研究》艺术教育CN1―1188/J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插画创作中的应用》术品鉴

篇14

关键词:校园文化;技工院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25-02

校园文化是技工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特质的重要表征,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文化建设的前沿。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技工院校图书馆建设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可以为图书馆建设工作提供新形式,形成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图书馆工作新阵地,也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文献资源支持的优势,引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以社会主流文化为主导,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

一、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除了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创新性,群众性等特点,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特征

技工院校是以行业、企业、区域经济为依托,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它的社会服务的特征,技能教育的特征与人才培养模式等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技工院校主要任务是紧密接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

(二)职业特色

技工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位一体,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制度紧密结合,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的使命。这决定了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蕴含着鲜明的职业特色,融进了更多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标准等文化元素。技工院校积极建立良好的模拟职业情景,将职业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职业美感,认识到职业的崇高,职业的神圣,使学生更加热爱未来的职业,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技能,把学生塑造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重实践的特点

技工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学内容均紧紧围绕和针对实际岗位的需求来设计。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各种务实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实践技能。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围绕“学技能、练技能”,积极开展技能俱乐部,社区服务,技能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崇尚劳动、技能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以劳动为荣,以技能为荣。

(四)“企业化”的特点

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与企业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具有更为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技工院校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教学改革,有些还与企业实行专业共建,订单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将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与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强化技能研究与科技研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行一体化教学。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对接,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为使学生能更快更好适应企业环境,技工院校注重营造像企业一样的技术氛围,校园文化积极融入优秀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

二、技工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书馆是精神文明的阵地,是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等诸多方面教育的重要阵地。技工院校图书馆作为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它肩负着提高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校发展、学生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艰巨任务。图书馆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才兼备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全过程,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服务。图书馆以教育、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将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推广到学生中去,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感和认同度,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