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赏析范文

课外阅读赏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赏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赏析

篇1

一、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一般来说,小学生喜欢读的书内容多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在阅读课上,常给学生诵读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让他们边听边想,感受美丽的故事情节,引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如在向学生讲《狼和小羊》的故事,在最后讲到“狼就向小羊去”时,我就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之后,我便不失时机地出示《伊索寓言》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拓展教材的魅力让学生乐意去读

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我有意识的讲述了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了《三顾茅庐》和《空城计》这两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完《美猴王》后,向他们推荐《西游记》。下课后,学生纷纷要求借书阅读。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灵已随书一道貌岸然打开,相信他们在课外,定会开开心心地去读整本名著,让书香充盈自己的家、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

二、推荐阅读书目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年龄小,由于受自身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他们独立的分析鉴赏能力还比较差,对自己的课外读物很难全面地去考虑选择。因此,我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很注重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是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的通过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因此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也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选读。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给阅读方法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皮萨略夫也说过:“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一)学会泛读和精读

泛读,就是对所读的书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精读,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泛读是量的积累,同时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典范语言,增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对短小精悍的文章,对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要求学生精读,熟练成诵,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泛读。使读有重点,通过泛读扩大知识面,通过精读汲取精华。

(二)学会读记结合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或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摘抄下来,以丰富阅读积累,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四、培养阅读习惯

篇2

关键字信息化时代;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68-01

1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理念及目标

随着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

1.1第一层级:复述性理解,主要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采取表演所阅读的材料,或者将阅读的材料用图画表达出来等形式来培养其第一层级的阅读能力。

1.2第二层级:解释性理解,要求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例如:对于中年级学生可采取问答方式或者制作一些简单学件(如幻灯片)来介绍或推荐自己所阅读的材料,从而培养其第二层级的阅读能力。

1.3第三层级:评价性理解,即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对于中年级及高年级学生可利用课堂以及网络交流阅读材料时,对自己所阅读的材料本身,以及同学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评价来培养其第三层级的阅读能力。

1.4第四层级:创造性理解,要求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例如:让高年级学生写读后感,或者对阅读材料进行改写、续写,而这些学生作品也可放入学件,或贴在网络BBS论坛让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手段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其第四层级的阅读能力。

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2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千万不要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去选择大人心目中的好书好文章,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欣赏的乐趣。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形式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直接在网上进行在线阅读电子文本,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2.1低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低年级识字量为18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指定阅读材料,以简单的儿歌、小故事、寓言、童话、浅显的古诗词为主,书中可配有拼音。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等。

2.2中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中年级识字量为25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主,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辅相结合,以作文、微型小说、短小的散文、优秀的古诗词为主,鼓励看短篇及中篇小说。例如:《微型小说选》、《吃耳朵的妖精》、《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2.3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高年级识字量为3000个左右,所以应该以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主,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辅,以优秀的诗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为主,鼓励看长篇名著。例如:《春江花月夜》、《水浒传》、《三国演义》、《季节飘带》、《锦绣心情》、《羊脂球》、《简爱》等。学生可以在阅读过后,通过在课堂上以及在BBS网络平台上进行评价、交流和推荐,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使学生不断增强对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开展及评价

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欣赏的能力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该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长期、长效,并利用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做到“厚积”才能实现“薄发”。

3.1低年级学生可将课外阅读先放在课堂上欣赏和交流,并渐渐引导其在课堂外的网络上扩大范围进行欣赏和交流,慢慢培养其阅读和欣赏的能力,扩大其阅读和交流的视野。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每次可抽取两到三名学生向同学朗读自己推荐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说明推荐句段的出处,做到朗读时口齿清晰,可加入自己的表演,再谈谈为什么推荐这句段,表达自己对句段的感受,再让班上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注意在低年级中随机抽取的学生应先抽语文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好的开头,才有了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网络上,教师可以制作学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及电子表格中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分。

3.2中年级学生可将课外阅读欣赏放在课堂上欣赏和交流的同时,在课堂外的网络上进行大范围的欣赏和交流,激发其课外阅读欣赏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一到两名学生向同学推荐好段落、好文章,要求说明推荐段落、文章的出处,朗读时做到感情丰富,可加入自己的肢体表演,再谈谈推荐的理由。在网络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BBS论坛上对阅读材料的评价或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进行发帖或者参加互动讨论。

篇3

班级:___________

1、人有两件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做不好。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一)这是一首儿歌,一共有(

)句话。

(二)填空:

(1)人有两件宝是指(

) 和(

) 。做工靠(

) ,思考靠(

) 。

(2)做事情要用(

) 又用(

) 。这样才能(

) 。

2、

夏天

初夏,石榴花开了。远看,那红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近看,一朵朵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淡黄色的花蕊在风中摇动,就像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1、这段话共有(

)句。

2、用

“_____”划出第2、3句。

3、石榴花在(

) 开放。它的花蕊是(

) 的,

花朵是(

) 的。

4、我喜欢石榴花是因为(

) 。

5、石榴花很多,从(

)、(

)等词可以看出。

3、斧子

老爷爷微笑着说:“孩子,你很诚实。我要把这两把斧子也送给你吧!”孩子说:“老爷爷,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说完,拿着自己的斧子走了。

(1)老爷爷说了(

)句话,孩子说了(

)话。

(2)老爷爷送给孩子两把斧子,他有没有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本文后,我们也要做个(

)的孩子。

4、金鱼

鱼池中的金鱼各种各样,有圆头的,有大眼的,也有尾巴像花朵的。颜色也不少,有金色、黑色、白色,也有白色和金色相间的,很好看。

它们非常活泼,常在水里游,有时互相追逐,有时一起游戏,加上色彩美丽,真令人喜爱。

1、短文有(

)段话。

2、文中的金鱼有(

)种颜色。

3、金鱼的形状有(

)的,有(

)的,也有(

)的。

5、浪花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瘙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1、短文有(

)段,请标出来。

2、填空。

)的步子

)的贝壳

)的小虾

3、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

)。

6

、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他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通!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

)段。第一段有(

)句话。

2、拼读下列音节,并在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1)

qiáo

(2)tóng

shí

(3)běi

miàn

(4)xiǎng

shēng

3、填空:

(1)(

) 和(

) 在独木桥的(

) 相遇了。它们都要对方(

) ,让(

) 先走。

(2)两只羊谁也(

) ,就打了起来,结果都(

) 。

(3)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把它写在括号里:(

)——(

6、放烟花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放烟花。啊,多漂亮的烟花!有的像一顶小雨伞,有的像一朵红色的太阳花,有的像天上那闪闪的星星。

1、这段话有(

)句。

2、第

3句写出了烟花的(

)。

3、也观察过烟花绽开的样子吧!请再写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湛蓝的天空。天空中还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画取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2、我在白纸上画了(

、(

)、(

)和(

)。

3、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4、照样子写词语:

碧绿碧绿 (

8、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

这段有_____句话。

(2)

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

(3)

用“~~~~”画出短文中的感叹句。

9、

喜鹊的新发现

喜鹊在半空中飞着,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下面。它看见那些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在低空中飞,便喳喳地叫道:“看来世界上要算我飞得最高了。”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飞鸟?往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盘旋它伸长脖子向上喊道:“鸽兄,看样子天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不,不,我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鸽子对喜鹊说。喜鹊翘首一望,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整整齐齐地飞向远方。

“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啊!”喜鹊感慨地说。

1.

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

2.

照样子写词语。

整整齐齐

3.

喜鹊先看到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它想:  (

) .

后来喜鹊看到大雁,它想    :(

)   .

10、

小明病了

小明病了,直叫肚子疼。妈妈带他去医院看病。

医生问小明吃了脏东西没有,小明摇摇头。医生看了看他的手,发现他的手很脏,指甲也很长,说:“用脏手拿东西吃会生病的。”

小明记住医生的话,做到经常洗手、剪指甲,成了一个讲卫生的孩子。

1.

短文有_____段,第一段有_____句话,讲小明__________,妈妈带他去_________,第二节讲小明生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明是好孩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春姑娘

太阳公公交给蝴蝶一封信,并告诉蝴蝶:“一定要把信亲手交给春姑娘!”蝴蝶点点头。蝴蝶飞呀飞,脸上挂满了汗珠。

她听说春姑娘就躲在花丛中,可是那么多的花儿,哪一个才是春姑娘呢?她敲开了一个又一个花儿的小门。

玫瑰姐姐说:“蝴蝶妹妹,歇一会儿吧。”蝴蝶摇摇头。蒲公英姑姑说:“孩子,喝一口水吧。”蝴蝶摆摆手。

后来,所有的花儿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家一起商量好,要帮蝴蝶找春姑娘。他们张开小嘴一起喊:“春姑娘,你在哪里呀——”

1.

短文共有_______自然段。

2.

春姑娘在哪里,蝴蝶找到了吗?

3.

请把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大家

帮助

蝴蝶

春天

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填上合适的词。

一(

)水

一(

)信

一(

)嘴

一(

)门

一(

)黄叶

一(

)伞

12、

给树治病

一棵老树生了病,有些叶子黄了。

一个医生飞来,落在树上。他用嘴这里敲敲,那里敲敲,找到了生虫子的地方,就啄一个洞。他伸进长舌头,把虫子一个一个地钩出来吃。吃完虫子,张开翅膀飞走了。

老树的病让医生治好了,慢慢地长出新叶子来。

这个医生就是啄木鸟。

1.

本文有几个_____自然段。

2.

填上动词。

)舌头

)走了

)虫子

)叶子

13.

柳树

春天到了,柳树枝条上爆出了嫩芽,随风飘荡。

小芳和小军一起到公园里去玩。小军看到柳条很美丽,就随手折了一根,玩了起来。这时,小芳看见了急忙说:“公园里的花木是园丁伯伯辛辛苦苦栽培出来的,是给大家欣赏的。我们要爱护它,不能损害它。”小军听了很惭愧地说:“以后我再也不乱摘花木了。”

1、这篇短文有 (

)

个自然段。

2、本文写发生在(

)和(

)之间的事情。

3、(

)折柳枝,(

)帮助他。(

)惭愧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海马爸爸

海马爸爸和海马妈妈要生孩子了。

海马爸爸腹壁有宽大的育儿袋,海马妈妈把幼卵产在海马爸爸的育儿袋里,幼卵在爸爸的育儿袋里发育,慢慢地长成了小海马。

小海马长大以后,离开爸爸的育儿袋,在五彩缤纷的海底快乐地游玩着。

1、短文共有 (

)

自然段。

第(

)段写海马爸爸妈妈怎样生孩子。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育儿袋(

)地长大(

)的营养

)地游玩(

)的海底(

篇4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它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只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宝库”,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当前,不少中小学生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让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影响学生。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如一些名著、与教学课文相关的文章、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图书等。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设计活泼新颖的阅读活动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喜欢活动和游戏。因此,我除了开设阅读指导课外,还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强化了课外阅读。

1.设计手抄报

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2.写读书笔记

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以阅读赏析、书签、读书卡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丰富写作素材。

3.开展读书交流会

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次抽出一两个学生到讲台前,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等。

三、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再好的“指导”方法也没有效果。因此,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开始。

1.教师学识熏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果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的欲望与兴趣。

2.教师情感感染

“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学生往往在他们所喜爱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花费精力较多且成效教好。所以,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多给学生些关心,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换到语文学习中来。爱上了语文,还怕他课外不去读书吗?

3.巧用学生心理需求激励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获取成功、渴望交往、抒发独特体验、要求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合理迎合需求,对加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大有益处。对课外阅读数量多、质量高的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不仅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还能使他们在语文课外阅读和活动中获得巨大的乐趣,从而极大地鼓舞他们阅读的热情。

篇5

一、自主探究阅读概述

(一) 自主探究阅读的含义

自主探究阅读来源于自主探究学习,是对语文阅读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情境,烘托一个研究式学习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解决阅读问题、研究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行阅读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二)自主探究阅读的实施条件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现自主探究阅读学习,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思想相匹配,即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学生对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保证学习效果的达成。

(三)自主探究阅读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主探究阅读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阅读,就能够改变教师对课堂完全掌控的状况,阅读学习的方向也将因此有所调整;另外,由于学生长期进行积极主动的阅读,将会促进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改善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态度。可以说,自主探究阅读的方式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实施方法

(一) 精研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初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设定多与“解答阅读题目”有关,久而久之会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解题惯性”而忽视阅读本身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相匹配。我将朱自清的《春》一文的阅读赏析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针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找出很多类似的阅读材料,包括现代文的、文言文的,中国的、外国的。将这些阅读材料连同《春》一同出示给学生,请学生寻找这些材料中的共同点,对相同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通过这种多材料、多角度、组合式的教学内容的展示,扩展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自主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阅读本身的乐趣,为了阅读而阅读。

(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型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入到阅读的内容之中,我在教学中采用学案教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对阅读材料的“探究”。具体实践如下:将《春》选段赏析和品评资料发给学生,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任何引导,使学生通过阅读赏析和评论,对这篇文章独立进行思考;在学生阅读完学案材料之后,将学生以5人为单位分组,给每组抛出这样几个问题,作为探究的主要路线:“你怎样看待朱自清”、“你认为《春》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用200字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并明确小组学习的目标:将优秀的赏析在班级黑板报上进行展示。学生们立刻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各抒己见,实际上,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产生的阅读感受和观点,远比教参上给出的要多得多,可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自主探究阅读行之有效。

(三)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自主探究阅读的实施需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为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我把每周的一节阅读课固定作为“课外阅读课”,阅读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甚至连讲解也不是由教师来进行,而是请三到五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赏析评论。这样安排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阅读爱好,了解并鼓励学生进行有营养的课外阅读。坚持两个月后,学生能够从阅读赏析中体会到精品文章的妙处,没营养的读物出现的少了,还有不少学生将“一个月读一本书”列入语文学习计划中,良好自主阅读习惯就此养成。

三、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视点 语文味

语文阅读教学追求语文味,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全新认知意识。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实施的“满堂灌”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目的,学生学习语文看重的是语文工具性;新课改之后,语文课堂教学发生巨大变化,教师追求语文人文性达到狂热化地步,语文学习忽视工具性成为一种常态。这都是走向极端的做法,如何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这应该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诵读感知。创生阅读内驱动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占据重要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具有哲理性的总结,都对文本诵读作用进行了科学阐述。培养学生良好诵读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品质。为提升学生诵读积极性,教师不妨展开创新引导,精选诵读内容、优化诵读形式、升级诵读评价,以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诵读的热情。个体读、集体读相结合,感悟读、品析读相结合,都可以形成学生阅读认知成长契机。

例如,《燕子》一文描写精彩,语言灵动,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文本示范朗读音频,并给出朗读引导:首先,要确定诵读基调。作者饱含深情地描绘燕子的形象、动作,让人感触到深深的爱意,朗读时自然要赋予赞美、呵护、喜爱的情感因素。其次,是注意声音的变化。我们朗读最大的问题是声音呈现机械性,没有明显的抑扬顿挫,有意识进行变化,可以丰富诵读感知。第三,是注意放慢语速,给出鲜明的节奏。我们诵读大都比较快,难以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故意放缓语速,可以创设特殊意境。学生依据教师引导展开自主诵读训练,很快就有了学习成效。在课堂诵读展示中,很多学生诵读进步明显。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味的重要因素体现。学生平时朗读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教师针对性给出点拨矫正,给学生带来一定启示。学生展开矫正训练,获得良好学习效果,说明教师引导是卓有成效的。

二、启动文本赏析。升华阅读学习认知

语文赏析是重要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设计阅读赏析学习环节,特别是赏析方法传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形成语文学力。小学语文赏析要求很低,教师要从文本字词、句段方面展开,对作者情感、文本主旨、表达技巧等内容展开探索,只要能够形成主动学习认知的阅读,都应该属于赏析范畴。为提升学生自主赏析效率,教师要对赏析形式进行优化处理,小组讨论、课堂演绎、辩论竞赛、习作展示等,都为学生主动展开赏析活动创造良机。

例如,学习《最佳路径》时,教师没有从语言角度展开赏析引导,而是从文本人物塑造方面进行启发: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呢?你想对格罗培斯说点什么呢?学生展开自发讨论,并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我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善于借鉴。格罗培斯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其致因是多方面的,他追求完美,开展那么多次试验,他设计路径的方法独特,包含众多深刻哲理,给人带来一定启迪。”也有学生说:“格罗培斯设计具有人性化,给人自由,任由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相互理解。我想对格罗培斯说,你的执着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教师从文本人物塑造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拓展了学生认知视野,学生会站在更高位置看待人物思想品格。这样的赏析具有深刻性,对学生形成的认知冲击也是剧烈的。小学生文本赏析基础较为薄弱,教师不是从文本语言角度引导赏析,而是给学生更为广泛的选择,这无疑是降低了赏析难度。

三、延伸阅读课堂,构建阅读崭新视角

延伸阅读课堂长度,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选择。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制约,学生阅读量普遍较低,很多学生难得有课外阅读机会,这对学生语文素质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有意识拓展阅读教学域度,发动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课外阅读,应该成为阅读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选择。教师不妨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并联合学生家长给出积极帮助和支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感知体验品质。

例如,《三顾茅庐》写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故事大意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师在阅读引导时,发动学生搜集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进行个性展示。学生听说要自己讲述诸葛亮的故事,都非常兴奋。有学生讲《空城计》的故事,诸葛亮如何稳坐城楼,吓跑了司马懿;也有学生说失街亭的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如何痛心疾首;还有学生生动讲解诸葛亮借东风的传奇,火烧赤壁,大破曹营。学生讲述热情很高,教师对学生讲述给出积极评价,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升,课堂学习气氛浓烈。

篇7

关键词:赏析;延伸;底蕴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就阅读提出了读诗歌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要求。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古诗词,而在小学课文中选取的古诗词只是古诗词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如何在教学中将课内的古诗词向课外延伸,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积淀,并使其从中理解、体会到古诗词的美,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进行课外古诗的阅读赏析。

一、景物延伸,内化美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对于古诗词中描写的美丽景物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因此,笔者首先从学生较为喜欢的美景入手,除了欣赏教材上描写的景物外,还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同类古诗词。比如说:在学《春日》时,诗中写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说:春天总是让人陶醉。黄澄澄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桃花、紫红色的紫荆、淡白色的梨花、鲜红的海棠花、开满山野的杜鹃花等,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笔者又给学生补充了唐朝杜审言的诗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意思是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这些都是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诗词中,品味到了古人描写春景语言的凝练与优美,受到了美的熏陶。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笔者还让学生将自己从所有古诗中看到的春色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深化了理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二、作者延伸,开阔视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多是著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中,有浪漫主义、诗风豪放、不拘一格的李白,有现实主义、诗风严谨、忧国忧民的杜甫,还有爱国主义、情感内敛的陆游以及边塞诗人王昌龄……因此,笔者抓住作者这一素材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了解诗人的兴趣。学过王昌龄的《出塞》之后,又给学生补充了《从军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一位边塞诗人对边塞官兵的感情以及对于战争的思考和忧虑;在学了李白的《静夜思》之后,补充了《古朗月行》《月下独酌》《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名篇,学生在朗诵、赏析的过程中,感受到李白豪放、浪漫、放荡不羁的诗风;学习了陆游的《示儿》,引入了《剑门道中遇微雨》、《枕上做》……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跃然于心。学生对诗人的诗风有了了解,也就非常好奇地想进一步了解诗人,激发了学生赏析古诗的兴趣。

三、内容延伸,深化理解

中国的古诗词很多内容都是相似的,如: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对统治阶级残暴、贪婪的抨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离家思乡的愁绪等。我们在进行课外古诗词赏析探索的时候,将教材中的此类内容延伸到课外,将当时相同的时代背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打通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轻松地化解了难题,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比如说,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后,学生又赏析了杜甫的《登高》、王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凉州词》等,美好的景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品读延伸,感受诗情

“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堂将失去活力”,因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以“读―思―悟―读”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感悟,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深刻地领悟诗意,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五、激发延伸,迸发创造力

新课标把“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想”作为写作目标的第一要求。“兴趣、想象、感想”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有鲜明个性、有自的学习主体来定位的。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也值得一试。

以《村居》为例:(1)绘画比赛。画春天,也可画想象中的春天。(2)音乐比赛。关于春天的歌曲演唱、乐器演奏、舞蹈。(3)词语接龙比赛。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课外阅读与积累。(4)朗诵或是演讲比赛。(5)写作比赛。

篇8

小学生阅读方法读书兴趣为了贯彻落实“真正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组织学生利用阅读课、课前、课余的时间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了指导,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1.营造全员“读书”的浓厚氛围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打造阅读声势,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安放图书橱,把学生自带的、喜爱的图书装进书橱,以确保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源源不断;同时,还鼓励学生利用阅读课和课余的时间,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借阅图书。

2.广泛开辟课内外阅读渠道

在开展阅读活动之初,一部分学困生对读书缺乏兴趣,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我就尝试运用“生生互动”的方法,让学困生也动起来,在其他同学徜徉书海,畅谈心得的时候,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些学困生也慢慢动心,逐渐加入到阅读同学的行列。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学会精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2.有选择的读

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廖若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粗俗,印刷粗糙的盗版书籍)。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我做了精心的指导。

3.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三、综合各种手段,提高阅读效果

1.建立汇报机制

我在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10分钟的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9

[关键词]中学生 古诗词 教学探索

古诗词是诉诸心灵的、内心精神世界的文学形式,是人类美好情感体验的结晶。它们是通过读者的感悟、咀嚼、体味、深思、积累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古诗词赏析作为语文考试的又一大亮点, 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最为头疼的。

新编《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词,不仅要有意识地积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灵活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特别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时代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且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价值,强化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在西安市临潼区油槐初级中学校的教学经历,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目前中学生了解与掌握中学生古诗词现状尝,试在中学生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中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中学生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其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理论的缺失

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浩如烟海,对其的鉴赏和研究不可谓不丰富,但是,但这些研究大多在文学的层面上,对中学古一诗词教学却很少有系统的研究,连语文课程教材专家也不得不承认“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的结论。

2、现代中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赏析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在多数中学生因阅读与积累太少,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阅读赏析时间不够充裕,阅读范围较为狭窄,阅读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被动, 效率低下。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基本审美、想象能力和赏析方法, 难以感受其魅力,不知道如何学习古诗词而排斥古诗词。学生感觉古诗词太难,理解不了,平时考练中古诗词鉴赏类题目得分较少,逐渐对古诗词失去兴趣。任课教师在古诗词的讲授过程中也缺乏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另外,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诵读都是影响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因素。

二、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1、以新课标为依据,及时转变对古诗词阅读观念

要改变现今古诗词课外阅读不容乐观的现状,就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在思想上明确古诗词课外的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理解,陶冶学生美育情操,从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尤其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走出新课标,树立大语文观念,而且要加大对阅读的宣传指导力度,向学生和学生家长提出具体的古典诗词课外阅读目标,使阅读的活动在中小学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教师应该从学生及学校实际出发,整合教学大纲

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也作了明确要求:“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探索作品丰富内蕴,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现在的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授课对象大都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学生,与“80后”和“90后”的学生相比,生活和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自我意识比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状况,再经过详细的调研之后才能结合新课标去制定教学大纲,与时俱进的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感觉教学能真正贴近自己的生活,能真正调动起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还是把社会经验、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观念、情感、意志、习惯,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活动,学习活动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才能进行和完成。

4、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

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的古诗词阅读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兴趣和习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礼物。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地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与肯定,所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很重要。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可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这样,学生赛得开心,古诗词背诵、默写的效果明显。

5、引导学生学会品析名言名句,感悟古诗词的形象美

古诗词中作者把万千心绪都凝聚其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不妨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和有效的生活和阅读经验,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6、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篇10

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文也就是写生活。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喜闻乐见的事情叙述出来,并琢磨领悟、感受理解,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培养他们的生活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流于编造臆测。

二、引导阅读,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学生不仅要关注生活,而且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名家名篇,博采众长。广泛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及背b兴趣,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一些经典语句的品读,再加以背诵,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较好的语言吸收能力,又帮助学生在文本中积累了语言。

除了阅读课本,在课后也要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名著、报刊等,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摘抄下来,并且背诵,多写写日记,多写写读后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三、注重语言积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

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不能说明他的语言能力就加强了,这还要教师平时多多加以练习。如小组间进行“找出运用不恰当躬成语”,在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词、语的积累,也让学生懂得正确运用词语。“写循环日记”,教师批改时圈出好句段,在班上朗读,并作出评价,这样学生不仅能再次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而且语感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也会随着逐渐加强。做到以上几点,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实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四、从课内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课本上有很多不错的素材,因而,学生要有效运用课本。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主要接触到的学习材料就是语文教材,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也是语文教材,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阅读资料,还有一些精读课文和选读课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课堂,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在教授《庐山的云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其中的优美段落,从而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

众所周知,课本中有很多好句子、好段落。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优美段落进行赏析,写一写自己觉得哪一段写得比较好,为什么好,然后利用早晨读书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将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每天让三位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读书体会,并让学生选出一个最好的进行奖励。这样,学生的阅读赏析工作不仅得到了肯定,还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对课内阅读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对课文内容深度学习的习惯。课本学得扎实了,课本上的素材掌握得牢固了,他们写出的作文就会很优秀。

五、从课外阅读中枳累写作素材

虽然语文课本中的素材质量高,但是其中的数量有限,因而,学生可以通过读课外书籍、杂志、报纸来得到更多的素材:学生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课外阅读。读书可以让学生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阅读书籍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新鲜素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段落记忆下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思路,提醒学生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性格、心理、动作特征的描写。这样,学生在揣摩别人充满灵感的语句时。激发了灵感。还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课外素材。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将遇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这一段哪里写得好。通过学生的日积月累,作文水平自然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六、在生活中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表达其写作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写作,本来就是把自己所认识到的真实生活反映出来,如果生活中对事物没有仔细观察,那么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流水账”“胡编乱造”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会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应试而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篇11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沉闷的教学氛围,采用各种教?W技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进而促进阅读教学成果提升。

二、正确引导,名著激趣,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今中外名著是个巨大的阅读资源库,它为我们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牢牢抓住课外阅读这条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课外读物可以增长知识面,为将来的写作、阅读打下基础。但是小学生因心智尚未成熟,理解力较弱,课外阅读盲目、肤浅,缺乏引导,老师需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名著更好地为我们阅读服务。可选用比较典型且浅显的名著来进行阅读赏析,可以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此外,还可借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精彩情节。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大闹天宫》、《武松打虎》、《七擒孟获》……慢慢地就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能力不断地提高。

三、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就阅读本身而言,笔者认为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广泛阅读各方面的材料,增长见识,开拓思维。在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兴趣作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使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自主、平等的环境下进行阅读,与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哪种体裁的课文,其情境创设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地喜欢语文,又要使学生在情境的欣赏和感染中领悟文意、探求新知,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创设情境,增强语文阅读的实效性

篇12

一、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提升阅读能力

自从加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时时刻刻都感受着新教材的魅力:新颖的理念。精致的构思。巧妙的编排,优美的语言……捧着教科书,真的让人爱不释手。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有趣,正是培养孩子们阅读能力的好材料。

(一)遵循大语文观,加大识字数量,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打好阅读基础。

识字量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识字教学,突出了字族识字与字理识字,遵循了汉字的识字规律,先独体后合体。有利于学生系统识字。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我努力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培养识字的能力:如让学生给生字编字谜,编顺口溜,运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等识字游戏,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进而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之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阅读提前实现。

(二)以演助读,激发阅读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不断去思考和探索。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低年级学生因缺乏情感经验,知识储备又很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课文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努力扮演各种角色,从而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如:在教《回声》《标点符号的争吵》《书里的蚂蚁》《春天来到深山里》等课时,我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通过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将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表达出来。孩子们兴致很高,表演各有特色,模仿的角色声情并茂,观看的同学则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样的演一演、改一改,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激发了阅读的欲望。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树立开放意识”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长春版小学语文课本在编排体例上做了很大改革,即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课文。针对这样的编排体例,我在教学中,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教学模式,把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在单元内容教学前,我以单元前的引言为切入点,预先布置学生去寻找与本组单元主题相关的作品进行阅读,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大意,知道本单元内的所有课文都是围绕哪个主题讲述的。

如教学《春天带我去散步》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春天里动、植物的变化。在教师引导下,同学们按照课文的语言格式,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我还带领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一次回顾,既回顾阅读内容,又回顾阅读方法,并向外拓展。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课下收集的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汇报各自的阅读感受。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既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品经典名篇,提高阅读品位

俗话说:“一本好书,就是一座沧桑的古城。”神游其间,仿佛进入了知识的迷宫,欣赏“古城”,便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人心交流。现今的图书市场可谓是琳琅满目,因此,在学生的阅读中要有所选择。我通常把品经典名篇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名家名篇,而且在课外的阅读书目中国家教育部也列出了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目,通过经典名篇的阅读赏析,不但让学生从中进一步体会著名作家的思想感情,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经典名篇的熏陶和感染,引起对文学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培养人格魅力。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在前苏联时期曾获过斯大林文学奖。学生们通过阅读这部名著,不但对文章内容加深了理解,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美的词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会使学生们懂得:能够咬着牙做事情的就是保尔。如何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保尔,柯察金就是榜样。品读经典名著,无疑对孩子的思想品格培养也会大有裨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轻松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透彻地启迪自己的心灵,这就是品读经典的最大好处。

三、创设平台,体验阅读的成功喜悦

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冲动。我努力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课本内外的优秀短文,指导他们进行阅读。

(一)指定阅读篇目,分享阅读成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我从长春版配发的自读课本中有目的的选取指定篇目布置学生阅读,并及时交流阅读情况,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我还建议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看报,以创造一个适于阅读的良好家庭气氛。

(二)创办班级图书角,使学生享受读书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养成一种阅读习惯,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我还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摆放着同学们自己推荐的经典图书,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阅读。这种氛围,不仅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了一种自觉行动,而且也使他们在读书中分享了彼此的快乐。

(三)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篇13

关键词:诗教 兴趣 语文教学 拓展 延伸

诗教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孔老夫子首先发明的,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诗教是我国培养人文素质的优秀民族传统;诗教是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通过诵读、吟唱达到以诗励志,以诗明德,以诗从善,以诗益智,以诗陶情,以诗向美的人文素养教育。孔子在《礼记·经解》中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不仅是诗教的创造者,也是校园诗教的首创者和实践者。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迎合诗教活动?如何借诗教活动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拓展与延伸?是语文教师探讨较多的话题。

一.借“诗词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朗读,背诵兴趣。

学生读诗,诵诗,吟诗在学校举办全校性“心向党·快乐长”为主题的经典诗词诵读、吟唱比赛活动的准备和进行中氛围越来越浓。在学生中评选班级、年级、学校“背诵古诗词”之星活动。班级完成《中学阶段古诗词推荐篇目》考核测评每学期进行一次,并登记建档,作为评优的依据。借助学校读书室,创建班级读书角,在学校文学社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氛围中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文心雕龙》中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在足够的诗歌阅读积累和阅读赏析的基础上,诗歌写作也就有了尝试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和体会周围的事物,并鼓励学生用诗歌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更深刻地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诗歌评论,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解读诗歌的语言和情感,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水平。

2.写作兴趣。

鼓励动员学生加入校园文学社,让学生借助文学社展示自我。在所教班级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对学生的创作的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展出,利用作文课时间师生共同赏评。让每个学生给自己和别的同学的作品打分,同时写出自己的赏析结论。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多写创作缘由和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想,对别人的作品多写自己看到的优点,问为什么很少写别人的缺点,学生的回答是:我看不出好来,但也说不出不好的原因。这就够了,每个学生听到的是自己作品的优点,即便平时写作文就头痛的学生也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冲动,一两周就交了几篇自由诗,让我改改。还有几位同学的作品被登在我校校园文学报《襄墨韵》上,有的学生作品被张贴在校园诗墙,借助校园文学社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了,写作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二.借“诗词进校园”活动,坚持遵循语文教学的“三大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寓教于乐,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诵读活动,培养其持久的兴趣。

2.重全面,突重点原则:“中华诗词进校园”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坚持全员性的原则下,教师要鼓励一些学生脱颖而出,成为诵读古诗词的“尖子生”,鼓励学生学习写一些诗歌作品,培养一些“小诗人”。

3.实践性原则:古诗词重在诵读,重在实践,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背诵为主”。教师因此要大胆放手,指导、引导学生多诵读,既鼓励学生在课堂、课外多诵读,更鼓励在家庭多诵读,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收获。

篇14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读书就是获得丰富的能源,使人的潜能和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由此,开拓广泛的阅读空间,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多角度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首先,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学校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等;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其次是完善班级图书角。

二、指导阅读实践,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小学生由于阅读习惯差导致阅读效率低。对他们阅读习惯的矫正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教师应明确要求:读书时,要逐字逐句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写上拼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理解等。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动手做标记或批注的习惯,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圈划,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批注。这样,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边读边思考。

三、重视课堂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1.读懂。读懂,即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从整体思考也指明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读得更好,最终能够自己去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办法。读有多种办法,有诵读、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等。不管是那种读法,教师都要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2.会读。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有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具体地说是: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又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的目的。精读,就是对文章逐句诵读,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训练的要求是:(1)规定阅读的方向。即精读前确定精读的主要问题。(2)指点阅读的程序。一般都应该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使之理解课文。(3)指点阅读的方法。包括运用基础知识指导读解的方法和运用阅读思考剖析读物的方法。

3.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四、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

1.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教师可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10分钟的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汇报的形式多样,可口述,展示,也可用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还可以做图书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吮神营养。

2.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做保障,才能达到实效。语文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纳入了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课内外阅读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制度了。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3.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五、科学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1.要养成默读的习惯。阅读分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学生往往用有声阅读。虽然小学生用出声阅读有利于掌握正确的阅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但是,有声阅读是眼、脑、口、鼻四个器官共同活动,使阅读速度受到说话速度的影响。因此,有声阅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就快的多。默读时也忌唇读。因为唇读虽然不发出声音,但同样也会影响阅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