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定性化学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电厂;化学分析;滴定(测定)结果;准确性
引言
在电厂的经营工作当中,化学分析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电厂化学分析工作能够将电厂所需各个物质之间的微量关系充分的分析出来,从而确定其性质及对电厂的价值。为了使化学实验分析的效果更具有准确性,电厂会采取滴定实验方法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由于电厂化学分析工作要求的精度非常高,其计量单位都会精确到为“mg毫克”、“μg微克”、“mmol/L毫摩尔每升”、“μmol/L微摩尔每升”等,所以电厂化学中的滴定分析工作又可以归入到微量分析当中。为了保证实验分析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滴定速度及操作时速、环境及试验样品温度、药品存放及使用中的保管、仪器的清洁度等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常常会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所以做好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速度控制
化学是一项非常精密的科学学科,在做化学实验过程中任何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化学实验的操作速度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笔者这里所说的操作速度是包含了操作实验速度以及滴定速度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化学反应本身是具有时间限定的,对于这些实验滴定速度和操作速度可以适当快些,例如酸碱滴定。然而,在加快操作速度和滴定速度时却必须要注意滴定的基本要求,例如在进行如化学耗氧量测定中草酸及硫酸的滴入、一级除盐水中二氧化碳测定时,就要在加快滴定速度的同时注意所滴定的药液必须要保证是滴状,而不能因为滴定过快而出现液柱,一般以2~3滴/秒为宜。只有如此猜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小误差。所以对实验操作的速度控制是对实验人员的基本要求。
2 实验过程中的样品温度控制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滴定实验的准确性,滴定实验都需要在正常室温恒定的情况下完成的。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对其并不是十分注意,因此也就导致了较大的误差出现,尤其是对于我国气候分明的北方来说,温度的变化会使滴定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想要保证滴定实验的准确性就必须要对试验温度加以控制。例如采用钼蓝比色法来对活性硅进行测定的实验,水样温度不得低于 20℃,水样及标准液温度差不超过±5℃。之所以会如此规定,是因为温度会对的生成和还原产生影响,如果温度不符合规定,那么就会在滴定实验后出现试样与标准色的颜色都较浅的情况,倘若温差相差太大,甚至会使实验颜色与标准色出现极大的反差,致使实验失败。特别实在对微量硅进行测定的时候,即使温度只是稍有偏差,也有可能导致无法正常显色或显色等级降低的情况,从而使判断失真。所以,在进行滴定实验时必须要做好以下两点:(1)实验温度保持在20℃且恒温状态,温度误差为±0.5~1℃;(2)实验样品要符合滴定实验时的基本温度要求。
3 实验器皿及药剂贮存保管
想要保证滴定实验的准确性,就必须要做好实验药剂及器皿的贮存和保管工作。在进行器皿保管前,先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在保证器皿内部不会存有实验过程中的药品渣和液体的基础上,用干净的纱布将其全身彻底的擦干,然后在对其进行统一保管。相对于实验器皿而言,药剂的贮存要求就更为严苛,因为无论是贮存器皿的选择、还是贮存方式以及贮存环境都会对药剂的性能产生影响,所以对药剂的贮存工作尤为重要。对药剂进行贮存需要注意两点内容:
(1)贮存条件的选择。药剂必须存放在规定的试剂瓶内。如测试硅含量的药液必须贮存在塑料瓶中,见光易分解的须存放在棕色试剂瓶内;
(2)贮存时间的选择。对于比较稳定的药液,如强酸类、强酸强碱盐类、基准物质类等在严格贮存条件的前提下,存放时间可稍长些。对于稳定性差的药液需要随用随配,以保证其性能。
4 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保证电厂化学分析滴定(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好以上工作内容是基本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实验的作用,为电厂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为电厂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实验过程中,每一哥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及秩序,避免因外界因素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以高度集中的精神和充分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每一项实验操作环节,从主观上保证测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虽无法彻底避免误差的出现,但可以通过细致的实验操作来避免工作失误的出现,从而尽可能减小误差值的范围。每一个实验室工作者都知道那些在外人眼中“微小”的差别,实际上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极大的偏差,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来形容实验室工作再恰当不过。所以,每一个实验室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做到“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从而为提高电厂化学分析滴定(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离子色谱技术在电厂化学分析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22).
关键词:甲酸/氯化锌;时效性;储存;定量分析
在实际纺织品检测过程中,棉/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纺织品的定量比例已大大提高[1]。然而,GB/T 2910.6—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甲酸/氯化锌法)》对甲酸/氯化锌的储存时效性无详细描述。在实际检验工作中,为避免不必要的试验误差,甲酸/氯化锌溶液一般是现配现用,这种缺陷严重降低了纺织品检测的效率。本文针对甲酸/氯化锌溶液储存时效性进行研究,以找到其最佳的储存方法和储存时间,减少日常试验中配制甲酸/氯化锌溶液的次数,提高棉/再生纤维素纤维定量分析的效率。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仪器
纤维细度分析仪,具塞三角烧瓶(250mL),恒温水浴锅,恒温烘箱,电子天平。
1.2 试验药品
甲酸/氯化锌试剂:20g无水氯化锌(质量分数≥98%)和68g无水甲酸加水至100 g;试验中,此试剂一次配制5000mL,装于棕色瓶内,密闭存放于避光阴凉通风处。
稀氨水溶液:取20 mL浓氨水(密度0.880 g/mL),用蒸馏水稀释至1 L。
1.3 试样
棉纤维(标准贴村)、粘纤(标准贴村)、棉/粘混纺纺织品。
1.4 试验方法
1.4.1 粘纤溶解试验
用不同储存时间的甲酸/氯化锌试剂按照GB/T 2910.6—2009规定方法(溶解时间除外)[2]溶解粘纤,记录不同储存时间的甲酸/氯化锌完全溶解粘纤所需时间。
1.4.2 棉修正系数d值试验
用不同储存时间的甲酸/氯化锌试剂按照GB/T 2910.6—2009规定方法[2]对棉纤维进行溶解,计算其对棉的修正系数d值。
1.4.3 棉/粘混纺验证试验
用不同储存时间的甲酸/氯化锌试剂按照GB/T 2910.6—2009规定方法[2]对已预处理的棉/粘混合样进行平行试验,不间断进行5天。计算混合样中棉的净干百分比,并计算其与第一天试验结果之间的绝对误差W,单位%。
2 结果与讨论
2.1 粘纤溶解试验
表1是不同储存时间的甲酸/氯化锌溶液在GB/T 2910.6—2009的试验条件下对粘纤的溶解情况。甲酸/氯化锌储存第一天表示当天配当天用,储存第二天表示配制后的第二天,后续时间类推。
表1 不同储存时间的甲酸/氯化锌溶液对粘纤的溶解状况
从表1中分析可知,储存3至5天中,粘纤在甲酸/氯化锌溶液中15min左右便可完全溶解,接近第一天所用时间。而8至13天中,完全溶解时间便接近20min。在15天左右,粘纤便不能在标准规定的20min中内完全溶解。试验结果初步说明甲酸/氯化锌溶液在通风避光阴凉棕色瓶内可储存,且前5天内,其对粘纤的溶解能力与第一天相当。
2.2 棉d值试验
表2是不同储存时间的甲酸/氯化锌溶液在GB/T 2910.6—2009的试验条件下对棉的d值的影响。
表2 不同储存时间的甲酸/氯化锌溶液对棉修正系数d值的影响
从表2中第6天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所求的d值波动较大,且没有达到1.03,说明甲酸/氯化锌溶液经储存6天后,其对棉纤维的溶损能力有所下降。而表中前5天所求棉d值均在1.03左右,与标准中规定的棉d值相近。
2.3 棉/粘混纺验证试验
用储存后的甲酸/氯化锌溶液对准备好的棉/粘混合样进行平行试验,结果见表3。用显微镜观察法对每次试验后剩余物进行检查,发现每次混合样中粘纤都是完全溶解。
从表3中数据可知,5天储存时间中,每天试验所得棉净干百分比的均值最大偏差为0.41%,远远小于标准规定的1%。这说明甲酸/氯化锌溶液在5天储存时间内对棉/粘混合样进行定量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3 结论
本文设计3个试验研究了日常工作中甲酸/氯化锌溶液的储存时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甲酸/氯化锌溶液在储存5天内对粘纤在20分钟之内均能很好地溶解;对棉的溶损一致,都接近GB/T 2910.6—2009中的1.03;并且可以准确地对棉粘混合样进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有很好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强。试验结果对从事纺织品成分检测工作的试验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一、文化本质范畴的厘定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思想,但由于没有构建系统的文化理论,而为后世研究者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挖掘和梳理留下了诸多争议的空间。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发掘和全面系统地构建唯物史观的需要的推动下,国内许多学者都着手进行了唯物史观中文化理论的研究。构建文化理论的首要问题就是文化本质的界定。文化本质一直是学术界莫衷一是、难达共识的研究范畴。从唯物史观的文化思想出发,目前一种主流的观点是“文化即是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种观点认为,文化产生于实践活动,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是人不断自我超越的本质存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这一文化本质的界定粗看是符合唯物史观对文化的规定的。然而,“对象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过程和结果,“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界定将物质生产实践(以下简称物质实践)的过程、结果和精神生产实践(以下简称精神实践)的过程、结果都包含在文化范畴内了。这一文化本质的规定存在以下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首先,文化本质范畴的边界在哪里?具体来说,就是在定义文化本质的时候,它的范畴怎样界定。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将文化划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个范畴。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仅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①。按照这一划分逻辑,“文化即是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观点涵盖了人们在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中所获得的所有成果,是一种广义的文化。诚然,在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划分的时候,存在着一个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边界模糊的问题。我们很难将一个凝聚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视作单纯的物质活动的成果或精神活动的成果。
例如,我们熟知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故宫、兵马俑、丽江古城等。仔细考量,每一样文化遗产,都既是人类物质实践的高级成果,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境界。同样,我们所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戏剧、民间手工技艺、民间医药等等,这些所谓的“非物质”的文化成果,真的是脱离物质的外壳就能够纯精神地存在和进行传播的吗?在解决这个难题之前,我们不妨借马克思对商品的解构厘清一下思路:商品的二因素,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件商品中的,商品为之商品,二因素缺一不可。然而,商品的二因素并不能因为互相不能离开对方,而成为一个东西,成为商品的唯一规定。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一样,并不能因为它同时包含了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而把二者看作是一个东西,用所谓的“文化”概述之。马克思曾明确地表述过人类的精神活动和意识是不能离开物质中介而单独存在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②。反过来理解,我们同样可以认为,每一样人类物质实践创造的物质成果都是不能离开它所承载的精神价值而独立存在的。否则,人类的物质实践就不是对象性的活动,更无法与动物的生存活动有本质区别了。动物通过自己的本能,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生存资料,从而完成自身和种群的延续。然而,最蹩脚的工程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劳动的结果在劳动之前就“已经观念地存在着”③。也正是因为这种在观念上的高明,使得人在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时候,不断地实现着对客观自然界和主体自身的双重改造。“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④。
生产同一件产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体现出来的生产资料、劳动者素质、生产效率、工艺、管理水平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重复的物质生产活动仅仅包含了过去的文化成果,而物质劳动只有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成果,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不同经济时代有不同的生产形式正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表现,也是文化不断进步的体现。实践不仅在唯物史观的阐述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于文化本质范畴乃至整个文化理论的阐述和构建都有着重要意义。实践在马克思的文本中有时泛指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总和,例如,“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⑤,这里的“实践”包括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而实践有时仅指物质实践,例如,“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⑥,这里是将“实践”作狭义的理解,仅指物质实践。“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提法包含了“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的双重对象化,然而,如果将物质实践连同精神实践一并纳入到文化本质范畴,无疑会导致文化的外延过大,难以凸显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实质。黑格尔揭示过文化的本质内容:“人的一切文化之所以是人的文化,乃是由于思想在里面活动并曾经活动。”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论述到:“劳动生产了智慧”⑧。“劳动”即指物质实践活动,而“智慧”则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此外,马克思还认为人的类活动分为两种:“实践上”和“理论上”。他说,“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⑨。可见,尽管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边界模糊,我们在界定文化本质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区分,否则,文化本质的界定就不是唯物史观对于文化本质的界定,文化观就不能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大厦相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关于文化本质范畴的边界问题的解答是,文化仅指精神实践活动和精神实践成果。其次,文化本质所反映的物质实践与精神实践的关系问题。将文化本质界定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不能凸显出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关系。是物质实践占主导地位?还是精神实践占主导地位?抑或二者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诚然,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过程,不能严格地加以区分。物质实践常常借助精神创造的成果从而发挥巨大潜能,而精神实践也需要物质实践作为载体,使自身流芳百世、发扬光大。然而,毕竟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各自具有截然相反的属性:前者具有物质的、有形的、重复性的特性;而后者具有精神的、无形的、创新性的特性。二者对于社会历史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多次出现将人的类活动划分为“理论的”和“实践的”两个方面的表述,例如:“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
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⑩,等等。这种理论和实践的二分法绝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或者马克思的语言习惯使然。我们深入挖掘文本,不难体察其中的深意:只有将人的类活动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划分为物质实践的和精神实践的两个方面,才能既正确阐述唯物史观,肯定物质实践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能给精神实践(即文化)赋予它应有的内涵和还原它在社会历史活动中应有的地位。
唯物史观认为,文化的第一性就是它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第二性,亦即它对物质实践的依附。将感性的物质实践引入对人的本质、文化本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等的理解和诠释中,从而将文化本质从纯粹精神活动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唯物史观通过对物质实践的历史作用做出科学评定,从而扩展了对于文化本质的科学规定。而文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在精神层面的展示及对象化,其产生渊源、存在样态和发展趋势必然与物质实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第一,文化是意识的产物,意识是物质实践的产物。人类的意识在物质实践中得以产生、发展和进化。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科学地论述了劳动对于意识主体———人,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意识的工具———手,以及意识的外壳———语言的决定性作用。“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輯訛輥“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輰訛輥几乎在同时,意识的不断升级就产生了人类越来越复杂和先进的文化,“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輱輥訛这就是人如何在改变实践对象的同时,也改变了人自身,人类的实践活动正是包含了自然界的和人自身的双向对象化,双向对象化的结果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达尔文将生物的进化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我们不妨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的概念来揭示文化的进化:人类社会所有复杂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如宗教、道德、哲学、法、科学技术、艺术等等都是人们在物质实践中产生的疑惑、获得的领悟、总结的经验、体尝的美感、诞生的意识,文化就是由这样的意识进化而产生的理论体系。
第二,物质实践为文化活动开辟对象。文化是人类试图把握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从而摆脱精神能力的禁锢和超越物质条件的束缚,并获得自由的活动。但是文化在进行的过程中获得自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活动的对象必定在人类物质实践限定的范畴之内,也就是说,文化活动依赖物质实践为其提供对象。文化所涉及的世界只能是属人的世界,即由物质实践所指向的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由自在世界转化而来的相对自由世界。文化所追求的目标世界将随着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地由相对自由走向绝对自由。
第三,物质实践的需要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物质实践创造了一个多维世界,这个世界的任何内容都可以成为文化活动的对象。然而,具体哪些内容可以成为文化活动的对象,主要是由实践的需要决定的。人类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文化形态,例如哲学,它的理论、形态和发展主要是由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宗教、道德、法、自然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诸多文化形态,情形也是一样。
文化之所以不断地变化、发展,有时甚至产生暂时性的倒退,都是取决于人类物质实践的需要。“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輲訛輥由此,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揭示某一些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秘密:为什么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文化如此兴盛,为人类留下许多不朽的建筑、雕塑?而直到资产阶级兴起之后,科学技术才得到长足的进步,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经济、物质高速发展的时期?笔者认为,“文化即人化”的规定,不能准确反映唯物史观关于文化本质的观点;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视作文化的本质,既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物质实践,也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精神实践。物质实践活动及结果所具有的人类文化的印迹,并不能成为导致我们在理论上将物质实践纳入到文化范畴的理由。否则,文化本质范畴的外延过大有可能导致将唯物史观诠释为文化史观,进而导致文化决定论。因此,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由物质生产实践需要所推动,并由物质生产实践能力所决定的,人类一切精神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精神层面的展示,是对人的物质生产能力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唯物史观为文化理论带来的创新,正是从对于文化本质的新规定开始的。
二、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文化理论
在研究和发掘文化思想的时候,一定要从文化本质范畴出发来构筑系统的文化理论,这样才能保证文化理论是的文化理论,是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文化理论。笔者在文章开头提及过,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系统地构筑文化理论,关于文化思想的论述零星地散布于理论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科学、系统的文化理论。文化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理论的唯物史观是不系统、不完善和不科学的。而文化理论也正是在唯物史观的论述中得以呈现的。首先,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黑格尔曾进行过严格意义上的文化批判,他综合分析了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质,并把文化的自我批判、自我扬弃看作是绝对精神的演变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遵循绝对精神自我批判而不断发展的。黑格尔将文化批判构筑在绝对精神的空中楼阁之上,尽管分析过程具有合理的因素,但是撇开劳动批判而对文化进行批判,是不能达到对社会的正确批判的。
马克思的文化批判则主要是通过文化异化理论得以证明的。马克思对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所遵循的逻辑是:从劳动批判上升到文化批判,再上升到社会全面批判。劳动异化有四个规定,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的关系的全面异化。在第一个规定中,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劳动者与他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分离,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丧失了作为劳动者的主体性。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分离是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相分离的历史前提。唯物史观认为,“劳动生产了智慧”。物质生产决定文化生产,物质生产主体也应该是文化生产主体。而在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生产的主体与文化生产的主体相分离。在异化劳动的第二个规定中,由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失去了主体性,他们作为劳动主体,与文化实践和文化创造活动相分离,第二个规定因而也包含了文化异化的萌芽。劳动异化的第三个规定和第四个规定,是第二个规定的必然结果。人的类本质是人作为人的内在规定性,人的内在规定性在于人的文化实践和文化创造,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也就是人在文化实践中与自己作为人的自由自觉地活动的本质特征相分离。人与人的关系的全面异化是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全面展开,也就是将人与自己的主体性相分离的这种状况扩展为人与他人的关系的疏离。人与人关系的全面异化除了物质生产和物质占有的不平等之外,还必然包含了文化实践和文化占有的不平等。
文化创造过程由部分人掌控、文化成果由部分人享受,背离了人的自由自觉地活动的本质。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对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然而仅仅这样是不能直接达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的,必须要经过文化批判这一中介,即工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的异化,直接导致文化生活的异化,从而最终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的结论。文化批判是社会批判的必要环节,缺少文化批判就缺少了精神批判的中介,缺少文化批判的社会批判在逻辑上和现实性上都是欠缺的。其次,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近代世界历史是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剩余价值的扩大化所直接驱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铺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分工演变为世界分工,交往扩大为世界交往,市场扩展为世界市场都是必然的社会历史现象,而这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历史必然———世界文化。唯物史观包含了丰富的世界文化理论以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论。世界文化总体说来是社会历史的进步的结果,是历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必然社会现象。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包含如下内容:第一,“民族的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曾在著作中充分肯定民族文化的社会历史意义,认为不同民族由于地域、传统、习俗等等的不同而创造的文化都具有独创性,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对世界文化的特殊贡献。民族文化对世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第二,“三个从属于”的文化秉性。“三个从属于”思想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地揭示了各国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世界文化的格局。因此,发展中民族国家要想在世界文化中拥有话语权,必须从经济发展入手,只有在牢固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改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世界文化尽管是对以往未开化的民族文化特殊性的消解,但它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还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固有矛盾的激化。由此可见,资产阶级统治时期所出现的新兴的世界文化,在本质上是新兴的工人阶级的文化。第三,“在中国这块活化石上”的文化信息。马克思曾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冷峻地批判过中国封建文化,并以“活化石”作比喻。他从世界历史的眼光出发,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封建民族国家被迫打开国门,参与世界经济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在客观上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再次,文化价值理想与文化发展趋势。唯物史观认为文化价值理想有如下的规定性:第一,人的需要。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纤维蛋白; 絮状聚集物
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melt resuscitative frozen platelets
XU Xuexin,HAN Haixin,YU Dong.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melt resuscitative frozen platelets.Methods Frozen platelets were store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at80℃ and90℃~120℃ respectively.The formation of fibrin and 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in these melt resuscitative frozen platelet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rate of fibrin and 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was 23%when platelets were stored at80℃.The rate of fibrin and 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was 0 when platelets were stored at90℃~120℃.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the formation of fibrin and 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219.64,P
【Key words】
Frozen platelets;Fibrin;Irreversible aggregation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1.32
作者单位:473009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80℃以下保存血小板可有效延长保存期,临床使用效果好,有助于缓解临床供求的矛盾,配合新鲜血小板使用是有益的补充。但冰冻血小板在融化过程可出现纤维蛋白或絮状不可逆聚集现象,这种不稳定性会直接影响血小板的质量和临床输注效果。本科在市中心血站的配合支持下对冷冻血小板保存和速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保存温度及速冻速率对冷冻血小板融化后稳定性有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 80℃超低温冰箱(日本SANYO公司);130℃超低温冰柜(日本SANYO公司); 42℃电热恒温水浴箱(北京医疗设备厂);数字显示测温仪(美国血液技术公司);血小板保存箱(美国血液技术公司);澄明度检测仪(天津无线电厂)。
1.2 方法
1.2.1 5%~6%DMSO加入机采新鲜血小板中,血小板采集量均>2.5×1011/袋;分别置于调节并显示温度分别为80℃、90℃~120℃之间的超低温保存箱中冷冻保存。
1.2.2 冰冻血小板稳定性 冰冻血小板在42℃快速融化解冻复苏后,在澄明度检测仪前肉眼观察是否有絮状聚集物或纤维蛋白析出,有则判稳定性为不合格;若无以上现象,血小板呈均匀云雾状,则判稳定性为合格。
1.2.3 临床输往前,迅速把不同保存温度的冷冻血小板取出并立即于42℃水浴箱中融化解冻复苏,时间控制在3 min左右。判断冰冻血小板的稳定性。
1.2.4 分别在冷冻保存前震荡3 h后加入DMSO,与采集后直接加入 DMSO的冰冻血小板于80℃~120℃冷冻保存。临床使用前于相同条件下迅速融化复苏,观察冷冻血小板的稳定性。
1.2.5 在不同冷冻保存温度下,使用数字显示测温仅分别检测血小板内部实际速冻速度,主要考察0℃以上温度下降速度、0℃~30℃、31℃~40℃、41℃~70℃和71℃~80℃的下降速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各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2.1 80℃保存的冰冻血小板共100袋,出现絮状聚集物或纤维蛋白等不稳定性的有23袋(占23%)。90℃~120℃保存的冰冻血小板共682袋,无不稳定现象发生。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9.64,P
表1
两种温度条件储存冰冻血小板融化后纤维蛋白及絮状聚集物析出情况
保存温度(℃)n絮状聚集物(袋)构成比(%)纤维蛋白(袋)构成比(%)稳定(袋)构成比(%)
80℃1001414.0099.007777.00
≤90℃68200000100.00
注:χ2=219.64,P
2.2 采集血小板放置 血小板震荡箱保存3 h后再加入DMSO制备的冰冻血小板,与未经震荡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均置于90℃~120℃保存,两者稳定性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2
不同方式处理后于90℃~120℃保存冰冻
血小板的稳定性
制备前处理n(袋)絮状聚集物(袋)纤维蛋白(袋)稳定(袋)构成比(%)
未经震荡47400474100.00
震荡3 h21900219100.00
合计69300693100.00
3 讨论
冰冻血小板的稳定性以及融化复苏后以是否有絮状聚集物或纤维蛋白析出为判断标准。稳定性是影响冰冻血小板质量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临床使用效果的因素之一。血液采集时间较长、穿刺不顺利、血流不畅等可造成血小板损伤,DMSO产生的热量可灼伤血小板和血浆蛋白,而融化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也可造成纤维蛋白的析出和血小板损伤而产生絮状物[1]。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损伤正是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出现析出物的主要原因[2]。本文实验显示,80℃保存冰冻血小板100袋出现絮状聚集物和纤维蛋白等不稳定性因素有23袋(占23%)。保存于90℃以下的血小板682袋无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血小板采集后经过3 h震荡可使血小板充分解聚,加入DMSO后可快速得到均匀,对冷冻血小板的稳定性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人认为:加药前经过3 h的震荡可使冰冻血小板融化后聚集物明显减少[3]。数据显示:只要确认采集后无血小板聚集现象存在,立即加药与震荡3 h后加药于90℃以下冷冻保存的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稳定性的差异无显著性。加药前是否需要震荡应以血小板是否存在聚集现象而定,震荡时间过长可能对冷冻血小板的回收率产生影响。数据显示,2005~2007年共制备冰冻保存血小板474袋,加药前均未震荡3 h,采集后确认无聚集现象后立即加药及时放置90℃~120℃保存,临床使用前融化复苏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加药前只需要确认血小板是否存在聚集现象,震荡3 h对冰冻血小板的稳定性没有多大帮助。
将数字显示温度计的探头放置到与血小板体积相当的血浆里,然后将血浆分别置于不同贮存温度中冷冻保存,检测不同温度条件下血浆内部实际的冷冻速度。结果显示:调节温度在90℃、100℃和120℃三种情况下,血小板在0℃以上、0℃、30℃、40℃、70℃等不同温度区域的实际降温速度与调节温度在80℃时的降温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陈兴智,李聚林,张源,等.冰冻血小板的制备的稳定性研究.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1(10):4851.
[2] 丁国良,赵树华,王珍,等.冻存血小板中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2):114.
关键词: 分析化学 定性分析 试剂配制
分析化学包括定性、定量、仪器三部分,定性部分主要是讨论常见无机离子的定性分析。常见离子的定性分析,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常见离子的共性和个性,与无机化学结合紧密,是对无机化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便为选择和设计离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1]。自1841年R.Fresenius创立应用硫化氢的系统定性分析法以来,经过许多化学家特别是A.A.Noyes的努力,使其更加充实完善,纷乱的分析工作,成为具有完整系统和逻辑性很强的分析方法,适于教学和实际应用,沿用迄今已百余年。由于存在操作繁杂和实验室内空气被硫化氢污染等缺点,在系统分析的前提下,不少学者又设计了一系列改进或改革的方案[2]-[5]。但大都不及此经典方法完善可靠,而未被广泛采用[6]。
故目前多以硫代乙酰胺(CH■CSNH■,简写为TAA)的水溶液代替硫化氢(H■S)作沉淀剂。硫代乙酰胺在不同的介质中加热时发生不同的水解作用,因而它不仅可以代替H■S,而且可以代替硫化铵((NH■)■S)或硫化钠(Na■S)作沉淀剂[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效的试剂药品是做好定性分析化学实验的前提。要保证定性分析实验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正确地掌握试剂的配制方法。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下面就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的改良体系,针对一些易变质和难配制的试剂进行讨论(文中所用水均为蒸馏水)。
1.常见阳离子练习试液(每毫升含阳离子10mg)
(1)Hg■■
由于Hg■(NO■)■·2H■O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Hg(NO■)■,因此Hg■■需要临时配制。称取Hg■(NO■)■·2H■O7.0g,先加少量的HNO■将其溶解完全,再用0.6mol/L HNO■溶液将其稀释至1L。配制好后加1滴金属汞防止Hg■■被氧化。
(2)Sn■
由于Sn■在空气中易水解和氧化,需要临时配制,因此配制Sn■时,称取SnCl■·2H■O 19.0g,溶解于6mol/L HCl溶液中,并将其稀释至1L,同时加入少量锡粒。
(3)Fe■
由于Fe■在空气中易氧化,需要临时配制,因此配制Fe■时,称取FeCl■·4H■O 35.6g,溶解于1mol/L HCl溶液中,再用水将其稀释至1L,同时加入少量铁钉。FeCl■·4H■O固体容易被氧化,所以配制前注意观察它的颜色是否为白色,若带黄色,说明已经被氧化成了三氯化铁。
2.常见阴离子练习试液(每毫升含阳离子10mg)
(1)SO■■
SO■■容易被氧化为SO■■,需临时配制,称取Na■SO■·7H■O 31.5g,溶解于水,并稀释至1L即可[1]。
(2)S■
S■容易被氧化析出S单质,需临时配制,称取Na■S·9H■O 75.0g,溶解于水,在通风橱中进行,并稀释至1L即可,储存于玻璃瓶中,要用橡皮塞子,否则,玻璃塞子发生粘接会打不开。久放的S■溶液会看到黑色沉淀,就是析出S单质的缘故。
3.盐溶液
(1)NH■SCN饱和溶液
NH■SCN为白色晶体,若带粉色,说明已经变质。它的溶解度很大,配制饱和溶液时,需要的药品量较大,且配制好后要立即装进带塞试剂瓶中,溶液本身呈无色,在空气中久放就会因变质而显红色。
(2)NaBrO溶液(学生临用时配制)
向3滴饱和溴水中,逐滴加入6mol/LNaOH,直至黄色褪去呈无色溶液。
(3)0.1mol/L Na■Co(NO■)■溶液
Na■Co(NO■)■(钴亚硝酸钠)现已有成品出售,但易失效,建议先做下测试实验,看药品是否变质或有无鉴定效果。如果效果不佳,就可以制备Na■Co(NO■)■溶液,即称取230g NaNO■溶于500mL水中, 加入165mL 6mol/L HAc溶液和30g Co(NO■)2·6H■O,静置过夜,过滤后的滤液(为棕色溶液)用水稀释至1L,储存于棕色瓶中,低温保存。
(4)醋酸铀酰锌溶液
称取10g醋酸双氧铀(醋酸铀酰)UO■(Ac)■·2H■O微热溶于15mL 6mol/L HAc中,加水稀释至100mL(溶液a)。
称取30g Zn(Ac)■·2H■O微热溶于15mL 6mol/L HAc中,加水稀释至100mL(溶液b)。
将溶液a、溶液b加热至70℃混合,加入0.5g NaCl结晶,放置24h,过滤取其滤液使用[7]。配制时为黄色溶液且有黄色沉淀,过滤后清液为黄色。
(5)新制氯水
在通风橱中,用少量的高锰酸钾和浓盐酸,采用微型启谱发生器制备,将氯气通入盛有蒸馏水的试剂瓶中(水可盛至瓶的4/5处)。反应相当剧烈,不用加热,浓盐酸放入速度应缓慢,逐滴加入,当看到试剂瓶中的水溶液由无色变为明显的黄绿色时,饱和的氯水就制备好了。如果放入的浓盐酸速度过快,反应过于剧烈,就会冲出少量KMnO■而使制的氯水显红色,报废。
(6)钼酸铵试剂
钼酸铵试剂中存在的MoO■■与玻璃制品中的SiO■■反应,使试剂瓶的滴管与瓶口发生粘接,生成硅钼酸铵黄色沉淀,使试剂变黄,而影响PO■■、HPO■■、H■PO■■鉴定效果。且试剂的酸性越强,有效期越短。因此改用塑料制品来配制、贮藏和分装试剂,在氨水钼酸铵溶液中加入了能增加NH■■浓度的固体NH■NO■。
具体步骤为:称取134g(NH■)■MoO■·4H■O于500mL塑料烧杯中,加100mL H■O和100mL6mol/L氨水,水浴加热并用塑料棒或竹筷搅拌加速溶解。再取120g NH■NO■加入上述溶液,待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就得到0.5mol/L钼酸铵试剂。
按此配法,只要固体完全溶解,无需放置就可使用。此外,因整个过程不接触玻璃制品及大量NH■■的引入,既避免了SiO■■的侵害,又保证了钼酸铵试剂长期保存所需的碱性环境[8]。
4.有机试剂
(1)甲基紫指示剂1g/L
1g甲基紫溶于1L水中,不需要临时配制,在常温下,储存于棕色瓶中,可以至少保存6个月不变质。
(2)酚酞-Na■CO■溶液
1mL0.05mol/L Na■CO■溶液,2mL5g/L的酚酞乙醇溶液,再加10mL水混匀,溶液呈现显著的红色。久放,溶液颜色因吸入二氧化碳而变浅,此时应弃去重新配制。
(3)四苯硼化钠1g/L
若用四苯硼化钠Na成品,按称取3.4g溶于100mL水中,临时配制,所得到的溶液为白色浑浊液,过滤清液,也不能检出钾离子的存在。因此采用称取四苯硼化钠15g,加入水50mL,微热助溶,加入硝酸铝1g或氯化铝1g(为了生成胶体来絮凝四苯硼钠可能产生的沉淀,方便过滤分离),振摇5min,加250mL水[9],再加入氯化钠33.5g,溶解后静置30min,用双层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加水100mL,再用6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8~9,加水至500mL,过滤,溶液置于棕色瓶中备用,常温下,有效期为6个月。此溶液为无色,浓度为30g/L,K■的鉴定反应效果明显。
(4)玫瑰红酸钠2g/L
称取玫瑰红酸钠1g溶于500mL水中,临时配制,此溶液为亮红色。
(5)邻二氮菲5g/L
称取邻二氮菲2.5g,先用无水乙醇溶解完全后,再用水稀释至500mL,当邻二氮菲溶液呈微红色则说明已变质。
按上述方法所配制的试剂,在定性分析实训环节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Francis R.M.McDonnell等,Metallurgia,38,115-117,177-179(1948);C.A..42,8104h(1948).
[3]Francis R.M.McDonnell等,Metallurgia,39,280-282,336-338(1949);C.A..43,5325c(1949).
[4]Francis R.M.McDonnell等,Metallurgia,40,61-64,115-117,(1949);C.A..43,6537a(1949).
[5]Francis R.M.McDonnell等,Metallurgia,40,339-342 (1949);C.A.44,1355(1950).
[6]李朝会,沈爱琴,张成良等.常见阳离子分部分析法的研究[J].化学通报,1964,(4):55.
[7]郭若鹜.分析化学实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 定量分析;计量检定;分析化验
中图分类号O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8-0140-01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定量分析的具体结果,可用于逐行逐业的生产和加工之中,它是很多领域进行对比和分析的唯一资料和数据,可以说化学定量分析已经占据了各行各业的所有空间,在计量检定和分析化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的计量器具出现配备上的不当,或者使用没有经相关部门的检定合格的器具。都会直接影响到化学定量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必将会导致错判、误判,更为严重的可能还将引发一些决策上的失误,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如何才能有效地方法这类事故的发生,以及如何避免这些因素,本文将作以如下的阐述和分析。
1 计量器具配备不当
住所周知,化学的定量分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情况下都是先选用合适的天平(满足准确度等级)进行称量适当数量的溶质,然后把所称量的溶质轻轻放入玻璃量器之中,根据设定的数值加上适量的有效溶剂。这样就能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标准溶液。所以说,在此过程之中,玻璃量器和天平扮演者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的玻璃量器和天平的准确度出现了问题,那么不言而喻测量的结果就是无效的。
通常情况下检定分度值(机械天平)都是等于天平的实际分度值的,但是,我们一定还要注意到对于电子天平则有着不同的检定分度值,一般情况电子天平的分度值都是等于其实际分度的l0倍值。所以就出现了一些技术规范和标准范围的不同表述。故而,在配备电子天平的时候,就要依据具体的最大秤量和检定分度值进行选取;在进行重量选取的时候要根据最常见的称样量去进行适当的选取,尽量做到称样量的重量要处在天平的最小允许的误差秤量的数值之内。
对于出现玻璃量器的选择不当,因为玻璃量器出于实物性质的量具, 所以在生产和制造以及测量条件中都会出现对量器的准确度不同设置,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分析数据上的分歧。所以就出现了两种不同准确度等级的划分方式既为A级和B级,对于同种规格型号玻璃量器,通常情况下都对其容量的允差B级将近于A级的两倍左右。对于这种容量允差的关键依据都是根据使用的要求、生产条件和量器的结构等3个因素来划分的,举例来说,在配备具体标准的溶液实验时,通常就会用具体的容量瓶当作衡量这一标准溶液体积具体量器,如果用100mL容量瓶来做示范,A级容量瓶的标准容量允差都在0.10mL左右,而对于B级的容量瓶标准的容量允差则是0.20mL左右,在一些定量分析要求相对于较高的试验中,只能是配备一些A级容量瓶方可达到实验的需求,如果用B级的容量瓶代替A级容量瓶进行试验,就会直接导致标准溶液的体积误差扩大到两倍左右。综上所述,在玻璃量器的选择方面也要根据具体所要配制的标准溶液要求进行具体适当的选用,只有从实验的源头上做到防微杜渐就能把好化学分析工作的质量关。
2 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
在我们的日常检定中,很多的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计量上因为意识的淡薄,错误地认为只要是新购置的计量器具都是合格的,是没有误差的,从而忽略了对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天平等一些实验器具都要进行适当的周期送检,只有树立这样的观念和意识,才能保证我们在试验中出现大的偏差和多的分歧,也只有进行的定期的送检才能避免更大的误差出现。加上玻璃量器都属于低值易耗的实验器具,有一些管理者通常只是把它简单地看做低值易耗器具,从生产的厂家买来就立刻投入了使用,很少把它当作一种计量器具进行管理和检查,根据检定情况看,有很多的玻璃量器厂家出厂的量器合格率还是比较低,玻璃量器定容时可能出现的没有被识别的系统造成了更大的误差。
3 计量器具使用方法不正确
正确使用计量器具是保证操作方法正确可信的前提。目前,电子天平以其称量速度快、易于读取等特点,正在逐步取代机械天平。在电子天平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些化验人员从来不对电子天平进行校准,在现场常发生找不到外校砝码的情况。电子天平使用一段时间后必然存在累计误差,如不及时校准就会产生称量误差,所以,在进行称量之前,最好对电子天平进行校准。另外,小于电子天平最小秤量的称量结果会产生过大的相对误差,应在大于最小秤量、小于最大秤量的范围内称取物体的质量玻璃量器使用不当是影响定量分析结果失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4 结论
综上所述,要保证化学定量分析结果准确,计量检定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对用户送检的相关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保证检定结论正确 使用单位和使用人员要特别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正确配备和使用计量器具,并按检定规程要求的周期按时送检,必要时要进行期间核查,以确定其计量性能合格,正确使用标准物质,并加强对标准物质的管理,所选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与被测样品的基体组成一致或尽可能接近, 所测量成分的含量也应尽可能相同或接近,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Philip Kotler ,Stewart Adam,Linden Brown,Gray Armstrong. Principle of Marketing[M].Pearson Education,2008.
[2]加里・哈默.分析化学实验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摘要】目的:采用循环酶法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方法学评价,并探讨HCY测定的标准化方法。方法: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的浓度,分析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相关性、参考范围,并将该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比较。结果:循环酶法测定HCY灵敏度为1umol/l,批内精密度为1.09%~2.74%,批间精密度为0.38%~1.50%;线性范围4.5~40umol/l;循环酶法(Y)与HPLC(X)测定HCY的相关方程为Y=0.900X +1.807,相关系数R=0.997;参考值范围: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5.1~15.5 umol/l, HPLC为3.8~15.0 umol/l。结论: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的线性良好,准确性高,与标准方法HPLC相关性良好,标准化容易,质控易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同型半胱氮酸;循环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关性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蛋氨酸循环中的正常代谢产物,是能量代谢和许多甲基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高HCY血症不仅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还发现与肿瘤、精神疾病等其它疾病相关,为探讨HCY测定的标准化定量方法,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CY,分析其线性和精密度,与另一种目前实验室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相关性比较,对测定HCY的方法学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安捷伦1200型液相色谱仪。
1.1.2 试剂与方法: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试剂由北京万泰德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实验参数和操作规程,说明书循环酶法的参考范围5-15umol/l。HPLC法仪器为美国安捷伦1200型,试剂为安捷伦配套试剂,说时书参考范围1-16umol/l。
1.1.3 标本:随机选择在我院检验科就诊的患者血清20份。其浓度尽可能参照NCCLS EP10-A文件中对比实验数据分布建议表中的要求。
1.2 方法学评价
1.2.1 线性分析:选一份高浓度的血清稀释,使其浓度分别为38.90 umol/l、19.45 umol/l、9.75 umol/l、4.87 umol/l、2.44 umol/l、1.22 umol/l,重复测定4次,进行回归分析。
1.2.2 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精确度的分析:取3份混合血清,其高浓度为>40 umol/l;中间浓度为20-40 umol/l;低浓度为
1.2.3 相关性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HCY浓度在10-40 umol/l的血清20份,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求出相关方程和相关系数(r)。
1.2.4 参考范围的选择:选择血糖、血脂、尿酸等常规检查正常的17-59岁男女40例正常体检血清,分别用日立7080全生动生化分析仪和安捷伦1200型液相色谱仪,求出两种测定方法的参考范围。
1.3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两组间结果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与t检验.。
2. 结果
2.1 线性分析:按NCCLS(EP10-A)文件作线性评价标准,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循环酶法测定HCY的线性范围为4.5~40umol/l。
2.2 精密度分析:日立7080生化分析仪连续测定5天,测定3份混合血清高、中、低三个水平的HCY浓度,计算得出批内CV%分别为1.09%、2.18%、2.74%,平均CV%为2.00%;批间CV%分别为0.38%、1.02%、1.50%,平均CV%为0.97%。
2.3 相关分析:选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HCY浓度在10-40 umol/l的血清20份,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求出相关方程Y=0.900X +1.807,相关系数R=0.997,显示与标准方法HPLC相关性良好(P
2.4 参考范围:通过40例正常体检血清的测定,得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考范围为5.1~15.5 umol/l, HPLC的参考范围为3.8~15.0 umol/l。
3 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HCY)又被称为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它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混合同型半胱氨酸一半胱氨酸三种形式,正常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很少[1]。近年来,测定HCY水平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最独特、最有效的预测指标之一[2]。常见的同型半胱氨酸测定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色谱法、酶联免疫分析法(EIA)。但是临床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HPLC虽然精确度高,但是操作繁琐,且花费较高,在实验研究方面应用较广;离子色谱法虽然操作便捷,但手工操作耗时费力,难以胜任临床大批标本同时测定的需要。循环酶法是目前临床测定血清Hcy 最新的一种化学方法,与以前免疫,电泳,色谱等方法相比,更具有操作简单,可自动化,且临床检查功能指标更好等优点[3]。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反应原理[4,5]:基于小分子捕获技术SMT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在TCEP作用下,氧化型Hcy转化为游离型Hcy,游离型Hcy与共价底物S-腺苷甲硫氨酸SAM催化反应形成甲硫氨酸与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SAH被SAH水解酶水解成腺苷和Hcy,形成的Hcy可以循环加入反应,从而放大了检测信号,腺苷立即水解为次黄嘌呤和氨,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转化为NAD+,样本中的Hcy浓度与NADH的变化成正比。本研究显示,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的线性良好,准确性高,与标准方法HPLC相关性良好,质控易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继海.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学评价[J].医学信息,2011.24(5):21-22.
[2] 胡奎.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 四川医学, 2008,29(7):916-917.
[3] 罗军, 王贤俊, 曹晓燕. 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方法学评价[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14(8):1325-1326.
>> 中药紫菀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 牛蒡根化学成分对大鼠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对淡水鲫鱼的急性毒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对UGT1A1表达调控及活性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对P―gp的抑制作用在肿瘤MDR的应用前景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鸭跖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降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茯苓的化学成分研究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党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青蒿化学成分与种植研究现状 中药化学成分新提取技术研究 化学成分对ZG04Cr13Ni4Mo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高锰钢的化学成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和中药化学数据库(TCMD)2009版(http://.cn/c53722/ product_683110.shtml)。检索策略:①搜集急毒数据的实验条件限定为check;②实验动物为大鼠(rat)[3];③给药途径为口服(oral或orl);④毒性终点为半数致死量(LD50)[4]。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预处理 化合物原始数据筛选:①去冗;②去除不确切数值;③统一毒性终点单位(mg/kg);④根据Lipinsk's 5规则,限定分子量为1000以内;⑤去除非有机物;⑥去除有机金属化合物;⑦去除各类盐。
按照中国的相关急性毒性分级标准[5],并参考文献[6]方法将大鼠经口LD50值分为4个级别:剧毒(500 mg/kg)。
1.2.2 描述符的计算和挑选 采用美国国家毒理研究中心生物信息中心开发的Mold2软件(version 2.0.0),可对每个化合物的2D结构计算777个分子描述符。
在建立QSAR模型时,对描述的挑选是非常重要的。(1)使用R软件对777个2D描述符首先剔除了超过总数90%的计算值为恒定值的描述符;在此基础上除去两两相关系数高于0.9的2个描述符中的1个,确保描述符之间没有严重的依赖关系;然后对余下的描述符间存在的多元相关性的进行剔除。(2)分子描述符筛选步骤:①利用Bootstrap重采样方法将数据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2类;②基于训练集数据,利用所有的描述符,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测评价,同时基于预测结果对参与构建模型的变量进行评价并排序;③选取不同个数的最重要描述符,并基于训练集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利用Leave-10%-out交叉验证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优模型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测评价;④重复前3个步骤,统计分析不同数目最重要描述符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情况,并决定最优描述符集。
1.2.3 建立预测模型 建立“分类定量结构毒性关系模型法”,即首先根据最优化学描述符集表征的化学空间对训练集的化合物使用层次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研究,然后针对每一类化合物分别建立QSAR模型。本研究对每一类化合物分别使用随机森林算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和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构建QSAR模型,对模型的准确度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模型。采用准确度[7]和Kappa值[8]2个参数来评价模型的优劣。
1.2.4 对有毒中药包含的化学成分进行预测 使用构建的最优QSAR模型对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83个有毒中药中有化学成分单体结构报道的60种中药(1692个化学成分)进行急性毒性预测。
2 结果
2.1 数据检出情况
经过检索,从RTECS数据库中获得16 076条数据,从2009版TCMD数据库中获得取得30条数据。经筛选,最终得到数据7409条。
2.2 描述符的筛选结果
使用Mold2软件对7409个化学成分的分子描述符进行计算,然后根据“1.2.2”项中方法进行初步筛选,得到276个分子描述符。随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随机选取不同数量的分子描述符集合进行模型构建,并计算模型的准确度和Kappa值。如图1所示,当描述符集合为52个时,随机森林算法建模模型准确度和Kappa值最高,分别为0.712和0.436,因此这52个分子描述符集合为最优分子描述符。
图1 选取不同描述符集合时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和Kappa值
2.3 建立分类定量构效关系预测模型
根据最优分子描述符集(52个)表征的化学空间距离,采用层次聚类方法将7409个化合物聚类分为3类。第1类为2803个化合物,第2类为1687个化合物,第3类为2919个化合物。
对于每一类化合物,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并从52个分子描述符中随机选取不同数量分子描述符,分别构建预测模型,通过计算模型的准确度和Kappa值来确定分类后最优模型。可以看出,第1类化合物最优模型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0.666和0.476(见图2),第2类化合物最优模型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0.804和0.381(见图3),第3类化合物最优模型准确度和Kappa值分别为0.709和0.373(见图4)。
2.4 对中药化学成分急性毒性的预测
对60种中药(1692个化学成分)进行急性毒性预测,其中第1类化合物1311个、第2类化合物102个、第3类化合物279个。预测结果为剧毒化合物0个、高毒化合物2个(0.1%)、中毒化合物172个(10.2%)和低毒化合物1518个(89.7%)。包含高毒或中等毒成分较多的中药有白果、艾叶、川乌、半夏、马钱子、吴茱萸等,包含低毒成分较多的中药有巴豆、白果、川乌、九里香、京大戟等。
2.5 文献验证
通过文献进一步验证QSAR模型的准确度,即从预测结果中找出目前有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预测的1692个化合物中,有文献报道的15个,其中与预测结果一致的10个,一致比例为66.7%。
3 讨论
目前,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的计算毒理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药毒性评价,来预测药物在人体内可能的代谢产物及毒性。计算机毒性预测能够在药物研究早期阶段剔除先导化合物中存在毒性的化合物,是缩短药物开发时间和降低经费开支的有效途径之一[9-10]。我国计算毒理学的研究发展较快,张氏等[11]建立了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环境绿藻的毒性(48 h半抑制浓度)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结构-毒性定量关系模型。高氏等[12]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的QSAR模型对松花江水中的有机化学品的毒性进行了预测。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屡见不鲜。如20世纪90年代含马兜铃酸成分中药肾毒性事件[13]、21世纪初的鱼腥草注射剂过敏致死事件[14]、千里光不良反应事件[15]等,中药的安全性研究受到重视,成为热门领域。急性毒性的测定是中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中药及其化学成分的急性毒性报道也越来越多[16-18]。
本研究采用的RTECS数据库收集化合物23 033种,其中8000种成分有药理数据。涉及中药药用植物6735种,参考文献5507篇(截至2005年),200种细胞水平抗癌模型,包括细胞因子网络调节机制抗炎模型、各种抗氧化模型、酶抑制剂模型、NO抑制剂模型等。本研究基于该数据构建了QSAR模型,采用先分类后构建预测模型的方法,首先使用层次聚类方法,根据最优分子描述符集(52个)表征的化学空间距离将7409个化合物聚类分为3类,然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针对3类分别建立预测模型,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0.666、0.804和0.709。在对60种有毒中药包含的1692个化学成分进行预测时,先对化学成分进行归类,然后使用相应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急性毒性低毒化合物占89.7%,中毒化合物占10.2%,高毒化合物占0.1%,无剧毒化合物。从中药整体的化合物急性毒性分布图可直观看出,多数中药含有的都是急性毒性低毒性化合物,但也不乏中毒和高毒化合物所占比例较高的中药,如川乌、半夏等,表明在用药过程中引起急性毒性的可能性较大。从文献报道的情况看,关于中药及其化学成分的急性毒性研究还比较少,研究结果可以为其提供参考。由于QSAR模型的准确度和训练集化学成分直接相关,随着中药化学成分急性毒性研究的增加,训练集的不断丰富,预测模型的准确度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FLECKNELL P. Replacement, reduction and refinement[J]. ALTEX, 2002,19(2):73-78.
[2] GRUBER FP, Hartung T. Alternatives to animal experimentation in basic research[J]. ALTEX,2004,21(Suppl1):3-31.
[3] 郝光荣.实验动物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01-110.
[4] 赵军宁,叶祖光.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74.
[5] 尹松年.工业化学品毒性鉴定规范及实验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4.
[6] 农业部.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 15670-19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207-217.
[7] 孙燕,臧传新,任廷革,等.支持向量机方法在《伤寒论》方分类建模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101-102.
[8] 孙西庆.脑血辨证之脑病证候与头风病证候对比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6):21-24.
[9] VALERIO L G Jr. In silico toxicology for th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J].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2009,241(3):356-370.
[10] 朱永亮,叶祖光.计算毒理学与中药毒性预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24):2424-2429.
[11] 张亚辉,刘征涛,刘树深,等.MEDV描述子预测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藻毒性[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7):823-827.
[12] 高大文,王鹏.松花江水中有机化学品的生物毒性预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5):549-551.
[13] LORD G M. Nepyhropathy caused by Chinese herbs in the UK[J]. Lancet,1999,354:481.
[14] 郭莹.鱼腥草等7种注射剂暂停使用[N].人民日报,2006-06-02(2).
[15] 梁爱华,叶祖光.千里光属植物的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06,31(2):93.
[16] 艾霞,徐恩亚.中药川贝对小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9):2615-2616.
[17] 艾丽萍,高顺.中药罗汉果对小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774-775.
[18] 陈敏,易文燕,俸婷婷,等.川楝子正丁醇部位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108-11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影响多处血管床的系统性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部位[1]。已有研究证实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2]。踝臂指数(ABI)的测量为临床上诊断外周动脉疾病一种有效手段, 近年来,人们发现踝臂指数(ABI)降低在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是中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是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3-4]。本研究应用AB I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高血压患者AB 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 年1~6月本院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 例, 男27 例, 女23 例;年龄59~82 岁, 平均( 73.8±7.5)岁。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正常血压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0~85(72.0±4.2)岁。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按照WH O/ ISH1999 年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动脉夹层、血管栓塞、大动脉炎患者。两组血脂、体质量、吸烟、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每个研究对象均测量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1.2 ABI测量:应用日本科林一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在25℃左右的室温下进行检查,采用标准静息仰卧位, 将血压计袖带绑
于上臂和踝部, 充气加压然后缓慢放气, 用多普勒探头置于上臂(肱动脉)和踝部( 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 上测量收缩压, ABI的计算为两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与两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 ABI≥0.9定义为正常,ABI
1.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 采用东芝Xario660A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于静息状态下取平卧头部后仰位,于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等部位沿血管长轴进行测量。判断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mm 为内膜增厚,IMT>1.2mm视为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SPS20. 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使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血压组中,ABI≤0.9有32例,占本组人数64% ;对照组7例,占本组人数14%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AB1分别为0. 79±0. 06
1.30±0.08,高血压组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高血压组中,ABI≤0.9的颈动脉内膜厚度为1.08± 0.18mm,ABI>0.9的颈动脉内膜厚度为0.83±0.18mm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
3 讨论
老年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很高,高血压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5-6] 。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测量已经成为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常用的指标之一。ABI是非创伤性探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一项日本老年人(60~70岁)的研究发现,踝臂指数减低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强相关[7]
本文对50例定西地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研究,结果显示64%的患者ABI≤ 0.9,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ABI值明显降低;在高血压组中,ABI≤0.9,与ABI>0.9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王义成.袁桂莉,赵久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2(4):33―37.
[2] 杨晓敏, 孙凯. 老年人群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 临床内科杂志, 2007, 24( 6): 391~ 393.
[3] Hooi JD,Kester AD,Stoffers HE,et a1.Asymptomatie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redictedcardi0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 7-year follow up study[J].J Clin Epidemiol,2004,57(3):294―300.
[4] 吴琛,胡大一,杨进刚,等.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中踝臂指数异常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05,7(2):92―93,96.)
[5] 朱煜,田瑞霞.超声在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7,11(2):163.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猝死鉴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粥样硬化累及冠状动脉所引起的心脏疾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生猝死最常见的疾病。部分冠心病猝死患者平时可无任何征兆或无明显异常感觉而突发死亡;或在劳动、打闹等之后发生猝死,也有在就医期间死亡的案例。有时,外伤、疾病及治疗措施等多重因素,极易造成错误认识,导致错误鉴定。对此类案例进行分析,具有很大的法医学意义。
1 案例
某男,61岁,有冠心病、高血压史,某日与他人发生纠纷并厮打摔倒,右颧部小块状表皮挫伤,右眼睑皮下出血,自述胸闷,入院检查,未发现骨折及其他异常,未做治疗返家。当晚约11时许,再次感觉身体不适,其家人拨打120,医务人员到达其家后,随即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抢救约40分钟无效,宣布死亡。尸检左侧胸部3、4、5、6前肋于锁骨中线处可见骨折伴周围肌肉出血,左侧胸后壁第5、6、7、8、9肋间可见肌肉出血;心包膜、双肺与胸壁广泛粘连,心包腔内可见大量积血及凝血块;心脏外形较大,左心室后壁、左、右心房后壁、部分右心室后壁见7.0cm×8.0cm淤血区,其中见2-3cm不规则裂口两个,创壁不整齐,创口周围伴心肌组织挫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狭窄程度Ⅳ级,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中、下段管腔完全阻塞。镜检:心脏破裂处心肌大范围出血,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心肌间质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淤血、水肿,局灶性肺出血,部分肺泡腔含气量减少。尸表未见致死性损伤,颈、口、鼻未见损伤,毒物分析为阴性,可排除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中毒死亡的可能,分析死者系因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考虑心脏破裂为抢救时胸外按压心脏而形成。
2 讨论
病因: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生猝死最常见的疾病,可无任何征兆或无明显异常感觉而突发死亡。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体力活动少等均易引起冠心病。
病理改变:冠心病主要病理改变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及心肌梗死并发症(如心脏破裂、室壁瘤、肌断裂)。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斑块最为常见,其次是右主干、左主干、左旋支、后降支。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规律为左心多于右心、近端多于远端;可影响管腔通畅、阻塞管腔、并发血栓形成。其管腔狭窄程度按照硬化斑块突向管腔的程度分为四级,即小于等于25%为Ⅰ级、26%-50%为Ⅱ级、51%-75%为Ⅲ级、76%及76%以上为Ⅳ级。镜下可见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等,有时可见胆固醇结晶裂隙,增厚的内膜内可见泡沫细胞。
心肌梗死部位与发生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区一致。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发生粥样硬化,则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及前肌易发生梗死;右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则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易发生梗死;左冠状动脉旋支发生粥样硬化,则左室侧壁、膈面、及左房易发生梗死。依据梗死范围可分为薄层梗死型、厚层梗死型、透壁梗死型三种类型,其中,透壁梗死型可形成室壁瘤或引起心脏破裂导致猝死。因梗死时间的不同,梗死区的病理变化各有不同,据此,可判断梗死发生时间。
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破裂。大多数是由梗死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心肌软化、溶解所致。此外医疗过程中,胸外按压达到一定力度时,也可造成心脏破裂。
猝死机制: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可引起急性循环障碍或室壁瘤形成甚至破裂致猝死。此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使心脏在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基础上,致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猝死。另有一些轻度或中度冠脉狭窄的冠心病也可引起猝死,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这一异常的血管神经反应有关。
在本案例中,某男与他人厮打摔倒后,入院检查,未发现骨折及其他异常。尸检见左侧胸部3、4、5、6前肋于锁骨中线处骨折伴周围肌肉出血,左侧胸后壁第5、6、7、8、9肋间肌肉出血;心脏破裂,其破裂处心肌大范围出血,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心肌间质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淤血、水肿,局灶性肺出血,部分肺泡腔含气量减少。综合抢救时胸外按压心脏的时长及力度,其直接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肺功能衰竭,心脏破裂属抢救时胸外按压所致。
在法医学检验鉴定中,对此类案例应详细了解死者的外伤史、病史、治疗抢救经过、尸体检验、病理检验,获取完整详细的资料,在排除暴力性损伤等致死后,做出科学的检验鉴定结论。防止因主观或片面的第一反应,将心脏破裂直接归于外伤,造成错误鉴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原因: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人们日益认识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践证明,只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才能为学校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但是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更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新形势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流失问题突出
这种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点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与资产实力等都远远超过了普通中小学实力水平。实际上,这些多出来的资源、资产并不能完全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有的甚至只发挥了充当门面的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学校内部的信息无法共享,自然会造成重复购置的问题,致使一部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甚至根本无需使用,闲置、浪费等问题严重,导致部分资产流失。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部分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平时的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因而难以满足新时期的要求。这种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往往缺少标准的处置流程;第二。中小学在使用固定资产时,也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无法对使用行为进行约束;第三,很多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不规范,没有按照要求将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号及粘贴标签,有的学校编号随意,存在重复编号的问题。标签的粘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标签破损后没有及时更换,导致编号缺失。这就导致管理混乱。在固定资产清查与盘点时难以一目了然,效率不高:第四,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置比较简单、滞后,有些学校甚至缺少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难以有效开展管理工作;第五,管理过程中没有落实责任,不论是管理人还是使用人责任缺失,定位模糊,导致出现问题时难以查找原因及追究相应责任,管理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信息不够真实
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多,比如在中小学建设后没有按照要求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入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及时与财务人员进行平行入账,导致账外资产的存在等。不仅如此,中小学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会逐步降低。但是学校在对其进行管理时,没有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在入账后就一直以原价的形式保存在财务报表上,账实不符的问题就此出现。除此以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并且对核对、清查等工作欠缺相应的监督,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比较混乱,无形中增加了账实不符的问题。
二、当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中小学校依然将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因而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太重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校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等工作流于表面形式,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审查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已经缺失的固定资产,工作人员也没有有意识继续追查。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混乱,难以发挥效果。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管理责任不明确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责任不明确也是限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固定资产的转移与变更也没有可以遵循的制度,导致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三)财务人员素质偏低,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大多由不具备专业财会知识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一方面缺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欠缺相应的知识支持,更对财务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不了解,因此在工作时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新形势下优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重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要想优化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就必须重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转变观念。第一,学校要将主要领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落实责任。以便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第二,必须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与考察:第三,采取措施化制度,确保制度与本校实际情况符合,确保制度执行的可行性:第四,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理念,以便将学校真实的资产状况反映出来。
(二)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统一协调制度
只有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统一协调制度,才能确保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稳定、有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和地方教育部门联合起来,制定出统一、透明的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与方法,严格监督、督促中小学校按照此标准与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要依托技术平台并利用高效、科学、准确、标准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监控,确保其业务流程的准确与规范,并能够及时向社会各界反应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如果学校要采购固定资产,则要采取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按照政府的要求统一招标采购。在清理固定资产时要力求准确。
(三)健全各级中小学校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各级中小学校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做到资产的归口管理,进一步落实管理人和使用人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校内固定资产的投资、租借、报废、调度等责任和权限加以明确。不论是资产的购置、等级、转移乃至报废等,都需要上报以待核查。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选购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学校办公室数量、教室数量、师生人数等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避免盲目采购。固定资产入库之前要进行严格的验收,没有问题后才可以入库登记。除此以外,要进一步落实固定资产日常维护、维修制度,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监督工作人员定期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按照要求将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加以处理。
(四)定期开展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中小学校必须根据要求,定期开展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清查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从而保证账物相符。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时,一切清查工作都要坚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的原则,其他各个部门要同理合作,尽最大努力给予财务部门支持。固定资产清查理应按照学校寒暑假的时间进行,避免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聘请专业的财会人员进行指导与协助,对于清查出的各类问题要及时解决,难以解决的要及时上报。根据清查的数据与内容构建一个准确、完整、清洗的固定资产财务体系,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培养更加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逐步引入先进的管理软件,这样一来就更加需求专业的财会人员。为了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小学校就必须培养具备高素质与高度责任心的专业财务人员。学校必须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从各个方面着手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避免问题的出现。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我国每年死于原发性肝癌者超过11 万人,占世界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的45%[1]。目前早期肝癌治疗仍首选外科手术。随着放射物理的发展,适形放疗技术的实施,肿瘤靶区在受到确切的适形的高剂量照射的同时保护了周围正常肝组织[2],放射治疗已逐渐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3,4]。本研究拟在兔肝硬化肝癌基础上行单次不同剂量立体定向照射,应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观察肝病状态下肝癌照射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期指导肝癌三维适形放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兔肝硬化肝癌与单纯肝癌模型的制备 2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四氯化碳(ccl4,1.598g/ml)胃内给药方法,1次/周,起始剂量为50mg/kg,加入2ml玉米油中混合成5%的油溶液,并根据实验组1耐受情况逐渐加量,最大剂量可加量至ccl4160mg/kg,加入3ml玉米油中合成10%油溶液。给药共6个月,制成兔肝硬化模型。将16只成功制成肝硬化的实验兔(实验组1),按外科手术方法将vx2肿瘤细胞原位接种在兔肝右叶上,制成兔肝硬化肝癌模型。8只正常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组2),按上述手术方法同样接种vx2肿瘤细胞,制成兔单纯肝癌模型。
1.1.2 动物及分组处理 已成功制备的肝硬化肝癌兔16只(实验组1)和单纯肝癌兔8只(实验组2),被随机分成a和b两组,每组各12只(实验组1为8只,实验组2为4只),分别给予20gy和30gy立体定向照射,照射后第3周处死取肝组织,常规制备石蜡切片备用。所有实验动物均为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平均体重3~3.5kg。
1.2 试剂和仪器
1.2.1 试剂 网状纤维染色相关试剂:(1)0.25%高锰酸钾液;(2)2%草酸液;(3)2%硫酸铁铵水溶液;(4)gomori氏银氨液;(5)10%中性甲醛液;(6)核固红液。
masson三色染色相关试剂:(1)weigert氏铁苏木素;(2)立春红酸性品红液;(3)1%磷钼酸水溶液;(4)苯胺蓝液。
1.2.2 仪器 picker pqs 2000(america)全身螺旋ct;medrad ct压力注射器;leibinger stp3 (germany)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石蜡切片机;电热恒温干燥箱;微波炉。
1.3 方法
1.3.1 实验组1与实验组2立体定向照射(stereotactic irradiation,srt)计划实施 麻醉固定:兔用3%戊巴比妥钠以0.5ml/kg的剂量从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固定在真空垫上;ct扫描定位:用picker螺旋ct从隔顶到肝右叶以3mm层厚定位扫描,先平扫,再用压力注射器以0.3ml/s注射碘必乐7ml(意大利make公司)增强扫描,并将ct定位扫描信息传输至fisher3dtps(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工作站中;靶区描画:按照国际辐射剂量单位与测量委员会的要求确定gtv(可测肿瘤区)、ctv(临床靶区)、ptv(计划靶区)、tv(治疗区)、iv(照射区);立体定向照射:按上述靶区分5~6个角度立体定向照射,分别给予实验组1及实验组2中a组单次剂量20gy,b组单次剂量30gy。用varian600c/d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采用6mv的x线照射,剂量率5gy/min。
1.3.2 网状纤维染色(改良的gomori氏法)[5] 切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入0.25%高锰酸钾液(要盖过切片)氧化5min;稍水洗;2%草酸液漂白1~2min;稍水洗;2%硫酸铁铵水溶液媒染5min;稍水洗;滴入gomori氏银氨液作用3~5min;蒸馏水稍洗;10%中性甲醛液还原1min;流水冲洗5~10min;用核固红液复染5~10min;稍水洗;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光镜下参照结果,胶原纤维呈棕黄色,网状纤维呈棕黑色。
masson三色[6]:weigert氏铁苏木素染5~10min,流水稍洗;1%盐酸酒精分化,流水冲洗数分钟;立春红酸性品红液染5~10min,蒸馏水稍冲洗;1%磷钼酸水溶液处理约5min;不用水洗,直接用苯胺蓝液复染5min;1%冰醋酸处理1min;95%酒精脱水多次;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光镜下观察结果,胶原纤维呈蓝色,胞质、肌纤维红色。
2 结果
2.1 实验组1与实验组2照射前后病理形态学变化 见图1。
2.1.1 实验组1与实验组2照射前he染色 将照射前因感染死亡的实验组2和实验组1兔解剖并行常规he染色,实验组2正常肝组织中,肝小叶为多边形结构,肝细胞索在中央静脉四周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间空隙为肝血窦。实验组1肝硬化组织中,正常肝结构被破坏,细胞排列紊乱,汇管区有较多纤维组织增生,分割肝小叶成假小叶结构。肝组织内接种的vx2细胞团,少数癌细胞凋亡及坏死,及少量结缔组织增生。
2.1.2 实验组1及实验组2 不同剂量照射后he染色 实验组2癌组织周边正常肝组织接受照射单次剂量20gy后,仅可见肝细胞水肿变性,见图1a;照射单次剂量30gy后,可见肝细胞水肿变性,并可见灶性坏死,见图1d。
实验组1癌组织周边肝组织可见多灶性片状坏死,以靠近肿瘤组织周围的肝细胞坏死较明显,周围纤维组织断裂。肝硬化组织接受放疗20gy照射后,可见肝组织内片状坏死,见图1b;而肝硬化组织放疗30gy后,肝组织内呈大片状坏死,仅有少量肝硬化组织残存,见图1e。
肝vx2肿瘤srt后3周:肿瘤区均可见大片坏死,癌细胞皱缩、细胞核碎裂、消失,周边可见残留少许癌组织,间质纤维组织肿胀,部分有断裂。给予肝癌放疗20gy,癌组织内可见片状坏死,见图1c;给予肝癌放疗30gy,可见癌组织内大片状坏死,有出血,见图1f。
实验组1及实验组2均未见肝静脉闭塞或血栓形成。
2.2 实验组1与实验组2照射前后病理组织化学网状纤维染色、masson三色变化,见图2、3。照射前后行网状纤维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将纤维组织染成黑色,masson三色将纤维组织染成蓝色。
实验组2正常肝组织照射后纤维组织无明显改变,见图2a、2d,图3a、3d。
实验组1肝硬化组织照射前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粗细不等,单次照射20gy后可见部分胶原纤维断裂,见图2b,图3b;单次照射30gy后则可见胶原纤维完全断裂,见图2e、3e。
肝vx2肿瘤照射前可见粗大的胶原纤维,单次照射20gy后可见胶原纤维部分断裂,呈间断连接,见图2c,图3c;单次照射30gy后,视野内胶原纤维完全断裂,未见连接,见图2f、3f。
3 讨论
网状纤维染色是常用的特殊染色之一[7],网状纤维为细胞外间质成分,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ⅲ型胶原纤维与嗜银蛋白多糖结合的产物,可由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血管外膜细胞等间叶细胞及间叶性肿瘤细胞产生,网状纤维染色将纤维组织染成黑色。masson三色染色是结缔组织最常用的特殊染色方法[8],主要用于区分胶原纤维和肌原纤维。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网状纤维染色及masson三色特殊染色观察肝硬化肝癌组织接受单次大剂量照射后纤维表达情况。网状纤维染色将胶原纤维呈棕黄色,网状纤维呈棕黑色[9],masson三色将胶原纤维染成蓝色,胞质、肌纤维红色[10]。照射前,在正常肝组织中,只有在汇管区可见少量纤维组织。而在肝硬化组织中,可见明显的假小叶结构,在肝癌组织中,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给予照射后,正常肝脏背景下he染色只见肝细胞出现变性,网染和masson三色可见纤维组织未见明显改变,而肝硬化组织中给予20gy照射he染色后,可见肝组织内片状坏死,给予30gy照射后,肝组织内呈大片状坏死,仅有少量肝硬化组织残存。在网染及masson三色中可见20gy剂量照射后部分胶原纤维断裂,30gy剂量照射后则可见视野内胶原纤维完全断裂。肝病状态下给予两个剂量照射,纤维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周围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说明在照射后肝硬化肝癌组织出现坏死,一定时间后表现为坏死后的增生,即临床上所说的放射性肝损伤的肝纤维化前期,一般表现在照射后4~12周,本实验由于观察期只有3周,所以肝纤维化表现的并不明显,并且也未表现出放射性肝损伤典型的肝静脉闭塞或血栓形成。
肝病状态下肝癌的放射治疗近两年已取得显著进展[11],可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放射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改进[12],放射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肝硬化肝癌的放射治疗将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叶维法,杨秉辉,万德森,等.肝胆肿瘤学[m].第1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5.
[2] cheng jc,wu jk,huang cm,et al.dosimetri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radi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j].int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3,56(1):229234.
[3] guo wj,yu ex.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combined chemoem bolization and local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ar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gatroenterology,2003,50(50):500503.
[4] seong j,park hc,han kh,et al.clinicalresul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radiotherapy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58 patients[j].int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3,55(2):329336.
[5] 孙淑清,戴珂,方静宜,等.gomori 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5):385.
[6] 胥维勇,杨群,范小莉.介绍一种改良masson 三色染色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1):63.
[7] schwint oa,labraga m,cervino co,et al.a modification of the staining technique of reticular fibres for image analysis of the cardiac collagen network[j].cardiovasc pathol,2004,13(4):213220.
[8] ding j,yu j,wang c,et al.ginkgo biloba extract alleviates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ccl in rats[j].liver int,2005,25(6):12241232.
[9] ramm ga,carr sc,bridle kr,et al.morphology of liver repair following cholestatic liver injury:resolution of ductal hyperplasia,matrix deposition and regression of myofibroblasts[j].liver,2000,20(5):387396.
【关键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G-菌感染性休克;恶性血液病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Imipenem/Cilastatin for Treatment of M 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Septic shock
ZHANG Jun,WANG De-zheng,ZHOU De-ju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ic Huaibei Mine hospital Huaibei 23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ipenem/Cilastatin treatment of 20 cases of M 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under chemotherapy gram-negativebacteria septic shock, to sum upclinical experience,improvetreatmentlevel. Methods Fonow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30 cases with from 2004 to 2009 M 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under chemotherapySeptic shock and the course of effective treatment to usethe Imipenem/Cilastatin.Results Effect of the Imipenem/Cilastatin treat Septic shock was efficient.The main adrese heaction were nausea and vomitingConclusion The Imipenem/Cilastatin is very efficient on the treatment of M 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under chemotherapy gram-negativebacteriaseptic shock.
【Key words】 Imipenem/Cilastatin;Septic shock;M 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作者单位:235000安徽淮北矿工总医院血液科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接受大剂量化疗、干细胞移植而导致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障碍,极易并发G-菌感染性休克,我科2002~2009年采用泰能成功抢救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G-菌感染性休克20例,对其临床特征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例为住院病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8~63岁,所患疾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其中14例为复发或未缓解。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肢端湿冷、脉搏细速,血压偏低、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症状,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以及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2]。并发感染性休克前其中呼吸道感染6例,肠道感染4例,肛周感染4例,无局部感染6例。20例患者均接受大剂量化疗而导致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障碍,12例使用泰能前曾予以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10例患者接受治疗前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1.2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粒细胞计数:本组患者发生感染前血常规WBC(0.2~1.2)×109/L,Hb(40~87)g/L,PLT(2~30)×109/L,骨髓检查报告:骨髓增生活跃2例,增生减低4例,增生重度减低14例,X线胸片:并发肺内感染6例,细菌培养:20例患者使用泰能前0~3 d血培养,5 d后培养结果大肠埃希杆菌12例,克雷伯菌4例,绿脓杆菌3例,阴沟肠杆1株,一线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达100 % ,对丁胺卡那、左氧耐药达90%,头孢他啶耐药达85%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达40% ,对呋喃妥因敏感达50% ,对泰能敏感达100%,其中大肠埃希杆菌4例,绿脓杆菌2例只对泰能敏感, 20例患者真菌培养阴性。
表1
8种抗菌药物对20株血培养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敏感S耐药R)
菌株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大肠埃希氏杆菌12株12株R12株R12株R12株R12株R8株R4株S4株R 8株S12株S
肺炎克雷伯氏菌4株4株R4株R3株R1株S3株R1株S2株R2株S3株R2株S3株R1株S4株S
绿脓杆菌3株3株R3株R2株R1株S3株R2株R1株S3株R1株S3株R3株S
阴沟肠杆1株1株R1株R1株R1株S1株R1株S1株S1株S
1.3 治疗方法 泰能开始静脉滴注时首次1.0 g,以后每6 h0.5 g,4次/d给药,症状控制、体温正常3 d减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8 h,或根据血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泰能开始后1~3 d加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疗程10~14 d。并针对性予以升压剂,糖皮质激素,早期液体复苏[3],成份输血,rhG-CSF升高中性粒细胞,以及丙球支持治疗。每周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心电图。
2 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改善,循环改善,血压回升,体温恢复正常,2例2 d后因颅内出血死亡,痊愈18例。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2例患者治疗体温正常10 d后再次出现畏寒发热,加用两性霉素B治疗后好转,考虑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未见肝肾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过敏及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感染与该病或化疗所引起的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直接相关,特别是复发和未缓解患者。反复应用抗生素,大量敏感菌被杀,使条件致病菌以及耐药菌过度生长,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免疫,造成感染扩散。目前,革兰阴性杆菌仍是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主要的病原菌,有文献报道大肠埃希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最高的菌种,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而引起高死亡率的细菌为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尤其是多药耐药肠杆菌科[4],粒缺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极高,起病急,病情重,而临床表现不足,炎症反应不完全,败血症常见,有些甚至出现致死性细菌感染,并发感染性休克,病原体的检出需要一定的时间,且耐药菌感染增多,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疾病的转归,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近年来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杆菌逐年增多[5],是由于ESBLS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而且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和磺胺交叉耐药 。碳青霉烯类药物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PBP2稳定结合,能高度抵抗p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并通过特定的细胞外膜蛋白孔道迅速渗透入细菌体内,因此它是目前治疗产ESBLs和去阻遏高产AmpC酶耐药菌株的重要药物[6], 泰能作为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重要代表具有超广谱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对大部分耐药菌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因此被美国感染协会推荐为中性粒细胞缺乏肿瘤患者出现发热时经验治疗的首选抗生素之一[7]。本组大肠埃希氏杆菌对泰能高度敏感[8],呋喃妥因虽然耐药低,但口服吸收差,血浓度低,疗效差,故尚未确定病原菌前或抢救性治疗时应经验性选择使用耐药菌少、覆盖面广的“高档、强力”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泰能,同时应注意二重感染,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由于泰能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尤佳,且副反应轻,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严重感染的经验性单药治疗,疗效优于经验性经典联合抗菌治疗的疗效 ,近年出现了对泰能的耐药G-菌株,临床应合理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2]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2006).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7-13.
[3] 方强,郑霞.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2):919-921.
[4] 王辉,陈比钧,倪语星,等.2003~2004年中国十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分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2):1295-1303.
[5] 俞云松.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06,86(9):641-643.
[6] Drusano GL,Lode H,Edwards J IL.Meropenem:clinical response in relation to in vitro suscep-tibility.Clin Microbiol Infect,2000,6:185-194.
[7] Hughe WT,armstrong D,BodeyGP,et al.2002 Guidelinea for theuse aatimierobial agenta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cancer.Clin Infect Dis,2002,34(4):730-751.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清;C肽;胰岛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013年全球大约有3.82亿人患有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占据了其中90%[1,2]。我国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3],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分型显得尤为关键。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目前免疫检验中技术领先的检测方法,具有准确性高,污染小,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已得到广泛普及使用[4]。我院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对110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清C肽和胰岛素测定,以期探讨更有效更简便的糖尿病早期诊断检测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收录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本院首次确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其中男6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6.73±8.46)岁。对照组:63例健康体检者,男37例,女26例;平均年龄(47.16±7.20)岁,63例健康体检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糖血脂水平均正常,且无糖尿病病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仪器与试剂
1.2.1仪器 深圳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迈格鲁米(MAGLUMI)2000型化学发光测定仪。
1.2.2试剂 深圳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学发光测定仪配套试剂,包括C肽测定试剂盒,胰岛素测定试剂盒。
1.3方法 173例受试者均于检测前1晚晚餐后开始禁食,在检测当天早晨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5mL。血液采集后均于室温下静置后离心,分离血清部分,并于2h内放于Maglumi2000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血清中C肽和胰岛素水平。测定时严格按照操作说明执行。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利用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处理。
2 结果
2.1检测性能检验 采用深圳新产业化学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C肽、胰岛素浓度水平,其中两项批内变异系数(CV)均≤5%,批间变异系数(CV)均≤10%。C肽分析灵敏度为0.01ng/mL,胰岛素分析灵敏度为0.3μIU/mL(见表1)。C肽测定约25min出第一个结果,之后每分钟完成3个测试果;胰岛素则约37min出首个结果,之后每分钟完成3个检测。
2.2检测结果比较 经过SPSS 19数据软件处理,2型糖尿病组患者基础C肽平均浓度水平为(3.37±0.89)ng/mL,基础胰岛素平均水平为(22.32±7.18)μIU/mL,而健康体检组人群基础C肽平均浓度水平为2.11±0.97ng/mL,基础胰岛素平均水平为(13.50±3.77)μIU/mL。糖尿病组餐前C肽、胰岛素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份泌,分子量5734,半衰期只有5min。胰岛素的分泌受各种刺激所影响,如脂肪、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等,葡萄糖是最强的刺激物质。而儿茶酚胺、α-肾上腺素、生长抑素、苯妥英钠对胰岛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5]。C肽是一种分子量为3018的多肽,半衰期大约为30min。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原被酶促裂解为胰岛素(A链加B链)和C肽分子,二者同时以等摩尔浓度被分泌入血液中。但由于胰岛素半衰期短,直接受肝脏的代谢作用,且血液循环中的胰岛素抗体以及外源性的胰岛素疗法及其他药物也会干扰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故血清胰岛素水平通常并不能代表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而胰岛细胞分泌的C肽半衰期较长,含量水平不受体内、体外胰岛素等影响,也不被肝脏灭活或代谢,其血清水平能较准确地代表胰岛细胞功能。因而,在测定胰岛素的同时对C肽进行测定,将获得更加有效的结果,更能为准确地了解胰岛细胞的合成与分泌能力,为临床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C肽、胰岛素灵敏度高,批内变异系数、批间变异系数小,且检测速度快,有利于早期糖尿病的辅助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测定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空腹测定前,其体内C肽、胰岛素均有一定储备,说明2型糖尿病组受检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胰岛素抵抗,机体自身无法有效识别胰岛素,而最终造成血液循环中C肽,胰岛素基础含量水平抬高,符合二型糖尿病的基础定义。
参考文献:
[1]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M].12thed)Philadelphia:Elsevier/Saunders,1371-1435.
[2]"International Diabetes Foundation:Diabetes Atlas"[J].Retrieved,2014.
[3]黄沛隆,血C肽和胰岛素测定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5,12(2):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