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1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10

V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宽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路,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都比较盲目、随意,阅读的主动性差。基于此,本文主要就课外阅读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现阶段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重点探究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外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的语文知识,日常的语言交流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知识储备还比较贫乏,语言比较枯燥,遇到比较正式的场合时经常会出现无法准确表达自身观点的情况,写作时文章内容十分平淡,缺乏情感,表达不流畅,措辞不合适的情况十分常见。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优美、富有节奏感、韵律感,更加生动鲜明。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行为习惯、思想意识都存在着问题,许多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纪律观念,自由散漫。课外阅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感悟文字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而且,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十分有帮助。

二、当前我国中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中职学生主观上比较喜欢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书籍。但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都比较盲目、随意,总体而言,很少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很少有人会做读书笔记,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精彩内容没有进行摘抄、概括,阅读方式十分粗浅。

(二) 阅读主动性较差、品味较低

教育部明确地列出了中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但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基本上很少有学生将此书目中的篇章完全读完,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教师布置了之后才进行阅读,主动性非常差,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此外,对学生常读的书目进行总结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小说、校园爱情故事、时尚杂志、卡通绘本等书目阅读较多,而诸如上文提到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名著的阅读十分少,少数学生观看过改编之后的文学作品,部分学生只是阅读了故事概要或者精缩版本,阅读原著的比例很低,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十分浮躁。这对于学生思维模式、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三) 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应该是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但现阶段许多中职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每学期开放的时间非常少,馆内图书资源不够丰富,学校既没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又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十分不利。加上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因此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部分家长甚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大加斥责,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自然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转变观念,重视课外阅读

首先,家长及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观念,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品德养成、性格塑造的重要作用,要能够站在长足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身教育实践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份,及时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性格、素养培养的意义,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的条件,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生来说,要正确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能够将专业学习与语文知识完全分割开,要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中职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并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要让他们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工作,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在语文课堂之中要能够熟练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多组织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教学活动,比如“每月读一本好书”等等,月底班会中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读书的感受,交换阅读读书笔记,并评选出感悟最深刻或者读书笔记记录最佳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篇2

一、精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范围,培养阅读兴趣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要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要帮助学生理顺课内与课外关系: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必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其次,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有其发展性,体裁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另外,阅读材料的难度要适中,由浅入深,逐步升级。

初一学生的阅读材料,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为主。涉及政治、经济、天文、航天、地理、文学、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阅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重温许多经典儿童故事,而且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如,Little Red Coat《小红帽》,The Sleeping Princess《睡美人》,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Snow 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等等。鼓励学生将读过的小故事排练成短剧,利用学校英语社团活动的时间进行演出,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英语阅读的兴趣。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材料的长度和体裁也有相应的变化。为初二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阅读的,并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报刊《21世纪报》、《英语周报》、《上海学生英文报》等报刊杂志,它们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体育、娱乐、学习等题材,很受学生欢迎。

对于初三学生,因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也有所偏好,可以让他们相互推荐,进行“书讯交流”,分享阅读资源,扩大阅读量,读后摘抄好词好句,列出提纲,甚至可以用英语写短小的读后感。此外,我们课题组也为他们编写了一套校本阅读教材,从多个方面介绍英语国家的生活、工作、价值观等。比如“Madamm Tussaud蜡像馆”中的Joan Collins(曾主演过电视剧《豪门恩怨》)、Lanthony Hopkins(曾主演过电影《沉默的羔羊》)及足球明星Paul Gascoigne,学生非常熟悉他们,无疑想更深、更多地了解他们,因此学生会很有兴趣地走进阅读世界。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不断强化阅读意识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学生一跨入初中,就应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即时指导。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阅读的资料,还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比如:晚自习和周末的部分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同时,要重视心理因素对阅读的影响,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急状态时,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或被动,或急于求成。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心平气和主动积极地参与这一活动。为此,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措施和评估办法,如:在每天的Duty Report的时间,请同学讲述阅读的故事或片段,并进行评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口语,而且也促使他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三、重视阅读策略的指导,不断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学习借鉴李阳“疯狂英语”的做法,提倡大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英语语感。

其次,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欣赏鉴析和专项训练相结合,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常规的阅读策略:如,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阶段的专项练习中,侧重教授学生如何寻找主题句和细读。主题句通常在文章的首句或末句,但也因文而异,因此综观文章,仔细体会段段之间、句句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心意思,可以给没有标题的文章列出标题,也可以回答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对于叙述性的文章,在阅读之前,向学生示例故事结构,包括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等,这样便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促进理解,阅读之后让学生归纳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情感目标的培养。在阅读说明文或科普文章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信号词,比如:first,next,then,for example,thus,therefore,in short,in brief,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语篇中各个部分间的关系。于此同时,教师必须认识到:要充分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因此,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跨越阅读过程中的"cultural shock",增加文化积累。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延伸教学策略操作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08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延伸拓展教学的运用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时尚。面对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课外阅读读物,要想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扩大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的目标,运用延伸教学策略来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要高质量地完成新课标的课外阅读总量,就不能仅拘泥于语文课本中的教材文本,更要关注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延伸。文本只是阅读的由头和引子,语文教师要更为有效地实施延伸策略,活用语文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和内涵,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视野落到实处,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所以,运用延伸教学策略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注意做到实施操作的开放性,即三个结合,具体如下:

一、教师推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深层心理是人的一切欢乐、热爱和能力等的源泉,而且是创造的源泉。”在阅读文本之前,学生的“疑惑”、“兴趣”、“期待”心理需要就是不竭的阅读动力源泉。所以,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延伸策略指导课外阅读,就是指课内的延伸由教师来推荐,课外的延伸由学生来自主选择,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这样的阅读更易收到实效,更有利于养成学生自主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内的延伸由教师推荐。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中,选载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教学时教师可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使学生能全面了解作家的文学特色与风格。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第三回的节选,授课时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阅读原著《水浒传》。教师的推荐,也可大胆整合教材,利用数字化平台,扩展到文本之外,推荐课外阅读内容。如有位教师在教《寓言四则》的寓言单元,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即结合当代著名作家乔叶的《动物世界里有人类的影子》一组文章,辅之以莫言《马语》,放到校园网站,发动家长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让大家结合文章,提出问题,大家跟帖解答。如此一来,学生的内驱力得到了有效地激发,课外阅读也就变得有趣亲切,阅读成为了“悦读”。另外,除了推荐阅读作品外,还可结合阅读内容采用更多方式的延伸教学,拓宽语文课堂的厚度和张力。如让学生就某一课文情节展开想象,让他们对课文某一点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想、发表意见,比如语言赏析、人物评析等;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对教材文本进行改编,如缩写、改写、续写等。这些延伸拓展,能更大程度地开辟语文课程资源的天地,让学生更好地去解读教材文本,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所以,以延伸内容的“外”来“养”课堂学习的“内”,这才是实施延伸策略的核心所在。

课外的延伸主要由学生自主选择推荐,可采用学生全体参与和分工合作的做法。这可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具有开放性。由于教师手头的资料较为固定和局限,加之其欣赏角度、阅读视野的不同,也不能更广泛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且如果以教师的兴趣喜好来替代学生的自由选择也极可能会把课外阅读的积累变成了“营养不全”的课外阅读硬性灌输,从而走入另一个误区。所以,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选择佳作,让他们在阅读品味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力。可以说,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就是他们阅读鉴赏的过程,学生推荐作品的过程又是锻炼表达能力、表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将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舞台。

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一位教师设置了“我和诗词有约”的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推荐展示古诗词作品:如学习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某小组的学生在整合资料时,融入时代印记,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推荐展示:

1.踏水而歌――比较歌曲《卷珠帘》的两个版本(霍尊版和刘欢版),结合歌词,说说你更喜欢哪个版本,谈谈你的看法。

2.溯源而上――品读温庭筠的两首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与《望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探讨《卷珠帘》歌词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意,将现代流行文化和古典文化结合起来,交相辉映,探寻中国文化之根。通过自主选择推荐,学生不仅品味到了古诗词的美,更感受到古诗词对中国文化、生活的影响,在古诗词阅读心理上也由害怕转变为敬畏。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业就会变得简单。”所以,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生天性,适合学生的才是最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更是如此。

二、方法指导与个性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鉴赏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因此,在实施延伸教学策略时应该注意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如速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摘录的方法,将所阅读的有感悟的内容摘录下来,写上摘录的原因,即摘录简评。摘录简评可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先是对字、词的简评,进而是句的作用,再到分析文章所选例子对中心的作用,接着是对文章的脉络,直至阅读某一作家的作品,感受作家的风格。由小处着眼,放置全篇,这样的方法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再次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摘录习惯,逐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科学的方法指导只是开启了阅读的第一步。新课标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们知道,每个人拥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都不同,在阅读共性语言时内心激起不同的个性感悟。所以,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活动,应该把阅读文本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品味中去感受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内心探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实施延伸教学策略指导课外阅读时,应该注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创新性、个性化的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应局限于某个程式化的主题思想或阅读模式,要学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感悟、去解读,因为任何一种阅读行为的结果都没有优劣之分,没有统一答案,只是存在某种可能,换一个角度或者立场,也许结果就会完全不同。黑格尔说:“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重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箴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的表达才会表达出来。”鉴于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和保护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有时也许学生的感受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可笑的,但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指导他们去掌握探索积累的方法和价值评判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建立自信心,扬起人生奋起的风帆。所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的时候,教师尽量不要去否定学生的看法,尽量少或不作评判,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阅读兴趣,因为在岁月的流淌中,随着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的丰富,学生阅读鉴赏力也会随之提高,而年少时对作品的错误解读,也只将成为一种阅读回忆罢了。

三、专题鉴赏与活动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表现力

专题鉴赏与活动交流相结合就是先结合课文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兴趣,有选择地进行阅读鉴赏,提升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然后借助活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在交流中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了交流意识和表现力,从而促进阅读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进行专题鉴赏时,可设计诸如记叙文美文欣赏、换个角度更精彩、寻根探源之我见等专题鉴赏,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阅读,融入情景角色,在比较中挑选合适的作品。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去阅读品味,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便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网络、多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要善用其长,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结合影视作品进行鉴赏交流,可通过课堂3分钟演讲、主题交流会、影评竞赛等形式,请学生对喜爱的影视作品以及流行的文化现象进行评论:为什么大白、柯南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为什么爱看《哈里波特》《灌篮高手》?教师引导,学生评判,促使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粗略的阅读感受,更要进入深沉的思考,让学生的影视生活透明化、程序化、理性化,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为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人文精神的底子。

基于课外阅读的延伸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感受的能力。一言以概之,学生在学会阅读文本的同时,学会阅读人、阅读社会、阅读生活。笔者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开展延伸教学之后,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自觉利用点滴时间大量阅读,做摘抄、谈感悟、写笔记,从阅读感悟到创新作文,逐步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过程。有位学生就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课文这个小圈子里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老师讲授的知识,这段时间的阅读,使我了解到精彩来自课外。”

[参考文献]

[1]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M].新蕾出版社,1983.

[2]刘久娥.研究・展示・成长[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南京),2014(10).

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问题背景

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薄弱,根据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原因。

1.学生层面

课外阅读兴趣和动机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意向因素。调查表明,不是农村小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而是由于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家庭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即使进行一些课外阅读,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为考试时作文能得到高分而读,读别人的习作,记别人的习作。

2.教师层面

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动机的激发,与教师的阅读素养密不可分。教师如果喜欢阅读,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查发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的阅读量就很少,阅读面很窄。很多老师一年很难读完一本书,至于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就更少写了。而且,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很多老师往往禁止学生阅读考试范围之外的书,推荐的都是这习作选、那习作选,甚至要求学生背别人的习作,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得到高分数。

3.学校层面

作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义不容辞。而相当多的山区农村小学,师生阅读资源匮乏。其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导致教师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读习作、背习作、抄袭习作。再就是学校、班级很少开展,甚至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怕影响、耽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最终影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二、应对策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薄弱的现状,笔者以为加强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尤为重要和必要。

1.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做到:

(1)个性化

独具个性化的学校和教师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

①个性化的学校决定个性化的课程。由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社区资源和办学宗旨,因此每所学校都应该进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开发。

如宣汉县黄金镇明德小学,由台胞王永庆先生捐建,王老先生给该校捐献了系列《读中华经典》读本,就可以将系列读本开发成为明德小学的校本课程。

②个性化的教师构建个性化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特长,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

如黄金中心校符纯桂老师创作了大量的科技制作小论文,并让其成为黄金中心校科技方面的课外阅读校本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热爱科技小制作的情感。

(2)多样化

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开发的形式上。

①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单一的国家和地方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内容应注重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贴近学生生活,涉及的领域要广。

②开发形式应灵活多样。从课程开发的水平或层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活动方式除课程新编外,还有课程选编、课程改编、课程拓展等,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

(3)实用化

①课程资源构建要体现实用性。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质就是发现、挖掘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各类资源。因为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所以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的构建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②课程呈现方式的实用性。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正处在成长阶段,可以考虑编写实用便捷的课程呈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2.课外阅读校本课程教学策略

(1)适时激趣

兴趣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主要方法:

①榜样激趣。给学生讲伟人、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如高尔基、、列宁、等读书的故事。

②精彩片段欣赏激趣。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可选取精彩片段朗读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③好书推荐。如语文课学习了《早》,及时推荐《朝花夕拾》,供学生参考阅读。

④活动激情。教师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早会赏读、读书心得交流、阅读竞赛等活动,教师适时给学生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情感。

(2)适时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朗读、渗透、讲解等对学生正确、个性化的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①购书指导。教师应经常逛书店、进阅览室,也要经常阅读,把看到的新书、好书介绍给学生。

②阅读指导。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其次要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如读唱结合、读思结合、读疑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

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 方法指导 三步走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绩。”任何一个卓有成就的“语文人”绝不是只限于课内阅读,其实课外阅读量大大超过语文课本,所以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导相当重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务须上好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课。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方法指导课三步走教学策略,第一是指导学生以专题阅读的方法,第二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第三是组织学生畅谈阅读的收获和体会。

一、指导学生专题阅读方法

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确定专题,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名为专题,那么就得在专题上下功夫。在这一步中,教师要注重把握两点,一是指导的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二是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这一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在这一步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技能。这一步的操作要领是实践二字。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能。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学生阅读期间进行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更特别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这一步的时间通常也是控制在15分钟左右。此外,为了便于学生训练以及教师管理,教师可以统一发放学生的阅读材料,并且可以限定学生阅读的范围,如教给了学生浏览性的泛读方法之后,可以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再如教给了学生探求性的速读方法之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又如教给了学生品味性的精读方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阅读方法,一种是读思结合法,一种是三读法,还有一种是圈点法。

所谓读思结合法,就是边读边思考,这也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情感、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所谓三读法,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而采取的不同的阅读方法,第一类是浏览性的泛读,它针对的是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对于这种书籍,可以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这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泛读法使用的出发点;第二类是探求性速读,它针对的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而需要寻求的读物,对于这类读物,要求“一目十行”,而这类快速阅读的奥妙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第三类是品味性的精读,它针对的是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些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要像吃东西那样,细嚼慢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所谓圈点法,就是指在阅读的同时,或在阅读处圈圈点点,或只是勾勾画画,或做批注,或另用纸张写读书笔记,或进行再创作。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就是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做批注就是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有时是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有时是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有时是对文章中提出的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甚至是对文章纰漏之处的指评;写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编提纲,或者写体会,这样做是为了便于随身携带,能够随时翻阅、背诵,帮助自己记忆和积累,并且还可以激励自己上进;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其中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这些圈点法的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级差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圈点勾画、做摘记、做卡片等,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是编提纲、做批注,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写体会,进行再创作等。

三、组织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

篇6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一、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边读边思考的方法。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二、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策略

高中学生经过初中英语的系统训练,已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具备了初步运用的能力。他们有兴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在英语阅读和交际能力上达到更高的水平。根据目前的英语教学环境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对阅读的大量需求,我尝试着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关于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指导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决定阅读材料的题材和体裁、难易程度。教师只提供建议,其指导作用是相对从属于学生实际需求的,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活动。我指导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关系理顺,内精外泛

正确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精读的关系。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英语课外阅读属于泛读,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知道,课文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语言素材,也是学生接受语音、词汇、语法与各种惯用法等的最重要来源,当视课文为精读材料。但精读的材料毕竟太少,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泛读)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把在教科书中学到的东西,反复检验、印证,充实、巩固。正因为有了大量的语言感性知识,才有可能在精读中进行对比、概括,从而认识一定的语言规律。这样,课外泛读实际上为课内精读铺平了道路,成为进行精读的有力手段。

2.难度适中,“趣”“味”相投

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第二课堂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更得讲求趣味性。巧选合适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既为泛读,就不要字字推敲,过多地细抠语法结构、时态等,而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如人物关系、故事的发展、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浅易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较难的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起始阶段可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爱好的读物,篇幅不必太长,这样可迅速读完,使自己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的兴趣。

二、关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差,主要原因是他们在阅读中存在着不良的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译读

在阅读时将英语转换成汉语,这样势必会延长理解的过程,放慢阅读速度。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阅读不是翻译,应该养成用英语思维读英语的好习惯。

(2)依赖词典

有的学生在阅读练习中,往往遇到生词就去查词典或者电子词典。一边阅读一边把遇到的生词的意思弄清楚,这种方法虽然会及时弄清楚生词的意思,使阅读顺利进行下去,但是也会养成过分依赖词典的坏毛病,使阅读速度大大放慢了,万一到正式考试中没有词典的帮助,这样的学生思路完全会被打乱,因此查词典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3)阅读缺乏整体性

不是从总体上把握句子的含义,而是一词一读。很多同学阅读中拘泥于字和字、词和词之间的搭配,忽略了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会放慢阅读速度,对文章的理解支离破碎、不连贯甚至歪曲了文章的意思。

(4)注意力不集中

集中注意力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条件。只有在阅读的时候全神贯注,才能集中精力去理解文章的意思,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时不时地遇到一些生词或者疑难句型,使注意力分散到考虑这些问题中去,注意力得不到集中。

2.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所谓阅读技巧,主要指在阅读时能够合理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解决各种阅读问题的能力。即运用略读技巧,掌握所读材料主旨和大意的能力;运用跳读技巧,把握与主旨和大意有关的事实的能力;运用查读技巧,依据事实和细节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逻辑判断的能力。实践证明,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不仅能降低阅读的难度,而且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略读

略读即全景式的通览全文,是为了抓住文章的要点,对文章的题目、各部分的小标题、文章介绍部分和结论部分等进行的阅读;是以掌握全文大意为宗旨,重点从整体意义上把握作者思维轨迹的阅读。略读的方法有四种:

a要明确自己所要的信息,然后有目的的辨认主题句;

b视线迅速扫过字里行间,辨认句子中的关键词;

c匆匆浏览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和结尾;

d利用篇章的信号词帮助确定该文章的重要内容。

(2)跳读

跳读,把与问题无关的词、句、段略去不读或不细读,常用于查找人名、地名、年代、数据上,跳读的关键在于视读即不是逐词、逐句或逐段去阅读文章,而是像扫描仪一样,从头到尾扫视下来,目标一进入视线就要锁定放大细细研究。跳读最好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经过略读,对文章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查询问题的效率会更高。

(3)查读

查读即从大量阅读材料中找出某一特定的资料和细节,如有关事实和依据,单刀直入,无需通读全文。阅读文章时,先弄清要查找的特定信息,然后一目十行自上而下进行扫视,遇相关词时稍停以作判断,在重要的词、短语或结论下面 画线,以记忆文章特定信息。

三、运用阅读策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尝试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采取了Bottom-up ,Top-down及Interactive阅读策略。

1.Bottom-up

Bottom-up(自下而上)的阅读是一种知识性阅读,其注意力放在识别和辨认课文中的词、句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和意义特征上。其教学顺序是“词——句——篇”。

2.Top-down

Top-down(自上而下)阅读是运用一定量的信息来预测语言的结构,不是十分精确的感知、理解、领悟语言的过程。

3.Interactive

Interactive (互动)阅读不是单一的Bottom-up(自下而上)或者Top-down(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而是语义、语法、词汇等各种信息的相互作用。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阅读文字本身包含的信息,还利用自己原先所有的背景知识帮助阅读。

四、取得的成果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同时,学习活的语言,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演讲、讲故事、英语角等,定期交流阅读心得、收集妙句美文,汇编成册,排版出报,更是健心益智,一举多得。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学生已经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提高:

a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浓厚,从应付英语课外阅读课转变为喜欢上英语课外阅读课;

b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提升,学生每日必读已成习惯;

c阅读技巧掌握到位(阅读或对每篇文章都能给出title & main idea);

d在测试中,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得分率有明显的提高;

e知识面得到拓展;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1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阅读主动性不高

在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不重视的现象。不能将英语课外阅读当作学业的一部分,并且阅读主动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初中生学业压力过大,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时间。二是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初中生自我约束力较差,阅读需要平静的心态与坚持的恒心,但因学生自制力较差,无法安静与坚持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1.2盲目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初中生在阅读材料选择上,主要依赖于英语教材配套的练习题或者理解题,阅读材料渠道较单一,从而降低了初中生英语课文阅读量,不利于提高英语水平。与此同时,初中生对英语课文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外练习则是课文阅读,普遍存在题海练习中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英语课外阅读书类型较多,学生在选择阅读类型上容易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对英语难易程度以及词汇量的把握,往往会出现所选阅读类型超出了自身的理解水平,在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的情况下,还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1.3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

在初中英语阅读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就是督促学生多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忽略了对文章的写作风格、逻辑结构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在粗放式与单一式的阅读教学指导下,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来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更无法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愉悦感与成就感。英语课外阅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类型,但是教师如果一味的采取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2优化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1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课外阅读,并且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从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过程管理——阅读后评价反馈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阅读卡,并每周分发给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短时间的管理,通过每周反馈的阅读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表扬与鼓励按时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使其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学生在尝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时,在无形中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

2.2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在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作为阅读的基础条件,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与提高阅读效果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征与阅读能力,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一是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初一学生而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建议学生选择篇幅较短、语法简单的英语童话故事,而初二与初三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英文报刊。二是选择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赏析性以及拓展性等,选择叙述类、描写类、应用类以及议论类等形式的体裁。三是选择情感体验丰富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篇9

分类: 读书浅悟(学习类)

这段时间,我读了芮琼老师的《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受益匪浅。在细细品读后,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芮老师的文章,似乎一瞬间能够领悟些许。“以人为本”始终在我脑海中浮现,无论是阅读推荐课的基本策略,还是课外阅读交流课的基本策略,甚至是图画书的阅读指导基本策略,芮老师始终以“乐”贯穿,而芮老师的“乐”又非“从头至尾设计大量无聊的噱头博得孩子一笑”,而是“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芮老师认为“阅读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始终都以儿童的感受为先,以儿童为主。对此,我也有几点拙见想表达。

一、“淑女”风范给学生广阔空间

芮老师主张:“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中,给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应该尽量减少以教师的所谓正确、全面、深刻理解来替代、淹没学生阅读的真实回应过程,剥夺学生阅读的乐趣。”实际上也是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常常忽略的。我们的出发点都是想为儿童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殊不知,有些“粮食”是否能为儿童所消化?为此,我们在课堂上“上蹿下跳”,不辞劳苦,尽可能多地将我们的问题,我们认为的好词好句等抛给学生。

其实芮老师的观点就是让我们变“淑女”,少言少语,正如芮老师提到的徐红飞老师指导学生交流《水浒传》的课例一样,老师静下来,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做到给学生让“时间”,让“话题”,让我们的“淑女”风范给学生足够的广阔空间。

二、“孩子”心态与学生共品经典

芮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阅读的表达方式:“读后感的交流”“合作擂台”“辩论”“演讲”“合作阅读卡”“戏剧表演”“故事会”“实验、考察”“小报制作”等。其实是告诉我们“走近”儿童,“了解”儿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儿童阅读。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记得童年时期阅读过的某本读物,它就标志着我们童年时期最最纯真的想法,而我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束缚、去批判孩子们的纯真世界。芮老师介绍的几种阅读的表达方式正是从儿童的角度,用“孩子”心态,用儿童最喜爱的游艺形式,促使孩子阅读,“使更多学生从中获得阅读自信力、成功感,从而获得阅读乐趣”。而“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所进行的共同阅读,应与儿童纯粹地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有所不同。”则是需要老师与孩子们共同阅读,在学生出问题后才能适时点拨;才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欣赏获得新的发现,产生再次阅读的兴趣;才能关注学生的读书策略的使用,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判断与思辨能力;才能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真正成为“孩子王”,用孩子的心态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品味,才能“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润物无声”。

三、“睿智”抉择为学生保驾护航

“睿智”抉择是对“好书”的选择、是对阅读策略的选择、阅读表达方式的选择、是在课上教师点拨时间与次数的把握。

篇10

1.指导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并且通过学习课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更好地消化课内学习的知识。但是小学生一般爱玩的天性比较强烈,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尤其是很多孩子在放学后不喜欢读课外书,这对孩子的学习会有很大影响,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热情。教师可以定期要求班内学生在某段时间内阅读相同的课外书,读完这本课外书要求所有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总结出来,然后由教师主导在班级内部举行读书交流会。首先,由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读书体会介绍给全体同学和老师;其次,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评价,说出自己对其他同学读书体会的看法;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或者读书交流会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班内同学结成若干小组,由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比试。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积极创造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都处于培养期,因此环境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差的学习环境则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致,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阅读气氛,帮助学生树立阅读意识,培养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班内搭建“图书漂流角”,邀请学生将自己已经阅读过的课外书或者喜欢的课外书拿到教室和同学一起分享,将这些课外书都放到图书漂流角处,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翻阅到更多的书籍,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在图书漂流角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或者也可以告知老师将图书带回家中阅读,但是阅读完之后必须归还以保障其他学生的阅读权利。教师还可以记录每个学生阅读图书的数目,定期表扬阅读图书最多的学生,这样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攀比的氛围”。

3.科学时间规划,提高阅读效率

虽然一直在提倡减轻孩子负担,但是目前小学生负担较重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很多小学生每天晚上写家庭作业就会写到十点,很少能够抽出时间阅读课外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学会利用课外时间,巧用时间。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一些课外书中的内容,为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中优美的句子或者每天为学生推荐一首古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漂亮的小卡片,在小卡片上画一些简单的、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让学生将每天学到的优美的句子或者古诗抄写在小卡片上。比如学生在学完《静夜思》这首诗就可以将其抄写在卡片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闲散的时间拿出小卡片学习这些知识,尤其对于亲手制作的这些卡片学生往往会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乐于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树立时间意识,学会珍惜时间。

4.指导学有所用,阅读转化为写作经验

篇11

关键词:乐于阅读;学会阅读;快乐阅读

一、 激发兴趣,乐于阅读

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仅靠课堂的培养,其形式和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在平时的社会实践,人文景点的游览、亲子共读、丰富课余生活中都可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科学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如在人文景点的游览过程中,激发孩子们了解人文历史的欲望;在鼓励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当好引路人,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汲取各方面的营养的同时,寻求一种实现自悟、自得的课外阅读方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授之以渔”,学会阅读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 或上网查阅 ) 。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营造氛围,快乐阅读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使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要想使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必须着力营造学生的课外阅读氛围。

(1)创造阅读环境。实践表明,要想营造必要的课外阅读氛围,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具体要求: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图书室,都应做到室内的安静整洁、通风采光。同时,在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还可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如此则能使学生从一进入室内开如就能感受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并且能让学生的思想沉浸于音乐与知识的海洋之中,获得审美情感熏陶。

(2)树立阅读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更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个人好学,可以染起好多人好学。”①教者自身树立榜样;②树立同伴榜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间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③树立名人榜样;“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轻松、愉快的领着孩子去书的海洋里遨游吧。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自由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快乐,收获成功,相信你会爱上阅读。一切尽在阅读中!

参考文献:

[1]方幼红.加强课外阅读 丰厚语言积累.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3

篇12

关键词:课程标准 阅读动机 评价机制 自主阅读能力

中国外交官学院、博士生导师素亚青曾指出:“学习英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单凭几册课本是学不好英语的。只有在一丝不苟地吃透精度课本的同时,不求甚解地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确实打好基础。既然广泛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培养学生英语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1.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2.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知识点的密度大,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3.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习掌握而安排的听、说、写操练上,读的专门训练不够。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有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喜欢阅读学生,由于知识面比较广,理解力强反应总是很快。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探索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何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探索和尝试,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1.激发阅读动机,形成阅读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习缺乏动机,再好的教育也无法把一个学生变成一个有优秀的学习者,同样,阅读缺乏动力,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学生注入内部动力,让学生运转起来,变为想阅读,要阅读,并最终真正地行动起来。经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地探索。笔者觉得可以从下面几点引发阅读动机。

(1)明确阅读目的。明确阅读目的就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读.理由有两点:①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得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②现阶段的阅读就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目的,便会主动地去实现,并会为之做出持久不懈的努力。

(2)选材要合适。要想学生主动地去读书,必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材料,有了兴趣,他们自然地就会读下去。当然选择的材料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材料太难,学生就会有挫败感而最终放弃阅读,但阅读材料太容易,他们又会觉得厌烦而最终失去兴趣,所以阅读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3)建立新型阅读评价机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日志来记录每天的阅读情况,并定期阅读并密切关注进步。如图:

阅读记录

姓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阅读材料名称_________

阅读材料字数_________

阅读时间_________

2.把关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技巧,形成课外阅读能力

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要有目的地阅读,即要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能是“放羊式”的阅读。最好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书、人物传记、历史、地理知识、外国民俗风情及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材料,如:在阅读9AUnit5 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udrey Hepburn 一文后让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在阅读9AUnit6 Detective stories一文后让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思想性强,内容健康;(2)材料难易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3)题材涉及面广,趣味性强;(4)文章体裁多样化;(5)语言地道、规范。读完后应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对其不足也应激发、引导和帮助等。另外,教师还要授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以避免学生盲目阅读,耗时耗力又收效甚微。比如:①快速地浏览。不管生词的存在,把短文从头至尾读一遍,初步了解大意和时态。②巧妙的猜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在进一步精读的基础上,考虑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尽量准确地判断个别生词的含义。③独立的分析。对难度稍大的问题,要在反复精读短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找出答案。④准确捕捉主题句。根据问题划出短文中与之有关的句子,以便正确做题。⑤合乎逻辑的判断。对短文中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要根据短文内容,通过认真分析推断,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总之,要让学生感到进步,有成就感。

3.以写促读,培养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训练又可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因此,把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很有必要。

写作必须言之有物,所以离不开素材的积累,而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促进了阅读。教师可以把Free writing作为周末作业,字数在100左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性写作。教师可以用每天的Dailyreport来检查学生的Free writing,写得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给予指正。也可以把写得特别优秀的作品贴在班级的宣传栏里,供其他学生欣赏。另外,在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中都有一节写作课,教师可以就写作话题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一些好作品。

当然,以写促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课中出现的话题,设计一些同步写作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在语言训练中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给一些阅读文章,让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等。阅读和写作息息相关,在写作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高了,也会相应地提高阅读兴趣。

虽然笔者的探索培养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还在尝试阶段,但学生阅读能力较以前相比,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增加,从应付英语课外阅读到喜欢英语课外阅读,而且积极主动去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广泛的英语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然而,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细水长流,贵在坚持,必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篇13

1.以精彩的导读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的策略

1.1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进行讲解式导读。导读的要义是“精彩”。中小学英语阅读文章涉及面广、内容多,体裁有散文、诗歌、书信、日记、说明文、故事、人物传记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内容、体裁精心设计导读,采用多媒体信息媒介搭建阅读情景平台,展示反映阅读材料的图像、图表,甚至配上相匹套的音乐,营造演绎语言的空间,通过有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讲解和创设情景的优化重组,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之积极阅读、渴望阅读,从而最大限度地建构自己的理解,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1.2针对难度较大的文章,设置悬念进行讨论式导读。例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与环保联系起来。他们热烈地谈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现实表现,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法、建议和自己应该做的事。由于问题引导得当,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浪花。通过讨论式导读,学生激活了原有知识,吸取了新的信息和经验,从而跃跃欲试地盼望阅读。这就为提高阅读效益、建构知识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1.3尝试建立、扩展图式策略。建立、扩展图式策略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形成与所读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增强对篇章的联想和理解。换言之,即教师要提供机会唤起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同时还要拓宽与信息相关的背景知识。建立并扩展图式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主要方法,并结合教学举例说明。

2.以恰当的阅读教学模式来概括信息的策略

概括是更广泛、综合性更强的认知活动。概括信息的阅读教学模式如下:

2.1认识概括的性质是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

2.2明确概括信息的四条规则。①确定主要信息;②去掉多余信息;③浓缩有用信息;④用一段话和一句话来表述。步骤是:①将主要信息和关键信息联系起来,组成连贯的句子,形成能反映此段内容的几句话;②再将每个段落的几句话组成有层次结构的短文;③最后在短文的基础上概括成反映课文内容的一句话。

2.3讲解并示范搜寻关键信息的阅读过程。指导学生按照以上概括信息的四条规则,用一段话和一句话对课文进行概括,概括课文的时候,也可借助图表或图示的辅助办法来捕捉主要信息,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方式的主要功能是要求学生利用图表或图示来回忆所读文章内容,对其思维活动的激活可起到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效果,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以扎实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英语水平的策略

语言课堂教学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input)类和鼓励学生运用语言(output)类。语言的输入靠听和读,语言的输出靠说和写。输入与输出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听和读,输入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输出的准确、流利和多样化。同时,语言输入的重要作用在于其输入的语言材料对学生听、读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扎实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英语水平的策略,丰富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入,对提高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

这一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广泛收集、选择适合学生程度,又不局限于教材的、语言地道、准确的多种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尽量多接触真实语言的机会,通过大量阅读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安排适当时间(视学生情况而定)阅读课外书籍,长期坚持。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学生频繁地接触各类词汇、句型、语法,可以触类旁通,扩大视野,深化知识,有助于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和持久性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对此,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教学目标的要求,由浅入深地推荐生词不超过3%的中外出版的简易英语读物,且要图文并茂、富有情趣。

(2)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锲而不舍地实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若干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而且,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地位;实现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积累,方法掌握,能力形成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在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适应高年级特点,从整体入手,挖掘,运用背景资料,品出句子深刻的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教师要在学生现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把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课内阅读教学

(一)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为阅读主体的教学,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才能在学生阅读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而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依赖的是教师有策略的指导。在小学单元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

(二)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阅读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对于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阅读训练重点进行整合训练,让学生在每一堂阅读课中都要有所收获。如在《草虫的村落》的教学中,当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完成自主阅读卡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卡进行整合。当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课上授课的时间。而对于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能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教学重点,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调整课堂预设,进行阅读教学整合,实施课堂阅读训练。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训练的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但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阅读文本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即便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的教学文本,多媒体动画中鲜艳的图片、可视化视频也会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提高了阅读训练的兴趣。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毁灭之前的美景,让学生体会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而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展示毁灭的视频,学生就能感受到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教师视频的演示中很自然就提升了阅读训练的兴趣。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训练重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不断调整教师的预设,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阅读训练重点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朗读训练目标,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体会民族团结友爱的情感,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渲染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为了阅读训练重点进行阅读训练,而不是为了多媒体的使用而使用多媒体。

三、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向学生推荐阅读文本。小学高年级阅读训练重点有着高年级的特定性,教师要根据高年级阅读训练重点进行综合性阅读训练。在高年级语文大纲中明确指出,高年级要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并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质变到量变的转化。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来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师不但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还要引导学生抓好课外阅读,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合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