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范文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区域经济市场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

篇1

    点不一致。例如,马克思认为资本的逐利性和社会有限的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是危机的真正起因,等等。无论是什么根本原因,经济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严重的供求失衡都不可能是在短时期内形成的。为什么在长时期内供求失衡得不到市场机制的调整,而往往以经济从过度繁荣突然转向崩溃这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推论,在经济从繁荣跌落危机之前,必定有一种或几种力量干预市场上的需求情况,使社会上的整体供求长期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经济才会有繁荣的景象;必定有一种或几种力量在掩盖着市场上的供过于求状态,并使供过于求状态长期得不到调整,以至于严重到一旦显现出来就是经济危机。这种由外部力量干预造成的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就是供求扭曲。这种供求的扭曲直接导致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和经济危机。

    二、两种供求扭曲的模型建构与经济危机

    (一)投机型供求扭曲。投机和投资不同,投资一般要有建设和生产活动,投机则主要是贱买贵卖;投机要求在短期内获利,而投资一般获利周期较长;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而投机只能造成价格上涨。投机者通过购买(这种购买活动很多时候会通过信用关系被进一步的扩大)、囤积并转手某种产品而获利,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购买和囤积会导致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价格高涨。而投机如果成功,因在短时间内获利丰厚,通过市场示范作用会产生自我膨胀的滚雪球效应,即只要投机能够成功,必然能带动更多的投机活动。正是这种投机使市场上表面需求十分旺盛,这一方面拉动供给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又造成价格不断上涨。而价格上涨一方面会导致新一轮的投机;另一方面会使消费者形成一种恐慌心理,从而提前消费或扩大消费规模,这会进一步拉动投资和投机。投机商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涨中,获利丰厚。这种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投机的行列中,一些人甚至会赌上全部身家或借贷高利贷进行投机。这会造成市场表面上繁荣,实际消费和投资却在下降,同时借贷资金的成本不断升高。最后,随着社会上可利用资金的规模不断缩小,直至不足以支撑继续投机下去的时候,或者某种外部因素导致对未来经济形势缺乏信心的时候,投机商纷纷开始抛售,物价和资本品价格下降,市场陷入恐慌中,崩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时,消费者会压缩消费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供给过剩会全面暴露于社会面前。厂商因生产规模过大和市场萎缩而裁员,银行因资金短缺或经济形势不乐观而收缩信贷,甚至倒闭,经济危机全面爆发。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前,纽约股市极度繁荣,之后走向崩盘;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股市、房市因日元升值过度繁荣,甚至有人说卖掉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但是紧接着就是市场崩盘,经济步入衰退;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背后的经济过热和国际游资投机等等,都可以归结为上述原因。

    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投机和经济危机的关系,做过类似的描述。1843年为英国商业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对国外市场的乐观预期,使工厂主和商人大肆投机,“人们尽可能多的认股”,繁荣的市场开始使人利用和创新信用制度以进行更多的投机活动。“诱人的高额利润,使人们远远超出拥有的流动资金所许可的范围来进行过度的扩充活动……于是就产生了为换取贷款而对印度和中国实行大量委托销售制度,……结果就必然造成市场商品大量过剩和崩溃。”

    近年来,各种投机活动在我国开始盛行,如房地产市场和各类易保存的农产品,如“豆你玩”、“糖高宗”等现象,近期的中药材价格上涨等。如果不从立法和严格执法上进行严格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过度消费型供求扭曲。第二种扭曲的供求状态是由过度消费造成的,如信用卡消费、车贷、房贷,等等。过度消费是随着美国的信用卡经济的繁荣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而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开始进行全面的反省。目前,国内关于过度消费的研究非常少,而且主要是从消费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李青宜教授把过度消费分为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病态消费等,完全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过度消费进行细致  的学术性分析的还比较少。很多人都认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资和过度消费引起的,如宋鸿兵认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美国过度消费和中国生产过剩危机。但是,美国的过度消费究竟是怎样引发经济危机的,各方的笼统说法总是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笔者认为,过度消费或称之为信贷消费或透

    支型消费,实际上是以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降低为代价,以未来不确定的收入为赌注,来换取当前的消费增加,从而拉动投资、提升经济总量,形成一种脆弱的经济繁荣局面的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需要假设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假设全社会只有三个部门:消费者、生产商和银行,不考虑政府税收、商品流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二,剔除储蓄的影响,即全部货币都处于流通状态。在全社会流行信贷消费的模式里,储蓄率非常低,甚至为负数,如美国的个人储蓄率2005年为-0.4%,2006年为-1%,2007年为-1.7%;第三,假设厂商的供给能够被消费者全部消费掉,不考虑个别厂商的产品滞销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经济危机前的繁荣阶段,社会整体上看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另一方面在银行信贷消费的刺激下,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非常强烈。或者从萨伊定理的角度看,这样的假设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研究起点,(因为需求和供给相等,无论是以消费者还是以厂商为研究起点不影响结果)依据消费者的收入周期,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分为T0、T1、T2……Tn等时间段,T0为基期,在T0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为I,从银行借贷的消费资金为b,全部资金用于消费,则厂商得到I+b,厂商将I+b全部用于投资生产,则在T1期I+b重新回到消费者手中,考虑到经济增长或价值增殖问题,产出必定大于投资,即在T1期,厂商的实际产品价值为I+b+b1;而T1期回到消费者手中的I+b中,b需要偿还银行贷款,(暂时不考虑贷款利息),所以消费者的收入依然是I,但按照银行或信用卡公司规定,消费者的信用等级可以提高,信贷规模可以扩大,暂假设为b+b1,则消费者可支配的消费规模为I+b+b1,厂商的产品刚好能够全部卖掉,I+b+b1回到厂商手中,继续用以投资。如此循环下去,银行的消费信贷规模会不断扩大,在Tn期为b1+b2+……+bn;消费者的实际收入虽然没有直接的提高,始终为I(b1+b2+……+bn需要还贷),但支配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在Tn期为I+b1+b2+……+bn;厂商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在Tn期同样为I+b1+b2+……+bn。

    从上面的分析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过度消费可以带来持续的经济繁荣,但对金融系统的依赖性非常强,信贷可以支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第二,在信贷支撑经济规模扩大的过程中,消费者、厂商和银行都有受益,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厂商的规模不断扩大,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利润不断提高。尤其是如果考虑到消费信贷的利息(即使消费者不直接支付利息,银行也会通过厂商交纳的手续费而使利息转移到产品的价格中),虚拟货币所带来的银行金融风险降低、信贷规模的扩大等影响时,银行将是受益最大的一方;第三,由于经济的繁荣对金融系统的依赖性非常强,一旦由于外部其他因素的影响或金融系统本身的资金规模不足,导致金融系统收缩消费信贷的规模,尤其是在金融系统的信贷量已经非常大的情况下,则社会经济会由于消费量突然下降,而迅速进入下行通道。这时如果整个经济系统对未来的信心下降,则信贷和消费会急剧收缩,从而使整个经济陷入严重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中。

    三、结论

    总结以上的分析,投机型市场扭曲和过度消费型市场扭曲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投机型市场扭曲中,市场上多余的产品并没有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而后者相反,在提前消费理念的影响下,市场上的产品被大量消耗掉,所以也有人说,过度消费经济造成了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第二,前者是投机商主导,后者是银行、信贷公司(信用卡公司)、消费者共同主导;第三,正是前两项不同之处,导致后者比前者更加隐蔽,再加上后者能够实际地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市场的繁荣程度,相对于前者只能造成产品价格高涨和少部分投机商获益,更容易被社会接受,甚至受到欢迎。

    共同之处在于:第一,两者都是通过虚假的消费需求拉动供给,从而造成最终的供过于求。尽管在后者中产品被实际地消耗掉,但这种需求并不是真正的有购买能力的需求,而是通过借贷扩大购买能力的需求,这种需求比较脆弱,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市场需求的大幅波动;第二,两者都需要利用金融杠杆,无论是投机还是过度消费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而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银行也常常会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或金融创新,通过或明或暗的渠道,加入到利润分配中;第三,资金规模决定市场扭曲的程度和经济危机的深度,参与的资金越多,市场扭曲持续的时间越长,扭曲程度越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危害也越大。

    以上只是导致市场供求状态扭曲的两种因素的分析,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或者是这两种形态的不同组合方式和表现形式,我们不能一一分析。总之,笔者认为,经济危机是市场供求长期扭曲的结果,在这种扭曲的过程中,“看不见的手”不能有效地发挥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或者说市场机制在人的影响下,在错误的方向发挥了调节作用,使供求状态越来越偏离真实的市场情况,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着.宋韵声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甲鱼;养殖条件;市场趋势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shelled turtle animal science, reasonable technology measures, analyzes the culture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commercial value and medicinal potential.

Key words: soft shelled turtle; culture condition; market trend

中图分类号:S954.2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甲鱼又名“团鱼”、“脚鱼”、“水鱼”、“鳖”、“王八”。其特征是:形似乌龟,吻突尖长,头形似蛇,背腹无角板,而是柔软革质皮肤,背呈灰绿色,边缘有厚实的裙边。腹部乳白色,指趾间有蹼,内侧有三指,趾上有爪。甲鱼主要生活在水中,是用肺呼吸的两栖动物,喜欢生活在岸边有沙滩或山坡的水域。因此它在全国各地均有生长或养殖,成为很多人脱贫致富的一个门路。但养殖甲鱼也要“因地制宜”,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及市场前景等等。所以,本文就相关内容展开叙述,仅供参考和相互学习。

一、甲鱼养殖的气候条件:

甲鱼属于脊椎动物门、爬虫纲、龟目、蹩科、鳖属动物,它与气候的关系密切。

1、水温条件 甲鱼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生活适宜水温在17-32度,最适水温28-30度,此时吃食旺盛,生长也最快。15度以下时开始入土冬眠,呼吸微弱,不吃不动,靠体内储存的营养维持生命,因此此时体质差的甲鱼往往在冬眠时死亡。水温在32度以上时,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吃食量相应下降,生长也缓慢。

2、光照需求甲鱼喜光,常爬上地上晒太阳。甲鱼又是冬眠动物,当水温降到10度以下时便进入了冬眠期。为提高甲鱼产卵量,根据它的生长特点,可采用光照处理饲料法。并在甲鱼池的上方用荧光灯照射,使水面的亮度达到3000勒克斯以上,与夏季的长日照几乎相同。结果是:1.5kg以上的亲甲鱼,第二年的产卵期从5-10月变为整年产卵,2令以上甲鱼的产卵数比原来显著增加。

3、产卵孵化每年4-6月,水温在20度以上时,性成熟的雌雄甲鱼就开始,时间一般在下午至黎明前夕。甲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6-31度,最高温度是36度,超过36度,如37-39度时,15天左右受精卵全部死亡。孵化的天数与温度高低有关,两者的乘积为孵化积温。孵化积温一般是36000度·小时。孵化过程中温差不宜超过3度,沙的含水量最好为7%-8%。

二、甲鱼养殖的技术措施:

甲鱼生长发育离不开气候条件。同样,人工养殖的技术措施也非常重要,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

1、选址建池选光照充足、水方便(可用水泵)、比较卫生的庭院或其它场地。建池时先用碎石、水泥砂浆打底,用水泥砂浆抹面。四周用砖砌或用混凝土捣成高1米以上的竖直光滑池壁。开好排水缝。做好高出水面的食台。放置木板作晒甲鱼台兼作遮阳板。池底上水面以下稍呈坡度横穿池壁装一根金属管。池面盖膜,池做一小簿膜拱棚。

2、甲鱼苗处理池内铺适量细砂,注入加杀菌灭虫药物的水洗数次,洗至PH值降到7-7.72之间,且其它指标均适合甲鱼生存时,按每平方米8只的密度放入优质、纯正、健康甲鱼苗进池。苗入池前应用杀菌灭虫药液浸。

3、日常管理甲鱼苗保持4-6cm的浅水位养,以后随个体增大加深水位。其适宜范围随个体增大。甲鱼以28-30℃水温生长最快。水温不能在短时间内变化太快。温度过高时遮阴或拆掀簿膜,过低时加温、盖膜增温。水质在保持水温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细水长流或间歇进水,以防水体腐败变质。同时注意保持池水一定的能见度和肥度。

4、食物喂养1天喂1-2次。甲鱼食物来源广,可买配合饲料或买原料自配或捞挖拾取自然的、常见的饵料来喂,如:鱼虾、蚯蚓、畜禽内脏等。饲料放食台上喂,以防水体污染。

5、病虫防治甲鱼一般不发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平时定时向水中洒杀菌灭虫药、搞好食物卫生、食物拌喂预防药。万一发病时,对症用药,用药方法:泼洒、注射等。

6、孵化繁殖受精后的雌甲鱼将蛋产于池中干砂堆内36-48时之后,将蛋放于细砂内孵化,注意保温。当积温达到36000度足够温度时,甲鱼苗即破壳而出,繁殖便顺利完成。

三、甲鱼的价值及前景:

甲鱼营养丰富,具有鸡、鹿、牛、猪、鱼5种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之称;甲鱼还浑身是宝,医药作用大,它的头、甲、骨、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养殖前景好,市场优势明显。

1、食用价值丰富据记载:“鳖可补痨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 ,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鳖的营养价值举世公认,是水产品之珍品,高档酒宴之佳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它不但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补珍品。据分析,每百克鲜鳖肉含:水分73-83克,蛋白质15.3-17.3克,脂肪0.1-3.5克,碳水化合物1.6-1.49克,灰分0.9-1克,镁3.9毫克,钙1-107毫克,铁1.4-4.3毫克,磷0.54-430毫克,维生素A13-2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37-0.047毫克,尼克酸3.7-7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热量288-744千焦耳。鳖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5.43%,其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占32.4%,是牛肉的6.54倍,罗非鱼的2.54倍,铁等微量元素是其他食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篇3

关键词:场景 数据业务量 语音业务量 单站业务贡献量

Tracking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ase station traffic

GAO Chang Beijing Telecom planning & Designing institude Co.,Ltd,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3G and 4G network has been deployed, the depth of coverage of the network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followup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on the precision gradually improve; through the base station side tracking data for a year, based on actual data, standing i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of business contribution. As a reference for network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Key words: scene;data traffic; voice traffic ; single station business contribution;

一、 前言

过多年网络建设,目前市区和县城面覆盖基本完善,乡镇和高等级景区基本实现达到覆盖;线覆盖方面高等级线路,如高铁、机场高速已经实现连续覆盖。后续网络建设主要以市区内补充覆盖和边缘区域的扩展覆盖为重点;线覆盖以完善高等级线路覆盖,补充拓展低等级线路覆盖为主。网络建设进入进入投资精细化阶段。

随着网络的演进、网络覆盖日益完善和网络内容日益丰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对业务的使用习惯和使用欲望也发生改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兴建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密度也发生改变。以上两点共同作用造成不同场景下业务量的发展趋势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投资效益。

二、 各场景业务量存量和自然增幅

业务自然增长,即分析存量基站在一年期间业务增长幅度。

面覆盖区域:

业务量存量角度,数据业务从内至外单站业务量递减,即平均站间距越大区域单站业务存量越小。语音业务从内至外单站业务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即密集城区到一般城区业务量增加,成熟城区至郊区单站业务量递减。

业务量增长潜力角度,从内至外业务增长潜力递增,即平均站间距越大区域,单站业务量自然增幅也随之越大,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保持统一;从单站业务增量角度,语音密集城区至成熟城区增量增加,成熟城区至郊区增量减少;数据业务增量,密集城区至开发区增量增加,开发区至郊区增量减少。

线覆盖区域:

业务量存量角度,线覆盖场景语音业务量和数据业务量国道和省道业务量较高,机场高速业务量较低的原因是机场高速前一年统计时段尚未开通,其他线覆盖场景业务量差距不大。国道和省道单站业务量较高和目前该场景基站分布特点相关,选址多为行政村附近,形成主要覆盖道路并兼顾覆盖行政村的兼顾覆盖。

业务量增长潜力角度,机场高速业务增幅最大,且数据流量增幅尤为明显;铁路线路包括高铁和普铁,业务增幅均较高;高速线路基站业务增幅明显高于省道和国道。对比数据业务量和语音业务量增幅,线覆盖存在明显不平衡现象,第一类,机场高速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增长幅度相近,相对其他线覆盖场景机场高速双增长是由于用户增加引起,且机场高速用户对数据使用意愿快速提高。第二类,高铁和普铁,语音业务均增加200%左右,数据业务均增长45%左右,相对语音业务,数据业务使用意愿提高较快。第三类,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该场景下语音业务使用意愿较高,但是数据业务使用意愿提高较低。省道单站语音业务量增加,但是数据业务量降低,一方面说明省道用户的增加,另一方面说明省道用户对数据业务使用意愿的降低。

点覆盖区域:

业务量存量角度,语音和数据景区与乡镇差距不大,行政村相对业务量较低。

业务量增长潜力角度,景区业务量增幅最大,且语音和数据同时保持高速增幅,说明景区用户对于数据业务使用意愿提高较快;乡镇和行政村增幅基本相当,行政村数据业务量增幅较大。

综合业自然增幅数据,业务增长幅度较大的场景分别为机场高速、景区、高铁、普通铁路;增量较大的场景分别是景区、高铁、机场高速、乡镇和行政村。

三、面覆盖内新建站贡献增幅

将新建站及新建站周围一圈基站形成的区域作为一个业务单元,在业务单元大小不变的情况下,业务的整体提升量与前一年业务单元的业务量比作为本年度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增幅。

将分场景区域存量基站本年度相对前一年业务量的增长幅度作为本年度年该场景的自然增长幅度。

比较本年度年有新建站区域的业务增长幅度和自然情况下业务增长幅度,来判断该站对于整体业务提升的贡献率。

对本次面覆盖区域内新建的250个基站,分区域业务量增提提升幅度方面呈现由内至外即由密集市区至新兴城区和郊区增长幅度逐步增加的趋势;增加基站区域业务增幅相对于该场景业务自然增幅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增幅相反的趋荩语音由内至外逐步增加,而数据业务由内至外逐步减少。

新建基站对本业务单元的贡献算法:

新建站单对业务单元的贡献量主要说明在不分担其他基站业务量情况下,新建站对业务吸收的贡献情况。密集市区单站业务贡献量最高,开发区次之,成熟城区再次,郊区/新兴城区最低。

四、总结

本文跟踪和分析了某地市基站建设前后一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基础设施投放力度不同和用户习惯变化的双重作用,各个场景下的业务量增长幅度不同,数据业务量和语音业务量增长幅度不同。通过数据分析,在高铁和普铁,客户的数据业务使用意愿很强,而机场高速作为高等级客户集中区域,数据业务和语音均呈现高增长趋势。景区的数据业务增长非常显著,对应了客户的景区数据需求强烈。另在城区,呈现外来人口集中在郊区和开发区,或者人口外迁的特点,可作为投资方向选择参照性指标。

本文定义业务单元自然增幅和单站贡献业务量,对基站建设收进行有效定义。

对数据跟踪和分析结果可预判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性,可作为网络建设效益评级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肖云,陈森. 移动通信业务预测方法研究[J]. 无线通信,2011(2):48-52.

[2]冯毅,曹恒. 业务量预测建模与分析[J]. 邮电设计技术,2008(9): 25 - 30.

[3]庞京,王坦.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业务量预测研究[J].信息技术(2014)09: 37-42

[4] Report ITU-R M. 1768.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on of spectrum requiremen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errestrial component of ITU - 2000 and systems beyond ITU - 2000[R]. 2006.

[5],张玉艳. 基于GSM/GPRS /EDGE 网络的业务量预测方法研究[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12): 16 - 20.

篇4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增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1979-2013年的35年间,经济增长率超出10%(含10%)的年份就有16个,年均增长率达到9.8%。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进入新的下行区间,201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4%。“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区间转入中高速增长区间。与此同时,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上升,消费结构总体上趋于合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逐步向合理化转变;投资贡献率显著下降,但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质量在提高;服务贸易增长快于商品贸易并且质量上升。

2.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6125亿元,增长7.9%,高于同期GDP增速0.5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业的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工业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凸显,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逐步趋于优化。在收入与分配方面,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名义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和企业利润增速,这说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指标看,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城乡收入比为2.59,比上年同期降低0.05个百分点,比2010年底降低0.11个百分点。这说明城乡收入比正在回落,城乡差距正在逐步走向缩小。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新驱动不断增强

当前,中西部地区后劲十足,无论从工业和投资增长情况、进出口总额来看,还是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民收入情况来看,前三季度西部地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接近或快于东部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我国加快科技改革与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国家资金投入达到70.5亿元,累计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638.5亿元,实现1∶9.1的杠杆放大效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达10.9%,高于上市公司6.4%的平均增速,利润同比增长15.4%,成为股市表现最为亮丽的板块。而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截至2014年10月,企业获得授权的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888752件,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的76.1%。从总体来看,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国际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居世界第七位,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4.累积性阶段性风险开始凸显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累积性、阶段性风险开始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能过剩的风险。据统计,2014年三季度,我国产能利用率为78.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处于近4年来的较低水平。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根据审计署2013年底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债务余额10.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97%。三是房地产领域的风险。2014年1―10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68751.2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上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为49227.01亿元,同比下降8.9%,比上年同期剧增32.3%,全年增长26.3%形成明显反差。

(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1.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格局不会变

尽管2010年以来我国的增长率有所下降,未来经济增长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总体来讲,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格局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一是内需的拉动作用有所上升,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趋于协调,经济运行的内生性和稳定性得到加强。二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基调发生调整。自2013年开始,国家开始调整宏观调控方向。面对经济下滑局面,中央明确表态不会采取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政策,坚持不扩大财政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2014年宏观调控最大的亮点就是“精准的定向调控”,通过扩投资、稳外贸、定向降准、减税等举措精准调控经济薄弱环节,与此同时也兼顾调结构的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因此定向调控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和政策基调,将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通过远近结合的调控,有效防范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外部环境的影响机遇大于挑战

近几年我国开放型经济实际上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外部挑战,受欧债危机不断升级、美国经济复苏脚步迟缓、新兴经济体受到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起伏、世界贸易形势不振等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缓慢。与此相对比,未来几年,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望趋于稳定,发达经济体经济有望进一步好转,世界经济整体将处于平稳之中,国际市场需求将出现回升态势。世界银行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在2015年回升至3.8%。尽管国际经济环境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总体外部发展趋势是有利于我们的。

3.重点领域改革将激发内生增长动力

随着中央改革决策的确立,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心。经济的增长动力将通过多领域的制度建设加以激发:一是推进土地及户籍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将为扩大内需提供基础;二是推进行政及财税改革,通过简政放权、调整各级财政关系、结构性减税等,将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民营银行,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平台;四是中央正在推进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经济路(带)的建设,这些国家战略必将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动力。

4.民生经济将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十闭幕会见记者时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着重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福利水平,提高其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意味着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竭动力。

篇5

关键词:场景;视点;需求获取;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1)09-39-02

0 引言

需求获取,属于软件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包括需求来源和获取需求的技术。需求获取是软件设计的第一阶段,其本质涉及软件设计人员如何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者与领域用户之间的知识差异使得需求的获取变得困难。一方面,软件开发者由于不了解应用领域,只能被动地等待领域用户提供信息,并且难免对领域用户的描述产生错误的理解,因而得出不适当的需求模型,导致软件开发半途而废;另一方面,领域用户通常不知道如何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去描述他们的需求,而且,他们一开始常对自己的需求仅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如果没有任何提示和引导,不可能给出正确而且完整的需求描述。针对需求获取较为困难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主流的需求采集方法及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然后介绍一种将场景与视点相结合的需求获取方法。

1 常见的需求获取方法简介及研究现状

需求获取是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观察以及业务进行分析,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把握用户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现有需求获取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由分析员引导用户表达需求。根据引导的角度和方式等不同,可以分为面向目标、基于场景、面向视点和基于知识等几种不同的方法。

1.1面向目标的方法

面向目标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系统目标进行分解从而挖掘需求的方法。面向目标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从总目标入手,然后对目标进行逐层分解,直至分解到最细粒度的目标,以目标数的方式来表达需求体系。

面向目标的需求获取方法关键在于目标的分解和精化,其结果通常是一个目标分析树。目标是指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对现有或未来系统的意图作总体陛的陈述。目标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战略性的、较为粗糙的高层目标和技术性的、较为精细的低层目标。高层目标需要分解、精化为低层目标,从而实现需求的逐步精化,并通过需求对高层目标的可追溯性建立起软件需求与业务目标的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形式化的、用AND-OR结构图表现的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图(树),以及一个关于目标与子目标链接类型的多视图。

1.2基于场景的方法

基于场景的需求获取方法,又称情景实例的分析方法,是基于对应用环境的某―特定情景的描述来阐述用户的需求。

基于场景的方法关键在于场景的抽取和描述,从而形成需求模型。场景是现实世界的实例,它可能用自然语言、图表或者其他媒介来表示。对于描述最终用户和系统之间某个交互类型有关的交互会话,场景是最终用户用来模拟实际交互的一种情景实例。从现实的实例出发,归结到形式化的表示,面向场景的方法最终将形成模型等需求模型。

a 面向视点的方法

面向视点的方法从涉众的角度出发做需求的获取,需求分析员从一组涉众获取各局部需求并将其进行整合。

从视点出发进行需求挖掘,关键在于视点的标注和从视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挖掘需求。视点是来源于特殊角度的系统需求信息的封装。系统的最终用户、管理者、组织内工作受到系统简介影响的其他人和购买系统的客户,都是系统需求的潜在来源,他们对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和提供服务的方式都有自己的视点。视点可能包含着一组需求,也包含视点视角的定义,需求源以及抽取需求的理由。

b 基于知识的方法

基于知识的需求获取方法试图利用历史项目中积累的经验或领域分析的结果,来帮助人们理解业务和获取需求。到目前为止,面向知识的方法仍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典型的基于知识的方法包括:

(1)基于类比推理的领域模型重用;

(2)KAOS方法中的元模型驱动的需求获取;

(3)基于本体的需求自动获取方法。

基于知识的方法有助于通过历史经验数据对涉众进行启发,并通过各种基于知识的机制对这种启发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

例如文献以企业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场景的协同式需求获取方法;文献则提出支持MDA的交互式需求获取方法及辅助工具,便于需求采集。本文则将主流需求获取方法中的场景法与视点法结合起来,用于较复杂信息系统中的需求获取。

2 场景与视点结合的需求获取方法介绍

如前所述,需求分析方法是指组织并指导需求阶段获取与分析需求过程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规范,这是软件开发者长年失败和成功经验的理论性总结,从软件重用的思路来说,需求分析方法总结与重用的价值远比某些程序组件重用的价值高。因此,在开发软件系统之前,根据软件应用领域与目标系统的特点,有针对l生地选择需求分析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放之四海皆可用的需求方法,现在开发复杂信息系统在需求阶段常出现的问题是:在没有分析本领域软件应用与开发特点、没有深入方法细节讨论就照搬现有的需求方法,导致在需求阶段常常出现获取方法不确定、描述方法不稳定、得到的需求规格说明质量不高等问题;也有很多软件开发组织在长期项目开发实践中,意识到需求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进行总结、抽象和提高,导致以往出现的问题反复重现。结合已有的需求采集方法,我们使用了基于场景和视点相结合的需求采集方法。即在描述场景时,将牵涉到的对象分门别类描述,从中抽象出不同的视点。具体的操作方式为:

(1)根据系统功能划分与使用对象抽象出具体的使用场景;

(2)使用规范的自然语言描述每个场景;

(3)将自然语言描述的场景转换为二维表格的方式描述;

(4)从二维表格中提取出不同对象的视点。

按照以上方法对需求进行采集时,能够将复杂的信息系统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获取和描述需求;以场景为描述业务流程的基本单位,相关用户更容易理解和配合需求分析人员刻画业务流程;通过将视点固定,并以获取活动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最后可以以带泳道的流程描述,内容表达清晰。而且,这种过程是迭代的和可进化的,符合复杂的信息系统需求阶段的特点,克服了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由于功能细分所分割出的功能模块会因人而异的缺点,也能够充分调动相关用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最终应用系统的正确性。

3 实验及分析

下面以书店业务系统中的需求为例加以说明本文中需求获取方法的有效性。根据本文方法的步骤,描述如下:

a 选取权限设计场景;

b 使用规范的自然语言描述该场景(部分)。

在获取不同部门角色的权限时,我们可以将书店系统中的部分权限操作信息提取出来:

(1)业务部门可以录入征订书目单、客户报订单,并可以查询库存表单;

(2)业务部门可以导入客户报订单;

供货商能够对付退单进行付退处理。

c 将自然语言描述的该场景转换为二维表格的方式描述,如表l所示。

d 从表1中提取出不同对象的视点。显然,表1中的每一列均为一类主体,每一行为一类操作对象,m行n列交叉处的值(假设为k)则表明第n类对象可以按照k方式操作m类对象,或者说对于第m类对象,第n类对象具有k操作权限。我们可以从表1中得到每个部门的操作权限及操作对象。

根据以上的方法,可以以较低的代价获取到书店业务系统中的准确需求,并以泳道图方式描述,易于与用户交互,从而为软件的设计阶段提供支持。

篇6

【关键词】西部经济 新常态 发展趋势 挑战 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变革了西部地区经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其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综合经济实力飞跃性提高,一改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局面,如今我们经济步入经济新常态,国内外因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深水期,面对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已经取得巨大突破的西部地区要立足实际,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考量,跟随时代趋势,在经济新常态下再创辉煌,取得跨越性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西部经济发展趋势

(1)西部大开放居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战略之首。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央对西部开发进行了重新界定,确定了西部开发在优化空间经济格局战略中的首要地位,指出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促进西部地区繁荣稳定发展,使西部地区人民幸福,这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关系到我国改革的成败,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常态下,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其内在的需求,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一些市场准则、运行规律日趋复杂,很多时候原有的政策措施、调控方式已经无法适用用当前经济形势,必须因时而变,采取新办法促进经济发展,过去我们认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观点在当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不适用,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要协调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市场价值规律为主导,推动西部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西部经济发展机遇

(1)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即将来临,国际环境发生重大的改变,国际产业分工以及贸易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产业转移和升级进一步加快。同时,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环境问题的日益显著,各国都进行了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发达国家加强了科技投入,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在众多领域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展方式的突破。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各个地区通过产业升级转移取得优势,这些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西部地区可以趁此机会承接相关产业,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2)扩大内需的需求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潜力。针对国内外新形势,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现当今,全球经济呈现多元化趋势,经济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放缓,各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情况不容乐观,出口将不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扩大内需的战略地位慢慢凸显,如何利用“内需”这架马车去拉动经济发展,将是我国的一个重点话题,这对于西部地区也是一种巨大的机遇,西部地区应该顺势而上,助推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

(3)“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的一个重大举措,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加深,区域集团化以及各国合作的加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会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西部各国地区都加强了合作,积极参加沿线建设,建设国际港务区以及相关的保税区,切实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比如陕西省正在积极构建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努力创建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合作。

三、经济新常态下西部经济面临的挑战

(1)西部经济水平比较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西部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水平相较中东部地区比较低,贫困地区面积广大,平困地区人口比较庞大,贫困程度比较大,据2010的资料显示,西部地区只有71.4%的地区实现了全面小康,比东部地区落后7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1.8倍数,西部地区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占东部地区的71%,农村地区人民的收入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6%,要实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西部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依然任重道远,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受重视,社会保障体系也日趋完善,为西部地区全面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契机。

(2)发展方式落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比较粗放,能耗高,污染高以及效率低,其综合利用效率过低,三废排放量太大,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根据2014统计数据现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后十名均来自于西部不发达地区,西部地区每亿元工业值排放值为41.93吨,远远高于中东部地区,现当今,西部地区的产业构成依然是以煤、电以及化工等能源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对发展方式的革新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阶段,西部地区无可置疑地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西部地区要立足于自身实际,跟紧时代的步伐,在经济新常态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下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促成西部经济的跨越性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切实提高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为西部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段小梅,黄志亮.新常态下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挑战及趋势[J].西部论坛,2015.

[2]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2015.

篇7

[关键词] 供应链 价值链 订单生产 库存管理 成本控制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供应链的时间长度和空间的广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企业既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有争取更大利润空间的前景。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判断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不仅要有定性分析,更要有定量分析,为此应将供应链和价值链结合起来分析,来判断供应链绩效大小。

二、供应链及价值链管理的涵义

1.供应链

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把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等部分连接起来的系统。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集成从最终用户到最初供应商的商业流程,以向客户以及其他相关者提品、服务、信息,达到增值的目的。

3.整合供应链

在供应链中的每个企业都有充分的最终需求信息。

4.价值链

价值链:价值链就是从原材料加工到产品成品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过程中,“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所组成的全部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5.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是创造一个价值链战略,这个战略是为了达成链中成员的充分的无缝整合,为了满足和超越客户的需要和欲望,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6.企业竞争优势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或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则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价值链或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对供应链进行重组,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供应链中不增值或增值不大的环节或者将起转嫁给其他人,同时尽量增加供应链中增值环节和增值部分,并将其掌控在自己手里,使整个供应链能为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

三、整合供应链管理对生产型企业的重要作用

1.信息整合

需求的信息,供应的信息,产品的信息,设计的信息,计划的信息,库存的信息及生产成本信息等,供应链中的企业彼此越充分了解其它相关企业上述信息,供应链中的企业就越可能以最低的成本,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企业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增值的环节和时间,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最大的增值,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管理整合

供应链中的企业彼此越充分了解其它相关企业管理风格及信息,在管理模式上相互协调一致,就越能使本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计划确定化,从而降低企业管理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及成本,使自己产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最终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3.库存整合

在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产品库存恰恰可能是下游企业的原料库存。一个企业越了解所有下游企业的原料库存及所有上游企业产品库存,就越能够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也就越能够确定自己的原料及产品库存水平,从而为降低库存水平和保持客户服务水平之间达至最佳平衡。

4.成本整合

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加上其它生产经营成本加上利润即为下游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以此类推,成本一直累加,形成供应链末端生产企业的(常常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产品销售价格卖给最终消费者。因此供应链同时也是价值链,企业为了生存,不断购买其它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同时对其加工,使其增值。在供应链中,往往是核心企业增值的潜力和空间最大,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增值能力往往决定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供应链中的其它所有上游企业都应将他们的产品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尽量降低上游企业产品成本占下游企业产品成本的比重,并分析它们在最终产品成本结构组成,为最终消费产品的价格优势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5.利益整合

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上游企业要为最终产品的高质量和低成本作出自己贡献。另一方面,供应链的末端生产企业往往也是核心企业,要考虑到供应链上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各个方面为上游企业提供协助和有关信息。同时在对整个供应链及价值链最大限度的增值基础上形成利益分享机制。

四、如何实行供应链整合以及价值链增值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戴尔案例

1.戴尔某型号个人电脑生产销售供应链和价值链图

Supply chain: Suppliers RM assemble to order

Value chain :USD300+USD200 +

direct sales profit customers

USD200 + USD300= USD1,000

2.康柏克同等性能个人电脑生产销售供应链和价值链图

Supply chain: Suppliers RM make to stock

Value chain: USD400 +USD200+

Distribution retailers profit customers

USD100 +USD200 +USD100=USD1,000

3.戴尔打败康柏克的途径

途径之一:戴尔直接降价

价格战是企业竞争的最直接和最强有力武器。当戴尔将个人电脑降到800美元时,如果康柏克为为了和戴尔争夺市场份额,也采取同样降价手段,则结果是戴尔每生产一台电脑还能盈利100美元,而康柏克每生产一台电脑却要亏损100美元。

途径之二:戴尔采用高性价比方法击败康柏克

个人电脑价格不变,但电脑的性能提升,诸如运算速度,储存容量升级,同样可以打败康柏克。

4.康柏克被戴尔击败的原因

(1)康柏克是采用make to stock来生产,是根据销售预测来生产,难免产生库存过多或缺货。而且由于电脑行业的特殊性,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更易产生大量积压库存,由此造成大量亏损。

(2)康柏克采用分销模式来销售,只有生产利润,货款回收慢。

(3)戴尔是根据assemble to order来生产,中国戴尔公司的供应商在戴尔公司的第三方物流商伯灵顿公司组织下,在戴尔公司所在地旁边建设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对戴尔产品的原材料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实行即时配送。由此戴尔将原料库存降到最低点,从接到客户订单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里需要7天~10天时间。而戴尔即时将原材料需求信息通过专用网络传送给原材料供应商,以便供应商及时组织自己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配送。

(4)戴尔是采用直销模式来销售,因此戴尔不仅有生产利润,也有销售利润,而且戴尔控制着销售渠道,现金流充足。由此戴尔将在个人电脑生产销售的供应链中大部分增值份额囊括其中,并且将生产信息管理和销售信息管理整合在一起,以销定产,以销定购,将产品送货的时间推迟到接到订单后的7天~10天。以便戴尔能够在这段时间比较顺利地组织生产。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为大幅度降低销售价格奠定了基础。

总之,戴尔通过订单生产、直销模式和供应链整合,降低库存以控制成本,将整个供应链及价值链最具增值的部分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同时将整个供应链的非增值环节和部分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转嫁给其他人,由此戴尔的供应链的绩效远胜于康柏克的供应链,以此击败了原来的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老大康柏克,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新老大。

参考文献:

[1]周德科:物流案例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The Institute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库存管理[M]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2002

篇8

长江流域上游区域内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成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区内每年发生重大灾害数十次,造成数百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频繁的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体系研究提供相关基础。

【关键词】长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

一、滑坡泥石流灾害现状

长江流域上游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类齐全,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地貌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时空分布差异大,雨量丰沛,分布多个暴雨中心,导致区域内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成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2004年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202个县级行政区第二次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统计,体积在1万m3以上,危及1户居民以上的滑坡(包括危岩等)13000多处,滑坡体总方量近167亿m3;流域面积在1km2以上,危及1户以上的泥石流沟3000多条,流域面积约5万多km2。

滑坡、泥石流是发生在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内最严重的侵蚀过程,长江上游的东部、横断山区、云南西部及东北部、四川西部、陇南及陕南以及长江三峡库区等,共有大小滑坡15万处,泥石流沟道1万多条,分布面积占10万km2,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范围涉及金沙江下游的云南省昭通市的昭阳区、彝良县等;贵州省毕节地区的毕节市、大方县等;四川省宜宾市的宜宾县等,雅安市的雨城区、凉山州的雷波县等;嘉陵江上游支流的白龙江(含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的甘肃省陇南市的文县等;长江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开县等;湖北省宜昌市的秭归县、等6省1市12市(州、区)共38个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0′~110°01′,北纬26°30′~34°32′。土地总面积46.03万km2。

项目区区域空间跨度大,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类多样,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地貌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时空分异明显,项目区内分布有多个暴雨中心。这些均构成了滑坡、泥石流发育的有利因素。同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诱发滑坡、泥石流也愈演愈烈。

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1、直接危害城镇及村庄

项目区地势高亢,河流深切,山高坡陡,不少地区城镇村庄就直接位于滑坡体上或外形较平缓的泥石流堆积扇上,这些区域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其上的城镇、村庄将遭受直接危害。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设立的56个预警点分析研究显示,对县城能造成直接危害的就有会理县的清水沟、大方县县城等9处滑坡、泥石流。这类危害一般后果极为严重,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1991年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发生2000万m3大型滑坡,造成2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1982年8月6日,甘肃省文县县城在40分钟内降雨35.1mm,关家沟发生粘性泥石流,造成22人死亡,19人受伤,冲毁房屋672间,直接经济损失260万元。1981年4月9日,甘肃省舟曲县泄流坡发生滑坡,体积近5000万m3,堵断了白龙江:提高水位22m,蓄水2100万m3,回水7km,淹没了舟曲部分县城,损失超过1000万元。

2、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3年8月25日,四川省雅安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到228.1mm,此次强降雨天气诱发两处山体滑坡和洪涝、泥石流灾害,并造成雅安城区发生严重内涝。此次灾害造成6人死亡、13人被泥石流掩埋、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2004年8月23日晚至24日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暴发严重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灾害,共导致德昌县8个乡镇受灾,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茨达乡、宽裕乡和王所乡,受灾户达到1350余户、人口达4960人、无家可归人数达1416人,房屋倒塌666间、危房1458间。

3、直接影响长江干支流河道

1983年7月,云南省巧家县东坪老街的50万m3泥石流物质冲进金沙江河道,金沙江断流20分钟。1985年6月12日,湖北秭归县新滩3000万m3滑坡失稳,260万m3滑体坠入长江,产生涌浪高达54m,爬高96m,造成干流断航一周,10人死亡,毁房1569间,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1994年4月30日,重庆市武隆县兴顺乡鸡冠岭岩崩,530万m3岩体快速滑动,其中30万m3岩体坠入乌江,形成长110m、宽100m、高100m的碎石坝,阻碍乌江航运达数月之久,造成4人死亡,12人失踪,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4、影响水利水电及防洪工程效益的发挥

项目区不少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受到滑坡、泥石流的直接或间接危害。如四川省屏山县欧家村电站,装机1.89万kw,投资5000万元,该水电站兴建在一个古滑坡体上,滑坡体总方量372万m3,目前治理滑坡已耗资130余万元。又如云南省彝良县奎香白杨水库,入库泥石流固体物达20万m3,水库已成沙库。著名的小江河床,在13年内由泥石流冲入物淤积而抬高3.5m,防洪形势日趋严峻。

5、影响交通运输

2003年7月12日凌晨发生的湖北省秭归县千将坪特大滑坡,不仅造成5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和24人失踪或死亡,而且还阻断了青干河的水路交通和省道路线。

6、对农田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或淤埋耕地,毁坏水渠、塘坝等,并且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988年四川省屏山县大乘乡全和村暴雨滑坡,使19hm2良田丧失利用价值,引水渠被破坏,4500余人闹水荒,影响灌溉面积10hm2。2004年9月21日,四川省巴中市大部分地方遭受大到暴雨袭击,降雨诱发多处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倒塌1274间,损坏31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43.94 hm2。

三、长江流域上游区域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警系统现状

1990年,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十年国际防灾减灾计划”的重要举措,经水利部提议,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研究决定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组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并将其纳入“长治”工程防治体系,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工作由此展开。预警系统范围涉及金沙江下游的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宜宾市、凉山州、雅安市;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含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的甘肃省陇南市、甘南州、天水市,陕西省汉中市、宝鸡市;长江三峡库区的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重庆市等6省1市12市(州、区)38个县(市、区)。截止2005年底,预警系统已建有1个中心站,3个一级站,8个二级站,56个监测预警点和18个群测群防试点县(见表1.1),拥有300多名专业监测预警人员,监控面积达11.3万km2,保护着30万人生命安全和数十亿元固定资产安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警系统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探索、试点和局部开展阶段,还不能适应全面、有效防灾减灾的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预警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预警系统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1)监测手段科技含量不高,技术落后,难以准确科学的监测预警。目前的监测预警站点普遍采用简易的监测方法,即主要靠人工监测,监测方法单一,遇到雷雨天气,通讯难以畅通,而到夜间,监测预警工作又很难实施,严重制约了防灾方案的实施。

(2)设备老化。预警系统经过十几年的运行,大部分预警设备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监测仪器和设备破损、老化严重,影响监测精度,己不能满足预警工作的需要。

篇9

[关键词]环境保护;京津冀;长三角地区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证监会和环保部污染治理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加大上市公司环境的披露力度,完善大规模产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报告体系。

一、文献综述

唐国平认为企业环保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它追求的是内含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而且这种投资行为的结果往往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环保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保投资是以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恢复、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环保科技研发创新为投资项目,直接或间接投入资金。本文认为从宏观层面看环保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一)股权结构特征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公司组织结构。一般来讲,股权结构含义是指股权集中或分散程度。因为现代公司一般会有委托关系,影响到公司的治理效率与行为,能够在公司企业治理中发挥多少作用。因此,股权Y构特点是影响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偿债能力

公司偿债能力对其环保投资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环保投资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如果在约定时间内不能收回资金,会对公司的资金链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增加公司当期的成本费用。作为公司债务情况的重要衡量指标,更有利于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综合来看,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越高。

(三)发展能力

公司发展能力是对公司成长性的概括,发展能力体现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水平上,很多发展能力较强的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这些公司进入环保投资领域的内在动因,希望能够通过环保投资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从而在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公司形象,是对其发展能力的内化指标。

(四)公司规模

不同规模公司承担相同的环保治理投资规模,对公司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环保投资所需资金量较大,对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环保投资支出所占份额较少,所要面临的资金压力也较小,因而从目前来看很多环保投资公司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同时,这部分公司也希望能够通过环保投资来履行社会责任。

(五)政府

企业虽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他们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政府干预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给企业施加了很大压力,然而如今已经逐渐转化为直接管控与间接管控互相融合,鼓励企业提升环保投资水平。如果上市企业能够做到节能减排,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税收方面,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这一系列措施都能够鼓励上市企业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处理好各种污染源。

二、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对比

(一)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现状

对我国A股有674家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较上年同期增长5.2%,通过年度财政报表形式拟定的报告有68个。本文选取其中京津冀地区选取中钢国际、八一钢铁、三钢闽光、西宁特钢、河北钢铁、首钢股份、凌钢股份等35家上市公司,长三角地区选择武钢股份、华菱钢铁、方大特钢、新兴铸管、华菱钢铁、四方达、大冶特钢等35家上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上市公司近三年环保投资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分析比较表的各项数据可看出京津冀与长三角的投资规模,环境保护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环保投资=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钢铁类上市公司环保投资之和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环保投资/当地GDP总量×100%

环保投资占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环保投资/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00%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环保投资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生产为主,而环保事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环境污染问题欠账较多,环保投资总额不能有效缓解当地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保污染压力。而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数据显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环保投资比重较为稳定,不同之处在于京津冀环保投资稳中有升,长三角环保投资在稳定中略有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京津冀政府和企业对环保投资的认识不断提升,更注重绿色经济发展。

对中钢国际、八一钢铁、三钢闽光、西宁特钢、河北钢铁、首钢股份、凌钢股份等七家京津冀上市公司,武钢股份、华菱钢铁、方大特钢、新兴铸管、华菱钢铁、四方达、大冶特钢等七家长三角地区上司公司污染物排放总和和污染治理投资对比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环保投资规模呈现上升趋势,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大幅下降。

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上市公司都强化治理污染方面的投资不仅是因为政府强化了对环保工作的关注程度,成为区域环保投资的主体,并且政府强化了对治理污染工作的监管,也是因为企业也提升了环保意识,将原来被动性的治理工作化为了主动。

(二)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统计分析

本文根据以上环保投资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影响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选取的主要变量如表4所示。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促进我国环保治理工作的发展,政府近些年一直在不断修正环保法律,促进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为了考察环保政策对上市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本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环保投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但整体上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结合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政府环保政策特点,长三角政府环境管制的高压态势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效益上的提升,并促进上市公司生产的活力。

(四)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环保投资

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的EPI均值为0.0091,而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的EPI均值要显著高于京津冀,为0.2471。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占据显著的优势,说明在长三角地区上司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较高,而京津冀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低于总样本的平均值,这说明在京津冀地区普遍存在对环保投资重视度不高的问题。从股权结构来看,京津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量FIR的均值为0.4723.

长三角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量FIR的均值0.4953,二者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在两个样本中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股权集中现象。从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来看,京津冀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统计结果为0.7321,长三角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统计结果为0.1383,京津冀地区显著高于长三角地区,说明京津冀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属于国有企业,而长三角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属于非国有企业。从独立董事比例来看,京津冀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Ⅲ统计结果为0.3842,长三角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ID统计结果为1.5342,二者具有显著的差异。

(五)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与上市公司环保投资

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司公司的环保投资策略,区域经济差异引发政府财政支出差异,进而导致区域环保投资不均等问题。财政支出不均等程度越大,环保投资不均等问题越严重,财政支出不均等是导致环保投资不均等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彻底解决环保投资不足问题,不仅要从总量上增加各地区的环保投资额,还要从区域层面合理配置环保投资,消除环保投资的区域不均等化。为了考察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对上市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本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环保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关联紧密。京津冀、长三角上市公司虽然都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然而京津冀作为我国北方重工业核心区域,长久以来处于经济粗方式增长,过于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地区大型建设,钢铁行业发展迅猛,这也导致区域形成了以重生产规模,轻环境保护意识的问题。长期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并不能随着区域环保政策的调整而立即改善,企业转型面临的阻碍更大,这一问题使得京津冀上市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压力更大:而长三角企业在更倾向于进行环保投资。

(三)公司效益状况和上市公司环保投Y关系

根据2013-2015年京津冀和长三角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建立以下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上市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盈利能力与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利润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保障。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重视环保投资,积极进行环保投资可向市场传达其重视环境保护,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信号,表明企业持续经营环境风险小。由表9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公司为提高环境保护投资需要对环境治理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公司当期的成本或费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水平。所以,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环境保护投资。上市公司规模与其环境保护投资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

篇10

关键词:区域经济;物流园区;建设经营;策略分析;连云港市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001-02

专家认为21世纪是物流的世纪,能在世纪之初占据物流发展的先机,就能在新的世纪中取得长远的进步。有鉴于此,几乎每个城市都在规划着自己的物流发展蓝图,制定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本文将以江苏连云港市的物流为切入点,通过物流园区这个平台,达到优化连云港市物流发展的目的,从而为连云港物流的有序发展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中国地域广阔,纵观中国经济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全国整体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区域特色与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加速,制约各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逐步确立,重点地区和地带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以区域合作与联动为基础的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可以预见,随着区域政策的逐步细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经营物流园区。

1 各类物流园区的建立经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1 物流园区

所谓物流园区,是指各种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物流园区集市场信息、现代仓储、专业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于一体,面对的客户更广泛、服务辐射半径更大,配套服务的综合性更强。同时,将众多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实行专业化分工,既避免重复投资,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物流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实现产业运作的配套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功能的集约化。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各部门、产业、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互相依赖关系错综复杂,物流产业就是维系这个关系的纽带,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同时,从生产过程来说,物流被称为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二利润源”。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工业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约为40%。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20%,美国还不足10%。我国如果能将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5%,每年将为全社会直接节约物流成本2400亿元。因此,有人把现代物流看作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动脉系统,甚至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现代物流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第三产业的现代物流园区,可以带动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物流园区是一种“推进型产业”。

1.2 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

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物流园区在整体经济中的关联效应十分明显,物流水平的提升直接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从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来看,物流水平与吸引外资的能力紧密相关,物流园区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资本增值的预期,同时也塑造了区域的品牌与形象。应该讲,物流市场作为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区域一体化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京津冀区域合作在交通运输领域进展较快,已经超越了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发挥出先导作用。而国内目前经济增长较快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物流园区在全国所占比重已经接近50%。目前看,物流园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一环,物流体系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区域其他各类体系间的协调运作。随着政府、企业的合作意识增强,热闹非凡的物流园区建设“潮”是中国的一项新生事物,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2 物流园区建设经营策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例分析――以连云港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经营策略为例进行研究

2.1 连云港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可行性分析

2.1.1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

连云港市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江苏省东北部,是中国沿海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连云港港是陇海兰新铁路干线的东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其经济腹地横贯我国十一个省(自治区),呈带状分布于陇海、兰新铁路沿线,是我国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现代物流产业在连云港的重要性,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振兴苏北经济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连云港经济跨越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现代物流市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创造服务贸易业的新优势,为工商企业大发展创造良好的配套环境,以港口建设为重点,构筑全市现代物流体系,使物流业成为连云港经济的主导产业,建成东部重要现代物流中心。这一系列政府规划和政策支持为连云港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1.2 连云港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较快,商品率较高

连云港本地农业产品资源丰富,东海的大米和水果、赣榆的花生、灌云的豆类、灌南的浅水藕等等除少部分用于自给,其余都将进入流通领域,除此之外,连云港连接着农产品产量较高的山东和农产品需求较大的苏南及上海等市,农产品的商品率较高。大量的农产品为物流发展提供了需求,也为农产品物流园区的集约效用提供了可能。

2.2 连云港建设经营农产品物流园区中面临的问题

2.2.1 园区概念和功能需进一步明晰

连云港农产品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对物流园区的概念和功能还不是很明确,表现为将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等节点混为一谈。物流园区是通过对物流中心进行资源、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集成,是高于物流中心的集成化、综合化的节点。功能不明晰将会导致园区在规划建设中出现布局不合理、运作不规范、服务不全面的现象。

2.2.2 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是造成物流园区和企业服务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目前,连云港的物流人才非常少,在全市范围内只有淮海工学院、连云港职业大学、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几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开设时间都在2006年之后,且主要是针对港口物流,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既掌握农产品物流运作流程又懂得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电子商务及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 连云港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经营对策

3.1 物流园区建设经营之前所考虑的战略因素

根据连云港当地情况,连云港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规划借鉴了日本和德国的相关经验。借鉴了作为世界一流的物流咨询和研究机构德国物流研究院在众多的国际性物流园区规划项目实践中总结出了基于需求驱动、竞争驱动和最佳实践驱动的MSFLB物流园区规划方法论。

如图1、图2。

图1 MSFLB

图2 SCP模型

市场分析、战略定位、功能设计、布局设计、商业计划这五个方面都是进行物流园区规划时应该从战略角度加以考虑的。尤其是市场分析和战略定位这两个方面比较正确的市场分析和战略定位可以从战略上保证物流园区规划的合理性。即使后面的功能设计、布局设计和商业计划出些问题,调整起来也比较容易。也不会导致该物流园区完全的较长时间的陷于空置的窘境。当然,如果上述五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的话。那就是成功的物流园区规划了。

3.2 坚持科学选址的原则,合理布局

物流园区根据其在城市物流产业发展及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可分为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园区。前者以现代化、多功能、社会化、大规模为主要特征,后者则以专业化、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综合物流园区的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的边缘地区,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

(2)位于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有利于多式联运的开展,特别是铁路和公路;

(3)位于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

(4)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现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一般有较大物流量产生,如工业园区,大型卖场等,有可利用和整合的物流资源;

(5)有利于整个地区物流网络的优化和信息资源利用。

3.3 明确战略规划

连云港选择在连云港新浦区边缘地带设立农产品物流园区,它连接着农产品资源最丰富的东海、赣榆两县,且是山东省与江苏、河南等省的交通枢纽。从时间上看,1―5年内,拟规划建设1―2个农产品物流园区。引入一定量的物流企业、农业加工企业和商贸集团,主要功能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逐步形成县域物流规模:5-1O年内,拟规划建设3―4个大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农产品物流园区,逐步引入多种类型企业和服务机构,加强与金融、交通、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紧密合,发展成集包装、流通加工、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

3.4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物流人才是园区建设和规划的重要支撑,因此,连云港应加强物流战略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物流园区规划人员的能力,壮大物流人才队伍。可通过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实现,培养掌握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电子商务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的人才,同时,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园区规划教育和培训,建立一系列引进优秀人才的制度,以满足连云港经济发展近期和远期对人才的需求。

4 结束语

通过连云港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经营策略,结合连云港已建成的农产品物流园区一期工程的运转情况分析,建设经营策略合理的物流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之一。物流园区的建设经营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一个热点,作为政府和企业,在园区的规划建设经营过程中,都应该积极发挥积极的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昱博,魏方.物流园区科学规划建设思路探讨[J].商业经济,2008,(10):16-17.

[2]牛慧恩,陈景.国外物流中心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J].城市规划汇刊,2000,(2):74-77.

[3]周正柱,邵兴东.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启示[J].物流技术,2005,(2):98-100.

[4]邬文兵,龙炜.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定位研究[J].物流技术,2006,(5):3-5,

篇11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研究

中图分类号: F712 文献标识码: A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此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飞跃和发展,而这些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际贸易的投入、进步与成功。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国际对外贸易情况极大地推动了该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立足于全球化得经济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也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随着经济结构来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基于现在已经形成的发展模式来做出相应的更好的调整,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由经验得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国际贸易都是以小范围或者大范围的地区对外经济贸易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在技术、资源、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增加其区域竞争力。伴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状况也愈见攀升,通过对外贸易的作用机制,更快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当下新的经济市场下,国际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也有了新的相互关系。

首先,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某个地区的自身发展情况特别是经济情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极大地依赖于这个地区的对外国际贸易状况的,国际贸易能够改变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用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例如,资源配置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的丰富、高科技的投放等。使那个地区在降低各方面生产成本时,还可以兼顾同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都是通过对外国际贸易的经济规模的广泛扩大。另外,若能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立新型的开放企业管理制度,最优化产业结构,兼顾国际贸易,就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更快地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其次,区域经济也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反作用于国际对外贸易。区域同大体的国家一样,其对外国际贸易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政策的有力制约,好比如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有着更为开放的国家地区经济政策,外贸政策及其他原因,很大程度上促进及保持着这些地区经济的较快发展,也更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对外贸易更为发达。由此可以说,国际贸易推动了东部沿海的人均收入和地区总收入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很大地初级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区经济得以保持较快较高的增长速度。

二、 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面性的。

一方面,国际贸易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后至今,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发展较快,直至目前已经跃居与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行列,在发展对外国际贸易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国际贸易促进了我国各个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优化的技术和设备,甚至是人才,同时带动相关企业管理技能及体制的创新发展,我国拥有着广袤的国际市场以及本土市场,对外贸易较大地促进了我国产品的结构优化,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另外,都知道国际对外贸易分为两个大的层面: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从出口贸易方面来说,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即可以引进其他国家的优良技术和设备,并对它们进行改进,利于促进产业技术的进步,也可以刺激地区的产业投资投放,增加资本的积累,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得以获取更大地经济利益,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由此保持该地区经济更快更稳的发展。同样地,进口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进口贸易加速了低效率企业更快地没出市场,体现和实现竞争的超越特性,从进口通道引进了国外先进科学技术、资金、人才及设备设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能够节约我国部分科学及市场研发的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进口贸易刺激了市场新的需求,促进了国内自身新产品的投入及研发,开拓了更为广袤的市场。

还是拿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吧,该地区对于国际贸易的依存度较高,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外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鞭策作用。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国际贸易也不断扩大其规模,使得其区域经济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带动其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优化,大大提高人均劳动收入水平。其次,从产业主体结构及国际对外贸易方式上看,该地区中小企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它们都是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为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培养了优秀的技术工人及人才,输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机制,大大推动区域产业调整,扩大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外及国内的市场份额,加大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更好更快地发展区域经济。

由此可以看到,合理的贸易发展战略措施及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得以带动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国际贸易使得推动区域发展的经济要素变成现实地生产力,提高了要素配置的效率,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国际贸易促进着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积累,提高了发展效率,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也能够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国际贸易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势必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产生消极的影响。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其在世界经济市场上的地位悬殊。我国在区域经济对外贸易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部分发达国家工业技术为主的出口贸易造成发展中国家地区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枯竭,最终影响地区发展。目前看来,消极影响还未引起很大程度上的重视,但也应该有所警觉了。

总的来说,现在国际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十分重要且极具关联的,应重视对外的国际贸易发展。

三、国际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在现今新的经济市场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促进。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市场和国内市场经济,新的贸易壁垒突显了对外国际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按这个情况下,如果想要持续取得国际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对于当前的部分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而且要及时,从而应对新市场的考验。如今,国际贸易对于产品的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区域经济当然也有了更严格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是势在必行的。它要随着对外贸易政策及贸易壁垒的不断调整老优化区域经济的自身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给是的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在新经济在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远。

1、动态利益市场分析

国际贸易的利益可以分为静态利益与动态利益。所谓静态利益就是指开展贸易以后,在这种利益的趋势下都可以获得经济发展,表现形式主要是资源总量的数量不断增加;动态利益就是指自从开展贸易以后,对贸易双方都会产生经济和社会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静态利益主要是侧重于主要是指通过贸易所产生的消费方面的好处,这种益处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增长的,而动态利益的范围比较广,是指通过贸易的作用而作用于社会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果将静态利益拟定成为直接的贸易利益,那么动态利益就是指贸易的带动作用,而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带来利益。

2、改善投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

一个国家和地区往往会受到出口产品的惯性应道,所以通过改变资本的投资结构会对产业的资本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增加出口效益,这样就会获得比较广阔的产业领域,进而优化社会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尤其是对自身比较有优势的产业领域和生产水平有很重要的提升作用。

3、扩大市场

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出口增加就会需要很大的市场,市场的扩大,就会对规模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不断的扩大国际市场,可以使商品获得更大的市场容量,在这种优势的条件下,必然有利于社会和企业进一步扩展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在区域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我国在发展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到其消极影响。通过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张可以直接带动外资的不断加入,在外资的作用下可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就能够不断的提升区域自身的经济实力。国际贸易极大地促进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要依据不同的市场经济来调整经济结构,健全外贸政策,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国际贸易大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真真正正地为区域经济服务,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德章;朱艳丽;现代流通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2006年02期

篇12

京杭运河山东段港口应把握市场规律和产业特色,明确未来发展目标:立足鲁西南区域内河航运中心重要散货港,京杭运河集装箱支线港,水陆铁换装枢纽港的战略地位,向集商品、技术、人才、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物流港口转型,加快港口基础建设,拓展港口服务功能,优化口岸环境,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放大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港口物流发展主导模型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出现新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港口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参与港口物流系统投资,促进了港口物流经济迅速发展,发展模式出现了多样化。从目前看,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1)港口企业主导型。港口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社会物流公共服务基础平台优势,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延伸物流供应链,建设内陆物流场站和服务网络,发展陆上和海上运输及物流配送,提供港口物流增值服务。比较典型的港口物流如香港、上海港、深圳港等港口。

(2)加工贸易企业主导型。指一些在某行业或区域中具有龙头地位的企业,依托其拥有的强大综合经营实力和规模优势,凭借其本身拥有的巨大物流资源优势或拥有的庞大物流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优势,为了降低产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掌握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主动权,投资建设经营专业化的港口物流服务设施。这类企业一般分布在石油、钢铁、等资源性行业,典型的有中石油、宝钢、中粮集团等。

(3)航运企业主导型。航运企业是国际贸易物流的主要承运人,与港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提高航运企业的竞争优势,稳定货源供给,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航运企业开始意识到港口物流的重要性,为掌控港口物流资源,投资港口和陆上物流网络设施,延伸物流服务供应链,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典型的如中远、中海、马士基等国际航运巨头。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京杭运河山东段港口发展选择港口企业主导模式较适宜。

二、物流港区规划系统分析

物流港区的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下面借鉴国外港口物流园区规划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研究京杭运河山东段物流港区规划的系统方法。MSFLB规划方法是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Fraunhofe:IML)设计的一种港口物流园区规划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5个步骤来实施,MSFLB是这5个步骤英文首个字母的简称,分别是:市场分析MarketStudy、战略定位Strategy、功能设计FunctionDesign、布局设计LookoutDesign和商业计BusinessPlan。5个步骤涉及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下面结合物流港区规划,进行系统分析。

1.市场分析

为了使物流港区规划满足港口物流需求量增长和港口物流服务功能的需要,必须对港口辐射地区和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内外贸量和流向、交通运输状况和线路分布、港口和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同行业竞争状况等市场宏微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港口近期和远期物流量需求预测,确定物流港区建设和发展的规模。市场分析调研分析和资料收集过程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主要是港口和区域经济一手、二手资料,其中一手资料收集与分析包括深度访谈、电话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二手资料主要是港口行业和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在完成资料收集后,所有的资料都汇总到一个规划数据库里,下一步就是数据处理及分析工作。可以采用上述物流园区规划方法中的SCP模型进行定性分析,采用REA模型进行定量分析。SCP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建立的。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产业分析框架,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环节。由于港口物流需求主要来源于物流量较大的重点和支柱行业,因此,可以从支柱、重点行业的营业额、产量、货物周转率和库存需求中推导出港口所处区域(主要指港口经济圈)和港口城市经济对港口物流所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的需求。利用德国Fraunhofe:IML物流研究机构开发的专用REA(RequiremeniEst加ationAPproach)经验模型公式,就可以非常简便地推算出每个行业对港口的物流运输量、码头泊位数量、仓储面积、集疏运设施面积、保税港区和物流增值服务区面积,以及港区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过市场调查,可以获得影响港口物流量的区域经济指标,如地区生产产值GDP、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货运量及主要货种运输量,通过港口中转的货运量及潜在货运量,同一区域不同港口物流运量分配,从而预测出对港口物流设施规模的要求,包括对港口码头通过能力、仓储能力、保税和流通加工区面积和集疏运能力需求。

由于货物品种、货物状态和性质、物流方式、市场需求等不同,货物的周转率、堆存方式、作业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调查和行业经验数据、国内外港口行业物流作业平均先进水平,如码头泊位装卸效率、船舶在港停时等指标,并结合交通运输部制订的港口平面布局技术规范进行港区平面布局。如果确定了码头泊位类型和数量,就可以推算出配套港区及仓储设施面积,确定港口物流园区、保税仓储区和流通加工区的占地面积。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然后参照区域经济主要增长指标,如GDP和外贸进出口总值等的最近几年的增长率以及未来几年的预期增长率,以这些数据为依据,推算出物流港区的物流作业量的年增长率,就可以得到物流港区未来若干年每年物流发生量的预测数据。在测算过程中,可以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例如指数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等,就能使得物流需求预测值更加贴近港区物流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

2.战略定位

在完成详实的市场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之后,对物流港区进行SWOT分析。这些分析的目的是港区规划的经营决策层明晰港口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物流港区发展的使命、远景目标和港口竞争策略,从而进行港口准确的战略定位,帮助实现其战略目标。这里的港口竞争策略,主要是针对周边港口竞争者而制订的对策措施计划,包括如何提高本港口物流服务水平,如何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物流港区战略选择方案及实施步骤。这些策略港口必须严格遵守。典型的物流港区竞争策略有:充分利用港口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实现进出口通关和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充分利用和拓展现有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打造具有优势的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和港口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政策,建立特色的国际采购中心和贸易集散地,拓展国际物流业务;充分利用入驻物流港区不同类型企业的优势和物流需求的特点,促进行业供应链竞争力提升,集聚产业物流,实现产业链的成型和优化;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创建生态物流港区,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提升。

3.功能设计

物流港区的功能设计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即在确定物流港区的规划原则以后,对港口物流功能规划所涉及的核心因素进行列举和分析,然后通过收集整理一系列国际最先进的物流港案例,总结国内外港口物流规划先进经验和理念。然后,对物流港区进行功能划分,即港区被划分为码头作业区、集装箱仓储区、保税仓储区、危险品仓储区、流通加工区、物流商务区、管理服务区等几个大功能区域,参照国际物流港口规划的实践经验,结合港区物流实际需求,定义每个功能区域,合理分配用地面积,引入相关的设施、设备。最后对区域的核心流程进行描述,这些流程包括:港口集装箱作业流程、散杂货作业流程、危险品作业流程、集装箱和散杂货仓储作业流程、物流配送业务流程、保税物流作业流程以及货物通关和检验服务流程等。

4.布局设计

物流港区设施规划与布局设计是指根据物流港区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目标,在已确认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货物的进入、装卸、仓储、加工等到货物运出的全过程,力争将设备、人员和物料所需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德国港口物流园区采用了一种校园化的设计理念,我们可以借鉴。即将物流港区分割为不同功能区块,按照港口物流与陆路运输的密切程度来安排港口物流相关功能区和物流业务。区块面积应留有扩展空间以满足物流增长需求,保证多式联运集疏运设施规划布局的要求,保证产业加工和高附加值物流企业的合理分配比例,并规划出绿化用地。对物流港区中建筑设施的选址规划应采用科学的定量方法,如最优选址方法、最短路径法、最小费用最大流法等。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还可通过动画仿真来进行检验。

篇13

内容摘要:本文借助阿克洛夫的二手车模型,分别从存在两种质量产品且交易双方偏好相同、生产者的产品质量类型连续分布且交易双方偏好相同、需求方对产品的评价高于供给方三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在逆向选择条件下区域市场的有效性,并据此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逆向选择区域市场 区域利益主体 信息非对称性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这种逆向选择现象较常见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导致逆向选择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备性(张维迎,1996)。然而,相关事实表明,区域经济利益主体形成后,区域竞争不可避免,而区域竞争属于不完全竞争,因此,在区域经济利益主体之间也常常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备性,并且区域经济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了一个命题:区域经济利益主体信息不对称性是普遍存在的(张可云,2001)。

此外,由于信息的空间距离衰减原理始终影响信息的有效传递。作为“利益主体”来说,隐瞒信息以获取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始终存在的,而作为区域市场中的区域经济利益主体来说,也不例外。因此,不同区域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就说明在区域市场运作中,由于信息的非完备性和非对称性而导致的逆向选择现象仍然存在,而且严重阻碍了区域市场的有效运作。

理论模型

分析逆向选择如何影响市场效率的开山之作是阿克洛夫的次品市场模型(阿克洛夫,1970),在此模型中,阿克洛夫应用二手车市场分析了逆向选择是如何影响市场效率的。假定二手车市场有两类交易者,一类交易者拥有一部汽车,要决定是否把它卖掉;另一类没有汽车,要决定购买一部汽车。该模型假定两类交易者都是风险中性,这样就可以暂时避开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不同而导致的问题。第一类交易者即卖主对他的汽车的价值评价是q,第二类交易者即潜在的买主对同一部二手车的价值评价是3/2q,以便双方都认为可以通过交易获得额外的收益,买卖双方都是以效用最大化为基础来作决定。

第二类交易者的效用函数为:

U2=M+(3/2)q•n①

预算约束为:

y2=M+p•n或M= y2-p•n ②

第一类交易者的效用函数为:

U1=M+q•n③

预算约束为:

y1=M+p•n④

现在分别对两类交易者进行分析,得出第二类交易者期望效用的函数表达式为:

E(U2)=M+(3/2)E(q)•n ⑤

将②式代入⑤式有:E(U2)=y2+[(3/2)U-p]n,U=E(q),因此,可得第二类交易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需求原则是:(3/2)E(q)大于或至少等于p时购买汽车。

同理,对第一类交易者进行分析可得出卖主达到效用最大化的供给决策原则是:当p大于或至少等于q时卖出汽车。

阿克洛夫还假定汽车的质量符合一个均匀分布,从最低质量0到最高质量2,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是1/2。那么对于卖主而言,卖出汽车的概率是p/2(假定市场价格是p=q)。当汽车的市场价格低于2时,汽车的平均质量可以表示如下:U=p/2。而按上述分析可发现:当价格为正时,不可能存在瓦尔拉斯均衡。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只有当p=0,q=u=0的时,瓦尔拉斯均衡才存在,但是一辆车的质量水平正好等于零的概率实际上也为零。此时,实际交易量也为零。零交易量均衡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最终市场上将会只剩下最低质的汽车。

区域市场效率分析

阿克洛夫的次品市场模型证明了卖方具有完备信息而买方不具有完备信息的情况下,即买卖双方存在信息非对称性时,市场可能不存在或可能只出售最劣质的产品。在此,将该模型引入到区域市场效率分析中。

假定某种私人物品K有i个生产区域,同时也有i个消费区域,令生产区域的集合为乙方,消费区域的集合为甲方,乙方知道产品的质量A,甲方不知道A但知道A的分布函数F(A);甲方出价P,乙方决定是否接受P。乙方若接受P,则乙方的利益为B乙=P-U乙(A),甲方的利益为B甲=U甲(A)-P;若不接受双方的利益均为零,其中U乙(A),U甲(A)分别表示乙方和甲方对K产品的评价:且U乙(A)≥U甲(A)即买方对产品的评价不低于卖方的评价,否则买卖交易无法进行。在此假设的基础上,本文分三种情况分析区域市场的效率性。

(一)存在两种质量产品且甲乙双方偏好相同

令乙方出售的K产品有优(A1)与劣(A2)两种,优、劣质产品的概率分别为α1和α2 ;甲乙双方的偏好相同且对产品的评价等于产品质量,即有U乙(A)=U甲(A)=A。若在价格P下成交,则甲方的利益为B甲=A-P,乙方的利益为B乙=P-A。在信息完备时,市场均衡价格P=A1(优质)或P=A2(劣质)。在信息不完备时,即当乙方知道产品质量而甲方不知道产品质量时,若优劣质两类产品同时进入市场,则产品的平均质量EA为:此时,买者的最高出价为P=EA,由于A1>EA=P>A2,因此有:B乙=EA-A10(劣质产品)。由此可见,生产优质产品者将不得不退出市场,而生产低质产品者则获得 EA- A2的超额利润。甲方据此判断,愿出售产品的乙方仅为低质产品生产者,因此,市场均衡价格不是P=EA,而是A2,高质产品退出市场。因此,此时的区域市场运作是无效率的。

(二)乙方生产的产品质量类型连续分布且甲乙双方偏好相同

假定产品质量在[A2,A1]区间连续分布,密度函数为f(A)=1/(A1-A2)。若所有质量的产品均在甲方区域内出售,则甲方预期产品的质量为:,相应的甲方愿意接受的产品价格水平可以表示为p=A,此时只有A≤A的乙方才愿意出售产品,而所有A>A的乙方将退出市场,从而导致市场上产品的平均质量进一步下降,由降为。这必将导致这样一种循环:所有A>A的乙方退出市场产品平均质量进一步下降,这种循环将一直进行下去,直到第n轮时,产品的平均质量为:,当n∞时,有。此等式说明区域信息不对称的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是P= A2,所有P=A>A2都会选择退出区域市场,但由于A是连续分布的,这就意味着A=A2的概率为零。于是,不仅优质产品被驱逐,而且整个区域市场甚至将最终消失。这就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不仅会抑制区域市场的有效运作,甚至使区域市场最终变为不存在。

此结论也可通过供需曲线图来表示。因买方的利益主体不具有完全的产品质量信息,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市场上产品的平均质量为依据,因此甲方区域的需求曲线可用PD= A 来表示。乙方的供给质量与市场价格正相关,供给曲线表达式为:,而由于A≥A2,且PD=2 A - A。表现在供需图上即为供给曲线严格位于需求曲线上方(见图2),说明乙方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获得超额利润,但市场博弈的均衡价格是P=A2。因此,此时的区域市场不存在。

(三)甲方对产品的评价高于乙方

假定甲方对产品质量的评价是乙方的x倍,即U甲(A)= x A>U乙(A)=A。如果区域之间能顺利进行交易,那么消费区的甲方主体的得益为B甲=xA-P,生产区的乙方主体的得益为B乙=P-A,在这个区域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净剩余即为双方得益之和,即为(x-1)A。但是由于乙方拥有信息优势,乙方可占有全部的社会净剩余,此时,乙方的供给表达式为PS=

2 A -A2⑥供给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上方(如图2所示),而甲方的需求表达式为PD=x A⑦,联立⑥、⑦成立方程组:

PS= 2 A -A2 ⑧

PD=x A

通过求解此方程组即可得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分别为:,(,否则),,,现讨论x取不同值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 :

当x =1时,即为前面的第二种情况,此时区域市场不存在。

当时,代入⑧式,可得其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分别为:,此时,只有A≤Pe1的产品能够进入区域市场进行交易。

同理,当时,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分别为:,此时,只有A≤P e2的产品能够进入区域市场进行交易;当时,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分别为:,此时,所有产品均能进入区域市场交易,即只有此时的区域市场才是有效率的(以上所述的x1,x2,x3的关系为:x2>x2>x1>1)。

综上所述,只有当时,区域市场才全部存在,而当时,区域市场只是部分存在,区域交易不是最有效的。

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在区域市场的运作过程中,当由于区域利益主体间的摩擦而使区域交易双方不能实现信息对称时,逆向选择行为最终会导致优质产品被劣质产品所取代,区域市场运作非最有效,并直接导致区域市场不完全存在,区域市场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取决于产品质量的分布函数和区域利益主体交易双方对产品评价的差异。

(二)对策

首先,加速信息化建设力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推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加速信息网络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以此来减少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扭曲。其次,加速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促进市场一体化的进程。这不仅仅是因为物流业是信息和技术的有效载体,还由于物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功能,能帮助区域利益主体及时觉察和了解到区域市场有关的信息。最后,区域地方政府应当主动组成协调组织,消除地区市场分割,实现区域地方政府市场信息公开化和区域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各区域地方政府应当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规划市场和运作市场,实现跨区域的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 转移―份额分析法(SSM) 竞争力转移分量 入境旅游市场

一、引言

入境旅游收入的多少是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且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成正比。因此,有效拓展客源市场,是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旅游市场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增长率法、市场占有率分析法等。而揭示旅游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转移分量方面的定量分析方法仍较少见。

美国学者休斯敦(H|ouston D.,1967)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转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缩写为SSM。美国著名旅游专家查尔斯?R?戈尔德耐(charles R. Goeldner)等在其所著的《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教科书中,系统介绍了SSM方法在旅游市场变化趋势研究中的运用,并据此将市场划分为“兴旺、崛起、衰落、停滞”等4种类型。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相继引用(杨开忠,1989;崔功豪,1999;汪宇明,2000等);杨新军、黄秀娟、吕帅、汪字明、周彩屏运用SSM分别对陕西省、福建省、上海市和杭州市海外游客市场客源结构进行分析。

本文在参阅中外文献基础上,引入转移――份额分析法对湖南省旅游市场结构变化相对于全国大尺度的对比进行研究,对湖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客源结构进行分析,旨在利用分析结果,进行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选择,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湖南省的入境旅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转移-份额分析法(SSM)与产业经济结构分析[9-10]

1.SSM的基本原理

转移―份额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为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SSM方法用于旅游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主要是以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样本,以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将地方旅游客源市场在一段时期总的增长率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来较新市场变动趋势分析。

2.对SSM分析法数学模型的改进

依据SSM数学模型原理,任何区域j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其游客总量和结构均会发生变化。记基期年区域i的游客总量为,末期年为,区域游客总量按照客源地划分为n个部分,分别以、 表示基期年和开期年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源量,并以、表示基期年和末期年客源地j到达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客流量。则有:

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1)

客源地j到达区域i所在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客流量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2)

以上一级大尺度区域各客源地客流量所占的份额为标准按下式将区域i各客源地客流量标准化得到:

(3)

这样,在[0,t]时段内客源地,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转移分量pij和竞争力转移分量Dij3个分量,依次表达为:

(4)

(5)

(6)

(7)

区域 总的客流增量Gi,以及总的份额分量Ni、总的结构转移分量Pi和总的竞争力转移分量Di分别表达为:

(8)

(9)

(10)

(11)

区域i客流量对于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相对增长率为:

(12)

设(13)

(14)

分别表示在基期和末期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占同期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相应客源地客流量的比重,则将L分解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竞争力效果指数u;

(15)

(16)

(17)

三、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变化的SSM分析

1.分析数据选取及客源地划分

以《湖南统计年鉴》1998年、2006年度分国籍统计海外游客量为分析依据,选取客源国及地区样本分别为中国港澳、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5个地区或国家,加上其他国家地区,共16个客源市场样本;以全国海外客源市场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样本,通过基期年与末期年数据指标的比较,显示湖南省海外客源市场发展态势与各客源地的结构地位状况(见表1)。

2.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

利用表l数据,根据SSM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见表2、表3),可得到不同阶段的计算结果。

分析表指标栏由以下3部分组成:

(1)原始数据:

(2)中间结果:

(3)最终分析结果:,其中: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3.总体效果计算与应用性分析

根据计算的总体效果可以对区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效果和竞争力做出分析判断。

依据式(10)、(16)计算出P、W,以此判断区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效果。如果P较大,W> l,则说明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市场结构处于一个优势结构,对于目前市场营销的战略重点不必做大规模调整;反之,若 较大,W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6年经过5年的发展,湖南省海外入境客源市场样本单位的结构地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台湾、香港的旅游人次虽然在湖南市场中占居第二、第三的地位,但占比确分别下降23.55和14.01个百分点,而韩国上升了44.24个百分点。

从表3中数据反映,湖南省海外客源市场在基期年和末期年的入境游客增长总量达到466284人次,相对全国的增长率L为1.3709,总结构转移分量P为240951.62, 略高于1,说明湖南省海外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总体发展速度基本为全国平均水平 (见表3)。市场的优势结构不明显。

从表4看,人境客源市场按入境人数在全国排名前三的是港、澳、台地区,接下来是日、韩、俄、美;在东南亚国家中,入境中国前几位的是马、新、菲三国。而从湖南的情况看,排在前列的是韩国、台、港澳地区,占到整个市场的75.09%的份额,而美国、其他、日本的市场份额为:17.86%,余下的11个国家所占份额的总和为7.05% 。由此可以看到,除韩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四、基于SSM分析的湖南省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目标定位思考

1.湖南省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目标定位

(1)湖南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的第一目标应定位于兴旺市场,包括韩国、日本、美国,因为这四国在湖南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率都高于全国水平,应作为市场营销的首要目标。继续稳定并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其份额,加大促销的力度,提高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

(2)第二目标应该定位为属于崛起市场中的国家,包括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新加坡。通过加强营销力度,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创新旅游形象等措施,增强湖南在这些市场的竞争能力。

(3)应进一步加大成熟市场的开发力度。维护好相对成熟期的中国港澳台、加拿大等市场,防止其进入衰退期。要利用原有市场基础和客源关系,加强市场的调研,寻求市场份额衰退的原因,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开发适销对路的多样化旅游产品。

(4)东南亚市场为停滞的市场,但这并不表示要放放弃这块市场,因地域和文化亲缘的关系,东南亚市场仍有很大开发潜力。

2.湖南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明确入境目标客源市场, 实施分级开发战略。遵循以一级市场为核心, 二级市场为主导, 边缘市场为辅助的营销原则, 把资金、组织促销重点放在重要客源市场。在充分总结开拓韩国旅游市场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东盟客源市场。同时积极拓展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和亚洲中程旅游市场, 并不失时机地开发欧美边缘市场。

(2)整合资源, 明确主题功能和特色。湖南要整合现有旅游资源, 深度挖掘资源特色。湖南旅游重点突出民族历史文化特色, 做好风情旅游、节庆旅游、商务会展旅游。

(3)加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提升旅游品牌品质与形象。重点开发旅游精品,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完善旅游功能。完善旅游交通, 增开长沙至东盟各国以及周边主要国家重点客源市场的国际航线; 进一步落实落地签证政策, 加快通关便利化;加强信息化建设, 构建快捷的旅游服务平台。

(4)以中部崛起为战略契机, 加强与邻近省份及东部旅游发达地区合作, 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步伐, 增强区域旅游整体势力和竟争力, 以提升人境旅游发展水平。

(5)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和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的机遇,强化区域联合促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把握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发展旅游业的契机,积极参与到中国东盟等国际区域旅游合作中。借助国际旅游合作发展国际旅游业,在服务设施、服务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通过不断完善本省旅游业软硬件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寻找外在的驱动力,从而进一步为湖南开拓海外客源市场,促进湖南融入到国际性旅游品牌的行列,使旅游业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建军:青海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态势分析预测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17(1):118~121

[2]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1):121~125

[3]邵筱叶 成升魁 李 琛: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J].经济地理,200626(1):164~168

[4]Houston D.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of regional growth: a critique [J]. The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67,34:577~581

[5]Charles R Goeldner, J R Brent Ritchie, Robert W Mcintosh.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8th Edition)[M]. John Wiley &Sons Canada, Ltd, 1999,448~452

[6]汪宇明:中国省区经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0~148

[7]杨新军 马晓龙 霍云需: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合理性的SSM分析

[J]人文地理,2005,20(1):49~52

[8]黄秀娟.福建省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11):60~64

[9]吕帅等: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SSM分析 旅游学刊 2006.11

[10]周彩屏:基于SSM方法的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分析,旅游学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