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课外阅读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93-01
语文教育离不开课外阅读。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培养学生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农村小学的阅读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利用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二、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在阅读课上我们要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读书指导、读物推荐、阅读欣赏、读书汇报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三、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批注阅读法,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等。
四、以良好的读书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五、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1、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教《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2、创设阅读大情境
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课程。让学生在书海漫步。
掌握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激发兴趣方法指导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爱好,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且爱读、乐读。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如:低年级的学生识字较少,可向他们推荐一些简单易懂的诗歌、儿歌和童话故事;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王》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可向他们推荐一些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等。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写科幻作文,可向学生多推荐一些科幻类书籍,为习作打下基础。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张之洞曾经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学完《海底世界》一课后,我让学生去探索海底的奥秘,查找有关的资料交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有关的书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了海底内容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从中掌握这些阅读的方法。
(2)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采蜜集),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孩子多读书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每周五教师把(采蜜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周会课进行赛读。
(2)展评。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游艺。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了“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演讲”、“走进歇后语王国”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四、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学中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2)尽量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3)除学校安排的阅读课外,每周再抽出一节课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专门设置了课外阅读资料汇集本——《采蜜集》,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张扬个性。
总之,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育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澜.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喜欢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事故、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我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介绍读物激趣
介绍书中人物、大概内容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愿望。
3.谈感受激趣
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
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靠默读来理解内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我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
助于记忆精彩句段的内容,想象意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2.抓意境想象读
为了引人入胜,作者都比较注意意境的描写。因此,阅读作品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性,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三、运用五步训练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读,即读书读报
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多朗读精彩句段。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积累于孩子心中。
2.说,复述读物内容
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我们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新书介绍员等活动,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写,写读书笔记
在学生读完书后,要求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两种:一是摘录,摘录好词句好(段);二是心得体会,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
4.评,评点、评价
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文学欣赏性品评,提高学生审美情操。我让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这样做的阅读效果非常好。
5.演,表演
有些童话、寓言等文艺性读物,我指导学生按人物角色表演,通过表演,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使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
一、把课内指导和课外辅导紧密联系起来
为了充分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我利用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资料制定“以一带二”的方法,即在课堂上讲一课,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步骤。随后,有法可循地学习读物上与之配套的两课。例如,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步骤:1、初读课文,看课题,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2、找出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3、列举问题回答。4、找出好的词语或不懂的词语。之后,学生把新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与之配套的读物课文中。经过反复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把所学的知识及方法转化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时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读物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我就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如讲完课文《过桥》一课,我就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阅读任务:找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这样,学生就有目的地在读物之外的书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第二节课上,学生有的讲雷锋叔叔小时候的悲惨命运;有的讲雷锋爱党的关心爱护下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通过讲述,不仅使学生对雷锋的一生有个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更激发了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的强烈意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我尤其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朗读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朗读时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小学生来说,正确的读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需要,也关系到学生能否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并对学生做具体指导,学生开始学习朗读时,我对朗读做了明确要求,如不丢字、不加字、不读破词语等。对朗读中常出现丢字、添字、一字一顿、重复、拿腔拿调等现象,我都具体分析,给予具体指导。如有的学生读错字音受方言影响,我就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进行正音;有的学生丢字、添字是因为他们还不会一丝不苟地读书,我就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看课文,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再准确地读出来。有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要求他们认真听别人读,指出别人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这样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认真看书的习惯。有的薛恒读破词句,是因为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针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学生的朗读能力大大提高了。 转贴于
有感情地朗读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我知道学生朗读时,不是机械地强调这儿“轻一点”那儿“响一点”,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讲朗读的技巧。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最后一段课文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小灰兔的奇,它的眼睛会怎么样呢?学生说睁得大大的,我启发学生读时应惊奇地睁大眼睛问,学生很自然把小灰兔惊讶的神态读了出来。小白兔回答:“这白菜是自己种的,只有自己钟才有吃不完的菜。”怎么启发体会小白兔的神态呢?我让学生细心观察图画上小白兔的神态,有的学生说:“小白兔拍着胸脯,很神气。”我说:“是挺神气的,但不骄傲。”学生一边看一边想象小白兔的样子,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不自觉地出声有感情地朗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践,促使知能转化
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及深入,在课内指导学习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及能力用于课外的读与写上,用之于课外的生活实践。在读物中,有《春天来了》这一课,为了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到来之后,大自然发生的变化,我带领学生在春天到来之际去田野踏青,学生如脱笼的小鸟,深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不停地向我报告观察的结果。这时,我让他们把书拿出来一起坐在草地上,齐声朗读《春天来了》。踏青回来,我又及时布置写作任务----《找春天》。学生经过一节课的时间,都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习作,有效地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它帮助小学生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笔者观察到的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有:(1)没有合适的书籍。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判别力有限,教师、家长没有适当引导,学生不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籍。(2)没有合理地安排时间。小学生一般认为做完作业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不会合理地分配读书的时间。(3)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些学生读书只是泛泛而读,不做阅读笔记、不进行思考,虽然读了一定的书,但收效甚微。
2阅读方法的探索
2.1选择合适的书籍
学生今天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他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读物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而现实背景下,市场上关于小学生阅读的文艺读物偏多,实用读物偏少,通俗读物偏多,经典读物偏少,人文读物多,科学读物偏少。家长、教师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要正确认识到阅读是培养涵养的过程,引导孩子进行多种文类的阅读,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科学、哲学等书籍都应该在选择之列。教师对学生阅读图书推荐也应由面到点的进行,要把精当的书目推荐给学生阅读,像小学生喜爱《经典诵读》《日有所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格调清新,深受学生的喜爱;配上精美的插图和唯美文字的绘本,以简易的风格深受孩子的喜爱;与课本相关的经典名著《昆虫记》《爱的教育》《红楼梦》等,跟踪学生的课本,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为孩子选对书也就完成了正确引领学生读书的一半。
2.2陪伴学生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主要是学校与家庭,师长的陪伴更能激起学生浓浓的读书兴趣。小学课堂上,教师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阅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感染学生更加关注阅读。借孩子的书读,教师不妨一试,也是对孩子阅读熏染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也可分享自己喜欢的文段与读书体会,有了共同的情感体会和共同感受阅读兴趣,师生的共同语言也会逐渐增多。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即使没有及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会沾上浓浓的读书气息。孩子另一个重要的读书空间便是在家,家长的良好阅读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书香门第”的孩子相对来说更喜欢读书,不是孩子一生下来就喜欢读书,而是目睹大人的阅读过程,慢慢地把阅读变成自身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安静地读书。阅读,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
2.3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读书形式
孩子的成长阶段不一样,读书形式也不一样。对低年级的学生,师长的助读很有必要。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文字没有对应的想象能力,教师、家长最好帮助孩子边读边想象,让孩子在文字与想象的结合中找到读书的乐趣。孩子逐渐长大一些,要求学生每天书包里都要揣一本课外书。学生之间好书的流淌,也为孩子的阅读创造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一个人读得无趣的时候,读书俱乐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聊聊读到的最精彩的环节,聊聊自己阅读的收获,发表读书演讲,组织知识竞猜,利用课余时间编排课本剧,举办一场“融荐书、读书、表演、创作等各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读书会”等等。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读书成就感,由学生的“要我读”到“我要读”。
2.4阅读方法的指导
有意识地布置学生的阅读内容,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拟定阅读计划,介绍优秀的阅读体会与阅读经历,以帮助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进行阅读。如教师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给学生读,要求学生每天读上二十分钟,用课堂上学习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在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及时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目的不同,读书方式也多样。书海浩瀚,要想让学生读书达到博而精的效果,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加上泛读。指导学生朗诵经典小诗,在读与感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物象续写诗歌;读书会上,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融合,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欣赏绘本的同时并提倡学生自己创作绘本;在带学生去图书馆看书后,让学生写读书心得,并把写得好的体会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这样不仅督促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书去读,而且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3总结
在家校一致重视孩子阅读的理念下,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把阅读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的语文素养、个人修养在经受阅读滋养与浸润的过程中,会逐渐向保罗・费雷勒所说的“如果学习对我们而言不是负担,如果阅读不再是义务,如果正相反,阅读成为改变我们世界所需的知识,快乐的来源,我们早就可以说,我们的教育质量更可期待”这一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王本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谈中小学生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2(1).
[2] 张年芳,张松祥.家校视野中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流弊及其匡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2).
1、故事诱“读”
即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精妙处或关键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读本书”的内驱力,从而把学生诱入妙趣横生的书海,情不自禁地阅读,欲罢不能。如我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一书时,我这样说道:“一天,我的爸爸拿来出一本书页发黄的书来对我说:“这是我的爸爸的爸爸在他十岁生日那天送给他的一份礼物,打开第一页,上面说样写道:这是孩子们必读的一本书!后来,在我十岁那年,我的爸爸又把这本书转赠给我,也写了一句话:你想读书吗?读这本书吧!”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吗?这时,赠言让学生产生了兴趣,继而捧起《鲁滨逊漂流记》想一睹为快,开始了快乐的阅读。
2、问题促“读”
问题是找开阅读快乐之门的金钥匙。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有思考性、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促使他们“问然后知不足”,从而产生对课外阅读强烈的需要。
3、榜样激“读”
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向学生介绍高尔基、鲁迅、岳飞、司马迁等名人博览群书的动人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更通过同龄人中在说与写方面表现突出、或者在说与写方面有较大进步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让他们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我班的刘凡同学学习成绩好,知识面广,在班队会时,我让她在讲台上畅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与体会,让其他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以班级中的榜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4、欣赏助“读”
许多书籍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许多学生对书籍缺少有意注意,并非书籍之劣,而在于学生们没有尝到书之甜,味之香。为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把他们的“眼球”吸引到书籍上来,我经常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精彩片断,进行深情地朗读,让学生欣赏。如一次语义课上,我让事先准备好的、诵读水平高的几个学生诵读《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精彩片断,学生们被深深打动,听得入情入境。课后在班级出现了争读《三国演义》的可喜局面,连同学之间互相起绰号都用《三国演义》中的人名呢。
5、因势导“读”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得见机行事,抓住机会,及时推荐。为配合语文教材内容,及时推荐优秀读物。如语义课学习了《海底世界》推荐《海洋》一书;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推荐《昆虫记》一书;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推荐《童年》等作品。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6、满足心理,倡导自主阅读
孩子的心理需求是有年龄特征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好表现自我,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倡导自主、快乐地阅读。了解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等会成为孩子乐读的书籍,就不会去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干涉,更不会去“横刀夺爱”了。我在班级中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自主阅读方面的收获,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认为好的书,让学生充分体会自主阅读的快乐,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日见浓厚。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兴趣;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可选择的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是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关键。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运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对于一些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以此为突破点,通过给他们讲故事的方法一到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二、淡化阅读目标,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在“增加知识,提高作文水平”上,唯恐学生在娱乐性读书中影响思想进步,影响学习成绩。于是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图,或摘抄名言警句,或制作读书卡片,或写读书心得,课外阅读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完全为完成任务而读书,个人的阅读兴趣被扼杀,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淹没和摧残。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教师应该让课外阅读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读书的心得是在熏陶感染中获取的,读书其中,得乎其外,在于读者本人的感悟。读书的功用主要在获取信息,满足个人的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因此,必须淡化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在读书方法上,教师不宜要求过死,拘泥于限定的程式,而要灵活多样。其实,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和阅读层次而定,教师只作一般方法的介绍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学生自觉阅读的内动力。在阅读中,教师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致力于整体领会,在内容情理、语言艺术上多去领悟。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创设有利的条件,促进课外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觉阅读。
(1)建好图书角。山区学校课外读物较少,要使学生大量阅读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将学生个人现有的读物借给班上,让大家互相借阅。也可将优美短小的诗歌、散文抄录或粘贴于“学习园地”,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去读,天长日久学生的阅读量也会增大许多。
(2)保证阅读时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曾一度忽视阅读,仅仅局限于字、词、句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没有通过阅读去感悟、去体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获取大量的信息、必须多读书。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要让学生以读书为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3)开展各类活动促进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读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学校可以专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给学生搭建一个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
四、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
阅读更多是为了运用。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读物后,我们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如通过故事交流会、朗诵会等形式展示学生阅读的内容;通过优秀片断展示、精彩习作展评、读后感评比等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所得。
总之,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更是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追赶时代的同时,要懂得超越课堂,更好地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孙丽维.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我们为学生创造了读书环境,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给他们提供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了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
1.创建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走进图书。
2.利用阅读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读书读报活动。
3.举行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灿烂文化,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这样就能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等各种能力融于一体,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5.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如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等活动,评选出最佳读书征文。
二、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训练基本鉴赏能力
1.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1)读物推荐。我主要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还采用了教师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法。
(2)读书方法指导。我指导学生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方法进行阅读,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3)辅导写读书笔记,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写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积累课外阅读材料的方法。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学生的知识才会不断“积沙成塔”。
(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如语文常识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尽量做到“百花齐放”。
(2)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限于自有书报),然后贴在课外阅读本上,贴的方法形式不求统一。就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也是一种享受。
(3)读书要做到边读边思考。学生在阅读时要准备一支铅笔,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划的习惯(限于自己的书籍),将重点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标示做记号,进而理解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三、课外阅读指导中的评价
1.记录评价。
即对“读书笔记”等进行评价,每两周评价一次,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
2.活动评价。
即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并进行评价。如知识竞赛,检查阅读的广度;读书征文,了解阅读的深度;优秀习作,了解阅读的精度。每次活动都让学生自我评价。
3.背诵评价。
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古诗文等都得一一背诵,除教师抽查外,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学生互查背诵。同时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督促背诵。
4.运用评价。
即以习作和口头表达中引用的课外知识是否丰富为依据给予评价。我发现学生的习作和口头表达中引用了课外知识,就给予表扬。
四、实践的成效
1.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
2.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我明显地发现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每天读书、读整本的书、边阅读边思考等良好习惯,许多学生每学期的读书笔记能达到一万字左右。
3.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学生阅读的视野也更加宽泛,内容不再仅限于儿歌、童话、故事、科普作品,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古文甚至戏剧等,都已进入学生的阅读范围。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再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摘要】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真正达到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关键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方法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通的,它们都要从字、词、句、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学习写作方法等。因而教师在讲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从探求阅读方法入手,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会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多年的尝试,积累了以下的方法,现介绍给大家,请君一试。
1.做好读物推荐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推荐书目并进行分类。如少年读物、科普读物、历史读物、经典名著、民间故事、科幻作品、古诗文、名人名言等,根据书目核定为“背诵书目”、“精读书目”、“略读书目”。另外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了《杨修之死》,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学完《丑小鸭》后,相应地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作为课外读物。如学了《香菱学诗》,推荐学生读《红楼梦》,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推荐学生读《水浒传》等。推荐读物要尽量广泛、多样。蜜蜂每酿五百克蜜大约需要在一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读书的范围也要尽量广些,种类要尽量多些,才能吸取到各种营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推荐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及其它文学作品,也要推荐科技知识、政治常识及其它的社会科学知识读物。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例如汶川地震,全国为遇难者下半旗志哀,为了让学生更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四川灾区的人民,对整件事件有更多的了解,我让学生作一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对国际下半旗致哀的来历、我国建国以来一共几次下半旗及我国国旗法对下半旗的规定等进行研究。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收集处理信息,还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2.做好方法指导
一是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有的未能解决,不妨跳过。二是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速读、默读、复述、背诵、吸收性阅读、精读、品读等。三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边读书边查字典的查读;边思考边议论的议读;边读边作符号批注的划读;在教师指导下的仿读;自我设疑,进而理解课文的研读。同时还要教学生探索不同文体的读法和步骤。例如读记事类的文章:初读,清楚六要素,弄清起因、经过、结果,了解大意;细读,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及重点部分;精读好词佳句,理解中心。读写景类的文章,应先明确写的是何景,景有什么特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有哪些词句表现此景的特点。读说明性的文章,先明白写的是何物,有何特点,再看按什么顺序,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最后了解哪个方面说得最明白等等。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形式地阅读,如粗读、精读、跳读、泛读、略读等,学会根据阅读内容选择阅读形式。
3.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园地
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以我的1本书换大家46本书,把大家捐的书分类,选出图书管理员,每周两次午间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的书带到教室里来看,让教室书香飘逸。这样在大家的带动下一部分平时不爱看课外书的同学也捧着一本书开始读起来。
4.指导写读书笔记
一是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等。二是指导记录的方法。如批注笔记,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方法。
5.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
让学生吟诵古诗、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成语接龙,谈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逸事。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最突出的优点是好表现自我,他们要在这5分钟中展现自己最有学问、知识丰富,就必须在课外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久而久之,爱上课外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争取家长支持
【关键词】课外阅读 高中生 英语 阅读效果 提升
绪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向前推进,英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逐渐突出,现已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求,加强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彰显。高中学生在对英语语言初略了解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熟悉并掌握英语,为大学的学习和以后的英语应用打好坚实的基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不仅要求学习者具有敏锐的语言感知力、较强的语言理解力,更需要学会融会贯通,所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课内阅读往往偏重于对知识点的传授,具有它的局限性,而掌握一种语言并不是单纯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更需要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增加课外阅读量,不断开拓眼界,丰富视野,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全面促进英语的学习,强化学习效果。
一、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1.英语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兴趣。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能够领悟该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例如:汉语就是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文化的积淀,通过学习,我们能深刻体会汉语言所带来的魅力。而英语是在较多国家和民族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所以它的发展具有多民族性,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富。课外阅读不像课内教材那样具有局限性,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感兴趣的作品,同时通过这种课外阅读,更好的体会英语的魅力,增强对多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阅读可以培养语感夯实基础。英语的学习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功能等,这些都是学习语言学科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为大学的深造和未来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会自然地培养出一种语言感悟力,这种感悟力(也就是语感),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英语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并且在不自觉中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词法、句法、语法等基础部分加强巩固,最终提高英语水平。就浙江新高考的作文题型来说,概要写作和续写都要求学生对于文章有很高的理解力和感悟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学习者可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阅读可以扩大英语词汇量。词汇的积累是进行语言学习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部分,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所以对于语言文化的学习要灵活把握,积累足够多的词汇量,同时要增强应变能力,才能运用自如。另外,词汇一般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即同一词汇放在不同的情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再者英语词汇众多,包括某些非正式的英语俚语,并不是都可以在课堂上能学到,这时就要求阅读者按照上下文的含义对词汇的意义进行猜测,从而提高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当某些词汇高频出现时,学习者就能够实现对词汇的反复记忆,增强对词汇的熟悉度。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4.阅读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这种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才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英语的得分率是近期最现实的目标,虽然不同的题型对应考者的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又具有相通性,只有提升综合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应对各种挑战。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对语法、词汇的掌握,从而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多领域知识,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使学习者有机会接触各领域的专业知识,领略各地区的风土人情,体会文化的魅力及不同文化的差异性,真正感受语言学习的精髓,从而全面提升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提高英语水平,有效的阅读是关键,但是真正有效的阅读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如何运用报刊杂志和网络的阅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资料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报刊杂志和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为英语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相较于传统的课本,网络和报刊杂志的形式更加多样,所包含的内容更广,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较为丰富,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涉及体育、文化、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与现实联系较为密切。但是这些内容所包含的英语水平不同,如果不能有效进行选择,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这就要求学习者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应学会选择,针对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章进行阅读,同时要对文章的类型进行筛选。比如:《英语街》和《空中英语教程》和沪江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具有明显的即时性,信息更新替换的速度较快,材料较为鲜活,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学会记录,将学到的新词汇、新语法及时进行记录,学会储存有用信息,从而实现知识的不断积累;最后,在阅读时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学会泛读和精读结合,搜寻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掌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完善的w系,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2.如何运用文学名著的阅读。相较于报刊杂志和网络的宽泛性,名著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采用与之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文学名著一般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无论在语言的运用还是句法的设计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对待这种作品的阅读时应沉下心,仔细体会英语文化的魅力。
首先,在正式阅读之前,应先就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查询,因为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而作的,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作品要表达的含义;其次,应把握作品的主题,仔细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主体进行开展的,学习作者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体会作品的价值;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能力,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同时要加强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探讨作品表达的真正含义,避免造成错误的理解。另外,文学名著常常篇幅较长,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因为稍有难度就半途而废的状况,因此组团学习不失为一种抵抗惰性的方法。几个水平相近的同学组建一个学习小组,制定阅读计划,定期进行交流,学会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自觉培养阅读意识。
三、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
1.对于报刊杂志和网络的阅读。利用网络杂志进行课外阅读时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它们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可能对所有的文章都进行阅读,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文章作为素材;第二,它们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信息更新替换的速度较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作为课外阅读的素材;第三,网络文章的质量参差不齐,如果不进行选择,则很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所以需要就文章的内容、类型等进行选择,在对网络和报刊杂志选择时首先应把握考试的类型,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英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应付高考,所以在进行阅读文章的选择时应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选择与大纲相符的文章类型;其次,应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要求进行选择,近些年浙江省英语高考所涉及的科普类及生活类的文章较多,所以应加大对这两种类型文章的阅读量;最后,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文章进行选择,因为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而报刊杂志和网络文章的写作水平又参差不齐,如果选择的文章水平过低则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如果水平过高则会打击阅读者的自信心,所以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阅读素材进行选择。
2.对于文学名著的阅读。英语文学名著作为西方语言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作品本身承载的精神财富和人文内涵就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这就要求阅读者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而且文学作品一般较为晦涩,很难理解,所以在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时也需要进行选择。首先,在进行阅读素材的选择时应尽量少选择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文章,因为这种类型的作品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联系较为紧密,阅读者要想真正弄懂作品的内容就必须查阅背景资料,这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中生来说并不适合;其次,应尽量选择篇幅稍短的文学名著,仔细研究其中所包含的文学价值,体会英语的语言魅力;最后,在进行阅读内容的选择时应尽量多的选择与实际结合较为紧密的作品,也可在阅读的时候尝试结合译文进行,但是不可全盘使用h译本,同时在选择时应多寻求老师的意见,可以帮助推荐适合自身的阅读内容,避免因选择不当而带来的困惑。
四、结论
对于高中的英语学习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水平的提升。《新课标》七级要求: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九级要求: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或杂志,从中获取主要信息;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从《新课标》来看无处不体现学习者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练习则很难取得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提高他们对英文基础知识的把握,还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科学选择,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增强英语水平,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巍.课外阅读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2009 (4):40.
[2]关威.对创新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法探究. 2011(2):13.
[3]何花.关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J].校园英语.2014 (26):124.
[4]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有效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93-02
1.前言
人类的文明精神和优秀文化,大多积累在了优秀的作品之中,小学生们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能对这些优秀文明进行充分了解。但是由于一些经济条件和父母个人文化素养的影响,很多农村小学生不能够有效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针对农村小学生们课外阅读,需要采用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小学生们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因为经济条件和农村地区整体文化素养的影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农村小学生所处的环境中大多数人的经济条件不够好,同时学生们父母的文化素养也不够高,家庭方面对于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导致农村小学生不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来开展课外阅读。第二,学校的阅读经费较少。农村地区的学校在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给学生们提供的课外阅读经费较少,学生们真正能够阅读的图书较少。第三,农村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较为单一。农村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多是听从教师们的推荐和介绍,从而选择一些书籍进行阅读,忽略了学生们自身得出阅读兴趣,同时学生们在自己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多是选择一些休闲性较强的,而文学经典著作较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思维方式[1]。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培养途径
2.1积极给农村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农村小学生们想要有效提升自身的课外阅读能力和水平,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需要有大量的阅读材料作为支撑。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们不能够享受到良好的课外阅读机会,主要原因就是阅读材料较为缺乏,针对这个问题,需要积极发挥学校和家长们的共同作用。第一,在学校方面。学校需要积极扩大自身课外阅读书籍、材料的经费比重,这其中学校可以依靠政府、社会力量,不断增强学校书籍的购买量,同时社会人士还能够积极进行捐赠,这样在每个学校都建立起良好的图书室。学校自身需要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重视,保证图书室中的图书种类丰富多样,满足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第二,在家长方面。农村小学生们的家长需要重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自觉主动的培养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针对家长不够重视课外阅读的情况,学校可以积极有效的联系各个学生家长,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样家长们能够给小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费用用于购买书籍[2]。
2.2激发农村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十分重要。通过激发和培养农村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能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觉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从而汲取更多的知识。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注意着重培养,能够采用的有效培养方式主要有:第一,积极开展一些有益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3]。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好奇心较重,对于活动十分向往。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针对刚开始阅读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向学生读故事,让学生们复述,增强学生们的记忆力,同时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已经掌握了较多字词的小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较为浅显的阅读书籍,让学生独立阅读。针对已经能够独立阅读的小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比如说讲故事比赛,首先让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充分阅读,其次组织一个专门的活动,让小学生转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再者,小学生讲完故事之后,其他的小学生还能够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这样小学生们在讲故事活动过程中,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在各种阅读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阅读成效。第二,使用激励肯定的方法。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充分的肯定,积极鼓励小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教师的评价能给小学生较大的触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良好作用和效果[4]。
2.3指导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积极指导小学生一些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们掌握积极有效的方法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比如说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方法,让小学生学会判断书籍的价值,从而采用一些合适的课外阅读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教授小学生选择书籍的方法,给学生们推荐一些真正适合学生的书籍,让学生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书中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产生情感共鸣的话,将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兴趣[5]。
3.结束语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有效途径,对于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有效增强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在培养农村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时,通常能采用的良好方法主要有积极给农村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让小学生拥有更多的阅读机会,同时教师还需要激发农村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和指导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志浪.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 2012(2):57-58.
[2]何春华.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性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3(24):233-234.
[3]冯小利.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J].祖国:建设版, 2014(7):103-104.
1.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虽然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课外阅读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与效果仍有待提升,现有的课外阅读情况无法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1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影响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了解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发现,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他们很少主动阅读,缺乏阅读动力。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找不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难以体会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他们缺乏高效率的阅读方法,逐渐失去了阅读学习的兴趣,课外阅读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1.2课外阅读方法不得当
高效率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正确的阅读方法,很多小学生由于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较为随意,所以没有达成预期的阅读效果,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而对于教师来说,由于不重视课外阅读环节,对小学生的指导与帮助非常有限,这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非常不利。
1.3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课外阅读中,很多小学生无目的、无计划,阅读的过程也没有积极思考或讨论,更很少有学生做笔记并写读后感,他们阅读学习的过程非常被动,只是盲目地追求读书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由于缺乏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阅读活动应付了事,很难达成预期的目标。
2.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对策
课外阅读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反思以往课外阅读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积极制定改进对策,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体现课外阅读的价值与作用,顺利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2.1营造浓厚的课外阅读学习氛围
首先,学校内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创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在教室内开设图书角,每个学生在图书角中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大家互相借阅、共同交流读书经验,这样既能提高阅读数量,也能提高阅读质量。其次,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引导小学生做好阅读计划,每周至少保证1-2节阅读课,并且利用午休时间或者下午时间,给学生创造阅读学习与讨论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工作。再有,学校定期组织阅读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大会、读书笔记竞赛、读后感征文大赛、课外阅读报告会等,调动小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具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通过海选的模式评选“读书小达人”,激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2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对达到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想要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的指导方法,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首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高效率的阅读方法非常关键。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快速阅读并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步筛选的方法,提高阅读有效性。其次,阅读过程要注重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一定的质疑更利于学生把握阅读的内涵与重要意义,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遣词造句,通过阅读获得启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质疑,一边阅读寻找答案,同时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字词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才是课外阅读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所在。再如,教师也可鼓励家长参与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通过亲子阅读模式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3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识字的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手段。阅读水平提高,不但可以让小学生积累课外知识,还可以加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文学素养得以提高。小学生年龄较小,爱玩爱闹是天性,对读物的辨别能力差,容易少读、偏读。因此,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语文教学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对人文性的挖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慢慢感受与领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然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1)缺乏图书
书籍是小学生阅读的前提条件,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出现了不均衡。因为经济不平衡,使原来就并不富裕的农村孩子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就没有多余经济条件投入到图书资料上,他们的阅读机会更少。另外,在一些大型书店和市场,关于少儿读物少之甚少,小学生的阅读环境不佳。
(2)缺乏充足的阅读时间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应试教育仍占主体地位。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小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试卷。家长与教师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给学生布置大量题目,让他们上辅导班,休息时间很少,课外阅读成了奢望。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电器在农村逐渐普及,电视与电脑走进家庭,小学生对动画片、电视剧、综艺节目更感兴趣,更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3)阅读质量的偏差
部分农村小学生虽然也会读课外书,但是他们涉猎的课外读本一般是小学生优秀作文、课外辅导资料等,小说、诗歌、散文等少之甚少,对开阔眼界的作用甚微。一些学生为完成任务进行阅读活动,对资料内容只摘取与题目有关的,对阅读书籍所涉及的背景与意义缺乏了解,降低阅读质量,违背阅读陶冶小学生情操的初衷。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笔者结合农村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1)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主动阅读。小学生认为语文就是课内学习,对于课外阅读根本没有概念,也不了解课外读物的有趣之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可以向学生推荐《西游记》。老师可以时不时地在课堂上提出有关课外读物中的问题,并且引起他们的思考,问他们课外书里的优美词句,从而让他们自觉阅读,也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可以让他们获得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树立学习信心,最后对阅读感兴趣。
(2)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沉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没有时间进行阅读活动,因此,农村教师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安排时间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也要在课上解决学生的问题,不留到课后,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明白,减少课后复习时间,并获得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其次,教师要积极组织班级阅读活动。如可以把一星期的某节课设定为特定的阅读课,教师可把课外书带进课堂让学生自行挑选,并在最后几分钟让学生发表阅读感言,从而既减轻学生经济压力,又增多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3)教师积极引导
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与水平,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它是小学阅读效率的保证。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书籍。小学生天生喜爱幻想,童话故事是每个教师的首选,如《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但要让他们增长知识,可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科幻书籍。其次,教师要引导他们阅读。阅读方法有多种,如选读法、精读法、默读法等,教师要一一举例,让他们了解哪些文章适合哪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最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对书本进行总结和评价,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教师还要对他们的总结进行综合评论,使他们的阅读成果得到肯定。
结语
阅读能力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条条大道通罗马,相信通过有效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会得到改观,他们的阅读水平和质量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