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院临床实践教学范文

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院临床实践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院临床实践教学

篇1

【关键词】农村医学;社区医院实践;临床实践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状况可概括为“下不去、留不住、提不高”,且多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医疗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改变这种现状,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取消了卫生保健专业,增设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旨在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同年卫生部115号文件,农村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用型卫生人才,具有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实践能力,毕业后从事疾病的初级诊治、转诊服务和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与护理等工作。并规定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只能到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执业。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农村医学作为一个新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现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生源多为初中起点,采取的是“3+1模式”,即3年理论学习+1年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当中大多院校多沿用大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特别是临床实践阶段,多安排在综合医院,分为内、外、妇、儿、传等科室进行实习,这与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难以满足学生在农村社区医学一线工作及今后发展的需要。

我院自2010年9月设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为改变该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上的不足,通过不断研究和探讨,决定在临床实践阶段过程中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内容,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社区医院定位更贴合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社区医院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这与农村医学专业毕业定位农村,从事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在社区医院实践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参与到就诊的患者诊疗活动,提高了临床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家庭健康访查、义诊及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生理保健,将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

二、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在的发展趋势

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医学实践教学的最佳场所。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医学生必须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之中, 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同时进行医疗实践, 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现场指导, 用真实病例进行教学。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环境及条件, 运用循证医学( 实验证据) 的原理, 让学生从问诊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分析、归纳, 做出最终的诊断, 使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区的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中得到提高。另外,学生也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行各种健康调查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让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体察社区民情,了解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和对健康知识的渴望, 认识到做好社区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职业意识和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感。

三、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

目前大多医学院校逐渐认识到社区医学对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开展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临床实践基地的院校还较少。当前, 发展合作医疗和基层卫生事业, 办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 是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大批实用性的卫生技术人才, 因此只有将建设社区医疗实践教学基地与医学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学校和社区共办共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医学高等院校才能实现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并进而形成医学高等院校的鲜明办学特色。

四、加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社区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

社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对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要求他们能对急、危、重症病人做到鉴别病情,及时准确给予恰当诊疗, 并做好必要的转诊工作。这些都需要他们有较强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目前, 社区医疗机构的在岗人员医疗水平较低, 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 很难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要, 不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将社区医院设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开展社区医院师资培训,也能促进社区医疗水平的发展。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卫生人员严重匮乏、学历层次低、业务能力较差、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新形势下,为了改变农村基础医疗水平低下、卫生人员严重短缺这种现状诞生的一个新型专业,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该专业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依托政府―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讨和摸索,才能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0〕115号文件.

[2]刘 伟 孙 乾 孙晓琪.医学院校要加强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30-131.

[3]赵锡荣; 程卫兵。农村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33-35.

[4]郭 忠 廖禹东.赣南苏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4(1):30-31.

篇2

医学教育是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高起点、高水平、发展后劲大的高级研究型医学人才和高级临床医学人才[1]。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不仅要承担在校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工作,还要完成临床医学继续教育和为其它医院培养进修医生的任务,起着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医学院校的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和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

1.1医学教育的办学模式

目前,医学院校一般以本科教育为主,其教学医院的医疗与临床实践教学并重。因此,医学院校面临着办学目标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并重型转变;教学医院面临着从医疗、教学并重型向医疗、教学、科研并重的转变。如何继续发挥教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开拓创新,的确需要医疗卫生部门和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快建立新的临床医学办学模式。

1.2学校的政策导向

部分重点医学院校明确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在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必然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调以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并重。但由于实践教学的“软性”和科研的“刚性”,往往“两个中心”实际变成“一个中心”,科研和实践教学顾此失彼。教学医院的许多临床教师自然也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行医之外,无心于实践教学,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现行的晋升标准,把多出论文、多出科研成果当作自己成功的评判依据。

1.3教学医院的管理体制

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虽然形成了“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具有显著的集中领导协调难、分级管理放权难的特征。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表现在医学院和教学医院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政府主管部门、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1.4医院必须接受医疗法规的约束

在《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颁布实施后,对医师的权力、义务和医疗事故的认定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实习生可以从事的医疗诊疗活动、书写医疗文书的效用等未做出要求,使教学医院和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感到茫然,严重地影响着医疗和教学质量。

1.5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压力

1.5.1社会不良风气给医院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良的带教传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2)医院科室各项工作都与经济利益挂钩,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往往成为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3)医院分科越来越细,高科技在医学检查中得到广泛运用;(4)就医难、住院难、医疗费用昂贵等因素,使病人离医生越来越远,医患关系受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5)医疗体制改革后,病人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不愿配合学生的实习工作,加上带教医师担心学生造成的差错而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不愿让学生多动手。

1.5.2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的差错一律由带教医师承担:因为实习生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但是,实习生处在学习阶段,对体检、操作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容易出现因技术不熟练给病人增加痛苦等而受到投诉,致使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处治病人。

1.5.3病人对实习生看病不信任:由实习生问诊、检查、开处方,带教医师只是过目签名,觉得看病名不副实,担心被误诊或漏诊。其次是认为实习生做过检查后,带教老师又将实习生做过的检复一遍,且边做边讲解,浪费了病人的时间。

1.5.4没有严格、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现阶段尚缺乏一整套科学、系统的临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于临床带教老师而言,临床教学任务是一个“软”任务,而科研工作却成为考核教师及临床医师的主要标准。由于学校的人事政策没有将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成绩作为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从而严重影响了一些优秀的带教教师参与临床教学的积极性。临床教学中实习生见得少、看的少、听得少、动的少的情况较为突出,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出科考试及格就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积极、认真、主动的态度。有些学生认为临床技能、诊疗技术水平考核是难以量化的,对毕业考核影响不大,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在临床工作上,加之科室及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考核力度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2临床实践教学的对策

2.1制定相应法规以保障临床实践教学

我国现行的各种医疗规章制度都未对医学生可从事和承担哪些诊疗工作做出具体的规定,在从事医疗活动范围的问题上还很不规范[2]。不仅影响着教学和医疗质量,而且还决定着临床实践教学是否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因此,在保障患者权益和遵守医疗常规的前提下,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订对实习生的诊疗处置权、书写医疗文书的法律效力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保障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合理合法地进行。

2.2践行行医准则以尊重病人权利

根据我们对在校医学生的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医学科技进展情况的兴趣、对医学模式转变的了解以及对依法维护患者权益的态度分别为70∶20∶10[3]。因此,加强学生的医学法学教育,在临床实习工作中应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增强维护患者权益的法律意识,提高与病人交流的技巧和能力。

2.3明确医患义务,正确处理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关系

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临床医学教育管理的法规,赋予医院有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两个基本职能,完成医疗、教学、科研3项任务。教学医院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明确告知病人,医院有从事教学、培养医学人才的任务和义务,使患者知道来医院就诊也就需要承担作为医学生教学对象的可能与义务。同时明示病人,医院在不影响病人病情、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从事教学工作。患者及其家属要理解、配合与支持,从而减少非技术事故的医疗纠纷和法律纠纷。

2.3.1建立医院临床教学目标责任制:加强领导和建立组织结构是搞好临床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4]。为了加强对临床教学的领导,应该把临床教学工作列入医院党政负责人的主要任务目标,坚持院领导听课制度,经常深入课堂、病房指导和检查教学工作。经常研究如何搞好教书育人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问题。建立院长(系主任)定期检查临床教学质量的制度,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2.3.2增强带教教师的临床教学责任感:实践表明,临床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5]。因此,应该强化临床教师(医生)的教学意识,明确临床教师的职责和工作范围,逐步纠正部分临床教师重医疗、轻教学、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倾向。把临床教学工作作为教职工晋升晋职和岗位聘任的考核指标,临床专职带教教师的收入应与本科室同职称的其他医务人员相同或稍高。

2.4健全临床教学管理实施系统

2.4.1加强临床教研室建设:健全的临床教研室组织对于组织教师、发挥集体力量,加强教学与科研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临床教研室的领导,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教研室主任必须由教学意识强、学术水平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教授或主任医师担任。

2.4.2加强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1)加强临床带教老师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对授课教师进行公正的评价,对优秀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要把教学意识强、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放到教学第一线。要由主治医师或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带课实习和毕业实习,并将此作为医院教学工作考核条件之一。

(2)加强实习生病例书写质量的控制:病历是临床实习生必须着重练习的重要基本功,它能真实地反映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和带教教师的临床教学水平。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对病历书写的督促和检查。

(3)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核:目前,临床基本操作教学中经常出现盲目性、随意性和缺乏理论指导等弊端[6]。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完成临床实践任务的能力。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必须进行严格训练并通过出科考核。

(4)制定临床医师带教规范:由于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三阶段”的教学方法,医学生基础学习阶段基本技能训练较少,进入临床学习后,时间非常紧张。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教技能,更要带思想、带作风,关心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和进步[7]。

(5)严格规范出科考试:出科考试是控制临床实习质量诸多环节中重要一环,是对学生临床学习效果的一种测量,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临床带教实习任务的落实和完成,也是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出科考试内容包括:医德医风、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实习评分,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防止出科考试走过场。

2.5先行能力训练、后到临床实习

2.5.1利用虚拟病人:在美国,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操作技能、减少医疗事故,开发出一种新的手术模拟技术,它使医学院的学生先在虚拟手术室里反复进行操作,直到手术技术达到纯熟的地步再给真病人开刀,这项技术提供的虚拟人体器官和组织感觉跟真的一样。我国科学家已向国家提出了“虚拟中国人”计划,该计划已于2001年列入“国家863”指导目录。可喜的是,作为“虚拟中国人”计划最重要的前期项目,已研制出了体内脏器清晰可见、皮肤弹性和质感与真人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仿真病人[8]。不久可供学生实习前进行操作练习。

2.5.2培训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它通过临床环境的逼真模拟,以能复制的方式准确表现实际的病人,直到替代部分病人的作用,在美国和加拿大70%的医学院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这种病人教学。我国的浙江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中心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标准化病人的技术合作项目,从最初的用于诊断学的问诊、整体体格检查教学至现在扩展到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等临床各项基本技能,弥补了临床病例不足及因特殊病人、隐秘部位的实体检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篇3

一、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1.附属医院兼职教师模式的问题

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大多为兼职,医疗工作是医院的中心工作,部分老师由于忙于完成临床医疗工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加之临床工作任务繁重,临床教师精力不足,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许多带教老师往往把学生当作劳动力使用,影响了教学质量。临床教学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学工作与医院医疗工作的回报有差距,使得临床教师教学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见习老师不稳定,常常谁值班谁带,随意性大、盲目性大,老师水平良莠不齐,手法不一,有些教师自身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这必然导致学生技能训练不规范,甚至存在错误。

2.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践机会较少的问题

由于医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目前学生人数与床位比例相对失衡,教学用病种、病源相对不足,加之病人维权意识增强,不愿配合教学,病房环境难以满足临床见习和实习要求,学生见习常常成了参观医院,或者几十个学生围着一个病人,根本达不到见习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医院都加强了对医疗事故的防范,临床医生为了减少或避免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明显减少实习生动手机会,学生临床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

4.就业压力下实习生管理问题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大多数实习生都选择了考研,以缓解就业压力。这就导致实习后期学生以牺牲实习时间为代价,为考研作准备,或为就业而奔波忙碌,无心实习,极大地影响了实习时间及效果。

二、解决临床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

1.实施临床专职教学秘书及专职教师模式,确保临床教学秩序稳定

自我院成立了教学领导小组,根据临床课程设置建立了26个临床教研室,并设立了专职教学秘书,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管理规定,使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临床教学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各科室可根据工作量多少,每学年选派出理论丰富、功底扎实的医疗人员担任专职教师,在其担任专职教师期间相对脱离临床工作,专门负责本科班临床理论和见习授课,负责组织科室开展教研活动和实习生带教和管理等工作。通过这一举措,可使临床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临床教学工作中去,确保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稳定了临床教学秩序。

2.加强临床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临床老师进行教学观摩、操作培训、会议交流,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课堂授课示范、教学查房示范、教学病例讨论示范、体格检查、收集病史等操作示范,使青年教师掌握规范授课及实习带教方法。每年可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行教学法学习,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使临床教师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了临床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为确保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

3.健全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临床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按计划组织管理人员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检查督导,定期向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保证教学检查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对各项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对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同时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和奖惩办法,将考评结果与科室及教师个人利益挂勾,在医院营造出一种公正、公开、公平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了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4.顺应形势,科学管理

在解决实习与择业矛盾问题上,学校可集中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大型专场招聘会,减少学生择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保证他们的实习时间。对报考研究生的同学除积极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利用小讲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其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复习,缓解这部分学生工作和学习时间不足的压力。还可通过评选优秀实习生等活动,发挥优秀实习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者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在就业方面给予支持、选拔表现优秀学生优先录用,这大大调动了实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4

关键词:民族院校;卓越医生;临床教学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国民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民族地区尤为严重。目前我国民族高校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课程相对独立,重复交叉内容过多;实验教学多以验证实验为主,对民族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存在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思维判断能力不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育模式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为此,教育部卫生部正式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对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系统布置和整体设计,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民族大学医学院2012年成为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入选民族地区高校,为了保障此计划在民族地区顺利有效实施,我们拟开展“民族院校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专题研究。

一、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等教育承担着对社会变化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任,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人才流动的国际化,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势在必行,民族高校医学人才培养也不能例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我国医学类院校招生规模过大,在校人数超过了办学条件的承载,各种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给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因此,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目前面临着如下许多困境。

(一)严重匮乏的病人资源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病人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他们可以选择医院、医生,尤其是日益强烈的维权意识,他们有权拒绝实习和见习医生。病人的“不配合”与“拒绝”增加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难度并制约着临床实践技能教学。

(二)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对学生实习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国家各种相关法规不断出台。如《执业医师法》《规培政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这些相关法规的落实对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不仅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使得医疗机构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制定了相关限制临床实习生的一些规定。加之,近年来的医疗环境差,医患纠风多,使得临床带教老师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训练的机会。

我院2012年成为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入选民族高校。为了保障此计划在民族地区顺利有效实施,我们拟进行“民族院校卓越医生人才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找出规律,为民族地区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保驾护航,探求一种能适应于民族院校的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构建民族院校的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便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非直属的附属医院,拓展社区医院实习点

现阶段临床教学和实习是我校医学教育最棘手的问题。承担着我校临床教学和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任务的仅有一所二级附属医院。虽然学院和附属医院正在努力进行医教协同,但短期内仍无法解决这个十分突出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积极争取,已将我市一些实力强、条件好的三级以上医院,如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纳入为非直属性附属医院,弥补我们医学生临床教学和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不足。借鉴民族兄弟院校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大力推进医教协同,保证了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卓越医生肩负着社区医疗服务的使命,为此,我校在全市范围内联系了4个社区医疗站为我们卓越医生见习和实习基地。

(二)强化临床实践技能教学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临床技能操作不断更新。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对我们的卓越医生人才培养,重新修订了卓越医生临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制定了配套的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临床实习手册、临床技能操作大纲。同时,制作完成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示范光盘,以规范临床实践技能训练。

(三)加强临床技能操作考核

执行分专业多站测试,由学院的专家组成巡考小组,对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教师进行考前培训和监督指导,采取随机抽签形式,统一考核操作打分尺度,提高考核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此外,加大其在毕业考试中分值比例,即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占50%,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考试占50% ,并规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有一票否决权,不合格者不能毕业,考核合格后方能毕业。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把好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关;为医学生毕业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和规陪进行预适应。

(四)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我校不惜高薪引进15名全市范围内的学科带头人,以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对在职的临床课教师加大学习进修力度,一个是送出去,在现有临床医生不足的情况下,每年派出多名临床课教师赴国内一流临床教学医院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临床带教水平;另一个是请进来,把相关专家请来定期举办院内临床教师培训。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把临床带教工作与个人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组织临床教师进行观摩教学,开展院校两级临床教师教学竞赛。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热情和教学质量。

(五)积极参加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不断总结经验

国家卫计委、教育部为了加强医学生的“三基”培养,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全国范围开展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已举办了六届。我们从第二届开始参加,我们将抓住这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向兄弟院校学习,总结我们在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和培训中的经验教训,程序化、细化我们的培训流程,不断提高我院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六)学习借鉴在教学改革中走在前列学校的先进经验

1999年6月9日,为了组织领导界定“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以下简称IIME)在纽约成立。随着“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出台,我国已于2002年率先启动GMER试验性实施计划,现在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医学教育认证,我们民族院校也不例外。目前,国家加大了援助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民族院校的建设力度。我们远有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援助,近有地处陕西、背靠具有先进教学技术和经验的第四军医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内依托自治区临床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的平台。有老中青结合、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结合、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结合的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有兼具临床实践经验和临床教学经验的教师,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通过走出去,向有经验的先进大学学习借鉴引进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如,临床实践教学网络课程建设、PBL/CAL教学经验、模块化实践教学、虚拟实验教学、OSCE临床技能考核体系的建立。然后通过对教师、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座谈两种形式,总结分析改进。

篇5

关键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学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22-01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主要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高端技能型医技人才。高端技能型医技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这两种能力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钻研和磨炼,因此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端技能型医技人才具备相应临床职业岗位能力、养成临床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是临床实践教学的具体承载者,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石。中西部地区由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时间较晚,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医药类高职院校也在加快推进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医疗资源,建设了一批教学医院,满足了临床教学“够”的需求,但“质”的需求有待提高。我院作为中西部地区国家示范建设的骨干高职院校,在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功能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中西部地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临床教学现状

1.中西部地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中专卫生学校升格而来,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又大力提倡高职教育,原办附属医院规模小,可用于临床教学的病例有限。从而制约了高职医学教育的发展。

2.由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限于自身办学层次,与其合作的教学医院多为县级医院。医院过去只承担学生的临床实习工作,没有承担过临床教学、临床见习任务,对教育投资普遍不足,教学条件较差,缺乏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用房和学生用房,教学设施简陋。

3.教学医院由于没有专门的教学编制,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培训,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力量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还承担了繁重的医疗任务,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临床教学工作中。

二、我院在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经验总结

(一)加强附属医院建设,提升教学和医疗服务能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学院附属医院发展缓慢,几乎还停留在乡镇卫生院水平,已不适应高职卫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强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水平成为学院高职卫生教育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1.医教一体,合作共建实训中心。过去学院的教学设备单纯用于教学,附属医院的设备也只用作临床诊疗,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至2006年开始,学院和附属医院建立了资源共享,共同出资近千万元购置了CT、MRI、数字化X线检查等设备,附属医院提供场地,合作共建了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医学模拟实训中心。

2.实行科室合一[1],医疗和教学齐抓共管。由于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附属医院在一段时间内也存在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没有建立与医院内部管理体系有机融合的教学组织机构。学院党委对附属医院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医学院院长兼附属医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设立教学办公室,对临床教学统筹安排。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附属医院以前由于规模小,医务人员要么长期从事临床,要么只从事教学,教学与临床脱节。随着医疗实力的增强,承担临床教学工作是附属医院分内之事。学院加强对医务人员教学能力的培训,将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作为其晋升晋级的必备条件,将教学和医疗能力考核与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挂钩,使其由医务人员转变成真正的“双师”教师。

4.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在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临床教学的稳定性与临床医疗任务变动性的矛盾,推行机动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将教学查房与临床查房、临床手术与手术教学示教、带教老师临床值班与学生分组见习有机结合,实行全天制错时教学,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变共性管理为个性管理,面对班级管理为面对医院管理。

(二)政校院合作,加强教学医院建设

1.建立政府介入机制[2],提高医院办教育的积极性。教学医院重医疗,轻教学,对教学投入不足的问题,需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加以协调,为此,2010年,学院成立了以襄阳市卫生局局长为主任委员,学院、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为成员的襄阳市卫生行业院校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委员会的主导下,制订教学医院管理办法,对医院教学方面的投入作出明确规定,将医院的教学行为纳入政府行为;并制订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高的医院进行表彰。

2.校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和教学医院共享医疗和教学设备资源。学校一方面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参与教学医院大型设备的投入,共建实训中心;并按投入份额分享设备医疗服务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医院免费提供教学和生活用房,学院为医院配备教学设备,供临床教学和医院职工业务培训使用。教学医院也将淘汰下来的完好设备免费提供给学校用于教学。

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医院教学质量。在深入合作潜移默化而成的感情纽带的作用下,学院协助教学医院建立和完善了与附属医院相同的教学组织机构;共同制订兼职教师考核与评聘办法;协助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临床教师与学生管理制度、评教评学制度等;校院双方共同对学生临床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使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教学医院师资培训系统,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