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与营销范文

企业文化与营销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文化与营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文化与营销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 市场营销 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前所未有的竞争,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都在着力打造与企业品牌战略相结合的企业文化,由此文化营销应运而生。提起企业文化,人们往往会误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与经营活动更是难以挂钩。其实,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用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文化是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觉察,并传播的。例如:我们很容易领略到“宜家”的快乐购物,“西门子”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1.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概念界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灌输给全体员工的基本价值观,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它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形象、品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等。

关于市场营销这个概念,菲利普·科特勒将其定义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旨在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购买者之间有益的交换关系的分析、计划、保持和控制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整个过程充满了文化的因素,如企业产品概念、品牌、包装、促销都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2.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和作用

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一个好的企业营销离不开良好企业文化在视觉形象、产品质量和服务文化上的支持;同样好的营销策略也会促进企业文化的质量和层次在企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视觉形象、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信誉等方面的提高。

2.1企业文化是市场营销传播产品信息的载体,营销人员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

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不是内部单一的活动,企业面对的是外部的市场,恰当的传递企业的品牌、品味可以加深顾客的认同感。企业通过企业名称、标志、商标、品牌等可视要素的设计和传播实现企业外观形象与内涵精神融合达到传送企业产品信息和文化的目的。

2.2企业文化巩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文化

中国文化企业要构筑自己的销售网络,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形成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竞争,产品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都是通过市场来体现,其实我们研究一下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营销就会明白,深层次的竞争是在企业文化上进行的。企业文化可以分为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每种文化都可由内而外体现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行为文化营销是依赖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企业的文化精神,是一种非直接的但更具时效的企业文化营销方式。

物质文化方面宜家提倡简约、温馨,所以宜家在家居设计上面就非常简约,无论是单件产品还是家居整体展示无不是简约、自然、匠心独具、既设计精良而又美观实用,宜家的商品都是以展示厅形式陈设,各种各样家具组成温馨、舒适的场景,像一个个真正的家,吸引着客户。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消费者价值取向的共振时,就会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宜家一直以来都倡导“将购物变成一种娱乐”的经营哲学。他们利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将宜家建设成—个充满娱乐气氛的商店:蜿蜒的过道,造型奇异的家具,手感舒适的床上用品,还有耳边袅袅的音乐,在这种环境中,消费者不知不觉地被“宜家文化”所感染,购物完全成为了一种享受。

2.3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力量,市场营销促使文化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种超血缘文化,将一批不同血缘关系或者说根本不相关的人网罗到旗下为了一个共同的公司愿景奋斗,市场营销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员工共同努力,通过创造性的实践,不断地取得好成绩。同样市场营销直面市场和客户,把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反馈回企业促使企业文化不断进步和完善。

3.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3.1利用企业精神和视觉形象营造和谐的销售文化

企业标识、厂容店貌等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也是消费者认识企业和产品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宜家在利用品牌标识、塑造品牌文化方面堪称典范:深蓝的矩形框内接着鲜黄的椭圆,椭圆内镶嵌着深蓝色黑体英文单词“IKEA”。

3.2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利益为核心价值理念建立适宜的企业文化

现在市场的竞争是价格、质量和服务全方面的竞争,如果企业没有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只是不择手段地谋取利润,就会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大打折扣,进而使产品没有销路而走人绝境。所以企业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建立上一定要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利益为核心,形成企业文化巩固和开拓市场。

3.3鼓励创新建立个性的企业文化

市场发展到今天,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如何在市场中取得更大发展是每个企业碰到的问题。构筑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宜家在精心布置好店面后,不要导购和服务员,顾客只要随着地板上画的箭头,就可以从头到尾走完整间商店,顾客可以从一个参观者的角度来欣赏宜家卖场里的每一件展览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是为了给消费者营造一种轻松自主的购物气氛。宜家还专门为消费者开设了餐馆,可以提供香浓的咖啡和各国的风味食品,真正营造出了快乐购物的环境,也体现了快乐购物的企业文化。

总之,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统一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之中,企业文化指导着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又不断培育、丰富、发展企业文化。两者互涵互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中华,文化营销与企业核心能力构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0(07)

篇2

[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与营销结合的原因入手,深入分析了二者结合是我国企业新世纪的必然选择,阐述了企业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了文化与营销结合的四大内容:创新观念、拓宽市场、改良产品和更新方法。为营销人员在营销道路上指点了迷津,给营销人员增加了信心。

随着21世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来临,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企业的文化与营销的结合对产品销售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企业文化与营销结合的原因

(1)买方市场的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买方市场特征日渐明显,但是在消费质量、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以及产品多样化和服务方面,还没有达到完全买方市场的层次。

(2)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了国内市场并且降低了关税,这导致了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外产品进入了我国市场,从而使得国际竞争国内 化。

(3)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营销多元化、营销文化化,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现代营销观念淡薄。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营销观念,缺乏创新意识,对市场环境的新变化缺乏敏锐的洞察力。

(2)品牌管理落后。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品牌营销缺乏经验,品牌命名设计的雷同现象严重。

(3)产品创新不足。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环境下暴露出来的弊端十分突出。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创新才能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挑战,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4)营销创新的方法滞后。我国企业的营销方法仍然陈旧,营销方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大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3加强企业文化与营销策略的结合

3.1创新观念,提高文化品位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营销观念的不断解放和创新,只有观念更新,才有可能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先。

(1)亲情营销,重塑营销理念。20世纪的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顾客至高无上,把顾客当“上帝”。而亲情营销理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

(2)全球营销,扩大营销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各国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许多支柱产业也已成为国际支柱产业。

(3)知识营销,提高营销技巧。知识营销是营销理念的深化与知识经济发展二者相碰撞的结果。首先,知识营销是营销理念从占领到培育和缔造市场的必然产物。它将市场看作为动态的和上升的。

3.2拓宽市场,增加目标聚集

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有三种: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聚集。笔者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尤其要倍加关注的是后两种竞争策略。着眼于21世纪,企业应高度注重拓展下列市场:

(1)高科技市场,趋势强劲。高科技市场是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量,且涉及许多个行业,大有拓展价值。

(2)农村市场,空间巨大。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总数达9亿之多,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别,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大约相差10年,因而农村市场大有发展潜 力。

(3)旅游市场,前景良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外出旅游,进而增加旅游消费,旅游产品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4)文化市场,促动发展。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充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和拓展文化市场,把它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助燃剂”,即“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3.3改良产品,塑造企业形象

(1)提高产品标准。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严把质量关,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2)增加产品品种、花色、样式。数字化的经济模式使得产品生产不仅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容易。由此而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技术的高度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同质性很强的商品;同时,先进的技术又加速了产品的发明创造,使得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只有不断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上站稳。

(3)创新产品包装。创新包装要与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相符,进行适度包装,包装材料的选用也要从有利于环保出发,尽量节约有限资源,应注意纠正对“包装”的变异理解,防止“货卖一张皮”的现象蔓延。

(4)更新产品品牌。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新。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全国名牌和国际名 牌。

(5)满意产品服务。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新时期营销环境变迁与营销创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3-44.

[2]田天沐.对企业营销创新的思路构思来源的研究[J].市场周刊,2007(4):78-79.

[3]朱冬林.营销创新重在营销观念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7(2):22-23.

篇3

——基于市场营销专业

文/梁小丽

摘?要: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校园文化,是促使校企结合的坚实一步。实现优秀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的有效对接,对市场营销专业从“应试教育”向“应市教育”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应市教育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1.推动高职教育向“应市教育”转变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而要实现校企合作,首先要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到高职教育中,简言之,就是要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高职校园和课堂,让二者实现有机的互动和融合,为学生搭建一个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同时有利于推动传统“应试教育”向“应市教育”的转变,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市场导向作用。

2.实现毕业生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需要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两年的校内教育中,将企业的文化渗透到课堂和以多种形式开展的校企合作活动中,是缩短企业对新进实习生和毕业生培训时间、加快学生熟悉工作岗位、实现学生和企业“无缝对接”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各大企业的优秀文化和行为准则,可以加快学生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角色转换,为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必备的素质基础。

二、如何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1.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来”

如何形成企业化的校园文化?首先高职院校要以积极的姿态接纳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引入课堂,在办学理念和管理准则方面大胆创新,模拟企业的管理体系,实施一整套严格、规范、标准的管理理念。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坚决杜绝全盘照搬,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合。

2.丰富融合模式,增强互动效果

(1)开设相关课程,转变教学方式。高职教育的教学倡导的是“够用为主”,在教学中就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要增加师生互动和案例教学等。一些成功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或多或少都体现出一些真实的励志故事或者经验之谈,这些对学生来说吸引力更强,也更具说服力。和书本上的空洞理论相比,更加能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

(2)拓宽融合途径。还可通过第二课堂等方式展开。可以利用相关课堂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参观实习,零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邀请行业精英或从业人员举办讲座,展示企业的文化和岗位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向优秀的企业文化靠拢。

(3)结合专业和行业特征,增强融合的效果。在以创新唱主角的竞争模式下,不管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都非常注重自身文化的培养和提升。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由一整套理念构成的,而且因行业而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自身的专业特征。就本文的研究对象来看,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要特别注重企业营销理念的灌输。

三、文化对接可推动市场营销专业向“应市教育”转变

市场营销专业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一个专业,在高职院校尤为如此。相比其他专业,这一专业的学生面临的工作任务是直接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挖掘市场潜力、拓展市场等。而这些能力从课本上是学不来的,要依赖实践的磨炼。

针对这一专业的学生,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企业营销理念的融会贯通。例如,笔者学校和杭州娃哈哈集团共建的“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企业营销理念的平台,学校通过这一基地,两年时间内举办了多项活动,而这些活动由娃哈哈小分队的成员全程负责,这些活动既包括与大学生活紧密结合的“歌咏比赛”“掰手腕大赛”“足球宝贝”等赛事,也推动了娃哈哈集团的“启力”“富氧水”等系列饮料进入大家的视线。这些赛事几乎都以冠名的形式开展,聘请娃哈哈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前期指导,校内指导老师予以配合,学生成员全程参与并逐渐开始整个活动的统筹规划,这些活动大都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各个小分队相互竞争,你追我赶,学生们也直接感受到了竞争带来的乐趣和压力。这项合作很好地将企业所倡导的团队协作、坚持不懈、积极创新、竞争意识等理念在整个活动中得到深入体现。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市场营销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篇4

企业文化传播包括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内部传播首先要建立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内部刊物及其网站是企业员工获得企业文化的重要媒介,要充分利用内部刊物及网站,大力宣传企业文化理念,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其次要搭建文化传播载体,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拓展训练活动,让企业员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6]。企业文化对外传播具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的功能,同时也兼有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作用。对外传播的途径有企业文化的主动输出式传播、企业文化的示范传播和企业文化的交流合作,目的在于给社会公众留下美好印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更好发展[3]。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的整体价值理念和价值观,是企业制订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影响着企业的营销活动,引导着企业的经营行为[7]。茅台集团的“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海尔集团的“海尔真诚到永远”、IBM公司的“IBM就是服务”等不仅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指示灯,同时也是对社会大众的承诺。决定21世纪人类消费的是文化,21世纪将是文化营销的时代。企业文化的传播为企业市场营销和市场竞争创造了先决条件。

2.企业文化传播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才能谋求共同发展。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是内有文化、外有市场,两者统一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中。企业文化是内在的,是企业的灵魂,指导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不断培育、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8]。—个好的企业营销离不开良好企业文化在视觉形象、产品质量和服务文化上的支持;同样好的营销策略也会促进企业文化的质量和层次在企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视觉形象、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信誉等方面的提高[9]。总之,企业文化巩固市场营销,而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2.1企业文化传播为市场营销引导方向

企业文化传播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自身管理、产品营销的策划之中,并通过多媒介全方位统一传播可使企业的名声、名气得到充分的扩大,加强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消费市场。现代市场营销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只有文化含量高的营销,才能在满足客户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其精神需求,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客户满意,从而长久占领市场,为企业带来持续长远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只有把市场营销建立在企业文化基础之上,才能夯实基础,提高营销水平[10]。

2.2企业文化传播以顾客需求为中心

当今的市场,是一个具有消费者多样性与个性化的市场,以顾客为导向进行企业的市场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适应这一转变,建立起更为丰富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的经营宗旨是“以顾客为中心,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顾客是营销组织的直接服务者,顾客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的传播可在企业上下形成坚定的“始终为顾客服务,促进企业与顾客和谐共生”的经营理念。这不仅能够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顾客利益的价值最大化,而且能够培养顾客的忠诚,形成顾客归属,同时赢得顾客和市场[11]。

2.3企业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企业领导更新营销观念

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属性的产品营销是现代营销观念的创新。文化走进营销,营销融入文化。文化营销是指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者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12]。成功的领导者必须树立高瞻远瞩的战略观念,对企业的文化、宗旨、经营策略、企业精神等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和敢于参与市场竞争,以企业的产品为引导、发掘市场的需求,能够驾驭市场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领导者[13]。这样才能让企业文化适应于当今市场经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加强企业文化传播

篇5

1企业文化营销定义概述

1.1概念

文化营销与企业文化有着直接重要关系,它主要利用企业品牌文化力指导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即利用企业文化品牌程度影响力进行营销。而基于此种状态下,企业营销人员同样会在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下积极、正确地做好营销活动,并能创造出良好的营销文化形象与营销氛围。准确来说,企业营销形象、营销理念是指导企业营销人员对消费者进行营销的指导方针。

(1)宏观意义上的文化营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建立企业文化营销体系模式能够促进企业立足营销市场。目前,国外许多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市场,所以不论是国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以品牌文化去赢得市场早已成为了商战之间的主旋律。为此,国内企业在开拓自身企业的营销市场时,应把眼光对准自身企业品牌文化,逐步积累文化底蕴,创造文化价值才是根本。必要条件充分时,务必要把文化品牌与企业文化价值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作业环节,促进文化营销体系模式健全形成。

(2)企业文化属性中的文化营销。简单来说,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或差距已经逐渐缩小。也就是说,每个企业的技术领域、服务体系上所具备的传承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即企业文化中的营销文化形成具备唯一性,即只有企业文化被超越的可能,而做到全面模仿很难。

(3)文化营销的主要功能。首先,凭借文化营销,能够利于企业把自身经营产品推销到消费者手中。也就是说,由于文化营销模式的逐步健全,消费者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自身企业的营销产品,可以感受产品的个性、价值、内涵等,从而企业能够逐步优化自身产品的品牌文化。如,康师傅系列中的冰红茶就是追求“冰力十足”的感觉,外加符合自身茶饮产品的个性阳光广告的宣传,使得消费者认可了康师傅茶饮产品的文化内涵,最终被消费者所接受。其次,亲和力功能的体现。主要指文化营销利于产品功能、价值体现,能够折服消费者,被产品的功能、特性、质量所折服与感动。

1.2文化营销的目的和意义

简单来说,企业文化营销就是企业营销战略与企业文化品牌的融合。而为了使得两者之间有效融合,促进企业文化体系内容得以丰满、健全以及能够推广产品价值,就必须要了解到文化营销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首先,从企业内部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文化营销是指导企业全体职工树立正确营销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它的体系形成能够规范职工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行为,并向着基本营销目标而努力,不断促进营销业绩有所突破。其次,要从外部消费者来看。当消费者群体看到自身需求的消费产品时,往往会权衡各种性价比因素。也就是说,有的消费者群体喜欢形态美观、并且性价比优良的产品,还有的消费者直接看重的是产品实用功能,而不注重其他因素。所以,文化营销的指导意义与价值体现就是基于内部职工与消费者而衡量建立的,从而才能不断完善自身产品的营销价值、营销文化等,尽可能优化产品结构、资源配置等,而目的当然是为了最终效益可观,并被消费者所极力推崇。

2企业文化营销商品的实践指导意义

企业营销战略有效结合自身企业所推出的商品文化品牌影响力才能使得企业文化营销的指导意义更加深刻。具体而言,文化营销的实践指导意义有以下几点体现:

2.1促进企业文化目标更为明确

企业文化价值同企业目标实现的社会价值将统一起来,同时企业文化的团队建设意义也将加强,使组织成员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氛围,而是个人与企业价值的融合、提升。

2.2实现营销方式多元化、层次化

文化营销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有效地将企业间的不规范外部竞争转变成企业间内部文化的竞争,其资源的相互抵消会弱化。

2.3促进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与自身营销体系基本目标的有机整合往往是在企业具备一定经营规模与供需物资或资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也就是说,当企业具备一定经营规模时,以往的营销关键、营销手段、营销套路已经不能再继续满足当前的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了。为此,企业文化体系中就要适时融入营销战略与企业文化品牌之间的内涵,即最终融入了文化营销理念在企业文化中,并在当前规模下的经营过程中所极力推崇与应用。

3企业文化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文化营销存在的内外问题

从企业内部看,目前,国内多数企业营销观念并不明确,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要把一个有别于其他企业、其他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目标顾客群,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营销人员是企业产品信息的传递者,他们的理念不明确,是信息传递失真的根本原因,这直接造成企业产品销路不畅,大量积压,经济效益难以实现,更谈不上社会效益了。从企业外部看,企业着力要追求的营销形象不清晰,企业辛苦打造的质量观念得不到社会公众的认可,难以起到提升本企业的产品形象的作用。

3.2文化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关系问题

文化营销主要指代建立在企业文化体系模式上的营销战略,具备计划、筹划、实行、目标、业绩等综合性因素体现。它往往要求企业文化能够渗透营销战略价值与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度。而市场营销,往往没有指定的筹划性内容,主要倾向于市场背景下的着手研究与分析过程。并且,市场营销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有很大可能与企业文化目标所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往往相辅相成,同时又会难以找到切入点,这主要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发展规模、基本战略目标、基本决策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基于此种情况下,只有在企业文化体系中逐步渗透营销观念、价值等,才能在营销战略中打造出符合企业品牌文化价值的优秀商品,既能让消费者所了解与接受,又能树立自身商品品牌知名度。

4企业实行文化营销的主要对策

4.1强化文化营销观念

强化营销观念,必须要立足于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企业职工内心的情况下,从而才能形成一种共知、共识的文化理念,自觉维护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样,文化营销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企业职工意识到文化营销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才能使人员行为意识转化为后续的实践行为,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企业营销战略与企业文化品牌有效结合的指导作用,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2正确定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体系内容中包括企业品牌文化,而企业品牌文化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指导作用与价值体现都非常重大,并对营销战略起着一定主导作用。但也正因如此,每个企业结合自身基本条件的不同,所产生的企业文化理念也所不同,从而也就最终导致文化营销的形成各具特色。具体而言,结合企业文化定位的营销文化主要体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拒绝浪费,推崇高效。这种企业文化下的文化营销定位倾向往往偏重规范、低成本的营销文化建设方向。而基于此种营销文化熏陶下,必须要立足商品价格与质量服务能够保证的基础上,尽量追求低成本投入,达到创收高效利润的可能。因此,此种营销理念往往看重的是商品价格合理与质量服务得以保证。

(2)创新思维。这种文化营销方式的建立或形成必然会要求营销观念能够活跃、创新以及体现个性化。也就是说,随着这种营销文化在企业中的极力推崇,企业营销人员一般都会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与活跃思维空间,从而才能在创新营销实践行为的指导作用下,能够将自身经营商品的实用价值通过与同类商品的比较去体现出自身商品独到、独特的一面。而这种方式也常常成为了不少企业营销商品过程中的独门暗器。即别具一格的营销方式与营销理念的恰当应用,势必会为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创造一笔不小的财富。

(3)专业化服务理念。这种方式主要倾向于个性化服务的实践行为落实与贯彻,去打造一种与消费者或客户建立一种时间长久的、能够维护客源渠道的企业营销文化。也就是说,随着这种营销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根深蒂固并茁壮成长,势必会使营销人员发挥出周到的服务职能,即与“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如出一辙,能够为企业投资项目下商品开拓出一片良好的市场空间。同时,这种文化营销理念的形成往往是企业提高或强化基础核心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

4.3塑造营销形象

(1)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指企业产品的质量、性能、设计、造型、价格、商标、包装等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整体印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产品整体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其中质量是产品形象的基础,更是文化营销成功的关键。

(2)广告形象。广告要求以其巧妙的构思抓住观众的心,通过广告这种传播媒介,不断给观众以视觉刺激,从而过渡到意识的渗透,升华为对产品进而对企业的好感,甚至形成对这一品牌的依赖。

(3)加固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高低显然已经成为当下满足消费者群体消费水准高低的关键。不少企业之所以不断强化服务质量,其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笼络人心,从而才能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并在建立起品牌知名度的前提下,继续做好质量服务。无论是商品售前服务与售后服务,还是不断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营销战略得以持续化发展。

篇6

自汶川大地震以来,中国又连续发生了重大的自然灾害:玉树、舟曲、暴雪、冻雨、春旱……

面对着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横逆,中国人民不断焕发着风雨同舟、抗击劫难的英雄气概,也不断唤醒着扶危济穷、扶弱济贫的慈善情怀。无数单位和个人慷慨解囊,送出钱物和爱心,助力各级政府对灾民的救助,对灾区的重建。炫人耳目的企业捐赠数目和隐姓埋名的个人善举,经常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坊问流传的美谈。

当然,我们依波也早已开始了公益性慈善事业的身体力行;同时我们也发现,企业的慈善行为有时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8年5月19日,在全国人民为汶川罹难同胞沉痛默哀三分钟之后的第一分钟,在得以遥看降半旗的天安门广场的全国妇联的大楼上,我代表依波公司,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对100名汶川孤贫做出了一个庄严的承诺――“我们不仅要在你们今天遭遇的劫难中伸出援救之手,更会在你们明天的人生长旅中伴送永恒的爱……”

实事求是的说,由于钟表行业市场有限,竞争激烈,利润微薄,比之于很多市场空间巨大、发展潜力无限、战略目标宏伟并且资金力量雄厚的朝阳企业的捐赠大手笔,依波的善款确实不算很多,并且,还要一年一度的交付,不能一次性到位……但是,也许正因为如此,依波的捐赠要持续十八年。依波人的承诺就是“一诺18年”――我们的善款,要支持100名汶川儿童一直走到得以自立自强的成年。

这种计算很是精细。依波的慈善事业,追求的就是一种精准和细致。有人开玩笑说:这肯定是生产、营销精密时计的企业的共性……可我宁愿说:这其实是依波作为“儒商”、自觉信守传统文化美德和现代文明规范、注重社会责任感和企业美誉度的企业个性。

依波表的品牌传播语言,从来就是“切切真情时刻萦绕”――每时每刻,既含一时一刻,也含永永远远。而对于受助的100名(事实上肯定将会是几百名)汶川儿童来说,这就是连续十八年的真情萦绕和时刻萦绕;是依波有别于很多企业义举的特色意识和行为。

公益事业,或者说慈善事业,一直是依波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传承着,并逐渐形成了依波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公益文化、慈善文化体系。“一诺侣年”的善举,只不过是把一股股细流融汇成了不息的河。说实话,看着那些孩子们的笑脸,依波品牌的美誉度,首先在我自己心里就提升了。

篇7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的不同首先从其语言方面表现出来。语言学家王力说过,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人治的,西洋语言是法制的。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中国人重团圆,重和合,是集体主义思想。而西方认为“天人相分”,所有的事物都相互独立。万事万物都能被分割为各个部分。重视逻辑分析,强调分析与实证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中推测和论证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所以汉语重意合,不重视语言的形式,上下文以时间和逻辑关系联系起来,形成隐性的连贯。句子松散,但是含义隽永。西文重形合,依赖理性思维。句子结构严密,逻辑性强,上下文关联词比较常见。

(二)社会文化的差异

由于社会环境不同,中西方社会文化也大不相同。这在各国表现都比较明显。中国强调“吃”的文化方面尤其明显。熟人见面问候对方的“吃”,就是比较明显的表现。强调“和”的方面,无论红白喜事举家团圆,热闹非凡就是表征之一。关于隐私方面,中国文化并不认为见面问对方的收入、年龄和家庭情况是不礼貌的探讨对方隐私的行为,相反是关心对方的表现。而在西方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因其涉及到了对方的隐私,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对待颜色方面,中国人喜欢“红”,红红火火是喜气、吉祥的表现。而西方则认为红色是媚俗的色彩,和妓相关。方面的差异也属于社会文化方面差异的一部分。中国主要信奉佛教、道教,而西方主要是基督教。同样是“神”,所指对象却完全不一样。中国的“神”主要指佛教里面的人物,而西方的则指“上帝”。

(三)生存地理环境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存在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地理位置在太平洋的西岸,东风给中国大陆送来雨水,给庄家的成长带了便利的条件,使农业的继续发展成为可能,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喜欢东风,并亲切地称为春风。所以有很多颂扬春风的文字,并出现以“东风”命名的品牌。而西方国家,如英国,在太平洋的东岸。东风意味着寒冷,西风对英国犹如东风之于中国,所以他们那些文豪会颂扬西风,“西风颂”。所以地理环境的差异,虽然是同样的事物,给不同地理环境的中西方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以上中西文化差异方面,可以发现这些差异存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西方都存在这样的事物,但是所指或意思却完全不同,在两种文化中的所指不匹配。二是两种文化中不存在这样的事物名称,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的、西方文化中却不存在,或者相反。这就带来了文化的缺失现象。在商业广告中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该符合处理来彰显广告的效果。

二、企业广告英译转换时文化缺失现象

(一)用儒家的中庸之道度量西方的个性心理

儒家文化统领下的中国一直崇尚集体、心性内倾、不事张扬。一般认为别人用的就是好的,或者说大多数人用的就是好的,亦或是被官方指定、被名人用过的就是好的。所以在商业广告中,中国人常用“老少皆宜”,“四季常用”这些词语。这样的广告在国内势必引起潜在顾客的兴趣,刺激消费行为的产生。但是崇尚个性,张扬自我的西方文化属于松散文化,注重个体。所以“个性”“独立性”等常被用作广告撰稿人的诉求点或者主题。西方的儿童玩具会明确标明适合的年龄段,绝不会像中国的“适合三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孩子”如此笼统的数字。甚至连涮牙用的牙刷广告上面都建议征求牙科医生的意见。所以商业广告英译时会出现这方面的文化缺失,翻译时必须进行补偿。

(二)忽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有些中国文化里面的事物,在西方国家并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所指的事物或指称的意义也并不一样。中国的“龙”便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在中国,“龙”是瑞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我们的祖先。但是在西方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如果在英文版的广告里面出现的dragon(龙),会给产品的宣传带来负面的效果,目标受众会反感产品。在中国,根据古诗的意蕴,人们长给酒店起名燕子楼。如果译者英译的时候单纯地起名为“swallowrestaurant”,可能西方人士很难细嚼慢咽地在那里吃饭,享受吃饭的过程。因为swallow在西方除了指称“燕子”还有“吞咽”的意思,而且和饭店联系起来肯定和“吞咽”有关。虽然东西方都存在相应的词汇,但意思却不相同,极易引起误解,译者英译时候要注意文化补偿。这就是所谓的“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基础,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不同文化间的翻译,如果任意拿自己的东西去代替别人的东西,把一种异质的文化血液输入到另一种文化的血液中去,这无疑往人身上输羊血,得到的不是文化的交流,而是文化的凝血”(许崇信,1991)。另外一种忽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其做法是直接拿中国文化现有词汇放置英语文化中,不做任何改变。中国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具有中国的特质,在西方文化中根本没有对应的所指。如北京的名吃“驴打滚”,中国的本土建筑,中国的酒文化等等。在跨异域文化过程中,尤其是企业广告语转换时,一定要摆脱原语语言形式的束缚,考虑目的语语言的文化规制和潜在顾客的心理,用合理的补偿策略补偿双方文化的差异,跨越文化障碍,达到广告的目的。

三、企业广告英译转换时的文化补偿策略

(一)显性补偿策略

所谓显性补偿是指翻译时明确的注释,体现译者的异化倾向(马,2003)。也就是施莱尔马赫所说的尽量使读者向原作靠拢。让广告的读者也就是潜在顾客体验中国的文化。这主要适合于向异质文化的潜在顾客展现自己文化的独特方面的广告。

(二)隐性补偿策略

但是如果商业广告中出现的文化空缺无法用短小的文字进行显性补偿,只能采用隐性补偿策略。隐性补偿是指译者充分调动各种译入语手段,对原文加以调整,以求达到读者反应对等。如中国的东风汽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东风在西方人的眼中非常寒冷可怕,而不是中国文化中的概念。作为一个品牌名称,对其注释时要用一个句子才能解释清楚。该品牌英译时成功地译成了Aeolus,希腊神话中的风神。其寓意让西方读者一目了然。这是用替代的方法,把中国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用相似的文化意蕴形象表达出来,达到商业广告的目标。如中国杜康,被译成了“ChineseBucchus”。Bucch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隐性补偿策略还可以采用改写的形式。就是套用西方文化中现有的套路,在商务英语英译时进行修改套用。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可以形成合力效应。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其核心层次—精神层的内容,如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其中间层次—制度层的形成和贯彻,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和促进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其大部分内容直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而且比例日益增大,这些内容都可以划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形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企业文化更多地反映出个体性和经济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则体现的是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特征。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的三个文明建设中更有作为。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助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充实其内涵,确保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使其更具效力。总之,两者相结合形成合力,效能无穷。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正确方向。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文化的中心,是构建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系统。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毫无例外地站在企业文化的角度实施管理行为,同时要求他们在关心物质、时间、信息、组织与制度等要素的同时,还必须关心意识要素,进而将企业总体目标与精神构建统一起来。这本身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意追求。按照这一要求,包括行政领导在内的管理者,都应该成为精神领域的管理者,这就为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提供了可能。一旦如此,“两层皮”现象即可以顺势得以解决。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企业会出现多种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开拓新的领域。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各个部位、各个环节,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企业文化以及利用这些设施开展的各种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渗透其中,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企业文化可以不断丰富和深化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使职工在参与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企业文化旋律认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企业文化提供相关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可借助企业文化的相关载体,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管理和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落到实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企业文化的物质条件和物化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看得见,摸得着。利用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新气象,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人本管理之路,开创具有极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新职能

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研究人的思想、行为规律,来调动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许多在建设企业文化取得较好成绩的企业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作为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它也是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在全体员工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说过,“共同的价值观对于其信奉者来说,规定了他们公司的基本性格,这是使整个公司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境界,这样,价值观就为公司中的职工们造成一种认同感,使得他们感到与众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就包含对人的价值观教育,它主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在企业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且这种价值观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企业坚守道德原则,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企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但许多企业在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的过程中,丧失了道德原则,出现了投机钻营和不诚信的行为,扰乱了我国的市场秩序,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因此,需要企业对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做一个重新的认识,不能因为利润动机而丢掉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人们树立责任意识。在企业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责任意识,使企业坚守道德原则,真正做到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在市场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企业声誉的提高能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进而更积极地投入到企业建设中去。

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 文化创新 共生关系 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因此,他对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有企业在建国之后进行了长期的改革发展,慢慢变化成为现在的企业制度,但是,在企业效率不断被提高的同时,很多企业的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方面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此,本文将通过阐述两者之间关系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工作。

一、内在联系

(一)思想理论方面的共性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它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之所以称之为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它和私有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但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创新的工作都是在为构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而建立起来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有企业中的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并且,要想使两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就应该运用一定的办法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得到不断的完善,提高工作效率。

(二)内容上的相关联系

为了能够有效的加强企业的思想构建,增加企业的组织能力,使企业的作风得到一定的保证,企业必须要构建企业的党建工作。而文化创新则是说在面对企业的竞争的问题上,对企业文化进行思想方面的,精神方面的,甚至是管理方面的工作创新。然而,在国有企业中的党建工作,则是能够促使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影响意思的一个。因此,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还是具有一定的交叉互补性,然而,这也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主要原因。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

很多企业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企业党建和文化创新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因此,这些企业在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往往是独立进行运作的,也就是说他们二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不能够使之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而且他们之间的联系性并不是很强,几乎是没有什么联系的。这样的认知思维是影响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创创新工作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有C融合方面

一些企业在操作中,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却不知到联系点在哪里,或是无法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无法找到两点之间的融合点,因此,即使一些企业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却还是不能在实际操作中把两者相互融合,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各种问题。

(三)实际操作方面

在实际操作方面,面对相对残酷的无情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都只单单注重企业的效益和工资,不能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无法对企业党建的工作和文化创新等企业内部发展方面的工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从而导致企业在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投入的力度小,管理手段你少,实施不顺利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导致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工作不能在企业工作中被有效融合,使共生效应无法得到发挥。 三、主要措施

(一)思想方面的提升

我企业的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工作在工作内容上虽然有所差异和区别,但是两者的作用和价值都是为了企业的建设和文化而存在的,同时,他们二者都属于是软实力的建设,他们都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并且都是为了使企业发展得到科学性,有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在思想方面上进行提高,对企业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得以重新的认识,以便于使两者之间是吸纳更好的融合和共生。

(二)加强民主建设

民主建设是提高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的齐纳提,因此,要想使党建工作和为哪壶创新有效融和,就要从民主建设入手,做好民主建设工作,首先要做好企业文化创新的工作,从而扩大党外民主,调动职工的主动‘积极、创造性等,从而使二者有效结合,发挥共性。而民主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党内建设,建设企业党和组织领导干部等的培养规划,并且进行完善,如选拔、任免等的监督机制。还有一个是所谓的党外民主建设,它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从而加强制度上的建设,并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企业内部的一些议事的规则和决策的机制进行具体完善。使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的工作得以共同构建完善的系统,使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有效结合,发挥共生效应,从而增强党的四星建设和组织建设等工作,并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注重实践培养

对于企业共同观念的培养方面的实施,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工作要保持相对的统一性。国有企业中,企业的文化创新建设应该与我国的时展保持一致并且他们二者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使企业能够发挥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弘其本土文化,相应的文化特征即使是在管理工作中也能够被体现出来,从而使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工作表现出文化的先进性。并不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进行相应文化概和实施的课程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定,对职工进行行为规范,从而使企业的许多问题得以相应的解决,促进利益的最大化,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企业应根据相应的问题,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改变观念,提高文化建设,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企业的党建工作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从而给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瑞芳.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

[2]李敏.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赤子(上中旬),2014,(19).

篇10

关键字:企业文化 经营绩效 文化强力

一.引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重视如何把企业文化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企业文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成了企业文化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实际上最早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如迪尔和肯尼迪等认为文化强度与绩效密切相关。科特和赫斯克特则是用实证方法证实了企业文化与绩效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并且预测在未来十年中企业文化可能是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现象时隐时现,难以察觉。直到我们刻意实施某些与这些企业文化抵触的创新策略或经营项目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力量。企业文化分成两个不同层面,即难以察觉和实施改革的价值观层面和容易察觉和实施改革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层面。中间层面(比如显层次的制度层)与经营策略、组织机构一样,"都不过是向某一方向运动的某种逻辑方式而已"。当然,当这些"策略"与企业文化相抵触的时候,它们将很难在企业中贯彻实施。这里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级管理者们)所共有的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行为。

在企业文化的产生模式上,可以利用沙因的模型来解释。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危机和挑战会改变原有的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变革方向与企业经营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期研究对强力型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了质疑,并对企业高管能否有效地控制企业文化进行了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并可能在随后的几年内很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可能对企业长期经营绩效产生负面作用;企业文化尽管不易改变,但它完全可以转变为有利于企业经营绩效增长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类型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呢?我们将分别讨论三种常见的企业文化即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利弊。

第一种,强力型企业文化是较早提出的经典理论。在这种文化中,公司几乎每一位经理都具有一系列基本一致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经营方法,企业的新成员也会很快的接受这些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这种文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强力型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方向明确,目标一致。其次,它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有自我实现感。再次,这种文化提供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使组织免于官僚作风的侵蚀。而事实是,存在拥有强力型企业文化但经营业绩并不理想和企业文化很弱但经营业绩卓著的特例。前者是因为强力型企业文化本身既可以是积极进取和职能完善的,也可能是功能紊乱的,而官僚气十足的企业文化无疑会对企业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后者的存在则可能是因为早些年的公司合并使得这些企业的文化变得脆弱,但其垄断优势却使得他们表现出卓著的绩效。所有这些说明,强力型企业文化并不完善,但它阐释了企业文化中价值观念和企业规范在调整、激励管理一个企业部门员工中的某种作用。

第二种是企业文化理论。如果企业文化要想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正面影响,就得团结企业员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即没有最好的企业文化典范,只有最适合本企业的才是最好的。但在为适应环境变化做出努力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适应性的企业文化却可能分化成两个绩效状况大相径庭的企业类群,即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可能会损伤企业长期的经营绩效,反过来又削弱了企业文化的适应性。虽然如此,这种文化模式的贡献在于它指出了一个企业采取与企业文化运作的市场环境相适应的经营方式的重要性。

第三种,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只有那些能够使企业适应市场经营环境变化并在这一适应过程中领先于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才会在较长时期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联。在市场环境适应度高的公司中,管理者们以满足股东、顾客以及员工需求为宗旨,通过他们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倡导公司经营策略和战术上的转变。这种文化通常都是由少数几个人创立的,其核心价值观注重各种变革动因的需求,并在创立者和继承者有意识的维护下不断流传、完善:他们聘用和提升思想与这种价值观一致的人才,利用规章制度保证和强化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并对反对意见慎重考虑,防止自高自大情绪和保守心态的滋生。总之,这种文化理论认为企业文化中某些特定具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推动一个企业和它的企业文化的变革。

总体来说,以上三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理论虽然都难尽如人意,但它们为探索这两者的关系提供了线索。如果公司经理们注重顾客、股东、公司员工们的利益要求,重视领导才能和其他会激发改革的因素,那么企业文化将有力的促进企业长期经营绩效的增长。总之,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变革阻力及变革方式

为了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有目的地进行企业文化的改革呢?首先,可以从分析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开始。不良环境产生的病态企业文化有着三个基本构成成分。

其一,经理自傲自满,夸夸其谈。其二,无视人们对公司经营方式提出的抗议之声,并不加强对股东、顾客和员工的重视。其三,不重视领导才能课艺术,过分倚重稳定秩序的公司经营状况。加之管理者对这种状况的忽视,经营业绩不佳成为必然的结果。这种病态的企业文化会转化为促进长期经营业增长的企业文化的阻力:第一,由于企业文化内部行为方式层面对价值观层面的依赖,使得行为方式的变革很难是实现和保持;第二,由于文化变革依赖于企业权力机构的支持,而他们对于危害自身利益的改革行为持反对态度;第三,由于旧的文化环境的惯性作用,新的文化很难建立和保持;最后,人们习惯守旧的思想和对未知变革的抵触情绪也是企业文化变革的阻力之一。成功的变革一般是从高层向底层推进的,因为变革需要巨大的权利支持,并且需要一个能统领全局的人来推动实施。但这同样也需要低层管理者们的参与与支持。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总结出能够引领企业成功变革的人需要的三大素质,即卓有成效的领导才能、外来者的视野及公司内部人才的资源支持。变革者们首先在公司中树立甚至"制造"危机意识,使员工意识到变革的迫切性,然后设计出新的愿景和经营策略并广而告之,再通过身体力行大力推广之。他还必须动员更多的人协助自己的领导和为改革进行努力。这些追随者必须开发出大量的机遇来影响和扩大改革行为的范围。最后,这些汇聚起来的改革行为必须产生积极的后果,以建立自身的信誉。即便如此,企业文化改革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结论

企业文化的变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仅有最佳的管理模式是不能产生变革的,只有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艺术的人才能勇敢地进行变革。在企业经营环境动荡的今天,找到这种关键性的人才是意义重大的,因此,企业必须去发现、开拓和激励更多的人才来参与管理。

参考文献:

[1]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克特著,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埃德加 H.沙因 郝继涛译: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汪家常 魏立江:业绩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1

[4]王艳兴:企业文化价值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6

[5]陈智勤:浅谈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匹配[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6

[6]汤葆琪.企业家天地[J]2009

[7]赵巧丽.商场现代化[J]2007

篇11

【关键词】企业营销;企业策划;营销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营销策划的优化,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竞争条件,已经不再是企业间价格的竞争,企业与企业需要通过自身营销策划的优化,来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体现出其竞争的优势,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的营销策划整体情况来看,企业的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不利于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对此,需要针对企业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和升级。

一、企业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各大企业已经对企业营销策划有了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中小型企业中还是在大型企业中,对于企业营销策划的重视程度已经明显的体现出来,但是,这种重视程度并没有促进企业在策划中得以全面的优化和升级,从某角度来说,我国企业营销策划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营销策划的过于固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形成了以质量、服务、信用等多元化的竞争,企业竞争的这种多元化和多元性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其为企业提供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从目前我国企业营销策划整体情况来看,企业缺乏对于营销策划的灵活性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营销策划的这种固定性使得企业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无法灵活的进行运用。同时,对于某一个项目来说,项目的运行需要多元化的营销策划,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针对于某一个项目来说并没有建立多元化的营销策划,这种过于固定的营销策划内容使得企业在营销策划中无法在理论中得到诠释。

(二)企业营销策划过于统一性。“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证明了世界中事物的唯一性,对于不同企业的不同项目而言,其需要不同的营销策划,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完全照抄其他企业或者是本企业内部的其他项目的营销策划的案例时有发生,这导致了企业的营销策划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我国的一些小型企业中,其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营销策划部门,营销策划工作有企业领导层来决定,对于这些小型企业而言,企业的营销策划工作往往是效仿一些大型企业的成功案例,这种效仿的模式使得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企业营销策划的特点,限制了企业营销策划效果的出现。

(三)企业营销策划缺乏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决策都需要融入到市场经济中来,接受市场的检验,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全胜的方案才是合理的,才是科学的。对于企业的营销策划工作来说,企业在进行营销策划的过程中,恰恰忽视了营销策划的实践性,有些大型企业将企业营销策划者的经验视作为检验企业营销策划的一种固有模式,过于夸大了人的作用。这种忽视实践检验的营销策划是不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是不能够得到消费群体认可的。

二、优化企业营销策划的对策

从目前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整体情况来看,要想进一步的优化企业营销策划工作,需要从企业营销策划的根本性入手,结合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企业营销策划,从主观认知和客观检验方面来检测企业营销策划的科学性,通过合理的推动,来展现出企业营销策划的科学性,借助企业营销策划来推动企业的全面性发展。针对于目前我国企业营销策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优化企业营销策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企业营销策划理念。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营销策划理念都是保证企业营销策划科学性和合理的重要保证,在我国企业进行营销策划的过程中,企业要在充分尊重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企业的营销策划,在相同的策划目标的基础上来制定不同的策划和方案,以便于取得最佳的营销效果。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结合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营销理念来制定营销策划,发挥营销策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进行营销策划。检验一个营销策划是否合理和科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营销策略得到体现的关键就是市场的认可,只有得到市场认可的企业营销策略才是合理的,才是科学的。因此,在我国的企业进行营销策划的过程中要将营销策划应用到市场环境中去检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来体现出营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强化人才的支持。对于企业营销策划来说,人才是最为宝贵的,任何企业营销策划都是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也是基于人这一元素来能够使得企业营销策划得到应有的检验,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来说,企业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企业人才的支持,对于企业营销策划来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优秀的人才支持,建立人才战略是企业进行营销策划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建立多元化的营销策划。营销策划的多元化与企业发展的多元化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企业中的某一个项目来说,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营销策划以便于支持企业的营销行为,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营销策划的过程中制定的策划过于单一的现象,需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多元化的营销策略,以便于使得企业的营销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带动企业的营销策划与市场的结合,在满足消费者消费意愿的情况下有序进行。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营销策划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为企业与市场建立了一座桥梁,带动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体现出了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的全面性发展。

综上,在优化企业营销策划的过程中,首先要考量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来转变企业营销策划的策略,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策划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以整体发展的视觉来带动整个企业营销策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中小企业营销策划力浅析[J].当代经济,2010(7).

[2] 何玉斌.中小企业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1(14).

篇12

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泛;多为民营企业,经营短期化现象明显;经营项目多样化,项目种类更替频繁;人员层次参差不齐,目标执行力度不够,在传统的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方面存在较多不足。

(一)重战术轻战略在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时,笔者发现中小企业多存在经营管理的短期行为,对于经营过程中的技术、行为方面的工作研究得较多,而对于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及发展方向研究得较少。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与体系构建方面,多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或者不曾采用规范的评价程序与定量评价方法。

(二)管理控制不足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层次参差不齐,经营管理凭借经验,发现问题多采用非常规方式进行解决,对于企业管理的一般性常识掌握不足,在面临大环境变化时,企业控制往往不到位,从而出现企业危机。

(三)缺乏规范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由于中小企业机构设置的简单化,经营范围的不确定性,企业计划制定的无序性,使得中小企业的评价问题显得尤其困难。中小企业经营缺乏规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会影响它的长远发展。而在城镇化视域下,中小企业数量与产值均会获得迅猛发展,构建合理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2城镇化视域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城镇化是国家现阶段的重大举措,在此环境下对其有重要贡献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合理评价,可以借鉴中央企业评价体系。因中小企业具有灵活、规模小的特点,可在体系构建上进行创新性调整。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所以,在体系构建时可以设置两个独立的子评价体系。不管是企业经营效益评价体系还是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均需通过如下程序完成。

(一)选择具有企业经营特点的合理评价指标,并建立企业经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现以第三产业企业为例,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指标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中小企业为第三产业企业的经营实际,区别于工业企业指标的设定。如原材料利用率为工业企业指标构建的重点,而第三产业企业则可以忽略不计。2.运用综合指标法进行评价,即根据被评价现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进行数据合成;(1)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以直线型为例)式中:bix为第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值。(2)数据合成因中小企业当各评价指标间相互独立,其重要程度差异较大,而且各指标评价值之间的差异较小时,宜采用加法合成。其基本公式为:式中:y为综合评价值;iy为第项评价指标的权数;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3)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和研究目的的要求确定评价标准值,文章选择行业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4)确定反映评价指标重要程度不同的权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多以投入产出方面的指标、市场占有方面的指标权重较大;(5)将指标数值与评价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去除分子分母的单位,将变量变成可比较的无量纲化的指标;(6)根据各指标的数值大小,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利用指数法对该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见表1-2所示。此种体系构建较适合中小企业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构建的核心问题是指标的选择要符合第三产业的特点,并且要求区域内中小企业选定的指标相同,以便于横向比较。通过对表1-2的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本企业较基期状况提高了很多,而相比同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处于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位置。

(二)引入中央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框架,构建中小企业经营者业绩指标体系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与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经济效益的指标选择多倾向于财务指标的比较,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则倾向于企业管理。中央企业通常以八个方面进行衡量,如表1-3所示。

(三)对于经济效益评价与经营者业绩评价进行综合,构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综上所述,文章已经详细阐述了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的步骤与思路,下面,进一步把两个大类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构成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其中,第一类指标的权数和为100,第二类的权重和也是100;在总权重中,两类指标的比重为7:3,级济效益占70%,经营者业绩占30%。7:3的比例分配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两类指标赋予的权重比例可以变化,但为了相同地区不同企业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权重的分配应有统一的标准。具体的权数分配举例如表1-4。由表1-4可知,企业的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数值为1.05165,处于良好状态(数值高于1)。

3结束语

篇13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营销;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巨大发展,在整个经济中显现出越来越大的辐射力,是中国企业未来决战世界市场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与壮大了的民营企业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跨国经营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起步时间较晚,但近年来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在对海外投资过程中,国际营销策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但是,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尚缺乏国际营销方面的经验,对国际营销一知半解,没有科学的战略规划。

1民营企业国际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1.1缺乏科学的国际营销规划由于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进行国际营销,所做的大部分是外贸出口,产品一旦交出去企业就不会去关注目标市场的反应,缺乏长远科学的国际营销规划和设计。有时企业虽然已经迈出国际营销的步伐,但大都只是一时热情,凭企业主喜好选择目标市场进行投资,或者面对名目繁多的展会,没能选对其中适时、适度与企业营销计划相匹配的展会,盲目参展。由于这些营销规划没有一个具体实施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往往进行到一半就中断了,对企业资金、人员、技术都是一种浪费。根源是民营企业家普遍缺乏国际营销经验,往往凭一时的冲动,认为与其慢慢规划,不如快马加鞭,先入为主,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尝到的只有苦果。另外一方面,,对国际营销理论认识深度也不够,不太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1.2盲目实施多元化战略

20世纪70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多元化浪潮。80年代,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希望多元化经营能够开拓企业新的发展之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企业因多元化经营而失败的例子却屡见不鲜。如中国的巨人集团,曾因其桌面排版印刷系统的超高增长而创造了奇迹,但涉足房地产和生物制药后,却因经不住1997年的经济滑坡而以倒闭告终。又如日本索尼公司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希望籍此进军电影业,但最后却损失了数亿美元。可见,多元化的路子,并非想象的那么好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民营企业在国际营销中产品多元化战略进行分析:我国民营企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范畴,以这样的企业基础去搞多元化经营,客观条件不具备,而企业本身爱跟风,弄个集团就想多元化,不管了解不了解,脑子一热就进入,什么都想干,结果什么都干不好,弄得主业不主,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或导致破产。民营企业许多方面才刚刚起步,它的产品的竞争能力比之跨国企业绝对不行,在自身主营业务未稳时就盲目地进行多元性,造成了资源不足、浪费,影响了主业的市场开拓,相反,专一化才是民营企业正确的道路。

1.3品牌推广战略落后

民营企业普遍不重视品牌建设,更没有进行专门的CI设计,导致产品高质低价,低附加值,品牌意识薄弱。笔者认为,产品营销也只是一般的营销,资产经营也只是比较高级的经营,而品牌战略才是最高级的经营。跨国公司之所以在全球攻城略地,靠的就是品牌战略。2009年度(第六届《)世界品牌500强》的排行榜中,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移动(China Mobile)、工商银行(ICBC)和国家电网(State Grid)位列前100名。虽然中国品牌发展之路已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多数出口产品为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还不到20%。在这些为数极少的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中,其品牌价值与品牌形象也相差悬殊,一些民营企业的品牌利润远低于同类型的国外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国际竞争力低。在现代国际营销活动中,终端品牌的拥有者掌握着最终的商业资源的话语权,我们不能只会制造,没有品牌。

2我国民营企业营销国际化策略

2.1确立科学的国际营销战略民营企业能否成功地走国际营销发展的道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有科学的国际营销发展战略。所有事务以市场为导向,营销部门的任务不仅仅是发现需求,而且也是一种挖掘和创造需求。确定科学的国际营销战略需要做的:①在产品策略上,本人认为宜采取“专而精”策略,做强核心业务,在本领域发展产品多元化,并寻找特定的产品密集市场为切入点。②小企业的拾遗补缺策略。

这是产品策略的一种,本人最近找工作发现有很多生产汽车内饰的工厂,这些工厂大多规模偏小,做些大公司不愿意做的但有特定目标市场的产品,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情况做出产品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在本行业中做到最大。③我们民营企业要借鉴日韩经验,精心进行品牌创造、品牌创新和品牌管理,学会品牌经营,切实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自主品牌率,从无牌到有牌、从贴牌到创牌,努力打造国际品牌,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提高自主品牌的形象和价值,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转贴于

2.2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营销人才 第一,确定对跨国人才的需求目标,加大人才培育的投资力度。

众所周知,人才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看国外公司的做法,英国的罗弗集团每年预算用5000万美元培养和开发跨国经营人才;法国航天公司每年花在管理人员培养和开发的费用约为1亿美元等等。这些公司花巨资进行的人才培训和开发,其结果是给公司带来了多倍的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使它们在世界500强的排名节节上升。民营企业虽然资金、资源等各方面不如跨国公司,但亦能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人才需求计划,做到既不浪费又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理清头绪:①认定公司需要的人才类型,坚持用人标准;②建立一套人才测评表格指标或系统,像一些外企,如马士基有一套专门的PI测试,本人曾经有幸参加过这种测试,发现其中包含很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客观的个性分析,当然民营企业也可以建立相类似的考评人才体系,但前提须是抛弃企业管理者主观上的偏见。③在公司里专门辟出一块空间,专门用于员工提升自我能力,里面应该包括各种多媒体设备,如PC机,投影仪,宽带接入端口,录音笔,视频培训资料,利用这些设备,能够实时捕捉了解任何信息;还要具备舒服的室内配色方案和自由随意、严谨相结合的环境。这里同时也应是一个展现个性和风采的地方。

第二,完善培训计划,为骨干人才提供系统、完善的培训。

一个培训计划应由培训目标、培训效率、培训需借助的媒介等组成,在保证达到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培训费用与成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有自己的克劳顿维尔管理发展研究所,英国罗弗集团有自己的罗弗学习基地,日本的日立公司有自己的日立培训中心。但个人认为,由于民营企业实力所限,目前暂不适合实行类似的方法,但可以有组织有目的地请社会上知名的人士来企业作演讲,比如针对经营管理的余世伟老师,针对外语应用能力的李阳克立兹老师。这样,能使得受训的跨国经营人才及其候选者的知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所以,本人很不赞同一些观点,比如专门地去高校进修,不切实际的培训郊游,培训是为了能力知识上的提高,关键是有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而非目前各种花俏的培训形式。

2.3建立民营企业战略营销联盟

由政府或地区最大的企业牵头,协调各种关系,建立国际营销联盟,它可以是一个定期举办的通气会,也可以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茶话会,目的在于能在其中产生灵感、思想,以及在融资、海外拓展渠道方面经验的分享。基于这种双赢的战略联盟,去探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而且可以以此建立民营经济出口工业园区。另外,还可以利用战略营销联盟加强广大中小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例如我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水平落后,但在某些技术方面可能有优势。如果企业间能够形成战略营销联盟,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就可能克服困难,形成巨大的合力,在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在信息时代,一个市场信息拯救一个企业的例子已屡见不鲜,通过这个联盟也可以实现国际市场信息的支持。再如有许多小企业没有能力独自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如果和其他企业结成联盟,利用大公司国外商庞大的销售网络来销售产品,就可以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在这方面,联盟应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应转变思路,放眼世界,理性规划未来国际营销之路,打好企业内部科学管理的基本功,取长补短,建立国内外一体化的国际营销体系,相信在未来十年内将产生一大批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

参考文献

[1]罗国民,刘苍劲.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营销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 No.2.

[2]张一青,德力西集团的“人本文化”管理[J].四川经济研究,2005No.1.

篇14

爱民诊所的生意之好,是空前的,由于他们是“专科”医院,即只给儿童看病,名气越来越大。但要保证能够当天轮上,通常一大早就要排队,有些郊县或更远距离的患者父母,甚至还要在前一天傍晚赶到。他们睡在车上,排队的凳子放在诊所门口,偶尔早晨才来排队的人由于只看到凳子,就越过去,往前移,由于争执,有时就要通过110来调解处理。

相对于很多民营医院或诊所的冷清,他们家的门诊业务为何这么繁忙?大家都说,他们两口是良心医生。与别的医院或医生不同的是,他们的药价相对便宜,并且绝不过度医疗,一般的感冒发烧,几块钱的药就可以解决,就决不多开药,更不“吓唬”家长。由于医术高明,费用低廉,有时甚至劝家长不需要治疗,回去多喝开水等等,以致感动家长,形成口碑效应,诊所名声越传越远,从而达到了今天火爆的程度。

有一次在浙大讲课时,顺便去看了胡雪岩故居。胡雪岩曾在光绪四年,为胡庆余堂亲笔跋文“戒欺”一匾,并高悬于厅堂,作为药店店训。“戒欺”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采办务真”的“真”,指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并从源头控制药材质地;“修制务精”的“精”是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意为员工要敬业,制药精细,不可马虎。

在经营上,“戒欺”的体现是“真不二价”,童叟无欺。胡雪岩还把“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教育员工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只有把顾客服务好,药店生意才会源源不断。

胡庆余堂门楼上还砖雕有“是乃仁术”四个大字,也是胡雪岩所书。表达的是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救人。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诚实守信和治病救人的仁义,看来,胡老板还是精通儒家治企的。

台湾学者曾仕强评价他说:“胡雪岩是徽商的杰出代表人物,身上有着徽商讲求诚信、为人着想、精明强干等共性。胡雪岩之所以被商界奉为商圣,一方面是因为胡雪岩经商讲求诚信,另一方面也利用他的财富,帮助左宗棠为国家做了很多的好事。”可谓中肯。

位于三国魏都河南许昌的胖东来商贸集团,也是商业上的一个奇迹。1995年3月份,下岗工人于东来带领三个同伴创业,当时名字叫望月楼胖子店,在当时假货盛行的大环境下,做出 “用真品,换真心”的承诺,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信赖。1996年3月,于东来等人赴北京向国防工业捐款,中央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专题片《三兄弟的故事》,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三年后,胖东来第一个专业量贩 ——名牌服饰量贩开业,推出“免费干洗、熨烫、缝边”等超值服务项目,同年,胖东来推出“不满意就退货”的全新经营理念。

2012年,笔者去许昌给上市的瑞贝卡公司授课。企业一位负责人谈到胖东来,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顾客从胖东来买了一套西装后,穿出来,有朋友说款式不合适,顾客就脱掉,装好后,提着去找胖东来客服,结果,工作人员二话没说,把西装退了。

胖东来是少有的商场上真正视顾客为上帝的典范。电梯口,总有工作人员搀扶老人和孩子,如果顾客来购物,而商场没有时,工作人员会留下他们的地址,从外面购买后,送货上门。胖东来为何能做到如此程度,让员工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这应该归功于企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高工资,解决员工生活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还规定每周必须跟父母吃一次饭,每月必须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一次,每年强制休假20天。胖东来还经常向社会伸出援手,尽显企业责任……

以上三个案例,有没有共同的文化基因?我想,是有的,那就是深植在企业经营者心中的儒家文化及其有效运用。

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爱民诊所行医,体现的是医生夫妇内心的“良善”和“仁义”,他们不把赚钱作为第一位,而是把治病救人作为首要,他们为家长及孩子着想,在发挥自己专业的同时,撒播人间大爱。老子说:“无私为大私”,正是他们的“仁”和“良”,推动了门店的业务,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胡雪岩坚守的“是乃仁术”,也是“仁”的表现,而“戒欺”、“采办务真、“真不二价”,是“信”,即诚信、信誉的体现,它是取信于顾客的前提条件,是经营之本。“人无信则不立,商无信则不久”,一个不守信誉的企业,是注定做不强、做不大、做不久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