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

篇1

为更好融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有效应对铁路、航空、水运运输的激烈竞争,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汽运集团公司就如何改进道路客运运输组织方式,加快客运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和客运企业经营效益开展了深入调研。

一、我市道路客运基本情况

**汽运集团下属20个二级单位分布于一市六县(市),客运营运汽车1673辆,共拥有客运营运线路626条,日发班次4000余班。公司为整合**地区线路资源,减少经营矛盾,通过收购、兼并整合市场,启东汽运集团、如皋旅游、海安华翔、海安联谊、如皋旅游公司先后并入集团公司,并重新组建了海安飞鹤公交公司。但随着我市道路客运市场的发展,市场日趋饱和,行业长期发展积累起来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道路客运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铁路开通分流部分班线旅客

20xx年7月1日,**开通淮安客运列车标志着**结束了没有火车的历史,打破了**地区原有的运输格局。**汽运集团公司作为全市道路运输的龙头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同方向的省、市、县际班线。如**至南京班线在火车未开前实载率达75%,火车开通后,实载率下降到40-50%左右。沪通铁路公路大桥计划20xx年建成,届时盐城至连云港、温州至福州铁路的连接,将意味着沿海铁路的全面贯通,一旦开行客运列车,同方向的省际长途班线将会遭到严重影响。随着铁路轻轨和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短途的公交化和长途的快速化,对道路运输冲击将越来越大,道路运输企业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

(二)经营成本增加

一是燃油价格影响。油价上涨将给以燃油消耗为主的道路客运业造成巨大冲击,引发经营成本剧增、企业负担加重、市场竞争力削弱等负面连锁反应。为应对高油价风险,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油运联动机制,并陆续推出了加收燃油附加费的措施。但一味追求道路客运票价持续提价也潜伏着一定的危害性,持续提价将加大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营运车辆与黑车之间的差价,导致公路客流的进一步流失和黑车市场的日益猖獗,从而大大削弱道路客运在客运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现代客运经营管理需要专业人才,尤其是实战型复合人才,这就要求进一步增加员工培训、继续教育、深造的机会,相应增加了费用。据统计,20xx年,**汽运集团公司全员人均成本费用是941元,20xx年提高到1972元,年平均增幅达16 %。

三、发展方向

**汽运集团公司拥有客运营运线路626条,为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要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线路资源。

(一)同班次的线路资源整合。如**班,目前公司在营的有如皋至**、启东至**、**至**、**至**,因铁路直达列车的开通,经济效益下滑,规费降低,考虑将**至**班线起点延伸至启东,中途在**、**、如东、如皋、海安实行配载后上高速直达**,可根据客流增减班次,这样既节约购车成本,避免线路矛盾,又方便旅客乘车,同样的办法还可应用于青岛班和天津班。

(二) 同方向的线路资源整合。如**至**、**至临湘、**至赤壁班线,走向均为宁通、宁合、黄黄高速,同方向里程达80%,考虑将班线整合,以杜绝该线路违章带客及承包车主降价抢客的现象,同时又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

(三)大力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汽运集团可利用企业品牌优势,巩固现有的线路资源,并大力发展城乡公交线路。通州市撤市建区后,可以考虑发展通州境内与**城区30公里范围内的乡镇公交,形成网络,将金沙作为**市一个城区公交中心向四周辐射。

四、发展方案和措施

(一)适当提高车辆档次,提供安全舒适乘车环境。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安全的乘车条件,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合理整合闲置线路,科学发展新线路。对与铁路同线的班次,在发车时间上打弥补战,没有列车发出的时间段积极安排客车运营,增加发车密度;价格上打平衡牌,贴近铁路客运实施趋同的运价;运输过程中,充分体现公路客运“门到门”运输,提高优质服务;车型应用提高档次,增加“科技兴运”的科技含量等。把铁路没有到达或因铁路提速而无法沿途停靠的站点作为道路运输积极发展的新方向。

(三)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优势,积极应对铁路竞争。利用公路运输的便捷性、速度性、时段性等优点,充分发挥公路客运点到点的运输优势,对特定时段的特定旅客提供特殊的服务。深入推进品牌建设,继续以“飞鹤”品牌建设为载体,从车辆、人员、服务、安全等方面实施标准化管理,通过提升车辆档次,强化驾驶员的素质建设 ,规范班车运营行为等举措,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四)加强与长三角其它省市的合作。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等地客流大幅增加。为此,要加强与长三角其它省市的合作。

篇2

一、适应经济运行调节新环境:切实做到“三个关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条件和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面临着计划调节退化而监测预警进化、有形手段弱化而职能领域泛化、微观调节淡化而宏观调控强化的大变局,基于这一趋势和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经济运行调节的中心任务,需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三大变化:

一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波动变化。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国内经济步入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两期并存”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工业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加之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和产业间的关联度加深,主要经济体波动的传导速度及影响深度远超以往,宏观经济波动和形势变化的频率加大,成为经济运行调节面临的新常态。

二是密切关注生产要素供需形势变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扩大,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生产要素长期紧平衡将呈常态化趋势。特别是像湖北等资源禀赋不足和民营资本发育滞后、金融生态薄弱的省份,生产要素制约更为突出。如何改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探索建立煤电供应长效机制,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成为经济运行调节的一项长期任务。

三是密切关注经济增量的变化。随着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提高产能利用率和投资产出率,成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一环。需要更加重视投入产出的结构和质量,不仅关注投入总量,更关注投资效果;不仅关注产出效率,更关注产出质量,建立工业投入产出评估机制。重点关注影响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三个增量”,即注重传统产业调整改造,关注转型升级内生增量;注重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注产业新技术的增量;注重培育生产业,关注制造业服务化价值提升的增量。

二、紧贴经济运行调节职能新定位:准确把握“三个趋势”

一是更加突出预测预警职能。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经济运行调节呈现由政府调控向市场调节转变、由事后调节向事前预控转变的趋势。因此,预测预警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需要建立经济运行预测预警机制,综合运用理论模型和现代统计方法,准确把握产业脉搏和经济动向,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进而对经济实施有效调控,增强运行调节的前瞻性、预见性。

二是更加突出服务决策和参与调控职能。当前,经济运行调节内容、方法、手段正在发生变化,工作对象不再是单个企业而是全社会,工作方法更多依靠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工作手段主要集中在“信息、协调、服务”方面,信息咨询、政策咨询、决策咨询成为运行调节的重点内容。如何通过对经济形势监测预警,进而研究制定调控政策、信息引导预期,经济运行参与宏观调控的职能将趋于强化。

三是更加突出经济质量调节职能。中央明确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意味着要更加讲求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更高水平、更富活力的经济,追求注重质量效益的新增长。遵从市场配置资源主渠道原则,发挥评估评价导向作用,立足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抓紧研究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既是顺应经济转型、科学发展大潮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职能的现实要求。

三、构建经济运行调节新机制:从“四点”入手突破

(一)坚持以监测分析为基本点,建立经济运行预测预警机制

一是搭建监测预警平台。建立百户重点企业监测平台、工业经济监测预警综合平台、探索建立工业经济预测预警模型。二是建立监测网络体系。拓展经济运行监测范围,构建涵盖10个方面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形成与部门、市州、行业协会、重点企业联动的监测网络体系。三是完善监测分析制度。形成了日常监测制度、季度例会制度、重点时段调度制度、信息制度等。

(二)坚持以煤电保供为着力点,建立经济运行要素保障机制

围绕生产要素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煤电要素保供机制。坚持把组煤保电作为经济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两个挂钩”的组煤责任制,推进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二是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建立电煤调运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铁路为主、水运补充、公路补缺”的运输方式和渠道。三是企业流动资金调节机制。发挥政府性资金导向作用,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保对接活动,近三年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均超过50%。

(三)坚持以服务企业为落脚点,建立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机制

围绕服务企业保运行,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形成提供全程直通服务和快速协调机制,每年受理解决大企业诉求1000项以上。二是增长点协调服务制度。建立增长点日常调度和综合协调机制,每年对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重大增长点实行全程跟踪,协调解决投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三是重点产品产销协调制度。推进汽车、钢铁、建材等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互惠合作,在保障房、交通等领域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促进骨干企业与工程项目建立直供配送机制,实现产业链延伸对接和配套协作。

(四)坚持以为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建立经济运行质量提升机制

围绕工业提质增效,建立了三种工作机制:一是工业绩效考核机制。出台了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办法,建立以工业指标为主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二是能源需求侧调控机制。坚持有保有压,综合运行差别电价等经济手段,从严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用电,将有限能源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倾斜。三是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行电力绿色调度,加强磷矿资源准运管理和总量控制,每年关停一批落后产能企业,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扩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四、拓展经济运行调节新思路:强化“三方面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得到长足进步,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工作条件和内涵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强职能定位、手段创新和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新导向的探索。以经济总量和增速为导向的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在统筹社会资源和保障供给方面较好地发挥“指挥棒”作用,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新的形势下,不能唯GDP是论,要体现新增长,按照中央明确提出的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构建包含利润、税收、薪酬等综合效益,体现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水平的经济评估评价体系导向,系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调节整体效率。

二是强化经济运行工作新抓手的探索。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放缓、增长动力转换的新阶段,经济运行调节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需要从总量调控向结构性调控精细化转变,从调控速度向调控质量深度化转变,从行政调控向经济、法律等市场化调控转变,迫切需要从更加宏观、整体、更接近决策层的高度来推进经济运行工作。而且,当前政府缺少对分析和评估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综合协调机构,经济运行调节职能最接近也最有条件担此重任,建议以此为切入点,形成新的工作抓手,推进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综合配套实施,提升运行调节层次,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

三是强化经济运行体系新制度的探索。现行经济运行调节已经形成监测体系、应急体系和要素协调联动机制,但制度性安排和法制化水平不高,需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规则,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信息、应急管理、综合协调等领域的规章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依法依规调节的工作环境;把握经济运行内在规律,形成重点时段经济运行调节的常态安排;巩固已有的各类协调和协商机制,探索建立综合协调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在监测预警、应急财政支持、要素协调联动等方面从法制化层面来加强探索,建制立法,构建依法有据、调节高效的新的运行调节体系。

篇3

关键词:经济运行监测;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55-02

一、经济运行监测定义、作用及现状

(一)经济运行监测定义

经济运行监测是对国民经济中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即时采集整理,使用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加工、汇总对比、总结预测,将得到的结果反馈给决策者、研究者和各项相关部门,为宏观调控、经济管理及研究工作提供定量的、客观的和科学的依据。

(二)经济运行监测作用

经济运行监测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经济运行监测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监测预警作用。实时监测经济运行的走势、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变化的情况,及时分析采集回来的各种信息,全面准确研判经济运行走势。二是沟通纽带作用。及时做好宣传和贯彻各项政策措施及产业政策工作,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倾向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及时上报,尽量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三是参谋助手作用。根据经济运行的走势,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建议,为决策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三)商务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现状

一是及时建立监测机构。为及时准确了解经济发展情况,锡东新城商务区(以下简称“商务区”)成立后就及时建立了经济运行监测制度,精心选拔人员,组建专门机构,专职从事经济运行监测工作。

二是初步构建监测指标体系。鉴于商务区经济是多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也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在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上,选择了财政收支、开票销售、两税收入、工业产值(利税)、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市场销售、限上零售额、对外经济、工商注册等10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作为监测对象。

三是经济运行监测有效推进。由专职人员实时监测经济运行的走势,及时分析监测指标数据信息,并通过每月编制《商务区月讯》、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形式,让领导及相关部门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动态和特点,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和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商务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是监测研究成果丰硕。在强化经济运行监测的同时,为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商务区适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扶持楼宇经济、科技、金融等产业发展;针对商务区发展实际,加大产业研究力度,先后撰写了《“两车” 产业研究及发展思路、策略》、《电子商务产业研究》等一系列调研报告,为商务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当前经济运行监测存在问题

(一)监测机制不尽完善

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需要在组织、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而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人员配备不足,商务区专职从事经济运行监测工作仅有2人,且所学专业、知识结构与岗位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兼职数据收集人员往往积极性不高。其次,制度不完善,当前商务区主要是通过一个相对松散的联席会议来推进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往往导致实施不得力,容易演变成为一个部门或一两个人的事情,深层次推动难度较大。再次,长效机制缺失,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带有苗头性的迹象,很多时候缺乏持续有效的机制进行调控,不少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致使经济运行监测失去意义。

(二)指标体系不尽合理

经济运行监测指标选取工作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有其科学的体系结构、程序流程和技术规范;同时又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对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的准确性。受现实的统计基础、人员业务素质、新城独特经济结构等的影响,导致现有监测指标体系不尽合理,当前主要侧重选取总量指标、同比指标、事后指标进行监测,不能完全反映经济运行全貌。

(三)数据采集不尽及时

经济运行监测指标数据采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推进速度。首先,由于缺乏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人工逐一收集数据,工作效率较低,且很多关联数据准确性不高,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其次,各监测指标数据申报时间节点不同,导致收集数据进度不一,制约了整体工作推进。再次,由于提供监测指标数据的单位隶属性质不同,协调难度较大,往往通过个人感情、领导沟通才能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工作进度。

(四)监测分析不尽科学

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经济运行调控的效果。首先,分析方法不科学,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模型分析少,验算推理少,文字描述多,内容较为空洞。其次,分析质量不高,往往能够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原因,但是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建议较少,指导性不强。再次,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向各种不同需求对象不同形式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

三、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机制建设,构筑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以商务区牵头,商务区各办局、安镇街道相关部门、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共同协作的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建立经济运行监测督查机制,将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完成情况与部门绩效、人员岗位绩效考核评价结合起来,提升监测工作水平。三是完善与区发改、经信、房产、商务、统计局及市商务局等部门定期的信息交流制度,及时了解商务区经济发展在全区及全市开发区所处的位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四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定期深入基层、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问题、困难,通过重点企业这个点来剖析相关行业经济运行态势,以达到点面结合、综合分析、全面评价的效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加强专兼职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内训外引”方式,提高队伍素质。一方面,通过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培训形式,强化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期提高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应对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适当引进一些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壮大现有工作队伍,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健全激励机制,积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激励专兼职工作人员苦练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在薪酬、荣誉等方面坚持向经济运行监测一线员工倾斜,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地保障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良好运转。

(三)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信息化平台

一是构建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通过建立监测数据网络管理系统,来构建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由商务区统一扎口管理,平台包括企业数据直报系统和各协作单位数据共享平台两个部分,其中,企业数据直报系统,可以直接获取企业一线申报数据,数据来源直接,时效性和真实性比较好;协作单位数据共享平台,以定期共享汇总各协作单位数据作为基础,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同时,数据共享平台还需具备数据查询功能、统计功能、运算功能、功能、预警功能、报表生成功能,为经济运行监测提供便利。二是推广使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推广使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确保专兼职人员熟练使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便于及时开展相关工作。

(四)科学合理监测,提高监测质量

一是科学选取监测指标。经济运行监测指标的选取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对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的准确性。在指标选取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全面性;(2)可比性;(3)可靠敏感性;(4)适用可行性。同时,针对商务区实际,在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适当选取一些主要先行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在房地产、商贸服务、工业经济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监测指标体系,力争做到“事前有预判,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总结”。二是合理使用分析方法。在分析方法上努力实现五个转变:由单一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由单一文字描述分析,转变为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之以模型分析、逻辑推理分析;由侧重总量的监测分析,转变为总量、行业和结构的全面监测分析;由侧重事后分析,转变为抓住主要先行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由侧重同比监测分析,转变为环比、同比全面比较的监测分析。三是扎实提升分析质量。通过准确把握“准、实、快、精”四字方针来提升监测分析报告的质量。首先,把握“准”,突出监测分析重点,围绕中心工作,从经济运行的走势变化中进行分析;其次,讲究“实”,杜绝虚假和编造的信息,做到喜忧兼报;再次,突出“快”,严格规定各类分析报告尤其是重要、紧急报告报送时限;最后,注重“精”,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分析。四是构建不同来源观点互补的监测分析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与专家学者、行业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经济运行的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分析及建议,吸纳不同来源观点,力求多维度、多角度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做到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点与面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经济运行的全面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艳芳.县域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34-135.

篇4

一、关于会议的基本情况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分析交流当前中心城市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探讨“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目标、新思路和新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有56个中心城市共计240多名负责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同志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工信部党组成员朱宏任总工程师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推动中心城市经济运行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报告,围绕“调整、创新、融合”主题,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对经济运行部门下一步要把握的重大问题,做出了部署,也提出了要求。代表们结合各地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交流了各地在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协调工作、加快推进“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既沟通了情况又达成了共识,既增进了友谊又明确了任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次会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深入分析形势,统一认识,加强了运行工作的交流。二是结合“调整、创新、融合”主题,帮助大家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方向,明确目标。三是介绍工信部产业政策工作进展情况,搭建了中心城市与工信部开展项目、资金支持合作的桥梁。

在此次会上,各中心城市都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交流、完善中心城市信息系统建设。石家庄、太原、唐山、武汉、长沙、苏州、杭州、深圳、哈尔滨、沈阳、、大连、福州、郑州、淄博等城市提出的加强信息共享、加快中心城市网络建设等建议,非常好,有利于我们改进和完善系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在实现中心城市经济监测信息和运行分析报告共享的基础上,建立起连接有关部门、各省市、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监测协调网络系统,上下互动,双向服务,横向交流、纵向共享。融合顺畅、运转高效,发挥区域优势密切协作,不断提高工业运行监测质量。

2、进一步创新形式,开好中心城市会议。中心城市会议每次都得到工信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各中心城市的大力支持,我们每次都与承办城市精心策划,创新形式,丰富会议内容,我们不仅在这里加深友谊,交流感情,而且大家相互借鉴,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将把分片座谈会、主题研讨会、专业培训会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拓宽视野,探索思路,提高对复杂形势的研判和把握能力。

3、加强工信部行业管理职能。许多中心城市对工信部增加工业发展投入,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要素保障协调工作,做好与国家统计局衔接工作以及加快工业立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

对于大家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归纳和研究,涉及其他司局职能的,我们将转给其他司局。

二、关于下一步需要重点注意和把握的几项工作

(一)对于工信部党组成员朱宏任总工程师在此次会议上的报告精神,各中心城市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回去后要做好传达贯彻,并把讲话精神落实到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实践中。

(二)“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是国务院赋予工信部的六项重要职责之一,是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措施、提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政策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依据。必须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提高经济运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大运行、综合运行协调”职能是内在需要。随着地方机构调整都已陆续到位,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职能上也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一些地区在保增长、调结构方面的经济运行综合协调作用更加强化。比如,山东、辽宁、陕西、青海等省实行分片包干工作制度,协调解决工业运行和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江苏、湖北省等经济运行部门牵头实施做大做强工业考核奖励办法;多数省区市经济运行部门均承担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职责等等。地方领导同志常讲,经济运行是工信(经信)部门的旗舰,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无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是资源紧约束下,做好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都是经济运行工作的长期任务,因此,运行是“龙头”。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运行工作必须以加强要素综合协调,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为主要工作着力点。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运行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提高运行分析的及时性、针对性和预见性。对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用统计数据从政策调整、外部需求变化、投资和消费需求影响等方面,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进一步创新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思路,增强预测、预警、预控,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一是加强对问题趋势深刻透彻剖析和把握。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经济平稳的支撑,不能被统计部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一片大好的表象所误导,2011年上半年增速较快掩盖了下半年的持续下滑,上游行业利润大幅上升掩盖了下游行业的亏损,大企业盈利掩盖了小企业困难。要充分估计我国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把分析工作考虑得更细致一些,做好应对更加严峻复杂局面的准备,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为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避免出现大的起伏。二是定期登陆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网站上每个季度国务院新闻办工业经济运行,以及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春夏秋和全年报告等,都有我们最新的对工业,特别是对各主要行业的分析、监测和预测情况。三是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静下心来想,收获很大。

(二)加强经济运行组织协调。在生产要素“硬约束、紧运行”的状况下,经济运行要素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要强化要素保障职责,做好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组织衔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源向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倾斜,确保工业平稳运行和质量效益提高。2011年冬至2012年春各地要加强对煤、电供应形势的跟踪分析,完善协调机制,尽最大努力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需求。

(三)加强中小企业监测分析和分类指导。建立小微型企业的监测和统计监测体系,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促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对小企业实行分层管理。如,对于具备贷款条件的积极帮助争取政策,落实贷款,对于大多数刚起步、正在成长的小企业,资本金是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拓宽融资路径,降低投资风险,形成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方式等直接融资方面积极想办法,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

篇5

 

当前,认真做好工业统计监测、分析、服务工作,是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如何全面地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时揭示工业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是对统计部门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的能力考验,也是对推进科学统计、促进科学发展的检验。借这个机会,我就当前做好工业统计工作,服务全市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谈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特别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统计数据质量倍受各界关注,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评估,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做到指标协调一致,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是要加强工业数据与相关数据的审核。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货运量、主要产品产量和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值税、工业贷款规模等情况,加强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的评估。这些内容也是省统计局审核评估各市工业数据的重点。同时,还要把握好工业生产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库存变动的衔接关系,确保工业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在审核中,当前要重点关注以下指标。一是工业用电量。电力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也是全社会各行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用电量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间存在着必然的、十分紧密的联系。工业企业是电力消费的主角,工业电力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工业用电量的变动情况基本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增减趋势。工业用电量变化趋势是判断工业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因此,各级统计部门在审核工业发展趋势时,应结合工业用电量的增减情况来分析研究,使工业增长速度与电力增长速度相吻合。二是工业税收。工业税收的增长一定情况下能够衡量工业生产经营状况,这是因为工业税收是来自工业产品总价值中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价值。在产品结构、产品价格和税率无大变化的情况下,相同行业的产值税率、收入税率不会有大的差别,按照工业税收来匡算工业产值、收入基本是相适应的。在分析工业增值税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匹配关系时,不要笼统的看,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既要分析拉动增长的重点因素,也要分析行业的增减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全面的把握宏观工业经济总量与增长的总体运行态势。三是工业投资。工业投资不仅直接影响和决定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直接影响和决定工业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赖于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则必须通过新增投资来完成。因此,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利用政策导向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对实现工业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是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的持续下降说明,一方面是企业经济效益将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利润增加的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说明市场需求不足,工业增长的动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削弱工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影响工业经济的回升步伐。通过对这些相关指标的审核,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运行态势十分必要。

 

二是要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完整的原始记录、规范的统计台账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把好入口关,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多层面的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新增规模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促其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了解指标含义,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三是要强化统计法制宣传。要针对当前规模工业统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让所有规模企业认识到如实填报统计报表不仅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一种荣誉和贡献,让广大企业理解统计、配合统计、支持统计,实事求是、依法统计、如实上报。

 

二、加强统计分析,服务工业经济科学发展

 

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反映发展、宣传发展、评价发展、促进发展”的职能,利用自身掌握大量信息的优势,围绕当前工业发展、节能降耗工作开展等情况及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及时提供翔实可靠的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和建议。在提供分析研究服务时,一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要对工业经济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要对 GDP、投资、节能降耗、用电量、价格等宏观经济指标心中有数,并且要摸清实情,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认识符合实际。二要把握经济运行趋势。统计分析要把握经济运行的脉搏,找准经济运行的方向,找清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运行中大起大落指标,要挖掘数据内涵,找出根本原因。三是分析建议要因地制宜。各县市区经济运行各有特点,经济结构不一样,增长规律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对策建议,对策建议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